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04-01 00:4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心学习的成语

篇1

1、三年不窥园:指专心苦学。

2、敬业乐群: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3、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4、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5、凝神定气: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6、笃学不倦: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7、坐不窥堂: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8、用心用意:犹言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9、臧谷两亡: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一起放羊,一个去读书,一个去赌博,结果都丢了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10、心无二想: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11、聚精凝神:聚:集合,会集。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3、忘寝废食:寝:睡觉。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14、一个心眼:指专心一意。比喻很固执已见,不知变通。也比喻同某人思想很一致。

15、澄思寂虑:专心思索,冷静考虑。

16、潜精研思:指专心钻研。

17、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18、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19、臧谷之羊: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的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20、抟心壹志:指专心一志。同“抟心揖志”。

21、皓首穷经: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22、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23、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24、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25、砥志研思: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26、洗耳拱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27、执一无失:执一:专一;失:过失。非常专心,没有出现过失。

28、口称三昧:佛教用语。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心神平静的境界。

29、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30、心有鸿鹄:鸿鹄:天鹅。多形容学习、工作不专心。

31、潜神默思:指专心致志,认真思索。

32、专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33、花花太岁:太岁:原指传说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指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专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

34、下帷攻读:下帷:放在室内悬挂的帷幕,表示与外界隔绝。比喻专心读书。

35、痀偻承蜩:痀偻:曲背;承:粘;蜩:蝉。驼背老人粘蝉。比喻做事专心才能成功。

36、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37、忘餐失寝:忘记了吃饭,顾不得睡觉。形容专心努力。

38、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39、得其三昧: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40、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41、研精致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42、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43、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44、心无二用: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45、日昃不食: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46、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47、废食忘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48、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49、潜神嘿规:指专心谋划。

50、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51、生死醉梦:形容非常专心。

52、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53、抟心揖志:指专心一志。

54、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55、日旰不食: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同“日旰忘食”。

56、心不二用: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57、一心为公: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篇2

一、必要性

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本专业教改的必要性予以阐述。

1. 本专业特点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方面的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通信行业有有线、无线、微波、卫星、光纤、移动通信等,使得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必须不断进行修改更新,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2. 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

在检查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针对我们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实习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座谈讨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高职教育特点

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中,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

4.专升本的需要

因为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升本已经成功,这样有一部分学生有继续学习的要求。我们考虑到学生专升本,必须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在修改教学计划时也考虑了这个因素。

二、可行性

近几年我们在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为我们专业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 实验室条件

目前已经建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EDA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配有PC机、投影机及各类实验箱等硬件设备,并配有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各种正版软件。本专业的有关课程实验、大作业和课程设计,以及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课程设计均可以在本专业实验室完成。今后,随着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扩充实验室的功能,完善实验室的建设。

2. 师资条件

近两年我们先后招聘了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具有敬业精神、创造能力、配合默契的团队,是我们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利保证。

三、 具体措施

1. 满足宽口径教学的要求

宽口径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我国高校教改的趋势。

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需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把培养适应能力较强、专业面较宽、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作为教改的目标。一些重点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一些高校,目前在招生方面正逐步推广“按大类或按院系招生”新模式。学生入学后,前两年上全院基础平台课,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第三年再分专业方向学习。

2. 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EDA技术即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它提供了电路系统的先进设计方法。掌握这种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条件。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用人单位都对学生有这方面的要求。作为一门新技术,目前许多高校的EDA教学也还处在试验阶段,是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这么做正是适应了这种教改的形势要求。

EDA技术方面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入门并不太难,只要有电子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就可以掌握,因此这类课特别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例如:在2000级学生进行综合课程设计时,我们只需大概讲述有关EDA软件的功能和用法,学生就能很快接受并能用其进行课程设计,效果非常好,使我们受到了很大鼓舞,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力上还是相当强的。

3. 增加实践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具体作法如下:

(1) 增加综合课

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电子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运用,为下一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理解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微机、通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可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上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2) 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水平、质量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最后的环节,是大学期间学习的总结。

理工学部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我们的毕业设计是让学生下到公司、科研院所参与实际项目来进行的。我们专业的专业主任、专业秘书具体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开题、中期汇报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每个同学要撰写1.5~2万字的毕业论文,并且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毕业答辩。

4. 不断补充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要求

(1) 我们专业每年在理工学部的领导下,对教学计划和主要课程大纲进行反复修改。各个专业方向根据科技发展和生源情况,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和主要专业课的大纲。例如:通信工程方向由于学时限制我们没有开设大学物理、电磁场理论等基础课,因此在开设“光纤与光通信”课程时,学生在理解时有些问题,因此我们将此课改为“光纤与光通信概论”,教学要求只是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光纤与光通信的基本概念而不要陷入公式的推导上面。又如我们对应用电子方向原来的专业课进行了修改。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中“图象信息原理”这门课的理论性很强,由于我们学生的基础的原因,接受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改为“图形图象处理应用”,主要内容为应用计算机对图形图象进行处理的手段和方法,学生既容易掌握又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篇3

一、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合理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课始,便以创设“小商店”为基本活动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在讨论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样,整堂课都融入在活动之中──自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填写发票的思考中。这不仅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2.激发兴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只要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兴趣,就能有效地激发大脑组织的功能,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唐僧师徒过中秋”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一起来到唐僧家团圆,当看到桌上有诱人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便馋得直流口水。唐僧见了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唐僧于是分两个月饼给他俩。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该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从而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加深情感体验

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可以选取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还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这样一来,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体验,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改进学习方式,推动学生持续发展

1.自主学习,重在引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重在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妈妈从箱子里拿出6个桔子,要把它们放入盘子里,每一盘放3个,算一算可以放几盘?学生马上口答出来。接着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再添加一个桔子,问: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请你摆一摆。②然后添加一个桔子,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③如果把桔子的个数变成9个、10个、11个、12个等,还剩几个?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并依次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板书,看看有什么发现?余数会不会出现3?当除数是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自主活动,自己发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了道理,发展了思维。

2.合作学习,条理有效

早在2001年6月,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专门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又再一次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角度,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节内容时,可以播放动物园的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录像,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问:“它们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有的说有圆形的,有的说有三角形的,有的说有正方形的。教师继续提问:“每种形状的饼干各吃了多少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疑惑不解。于是,安排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就能记住?”有的准备用画图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画勾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画竖线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写数的方法记。这样,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确定了各自记的办法。接着让学生拿出白纸和水彩笔为记数作好准备,并再次展示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画面让学生进行统计,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好。通过小组有条理的合作学习,学生找到了统计的方法,感悟了统计的思想。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策略;革新

信息化浪潮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职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在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应该更加主动和积极,其革新范围也应更广泛而深入。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都显得有些陈旧,立足传统进行革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化时代对高职语文课程的要求

(一)要求培养具有高语文能力、高人文素养的人才

现在是一个被称作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出现的信息量非常巨大,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对人才普遍地提出了必须具备较强的语文基础能力的要求。听、说、读、写对应的理解、表达、积累和写作能力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具备较高语文基础能力的人对信息的接收、判断和处理显然就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节奏。而通过语文学习积累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能文能武的全面型人才,这些都对高职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要求课程教学的现代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现代化也成了必然的趋势。传统大学语文那种教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一方面现在信息的大量涌现对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有更大的要求,对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要求也更高;另一方面,现在获取信息和知识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比以前更丰富,他们对知识接受的方式也更倾向现代化甚至前沿化。这些都要求教学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尽快实现现代化。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转变和革新

(一)转变

1. 转变观念。对于高职语文来说,首要的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要看到语文教学信息化的优势和必然趋势,从传统教学思维转到信息化语文教学的思维中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信息化已经如火如荼了,但语文的信息化教学明显脚步缓慢,这从这几届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语文的参赛作品较少就可以看出来。一是语文教学信息化较为不易,二来也是教师观念转变较慢的原因。只要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能积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从而加快高职大学语文信息化的节奏。

2.转变高职大学语文的地位。高职语文信息化节奏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不受重视。教育的实用主义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影响颇为深远,这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设置比重远远超过文化素质课,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不仅在课时上被压缩,还有些学校直接就取消了这门课程。还保留语文课程的学校在师资配备上、课程建设和开发上都不重视,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后继乏力。在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再一次受到重视的情况下,转变高职大学语文这种边缘化的地位,回归到真正公共基础课的地位,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才能有力地促进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革新

1. 教学设备的更新。信息化的时代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发明、新设备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影响到了教学。电脑、手机、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从而打破了教师是知识权威的地位。这也倒过来促使语文教学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革新,进行教学的信息化。而信息化的首要物质前提则是设备的更新,现代的信息化手段绝大部分都依靠信息化设备来实现的,教学信息也不例外。无论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微课、云课堂等等,都是通过现代的网络技术、电子设备、软件应用等来实现的。因此,教学设备的更新也就势在必行,仅仅只依靠粉笔、黑板和教材已经无法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了。

2. 教学策略的革新

(1)积极接受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陆续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影响力,以及光明的前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如信息化教学、微课、幕课、翻转课堂等。这些伴随着新技术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场教学领域的革命,颠覆了传统却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要求,也因此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这从每年在高职院校中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可以得到印证。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该积极接受这些新的事物和新的理念,主动将语文教学与新模式结合起来,革新方式、扩充内涵,让传统文化通过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展现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传统文化。

(2)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个过程。从理念到设备的更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从现在的号召推广到未来的全面展开,至少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调整改进。因此,在现阶段,除了积极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之外,还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求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其一,阅读积累方式的改进。丰富的阅读量仍然是学好高职语文的重要基础,这是不能跨跃的,也是现阶段任何科技手段无法替代的。但是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方便地阅读,更有助于阅读量的积累。如将现代电子阅读、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工具,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电子书籍资源,可以让学生打破传统阅读的条件限制,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阅读,增加阅读量。

其二,写作训练方式的改进。新电子设备的不断出现也让写作方式不再受到传统的纸笔和环境的限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文档编辑功能为随时记录心情的灵感提供了便捷,微博、空间以及一些专门的文学网站等又为即时和交流提供了平台。鼓励学生将这些手段引入到写作中来,结合生活的点滴进行多样的写作训练,交流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三,亲身体验方式的改进。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满足从书本上学来知识了,高职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其他专业课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来达到这个目的,高职语文课也一样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来创造体验的过程,让学生们通过体验获得知识。传统的话剧、戏剧表演、诵读等方式完全可以和现代的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手机的摄影功能的广泛运用和普通的摄影器材的普及又让拍摄微电影成为了时髦,给定不同的题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剧本,拍摄微电影,让学生从戏里戏外感受文化,学习知识。这类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文化的熏陶。(作者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h琼、王品玲.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新西部.2015年第3期

篇5

关键词:特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办学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51-02

沈阳建筑大学2003年提出申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至今已经连续10年招生,有六届学生顺利毕业。通过10年的教学,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一个新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和运筹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立时间短,全国各大专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具体的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大学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不是很清晰,没有形成特色。例如辽宁省有23所大学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规范,各学校都碰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问题。其次,大多数学校把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的很多。但是,实际开设多少,开设多少学时,讲授什么内容,差异还是非常大的。这些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相互协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再次,大多数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实验教学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要目的,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更新不够快,很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混乱,给社会和用人单位造成一种假象,该专业看似是“什么行业都能胜任”的“万金油”,实则是“蜻蜓点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就业前途。因此,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对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该专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将不断促进为国家的信息技术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

二、依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因此,数值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计算智能等都构成信息科学的核心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集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作为一体的本科专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当今社会每年的信息量都以几何级数的比例在快速增加,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与研究,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诞生,正好符合社会这一需求和今天的时代特征。沈阳建筑大学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本专业的师资特色和招收学苗的情况,制定既符合该专业的规范要求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处理和信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软件开发公司、信息公司、以及经济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事计算机软件或与之相近的研究、教学、管理以及信息处理与分析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单位工作。沈阳建筑大学有5名该专业的教授和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事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编码与安全方面的教学工作,在数学和计算机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加强数学基础课、专业课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突出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培养的特色。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运筹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专业,其主要特点是: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根据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数学和计算机软件能力都要过得硬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利于提升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以后专业发展。作为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必须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又具有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特征,即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然而,该专业的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进行不断的改革,以达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要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方向定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该专业不是简单的“一部分数学课”+“一部分计算机课”+“一部分管理科”+“其他部分课程”的组合。多数资料都认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应以数学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科学知识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专业。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计算数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有着一些本质的区别,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数学、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特征,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要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数学、计算机和网络课程的具体分配学时和具体讲授的教学内容,以及讲授课程的先后顺序。第三,要深入研究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每门课程的上机实验学时和实验目的。上机的课题不应该全是验证实验,还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第四,深入研究该专业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收尾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能精通本门课程,并和已经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相结合,解决和本专业相关的技术问题,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最后,进一步研究该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管理和答辩。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就是一个毕业生的“收口”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阶段,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培训。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四、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为了强化数学知识的训练,我们不但开设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数理方程、离散数学、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等数学课程,而且设置的学时数也很多,要求讲授的内容可以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在计算机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开设了计算机基础、C语言、Java语言、VC++、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还开设UNIX操作系统、云计算等选修课。此外,还给该专业开设了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与信息编码、数学模型和运筹学等课程。我们还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的特点及毕业后就业的实际需求,增加了C语言、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时数,使得学生能充分掌握这些课程的精髓,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比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数学基础要牢固很多,并具有很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该专业与计算数学专业的计算能力相当,但比计算数学专业具有更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入学时数学基础课都不错。因此,学习数学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但是,当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时,多数同学都有些不适应,首先是不适应计算机的基本上机操作;其次是缺乏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最后,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还很肤浅,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上升到理性知识。这需要学生连续不断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才能达到,而在达到这个水平之前,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尤其是具体的上机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工具,开发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小程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度过了这一关,绝大多数学生就能顺利地跨过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始门槛,就会为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能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六、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全国有500多所大学都设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辽宁省有23所大学设置该专业,且大部分都依托于数学学院或理学院开设,多以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为研究方向。一个适当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首先对制定该专业的培养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计划已经为学生制定好本科四年具体的学习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设计等所有的学习内容。培养计划一旦制定,就不容许做大的改动,因此,一个适当的培养计划是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重要保证。其次,对制定具体的每门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学时和实验教学学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每门课程的主干部分是必须要保证的教学内容,不可随意减少和改动。最后,对具体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虽然授理学学士学位,但是,该专业不同于数学等理科专业,它还具有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许多特点,即它具有工科专业的特征。因此,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今天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息息相关[2],因此,在深入研究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课程体系中的不完整和不适合部分内容,使其能达到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87-02

随着对数据决策的重视,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掌握数量分析方法的经济管理人才,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必须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进行教学改革。统计学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简述数量分析方法的重点课程和必修课程,则是改革的重点。目前,根据信息管理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不好学,难度过大,理论与实际脱节,对理论推倒无法理解。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统计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课程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三多两难”,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理解难,记忆难;二是高度抽象性,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很大的难度,而现实的统计学教学却忽视了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

1.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统计学教学,仍以教师理论讲述为主,以系统阐述学科理论为主导,以理论,公式推导为内容,偶尔列举个别例题对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辅助说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重概念、轻实践,重理论、轻方法。以教师为教课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课上不愿听课,或者听课效果不明显,同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法也不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记住统计学的公式、概念、原理,由于统计学的三多两难,导致学生对知识点会在考试后基本忘完,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2.不重实践的思想仍很严重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和很多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比如卫生统计学、军事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如果教学中缺少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的支撑,教与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被有效调动起来;同时,目前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统计软件如SAS、SPSS、EXCEL的出现使得各种统计方法有了计算机的支持,统计工作者可以凭借统计软件直接对各类现实问题进行数据分析,而不必了解其中的公式。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得计算变得简便、准确,同时也使得效果变得生动、轻松,而现实是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足和学校计算机环境建设上的滞后,很多统计学在课上很少讲到统计软件的应用,也没有实验课来支撑统计软件的学习,导致统计软件在统计课程教学中应用远远不够,学生掌握的能力与现实脱节,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3.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统计学考试,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的综合。其中闭卷考试的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等等,这种方式主要注重基本公式,基本理论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质量,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涉及较少,对于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靠死记硬背学习统计,没有从本质上抓住统计学的知识精髓,没有形成灵活运用知识和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有的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而平时成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上课率和做作业的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上课率,但是却无法保证学生的上课效率,导致了学生虽然人在这里,但实质上可能没听课或者做别的事,效果并不好。

二、信息管理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学习

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增加一些在经济管理分析中具有清晰应用前景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引入计算机的案例和学习内容,同时以精选的例题和案例来复原典型统计问题的情景,通常可以采用一是案例引导法,以现实问题的提出为起点,然后通过解决方案的设计,书面陈述解决过程和结果为线索组织教学,通过对案例中一些问题的引导、说明教学内容,使得案例与课程的基本原理融为一体。其中的案例要么结合当前经济管理实际,要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统计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即时应用能力。二是案例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角,教师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2.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再仅限于记公式、背原理,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学期之初,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比如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信阳地区企业调查,要求学生在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完成一份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实施,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的调查报告,为了减少搭便车的情况,每组人数限制在2~3人以内,这样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就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具体到某一部分内容,可以在学完某部分内容后向学生明确这部分内容可以做调查报告中的哪一部分工作,同时教师进行过程指导。这样就在任务的驱动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实现统计教学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关注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能力,一方面,在上课阶段有意识的使用统计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并解释结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软件来做课后习题和处理实践问题,提高学生自身的统计软件的动手能力。并建议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中,开设8~10个课时的实验教学,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EXCEL[3]等让学生亲自来处理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数据分析,一步步演示图表的做法和计算的过程,从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均值、方差、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这样避免了枯燥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统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在课题教学环节,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可以从展示大量原始数据开始,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可以方便快捷的生成统计图形图表,这样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增加课题信息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复杂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可以演示较复杂的、篇幅较长的现实案例,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

4.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试内容

统计学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三种能力,拟将考试成绩分为下面几个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采用期末笔试形式,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原则和步骤,在出题时尽量结合实际问题去测试;二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比如案例互动环节的讨论的积极性)和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评定;三是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调查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完成调查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以调查报告的情况作为该项成绩的考核依据,另一个是上机测试,每次实验时结合统计学每一章节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上机操作,比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等,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作业。

不管做哪一种改革措施,教师都在其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改革的效果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实践知识都是直接影响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因此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一是要加强自身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不断了解课程所属领域前沿动态,广泛涉猎,不断更新知识。二是多做研究、多做实践,不仅在专业上,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做研究,为了弥补实践经验不足,如可能则深入实际,到企业中进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元欣.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4-85.

[2]宫春子.快乐统计教学方法探讨[J].统计教育,2008,(1).

篇7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本文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结合专业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手段、思维、教学平台、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 工程制图;教学;能力;改革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葛为民(1966—),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图学、精密测量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0引言

工程制图是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空间思维和三维想象能力,并能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在此基础上,最终达到分析、检测和设计产品的能力。

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趋向主要在光电产品的分析、检测和设计方面,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熟练的阅图能力,否则,如果连图样都看不懂,产品的分析和检测也就无从谈起。

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学生普遍反应这门课比较难学,为此,我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存在问题

非机械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学时本来就偏少,而受各学科方向课程规划总体学时压缩的影响,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课程目前压缩到只有32学时,而教学内容又很多,学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日见突出。

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工程制图,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而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缺少生产实践机会,缺乏机械方面的背景知识,感性认识不够,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足,从而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因感到抽象、枯燥而丧失学习的热情。

课程中的虽然制图基础部分对制图标准有详细的介绍,许多标准由于比较难记、繁琐,因此到了后续相关课程设计和大四毕业设计时,许多学生都已经忘记了,因此导致很少有学生能绘制一幅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图纸,常见的错误有:中心线缺失、粗细线不分、线型选择错误、尺寸标注不对或不规范、标准件画法错误、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不清等。

总之,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讲完大纲规定的内容,还要锻炼学生的绘图、阅图、空间想象、计算机绘图能力难度可想而知。

2对策及措施

2.1修改教学大纲,重组课程内容

针对课时少、内容多这一矛盾,我们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增加了正投影规律、立体的三视图、组合体画法以及机件表达方法等内容的课时,减少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AutoCAD等部分的学时。注重手工绘图和读图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和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2.2探索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很难保持整节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实物模型作为工程制图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看得见,摸得着,带给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直观,但实物模型本身难以动态的表现立体的构型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讲授中引入三维绘图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三维绘图软件绘出的具有立体感、形象感、动态感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空间形本,建立空间概念。

2.3自制构形模型,训练空间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而工程制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形体的立体性,有时会结合各种手势和动作,来展示不同的构形方法,但手势对学生来说,还是感觉比较虚无,因此,我们通过三维构形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虚实结合。

构形设计就是给定一个或几个视图,要求学生构造出不同的空间形体。由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各方面知识不多,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学生很难凭空构造出各种形体,为此,要求学生用可塑性很强的橡皮泥作为辅助工具,针对给定的视图,捏造出各种形体,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4构建教学平台,强调学练结合

由于课时所限,课堂上教授的内容需要课后及时消化,同时,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更要求学生课后多学多练,因此,我们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网络课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网络课程中设置教学大纲、课件、作业,单元自测,模拟考试、答疑以及讨论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5设计教学模块,加强专业联系

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模块课程群中的工程制图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而课程群中的其他课程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在大二和大三才开设,因此如何衔接这些内容相关的课程,不至让前学的知识遗忘,为此,我们经过探索和实践,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一次工程制图知识竞赛;在后续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布置大型作业的方式,对工程制图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的复习和巩固;在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中,我们要求学生用手工和AutoCAD两种方式绘制减速箱的轴、齿轮、箱体等零件图,并绘制减速箱装配图;总之,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制图和读图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尽力做到工程制图学习不断线,绘图、读图能力常训练。

3结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旨在根据本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结合专业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手段、思维、教学平台、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从几届学生的实践情况看,教改效果明显。这一教革体系思路正确、针对性强,对其他非机械类专业,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利平,孟明辰.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东华大学学报,2005(6):156-159.

[2]石玲,吕金丽.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6,12(5):154-158.

[3]郭颖.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4):55-56.

篇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成为趋势。翻转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它在实施推广过程中必然会与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矛盾,教师应加深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理清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设计出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案例,切实地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新课标;翻转课堂;传统教学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传统课堂中的课上活动和课下活动进行互换,呈现出教学手段先进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流程高效化、师生角色双主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等特征。在实施推广过程中,它必然会与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的态度是,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一、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界定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来自于美国柯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两位化学老师。两位教师课前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堂时间用来完成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翻转课堂在美国各个学校得到大力推广。2011年春季,可汗学院的创办人Salman Khan在TED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再次引发了大众对翻转课堂的关注。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颠倒的教室。翻转课堂是指在正式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式[5]。在翻转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对于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按照教学安排制作视频,更重要的是怎样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需求分析,探究他们在理解教学内容上的误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观看视频,还要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与同伴在线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强调的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对于教师来说,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统一,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缺乏创新创造能力。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其最大的特点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到教室以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到教室内,以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二、新课标实践中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一)翻转课堂较传统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建构出一种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方便的信息获取以及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进度也会存在差异,理想化的学习环境是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指导。但是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方法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而翻转课堂则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有针对性、可控的学习环境。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控制视频资源的进度以及教师的在线辅导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增加家长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度

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此时,家长的参与就显得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监督,跟教师一起参与讨论、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这不仅能让家长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家长――学生――教师”交互系统,打破了以前“教师――学生”的二元格局。

3.加强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成了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的核心手段。翻转课堂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融合了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提高了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翻转课堂需要教师积极努力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二)翻转课堂较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1.对教学效果-知识系统化有影响

在先教后学的课堂里,教师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展开讲授的,至少教师的信息是完整的,但是翻转课堂的课堂结构是以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为线索的,原本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有可能被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切成一个一个相互之间暂时没有联系的碎片。因此,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翻转课堂的课内,在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的学习活动之后,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整合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2.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素养有较高要求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余观看教学视频后,自己完成课余练习并在互联网中查找资料,总结问题,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切安排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课前练习中找到自己的疑问,并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网络中进行资源检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3.对教师本身要求较高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制作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但是不能对学生的选择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来制定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还要通过测试将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即时做出测评以便于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对教育评价与评估机制改革有要求

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所取得的成绩不能立竿见影,它的应然目标是难以精确测量的、无形的,而教育的实然目标却是可测的、有形的、能在(下转第10页)(上接第4页)短时间内带来可见的成绩。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过分关注教育的实然目标,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要标准。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少,可操作性不强,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现象。故无论是评价观念,还是评价的技术方法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地完善。

三、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翻转课堂教学将传统的课上教学和课下学习“翻转”过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变化无异于传统课堂发生的一次深度裂变,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场域,但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也应特别慎重,不能轻易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而对翻转课堂模式全盘接受。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度没有处理好,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忽视教师(甚至也忽视教材)的作用,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真正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翻转课堂毕竟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需普遍适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例如,如何编制利于学生自学的高质量的微视频,不同学科的微视频编制有什么不同特点,翻转的课堂教学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有没有规律可循,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教育探索和实践。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模式,不可能指望在短短的一两年或者三五年就能取得显著成效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取得经验,改进不足。尽管如此,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动力,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离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距离会越来越近,从而真正培养出我们所期望的更有活力、更会自学、更能独立思维、主动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郭晓功,徐鲁宁.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差别对比[J].信息通信,2014(6).

[2]陶治.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3]庞忠荣.翻转课堂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

篇9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教学模式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运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揭示海量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生物学含义,进而提炼有用的生物学知识。当前,生物信息学教学还没有完善的教学模式,如何在高校进行生物信息学教学亟需探索。

进入21世纪,生物学的重点和潜在的突破点已经由20世纪的试验分析和数据积累,转移到数据分析及其指导下的试验验证上来。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广泛研究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所提供的研究工具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型人才必须掌握的现代知识。今天的实验生物学家,只有利用计算生物学的成果,才能跳出实验技师的框架,做出真正创新的研究。现在基因组信息学和后基因组信息学资源已经成了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获取和利用基因组和后基因组学提供的大量信息,如何具备享用全人类共有资源的能力,成了当今世纪生命科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和知识以及必须具有的初步能力。在信息学院中开设生物信息学应该有别于生物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侧重于与计算机科学关系紧密的内容进行讲解。本文主要讨论在信息学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的内容、教学方法[1]。

1国内生物信息学研究与教学现状

作为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应用于分子生物学而形成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已经成为基因组研究中强有力的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在我国,生物信息学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展开才刚刚起步,但已显露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许多科研单位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大学研究建立起一个EMBL的镜像数据库,并提供数据检索服务[2-3]。

在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为克隆新基因而建立的一整套生物信息系统也已初具规模。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生物物理等在结构生物学和基因预测研究方面也有相当的基础,中科院计算所作为我国计算机科学的顶尖机构,利用自身优势,也开始在生物信息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相关的研究。另外清华大学生物学院与信息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生物学院、浙江大学也有相应的研究小组。有许多学校还增设了生物信息学的本科专业与二级学科的硕士、博士点。

在当前生物学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急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归类与重组,发现新线索、新现象和新规律,用以指导实验工作的设计。生物信息学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关键在于:1)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协作;2)加速培养一批在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均有造诣的跨学科青年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当前全世界都十分缺乏。我们如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和单位的潜力,优势互补,相互协作,边做课题边培养研究生,进而在某些有条件的大学里设置生物信息学专业,就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2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初探

2.1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几个问题

缺乏合格的生物信息学师资,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与我国生物信息学教育快速发展的规模极不相称。

对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各异,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事实上,国外在生物信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也缺乏成功的经验,围绕“哪些是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生物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哪些背景”之类的问题争议颇多。

生物信息学教育与其他专业的合作还有待加强。尽管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许多联系。如生物信息学与统计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如能整合统计学教学资源,势必提升生物信息学教育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生物信息学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授课计划的完成,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缺乏有机整合,实验教学只是以验证理论为目的,内容单一,无创新点,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还缺乏适合的理论和实验教材。近来,尽管生物信息学书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已不下百种,其中授权影印国外原版教科书和翻译书籍仍占主导地位。

2.2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

借鉴其他学科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生物信息学课程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2.1知识定位为中心,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

生物信息学既有较深的理论性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它涉及生物学、计算机技术、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需针对培养目标与要求,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作合理的调整与优化。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1)确立教学目标。目标可以由教师设定,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2)进行分组。对一个崭新事物的认识单靠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全面兼顾,需要集体的智慧,由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对同学的讨论情况做出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2.2.2整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生物数据库的使用,提高学生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由于大型服务器和计算机的参与,分子生物学对生物分子(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研究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到目前为止,生物学数据库总数已达500个以上,在DNA序列方面有GenBank、EMBL和DDBJ等;在蛋白质一级结构方面有SWISS-PROT、PIR和MIPS等;在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方面有PDB等;在蛋白质结构分类方面有SCOP和CATH等,各数据库均通过Internet提供多种形式的数据检索服务。

2.2.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教学

目前,高等院校在教室内配备的多媒体投影播放系统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生物信息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与学科特点相适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作为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多媒体教学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尤其是对于具体数据库的介绍以及数据库检索、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序列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内容涉及的具体方法和工具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由于生物信息学依赖于网络资源和互联网上的分析工具和软件,教室内的多媒体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媒体教室也有局限性,学生主要以听为主,不能及时实践,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相脱节,如果将生物信息学课程安排在计算机房内进行,并采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能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4-5]。

3结语

现代生物技术将在21世纪迅速发展,为了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远见的。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生物学数据信息,呈爆炸性增长,而计算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数据处理平台。因此,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是非常迫切的。通过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了生物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对培养复合型、交叉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萧浪涛. 现代生物信息学及其主要研究领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6):409.

[2] 王哲. 生物信息学概论[M]. 西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30.

[3] 郝柏林,张淑誉. 生物信息学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22.

[4] 赵国屏. 生物信息学[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1-55.

[5] 何红波,姜鹏. 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几个问题[J]. 长沙铁道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4-116.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Setting up Bioinformatics Curriculum in Computer Specialty

YU Xiao, SUN Hong-m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篇10

关键词:外语 教学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128-01

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在产品设计与研发、成果、信息搜集整理等领域,电信行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英语要求。因此,进行电信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部已在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阶段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专用英语作为电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已学过的各类电信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专业习惯表达和特殊语法特点等,注重电信专业领域英语文献、书籍情报的阅读和理解,撰写专业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具有适合时展要求的电信专业人才。该文首先分析了该校目前电信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在电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构架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学习水平。

1 电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学生不重视

我校电信专业外语在第6学期开设,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把精力都放在其他专业课学习上,有考研的学生更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考研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复习上,学习专业外语的动力不足。另外专业外语没有过级要求,且在随后的专业课学习和考核中很少使用,因此学生一般也不重视专业外语学习。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对专业外语学习具有抵触心理,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对专业外语重要性不理解,加上需要记忆大量专业词汇,也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上表现不积极,课下更是没有复习和学习的热情。

1.2 教材内容陈旧

专业外语教材基本以科普性文章为主,所述内容也多是对以前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材内容更新慢,且部分内容与实际专业脱节,不能及时反映本专业研究现状及先进前沿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制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再者多数教材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缺乏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也使其仅通过书本学习难以达到真正应用和交流的目的。

1.3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课堂教学上仍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式的单向知识灌输授课模式。首先介绍专业词汇、分析疑难语法和句型,然后讲解相关专业概念,最后完成专业文献的翻译和理解。课堂教学沉闷枯燥,且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运用的目标。

2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覆盖知识面,以任务体系构架教学布局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适时的指导帮助,使学生围绕具体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任务型教学贯彻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强调通过任务设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强调转变教师单一“讲授者”的角色,成为任务设计者、教学组织者,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同时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提高认知、锻炼能力、巩固学习效果。

3 专业外语任务教学改革研究

鉴于目前电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真正将专业外语应用于实践,笔者探索提出了专业外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3.1 任务制定

制定任务的前提是针对教学目标合理选取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针对1.2中所述问题,实际教学中采用以教材为依托,增加了科技英语写作,外文资料检索,专业期刊论文解读,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任务制定时体现专业外语的“专业+外语”的特点,围绕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两条主线进行。任务内容不拘泥于章节,针对知识体系脉络,可进行模块化处理,即将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体,统一进行任务构架。另外设计任务要具有层次化和差异化,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任务内容差异及任务培养目标差异,采用封闭、开放和组合等任务形式,为全体学生创造参与平台。任务制定是实施任务教学的前提,只有先明确具体任务,才能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知识准备,这一过程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2 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可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师该阶段只充当组织者和监督者角色。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和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课上和业余时间通过收集资料、组内分工协作、自主或协同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与组内和组间同学讨论交流,获取他人不尽相同的反馈信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等等。在各种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外语运用能力,真正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3.3 任务评价

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内容和方法,从而使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做到过程和结果兼顾评价。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要积极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异表现,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过程中作用,同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任务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对基础好的学生应着重在任务实施结果层面进行讲评和纠错,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做出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所采用的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此外,教师还应适当布置课后任务巩固学习效果。

4 结语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电信专业外语教学中,转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显著增强。笔者认为虽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今后的改革中仍需不断完善,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成凤敏.应用能力培养在电子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4(9):161.

[2] 王艳萍,崔宝玲,胡旭东,等.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构想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154-155.

[3] 石颖,张美玲,冯翠菊.专业外语课程教改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