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三则翻译范文

时间:2023-04-10 02:4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狼三则翻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狼三则翻译

篇1

[关键词]目的论;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 字幕翻译

自《喜羊羊与灰太狼》播出以来,这部国产动画剧的累积数量已突破了800余集,创造了国产片的纪录。自2009年以来,由原创动力出品了一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牛气冲天》《虎虎声威》《兔年顶呱呱》《开心闯龙年》《喜气羊羊过蛇年》以及《我爱灰太狼》。票房从第一部的9 000万涨到去年的16亿元,前四部影片票房超过5亿,市场成绩相当骄人。2013年1月24日上映的《喜气羊羊过蛇年》票房也已经近5 000万,继续领跑国产动画电影。此外,原创动力与美国迪斯尼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就著名卡通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消费产品全球授权业务签署了商业合作协定。2012年3月1日起在迪斯尼频道以及4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东南亚地区播放共10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该剧被翻译成超过20种不同语言,其中单在印度已有4种方言版本。[1]中国本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真可谓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本文拟从目的论角度,从目的论三原则探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希望能够为走出国门的电影,尤其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新的视角,也期待更多学者和有识之士关注字幕翻译这个新兴的翻译领域。

一、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2]这一理论由德国语言学家凯瑟林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在20 世纪70 年代创立并发展形成。当时正值对等论及语言学派盛行之时,目的论摆脱了对等理论的束缚,独树一帜地将翻译纳入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框架之中。

翻译目的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和补充,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是译者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应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这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支柱[3]: (1)目的法则,这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法则。其核心内容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应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4](2)连贯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具有意义。(3)忠诚法则,指原、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这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

二、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字幕用来指翻译电影、电视等大众音像交际类型时使用的两种方式转换的术语,字幕可以是语际间的,也可以是语内的。[3]本文的字幕翻译指的是语际间的,指的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原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5]我国著名翻译家钱绍昌曾经说过影视翻译兼具一般文学语言要素特点,也同时具有自身的瞬间性、综合性、通俗性等特点。而作为电影殊的一种形式,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又是儿童文学和动画电影的结合体,除了具备一般字幕翻译特点外,还具备其自身特殊的翻译特点。

1.语言通俗,符合儿童的认知。电影是大众传媒之一,儿童受众是电影观众里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字幕翻译不仅要考虑大众的通俗化,更要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根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四年级儿童将认识常用汉字2 500个左右,而国外儿童在12岁左右也能掌握5 000个单词;基于此水平,儿童动画电影的翻译应在语言选词上通俗易懂,满足儿童的认知能力水平。如果译出过多晦涩难懂的信息,也会对最终的票房产生巨大的影响。

2.用词简洁,遵守时空限制。字幕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常停留时间只是两三秒,字数不超过两行。要在短暂的时间里抓住儿童观众的注意力,翻译时不仅要避免拖泥带水的复杂长句,更重要的是运用简洁直白的符合儿童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句,去吸引他们本来就不太长的注意力。

3.紧扣剧情,把握文化差异。奈达认为: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6]电影是一种文化产物,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观。[7]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紧紧围绕剧情的发展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应该注重文化间的差异,用合适的语言把他们呈现给异域读者。

三、目的论视角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字幕翻译

目的论对电影台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尤其是 “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更是翻译策略选择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增译、删减、归化和异化等方法,都是该法则的具体应用,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电影为例:

1.片名及人物的翻译。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中的片名与主要人物的翻译:

《牛气冲天》Super Adventure

《虎虎生威》Desert Trek:the Adventure of the Lost Totem

《兔年顶呱呱》Moon Castle:The space adventure

《开心闯龙年》Mission incredible:Adventures On The Dragon's Trail

《喜气洋洋过蛇年》The Mythical Ark:Adventures in Love & Happiness

喜羊羊:Wesli灰太狼:Wolffy红太郎:Wolnie

懒羊羊:Paddi沸羊羊:Sparky美羊羊:Tibbie

在片名与人名的翻译策略上,译者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所谓归化,指的是以译入语文化为依据,尽可能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用目的语表达出来,使译入语观众感受到与源语观众相同的美感和体验。影片的主题内容融入了片名,让目的语文化里的观众从片名就能猜到故事的某些情节,并有所期待。人名也没有直译成Happy goat,Grey wolf让人笑话的汉语式英语,而是采纳了拟人化的英语人名方式,更加人性化,更让目的语观众感觉舒适和真实。电影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吸引观众,并获得最大的票房;对接观众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读者,就应该符合其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2.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连贯法则强调“译文对目标语接受者的可理解性,要求译文符合目标语的文化特征”[8]。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译者不仅要充分了解源语电影中语言特点,更重要的是用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传递出来。例如:

(1)看他们怎么逃出本大王的陷阱迷魂阵。See how they escape from my trap!

(2)祝你今天首战告捷,马到功成。Wish you a great victory today!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If we are truly relatives,then why are we killing each other?

(4)村长:经过九九八十一次迷路,我们终于来到苦瓜干基地了。Village Chief:After losing our way for the umpteen times,we have finally arrived at Big Gourd's base.

上面的 “马到功成”来自于中国成语;“迷魂阵”和“九九八十一次”以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来自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古典名著;这些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但异域读者很难理解的东西,如果采取加注法翻译的话,恐怕就不是电影字幕的问题了。因此,在翻译策略上,译者选择了省略和删减的翻译方法,较好实现了目的论的语内连贯法则。

3.流行语的翻译。在《喜羊羊与灰太郎》系列电影的台词中,有一些社会流行语,为影片增加了调侃和幽默的氛围,吸引了观众。他们多数来自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社会流行语。在翻译这些语言的时候,有时候采用直译法,如:(2)(3);有的采用省略法,如(5);有时候采用意译法,如:(1)(4)。无论哪种具体翻译方法,都体现了对原文的最大限度忠实性。

(1) 原来你真的是“无间道”啊。So you are really gullible!

(2)懒羊羊,美羊羊,大家hold住啊!Paddi,Tibbie,everyone holds on ahhh!

(3) 请你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吧,亲!Help me to keep this a secret,dear!

(4)真是不堪一击啊,有木有?Cant you take the heat.Any more?

(5 ) 智羊羊是秒杀全宇宙所有科学家的最伟大的科学家。Smarc is the best scientist among all great scientists of the universe.

四、结语

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字幕翻译还处于落后阶段和水平,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翻译的目的,翻译的内容以及策略的选择问题,目的论正是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做事方向,为我们探索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了新的视野。笔者真诚的希望:在中国的孩子一次次流连于迪斯尼乐园,被国外庞大的作品吸引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动画元素也能在国外的天空流行和盛放!

[参考文献]

[1] 凤凰网.中国“喜羊羊”与美国迪士尼建立合作伙伴关系[EB/OL].http:///gundong/detail_2011_11/22/10818692_0.shtml.2011-11-22.

[2] 靳峰.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J].甘肃农业,2006(11).

[3] 谭载喜.翻译研究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7.

[4] 郭敏.浅析翻译目的论[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04).

[5]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3.

[6] 尤金・奈达.(严久生)语言文化与翻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7] 石睿.从目的论角度探究电影字幕翻译[J].语文学刊,2012(04).

篇2

自20世纪以来8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的日趋完善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各个景区为了更好的服务外国游客,在景区的景点介绍牌示中都加注了英文解说词。但这些英文解说词存在着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翻译不当、直接把中文翻译成英语没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不规范现象,从而影响了外国游客对景点的理解,引起了造成语言上的障碍。为了更好地将安徽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国外游客,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规范景区英文牌示解说词势在必行。

一、英语牌示解说的语篇类型和、特点及其翻译

Newmark(1981)认为,语言有表达(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information function)和呼唤(vocative function)等三种功能。根据语言的不同功能,语篇可分为表达功能型语篇,信息功能型语篇和呼唤功能型语篇。牌示解说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将信息传达给读者,并让读者对此记忆犹新,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贺学耘,2005)。因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牌示文字与图形标志共用,用图形更为直观,可以有效解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2,大量使用名词,短语和动名词,不使用生僻词汇。3,由于景点牌示,受篇幅和容量上的限制,景点牌示在提供信息时要贴合实际,更要考虑到语法,时态,文化等因素,使之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文化性。4,在制作布局格式上,进行景点全貌解说的全景景点牌示多包括标题,全景图和内容介绍;而进行具体实物解说的景点牌示多包括实物名称和与实物相关的内容介绍。

由上文牌示解说特点可知,景点牌示在语言的表达和使用上主要运用说明或描写的手法,具有英语说明文的特点,在中文牌示解说的英译时我们应该以牌示解说的功能为中心,从外国游客的理解程度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英语牌示解说才不会成为摆设,而成为真正的服务游客的道具。

在翻译中文牌示解说时,译文应尽可能地符合英语牌示解说的语篇和语言特点。对于带有中国独特文化特色的牌示解说内容,在翻译时了解中英双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尽可能地消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介绍较难翻译的特色文化、习俗时,首先,要考虑翻译时要对景点的历史进程和特别的风俗文化加以解释;其次,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译文结构应符合英语句法结构;还有,对一些特别的文化要加以说明,否则会因为文化的差异问题而造成译文的内容缺失。

二、安徽景区的牌示的英译现状及其规范化

笔者通过对安徽的黄山、合肥包河公园、狼巷迷谷等风景区的实地调查,发现解说不正确、不规范的翻译实例有不少,不仅给外国游客提供了错误信息,给景区对外宣传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也有损于安徽的对外形象。安徽景区牌示解说的翻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一)景点名称的翻译过于直接

比如,黄山 “丹霞峰”这个景点牌示被翻译成“Danxia Peak”,可是外国游客却很难理解“Danxia”的意思?”丹霞“它不单纯是一个峰的名字它还有它实际的含义,这座山峰是因为火红的晚霞的映照,而变得鲜红耀眼,如果直译成“Danxia”就会使外国游客对此峰的理解产生障碍。那么比较合适的译法为“Reddening-clouds Peak”。这样能激发游客的想象力.留下深刻印象。再比如,在安徽凤阳狼巷迷谷景区有一个景点叫 “狼牙石”,被翻译成了“Wolf’s Teeth Stone” 这是一种直译的方法,可在此处并不合适,“狼的牙的石头”这会让外国游客产生疑惑(。),若翻译成“spark stone” 就更为贴切一些。旅游翻译应该注重这种“现场效果”(on―the-spot effect/immediate effect),尤其是处理名胜古迹景点的译名时.要做到简洁、明快、达意,能意译则意译。此外,在旅游景介的英语翻译中为了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可以做些必要色说明和解释。

(二)语法过于复杂,句子拖沓冗长

景点英语牌示的翻译要力求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奈达曾经说过,如果译者不向假想读者调整信息负荷量,接受者就可能失去信息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或觉得译文太难懂而停止阅读。以凤阳狼巷迷谷为例:

源文:溶沟两侧是垂直的狼牙石壁,据估计其深度可达100多米以上,据特大雨水在狼巷内能够快速的自行排干的现象推测,溶沟与地层深部的溶洞及地下河是相互联通的。曾令无数中外专家及海内外游人惊叹不已。

译文:On both sides of the lapie stand the perpendicular stone walls in the form of wolf’s teeth whose depth is estimated to reach 100m or so.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a in which flood is drained off quickly of itself within wolf Lane Valley after an extraordinary rainfall connected with Karst caves underground in the deep and ground rivers as well winning great admiration frominnumerabe.Experts and countless visitors both home and abroad..

分析:在这段英文翻译中大量的使用定语从句,使文字生涩难懂(,)。这段文字还出现了拼写错误,例如:“frominnumerabe”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from innumerable”;“ 在搭配上也出现错误,“is estimated” 和“or so”的搭配先后矛盾;另外,在逻辑上这段文字的翻译也比较混乱,让读的人产生困惑。可以译为:

On both sides of the lapie stand the perpendicular spark stone walls whose depth is estimated to reach 100m.Extraordinary rainfall in the valley can be drained off quickly of itself.Hence,we deduce that it is connected with Karst caves underground in the deep and ground rivers.This phenomena wins great admiration from innumerable experts and visitors.

(三)景区牌示警示语翻译的不规范

警示语因为要考虑到醒目的作用,字体都较大,所以要考虑到牌示的容量,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切忌拖沓。在黄山景区一些山崖边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示语:“危险! 请勿走出警戒线!(Danger! Tourists stop!)”。这样的翻译属于典型的中式英文,是盲目直译的结果,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借用英语中的现成说法“Keep off!”或者“Mind your steps!”。在凤阳狼巷迷谷景区,有个警示牌译为“ be careful of Banging your head”,这也是非常直接的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并且也没有注意首字母大写,应译为 “ Mind your head” 。

(四)景区英文牌示没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

例如:源文:秀丽的亭台楼阁,水榭花樯;精巧的奇石假山,曲径回廊;幅幅佳联偶对,耐人寻味。游人驻足临濠水榭,可见“一堤杨柳莺啼树,四面荷花蝾戏鱼”。

译文:a Graceful pavilions and towers,waterside corridors,flower walls,delicate rockeries,winding path,beautiful antithetical couplets,Here visitors can enjoy the scenery of willows flowers singing birds,flying butterflies and swimming fish.

原文辞藻华丽、句式工整,再加上美轮美奂的诗句,给读者带来艺术的熏陶。译文过分的寻求遵照原文,这样的翻译违反了旅游英语翻译的“直扣主题、重客观描述”的翻译规则,其复杂,浮华的语言会在英语读者中产生文化障碍;不知所云。另外“亭台楼阁、水榭花樯、奇石假山、曲径回廊、佳联偶对”仅是对“临濠水榭” 的陪衬,不应在译文中喧宾夺主、给译语读者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建议改译如下:

The Linhao Waterside Pavilion is a graceful pavilion with winding corridors and delicate rockeries besides.Here visitors can enjoy the scenery of willows,flowers,singing birds,flying butterflies and swimming fish.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动物词汇 谚语 翻译 英谚汉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00-02

西方谚语的翻译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将从翻译的基础点着手,以搜集到的部分动物类谚语为例,分析英谚汉译体系的基本内容。

1从一般翻译到英谚汉译的基本内容

根据翻译在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翻译定义写成: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义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都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其次要把握翻译的标准。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是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严复提出了翻译标准"信达雅",而对新内容提出的标准可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内容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的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和所流露的感情等。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及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地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原作如果是通俗的口语体,不能译或文绉绉的书面体;原作如果是粗俗琐屑的,不能译成文雅洗练的;原作如果是富于西方色彩的,不能译成东方色彩的。总之,原作怎样,译文就应该是怎样,尽可能还其本来面目。正如鲁迅所说的,“翻译必须保持原作的风姿”。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翻译和硬译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鲁迅所说的,“翻译必须力求其易解”也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在通常情况下所必需遵循的准则。

具体到谚语的翻译,除了做到基本的翻译准则外,还须考虑诸多因素。 下面我将从基本的谚语知识开始,依次揭开谚语翻译的面纱。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谚语,英语中的谚语(即英谚)和汉语中的谚语(即汉谚)是怎样定义的。我分别从颇具权威的汉语词典和朗文词典上查到这样的词语解释:“谚语是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多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深刻的道理”。/“Proverb is a short well-known supposedly wise saying usually in simple language.”单从定义上看,可以说英汉谚语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因此从这点上讲,谚语是没有地域差异的(除了语言上的不同)。

其次一定要明确谚语是怎样形成的,英谚和汉谚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又有什么特点。谚语是古圣先贤的智能结晶,历经年月的考验,纵便是起源于千年以前的谚语,所反映的人生百态依然是真。因为千年以来人生并无多大改变,虽然科技发达,但并未改变人性。谚语也是语言文字的结晶(在日常沟通或写作中若适时引用谚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为精彩生动。)。

我们都知道,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谚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谚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于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含有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不少谚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

2从一般翻译方法到英谚汉译技巧

由于谚语具有以上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尽量保持这些特点,除了忠实的表达原文谚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译文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然而把翻译工作做到原汁原味,几乎是不可能。所以翻译谚语时保留了英文或中文的味道是不可避免的。但至少应做到两点:一是不要让外国读者产生误解,二是不要违背英语的词法句法,也就是不要把汉语的句法结构强加在英语上,反之亦然。

基于有关谚语翻译的一些必要理论,下面我将通过引用大量的动物类谚语谚语,辅之于正确的英谚汉译方法,逐步琢磨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并领略其中的乐趣。谚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直译法、汉语同义谚语的套用法、意译法。

(1)直译法,即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有时,尽管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对汉语读者可能比较生疏,但由于在一定上下文中具有明显的西方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所以也应采用保留原文表达方式的直译法。用这种方法处理谚语,把西方谚语移植到汉语中来,往往可以丰富译文语言。

(2)汉语同义谚语的套用法:有的英语谚语和汉语同义谚语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而且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形象比喻。

(3)意译法: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保留英语谚语的表达形式,并且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谚语可供套用,就得用意译法配合上下文把英语谚语的含义表达出来。

下面摘取了广泛的有关动物类英语谚语的汉语翻译: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but his nature.

狼可以失去牙齿,但决不会失去本性。

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乌鸦经常洗澡也不会变白。

A fox may grow gray,but never good.

狐狸会变灰色,但不会变善良。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花豹无法改变自己身上的斑纹。

以上采用的是直译法,而采用汉语同义谚语套用法则译为:“狗改不了吃屎。”若用意译法,则译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以上四句谚语分别以狼、乌鸦、狐狸和豹子四种不同的动物为喻,指出他们不可能改变本性的事实。通过分析可以明显感觉到,直译后的汉语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和接受,而且意思很丰富。而使用汉语同义谚语套用法,虽然在内涵上很好地传达出英谚要表达的意义,语言也通俗易懂,但损失掉如此美妙的译入语,实在是在翻译工作上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再看意译后的谚语,相比之下,缺失的精华更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四句谚语最适合采用直译法。当然,我不否认在特定的语境下,其它两种方法未必不好。我则从英汉谚语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翻译问题的。

下面又摘录了三句意义一致的谚语,关于翻译上的问题同样适用于上组谚语的分析。所以重点对比英汉谚语本身,我想这对促进谚语翻译不无裨益。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犬首,不为狮尾。(直译)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汉语同义谚语套用)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lizard than the tail of a dragon.

宁为蜥蜴首,不为长龙尾。(直译)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汉语同义谚语套用)

Better be the head of an ass than the tail of a horse.

宁为驴首,不为马后。(直译)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汉语同义谚语套用)

这组谚语相对于上一组来说更难以理解。因为直译后的译文中的动物,像蜥蜴我们并不熟悉。但我们能推敲出,长龙应该是比蜥蜴庞大得多的一种动物。可以把长龙理解为我们所认为的龙(尽管东西方人心目中龙的形象并不一致)。另外,从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英语中动物类谚语是相当丰富的。仔细一想不难得出,《伊索寓言》对其的影响之大。

从英汉谚语对比的角度上看以上两组谚语,显然汉语中存在同义的谚语,而且表达相同意义的英语谚语很多。例如:

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ome.

狐狸到远方猎食。/兔子不吃窝边草。

Kill not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别杀会下金蛋的鹅。/勿杀鸡取卵。

He sets the fox to keep the geese.

让狐狸来看管鹅。/引狼入室。

When the fox preaches, take care of your geese.

当狐狸讲道时,小心自己的鹅。/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又如英谚:

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

宁可丢鞍,不可失马。(直译)认为马不可失。而汉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则认为失也无妨,说不定会带来好处。还有一则更奇怪的谚语,是让中国人很难接受的。我们都知道汉语谚语中有“坐井观天”而英语谚语有这么一句:

The frog in the well knows nothing of the great ocean.

井底之蛙不知道有大海。

不理解英国文化背景肯定不能接受。井底之蛙跟天有关系很自然,若跟海有关系,还只能从《伊索寓言》中加以考证了。还有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汉语中有一条的谚语,表示主动防范有效,“篱牢犬不入”即:篱笆关牢了,狗进不来。而英谚从反面角度表达同一个意思:

At open doors dogs come in.

开着的门狗进来。

下面举这个例子,反映英国和中国的地理条件的不同导致气候不一样,从而形成矛盾的谚语。

One sparrow does not make a spring.

一只麻雀不成春。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只燕子形不成夏天。

而汉语中的谚语为“一燕不成春”。从地理知识上分析,其实并不矛盾。英国的夏天并不像中国的夏天那么热,反而更像中国的春天;而英国的春天用了麻雀来做预兆,正如中国的燕子。

由以上观之,英汉谚语之间存在如此多的有趣现象。这不禁激起了我们对英谚汉译的兴趣。反之,随着大量的英语谚语被译成汉语,我们又可以有更多的实例来分析英汉谚语的对比,从而发现更多有趣和有用的现象。下面列举更多动物类英谚汉译的例子,来加深我们对之了解。

Crows weep for the dead lamb and then devour him.

乌鸦为死羊哭泣,而后吃它。/猫哭耗子假慈悲。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好奇心杀死一只猫。/好管闲事,往往惹来一身麻烦。

Curses, like chickens,come home to roost.

诅咒像鸡一样终会回巢。/害人者终将自食恶果。

Each bird loves himself sing.

鸟儿最喜欢听自己的歌声。/孤芳自赏。

Eagles do not catch flies.

老鹰不会捕食苍蝇。/大人物不计较小事情。

Hungry dogs would eat dirty puddings.

饿犬会吃脏布丁。/饥不择食。

以上六句谚语分别用直译法和汉语同义谚语套用法。它们来自西方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却以一种幽默直接的方式传达了出来。而同义的汉语谚语显得有些抽象,文笔多了些含蓄,寓意更深刻。这同时体现了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另外两则谚语:

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两只狗争骨头时,第三只狗拿走骨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Hares may pull dead lions by the beard.

野兔也敢拖者死狮子的胡须走。/虎落平阳被犬欺。

从中更能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既然英汉谚语存在着差异性,我们不禁要寻找其原因。由于语言的形成有规律性,同时又有随意性,可以因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联想。有的联想是由于历史而形成的,现在情况变了,但是旧的说法仍沿用至今。不同民族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使用不同的比喻。凡此种种,常常造成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和词的表面意思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语言习惯不同的根本原因。

3结语

以上内容不见得全面,但从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英谚汉译的标准、具体方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西方文化的思考和传播。由此可见,英谚的汉译工作极大的推进了西方文化向东方的传播。我相信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更深入的了解,汉语文化会源源不断地涌入西方。这无疑对汉语谚语的英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同时,也欢迎大家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英文谚语精选[M].科学出版社,2007.

[2] 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6.

[3] 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④曰:“宜尔子孙承承⑤兮。”言贤母使子贤也。(选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注释]

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③馆:这里指家。④《诗》:这里指《诗经》。⑤承承:谨慎小心。

[导读]

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家教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田子为相三年回家,带回来一百镒黄金给母亲,受到追问。第二层,母亲认为做官也要吃饭,受钱就是不义、不忠、不孝。要赶儿子走。第三层,田子愧惭走出,把钱还给朝廷,退请就狱,田子复为相,其母受到奖赏。

[译文]

田子担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百镒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教育你的子孙时要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读后思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田子为相( )

②子安得此金( )

③造朝还金( )

④退请就狱( )

2.下列句子中的“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B.即舍田子罪

C.屋舍俨然 D.锲而不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孝子之事亲也 B.是为人子不孝也

C.退请就狱 D.以金赐其母

4.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句断句(断四处)

王 贤 其 母 说 其 义 即 舍 田 子 罪 令 复 为 相 以 金 赐 其 母。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②《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6.你认为文中的田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7.文中的“田子”有什么性格特点?本文在为人处世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①担任;②何,怎么;③往,到;④靠近。

2.C 3.D

4.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5. ①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②《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6.田母是一个深明大义、无私无畏、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贤惠母亲。

7.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意近即可)

屠户吹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③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④。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⑤能作此谋也!(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

①行室:搭建在野外的临时房子。②苫(shān):用草编织的席子。此指挂在窗户上的遮风挡雨的草帘。③吹豕之法:这是杀猪的人常用的方法,在猪蹄处割破一个口子,在破口处往里吹气,使猪膨胀,让皮肉分离。④方缚(fù)以带:才用带子绑住吹气口。⑤乌:怎么,哪里。

[导读]

本文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狼三则》,讲述了一屠户晚行遇狼,巧用杀猪吹气之法杀死狼的故事。文章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猾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绝对不可怯懦妥协;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若敌人比自己强大,不能慌张,要以智慧来对抗,不要盲目死拼,要善于利用外物,随机应变,智取敌人。

[译文]

一个屠夫晚上走在路上,因为被路上的狼盯上,看到路旁有一所被夜里耕地的人遗弃的房子,跑进去趴了下来。狼把爪子伸进去探寻,屠夫立即抓住,让爪子缩不回去。但没办法杀他。只有一寸的小刀。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用了力气吹过后,觉得狼不能动了,才用腰带绑上。出去一看,狼胀得像牛一样,大腿不能弯,口不能动。屠户就把他背回家了。如果不是屠夫的话,怎么能够想到这个计策呢?

[读后思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奔入伏焉( )

②令不可去( )

③惟有小刀不盈寸( )

④股直不能屈( )

2. 与“顾无计可以死之”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 B.故不如蜀鄙之僧哉

C.举措不顾是非 D.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3.下列句子中的“负” 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负之以归 B.忘恩负义

C.负荆请罪 D.如释重负

4.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B.惟有小刀不盈寸。

C.方缚以带。 D.遂负之以归。

5.请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加三处)

出 视 则 狼 胀 如 牛 股 直 不 能 屈 口 张 不 得 合。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②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7.本文表现了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①趴下 ;②离开,逃跑; ③足,满 ④大腿。

2.C(考虑,思考。A回头看,理睬;B难道,反而;D照管,顾及)

3.B(违背,背弃;ACD义同,均为“驮,背”)

4.D(A被动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

5.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6.①屠夫立即抓住,让狼无法逃跑。

②如果不是屠夫的话,怎么能够想到这个计策呢?

7.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思维敏捷。赞赏。遇到危险不能乱了方阵,要镇静思考应付的对策;人,一定要有一项自己最拿手的技能。(意近即可)

夏日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选自宋・李盛仙《夏日赏荷》)

[译文]

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时候,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读后思考]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一日,偕数友( )

②少时,雨过天晴( )

③荷花为雨所洗( )

④余以为妙绝( )

2.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3.下列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②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5.“荷花”别名有“莲花”等,你能再说出两个别名吗?

“荷花”的别名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

6.请根据文中“赏荷”的情景,写出两句描写“荷花”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和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文赏荷,品其神美:周敦颐称莲为“花之君子”,李盛仙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陪同;②一会儿;③被;④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2.B

3.D

4.①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②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5.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等。

篇5

关键词:习语语言文化翻译

习语是指在一种语言的漫长演变中形成的特有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每种语言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习语,它们具备强烈的民族、历史和地域特征。从广义来看,习语包括固定短语、谚语、通常用语、谜语和名言警句,等等。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所有语言的习语能够最佳诠释其语言的特点,与此同时,习语的翻译又是最有难度的。本文结合语言文化背景旨在探讨以下问题:中英文习语的不同之处;中英文习语翻译的规则及方法。

一、中英文中习语的不同

1.比喻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习语时,必须考虑到一些因素,比如,读者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知识层面等。例如,中国人通常使用“雨后春笋”描述某事物的快速大量的发展。但在英语中,同一件事物人们用“bejustlikemushrooms”比喻。因为竹子不是英国当地的本土植物,即使“竹子”一词是外来词,英国人还是很难接受用竹子来比喻上述语意。

2.习俗的不同。最关键的不同点是对于“狗”一词的所持的态度。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献谄的动物,在汉语中有很多对狗含有贬义的习语。例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此,英国人生活中有很多含有狗的习语。例如,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的日子),Todogone’ssteps(跟某人走),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等等。3.自然环境的不同。习语的诞生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风”是指“春风”。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其中的“东风”就指“春风”。但是,英国地处西半球,属于海洋季风气候,因此在英国刮西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因此,他们的“西风”来指代“春风”或“春天”。

4.不同。在汉语和英语中,大量的习语体现了与的关系。佛教在中国有超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信仰佛教的中国人相信佛控制着世间的万物。例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信仰基督教,因此人们视圣经为其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许多英语习语来自圣经。例如,“sellone’sbirthrightforamessofpottage”(因小失大、见利忘义)。

5.历史、文学典故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典故形成的习语,通常取自历史典故、传说及寓言等,具有历史性和强烈的民族特征并广泛传播于民间。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汉语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等。英语如Achilles''''heel(惟一致命弱点)、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以上由于文化差异形成的习语的不同,直接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相互使用上的难度。因此,译者必须掌握好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源语言和目标语。

二、习语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对于翻译原则,历来就有不同的观点。著名僧人玄奘曾立下准则,即翻译对于百姓而言必须真实、易懂。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信,达、雅”。鲁迅尤其注重翻译的真实性。张培基则注重于翻译内容逻辑的一致和真实。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A•Nidar强调“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可以看出,这些主张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的,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意思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以下笔者谈谈习语的常见翻译法。1.直译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有些习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其含义,也因为人们相同的情感和社会经历,有些习语在中西语中含义相似或相同。当原习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时,读者则可以通过字面领悟它的含义,直译字面意义。例如,“Goodluckwouldnevercomeinparis”(福不双至)、“Longhairandshortwit”(头发长,见识短)……

文学手法的翻译可以保留习语的比喻、民族特征和语言方式等特点,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读者熟知另一语言的基础上。

2.意译

意译指的是在掌握某一内容大概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流畅、自然的翻译,而不用过分注意细节翻译。意译也要注意原句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而不是自由的添加或删减。鉴于文化背景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保持原文比喻、形象的民族、地方色彩等。例如,“acatonhotbricks”(在炽热的砖头上行走的猫),与汉语“热锅上的蚂蚁”不谋而合。有“非常狼狈、异常焦虑”之意,因此易于读者理解。但有时候时,我们无法保留原本语句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这时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读者所熟悉的另一个译文形象。例如,汉语中的“天有不测风云”。如果将该句直译成英语会使英语读者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很难理解汉语的“风云”一词。如果译为“somethingunexpectedmayhappenanytime”则容易让英语读者理解。这样的例子很多,“breakoutofthepotthatholdusin”被译为“打破这个把我们关在里面的罐子”,许多非英语的读者对于这句话感到困惑,因此译为“出人头地”更合适。

3.注解

严格意义上讲,注解不能够作为翻译方法解释,但它确实影响到翻译的内容。因此,当习语被第一次介绍给译入语时,注解起到关键作用。“叶公好龙”一词被直译为“LordSheh’sloveofdragon”,并注解为:“叶公很喜欢龙,在他住的地方画的、刻的都是龙。有一条真龙听说这件事后,亲自拜访了他,叶公由于惊吓过度而发疯。”这则注解起到了恰当的解释作用。

4.直译和注解的结合

虽然有些习语广为人知,但非本语言的读者不知道其来源。因此,有些汉语习语翻译时将直译和注解相结合达到保留原句形象的目的。例如,“theplannerwerebusybypassingtheGordianknot.”计划制定者为躲避戈尔迪之结——棘手的问题而忙得不可开交。

以上讨论到的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不同的习语有其特点、形式和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译时应采取不同手法灵活处理。

三、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各语言包含的习语丰富而多样。因习语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不同,故传达的内容有差异,人们对于习语的理解容易造成困难,因而习语的翻译往往是个难点。通过探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直译,意译,注解等翻译技巧和原则,将原文内容灵活处理,相互补充和完善,紧密联系习语的文化背景,回归原文内容以及文体风格的基础上,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参考文献:

[1]JinDi,EugeneA.Nida.OnTranslation[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李延林.小议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J].中国翻译,1999.

[4]宋德胜.(圣经)故事与成语典故[J].英语知识,2000,(12).

[5]吴平安.源于莎士比亚作品的英语习语[J].英语知识,2000,(6).

篇6

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

吾欲之南海,则何如(《为学》)

(二)作代词,相当于“他(她、它)”“这”。

“之”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它大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后面,形成动宾(动+之)或介宾(介+之)的格式,但具体指代的内容,略有不同。

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另一种大体相当于“这件事”。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相当于“我”或“你”。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三)作助词,具体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1.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如: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览物之情(《岳阳楼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翻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四)作句末语气词,凑足或调整音节,无实在意义,可不译。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之”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篇7

[关键词]电影片名归化异化翻译方法

一、引言

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这样,电影也就有了在异国生根的土壤。近几十年来,外国电影的引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扩展了我们的眼界,架起了一座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方便、快捷的桥梁。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除了电影本身的内容、拍摄技巧、演员阵容等,首当其冲的便是电影片名了。电影片名,犹如电影的品牌商标,有极强的导视作用。好的片名犹如好的书名,不仅言简意赅地揭示剧情内涵,而且会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希望能一睹为快。

好的片名翻译,除了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达到与影片内容的完美统一,同时还要兼顾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不能忽视其广告促销功能。比如《飘》这一极具美感的译名,因其凝练贴切而广》获世人称赞;与其相比,《乱世佳人》则雅俗共赏,但具有更大的票房吸引力。

二、归化和异化

1、归化(assimilation)指以译入语观众的需求――文化认同感――为轴心,主要通过意译、补译、创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将原文带到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尽可能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下能够轻松地理解和领会影片内容。例如:

Bat man蝙蝠侠,The Merry Widow风流寡妇,

Pocahoutas风中奇缘,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

MyFair Lady窈窕淑女,

FarandAway大地雄心,

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

DieHard虎胆龙威,

Dumband Dumber阿呆和阿瓜,

TrueLies真实的谎言,

ABeautifulMind美丽心灵,

AWa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

Dances with the Wolves与狼共舞,

Snow Falling On Cedars雪花飘落香杉树等等。

文化差异促使译者大量使用归化翻译。一代翻译巨匠傅雷先生认为:“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反映在电影片名上就是其具有各自不同的取向。中国人“重整体,轻个体”的思想,具体到电影片名上的反映便是:中国观众习惯于接受那些有概括性的片名,它有利于把握全剧的内容,如《智取威虎山》《城南旧事》《中俄列车大劫案》《夺宝俏佳人》等,因此汉语多用能概括全剧内容的片名。同时中国美学特别强调平衡美,在语言组织结构上特别喜欢用平行对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方式辅助意合。因此,汉语片名常用四字词组,且好用比喻。而西方人重分析,重局部的思维和崇尚简明的美学理念反映在电影片名上则是大量采用那些影响影片剧情发展的要素(如人、物、事、地点等)或单个名词作为片名,如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RomanHOlioday(《罗马假日》,WaterIOOBridege(《魂断蓝桥》,Casablanca(《北非谍影》或《卡萨布兰卡》,Titanid《泰坦尼克》IndependenceDay《独立日》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注定了影片译名与原名之间的偏差,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部分语义的改变和丧失。而大多数观众不了解源语文化,或对其知之甚少而一时难以跨越文化沟壑。观众的因素、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的审美情趣的差异,这些都导致电影片名翻译多以归化为主。

2、在文化平等的前提下,异化(alienation)指翻译过程中以译入语观众的需求――“洋味”为轴心,尽量保持原文的特点,使译文与译入语及译入语文化保持距离,使译入语观众对其感到陌生。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采用直译、音译、创译、补译等方法,将原名的原汁原味带给译入语观众,同时,让观众充满好奇地、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受译文所带来的外域文化。例如:

Citizen Kaine公民凯恩,

Eraser蒸发密令,

TheMummy木乃伊,

Shrek怪物史莱克,

FrenchKiss情定巴黎,

TheGodfather教父,

Terminator魔鬼终结者,

Topsy-Turvy音乐情结,

ChiCagO芝加哥,Saving PrivateRyon拯救大兵雷恩等等。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手段,应该表现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并提供实现和研究差异的场所”因此,在遇到文化差异的时候,不应仅仅采取归化的翻译,更应保留和介绍异域文化,尽可能地保持原名中那些能引起读者想象和联想的比喻和词组,让观众自己去领会影片的含蓄美。特别是对于以目的语观众所熟悉的民族文化特征性很强的人名、地名或历史事件为片名的电影,异化过程中对片名进行直译或音译处理,将源语的字面、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语的字面、语音形式。如电影Madame Currie,Patton,JFK,PearlHarbor,Shakespeare in Love,Romeoand Juliet均直接异化为《居里夫人》、《巴顿将军》、《肯尼迪》、《珍珠港》、《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和《罗蜜欧与朱丽叶》。异化翻译使片名中的文化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

三、翻译方法

1、音译。音译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发音的翻译方法。在英语电影片名中,常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或事件名作为片名,这个时候,如果这些名称已经为观众所熟知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或历史影响,同时又能很好地传达异国风情,让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采取音译的方法。如:

Titanic泰坦尼克号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Tess苔丝Hamlet哈姆雷特

Othe临奥赛罗 Romeo and Juliet罗米欧与朱丽叶

JaneEyre简爱等。

2、直译。直译是指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在合乎译文的全民规范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保持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译。例如:

RainMan雨人,Master Spy王牌间谍,

True Lies真实的谎言,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

AWalk in the CloudsZ云中漫步,

DanceswiththeWolves与狼共舞,

Snow Falling On Cedars雪花飘落香杉树等。

3、意译。意译是来自语言上的差异,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为了保持原文的内容而不能完全再现其表层形式的风格。例如:

Madison County Bridge廊桥遗梦TheGhost人鬼情未了

ForrestGump阿甘正传

Bodyguard护花倾情

PrettyWoman风月俏佳人

Working Girl白领丽人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The Beach迷幻沙滩

Top Gun壮志凌云The Dynasty豪门恩怨

4、补译。补译是在直译或意译的基础上,根据影片的内容补充片名,使之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更符合译语观众的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更匀称、更上口、更具联想美。例如:

Terminator魔鬼终结者,The Piano钢琴课,

Sand and B100d碧血黄沙,TheGreen Mile绿里奇迹,

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

Cats&Dogs猫狗大战,

TombRaider古墓丽影,

Deeplmpact天地大冲撞,

SleepingHollow睡谷的传说等。

5、编译或叫创译。面对外来文化的;中击和对自身语言文化的坚守,编译者以原有内容和形式为基础,译出了不少上乘之作,选词优美,恰到好处,生动地再现了原片的内容。编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使语言能够在传达原片内容的同时,沟通观众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成功的编译在外来文化的滋养下创造了新的文化。例如:

Kate&Leopold穿越时空的爱,Rebecca蝴蝶梦,

LegendsoftheFall燃情岁月,GoodWillHunting骄阳似我,

Pocahoutas风中奇缘,

ManoftheHouse犬父虎子,

Halloween月光光,心慌慌

GeneraI’sDaughter西点揭密等。

篇8

一、结合语境推断法

确定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正确含义,最重要的是结合语境来推断。《考试说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要求特别提出“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可见语境的重要性。所谓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词语所在的句子本身(内部语境)和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外部语境)。文章阅读讲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对某个词语的解释要结合句子及段落篇章的意思来进行。

例如2013年天津卷《姚敬恒先生事略》第9题B项“访以海上事”,解释“访”为“询问”,是否正确呢?我们就可以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前句“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是说(姚敬恒)曾经出游到闽地,闽督姚公盛请他做客;下文姚敬恒谈了自己的看法,让姚公盛点头同意。结合这两处语境,可以推断“访”解释为“询问”完全正确。

二、成语佐证推断法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量源自古诗文,有许多文言实词的意义可以在成语中找到佐证,所以在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借助成语来推断其意义。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所学课文中有很多。例如: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廉颇蔺相如列传》)

(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1)句中的“彰”字,可借助成语“欲盖弥彰”中的“彰”字来推断,“欲盖弥彰”中的“彰”为“清楚”之意,那么此句中的“彰”字也可用“清楚”试解。(2)句中的“易”可据成语“移风易俗”而解释为“改变”。(3)句中的“倨”字,可借助成语“前倨后恭”推断出是“傲慢”的意思。(4)句中的“克”可由成语“克勤克俭”推知是“能够”之意。

2013年广东卷《宋史・张咏传》第5题C项“不痛绳之”解释“绳”为“捆绑”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绳之以法”的“绳”推断其意义是“约束,制裁”,“不痛绳之”意思是“不严厉地制裁他们”,进而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就是C项。

三、根据结构推断法

古人为文,喜作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前后句位置相同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推断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由“疾痛”(病字头)和“惨怛”(竖心旁)并列而成且二字意义相近,那么就可以推断“劳苦倦极”是由“劳苦”和“倦极”并列的,二字意义也相近,“极”就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极点”来解释,应该与“倦”同义。

即便是一个短语,我们也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推断。例如“文过饰非”,“文过”与“饰非”结构相同,“过”与“非”义同,我们可以根据“饰”推断“文”是“掩饰”的意思。2013年安徽卷《史记・南越前传》第4题C项“人众车舆”,解释“舆”为“众多”,是正确的,因为“人众”与“车舆”结构相同,由“众”可以推知“舆”的词义。

四、联系旧知推断法

所谓联系旧知推断法,就是通过联系课本中学过的实词来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大多能在课本中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既要牢固掌握所学文言实词的意义,又要善于联想,根据学过的知识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所要理解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2013年湖北卷和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都考到了“诣”字,该字有“到,往”和“拜访”二义,中学教材都已学过,前者见《指南录后序》“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句,后者见《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因而我们可以推断湖北卷第9题D项“明日当诣政事堂”(诣:前往)、湖南卷第5题D项“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都是正确选项;再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李揆传》第4题B项:“少聪敏好学,善属文”,解释“属”为“撰写”,我们可以联系《屈原列传》中的“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一句,推断是正确选项。

五、确定词性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再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这就涉及词类活用的问题。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特有现象,有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等。

例如,《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沛公”是人名,“霸上”是地名,“军”是名词,此句缺少谓语动词,我们就可以推断“军”这里用作动词,“驻军,驻扎”意。又如《狼》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其一犬坐于前”,不能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因为“犬”不是文中出现的对象,《狼》一文中出现的对象只有屠夫和两只狼。因此这里“犬”就成了状语,具有了副词的性质,译为“像犬一样”。

2013年湖南卷第5题A项“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解释“次”为“驻军”。“次”在古文中有此义项,如《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但是在“亮知荆州次当受敌”句中并非此义,因为从句子看,“次”充当“当受敌”的状语,有“依次”意,如同《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之“次”。

六、是否通假推断法

如果一个文言词汇无法从它本身去解释它在文中的含义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是不是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的意思是“跳蚤”,如按此义代入文句,就无法理解。结合句意思考,这应是读音相同的通假字,通“早”字。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详”解释成“详细”不通,原来“详”是通假字,通“佯”,“假装”的意思。

篇9

    关键词:商标;音译;意译;移译;原则

    引言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同时又有更多的国内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商标是企业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利器,也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其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因此研究商标的翻译方法,提高商标的翻译质量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笔者结合商标的特征及自己对商标翻译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商标翻译适用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一、翻译方法

    根据Peter Newark 对文本类型的划化,商标应归为呼唤类文本(vocative text )当中的专有名词(proper names )。对于这类文本的翻译方法,它归为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性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注重话语和话语活动功能,谋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一致。但是要讨论其翻译方法,还要进一步考虑其词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 )。商标大致有三个来源:1、来源于专有名词(如:“张小泉”剪刀、Philips 电器);2、来源于普通名词(如:“海鸥”相机、“playboy ”服饰);3、来源于臆造词汇(如:“乐凯”胶卷)。对于第一类商标一般采用音译。如“Philips-菲利浦”;第二类则常用意译法,如“pearl –珍珠”;第三类可用音译也可用意译。以上方法只是一般规律,针对一个特定的商标到底应采用那一种译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及实际效果而定。大致来看,商标翻译可采用四种方法:1、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2.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 );3、音义结合法(combining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4移译法(transference )。

    (一)音译法

    音译法即根据译入词的发音规律将愿意的文字拼写出来的翻译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商标,尤其是专有名词和臆造词的商标往往是不具备任何语意的,而只是作为一个标识符号来用。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主要不在传递名称本身的语意信息,而是创造赏心悦目的美感,再现原文的音韵之美,或体现商标所蕴涵的异国情调。要实现这一类翻译目的,用音译法当属一种较为恰当的选择。例如:“Audi”(汽车)、“Hilton”(香烟)、“Coca-Cola”(饮料)分别译为“奥迪”、“希尔顿”和“可口可乐”;国内产品“茅台”(酒)、“康佳”(电器)、“上菱”(电梯),则分别译成“Mao Tai”、“Konk”、“Shang Ling”。这些商标自身都不具备任何意义,意译不仅符合译入语的发音习惯,而且也符合作为商标应简洁明快的特征,不失为商标名称翻译的佳作。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从意义出发,将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用意译法有时会更加地体现商品的功能和品质。如国产的“皇朝”葡萄酒、“永久”自行车、“太阳神”口服液;进口的“Blue Ribbon”啤酒、“Crow”汽车、“International”收音机等等。对这类品牌的翻译若仍用音译法的话,不仅会大大破坏原文的意境美,难以达到原文吸引消费者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因字数过多导致不便记忆。而使用意译则能有效再现原文的意境,同时又能避免译文冗长的问题,是一种更为可行的翻译方法。例如美国一种香烟商标“Good Companion ”,若意译为“良友”,则简洁并使人产生亲切感。中国商标也是同样道理。

    (三)音、意译结合法

    对于原无实际意义的商标,按照译入语的发音规律进行音译,同时在措辞上又能考虑到译入语的文化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特点,富裕译文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音义兼顾,这种音译意译结合的方法是商标翻译中又较为理想的选择。因为这不仅从形式上再现原名称的发音美,在内容上也能体现产品的特征。

    (四)移译法

    移译法是将原文原封不动地移到译文中去。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译法,这应是最简单的一种。在英语中,某些商标是由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或产品构成成分等词语构成,因为名称过长不符合商标特征而取其首字母缩略形式。在汉语中若取原文的音译或意译,会同样出现名称过长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用移译法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

    二、商标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有益联想原则

    商标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商标得当,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则会引起人们的兴起,激发购买欲望;相反,如果商标容易引起人们的负面联想,则肯定会使产品的推广大打折扣。如:“芳芳”系列化妆品曾一度风靡中国城市,其英文商标译为“Fang Fang”。译者在音译的同时却忘了Fang这个词在英文中可指“狼牙”或“毒蛇的牙齿”。一个Fang不够,还要再加上一个,岂不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而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用“Anchor”作为其商标,原文的喻意是容易令消费者满意的;船抛锚后停泊不再漂移,比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如果直接意译成中文“抛锚”或“锚位”,中国人恐怕难以把它与食品的质量可靠联系起来,若音译为“安可”,人们会自然联系到“安全,安心,可爱”等字眼,其商标有意联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避繁就简 朗朗上口原则

    有些英语商标本身较长,若完全按音译会出现拗口或难以记忆的译文,因此应灵活掌握,讲求技巧。如:美国着名胶卷“Kodak”,要是严格按其发音来译,应译为“柯达克”,单实际上“柯达”才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这不仅因为其简单上口,还在于它能够在音韵上更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产品的性能。(“柯达”与按快门的“喀哒”声相似。)

    (三)文化差异原则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往往受到语言、宗教、价值观、生活态度、教育科技水平、物质文化程度、社会组织形式、政治和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商标时应充分考虑到产品所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

    (四)力求完美 规范统一原则

    对于同一商标,往往有多种译法,但多个译名会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不便甚至损失。因此,商标翻译时应尽量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不断斟酌,以选择一个最恰当、最突出的译名。例如:美国产的一次性照相机“Polaroid ”就有“宝丽得”,“宝来得”,“拍立得”和“波拉罗伊得”四种译法,笔者认为应统一为“拍立得”。再如,海南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喜欢用“三湘”作为自己产品的商标。一般音译为“San Xiang”,这一译法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但若将其改为“Sun Shine ”效果会更好。“Sun Shine ”既与“三湘”的汉语拼音谐音,在英文中又有“阳光”之意,象征着产品有着美好的未来。

    三、结论

    在对大量商标翻译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商标翻译中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适合于商标翻译的四种方法。但商标翻译要涉及市场学、广告学、顾客心理学、美学、甚至跨文化交际学,这就决定了翻译过程的复杂性,要使商标翻译完美无缺,达到简洁、易读、易懂和易联想的总体要求,只能靠译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斟酌。 

    参考文献:

    [1]朱娥.商标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2):47.

篇10

    一、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影响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精髓和灵魂,片名的翻译是影视传播的重要环节。SusanBassnett曾指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1]包惠南也指出“翻译语言实为翻译文化”[2]。文化差异深刻地影响着翻译活动的各个方面,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和宗教文化两个方面。

    (一)人文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且侧重于人文文化,如谦虚内敛、重视人伦。西方文化则更加开放,更加张扬,注重科学性和逻辑性。这些文化差异明显地反映在电影片名上。中国电影片名注重唯美,富有诗意和象征性,如《花样年华》《山楂树之恋》等,而西方电影片名则注重表达的简洁性,如Taxi,Speed,Shooter等。基于此,要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得淋漓尽致,使其等效于原片名对源语观众所产生的效果,就必须从文化入手挖掘其深层次的特征。以影片Speed为例,如果直译为《速度》则过于平淡,不会引起中国观众的观看愿望。但该词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影片描述犯罪分子在一辆巴士上安装了炸弹,只要巴士时速超过每小时50英里就不能再减速,否则会引起爆炸,因此巴士要一直保持50英里以上的时速行驶,导致乘客无法转移,汽车的速度决定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译者采取意译法译为《生死时速》,既忠实原名,又体现电影内容特色,最重要的是引人遐想。

    (二)宗教文化

    不同的宗教信仰会形成不同的宗教文化。西方人对中国的佛教、道教文化不甚了解,就如同许多中国人对《圣经》不熟悉一样。翻译涉及宗教文化电影片名时,需要添加必要的解释性信息,便于观众理解。如电影Fridaythe13th被意译为《黑色星期五》,在西方文化中任何月份的13日正逢星期五都被认为是不幸、不吉利的日子。再如Seven被译为《七宗罪》,对于与宗教相关的电影,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观众对宗教文化的理解程度。从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来看,要想做好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必须注重学习、积累和掌握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对原影片内涵能否正确把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影片涉及的文化的理解。如果译者不具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法做好电影片名的翻译。正如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3]。这就对译者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但要精通源语和目的语,更多的是要钻研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熟悉中西文化差异,在正确翻译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对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合理的转换。

    二、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主要特点

    电影片名的作用在于点明主题、表情达意、表现影片内涵和确立基调,从而达到提供审美愉悦和提高票房收益的效果。电影片名的翻译必须符合语言的规范性,反映原影片的主题,突出原影片的语言和风格特色,达到与电影主题、风格的完美统一。因此,要译出富有内涵又具吸引力的片名,就必须了解电影片名翻译在语言、命名、美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一)语言特点

    电影片名语言要求简单易懂,简洁生动,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多数片名使用短语,如Ghost《人鬼情未了》,FindingNeverland《寻找梦幻岛》,OnGoldenPond《金色池塘》。有些使用极其简洁的句子,如ChickenRun《小鸡快跑》。根据ThomasShovel的短期记忆理论,人的短期记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最多能记住七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片名在七个字以上,观众很难做到过目不忘。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电影片名通俗易懂,富有美感,简洁生动,让观众从片名上大概了解到影片的内容。

    (二)命名特点

    电影命名通常有以下五种方式。一是以时间或历史背景命名,如AnAutumnAfternoon《夏日午后》,BestYearsofOurLives《黄金时代》。二是以地名命名,如TheApartment《公寓》,Titanic《泰坦尼克》。三是以主人公命名,如Hamlet《哈姆雷特》,JaneEyre《简?爱》。四是以故事情节命名,如AroundtheWorldin80Days《环游地球80天》,DanceswithWolves《与狼共舞》。五是以主题命名,如TheSoundoftheMusic《音乐之声》,ABeautifulMind《美丽心灵》。电影片名应该用最精辟的语言和最简单的句式结构表达影片的主题和深刻意义。

    (三)美学特点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特征。电影片名审美价值的实现往往离不开修辞手法。修辞的使用可使片名更加优美生动、幽默、富有质感,既可以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又能激发欣赏电影的兴趣。在片名翻译中广泛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如CrystalHeart《水晶的心》;拟人,如DanceswithWolves《与狼共舞》;头韵,如TheBigBlue《碧海蓝天》;对比,如BoyfriendsandGirl-friends《男朋友和女朋友》;逆喻,如TrueLies《真实的谎言》;重复,如Tiger!Tiger!Tiger!《虎,虎,虎》等。

    (四)文化特点

    电影是文化的产物,记载和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背景、文化现象和思想意识常隐含于电影之中,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浓缩和精髓也属于文化产物的一部分。奈达曾将文化分为五种类型: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4]这些文化在不同的电影中都有所体现。电影片名的文化特点通常体现在典故、习语、文化意象的应用当中。典故在电影片名命名中经常使用且颇受观众喜爱。很多典故源于《圣经》,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电影Seven,译为《七宗罪》。数字“七”指天主教教义中的人性七宗罪,即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欲和愤怒。电影片名中的习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电影TheFirstBlood《第一滴血》讲述越战退役军人蓝波归国后在小镇饱受警长的欺凌,后来还被诬陷,结果逃入荒野,以游击战术对付警方及国民警卫队。文化意象在电影片名中经常使用。如电影BornontheFourthofJuly《生于七月四日》。“七月四日”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美国的国庆日。以此命名是为了反面衬托英雄人物的悲惨命运并进一步强化电影的反战主题。

    三、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基本策略

    没有任何一种翻译策略能够解决翻译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为了让英文电影片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为电影增色添彩,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经常使用直译、意译、音译和改译四种方法。

    (一)直译

    直译是指在语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译文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电影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和目的语在功能上重合时,直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翻译方法。中国和英语语言国家的人们虽然是不同民族,但在很多方面对事物的理解判断和基本看法是一致的。正因为两种语言及审美有相似点,电影片名才可以采取直译实现功能对等。片名直译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原片名语序直接翻译。如America'sSweethearts《美国甜心》,BraveHeart《勇敢的心》。二是按照汉语的特点调整英语的语序来翻译。如TheAgeofInnocence《纯真年代》,AWalkintheClouds《云中漫步》等。直译既保持了英文电影片名的语言文化特色,又激发了观众欣赏异域风情影片的热情。

    (二)意译

    翻译实践中,有些电影片名直译会导致译名晦涩难懂,失去原片名的特色,采用意译可以避免类似问题。比如,如果把电影WaterlooBridge直接译为《滑铁卢桥》,则译名太过平淡,缺乏美感,甚至引起误解,导致电影片名的功能大打折扣。译者根据影片内容,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蓝桥相会的故事,用“蓝桥”代替“滑铁卢”,用“魂断”喻指女主人公的死亡,意译为《魂断蓝桥》,不仅忠实于原片名,而且刻画出一种唯美意象,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三)音译

    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通常将英文电影片名用发音相似的汉语译出。历史事件、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汉语中无法对应的词汇,一般都采用音译法来翻译。如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JaneEyre《简?爱》,Gandhi《甘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