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爱情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28 08:5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伤感爱情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伤感爱情诗词

篇1

2、我用尽一生的思念,只为等你出现

3、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4、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

5、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6、如果我从没遇见你,如果我从没爱上你,如果我一开始没坚信,也许我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自己

7、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8、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9、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10、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11、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是因为遇到你,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

12、断了的琴弦,弹奏着从前,一起走过的路线没有终点

13、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那一刻开始

14、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15、年华消失不见,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

16、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17、如果爱上,就不要轻易放过机会。莽撞,可能使你后悔一阵子;怯懦,却可能使你后悔一辈子。

18、如果有一天,不再喜欢你了,我的生活会不会又像从前那样堕落,颓废。我不想再要那样的生活,所以,在我还没有放弃你之前,请你,至少要喜欢上我

19、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着,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20、有时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21、再美的曾经,留下的,也只有伤害

22、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23、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你。

24、我们的故事还没开始已经结束,一种想见不敢见的伤痛,所以,我隐姓埋名

25、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26、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27、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28、爱情是个精心设计的谎言

29、不敢说出口,因为我胆小,因为如果你拒绝,我以后就不能够再见到你了,宁愿默默的爱着你,不能让你知道,直到,直到你投进别人的环抱!

30、如果再回到从前,我宁愿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而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

篇2

,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销蚀着一切繁华,盛唐气象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华美的诗句闪烁着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驿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杯盏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那一时代的强光。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就没有中华诗词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淡泊索然;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彻心扉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伤感;没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的月光将失去动人的想象;同样,若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若没有了杜甫颠沛流离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草堂就失去了广阔的胸襟和沉郁顿挫的风韵。唐诗是诗化的中国,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诗是不变的,唐诗的明月光依然寒彻着中华游子的心灵,让整整一个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维的清泉,岑参的早雪,杜甫的伤别,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龄的秦汉明月……依然在文化里发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香槟,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六十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

篇3

关键词:长亭;木兰舟;意象;古诗;意境

“长亭兰舟”的意象在诗词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诗词中有着不同的内涵。“长亭”与“木兰舟”作为离人送别常见的景致,往往和悲凉萧瑟的景象紧密联系而容易遭到读者的片面理解。其实,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长亭与兰舟有着自己的独特意义,凄清并不是它全部面貌和本色。在诗词中,景象特征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是密切联系的,所以不能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单一的意象来解读,应该全面分析,把它作为心境的表现来审视。在思乡怀远时,兰舟是长居的处所,充满了浓郁的乡情;在爱情诗与闺怨诗中,长亭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倾注了多情男女的相思之路;在怀友送别与酬唱诗中,长亭、兰舟是友情的象征,传递着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借长亭兰舟象征爱情,表达恋人间的离愁别绪

长亭外,古道边,兰舟催发处,一对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在《雨铃霖》中描写的“秋江别离图”可谓是恋人相别的经典场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1]p34,送别气氛之凄清,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画面之中。词中既有傍晚时分的长亭,又有不解风情的兰舟,使得恋人内心的缠绵悱恻呼之欲出。再加之“寒蝉凄切”的衬托和渲染,使离情别绪更显浓郁。

望君远去伤断肠,长亭送别泪千行。在众多描写恋人惜别的诗文中,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折戏,可称是唱绝了离愁别恨。斜阳衰柳,凝霜不解风情,秋风下依依惜别的痴男怨女,使得这愁人的秋景更显凄迷。落叶萧萧,马随车行,只留有车碾碎叶之痕迹;遥望长亭,泪打长襟,万般离别之情已化作相思泪。千丝万缕,理不清愁绪;千言万语,诉不尽衷肠;千山万水,隔不断想念。此时此刻,十里长亭俨然成为离人无尽愁苦的来源,十里有多长,牵挂就有多长。

长亭望君去,使人悲;兰舟亦不解人情,惹人怨。例如,晏几道在《清平乐》中写到:“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起笔“留人不住”四字 ,扼要地写出了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一个曾诚意挽留,一个却去意已定。兰舟载着酒醉的男子而去,独留多情之人望江神伤。“留”而“不住”,故启末二句“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之怨思。世间的恋人往往因多情而生绝望、因绝望而生不忍割舍之情。周济评曰:“结语殊怨,然不忍割。”[2]p19实乃深透之语。

兰舟除了载恋人而去,亦可载情郎而归,只是舟不至,人未还。尤善“男子作闺音”的温庭筠就曾从女子细腻的内心出发,将对郎君的思念寄托在乘风而归的兰舟上。“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这幅看似和谐的美人凭栏远眺图,其实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同时也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却无情地将热烈的希望之火破灭于冰冷的现实之下。兰舟未载君归,却带愁来,使诗歌整体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离愁别恨的色彩。

不论是对爱情的期许与些许焦虑,还是因爱绝望却不忍割舍的情感,“长亭”与“兰舟”传递的正是有情人对爱情的期待与分别时的离愁别绪。

二、借长亭兰舟寄托友情,传达友人的依依惜别情

“长亭”与“兰舟”自古被寄予“送别”的意蕴。诗人往往借长亭兰舟,寄托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频《送僧入天台》诗说:“长亭旧别路,落日独行僧。”亲友离别的场景反复不断地在亭下上演,使优美的长亭也染上了一层离愁。相形之下,司空图的《长亭》中所写的长亭则完全成为了离别的代名词,全诗四句二十个字,处处是离别,却无一个是实写长亭。“梅雨和乡泪,终年共酒衣。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秦观《调笑令》诗云:“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柳永《采莲令》词云:“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相似的惜别景也在江边上演,给兰舟载上了满满的别绪。白居易的《南浦别》虽未提及“兰舟”,却亦有一番离愁在心头。“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诗歌的语言虽然清淡如水,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江浦送别,兰舟初发,诗人劝慰朋友不要频频回头,可是自己早已悲情难抑制。

此外,王勃还有反复回旋、别情深挚的七绝《秋江送别》:“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冷秋送别是万古不变的悲情,就像东逝的江水流不尽。“霜天月色,江上风烟,笼罩着别浦离亭、津树寒渚,也弥漫着客子寂寞的心头。”[3]p115目送乘舟远去的友人已让诗人不堪凄凉,遮住视线的树木又来平添烦忧。此刻,兰舟载去的不只是远行的亲友,还有王勃给予的不可承受的深情。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王昌龄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望着远去漂泊的兰舟,诗人好像看到了友人在远方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清代敖英的《唐诗绝句类选》评论道:“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另有陆时庸《诗境总论》评价:“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三、借长亭兰舟代表漂泊,抒发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数不尽的长亭,是走不完的归程,也是道不尽的乡愁。“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菩萨蛮》)漂泊久未归乡,太白眼中的亭舍俨然成了隔断游子归乡路的屏障。征途上紧密相连的长亭与短亭,提供了诗人饯别之处,而无归去之期。万般愁情无法用语言说清,只好借数不尽的长短亭来含蓄道出,言尽而意无穷,愁情浓得化不开。诗人心中极为含蓄、深沉,惆怅的伤感之情尽在这亭亭相连的景物描绘之中了。

长亭有多长,游子的乡愁就有多浓。杜牧的《题齐安城楼》写到:“呜咽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渔舟唱晚,夕阳西下,诗人在晚年依然流浪在外,回想故乡的点点滴滴,追忆离乡时的意气风发,对比今夕的寥落冷清,诗人不禁感受到了一丝丝的苦楚。“故乡七十五长亭”,实指诗人与故乡长安相距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如此遥远的距离,即使回首又岂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诗人的孤独与忧愁可想而知。

若说长亭隔断了游子回家的路,加重了游子的乡愁,那么一叶扁舟,天水茫茫,就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思绪。

最善以“舟”为意象,表现漂泊之感的诗人,当属杜甫。无论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还是“疏灯自照孤帆宿”(《夜》),还是“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诗句中的“舟”俨然已经成为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与写照。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更将孤舟与诗人的身心直接联系在一起:丛菊两度开放,远在他乡的诗人见之落泪;一叶小舟承载着还乡的希望,系住了它,就如同系住了他的身心,系住了归家的梦。

说到背井离乡、漂泊无依,就不得不提及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了。在经历过一番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晚年的李清照终日浸泡在“愁”的憔悴中,所作之词亦沉潜着无尽的愁苦与孤独。然而,“她的愁再也不是莫名的闲愁,再也不是离别愁绪,而是整个人生整个社会的大悲大痛。”[4]p55例如《武陵春》,就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倾吐了她去国怀乡的内心悲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处的“舟”成了身心疲惫的词人寄存孤独与思念的容器。移“愁”于舟,欲求浮生半日闲,无奈被太多的愁绪与感情牵绊。移愁而未解愁,这忧愁太重,只怕双溪的舟载不动,双溪的水流不走。

“长亭”与“木兰舟”在古诗词中是承载着抒情功能的自然意象,随着历史的发展,“长亭”、“木兰舟”的意象被历代文人反复使用。所以,长亭兰舟所蕴含的情感意义是很丰富,很复杂的。在对一首诗歌进行赏析的时候,必须把诗歌中的意象与作者当时的心境联系起来一起考虑,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中所包含的意蕴。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周 济.宋四家词选[Z]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3]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4]杜新科.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4).

篇4

对于一位致力于探索艺术真谛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人生最好的季节。在岑其已经走过的道路上,处处显示了他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艺术的大爱。这些无尽的大爱绵绵不绝,让他的人生处处绽放光彩。

无论是清丽雅逸的观音,空明冷峻的山月,还是气势恢宏的峻岭,岑其的画作风格多样。作为画家,岑其之爱,是对艺术世界的大爱。

岑其7岁学画,这30多年来,岑其在山水、人物、花鸟等中国画领域都有涉猎,并在海内外举办了十余次个人画展,他尤喜画“观音”,其观音画以亲切自然、仁慈雅逸的风格驰名中外;近年来,他又特别倾情于黄山、庐山,长时期地流连于黄山、庐山吟诗作画,在担任赣州市文化顾问后,赣州秀美古朴的自然景观的浸润,使他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岑其对绘画的热爱源于他对人生的一种美好憧憬,得益于家乡的美好河山和大地灵气之恩泽。慈溪市逍林镇桥西村是岑其的家乡(岑其把桥西两字颠倒了一下,以西桥作为自己的号),桥西村并不富裕,但山清水秀、生态优雅,一条不太宽的河像绸带似地绕村而过,青砖小屋、依依杨柳、挺拔的古樟树,使桥西村这个弹丸之地充满诗情画意。

1983年春,15岁的岑其到杭州逸仙美术学校学画,开始了他画家的梦想。美丽的西湖,诱惑不了他的心,诱惑他心的是中国美术学院,那儿汇聚着一大批优秀的画家。这一年里,岑其开始向来校授课的中国美院教授朱恒、山水画家孙永等学画。

进美校不久,岑其对课堂上教授教的那些小鱼、小虾、石头和蜻蜓等基本功画腻了。他决定从唐宋学起,把古人的名字画彻底临摹一遍,然后再“出来”,以祖国壮丽的山河为师……但在岑其的灵魂深处,有着一种极不安分的反叛心理,他不很情愿走学院派这条道,下决心要走自学和遍访名山大川相结合的道路。他要在社会大学画下心裂般的震撼:画的双眼,要不会流泪;画的人脸,要永远仁慈地微笑;画的山川,要永恒有生命力;画的天空,要永远追求光明。

回到乡村,他根据恩师朱恒、王伯敏所教字画的鉴定方法和特点,收藏民间字画,以供自己学画所用。他找来一些印有古画的刊物进行临摹。先是追踪宋范宽的笔墨,后学张大干、吴湖帆、谢稚柳。画人物时,他追踪陈老莲、任伯年、张大千笔意,精工高古,所画仕女风情万种、神采动人;画观音时,慈祥端庄、栩栩如生。他的花鸟画灵秀隽雅,宁静舒展,有段时间尤以荷花和墨竹见长。

19岁那年,他开始临摹唐宋大画。他花的气力最多的是,两幅8尺的仿古大画。一幅是仿唐伯虎《抱琴归去图》,据说当年唐伯虎整月才完成。岑其笔快也神,仿此画时,连续六天六夜几乎未睡。为找到感觉,他竟关了电灯,点起50支红烛。在烛光下,他临摹得极细,比他大3岁的罗赛琪和比他大9岁的复员军人黄百琳,也从隔壁村跑来观画,有时一看一两天不回家。还有一幅是《仿宋人范宽雪山楼观图》,更是花费了岑其不少心血,连以后出去访名山大川,他也抱着画去。周谷城先生生前曾见过此画,深感19岁的岑其笔力不弱,还在此画上写下:“出入宋元,发扬传统。”

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挚爱,使岑其得以成为著名花鸟大师陆抑非先生入室弟子。陆先生还告诉岑其,学画必须学好字,而学书画最重要是研习前人作品,还要不断看前人的诗书文章,提高自己的学养,要想真正领会中国画的精髓,就应从唐宋画派学起。那时,他有幸看到了真正的宋画,并被其传承出来的恢宏、雄浑的气势所折服。此时,他才真正明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岑其的艺术之路就这样从这种觉悟中起步。

岑其在名师的指点下进步快,渐渐明白了中国画的精髓,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他一次次琢磨,一点点领悟,一步步精通。他的观音画就是在经年累月的感悟和苦练中日臻完善的,他所画的观音亲切自然,有“中国第一观音”的美称。岑其先生说,他之所以能把观音画的如此传神与他的佛缘有关。“其实提倡佛学就是提倡和谐,提倡慈善。我19岁就在育王寺归依佛门了,当时并不是为了画观音,这一切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不是我为了画观音去拜佛,那没有用的,画观音要在心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岑其的山水画创作也在他对山水的体验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他画黄山、画庐山、画赣南的山水,画里面充满自己的独特感情。对于一个视绘画艺术为生命的画家来说,没有比庐山更能让他情动心动了。是的,只有这样的仙山圣地,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达到顶峰。

2007年8月,岑其受聘为赣州市高级文化顾问。他以赣州自然山水为题材的画作也呈现新的风采。岑其说,赣州特有的韵致,唤醒他新的创作灵感。因此,他在生日之际写下了《四十岁亲吻赣州》的诗篇,声称自己启开了另一个生命。目前,他已创作了100余件关于赣州的书画作品,230余篇关于赣州的诗词文章,今后,他将围绕着传统文化、历史人物、新农村建设三个主题创作更多更精彩的作品。而《赣州之恋》诗文集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平市长亲自为其题字还作序,为岑其努力和成绩作了鼓励和肯定。

多年来,岑其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还应邀到了美国洛杉矶举办个人画展,画展很成功,不但赢得了赞誉,而且全部展品均都以不低的价格卖出,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

酷爱文物收藏,尤喜名人书画。怀着对艺术品的鉴赏之心,他的大德堂闻名收藏界。岑其之爱,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的大爱

岑其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非常尊重,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延续,需要社会个体的努力与实践。对于祖先流传下来的珍宝,岑其是从心里喜爱的,他也在挚爱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一次陪岑其去看望国内一位知名的收藏家,岑其边看边咨询各种知识。当看到主人挂在床前的一副对联时,岑其反复推敲联中词语,并对联中人物进行考证。正是这样日积月累的修炼,岑其的收藏品日益丰富,一批宋、元、明、清佳作秘藏于大德堂,让人刮目相看。

岑其的经历印证了一种观点:一个收藏家需要一种天赋。

岑其在回忆自己的收藏经历时,经常会提及少年时代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佐证了岑其对艺术品收藏的天生的敏锐和洞察力。20世纪80年代初,民间收藏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行业。一次,当时才15岁的岑其在街头看到有人在出售一张红木画案。他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卖主叫价270元,当时岑其只有50元钱。画案的主人认识岑其的父亲,就让他先把画案搬走。在当时,肯拿270

元去换这样一件令人看来不值几文的东西,绝对是件不可思议的事。翌年,这张画案被人以4500元钱买走,把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不久,岑其又看中了摆在老街半年多无人问津的一件旧家具――一张民国初期的红木床,他竟以800元买下了它。1987年,年仅19岁的岑其已拥有了4万元资产,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他的财产全是通过旧书画、旧家具的变卖挣来的。

从15岁就开始投身收藏的岑其,如今已经熟谙书画收藏及经营之道,他总结了从事这一行业最重要的素质:一是悟性,包括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后天的文化修养;二是品德,诚信、坦荡、谦逊、平和,这是经商之道,也是做人之道;三是会画画,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岑其的目标是在成为一个大画家的同时,成为一个大收藏家、大画商。关于大画商,岑其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大画商要有大企业家的眼光,懂得经营之道,会欣赏、会鉴定,能够发现作品的价值,甚至于通过自己的经营提升艺术家的地位,最终对整个艺术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如今,岑其的书画藏品数以千计,从古代的赵孟、沈周、张灵、董其昌、陈洪绶、禹之鼎、王原祁等到近现代的林则徐、弘一法师、吴昌硕、黄宾虹、吴湖帆、潘天寿、张大千、陈之佛,一直到当代的陆俨少、谢稚柳、周昌谷……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许多行家叹为观止!

一个职业收藏家,往往会特别钟情于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并作为自己的收藏标志,岑其除尽力收藏海上花鸟四大家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唐云的花鸟画作品外,特别酷爱刘海粟大师的作品,尤其是大师晚年时期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神逸》、《黄山七十二峰》、《泼彩黄山颂》和《红梅》等。对刘海粟的作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岑其也要想方设法争取搞到。北京、上海的许多收藏界人士因此都称岑其为“刘画痴”,国内任何一个上规模的书画拍卖会,只要有刘海粟的作品参拍,岑其都会去参加,并常会以最高的竞拍价拿下,屡屡让卖家和拍卖师惊叹不已。

收藏海老的作品,岑其称得上全国之最、世界之最。鉴此,他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出版一本《刘海粟精品集》。1998年,在刘海粟先生去世4年后,他带着自己所收藏的海老作品去拜见刘海粟先生的遗孀夏伊乔。1999年,夏女士专程来到大德堂,当岑其收藏的海老的100余件真迹出现在她眼前时,她简直不敢相信,岑其手中的海老作品的数量竟有如此之多。岑其请夏伊乔女士为他将来的书名题词,夏女士非常高兴,挥笔写下了六个字:刘海粟精品集。

岑其确实是个慧眼独具的大师,并正在一步一步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成全自己的梦想,引导整个书画市场重新认识刘海粟作品的真正价值。

在岑其的所有书画藏品中,赵孟烦的一幅传世名作《鸥波亭图》被他称作是自己的镇堂之宝。这幅画有着这样一段美妙传奇:2000年春天,岑其在国外认识了一位韩国收藏家,他有一幅赵孟的作品准备脱手。赵孟是元代最著名的书画大师,其作品传世很少,极其珍贵,如果这幅水墨绢本画《鸥波亭图》是真迹,不管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韩国人开出了售价:30万美元,(约合260万元人民币),并希望立刻成交。这是岑其收藏经历中最为艰难的一次选择,因对这幅画真假的把握他只有七分,一旦买下,如若被确定是赝品,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出手:“我觉得值得为此冒一次险,因为这个诱惑太大了。”

回到国内,岑其拿着画直奔北京,找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先生。这位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对《鸥波亭图》足足鉴赏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抬起头笑眯眯地对岑其说:“小伙子,你弄到了一件难得的宝贝。”岑其听了这句话,兴奋得差点晕倒。杨新先生也为岑其高兴,并欣然为这幅画题词:“性命可轻,此宝难得。”去年,一位收藏家为《鸥波亭图》开出了1500万元的收购价。岑其却一口谢绝,他说:“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收藏角度来看,它都是无价之宝。我是个职业收藏家,需要一件镇堂之宝,所以,不管谁出再高的价,我都不会脱手。”

对书画的收藏,岑其有一个独特见解,收藏的结果不是金钱的积累而是视野、胸怀的不断开阔,所以他要以一种成熟的心态、理性的思考、果断的行为、敏锐的目光,引领书画艺术品市场的主流。这不是野心,而是一种艺术境界。

有六个楼面的大德堂是岑其的寓所,也是他供奉古董、名画的地方,他以大德堂主自称,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沐手焚香、泼墨挥毫,累了,写两行诗,或者拿出他的心爱宝贝细细品玩,那是文化人的岑其;楼梯的墙壁上,挂满了他西装革履、与各路英豪谈笑风生的照片,那是穿梭于世界各地忙于经营的社会活动家岑其。然而,无论是哪个岑其,德,始终是他恪守的信念,艺,始终是他心中的最爱,只有德艺双馨,方可成大器也。如今,投资2000万元,占地6亩,已精心筹划了6年的大德岑其书画艺术馆准备在家乡建造。德,始终是岑其恪守的信念,有德,有容,方可成大器。成大器,才是岑其的终极目标。

岑其非常看好宁波书画市场的前景,他认为:艺术馆落成后能带动宁波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我的愿望是要将好画留在家乡,为家乡建设文化大市作贡献,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文化的注入和律动,始终会是一个缺憾!”为这一梦境的实现,6年来,岑其含辛茹苦、倾其所有。眼下,大德岑其书画艺术馆已具雏形。岑其又开始了他更高的追求,将目光瞄准浙江、瞄准全国……

岑其喜欢用诗歌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追求,用韵律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岑其之爱,是对美好生活的大爱

岑其从来没有想过成为诗人,但他却一口气出版了11本诗集。1993年,岑其的第一本诗集《芊芊情思》在四川出版,那年他25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岑其就开始诗歌创作,但他并没有刻意去做诗人,也没有跟随什么主流或时尚,而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兴致所至,无拘无束,尽情挥洒。岑其写诗,早些时候多短章,如心灵火花,一闪一闪;近年则喜淋漓挥洒,有时一觉醒来,一口气写下数百行,如山峰连绵,起伏不绝。

他的诗从容,缠绵,直率,充满伤感。这与他长期漂泊的经历有关。他已“习惯于孤独沉思后的快乐/习惯于漂泊中展示纯粹的情感”,这种快乐与情感,在他的诗中反复吟咏,使人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

岑其的诗,敢于剖析自己的灵魂,揭示人的内在精神实质,即使是一闪即逝的某种意念,他都会用艺术的真实来记录,使读者受到一种震动。在不经意的叙述中,时时有警句跳出来。岑其的诗形式上写得很随意,不喜雕琢,但实质上却有思想的灵魂,

让人在轻松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严肃的启示。他的爱情诗,既有山涧田野里传来的民歌般的朴素与开朗,亦有港台流行歌曲中哀情的缠绵与感喟,有的则使人如临宋词般清丽的意境。

岑其的诗,大都在旅途中仓促随手写成,就像画画搜集素材进行写生,他在诗中记录的是内心的景象,他还未暇进行整体的布局与提炼。但是,正在这种没有匠气与雕琢的氛围中,岑其的诗如清澈流动的小溪,让读者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与纯净。

岑其写诗,会写自己的感情。“在现代的社会里生活人会很累,写诗是释放心灵,不为发表,只为生活。”岑其这么说。但是,岑其的诗,并不是只局限于自我的无病,而是包含大爱,包含对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大爱。面对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岑其在数次捐款的同时,还走访灾区,发表了一组为灾区祈祷的心灵之曲。“请醒来吧/眼前有一片希望的光/每一滴泪水都不能轻易的流下/用无数双手/托起无数个生命/我相信生命的赞歌在此/不断地奏响。”这种情怀,已经超越一个诗人,而成为圣者的情怀,成为智者的情怀。

岑其热爱慈善事业,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的投入其中。岑其之爱,是敢于对社会负责任的大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岑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对待朋友总是一副热心肠。朋友有难,他会倾囊相助,即使被假朋友骗过,他还是依然不改乐于助人的习惯。对于自己的老师,对于自己的朋友,他都是坦诚相待。他曾经谈到他的老师刘海粟:“我只能讲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学他的人生态度,对海老的无私、他的包容、人品我们可以继承。”

培养高尚的人格,对社会有所作为,还体现在岑其对慈善事业的热爱上。岑其常说,慈善是一种责任,一个对社会、对周围人有责任感的人才会理解慈善的真正涵义。近年来,为了他热爱的慈善事业,岑其广泛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在宁波、杭州、淄博、北京、九江、赣州等地举办作品专场拍卖或慈善画展,并设立多项助学基金,捐助款达到1000余万(连物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赞誉。

大爱无声,大爱有情,岑其爱他生活的土地,更爱滋润他创作灵感的土地。谈到他目前生活与工作的赣州与九江,他说,作为两市的文化顾问,他将为两市做好三件事:用3至5年的时间,在赣州所有县(市、区)各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投资成立文化中心,为广大书画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通过实物辨赝识真、提高鉴藏知识的交流场所,为繁荣和推动赣州收藏、文博事业的发展,在九江庐山脚下投资2000万元筹建“庐山美术馆”,并在北京等地举办大型画展,将赣州、九江的美景推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