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0:5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信息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前提。因此,选题必须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涵盖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选题应联系科研、生产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选题应反映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符合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题分量、难度、深度要适当,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改进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可以设立毕业设计课题审查小组,进行选题审查,对课题内容、工作量、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可行性进行客观的评估。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来选题。考研类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较强,选用理论研究型课题类型为主;专业相关岗位任职类学生,以工程实践类课题为主,鼓励到工作岗位中完成毕业设计;专业不相关岗位任职类学生,其就业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以相对难度稍低的设计类或仿真类课题为主。
2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基于专业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助于解决指导环节存在问题。专业导师负责制,即从大三开始,每位学生都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导师指导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实施专业导师负责制,专业导师来自于科研教学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其次,三年级学生即可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导师指导下,确定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
3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3.1建立毕业设计规范制度
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毕业设计大纲、指导教师职责、评阅教师职责、成绩考核标准、答辩工作规范、工作流程、论文格式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度,从过程管理上形成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
3.2选题规范化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化的选题申报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一人一题、题目不重复。严把指导教师质量关,选派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具有讲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3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机构有学校、院(系)及专业建设组(或教研室)三级,采取院(系)自查和学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确各级监控岗位职责。监控环节分为初期检查阶段,包括指导教师资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阶段,包括教师指导、设计进度、学生工作情况等;末期检查阶段,包括设计质量、答辩资格审查和答辩情况,整个监控环节形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
3.4毕业设计量化考核
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应以毕业设计规范制度为依据,对质量监控过程进行量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质量监控、题目选择、论文或设计质量),二级指标(组织领导、质量监控、选题、成绩评定、总体水平)及主观观测点,最终达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
3.5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
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网上出题、开题下任务、中期检查、论文审阅的全过程指导,提供师生互动平台,为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立题、中期检查、答辩分组、论文评审、归档全过程监督管理提供了工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管理水平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论
篇2
1.1缺乏核心技术支持
针对我国绝大部分电子信息工程建设而言,在发展电子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其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主要方针政策缺少必要的核心技术支持。因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大部分来自国外,因而缺少自身发展的创新性,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会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受到国外技术发展的制约。
1.2处于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探索阶段
电子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是未来我国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是将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结合起来,实现同步式发展,同时这也是保障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而言,我国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也没有形成完备的实现途径。
1.3没有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
针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而言,虽然将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契机,不断地巩固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然而因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技术企业在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引起和发展过程中,没有相关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使得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受到了阻碍。
2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
2.1强化国家政策发展支持
电子信息工程企业若是想实现现代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为了逐渐加快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我国一定要实施必要的国家政策,从而支持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才能不断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有效的激励方法等,继而不断增加我国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2.2强化对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程度的不断增加,社会竞争的主要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目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针对电子信息发展工程而言。若是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取得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强化对人才的培养,不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高素质化的技能型人才。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以及内在潜能,最终提高技术人员的良性竞争意识。电子信息工程在不断发展以及创新的过程中,要强化和先进国家之间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防止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而为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保障,继而使人才成为推动现代信息工程发展主要力量。
2.3打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发展环境
科学技术的良好发展需要优越的环境作为保障,若是没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电子信息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因素,从而限制其发展。因而,为了不断深化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力度,我们一定要强化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继而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深远发展,并创造出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4创新服务意识,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而言,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强化技术方面的更新工作,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投资结构,提升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力度以及发展策略,及时调整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未来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目标以及方向,不断更新电子信息技术,进而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整体上的服务能力,并最终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3结束语
篇3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质量、技术、进度等方面进行管理,要想在这些方面实现完全的信息化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说是一项持久的、艰巨的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加深,建筑工程管理肯定会进入跨越式的发展。
1.1信息化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
在项目管理方面,通过计算机可以对项目进行分详细的、步骤的规划,具体包括实现经费预算、施工监控、工程管理、资金控制等环节的信息化,依据核心任务建立功能模型、数据分析库、数据模型,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
1.2信息化有利于公司信息系统的构建
建立公司信息系统,要以精简细化为原则,要对原始数据的进行合理整合,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参考,方便员工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更要确保信息系统对建筑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使组织信息更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标准。
2电子信息工程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具体应用
2.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电子信息工程开发出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对工程的预算和决算进行编制的套价软件,能够通过对工程造价信息的搜集,加工,运算,整理,分析,并能做出预测和辅助决策,最后传递,储存,维护和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能将工程造价管理资料进行充分分析和并且积累,还能根据过去的数据,对发展得趋势和未来造价变化进行预测,从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应用以数据库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收集的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并构建,最后利用套价软件编制标底、计算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数量以及控制投标标价等。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加深,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深,使人力逐渐从造价管理繁杂的计算中摆脱出来,对于工作效率和运算准确性的提高,管理体制的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2.2电子信息工程在公路工程中的运用
“要想富,先修路”是人么长挂嘴边的一句话,公路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公路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很多的人力资源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进而把控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环节,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只需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出工程大部分需求材料,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方便了监督部门的监督查询,优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还有更多的电子信息产品应用于公路建设中,一些监控设备在道路上的运用,规范了司机的行车的自觉性,还有一些GPS系统的应用,将公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了最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在公路建设的广泛应用,公路工程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道路安全也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3信息科技在如今的建筑项目管控工作中的发展状态分析
3.1信息交流不畅通
信息科技在建筑领域并未得到大范围普及,它只在少数的建筑单位有所应用,而且在此类单位中,而且很多的管控体系对它的应用只停留在信息搜索以及打印资料等活动,并不能真正意义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近年来,很多单位在企业设置了局域网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项目管控体系的实际意义,虽说只是实现了企业单位在一定的层次上的资源共享。信息的流通很大程度局限在建设场地的管控部门,并未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局限性很强,但却不利于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与外部信息世界有所脱节。
3.2理念淡薄
企业单位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信息化管控工作的重要作用,企业对其的认知还停留在“计算机+局域网”的层面上。例如,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三方的信息交换还是以纸质渠道,并未因信息技术的运用发生改变。企业要想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信息化,要以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媒介为载体,来进行信息交换,开展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还仅是一个初级工具,信息管理理念还很单薄,并未撼动企业的生产模式。信息管理理念还有待提高。
3.3应用不全面
信息科技在工程建设上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很多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停留于项目施工的前期,如工程设计、造价预算、招投标等工作。对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控制等过程基本沿用过去的一套,未运用到信息技术。项目施工管理大部分都依赖于管理者的能力、经验来操作,完全背离了现代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很多管理人员都只注重单机版软件,忽视了软件功能更大网络功能,如采购材料、信息交换、信息、网上招标等,软件的利用率非常低下。
3.4区域分布不均匀
从地域分布来看,信息化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存在于发达地区,对于信息技术落后的西南边远地区,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低于东部、中部发达省市。
4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
4.1确立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建筑企业也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它需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会出现发展盲点,但只要摸清企业本身的需求和发展目标,把握住核心,一定能让企业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得社会中站稳脚跟,提高效益。
4.2搭建多层次信息管理、交流平台
首先对各方各种需求进行考虑,如内部员工的需求、参与方的需求、宣传企业形象的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包含多方协作的、全面多层次的关于信息、知识以及商业化的软件系统或网络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共享资源。
4.3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在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加以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建筑行业中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和引进新技术,在科研方面的加大政府补贴,制定各种激励政策、资金运作计划和较为完善的培训规划,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教育环境。
4.4加快国产信息软件研发
因为国外信息软件很难囊括我国诸多变量参数对于信息系统的影响。如许多工程项目等容易受到特定天气变化、特有地质情况、特殊施工时间等限制,这些限制会影响资金预算、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但国外软件往往很少考虑我国特有的变量参数,因此应该加快开发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特需的建筑信息管理软件。
5结语
篇4
在工程管理中引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集中管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统计的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界面上可以对不同项目的部署、实施进程等方面进行管理,从而能够快速应对各方面出现的故障,降低运维成本,减少管理人员的人力投入。在工程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资金运作和管理的水准。通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系统,对资金的流动做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并且将数据同步,能够有效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科技含量,从而使资金管理的水平上升。
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能够方便地协调项目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无距离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有着快速、准确、效率高的特点。所有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能够同时对项目进度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减少部门间的冗余工作。在工程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适应项目国际化的要求,赶上国际发展的步伐。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国际化趋势,我们通过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保障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能够促使我们在工程管理中不断地借用国际上新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降低工程管理的成本。同时,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还能够促进国内外在工程管理上的合作,使得合作无障碍进行。
2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⑴在项目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可以设定并监管项目的部署、实施进程。主要的管理人员是该项目的总负责人,可以通过这样的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掌控。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系统中,所有关于该项目的决策、汇报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来完成,因此更加及时有效。⑵在物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对库存量、流入和流出等信息做全面的汇总和登记,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和整理。而且,通过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货物进行统计和归类,并对所有相关物资的价格和价值数据进行分析,这能给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同时,通过电子平台还能缩短买卖人员之间的空间距离,为他们之间的交易提供便利。⑶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管理者对工程的一切信息一目了然,包括完整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的工作进展等方面,并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预测,有效统计施工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3结语
篇5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长期以来,这一观念一直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与事业建设领域得到贯彻。遵循这一目标,努力丰富馆藏以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就成为各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也直接导致了各图书馆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模式。然而,各图书馆以一己之力,始终无法解决信息资源建设能力的有限性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图书馆事业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群体图书馆的资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则是个体图书馆的资源严重漏藏。
基于此种形势,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开始树立,而且在资源建设的实践中得到落实,图书馆界积极开展了资源整体布局的研究,也采取了诸如文献联合采购,统一编目,出版联合目录和实行馆际互借等一些具体的资源共建共享方式。然而在传统条件下,信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存在,文献信息内容与文献载体不可分割,资源建设过程中信息的共享问题实际转化为物质载体的共享问题,信息的可共享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一个单元的文献不能同时满足两个以上用户的信息需求,另外还存在文献信息传输等诸多障碍。因此,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还多是立足个馆,各图书馆只能围绕自身的用户群进行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在传统条件下得不到最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不能突破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桎梏,无法发生质的变化,只能继续强调个馆满足自身用户信息需求的能力。
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使文献信息摆脱了载体的约束,信息能够实现跨时空的存取,真正做到一方建设、多方利用,信息的可共享性得以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不但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全新发展环境,而且提出了重构资源建设理论的迫切要求。重新审视资源建设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并不等同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不努力创新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数字化建设实际上是“大而全”、“小而全”建设模式的再现。那么,基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理论与传统的文献信息建设理论是何种关系?是继承还是颠覆?本文将研究共建共享对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影响。
2 共建共享理论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总体比较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文献信息机构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宏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指根据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的需要而进行全局的文献信息资源布局和协调发展工作;而微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对文献信息的收集、组织、管理、贮存等工作。
共建共享是指在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文献信息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宏观布局和科学规划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揭示、建设、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追求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完备保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全部活动。
共建共享理论同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一样,也分为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两个层面。不同的是,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微观建设即馆藏建设可以独立于宏观建设而存在,而资源共建中的微观建设如脱离宏观建设就失去了共建的意义;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宏观建设,而资源共建是在宏观建设的指导下开展微观建设。可以认为,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微观建设决定宏观建设,而资源共建是宏观建设决定微观建设。因此,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在建设范围和服务范围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的效果。(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图1和图2分别反映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共建所产生的不同建设效果。在图1中,由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宏观建设,因此各个图书馆所建设的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现象,甚至有部分资源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如图中交叠部分所示),重复建设就意味着资源覆盖范围的缩小,因而不利于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在图2中,由于资源共建是在宏观布局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
附图
图1 传统建设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覆盖范围
附图
图2 共建共享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覆盖范围
图3和图4分别反映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共建共享的不同服务范围。在图3中,由于各图书馆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宏观建设,因此个体资源的服务范围之间存在交叉重复,使整体资源的服务范围小于个体资源服务范围之和,只有图中交叠部分所示的用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共享资源;在图4中,由于各图书馆在合作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用户群,因此服务范围得到最大扩展,并且可共享资源的用户范围就等同于全体用户。
附图
图3 传统建设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范围
附图
图4 共建共享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范围
由此可见,资源建设过程中是否将系统布局和科学规划放在首位,是资源共建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区别。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立足个馆,强调依赖个馆的资源建设来满足特定用户信息需求,从而不能在根本上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理念。资源共建以系统布局和科学规划为出发点,强调以整体的资源建设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完备保障,以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包括潜在需求),资源建设的广度(覆盖范围)由整个共建系统来保障,而资源建设的专深度则由各图书馆来保障。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具体影响
共建共享对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建设原则、结构理论、资源补充、资源组织、资源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3.1 对建设原则的影响
在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建设原则有: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特色化与协调性原则。下文将就共建共享对这三条原则所产生的影响做具体分析。
3.1.1 对实用性原则的影响
实用性原则要求,根据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来建设文献信息资源。而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要求,每个图书馆在所负责的建设范围之内,不再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实用性而更加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因此,实用性原则应该调整为完整性原则。
篇6
摘要: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凸显“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关键词: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6-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具有综合电子信息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创新人才需求旺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根据学校的具体定位和办学宗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航空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航空电子”特色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道路。下面将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进行广泛调研和讨论,了解社会与行业需求,认真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聘用企业、研究所等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秉承“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依托学院优势课程、实验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平台与师资队伍,联合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的企业,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探索以“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核心课程+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设置了“航空电子”方向模块,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突出“航空电子”特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突出“航空电子”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授课内容紧跟新技术发展方向,定期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大纲,去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电子类企业需求,归纳出所需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应课程群,目前确立了四大课程群:信号处理课程群、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类课程群、航空电子课程群。
2.与企业需求接轨,紧跟新技术发展开设课程。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认真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工程设计》、《专业工程实习》等产学研课程和课程设计,保证了课程内容与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一致。将电子技术类课程、单片机课程前移,确保学生尽早感知专业、步入专业。在专业教育选修平台加入业务和前沿知识模块,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确保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在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与新技术、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接轨。
3.设置“航空电子”方向模块,突出“航空电子”特色。在保留原有信号处理方向的基础上,新开设“航空电子”方向课程,开设“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雷达原理与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等体现航空电子专业特色的课程。另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四开始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三、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篇7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25
Abstract At this stage,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not only does not have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more important is almost does not have any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spectiv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re-examine exis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training, and actively explor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ing the high quality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Key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reform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虽然面很广,产值也挺高,但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创新能力都还十分匮乏。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今后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来说,地方高校因为受限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为培养模式较为落后、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教学形式不够丰富等,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而且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因而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行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
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目的在于要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使得创新资源和要素能够有效地汇聚在一起,各创新主体间的壁垒能够得以突破,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能够得以充分释放,从而能够实现深度合作。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有必要加强自身与别的学校、别的科研单位、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当地政府部门还有国外科研单位的进一步合作,寻找到各种有合适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1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在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非常重视,学校不但大力鼓励学生们踊跃参与融入到老师的各项科研项目中去,而且还对学生能否独自完成一定的课题方面有是有要求的,并且会给予相应的学分。而且,学校还特别重视与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工程实践方面的教学比例占到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重相当大,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中真正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还有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锻炼纳入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类型。而且我国高校中大约有90%为地方高校,地方高校中又有一半左右均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都存在一种现象:把培养人才当成所谓的学科方面的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相对重视,对于实践能力的训练则相对轻视,存在较为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明显存在产学研相对分离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更谈不上具备什么科研创新能力了,因而无法很好地满足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行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因此,改变现有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更加先进的培养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具有相当扎实的根底,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这是当前高校尤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2 协同创新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文化、经济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协同创新视野下,地方高校应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现代社会以电子信息为首的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国外在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加以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为推进我们国家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协同创新在国内外已有的实例,我们可以知道:协同创新在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具体来说就是针对要创新的目标,采用多个主体、多个相关因素协作完成的一种行为上的创新。高等学校应该围绕着怎么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学校的创新能力,在充分利用好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把各方资源聚集起来,共同努力,促使高校能够得以实现协同育人。在协同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保证理论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要逐渐加大引入实践环节的比重,做到各科目都有配套的课外实验或课程设计环节等,并且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时,允许进行自由选择、协作完成实践环节,比如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将其与相关课程如“MATLAB仿真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校需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力度,大力开展学生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活动。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增加选派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参加实习的人数,大范围地实行“3+1”模式等。
3 在协同创新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措施
3.1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高校需奉行教学应与科研相辅相成的方针,对于教师这一方面来说,应该将自己平时的教学与自己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其科研活动能成为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所进行的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使科研活动变成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模式。在科研方面,鼓励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多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努力提升个人以及学校的知名度和在本行业的影响力。而且支持自己申请,教师择优挑选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作老师的科研小助手,协助老师完成各类科研活动,发表科研小论文等。
3.2 研究建设教学科研激励机制
充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体角色互动,鼓励教学与科研相长,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鼓励有兴趣有基础的老师和学生进到企业的生产一线,深入了解企业所需,协助解决企业研发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到教学与企业实际所需相结合。支持师生在企业协同过程中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对参与了企业的实践活动、产品的研发测试等方面工作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在课时或学分的分配上给予适当的奖励,从政策上保障老师和学生在教学、科研方面两不误,做到协同发展。通过企业和学校教师的鉴定,对做出一定成绩的参与了企业实践的学生,可以考虑适当给予一定的学分。从而逐步做到相关的企业大力欢迎、参与的学生从思想上认可,形成学校受益、企业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的多方更赢的一种良好态势,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机制。
3.3 对优生先行推行所谓的“导师制”
对于科研能力特别强的老师,可以根据个人申请,学校择优选拨出导师组。对于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导师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挑选出一部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科研小分队,在课余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努力,逐步实现用实践来促进教学。
3.4 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实践环节课程
根据个人爱好、对未来发展规划的不同,高校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课程,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学习理论基础知识、获得实践技能与未来要从事的工作做到无缝对接。学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合理穿插安排在各个学年,在实施时做到有步骤、逐步引入深化实践的思路进行,实行以“工程实践”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计划。
3.5 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行全开放式
学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采用开放式管理,选派学生助理协助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多进实验室,在学生中形成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地方高校在协同创新的环境下,逐步建立起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理论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而且还具备适当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后能满足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行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
总的来说,地方高校应立足本校实际,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在保持本校的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促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立华,王玲华.协同创新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文史博览(理论),2014.8:80-82.
[2] 包理群,李祥林,李颖.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20(3):99-102.
[3] 古广灵.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21:36-38.
篇8
在国际上本科教育向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大背景下,在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环境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本学院的重要专业,教师如何在教授过程中顺应学校的发展方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讯工程等领域内的软、硬件设计,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大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高等教育方面,国际上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培养应用能力高、实践技能强的大学生。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学生成为了新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在“应用”二字,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校是全国独立建制的8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目前已步入应用型大学转型进程。机电学院如何能够在转型初期跟上学校的步伐,甚至成为学校转型中的成功案例,成为了机电学院每个老师的教学研究重点。
一、注重实践教学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中国大学培养的特点,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它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能够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通讯工程等从事各类电子设备、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偏少的现象,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更加顺应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
在目前课程设置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改革迫在眉睫。1、理论课程改革1)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有效的使用辅助教学软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1]。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通过课堂上使用辅助教学软件MATLAB,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验中展开综合性实验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存在实验知识点单一,难度低等问题,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基础性实验后,开展难度更高知识点更加全面的综合性实验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2、实践教学改革1)专业综合性实习的有效开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新时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专业综合实习是在相应课程理论及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前期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综合训练[2]。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企业单位现状,面向实践、拓宽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制定具体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实习,设置使学生感兴趣的小项目,学生可以单独或者小组完成,以使学生掌握实践基本技能为目标。2)毕业设计的有力实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讯工程等领域内的软、硬件设计,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打破以往毕业设计强调理论的思想,更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是应用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关键的一环[3]。从毕业设计选题至学生组团、过程指导、论文写作及答辩都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如设计题目可大可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结组完成等,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能有所收获为目的。
三、结束语
在理论教学方面,通过引入教学辅助软件可以更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实验中加入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使专业综合实习类实践课程有效开展,学生切实完成每一个小项目并有所收获;毕业设计有力实施,每一个学生均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课题。相信这一改革必定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者:王枫 包长春 刘艳东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发展[J].科技信息,2011(23).
篇9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魏立明(197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韩成浩(1972-),男,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长春 13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2181)、2012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07-02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来了较多良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如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良好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工科院校所面临的任务之一。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是吉林省建筑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属于二本院校,其办学理念是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事建筑电气领域内的相关设计工作、施工工作、运行与管理工作,并且把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建筑行业的特点,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现飞速发展的有效渠道。为此,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首先强调应用性,所以既不能延续普通本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削弱相关基础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特别是应该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把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环节(例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应突出实践应用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坚持工程实践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原则,逐步建立合理的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给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二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相关专业工程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建筑电气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因此,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电气工程教研室教师进行了广泛调研,主要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访问等多种形式。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向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有关其他院校进行调研,获得其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还定期组织召开电气学院校友会,了解往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的反馈。学院派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指导委员会会议,了解该专业最近动向,广泛听取设计院和施工企业中的专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及建议。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形成自身的特色。该方案应以夯实基础、开拓专业知识面、重视应用能力为主要原则,切实加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工程实践教育,删除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构建了注重建筑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应依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主动汲取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意见,合理确定专业课程的学时以及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整合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构成。该平台体现了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应必备的理论基础,其中有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建筑行业的特点。我院设置了建筑电气技术措施、供配电技术、建筑照明、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电气施工与概预算等课程。每一模块含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内容。上述课程的设置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和要求,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方向。同时课程体系平台还可以根据就业方向进行相关选修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工程应用性要求,例如设置综合布线、楼宇智能化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在优化专业课程、强调应用能力的课程建设原则指导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课程建设包括相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促进等方面的建设。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开课程中电气控制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以及消防与安防系统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电路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也非常重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应该体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成果,要积极推进纸质教材、电子教案、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课件四位一体化的教材建设,选用智能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高质量教材,同时结合本学院课程撰写相关建筑电气教材。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措施。为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落实,电气学院充分发挥领导和学院教师的力量,建立起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规定和实习要求等相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组成的二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通过平时听课、 课下与教师、学生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院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为学院进行教学二级化管理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按照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实施规定,每学期由每一年级的辅导员组织各班学生对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应用环节,学院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该办法规范了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性。
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质量
在教学形式上,改革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行“老师教与学生学互动”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措施有:将老师的科研项目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后充当其他学生的“老师”;让学生讨论某一教学内容,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每一位老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引入课堂,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讲授该课程知识点在科研项目中是如何应用的。优秀学生当“老师”就是拿出一部分较容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分组讨论就是在每一堂课中留出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每一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搭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新平台。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相关专业课程QQ群、构建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等。
三、构建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以工程能力训练为主要特色。这其中包括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实纲和、专业教材时将本专业的的技术实用性及时反映出来。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规定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按照每一个实践项目分批次规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现在变为以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为主导。同时在实验考核要求上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每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过程中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对于专业基础课实验考核(例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应该在做实验的时候一人一组进行考核。考核时应该根据教师所提的要求单独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并且对实验结果误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上述做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我院拥有吉林省高等学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节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科技厅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上述两个实验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场所。我院建立了较完善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制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实践技能竞赛(北方赛区),从2004年至今连续举办了九届校内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所参加的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的好成绩,201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实践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四、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地方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具体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尝试。同时,根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体现建筑行业发展和要求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55-56.
[2]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97-98.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新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Study of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system
Lin Chen1, Ying Lyu1,2, Hongzhi Jia1 and Boqing Xu1
1.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16 Jungong
Road, Shanghai 200093,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 ESIGELEC, Rouen, France, 2015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knowledge,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engineers with a sense of innovation. It’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cientific methods’ usage and practical skills. It helps students form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From the view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m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puts forward a brand new teaching method that consists of three points which are “Put internship as a part of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ach courses”,“Encourage designing experiments and series experiments ” which improves students’practical skills effectively.
Key word: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traditional teaching; new teaching
1.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目前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法国ESIGELEC拥有1900人(员工、学生与教授)。五个部门包括:信息技术、电信和电子、电气工程与能源、嵌入式系统、人文,语言和管理以及八个自动化实验室。16个双学位课程。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份与大学或工程学校的协议进行了签署:包括欧洲国家,中东国家,非洲国家,北美国家南美洲国家和亚洲国家。学生总人数:工程计划占34%的是国际学生其中包括30名交流学生。3000个公司与ESIGELEC建立网络关系,其中有350个法国境外公司(他们可以提供境外实习机会)。有大部分相关课程在IRSEEM实验室完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接下来,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作为例子,深究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是如何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课程安排突出表现了较强的理论性与工程性、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动手的实践能力,为经后从事电子开发,嵌入式工程设计,电路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综合性研发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2.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理念相比,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当前,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沿袭中学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老师教,学生就被动学和接受,学生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做到真正的融合贯通。
2.2 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不合理
由于资源的限制,我国的教学主要以上课为主,实验为辅,学生刚刚开始动手,实验课就结束了,而且除了在实验课程时间可以进入实验室,其他时间学生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复习。追其原因,是因为实验室有限,电路板有限,学校无法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由于已完成焊接的电路板价格普遍比较昂贵,学生没有经济能力和没有实验任务的压力下,无法保证自觉购买电路板进行长期性的实验[2-3]。
2.3 学生众多
国内的课堂,假设班级有50位同学,老师讲课的时候,如果同学有问题,老师不太可能在上课时间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在课间时找老师询问进行解答,原因是学生不太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打断老师,进行询问。一方面原因是由于考虑到班里同学太多了,耽误其他同学;另一方面原因是考虑到老师的讲课效率,妨碍老师的授课进度。
2.4 笔试成绩比重大
中国的课堂,期末笔试一向占有很高的比重,很多同学在上课时睡觉,却在期末中仍然可以考出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考试的基础是用书本中的知识,学生只需要认真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即可。但让人遗憾的是,这种记忆是短暂的,根本没有通过实践来加深印象的过程和途径。最后导致学生什么都不记得,掌握知识的程度并不全面。
3. 国外可借鉴的实践教学方法
3.1大四上学期企业实习
在国内教学中是很多老师不允许的。但是在国外的教学中,工程师学院要求学生在每个暑假进行两个月的实习,而大四上半学期进行四个到六个月的实习,算作课标的一部分。这样切身体会作为一个工程师,到工作环境中应该具备如何的工作状态,让他们在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更加切实清晰的方向安排。
学生自己寻找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或者网上投简历,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工程师学院的前两年可以选择做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暑假实习;之后强制性在暑期做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最后一年上学期实习为4到6个月,最后要以实习报告进行期末答辩。在实习期间,学校实习辅导导师会到公司进行考察,跟公司的公司实习导师 (mentor)了解实习情况。
校园中的学习和工作有一定的脱节,所以要靠实习来充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讲,实习不仅仅是一个桥梁,更是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的关键性一步。实习结束后,运用实习报告在学校进行毕业答辩。这有很好的意义。因为公司招聘实习生,一般来讲是让实习生做整个团队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将要做的事情。例如在开发团队不确定电路板能否在一个新的软件环境下运行,公司团队会让实习生用半年的时间来探究。对公司而言,当团队进行到这一模块的时候,就会有可参照的资料(实习生论文),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帮助整个团队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对于实习生而言,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历练,熟练了学校所学知识,了解了一个公司的工作情况,同时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小项目。对于学校而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习报告中通常会介绍大量新的产品和新的软件环境,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探究的项目,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结合掌握的能力。
3.2每门课都开设实验
3.2.1理论联系实践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中Labview为例,学生上课是在实验室,老师先使用PPT进行讲解Labview的用途,如何打开界面和每个模块的作用等等。然后在两个小时中同学必须完成实验一的前提下,有步骤教学生如何进行操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了解如何使用Labview环境中的器件和程序的功能。接下来完成练习一,这个练习没有任何实验指导,只有题目要求,完全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设计电路图。在实验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意问老师问题。无论是实验步骤,还是调试问题,老师都很热心的帮助同学解答。由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多同学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四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同学已经熟练掌握了几个器件的使用。并且在两周之后,部分同学已经可以自己编写计算器的程序。
3.2.2 小组形式实验教学
在国外的课堂中,小组活动是十分普遍的。一般由两到三个人一组,比如在C语言的课程中,每个小组分配一块电路板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不同的思路进行碰撞,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今后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协调合作,能事半功倍,加快研发效率,才能创造科研奇迹。
3.2.3合理规划成绩评定
在课程实验设置中,基本上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实验课程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出勤率占百分之十。基于这样的考核比例,学生在平时非常重视实验课,甚至在课后也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和研究。
3.3鼓励设计性实验及系列实验
在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里,IRSEEM实验室为公司提供技术,如:电子产品,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微处理器等。同时为学生或毕业生提供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进行项目研发,鼓励他们创新,并且为企业创造收益。因此在学期结束大程序设计时,同学们就利用由公司提供的电路板和资料进行综合的设计性实验。课程要求用到给定的电路板,进行自我设计,语言编程,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加考验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发挥长处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完成他们的一个小作品[4-7]。
4.结论
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到企业单位工作,很少有学生选择读博士搞学术研究。因此实践变成是教学的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子信息工程主要面向已经掌握基础的电路知识和电子知识的同学们,所以一定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是学以致用的。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动手实验,就成了对所学有更深入的理解的目的。由于学校IRSEEM实验室有长期与公司合作的项目,所以可以让有兴趣参与的同学有更加实际的操作和体会,为培养更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要培养的是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电子工程师们,而不是一味谈论书本知识的“呆子学生”。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在学生时代过去之后便开始的职业生涯,才能走得更加自信,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 陈麟. 光电信息工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科教文汇, 2010 (24): 27-28.
[2]陈麟, 汪丹妮, 张蕾, 等. 从《微波与天线》课程看本科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 Advanc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Volume 64. pp. 120-123. 2014.
[3]Lin Chen, Zhaoxiang Cheng, Yiming Zhu.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dvances in education sciences. Volume 1. pp.216-219. 2013.
[4]L. Chen, Z. Q. Cao, F. Ou, H. G. Li, Q. S. Shen and H. C. Qiao, Observation of large positive and negative lateralshifts of a reflected beam from symmetricalmetal-cladding waveguides, Opt. Lett,vol. 32, pp. 1432-1434, 2007.
[5] L. Chen, Y. M. Zhu, X. F. Zang, B. Cai, Z. Li, L. Xie and S. L. Zhuang, Mode splitting transmission effect of surface waveexcitation through a metal hole array, Light Sci. App,vol. 2, pp. e60,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