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09:2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化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教学;自主学习
一、高中化学学案的设计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他教的再好也是劳而无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喜好、追求等,使学生真正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模式,唯有经过学生自身积极的认知活动,主动参加到教学和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才会发挥其真实作用。
2.坚持问题化、思想性原则,重视先学后教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侯要注意坚持问题化和思想性的原则,把课程的知识点转变成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翻看书本,先自已去学习,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那些没有得到自我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中需要着重去听的部分,当然也能提出疑问和老师及学生们共同讨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推动学生潜在的学习水平向现有的学习水平转变。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更具针对性,不仅学生都可以了解到自己需要着重听什么,老师也随之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切记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让学生能即够得着,又得花费一番心力。
3.坚持层次化高效性原则1个班级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各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强弱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是课堂学案是一样的,所以要想让全班同学的学习都能够得到提高,设计课堂学案就要采取分层的办法,以此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不但要有针对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的基礎性的问题,也要有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升学习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有限定的,对教师而言,怎样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教学任务即不是指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也不是指学生取得了多好的成绩,而是指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或生活的能力,培养出了哪些优秀的人格特征。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的课程学案要简洁合理,始终坚持高效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遵循求精不求多的原则,适当缩减学生的练习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
二、高中化学开展学案教学的具体流程
1.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唯有让学生走在前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是好的教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先自我学习,然后接受老师的教导。要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发现难解的问题,这才能开创出新的发展地区。灌输式的学习是个一点也不高明的教学方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去读书和理解,一旦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对学生做指点和辅导。学生在自我预习之后,会更清楚地了解书上每一个章节中的重难点,再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更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自我预习,不但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新知识的一个了解,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几个人一起翻阅资料,合作解决。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选修课本中《电解与电镀》这章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因为同学们不久前学习过关于原电池的一些内容,知道化学能是在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由于电子发生转移,产生了电流。那化学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书上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例子,而且仔细解释了Na+和Cl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朝正负两极是怎样移动的,阳离子Na+向负极移动,在负极板上由于得到电子而还原,阴离子则Clˉ向正极移动,在正极板上由于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可在书上并没有对离子放电的顺序做具体的介绍,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教学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离子的放电顺序,以便今后的学习。
2.课堂上的探究学习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就得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当老师讲解传授完基础知识的时候,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依据自我预习的情况进行提问和讨论等。在此期间教师扮演的是合作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老师启发和引导完学生的思维后,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此找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发光点,并及时纠正学生思路的偏差。
比如在讲解电解的相关内容时,老师首先是解说电解的原理、过程和结果以及离子的放电顺序,很多同学会对此产生疑问,怎样解释不同种类离子的放电顺序。这时老师就指出阳极和阴极这两种不同离子的放电顺序,让学生先自己寻找规律,接下来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角度来做解释,阳极是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先后和阴离子的还原性有关系,阴极则是阳离子放电,放电的顺序就是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角度做解释,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并消化知识。
3.课后要巩固学习,及时做出评价课后的巩固学习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后部分,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巩固学到的知识。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和变式的题目类型,中等的学生侧要多训练综合性的题型,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侧重于培养和激发其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设计的练习题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又要继承启发式的教育原则,练习题要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我预习的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这些方面,作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与此同时给学生后续的学习指明方向。
篇2
关键词:化学;安全;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79-01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化学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强,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日益显得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一些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免对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因此,教师要制定必要的实验安全守则,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的科学态度来学习化学实验,充分了解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掌握仪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严格药品用量等。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将不安全的因素加以预防,努力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如何进行实验安全教育
1、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
如何把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是关键。这就需要强化外在的刺激,并进行合理的引导,激发个体内在的需求,形成内化过程,成为学生实验时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可采取如下方法:
⑴制定具体的实验安全守则,并组织学生学习,引起学生对实验安全的注意
⑵指导学生进行动物毒性试验来进行体验,如含铜、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鱼和水生生物的毒性反应,通过体验强化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⑶教师要正确引导,实验前都应提醒学生具体的安全事项,把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懂得安全知识是保证
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在实验前应了解仪器的性能和药品的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该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⑵在实验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并严格遵守实验安全守则,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⑶要懂得一般的救护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可进行及时处理。
3、教师把关是关键
安全教育离不开教师积极导向。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渗透安全意识、传授安全知识外,还要把好安全关。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消除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探究实验离不开实验设计,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就决定了他们不能离开教师的“导”的作用而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究。
三、化学实验不安全隐患的预防
为了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保护实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保护仪器和周边环境,实验时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注意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
⑴实验室许多物质易在空气中因反应而变质,保存时应注意: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瓶盖,如石灰水用后立即盖好瓶盖,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②加入还原剂防止其氧化,如二价铁溶液中加入铁屑;③隔绝空气,如活泼金属K、Ca、Na保存于煤油中,白磷保存于水中。
⑵许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保存时应注意:如AgNO3溶液、浓HNO3等,用棕色瓶保存在阴凉处;如NH4HCO3等,加塑料袋密封保存。
⑶玻璃仪器中含较多的SiO2,强碱能与之反应,产物具有粘性。如:保存强碱(如KOH溶液、NaOH溶液)时只能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2、实验装置要做到规范化
⑴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底部要略高于管口防倒流,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⑵易溶于液体的气体经导管进入液面时出现倒吸现象,实验时应注意:
①管口只贴近液面或管口倒扣漏斗、干燥管;
②气体导管中间装一个干燥管或安全瓶,容纳倒吸的水,使之不倒吸人气体抽取装置中;
③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撤酒精灯。
⑶加热固体物质时防导管堵塞。如:加热KMnO4晶体制O2时,为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而引起导管堵塞,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实验过程要细化
篇3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育模式,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包含学案和导学,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学案导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手段.学案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提高化学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化学教学中重视学案导学
1.学案导学在课前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探讨实验,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学案导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用学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知识,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逐一释疑.
第二,用学案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实验和练习是形成化学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教师在课前要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预习阅读课文,解决大部分问题,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重难点.学生用预习过的学案进行上课,在听课时目标明确,效果当然比较好.
第三,可以用学案理解基本知识和学习重点.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设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解析思路、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第四,用学案组织复习.在专题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智能的转化,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五,小结归纳,形成网络.以案促学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记忆;教师及时归纳本课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3.学案导学在课后的应用
篇4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2、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教具:
铁丝、铝丝、铜丝、砂纸、铁片、铜片、铝片、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黄铜、铜、焊锡、锡、铅、镊子、三角架
教学过程:
[引入]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片段。
[播放]: 神舟六号飞船。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学生回答]:它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展示]:菜刀、水龙头、回形针、飞机模型、项链。
[提问]:这些物体都是由什么制成的?
[学生回答]:它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
[过渡]: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金属制品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有铁、铜、铝、金、银…….
[小结]:金属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
[过渡]:物质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下面就分组来探究一下常见的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由3人操作,其余的同学作好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单。
实 验 探 究一:(以铁、铝、铜为样品)
1、用砂纸打磨金属丝,观察它们的状态、颜色、是否有光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派代表回答实验探究一的结论:金属为固体,有颜色和金属的光泽。
[思考]: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为固体?
[回答]:常温下,汞为液体。
[思考]:2、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回答]:可以做装饰品。如:项链、金属纽扣等。
[补充]:春节写对联时用的“银粉”,涂暖气片、水管等管道时用的“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可起到装饰的作用。
实 验 探 究二:(以铁、铝、铜为样品)
2、感觉一下同体积不同金属块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大小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派代表回答实验探究二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的大小不同。
实 验 探 究三:(以铁、铝、铜为样品)
3、试试不同金属片是否容易被弯曲、被折断。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派代表回答实验探究三的结论:金属能被弯曲、不易折断。
[过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赛,希望你们努力,争取成功。
[设问]: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什么要求?
[回答]:前者的密度要小,后者的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要有较高的硬度。
实 验 探 究四:(以铁、铝、铜为样品)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派代表回答实验探究四的结论:金属能导热。
[设问]: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决定了它有什么样的用途?
[生答]:做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
[回答]:没有,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补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铁、铝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的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制品,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须的一种元素。
实 验 探 究五:(以铁、铝、铜为样品)
用电池和小灯泡等试试金属丝能否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派代表回答实验探究五的结论:金属能导电,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设问]: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钨的哪些性质?
[生答]:导电、导热性、熔点较高。
[展示]:铁丝、铜丝、铝箔等。
[讲解]:抽成丝的性质为延性;打扎成薄片的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过渡]:另外,有关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表8-1。通过阅读课本和上面探究的实验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填写在完成实验报告单上。
篇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现阶段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较快,对于人才的综合要求较高,所以教学方法的优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是借助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良好成效,当前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药物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根据教训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从案例中学习,掌握更多学习知识。
一、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能够适应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以及制药工程相关专业重点课程,课程涉及多个教学方面内容,其中有药物的发展、组成结构、性质特点、药理作用等,其中应用的领域较为广泛,在教育新时期各项内容更新速率较快。综合以上特点,致使目前药物化学需要以基础教材展开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适度拓展。教学课堂上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各类问题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记忆,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能够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2.案例教学法符合药物化学教学目标
药物化学教学与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旨在培养药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从事药品管理、经营、生产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所以当前药物化学教学需要着重突出实践性和应用型的特色,这也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向。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补充教材内容中缺失的部分,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能够适度讲述学科相关的知识以及发展动态,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1.整合教学内容,实行多层次案例教学
1.1 目前药物化学课程内容较多且复杂,实际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这样才能使得教学中所采用的各项资料能够全面反映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可以根据药物化学知识体系内容将教学分为不同阶段,其中主要有药物化学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应用教学、药物设计、新药物发展趋势。然后教师再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可以选取趣味性案例,所选的资料需要以各类药物实际发展实例为主。比如抗疟药中介绍了青蒿素发现背后的故事,在学习普萘洛尔时,教师可以融入药物发明者获取诺贝尔奖时候的资料。在讲述麻黄碱时,能够穿插社会热点关注的感冒药制毒事件。在学习激素类药物时,列举学生感兴趣的兴奋剂事件。通过此类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1.2针对药物临床应用以及生产方法这一层次的案例教学,可以设定问题型案例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具体实例,然后根据实例为学生设置不同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究,加深学习印象。比如在教学解热镇痛药时,在教学课前为学生引入具体实例,比如一名四岁男孩由于误食了乙酰氨基酚,在医院经过洗胃之后还需要进入下一阶段治疗。再提出具体问题,那么大量服用乙酰氨基酚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毒副作用,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洗胃之后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对每个药物介绍时都通过此类教学案例,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知识,提高对药物研究的全新认识[3]。
1.3针对药物设计可以选用典型案例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已有的典型药物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述他汀类药物发展过程、紫杉醇的发现过程等,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讨论,从而培育学生的药物创新意识。对于各类新药的发展趋势,可以选用研讨式案例教学,由于现阶段我国医药科技发展较快,市场上各类药物更新速率较快,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时间搜寻新上市的药物,在课堂上通过报告的形式分析药物化学原理以及对我国今后新药的研发有哪些参考价值,让学生对各类资料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
2.案例教学法具体应用中的思考
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接受此类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教学参与度逐步提升,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学习,积极收取资料。培养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渠道资源解决学习中的难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此外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教学能力也是极大考验,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案例实际来源受到限制,很难从根本上反映出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所以,当前需要将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形式,不能作为主体教学,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适度融入案例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5]。
篇6
二、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导学案每个课时的基本结构:①课题②学习目标③学习重难点④课前延伸⑤课内探究⑥课后提升六个部分.
1.导学案在设计时要体现出下列几个原则:
(1)贯彻整体性系统性原则.设计者要系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与学目标的关系和位置,有利于实现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学.设计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总体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不能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3)体现能力发展为着眼点的原则.导学案教学法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其重点是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2.导学案内容始终要将知识、学法、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具体内容设计时要遵循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1)知识梳理为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将知识重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问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
(2)组织问题是关键.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经验准备,作为复习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课前延伸”中,需要了解掌握的但教材已经详细列出的知识点,一般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在“课前延伸”中.问题的设计应考虑要求掌握的层次和梯度.新知识的难点突破,要注意为学生设计解决的阶梯和必要的解决方法引导;要注意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问题的解决情境,帮助学生突破.
(3)按照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针对每课时教学的目标要求,精选针对性强,灵活性、难度、数量适中的习题作为“课后提升”的训练,也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题的选择也要体现学习者学习的主体作用,加强双基巩固和训练,检查学生直接运用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延伸.导学案教学法的启动环节,学生课前拿到导学案,依照课本内容自行回顾已学知识,整理将学的内容.例如,高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第一课时在已有的填空、图表的形式中回顾初中已学金属(Fe、Al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再通过学生自己读书思考,整理将要学习的钠的取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知识的整理,使知识变得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保持思维的畅通性.
2.课内探究.导学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满堂灌”,教师除了要发挥调控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发挥质疑和点拨导学作用,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
(1) 点拨:教师充分利用启发式,设计问题情境,构建解决问题的台阶,点拨问题的关键.例如,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概括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就提出,为了便于大家记住现象,用几个字来概括此现象:“浮”、“熔”、“游”、“声”、“红”,这些字又能体现金属钠的哪些性质?这样逐一点拨、启发最终概括出钠的性质.
(2)精讲:教师对于难点较多的知识点,精烁讲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和解决关键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勇于质疑并给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情境.
(3)课后提升(反馈训练):有人将学习中不注意巩固知识的现象比喻成“小猴掰玉米”,边掰边丢,最后一亩地下来只剩手上的两只,如何能及时给他一只口袋,结果会怎样呢?导学案式教学在向课堂学习要效率的基础上,更实惠地将自己在学习中轨迹保留下来,从而便于课后补偿式的学习,实现个别化教学.适量的反馈训练,作为课堂的评价和巩固,完成了最后一个环节.
四、优化设计
不同地区的学校,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重视不同,引起课时的偏差,课时较少的学校给导学案的实施造成困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设计的内容,教学进度受到干扰.这就需要各校备课组全体教师精诚协作,根据实际课时和课务去删减、优化导学案.
篇7
20世纪2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最早用于法律、医学及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用来讲授这些领域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的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学生无发挥之地,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好像在看表演一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全没有调动起来,完全没有体现教学的主体作用等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探索案例教学法在有机化学中的深化与创新,在改革声潮中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单位、学生本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有机化学目前的教学现状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是在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突出了理学、工学和医学交叉融合的特色。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医学、材料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校,有机化学课程包括有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别独立设课,有机化学是化工制药类、生物医学类和矿冶材料类等学生的必修课程,理论课学时分别为96、56和32,是各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年人学时达8.5万,因此,本课程具有学时多,受益面广的特点。长期以来,存在有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教材知识为主,难以将学生应
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授课内容和形式灵活化,给学生以更加生动的讲解,贴近实际应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求知的驱动力,大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当今中国高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热点、重点和主题之一。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优势
1、紧跟学科前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它对知识传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单向性的特点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有一定制约作用。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教学内容,实时地将前沿成果以案例的形式引入课堂,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增强课堂实效性的助动力。通过案例教学还可使教师从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不断优化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课程设置的要求,特别是有机化学的教学,因为每年数以万计的新化合物和新方法产生,更应紧跟学科的前沿,适时地更新部分的教学内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案例由讲述,然后分析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学生是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案例教学,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向往,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科研成果深层次的理解,并形成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各种学习技能。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学习成绩的对比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案例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实现教学和科研共享发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案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案例教学实质上可归结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将案例知识纳入到教师的知识体系,可以改造原有课程内容结构体系,融合案例相关内容,可以优化以案例为本的学科教学课程新体系,同时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科研比较薄弱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就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共享发展。
4、塑造学生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在相关环境中不断学习、实践从而引起碰撞、激发。通过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迸发出创新的灵感,为促进学生创新潜质优势转化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科研实践,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更是一个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培植创新的土壤,有利于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案例教学课堂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质是教与学双边协调统一的过程,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因此教学方式的变化必将引起学习方式的改革,如果只关注教学方式的改革,忽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改革很难深入,如何坚持共享发展,实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难题之一。
1. 案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科的特色
沒有好的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当使用案例教学时,学生应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这样在教师有效机制的引导下,就可创造性地获得学科的相关知识,增强对学科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选择的案例都要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且要体现学科的特色,易于使学生将案例中所讨论的问题与将要学习的知识或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如我们上医用有机化学课时,案例的选择均与医学紧密相关,否则只能让学生听听故事而已,为学生将来从事医学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 师生互补, 教学相辅” 。案例教学应以教师引导, 学生为主体, 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因此, 案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 , 学生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 。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 强调其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真正把学生当作案例教学的主体, 并注意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课堂, 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好氛围。只有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教师作用的主导性, 才能实现教学的和谐。
3.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要把握分寸,防止本末倒置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教师和学生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固然有效,但教学课程具有严密完整的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其系统性,应以系统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法只能作为系统讲授的辅助方法,而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纯案例教学,将原理融于案例之中,课程围绕案例的运用来组织。明确案例教学的位置,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滥用,避免盲目追求案例方法而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避免对案例本身的过分渲染而远离教学理论。
五、结语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地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直面实践的本领,培养对现实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案例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因此,案例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取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创造性迁移。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 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13,6:70-72
[3] 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5-59
[4] 彭红建 ,胡薏冰,科研与教学高度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学,2016,4:21-22
篇8
关键词 学案导学 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使师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的效果,使学生学得轻松,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切实、重要的课题。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也做了一些尝试,现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来优化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1 提出“学案”的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的总体思路:突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加强能力培养,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能不能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让他们明白这节课要写出什么?记住什么?认识什么?区别什么?列举什么?解释什么?……使得该记住的,该理解的,该学会的,运用的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清楚,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这个“练习”就是学生上课时用的学习方案,简称为“学案”。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编成“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教师把经过认真制定的教学目标以练习形式展示给学生,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学案”的编写
2.1 分析掌握教学目标是编写“学案”的首要工作
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课本,而《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终极目标或中程目标,所以首先要分化为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往往是以母目标与子目标的形式结为一组,母目标一般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者一个课题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里以第六册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为例说明“学案”的编写过程。分化具体教学子目标如下:
(1)了解消化系统,具体教学子目标包括:①能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②能区别不同消化道;③能区别不同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
(2)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①能说出糖类,蛋白质,脂肪在什么部位由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分解?能记住它们的分解终产物;②能区别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消化液的相同和不同点;③能归纳消化的主要特点;④能区别胃、小肠、大肠吸收不同物质;⑤能记住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⑥能归纳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然后根据以上具体教学子目标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编写,如根据第一个母目标分化的子目标,教师编成的练习图1:
2.2 成功设计“案图”是编写“学案”的重要环节
每堂课前,教师要努力挖掘这节课中能有效地把学生顺利引入课堂情境的问题,然后将问题以漫画形式安排在学案的开头。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能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案图”除了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作用之外,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的作用。如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中,教师设计的是一个正在吃蛋和面的男孩。男孩吃面时提出问题:“这蛋和面有哪些营养?它被人吃进后怎样消化和吸收呢?”这里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前一个问题,复习上节课《人体的营养》知识并引出新课。
2.3 进行检验修正是编写“学案”的完善过程
编写练习时,教师对练习的目的、期望结果、实施方式、完成时间等作必要的预测,练习后作反馈、评价。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对练习进行及时修正,以便积累经验,有利于以后联系教学实际,对学案进行检验修正,有利于以后教学。
3 “学案”的运用
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不同,课型多种多样,下面以讲授课和实验探索课中“学案”的运用为例说明:
(1)讲授课中“学案”的使用比较简单易行,一般可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精讲即练”。即:教师讲授了知识点后马上让学生通过“学案”练习落实知识点(子目标),巩固课堂知识。另一种方式是自学反馈,就是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让学生根据学案练习(教学子目标)的要求去看书,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方式中,要引进竟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快速答题的习惯。
(2)实验探索课的“学案”运用分四步进行,以第三册《水的密度》一节为例。
第一步:教师利用“案图”提出探索目标,学生明确探索目标。本节学案的案图是古希腊国王拿王冠问阿基米德:“这王冠是不是纯金的?”教师利用案图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无从入手。于是教师讲了阿基米德测金冠密度的故事。通过案图和故事,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学目标是“密度”,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步:利用学案,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起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探索目标,从而获得知识。教师准备了体积不同的两块铁和两块木块,其中有一块铁块和木块体积相同。“学案”上教师设计了表格(表1)和问题: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然后,教师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以上铁块和木块的体积和质量,叫学生填在表里,并算出质量/体积。再让他们根据数据讨论表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步:教师引导结论,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学案”加深理解。在学生探索接近一般规律,但还不能概括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规律。如学生通过上面的讨论可得出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不同,但质量/体积不变。这时再引导,不仅铁、木如此,任何物质只要是同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之比都是相同的,这一特性用“密度”表示。这样,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一般规律上来,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飞跃到理性,然后通过“学案”练习来加深密度的理解:
(1)一般来说,“质量/体积可用 表示;
(2)密度的定义是:单位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第四步:利用学案,教师检查反馈学生的运用和巩固。在不同课型的学案后,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巩固性练习,以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密度》一节,为了让学生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呼应课前提出的问题再提出:“现在已经学了密度,想一想怎样知道希腊国王的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或者设计:“用什么办法把相同体积的铁、锌、铅区别开来?”在学习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后,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吃一块饼干,然后说出饼干的消化过程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4.1 这种教学模式包括
示案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4.2 教师学生在三个学习阶段的任务(如表2)
5 “学案”教学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运用“学案”导学方式,对优化初中科学课堂,体现出诸多的优势,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具体在操作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信息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去发现问题,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进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尝试进行对问题的探索,对他们心中存在的疑问逐个找到答案。
其次,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运用“学案”导学方式要求教师适时地进行精讲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授课水平,对问题能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达。并通过对问题的阐述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因为使其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第三,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使知识成体系。
最后,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必要的练习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迁移发生。因此在运用“学案”导学方式中,必须强调这一环节的教学。
综上所述,运用“学案”导学有助于优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笔者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领域永恒的课题。希望本研究能为优化初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导学案;会计电算化;优化
一、合理编写导学案
合理的导学案,应重在“导学、导练、导思”。编写导学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抛出一些适宜学生知识和能力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和怀疑精神,主动参与学习。创设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会思考、表述和归纳问题。1.导学习得。教师须先熟悉教材章节、财会软件,按功能模块及实务业务处理时间,整合学时教学内容。单个导学案可包含“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等“导学”要素。依照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及业务性质,确定科学可行的“学习目标”,剖析“重点难点”。再活化教材,节选典型业务,录制示范微课,形成“知识链接”;从业务处理概述、基本功能、处理结构、单据介绍等要点,整理“学习内容”文案,制作多媒体课程资源。让学生一目了然学习内容,构建新的知识框架。一些业务较为复杂,如工资分摊、存货出入库核算、结转成本费用等,有必要撰写多个学时的不同类型的导学案。首学时,应设计单项操作导学案,重在引导认知业务单据,描述业务处理步骤,归纳相关理论知识。次学时,再设计仿真综合实操导学案,重在引导熟悉业务处理流程,点拨要点,提高技能。2.导练巩固。“导练”可含“知识链接”、“业务实操”、“达标检测”等要素。教师利用“对分易”平台,导学案、视频、微课等多媒体课程资源。学生利用导学案“知识链接”,熟悉业务单据、软件模块功能、处理步骤;“业务实操”引领学生反复模仿操作,习得新技能。细化任务,难度呈坡度,可以课内分层教学,也可以课后拓展。同时督促回归理论自学,以客观题形式设“达标检测”,量化学习效果,巩固理论,查漏补缺,完善知识框架。3.导思拓展。“导思”应属于开放性学习任务,可含“质疑问难”、“拓展延伸”、“学习小结”等要素,重在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综合能力。编写者在导学案中留白,让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观点和疑难。或教师及时解惑答疑,点拨重难点;或开展学生集体研讨,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拓展延伸”是跳出课内学时和学习内容的制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思考,或师生交互探究,拓宽知识面,磨练新技能。最后“学习小结”,学生可通过绘思维导图,完善知识框架,达到知识迁移;还可反思课堂表现,自我评价。教师也通过教学实施是否流畅、学生参与度、学生实现目标情况、导学案等多媒体课程资源使用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反思,调整。
二、优化使用导学案
信息化下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推演、归纳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实现高效教学一种教学方式。1.活化教材,导学入门,接收反馈,准备面授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对分易”平台,导学案、微课等课程多媒体资源。学生阅读导学案,查看课程多媒体资源,熟悉学习内容;依照要求尝试前置任务,还可在平台上讨论区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可在平台上实时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准备课堂教学内容。2.导练巩固,回归理论,交互研讨,导思提升课间实施阶段,教师根据课前学生预习反馈情况,实施项目教学法、实验法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互补原则,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理实一体,重在“导思、导练”。课堂上多是教师下达细化项目,驱动学生进行单一任务实操。学生以2人一个学习小组,可根据导学案中“学习内容”指引,或观摩“知识链接”进行模仿操作,相互指导,督促任务实施。针对业务重难点,还可开展某企业一个月业务仿真综合项目实操,小组内讨论分析,互助下实操、检查,再利用实训室教学平台展示成果,汇报任务实施中遇到的疑难和经验或建议。其他小组提问、互评。教师鼓励性评价,归纳知识要点和技术难点。教师还可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通过评价操作视频或小组实操成果,设找茬改错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讨论,寻找错因,客观陈述,并能动手修正。即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技能,更培养职业分析、解决实务问题能力。教师适时引导点拨、鼓励性评价,树立专业学习信心。在此期间,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疑难,可导学案中注意事项、技巧辅导文档寻找解答,还可以在“对分易”讨论区实时提出“质疑问难”。教师可实时解惑答疑,也可委托尖子生解答。遇到共同疑难,暂停实操,可开展集体研讨。课堂交互增强,思维碰撞,能力提升。除了实操,还要注重回归理论。教师在“对分易”平台推送客观题“在线练习”,进行限时检测。教师能实时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出掌握程度,给予必要的针对性辅导。3.复习巩固,导思拓展,多元评价,反思完善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在“对分易”上推送难度适中的复习任务单,让学生导练巩固。或提供略难的延伸任务,导思拓展。还可以设开放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互动研讨,释疑解惑。进而“学习小结”,师生反思课堂教与学,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三、应用注意事项
篇10
关键词:临床案例教学法;医学院校;化学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显著改善。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一教学,而是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师生课堂讨论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具有内容枯燥、抽象难懂的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切实提升。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医学院校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化学课程教学,在此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遏制,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受到限制,所以有必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积极应用。
二、我校化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
在我校化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学活动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特别是内容复杂、枯燥的部分,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对配位化合物进行讲解时,可以使用“蓝血人”这一案例。要求学生于课前自行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了解人的血液是红色的原因,从而顺利引出配离子作用以及存在形式等专业知识;在开展烯烃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香蕉长斑”以及“塑料袋的分类”等案例实施导入;在对溶液的配置与稀释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使用“深圳妇幼儿童医院感染事件”作为课前导入内容,促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案例应用于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同时,在上课之前,学生应首先开展小组讨论,之后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以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任务。
在对案例教学法应用一个月以后,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普遍认为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并且有 80% 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该教学方法还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起到提升作用,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三、我校化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第一,在对案例教学法进行落实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对案例相关的临床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了解。例如在对肝性脑病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案例的临床表现、检查指标等相关情况,使学生能够对案例情况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案例教学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对小组的课后讨论进行负责,并且组内每一名学生均应担任不同的职责,在开展讨论之后还需将讨论记录提供给教师。进入课堂讨论环节之后,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第三,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间过多,则会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所以,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需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开展讨论之后由教师对其中涉及的教材知识进行总结,对于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并进行抽查即可。
第四,在开展大班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不易对学生的秩序进行控制,所以此时教师可以采用班级竞赛制度。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组织班级内部开展小组讨论,之后班级内分工制作 PPT,并推荐学生代表进行课堂陈述。对于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奖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我校的化学课程当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我校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尚未成熟,所以为了使该教学方法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还应积极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杜鹏飞.医学类高职医用化学教学实践与应用——以多样化教学法为例[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368-369.
[2]李晶琴,许子华,任立平.融合 PBL 的案例教学法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