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师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9 02: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恩教师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恩教师的诗歌

篇1

关键词:感恩教育

 

镜头一:在2008年和2010年的两次地震中,为悼念地震死难同胞,国务院特设了全国哀悼日,所有学校都举行了哀悼仪式,进行默哀。可是,在这庄重而悲痛的时刻,有很多学校的个别学生竟然能在偷偷地抿着嘴笑……

镜头二:一天放学时下着雨,我校王老师上初一的儿子不小心用伞碰到了一位初二男生(班主任经常资助的学生),没想到这个男生怒不可遏,嘴里骂骂咧咧,上去就把自己班主任的孩子打倒在地,骑在他身上痛打一番。更可悲的是,一大帮初二男生看着本班同学殴打自己班主任的孩子,一个个伸长了脖颈,活像鲁迅笔下描写的“看客”。

镜头三:早上,女儿要穿袜子,翻柜子没找着。

女儿:妈妈,你没给我洗袜子吗?我没有袜子穿了。(很急切地喊道。)

妈妈:你都上初中了,自己的袜子从来不洗,一天一双白袜子,脱下来挽成一团,一扔就不管了。我这几天护理你奶奶,没时间给你洗。(妈妈在厨房洗刷碗筷,不悦地说。)

女儿:妈妈,我不是学习忙吗?我先穿你的了。今天再把我的内衣内裤洗一洗。(一副得寸进尺的口气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妈妈:你晚上自己洗吧,我太忙了。(无可奈何地推脱。)

女儿:我才不洗呢,那么脏!如果你也嫌脏,就扔了吧。(很不耐烦地嚷道。)

镜头四:九年级一位班主任安排一个大款的儿子跟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结对子,让这位“阔少爷”尽可能地在经济上资助他。“阔少爷”很不情愿,背后里总嘟囔:“我花钱可以得到享受,感到痛快德育论文德育论文,我凭什么要帮他?”可想而知,这种结对只是虚设。

看到这几个镜头,我们的内心能平静吗?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沉重的思考中。这几年,国家十分重视感恩教育,特别是学校,把感恩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们教育的结果又如何?好象是不言而喻。我们的民族是个会感恩的民族,如今,在我们祖国寄予厚望的学子身上,却上演着一幕幕不知感恩的人和事,难道不是我们感恩教育中的空格?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北京曾经组织了一个校长团去欧洲考察,到达德国时,发现该校居然没有品德课!一个校长似乎带着些嘲讽的语气问道:“怎么没见你们学校有品德课呀?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如何培养啊?”德国校长诧异的回答到:“怎么?难道中国人的品德还需要上课来培养吗?”一句话,使全体中国校长哑口无言!是呀,我们国家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覆盖了品德和感恩教育,如此良苦用心的教育投入,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与之相悖的事实。

痛定思痛,在学生身上出现有悖于感恩教育的事件,跟学生的教育者有直接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偏颇和漏洞,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行、重分数轻德育、重能力轻做人这三方面。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要从小事抓起,要把它渗入到整个社会的全部领域。如果这三方面形成合力,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就会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责任。”只有这样,才一定会弥补掉感恩教育中的空格,使感恩之花开遍家庭,开遍学校,开遍社会!

篇2

新教育实验认为:“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晨诵的内容选择遵循此浪漫定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照从浅显到颇具深意的递进顺序选诗,从童谣、儿歌起步,随后是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现代诗。低年级诗歌的主题多与喜闻乐见的动物和自然界的事物相关,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小青蛙》《白云》等;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开始由浪漫期向精准期过渡,此时可以选择日本的金子美玲和我国诗人金波等的作品,旨在引领学生感受诗中至纯、至真、至美的情感,如《我和小鸟和铃铛》《水城威尼斯》《毛虫和蛾子》等;高年级的学生正在从感性走向理性,此时可以选择诵读一些经典诗作,比如顾城的《一代人》、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还有泰戈尔的《飞鸟集》等,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厚学生的底蕴。此外,无论哪个学段的学生,晨诵诗的选文都要注意诗歌主题与学生当下生命的联结,利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选择与当季物象相关的诗歌,便于学生通过诗歌诵读去领略当季自然与生命的精彩;选择与当季重大节日内容相关的诗歌,利于学生感受特别的节日意味,加强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选择与儿童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心理世界相关的诗歌,利于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等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五年级晨诵诗《不应当只记得》一课为例,谈谈现代诗歌晨诵课的课堂实施策略。

一、师生问候,开启诗篇

以优美的音乐为晨诵课营造出温馨的诵读氛围,开启美好的一天。

【片段实录】

师: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教室,新的一天来到了。同学们,露出你灿烂的笑脸,让我们一起用最美妙、动听的声音开启美好的一天吧。早安,同学们!

生:早安,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师:怎样 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 七彩的朗诵,/嚼成 书本的芳香。

生:怎样 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 粉笔的舞蹈,/嚼成 知识的芳香。

师:晨诵,

生:我们与黎明共舞,

师:晨诵,

生:我们享受生命!

用诗一样的朗诵开启互致问候的“对话”诗篇,传达出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打开师生的心扉,让师生在进入校园的第一时间心灵得到舒展。

互致问候的诗篇往往因晨诵课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变化,用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习惯性地积累美好的诗篇,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复习引入,欣赏新诗

为了让晨诵拥有“无数次打动人的灵魂”的力量,诗歌选题应尽量关联学生当下的生活和人生成长阅历。由于上一节课是春季学期的第一次课,我们选择了《新学期》(内容略)这首诗,诗歌内容与学生开学新愿望有关;紧接着的这节课,因为即将面临三八妇女节的到来,笔者决定结合学生的成长,给他们选择一首引导感恩的诗篇《不应当只记得》。

在这个教学环节,笔者先让学生在音钒樗嫦录体诵读,复习《新学期》这首诗;再由笔者配乐范读新诗《不应当只记得》(见下文)。这首新诗篇幅较长,共有三节,而且诗歌背后的含义深刻,笔者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蕴。

不应当只记得

金波

不应当只记得,

牛奶是从奶瓶里

倒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

牛奶是从奶牛身上

挤出来的――

牛从大草原上走来,

草原很辽阔、很遥远。

不应当只记得,

苹果是从奶奶的

菜篮子里取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

苹果是从树上摘下来的――

苹果树长在土地上,

土地很黑,很肥,

泥土里还有人们的汗水。

不应当只记得,

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还应当知道,

人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这个世界很大很大,

有许多许多人,

共同生活在一个太阳下。

三、读诗悟情,色彩纷呈

晨诵课上的诵读往往更多地把读的机会让给学生,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以读悟情。从教师的“范读”算起,晨诵课上的诵读一般会经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以教师范读、班级里诵读好的学生范读为引子,引出全班学生的自由朗读;第二个层次,读通顺、读流利,变换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包括分角色读、打节奏读、个体读、小组读等等;第三个层次,读出情感,开始与诗意共鸣,读出自己特有的感悟。

在本课中,当笔者范读结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个个跃跃欲试。于是,笔者先让全体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然后自告奋勇展示读,在全体学生经历了一次自读、两次听读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文字背后的内涵,笔者开始检测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对诵读目标的关注度。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英语教学

如何恰当地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是每一个英语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已经在教育一线工作三年的英语教师,我谨在此浅谈英语课堂中如何应用现在教育技术。

一、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

在我工作的学校,仍有部分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知之甚少,甚至持抵制的态度。他们从没有摸过鼠标,上课自然还是使用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模式,教师在黑板上写,拿着书念,学生在底下听。而且他们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在保护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说现在的孩子只知道键盘上打字,钢笔字都写不好了,有的甚至没有动过毛笔字,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丢失了。诚然,他们说的也是现状,但这并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呀。让学生写一手好的钢笔字,继承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与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毫不冲突。相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促进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革新自己陈旧的观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以满足新时代,新课改条件下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知识背景

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指录音机、影碟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多种媒体的组合进行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以其优越的特点,集中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使得知识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生动化,易于记忆和掌握。我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几乎没有一节课离开过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导入部分,经常以多样化,有效的图文声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交通方式这节课,我就会给他们展示各种交通工具,有的是生活中见不到的,因此多媒体技术弥补了这一缺点。又如讲到诗歌鉴赏,我会配乐让学生来朗诵诗歌,使他们融入到优美的诗歌中,尽情去品味,欣赏诗歌,体味诗歌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韵味,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所有这些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点点滴滴,给学生带来的享受和收获,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的课堂模式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最受欢迎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得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启发。在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自己搜索相关信息,为新的一堂课做准备,虽然累,他们却乐此不疲。比如在讲到感恩节这堂课,我提前把学生分四组,让他们分别准备感恩节的由来,意义,庆祝方式和对自己的启发。结果到上课那天,各组选的组长来给全班做感恩节介绍,竞相比赛,效果好的超乎想象。比老师干巴巴地念书本上感恩节介绍有趣的多。在锻炼了自主参与课堂的同时,学生之间又互相合作,显然,学会这种能力比单纯的了解感恩节重要的多。而没有多媒体的帮助,这一切都是空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它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它可以把远在天边的东西带到眼前,把不复存在的远古生物展示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要展示给学生更多的课外的知识,开阔眼界。有一节课我们讲的是我最喜爱的动物,大家侃侃而谈,有的人谈到最喜欢恐龙,可是还有很多同学对于这已经灭绝许久的生物并不太了解,这时候多媒体技术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优越性,把远古生物活灵活现地带到我们眼前。有的同学说喜欢北极熊,可是谁又真正地去过北极,看过北极熊居住的地方,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呢。这时候,一个小小的短片又让大家一目了然。当大家看到胖乎乎的北极熊在北极雪白的冰面上慢吞吞地走动,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而当她逮捕食物时,动作又是那么迅速灵敏,让大家感觉很不可思议。看到这里我就听到有同学小声议论说将来要当科学家,去极地考察,我想,如果他们没有看到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自己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感慨。这样的一堂课,充满欢笑,充满豪情壮志,远比单单聊我最喜欢的动物意义重大。

以上四点是我对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实践证明,适时,适量的多媒体应用对于教学必不可少,但它也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的地位,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篇4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由来。

2、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3、了解重阳糕的由来。

4、会读一、二首有关重阳节的诗歌。

【知识目标】

1.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查阅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及参考工具书,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

3.培养儿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 印发邀请函、做好宣传准备工作(施蕾、贾燕琴、高亭等)

(2) 布置班级文化墙(各班班主任)

(3) 排练节目:

一1班 诗朗诵 负责老师:艾黎英

一2班 快板 负责老师:戚翊淼

一3班 英语儿歌 负责老师:季新六

年级节目 歌舞 负责老师:孟晓蕾

队列训练 负责老师:张睿琪

(4)活动用品准备

*折纸活动:

爱心树——庄敏霞

爱心折纸(180张)——施蕾

活动裁判:施蕾 庄敏霞

*喂蛋活动:

白煮蛋(36只)、小碗(12个)——施蕾

课桌椅(12套)布置——孟晓蕾

背景音乐——孟晓蕾

活动裁判:施蕾 孟晓蕾

*“赶猪”活动:

赶猪棒(8根) 球(4只)——贾燕琴

活动裁判:贾燕琴、季新六

2.学生准备。

(1)通过采访或查阅资料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及风俗等。

(2)会读一首重阳诗

收集重阳节的诗文,选一、二篇读熟,以备展示。

(3)自制一张敬老卡

写上两三句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心里话,并会美化 。

(4)说两三句敬老话

一定要当面对老人说,注意配上肢体语言。如果有些老人住得很远,没有办法在重阳节这天相聚,也可以通过打一个热情洋溢的尊老电话来表达敬意。

(4) 敬一杯敬老茶

先备好一小撮茶叶、几粒枸杞、两小片陈皮,用开水泡好后双手奉上,配上几块五香豆腐干当茶点

(6)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在家给老人表演节目,敲背、按摩或者盛汤添饭等;陪老人聊天、下棋打牌、看电影等,也可以陪老人外出散步、赏花,放风筝给老人看。

三、活动时间:2008年10月30日(周四)上午

四、活动过程:

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

主持稿:陶夏珠

一.

生(合):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家好!

田林小学《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彩云追月,桂花飘香,秋高气爽胜春光。” 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来到了。小朋友,那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

生(男):知道,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师:你真聪明。

生(女):老师,我还知道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师:没错,因为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又称“老人节”,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你们看,今天我们邀请了那么多的家长来到田林小学做客,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重阳佳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鼓掌)

二.

生 (男):1.重阳佳节就是好,

(女)2.民俗民风气氛妙。

(男)1.敬老爱幼美传统,

(女)2.文明和谐风格高。

(男)1.重阳老少聚一块,

(女)2.欢天喜地乐陶陶。

生(合):祝所有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

生(女):我们的同学也学到了很多本领,他们也要表演给爷爷奶奶看。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特地为爷爷奶奶准备了节日的礼物,那让我们快点欢迎他们出来。

生(男):好,下面,请欣赏一(1)班小朋友表演的诗歌朗诵

一(1)班表演

生(女):除了诗歌,我们还学会了别的本领,下面,请一(2)班小朋友为我们表演快板

一(2)班表演

生(男):一(2)班小朋友表演得very good

生(女):你的英语说的真好,我们再来听听一(3)班小朋友带来的英语儿歌

一(3)班表演

《上学歌》音乐响起

生(男):你听,这是什么音乐?

生(女):这是我们都会唱的《上学歌》。让我们一起给家长们唱支歌。

(全年级合唱)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老师看到你们的爷爷奶奶看了直竖大拇指。

别看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他们的身体可棒呢!让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生(女):好,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玩——赶猪。

篇5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跳舞、写诗、画画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国庆活动的热烈,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难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学习收集资料。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五十”国庆大阅兵的录像)。

3、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天安门等祖国著名风光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录像。)

4、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坛,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五、活动设想

对于如何过国庆节,学生都比较熟悉,一般是家长利用长假带着外出游览或走亲访友,但国庆节的由来及对祖国的理解,是一年级小学生认知区域中的一个 “盲区”,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过生日”这一生活情境入手,以“我为祖国过生日”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说对国庆节的了解弄清学生的未知,针对学生的未知开展下面的教学,并播放相关录像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观看祖国风光录像知道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并在收集资料、观看十一庆典、“五十”庆典录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等活动中体验人们庆祝国庆节时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61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

三、活动日期:

20XX年10月1日

——

20XX年10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1、诗歌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感恩祖国”、“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班级选拔

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的祖国(或学校)”诗歌自创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选择3份优秀作品上交。文本稿送交顾静雅处,

电子稿件发送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10国庆节安排—感恩征文文件夹。

第二阶段:校级评比

语文组及大队部组织老师对征文进行评比,各年级评选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评委老师:陈思羽 高丹凤 任亚娟 吴旭娇 虞筱熹

第三阶段:校级展示

优秀习作展示:

(1)学生誊写获奖习作,进行展览;

(2)各班利用班队课欣赏同学们创作的诗歌。

(3)利用红领巾小广播朗读获奖诗作。

上交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1日

2、手抄报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以感恩祖国为主线,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自拟主题

参与对象:5——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手抄报创作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报道,积极了解国内外新闻,特别关注建国61周年以来,在民族团结上做出的努力。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2份优秀作品上交。

(2)在8K纸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写,自己画,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办出具有特色的小报,增强学生的美感,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上交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2日

3、格言征集大赛

参赛主题:“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4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格言”创作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5条格言上传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XX国庆节安排---感恩格言文件夹。

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2日

4、班队课安排

主题:“感恩祖国”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安排:

一年级聆听爱国故事(或观看视频)并进行爱国教育;

二年级学唱爱国歌曲并进行爱国教育;

三~六年级举行“我对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竞赛方式由年级或者班级自行安排,竞赛题目在网盘---大队部---20XX国庆节安排中已共享,请 班主任 老师提前下载。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给与加分,并纳入四好少年评比。

5、板报竞赛

参赛主题:“ 祖国妈妈,我爱您”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检查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中午 12:00

6、班队活动展示课。

主题:“感恩祖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篇6

关键词:中文 母语 写作课 教法 探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14-02

作者简介:孙新峰(1972―),陕西洛南人,文学硕士,宝鸡文理学院写作学教授,校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校高层次“优秀拨尖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陕西文学文化批评。

笔者是一所地方高校文学院的写作课教师,所任教的学校不大,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与一些名校、强校一较高下。笔者的学生敢于操作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文体,而且写得有模有样;在全国90后学生普遍不读书、学风浮躁情况下,他们坚持文人基本品格,保持了对母语学习、文学写作的浓厚兴趣,作为一个长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欣慰和成功。

作为写作课教师,笔者从“模仿”起步,先做“匍匐式”普及工作。在写作课堂上,不选那些名篇名作作为范文吓倒学生,而主要直接选取本校高年级学生发表的优秀习作供学生进行形神兼备的模仿。当学生看到经过自己的再思考、再创作,“美文”也能从自己手中产出的时候,就不自觉地爱上了写作。时机成熟时再做“眺望式”提高工作,贯彻“创意写作”思想,鉴赏名家名作,让学生知道要用思想、用心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同时借助学校“金笔杯”校园征文大赛,将一些写作出色者选,跟踪培养。在这些“写作苗子”的感召下,全体学生写作兴趣高涨,激励竞争、比学赶超成为主流。

一、懂得感恩,写好亲情、乡情、文化类散文

感恩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写好这类题材也是人之本分。这类文章主要有三个目的:一练学生眼力,看其生活储备,能不能从生活中选出有意味的连贯性意象;二练学生的话语逻辑感觉,看其能否纵深分析,横向拓展,使得未来的文章有层次感,结构清晰;三练学生思维,看其能否找到所选之象与所表之情的深度关联。

笔者鼓励学生以小见大进行选材,找准动情点,写好关节点(相对连缀的情节与细节,有时空的嬗变),靠真情动人;尤其在结尾部分,讲究回环,注意生活意象的意义提升和开拓。学生佳作有《圆圆的烧饼,满满的情》《烟斗情》《“木头”父亲》等。比如在《“木头”父亲》中学生写道:从那天起,我知道,父亲并不是一块“木头”,他是一个我必须用满满的爱真心回报的最爱的人。……爸,我决定了,下辈子不做您的女儿,我也要变成木头,变成一棵树,为您遮雨挡阳;变成一条板凳,让您随时歇息;变成一双筷子,让您尝遍佳肴美味……学生不仅学会了写文章,更学会了做人。学校为此专设“感恩堂”专栏,集中编发学生的优秀习作。在日前结束的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感恩书信征文大赛中,笔者指导推荐的35篇文章,6篇获一等奖,笔者也被授予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乡情写作也是写作教学中一个重点。怀乡和恋乡类文章写作,最终的指向是怀古或惜今,或两情兼具。在教学中,笔者以著名作家刘成章的《关中味》等文章为范本,学生摹写出了《陕南味》《天津人》等充满着乡情和文化韵味的作品。如在《陕南味》一文中,学生以陕南腊肉为切口,指出陕南人就如同陕南腊肉,经受得了烟熏火燎,四季变换,形成了坚韧、执拗等人文品格,让人激赏。

二、会讲故事,会用“大象征”手法写小小说

小说写作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意象艺术地讲故事的能力,会用基本的抑扬法、对比、象征、反讽、隐喻、误会法,甚至欧・亨利法等,而这些技法其实都可化归在大的象征手法中。

在小说写作教学方面,笔者特别选择了徐光兴的经典小小说《枪口》、潘高鹏的《医“术”》《画“法”》、杨谭林的《神丸》等颇富象征意味的小小说作品,进行精细分析,深度摹写,曲笔写意。学生中涌现出了《井》《棋“术”》《海葬》等佳作。特别是2011级学生程丹的万字小说《牡丹枕》被有“小人民文学”之称的《延河》杂志在2012年第11期发表,其《贞节碑》小说亦出手不凡。2013年6月,学生李婕的小说《山神》一举夺得陕西省环保创意文学大赛一等奖。

三、酿造诗意,锻造诗味

由于传统诗歌文体教学重格律、章法,使学生望而生畏,仅有的一点诗情也快被湮灭了。

诗言志。笔者首先鼓励学生会自选合适意象,会用“简的意”,表达“深的情”,不管押韵和平仄,能写出诗意、诗味即可,诗思、诗趣、诗乐先不要想。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读诗、写诗成为风尚。如有学生写下了《我不想念》:我在流年里散步?筑不小心跌进了时光的店?筑于是,点了一杯想念?筑我把想念灌进喉里?筑喝进肚里?筑放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筑某年某月某日?筑某个阳光晴朗的午后?筑我把她拿出来晾晒?筑瞬间,思念爬满了心壁?筑我的心成了蓄满雨的云?筑只怕轻轻一触?筑就会泛滥出大雨滂沱。说不想念,表达的却是最深切的想念,多么真切、鲜活、形象的生活和艺术感觉!在有了基本的感觉之后,笔者和学生一道,开始品评舒婷、北岛等著名诗人的代表性作品,让学生体味当下文学真正风行的是什么样的诗歌,然后让大学生改写和摹写。诗歌文体教学收尾也颇具新意,笔者要求每个大学生以诗的形式谈自己对诗歌写作的认识,因为如哽在喉,有话想说,学生写作激情很高。

四、会做学院派评论文章

学院派批评已经成为当下文坛批评的主流和主导。大学生更是学院派批评新军,其文学感觉、批评素养直接影响着母语学科的长远发展。在写作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小题大做,精心“育苗”。如对学生程丹6000余字的短篇小说习作《贞节碑》的分析,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撰写读后感,自己也撰写了将近8000字的评论文章示范,结果许多学生把读后感写得优雅、诗意、唯美,让人击节称赞。注意挖掘、培养学生对文学鲜活的第一感受是笔者的一贯做法,如果文学感觉死了,那文学研究之河自然也就干涸了。在全面激活文学艺术感觉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全国、全省文学评论界有一定影响的文学评论家风格多样的评论作品,让学生精读、体悟并分析文学评论和一般的文学读后感的异同,然后写成读后感进行课堂交流,并当场打分评议,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评议进行质询,培养学生商榷、讨论、反批评的能力。认识清楚了,学生在以后写作文学评论就会游刃有余。

五、精读一个或多个作家的系列作品,养成长期研究意识

篇7

一、思品课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思品课教学的目的决定了在思品课上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初中思品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它更直接指向学生的道德品质。

所谓感恩,是指建立在道德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因此本人认为,感恩教育是个人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思品课教材,其内容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行为作为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广大思品教师可以借助思品教材,发挥思品政治课主阵地的作用,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感恩资源,充分整合传统美德教育,将感恩教育寓于教学之中。

纵观当前的现状,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当前,很多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淡漠,思想缺位,部分学生只知索取,不知感恩。他们既没有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也没有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理会老师的谆谆教诲之恩,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有切身体会。我们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二、初中思品课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对家长进行指导。

在开家长会时,我们可以和家长交流,教会家长科学地爱孩子,学会放手。如,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不要包办;同时安排孩子一定量的家务劳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辛苦等。要让孩子觉得,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理所当然地为他服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其次,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1.让孩子学会拒绝

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从小就要学会自理,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先处理好,长大后才能生存,才能有所作为。对父母的溺爱要学会拒绝。那么,如何拒绝呢?在课堂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场景,让学生上台表演。如:妈妈要帮你洗衣服怎么说;出去购物,妈妈不放心,怎么说;等等。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达到了教育效果。

2.创建感恩文化、激发感恩情感

如我们建议学校把感恩歌曲《母亲》、《一封家书》等改编成上下课铃声,让学生每天接受感恩音乐的熏陶;周末,我会选择《孝子感天下》、《背着爸爸上学》、《回报恩情》等影视放给学生观看;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校园内设立灯箱展示感恩名言,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写作竞赛等。让学生处处体会到感恩的情感,感受到感恩就在我们的和谐生活之中,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区公益活动

如义务劳动,植树造林,清除白色垃圾,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等,体验劳动者的艰辛;参加农业劳动,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但是,在做这样的活动之前一定要组织好,做好活动预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建立感恩档案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诗词资源开发;全面发展

关于“缺什么”的思考。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放眼当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到成长,都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看似他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优越,但是我又总觉得他们好像缺了点什么。

想想我们这一辈的人,幼年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比较匮乏,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生活得很快乐。而当下的学生无疑生活在一个物质丰盈的时代,要什么就有什么,可谓是“享福”,但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比如在这个浮躁的追求速度、效率的时代里,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精神文明也受到了影响。

而古典诗词正是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流,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都有着有益的影响,但是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年龄还比较小,语言能力较有限,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也有着局限性。所以怎样进行古诗词资源的开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朗朗上口,走进语言的诗韵美

古诗词有着优美的韵律和节奏,这也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教师在渗透古诗词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诗韵美,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

比如我曾经教学生背诵《咏鹅》,学生对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十分喜欢。经过几次诵读,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甚至有的学生在背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时候,还会自己手舞足蹈地进行表演。比如学习王维《画》的时候,学生读着,就觉得很有节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类似这种朗朗上口而又铿锵有力的句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韵之美。

二、以画引诗,探究诗歌的意境美

现今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伴随着多媒体、电子白板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有了全方位的突破。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手段,将古诗的意境和画面展现出来,以呈现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以画引诗的方式也能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时候,我就用多媒体将庐山瀑布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结合画面很自然能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针对李白的《静夜思》,我在大屏幕上呈现了一幅画面,一个人静静地在院子里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明亮的月光洒在井栏前,地上好像泛起了一层霜,画面中的人物抬头望这天空中的明月,想起来远方的家乡。学习王维的《鹿柴》这首诗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呈现了一组Flash画面,学生根据这种动态画面,很快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意境美。

三、生活导入,让诗歌回归生活美

教师要精选一些有教育价值的古诗,并且将古诗词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是古代人所写,但是对于我们自身、当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让古诗词成为我们生活的点缀,生活之美通过古诗词呈现出来。

比如,针对当下很多孩子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不知道如何感恩。我就专门讲了《游子吟》这首诗,我跟学生说:“你们可能还不能体会到慈母手中线的真正内涵,在以前,远没有我们现在的条件,衣服都是通过手工缝制的,所以衣服破了母亲就自己缝……”“那么现在呢,我们的母亲虽然不一定会亲自缝制衣服,因为有很多制衣厂,但是你们穿的新衣服不都是买来的吗?而你们的母亲都在外面工作,工作挣了钱再为你们添新衣,他们同样很辛苦……”学生听着觉得很感动,并且很快记住了这首经典的诗歌。

四、经典导入,探寻情感的芬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带领学生走进国学百花园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带领他们探寻情感的芬

芳,让国学的种子埋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弟子规》为例,我认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弟子规》中有不少是关于礼仪修养方面的规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明其事理。比如针对《弟子规》中的一些礼仪:“或饮食,或左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为了让学生有深入的理解,我现场组织了情境教学,谁扮演长者、谁扮演幼者,引导学生明事理。可见再有价值的经典,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那就等于一潭死水,毫无意义。所以国学经典的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感悟。在教学中,一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就能很快明白过来,并且会觉得很有道理。

五、灵感导入,探究教学方法无止境

教无止境,这点在诗词资源的开发中给了我很大的感悟,教

学的方式、方法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向性意义。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知识、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成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这些对于教学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在低年级阶段探究诗词资源的开发与教学中,我试着将家长请进来,让学生在家校联合中深入渗透古诗词带给他们的影

响。儿童低段教育应该如何入手?对于我这样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断困惑又不断解惑的过程,所谓“学无止境”,教学,也同样如此,可谓“教无止境”。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生命教育,让教育焕发“生命”,融入“生命”的光环,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和期待。

总而言之,古典诗词的熏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财富,古诗词的熏陶,在这个物质生活优越的时代里显得弥足珍贵。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参与到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中,点燃学生精神成长的“阿拉丁”。

参考文献:

[1]周亚芹.驻足国学,和孩子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适龄儿童古诗词欣赏教学的质性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1(05).

篇9

关键词:视障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功能的缺陷,不仅给学习、生活和社会交际等各方面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也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我认为:创设良好的表率生活环境,开设心理辅导,坚持正面教育,营造书香氛围对视障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起着重大的作用。笔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表率生活环境,促进视障生团结互助能力

环境对人的性格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学校,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这些特殊的学生,身边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建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活泼、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课内外环境。我觉得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要做到这些,我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教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精神饱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偏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视障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关心同伴。我班就发生过这样的例子:两位视觉不同的视障生,天天都互相照顾,如上厕所、拿杯子、端饭等等。

二、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帮助视障生克服心理障碍

由于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制约,视障生相对普通生所表现出来的偏执、孤独、冷漠,依赖、自私、敏感等人格倾向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视障生克服心理障碍?开设心理辅导课或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利用班会课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理辅导知识讲座,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能力以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健全发展。如我班的李芳同学,当听到别人小声议论有关学生的情况时,就怀疑是在说她的坏话,对说话者态度不好,以后也不爱搭理人家。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就找到她,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几星期后,她变得开朗活泼了。实践证明:开设心理辅导课或建立心理咨询室是提高视障生整体素质的最有效方法。

三、坚持正面教育工作,促进视障生良好道德发展

知识是德育工作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给学生营造现一种浓郁的氛围,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渗透道德习惯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由于视觉缺陷所造成的感知经验不足,如参观时不能亲自目睹周围发生的事件,不能观看图片、影视资料,以至认识的深度不够,有可能影响他们对道德概念(尤其抽象的道德概念)的掌握及道德情感的培养。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坚持正面教育,促进视障生的道德发展。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1.多一份肯定,少一分批评。在班级工作中,我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注意利用学生的微小进步来激励学生的进取,使学生在自我满足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追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同学多关心和爱护他,主动和他讲话和玩耍,和他做朋友,发自内心地从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

2.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更谈不上成熟,难免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会错了又错。因此,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

3.多一份耐心,少一点急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循序发展的历程。学生的可塑空间很大,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对待,只要有了一份耐心,完美的形象会从我们的手中出现。

四、营造浓烈书香氛围,培养视障生健全人格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本好书能给人以启迪,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有益的阅读可以积累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和心理品质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特殊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读书,有助于视障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读书是增加智慧才干的过程,也是健全人格、整合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

为了培养视障生的健全人格,我们设计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例如,“最美的诗篇”朗诵会、演讲比赛、“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会等。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和感受作品所赋予的美以及作品所蕴含着的思想,与作者同喜怒、共哀乐。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对给予自己关爱和帮助的人心存感激,反映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视障生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经常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以至于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对周围的事物冷漠,不关心。我们通过“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主题读书活动,让他们深刻理解感恩的意义,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搜集有关感恩的诗歌,举行演讲汇报,使全体学生深深体会到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得到更真切、更深厚的亲情和友情。

自开展了读好书活动后,全体学生仿佛经历了心灵的净化过程,学生迟到、旷课、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热爱学习、尊敬老师、互帮互助、遵纪守法的好现象蔚然成风,整个校园呈现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篇10

关键词:农村学校;感恩教育;策略;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14-01

当前要注重素质教育,让教育变得有人情味,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对父母、对长者怀有感恩之心。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学生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个别的甚至没有感恩意识,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因此,要重点培养农村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对国家感恩、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具有可塑性,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家长、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研究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家长做榜样,培养感恩的优良家风

孩子接触时间最长、也最受孩子信任的,当然是孩子的家长。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的家长往往忽视家庭教育,把孩子全权交给学校老师。其实,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更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家长要和学校积极配合,联合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比如,学校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要跟家长达成共识,让家庭感恩教育与学校感恩活动同时进行。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站,设立感恩栏目,让家长在家里与孩子一同上网浏览,增强感恩意识。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中,多与孩子谈论关于感恩的话题,在家中讲一些传统的感恩故事,比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感恩教育宣讲会,让家长学习更好的家庭式感恩教育方法,并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在学习中进步,逐渐把家庭感恩教育普遍化,提高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情感性。

二、学校做榜样,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每门学科的教学中。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德育课,加强基本礼仪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感恩思想的认识。学校里老师与同学的相处、同学之间的往来,都能变成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这样能把德育课堂立体化、具体化、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多多注意学生的举动,多关心学生,能与学生做好朋友,让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要注重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校可以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感悟、讨论等形式思考感恩的意义,让他们主动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美德,明白做人要学会感恩。也可以带领学生背诵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渡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前夕,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并且启发学生要采取哪些行动,让他们在行动中感受到感恩的快乐。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请抗战老战士来学校演讲。学校要灵活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让学生把感恩常放心中。

三、社会做榜样,关注传统美德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很多俗语、故事都渗透着感恩之情,比如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必须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把感恩精神传承下去。这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纯净社会风气,让他们耳濡目染地增强感恩意识。社会各部门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感恩行为而骄傲。比如,要让孩子们学会说“谢谢”,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要习惯说“谢谢”。感恩也可以通过身边的小事来体现,比如为别人指路、为邻居帮忙、帮家长做家务。要通过全社会的宣传,让孩子们明白感恩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同时,要对孩子们的感恩行为给予积极肯定,营造一个“感恩光荣”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懂得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这就需要教师、家长、社会齐心协力,着重关注农村学校的感恩教育问题,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学会对国家感恩、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感恩是社会和谐的表现方式之一,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多方合作,不断研究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要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感恩的种子,在各方的努力下,使学生受到感召,心怀感恩,成为祖国的未来栋梁。

参考文献:

[1]季i.小学感恩意识教育新思路[J].江西教育,2014(18).

[2]李丽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浅析[J].教书育人,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