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词范文
时间:2023-04-05 11: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代爱情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诗歌教学,兴趣,欣赏
正文:有一位中学生在诗中写道:“我们这个年龄,是诗的年龄。每一片白云,都是一片纯洁的遐想;每一束阳光,都是一个梦的意境;每一个大胆的念头,都是一位浪漫诗人的抒情……”是啊,十七岁、十八岁,一个人一生中最富有诗意的年龄。可是我发现现在很多学生甚至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大喜欢阅读诗歌,他们大都对小说情有独钟。但是每年的高考题又都少不了诗歌鉴赏题,而这类的题学生们又往往爱出错,所以,加强诗歌教学很重要。
可是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想,我们不妨先从爱情诗歌入手。爱情,本来就是人世间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而绝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处于青春萌动期,不少人在“爱”的门口徘徊、张望。作为教师,没有必要去阻遏他们的好奇心,去规定种种“不许”、“不准”,不如干脆带领他们去领略和欣赏优秀的经典的有关“爱”的文学作品,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懂得“爱”的真谛。
先从明白易懂、短小有趣的爱情诗词入手
例如《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短小易懂。红豆,又叫“相思豆”,在古代是用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的。当然,这首诗还有它的写作背景。但我认为就这首诗而言,还是从文本本身来欣赏会更好。把它当做纯粹的爱情诗来读,会更单纯、更有趣。
一、学生有所耳闻的诗词容易引起共鸣
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中,“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学生有所耳闻的,他们读起来感到很亲切。在学生读了以后,指出最后一句用了双关手法,“晴”与“情”谐音双关。学生们从这短小的诗歌中感受到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委婉含蓄,又领路了中国文字在表达上的独特魅力。于是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并且很快就能把它记在心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都是学生从琼瑶作品中似曾相见的诗句。当将这些诗歌向学生整体展现之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诗“古已有之”啊!他们在欣赏琼瑶的博学的同时,更会喜爱诗歌的。
二、含有故事的诗词令人印象深刻
王建的《望夫石》:“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诗歌中,含有一个关于“望夫石”的民间故事,学生感到很有趣。最后一句“行人归来石应语”,很有想象力,也非常符合民间故事的构思思路,读来非常奇妙。
三、婉约派词人的词自然是一定要让学生知晓的
情感的缠绵、表达的到位,是婉约派词人的强项。中国古代爱情诗词的鉴赏,无论如何也不能漏了这一块。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秦观的《鹊桥仙》等等,让学生体验到了古代爱情诗词的精品,玩味无穷。
爱情诗词的阅读只是一种吸引性的导入阅读。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爱情诗词以后,音韵铿锵的、苍凉悲壮的、具有风骨的、豪放的诗词就可以穿来,其他风格和题材的诗词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涉猎。这一方面避免让学生太沉迷于爱情诗词,另一方面避免了审美疲劳。这样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有了,接下来就该说说如何鉴赏诗歌了。如何鉴赏诗歌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
我们阅读与欣赏诗歌,首先要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情感的展现方式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直抒胸臆。这一类诗歌情感奔放,从字面上就能感触到诗人跃动的脉搏,也就是说,欣赏时容易进入诗歌所展现的情感世界。例如,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艾青的《我爱着土地》等。
另一类是含而不露。这一类诗歌感情比较含蓄,有的寄情于景,如舒婷的《致橡树》;有的托物言志,如莱蒙托夫的《帆》;有的将激越的情感藏在平静的文字地下,如郑愁予的《错误》。欣赏这一类诗歌,需要细加品味,才能体察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感情。
二、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境”和“意”的统一。诗中客观的描写对象是“境”,诗人主观的感受体验是“意”。换句话说,“意境”就是诗人感情与客观事物相契合,在诗歌中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展现。诗人写诗总是要借助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理解诗人是如何借助抒情客体来表现自己的爱和恨、痛苦与欢乐、希望和追求的;要领略“意”与“境”是如何浑然一体、融情于景的;最好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受诗歌的意境,来唤起自己与诗人的共鸣。例如我们在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在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四句的理解中,会在眼前展现出一幅深秋悲凉的夕照图,理解越深刻,画面越清晰,也就越能感受到整首诗极其低沉的基调,这些景象都是为了表现“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冷孤独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仅28个字的小令中,“情”与“景”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一种十分美妙的艺术境界。
三、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优秀的诗人更注重用凝练的语言体现出形象美、情感美、音乐美。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这就是说诗歌的语言应当让读者感受到鲜活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凡是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富有节奏的诗歌都琅琅上口,都会在朗诵中感受到音乐美。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还可以从艺术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着手去欣赏诗歌。
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如何欣赏诗歌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吕志刚.略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J.学语文,2006,(6).
篇2
(选自《诗经・国风・陈风》)
【注释】
皎:月光,这里形容月光皎洁明亮。佼(jiao):通“姣”,美丽。僚:同“”。娇美。舒:舒缓安闲。窈纠:同第二、三章的“忧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劳心:忧心。悄:深忧。[刂](№):妩媚的样子。④怪(sao):忧愁不安的样子。⑤燎:漂亮。⑥惨(zao):同“”.焦躁。
【赏析】
《月出》的夜晚是适合在春天的。因为它虽然忧愁,却使人愿意抱一种温柔的希望.如迟迟春日里渐渐萌蘖的枝芽。在诗的开始,月光便笼罩大地.那美丽的女子出现在月光之下.诗人的忧愁却幽结难解。月光依然明亮。那女子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楚楚动人,而诗人的忧愁却依旧得不到消解。或许是爱情的遥不可得.或许是思念的啮噬人心。因了《月出》中的一片皎洁,月光从此便与爱情、忧愁和孤独连结起来.再也不能分开了。在后世的诗人们那里.月光是情人玉户帘中卷不去的幽怨,是游子夜半床前明如霜雪的乡思。然而那月光究竟与《月出》的不同。后世铺写月光用力最多的。莫过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论其流丽婉转,实远过于《月出》,然而《月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如此简单。如此朴素,其情思却如此广大深沉。处在诗歌源头的时代,《月出》却因此多有一份纯真的稚拙,这也是《诗经》其他爱情诗共有的纯粹。
若说到诗的“技巧”,《月出》使人惊叹的.大约是其用字的新生幽僻。因其不常见.而更醒目清新。于是有人猜想那是陈地的方言。诗又间用叠韵.“舒窈纠兮”.“舒忧受兮”.“舒夭绍兮”。我们念时,当能觉出这音节中音乐的因子来。又一个特殊之处是,《月出》的每句后都用一“兮”字.句式的统一避免了因为用字的新生幽僻可能产生的芜杂.从而使得整篇诗清朗起来。这清朗正如同诗中的月光。三字一句的句式是容易显得急促的.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兮”字.加在每句有实意的三字之后.就使得句子的节奏变得从容舒缓.更符合月光笼罩的诗境与诗中忧愁怅惘的情感了。
古今的情思原本相通,《诗经》中的爱情.其大致实在也与我们今人的恋爱相同。在爱情发生之前,我们焦灼于它的久久不至.如同《召南.有梅》里那个心急的女子:又或是伤怀于那恋慕之人的可望而不可即,则《周南.汉广》或《陈风.泽陂》已倾诉着相同的忧伤。又或是相恋的欢悦与忧愁.别后的相思与等待.离弃的苦痛与挣扎。我们在《诗经》中一一寻得着它们的行迹。我们古代的爱情诗,实在是缺乏的.大约立言的士大夫们总有志于经世的大文.以为那才是不朽.却忽略了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的爱情。《诗经》以后,在浩如烟海的诗歌里.我们通常只有在悼亡诗中才能偶然瞥到爱情的面目。东汉的乐府诗里我们看到一点爱情的影子,然后是南北朝的民歌,到了五代与宋朝.爱情转入词中.才终于觅到一个稍为宽容的世界。我们将不得不感谢.在我们最初的诗歌年代,《诗经》记录了那么多动人而质朴的情感.这使我们的爱情诗保存了一线生机.在以后的时间里不绝如缕。
我们如今通常认为,《诗经》,尤其是《国风》,是出自民间的“里巷歌谣”。然而在《诗经》产生的时代.后世所说的文学、官僚、文人、民间.这些概念那时都还没有。在那个封邦建国的宗法制社会的时代.社会等级可以划分为贵族与非贵族.前者包括周王、国君、卿和大夫等.他们为“君子”。后者为庶民与奴隶.庶民与奴隶则属“小人”。对于奴隶而言.那时候周王可以把他们随土地等物一起赐予受命者.也可以将他们买卖.其生活水平之低下与恶劣.从现代考古发掘中也可以窥见。物质生活既极端贫困,创造精神生活的余裕也便很值得怀疑。同时从《诗经》的内容看,又有很多是物质生活贫困的庶人与奴隶无法拥有的经验。而“劳动”“劳动者”与“劳动者的歌”也并不是一回事。因此说《国风》是出自民间的“里巷歌谣”.其实是不确切的(详见扬之水《诗经别裁》序)。
【练习】
篇3
关键词:宋词 爱情 含蓄 愁苦
一、前言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自古以来爱情就是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我国的诗词作品也不例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0余篇。《诗经》的首篇《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爱情诗,诗文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描述的是小伙子爱上了美丽善良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翻来覆去难成眠,弹琴鼓瑟表宠爱,钟声换来她笑颜。该诗朴实无华,自然地描绘了美好的爱情。在宋词中,李之仪的《卜算子》同样的质朴清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借水传情,主人公是一女子,如同《关雎》的男主人公,心怀对爱人的相思和对爱情的期许。“诗言志,词言情”,本文选取了一些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作品进行分析解读,窥其特点,解其成因。
二、宋词中爱情表达的方式与特点
宋词中爱情表达的一个常用方式是以景衬情,虽由寥寥数语勾勒出场景,但读者凭借想象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词句中所描绘的景象,如同看到了一幅画,其中包含了“人、景、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在离别意象中常见的“柳、草、亭”等(崔柳青,2009)。通过将看似与情无关的景和主人公的情编织在一起,情在景中得到了传递和升华。林逋的《长相思》描述了一对有情男女在婚姻受阻后不得不在江边诀别的情景,“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在两人分别之际,两岸青山静立,见证了这对爱人苦涩的别离,两人心心相印却难成眷属,船即将起航,茫茫无际的江水将把爱人送到远方,情景交融之中,高山远水反衬出人的渺小无力,使这对情人的离别更添哀愁之意。
为了抒发爱情中难以言表的感受,比喻得到了广泛和巧妙运用,如“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吕本中的《采桑子》借月抒情:“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此词表现了女子对情郎的刻骨相思,她独自看着临江明月,词人先以普照人间的明月设喻,女子叹息恋人不能像月光那样始终陪伴她,接着词人以暂满还亏的月形设喻,女子又伤感于恋人和她的相聚像月形的变化一样,不能始终圆满,相聚之后还要别离,使她饱受相思之苦。词人通过“不似”、“却似”的比喻变化,借月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通俗自然,别具一格。
不同于西方爱情诗歌的奔放澎湃,中国的词人们表达爱情时的特点之一是委婉含蓄,往往采用间接方式,借用与爱情有关的象征物“双燕”、“鸳鸯”等,暗中寄托内心的相思或孤独。如晏殊《踏莎行》中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女子形单影只地身处深院,静悄悄地没有别人,却不时见到成双成对的飞燕,所见所感使得思念远方情郎的女子更感孤独惆怅。再如廖世美《好事近・夕景》中的“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女主人公看着水中恩爱的鸳鸯,鸳鸯被笛声惊动后双双飞起,翅膀击水发出“啪啪”的响声,虽然一字未写情,但这样的景象显然透露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思。
在爱情诗词中,有很大比例的诗诉说着愁苦之情,具体可以分为思念之苦、怨情之苦、丧偶之苦、离别之苦等。晏几道的《长相思》诉说了相思之苦,“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此词语言如话,直抒胸臆,情深意切,表达了强烈的相思之情。李清照的《一剪梅》也是表达相思愁情的佳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词人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丈夫因事出门在外,对彼此的思念成为两人分隔两地的烦恼,对爱人的牵挂刚从紧蹙的眉头上消除,反又袭上心头,难以释怀。当遭遇爱情的失意时,人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伤痛,欧阳修的《蝶恋花》点出了怨情之苦:“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女主人公身处幽深的庭院,猜想薄情郎此时又寻欢作乐去了,在狂风暴雨的黄昏,她独守空房,见花落泪,伤心无比,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之情。当恩爱夫妻因死亡而分离,天人永隔的哀痛让人难以释怀。贺铸的《半死桐》是一首悼亡词佳作,表达了作者了对亡妻的深挚追怀:“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妻子离世后,词人觉得自己好比一株半死梧桐,一只单飞的鸳鸯,再也无法看到贤妻为他缝补衣裳,往日的温馨回忆更是反衬了作者内心的孤苦。在别离之际,相爱的人总是因为不愿分离而感到痛苦,如石孝友的《卜算子》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全词以男女主人公的口吻直接表达,上片写女主人公的叹惋:我们相见为何这么晚?相别又为何这样仓促?下片写男主人公的踌躇:要走,又怎么舍得?要留,又怎么能够?这对恋人在离别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跃然纸上。
三、形成以上特点的影响因素
借助情境和比喻来传情达意,宋词中对爱情的表达大多是含蓄的,滋味常常是愁苦的,这样的特点与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和礼教有着密切联系。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是不自由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心里爱慕对方,也羞于开口、遮遮掩掩,这样的传统心态使得爱情诗词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托景寄情,比兴喻情。同时,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低下,在婚前要遵从父母之命,接受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婚后要遵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在这样的家庭模式当中,女人仅是丈夫的附属品,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而男人要获得成功则不能在家中坐井观天,他们离开了家中的妻子或家乡的恋人,文人离家赶考追求功名,武人保家卫国血战沙场,商人四处奔波汲汲经营。分居两地的生活中,女性深深思念远方的丈夫或情郎,投射到爱情诗词中,常常出现“泪,愁,醉,恨,断肠”等具有代表性的字眼。陆游的《钗头凤》写了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的原配夫人唐琬是一个大家闺秀,虽然两人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但是陆母却不喜欢儿媳,最终逼迫陆游休弃了妻子。在这首词中,陆游难忘过去的美好――“回想当年,满城春色杨柳依依,我们同来赏春,你那双白嫩红润的手端起黄封酒与我同饮,多么欢快。可是东风冷酷无情,我们美满姻缘被拆散,只留满怀愁怨,几年离散,令人沉痛之极。这次重逢,春色依旧,可是你比以前憔悴,你伤心得眼泪湿透了手帕。眼前的沈园,桃花零落,池塘亭阁冷落。当初的山盟海誓虽然仍在心中,而今却连书信都无法相通。事已到此,算了,算了,算了!”。这是作者心中的悔恨,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在封建伦理的桎梏之下,有情人往往逆来顺受无力反抗,成为了所谓“孝道”的牺牲品。在绝望中,人们往往托愿于来世,“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四、结语
“诗言志,词言情”,宋词中有大量以爱情为主题的佳作,词人巧妙运用比兴等手法,借各种景和物,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心中的情愁,寓情于景,耐人寻味(胡朝慧,2008)。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青年男女缺乏自主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由,表达爱意时往往含羞带怯,受阻分离时大多默默含恨,因而在这些抒发人们心中感情的作品中缺少热情奔放之色,多有委婉哀愁之意。
参考文献
[1] 崔柳青.浅析宋词中表示“离别”的主要意象[J].安徽文学,2009(7).
[2] 高惠娟.宋词中的爱情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 胡朝慧.论唐宋词中的愁[J].安徽文学,2008(11).
篇4
知识是融汇贯通的。所以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把相关文学知识串联起来讲解。比如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将此词与北宋前期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进行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了解咏史怀古题材的词在写作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而王安石和苏轼又在思想上有什么差异之处。在讲解宋词化用前人诗句这种写作手法时,可以比较的内容就更多了。比如讲解欧阳修时,既可以将他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与李煜的《虞美人》比较,可以看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很明显是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演化而来。而欧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李清照自己也表达过最爱欧词的“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一句。所以在古代文学的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对知识进行串联比较,通过作家作品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不忘已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可以说一举两得。
二、诵读法
诵读法是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最经典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说是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很多学生在朗读古诗词时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朗读不流畅,甚至于连断句都不能断准确,更有甚者连诗词的情感都不能把握准确。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更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诵读法朗读诗词的习惯和能力。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有声朗读中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最直接的审美体验和最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在讲授李白的诗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情绪去朗读。李白诗歌中情感非常丰沛,喜怒哀乐在不同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将进酒》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由悲伤到欢乐,再由激愤到狂放。这种情感的表达如果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还不足以让学生体会深刻,只有加上学生自己的朗读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李白那韶光易逝的悲伤,怀才不遇的激愤,恃才傲物的狂放,继而深刻地领悟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古代诗词的情感品味通过朗读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得以体会。
三、讨论法
篇5
关键词:想象;联想;情感体验
在世界文学史上,诗歌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在诗歌萌芽的原始时代,它是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并不独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艺的进步,诗歌先与舞蹈分了家,后又与音乐分离了,逐渐演变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但是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它与音乐、舞蹈的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话简练地说明了诗歌是人们感情强烈冲动的产物,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是运用精炼而富有节奏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强烈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那么,要去解读诗歌,就要知道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古诗词都有严格的字数限制,故诗人或词人在塑造形象,抒发感情时必须选择最典型的场景,截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用最凝练的语言去塑造形象。那么,我们在解读诗歌时需抓住这个特点。如李商隐的爱情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歌意境概括了人类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痛催肝肠的离别,生死不渝的忠贞这样的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心灵的歌。”文学形象的创立离不开诗人澎湃的激情和丰富多彩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诗歌必不可少的。别林斯基说过:“谁懂得诗歌,谁就已富有诗情的灵魂;可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诗人,这还嫌不够;为达到这一点起见,必须天生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只有它才能构成诗人有别于非诗人的特长。”所以,在解读诗歌时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由暮色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由人间的街市,幻想出一个天上的街市,天上人间在想象中联成一体;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个悲剧,却把他们想象成天上街市的幸福一对;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手提的灯笼,从而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理想追求。
对于诗歌的解读要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去感悟,即情感体验,结合诗歌的表现内容、表达方式对诗歌进行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的名句。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淌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幽清明净啊!这仅仅是大自然之美吗?不,这与他追求的高洁理想的境界完全一致。这是景,更是情,诗人在诗中已经把情和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可以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体验,让他们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尽量地贴近,在景物的描写中去感悟、去体验。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把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深入感悟,把绘画引入课堂,让学生扮演诗中人物的角色等。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不断的实验和总结中寻找适当的方法,那就一定能开创出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 罗宗强 陈洪 主编
篇6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扩大,诗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成为中考的必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只有通过"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神韵。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境界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1读懂意思,体会其节奏和韵律之美,进而体会其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掩饰不住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酣畅淋漓的"喜"让读者也喜笑颜开。再如《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自己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志向与雄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而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风光的壮美苍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及戍边将士的爱国之情。
1.2抓关键词语。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句中的"碧草"、"春色"、"黄鹂"等,都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观赏;一个"空"字,点明了黄鹂的白白歌唱,这两个字表现出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所以就不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美景。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在天涯"而成为"断肠人",相思之苦跃然纸上。
1.3由表及里,领悟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可以从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逆知诗人内心的情绪。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远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山村风光的小诗。远山夕阳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荡漾的池塘里。归村的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着短笛,虽然无腔无调,却也别有情趣。细细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清新优美,生活气息浓,是一幅优美的山村晚景图。而在这幅图中蕴含着的,是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山村风光的热爱。
2.品味诗词,体验语言之美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可谓字字珠玑。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使春天一下子变得鲜活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敲",刻画出僧人夜归的画面。又如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两字,诗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写得勃勃生机,同时表示时令的更替,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之理。
古诗词的语言经常是虚实结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人人尽知的滚滚江水,令人感到这个"愁"是无法承载的。或者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还有雅俗结合的,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3.把握时代,走进作者心中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34-01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髓,许多人生思想或是古人的生活情景都渗透在古诗词中,阅读古诗词不但能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还能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引用优秀的古诗词篇目,与此同时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一部分传统文化,进而自觉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彰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理念。[1]因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是影响深远而有重大意义的。
1.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分类
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的统计发现,古诗词主要的类型主要有:描写景物的诗词,吟咏事物寄托诗人的情怀诗词,描写或是歌颂爱情的诗词,描写将士守卫边疆,征战诗词等等。
1.1咏史怀古诗词。《咏史》、《咏史八首》、《焚书坑》、《题乌江亭》、《蜀相》、等佳作。
1.2写景的古诗词。七年级有关写景的古诗词有:《竹里馆》、《滁州西涧》、《峨眉山月歌》、《送灵澈上人》等等;八年级关于写景的古诗词有:《望岳》、《游山西村》;《望》、《黄鹤楼》、《鲁山山行》……
九年级描写景物的诗词有:《望江南》、《关雎》、《蒹葭》、《武陵春》等等。
1.3咏物言志诗词。《归雁》、《卜算子.咏梅》、《石灰吟》、《墨梅》等等。
1.4爱情诗词。《蒹葭》、《无题》等等。
1.5记行送别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二首》……
1.6边塞诗词。《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出塞》、《渔家傲》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怎样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长河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家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思想营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尤其能深刻体现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
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方式――古诗词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承担着无与伦比的作用。[2]语文课程充分吸收了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同时,古诗词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
2.1教师吃透文本。教师教学的第一任务是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掌握了文本的基本内涵,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信息。古诗词教学同样应该把握这一原则,教师吃透文本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游刃有余,否则是得不到学生的信服的,也很难在学生中间树立教师的威信。当教师对诗词的写作背景侃侃而谈时,总是能见到学生的崇敬目光,一方面,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另一方面,水到渠成地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从这个层面来说,教师是否吃透文本对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从诗词中挖掘传统文化。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做好十足的准备工作,比如上网查找大量的文献,阅读相关的书籍,通过这些准备工作丰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涉及,诗词的写作社会背景,以及古代作者写这首诗或词的具体心境。尤其重要的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牢记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双向互动,笔者认为,课堂不只是老师才是主体,尤其对于语文这么活跃的课堂来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双主体"角色分工,才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理解诗词下隐藏的传统文化。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感受诗词流露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无穷韵味。
2.3结合古诗词内容,找准传统文化教育契机。基于古诗词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当讲到与诗经相关的古诗词时,老师不应该一带而过,逃避这样的问题,而是借这个契机,给学生讲解或是师生,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相关知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历史悠久,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历史阶段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一直被世人奉为儒家经典,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选用这一类的古诗词作为学生的经典读物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然后老师再讲讲关于诗经的故事,引起学生想要更加了解经典诗经的欲望,共同探讨这三种类别的异同,这样学生也会小有成就,这对于他们以后在学习中信心满满;进而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列举诗词的具体例子和学生分析赋手法的特点,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比、兴手法的具体应用。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诗经》的基本常识,而且亲自感受了诗经蕴涵的深厚传统文化,从此学生心中便有了传统文化的概念,相比以前,学生自觉去了解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提高了许多。
3.应用意义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古诗词是一种社会教育实践的共同需求。教育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有一定的应用意义的。
3.1了解传统文化。相比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散文等一般体裁的文章,古诗词积淀的传统文化成分更多。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用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进行系统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多一点是有一定必要的。细细研究初中的古诗词就不难发现,诗词中存在一定的传统文化价值。
3.2丰富人文内涵。笔者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尤其学习古诗词,潜移默化中能受到文人骚客的人文熏陶。换句话说,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老师就是在帮助学生播种这颗人文的种子,初中阶段师生学习古诗词正是为丰富人文内涵做准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藏族生;汉语学习;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藏族是56个民族之中的一朵瑰丽之花。笔者针对在高校中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现状水平、解决途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种种原因,并为今后的民族汉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一、藏族生汉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藏族生主要来自于藏族自治区以及甘肃、云南、四川的藏族自治州等地,他们学习汉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目前,藏族生学习汉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汉文化缺乏认同感,学习积极性不高
藏族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藏族生有着很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深深地以自己民族为傲,这本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但是,他们缺乏迎难而上的恒心和毅力,稍遇难题便产生挫败心理,觉得汉文化不好学、不易学,学习动力持久性缺乏。
(二)心理障碍
藏族生自小生活在,那里是他们亲切的家乡,有着熟悉的语言环境。来到学校之后,语言环境的变化易使他们产生孤单、害怕、自卑的心理,担心自己发音不准,怕自己表达不对会出洋相,会受到大家的嘲笑,不愿过多地用汉语交流。
(三)教材编排不合理
对于藏族生,当前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高深”,古诗词、文言文占了很大一部分篇幅。文言文,尤其是古诗词,可以说是最美的语言,表达精炼、感情内蕴深刻,寥寥几笔却回味无穷,对于汉族学生而言,接受难度不大。但对于藏族生,他们读完一首诗词还显吃力,不能正确的断字、断句、停顿,还会读错字,对我国文学的认识还不能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甚至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都会张冠李戴。比如说,他们很容易把李白、杜甫说成是宋代的作家,而把苏轼、辛弃疾说成是其它朝代的人;又比如,让他举几个唐诗代表作家的名字,他很可能把宋代的词人说出来。对于典型的作家作品如此,对于其它一些文化现象和作家,他们更是觉得陌生茫然了。所以,诗歌这种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在笔者看来,有些超越藏族学员的学习能力,不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们很难理解那些拗口的句子究竟想表达什么,甚至会疑惑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在白话文早已通行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古人的文言文?学习之后又该怎么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答,将会使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要想正确完整理解地古诗词的含意,就必须知道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大的时代背景,而这些对于汉语知识匮乏的藏族生,无疑又增加了一道难题。
如此一系列的因素都或隐或显地影响着藏族生学习汉语的质量和效率,阻碍着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那如何利用其有利条件,避免其劣势,使得藏族生的汉语学习可以“可持续发展”呢?
(一)文化浸润
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文化环境的,文化是孕育语言的土壤,离开了文化,语言学习就只剩下枯燥无味的知识和了无趣味的记忆。当然前文也提到,只是一味、简单地灌输文化背景也是不见效的。因此要转换思路,可以从汉藏的文化差异、文化比较入手,如讲爱情诗时,可以穿插讲解仓央嘉措的情诗;讲英雄史诗时,可以结合讲解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着眼于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感受到的差别,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制作课件,向大家展示他眼中的不同。如此一来,学生们便有话可讲,有强烈的欲望去表达,这样既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体会到华夏文明的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加大口语训练力度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工具,是人们表情达意、沟通交际的工具,只有敢f、会说,语言才不失其生命力。目前藏族生的汉语词汇量储备少,学生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原本想表达“训练大棚因年久失修而损坏”的意思,但因不知“年久失修”这个词语,误用为“训练大棚变质”。因此,老师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一定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采取多种方式,如结对子、模拟情景等让学员们开口讲、动笔写。只有多讲、多练,才能发现短板、问题之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的放矢
老师不是教材的“翻译器”,不应该简单一味地按照教材进行,而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结合学员的学习现状和实际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对于古代诗歌,藏族生对小说更感兴趣,而在众多类型的小说中,他们又特别偏爱《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英雄演义小说,所以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把教学重心向小说部分偏移一下,让学生们讲讲最喜欢哪个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哪一点最令人印象深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由此,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合理分配课时的条件下,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员不同的性格心理因材施教
对于消极自卑性格的学生,提问的难度要适度,并要及时地给予安抚和鼓励;对于性格活泼外向、爱表现的学生,可稍微加大难度,增加在公众面前表演的机会。总之,老师要注意培养学员的良好性格,让每个学员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二、结语
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力发展地区的教育水平和藏族同胞的文化素质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教师应更深入地了解藏族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升华,人格得以重构,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前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马依热・米吉提.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心理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03):18-20.
[6]张梅.浅谈藏族汉语普通话的习得[J].语言研究,2008(03):103-107.
[7]刘文惠.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技能意识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学院学报,2015(02):168-169.
篇9
20xx南宁七夕活动策划篇【1】一、活动主题
《七夕情人节KTV全新时尚主题派对活动》
《爱情冲击波 寻找你心中的女神》
二、活动时间
8月1日-2日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提高KTV在枣庄餐饮娱乐市场的品牌号召力;
2、提高80%的日均营业额。(活动结束后,由财务部向总经理汇报活动结果)
四、活动构想
本次活动借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酒吧已行之有效的促销方法,结合当地娱乐场所活动经验,针对当前时尚都市男女喜欢寻
找激情、寻找新鲜刺激的消费心理来进行策划整合。活动采用大型交友的方法,鼓励来KTV的客人努力同“陌生人说话”,再通过我们对交友活动程序仔细、严正的调配方法控制,相信一定能制造出一种欢快、新鲜的泡吧生活模式(具体控制方法见策划案第六项爱情冲击第一波)。
五、活动方法
1、整合公司各部门客户资源,统一以短信息的形式向客人活动信息;
2、通过户外广告、DJ台(可邀请KTV DJ一名)、LED显示屏、包房电脑等向近期光顾公司的客人活动信息、内容、活动方法;
3、精心布置活动场地,争取创造出一个浪漫、优美的节日气氛;
4、本活动以KTV一层大厅为活动中心,包房为辅;
5、凡2日光临KTV女宾,均可在吧台领取玫瑰花一支;
6、来店开台、开包房即随台赠送巧克力两枚。
六、活动内容
爱情冲击第一波:“寻找你心中的女神”(要着重考虑)
①、活动口号:坚决同陌生人说话;
②、本店自行设计交友卡,男(绿色)、女(粉红色);交友卡内容为:姓名(呢称)、年龄、爱好、工作、对他/她的要求;
③、客人开台/包房后,即送给客人交友卡,让客人自行填写;
④、客人可通过观察,然后委托服务员将交友卡送给心仪的他/她;
⑤、如果双方有意,可通过服务员从中双方沟通后开始约会;
爱情冲击第二波:“炫自己,火辣MM召集令” (此计划含大厅及包房),由本店安排专人对当晚到场女宾进行观察,如发现有青春靓丽的女生,可通知下属邀请她于特定时间上台做简单表演(主持人、表演时间另行安排),表演结束后可领取本店特制鸡尾酒卡一张,凭酒卡可到鸡尾酒吧领取指定鸡尾酒一杯(此项活动的评选由本店店长签批为准)。
爱情冲击第三波:“真情告白”
凡是七夕情人节当晚光顾KTV之热恋情侣,KTV可为他们提供走上DJ台,大声表达爱意的机会。并可获赠香槟酒一支(特殊的日子特殊的真情告白,怎能不感动她/他)。
爱情冲击第四波:“浪漫激情” (此计划含大厅及包房)
活动期间8月1日—2日,凡消费一打啤酒以上或消费额满300,均可获8月26日0:00分现场抽奖券一张,依此类推。凭抽奖券现场 抽奖。
一等奖:一名 薛国大酒店客房一间/一晚
浪漫装饰及香槟酒一瓶;
二等奖:三名 数码MP4各一部;
三等奖:十名 巧克力各一盒
(具体实施安排另行决定)
七、场景布置
1、大门口:
①、门口橱窗:广告牌两块,注明活动信息;
(20xx情人节活动全攻略:KTV邀您和您的他/她一同参加KTV七夕情人节PARTY,并大声将你的爱说出来,让大家见证你们的爱情 ,一起带着你们甜甜的爱情,现场表白、传情。)
②、大门玻璃:贴心形及玫瑰花图案;
③、大门:粉红色气球点缀。
2、大堂:
①、大堂正中用木板做心形签名墙,用玫瑰花包围;
②、对准大门二楼围栏大理石墙壁做喷画雕刻字:七夕情人节KTV全新时尚主题派对活动爱情冲击波寻找你心中的女神;
③、楼梯扶手点缀红色玫瑰花;
3、大厅:
①、DJ台:前面面板点缀多色玫瑰花,并用泡沫雕刻:“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字样;
②、围大厅三周上空围墙雕刻银色反光字。大小不一:
唐诗1:乞巧楼前雨伞晴,弯弯新月拌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唐诗2: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宋词3: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
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③、大厅各条立柱用玫瑰花及心形图案点缀。
4、包房:
①、各包房每张台面放置玫瑰花一支;
②、各包房放置活动计划及细则一份。
八、活动安排
①、策划部根据总经理意见修改好计划案并准备实施;
②、营销部部按图纸于23日前做好广告架的制作、安装工作;
③、大厅部、包房部抽人手配合美工于23日做好布场工作;
④、财务部做好抽奖券及奖品的安排、发放工作及活动用卡的购买;
⑤、大厅DJ台 及节目部安排好活动期间音乐路线、节目的调整,24日报总经理节目单;
⑥、营销部于23日前联系广告位位置、薛国大酒店,做好房间及餐饮安排;
⑦、策划部于22日前推出活动广告(含户外、电脑),并做好各种用卡的设计;
⑧、本店各部门统筹安排,24日统一彩排活动流程。
九、结束
20xx南宁七夕活动策划篇【2】一、活动主题:XXX七夕全新时尚主题派对
二、活动时间:20xx.8.16—8.18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提高XXXKTV在张掖娱乐市场的品牌号召力
2、提高50%—70%的日均营业额
(活动结束后,由财务向总经理以及营运总监汇报活动结果)
四、活动计划
1、女士进店有礼
2、特价酒水套餐
3、绝对牛啤酒买3赠1,买5送2,买一箱送10瓶
4、互动游戏,射中爱情幸运星
五、活动方法
1、整合各部门客户资源,统一以短信形式向客人活动内容信息。
2、通过包房电脑向近期来店内消费的客人告知活动内容
3、精心布置活动场地,营造节日气氛
4、当日进店女宾赠送玫瑰花(或巧克力)
六、相关广告语
七夕情人节浪漫主题夜,XXX盛装恭候您,女士进店有礼品/买套餐玩游戏/有机会获得当晚免单大礼/特价酒水买一箱送10瓶/,XXXKTV,带给您最温馨浪漫的七夕夜总“惠”,您还在等什么呢?
七、活动内容
1、女宾进店有礼:
活动期间为所有当日光临的女性消费者派送节日小礼物,礼物的选择范围为包装精美的小礼品,如:鲜花、巧克力等小礼物,让顾客感受到切实的乐趣。
2、情人节特价酒水套餐+消费有礼;
根据消费额度设置3—5种情人节特价酒水套餐,并根据消费额度进行消费有礼活动:
a、设置三个奖项根据不同的消费额度进行配比,
一等奖:消费800元以上送红酒一支
二等奖:消费500元以上送50元代金券
三等级:消费300元以上送30元XXX代金券
3、会员有礼
加入会员优惠政策,同步进行会员卡整合推广;(例如:会员消费满500元送150元代金券并赠送爆米花一份;晚上21:00以前啤酒买1箱赠10瓶;满800元送50代金券并赠送红酒一支等)(具体优惠措施有待与根据营销部进一步沟通意见后确认落实)
备注:所赠代金券不可当日使用(仅限二次消费时使用,同时须限制在周五、周六不可用。以提高非节假日时段的人气。
5、酒水买赠
绝对牛啤酒买3赠1,买5送2,买一箱送10瓶
6、有奖互动游戏:
活动期间,店内可进行“赢TA所爱”有奖活动。即当晚男士可参与为自己心爱的女士赢取礼品的飞镖挑战赛。
活动当晚每消费满298元即可参与抽奖活动一次,在休闲区悬挂飞镖靶盘一个,参与活动的每位客人将飞镖射向靶盘,根据靶盘上的分值进行积分兑换相应礼品。礼品可为、公仔或本店代金券等;
a、活动规则:
参照标准的9镖高分赛制进行。即每位客人可获得9支飞镖。分掷3局,每局3镖,根据三局的总分数来确定最终奖品。
b、计分方式:
镖靶被等分为20个分区,分值分别为1-20分,镖靶最内圈红色中心区(靶心)是50分,靶心外圈绿色环区的分值是25分。镖靶上还有两圈窄环,外圈窄环为相应分区的双倍区,内圈窄环为相应分区的三倍区。所以说镖盘上最高的得分区并不是靶心50分区,而是20分区的三倍区,投中该区每镖可得60分。
c、奖项设置(暂定):
100—200分 钥匙扣、手机挂件任选一个
200—300分 公仔一只(30cm)
300—400分 啤酒5瓶
400—500分 红酒一瓶
500分以上 等同于当日消费金额的代金券一张
七夕节来源: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20xx南宁七夕活动策划篇【3】活动实施方案
七夕节(8月2日)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分局决定于8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七夕节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等文化内涵,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活动主题
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为主题,引导人们追求爱情忠贞美满、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分局组织开展爱情诗词征集或诵读活动,倡导忠贞的爱情观;各科室组织开展吟诵经典爱情诗篇、传诵美丽爱情故事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努力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干部群众。
2、开展“爱在七夕”各类文化活动。分局将组织开展篝火情歌会活动,将中华忠贞爱情的传统文明发扬光大,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氛围,将“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主题活动推向。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七夕”是分局文明办倡导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各科室要结合我局正在开展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广泛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教育深刻。各科室要精心组织活动内容,把节日期间的中华经典诵读引向深入。
篇10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悼亡诗,广义的理解是所有对死者悼念的诗歌,都可以称作悼亡诗。狭义的理解是指丈夫对亡妻悼念的诗歌,或妻子对亡夫悼念的诗。悼亡诗可以看作是爱情诗的一个独特类型,涉及的是生死恋,是生者对死者的怀念。悼亡诗结合了爱情和死亡两大主题。爱情中有甜蜜也不乏痛苦,然而最痛苦莫过于与相亲相爱的人生死离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逝者已去,而生者还得继续孤独地前行,这是怎样一种苦痛!亲人的死亡虽让生者痛彻心扉,可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使爱情获得了一种永恒,它“强烈地激发起爱的振奋,由死亡的体验萌生如此强烈的爱的颤动,面临死更渴望爱的温情。”中国悼亡题材的诗歌早在《诗经》中就有了,但从潘岳创作的悼念亡妻杨氏之诗问世后,“悼亡诗”就成为悼念亡妻诗作的专称。自潘岳悼念亡妻之诗后,悼亡诗便呈现出情真、凄婉和浑朴、平易的风貌。像唐代的韦应物、孟郊,宋代的梅尧臣、贺铸、黄庭坚、陆游、史达祖,元代的傅若金,明代的于谦、王桐乡、李贽,一直到清代的王渔洋、王夫之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悼亡诗。
在讲求自由、平等、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的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直抒胸臆的诗歌极多,但悼亡诗的数量与中国无法相比。尽管英国的悼亡诗歌数量偏少,但英国的悼亡诗中也不乏佳作,比较著名的有诗人弥尔顿的《梦亡妻》;托马斯·哈代的“爱玛组诗”,包括《逝》、《散步》、《旅行之后》、《呼唤声》等;罗伯特·勃朗宁的《展望》、《向前看》等。弥尔顿的悼亡诗算是开了西方悼亡诗(本文专指缅怀亡妻的诗作)的先河,不过他的悼亡诗富有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与我国读者所熟悉的悼亡诗离得较远。在西方为数不多的悼亡诗中,也许真正例外的只有哈代,他创作的近百首怀念结发妻子爱玛的悼亡组诗显得与众不同。这些诗作既富有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又有浓郁的日常生活气息,诗中表达的情感真挚,无溢调,无丽词,读来让人赞叹不已,与中国的悼亡诗,譬如苏轼的《江城子》有着惊人的相似。
时隔800多年、远隔重洋的两国诗人,英国的哈代和我国的苏轼,遭遇相同,以同样细腻的笔触去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又同样表现的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爱情与死亡。两人对妻子的真挚爱情因妻子的早逝,而将对爱妻的深切思念以文学的形式升华为流芳百世的诗篇。中华民族和不列颠民族在表达爱情的方式上原本大不相同。中国人重含蓄、委婉,英国人则奔放、热烈。两个不同民族的诗人却以同样的文学形式,以惊人相似的表达方式来描写情感。本文拟通过对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的比较,探究文本深层意蕴中的中西差异。
首先分析苏轼的悼亡名篇《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词以记梦的方式,写出了一段人间至情。所悼念的乃是苏轼的前妻王弗。王弗比苏轼小3岁,16岁与苏成婚,两人恩爱情深;可惜她于27岁殂谢,只给苏轼留下了一个年方7岁的孩子。遭此打击,苏轼内心的沉痛可以想见。当时父亲苏洵曾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这话被苏轼牢牢铭记在心。事过十年,奔波于仕途中的词人已人到中年,政治上的不甚得意和繁冗事务的困缠,竞已变得“尘满面,鬓如霜”般早衰,这就哪能朝朝暮暮都把亡妻记在心头?但是,在他的潜意识中,王弗的身影一直存在。因此,在乙卯(1075年作者39岁)正月二十日的夜间,一场幽梦终于成全了他们的重聚,诞生了这篇悼亡名作。词是梦醒之后写的,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面对生死界河而无法与妻相晤的无奈与沉痛。在生死茫茫两不知的十年中,词人心理状态又是怎样呢?“不思量,自难忘”。身为世网中人,苏轼每天都要面对数不尽冗事杂务,哪有心思整天冥想长眠已久的亡妻;何况岁月的流逝也会日渐冲淡人的记忆,所以这前一句“不思量”确是实话实说。但是,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在其显意识中似已消失而在其潜意识中仍顽强地存在着。因此,“自难忘”这后一句道出了他对王弗始终无法忘怀。逝者已矣,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妇仍能奇迹般重逢,但现今站在她面前的已不是当年风华正茂的丈夫,却是一位形容憔悴、几近陌生人的中年男子。此情此景,又何可言说?由此看来,死者倒是相对幸运的,唯有这生者的痛苦却是万分难熬。在这沉痛已极的时候,一场幽梦却来“救驾”了。不过,即便是在梦中,欢乐也是极为有限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而泣的悲哀驱走了暂时出现的幸福。写到这里,词人回到凄凉的现实当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遥想长眠地下的爱妻还将在自己作古之前独栖月夜荒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怎样一种摧肝断肠的折磨!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像很多中国的其它悼亡诗词一样,只是表现了一种缅怀,而缺乏理性的思考。综观中国悼亡诗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从中国最早的悼亡诗之祖——诗经的《绿衣》开始,到汉武帝的《李夫人歌》,再到开创了中国悼亡诗这种主题类型的西晋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以及唐代元稹的《遣悲怀》、北宋梅尧臣的《悼亡三首》、清代纳兰性德的一些悼亡词等,诗词所表达的,无一不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思念之情,绝不由死亡引发理性的思考。
与苏轼的悼亡词相比,哈代的“爱玛组诗”也有思念的成分,所占的比例也不小,而且全以情感的真挚和沉厚来打动读者。但哈代的“爱玛组诗”的特点是反思、幻想的色彩特别浓厚。譬如《梦中幻影》:
我漫步走过那石碑,/它立在园中——洁白、孤独。/我驻足凝视/碑上摇曳的树影,/树枝富有节奏的摆动。/在我的幻梦中,/树影化作那熟悉的头、肩/是她在园中劳作的倩影再现。/我想她一定是在我的身后,/她那久违的倩影。/我说道:“我知道你在我身后,/你如何又重归故里?”/万籁俱寂,只听得树叶落地,/抑制住心中的悲戚。/我不忍回过头去,/惟恐不见她的踪迹。/可我又想看个究竟,/身后是否真有她的踪影?/但转念一想:“她或许就在身后,/可不能让她逝去。”/轻轻地,我离开园地,/让她的倩影伴我离去,/她仿佛真是幻影,/不忍回首,惟恐梦境消于无形。尽管哈代与妻子相处40多年,可写她的诗在他的前几部诗集里寥寥无几。这显然与哈代和爱玛在幸福的初恋后长期婚姻不和有密切联系。但是,在1912年11月27日,爱玛的死亡对哈代产生了惊人的影响,他又开始全身心爱上了她,爱上了这个死去的女人。从1912年12月开始,他连续创作了许多以爱玛为主题的悼亡诗歌,并且悔罪似地到两人以前一同去过的地方,回味早年幸福的初恋和美满的婚姻。哈代在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百首以爱玛为主题的诗歌。我国学者飞白教授在其专著《诗海——世界诗歌史纲》中认为:“哈代的个人化的诗作中,情感最深的是他悼念第一个妻子爱玛的组诗。”“爱玛组诗”在哈代的创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哈代的诗由石碑上的树影幻化为亡妻身影,而这个身影又一直被想象在诗人身后。苏轼的词中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哈代却对逝去多年的妻子记忆犹新,并对亡妻说道,“我知道你在我身后,你如何又重归故里?”明知这只是幻觉,又不愿使幻梦破灭。因此,强忍回首的渴望。“我不忍回过头去”“轻轻地,我离开园地”“惟恐梦境消于无形”。在哈代诗中,他自始至终没有重睹妻子的倩影。哈代以影子告诉读者这是一个月明之夜,而苏轼则明点出“明月夜”。哈代的诗中有“树影”、有“落叶”,而苏轼的词中则以“明月夜,短松冈”指遍植松树的山冈的墓地,都烘托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气氛。
转贴于
“爱玛组诗”的特色在于想象、幻想的色彩浓厚,通过对上面一首诗歌的分析,我们已经略知一二。“爱玛组诗”另一个特色是回忆和反思,这一点与中国的悼亡诗比较起来,差别也很大。
悼亡诗是悼失去的爱情,抒发对亡妻的思念。在悼亡诗中,回忆是免不了的,而回忆正是哈代最喜欢做的事情。“爱玛组诗”正是哈代对自己婚姻生活的自白。在这些诗中,哈代坦诚回忆自己与爱玛相知相恋的甜蜜岁月,也不隐瞒长年不幸的婚姻生活。在《旅行之后》中,他对爱玛说道:
对于我们的过去你想说些什么事情?/夏天给了我们甜蜜,秋天却带来了分离?/还是
想说我们俩人晚年不如初期幸运?春季和夏季分别是哈代和爱玛相识和结婚的季节,在哈下,这两个季节代表着甜蜜。秋季因爱玛在此时去世总是象征悲苦。
哈代极力把记忆中的形象理想化,美化过去,并与今天形成对比。早年的爱玛有着“栗色的发,灰色的眼,还有时隐时现玫瑰色的红晕。”(《旅行之后》)她是穿着别致的天蓝衣裙在镇边静静守候的婷婷少女;是与诗人并髫挽缰,有着天鹅般美丽玉颈的勇敢女郎;是在园中栽培花木,往石上投下优美身姿的贤惠。那时他们感情和谐,“生活正展示它最美好的一瞬”(《离去》)。他们的“道路铺满鲜花,生活充满乐趣。”(《旅行之后》)在对过去进行理想化回忆之后,他往往笔锋一转,坦诚而伤痛地叙述后期的不幸,爱玛的美丽形象也被“幻影”、“幽灵”等词汇所代替,从过去回到现在,从梦幻回到现实。
在《离去》一诗中,哈代对两人的感情隔阂进行反省:为什么我俩近来无话可谈?/为什么不想想那逝去的生活,/不趁你离去前,努力实现/昔日的复活?我们本可以说:/“乘此明媚春光/让我们同去寻访/我们昔日访问的每个场所。”如此坦诚地回顾自己的情感经历,在诗人中并不多见。最能表现哈代忏悔和反思的是哈代以爱玛的口吻写的《责备》,这首诗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忏悔:
现在我死了,你却对我歌唱/我们曾经熟知的歌曲,/但是,我活着的时候,你却不愿/或者不想唱上一句。/现在我死了,你却披着月光/心情沉重地来到我的跟前;/啊,我真盼自己能够复活/来赢得这份温柔的情感!/当你死了,站到我身边,/像现在这般爱我,没有争论,/你是否会变得冷漠无情,/如同我俩活着的时分?这首诗以被悼者为第一人称,开拓了悼亡诗全新的叙事、抒情的角度,打破了传统悼亡诗必以生者为第一人称的框范。这种写法在中国悼亡诗中罕见,在西方也寥寥无几。爱玛活着的时候,诗人写她的诗歌屈指可数,直至她死后才如泉水奔涌般地写了这么多的诗歌来哀悼她。这样做能弥补什么呢?哈代一面写悼亡诗,一面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产生了不满。他将心比心,站在爱玛的立场上来审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终于将心中的这份愧疚与无奈以爱玛之口表述出来,向自己发出了诘问。
由此可见,哈代的悼亡诗在追忆往昔岁月的同时,贯注着理性思考。或许是“思”,也许是“悔”进发了哈代深埋心底的情感火花。正是因为这种直面死亡的理性思语,有的论者认为:“死亡使诗人完成了他在妻子生前所没能做到的事情:他一生中最好的爱情诗歌并非创作于他三十岁追求心上人的热恋之时,也不是三十四岁新婚燕尔的幸福时光,而是在七十二岁的风烛残年”,这一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代悼亡诗歌蕴涵的悼亡之思的价值所在。或许哈代的第二任妻子弗洛伦斯·哈代所说更为权威:“要了解哈代,读他的一百首诗胜过读他的全部小说。”
在对比分析了苏轼和哈代的悼亡诗词之后,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他们悼亡诗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差异。
中国悼亡诗受由来已久的现实主义风格影响,往往选择生活中普遍性的意象来暗示死亡,也体现诗人内在的死亡意识。如苏轼《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中的孤坟意象,亡妻生前对镜梳妆的意象,暗示了死亡的残酷。江淹《悼室人》“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选择了妻子生前活动的场景表现妻子生前勤劳的贤淑芳德,而今妻子早逝,尘芜日积,物是人非。凄切之情弥漫了诗人的心灵。庾信《伤往诗》二首“见月长垂泪,花开定绽眉。从今一别后,知作几年悲”,借自然景物表达哀苦之情。又如其二“镜尘言苦厚,虫丝定几重?还是临窗月,今秋迥照松”,选择的仍是生活中常见的意象:镜尘、虫丝、临床月。在这些琐碎生活的意象中,死亡之哀和对死亡的无可奈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在英国悼亡诗中,尤其在“爱玛组诗”中,如此琐碎生活化的意象很少出现。
哈代的悼亡诗多用幻想、想象,意象的选择自由,范围极广,如“懒体的微风”、“湿润的草地”、“北风”、“棘丛”。这是因为英国文学受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熏染,诗歌悼亡意象多具想象性和哲理性,着重的是一种思的表达,在意象的选择上显得自由,范围广阔而丰富多彩。譬如哈代的另一首悼亡诗《逝》:
是你等候在遥远的西方/靠着那红色纹理的岩石/是你骑马奔在险峻的吡尼山/恍若长颈的天鹅扬起了羽翼/然后在我的身旁羁我挽缰/若有所思地向我凝望/当生活把最美好的一瞬向我展望。诗中“遥远的西方”、“红色纹理的岩石”、“骑马”、“险峻的吡尼山”、“扬起羽翼的天鹅”等,想象丰富、美丽瑰奇。
悼亡诗是直接表现死亡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将死亡之思蕴积在自然风景、人伦道德、灵肉善美中,使人人都畏惧但又无法逃避的死亡获得了崇高和纯美的地位。哈代与苏轼的悼亡诗,同是死亡主题,但哈下的悼亡诗不像苏轼和其它中国悼亡诗那样局限于“身边事,儿女情”,而是涌动着一种期盼,一个面向未来的幻想,着重表达的是一种思。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宗教文化层面。在人们普遍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国家里,死亡毕竟是上帝的召唤,是一个教徒摆脱尘俗走向真正的归宿。而且,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大家终将在天国里重逢。这种观念源自西方原罪说,人带着原始罪孽来到世上,是为了忍受苦难,洗清罪孽。这样,死后灵魂可以升入天堂,进入永恒的世界,生命的意义也就实现了。
可以说,正是宗教的启示,使西方文人艺术想象的触角飞向天堂中玫瑰色的花环,像天使一样自由驰骋,或穿越地狱,或诉诸梦幻。使得西方悼亡诗人变得超然旷达,把绝望化作欢乐的希望,把死亡化作永恒的生命,使其如同小溪回归大海一样充满崇高的诗意。这使得他们面对亲人、朋友或情侣的先逝能够以冷静安详的心理态势,超越生死对立的屏障,积极有效地消除胸中块垒。而中国悼亡诗虽也质朴感人,但在死亡的情感倾向上流露出来的悲哀情感往往浓郁得化不开,而在想象力上却不如英诗,这是由中国诗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