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的胜的意思范文
时间:2023-03-30 09:5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引人入胜的胜的意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引人入胜的反义词是味同嚼蜡。
2、引人入胜的意思,拼音:yǐn rén rù shèng,解释:胜:胜境。 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我的化学老师,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老师。他长得很秀气,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总是笑着面对生活。
他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喜欢在他的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尽管我回答错了。因为我不喜欢看他提问的时候没人应答,感觉很尴尬。我觉得他的课很有意思,总是能引人入胜,让同学们的思想跟着他的思维转动,但不幸的是,一说到回答问题,一个个的都低下了头,生怕叫到自己,因为怕说错。也是,大家都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是不好意思的,但为了他,我仍旧站了起来。
课后的他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朋友。他教我们做题目,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尽管我们似懂非懂,但他仍耐心为我们解答。他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永远都不要忘记微笑,因为微笑是鼓舞一个人向前进最大的动力。
他不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却是我内心铭记的老师,我爱你,我的化学老师。
篇3
一开始我听人说:“这本书是一些神啊鬼啊……打打杀杀的,一点也没意思”所以我也不看,心想:这种神话故事哄哄小孩还可以,我这种现实主义思想者怎么能看这种老掉牙的神话呢?要是被同学们知道了,还不被他们笑掉大牙!
可是我也耐不住妈妈的死缠带托,不得不看一看了,刚开始看,我还觉得没意思,可是接下去那曲折的文章很快就把我吸引住了,里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我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本书不但有历史典故,最吸引人的是在商周两派的斗争中,还有许多身怀特异功能、能呼风唤雨、填海移山、撒豆成兵的天兵神将、神仙道士参加了斗争。闻太师、申公豹代表了维护商纣的邪恶势力,姜子牙、那吒等代表了西周正义势力。正邪双方运用各种异想天开的法术进行斗争,刀对刀、法宝对法宝,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姜子牙足智多谋,哪吒调皮有趣,纣王残暴无道,黄飞虎忠诚,武艺高强以及妲已(千年狐狸精)奸诈、可恶……等等。但邪不压正,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商纣违反天意,倒行逆施,终于逃不脱灭亡的结局。
篇4
窗户最美?难道它们经过雕刻家的精心雕刻?难道它们赛过校门前花坛的艳丽?不,并不是这个意思。须知,它们早已陈旧褪色,本无美可言,然而它在我的心中却不能不称美。
板早上,我一到教室,推开窗户,几缕光线便像无数金箭射入教室。清新的空气带着鸟语花香,同时涌进教室,于是我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当我读书写作业时,当我与朋友讨论问题时,我也喜欢靠窗而坐,这不仅因为靠窗光线好,空气清新。还因为透过窗户,可以随时随地隐隐约约望见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木。可以远眺那一间间小屋的倩影,可以感受到一阵撩人奋发图强的雄风在吹拂。
篇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文章“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在此,我结合历年中考的考场作文的优秀写作范例,并进行简要的点拨,以对中考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统摄全文,有提纲挈领的功效。考生在一开头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直接点题;既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又可以单刀直入点明论点。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所以是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她叫王芊芊,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议论文写作时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中心论点,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作者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如:
如果你站在两把伞之间,淋湿的总是你;如果你同时追逐两只兔子,你将一无所有;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将摔在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选择》)
中考作文开头点评:在考场上,好的开头大多是言简意明的。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激发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但是由于考场作文的写作,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所以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让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或者情感。
二、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地走着,“滴答”“滴答”……都快4点了,妈怎么没有回来?(《担心》)
中考作文悬念点评:设悬念是逗引读者好奇心的一种手法。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会让作文眉目传神,这样会让故事的情节在一开始就掀起了波澜。悬念设置之后,作者要学会不断地解疑和增疑,这样情节就有起伏、有变化、有曲折、有波澜,使作文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三、状物写人,渲染气氛
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如:
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中考作文渲染点评:从状物写人入手,可以渲染气氛,丰富情节,烘托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但渲染要适度,而且要与真情结合,否则过多地渲染会让人感到矫情。
四、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环境描写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文章开头先写一段场景、情节描写,能为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将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故事氛围中,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如:
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秋霜目送最后一只归雁。当许许多多的美丽都已凋尽,我们仍要对自己说:别伤心,一切逝去的,都会在阳光照耀时,重新回来!(《留在记忆深处的……》)
中考作文烘托点评:之所以用环境烘托心情,是因为环境是实的而心情是虚的,用景来烘托心情,直观明白又有诗意,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禁之意于言外”的效果。写作时要注意情与境呼应,情与景的交融。
五、巧妙联想,激趣
联想思维的方式,是把所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未曾出现的、所想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更形象生动,中心更突出。如:
微笑很美,它胜过世上任何其他表情。蒙娜丽莎的微笑宁静神秘;奥黛丽・赫本的微笑清丽亲切;朱丽叶・罗伯茨的微笑自信并充满活力……面对这些微笑,我不禁要问:她们的微笑为什么美?(《微笑着面对生活》)
中考作文联想点拨:联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脱离具体事物的联想是空想、妄想,联想一定要来自实际生活中。联想要合情合理,具体事物和联想到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抓住这种联系,联想才能在情理之中。
六、巧用修辞,增强文采
修辞是装点文章的美容师,他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文字,刹那间变得生动传神。
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缘自佛祖拈花微笑的智慧,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因为它,你可以自信而不傲慢,悲伤而不颓废,年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轻狂……(《微笑着面对生活》)
中考作文修辞点评: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考作文训练常常是训练修辞的本领,而许多中考满分作文的胜利,也常常体现为修辞的胜利。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旁征博引,突出主题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又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又能突现人物和事件。以流行歌曲开头,既体现了年轻人蓬勃的朝气和活跃的思维,又能给作文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时尚的色彩。如:
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人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而我说“半山腰”的风景独好。因为它展现的是过程中的美丽。(《半山腰的风景》)
中考作文引用点评:让语言美起来,引用不失为一个良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今中外,名言佳句、俗语谚语、流行歌曲很多,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和流行歌曲歌词,既增添了文采,又升华了文章的意境,增加思想的深度。
篇6
乌米:我认为,拟题首先要想好自己要写什么人,写他(她)的什么事。比如:我想写我的邻居,他是一个很顽皮的男孩,说话、做事都很好玩,常常引人发笑……写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该拟什么样的作文题呢?欢迎大家PK!
迪迪:OK!我想出来啦――“我的邻居”!(范教授摇头。)
大宝:这样不确切,应该是“我的小邻居”。(范教授还是摇头。)
见风(窃窃私语):范教授是不是吃了?
乌米:“有趣的小男孩”怎么样?
范斯尼教授(点点头):嗯,有那么一点点意思,再想想。
大宝:怎么会是一点点啊,我看已经很不错了。
见风:“顽皮的小邻居”!
乌米:哇,太棒啦!我也是这么想的!
范斯尼教授(竖起大拇指):哈哈,只有说出来的才算数!小男孩是不是邻居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性格特征――顽皮。
大宝:写人的作文中,我们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人。我要写我们一家人。我爸爸最懒,妈妈叫他懒虫;我妈妈最爱看书,爸爸叫她书虫;我嘛,最喜欢睡觉,爸爸妈妈叫我睡虫!怎么拟题?欢迎PK!
见风: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宝已经能抓住每个人最主要的特征了,厉害!没想到一个寒假过去,大宝同学长了不少见识哦!我看――“一家三条虫”!
范斯尼教授:一言中的!不过……还是再想想……我也要再想想……
乌米:“家有三虫”怎么样?
范斯尼教授:OK!乌米都可以当我的老师啦!
【话外音】拟题既要引人入胜,又要耐人寻味。范教授为什么从一本故事集里先挑选《上帝的灯》来阅读?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他想知道“上帝的灯”到底是什么,于是对这篇故事产生了兴趣。假如你的作文题目特别新颖,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能在一大堆目录中先被读者挑出来,那你就掌握了先机。
■作文拟题PK赛
范斯尼教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教授给你讲一大堆拟好作文题目的道理都不见得生效,我看还是让大家一显身手吧!嗯,要是请你写自己熟悉的人,你会怎样拟题呢?
乌米:我认为,拟题首先要想好自己要写什么人,写他(她)的什么事。比如:我想写我的邻居,他是一个很顽皮的男孩,说话、做事都很好玩,常常引人发笑……写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该拟什么样的作文题呢?欢迎大家PK!
迪迪:OK!我想出来啦――“我的邻居”!(范教授摇头。)
大宝:这样不确切,应该是“我的小邻居”。(范教授还是摇头。)
见风(窃窃私语):范教授是不是吃了?
乌米:“有趣的小男孩”怎么样?
范斯尼教授(点点头):嗯,有那么一点点意思,再想想。
大宝:怎么会是一点点啊,我看已经很不错了。
见风:“顽皮的小邻居”!
乌米:哇,太棒啦!我也是这么想的!
范斯尼教授(竖起大拇指):哈哈,只有说出来的才算数!小男孩是不是邻居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性格特征――顽皮。
大宝:写人的作文中,我们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人。我要写我们一家人。我爸爸最懒,妈妈叫他懒虫;我妈妈最爱看书,爸爸叫她书虫;我嘛,最喜欢睡觉,爸爸妈妈叫我睡虫!怎么拟题?欢迎PK!
见风: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宝已经能抓住每个人最主要的特征了,厉害!没想到一个寒假过去,大宝同学长了不少见识哦!我看――“一家三条虫”!
范斯尼教授:一言中的!不过……还是再想想……我也要再想想……
乌米:“家有三虫”怎么样?
范斯尼教授:OK!乌米都可以当我的老师啦!
【话外音】在第一轮拟题PK大赛中,为什么见风同学能够取胜,为什么之前范斯尼教授频频摇头?这很值得我们反思。“我的邻居”这个题目虽然能够概括要写的内容,但是太直白,使人一眼就能看出你要写的是什么。要知道,读者都是喜欢猎奇的,越是未知的世界越是让人好奇。看到“我的邻居”之后,读者就会想:邻居就邻居呗,我也有不少邻居,还不是出门就见面,平平常常,有啥好说的。但是,一说到“顽皮的小邻居”,那就不一样了,读者会想看看这邻居是怎么个“顽皮”法。第二次大赛中,见风一语中的,可是范教授为什么还不满意呢?这是因为,“家有三虫”与“一家三条虫”相比,既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语言又更精练,这才是上品。
■范斯尼教授被人耍了?
范斯尼教授:拟题的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要新颖、要有创造性,使人一看到你的作文题目就会两眼放光,就像同学们一看到本教授要来上课那样……
篇7
我从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一些连环画和一些卡通读物,书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读书,爸爸妈妈也经常给我买一些书,我一有空就拿出来读。
我读了很多和历史有关的书,有《岳飞传》、《杨家将》、《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和《历史长廊》等,这些书使我对我们国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知道了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产生过许多杰出的人物,还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比如说: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入侵,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梁山108好汉,这些故事都让我印象深刻。
我很喜欢看《脑筋急转弯》方面的书,每次到书店我总会买上一两本。里面的很多题目非常引人入胜。它不仅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使我们变的更聪明,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我经常拿里面的一些题目给家里人或同学们出,他们也觉得很有意思。
一些有关科技、生活方面的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生活馆》等使我知道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不能喝久沸的水,不能用茶吃药,不能经常挖耳朵。
读书可以使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还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读书很好,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
篇8
一、审题角度准确一点
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生必须清楚: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规定好范围,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作。凡超出规定的范围和限制,都视为跑题。所谓“审清题意”,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划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写作。如果哪一项理解错了或过了,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
审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确定走向。考生对作文题目要整体感知,然后再根据其特点确定思维方向。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其次。细读材料,多点挖掘。就是要细致的围绕材料和提示导向语进行审读,尽可能将表现在外的意思和设题者隐于材料中的意图挖掘出来。最后,由表及里,揭示本质。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信息需要整理,对信息由表及里,全方位考虑,排除不必要的信息,挖掘出问题的本质。这样审题就达到了最高层次。
二、题目拟制靓丽一点
俗语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要靠题目装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读者来说,题目是“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眼睛画得好,则美目流彩,顾盼生辉,全文皆活,它可以使读者在一瞥之间顿生好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不仅如此,题目拟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画龙点睛,化平淡为神奇,一“目”传神。
拟题要努力做到六个字:准确、鲜明、凝练。准确,就是要准确理解材料提供话题的含义,准确提示话题的中心,做到“一语中的”。鲜明,就是叫人一看眼睛就发亮,有吸引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凝练,就是要言简意赅,含义丰富,又耐人寻味。
拟题时,巧用对比,“评己与论人”、“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富有吸引力。引用妙语,“人约黄昏后”、“停车暂借问”散发迷人气息。点化翻新,使用“嫁接术”,改造歌词、名言等,“怎一个慢字了得”、“掀起语文的盖头来”,充满生活情趣。
三、开头设立引人一点
人常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明朝诗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代李渔也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设立一个好的开头,不仅写起来顺手,而且还可以使全篇文章生辉,同时也还有“先入为主”的功效,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
要做到开头设立引人一点。可以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可以特写镜头,亮人眼目;可以以精炼的语言白描勾勒,凸现美丽图景;可以开头引述精彩故事,引人入胜;尤其是直接摘取名人名言、哲人警句、古诗文佳句妙语等,引起读者广泛而丰富的联想,增强文章的魅力。当然,用排比的手法,构成优美的句群开篇,气势充沛,铿锵有力,彰显文气。连用问句,让读者开始就生发好奇感,也是不错的选择。
开头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头重脚轻,开头冗长。开头部分写得太多,而后半部分内容偏少,从而导致头重脚轻;二是东拉西扯,入题较慢。开头部分引进过长,东拉西扯,说了半天,还说不到主题上,穿靴戴帽影响别人的阅读欲。
四、结尾精辟有力一点
篇9
纪录片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那么,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原因有哪些呢?
纪录片的故事化表达引人入胜,细节将决定纪录片的成败
纪录片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引人入胜,而且,这样的纪录片也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纪录片怎样能够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而又悬念迭起?故事的来龙去脉又是从何而来?
矛盾冲突增加故事化创作。
故事性充满了矛盾冲突。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时,必须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导演在后期的剪辑中,还可使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故事性,而是故事本身的“虚构还是非虚构”。所以,纪录片创作中不能因为保持与故事片的距离而丢弃故事性,引人入胜的纪录片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节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纪录片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
在纪录片《236号麋鹿》中,感人的细节让人难忘。236号麋鹿被鹿群的一次一次抛弃,它一次一次试图回到集体里,最后还是只能和林子里的一只小鸟为伴;236号麋鹿由于从小就脱离鹿群成长被排挤在外。被鹿王折断了右角后,它坚毅的眼神;236号麋鹿经过成长的历练,最后成为鹿王,在野生区域自由地奔跑……随着每个生动的细节,观众都被深深地感动着。正是因为细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让我们的情感与创作者产生了共鸣。
纪录片要强调对人内心世界的表达
在纪录片中,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纪录是不行的。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纪录片中,最有意思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拍人物,因为人物是映射一个时代和现实世界的最典型的代表。可以这样说:人――是纪录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正成为纪录片创作者关注的主角,人的内心世界正成为纪录片探索的重要内容。曾看过香港有线电视台拍摄的人物篇《季羡林》,纪录片从季老每日清晨就开始点灯读书做学问开始,抓住季老生命中的几个重要点,用这样的点滴细节、用这样的内心表达让观众感受到季老执著的品质。
在优秀的纪录片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片子中未必有什么哲学光彩的语言,但片中所纪录人的心灵、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文关怀,往往给观众和社会的启迪是深刻的,也是经久不衰的。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寻找和把握人与人心灵的契合,突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创作优秀纪录片的前提。
纪录片不仅追求画面的工整与精美,还应强调视觉艺术和画面叙述
纪录片有了故事日趋好看。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纪录的题材,未必都有好看的故事。这样的纪录片就必须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创造美的纪录片实质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段。
纪录片要追求画面的工整与精致,晃动的镜头并不是纪录片的唯一特点。
艺术创作手段是创作者审美体验的物化方式,创作目的则是艺术家追求的审美理想。对于纪录片而言,由于创作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纪实”的范围之内,因此,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一方面要依赖于现实生活所提供的材料,真实地纪录现实;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对现实的过分依附,努力去传达审美体验。
总而言之,纪录片创作的逻辑起点是现实和理念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上所述,纪录片也需要观赏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辩证法中“现实和理念两个矛盾的统一”。纪录片要求真实,拍摄场地不能有太多人为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表达同一个真实内涵的镜头可能有一串,我们在剪辑镜头时,可以选择同一个内涵而包含尽量多精彩而又美的元素的镜头,做出富含“观赏力镜头”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风格是“创造性地利用现实”,用画面传播信息。
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画面传播信息。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视觉是第一性的。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中,80%来自视觉,20%来自其他器官。视觉语言是创作者构成视觉形象、表达创作思想的各种手段技法的总和,因此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纪录片创作人员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电视纪录片表达创意、展示故事的主要创作思维方式。千万不能走入“听电视”的歧途。
纪录片是纪实的艺术,不允许虚构。但纪录片的纪实风格与手法,不是呆板、机械的原生态纪录,而是“创造性地利用现实”。创作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纪实也绝不是为了纪实而纪实。作者用镜头去选择纪录现实生活中的一段流程,这种选择包含了镜头后创作者的思考。在后期制作剪辑中,编导的策划精神也将渗透创作的整个过程。
只有不断努力扩展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内涵,看到事物背后的深刻故事,才能将更加优秀精彩、发人深思的纪录片呈现给观众。
篇10
一、亲和度。教学中的亲和度,是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亲和度取决于亲和力,即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人格、责任感、事业心。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接受度,亲近学生,增强亲和力。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热心去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注重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把期待、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温和、肯切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
二、自由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听课。自由度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上,要建立一种尊师爱生、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畏惧的、很受约束的环境下学习。我国古代孔子提倡的“和乐”教育,就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愉快教育,只有给学生自由,才有和乐。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出现了如下的争论:
生甲:我觉得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只要把这个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拼在右边的这个三角形上面……
师:挺有道理。
生乙:我觉得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对折后,两边的图形没有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走过去)我想跟你握一下手。握手不是意味着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因为你,为我们的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同学们想一想,要是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多单调啊!
由于教师不是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而是出于对学生自主性的保护,出色地运用了平衡艺术,并用智慧性语言评价,真诚地呼唤起了课堂上更多的声音。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同学们对生1的观点展开了讨论。
生丙:我认为平行四边形(对折后)的两边只是面积相等,而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认为剪下来以后,只是面积相等,但图形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是这个意思吗?
生丙:是。
生丁:因为那个(对折后剪下来的)三角形移过去以后,不再是平行四边形了,而是一个长方形,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讨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而不是讨论“改装”以后的其它图形的特征。是这个意思吗?
生丙:是。
师:(回头问生1)你怎么看?
生甲:如果说,就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话,不能裁剪的话,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的认同,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谢谢!
生甲:不用谢。
……
由于教师以和乐的心境教育学生,营造课堂的自由度,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的、没有压力的、愉快的心情学习,充分允许学生发表意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错也不批评、指责,而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不仅实现了各学习者个体对知识意义的即时构建,而且学生在自由地变化着、生长着。
三、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要由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从始讲到终,要改变长期来单向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注重适时介入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点自己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圆片分成10和2呢?”“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与××同学是一样的。”“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由于教师采用了上述方式,适时的介入和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几乎人人举手发言,争着参与交流,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是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学生不仅在交流中了解了算法的多样化,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化,培养了优化意识。同时,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表达等习惯和能力也随之孕育而生。
四、激活度。现代教育倡导,应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要激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内在能动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什么,是在于激活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口,以问题教育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把课堂由一人讲变成为大家讲,把以讲台为教师舞台变成为课堂为舞台,把教师为演员变成为师生都是演员,切实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后,教师创设如下因疑激思的问题情境:有2根小棒,用布遮住一端,上面一根露出全长,然后提出问题:哪根小棒长?由于学生已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所以很快地作出判断:上面一根长。教师揭开谜底,下面一根长。学生感到十分惊讶,产生急于知道探寻判断错误的原因。情境、问题合理交融一体,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思维被激活很快地进入探索的境界。又如《10的加减法》一课中,让学生抛10个花片,然后根据正反面情况写出算式,学生在操作和交流[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自由组合交流(包括与老师组合)]中创造出了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五、延展度。教师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生活、现实社会中的材料论证所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启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