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真情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12 06:1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间真情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救护车的鸣叫声,孙琳躺在病床上疾速穿过舞台,护士在床边推着,手里提着盐水瓶。
(灯暗)
(左声道):
护士甲(后台):是车祸送来的,要急救。
护士已(后台):她身上没有任何证件,怎么办?
医生(后台):以无名氏办理入院手续。
(右声道):
小立(后台):孙琳失踪了!
小婷(后台):孙琳失踪了!
三个空间
马路上(前台)小立、小婷、孙琳父母和辅导员在找孙琳,发着传单。舞台上有很多路人川流不息,小立、小婷、孙琳父母和辅导员时而拉住人询问,他们冷得直发抖。
铁道线上(舞台两侧)武警公安正在招贴寻人启事。
医院里(舞台上)孙琳躺在病床上。病床边背对观众坐着一个病友,他打开了收音机。 小婷(后台旁白):孙琳的失踪让我们寝室一下子笼上了一层愁云惨雾,这年冬季那个来自浙江嵊泗的灵气十足的女孩勾起了我们无限的焦虑和担忧。
孙母:(叹气,对孙父)他爹,你说琳琳这么懂事,她会去哪儿呢?
孙父:别担心,我们的琳琳一定会找回来的。
小婷:(上前安慰)伯母,您放宽心,别愁坏了身子。有这么多关心孙琳的人,一定会找到她的。潘老师,你说对吗?
辅导员:对,学校已经报了警,又登了寻人启事,还在四省一市的铁道沿线张贴海报,很快就会有消息的。(孙母轻轻点点头)
小立:(把小婷拉到一边)小婷,你说孙琳真能找到吗?她在上海又没亲戚,能到哪儿去?这么多天了,找得到的话早就该找到了。
小婷:(拍了小立一下)别胡说,小心让伯父伯母听见。(把小立拉得更远一些)小立,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找到孙琳。
孙母(后台):琳琳,你在哪里?告诉妈妈,琳琳,你在哪里?在哪里?
(舞台上病友打起了电话,电话响)
孙父:喂!
(舞台上):你是孙先生吗?
孙父:是。 孙父:(激动地)是,好,好,谢谢!谢谢!
(灯暗)
医院
(孙琳父母、辅导员、小立、小婷由护士带上,病房里孙琳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护士:这就是无名氏。(下)
小婷:天啊!这是孙琳吗?
小立:都成这样了,怎么认?
辅导员:孙琳爸爸妈妈,你们快看看这是不是孙琳?
(医生拿衣物上)
医生:这是她的衣物。
孙母:(扑到孙琳病床前痛哭)琳琳!琳琳!
孙父:(捧着衣物,歇斯底里地哭)这不是我的女儿!这不是我的女儿!这怎么会是我的女儿呢?琳琳!
(小立,小婷扶孙琳父母)
辅导员:(对医生)医生,孙琳现在情况怎样?
(院长赶来)
院长:我是上师大教科学院的院长,孙林的病情你就跟我说吧。
医生:她是脑部受伤,四肢也有不同程度的外伤,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孙母:医生,你一定要救救我女儿,一定要救救我女儿!
医生:会的,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给她输血,还要办理住院手续。
院长:那还等什么?这就去办。
孙父:(拉住院长)卢院长,我们,我们身边没有带钱啊。
院长:咳!都这时候了。我这里有四千块,应该够了。
孙父:(犹豫了一下)谢谢,谢谢!卢院长这钱我跟孙琳妈妈一定会想办法还的。
院长:不急不急。(对医生)我们走吧。(下)
辅导员:孙琳爸爸,你别担心,现在什么都比不上孙琳的病要紧。(掏钱)我这里还有点钱,你先收者,孙琳住院多多少少都要花费的。
孙母:这,这怎么好呢?
小婷:(拿出钱)我钱不多,就带了这点,伯母您就收下吧。
小立:是啊,是啊。(把全身口袋都掏了一遍)我身上就这二十三元七毛了,全给你。(把钱往孙母这边推)
孙父:(对小婷、小立)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钱我们真的不能收。
辅导员:(对小立、小婷)你们还没赚钱,就自己留着吧。(对孙琳父母)我这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都是为了孙琳好。
孙琳父母:(交换了个眼神)谢谢!谢谢!
(灯暗)
小婷(后台旁白):孙琳终于找到了,这也使得我们众多关心她的人为之松了一口气,然而,接踵而至的巨额医药费彻底打垮了她的父母,而我们也因此为她四处奔走。这一年特别寒冷,还下了一场大雪,但是人们的心却是火热的,同学和老师们的慷慨解囊,以及学校和学院的拨款给孙琳及她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医院
孙琳从手术室被推出,众人围上去。
孙母:琳琳,琳琳!你听到妈妈在叫你吗?
医生:虽然手术进行了十几个小时,但是还是很成功的。病人不会这么快醒过来,我们还会继续观察。
辅导员:谢谢医生!
(医生下,众人一起将孙琳推入病房)
孙母:(哭泣)琳琳!琳琳!
小婷:伯母,一切都会好的。您别伤心了,孙琳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的。
孙母:对,(擦眼泪)我不哭,我不哭,(强忍着泪)我要坚强,(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的)我不要她醒来的时候看到我这样,我还要照顾琳琳。(坐在病床边守着孙琳)
(灯暗)
小婷(后台旁白):孙琳手术期间我们正是在水生火热的考试当中,然而病床上的孙琳并不孤独,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她的身上,伴随着她的医治,祈祷着她的康复。
医院
(鞭炮声)
孙母:琳琳,你听,今天是小年夜,家家户户都在迎新年了。新的一年都要来了,你为什么还不醒过来?
(院长、辅导员、小立和小婷上)
小立:伯母,我们来看孙琳了。
孙母:(站起来,高兴的)你们都来了!
院长:是啊,今天是小年夜,来慰问慰问你和孙琳。(拿出钱)这两千块钱是给你们过年用的,你收下。
孙母:(推,站起来)不行不行,这我绝对不能收,孙琳十七万的手术费已经是学校出的了,我们怎么好再拿学校的钱?
院长:过年过节的,你们总要办点年货什么的,还要常常跟老家联系,免不了要花钱的,你就收下吧。
孙母: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们在这儿,一切都受学校照顾,食宿也是学校给安排的,上次还收了一万七千多的捐款,除了医药费,小婷她们还常常送东西来,你们,你们(哽咽)
小婷:伯母,您就收下吧,这是大家的一片心啊。
小立、辅导员:是啊,是啊,您就收下吧。
孙母:你们对孙琳实在太好了,实在谢谢你们!(对院长)谢谢学校,(对小婷、小立、辅导员)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
小婷:伯母,您坐,您看我们带什么来了?(拉孙母坐下)
小立:(从包里掏出千纸鹤,一串串挂起)你看,是千纸鹤。我做了好多,做的手都酸了。但是我知道这能帮助孙琳。(傻笑)
辅导员:(和蔼的)这些千纸鹤都是她们班上同学自己叠的。
小婷:(帮小立一起挂)同学们都希望孙琳能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同学们中来。
院长;小婷,把那个录音机拿出来。(对孙母)我琢磨着听听音乐对孙琳大脑神经的康复有好处。
孙母:你们想得真周到!
小婷:(拿出录音机)对了,同学们录了好些话呢。(放磁带)
(收音机后台左右声道结合)
同学:孙琳,我是小文啊,我们等着你回来!
同学:孙琳,春节到了,祝你早日康复!
同学:孙琳,我还欠你一顿饭呢,你快出院,我请你去吃麻辣烫!
(声音重叠,渐轻)
同学:孙琳,你要快快好起来!
同学:孙琳,我们都很想念你!
同学:孙琳,你说过要带我去你老家的!
同学:孙琳,我买了好多你最喜欢的百合花送给你!
同学:孙琳,出院后我们一起唱歌!
(灯暗)
院长办公室(前台)
(院长一人在台上面对观众)
院长:针对孙琳的情况,我们应该发挥我们教科学院的优势,由我们的心理专家教授和生理专家教授尽快组成康复专家小组,帮助孙琳恢复大脑机能。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左右声道结合:
(后台):我志愿参加康复小组。
(后台):我也参加。
(后台):还有我。
(后台):还有我。
院长:好,除了我们专家小组,孙琳的同学也已经向我表示愿意参与孙琳的康复行动。我们两人一组,每天去医院,跟她说说话,讲讲故事,陪她听听音乐,帮助她恢复对以前的记忆。
(院长还在讲话,灯暗)
小婷(旁白):在大家的呵护和努力下,孙琳终于在元宵节那天醒了过来,并且慢慢的拾回了对以前的记忆。我还记得孙琳开口说话的那一天,我是多么的喜悦。这种喜悦是前所未有的,是酸楚里带着的甜,是人心、人情的温暖。
医院
孙母:(一边给孙琳梳头一边说)琳琳,你看门上贴着什么字?妈妈不认识,你教教妈妈好吗?(孙琳呆呆得看着没反应)琳琳,你认不认识,你告诉妈妈。
孙琳:(愣愣的)认识!
孙母:(惊喜地,走到孙琳面前)认识?琳琳,你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字?(孙琳张嘴但没出声)琳琳,你说呀,你帮帮妈妈,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字?
孙琳:(愣愣的)随手关门。
孙母:琳琳,你终于开口说话了,你终于说话了!我的琳琳,我的女儿!
孙琳:妈妈。
孙母:(抱着孙琳哭泣)琳琳!
(母女俩抱在一起哭泣,小立、小婷上)
小婷:怎么了?
孙母:(放开孙琳,擦眼泪)是小婷。
孙琳:小婷。
小婷:(惊喜地)孙琳说话了!
小立:(惊喜地)孙琳说话了!孙琳那你认识我是谁吗?(孙琳看妈妈)我呀,我是小立阿,你怎么连我都忘记了。
小婷:小立,慢慢来,孙琳一定会好起来的。
孙母:你们陪琳琳,我去买点东西。
小立:伯母,有我们在,你就放心去吧。
(孙母点头,下)
小婷:太好了,孙琳,我们又能像以前在寝室里一样聊天了。
小立:你还记得有一次我带回来一只小白鼠把小婷吓得半死吗?
孙琳:(笑)记得!
小婷:还说呢,就你调皮,每次都拿我开心。
小立:谁叫你胆子那么小,看到老鼠一下子就窜到床上去了,还一个劲儿的尖叫,结果把宿管老师都引来了,害得我刚买来的白鼠就被没收了。
小婷:那你也没闲着啊,接着就来哈我痒,还怂恿孙琳做你帮凶。(拉住孙琳)幸好孙琳没听你的。
小立:好哇,孙琳才好一点,你就在她面前告我的状,是不是不想活了?(做势哈小婷的痒)
小婷:(逃到孙琳背后)孙琳救命啊!
孙琳:今天我可帮不了你了。(三个人打闹成一团,都笑得很开心)
护士:(上)这里是医院,安静!
(三人突然被护士打断了,害怕地看着护士下。护士下台后,三人同时爆发了一声欢快的笑声,窝在一团。这时候传来了鸟叫声)
小婷:(走到窗边)孙琳,你看外面的树都绿了,春天来了!
小立:(也走过来)是呀,春天来了!花都开了。(转过身来)孙琳,你要快点好起来,再和我们一起玩。
小婷:(也转过身来)对,你要早日回到同学中来。孙琳,这么好的天气,想不想到外面走走?
孙琳:想!
小立:太棒了,我们走!
(两人扶孙琳慢慢下,灯暗)
尾声
篇2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古诗文教学;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实施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文,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诗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诵读古诗文中开拓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中获得成功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的确,在小学中诗声琅琅已蔚然成风,古诗已被小学生所接受并吟诵。诵读古诗文,能有效地开发小学生智力潜能,培养他们记忆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学习,同时还能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中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利用古诗文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教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增强新的教育活力,丰富新的教育内容。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载体的活动”。利用诵读古诗文中开拓人文素养,突出“综合”和“实践”的特点,为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二、利用现有教材打造人文经典课堂,让学生在广博的经典中获得成功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警言美句、掌故熟语,都来自古诗文的历史传承,小学生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历史故事、名人逸事、传闻美谈等都有古诗文可据,因此,我们就把这些儿童熟知的出自古诗文的语言材料作为选文对象,让学生在广博的经典世界中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为学生之理解和吸收奠定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这些古诗文的语言简练,语言富有生命力,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
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但三岁到十三岁的孩子记忆力相当高,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不求甚解,但求会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倾醉于此,感悟诗文形式和意韵的美,找到诗文的独特感觉,让孩子更全面地吸收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让古典诗文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奠基和生根。
三、创设诵读环境感受人文素养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书香的氛围中获得成功
利用学校的文化墙、教学楼走廊、教室内处处贴上了古人的名言警句,创设诵读古典诗文的诵读环境,给学生诵读欣赏古典诗文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活教材”。
例如,贴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古人的名言警句,这样让古典与生活时时同在,让学生的感官沐浴在浓浓的古诗文天地中,使之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校园的这一大特色景观,蕴含了“千淘万沥出深山,吹尽风沙始到今”的励志哲理,展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辟读书方法,也体现了“吾日三省吾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立人之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体验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人间正道皆藏其中。不仅营造了文化书香学习的氛围,又创设诵读古诗文的诵读环境,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诵读古诗文能促进学生个性、知识和技能和谐发展,凸现“打造文化书香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中华古典诗文诵读,开展并实施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来。使校园里掀起了诗配画、经典古诗词诵读的热潮。更重要的是读美文,学做人,吟诵《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传承五千年灿烂文化与传统美德,通过大胆创新,运用舞蹈类(民族舞、现代舞)、相声、小品类、歌曲类(独唱、多重唱)、如配音诗朗诵、歌舞、表演唱、背诵接力、器乐的表演类等艺术表现手法,在每年的六一节的文艺汇报演出的舞台上,小学生们意气奋发,朝气蓬勃,展示了本班的魅力和风采。经过这几年来的积累,古韵盈满园已经成了一道特有的亮丽风景。
策马芳郊看李白,桃红绿草遍天涯;闲步茂林闻燕青,雀灰黄鹂全树满。不断创新活动,让学生阅读经典成为习惯。在经典诵读特色建设中,我们结合每年经典诗文诵读的“止于至善”宗旨,使5月的“诵读节”精彩纷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亮点。让学生们大显身手的“诗意教室”评比,手抄报设计比赛,“我读经典”征文比赛,“经典小状元”评比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形式的活动凸显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诗声朗朗”。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可以巩固诵读的成果;既使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又在“诵读节目展示”等一次次活动中积累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既使学生大大提高了诵读热情,又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浓郁的诵读氛围。
篇3
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人文地理,俯瞰芸芸众生,透着人间真情,体悟人生真谛,心在文字的世界里漫游-----语文,诗一般美妙。
说到语文,不由自主地让我们想起了古典诗词的优美韵律。是啊,古诗词的确是包含着作者心中细腻的,微妙的各种情感,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看岳飞慷慨激昂“--------笑谈渴饮匈奴血------”,听李煜诉忧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赞刘禹锡拥护国家统一“------从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吟陆游豪情无处展“------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老友分别,依依不舍“------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寻寻觅觅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举杯邀月,拍手狂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语文让我们聆听优美的音乐。听到你令人陶醉不已的歌声,想把歌词记下来,其实,这是语文;看到美妙的迷人的风景,想用什么优美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这也是语文;你要参加什么竞职演讲,这更是语文,街头巷尾,语文无处不在,只是你熟视无睹,从不在意罢了。
语文,并不是文人墨客的玩物,语文,就在生活之中,在你的身边,语文,即人生厚硕的双翅,激励人奋力搏击长空,心灵的回响,引人走向高贵的殿堂,当你在文字的天地里畅游时,会嗅到一种若有若无的暗香。
篇4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语文教学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为学生的发展开阔了新天地。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创建了单元整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设法把“厚”书教“薄”,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同时整合整个单元的学习资源,发现规律,发掘更大的教学价值,并以单元主题为牵引,在有序的主题挺进中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为了深化单元主题,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教学中笔者有目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并让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实践,仅靠课本的阅读量是肯定不够的,开展课外阅读是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教学根本宗旨和“语文性”是相通的,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它们结合一起,想不到是那样的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一、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开启智慧之门
智慧,可以说是潜藏在任何一个人生命里的一种能力和能量,她就像是一口悬挂在我们灵魂殿堂的巨大金钟,而书籍正是撞响这金钟的重锤,点燃这智慧之灯的火种。人要从蒙昧走向智慧,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而阅读是学习思考的重要手段,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开启智慧之门。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我们要求学生与书为友,与真理为友,阅读报纸,阅读杂志,阅读经典,阅读名著,从中读出思想,读出精神,读出智慧。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某些单元里的课文存在着很多共性,如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的主题选编的,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手做做看,或者互相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作。在课外阅读中,建议阅读的书目有:《爱迪生的故事》、《牛顿的故事》、《达尔文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写“读后感”、“故事会进行交流”、“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阅读让学生结识伟大的发明家,体验了智慧的成果,超越时空,与智者对话,任心灵在浩瀚的思绪中飞翔。
二、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点燃亲情之火
亲情,自古就是人们讴歌的主题;家庭,历来被人们当的港湾。“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挨杖伤老”、“负米养亲”、、、、、、这拳拳的赤子之心,不知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第二册第二组《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阳光》、《月亮的心愿》这组课文,它们体裁不同,题材多样,是进行情感教育、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良好依托。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感悟理解,懂得亲情的重要。为了让学生点燃亲情的火把,,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围绕本单元体验家庭生活、感悟亲情的主题,学生阅读背诵了关于亲情的诗歌、故事,如:《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孔融让梨》、《探母》、《奶奶的白发》;还让学生听故事《乌鸦反哺》,念童谣《大乌鸦》,还进行了“心怀感恩,体验亲情”的片段小写。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资料,交流课外阅读成果,就容易读进课文,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激发起热爱阅读的积极情感。阅读让学生做到动其心,正其念;阅读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学会思考,学会感恩父母,以此点燃亲情之火。
三、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细品人间真情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如第七册第六组要学习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间真情。这组教材内容有较强的互补性、连贯性,它们都是以“真情”为线索,以生活为载体,以求在阅读、理解、运用中感受真情,表达真情、陶冶性情。为了更好地落实本组的教学目标,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如让学生入情品读《永远的白衣战士》、《一个苹果》。阅读心理告诉我们:要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先将语言文字具体内化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学生们在读书中明理,在书海中得到熏陶、受到浸润、得到净化,从而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获得思想启迪。长此以往,浸润在这“润物细无声”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不到提高吗?
四、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篇5
(一)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二)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一)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二)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篇6
小时候,我就和书解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安徒生童话,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真善美,懂得了假丑恶。我看到了世间的冷暖世故,人间真情。小美人鱼为救自己心爱的人,不惜牺牲自己,化为泡沫,令我感动;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温暖,渴望回家,令我怜惜…… 每每品读着这些美丽动人的童话,我童年的梦想便如花般在心中绽放。在阅读中,我渐渐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童年的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快乐。
当我告别了孩提时代,便告别了童话中神奇瑰丽的世界,我走进了阳光灿烂的青春年华,此时的我,在阅读中收获了更大的快乐。
阅读古诗,朗朗上口,意蕴无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读出了春的生机勃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读出了夏的绚丽多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读出了秋的丰收喜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读出了冬的高洁宁静。
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我明白了要自强不息;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我明白了浓浓亲情……啊,诗词!有了你,我的生活富有诗意与韵味,是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拥有你,我快乐!
阅读能改变人的一生,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朱自清的《背影》,被父亲蹒跚的脚步和远去的背影深深感动;《老人与海》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人应该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徘徊于冰心的《往事》,让我懂得了母爱的真谛;《爱的故事》使我懂得了人应该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
因为阅读,我的生活变得格外充实,生命开始变得多姿多彩。每当我翻开书,那点点的墨香就在空中弥散,久久的,就像自己的心儿在慢慢张开,幽静而又充满了活力。
我喜欢在台灯下静静地阅读,感受人生哲理,陶醉阅读之中,久久不肯离开。体会生命的各种情感,让自己的灵魂穿越时空隧道进行心灵的漫游。
阅读中,我得到了智慧和快乐!
愿阅读能与我永远相伴!
点评:
巧用诗句。文章把脍炙人口的古诗句和要表达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丰富文章内容。
语言生动准确。文章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篇7
一、借“落花”写友爱之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借漂泊无定的杨花,抒发因朋友左迁而生离别之愁的感慨,融情入景,感人心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故友重逢,但飘零的落花象征美好的东西一去不复返,又象征着多年的流离辗转,友谊更应珍惜。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像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有情人无奈告别,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二、借“落花”写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这道词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无限美景,其所喻的美好人生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词人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的是年华易逝,容颜不再。构思别出心裁,以无穷的相思之苦,无尽的闲愁之深,推己及人,以见两心之相印,另一方面诉说郁闷之情,相思之苦,闲愁难以排遣,语意超逸,令人醒目。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就像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亦如此花此水,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蕴含其中。流水落花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表意容量,昔日君王今日阶下囚,恰如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伤春、惜春的情绪尤为沉重,使得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诗人伤心带泪地向花儿问询,但花儿却默默无语,乱纷纷飞掠秋千而去。诗人很伤心,也无可奈何。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深,浑然天成。花儿满天飞过,纷纷扬扬,更显示出一种略带悲凉的闲愁。愁至深处,以落花之悲亦不能解。风卷残红飞过秋千的场景背后衬托出的是一种更为浓郁的悲凉。
三、借“落花”抒写生活的美好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暖花开,江暖鸭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早春江景如诗如画的美丽境界。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诗人将鸭子人格化,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喜爱春天,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美妙传神!让人感叹生活多么美好,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一片祥和安宁,且意趣盎然的面画,流露出诗人热爱生活的情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恰如一幅山水画,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鱼米之乡显得生趣洋溢。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几场春雨,河水上涨,鱼群肥美,勾起读者的想象,似乎看见两岸盛开的桃花,陡涨的河水,跃出水面的鳜鱼。读者可以感受到渔夫在春汛中捕鱼时的愉快心情。全诗寄托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落花、鸟鸣、春山、幽涧等意象构成恬淡宁静的景致。诗人大概也将落花赋以生命,因此写出了富有生机的落花情境。
四、借“落花”表现高洁的情操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无意苦争春”,凌寒先发,一片迎春赤诚。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读者通过这首词能感受到词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高洁的情操。
篇8
【关键词】理解画面;把握诗意;雨霖铃;画意赏析
诗词中的“画面”,指诗词文字描绘的画面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及其活动;诗词中的“诗意”,指寓于画面的写作意图,或是某种情感,或是某种道理。鉴赏古诗词,必须透过 “画面”发掘“诗意”。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就是一幅优美、凄婉的画。
《雨霖铃》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都城汴京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他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全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之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作者以其真挚敏感的心灵和一腔真情,为古往今来的读者描画了一副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图。
画面的主人公是一对恋人――抒情主人公和自己的心上人。这幅画的题目是:“执手相看泪眼”,这个标题把离别时刻两人恋恋不舍的情态传神地表现出来:一对愁苦不堪的情人,四目相对执手凝视,千言万语,千般思虑愁苦都包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这一无声的注视将往日千般恩情,万种情爱尽情镌刻在泪眼中,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啊!为了进一步渲染这幅“别离图”,作者又选取了哪些景和物(意象)作为背景呢?首先是寒蝉,历代文人笔下蝉声嘈杂热闹,可在柳永的笔下为何如此凄凉悲切呢?因为此时此刻作者心境的凄寒。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的“寒蝉”与诗人的心情已经合二为一了。其次是“长亭”,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长亭这个意象长久以来被视作离别的象征,这儿既交代离别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再次是兰舟(船夫),即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在词中“兰舟”指代驾船的人。“骤雨初歇”既交代了送别时的天气,又烘托出了秋的寒意,为下一句的“兰舟催发”作铺垫,即“骤雨初歇”后该是上船启程了,可为何在词人心中又是“催”呢?船夫不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意。
这一对恋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我们不妨联想一下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好友在机场送行,正当两人相视无语,难舍难分的时候,机场的广播里传出了你乘坐的那次航班马上就要起飞的信息,此时你也许会希望时间就在这一瞬间停下脚步,作者当时的体会与这种感受应当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最后是江水,这一意象即交代了诗人是乘舟而去,由水路而别;又与“千里烟波”相照应。“千里”极言路程的遥远;“烟波”云雾如烟般笼罩的江面,这既是兰舟行驶的地方,也暗示这对恋人重聚的希望渺茫,更衬托出诗人孤身行人的飘零、渺小。在词的上阙,作者用了大量的景和物,渲染了一场凄惨的送别。景,是深秋时特有的景色,是实景;情,是离别情,是实情。
词的下阙则是推想别后的滋味,情是真实的,但景是虚设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烘托人物此时的心情,作者又在下阙补充了虚写的景。一是杨柳岸;这是寄托愁思的地方。诗歌中有些意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这里“杨柳”带有感伤惜别的意味,原因是因为它的枝条柔嫩“缠缠绵绵到天涯” ,再者“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二是晓风:早上清冷令人微带寒颤的风,因为是在“冷落清秋节”。三是残月:月亮在古诗中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现象,常常代表着亲友的团聚离散。“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是千古名句,名就名在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抒情主人公与心上人分别后情丝不断。愁绪难排,只好借酒浇愁,可叹“借酒浇愁愁更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杨柳、这晓风、这残缺而不圆的月亮不正是此时诗人心境遭遇的真实写照吗?在词人心目中,所有的美好的节令和景物都会因无人与他欣赏惨不成欢而形同虚设,无数深情蜜意也会因无人倾诉而徒增伤感。在下阙,词人点明了本词的主题。“多情自古伤离别”,为离别而忧伤,并非自我始,自古皆然。在词人心目中,时可以过,境可以迁,但离愁别恨只会随着时令的推移与日俱增。上阙别时已难,下阙别后更惨。全词围绕“伤离别”构思,先写离别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重在描摹人物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渲染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总之,作者描绘的这幅画之所以凄美,就在于其中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美丽;惟有物,才使万物存在;惟有人,才使万物有灵;而惟有情,才使这一切都富有神韵。难怪古人评价柳永:“真丹青妙手,绘离情之至也”。
【参考文献】
[1]范青.雨霖铃赏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
篇9
“一切文学都具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正像朱光潜所说“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有人问丘吉尔:“你认为印度和莎士比亚哪一个更重要?”当时,印度是英国在海外的最大的殖民地。丘吉尔斩钉截铁的说道:“我宁愿丢掉十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忘记自己民族乃至整个历史上出现的精神导师,都会从他们那里不断汲取精神养料以滋补民族的灵魂。
韩军老师曾提出“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韩军老师把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称作美读吟诵。干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他说,这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韩老师还说“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感动,传达文字生命感动,须诵读。即使是课程表,花名册,他也读得抑扬顿挫,立体飞扬,犹似交响,更况美诗文乎。
由此可见,诗歌的朗诵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许多学生甚至是老师忽略了朗诵。教师以滔滔讲析,代替学生自悟自诵,美读吟唱,美诗文碎尸万段,七宝楼台成断壁残垣,韩军老师呼吁全国师生都应痴迷吟诵,回归传统。下面就古诗文的朗诵方法做些指导。
一、朗诵古诗文的意义
1、弘扬中华文化,倡导人文精神,感化人们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珍惜生存的权利。与时俱进,为人类理想和美好生活勇往直前。提升大众的永远趋向于肤浅、庸俗的情趣。
2、丰富语言储备,学会含英咀华,把蕴含在诗文中的真理和正义,真情和正气,假恶和美丑,变为绿岸春风,提高语言修养和表现力。
3、增添审美情趣,展现多彩生活,深入欣赏艺术大师所达到的一般后学者不易企及的艺术境界,建立高远的意境,容纳不同的风格,调动创造性的想象力。
二、古诗词朗诵训练指导
1、朗诵的基本知识。
朗诵,是朗诵者的艺术再造,是朗诵者唱给文章的歌,是朗诵者为文章谱的曲,是朗诵者以文章为蓝图,像听众描绘的理想图,是朗诵者以文章为桥梁,跨越内心的河,进入艺术殿堂的生命之旅。
朗诵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对文章进行整体艺术把握的前提下刻意雕琢的阶段。第二阶段,在技巧运用到一定水平时,便超越“刻意”,进入“无意”,即返璞归真阶段。
2、诗词朗诵的具体方法。
第一,热情洋溢的表演心态。这种表演心态要求朗诵者以个人身份当众“孤独”地创造文本的情境,表达文本的精神,把朗诵者对文章的理解、感受、体验、把握,有的放矢、有动于衷地向听众揭示出来,表现出来。
第二,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气息的运动,声音的响亮,必须落实到唇舌的喷弹力度上。
首先,唇的开齐合撮控制得力。根据字词、语句的色彩和分量加以运用。
其次,发言最活跃的器官――舌头,要弹动有力,犹如向口腔外弹出,叫做吐字如珠。舌头的动程一要准,二要快。双唇、唇齿、舌尖前中后、舌面、舌根、边音、鼻音的成阻,要成点成线不成面,接触面积越小越好,除阻迅速,不拖泥带水。
再次,凡是需要加大力度喷弹的字词,一定要大胆弹送,甚至“夸大其辞”
最后,喷弹力度受情感把握控制。
例:百炼成钢(中度喷口)
晓风残月(轻度喷弹,中度喷弹)
大江东去(重度喷口)
夜阑人静(整体轻弹)
第三,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这里是指语流的速度,必须有快有慢,而且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疏密尺度,主要表现在节拍的一段时间内所容纳的字词数量,一个节拍中可能是一两个音节,也可能是多个音节,而每个音节的时值又会有诸多不同。
张弛鲜明,是朗诵中一定要避免张弛相近,张弛对比太小,自己感到有了张弛而实际听觉并不鲜明等情况。疏密关系,在诗词中要特别掌握词语拓开的方法。原则是:充实内心依据,拓开音节距离。
例: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第四,高低起落的抑扬幅度。抑扬技巧多种多样,高低有依据,起落有层次。有时先抑后扬,有时先扬后抑,有时扬起再抑更扬,有时落下再扬更抑……万不可走一种套路。
抑扬幅度可以先定一个基线,上行五度,下行五度,大体可显示抑扬的起落差距。
根据朗诵者的音域,大体取其中,上不应声嘶力竭,下不应气堵声噎。
第五,见微知著的刚柔强度,这里的刚柔一般表现为声音的强度或叫硬度。它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声音大小或强弱。有时,刚柔明显却可能声音低,也可能声音小;有时,柔性明显,却可以声音高,也可能声音大。
朗诵总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互相映衬,互为主从。
用∧表示刚,用~表示柔。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篇10
关键词: 小学古诗教学 巧用教材 感悟诗境
古诗,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熔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就是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首古诗,都以精炼的文字、生动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和谐的音律向我们展示了特有的境界: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事寓理,情景交融,物志合一,事理相通。仔细品味,总给人以美的享受,理的启迪,心的顿悟。“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理解古诗的优美内涵,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各种因素,架起诗歌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桥梁,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一、借用插图,感受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这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基本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的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古诗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
如《锄禾》这首古诗,描绘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弯腰低头在田里辛勤劳作,那一滴滴晶莹滚烫的汗珠,滴洒在灼热的土地上。理解古诗内容,大部分学生会有一定困难。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的前半句学生很难理解,因为按我们现在的表述方式应是“日当午锄禾”。但是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因为画者选取了最能突出农民生产的艰辛,又最能唤起读者同感的一个典型场景。画面简单,寥寥数笔,但形象直观。学生单从插画就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再读读诗句,自然理解诗意,诗歌描写的意境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咀嚼语言,体会意境
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谈道:“诗的语言的咀嚼,是诗歌教学中的着力处。然而咀嚼诗句又不是孤立进行的,诗的语言要与体会诗的意境糅合。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人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准确、鲜明、生动。”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描写了春天花枝繁茂、彩蝶飞舞、黄莺高歌的动人景象。教学时,便可抓住“满”、“低”、“留连”和“自在”这四个词品悟、赏析,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首句中的“满”字,生动展示了小径上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次句“千朵万朵”就是“满”字的具体表现。一个“低”字,准确、生动地传递出花多、花大、花重的信息,描绘了一幅花枝不堪重负、柔弱低垂的动人画面。“留连”一词写出了彩蝶游戏花间、蹁跹花丛、眷恋不去的感人场面,暗示了花的芬芳鲜妍。“自在”更把枝头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黄莺一串动听悦耳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带给诗人的是怎样无法言表的惊喜。“自在”不仅是娇莺无拘无束的状态的客观写照,而且是娇莺婉转啼鸣的姿态的传神描绘。在咀嚼文字中,学生融进了诗歌的意境,彩蝶穿行于花丛中翩翩起舞,黄莺自由自在放声歌唱,到处一片惹人心醉的鸟语花香的景象清晰再现、历历在目,使人如临其境、如赏其景、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感其情,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的视听上的无穷美感。
三、感知形象,品悟意境
古诗的意境能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就是诗中生动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各种物象加以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集中了现实中美的精髓。这些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带给我们一种无尽的美感。在古诗中,对形象的刻画描绘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由此可见,在诗歌教学中要细细感受诗歌的形象魅力,品悟诗歌的深远意境。
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情,敷色设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自叹身世、孤独飘零之感。诗人借蓬草、归雁自喻,“出汉塞”往异国他乡的凄凉情味甚为浓厚,失意落寞的情绪尤为强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四个意象表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于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这些有形的事物与无形的凄苦之情相映衬,用有形表无形,正是意境美的凸显,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教学中,先紧扣“大漠”、“孤烟”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踏着诗人的足迹走进无边无垠的沙漠,那“茫茫荒漠,了无生气;辽阔苍穹,黄沙蔽日;一缕孤烟,冲天而起。”的雄奇意境宛若在眼前。接着抓住“长河”、“落日”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随着诗人的视线俯瞰蜿蜒东去黄河,为“落日含情低垂,长河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而拍案叫绝。
四、感受音律,体味意境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古诗具有节奏鲜明、押韵合辙、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其实,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唱”出来的吗?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诗四字一句,语句整齐,采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因此,教师要根据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诗的韵律、节拍、停顿,安排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婉转,在心神合一、如痴如醉、忘乎所以、自我沉醉中,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
首先要找准韵脚,读出韵味。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最后一个押韵的字的韵母,如《泊船瓜洲》,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间、山、岸、还”,押的就是“an”的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其次要划分停连,读出节奏。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可指导学生采用二三式或二二三式的格式停顿,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除了机械、死板的节拍、停连以外,更重要的是情感表达。因此,还要重视轻重音、升降调和速度的调控。如根据《泊船瓜洲》的表达重点,确定“只、又、何时”等精妙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并用着重号“・”表示。最后,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确定升降调,分别用“”“”表示,并处理好语速。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做如下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调时音量逐渐加大,力度渐次加大,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在感受古诗的音律美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自然愉悦地体验了诗人或悲或喜或怨或怒的情感,如痴如醉地体味了诗歌的意境。
总之,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画面美、文字美、形象美、音律美,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清]王国维著.滕咸惠译评.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