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复习题范文

时间:2023-03-25 18:3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复习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道德复习题

篇1

微乳液体系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构成,一般都含有水,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1,2]。最近研究发现,其它极性溶剂可以取代水,如甲酰胺、甘油、二甲基甲酰胺或离子液体成为非水微乳液体系。由于非水微乳液的极性比类似的含水微乳液的极性大,而且非水微乳液为避免与水接触的反应提供了有用的反应介质,使该体系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近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颖的绿色溶剂受到广泛关注,离子液体具有熔点低、难挥发、溶解性能好、极性可调、制备简单等优点[3]。作为一种理想溶剂,离子液体已经被用于各个方面,如化学反应、分离萃取、反应催化、分子自组织、纳米粒子制备[4~6]。离子液体取代水形成的非水微乳液体系也具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例如该体系可以克服离子液体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性的限制,而且为纳米结构的表面活性剂聚集体提供了亲水亲油纳米区域,扩展了离子液体作为反应和分离的应用领域[7]。文献中研究含离子液体的非水微乳液体系比较少,只有Rabe[8]等研究了CTAB形成的离子液体微乳液,而且对于由复配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离子液体非水微乳液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CTAB和TritionX-100作为复配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bmimBF4在氯仿中所形成的微乳液的电导性质,并且与含水微乳液体系作了比较,为离子液体作为非水微乳液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实验部分

2.1试剂与仪器三氯甲烷(CHCl3,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分析纯,上海成捷化学有限公司),曲拉通-100(TritionX-100,分析纯,Fluk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析纯,Sigma),铁氰化钾(K3Fe(CN)6,分析纯,Sigma)。SLDS-I型数显电导率仪(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HPD-1A电化学分析仪(延边永恒电化学仪器厂),精密控温槽(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控温精度±0.1℃,实验温度30℃,实验用水为Milli-Q水。

2.2实验方法

2.2.1溶解性实验将0.030gCTAB,溶于1mL溶剂中,放入小磁子,于30℃恒温槽中搅拌10min,目视观察其溶解情况,溶液澄清的则为溶解(soluble),溶液中非常浑浊(或者固体颗粒不变)为不溶(insoluble),介于溶解和不溶之间的现象则为一般(general)。TritonX-100为液体,采用胶头滴管滴加,质量保持0.10g左右,加3mL溶剂,放入小磁子,于30℃恒温槽中搅拌10min,同CTAB一样观察溶解情况。

2.2.2电导率的测定将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溶于氯仿中,加入离子液体后使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保持为0.1mol?L?1,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做电导率随离子液体的质量分数变化关系曲线。文中离子液体的质量分

2.2.3循环伏安法的测定采用三电极系统进行测试,玻璃碳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临近电极距离设为2cm,工作电极面积为4.3×10?6m2,扫描电压范围?0.5~0.8V,扫描速率为20~100mV?s?1。

3结果与讨论

3.1溶剂的选择文献中利用bmimBF4所进行的离子液体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研究中,所用溶剂一般为环己烷或是甲苯,表面活性剂为TritionX-100[9~11]。本文主要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加入离子液体后微乳液的电导性质,故先考察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中的溶解性(见表1)。TritonX-100和CTAB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度最好,溶解度分别可以达到0.04mol?L?1和0.2mol?L?1。文献中常用的环己烷和甲苯等溶剂,由于其极性过小,CTAB在其中溶解度有限,所以选用三氯甲烷作为溶剂,而且根据文献报道,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在氯仿中能形成反相微乳液[12]。

3.2CTAB/IL/CHCl3体系的电导性质图1为CTAB/IL/CHCl3体系中电导率随着离子液体在溶剂中所占质量分数变化曲线,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为电导率随IL的质量分数显著上升阶段,第2阶段为虽然电导率值上升但上升的趋势很不明显,第3阶段为电导率随IL的质量分数下降阶段。文献[9]在bmimBF4/TX-100/甲苯所形成的微乳液中使用甲苯作为连续相,出现了与图1类似的现象,第1阶段电导率随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体系中形成了IL/O型微乳液,第2阶段电导率随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加表明介质中发生相转变,有双连续相生成,由于IL/O型微乳液长大并且相互连接,第3阶段电导率随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地降低表明由于粒子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了O/IL型微乳液。同样可以证明CTAB/IL/CHCl3体系中,电导率随离子液体含量变化曲线(如图1)各阶段表述如下,第1阶段形成了IL/O型微乳液,随着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大,第2阶段形成了双连续相,第3阶段为形成O/IL型微乳液阶段。

3.3K3Fe(CN)6探针在微乳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法也是一种微乳液类型鉴别的有效方法,以K3Fe(CN)6为探针,对上述微乳液体系进行分析。通过Randles-Sevcik方程(式1)可以求出氧化-还原可逆系统中的峰电流值,式中n为氧化还原电子转移数;A为工作电极的面积;D为电活性探针的扩散系数;C为溶液中电活性探针的浓度;v为扫描速率;F为法拉第常数;R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当电极和电活性探针的浓度一定时,iP随着v1/2的值线性增加,在电极面积已知的情况下,扩散系数可以通过iP对v1/2的线性回归的斜率求出。在微乳液系统中,电化学探针完全溶解。因为探针扩散到微乳液粒子中,式(1)中的扩散系数相当于微乳液的扩散系数[13]。做iP随着v1/2变化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直线的斜率,从而求出扩散系数。在非水的微乳液介质中,[Fe(CN)6]3-/Fe(CN)6]4?]电化学转移为扩散控制过程,表明K3Fe(CN)6适合于研究微乳液的结构变化。图2为根据Randles-Sevcik方程计算出来的扩散系数与离子液体(IL)添加量的关系图,可见在整个单相的微乳区域内,K3Fe(CN)6的扩散系数随着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离子液体的含量小于14%时,扩散系数逐渐上升,由于离子液体的浓度比较低时,形成了IL/O型微乳液。K3Fe(CN)6几乎不溶于氯仿,容易探测到离子液体的微环境,所以K3Fe(CN)6的扩散系数相当于IL/O型微乳液型微乳液的扩散系数,而且探针的扩散系数比较小。Guering和Lindman也发现如果探针被限制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扩散系数会增大[14]。扩散系数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只要探针的扩散被限制于微乳液粒子中,曲线就会缓慢上升。因此,扩散系数缓慢的上升证明微乳液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当离子液体的含量大于30%时,可以观察到类似的趋势,此时,形成了O/IL型微乳液,探针仍分散在离子液体中,表现出较大的移动性。由于离子液体作为连续相时,微乳液粒子的结构对其含量变化并不敏感,扩散系数是缓慢上升的。然而,当离子液体的质量分数为14%~30%时,可以看出其扩散系数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表明探针分子所在微乳液的微环境不同于IL/O和O/IL型微乳液。据此,可以根据表观扩散系数进行微乳液区域的划分,在双连续的微结构中,离子液体与氯仿不相溶,两者均为连续相,Guering和Lindman研究表明,分子快速扩散说明其处于双连续相介质中,在连续介质中的扩散系数比在粒子结构中的大。K3Fe(CN)6作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得出了与电导法相同的结论,即在CTAB/IL/CHCl3体系中,随着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增大,体系经过了IL/O型微乳液,双连续相和O/IL型微乳液的变化。

3.4CTAB/TritonX-100/IL/CHCl3体系的电导性质图3为CTAB与TritionX-100复配后,离子液体与氯仿体系中,电导率随IL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混合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体系性质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一致,即电导率随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出现了三个阶段,即IL/O型微乳液,双连续相和O/IL型微乳液。由图3可见,离子液体含量相同时,两种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不同,体系电导率也不同,在第1阶段形成了IL/O型微乳液,随着CTAB含量的增加,电导率变大。在表面活性剂形成的W/O型微乳液体系中,对电导率随增溶水量变化规律的解释中说明了电导率的产生有两种相反的因素[15]。一方面,当水的浓度超过表面活性剂头基和反离子结合水时,加入的水形成了在反胶团中的水核,随着增溶水量的增加,在粒子发生碰撞和波动过程中,水化的反离子发生交换和再分配,使电导率增加。另一方面,反胶团水核的大小与其增溶水量呈线性关系,粒子半径的增加使其易于在反胶团的油水界面形成双电层,使颗粒较大的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移动缓慢。而且,在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庚烷体系中[16],已经证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占的摩尔比越大,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有效几何排列因子减小,形成的反胶团离子的半径越大,如上所述,粒子半径增加使电导率降低。对于离子液体取代水后所形成的IL/O型微乳液,其结构与W/O型微乳液类似,即粒子中间的水核由离子液体所取代。在作者所研究的体系中,由于离子液体的加入,形成了IL/O型微乳液的离子液体核,带电荷的表面活性剂CTAB电导能力增加,CTAB的摩尔分数越大,其电导率越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的摩尔分数越大,其粒子半径越大,电导率越小。这两方面都可以说明在第1阶段IL/O型微乳液中,CTAB的摩尔分数越大,其电导率越大。第2阶段为双连续相的生成,在此阶段电导率随着体系中CTAB的摩尔分数增大而减小。IL/O型微乳液发生相转变形成双连续相的过程是离子液体不断加入到IL核中,核被撑大,造成液滴半径也不断增大,当IL核中无法容纳更多的离子液体时,使体系发生相变,即形成双连续相。如文献[16]所述,加入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越多,几何排列因子越小,当表面活性剂的几何排列因子P﹥1时,体系会形成反胶团。随着加入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多,形成的反胶团就比较容易被破坏。在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的IL/O型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与反胶团体系一样,形成了疏水基朝外,而亲水基朝里的有序聚集体,同样需要几何排列因子P﹥1,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造成P减小,使IL/O型微乳液破坏。加入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越多,体系越容易形成双连续相。表2为0.10mol?L?1CTAB分别在氯仿和离子液体中的电导率值,可见在两种溶剂中扣除溶剂的影响,单纯的CTAB电导率的增加值几乎一样,表明CTAB在两种溶剂中的电离能力类似。由图1可见,电导率值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在体系处于双连续相的情况下,能够对电导率变化贡献明显的CTAB不再象IL/O型微乳液中那样被束缚在离子液体与氯仿的界面上,而是可以比较自由的存在于体系中,引起了电导率增大。在第3阶段O/IL型微乳液,当IL的量继续增加时,体系出现浑浊,电导率无法继续测定。实验所测得的此阶段实际上是双连续相和O/IL微乳液共存的情况,所以CTAB所占的摩尔分数越大,其电导率越小。由图3可见CTAB的摩尔分数不同时,体系中由阶段1向阶段2转变时交于一点,此点恰为离子液体所占体积分数为0.26,这一点与立体几何所得结论一致,同时也证明了前面所述情况的正确性,即离子液体体积分数小于0.26时,只能得到IL/O型微乳液。超过0.26时形成了其他结构的聚集体。

篇2

关键词 高职 就业指导 服务体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成

1.1 行政管理系统

各院校都设置有就业指导办公室,为毕业生提供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该机构的工作任务大致包括: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定位、就业心理、就业技巧教育指导工作;策划、组织召开校园招聘会,帮助学生落实用工单位;做好就业市场调查和市场拓展工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广泛联系用工单位,配合教务处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工作;负责学院就业网站建设,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和服务;建立学生用工档案,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工作;负责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并上报主管部门,加强与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沟通,了解和掌握毕业生情况;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毕业生派遣、档案邮寄等工作。

学校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等也都有配合就业指导办公室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责任。此外,各高职院校都配备了专职就业指导教师,有的就业指导教师还具有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能够在就业程序处理、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心理指导、就业知识构成、就业能力培养、个性需要咨询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

1.2 教学与实训环节

经过多年来的摸索与实践,高职院校一般都会依据其所在行业特点,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融教学生产于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同时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施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高职院校还通过加强与行业内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

1.3 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校园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提高学生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举办职业论坛和创业大赛,建设校内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开办优秀企业文化展馆,建设突出职业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就业指导服务的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但相关工作未能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业指导服务的新形势变化更快,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而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未能与时俱进。

这主要反映在就业指导政策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不强;对当代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发展状况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加强基层就业、艰苦创业、职业道德等意识的培养;没有适用的就业指导教材,指导内容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缺乏模拟性的求职面试训练;就业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忽视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个性化不突出,往往只是泛泛而谈,指导效果得不到保障;对已经离校毕业生的跟踪服务、调查回访工作不够重视。

2.2 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一般由专职、专兼职和兼职等三部分人员组成,数量上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其专业化水平往往差强人意。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在整支队伍中所占比例较小,工作量很大,有的专职人员凭借经验开展工作,知识结构与能力更新、提高不及时。专兼职和兼职人员则往往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对就业教育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2.3 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就业素质拓展内容还较薄弱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许多主办者忽视对接行业文化,不注意进行就业素质的拓展,有时还会出现“口号喊得震天响,具体事情无人管”等不良现象。一些好的活动又缺少活动经费,无法聘请行业专家、找不到活动场所。

3 对策建议

3.1 不断创新和优化相关工作,建立协调、高效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应从思想认识上下手,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为此,应切实提高就业指导服务与学校其他工作之间的联通性,不断创新和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使就业指导从关注“出口”转向专注“过程”,在学生入学时就指导他们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加强择业观、职业道德和成才道路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预就业前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在提高签约率的同时,也积极向社会宣传本校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已经离校毕业生的跟踪服务、调查回访工作,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办讲座,与在校学生交流求职和工作经验等。

值得指出的是,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以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和职业岗位任职标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要求,改进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共同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使学生亲身体验工作,减少求职和就职的盲目性。

3.2 促使就业指导服务人员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一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经费,聘请那些经验丰富、专业精深的校外专家来校兼课,讲解行业动态、就业技巧;另一方面,加强对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学校还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就业指导服务大厅、人才招聘洽谈室、岗位宣传展板等。

3.3 建设具有鲜明行业特色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将包括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等内容有机地纳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去。通过举办通用性职业技能竞赛(如计算机应用、英语等)和专业核心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系列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L2013A03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俞步松,姜宇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工业出版社,2009.

[2] 匡志盈.杨庆华.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职业辅导 生涯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Guidance Ideology under the Standard System of Undergraduates Medical Education

YANG Zhicheng, LI Qiwei, WANG Shengchun

(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The Educ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 The Major ofClinical Medicine(a trial implementation) provide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platform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change from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to vocational guidance. It requires the higher medical college to transfer to a vocational ideology with education humanization, life-long planning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 to adjust the focus from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to humanization cultivation; to transfer the attention from the stage of career choice to life-long learning; to change gradually from the supply to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then to provide a complete set of vocational guidance which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human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Educ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vocational guidance

1 职业辅导人本化转向:从职业能力培养调整到关注人自身,指向人的发展、完善

职业辅导的对象是人,它本应深深地考虑人的发展需要和特点,但以往的职业指导强调“择业为本”,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形成了严重的“无人”现象。一定层面上,它不是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而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形成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以使人机械地寻求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在此观念的引导下,职业指导过程等同于求职技能培训过程,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在专门的时间里,以传授的形式、灌输的方法来实施,把活生生的职业辅导实践转变成规定性、物化的规范知识学习。直到今天,这种既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本要求,也不符合职业辅导本体性特征的现象,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并且仍然较为严重。

职业辅导的现状要求反思传统的辅导理念与价值,逐步使职业辅导的重心由职业能力培养调整到关注人自身,指向人的发展、完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①职业辅导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指向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让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创造潜能的存在,并为自身潜能的实现与发挥提供条件,在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发展中实现人与职业、人与社会的动态呼应。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制定为职业辅导理念人本化转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以人为本原则既体现在“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上,也反映在医学生职业素质和良好人格双重教育目的上。《标准》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这些观念与经历了从“择业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的生涯教育价值追求非常契合。“生涯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教育,而且特别重视人格培养,生涯教育要突破国界,回答个人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希望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改造自己,从改造自己的成功经验中使他人受到启发,产生彼此合作的理念、信心,最终达到自己解放自己的目的,使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使被动的人变成主动的人。”②反映出生涯辅导作为一个整合概念,对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的超越与扬弃,使指向人的终极发展的生涯辅导目标与高等医学教育理念有机结合。

2 职业规划终身化转向:从职业选择的阶段性转变为注重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从时间向度看,职业辅导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全过程,视可持续发展为职业规划的目标与方向,然而,以往的职业指导强调阶段性,将指导的重点聚焦于求职,以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安置工作与就业后的适应为主,突出人职匹配,使人们很容易的将职业指导作为职业辅导的代名词,从而忽视职业观念、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稳定、完善的整个过程,造成严重的“短视”现象。在此观念引导下,职业辅导常常发生于毕业时、求职一刻,而不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其重点也在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而不是长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这样一种指导模式,以人为的方式活生生的割裂了人的整个自我发展、完善过程,也使被指导者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只能到职业选择阶段加紧补课、匆忙应对。

传统职业辅导短期性、阶段性的不足要求伸展职业辅导的时间跨度,实现职业规划终身化转向,更加注重终身学习,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意义上,职业辅导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它不应该成为一时作出的有关自己终身的决定,而应该是基于人们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观念,是经历整个教育历程、社会影响、自我认知才形成的;职业发展过程也如同大多数事物一样,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成若干连续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职业规划重点、特征、学习任务不同,而每个阶段又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将会促进或者阻碍下一阶段职业发展任务的完成,整个人生规划也在这环环相扣中得到时间的检验与推动。职业辅导就是通过研究不同阶段人的职业行为、发展阶段、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任务来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切的职业角色形象,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会。

在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中,职业辅导也迫切的需要实现职业规划的终身化转向,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制定为此提供了契机。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终身学习观被确立为基本原则,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终身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观念、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等范畴不断出现,某些情况下还预留了毕业生未来的学习发展空间。如《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在第五条教育计划第十一款“与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中”指出:“教育计划必须考虑到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使毕业生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基于全程化理解的终身学习观与生涯辅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扩展了教育的时间维度,使教育不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而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

3 职业辅导专业化转向:从职业信息供给调整到注重整合,提供完备的生涯辅导

职业辅导本应是全方位、专业化的辅导,它融入职业和生活双重角色,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知识,形成一个综合性整合范畴。然而,传统的职业指导过分强调职业角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职业认知与选择上,突出反映人的特质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关系,在工作方法上常常以授课为主,运用有限的教育形式实现“教”与“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职业辅导即就业指导的直观印象,从而忽视了与个人事业角色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它角色,也忽视了对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此观念引导下,我国高校职业辅导视域狭窄,方法有限,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就业指导课、就业信息供给和政策法规解读,形成了严重的“单一”现象。这样一种指导模式,只看到人的职业性一面而忽略其他,也没有深入的探索职业性与其他角色之间的紧密联系,再加上指导手段的单一,使被指导者不能清晰全面的认识职业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区别与联系,不能获得全方位的辅导与咨询,导致职业辅导的效果欠佳。

传统职业辅导视域狭窄、方法有限的不足要求拓展职业辅导的思维维度,不仅注重教育更要注重实践,不仅关心职业选择,更要关心职业与生活的和谐,从而在更高的层面实现整合,提供完备的生涯辅导。“生涯的发展是一生的过程,生涯能力的培养是永续的活动。”③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角色重叠与转换,在成功的表现某一角色过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的遇到职业困难,它有时发生在职业选择阶段,有时发生在职场过程中,这都需要提供综合全面的职业辅导。

在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中,也迫切的需要实现职业辅导的全方位、专业化转向,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在制度设计时就为此做了考虑,为实现更好的职业辅导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平台。从制度层面看,《标准》体系下的学生支持与咨询体系与整合的生涯辅导体系内容上保持一致。在《标准》中,学生支持与咨询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的平台,学生支持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就业指导,为残障学生提供合理的住宿,认真执行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等各项内容。在内容上,《标准》体系下的学生支持与咨询体系与整合的生涯辅导体系是统一的,不仅包括求职择业指导,还涵盖了从学业辅导、生活辅导到心理辅导、创业辅导等诸多内容。此外,这样一个整合的平台也不限于相应机构和专门人员,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各层次的人员全体参与、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以此实现生涯辅导理念的普及,为大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推动下就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向,使高等医学教育理念、职业指导思路发生巨大变化,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全过程辅导成为教育的中心,可持续成为教育的主题。高等教育与生涯辅导的关系得以协调。高等医学教育成为“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阶段”,④生涯辅导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将医学生职业发展与人的发展、完善有机结合。

立项:2009年南华大学教育改革课题

注释

①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②第六届国际生涯研讨会对生涯教育理念的阐述.转引自池忠军.生涯辅导渊源与方法辨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1):93.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05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中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后,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4万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56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6万人,整个社会中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15年间毕业生增长了563.16%。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既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又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中美两国尽管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完全不同,但是“两国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目标、内容、服务对象和机构设置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中美两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比研究为基础,总结和提炼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特点,将职业生涯发展理念融贯其中,在我国现有的实际国情下,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美国现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就业指导,也称为“职业指导”,它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职业分化及解决失业问题等需要而产生于欧美国家。“美国弗兰克・帕森斯《选择一个职业》的出版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正式产生”。

美国是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年前,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80.9%,是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美国还有最早进行职业指导的国家,孕育了现代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美国高校已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有效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和有效的服务体系”。

1.1成熟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规模和系统十分完善,高校的就业主管部门一般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的办公室作为专门办公的场所,是学校的常设机构,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来直接领导和管理。美国高校就业机构是“集服务、管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方式”。就业指导人员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模块,有非常明确和清晰的岗位分工,常设的岗位有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

1.2完善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其层次的高低是美国全社会衡量一所大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高校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当作举足轻重的工作来开展。因此,在就业指导机构中配备了十分充足的工作人员,“美国高校均设有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专门服务的管理机构,学校按在校学生学费的5%拨付费用”。

美国高校重视建立训练有素的就业专职人员,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1)职业化、专业化、高素|的特点。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人员一般具有教育学或心理学硕/博士学位;(2)就业指导人员100%具备培训资格证书,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3)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分工,从上到下层层递进,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呈现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4)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配备十分充足,一般可达到几十人的数量,就业专职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一般是1:200左右,确保毕业生们能够得到较为优质和充分的就业指导服务。

1.3全面的就业指导机构职能

尽管美国的高等学校并不直接承担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责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核心依旧是高校,因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招生质量、经费划拨及社会声誉,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每一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其中,职业指导的重点工作是推行完善而有意义的职业规划项目,让学生从入学便开始接触和了解将来可能面临的就业状况,学生在校的每一年都有相应不同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时光,将探索和挖掘融入高校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的举措也极为周全,其中之一就是覆盖全美的就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所有在校的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此外,还有频率较高的职业交流洽谈会,接待用人单位到校进行人才招聘,成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

1.4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

美国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宽广、信息量大、实用性强。一般来说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方面:(1)职业指导。一方面了解各行各业的特点、性质、发展前途、工作内容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对自我的个性特征、适合的职业类型进行了解和测试,双管其下开启职业匹配度的探索;(2)思想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从业观念,确保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的行为能够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减少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3)信息指导。通过网络媒体和信息媒介来帮助高校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就业资源,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到州政府和就业委员会的中观控制,再到高校的微观掌控方面,从不同的渠道给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4)技术指导。求职既需要高校毕业生有真才实学,又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包括笔试的答题技巧和面试的仪容仪表、心理调适等,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课程来进行指导。

2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则略显薄弱和粗糙。(1)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健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一般附属于学工部门,就业指导中心设立科长和科员,就业指导机构没有详细具体的分工;(2)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高校毕业生择业方面便体现出相似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为求职过程中“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外企多、国企少”的不平衡现象;(3)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规模设置、经费划拨、设施配备和队伍建设方面都过于简单和形式,这些就反映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够重视;(4)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部门是教务处,负责毕业生就业的则是学工部,这将直接导致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与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相分离,容易出现企业招聘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双重问题。

3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借鉴与启示

3.1改革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调动多方面的力量

大学生的就业制动工作并不完全交由某一个部门全权负责,在高校需要形成一个总体性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就业指导部门进行统筹,诸多相关职能部门一起携手,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搭桥铺路,形成一个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整体。另一方面,需要在学校、用人单位、人事劳动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联系,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坚实的服务依托。

3.2加大就业指导投入力度,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条件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没有良好的设备条件、制度保障、软件投入,就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提高。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当作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设置较为充裕的经费来源和专项资金,并充分运用到大学生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探索和确立的全过程,一方面用于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培训服务、创新实践等方面。另一方面要重视软件设置的建设。信息化时代,就业与网络相结合的特点也日益凸显出来,要逐步建立用人单位与高校的人才供需网络系统,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环境。

3.3加强和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专业技能和素养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并未严格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各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交由所带学生的辅导员负责,大部份辅导员平时工作的内容繁杂、琐碎,且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资格证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即使充满“细心、耐心、爱心”,却无法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指引,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该是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和技能培训,拥有专业的资格和上岗证书,熟知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方法、就业法律法规等。只有加强和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辅助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三生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职业素质训练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0C15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凸显不断加深,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均开设了相应的就业指导类课程。但一般的教学内容多停留在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式、讲授应聘技巧、就业信息等表层形式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在大四开设,以上百人的讲座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内容偏重,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停留在纸上谈兵的,使课程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即便有些学校课程中讲授到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但忽视对学生的行业认知、表达能力、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可见,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时间、内容和形式上都还不够完善。

大学生在校学习三至四年时间,平时课程并不是特别多,加上暑假寒假,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本文以现有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构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课外辅助体系,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第二、第三课堂的作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辅助系统,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完善均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辅助系统构建

为有效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弥补当前就业指导课程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课下辅助系统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以下就业指导课程辅助体系。

(一)课前演讲工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在每天第一节课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训练,建立班级演讲训练档案,并指定学生进行自行点评,记录演讲同学的优、缺点。训练从学生入学即可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以学生自行组织为主,老师监督为辅。

1、训练时间

课前3分钟/人,每天2人。

2、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自由表达

内容:可从自我介绍、家乡介绍、时事政策、问题思考等方面入手。

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讲台的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点评: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在台上清晰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即兴演讲

内容:一个班中每个学生任意写三个名词,上台演讲人员从中随机抽取三个词语,将三个词语编成一个故事,时长三分钟。

目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兴发挥的能力。

点评:即兴发挥需注意故事的逻辑结构及故事的可读性。

第三阶段:主题演讲

内容:每个学生任选一个主题进行五分钟的演讲。

目的: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点评:演讲的技巧。

第四阶段:陌生演讲

内容:两个班级之间的演讲者互相交换,演讲者到另外一个陌生的班级进行演讲。

目的: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陌生环境的表达能力。

点评:演讲技巧、放松技巧。

第五阶段:模拟面试

内容:一对一的模拟面试。

目的:提升学生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让学生熟悉面试的流程。

教师点评:面试技巧和针对性指导。

3、课堂演讲评价事项:

(1)自我介绍。

确定介绍方式,如:演讲者上台后,先做自我介绍,要求找一种特殊的方式介绍自己,如:大家好,我叫易兰生,就是易于兰花生长的地方,易于兰花生长的环境比较温和,人如其名我性格比较随和,希望和在座的各位都成为好朋友。目的是培养同学介绍自己的独特方式,为其进入职场奠定一定基础。

(2)台上仪态、仪表。

特别注意:A、站姿B、面部表情 C、眼神D、服饰。

(3)语言表达的清晰和流利程度

(4)演讲内容准备程度

(5)演讲完毕的谢幕。

(二)读书工程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职业素质课程要求所有学生,每月必须阅读一本课外书,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希望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推动所有学科的学习。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课余时间更多浪费在网络游戏和谈恋爱上。职业素质课程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每月必读一本课外书,并且写出读书心得,让学生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在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方面,阅读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短短几十分钟很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课后阅读不仅能丰富词汇,还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语言积累,有效提升表达能力。同时,阅读还能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类职业核心能力。

篇6

关键词:心理辅导; 学生; 职业态度; 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66-02

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正从未成熟走向成熟,思想、情绪起伏不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低,同时,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缺乏生活经验,面临着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要求和压力,参加顶岗实习后,工作压力成为一个新的心理压力源。因此,出现类似环境、人际、人格、心理适应问题的困扰是常见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养成正确职业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是校园学生心理问题调适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顶岗实习学生正确职业态度的养成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1正确职业态度的养成是顶岗实习学生面临的新的重要任务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在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将会对自己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将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和潜能,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优良的创造性。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它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它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顶岗实习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和兴趣,增强职业认知,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极为重要。

顶岗实习是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衔接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开始真正地进入到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去认识相应职业的特点,会在这个过程中更新自己原有的职业观念,确定职业方向,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是职业教育对象的必修课,顶岗实习则是这门必修课的直接课堂。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在真实岗位上完成破除传统职业观念束缚的任务,要完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任务。

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和现实选择均面临新的冲击。实际行动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造成的心理困惑,重学历、轻技能、轻视劳动的不良风气下自我定位的矛盾,均成为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态度养成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是顶岗实习学生养成正确职业态度的有效途径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诱导,以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顶岗实习的学生,从整体上看,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适应新环境的压力、新旧观念的碰撞造成的心理困惑、挫折承受力低而导致的情绪易波动等,这些问题均属于学生正常心理发展中有可能出现并可以理解的发展性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能更充分地利用实习条件下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群体的相互帮助和促进,也有利于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

团体心理辅导按功能可以分为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和和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主要针对普通学生群体的职业态度养成心理辅导来说,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是主要形式,这种形式针对的是顶岗实习学生普遍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注重成员的身心发展,协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生活知识和能力的充实以及正向行为的建立。通过团体活动,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职业的矛盾和困惑可以通过交流的形式,在其他人面前充分表达,可以缓解压力,或通过团体成员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达到解决矛盾和困惑的目的。通过团体对成员不同观点提供的平台,辩明真伪,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团体的接纳、爱护及认可,使成员对团体有归属感,尽量表达自己,从而提高自尊,形成对职业的自信。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修正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是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学生职业态度的核心作用。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除了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职业态度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吃苦精神不够,不能接受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与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会发现这些不良态度和习惯与实际需要的矛盾,但是不一定愿意纠正,甚至认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等处处碰壁后再来回过神来,已经过了最佳职业适应期。在一个好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中,势必有成员在交流中提出相关的感受和不愉快,在团队的帮助下, "问题"学生通过主动审视自我、受启发教育等方式,实现观念的转变,进而乐于在工作中尝试投入,亲身感受现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而自愿积极投入实际工作,并从中养成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

3团体心理辅导在培养职业态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3.1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综合的职业认知重建作用

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态度的积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理性认知有关。片面的、错误的认知和非理性的职业认知往往是学生对相关职业产生焦虑、恐俱、痛苦等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如对行业发展前景不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行业前景看得过淡,则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职业的意义认知消极,则容易对实际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换认识的机会,提供了客观了解他人并和自己进行对比参照的机会,也就提供了一个可以广泛学习的机会。

3.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促进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压力的正常释放

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实际工作岗位的一员,在面临与普通员工一样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容易出现一些特有的压力。如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和改进,完成任务困难,或完成的质量未能达到相应标准,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现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在顶岗实习的同时面临着就业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顶岗实习学生较为常见的压力源。在远离学校和家庭的地方,良好的心理辅导团体则可成为学生工作压力的释放场,当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而郁闷的时候,可以在轻松而宽容的团体环境下将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得到关心与安慰。

3.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内,成员之间会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彼此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是一个和谐的人际场,在此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从中体会到大家庭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温暖。在这样的团体内,成员之间对组织有着良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员,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和荣誉,齐心协力应对困难和挑战。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和谐集体,成为实习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这一"工作-生活"关联机制有利于顶岗实习学生更加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3.4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顶岗实习学生发展健康的职业及心理行为

在团体辅导中,团体可以给顶岗实习学生安全包容表达平台,可以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模仿适应行为,学习人际关系理念和技巧。从中体验到平等、尊重、成就和温暖的学生,势必对团体建设的基础--工作或说职业更易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导出积极健康的职业行为,这些品质和行为效果迁移到社会生活,进而影响到学生往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正是培养正确职业态度的最终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那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7。

[4]卢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效性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作者简介:

篇7

前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竞赛,几乎把技能竞赛看作检验专业建设质量和课程体系构建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既可以以赛促学,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技能竞赛甚至影响招生就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职业院校把竞赛获奖作为招生的亮点。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促进自我成长,促进同类院校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也是一个交流专业设置和实训建设的好时机。而且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院校之间的了解,搭建行业名师与参赛学生的交流平台,为专业学生与优秀企业构建就业对话平台;更会吸引旅游业界、企业的参与,促进校、政、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增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推动旅游技能人才队伍的成长与壮大。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导游服务”比赛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比赛。这个时候是检验授课效果是否扎实,课程体系构建是否合理的一个大好时机。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仅仅从一次比赛就判断一个学校的专业建设。但从竞赛的形式和比赛的内容来看,导游服务比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否合理。

一、高职“导游服务”的比赛内容

高职院校“导游服务”竞赛主要是比旅游业从业者最主要的核心工作内容,即导游服务,比赛的过程也是检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一个过程。“导游服务”比赛分为普通话导游服务和英语导游服务两个赛项。这也是针对旅游从业者在现实工作中要面对的两个群体:一个是面向国内游客,另一个是面向国外游客。

(一)“导游服务”的比赛内容

“导游服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分别是自选导游讲解、抽选项目讲解、现场知识问答、导游职业能力测试、才艺展示。具体比赛内容要求如下表1所示。

(二)“导游服务”比赛内容与专业课程解析

“导游服务”比赛的前三部分作为一个竞赛环节在同一场地按序完成,后两部分作为独立环节完成,以下为竞赛内容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对应关系的解析。

1.导游讲解。导游讲解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此项内容分值占比最高,为60%。根据2016年实际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情况和“导游服务”竞赛规程,可以建立比赛内容与课程对应关系如下表2。其中,直接对应课程为比赛内容直接相关的课程;而间接对应该课程是指在“导游服务”竞赛中,与比赛内容相关的基础课程或延伸课程。

2.抽选项目讲解。此项内容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储备情况及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直接对应课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考虑到比赛中只有20个名录,所以在设计课程时可以节选。而对应的间接课程是《旅游英语》、《导游实务》、《旅游心理学》等,而作为训练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演讲与口才》也应该列入间接对应课程中。

3.现场知识问答。此项比赛内容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导游基础知识积累情况,相对而言,测试的知识面比较宽。因此,可以认为直接对应课程为《导游基础》、《旅游概论》、《导游实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客源国介绍》等。由于比赛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间接对应n程应该是旅游管理类基础类课程都在此项比赛范围之内。

4.导游职业能力测试。此项比赛内容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而导游职业能力包括内容很多。鉴于竞赛题型为案例分析题或情境分析题,因此对应直接课程最直观的为《旅游汉语言文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投诉案例与分析》或《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或顶岗实习等。间接课程对应知识比较广泛,因此与现场知识问答比赛内容基本一致。

5.才艺展示。主要是考察参赛学生在讲故事、乐器、歌舞、戏曲、相声、小品、朗诵、魔术、口技、武术等才艺项目中,任意选择一项进行展示。此项比赛最看兴趣和爱好的,可以说是因人而异,也是从事导游服务横向竞争优势的表现。若是在后天训练同等的情况下,这项比赛内容严格意义上是与个人天赋、遗传、身体条件关联性很大的。尽管如此,若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开设《导游才艺》或表演类的课程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基于“导游服务”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由于“导游服务”比赛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赛项也充分考虑了岗位或目标任务对旅游管理专业选手的理论素养要求。基本上是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到比赛之中,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导游职业岗位对未来从业者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因此,从“导游服务”比赛的角度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或修订,不失为一个比较合适的途径。综上所述,基于“导游服务”赛项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如下图1所示。其中,基础专业课来源于比赛内容对应的间接课程;核心课程来源于直接对应课程;实践课程来源于顶岗实习等,用于检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掌握的程度。

图1 基于“导游服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篇8

关键词:职业岗位能力;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对接合肥市中国呼叫之都的五年发展计划,安徽省急需大量的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相关岗位的人才。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呼叫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必须加以改革完善。因此,必须对现有的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出具有职业特色的、能够体现“市场为导向,学生为本位,技能为核心,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一、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

1.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较低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虽然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但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不能及时掌握企业对该岗位毕业生需求的变化情况,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呼叫行业企业的需求。

2.^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职业能力的培养

现有的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实践环节设置不太合理,且缺乏专业指导,大部分实训内容主要以理论体系为依据来确立,而不是从呼叫中心相关岗位职业的实际工作要求来设置,实践环节的设置本质上与呼叫专业的岗位实践相脱节。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严格按照呼叫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 “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专业综合职业岗位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专业职业能力,即计算机录入能力、电话沟通能力、电话销售能力、数据整理分析的能力;第二,专业学习能力,即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第三,专业社会能力,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管理个人情绪的能力及较好的心理素质。

2.课程体系的构建

(1)总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对呼叫中心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及时掌握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容。聘请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分析呼叫中心服务,管理专业未来就业的岗位群,提炼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并且归纳整理每一个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

①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

岗位群:呼入业务类岗位群

岗位群的核心职业能力:a.呼叫系统操作技能;b.普通话沟通技能;c.计算机录入技能;d.解答并记录客户提出的咨询问题的能力;e.客户异议投诉处理技能。

②核心职业能力

岗位群:呼出业务类岗位群

岗位群的核心职业能力:a.呼叫系统操作技能;b.应用普通话与目标客户电话沟通的技能;c.计算机录入技能;d.寻找目标客户的能力e.电话销售技能;f.客户资料建立及管理技能;g.从事简单市场调查的能力。

依照岗位―任务―能力―知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本着“实用、够用”兼顾发展需要的原则及职业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开设必需的公共课、够用的基础课、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根据岗位群技能要求,按照中心组团模式确立专业培养核心课程(核心层)、专业必修课程(支撑层)、专业选修模块(应用层)。

(2)实践教学体系

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专业未来就业岗位的特点是实操性很强。因此在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重设计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建立完整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定期进行实战工作,按企业标准进行考核。这一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就业时直接具备上岗的技能和心理成熟度。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实现工学交替,形成良好互动。在实践过程之前,专任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课程的实习作业,主要包括收集案例、撰写总结等形式。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的现场管理,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习中;企业教师负责学生的排班管理、现场管理等工作,并且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考核。

篇9

1、在工作中投入感情

工作中追求高层次,实现高质量。要做到这一点,热情是工作的最大动力,在工作中加入“热情”。投入我们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不是在简单、机械地完成各项报名任务,而是去创造性地、充满热情地去组织报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报名工作万无一失。就会计职称报名而言,我们就必须“严”字当头,既要严密组织程序,又要严格资格审查。在资格考试入口关就弘扬会计正气,按照标准、制度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查,给会计人员树立起会计讲究诚信的榜样,在报名中就不会出现和避免不和谐音符现象的发生。从这项新的工作中就会再次体现我们会计管理干部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会计管理人的良好素质和对外形象。

2、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

作为会计管理人员是否敬业,要看工作态度,只能有平凡的工作岗位,不能有平庸的工作态度。要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我们遵循的原则是:把平凡当修炼,视普通为磨励。兢兢业业干事业,在点点滴滴中长才干,会计管理工作可以不是局里最优秀的,但一定要做会计管理这个行业里最拔尖的。就会计从业资格证网上考试而言,上级安排每季度进行一次报名,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工作要重复进行多次,此项工作与往年相比,也就等于增加了几倍的工作量。通过平凡的工作,在全市树立起会计管理人员对待工作一丝不?的良好形象。及时与培训单位沟通,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提高考试合格率,是减轻考生负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整理、汇编、补充相关考试复习题,通过开设的免费邮箱提供给全体考生,并且授之以考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了考试。为此我们也得到了考生的极高评价,说我们懂业务、爱工作、素质高、会管理。

3、具有较好的工作方法

会计管理工作既要承受“干好了不见好、干不好受责难”的外挤,还要面临“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友”的内压。这就要求带着感情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就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盖章而言,量大、面广、接触的人员多,盖章是做好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技术素质的关键,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从严掌握教育,从轻惩治发落。怎样走好这步棋,细节决定成败。因此,面对人员的素质、水平参次不齐的现实状况,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对于盖章过程中素质低、无理取闹的人员,我们也不是过分的迁就和忍让,而是以静制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在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我们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此进行说服教育一番,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我们便是义正辞严,拒理不让,使之彻底悔悟,并且心悦诚服地走出我们的办公室。努力做到了满意多数、教育少数、惩治个别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以点带面,以个别促整体素质提高的效果。

4、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

目前我们会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一是正规学历层次偏低;二是职业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并进行创新能力偏低。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机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汲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最有效途径。为使继续教育学习不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督导培训师资的队伍建设,帮助培训基地采取“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听一听”、“坐下来议一议”的办法,来提高会计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培训点我们要求以“鼓掌过九”判断培训效果、考核老师的讲课水平,以此充分调动起培训点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也根据大多数学员知识底子薄、年龄大、人员多、时间紧等特点,帮助教师找出成年人培训的最佳学习捷径,以达到学员眼神跟着老师走,思路随着讲述行的学习效果。通过我们每天亲临培训点的督导,老师的备课更充分,方法更得当,语言更流畅。会计人员普遍反映,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方法明白、深入浅出、易于接受、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为使会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水平提供保障。

5、自我加压提高服务水平

篇10

关键词:医学教学;方法;体会

随着近年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教育对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教育方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一场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传统的医学教育方式是为生物医学模式服务的,这一模式仅仅把病人视为有病生物体,背离了医学的人文本质。现代医学正处在一个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医生要更多关注人的社会因素,除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外,还要涉猎人文社科知识。因此,作为培养优秀医生机构的医学院要不断加强与改进医学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医科学生顺利成才。现将我院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改革思路与做法、体会,结合学习教育学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提高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者,首先自己必须具有高素质,自己必须是诚信原则实施的典范。一个知识陈旧、作风低下、工作呆板、对本职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教师必定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医学院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献身医疗事业、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其次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追踪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广泛涉及人文学科知识,能够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语言生动,操作规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了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新聘任教师授课前须参加集体备课;②成立教学督导;③加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④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2.人文学、伦理学知识的渗透

2.1加强人文学教育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尔德·霍夫曼教授在谈他的人生经历时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人文修养,因为一个科学家只具备自然科学素质,就只能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人,缺乏人文修养,很容易使人从简单的角度片面地看待世间的一切事务,使自己的事业很难成功,自己的人格也不可能完整。”这就要求医师的职业行为既要表现良好的人文素养,又要体现人文关怀。不仅要关心疾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转归,更要关心生病的人,把病人看作一个人而不只是疾病的一个载体,以病人为主体,对病人注入更多的爱和关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人文知识所赋予的人文精神贯穿到医疗工作和临床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身边的人文教育素材,在实践获得整医学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我院不定期地举办知名教授专家学术讲座,反应非常热烈。学术活动涉及许多热点问题,教授们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操,深深地感染学生,使之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加强伦理学教育

利用医学伦理学知识,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费用高涨,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社会现实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我院对当前医学伦理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例如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克隆技术、安乐死、重大医疗事故、医疗体制改革医患纠纷的举证问题等,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是病人的权利及什么是医生的义务,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怎样,如何使这两者实现最佳的结合,使学生不仅关注患者个人人格,而且关注整个人类社会。

3.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1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工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疾病种类也日趋增加。另外,近年一些传染病爆发,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及时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这就要求临床教研室和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和调整学时安排,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2教学方法的新尝试

3.2.1图文(表)式教学。医学课程内容多、复杂不易记忆,是使很多医学生感觉困惑的问题。教师将复杂的内容归纳、整理,分门别类,学生感觉条理性强,就比较容易记忆。对此问题我与学生广泛交流产生了有共识。我在教学基础上编写了表格式内科学,增加了学习目的与要求、临床医嘱及复习题,学生普遍反应良好。将教学内容整理为图或表格、条例,使复杂的问题一目了然,学生感觉易学易记。临床医嘱使学生感觉有到了临床的印象,知道如何将老师讲的内容应用于临床,复习题使学生知道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在哪里。这比以住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3.2.2启发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一桶黄金不如给予他获取黄金的能力。在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教学中教师应概括讲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使学生想一想应该解决。在治疗问题的讲述中应将目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讲清楚,启发他们应该如何办,使他们感觉有不能解决问题的困惑,鼓励他们如何创新。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目标就会产生动力,就会去寻求答案,就会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比如在白血病的教学中,房屋装修问题与白血病的关系、战争中使用的核武器与白血病的关系等,他们都有极大的兴趣,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与当今的世界问题结合起来,他们不但学习兴趣高,而且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在治疗上将白血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因问题结合起来,把当今前沿的医学问题告知学生,使他们感知知识的海洋如此广博,进而主动思考应该如何探索。

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一直处于单科单一型的状态,医学学科与文理等非医学学科之间相互隔离,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狭窄,人文精神十分欠缺,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的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精神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上世纪末国内高校大合并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医学院均与其他学科院校合为一体。以前医学生学习的局限性制约了今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合后为医学与工程学、计算机学、材料学甚至管理学及营销策划等领域的横向联系创造了硬件条件,便于知识的重新组合以利创新,例如湘雅医学院张阳德教授早年开发研制的“胆道镜爆破取石”技术便是集聚了医学、材料学和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成果,为新时期的医学生教育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德州卫生学校与德州学院合并后,学生、校师都能真正呼吸到“异域”的空气,为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新晨

总之,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知识信息获得的快捷、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医学教育朝着更宽、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和探索,以最大限度地应对挑战,认真负责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为培养21世纪新型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成玉,王元松.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86-89.

[2]李丽疆,宋汉君,李雅君等.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实践目标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5):66-67.

[3]青玉凤,周京国,袁国华等.浅谈临床医学教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78-79.

[4]来茂德,郭永松.关于浙江大学面向21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初步研究EJ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