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7 16:0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雪的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本文主要谈的是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生动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富有情趣。一般来说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演变。二、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三、渲染气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个环境体现出风高雪猛。正因风雪有如此之势,所以才让本已"四下里崩坏"的草厅"又被朔风吹撼,摇撼得动"。这场风雪对草厅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而草屋破败,摇摇欲坠,又促使林冲产生担心:"这屋如何过的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厅难抵严寒,于是林冲才有"向了一回火"的举动,但仍"觉得身上寒冷",又令林冲产生心理活动:"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可见,小说中风雪、草厅等环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先是共同带动人物的心理、行为的变化,进而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环境--人物心理、行为--故事情节。
而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还有侧面描写: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这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又如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先写风雪,草场,古庙,形成荒凉,寂寞,冷酷的气氛。
风雪也为人物的活动渲染了气氛。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的来临。同时,风雪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作为自然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后面又写了烈焰腾起,"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求全的性格,走上了反抗道路。正是因为大风雪,压塌草棚,林冲才发出"天可怜见"的叹息,才躲到山神庙,才听到恶人讲话,才终于走上反抗道路。一个景物描写起了这许多作用。
这里的"风雪"如同"雷雨"一般,预示着人物性格及命运,将有重大的转变。怒吼的北风,纷纷扬扬的满天大雪,草料场上的熊熊火焰,都有力地表现了林冲正在剧烈变化的思想性格和转变的命运。鲁迅先生说:"《水浒传》里一句'那雪下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紧"字的"神韵"有什么含义?一方面,一语双关,既显示这场雪下得紧,又暗示恶势力对林冲的迫害;把感觉化为视觉来写,使人感受更亲切、强烈,给读者以想像的余地,既可想像出扬风搅雪的情景,又可想像出林冲即将临头的灾难。另一方面,写出了雪的稠密,铺天盖地而来,很有气势,既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又让人感觉到"山雨欲来"的气息。
总之,环境描写与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等外在特点的变化;影响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等内在活动及其变化;影响、决定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环境决定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的成因。环境影响人。因此可以通过反观人物的言行、心理、情感等,观察他受到哪些客观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人物行为、心理、情感的外在因素,判断人物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篇2
本文以景物描写为例,谈一谈记叙文应该如何进行描写。
鲜明生动的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必不可少。适当的景物描写,不仅对人物性格的彰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能寄托作者的情思。
景物描写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风情描写。自然风光描写侧重表现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景,包括自然景象、名胜古迹、时令节气等;社会风情描写偏重反映社会风气、风俗人情等。
1.渲染气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有这么两句描绘,一是“那雪正下得紧”,二是“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两个“紧”字,堪称经典:既写出了雪确实下得极大、极快,又暗示小人行凶的步伐也在加快,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气氛。可见,合理的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有良好的作用,能起到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效果。
2.推动情节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前面交代:“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正因为有了这句描写,才有了下文的情况:“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发展至此,雪又越下越“紧”,才导致“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于是,林冲被迫赶往山神庙,后来无意中得知敌人的阴谋。寥寥几句描写,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烘托人物心情。《边城》写道:“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人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可是,翠翠即使“也看过这样的热闹”,“却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这一切只因为两年前的端午,少女的情怀被男儿吹开,那天的印象无比美妙。如今,热闹是别人的,翠翠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不在。这段环境描写,便是用热闹至极的场景来反衬翠翠的落寞心情。
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祝福》开篇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一段人们准备“祝福”的情景,可以显示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表现文章主题。
1.根据写作主旨及内容需要,明确描写内容。《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赦住处的描写是:“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随后,文章又对贾政的住处进行描写:“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两人的住处及房间的摆设有如此大的区别,只因为他们在秉性与喜好上有巨大的差异:贾赦崇尚享受,对读书学问、仕途经济、家族命运、国家政治没有兴趣,故他的院落偏远,宅中多花草;贾政则是传统的正面官僚,为人端方清正,严守君臣之道和封建宗法制度,于是,对他的房屋的描述,选择了大富大贵、能彰显身份地位的物件。两人还没有正面出场,读者却可以通过恰当的景物描写来推断他们的个性差别。
2.抓住景物特征,精确用词。《祝福》中有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已经脱落”的对联尚在桌上,说明鲁四老爷是个附庸风雅之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则是对他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恰恰是鲁四老爷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几处描写,用词精确,突出了景物特点,彰显了人物性格。
3.确定观察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写。
①定景定点。如茅盾《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描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②定景换点。如余秋雨《坡突围》中对赤壁的描写:“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③移步换景。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中对登山的描写:“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
4.注意顺序。
①空间顺序。如刘白羽《长江三日》中对长江美景的描写:“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篇3
文雪的文字,越来越精炼,字字珠玑!
这又让我想起曾经在白云飘飘网的“化叶念恩”,当初的他好像也是高中生,写了几年的文章,文章也总是那么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足以表达他当时的感情,坐在电脑前的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哪怕她的文章总是不到三百字!但是他可以把故事的细节说的清楚,现在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的文章!我记得最后一次看她的文章是他说重本录取书到来,家里人含泪轻搂刚踏进门的她!
也记得当时刚进来白云飘飘网认识文雪的文字,当时他很擅长讲故事,我也在他的影响下,喜欢发长篇大论。或许吧,人学的越多,越是精炼,越是简单地轰轰烈烈!
文雪也开始提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讲故事!前天我在床上看错过文雪的那些文章,然后不断地向妹妹赞叹说:“文雪的文字真的好好!”很赞,我说不出其他任何赞美的话来,但是就是,很喜欢,我很贪婪地享受文雪文字带来的那些感受。他总是可以表达出我们经历过但表达不出的细节!
就像他说的,终有一天我们会笑着说出自己的伤口。这种感情,是真的有,但是我不会描写,不会描写的那么精准!若是故事和这些感悟一起,那会更棒吧!
篇4
【立意】“美好的愿望”,关键在“愿”。用词简练,从中也可以透露这位南方的同学天真的一面。
【选材】围绕为何愿望“下一场雪”?怎么愿望?作者做了精彩描述。最后一段,再次点题,既使全文前后呼应紧凑。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没局限于“愿望”,而是适时引入虚幻(脑海中浮现)与真实雪景(在电视上见过),再加上动态与静态雪景的互衬,不但让文章增色不少,而也拓展了文章的视野。
【层次】既有情感的层层融进,又有动静态和真实虚幻雪景的描写,不空洞无力,虽精炼简洁,但充实不已。
【文字】心情是纯净的,想象是美好的,伴以灵秀的文字,童稚的言语,让我们一同想象一同感悟漫天大雪中,放飞美好的愿望。
点评人:朱雨欣(小学高级教师)
我,希望,我的家乡,也下一场雪,哪怕一场也好! (开篇即表达对下雪的强烈愿望,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我出生在南方的福建,一个温暖的地方。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从来没真正见过雪。 (简明交代愿望“下一场雪”的原因。)
我只在电视上见过雪。那洁白的雪,离我是多么遥远,那洁白的雪,是我心中的期盼。那雪,是那么白,带给人们多少希望,多少欢乐,它还带给人们一颗纯净的心。可是,为什么它只属于北国的人呢?在电视里,北国的孩子在大雪中欢闹、嬉戏,他们打雪仗、滑冰、堆雪人……享受着这洁白的雪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以写实的手法,在记叙自己在电视中所见的情景,并融入个人思想,强调内心“美好的愿望”。)
最近,又在书上学了《雪》这一单元。看到课文中描写(的)雪(景),我更期盼(下)雪了。我曾在读课文、背课文之时,脑海中浮现出下雪的场景: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降落,给大地盖上一层层白色的被子,树上挂满了(“)银条(”),风一吹来,小树轻轻摇摆,无数玉屑似的粉末儿随风飘扬,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盼雪的心情,如诗如画,而景由情生的虚幻美景,从另一层角度勾勒出盼望下雪的迫切之情。)
雪啊雪,你是我的希望;雪啊雪,你是我的期盼;雪啊雪,你是我一个美好的愿望! (紧接上面,再次让盼雪的心情一涌而出。)
篇5
早上醒来时,只有六点多,这时,人们大多仍然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但雪精灵啊,却到来已久了。看,它飞舞着,挥洒着,如一位高贵的灵魂舞者,舞去喧嚣,舞去尘埃。不一会,屋顶上,天井里,柴垛边,都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雪。可能飞舞了许久的雪精灵有点累了,想稍微歇息一下吧,雪花落得越发稀疏。
离开温暖的被窝,推开门,却发现,门前的雪与大街上的雪有了一个明显的界限,原来屋内的温度让那些精灵不敢走得太近。雪花轻轻地落到地上,悄无声息的,好似怕惊动了人们的美梦。站在门口,看着那一片洁白的雪,我竟不忍踏上一个脚印。
过了许久,雪精灵累了,似乎离开了,空中飘起了小小的冰粒,它不同于雪花的温柔,你听,“沙沙沙”,似千军万马从天空大踏步地奔腾过来,又似睡眠醒来的蚕儿贪婪地蚕食着桑叶。这与轻飘飘的雪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那雪儿啊,是那么有耐心地轻轻飘下,让人不禁想起妈妈的手,那满怀着爱的手轻轻拂过你的发梢,你的眼睛……
雪似乎不适合这个季节,所以它留下自己的这一抹最后的温柔,又悄无声息地离开,把这迟来的春天留给了像孩童一样顽皮的细雨。细密的雨丝不消一会工夫,便把房前屋后的雪融化成了水。这调皮的细雨呀,就这么轻易地把雪妈妈给盖的一层薄被,瞬间踢蹬了个干净。
这群飞舞的精灵,渐渐离去了,一定是要追上还未走远的冬天的脚步吧。挥一挥手,温柔的雪精灵啊,明年再见!
【针对点评】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一场飞舞在初春的小雪慢慢融化、慢慢离去的情景。文章句句带情,满含对小雪的热爱赞美。
首先,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拟人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温柔、小雨的调皮,让原本无生命的雪花和雨丝有了生命,有了情感。生动形象的描写让作文别有韵味,充满情趣。
篇6
《济南的冬天》写景顺序如下:
文章第三段,按照空间顺序,作者从山尖写到山坡再到山腰,由高到低,多层次逐渐展现了冬天山的特点;文章第四段,作者按照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顺序,作者首先描写了城外,然后描写了城外的山坡再到山坡上的村庄,最后到小村庄屋顶上的雪,对景物的描写愈发细致,从细节处表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文章第五段,由近而远,由小到大,作者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作者从细节出发,再到济南冬天的大体特点,采用与第四段描写顺序相反的手法,既使文章整体结构紧凑、有序,又使文章生动有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3、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4、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5、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篇8
叶晨夏若雪是情感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以及场景等等,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环境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烘托渲染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那么,如何借助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呢?
一、借助对生活环境的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来布置自己周围的环境,所以生活环境的布局、色彩、陈设常常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因此,写作时,要针对你所要表现的人物,对他的一些典型的生活环境进行描写,从而让读者了解其性格特征。
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我又百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大“寿”,表现出他的迷信守旧,一幅脱落的对联,暴露了他抱残守缺的假道学的真面目,一堆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表现了他的鄙陋和不学无术,而把朱熹著作当成圣经,则是他保守落后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充分地向读者展示了鲁四老爷的性格特征,真实自然。
又如《故乡》中:“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美丽的夜景和英武的少年融合成了一幅绝妙的画面,少年闰土的飒爽英姿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借助特定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人物的内心
景物描写,是环境描写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平时我们所见有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也有让人看了很压抑很悲伤的哀景,写作时,如果能将景与情结合起来,对人物的表现,也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一)以乐景写乐情
《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借助“月光”,表达出作者“偷得片刻安宁”的淡淡喜悦。
《荷花淀》中水生嫂眼中的皎洁的月光,银白的湖水,透明的薄雾,诱人的荷香,恬静中绽放的是一种纯美,把客观之景和主观之情有机的融合,有力的烘托人物的美好的心灵世界。
《哦,香雪》中,写香雪终于得到自己心仪已久的铅笔盒后,“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明写小溪,实写香雪的兴奋和喜悦。
(二)以哀景写哀情
同样是《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流露出朱自清“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的困惑与愁苦。
再如《药》的开篇:“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开篇就塑造一种凄凉萧条肃杀的气氛。结尾处:“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肃杀的景色更衬托出华大妈心理的孤独和凄凉。
(三)以乐景写哀情
《最后一课》开头,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想逃学去玩,他眼中的景物那么有诱惑力: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这在小弗朗士的眼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和下文他知道发生的事件后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祝福》结尾:“……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天地众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极力渲染新年祝福的美好景象,就为祥林嫂的死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四)以哀景写乐情
《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门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正在“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时候,“夜来门外一尺雪”,不仅天气变得冷了,而且想不到下了这样一场大雪,真是苦命人“天照应”,雪中之炭的价钱该是可望的,这是乐事;于是,天刚亮就驾起牛车上路了。他那喜出望外的高兴劲头,他那满怀希望的喜悦心情就甭提了。尽管环境是那么恶劣,他竟是如此的高兴,他那悲惨的处境与悲哀的心境,就在这“晓驾炭车”的喜悦心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借助环境描写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变化提供可能性
篇10
2、描写群山的句子:远处,奇山兀立,群山连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
3、描写山峰的句子:两岸的山峰变化成各种有趣的姿态,有时像飘洒的仙女,有时像持杖的老翁,有时像献桃的猿猴,有时像脱缰的野马。
4、描写雪花的句子: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