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签名励志范文

时间:2023-03-30 03: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句话签名励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句话签名励志

篇1

2、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

3、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篇2

那些或美丽、或精辟、或伤感,或励志的句子当中,有没有那么一句,不仅被你记住,还在悄然间让你的心情、你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

请珍惜你身边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对你那么好。

徐珺绮(金华第十五中学)

忘了是什么时候,只记得那天刷了一下微博,看到一句话:“请珍惜你身边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对你那么好。”我觉得很有哲理,便将它认真地抄写在那本新买来的笔记本上。抄完,其实也就把它放在一边了。

那个时候,浙江卫视正在热播《仙剑奇侠传》。我的闺蜜橙子喜欢故事里的雪见,张扬是她一贯的作风,可我却偏爱那个柔弱的龙葵。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偶像大过天的时候,自己心里认定的,都是最好的。固执的我们谁也不肯让谁,各自坚持自己的想法,居然为这个吵了起来,一吵就吵到了翻脸。“道不同,不相为谋,哼!”我气急败坏地扔下这么一句话。

心情不好,做什么都觉得无聊。不经意翻开笔记本,毫无征兆地,我一眼就看到那行工工整整的字:“请珍惜你身边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对你那么好。”

我开始细细回想和闺蜜在一起的日子:迷糊的我上学时总会忘带水,橙子总在我口渴时将她的水杯递给我;上课回答不出来问题的时候,橙子会悄悄在底下给我提示;生病时,橙子会给我带来我最爱的提拉米苏……

原来,橙子对我这么好,只是岁月太长,我还未来得及回想那些过往,却被现在的事情冲昏头脑。仔细一想,身边对我好的人还有很多:我笨笨的弟弟,会一直等我放学回来才开始吃饭;我亲爱的表姐会在我生日那天特地从外地赶来给我送生日礼物;我胖胖的同桌会将他的零食分我一半……我凭什么可以浑然不觉地享受这一切,还把它们当成理所当然?

是的,我该学会珍惜了。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雷羿恬(遂昌县育才中学)

时光真的可以改变很多呢。

那一年我们小学毕业,大家都嘻嘻哈哈地写毕业赠言。用不同的字体,写下的都是“勿忘我”。我们微笑着说要记得我们在一起的六年,要记得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那时,我说,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时光匆匆,转眼初三所剩的日子不多了。同学之间还会讲“到了高中以后不要忘记我哦”之类的话。忽地回想起那年小学毕业时的情景。可是,我记住了一些什么呢?回到家,翻出小学毕业照,看着那些曾经那么熟悉的面孔,我却连很多人叫什么名字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三年而已……忽然之间伤感丛生。

翻读郭敬明的散文,又看到他引用顾湘在《西天》里写的一句话:“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这句话其实早就看过,以前没有太大感触。但这一次,它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原来,这是真的。曾经多么想要记住的过往,却随着时光的流逝日渐淡忘了。

既然时间注定是一块橡皮擦,就让那些过去的过去吧。从今天开始,用心和每一个朋友好好相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确定不了自己的形状,动不动就和世界碰撞。

金思怡(磐安县实验初中)

那一次,兴致勃勃地和妈妈说要买一台拍立得。“拍立得不用钱的吗?家里明明已经有一台数码相机了。”她不以为然的眼神突然让我感到梦想被轻视的激愤,并很快恼羞成怒。于是接下来,我便和她大吵了一场。我觉得她不理解我,而她始终认为这不过是在浪费钱。其实我一开始也不是那么坚持非要不可,但不知怎么就和她杠上了。最后,我用尽全力重重地关上房间的门,歇斯底里地发誓不要再出去。躲在房间里,我小声地哭了,心中不断涌起的委屈终于让啜泣变成号啕,只能用被子捂住头,不停地流眼泪。

哭完了,作业还是要做。戴上耳机,往嘴里扔一粒口香糖,假装自己根本不在乎。突然,耳边传来一句歌词:“确定不了自己的形状,动不动就和世界碰撞。”我一下子愣住了,嚼着糖的嘴巴不动了。这首刘若英的《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我明明已经听过很多次,这一次却尖锐地刺痛了我的耳膜。

我们总是有那么多心血来潮的梦想,然后仗着自己是一个“有梦的人”,动不动就锋芒毕露,随性张扬。我曾买来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颜料,在水粉丙烯水彩油画里迷失;也曾抱回一把大大的吉他,以为那是青春表达的方式却耐不住枯燥的练习而放弃……我们急于塑造一个理想中的自己,却不知道未来的自己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面对别人的关心和劝告,只要一不合意,便露出身上利刺,用对抗来掩饰自己的心虚与焦虑。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后来,我很多次把这句话放在了个人签名和博客的个人简介上。妈妈说得对,如果真的喜欢摄影,未必要把心思放在买新的相机上,而是把手上的相机先用好。从今开始,我会把所有伤人的芒刺都收好,认真地去塑造自己的形状。

过去的就不要再翻了,翻起的尘土会迷了眼。

凌夏伊渡

小学时,不知什么原因,我的下巴长满了痘痘。正打算去医院,妈妈的朋友说这是小病,用偏方治治就好了,还热心地推荐了一剂药方。晚上临睡前,就听见父母在那里叮叮当当捣鼓着什么,早晨起来就看见桌子上一碗黑乎乎的东西,妈妈说,这就是为我准备的药膏。“不涂行不行?”

显然没人理会我的要求,没挣扎两下,那些黑得纯正的东西被涂抹到了我的脸上。一阵阵冰凉的触感,我明白这次脸上“沦陷”的“领土”可不小哇。

睁开眼,镜子里那个如此丑的人果真是我!那天,我是哭叫着被绑去学校的。尽管没有同学当面嘲笑,但我分明感觉到,他们还是感觉奇怪甚至好笑,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悄悄地对我指指点点。

想笑就直接过来光明正大地笑啊,干吗偷偷摸摸的!好,我记住了,那些用异样眼光瞧我的人。

浑浑噩噩过了一个星期。事实证明,偏方治大病只是一个传说,最终我还是去了医院,结果两三天就好了。看着重归光滑的脸面,我反而有点怕,怕这样的一个变化去了学校又变成某些人的八卦话题。那几天我想了很多,我讨厌那些同学,甚至有种想要“复仇”的念头。可复仇毕竟是小说电视里的情节,我不敢也不会,只是见到这些同学时,仍然心存芥蒂。就这样别别扭扭了很长时间,直到临近毕业。

大伙儿忙着互写“毕业赠言”,而我面对着那几个同学递来的毕业纪念册,却不知如何下笔。心烦意乱中,想改一个适合当下心情的QQ签名,却无意中在网页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过去的就不要再翻了,翻起的尘土会迷了眼。”

顿时释然。

其实这个故事,连我自己也忘了很久。直到最近一次和小学同学聚会,在餐桌上谈笑,才又记了起来。或许不是忘了,而是不去翻它,它自然也就过去了。

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当你失败的时候,总有几头猪在笑。

王 菲(宁波李关弟中学)

忘了是谁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的——“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当你失败的时候,总有几头猪在笑。”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太搞笑了,拿着这句话和朋友们逗趣了半天。注册锐角网的时候,上面有一栏“心情签名”,一时想不出写什么,就把这句“名言”写了上去。

仔细想想,这句话还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在失败的时候,也总能隐约听到“猪”的笑声。这“猪”有时候是瞧不起我的人,有时候是场上的对手,有时候是貌似不可克服的困难,有时候甚至是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我(“她”会对我说:“瞧,我就说你不行吧!”)。

但是,人生就应该像愤怒的小鸟……感谢“猪”的笑声,正是因为咽不下这口气,我们才会撑着再试一次,再挑战一次,于是就可能过关了。一个“假想敌”会让我们更加进步。所以遇到“猪”的时候,尤其是它朝着我笑的时候,我就想想这句话,想想愤怒的小鸟,拿出勇气来,使劲儿砸扁它!

我的日子还没有来临。

施 佳(南京二中)

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大大的书名:《我的日子还没有来临》。我并没有过去翻阅,自然也无从知道它的内容,但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我记住了这句话。

作为一个学生,压力真的好大啊。考试没达到要求,作业写到半夜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夜里睡觉做梦都梦到自己考试迟到或不及格,失眠,一上课又想睡觉……不光在学校,在家也是压力山大,爸妈不理解你,你又不能冲他们发作,毕竟他们也是为你好,只能自己把气吞下去。

也许在有些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我毕竟还没经历过什么,所以就觉得这太有什么了。夜里,一个人对着一片黑色,有时都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还好,我想起了这句话——我的日子还没有来临。于是我开始幻想自己的将来,我的大学,我的事业,我的环球旅行……想到那么多美好,第二天我就又变得自信满满。

一开始,这句话的“疗效”基本上能维持三天,之后又会陷入现实的烦恼,不过我可以再想一遍啊……一个周末,我在一本中学生杂志的读者群里,看到一帮人在讨论未来,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花了那么多钱读书,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找到了也收入微薄,如此云云。沉重的话题让人有些迷茫。这时,“潜水”的小编浮了出来,讲起了自己的往事:曾经艰难地找工作,拿着一千出头的月薪省吃俭用地度日,租住在“城中村”几个平方米的小屋子里,还有好几次被房东赶走的遭遇……大家都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有人问“那后来呢”,“后来,不就熬过来了吗?”小编叔叔说,“买了房子车子,有了一份你们都说羡慕的工作……别老是觉得不公平,年纪轻轻的时候,自己都还没创造什么价值呢,凭什么过上舒舒坦坦的日子?当你是‘富二代’啊!”

我脑子里忽又蹦出那句话:我的日子还没有来临。

不知道过多久,这句话会对我失去作用,但至少现在,我仍然被它鼓舞着、激励着。我的日子还没有来临,以后那些属于我的美好,等着我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有句话说,笔比剑更有力。语言文字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没有质量,却蕴含着如此大的能量,有时仅仅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

然而同时,我们又必须了解,一句话可以包含一个道理,但是——一句话不能概括整个世界:

“生活在别处”?

唐佳慧(新加坡国立大学预科)

15岁的时候,我每次听到这句话,都感受到来自远方的召唤,都感觉像在听一句真理。很轻易地,我就被诱惑,被感召,期待远方有不一样的、梦想中的所谓“生活”。我因此相信,“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人生的意义在“远方”,走出自己熟悉的城市,在他乡好好地闯荡一番,这才叫生活。

千方百计,我终于可以长久地离开自己的城,告别父母、亲人、朋友,踏上异国的求学之路。我自以为是地认为新鲜的世界可以充盈自己的生活,满足我对刺激的追求和贪婪,但不曾发觉,就算走得再远,生活依旧是陈旧的生活。新鲜感过去之后,一日三餐、起居学习照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无非是换了一个地点,并不比在家乡时多一点或少一点。于是开始怀念起自己的城。在QQ上和老友聊天,谈起家乡街头的小吃,突然觉得,那才是真正对我胃口的味道。我顿悟,那种轻松、熟悉、温暖、平静甚至略显单调的故事,才是自己的生活。

生活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熟悉到难以察觉、却又无法割舍的习惯里。

“成功必排名次”?

土豆先森(浙江大学)

记得初三刚开学的时候,老班破天荒地给全班同学一人送了一本书,书名叫《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里面讲了挂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20条格言,基本上都是劝诫人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之类的话,比如第一条就是“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老班在班会课上带领我们一句一句地朗读,还真有那么一点群情振奋的感觉。记得他特地强调了其中的一句:“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他还问我们:“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那么第二高峰呢?”见我们面面相觑,他接着说:“你们瞧,屈居第二就基本等于默默无闻!”当然他也解释,不是叫我们非要去做第一不可,但必须有追求第一的心,才能在“成功榜”上取得更好的名次。

老班给我们打的这一剂“心灵鸡血”果然见效,班里的氛围开始悄悄变得白热化,各种考试的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开始变得异乎“热门”,似乎每一个数字的升升降降都决定着我们今后的前途和命运。但与此同时,厌烦情绪开始蔓延,“竞争”也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一点变味。终于有一天,同桌S君幽怨地问我:“你说到底啥叫成功?美国总统在成功榜上排第几?哈佛校长排第几?我呢?追求成功不是为了活得更幸福吗?那幸福都不排名次,成功倒要排名次,这算神马逻辑?”我顿时凌乱,但心里却觉得他说得好像不无道理。

初三就这么凌凌乱乱地结束了,大家四散逃离。上高中以后有一天上网才知道,哈佛图书馆根本没有这些“训言”,编造这本书的人倒是成功地赚(骗?)了很多钱。实际上,人家哈佛大学的校训只有一个词:真理。

我很佩服S君,他是我们当中第一个用自己的脑子来质疑这句话的人。

后来,我还看到一个笑话——“成功学”讲座上,讲师问:“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那么第二高峰呢?”某学员:“乔戈里峰!”讲师愕然,再问:“第三高峰呢?”某学员:“干城章嘉峰!”讲师:“第四高峰呢?”某学员:“洛子峰!”讲师:“第五高峰呢?”某学员:“马卡鲁峰!”……

“我是最棒的”?

吴 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托爸妈的福,我很幸运地成为“赏识教育”的“成果”。同学们常羡慕我从小在父母的赞扬和鼓励声中长大,“要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是我听得最多的话。慢慢地,我也自信满满,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什么都可以做到最好。

小学时,我是少先队大队长,出席过省少代会,会拉小提琴,是校足球队的主力门将,各科成绩也从没掉出过年级前三名。到了初中,课外活动减少了,但依然顺风顺水。我以为一直会是这样,但上了高中以后,我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我们这所高中汇集了各路精英,一开始我乐观地想,高手过招,才能更快地提高,只要我再多付出一点,仍然会是最棒的!

但事情和我想的不一样。别的不说,在学习上,很多科目无法再“独占鳌头”,数学成绩更是掉到了班里的中游水平。爸爸说,没关系,你要相信自己,只需要再多努一把力,一定可以的!

对,努力!但是不管我怎么样努力,甚至把强项的语文和英语课都拿来偷偷地做数学题,数学成绩仍然没有起色。痛苦焦虑迷茫中,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

这时候,校内足球赛开打了。我还是守门员,体育委员老蔡充当后卫。比赛开始以后才发现,身为校男篮大明星的老蔡在绿茵场上却是只菜鸟,人高马大的他根本防不住比他矮一头的对方前锋。更要命的,他居然两次伸手去挡对方的传中和射门!他被红牌罚下不说,还送了人家两个点球。结果,自然是惨败。

汗津津往回走的路上,我忽然悟出一个道理:没有任何人可以宣称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是“最棒的”,不是所有努力都必然带来成功。相信自己是没错,但也应该学会审视自己、认清自己。不是“最棒的”又怎样?Try my best就好了。

一下子,我轻松了许多。

【小编的话】

我们在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找出口”。

一开始,我们待在一个小房间里,一切都很熟悉。你并没有意识到这里还有一些“秘密通道”,或许你也压根没有想过要去寻找它们。

无意中,你的手触到了一个从未注意过的开关,哗,一扇窗,或者一扇门,打开了。它让你看到一方从未见过的风景,或者通向一个房间,也许是你的内心,也许是你从来不认识的另一个自己,也许是未知的世界。

篇3

兴奋、忙碌、充实、激动、幸福、快乐的12天结束了,我身着着亚运志愿者“小白菜”的服装,带着一大堆礼物,满怀期待、幸福骄傲的回到了学校虽然马上就有几科很急的考试,我甚至还办了缓考(有生以来第一次),但是我还是急着向同学讲述我的经历,向父母炫耀我的收获,因为十几天的志愿者生活是我这学期来的最大收获。

我的十人小团队

11月9日傍晚,我们一行十个人,大包小包的上了广州亚组为派来的专门接我们去增城体育馆的亚运专用车,车又大又新,与之前我们参加演练时候的小车相比,简直就是北京的香山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的香山,没法比了!一路上,大家讨论的话题基本都围绕在志愿服务期间的考试上,谁有几科考试,谁有几个实验,回来还有几天可以复习,学校会不会有加分政策,其他学校的加分政策有多好……大家讨论地很热烈,但说来说去我们做志愿者的心情还是相当亢奋的,毕竟亚运会是在广州举行,就在我们的身边,高三的时候我们羡慕奥运的志愿者,如今我们能够成为亚运会的志愿者,也算圆了一个“年轻”时候的梦。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可以为亚运为广州为中国做一点点事情,我们愿意,服务于他人,更完善了我们自己。

说到这也要介绍一下我们的TEAM了,用我们检查站经理的一句话:你们是我从事兴奋剂服务工作以来,包括奥运会,所见到过的最睿智、最团结、最有工作效率的团队。那么就要看一看究竟是什么人让经理这么满意了。

队长同学,禤某某,应该是89年的,不过和我是同级,08中医的,性格那是相当的好,12天来我俩一直是舍友,亲密无间。她主要负责我们十个人与场馆、学校的联系和管理工作,很能体谅同学哦。可悲的是我们服务结束后两天,她就有两个考试等着她,弄得她一直都很紧张,更倒霉的是她和我是一个宿舍,本来就爱体育的她,禁不住我看电视的诱惑,经常和我一起看羽毛球,看乒乓球、看体操、看台球……反正被我这个“坏”舍友带坏了,也不知道她复习完了没有。唉,这件事我一直很内疚。我以前是不关注羽毛球的和台球,虽然会打几下,但是对于赛场竞技我就是一个大白痴了,还是她告诉我的羽毛球和台球的规则和打发的呢,导致我现在也开始迷羽毛球和台球了。

大姐大,原名尹某,是个硕士研究生哦,更牛的是她是86年出生的,也就是说她曾经跳过级或者提前上学,我猜她应该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硕士研究生了,不过她总是对我们说:唉,不行,和你们比我老了。这当然是说笑,因为要是从心态上比她是我们当中最年轻的了,每天都听到她唧唧喳喳的说话,跟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们开玩笑,兴奋的不得了。也正因为如此,大家都管她叫大姐大。大姐大,重量级虽然不及我,但是也算是十个人中排第二的了,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哦,因为有了她,大家就很少再开我的玩笑了,基本上大姐大成了我的挡箭牌,我还是低调低调一点吧,本来就长得很显眼,站在那里要用两个人的位置,如果在放肆的与他们开玩笑,我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晓莹姐,徐某某,这位更厉害,是博士生哦,而且据说当年人家本科读的不是医学而是建筑,自学成才到军科院读了研究生,到南方医大读了博士生。且不说考上了博士,光凭大跨度的考研成功就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不过她最吸引人的地方要数她的聪明了,让源源的一句话说:晓莹姐聪明睿智,漂亮活泼,这才是新一代的博士生,读书就要像他这样,不能读傻了,不然博士也不算什么。

桃桃姐,李某某,我们老李家的一份子,山西人哦,呵呵,虽然我是山东过来的,但毕竟五百年前是一家嘛,还是要炫耀一下,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好像牛人都很多,让我不得不说。桃桃曾经和我一样,都是护理出身,大二才转的专业到了预防医学,现今大五,要毕业的人了,也是考研大军的一份子,桃桃姐本来就很安静,加上考研,她就更安静了,我们还在闹腾着玩的时候她就自己坐在屋子里看书学习,这份精神我是打心眼里羡慕和佩服,不过就是做不到,俺太不安静了,太浮躁了,总是不能脚踏实地的干事。说回桃桃姐,最令人佩服的就是她要考我最喜欢的学校,北大,她的目标就是考回北方,到北大医学部读研究生。有时候想想,其实我也可以像她一样大二转专业,然后考到北京,安安分分的考研,老老实实的考博,可是看到她,总觉得可能老天爷这辈子压根儿没想到安排我走那条路吧,回到学校看到她忙碌复习的身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默默的祝福她,希望她能够实现她的愿望。

黄某某,他是这个团队中和我一样最小的了,他也是90后,不过是在二月份出生,还是比我大一点点。有意思的是,他长得根本就不小,个子高高的,黑黑的,本来是湖南人,却说了以后一口流利的粤语,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个小“南蛮子”。他很厉害的哦,一本俞敏洪编的GRE英语单词到我第一次见到他为止,他已经背过3遍了,平时没听他讲英语,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与一个韩国人交流,需要他配合到检查站接受检查时,他开口讲了英语,相当的好听,也很流利,不愧是要出国的人(美国),牛啊!大姐大他们觉得我们两个的名字很像,总是改成雪萌和雨晨来叫,我还好点,他们总是叫萌萌,雪晨就惨了,总是被他们叫成雨晨,理由很简单,他们觉得雨晨好听。不过后来我们见到孟经理后,进行了自我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下雪的早晨出生的,而我是09年的第一场春雨出生的,有时候我还想,他是不是最后一场雪呢??毕竟2月和3月就只差那么几天嘛。

薛某某,08临床,天津人。不过他是我见过的一个最不想回天津的人了,临床嘛,注定要多读几年书才会有工作,所以他的定力可以与桃桃姐媲美,任外面有说有笑,我自岿然不动,专心看他的药理学,我听到过最多他与别人说话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你们的药理是怎么考的,你们的诊断是怎么讲的,诊断学第几章第几课都讲了什么,我们的三段考怎么样怎么样了。我想他是我见过的08级同学中最爱学习的一个了,不过他的英语也很好,毕竟我们这些专业志愿者,主要任务就是与被抽中接受尿检的运动员沟通,要他们到检查站接受尿检,所以遇到外国人自然要用到英语,到了增城龙舟场时,我们检查站来了一个来自阿联酋的兴奋剂检查官,他的蹩脚英语实在令我头疼,一度让我觉得我十几年的英语白学了,可以源源同学却随意自如的给他做翻译,他们成了好朋友。

张某某,一个学临床心里的人,多少都有些诗人的气质,连他自己都夸自己,拿起筷子可以吃饭,放下筷子可以讲哲学,以前我就认识他,他是我一个同学的老乡师兄,不过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所以对他的了解也不多。他喜欢讲冷笑话,弄的桃桃姐每天都笑的不行,即使不好笑的事情,桃桃姐也会哈哈大笑,导致“张医生”找到了自己的毕业课题,研究“长的漂亮文静的女生是不是笑点都很低”。久而久之,大家总是有事没事的说一句话:桃桃姐笑了。搞得桃桃姐不知所措,敢笑又不敢笑。

刘某,也是08临床的,这个家伙害的我们大伙后有了两个口头禅:“好吧……”“晕……”后面的“吧”字和“晕”总是拉得很长,无论讨论什么,他最后总会有一个“好吧”,久而久之,大家也受他的传染开始“好吧”起来。他是一个典型的广东人,很爱干净,和张少伟这样的“山东大汉”(其实他很白的很瘦的)相比,更会精打细算,更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他有自己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考取中大的研究生。

成成,李某,是中西医的,07级师兄,(目标:考取中大的研究生,以后做个眼科医生)不过我们可以一点儿也没把他当成师兄。这个家伙工作之余见了好多外国的运动员,手中的纪念徽章最多,什么样的都有,而且他的一件衣服已经被他珍藏起来了,因为上面写满了冠军们的签名,羡慕死了。

至于我,是十个人中比较惨的一个,做兴奋剂检查站的出入口控制员,不能随便出站,一整天都在工作,其他同事通知完运动员就没事了,而我要一直等到最后一个运动员出站我的工作才算结束,所以我与冠军的照片最少,我的签名最少,我的纪念徽章也最少。不过我也是最幸福的一个,因为我跟所有的冠军、所有的被抽检的运动员都有接触,无论国内国外,我跟他们聊了很多,知道了他们的很多故事,这些励志的经历让我觉得我不应该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不应该抱怨太多,因为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困难,他们的每一天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上帝创造人类是平等的,我相信这句话,连他们所经历的困难也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克服困难、经历困难多的人最后成为了王者,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让自己的国旗冉冉升起,这就是区别,人与人唯一的区别。

篇4

窦文涛:你看,现在这男人,要不你就有钱,你要没钱你就得成围裙丈夫。

竹幼婷:是啊,美国最新的一个民(意)调(查),今年美国的女生硕士人数比往年都高,已经攀上最高峰,而200万的美国男人都是家庭主夫,换句话说,15个人里面还是10个人里面,就有2个决定在家里帮忙做菜的男人,美国男人。’

许子东:从社会问题来讲,好像是因为房子的压力,但我想这个男人走到这条死路,不是被女友逼的,是被他自己制造的不属于自己的形象(逼的),他在他心爱的女人面前制造了这个人,这个人不是他能做到的,但是他不能打掉这个东西,我还是想讲这种情况很多。我给我自己一个使命,我是什么什么,很多人相信了你是什么什么,然后你其实做不到,你就一步步演到最完美就演到你死这幕了。

竹幼婷就跟《黑天鹅》一样,当你演到最完美的极致的时候,最后只有(将)这个生命都给他,其实过去我自己也是个比较完美主义的人,所以许老师这样说我可以理解,你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你就觉得你逼着自己,你就可以达到那个地方,然后你就会越往牛角尖里面钻,然后你日日夜夜觉得我执著,我就要我就是要,然后你就是把自己逼到一个很不开心的境界,但是你就觉得只有拿到那个我才是快乐的,中间的过程你都会忘记,我只要那个结果。

新闻背景

江苏一80后男子决定和未婚妻买房,主动承诺负担30万首付。后实在无力支付,用砖头将心爱的未婚妻拍死。

窦文涛:我再次说,虽然我不了解这个人,但是从他(唐峻)的实际业务上讲,应该是有才能的人,但是出了学历的问题。南京林业大学请他去讲座,去演讲,结果南京大学有个女生就不服了,上去踢馆,说唐骏给我们签名,他演讲的题目也是他一贯的主张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南大这小妹妹就说了:我看你的成功不是能复制,是能复印,拿来一个西太平洋大学学历的复印件让他签字,据说唐骏也挺会聊,镇定自若,说签,不光签在纸上,签你身上都行。

曾游漪: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他没有去做这个假学历,他有没有可能进到那个企业,这个台阶是怎么铺成的,譬如说像在台湾,我们提割经营之神王永庆,他是小学毕业,我们再看香港富豪李嘉诚,他的学历也不高,可是当时他们有很多的机会,他们自己的投入很勤奋。可是在这个年代,什么是机会,如果文涛你没有大学学历的话,你进得了公司吗,就说我们人力资源部在筛选人的过程当中,你再有口才,你是小学毕业,你是要通过什么方式进来?只看你的学历,你肯定被刷掉,你只能在江湖上混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有真本事出来,人家才请你上来,真刀真枪耍了你才能够上来。

我想这个学历对人的重要性是因为当中有对自己的不自信,我觉得我有能力有才华,我怎么样才能够施展我的才华,因此我用了一个方法上来了。

4月27日,“学历门”事件后较少公开露面的唐骏现身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讲座。演讲堪称完美,博得阵阵掌声,却不料遇到一女孩踢馆,讥讽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甚至拿出一沓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证书复印件,要求唐骏在上面签名。以进一步羞辱这位“成功人士”。微博控宝宝看微博

琦殿的微博:总有一天,我和你会狗血地进行一场全天甜蜜而伤怀的约会,最后抱着流几滴眼泪。然后你去你的相濡以沫温馨到老,我过我的相忘江湖怀念至死。你永远是我遥不可及的恋慕与梦想,我只能做你偶然记起的温暖和感伤。

陈嘉上的微博:上天或者会不停地安排情节,但你可以决定风格和结局。哪怕是悲剧,也可以有希望。

博曼心理的微博:与禽兽搏斗的三种结局:1.赢了,比禽兽还禽兽;2.输了,禽兽不如:3.平了,跟禽兽没两样。――结论:选择正确的对手最重要!

13度红酒的微博: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是正在追逐的未来。后来才发现,那些拥抱过的人,握过的手、唱过的歌、流过的泪、爱过的人、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

SOWAY的微博:人一定要旅行,尤其是女孩子。一个女孩子的见识很重要,你见得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视野宽广,会影响到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旅行让人见多识广,对女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它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不会在物质世界里迷失方向。

吴薇的微博l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都会遭遇穿刺的痛。

庸的微博:你有没有听过,有一句话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就是一句恐吓人的话,其实放慢脚步,并不意味着就会被赶超,事实上我觉得放慢脚步,人走得更扎实,更能够增加成功的可能。

李刚的微博:对于微博控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生与死,而是当我在新浪仰望你时你却在腾讯,当我来到腾讯与你并肩时,你却说:来搜狐微博看我。一路飙泪追随,我围观了网易,你还不懂得我的态度吗?作为微博控的我,你伤不起啊。

好女人的微博:亲爱的,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女性博客的微博: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要找个你喜欢的,这样你每天早晨六点到晚上八点都是高兴的。再找个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晚上八点到早晨六点就是开心的,这就是生活。

沉浸豪的微博:你可以像一条疯狗一样对这些遭遇发狂发癫,甚至骂上两句粗话,但到一切都要结束时,你却不得不放手。

创意趣闻的微博:一部1phDne4,可去云南玩一圈;一个爱马仕,欧美游一遍也回来了;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一辆跑车的钱,那时候,你的世界观也都变了。生活在于经历,而不在于名牌;富裕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奢华。晚年时可以给后代讲述我们的故事而不是你拥有过的一件件过气的名牌。

微报纸的微博:很久很久以前,谎言和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穿了真实的衣服离开,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从此以后,人们眼中就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难以接受裸的真实。

萌工厂的微博:我趴在书上,学不学习不重要,关键是得有个姿态。

简易心理学的微博:指责定律一当你用一个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别高了,总有三个手指指向自己。把怨气发泄给别人时,其实,最受伤的还是自己。

娱乐码头的微博:世上只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感情――种叫相濡以沫,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我们要争取和最爱的人相濡以沫,和次爱的人相忘于江湖。也许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分。能相爱的时候,请别说分开;能拥有感情,请别去碰暖昧。

无名的微博:记得你是女子,如果你有爱情的话,请你认真对待,好好爱,用心爱,努力爱;然后再忘记你是女子,伤害太正常,看淡点,再看淡点;然后,轻轻地原谅。

Caikangyong的微博:你不懂“私奔”的意思吗?“私奔”的意思是:这次的爱太强烈,强烈到我们必须把过去的人生

全部作废……

琦格格的微博:有一只小熊,肚肚被树枝划伤了,流了很多血。它见到一个朋友就扒开伤口说,你看我的伤口,好痛。每个看见它伤口的小熊都安慰它,同情它,告,诉它不同的治疗方法。它继续给朋友们看伤口,继续听取意见,后来它感染死掉了。一个老熊说,它是自己把自己痛死的。痛,说一次就复习一次。

小组控我的小组,我做主

小组名称:能遇见你,我已觉得不可思议

小组简介:于千百万人之中,于千百万年,于时间的无涯的际野,遇见你所耍遇见之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还用继续么?

最近热门关注:你喊谁宝贝儿呢(直播帖)

8岁的时候,他对我说“宝贝儿,长大给哥哥当媳妇儿吧”,当时我就傻了,没过多久我知道,但凡见个女的他都这么说。

16岁的时候,我表白,跟他说“哥哥,我喜欢你”,他笑着对我说,“然后呢?”我憋了半天也没说出话,掉头走了。

20岁的时候,我又表白,我说“你到底同意不同意”,他说,“宝贝儿,你在我面前装,你累不?”我剜了他两眼,推了他把,又失败了。

24岁的时候,他掰着指头细数我的优点,我把手里一本儿四百多页的书砸他脸上,“你都把我夸成花儿了,还甩我!”他揉着脸,还冲我笑。

25岁的时候,他对我说,“宝贝儿,你做我女朋友吧”,我说,“滚,你喝醉了耍我玩儿呢I”喝醉了来跟我表白,THD!

小组简介:爱瘦分子。

最近热门关注:【瘦回我的美好时代】【52kg-42kg】(瘦身帖)

本来胖子的生活很惬意,每天吃吃喝喝睡睡,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但是楼主的头号闰蜜最近谈起了恋爱,整个人迅速地变身了1由一个身高1 68CM体重58KG的壮士变成了一个身高168CH体重50KG的竹竿…并且每天不停地刺激楼主,哎呀,我那条紧身的铅笔裤今天一穿又松了呢,哎呀,壮士,你的身躯曰趋雄壮了呢……

连载1

今天是万恶的周六,觉睡到10点,洗完澡就直接吃中饭了,我罪恶地吃了鱼香肉丝盖浇饭,并且还全吃完了……下午去跳舞了,甩肉啊甩肉,但是跳完又罪恶地吃了一个肉松老婆饼……

晚饭终于hold住了,没有吃,但是室友回来带了国外进口的巧克力,于是我又没有忍住,吃了三颗一一并且秉着自暴自弃的原则又吃了一个芒果三颗牛肉粒……好吧,我待会儿就去转呼啦圈。

连载

阳光明媚的周末。早餐-一袋牛奶,一个苹果。午餐:土豆牛肉盖浇饭。貌似我忽略了土豆淀粉含量很高的问题……好吧,我错了,我要把土豆从我的生活中扔掉扔掉仍掉

连载3

今天晚上去校本部辩论,没忍住强大的美食诱惑和同学的胁迫,吃了小炒牛肉饭and一块钱的千层饼。啊,那个竹筒饭真是香味浓郁啊,虽然牛肉少了一点,但还是很实惠的……貌似我跑题了……我是来减肥的啊。

连载4

话说这两天没吃正餐,感觉整个人都软绵绵的,没有力气打不起精神,所以今天早上吃得稍微多了一点,来补充体力,一共吃了一个苹果一个橙子半袋牛奶两个小肉包,总算感觉有点力气了。ps,今天早上起来发现肚子小了很多呢。

小组简介:―个人的时候,所有的事情会变得专注,所有的平常会呈现特别的瞬间……

最近热门关注:毕业一年多,从月薪1200到拒绝18万年薪

楼主:我每一步都要比别人更加地艰难,我不是要炫耀,只是想说出自己这段时间积压在内心的委屈,以及一步步走来的艰难,分享我的心得。

(漫长的直播过程,平凡人的奋斗经历,此处省去九万字。)

回复1:我喜欢这样的帖子,励志啊。楼主,gotgo! go!!!

篇5

在这之前,他是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新闻主持。即使跨界主持,孟非所看重的始终是延续其间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趣味。

他经历丰富,但拒绝“被传奇”;他可谓成功,但总在强调因为我很真实。

从对《非诚勿扰》的解读到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个在某些观众心目中带有娱乐符号的主持人,卸下“主持”的外在,呈现“人”的真实。告诉人们,也在告诫自己——应该明白“我是谁”。

《非诚勿扰》,“我是谁”

解放周末:为什么《非诚勿扰》开场是这样一句话:“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

孟非:如果你不是这样开场问,我也希望咱们从这儿开始聊。我认为,一个节目它到底是什么属性,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拿遥控器的观众来说,重要的是喜欢或者不喜欢,想看或者不想看,就这么简单。

有人认为娱乐的就一定是浅薄的。难道具有娱乐气息的东西它就一定不可以高级点吗?或者它就一定不能多承载一点内容和东西吗?

解放周末:《非诚勿扰》试图承载的更多的内容和东西是什么?

孟非:《非诚勿扰》当然是个相亲服务节目。但是,你去问一问看了这个节目几年的观众,他们从这个节目里看到的难道仅仅是相亲吗?全国有几亿人在看这个节目,他们仅仅是关心今天谁和谁能牵手吗?我想不是。那是什么?这个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真实状态。就像一位老华侨讲的,“我在海外生活了30年,这个节目,让我们这些在海外漂泊的华侨真正能够看到祖国的变化和祖国人民的现状。”

在一次采访中我说过,这个节目实际上是一幅中国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画卷。再大一点说,可能是一幅中国现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只说年轻人,可能有局限,因为还牵涉到他的父母、家庭、工作,他对婚姻和生活的思考等等,涵盖非常广。这就是我们节目呈现出来的具有婚恋之外价值的东西。

解放周末: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下时空里的生命与思维方式。

孟非:最浅的,观众可能是看我和乐嘉说说俏皮话、斗斗嘴,或者逗男嘉宾开心一下。这是节目具有娱乐属性的东西。但是,我关注到微博上引用我的话,或者乐嘉、黄菡的话中,俏皮话并不多,更多的是与价值观、生活态度、社会认识有关的话。而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个心理:我想如果我们三个人还具有这个能力的话,还有能力去传播主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的话,我们是在用一种最能为广大观众接受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解放周末:并且是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

孟非: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期节目完了,我说的话有一句两句被观众记住并且认可的话,这个节目的价值就实现了。这一两句话从何而来?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一定是在男女嘉宾讨论的时候,我认为出现某些话题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和观点才有一种最正常的、最易被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既然大家是在讨论嘛,那么我们三个人也可以发表看法,这是这个节目架构的一个优势。

解放周末:可以说,《非诚勿扰》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活话题讨论的平台,而不是下结论的地方。

孟非:你这话,我非常同意。我们只是多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轻易下结论。

解放周末:台上28个人(24位女嘉宾、1位男嘉宾,1位主持人和2位点评嘉宾)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力,共同演绎着多元思想的展示与多样视角的碰撞。

孟非:总有人问我,那个女的她是谁呀,她以为她说的话就对么!我说,是不是我们只能把那些所谓的正确观点拿到这个舞台上来展现呢?婚恋是很私人的,它不涉及宏大话题,我们说的不就是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吗?那么,在一些可讨论的领域,当某些会引发碰撞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这个节目中呈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平等讨论,积极引导。

解放周末:这正如你所说的,《非诚勿扰》提供真实的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多元化时代不仅有是与非之分,还有对与对的差异的讨论,这恰恰体现了一种文化包容性。目前,全国各地电视台有许多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与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否在于提供了一种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把婚姻介绍所直接搬到舞台上?

孟非:是的。有些观众认为我们的女嘉宾不够好看。仅仅从女嘉宾漂亮程度这个指标看,有些相亲节目,我看了吓一跳,女嘉宾全都像平面模特!所以,我们节目吸引观众的,真不是“看美女”。

曾有记者问我,有没有统计过《非诚勿扰》的配成率是多少。问我这个问题的是个小姑娘。我说,姑娘你结婚了没有?她说没有。我问,你相过亲没有?她说相过。其中有没有你爸妈给你介绍的?她说有。那怎么不成呢?她说不合适。我说,你爸妈给你介绍的,也有不成啊,那你有怀疑过你爸妈的动机吗?有怀疑过你爸妈别有用心吗?说到这儿,她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

解放周末:这不是《非诚勿扰》的根本目的。

孟非:我特别希望你们的报道能用上这段,因为这个问题是我被问得最多的。

解放周末:从某种意义上看,台上24位女嘉宾形成了意见发表的主体。在选择女嘉宾时,你们是否倾向于那些对社会有思考、对生活有态度并且能够表达的人?

孟非:我们在选择男女嘉宾的时候,标准应该是共同的。比如说,24位女嘉宾中要有高学历和低学历的,家庭条件优越的和家庭条件困难的,长得漂亮的和长得一般的,善于表达的和不太善于表达的,外向的和内向的,包括地域性我们都会考虑。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一定要的。

解放周末:试图呈现一幅社会群像图。

孟非:找我开后门当男嘉宾的特别多,老问我,你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我跟他们说,帅不是最重要的,工作好也不是最重要的,你一定要有特点。什么是特点?职业有特色算是,比如这个舞台上以前没有过的,或者说经历特殊的。此外要善于表达,愿意表达。

解放周末:是否可以理解为,你们选择的并不完全是外在条件,而更注重他们所具备的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思考与感悟是基于他们的阅历?

孟非:是。我们之前做过教师节专场、民工专场,还有人说,搞个空姐专场,那多好看呀。做职业专场不是不可以,但我们并不愿意,因为我们不想把格局做小了。我遇到特尴尬的一件事,是做澳大利亚专场,台上24位女嘉宾,一问,有十六七个是会计,那我们可讨论的东西一下子就局限了。

解放周末:《非诚勿扰》关注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教育、房价、环保等等。这些话题的讨论是要你和乐嘉、黄菡有所准备,还是要求男女嘉宾事先也有所思考?

孟非:不可能。只有我们三个人做过功课,也就是看过男嘉宾的短片。我们完全不知道女嘉宾会有什么看法。

解放周末:也就是说,嘉宾的讨论,是临场的激发?

孟非:这是需要主持人掌握的。比如,来了一位单亲父亲,谈到教育孩子的辛苦,我不会去问那些20出头大学才毕业的女嘉宾。那边有单亲母亲,她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会有意识地考虑她们。哪些问题会和哪些女嘉宾的生活际遇有联系,我会适当选择。但是我不能知道的是,那些女嘉宾对这个话题是什么态度,不知道这个男嘉宾和那些女嘉宾交流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解放周末:当嘉宾们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的时候,一个电视媒体的担当和责任又该如何体现呢?

孟非:我们在把关的时候,起码有三个环节。第一就是我,我会把有些偏的方向拨到我们需要的角度上去,这是主持人现场把控的部分。现场录两个多小时,节目播出一个多小时,编导会把有些太无趣太无聊的讨论、有些尺度过头的话剪掉,这是第二关。第三,领导还要审片。

解放周末: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说“《非诚勿扰》我每期都看,这告诉我们社会学的一部分。”按照你的理解,《非诚勿扰》的社会学意义是什么?

孟非:说实话,我真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非诚勿扰》社会学方面的意义,应该留给那些社会学家去分析。我们只是提供一种带有媒体工作者思考、过滤、加工的呈现。

解放周末:从某种意义上,这样一个电视版的生活样本的呈现,本身就显示了社会的开放、开明和进步,因此它是社会学意义的进步。

孟非:我同意。如果让我来表达的话,还可以加上一个,是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相对真实的呈现。它也体现了今天媒体以及我们整个社会心态的日趋宽容。

解放周末:做海外专场是否意味着你们对这种社会真实的更广阔的定位?

孟非:我愿意把它表述为展示当今海外华人的生存现状。

解放周末:这本身也是华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今是一个地球村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华人的生活状态是放在全球视野下去观察的。

孟非:现在哪个国家没有华人呀。华人在海外特别多,他们的生存状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别把我说得那么好

解放周末:有人说孟非是《非诚勿扰》的灵魂,因为你在节目中出色的主持、掌控和调度。但你却定义自己“只是流水线上最后环节的那个操作工”。

孟非:那是我在做新闻的时候说的话,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节目里一样适用。

解放周末:哪怕只是操作,不同的操作也有文野之分、高下之别,你操作得得心应手吗?是否感到如愿以偿?

孟非:我也做过一些不同类型的节目,比如唱歌类的、访谈类的、新闻类的,相比起来,从结果上看这个节目的认可度最高。既然人们喜欢这个节目,也自然而然接受了你的主持风格。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但究竟有多大,大到什么比例,要量化起来很困难,你要我自己这么夸我自己,我也下不去嘴。

事实上,我觉得我的反应并不算太快。你要长期看这个节目的话,就会发现,有很多次嘉宾在讨论话题的时候,我在思考:我要不要表达,我该怎么说。没有想清楚就仓促地说,反而效果不好。我会让他们继续讨论,选择过些时间再说。为什么?有两种原因,第一在当时那种气氛下我说不太合适,第二我确实没有想清楚,没有整理好语言。在现场形成思想,这个不太可能。只是哪个表达更稳妥、更准确、更考虑到男女嘉宾的感受;或者说,这个话是在男嘉宾在场的时候说比较好,还是等他下去了以后再说比较好,这都需要我再多一点时间判断。

解放周末:这个细节,恰恰说明你是始终知道“我是个主持人”。本想问你,你认为主持人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你已经给出了答案,最重要的操作,一个是真实的状态,另一个是普通的状态,不是端起来的,或者说“装”。

孟非:端和装,是主持人操作最大的忌讳。昨天我在北京领奖,《话说长江》主持人虹云老师给我颁奖。她说,他们那个年代主持人的责任是要改变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播音腔,不要端起来说话,要尽量追求口语化。我当时就说,现在的主持人像我只会口语化。所以,我不是有很多姿态可供你选择的,我只有一种呈现,就是我自己本来的那种状态。你要是碰巧喜欢,那皆大欢喜。你要不喜欢,我没办法按照你喜欢的那个样子去调整。因为,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都有认识局限,都有情感因素和个人经历所带来的某些东西。我特别怕的主持人是什么样子?他试图去说服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他要把自己做到完美。其实,掩盖你的某些缺陷,去取悦所有的人,那一定会露馅。

解放周末:说到底,主持并非一种舞台上的表演,而是一种人生的真实。

孟非:当你想把自己表现得很深刻、很有思想的时候,只会变得很可笑。当你想表现自己有多幽默的时候,就会变成小丑。如果你真有这种素质,根本不用装。俏皮话怎么说来着?“怀才就跟怀孕一样,时间长了才能看得出来。”

有些节目在刚推出的时候,主持人特想形成自己的风格,肚子里有多少俏皮话,恨不得在头两期节目当中全都说出来。有的主持人一口气说上一两个小时,全都是最近网上流传的段子,就是想让观众每一分钟都笑,但是自己又没有那个能力。还有一些人,实际上并不具有幽默感。你以为天天趴在微博上弄各种各样的段子,你就很幽默了吗?幽默是什么?幽默是人跟环境的一种妥协,是换一个角度看生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自然而然流露的。

什么是优秀的主持人?我认为,当一个主持人能够给这个节目赋予灵魂式的、标签式的、难以被复制的元素的时候,就是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我不是说《实话实说》之后的主持人不好,而是小崔在主持《实话实说》的时候给予了这个节目灵魂式的、标签式的、无法被复制的东西。央视完全可以再找十个、八个主持人来干这个事,节目可以照样播,观众也照样有,但是这个节目的“质”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个人作为一个从业者的描述性的体会。

解放周末:所有的真实,最终抵达的是一个“人”的概念,这意味着与观众近在身边,与观众的喜怒哀乐共同起伏彼此应和。

孟非:对。而且,主持人的态度和所在媒体的态度也有关系。前不久中央提倡“走转改”,在一些媒体的宣传片里,我们常常能听到“弯下腰倾听百姓的心声”之类的话语。当你觉得你还需要“弯下腰”的时候,实际上潜意识里你已经觉得自己是在上面了。你为什么不想想你和他们是一样的呢?我们有些媒体的优越感,藏都藏不住。

生活教给你“想明白”

解放周末:无论是“主持人”,还是“人”,绚烂之后,都将归于平淡。平淡中才蕴藉着对自己和人生的真正明白。在你看来,做一个明白人难吗?怎样才能做一个明白人?

孟非:一个人的状态大约来自这几个方面:受的教育、家庭背景、性格和生活经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知识分子,你会看到很多不同的呈现。有的人姿态很低,有的人就特别想要维护所谓的高端形象。就我能看到的情况来说,真的大家,往往姿态很低。反而是一些中青年的所谓“精英”,总是刻意要表现那种无法掩藏的优越感。我们请来的很多专家学者,他们在私底下聊天的时候也会好好说话,但是一旦面对镜头,就一定要以他们认为的社会约定俗成的教授的形象说话。可能我们的文化里人文主义的成分少了点,对人分三六九等的等级感的维护过于强大了。我们太多地被职业、身份所约束,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这种社会生态对于明白“我是谁”,是很有障碍的。

解放周末:这种清楚的领悟,是否与你的人生阅历有关?

孟非:我觉得高考落榜、当过工人等这些经历,其实没有那么特别,没必要把它描述得那么苦。我之前的经历给我的收获是,在看待很多问题的时候,我能够知道社会底层人的一些想法。所以在节目中,对那些比如卖菜的、来自农村的嘉宾,我会天然地有一种亲近感,有时候我愿意帮他们说话。

解放周末:有一种天然的平民情怀,并且由衷地愿意去“接地气”?

孟非:对我来说甚至不存在“接地气”的问题,因为我就在地上,我从来没有在“上面”待过。

解放周末:乐嘉曾这样描述你:“在节目里,说起一个可乐瓶,能激发他对于环保现状的愤怒;有人说喜欢飙车,他会联想到70码;有人说希望生3个孩子,他会联想到计划生育政策。他做了十年的社会新闻,天天关注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对这种东西很敏感。”这种敏感,是否反映了你对生活中许多人事的一种“明白”?

孟非: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缺少思考和分析。我特别欣赏的一句话,也是我几乎每天都用来告诫自己的一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很多苦难,会过去得比你想象的还要快;那些荣誉、光环、鲜花、掌声,同样会过去。当你明白人生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就不会为那些虚荣的东西那么陶醉、那么享受,也就不会为眼前的黑暗和苦难那么绝望、那么沮丧。

解放周末:阅读是不是你另一种“想明白”的来源?

孟非:我读书读得不多,看报多一点。

解放周末:还有一种阅读,是对山水风光的阅读。

孟非:是的。我刚才没好意思说,我现在看书看得最多的是《中国地图册》(笑)。现在的我,我更愿意去看一看很多地方的人的生活状态,看人和自己心灵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

解放周末:这样的出发点,赋予你的旅途以“旅行”之外的内涵,可否将它理解为是一种“地理行走中的人文阅读”?

孟非:我觉得你这个表述很准确。有一种“伪人文”的现象是,有些摄影者端着200毫米的镜头去,看到一个老太太满脸皱纹,就“啪”把她拍下来。你认识她吗?你知道她背后有什么故事吗?其实你对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状态一无所知,你只是一个旅游者,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以及那个地方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我的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讲新疆。因为我在那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我和那里人们的亲近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随便拍摄一个陌生人,是一种冒犯,对方是会警觉的,会感觉生活被你打扰了。但是,当你和他们亲近了,当他们不再觉得你是看热闹或者出于猎奇,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那才是我想看到的东西。

解放周末:这种人文情怀,往往与历史感有关。在行走中,你会特意去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吗?

孟非:我都是了解过后才去的。我去敦煌看完那些艺术瑰宝之后,找了个车去了另外两个地方,一个是阳关,一个是玉门关。其实我之前看过图片,知道那就是一个土包,竖了个小牌子,周围啥都没有。100多公里路,在戈壁滩上开了两个多小时,司机直纳闷:“你这是要干吗呀?那里连游客都没有!”我说:“我就看一眼。”毕竟,我们年少时读到那么多诗说到过它们,比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比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心中总有那么一种情怀。当你真的站在它的面前的时候,你会被那种巨大的时空感所震撼。

解放周末: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所谓“心中有眼中就有”。

孟非:你说到“敬畏”这个词,我很喜欢。我觉得今天中国人就是少了点敬畏。过去我们都敬畏什么?最初我们敬鬼神,因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后来我们敬皇权,因为皇帝最大,生杀予夺都在他手里。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还有什么敬畏的?有些人为了蝇头小利甚至可以无恶不作。我们对自然、对历史、对权力的来源,似乎都缺乏敬畏。

解放周末:缺乏敬畏,就无法真正明白“我是谁”。

孟非:只有在大自然、在历史面前,你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只有到了一定的岁数,才知道过早地、轻率地下结论是多么幼稚。

面对成功,明白“我是谁”

解放周末:从励志版的奋斗经历,到如今的家喻户晓,你认为自己成功了吗?

孟非:说不成功,也矫情。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你,出机场还有人送花。如今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对成功的理解,恐怕可以表述为“发大财”、“当大官”、“出大名”。《非诚勿扰》刚开播的时候,老有男嘉宾说:“我现在开了个公司,我的目标是35岁前公司上市,40岁时挣到几个亿,然后环游世界!”类似的话我听过不下10遍。我就会对他说:“小兄弟,生活是你想的那样吗?”

解放周末:那么,你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孟非:在现实生活中,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特别愿意在节目里跟年轻人表达,成功可能有别的方式,比如你能自食其力,能让家人平安幸福,有人爱你,你也能去爱别人,我觉得这种生活就是很体面、很快乐的。如果你还能从一份职业当中得到快乐和别人的认可,这就相当成功了。欲望在没有实现时是痛苦,在实现了之后是空虚,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有那么多乱象。不正确的成功观,会毒害人的心灵。

解放周末:看来,在成功带来的繁华之中,你正在努力地甘于寂寞。

篇6

赵老师,您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妈妈!

有些话我们不愿和家长说,但是却愿意和您说!

您给我们讲了许多好听的故事,也让我们从故事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用什么词语形容您呢,就用一身正气吧。

……

有着十年体育教龄的我,能以班主任的身份,得到孩子们这样的评价,回想和他们一路走来的这两年,付出再多也值得。

2008年的第一学期刚开学,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三班班主任。一些学生家长在得到这样的信息后很直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孩子都五年级了,正是要劲儿的时候,这时候换班主任,还不是教语文数学的,这个班本来基础就差,这哪儿成啊?把孩子耽误了怎么办?”虽然矛头不是单指向我,但细想家长从孩子的发展考虑说出这样的话,我也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可这字字句句却扎在了我的心上,也许是运动员的特质,那种在赛场上不轻言认输的精神,让我选择了坚持。带着学校的信任、领导的鼓舞、家长的质疑,我上任了。

一个学期后,我收到了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手机短信,这条短信至今还收藏在我的手机里,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赵老师,谢谢您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为他能遇上您这样负责的好老师而庆幸,我也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现在,孩子不但能注重体育锻炼,学习上也比以前主动了,真的非常感谢您。”看似一条普通的感谢信息,带给我的却是无穷的力量。要知道这是最开始第一个投我反对票的家长,我并不会去埋怨家长起初的不信任,而要感谢他们让我重拾信心,战胜困难,不断追求。

一个班级,就好比一个“家”,35名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要像妈妈一样去爱她们,这就是“家”的责任。正是这种信念,才让我一直坚定了自己前进的脚步,让我不断去探索教育的真谛。

营造“家”的氛围

班里有一面墙,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创造的一个板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成长的足迹”。孩子们把从出生到现在每一个阶段的照片和对应照片的有趣故事记录在亲手制作的手抄报上:从35个在襁褓中的小宝宝,到妈妈教走路、爸爸带着去游乐场、戴上了幼儿园毕业的“博士帽”、和好朋友们一起玩耍、参加文艺表演和演讲比赛……这是35名学生的成长史。而它最主要的寓意是:让每位同学都能对自己的同伴加深了解,甚至从了解他的出生开始,让同学之间的那份友谊之情,升华到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教室的西北角还“生长”着一棵茂盛的苹果树,上面结着36个红彤彤的大苹果。这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家”,而这些果实,则代表着我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到过我们班的老师和同学都惊叹:“原来又粗又难看的暖气连接管道可以这样利用,太有创意了!”是啊,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创造出来的。废旧的报纸在他们手里,泡一泡、烤一烤、涂一涂,竟然变成了以假乱真的“树皮”。板报纸经过他们剪一剪、画一画、粘一粘,就形成了大片的树叶和果实,甚至连树叶间的层次都表现得特别到位。从此,这里变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班级一角――“苹果树读书角”。在夏日里,孩子们在“树荫”下,带着“凉爽”的心情,感受着书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在冬日,“苹果树”依然用它的怀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楼层暖气连接管道)。

孩子是有创造天性的,关键在于要给他们提供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做个知心好“家长”

学生进入高年级,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变化,各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适时地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班级博客建立的基础上,我还创建了“班主任信箱”“班级聊天日”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沟通的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

班里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女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离了婚,她跟随母亲生活。她长大一点的时候,妈妈又成了家,原来性情温顺的她,开始变得任性、蛮横,妈妈也非常担心她,所以经常到学校来了解她的学习等情况。本来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总会因为情绪调整不好,而失去很多次在考试中获得年级“状元”的机会。成绩上的失利,让她更加自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学们那里了解到她特别喜欢某个歌星。私下里,我像个“追星族”似的找了许多关于这个歌星的资料,我利用“班级聊天日”的时间主动找她聊天。当然,我的准备工作让她很吃惊,也很意外,我们的“聊天”进行得也很顺利,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聊天”拉近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渐渐地,她由最初的被动变为主动,也慢慢地向我敞开了心扉,聊起了她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我不失时机地告诉她应该如何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如何带着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的选择。也许是她真的长大了,我开始偶尔会听到她在我面前夸她的“爸爸”做了哪些令她感动的事。

是啊,心怀感恩,会使自己更加快乐。我坚信,真诚一定可以打动一颗冰冷的心。现在,我也很难把那个整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她,和学校大队委、各科成绩优异的六年级学生、高分考入某名校的初一年级新生联系在一起了。

临毕业时,她神秘地交给我两样东西,那是两本不同颜色封皮的证书:一本写着――“好老师证”,而另一本则写着――“好妈妈证”。

给“家”里的孩子们讲故事

每个孩子都会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一件事,那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听妈妈讲故事,随后便进入甜美的梦乡。每个孩子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妈妈讲的故事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因此,我也要给“家”里的孩子们每天讲一则小故事,不管再忙再累都要抽出10分钟,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关于做人的、做事的、成长的、励志的。孩子们听得认真,我也讲得起劲儿。最主要的是听完故事后与孩子们一起反思,联系实际谈感受。就在这一个个故事中,学生收获了,我也在成长,我相信这些故事也会伴随他们一生。

贝尔研制的电话为什么获得了成功――只差0.5毫米,告诉你细节决定成败!

今天你骄傲了吗――每当你不思进取时,就想一想别人在你眼前晃动的指挥棒!

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告诉我们――看似遥遥无期的终点,只要你一步步地去实现途中的小目标,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终点!

四颗钉子的故事――告诉你要脚踏实地做事,同时还要不断去创新才能获得成功!

下跪的藏羚羊――诠释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母爱!

史泰龙的巨星梦――无数次地跌倒,要无数次地重新站起。只要你有恒心,无名小辈也可以变国际巨星!

夜背诗书遇贼――告诉你大师与贼最本质的区别!

生死跳伞――告诉你真正的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哪怕是生与死!

土拨鼠哪去了――告诉你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友情、亲情不等同于爱情。

……

让“家”里书香满溢

六年级的第一学期,班级被评为了学校的读书特色班级,对于这一称号,同学们备受鼓舞。在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一种制度的建立,一种规范的引领,一种热爱读书的激情。

五年级刚接班的时候,我想到要丰富班级图书角的资源。起初,我想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大家自由阅读。没想到,全班有一半的同学联名给我写信,主要说了为什么不能把图书带到学校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下命令要求学生们必须带书,而是先召集所有班委成员开了会,共同制订了一套大家认可的班级借阅要求。随后,我又利用周末时间到图书大厦买来了300元的新书。我将这些新书整齐地摆在了班级图书角上,并将借阅要求也贴在了图书角最显眼的位置。没有过多的话语,新的一周,我发现图书角上明显多了200多本新书。

班里有三位“书官”,他们工作起来认真负责、细致到位,对于班级图书的管理、整理和借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最重要的一条,他们都喜欢读书,甚至把读书当成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有空,他们都会穿梭在学校图书馆与班级图书角之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三个人的写作水平非常高,不但在平时语文考试的写作上拿到高分,而且,其中一位同学撰写的小说已达二十余万字,在博客中进行了连载,点击率也非常高。

2008年9月,李金初校长在为建华提出“读书第一”的教育理念后,最受益的莫过于学生。让孩子们走进书城,为学校购书,并报销书款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好评,学生在畅读自己和同伴们选的书籍而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图书资源。随后,学校还开展了李金初校长向学生赠书的活动。早在之前,班里有的学生就已经看过了李校长亲自为我本人签名并赠送的那本《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虽然这是我最珍惜的一本书,但我想:好书一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所以,我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们向我借书的要求。当孩子们听说李校长要向所有的同学赠送自己写的书时,兴奋极了。发书当天,孩子们甚至忘记了去吃晚饭,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李校长的书。更巧的是,在发书的第二天,李校长一大早来到班里听了两节数学课。课上,孩子们还能抑制那激动的心情,课下,大家蜂拥而至都挤到了李校长的跟前,有序地排成了一队,干吗去了?当然是要签名去了。校长给全班35个孩子在自己写的书上签了名,孩子们捧着书,如获至宝。孩子们也通过读书,找到了自己崇拜的人,而这本签了名的书,也将会伴随他们一生,更让他们懂得如何去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家长”的榜样作用

六年级的第一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大型校园卡拉OK比赛,为期三周,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直播了参赛学生的比赛盛况。

第一周,班级中无一人报名,并不是孩子们不会唱歌,也不是不喜欢唱歌,我猜想可能是高年级的孩子不像低年级的孩子更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吧。

第二周,校园电视台上多了22位同学参加比赛,他们来自我的六年级三班。民歌、童谣、英文歌曲,他们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了那动人的、美丽的歌喉。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他们在好评如潮的氛围中,纷纷拿到了进入复赛的入场券。“22”――这个数字也成为全校参加人数最多的班级人数。

短短的一周,学生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可能缘自我在班上说的一句话和展示的一段视频。视频中是我在“教师红歌会”比赛中唱的一曲《红旗飘飘》。听完了歌曲,我对孩子们说:“我是全校教师中第一个报名参加比赛的,我想,不论拿不拿奖,只要参与了就不遗憾,因为我喜欢唱歌。结果,我拿了一等奖,同时还收获了很多掌声。孩子们,我希望你们也能大胆地去做你们想做的事,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棒。”

一个“家”,凝聚力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凝聚力。在全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中,作为孩子们的“体育老师”“班主任”“家长”等多重身份的我也参与其中,我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与他们是一起的,比赛不是个人的,是我们“家”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同学们发挥出色,夺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高兴之余,孩子们也不会忘记这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辛勤的汗水和奋斗的心血换来的是我们这个“家”的幸福。在这个“家”中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那也是我们不断奋进的动力,各项成绩的取得靠的便是“家”的共同目标。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们毕业了。在他们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是一张普普通通的贺卡,但却值得我珍藏一生。

赵老师:在给您挑选贺卡时,我没有选那种看上去特别华丽的(卡片),因为那种卡片表面上看着华丽,可花里唿哨的东西太多。我之所以选了这张,是因为它里面空白的地方大,那样我就可以跟您说很多。我们已经长大了,不会再像小学生送老师贺卡那样,只写上祝老师节日快乐,我觉得应该把陈旧的话都去掉,只留下那些想说给妈妈的心里话:

您的出现,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老师的责任。虽然您从五年级开始带我们,这也是您第一次当班主任,但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们都非常感动。您知道吗,其实我们会经常偷偷地去您的办公室,“偷看”您的工作记录本。那厚厚的几个笔记本,让我们看了好久。您在本子中记录的那些文字透出的是您对我们的爱:每期班会的设计方案,每周分值的评比结果,每日安排的学生“聊天”名单,每周要家校沟通的具体内容。在我看来,您的时间真的太宝贵了,您把一切可以用的时间都花在了我们身上。

您总是像妈妈一样,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们鼓励,让我们渐渐找回自信;也会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给我们“惩罚”,让我们慢慢学会承担。忘不掉每周的周总结、每月的月总结,是您那双发现的眼睛,总是能看到班上同学的进步,您付出的一切一切,我们都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这是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以后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我们也会经历中学毕业、大学毕业……也许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老师,但对于和我们曾经在一起奋斗过、快乐过得像妈妈一样的您来讲,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您也会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也会离开一个又一个的老师,但在我的心里,我从未离开过三班,从未离开过您。当我伤心难过时,这里就是我最温暖的家,当我奋斗时,这里就是我的加油站,当我获得成功时,这里就是我最感谢的地方。您给我的一切,我永远不会忘记。

您的“女儿”:岳朗

毕业了的孩子们管我们原来的“家”叫做“老三班”,是啊,“老三班”是我们大家共同携手、团结一心,共同创造的。在“老三班”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现在,“老三班”里的这些孩子们,也带着那些已养成的良好品质继续向前走着,走向他们的未来。面对学习:他们执著、认真;面对生活:他们阳光、向上;面对活动:他们积极、有序;面对困难:他们镇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