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的名言警句范文
时间:2023-04-10 10:1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习惯的名言警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篇2
2、业精于勤,荒于嬉;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志不强者智不达;
6、志当存高远;
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8、有志者事竟成;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篇3
本次五年级期末调研测试,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教师的阅卷情况所反馈的信息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的量上不足,许多知识知道却写不准确;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习作的总体水平不高。下面作具体剖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五年级期末调研测试全乡参加考试人数为人,实考人数为人,及格率为%,均分为,最高分是分,最低分是分。
二、试卷特点
这次的语文试卷分五大块:能拼会写、遣词造句、文海拾贝、阅读理解和妙笔生花。试题突出了第三学段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试卷题型灵活多样,富有新意,处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又加强了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态度与情感,使考试本身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1、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试题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基础知识主要从字词句段、成语、古诗、名言警句、名篇等方面命题,基本技能则是从写字、字词理解,文章感悟等方面考查,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因此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2、强调了语言的积累
学生充分积累语言,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在第二大题“我能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按要求写句子”这些考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阅读重态度与情感考查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强的基础课程,它要求学生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收获,本次检测在阅读命题上就突现了这一点。阅读材料考题课内外有机结合,主要检阅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4、习作重生活性与开放性
语文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学习最终服务与生活,本次习作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体现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三、试卷逐题存在情况
1、第一题“能拼会写”是考察字词和拼音。出现的问题有:少数考生失分较多;多数考生书写不认真,错别字多。如:(1)我是出色的调音师(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许多同学把“友谊”的“谊”标成了二声,把“威风凛凛”的“凛”标成了后鼻音。(2)我是小小书法家(根据拼音填入词语),一大部分学生把“香港”写成了“乡港”,“脸庞”写成了“脸盆”“榜样”写成了“傍样”“膀样”等。
2、第二题“遣词造句”,(1)我会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许多学生不按要求解释加点的字而是解释词语的意思。(2按要求写句子,错的类型五花八门。句子写的不具体;胡编乱造诗句;歇后语使用不当且有错字;仿写句子找不准句子特点等。
3、第三题“文海拾贝”其实是根据所学的课文填空。大多数考生做的很好。只有少数题目少数考生存在较大问题。(1)一曲高歌一樽酒。好多学生答不上。(2)填写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许多同学没按要求写,写的是关于刻苦勤奋方面的。(3)所填的空中错别字很多,如:“迁”写成了“忏”;还有许多学生写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字。
4、第四题“阅读理解”,第一个课内阅读题大部分学生做得好,只有少数考生不认真读题目要求,没有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写哪里的美丽景色。第二个阅读题错的原因是回答欠完整,表达不清楚,还有的学生审题欠仔细。如:(1)给第一自然段分层次,大部分学生只能分对第一层;(1)云的名称能找到,云的特点概括得不对;(1)要求写出文中使用最突出的说明方法,80%的同学做不对。许多学生分不清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把“打比方”写成了“比喻”。还有就是根本不知道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4、第五题“妙笔生花”,作文题目为半命题:我得到了。要求(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2)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3)400字左右。由于命题宽泛、开放,所有学生都能较好地补充题目。存在主要问题是(1)一部分学生写两件事情或写许多件事情,中心不突出,层次不清楚。(2)在叙述事情的时候,所写事例不新颖,写得也不够具体,语句较平淡且不通顺。(3)书面不整洁,涂改勾画,字迹潦草。
四、今后努力方向
1、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而且能引起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养成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阅卷中发现,学生用圆珠笔书写涂改现象,卷面不够整洁。这说明学生具有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将写字训练落到实处。
2、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语言材料,理解作品内涵。阅卷中发现,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有个性、有创意地答题,但仍有不少学生显得知识匮乏,缺乏理解,生搬硬套,肤浅搪塞,反映出他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仅限于课本,仅限于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获取语文知识的心态与欲望。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有针对性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从听、说、读、写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作文教学的革新
试卷中,虽然出现了一些优秀习作,表现出部分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快乐作文心态,但是,更多的则是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平淡无情。这是否与我们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有关呢?以前的作文教学比较讲究限定体裁和题材,给学生写作制造重重障碍,迫使学生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我们应该摒弃陈腐,努力创新,使作文训练在内容上从单一走向丰富,在形式上从呆板走向灵活,充分发觉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会,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多看看作文书,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提供素材,真诚理解学生,善待学生作文,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作文空间,让他们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让他们思想的火炬熊熊地燃烧。
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每个校园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很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很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很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定位
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校园文化,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不是校园文化,墙壁上的校训、名言警句是不是校园文化,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是不是校园文化。所有文字、规章制度、条文、思想、图腾,只有转化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内在需求和相同值取向,外显为共同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这样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校园文化,才是真正意义的校园文化,不然,它最多只是一种文字,或文化的符合,不能构成影响人、教育人、激励人、规范人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它象物理学上的“场”具有巨大的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员都施加着一定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威力和魅力,也是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本原因。
二、创建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及科学内涵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可以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还可以让学生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所处的人文环境、地理位置、教学设施、活动场所以及校园里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置等,由于其隐含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等文化因素,所以它可以影响学校成员心理、价值观念与态度,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保留与传递学校的某些传统。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形外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显而易见。物质文化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中形成观念,化为行动。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健康向上,整洁优美,和谐统一”为理想形象。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要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学校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规范化的标本,它既能使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又能营造一种促进学生自然成长的理想化氛围。既有一定意义的强制性与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和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就形成了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评判的标准,它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无时不起着导向作用。
4、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也能够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三、确立核心价值,丰富校园文化,促进“人・教育・自然”和谐发展
校园环境、教育氛围,是一所学校的脸面和眉目,是一所学校的品位;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品质,也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精髓,更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风光旖旎、赏心悦目、情趣高雅、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如何创造一个教师勤教、学生乐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面对问题乐此不疲不懈探索的教育氛围,如何营造一个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欣赏、激励、支持、诚信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空间,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师生员工既感受到工作、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又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这些都是构筑校园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入手,对丰富学校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确立核心价值,创新规章制度,形成了人本和科学相融的管理机制。核心价值是学校在追求教育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全体或多数教职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终极判断,在内表现为相同的价值取向,在外体现为共同的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2、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空间。
注重校训、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校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陶冶人、激励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粮。
(1)开展向全体师生征集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言警句,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同时把大家讨论定稿的内容再次返给全体师生并组织教育学习,进一步内化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楼梯走廊上的艺术化的名言警句,已成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2)开展以人文为主题的激励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激发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教育是一种管理手段,将这种手段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中,就会大大提高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使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德性品位,使学生呈现崭新的思想风貌,精神风貌。
文化是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象征和代表,是人类美德和智慧的表现。学校是传承文明和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学校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生命和灵魂的集中体现,继承文化、整理文化、创新文化、培育文化、传播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成就教师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傅冬梅;;浅谈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王晓蕾;;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吴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教育;2010年01期
[4]钱涛;张亚林;;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须彰显职业特色[J];职教论坛;2010年05期
篇5
一、活跃的课堂,收效甚微——困惑
一直面对的都是“腼腆”的中学生,初次面对小学生,我深深为他们上课时踊跃的发言,澎湃的激情所感染。公开课上,好表现的孩子们更是给我挣足了面子。而接下来的练习时间,给沉浸在洋洋得意中的我当头泼了一盆凉水。面对着几个课堂上提到过的问题,不少孩子抓耳挠腮,眉头紧皱。预算好七八分钟的作业,下课铃响了,还有好多同学没有批改。
不停地批评,令我满脸通红、怒气冲天、更饱含着浓浓的委屈,为什么这么生动的一堂课,又是表演、又是游戏,刚刚表现如此出色的孩子们这会儿究竟怎么了?
我困惑着……
二、简短的故事,深受启发——顿悟
无意中翻开《读者》,我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故事虽短,却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这种群体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实施到今天,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激情澎湃,学生争先恐后,于是,课堂热闹了,气氛活跃了。但细细想想,孩子们学到了多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说说很会,写却那么困难?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在课堂上老是插嘴,喜欢抢白?就像之前的语文课,细品就知道不少踊跃的孩子,其目的只为先抢到问题,至于应该怎样回答,别的学生回答了什么,答的正确与否,他们都不关注,也无心细听。
可见,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我顿悟了……
三、多样的方法,潜移默化——实践
于是,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我运用多样的方法,结合每个教学环节,不断尝试着,给学生补上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课——倾听。
1.生动的课堂——让孩子愿意“听”。一个有心的语文老师,一定会经常找一些技巧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延长了注意时间,提高了“听”的能力。如:上《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课时,我以冰心的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导入,一下子就拟好了主旋律,然后我们从文中去寻找冰心的“爱的语言,爱的思想”。孩子们的心弦被拨动了,找得那样虔诚仔细,课堂上流淌着冰心奶奶慈爱的温情,从而紧紧把住了学生“倾听”的脉搏,让孩子愿意倾听。
2.问答的艺术——让孩子注意“听”。每次在提问前我总会提醒孩子们:在别人说话时就要边听边思考,遇到不同的观点,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先辩证地思索,然后等待老师的进一步提问。当一个同学回答完后,我会提问:“你同意刚才发言的同学的看法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发现同学开小差,我会先驻足在他的旁边,等同学说完后,再请他来重复刚才同学说的话,老师无需再作任何批评,因为复述不出来的那份“尴尬”足以提醒他接下来的时间认真倾听,将功补过。
3.听写的训练——让孩子习惯
“听”。倾听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听写。我先选一些词语进行听写训练,从听写一个词语到四个词语一起听,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四”是一个人记忆的盲区,只有专注倾听,才能突破盲区;再如从听写一个句子到听写几个句子,甚至是一段话。而更多的情况是在几个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要求大家把老师肯定的几点依次批注在书上,然后请同学起来作总结流,如果所述无误,那肯定是认真倾听了。经过这潜移默化的训练,同学们渐渐形成了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4.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懂得
“听”。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学生会倾听,教师自身也要用心聆听学生的发言。所以每当学生发言时,我都会双眼注视着他,仔细聆听,并作出回应。当有同学偶尔神游时,我就会坐到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听,让他们明白,倾听不光是老师的事情,而是教室里每一个人的事情。教师注视并倾听学生的发言,是一种课堂礼仪,显示了教师的亲切和对孩子的关注。只有自己先注意倾听,才能让孩子懂得倾听。
5.名言与警句——让孩子牢记“听”。鲁迅先生以“早”为座右铭鞭策自己的故事家喻户晓,可见鞭策的巨大作用。所以在黑板的一角,我都会留出一席之地,写一句关于倾听的名言,语文课前一分钟,带领孩子们朗诵,或让孩子们讲讲课外知道的认真倾听的事例,以此让学生牢记倾听。
养成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以这些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会倾听,增强倾听的意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篇6
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教材上有限的篇幅,是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语言能力的。其实在教材之外存在着学习的广阔天地,课外阅读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很不理想。许多同学衷情于武侠、言情和玄幻小说,甚至迷恋到不能自拔的地步,而对中外名著却无暇顾及。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和引导,绝不能由学生简单地自我选择和随意地自由阅读。
一、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要。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经常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是打不开,例子少的可怜,每次作文都是那几个事例,要么来一段国情教育,要么来一段中国近代史,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则往往有较好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课外阅读是落实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读会写,更要能思考、会表现、善交流。这些素质是语文教育必须实现的,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得靠课外阅读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阅读的手段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名。譬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让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会激发阅读兴趣。其次,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发奋读书的典故。譬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让学生体会到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和毅力。再次,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班上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课外阅读资料互相交流,互相提高。最后让学生写阅读感受、鉴赏与评价。
另外,还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课外阅读档案。其中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特长、已读书目、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名言等。由学生自己逐渐补充和完善档案的内容,并将读后感和摘抄的优美句段、名言警句附录在档案之后,作为课外阅读的成果。这样对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阅读的途径
叶圣陶先生作过一个估算: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10000字,即使慢一点的,一个钟头也可以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如果每天读一个小时,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 8本,三年就可以读50多本。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的规定(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已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学生能合理利用时间,将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培养阅读兴趣及交流探讨的习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课外阅读必然要有一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的投入,可能有其他学科的教师以及家长会有意见。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首先,争取让学校领导加大对图书的投入,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与开放,积极创建班级图书角,不断丰富书籍刊物,为学生做“有米之炊”。其次,与校团组织联系挂钩,经常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促进课外阅读阳光地发展,健康地成长。第三,与家长取得联系,说明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希望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允许孩子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并支持孩子订阅各类报刊、杂志,购买和租赁各类中外名著。
四、阅读的方法
读思结合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让学生围绕“整体把握”和“问题探究”两部分对课文整体解读,对重、难点深入研究。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作者、文本、生活进行对话,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可批注也可摘抄,让学生准备好阅读记录本进行积累与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通过定期检查,让习惯成为自然。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梳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故事新编……甚至要做好鉴赏与评价。适当利用作文课进行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把自己虚构成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故事等,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并能感悟作品中语言大师的精妙语言。
五、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读
篇7
【关键词】英语新课程标准 英语教学 学科素养
一、引言
英语教学应如何顺应课改的要求,将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接轨,在教学中着眼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呢?笔者尝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提出个人的拙见。
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
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四个“I”和四个“H”,是有效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途径。
1.着重教学活动四个“I”,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 Individual(个性化的)
―To think or do things in their own ways,rather than imitating other people.
(与其模仿他人,不如展示自己的独特)
(2)Imagination(想象力)
―To make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run wild.(放飞W生的想象).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适当地放飞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独特、新颖的新形象。
(3) Interactive(互动的)
―To have the students to talk or discuss in groups,so that they can learn or influence each other.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学习)
我经常运用外语相互式积极学习法(interactive learning),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自然的互动环境。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与人交往。
(4) Inspiring(激励的/启发灵感的)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feel strongly interested and enthusiastic.
(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个名人也曾说过:“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进行教学就像捶打一块冰冷的生铁”。
2.践行四个“H”,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Humanity(人文)
学习环境人文化,构建和谐课堂。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新课改的灵魂是要挖掘、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师生之间应该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情实感的、鲜活的知识,并获得人格的陶冶和健全。在教学过程中,我每次都试图努力营造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2)Harmony(和谐/融洽)
―To hav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和谐关系) with the students,so we won’t get harm.(不会受到伤害)
(3)Horizon(眼界)
―To broaden(开阔) the students’ horizon(视野),enlarge their vocabulary (扩大词汇量),so that they can learn more things besides the knowledge from the textbooks.
(4) Humor(幽默)
―To be humorous can help us win the students’ hearts.(幽默可以迷倒众生)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中,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幽默是教师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灵感的结晶。
3.深入钻研英语教材,挖掘隐含的素养因素。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的目标、浓厚的兴趣、愉悦达观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高素质的人才。例如:当学到词组:walk the dog
(遛狗) 时,我告诫学生在户外遛狗的时候要清理狗狗的“便便”,因为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狗屎运”;当学到“throw
(扔)”的时候,我指出高空砸物的危险性,因为没有人想要这样的“头等奖”;学到教make a lot of money(赚大钱)时,我讲述了另外一些表达:make handsome money(赚大钱),make easy/dirty money(发横财).以此教育学生诚实做人:Don’t make easy/dirty (肮脏的)money. Make decent(正当的) money;当学到到“angry”和“worry”的时候,教育孩子们在生气或者担心的时候,该用什么方式去发泄怒气,该如何缓解压力,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当学到“乔布斯”的故事的时候,我教育学生要学习乔布斯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也要学会如何“keep healthy(保持健康)”;当学到词组wait in line(排队)时,我给学生讲了一则关于明星鹿晗的新闻:鹿晗在微博上一张在上海与一个路边邮筒合影的照片。
4.开展多样活动,搭建素养培养平台。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通过组织看英文电影、每日名言、创编英文“三字经”、“唱英文歌”等多层面的活动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一定学习成就,进而获得素养的熏陶。
(1)传统文化课。为了教育学生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我专门上了两节校级公开课,分别讲述关于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和paper-cutting(剪纸)的历史,并让学生当场包粽子和剪纸,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艺。
(2)看英文电影。我经常利用托管课给学生看英文电影。如我给学生看了《里约大冒险》,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和大自然,刚好符合了六年级下册U4的内容:We have only one earth(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3)每日名言。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每天更新一句英文名言或警句,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学知识也学做人。
(4)创编英文“三字经”。我指导学生学习林克妈妈编写的《英文三字经》,利用早读的时间教学生读这些有趣的“三字经”。然后让孩子们自创“英文三字经”,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5)唱英文歌。我经常教学生唱课外英文歌,特别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例如:我曾教学生唱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拯救地球),这首歌被誉为“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是一首呼唤世界和平的歌曲。
三、结语
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经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我们真正将学生的素养的培养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让学生享受中英两种文化的双重熏陶。既强调语言知识的习得,又注意素养的有机渗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达到了真正培养学生素养的目的了。
篇8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学习方法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简介坚持阅读阅读时要养成主动摘录的习惯,注意搜集古今中外生动、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警句故事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文章中。
坚持练笔写作技能应在实践中去练习。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经常写些画家写生式的片断,积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
坚持背诵腹有诗书气自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是重点难点,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积累,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虚词、句式等知识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高一语文提高学习能力的办法第一、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所谓查漏补缺,就是找到在知识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充完善,让知识的吸收全面化、系统化、有效化。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通过正错答案对比分析,重点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而巩固这个知识点,除了复习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好知识的精细加工,做到举一反三。
有效巩固薄弱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做。比如说,英语学科可以制作单词卡片,自己用稍硬一些的纸制作成便于携带的卡片,然后将英语单词写在卡片上,这样可以做到随时记忆难记的单词,提高记忆效率。还可以建立各个学科的错题集,尤其是瘸腿学科,也可以将老师讲过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对自己有所启发、让自己有所领悟的例题,整理上去,但要记住,平时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多看、多思、多问!这样可以快速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一本或数本错题集记满以后,可以再重新整理,自己会做的可以删去,不会做的可以保留,如此反复,直至完全掌握!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调整
其实考试不仅仅是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习方法或某方面的能力。通过考试也常常反映出来容易粗心、做题方法不对、不会审题、检查等方面的不足,弥补这些不足对学习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读题千万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更不能大意;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去体会,去分析。
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在学习方法或习惯方面的不足,及时纠正。而大的考试就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因为考试中只有全身心投入,尽全力发挥,才能够客观地反映出问题,比如学习不够踏实认真,容易浮躁特别是看到自己会做的题目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轻心,最终失分。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就是学习习惯与态度的问题,我们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
培养好的习惯,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逐渐培养自己对各个学科的兴趣。2.心里要清楚什么是好习惯。
3.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让自己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
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具备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积极溶入课堂学习并做好笔记;多动脑,勤动手;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独立完成作业并经常反醒。
第三、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正比
一般来说,只要平时学习努力、做到考前认真复习,成绩都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中也不乏意外:有的同学分数不低,但很有可能是靠投机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数;有的同学学习明显比前期努力了,但是还是没有考好,这时也不要灰心,而要继续努力,慢慢储备知识,做到厚积薄发。所以,如果考了高分,不要只是一味高兴,而应和自己的努力情况做对比,找老师了解平时的学习情况,弄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样,可以让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下去。
学习如同长跑,贵在持之以恒。长跑是耐力的比拼,开始跑在前头的,也未必能笑到最后,一开始落在后边的,最终不一定是失败者。从来没有这样的人:高兴了跑一阵子,累了就休息,然后再跑一阵子,就能轻松取得胜利。
第四、正确对比,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最简单的是纵向比较,即拿本次的成绩与之前的成绩对照,看是否比上次有进步。不仅从总成绩上比,更要比到细处,具体到每科,细化到每科的知识点,如语文考试,上一次基础知识与运用失分较多,而这次通过努力没有丢掉太多的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另一种是横向比较,拿卷面成绩跟各档次分数线比。举例来说,语文、语文满分150,而自己语文考110分,语文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的确不好判断,因为没有参照物。这时可以把各档次分数线作为参照,通过对比,帮助自己找到相对处弱势的学科,及时补救,预防偏科。
做了对比,我们既要找到不足,还要发现亮点,及时给自己打气,这样才更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进步。所以,进行考试分析时,一定要把亮点找出来,要把进步找出来,要把劲头找出来,把考试当成学习的助力器,让自己更加优秀、出类拔萃。
高中语文学习五种方法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写好作文
篇9
一、小学生学习不勤奋刻苦的表现和心理
大致归纳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不愿意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2.有怕苦怕累、贪图享乐舒服的习性。
3.害怕困难,不愿意动脑子去了解事物,学习知识。
4.即使能够接受别人给予的任务,但完成过程中马马虎虎,可能随时放弃目标,没有责任心等。
二、部分小学生容易养成不勤奋刻苦的习惯的原因
我认为,影响小学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种:
1.周围环境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这话太偏激了一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自有几分道理。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自控能力比较差,同时他们喜欢模仿别人做事情。周围的环境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假如他们的伙伴或者父母都比较懒散的话,那么他们也会模仿他们的伙伴和父母,从而很难养成勤奋刻苦的精神。
2.成人不正确的对待态度的影响。现在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关怀”和“包办代替”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很多的家长,不管事情大小难易,即使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律包办代替。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故意撒娇,对自己做事失去信心而懒得去做。小学生不勤奋,这里面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小学生懒于做用体力的事,二是小学生懒于做动脑筋思考的事。这是受家长溺爱而形成的。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累坏身体或本身轻视体力活动,不让孩子有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有的家长为孩子想得太周全,不让孩子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机会。一个懒于做事、懒于参加各种活动、懒于思考问题的儿童,必然接触事物少、获得知识少、思维无法活跃,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行动与思想都比较呆滞的人。
三、培养小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的具体方法
我认为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精神必须从多个方面共同着手,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给小学生营造一个以勤奋刻苦学习为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家里,许多时候,父母会做一些比较艰辛的工作,如果父母坚持认真地去做这些事,让孩子也适当的体验,并且积极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体会到通过自己的付出和汗水,最终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和满足,锻炼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的意志和毅力。
在学校里,其实更加容易形成这种氛围。还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就经常把一副励志的对联长时间写在黑板的两侧,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至今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并一直激励着我不断成长。因此,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积极灌输这种精神,比如可以设一个表扬“勤奋、刻苦学习”的专栏,定期评比,进行奖励,以鼓励和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学习。也可以组织一些以“勤奋、刻苦学习”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讲一些关于“勤奋、刻苦学习”的名人故事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身上的事迹,让每位学生讲讲他们对这种精神的看法和收获,让每个学生融入到这种氛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确立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奋斗过程中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监督、鼓励来实现。有了目标的压力和动力,那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了方向,他们才会为达成目标而开动脑筋,付出努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体会、认可并最终形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小学生也不例外。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不可能去经受勤奋刻苦的磨砺的。承担责任,不但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关心自己的人负责。当孩子懂得体会他人为自己的付出不易时,他就会想:我一定要争口气。为此他会勤奋刻苦地去学习,并且坚持执行。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长期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11-01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执教者、出卷老师及学生的普遍重视。阅读能力的考察作为语文能力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年中考中唱着重头戏。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话题,现在就有关现代文阅读教学,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1.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日积月累
语文是一个基础性较强、联系性较广泛的科目,语文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运用过程就是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一飞跃,中间没有一定的“量”就不会有一定“质”的飞跃,而要有一定的“质”就必须保证一定的“量”,广泛阅读就是保证这一定“量”的关键一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因此,即使学生的学习再紧张,也不应忽视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的“厚积”,才能更好地做到“薄发”,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为顺利进行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有意鼓励学生多阅读,多阅读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名篇佳作等,并把自认为好的,好在哪里(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分析),把它拿到讲台桌前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定期举行一些知识竞赛,如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名言接力赛等,增加他们的词汇量,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也乐于学语文。正所谓“滴水成河,河能撑船”,教师也达到了目的。
2.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示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并持之以恒,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不能因为有些习惯较繁琐,连教师也忽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要求,对各类阅读只是蜻蜓点水、一览而过,不重视质的积累,而只重视量的多少,这样学生就“受益非厚”了。
作为教师,应特别重视“阅读习惯”,督促学生持之以恒,“语文阅读课”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使之得以巩固。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就说:“书籍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的。”可见,仅有读书的热情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有所收益,提高阅读能力,还应有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阅读中鼓励学生勤思考。大胆质疑;勤动笔、多积累(将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格言警句、精彩段落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勤查 工具书,多自行解疑;不要因怕费时间,而把语文读“死”。
3.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近年来,中考阅读题的天平已倾向了课外阅读,因此,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就忽视了课内的学习,认为“反正考试又不考课内,还学它干吗?”因此对教读课只是走马观花,自读课干脆提也不提。殊不知,课外阅读只是课内文章范例的知识迁移,课内是例子、是基础,课外阅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均在课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教师要通过课内的“举一”达到课外“反三”的效果,不能因为试题中的课内阅读内容容量小就抛开课文,而应该认真学习课文,明确阅读目的,熟悉阅读步骤,掌握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应尽量加强课内与课外的对比与联系。比如跟中心或内容相近的文章相联系,像碰到《说“疑”》、《读书贵有疑》等。学生就可以通过和《怀疑与学问》对比筛选出有利于答题的信息。比如跟相应体裁的文体常识和阅读方法相联系,像某县初三年第二学期期中考中关于雪花的那段散文,写法就跟《白杨礼赞》相似,有的学生能联系起学过的《白杨礼赞》,得分率就会高很多。再比如同一种题型的应如何答题,像论据的作用基本有什么答题步骤,先判断是什么论据,在文中用来论证哪一论点,使论点更具有说服力。碰到问题语言的准确性,怎样寻找,怎样回答等,这些在课内已无数次演练过,学生只要学会“套”,既能轻易得分。这样,经常进行课内外内容的系统梳理,科学的阅读体系也就慢慢确立。
4.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与实践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