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1 16:5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雨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认识的生字,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3:情感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神话故事:
2、听歌曲、猜歌名:
3、板书课题愚公移山(查字典、质疑问题)
谁知道愚是什么意思?公又是什么意思?愚公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课文读的很认真,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2、同学们都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这样真好,本课有要求我们学会认的字,现在我们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认字成果好吗?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为什么移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想一想能带来哪些难题?
3、面对着他们的生活,劳动带来了很多困难的王屋与太行,凭借着一身肝胆,愚公做出了怎样的决定?(移山)
4、那么对于移山这件事儿,其他人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5、移山成功了吗?
学生交流,(齐读第14自然段)
6、移山遇到困难了吗?如何移山的?
7、愚公妻子对丈夫的话应该怎样说呢?是像你的妈妈对爸爸说话吗。那应该是像谁?又应该怎么读呢?
8、愚公是怎样回答的?都谁来帮忙了?同学们,看图想象一下,还有谁来了?
9、同学们,读一读描写智叟的话,从中你知道智叟的态度如何?谁能把这个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智叟的话,灵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
10、面对着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样回答的?
11、愚公的话共有两句,最后以感叹号结束,表达出了愚公什么样的精神?(教师引读)
(四)、分析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
1、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愚公和智叟着两个老人,愚公真的很笨吗?他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他自己能看到山移走吗?即使是山移走了,他能享受到移山之力吗?(不能)那他不是傻吗?(不是)。用我们现在的观点说他是为了谁?(子孙后代)对呀!他是为后代造福,从这个观点来看,他不仅不笨还很聪明,而且不是小聪明是(大智慧),。文中的智叟他很聪明吗?(不是)。他只是小聪明而已,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我们可不能做这样的人。
2、同学们,愚公挖山不止是精神连玉皇大帝都被感动了无路难,开路更难。自有后来人,为你感叹!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吗?
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课文,老师也感触颇深,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篇2
. 2.已知一条弧长为12π,该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20°,则该弧所在圆的半径为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推导出公式进行简单应用,掌握弧长公式中弧长、半径、圆心角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主动探索 (1)创设情境,引出扇形. (2)扇形定义: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判断五个图形是否是扇形. (4)探索扇形面积公式. ①半径为r的圆,面积是多少? ②圆面可以看作是多少度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 ③你能求出半径为r的圆中圆心角分别为180°、90°、45°、1°所对的扇形的面积? ④若设O半径为r,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为
. 设计意图:学生学以致用,在弧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是由教师引导分析;而扇形面积公式完全由学生自己推导,锻炼他们的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实践应用 1.已知圆弧的半径为50cm,圆心角为120°,则圆弧的弧长是
,圆弧组成的扇形面积是
. 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20π,扇形的面积是
. 设计意图:对公式进行应用,寻找公式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六、记忆公式,并用弧长表示扇形面积 (1)比较扇形面积与弧长公式,你能用弧长表示扇形面积吗? (2)见到这个公式,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交流合作,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尝试推导出扇形的面积和弧长之间的关系. 七、巩固拓展 1.把RtABC的斜边AB放在直线l上,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C落在直线l上的点C′处,设BC=1,AC=■ (1)求在此运动过程中,点A所经过的路线长. (2)求在此运动过程中,ABC所扫过的面积. 2.如图1,圆A、B、C、D、E互相外离,它们的半径都是1,顺次连接五个圆心得到五边形ABCDE,则五个扇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交往品德;
2.能力目标: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方法。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方法。
【教学难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导人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多帮别人想》
歌词:如果你和世界同成长,你的天空一定充满阳光,不要让伪装挡在关心朋友的前方,包容别人用你的好心肠;如果你用心帮别人想,每个明天都会充满希望,把所有封闭和冷漠的心摆在一旁,和我们一起欢唱……
[设计意图]歌曲的节奏欢快,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起到暖场、情感预热的效果,让我们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过渡:(展示孔子图片)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学生反应:孔子)他的两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反应:不知道,不清楚)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借助视频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视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孔子的这段视频也比较有趣,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借助学生的语文功底和古汉语词典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立”和“达”二字,学生凭借语文功底和古汉语词典基本能把握这句话的大致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的相通性。这里要提醒的是思品学科中说的这句话的内涵是它传达的待人之道。
过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孑L子的待人之道,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两条呢?来看看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活动一:生活在线
展示材料: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角色体验: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
2.她会“喃喃自语”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年妇女这个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年妇女没有位子坐的糟糕心情,以及对把座位弄湿那个人的反感心理,为下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小组合作探究: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
学生活动(小组探讨,全班交流共享):
这个中年妇女也很没素质;
这个中年妇女不想别人把座位弄湿,而自己却把座位弄湿搞得别人无法入座——中年妇女没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引导:中年妇女为什么要把伞放在旁边的座位上?
因为顺手;因为放在地上会把伞弄脏,而放在座位上很干净。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和发散思维能力;对把雨伞放在旁边座位上这一小事的深入剖析,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不想没位子坐就不要把座位弄湿让别人也无法入座,从而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感悟“光想自己,不想别人”带来的后果,继而认识到“立人、达人”的必要。
过渡:刚刚我们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能不能施于人呢?继续我们生活中的故事。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
活动二:好心一好事?
剧情梗概: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官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把辛辛苦苦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却没办成好事?(学生猜测或描述)
播放《家有儿女》片段,揭晓答案
教师归纳:看来,己所欲,也不一定能施于人。所以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道德,而“己所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很容易地发现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里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了宫海身上。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化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认识到把自己喜欢的强加于人,同样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拓展了课本的内容。
过渡:不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还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都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案例和我们探究的结论,你能不能概括一下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将这节课的知识建构起联系,让知识更加系统。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所谓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最根本的就是想人之所想,理解他人。
过渡:那具体来说,该怎样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呢?这还需要大家帮助老师解决班上的两个问题。
活动三:烦恼靠边站
展示本班学生的烦恼
烦恼1:期中考试第一天,同学A在班上大声地对答案,还手舞足蹈地说:“耶耶耶……考得比班长好耶……”,搞得大家很烦……
烦恼2:同学A和B是同桌。同学A说B经常会给她起绰号,如old black(老黑),意思是说长得太黑;同学B说A上课会讲话,影响他听课,而且还经常霸占他的“领土”……
小组合作探讨: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烦恼?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
对于烦恼1:
在表达情绪的时候要注意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顾及他人的感受。
可能有同学考得不好,第二天可能会因此受影响;班长心里肯定也会很不舒服,应告诉他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
对于烦恼2:
给他们换座位;
他们应沟通,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他们争的都是一些小事,同学之间不要太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
同学A和B相互嫌弃,如果他们能互相看到对方的优点,可以相处得愉快一点;
同学朋友之间应学会欣赏、赞美、宽容,尊重我们之间的差异,加强沟通。
教师小结归纳: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希望这几名同学能吸取大家的意见,让烦恼靠边站。其实,大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收获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谅解他人,宽以待人;学会欣赏,摒弃挑剔。
[设计意图]用发生在班级的真人真事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灵动;由于是真人真事,学生感兴趣,所以更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群策群力解决自己的烦恼,不仅掌握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具体方法,而且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校园生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和思品课的德育功能;同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烦恼的方法,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换位思考,我能行!
曾经,……我没能换位思考,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次反思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不足,同时知道正确的行为取向,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环节三:齐唱歌曲,情感升华
齐唱《多帮别人想》,结束全课。
篇4
[关键词]社区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朱艳艳(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天津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2008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市社区依法自治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26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077-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新的教育内容,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社会资源利用、长期性实践平台的构建和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瓶颈。社区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除了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外,还要利用社会给社区提供的多种资源,构建更宽广的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要将社区教育引入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体系,真正实现“把社会引入教育,让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一、社区教育及其教育模式
社区教育的概念起源于美国,1915年美国学者杜威首次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我国学者认为,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将社区教育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以社区为载体,在社区空间范围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社区内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有效地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构建长期性的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深入,社区教育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目前,我国社区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以社区学院为中心。社区教育最具特色的实施机构是社区学院,它超越了传统学校的时空限制,为所有年龄段的居民提供学校课程、娱乐、健康、社会服务以及职业准备培训等。第二类以社区为中心。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等机构提倡,社区内所有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动员各种力量开展短期培训活动。第三类是由社区管理组织将社区内处于闲置状态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后,向全社区成员开放,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大学生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教育可以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延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智力支持。学校与社区互动,“把社会引入教育,让教育服务于社会”,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体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脱节
“创业教育”是在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l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论述21世纪教育哲学问题时,正式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不但课程体系的构建已初具规模,并且形成了理论层面的系统论述。我国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在普通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础素质为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经验,将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以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滓工业大学和天津农学院等天津市高校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各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创业社会实践平台与社会资源相脱节的现状。
1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脱节,无法营造长期性的社会实践平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课程的实践环节应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乏相应的社会实践内容,但其时间大多为集中性的一周或几周,且占据学时较少,这导致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出现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和一般的专业课程没有区别,其社会实践内容不过是利用几周时间到企业走访、参观或者实习。事实上,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社区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入学前到在校其间,再到毕业,他们主要的经历是在社区中完成的。因此,社区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熟悉的社会环境,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服务甚至贡献社会的主要平台。没有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是造成社会实践课程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原因之一。
2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脱节,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社区学院为中心是社区教育的一大特色,与普通高校相比,社区学院具有更为鲜明的社会性,可以更好地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为校企联合提供信息平台和交流路径。因此,高校在建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普遍存在着课程单一和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创业学”“企业管理学”等通识类课程,缺乏直接与市场对接的应用性课程和符合学生创业需要的个性化课程,无法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感、切实有效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讲授的形式多为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单一授课形式无法有效地模拟出现实的创业环境。
3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脱节,无法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以社区为中心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动员各种力量来开展各种短期培训活动,是社区教育的另一大特色。社区教育委员会将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后,向全社区成员开放,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培养了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如没有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建立多元化师资队伍方面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很少,很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都是学院派,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但创业教育是专门教育,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需要配备专门的师资,以从事专门的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创业教育的开设要靠校外的专业人士,学校应聘请一些成功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使学校的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实际。然而,校外教师往往无法配合学校的上课时间,通常只能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较为有限的信息。
三、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社区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社区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与社区企业相结合的社区教育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与社区学院相结合的社区教育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1 以社区教育资源为基础,搭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城区为主体的社区教育模式,一般是由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协调社区教育活动,目的是社区教育委员会可以统筹整合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动员较多的部门、团体参与社区教育,在较大的范围内构建“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级网络”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一个中心”是建立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积极发挥对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两大体系”是通过建立社区教育组织领导体系和教育设施体系,明确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各项任务层层落实到位,建立并完善各级教育机构;“三级网络”是通过合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区、街、居三级教育网络,并以此为抓手,有效地推动社区创业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整体协调发展。在完备的组织体系中,作为社区的大学生,可以在人学前到毕业,持续地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随时获取相应的创业知识,达到多方位、多角度和持续性的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聚集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社区教育除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外,还要有效地利用社会提供给社区的多种资源,构建更宽广的资源平台。学校与社区互动,“把社会引入教育,让教育服务于社会”,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践水平。同时,由于社区企业和社区学院相互依存,将社区教育引入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可以使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区企业有效地结合,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如美国的奥克兰社区学院是密歇根州最大的社区学院,地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总的战略要地,每年有6000多名学生在校或企业实地选修有学分或无学分课程,各企业、三大汽车公司及其下属的汽车零件制造供给公司都可与学院进行合作培训,培训项目按企业的具体需要制定课程内容,以达到最佳效果。
篇5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治疗与膳食”是药品营销专业技能主干课,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膳食指导》一书中第十章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从《用药》一书里学习了骨质疏松症用药的理论知识。熟悉了教学平台的使用,但对用药和平时饮食的相互配合治疗并不了解。教学内容计划2个学时(90分钟)完成。本课旨在帮助学生用营养治疗的方法去解决骨质疏松症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知晓症状;第二阶段:探究病因;第三阶段:寻找方案;第四阶段:提高素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岗位需求,确定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哪些膳食因素与骨质疏松有关系,掌握骨质疏松的营养与预防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对骨质疏松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将用药治疗与膳食营养治疗相结合,使服务更贴心,从而提高从业素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教学难点为能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
四、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为载体,以“问题情景创设”为教学主线,并结合自主研发的动画小游戏、教学视频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运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知识准备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收集处理信息,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求通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骨质疏松症营养治疗与预防的方法,上传至教学平台。实现了从会探知,从会索知。
(二)课上阶段
1.知晓症状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将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学生直观体验,教师顺势提出问题,这些症状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视频的运用激发了他们探究新知的渴望。
2.探究病因
学生在平台上自由讨论,自主探究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和危害,及时查看讨论结果,促进认知目标生成,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那么在工作中怎么知道顾客是否有骨质疏松症?教学平台上的骨质疏松症的测试软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校园平台上全校师生交流群中任选几位在线教师进行测评,从结果中可知骨质疏松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怎么进行营养治疗呢?
3.寻求专家
教师在平台上介绍了一位专家,学生感知方案,重构认知,从专家那里学生找到了骨质疏松症与我们膳食的关系,由此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分组讨论找到营养治疗与预防方法上传至教学平台,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观点,师生参与微信平台点赞,选出最佳方法,从而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学生总结归纳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预防的方法。通过上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来帮助患者减轻病症,学生课前提供的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治疗方法制成的营养手册实用而丰富。学生可结合营养手册在教学平台资源库中进行深入学习。这时学生掌握了更多的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的方法,可以对教学平台师生交流群中做过测试的老师进行膳食指导。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师可根据服务态度、方法技巧、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4.互动游戏
学生要掌握哪些食物是补钙的,平台中的食物拍拍看小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也可通过迷宫小游戏,掌握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是经常晒太阳,最佳时间是30分钟,位置是室外。
5.提高素质
课堂最后学生跟随视频中的老师学习骨质疏松健康操,只有在吃药的同时,掌握健康饮食方法,辅助体育锻炼,才能真正意义上治疗骨质疏松症。
(三)课后阶段
课后拓展的内容是全班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膳食营养宣讲作品,参加每年10月药店举办的1020骨质疏松的营养膳食节活动,本活动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骨质疏松症。关注疾病,关爱老人。
六、教学效果及反馈
(一)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观看视频知症状、软件测试探病情、寻求专家找方案,制作手册寻对策,互动游戏记方法,完成作品拓能力,体操锻炼提素质多种数字化资源,使学生在观看中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从他助中积极寻找方案,从体验中学会膳食指导,层层递进,有效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篇6
【关键词】社会评价;制度;职业教育;医学
由于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均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评价和政府评价制度。因此,完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对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一、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构成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运行制度、动力制度与约束机制三个方面。一是运行制度。作为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机制的主体是其中负责运行的部分,主要有:运行主体,包括毕业生及家长、社会用人单位、民间组织以及媒体等,是实施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主要力量;运行目标,即评价主体实施评价活动,是为满足社会大众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信息需要,或者是帮助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进行诊断和改进的。二是动力制度。动力制度是为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活动的动力来源,是开展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评价主体实施社会评价的积极程度。另一个部分是社会大众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关注程度,普通民众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为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理由。三是约束制度。约束制度是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活动进行监督与制约,使其符合评价规范和活动目标的机制。按来源的不同,约束机制同样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自我约束。
二、社会评价对提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避免政府评价的弊端。政府评价主体和形式比较单一,忽视了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个性与特色,导致评价价值取向偏颇。同时,政府评价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把握不够及时和准确。因此。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办学,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其质量评价就不能局限于政府评价,还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使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能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满足社会需要。
2.有利于激活内部发展机制。在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与社会之间需要一个信息疏通渠道,以促进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更好的面向社会健康发展,而社会评价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一方面,社会通过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价为市场选择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通过社会评价可以得到各种反馈信息,以利于在竞争中形成自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促进自身发展。
3.有利于加强社会服务职能。服务社会是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价值目标不是“象牙塔”,而是着眼于建立本地区的医学研究和医学人才的培养,为推进本地区的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有利于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个别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管理不规范、学生培养不到位等,致使部分社会公众认为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低、学生能力弱。社会评价则为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和社会参与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三、完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建议
1.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完善社会评价制度的重要前提。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办学的,而社会是多元的概念。因此,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也是多元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质量观念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最高标准。因此,要摒弃单一的教育质量观,务实、公正地看待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质量,是社会评价机制得以建立并真正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的重要前提。
2.建立高素质的队伍,是完善社会评价制度的重要力量。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社会评价队伍是社会评价能否赢得市场的重要力量。可以采取“小机关、大网络”的做法,一方面把从事具体评价项目筹划、组织工作的固定人员控制在最低水准,另一方面营建强大的外专家网络,根据评价项目的需要,结合发展状况,在高校、科研院所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等中遴选兼职专家。并考虑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家库。
篇7
关键字:语文 教学 实施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它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的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呢?
一、“备课高效”——高效课堂的基础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这是每一位教师都熟知的。而怎样的备课才是最有效的呢?我们学校实施的三级备课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三级备课是指提前备、集体备和详细备.提前备是指教务处组织教师在假期间钻研下个学期的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定好教学目标,分年级组,每人备一个单元,先自己通读教材,再在学习时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是指在开学前,学校抽出一天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年级组成员轮流主讲,共同制定好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进度,集体备课的重点是学生情况分析和教法学法探讨,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而详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这样以来既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发挥特长,形成个性。
通过三级备课以后,教师对上课的内容,有了充分的准备,避免了拿着课本进课堂边讲边备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低效”,为高效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精心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例如在《山雨》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描写了下雨时的“雨声美”和雨中山林的“色彩美”,因此,可以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课堂展示”—— 高效课堂的保障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学成败。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学反思”——高效课堂的推进器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整体设计;设计艺术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0-002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众所周知,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更是一种组织协调的导演调控艺术。如何把握好这门艺术,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广大同仁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那么,如何去追求这种化学教学整体设计艺术呢?
1统筹安排,突出整体性
化学课堂教学是由多种成分和要素组成的,只有艺术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即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里为,哪里为收笔,对哪里作铺垫,哪里作照应等构成一节课的各种要素作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整体的和谐美。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整体性原则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性的第一步。
1.1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据此,教师要充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首先要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的起点。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要揭示教学内容中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分析蕴涵于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力求设计一个全面、具体、适度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提高其整体功能,发挥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案例一:在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 依据九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学情分析,以及本节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达到“做中学”,进而“学中用”,确定知识目标是:能用自己的话依据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以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化学问题。
② 从“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出发,一步一步地揭示出学生是通过哪些途径构建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并能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用图表以及化学语言表达相关的信息,确定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思维、总结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③ 运用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让学生在设计一个利用化学方法粗略进行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方案的过程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自然凸现“主动参与社会”、“互相合作学习”这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2整体设计教学内容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把教材中各部分分散的知识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建构和整体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工处理教学内容时,力求使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度广度得当,重点、难点突出,排列有序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理解、巩固和迁移,为达成教学目标(落实知识,形成能力)服务。
案例二: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节时,抓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一核心问题,按照“物质变化的现象物质变化的特征物质变化的判断变化、性质的区别”的线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联系和判断。
2脉络清晰,体现层次性
如果说“整体性”是串起化学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一根红线,那么,在这根红线上,开头串上什么,中间串上什么,末端又串上什么则体现出层次性。一般而言,一堂化学课的教学往往包含教学活动的若干环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环节,使下一步设计层次的输入正是上一步设计层次的输出,步步衔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形成鲜明的教学艺术性。
2.1学生学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浅到深,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认知规律,适时引导学生从一个层次的学习递进到下一个层次的学习,逐步深化,螺旋上升。这实际上也体现了教学中对人的关注。根据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一般可将学生的学习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学习层次: 动机阶段获得信息理解信息储存信息信息输出信息反馈。每个层次的学习决定了学生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即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能力。
2.2教师教的层次性
根据学生学的层次性,教师的教也要追求层层剥笋。首先在信息的取舍上注意层次性。如在教学目的要求上,认知要求、技能要求与情感要求做到搭配有致;在教学内容上,哪些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哪些是需说明、解释、区分、判断的,还有哪些是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层次的,教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在课堂提问上,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身才华和显示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等。其次,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进入层次化学习阶段,善于将教的诸事件与学的各阶段有机对应联系起来,形成教的层次性。即:激活动机点拨指导刺激识别增强保持促进迁移及时反馈。这样,教与学相得益彰,波浪式推进,顺畅自然,使学生能够在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中学习。
案例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堂教学层次设计(见图1):
3灵活多变,具有动态性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要运用各种媒体、教学情景、组合方式使教学事件的呈现具有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特点,符合一种有生气的变化规律,正如乐曲里的“渐强”和“渐弱”一样,通过规律性的变化,体现出一种动态美。
3.1教学程序――动静结合
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动”是指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敞开思路,广开言路,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静”则是指因教学目的需要,在课堂上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静是为了动,静的目的最终还是动,即让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消化吸收所学习的内容。高明的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观众的情绪。许多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也都非常重视动与静的科学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动与静的状态和交替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即“动静搭配,学习不累”。
案例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一节如按照动静结合的模式来组织教学,程序可是:认识化肥的种类并观察其样品(动)阅读教材“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静)讨论施用化肥的利与弊(动)自学课本“常用化肥的简易鉴别”(静)探究并体验(动)总结归纳填表(静)。
3.2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通过讲练结合、演示实验与探究体验、播放视频与视频信息处理、展示课件模型等知识层次上的交流互动,又有教师借助亲切的语调、恰当的肢体语言等与学生进行的情感层次上的复杂的交流互动。教师的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从引导、示范、创建情景、诱发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任务来激励学生行动;而学生的动则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以兴趣投入、思考问题、动口、动手、完成任务,动脑、动情,提高求知欲为准。师生互动才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五: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一节时,可实施“三促动”策略,即情景促动、问题促动和任务促动。教师首先通过播放“水在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温度不同水减少速度不同”的动画情景,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的实验观察,促动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提出任务: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为什么温度不同水减少的速度不同?品红为什么能扩散?促动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则在其中穿针引线。整堂课在伴随着知识信息交流的同时,情感也在互动。如教师期望的眼神、幽默诙谐的语言、会心的微笑、鼓励的手势都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以平等的心态创设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体验。
4 讲究艺术,注重审美性
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审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教师的教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的学达到自我要求,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于是就感到满足、幸福和愉悦,从而产生美感。这种审美体验也恰恰有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如何使化学课堂教学具有审美性?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
4.1提高审美意识
化学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同时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陶冶。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价的客体。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而是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协调等能力,具有语言美、行为美,从而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审美形象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4.2营造审美氛围
美的氛围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化学教科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现美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产生求知欲。课的开头,引人入胜,留下悬念。课的中间,波澜起伏,开合有度,使学生领略到节奏美和结构美;借助新颖的板书、精美的教具(各种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实验仪器、视频、动画等)、生动的语言、优雅的教态等,给学生带来美的氛围。课的结尾,余音不绝,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