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小诗范文

时间:2023-04-04 14: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芒种小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芒种小诗

篇1

心脏疾病晚期常并发心肾、心肺及心脑血管综合症状,发作时“心梗”“心衰”,危及生命。古代文献中就有诸多阐述心衰症状的文章。

对此,遵循并强调《黄帝内经》之“天人合一,整体施治”法则的萧开伟先生多年来潜心于此,究其本源,乐此不疲,精研维护心脏之法,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绩。

萧开伟先生说:“来我这儿的病人,全是那些在死亡的边沿徘徊的患者,我的最大的愿望是,延续他们的生命,重新给他们生机,值得欣慰的事,我的愿望都实现了。”

患者王杏莉,女,49岁,宁波人,2004年10月3日初诊时,面色暗苍老,唇紫,脉沉微,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钙化。萧开伟诊断后认为,心阴虚,肾不纳气,兼心气瘀滞,以活血祛瘀、养心阴、纳肾气之方治疗;开药三贴,每二日一剂。10月9日二诊时,脉已浮起,述服药后胸部已不闷不痛。10月12日,脉已无结代,病邪大减。至10月25日,患者颜面红润,皱纹大减,心情愉快,与初诊时判若二人。

萧开伟先生说,我们从祖国医学文献中查到治疗“心悸”“胸”“喘症”“水肿”等疾病的良方,许多内容在临床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在医治心血管疾病时,萧开伟根据疾病发展的轻重,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将该疾病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心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时,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眩晕、血压有时升高,此时为肾阴虚影响到心阴虚,因此可通过“滋心肾之阴”兼“理气活血”解除以上症状。但多数患者对以上初期症状并不重视,进而发展至第二阶段,血栓形成后(血瘀),升高的血压已不容易下降,临床表现头昏、眼花,甚者心跳早搏等,血栓形成后的治疗方法,应在滋“心肾之阴”的前提下加入“活血祛瘀”之品以消除已形成之血栓,达到“祛瘀”的目的。心脏疾病的第三阶段,即以上病症未得到有效医治,患者体征反复加重,心血管逐渐失去弹性,出现粥样硬化,心脏进而扩大,冠心病形成,此时要改变已扩大的心脏是很困难的,但使用“滋阴”“补气”“降气”“活血祛瘀”以减少血栓形成,软化血管并增加血管内壁分泌物以起到抗血凝效果,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缓解症状,减轻心脏负担的目的。心脏病晚期为第四阶段,其综合症状较为复杂,有因肝硬化压迫门静脉导致高血压累及心脏,久而心衰的,对此类患者治应先“补心气”“养阴”“回阳”兼“活血瘀”“疏理肝脾”;待正气渐复再“逐水”“补养”,标本兼治,水去后“调理脾胃”“养血滋阴”。

萧开伟举例说,有一个患者叫陈志华,男,56岁,2005年2月9日在广东省某医院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功能一级,高血压症一级(极高危组),严重心绞痛,心电图表示心肌缺血。病人连续3次接到病危通知。次日上午9点,萧开伟接到电话后,根据医院体检及各项检验报告的结果,并通过详细问诊,诊断心虚血阻,为“心阳不振之渐,心阳将脱矣”,急宜回阳救逆,补心气,养心阴,活血祛瘀。遂将药方传真至该院,令医院按方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两个月后,患者已能每周爬白云山一次,恢复了正常工作,时常去各地出差处理事务。

篇2

关键词:车辆行驶;盲区消除;安全

当前很多汽车生产厂家都开始重视研究汽车视野,加大技术研究,尽力消除汽车行驶的盲区,以此来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很多汽车厂家都把视野作为抽象的空间概念,也没有明确掌握具体标准,在实际研究中不知从哪里下手,导致汽车视野的研究水平停滞不前。文章介绍了汽车视野盲区的概念和带来的危害,并分析了盲区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盲区的对策,以此来达到消除汽车行驶中盲区的目的。

1 简介车辆驾驶盲区与危害

1.1 驾驶盲区概念

汽车盲区,指的是驾驶员在正常驾驶座的位置上,其视线被车体遮挡了无法观察和看见到的那部分区域。换句话来讲,就是驾驶员驾驶过程中,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就是汽车盲区。排除他人遮挡造成的因素,各车型的盲区是有差异的,从多方面上来讲,汽车盲区共分为四大区域。车头盲区:就是引擎盖前方不能看到的地方;车尾盲区:指的是从内后视镜向后观察车辆行驶的后方状况中,不在驾驶员视野内的地方;后视镜外盲区:通过后视镜虽然能够看见车身两侧的状况,却很难看到车身周围的所有信息;后视镜内盲区:在车身两侧靠近于车门的区域,由于位置很低,后视镜无法观察到;A柱盲区和B柱盲区是在风挡玻璃两侧内的A柱和B柱遮挡出现的盲区。

1.2 盲区带来的危害

轿车在驾驶中出现的视野盲区,导致事故频发。由于车辆后部盲区较大,在车主倒车时会碾压或者碰撞到个头矮的儿童或者动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性。除外,一些大型的卡车由于车身高导致车辆头部盲区很大,在驾驶中易出现交通事故。在新闻上报道过很多类似的案例。所以必须要高度注重车辆盲区的危险程度,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严格规定车辆制造国家标准;另一方面上应从技术上予以完善解决。

2 分析车辆盲区出现的原因

2.1 风窗玻璃制造工艺的影响

在汽车上,风窗玻璃作为关键的视野构件,正因为是这样,各个标准都需要严格要求。其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上:风窗玻璃上边缘有色涂层导致透明区逐渐变小,有的汽车很难让驾驶员在透明区域内观察到红绿灯交通信号标志;在风窗玻璃制造工艺的影响下,前风窗玻璃并未向两侧围包,这不但影响了驾驶员的驾驶视野,而且在一些汽车上是需要经过前风玻璃对后视镜来观察,显然对后方视野有了很大的影响。

2.2 座椅设置的不科学

从汽车总体布置上来讲,中间包括传动轴、变速器等,驾驶座由于太靠近外侧,导致驾驶员观察右前方向角度极小;有的轿车车辆上的座椅在调到汽车B柱后,这样车主正前方范围内视野盲区逐渐加大,座椅高度和车内空间不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汽车视野。

2.3 曲率半径过大

如果曲率半径太大,失真率逐渐小了,很难为车主提供出充足的视野范围;如果曲率半径太小,视野范围扩大了,但太失真,很难车主判断出实际状况,显然这种视野是毫无价值的。还有就是在前翼子板上的布置,由于布置的不合理,导致驾驶员很难在座椅上对观察角度进行调节。

2.4 灯光和视野布置的不合理

这种状况的出现会导致夜间视野和灯光出现双重浪费情况,也就是灯光的可及区是车主的视野盲区,但在车主视野范围内的路面,灯光光线又很难看清楚。通常来讲,夜间视野指的是由前照灯照明提供出的前方视野,其具有两层含义,就是在灯光照明和前方视野的交集下才能称为夜间视野。

3 消除汽车行驶中盲区的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尝试关于消除车辆驾驶中的视野盲区,如运用大视野到后镜、加装倒车影响系统等。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驾驶员在驾车中的视野,消除了驾驶车辆在视野上盲区,在技术层面上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但车辆上还有一些不能消除掉的死角。并且一些产品使用的是个体行为,普及率很低。并且未有对应的标准体系,车主使用的设备在效果上并未达到消除所有盲区的要求。最为关键的是并未在法律和交通法律上明确规定出消除驾驶盲区的要求。根据两个层面对盲区进行划分,并以此为据来处理好车辆驾驶盲区这一问题。一是分析车窗圆柱平面,二是分析其他部分存在的盲区。在分析车辆圆柱平面内盲区时,可应用两侧布置摄像头来将B、C柱间的盲区消除掉。消除此部分盲区的目的是为了使在行使车辆中与其他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车头和车侧盲区中,消除车头车尾盲区则应用与车辆头尾两侧斜面相切设置的摄像头中的画面,为了能够将盲区全部消除掉,可使用190度广角摄像头来对视频画面进行传递。消除此盲区是为了便于车辆及时泊车,让驾驶员看到轮廓周围的区域,确保行车的安全。此系统在进行布置时,需要通过对车辆行驶时无盲区的实验效果以及车辆整体外框尺寸为参考依据来构建相应的计算模型依据,再从其计算结果来进行分析后进行布置。布置时其几何中心点为车辆俯视图中心为主,再结合车辆中通达达到的视觉最远处地面点作为半径。根据角度来分析盲区角度。通过诸多学者的实验,让车辆驾驶员在车内观察布置在其周边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障碍物,然后再对这些障碍物进行大小尺寸测量,再划定车辆驾驶员无法观察到的区域。结合所分析的结构在车辆上安排视觉辅导设备,比如:摄像头。如果摄像头图像范围覆盖划定盲区后即认定盲区范围被消除。

驾驶员在进行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要进行并线、倒车或者入库操作时,一定要养成观察反光镜的习惯。在行驶中座椅布置方式对于驾驶员的视线影响因素非常大。就算是完全一致的车身结构,不同驾驶员在进行座椅布置时采用了不同方式,会导致其视野性能出现差异。所以,驾驶员可以通过调整座椅座垫与靠背的倾角大小来控制视野。如果车辆座椅靠近汽车前端,则可以通过调座椅高度来进行视野控制等方法。此外,为了能够解决车辆前盲区的问题,可以在发动机舱前散热器通风栅栏处安排一个视野辅助设备――广角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以向车辆内部传递视频,有效实现了消除盲区。对于车辆尾部盲区的问题,可以在其后备箱开头处安装摄像头来进行盲区消除,有效地提高了车辆倒车时的安全。这些消除盲区的技术已经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有的低端辅助设备并没有配置相应的照明体系,如果在夜间行驶车辆时,会因为光线的问题影响到其设备的使用效果。对于车辆两边的盲区问题,可以安装160度广角摄像头,其安装位置可以设置在倒车镜后,其消除盲区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以上策略基本已经实现了车辆行驶无死角的效果,很大程度地增大了车辆行驶安全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车辆行驶中盲区的存在对于交通行车安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诸多交通事故中盲区影响因素所引发的事故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要求驾驶员应该采用一些辅助设备以及自我调整来消除车辆行驶中的盲区。同时,还应该基于公共安全的角度,尽快地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创新出更多的车辆视野安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振中,林志伟.补盲镜在大金龙凯特商用车上的应用与校核[J].宜春学院学报,2014(3).

篇3

【关键词】盲生 分层教学 初中生物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83-01

分层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间的矛盾。对于低视盲生,视力的困难,使得初中生物学科中重要的感知能力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味盲目的灌输,是对盲生个体间差异性的视而不见,是一种未能结合盲生特殊性的生物教学方式。而应用分层教学,能让盲生收获信心,明白到自己能做到怎样程度,而不是对于生物里面操作复杂的实验等难点望而却步。分层教学更是利于教师对于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设置,更贴近盲生实际水平,做到突出重点的效果。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实质上,因为家庭干预及其他原因,盲生个性差异和智力差异都是十分大的。虽然,教学是面对全体的,但对通过对盲生进行分层,便于生物教学有针对性的展开。但是不能笼统的分层,把学生分成能力优秀、中等、差这种分层毫无意义。结合到初中生物学科的能力要求,从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具体能力去对盲生进行分层。可以帮助盲生了解自身,并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学生的分层是动态性的,教师要鼓励盲生针对薄弱的能力部分努力提升,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

例如,对于盲生观察能力进行分层。受视力的影响,学生观察能力的偏差更大。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实验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都有一定要求。例如,低视力学生选用放大器,对于洋葱表皮进行观察;或者脊髓的反射实验需要通过创设不同条件下,不断地观察来了解反射特点。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了解盲生现象分析、抽象思维水平,从而得出观察能力的分层结果。那么,针对盲生的观察能力的层次差异,教师要进行补偿性的教学辅导。虽然视力很难改善,但是通过学生分层可以发现一些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教导这类学生对比观察及局部整体法等补偿性方法弥补。比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通过两相对比,大大加强了盲生的辨析能力。通过学生分层,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帮助盲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层次,并为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二、目标分层,提高兴趣

初中生物有整体目标,也应该有分层次的目标。有些盲生的能力高,要求也不应该跟大家一样,不然会丧失动力。对于目标分层,主要有三种层面,最低是生物基础知识稳固;继而是达到善于发现生物现象规律,有一定自主分析能力;最高是达到自主学习能力强,对于生物有反思、探究的精神。对于目标进行分层,有利于鼓舞盲生向高层次的目标进发,培养其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利用目标分层可以点燃盲生普遍不高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体免疫功能一课。我通过预设目标、导向、调整优化目标。把学生从掌握免疫功能的基础知识的最低目标,引导到学会探究现实中的生物现象层面。通过把预设状态转变成为现有状态,极大地满足盲生的提升自己的心理,促使盲生更主动、自信的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并且,学生从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的转化过程,可以达到深化记忆、高效拓展的教学效果。

三、知识分层,重点突出

盲生课堂上主动表现自己的意愿不强,反而是容易收到暗示。将课堂上知识分层,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帮助盲生理解生物学科的要求。抓住了重点等于触碰到了心脏。有的时候,老师追求全面,结果知识方方面面都有所缺失,找不到中心。有些知识,只需要了解;有些知识,需要掌握;而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进行深入探索。不同认知水平的盲生对于知识层面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对于知识进行分层,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把握。

比如,学完免疫后,学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评价等课程知识。这些知识内容,只需要让学生去自我把握就好了。初中生物学科理论性较强,分叉多。把握住躯干重点,才是根本。把握住躯干,进行知识延伸自然变得容易了。初中生物教学要进行知识分层,才能凸显重点。尤其是盲生,对于知识分辨能力差,容易找不到重点。繁多的知识会让盲生形成思维混乱,失去学习兴趣。教师适当进行引导能有效地帮助盲生掌握重点的内容。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引入分层教学的理念,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知识分层,适应了盲生个性化需求,并增强盲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盲生掌握生物学科内容中的重点,提高盲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金华市环城小学五班 石晓 辅导老师 韦倩

我的韦老师,一直在为我们默默地无私奉献,她就像绵绵春雨一样,灌溉着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小树苗。她是一位很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知识渊博的好老师。她勤奋好学、心地善良、德才兼备等这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是树立在我心中最好的学习榜样。

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使我经常会忍不住想抚摸一下,眼镜下闪烁着一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就像她的心灵一样那么清澈、透亮!

韦老师是一位即严厉又亲切的好老师,所以我对她是又敬佩又畏惧。我非常喜欢她,她就像我的大姐姐但又有母爱般的温暖,对她的喜爱之情紧密地交织在我心中,真的很想抱抱她。有时看到几位胆大的同学去抱她,真是羡煞极我了。而韦老师得知后满脸笑容地面对着我,半蹲下张开双臂,温柔的对我说:“听说你很想抱抱我,那就大胆地抱一下吧!”说着,给了我一个深情的拥抱,一股暖流涌溢我的全身,闻着她淡淡的发香,心里乐开了花。从此,我就把韦老师当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有开心的事总是第一个告诉她。

篇5

关键词:词汇识记教学;心理学;盲区;策略

1 引言

词汇是英语的基本细胞,那么,在我国当前实际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词汇究竟掌握得如何呢?

请看一组调查的部分数据(调查对象:我省某一级重高2009年3月高二、高三学生,肯定回答比率):(1)对我来说单词记忆很轻松占15.99%;(2)记完单词后,我一般隔几天再复习一次占37.10%;(3)对于记忆规律我知道一些,也在用占8.742%;(4)“语言点”易记但不易用占50.53%;(5)对“语言点”我习惯有规律复习占13.43%。

根据心理学原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水平,从记忆的过程来看,记忆由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回忆、提取)三个阶段组成,他们与长时记忆的形成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他们按顺序排列,但每个步骤的质量也直接对长时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明确树立“意向率”

意向律是指识记的有无意向的规律,识记的意向即识记的目的和意图。有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无意向识记,有具体意向的识记高于笼统意向的识记,长时意向识记高于短时意向识记,愉快意向识记高于痛苦消极意向识记。

2.1典型盲区简析

对照上述理论,我们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盲区:

2.1.1先记单词,再导入单元

许多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还没对新单元进行导入就让学生先记完词汇,结果易造成学生对新词的冷漠,也没有建立愉快意向,从而影响记忆的持久性。

2.1.2即时验收=永远验收

假如临时记临时听写,就会造成学生的意向率只定位在眼前,只满足于眼前记忆,结果造成学多少,忘多少,最终浪费更多时间的“猴子捡玉米棒”效应。

2.1.3强压强记

这样做表面上显得很简单,学生听话了,节奏加快了,但是学生会强烈感觉记单词好比是苦役,那么即使暂时记住的单词也成为大脑首选的排斥对象。

2.2有效策略

2.2.1愉快的导入

对每单元的词汇,教师都应进行一个愉快的导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引发学生记忆这一单元词汇的愉快意向,为长时记忆做好第一个铺垫。

2.2.2明确最高标准要求

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这些词汇的重要性,并最高标准要求,学生就会确立高标准严要求的心理意向,有利于词汇记忆量与准确率的保证。

2.2.3掌握最佳的检测时机

学生意向的远近也是影响识记保持的重要因素。即意向越远,保持时间越长;意向越短,保持时间越短。因此,教师还应建立按周、单元、月份等等的阶段性词汇检查制度。

3 坚持抓好“程度率”

如何使感觉记忆最好地转化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呢?W.C.F.Kruger实验研究表明,学习程度在150%时,能达到最经济的学习效果。但保持量最佳的学习程度是过度学习200%。

3.1当前典型盲区

3.1.1走马观花的教学

教学中盲目追求速度,误将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充当长时记忆。由于信息量大,教师只能快速前行,结果学生得到的基本都是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

3.1.2浅尝辄止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往往在初步确定词汇已记住时便如释重负。搁置一边,殊不知这时正错过乘胜追击的好机会。

3.2策略

3.2.1课外过度自学

用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记单词时仅仅刚达到识记的效果是不够的,还应再花刚才所学时间的一半或一倍进行过度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将词汇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3.2.2课堂过度教学

对重点词语的用法,教师不仅注重讲透,还要用跟读、齐读、自读、背诵、造句等各种办法当堂进行反复强化,帮助学生课堂上就能实现过度学习,进而促进“程度率”。

4 切实定位“数量率”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实验结果表明,识记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识记材料数量的影响。材料越多,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诵读的次数就越多。

4.1当前典型盲区

4.1.1任务过重

一次全单元词汇记住,一天50个单词,像这种任务,在当前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中非常常见,实际上在目前中学正常的教学强度下和学生一般的记忆能力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1.2任务过少

常常有些教师到期末结束还来不及完成教学计划,任务一拖再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了学生的记忆水平,这种低要求的做法,最终导致学生词汇量的不足,于意向率的提升也是极为不利的。

4.1.3“临时抱佛脚”

其实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教师中,平时不注重词汇检查,临考前突击记忆,这就严重违背了心理学中记忆数量的规律,意向率的进一步降低也在所难免。这迟早造成词汇记忆的最后失败。

4.2策略

4.2.1化整为零

每个单元的词汇,按学生水平及教学进度分两到三部分进行,比一次全部记完省时,而且量的降低使得学习强度也相对降低,词汇显得更容易记住。

4.2.2扣准时隔

教师要把握好各部分的时间间隔,时间过分集中,容易发生累积抑制;过于分散,又容易发生遗忘而不利于记忆的巩固。

4.2.3科学监控

定时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如听写、临时抽背等等,敦促学生养成平时规律性定量记词汇的习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