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写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8:0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写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秀写人作文

篇1

初中写人叙事600字作文素材一

一个骨瘦如柴,双手长满老茧,一颗门牙还断了一半的老人——他就是我最爱的爷爷。

他同每个人一样,并不伟大,但却能为我遮风挡雨;他不是幽默大师,但却能让我开心一笑;他虽然不强壮,但却如同一根高大的顶梁柱让人觉得安心。

每天,背上书包,坐上爷爷的电动车,靠在爷爷的背上眯起了小眼,听风从我耳边吹过,看路上的景色从我眼前闪过。好幸福啊!没错,爷爷就像是我的专属司机,而且从不罢工。即使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寒冷无比的冬天。他也绝不会让我多等半刻。

记得一个冬天,爷爷同往常一样在车旁等我,我懒散地背起书包。一打开家门,刺骨的寒风便无情地朝我刮来。啊切!一个响亮的喷嚏向我提出了抗议。我很不情愿地坐上了车,心里想着,冬天可真无情啊!一路上,寒风像刀子似的刮着我的脸,我可怜的小手早己冻得麻木了。我不知道爷爷的手怎么样了,但我想得到,那一定是双冻得开裂的手。一会儿,爷爷突然说:“怎样,冷不冷呀?”我张开冷得直打哆嗦的牙齿,半天才蹦出一个字:“冷。”“那你把手放到我的衣服里暖一暖吧。”爷爷继续说道。我看着那双冻得跟胡萝卜似的手想道:得救了唉!于是,二话不说地便把手放到爷爷的后背。哇!立刻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爷爷的背好宽大好温暖,对于我来说就如雪中送炭一般。我问爷爷:“你不冷吗?”爷爷故作很冷的样子说:“咝,你这小丫头,冷死我了。”我被爷爷这骨稽的表情给逗乐了,哈哈大笑起来,不一会到了学校。我站在校门口,望着爷爷远去的背影暗想:爷爷,谢谢您。

我爱爷爷,爷爷更爱我。在我眼里,爷爷的背是最宽大最温暖的。

初中写人叙事600字作文素材二

我是一个篮球的“追星族”,看着电视里热血沸腾奔跑的篮球运动员。它带给我们的是激情、热血:动力十足让我们身临其境!因此我喜欢这号称,世界第一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狂热的球迷,我也是一个“铁秆球迷”,我还是一个“追星族”,只不过我追的不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国际球星,而是我们班的三个“小球星”!

小倩是一个爱打篮球的小女孩,她是校队的一个“尖刀”,她的投球命中率高,是一个十足的“危险人物”。对方常派出几位精兵强将来防守她,可是一个不留神就被她钻了个空子。

在篮球校队这个月严格而辛苦的训练中,小倩每天一早来到学校,一放下东西便去和别的队员们一起跑步,一起运球学习上篮,不管多累多苦都坚持克服下来。这是我们班的一号“小球星”。

小健呢!他是一个健壮而又幽默的男生!他也是一个“危险人物”。他的头脑很灵光,总把敌人耍得团团转,别看他平时吊儿朗当漫不经心地样子。可是一开场,他就像一个矫健的雄狮,前面助攻,中场抢断,甚至后场护卫到处都有他活跃的身影!这就是我们班的二号“球星”。

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名气越来越大的小芯,她是校队主力,球技十分精湛,篮球在她手上像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孩。

几个反方队员的体力被她耗费了一大半,她沉着冷静的运着球,任反方队员抢,都挡住了她上篮,她趁反方队员体力不适时,转身绕过了反方队员完美三步上篮,球进了!她脸上映满笑容,凭借自己的球技与智慧,与伙伴赢得了本场比赛。

怎么样!我们班的三位小球星很厉害吧!我相信他们日后一定能成为魅力四射振兴中国蓝球的国际大球星的!

初中写人叙事600字作文素材三

生活是一部剧本。从一开始,就不受控制地向前谱写着什么。形形各种各样的人,突然的出现在剧本当中,认识不认识,那都是缘分。

我有一个阳光般的童年,小学时人很多,互不相识却又在一班里很正常。只是一个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欢闹的操场上,只有她一人靠在墙上望着远方。恬淡的表情,却不时流露出缕缕忧伤。

我鼓起勇气,问:“可以交个朋友么?”她转过身,用手拉起我的手,“可以。”只是这样,从此我们俩再也不形单影只了。

慢慢地,我理解了她许多的秘密。她的爸爸妈妈离了婚,去了远方,她跟着奶奶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早早了解了世态百般悲凉的她变得坚毅而又脆弱。她把我当成知己,缓缓地倾诉着远方的事情。

当小学五年级毕业的那一天,闪亮的金色丝绸铺盖上大地时,她的背影突然转过来,抱住了我:“如果努力,我希望我们能够上一所初中。”我愣住了。这句话飘忽着,在年末的九月却实现了。

大家都去军训的时候,我和她因没有军训服而留到了教室里。她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剪了一个“小子头”,却依然笑着对我说,“你的画风变好看了。”至此,我的记忆便一片模糊了。她最终还是转学到外省了,只留下一条告别短信,一条极短的告别短信:“希望在某一天,还能遇见。”

也许没有人会记得“她”,一个坚强的孩子。她就如深秋的落叶一瞬间便落到地上,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擦痕。由那条短信留下的联系方式,我一直没有勇气去拨通。我想在许多年后,省去中间繁杂的蜕变过程,直接见到长大后的你,就是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一下认出双方。

期待与你相见的那一天,我的朋友。

 

初中写人叙事600字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1.初中写人叙事作文素材600字

2.写人叙事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3.写人记事初中600字作文素材

4.写人记事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篇2

关键词 写人记事;快速写作;品德定向;布局和裁剪

学生参加考试,无论是段考期考,还是中考高考,作文时都是限时限量的。在考试时要求答卷者必须有一定的写作速度,因此训练学生掌握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

写人记事记叙文的写作,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重点。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写作文,到初三毕业,写得最多的就是记叙文。一般说来,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不会太难。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写不快写不好。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纷繁复杂,学生一旦写作,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无法布局和裁剪,往往拖拖拉拉两三个小时还完不了卷。

那么,怎样快速写人记事呢?

首先谈谈快速写人。描写人物的方法其实很多,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快速写人的过程中,同样也会用到这些方法,但在运用到这些方法时一定要立足于快。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品德定向。因为写人的文章,主要是写出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写正面人物,就要写出他的高尚品德,以此来教育人和鼓舞人。写反面人物,却要写出他的卑劣品德,使之成为反面教材,以此来鞭策人和警示人。因此只要一看到写人的题目,就要立即进行品德定向,确定表现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如写《我的朋友》这个题目,首先要表现朋友的什么品德,是写他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还是写他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给所写的人物进行品德定向只是快速写人的第一步。

第二,因德选材。要描写人物的品德定好向后,第二步就按照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描写。注意所选的事例要足以表现人物的高尚品德,只能选择表现人物定向品德的的材料,切记不能表现人物定向品德的材料,即使再生动感人也不能入选。如果全文只通过一个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那这个材料就要详写。如果通过几个材料来突出人物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那么就要注意对所选材料进行裁剪。

第三,视材布局。选好足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材料以后,第三步就是要根据所选材料的情况进行布局。如果选择的是几则不同材料,试图表现人物几个方面的品德,那就必须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安排布局;如果试图用一个典型材料来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品德和性格,那么可采用顺应时空的方法来安排布局。

上面讲的是快速写人的方法,下面再来谈谈快速记事的基本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迅速确定主题。学生一看到这类作文题目,第一步就是立即确定主题思想。在考场上,考卷上事先已命好题目,学生只是应命而写,不能有丝毫的改变。改变了题旨就算是走题,一旦作文走题,就意味着写作失败。因此要想选得快,选得准,选得好,就是立即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因为确定了主题思想,就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时,迟迟不能动笔,一下想写这件事,一下又想写那件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头脑中没有确定好主题思想,因而没有选材的标准。现在因为已经确定了主题思想,学生写作就有了目标,这样就能避免学生作文时写跑题,也可以避免学生因审题而耽误时间了。

第二,根据主题选材。确定好主题后,第二步便是迅速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可能会有好多件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到底写哪一件呢?此时只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来选材很快就能拿定主意。对所选定材料的裁剪仍然要根据主题来决定。一件事情的情节,哪该详,哪该略,都应该按照这篇文章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对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详写,对不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该略写或不写。

第三,根据选材布局。材料选择好了以后,迅速的进行谋篇布局。记事的文章,要做到快速行文,最好的布局方法就是按时间或者按空间顺序来安排,因为这样谋篇布局写起来不仅思路顺畅,条理清晰,而且速度也快。

篇3

[关键词]习作讲评 分年段 分内容 分层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22

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中提出:“讲评重于指导。作文教学的第一大事是认真读学生的作文,要带着思考、归纳和发现的心去读。要关注作后讲评,要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给你诊断,给你开药方,给你治。”反思如今的作文教学,发现教师的讲评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课堂有效性不足。

一、静观――习作讲评课的现状

1.全景扫描

纵观各节讲评课,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1)教师没有根据各年段的习作要求进行有区别的讲评,缺乏科学性。(2)对于不同内容的习作,没有注意讲评的要点也应不同,缺乏针对性。(3)只注重对优秀习作的讲评,忽略了中等习作和问题习作,缺乏层次性。

2.近景特写

某些讲评课还存在如下问题:

(1)漠视虚假。对于明显的虚假习作,教师视而不见,反而对其生动的描写大加赞扬。(2)面面俱到。有的教师课堂上讲评过于全面,没有重点。(3)缺乏导向。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健康内容,教师讲评时没有批评指正。(4)抹杀个性。教师对某些精彩的句段过分讲评,导致学生放弃自己的思维成果,改成了教师所赞扬的方式。

二、深思――习作讲评应注重方法

那习作讲评有章可循吗?细细思量,我认为要想提高习作讲评的有效性,可采取以下三种讲评方法。

1.分年段讲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习作要求不同。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既然不同年段习作的要求不同,那我们讲评的“点”也应不同。对照以上标准,我认为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讲评应从小处着眼,关注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如是否有错别字、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而在第三学段的讲评教学中,讲评之“点”则应更具高度,如抓住语句是否生动、感情是否真挚、重点是否突出、细节是否精彩这些方面讲评。

2.分内容讲评

小学生的作文按内容一般可分为这几类:叙事的、写人的、写景的以及想象作文等。不同的习作内容,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讲评的“点”也应不同。

叙事类的文章,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所以对叙事类文章的讲评首先应关注事情表达的完整性、清楚性。在六要素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叙事类文章讲评重点应是关注事情经过的具体性、生动性。

写人为主的文章,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因此,对于写人文章的讲评,应关注外貌描写是否传神,语言描写是否反映出人物特点,动作描写是否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心理,心理描写是否合情合理等几个方面。

写景类文章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有序地描绘出来,并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写景类文章讲评则应关注景色描写是否生动,是否注意了观察顺序等。

想象类的作文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表现生活,且想象要符合生活实际,并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思想。所以,想象类作文的讲评要点应是想象是否有新意、是否合理,想象的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心思想等。

3.分层次讲评

在习作讲评课上,对优秀习作的讲评的确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缺乏对问题习作、中等习作的讲评,课堂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因此,习作讲评应注重分层讲评。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中下水平习作的讲评标准要降低,要对文中的闪光点先加以肯定,再指出文中存在的问题。而在集体讲评问题作文前,还应征得作者同意,并且不可以用与优秀习作对比的方式来讲评。

篇4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

教师等于读者,这个命题常常很难成立。但教师通常却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与其说是读者,倒不如用“评判者”更为合适。学生写作也极少是出于兴趣,更多的是因老师的要求,因老师背后所主导的高分机制和应试机制而写作。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更缺少写作的兴趣与梦想。因此,教师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权威,是评判者。所以,在学生习作这项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让自己成为读者,从理解和欣赏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从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肯定他们。尽可能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同时要合理利用评语,这是教师作为读者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渠道。评语中要尽可能展现教师的真诚,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真切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真正懂他,真实地进入了他的世界,而不是以一个评判者的角度去指出学生文章中的不足,这样容易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只有教师首先将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打下扎实的 基础。

二、参与学生写作过程,假设隐性读者

目前,较为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布置作文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改作文――课堂讲评。而在这些环节中,教师指导环节常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恰恰要将教师指导作为重点。

1.设置障碍,增加文章“曲”味性。

初中学生写作,主要还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而记事为写人之本,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要依赖事件的发展。所以,叙事是初中生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写作训练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学生叙事较为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以写完,能交为最终目标。所以,这样的文章往往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显得太过于枯燥无味。这时,读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读者,我们更容易被一波三折的文章所吸引。因此,要增加文章的“曲”味性,就要在文中适当的地方设置障碍。以学生熟悉的《三顾茅庐》为例,文章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刘备三兄弟三请诸葛亮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请诸葛亮,诸葛亮云游在外,二请诸葛亮,依旧失望而归,三请诸葛亮,终于见到孔明本尊,正是这重重障碍,才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吊足胃口。

这种写法就是在写人时,明明要赞美某人,却在开始时故意让其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直到在文章结尾处还原人物本来面目。或者在文章开头故意设置意外情境,引起读者的关注,却又不告诉读者,故意吊一下胃口,先把故事结尾瞒一会,以创造出意外之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作者首先将阿长设置成为一个浑身毛病,说话粗俗,思想保守的农村妇女,到最后才将阿长关心孩子、善解人意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刮目相看。

三、生生阅读,互为读者

作文写完,并不是写作训练的结束。生生阅读,互为读者也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读者 意识。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对象,这在无意中提高了教师的权威性。近些年,新课程理念的出现,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1.确立目标,强化读者意识。

笔者之所以说是生生阅读,而非生生批改,是因为这只是学生间互为读者、互相欣赏的一个过程,并非互相批改、互相打分的过程。因此,在组织生生互相阅读的时候,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否则,这个过程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互相找茬的过程。比如说,这次习作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那么在生生阅读这一环节中,我们就以欣赏细节描写为主,找到对方细节描写精彩之处,互相摘录佳句,这样既有针对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2.板报展示,成功分享。

在生生阅读环节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将学生普遍认为写得好的作品挑选出来,并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这种简单的展示,使得作文成为每个人的舞台,充分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展示中自我肯定激发了写作兴趣,而且在欣赏别的同学优秀作文的同时,在无形中也学到了写作方法。因为触动了学生的情绪,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被肯定的精神需求。当然,如果有条件,将优秀作文以班刊的形式出版,其激励作用应该更好些。

篇5

关键词:依托教材 激发兴趣 学习技巧 妙笔生花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纵观当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这一板块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语文知识和素材积累的“贫乏”,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贫困”。如何不增加额外阅读负担,能让学生自由地抒写内心的感受呢?如何让学生有素材写呢?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技巧写成初中生级别的优秀作文呢?笔者觉得可以利用课堂,依托教材,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提供积累广阔的作文素材的平台、引导选材、技法、语言等写作技巧,让他们愿意写、有的写,写得好,让作文课堂妙笔生花。

为此,笔者尝试以教材文本作依托,从兴趣、技法等方面进行作文指导训练。具体为:

一、依托教材、形式多样、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可形式多样地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个性诵读,以读促写。如依托教材《紫藤萝瀑布》,笔者让学生自由找出最喜欢的优美句子朗读,并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小组合作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对读。这样充分放飞个性的诵读,激活了学生读的兴趣。乘着兴趣正浓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句子也仿写一句,这时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也在诵读中被调动起来了。

2.探究质疑,以想促写。如依托教材《月亮上的足迹》,笔者在探究质疑时抛出两个可展开想象翅膀的话题让学生想像写作。

话题1:“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

话题2:“如果将来你有幸成为宇航员登上月球,你设想会有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种有创意的想像力鼓动,大大激发了初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调动了写作兴趣。有学生想象写出了美丽的地球在人类觉醒后被保护得异常美丽;有学生想象写出了邀请嫦娥到环境污染改善后的地球做客的情景;还有学生想象写出了将来月球将成为人类旅游的景点……

3.拓展延伸,以写促写。如依托教材《爸爸的花落了》,笔者特意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的写作作业:请你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以此作为礼物送给父亲。在拓展延伸的写作中,学生心灵的碰撞点燃了情感烈火,潜移默化而溢于生活,写作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

二、依托教材,学习技巧,写作妙笔生花

常言道:“写文章,七分在选材,三分在技巧。”也就是说光是积累素材还不行,还要懂得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从新颖的角度去发挥,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人。纵观我们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正是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才为后人传诵。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1.依托教材,学习表现手法。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从鉴赏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往往教师讲得很精彩,而学生听得却是云里雾里,不懂也不感兴趣,因此对写作没有任何帮助。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把教材中优秀范文的表现手法与学生要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学以致用。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的欲扬先抑,《爱莲说》、《行道树》、《海燕》中的托物言志与象征,《蝉》、《贝壳》中的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2.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如教材《范进中举》,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就将贪财、自私、虚伪的胡屠户淋漓尽致地展现要我们眼前,达到了写人如见其人的效果。于是在作文指导时,我依托教材中写人如见其人的细节描写方法,让学生模仿片断:练习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实践证明: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的确让学生妙笔生花了。

3.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表达。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个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的,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借鉴教材佳作名篇中的修辞手法,令文章赏心悦目、感染力更强。如教材《春》中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让人自然走进春花秋实、春暖花开、蜂蝶闹春的境界中。事实证明,借鉴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语言特点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的写作锦上添花。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要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教材来。”依托教材,吸取精华,授之以渔,语文作文课堂自然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篇6

首先,要树立全局提高的思想,要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指向。全面提高作文水平是复习的宗旨,但个别辅导也不能少,精品作文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牌子。

其次,要了解现实状况,找准主攻要点――审题、选材。临近毕业时间紧迫、精力紧张,要复习的内容多,所以只能抓住要点来复习;随便问几个写不好作文的学生为什么写不好?学生绝大多数都会说“不会写”、“不晓得写啥子”、“没有写的”。一听大家都明白没有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选材”是关键,同时也是广大学生最要训练的要点。从考试评分的角度看,作文评分的要求有“选材恰当”“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情意真切”等。最基础的是什么?“选材恰当”。所以习作复习,要尽量提高全体学生作文水平,应在“选材”上下功夫。然而,选材的基础又是审题。

(1)指导学生过好审题关。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选材的先在条件。随着近年作文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越来越大,所以,不管写那种题材的作文,都要特别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审题的目的是为了不偏题,不离题。①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从题目的总体认知上审题。②指导学会比较,抓住不同题目的“题眼”审题。③从反面提醒学生,明确题目的限制。

(2)指导学生过好选材关。人们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在作文教学中,审题并确定中心之后,能否过好选材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

在如此紧的时间中如何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呢?我认为只有多练,古人唐彪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自工”,所以有几个小方法也许可以一用:针对一些有特点的题目,教师帮助学生列一列材料,开拓学生思维,抛砖引玉,希望学生能触类旁通;列出一些材料要求学生分类,看材料适合什么题目,提高学生的归类能力;总结每次作文的优秀选材,要求学生记录,拓宽积累学生素材;“天天作文”,每天训练一个题目的选材,并总结每次作文的好材料;注意类似题目、类似材料的相互转用。但选材要注意:有地方特点的材料最好,因为具有独特性;材料最好真实,只有真实学生才易写,也只有真实才能动人。

再次,策略推进,注重实效。①让习作复习与阅读训练相结合。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因此应将习作复习与新课教学以及阅读复习整合起来,在阅读复习中,可以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文章如何写人、叙事,如何表达真情实感,文章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等结合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技巧。②自由表达与技巧训练相结合。复习阶段,在鼓励学生真情表达、自由表达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对过去学习的最基本的习作知识和技巧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回顾,重点进行精巧构思,精彩表达训练。精巧构思是对所选材料进行精心组织和安排,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开头、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精巧的构思能使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因此要指导学生尽可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文章结构形式;精彩表达是要用每个学生自己的话语把他们的认识、感受、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在习作复习中,应解放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直接从内容入手,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灵。③抓好“复作”,提高质量。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量少、质差的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再实践的机会。而“复作”恰好改变了这种状况。它相当于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几易其稿”,也相当于做错了数学习题之后的“订正”。复作的过程正是“反馈矫正”的过程,是给学生“再练习再实践”的机会,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与写作规律。认真抓“精评──复作”的环节,必然会实现作文教学的优化,必然会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但搞复作要注意几个要点:复评,最好将两本作文本同时交。教师复改后,仍要进行讲评,着重表扬能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断,鼓励他们再作适当的修改;不是每篇初作都要学生复作,这要因题、因文而定。一般地讲,要么是要大修大改的,要么是要重新写作的。

另外,作文讲评时要求学生记笔记,评改要有激励性等也是一些小策略。

最后,活动推进,关注兴趣。

佳作展评。开辟“复习佳作专栏”,精选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评欣赏。

篇7

学生写作文,应当是放飞自己的思绪,书写自己的心灵,展示自己的才情。优秀的作文应当是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展现自己内心的多姿和多彩,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然而,现在学生的很多作文却是“相同主题、相同结构、相同事件、相同语言”的“四同”作文。

一、症状表现

1.似乎一致的主题。《新民晚报》(2010年6月21日)曾刊登文章说,上海高考阅卷老师反映,许多作文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不是从材料的核心思想出发去深入剖析问题,而是将考前事先准备的各种应试“话题”掐头去尾,套题写作。于是,考试作文的主题惊人的一致。

2.似乎克隆的结构。《北京日报》(2010年6月9日)一文称,浙江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对记者说:“不管什么话题作文,我每次都用同样的人物:李白、杜甫、陶渊明;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三个人物,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结果“屡试不爽”。而采用固定的结构应付不同作文的学生普遍。

3.似乎相同的事件。有人曾调侃现在中小学生写人叙事的文章就是“五子登科”: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留在教室擦桌子。看看学生作文的素材选择几乎都是近幼稚化、去现实化。所选材料大多这样:要么虚假,要么陈旧。

4.似乎公式化的语言。随便翻阅学生的作文,大多是无病、空话连篇、套话成风、废话成堆。“无内容,无思想,无个性”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病因分析

1.作文教学弱化。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就有重视阅读而弱化写作的倾向。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教师认识偏差所造成的。很多教师以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教出来的,要想提高作文的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写,于是,作文教学被大量的“练笔”所代替;另有一部分教师以为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选材、立意、修改等写作技巧,于是,如何指导学生观察世界,怎样指导学生感悟生活,怎样恰当表达情感等,很少花心思去研究;还有一些教师以为语文成绩的提高主要在于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作文训练收效慢,效果不明显,觉得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讲作文;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以为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等等。因此,作文教学研究严重不足。而客观上各级各类的考试加重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不正确的认识。就各省市的高考、中考语文看,虽然作文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但学生作文得分的差距却越来越小。再深入了解作文的阅卷要求,就会明白产生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原来,很多省、地区在作文阅卷中都会有作文批阅的“切入分”,即基本得分。如果作文得分高于什么类别或低于多少分,都必须有阅卷组长定夺,于是,很多阅卷教师为了保险起见,基本在切入分上下浮动,虽每次阅卷组织者都会不断提醒阅卷教师要敢于打高分,乃至满分,但最终学生作文档次很难拉开。这种阅卷的做法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

2.背诵范文盛行。笔者曾对所教班级学生家长进行过调查,发现在回答“你喜欢买什么书给子女阅读”这个问题时,有69%的答案指向指导用书、优秀作文选。对学生的调查也发现,在“你认为提高写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时,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并背诵优秀作文。据经常参与小学毕业考试阅卷工作的老师称,每年学生“四同”作文,即“内容相同、结构相同、主题相同、语言相同”,占相当高的比例。深入了解便会知道,小学阶段不少学生为了能让作文得到高分,考试前一个阶段每人都会花功夫背诵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若干篇以应付考试。这种做法也得到了很多教师和家长的赞同,现在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不仅是小学,现在有不少初中学生参加中考前也会“被要求”背诵教师精选的若干优秀作文,美其名曰“积累”,其实就是应对中考作文。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急功近利,使得背诵范文盛行,因为很多家长支持这样做,很多学生也愿意这样去做。结果“四同作文”比例越来越高。

3.形式强调过头。自1999年后,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使用,教师和考生渐渐摸清了话题作文的基本套路,于是,模式化的作文便蔓延开来,形成了新的“八股文”。近来大家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话题作文的形式也已逐渐退出中考、高考试卷,2010年全国高考试卷只有一套继续采用,中考“话题”作文也热度大退。但是,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还是习惯于强调形式,讲究排比段的运用,名人名言的引用,诗词警句的点缀,除此却是“三无作文”,即“无内容,无思想,无个性”。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技巧;而是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去表达。写作的本源是生活,学生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学语文,应懂得欣赏,学会思考,最终形成思想。一味在形式上寻求“新”意,只能使作文变成看似漂亮实质无生命的“纸花”。

4.训练系统缺失。我们细细研读语文教材不难发现,作文教学内容缺少科学扎实有效的系统,就初中语文苏教版初一上下两册为例,教材里共编排了12次写作内容,上册的安排内容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下册的安排内容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我们发现这12次写作既不是按文体编排,也不是按学生的认识规律编排,看似与阅读内容结合进行作文训练,但又没有按照写作的基本顺序合理安排。教师的作文教学缺少了科学合理的计划也就可以理解了。现在作文教学大多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计划是什么,实施方案又是什么,怎样评价,等等,教师思考欠缺。一直以来,不同学校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不同,即使同一学校的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对作文的训练方式要求也不尽相同。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是说“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于缺失具体明确的要求,更没有可操作的方法指导,所以,现在很多教师在作文训练上常常处于随心所欲的状态。

5.读写人为割裂。笔者认为:学语文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一个过程。“接受信息”主要指看、听两个方面。“看”是指用眼得到的信息,“听”是指用耳得到的信息,这是储存阶段。“处理信息”包括思考与感悟两个方面。“思考”是指把读到的内容、看到的景象、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感悟”是指思考分析后生发出的一种情感,悟出的一种道理,把接受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建构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是加工阶段。“输出信息”包括说、写两个方面。“说”是口语表达,“写”是书面表达,“说”与“写”是积累、加工、内化知识后的展现,这是运用阶段。因此,阅读与写作必须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是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理解;写作是对作家作品的深层次的感悟。读是基础,是为写作准备;写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阅读与写作携手,语文与生活联姻,这才是我们应当有的正确认识。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常常是阅读偏重于思想教育,而对探究作者如何把自己的情感、思想用最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等问题缺少深刻的剖析。其实,学生的作文水平正是需要我们从教材中挖掘作文指导方法,从教材中挖掘作文写作内容,从教材中挖掘语言训练范例。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在析中练习写作,在品中感悟写作,在疑中探究写作。只有让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三、处方建议

1.改革作文考试形式。高考作文从最原始的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而后发展成为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现在又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命题作文。从每次考试形式的变化,我们发现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北师大教授于丹对今年高考作文的特点这样总结道:第一,紧扣转型时期的中国特点;第二,关注当下国际的一些环保理念、概念生活;第三,考察考生的思维方式。然而,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怎样用高考这根最有效的指挥棒引导指引我们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走出作文的共同尴尬。让高考作文命题和半命题中尽量少出现“三无作文”;让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里尽量避免出现“四同作文”;我们能否尝试在“阅读与写作巧妙链接”上走出一条新路呢?

2.完善写作教材体系。这是一个痛苦的话题。因为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孜孜研究,一直在探索着新路,在跋涉中前行,但总还是难以尽善尽美,不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如此,我们能否让写作这部分教材编写得更科学、更系统、更可操作性呢?假如以每单元为一个写作目标,能否在每篇课文后根据单元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训练点,使点连成线,最终由线成面呢?能否考虑像阅读那样设计一些具体的必不可少的作文训练的总的要点呢?这些真的希望编写教材的专家学者根据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思考并解决的一大问题。

3.读写活动有机链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尝试着让“阅读、写作、活动”整合起来,进行超级链接的研究,得到了不少启示,总结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展示几种常用的方法:

(1)“与阅读教材链接”。即按照“学什么写什么”的思路进行写作指导。如学习《绿》一文后,设想八年后(结束)作者再回小屋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2)“与写作方法链接”。如模仿《》电视文学剧本的创作方法,自选文章尝试编写电视剧本。

(3)“与不同文体链接”。学习什么文体的文章,就练习什么文体的作文,这是很多教师一直以来的习惯做法。其实还可以改变文体,进行一些另类的训练。如学习诗词,就不只是能翻译,也不是模仿着写诗,可以让学生对所学诗句中的画面进行再创造,即用诗化的语言、采用合理的想象,对诗中的画面进行描绘。

(4)“与语文活动链接”。如开展阅读名著活动,要求学生以“我”心去悟“他”意,读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如阅读《水浒传》让学生为108将写墓志铭;读《三国演义》为人物写传记;读《西游记》为师徒四人写感动仙界颁奖词等。

(5)“与感受自然链接”。从阅读中学习,在生活中观察,于作文里展现。一年四季,阴晴雨雪,世界万物,都是写作的对象。

(6)“与学生情感链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升,在写作中提炼,在作文中升华。

(7)“与学生认识链接”。学会体会言外之意,学会从字面看字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阅读、观察、思考、感悟,在这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8)“与学生感悟链接”。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议论,悟出道理,在阅读写作中形成自己的思想。

(9)“与学生兴趣链接”。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唱流行歌,不妨指导学生试着创作歌词。在做中学习语文,在做中提高语文素养。

(10)“与研究性学习链接”。可以采用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研究,如对“传单式广告”的形式、内容、实用性、群众的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是活动,也是研究;这是合作,也是写作。

方法还有很多,在于我们的探索、实践与总结。

篇8

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做到“材料丰富”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具体来谈。

一、储备

考生应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时事热点、新闻人物、名言警句、新鲜语汇、名著名篇,等等。除了积累知识性的素材之外,考生还要积累感悟性的素材,包括个性化的思想、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等。如下面一段写“四书”的文字:

无数的儒生士子学习它,无数的思想巨子膜拜它。董仲舒推崇它,韩愈维护它,朱熹编订它,辜鸿铭推荐它,它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了中国文人的气质,发展出儒家文化圈。

如果没有丰富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考生断难写出如此丰赡的文字!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重视观察的作用。观察是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重要方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生活的近距离观察,可以得到最接地气、最富生活实感、最具诗情画意、最能打动人心的素材。观察既要统览场景,把握全貌,又要关注细节,尤其要抓住能体现人物或景物个性特质的细节,做到以点带面,管中窥豹,画一目而尽传其神,绘一叶而悉显风韵。如题为“父亲的根”的优秀作文:

夏天刚走,秋天就悄悄地点燃了山村。高粱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能闻到它的清香。最让人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儿,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低下头,宛若待嫁的姑娘,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模样儿。

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把稻穗儿,摊开在手掌心瞧着……他的眼神,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慈祥。

上述文字既绘景,又写人。写景采用先总后分、详略结合的方法,意象纷呈,色香俱全,形神兼备,活画出秋景的绚烂和喜气,为父亲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写人以动作描写和表情描写为主,又加入景物烘托,场景感和画面感极强,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对庄稼和农事的热爱,极具美感。倘若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考生绝不能写出如此鲜活的文字。

二、联想

联想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可以从时间、空间、逻辑和思绪上进行联想。如从古到今,是时间上的联想;由中到外,是空间上的联想;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由现象到本质,由行为到动机,是逻辑上的联想;至于思绪上的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出现得比较多,考场作文中则用得较少。考生如果能在联想的基础上,加进想象的内容,在思维的品质上会更胜一筹。如题为“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香花”的优秀作文:

站在历史的海岸,观望那一波波历史浪花:韩信,受胯下之辱,依旧如雪底苍松,耐得住严寒;苏轼,蒙“乌台诗案”之冤,仍草履一双,清风自在,烟雨任平生;弘一法师,受辱之时,仍淡定从容,有光风霁月、宠辱皆忘的风骨。

“物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苦难则德慧不成。”乘一叶载满乐观与从容的扁舟,于苦海中乘风破浪,待到云淡风轻,天朗月明时,尽拾一地香花。

考生由韩信想到苏轼再想到弘一大师,这是时间上的联想;由事例到名言警句,是由现象到本质地进行论证,是逻辑上的联想。由此可知。联想可以极大地拓展文章的材料选择面,使文章的内容在充实的基础上向新颖迈进。

三、技巧

采用详略结合(具体叙述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技巧,可使事例更丰富,内容更充实;采用铺排的技巧,可使文章更丰满,更有气势;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景物烘托相结合,可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采用设悬法、抑扬法、铺垫法、穿插法、跌宕法、突转法、巧合法、误会法、对比法、虚实法等技巧,能使情节顿生波澜,收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的效果;而灵活变换人称和运用修辞手法,可使情感表达更加丰沛。如优秀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的片段: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我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再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他就是迟迟不盖新房。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早几年家里收入少负担重,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篇9

[关键词]初中作文;互评自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2801

批改学生作文,历来都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而每次将经过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回到学生手中,他们往往就是看一个分数,然后看一下评语,就算完事,对教师的苦心批改没有足够的重视。为此,语文教师煞费苦心,想出了种种批改方式。笔者多年实践,认为让学生互评自改作文,能有事半功倍之效。因为这种互评自改方法,能满足学生对同龄人作文的好奇心,并能让学生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促进共同发展,而且让学生互改作文,耗时少,见效快,既减轻教师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教师示范评改

为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教师需用具体的文章作示范,进行指导。可以选择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例文进行精批细改,通过投影,让学生学习。在学习中,让学生掌握以下评改知识:

1.常用的评改符号:删除号、增补号、换位号、接续号(连接号)、错别字号、赞扬号、分段号、保留号、后移号、留空号。

2.作文u改的常规标准,即对作文标题、开头结尾、段落安排、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字数等方面的评改标准。如标题要确切、精练、生动、有意蕴;开头最好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段落切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全文最好5-8个自然段;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字数一般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标点格式要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清洁等。

3.作文评改的特定标准,即根据每次写作内容不同而采取的评改标准。如写人的文章,评改标准是:开头应开门见山,人物要有性格特征,通过具体事例写人,运用多种手法展示人物性格。记事的文章,评改标准是:叙事要完整;事件要有思想意义,要有点波澜;有感人的细节等。

二、传授互改方法

1.通读全文,找毛病。看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对找出的病句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留给作者本人去改。

2.通读全文,找亮点。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文章的亮点,标出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并指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再读全文,写评语。让学生按照评改标准写出评语,要求评语客观公正,用语准确、中肯、文明,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还要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评语字迹要工整。

4.综合判断,打分数。写完评语,要实事求是地给作文打分。这一环节,教师须用多篇文章为范例,指导学生参照中考作文的要求来打分,只要文章有亮点,就敢往高分打,亮点越多,分数越高。这一做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中考作文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作文时大胆创新出彩,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个评估。

5.签署姓名,以示负责。学生写完评语,打完分之后,必须在评语下面签署自己的姓名和评改日期,这样做以示负责,保证评改质量,且方便课后彼此探讨。

6. 再次自行修改。全部评改完成,评改人亲自把评改好的作文交到作者手中。学生在拿到同学互评后的作文时,要认真阅读同学给的圈点评语和建议,并认真改正。如有不同意见,可与批改人员进行交流;如不知怎样修改,也可请教批改人员或教师来共同解决。

三、教师总结点评

学生由于水平有限,他们对作文的评判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即使觉察到作文有些不妥,有时也不能指出问题所在,或者下评语时有些茫然不知从何落笔,对于该打多少分数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在学生互评自改后,教师再次把作文收上来,用第二节课下课的课间10分钟及第三节课上课后的10分钟共约20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学生作文,寻找学生作文批改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总结点评。点评过程中,对于典型问题,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评改者发表评改意见,再由作者发表对评改的看法;对于优秀的作文,可由评改者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讲评作文佳处。这样做,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四、结集展览

篇10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因为怕写不好而不愿意写;教师对作文课也是望而生畏,因为作文评改量大如山,但效果并不见好。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课,老师也能轻松教作文课,从而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我们解放路中学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后来,江苏省盐城市一中的讲学稿教学模式引起隐们的注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教学合一,能很好的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于是,我校于2009年秋季开始,结合本校实际,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用讲学稿作文教学的形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读写结合,在阅读课讲学稿中,围绕单元作文教学目标穿插作文片断训练

如我们在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这个作文教学目标,在《童年的朋友》讲学稿中设计了人物外貌片断描写训练;在《一面》讲学稿中穿插了人物心理描写训练和语文描写训练;在《赵普》讲学稿中编入了细节描写训练;在《我的老师》讲学稿中设计了选材和组材训练。这样,到单元作文“写一个人物”时,学生已掌握了写人的基本功,此时学生已经明白,所谓写人就是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写起来自然信心十足,当然也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作文课采用“讲学稿”指导学生写作,融看、说、写、读、改、评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写作指导过程

看:教师把下次作文的范围或题目通过讲学稿提前2至3天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先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列出写作的初步提纲。

平时作文毕竟不是考试,提前把范围和题目告知学生,可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提高了观察能力,积累了素材,也为作文课打好了基础。

说:刘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的口头作文,教师巡视。这一步在课堂上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很多学生说起来来滔滔不绝,写起作文来却无从下笔,通过口头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在“说”和“写”之间架起了桥梁,学生觉得写作文其实就是在说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写: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限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巡高。

读:教师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根据此次作文的要求,当堂发2至3篇范文,引导学生去读,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感受范文的优点。这一步也在课堂上完成。当然,范围最好不要先印在讲学稿上,而另用纸印,用完后可粘贴在讲学稿上。这样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后面学生自改作文找到参照的标准。

改:就是让学生对照范文的优点,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去自改或互改,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长进,避逸写与读脱节。

评:就是在前五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和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得到一次理性的提升。师生共同总结,比教师一言堂好,这里的总结,是以学生自己的总结为前提的,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加上教师的点拔,这样的总结自然全面而又有针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