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西双版纳范文

时间:2023-04-02 06:4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西双版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西双版纳

篇1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美丽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篇2

在西双版纳我幸运的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活动,那欢乐的场面直到现在还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记得那一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早上十点,泼水节即将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也按照傣族人的庆祝的规矩,换上了鲜艳的民族服装,当我刚穿上傣族服装时,我听到店里的老板笑哈哈地指着我说:“猫多哩!猫多哩!”这是什么意思啊?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帅小伙”的意思,原来呀,傣族人管帅气的小伙子叫“猫多哩”,管漂亮的小姑娘叫“稍多哩”,真是太有趣了!

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与傣族的姑娘小伙子们一起围在一个大型的水池边,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个塑料小盆,当主持人喊“水、水、水”,喊到第三声“水”时,我们每个人用小盆舀水一齐抛向天空,在一片锣鼓声中,欢乐的水花从天而降,那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和欢乐,即使每个人的身上都湿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大家你往我身上泼,我往你身上洒,仿佛此时此刻大家都回到了童年一样,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水战,相信也只有在这里泼水变成了一项神圣的活动,要知道平时在家里我玩下水枪妈妈都要啰哩吧说呢!

激烈的水中大战,让我们玩得尽兴,回到清静的傣族楼里休息片刻,到了晚饭的时间了,好客的傣家人介绍我们品尝了当地有名的傣味烤鱼,这烤鱼可和我们这里的烤鱼不一样,他们的烧烤是用像是荷叶一样的东西包着,烧烤的配料都是当地的风味,那口味真叫一个绝啊!记得当时我们还吃了很多当地的野菜,对了,我还品尝了正宗的竹筒饭呢!劈开竹筒的瞬间,一股大自然的清香扑鼻而来,软软的糯米在口中有股回甜回甜的味道……

如果有人问我,哪里的烧烤最好吃,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西双版纳的烧烤最好吃;如果有人要问我,哪个地方最好玩,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最好玩;如果有人要问我,哪个地方最美丽,我会大声地告诉他,西双版纳最美丽。

篇3

西双版纳的天很蓝很蓝,蓝得让人不敢相信,那种来自大自然心灵深处的颜色,没有一丝杂色,那是调色板调不出的颜色,画笔画不出的神韵。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西双版纳旅游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西双版纳旅游心得1没来云南之前,听说云南的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理想而神奇的地方,来了云南之后,才发现其中说的并不完全对。

说到美丽,身临其境,我觉得西双版纳并称不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对自己来说是视觉的享受。但版纳带给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的。走在版纳的小路上,石头带给脚的触摸感,以及被层层绿叶遮掩着的、卷着黄沙流过小溪的淙淙,都是有一点残缺的,并不是天衣无缝,也绝非像华丽贵族一样带给人一种质的高贵,反倒有些农家妇人一样的朴素,带给人一种内心的美感。而那份残缺,却不可缺少的成为了画龙点睛之笔,似乎是少了那份残缺就不是完整的西双版纳了一样?这也许就是电视剧中说的,排骨要烧的有点焦味,再晚三秒钟收锅,把汁收干,此时的料理就像人生一样,我说,也像景物一般,有时残缺才能铸造完美。

说到理想,身临其境,我觉得西双版纳并称不上是一个理想的地方。理想的,是符合自己内心希望的,使人满意的,但我可以负责地说,假如没有人类,也包括我,西双版纳绝对是一个令人百分百满意的地方。西双版纳有翠绿的原始森林,森林里出没着有灵性的野象,机敏的小猴子,威风的老虎,弯曲的蟒蛇以及翩翩飞舞的蝴蝶,一切非常和谐。而当“人类”这个名词无情地插入这和谐的一切时,所有都被改变了??原本自由跳跃攀爬的小猴子被抓去拷好脚镣,原本自在的蟒蛇被抓去用透明胶带紧紧封住嘴吧,还有可爱的国家保护动物蜥蜴,也被人类捉了去……人类利用等等捕获的一切,在路边利用它们跟游客拍照片,来赚取钱财。更无法容忍的是,悠闲自在的野象们被捉了去,用锯锯去了一半锋利的象牙,在野象训练班里训练,训练成熟了,再供过往的游客们拍照、欣赏,其实那根本没有一丝的美感,要拍照,背后是一对锯掉一半象牙的驯养象;要欣赏,没有丝毫野象奔跑的气概,而且一招一式简直就是只野兔。更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刚出生的小老虎崽,就被活捉了去驯养成温驯的小动物,就像只小鸡似的,供人骑,摸,观赏,拥抱……等等一切的一切,哪一点可以让我违心地去说西双版纳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而说到神奇,我却不得不由心地说,西双版纳的的确确可以称为一个神奇的地方。漫步在西双版纳的林间小道中,那股天然的气息让你神清气爽,随处都有烧烤,却不见一个垃圾,因为随处都有盛垃圾的箩筐;小桥用木头搭建,潺潺的流水自然凉爽,不时有蜜蜂蝴蝶从你脚边飞过,蹭着你的肩飘走。身临其中,谁都会被其天然的朴素所吸引,为之陶醉;身临其中,谁都会被其无任何修饰的美丽所动容,返璞归真。那种感觉,仿佛空气都凝固了,阳光都停止了,呼吸都没有了,只期待着那非瞬间的美。亲自来到云南,难道谁能说这里不是一片神奇的乐土吗?

美丽的西双版纳,不,现在我要更正一下,是朴素,天然而神奇的西双版纳,静静地接纳着每一个走在它林间的小路上,每一个能欣赏它的游客。

西双版纳旅游心得2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我们来到了神奇又多彩的西双版纳。它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是七彩云南的象征,它美丽、醉人、神奇,是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现在我就告诉你们我在这块神奇多彩的土地上的游览经历吧。

下了飞机,扑面而来是这里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各族人民,难怪说它是以富饶、美丽、神奇的风情而闻名呢。这里到处青山绿水,郁郁葱葱,广大茂密的森林,给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场所。我们走在这茂密的森林里,正好看见有一群亚洲象慢慢走过来,在森林里漫步。有几只美丽的孔雀在飞翔,看见了我们,它停下来,缓缓地张开了五颜六色的羽毛,原来它在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美丽呢。突然有几只羚羊、野鹿在奔跑,那情景真叫人开心,这是在其他地方难以想象看得到的奇观和乐趣啊!森林中处处可以听见小鸟的欢声笑语,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树上有一种像小番茄的果子,人们常说:橄榄好吃回味甜,可是有一种花生米般大小的红色小浆果却比橄榄更神奇得多,只要吃一颗后,再吃特别酸的东西味道都是很甜的,而且能持续一个多小时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种具有魔力般的植物就是原产热带非洲的神秘果,它含有一种变味蛋白酶(又称神秘果素),虽然并不能真正地改变食物的味道,但可以改变人的味觉,所以人们吃过神秘果后再吃任何酸的食物都觉得是甜的。神秘果属山榄科常绿小灌木,树形美观,枝叶繁茂,原来它名叫神奇果这么神奇呀!这时,我看见树上又像芒果的东西,原来它叫羊奶果,每年3、4月份,西双版纳地区大多数水果尚未上市,而早熟的羊奶果却已匆匆地扑入人们的眼帘:椭圆形,色红如血,略大于鸽卵。如拈一粒送入口中,轻轻一咬,酸甜的果汁便喷涌而出,但酸味过重,令人牙酥,如以糖水浸之则味甚佳美。

六一正逢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大家正在这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我们也加入了这热闹的场面。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我们洒过来。我们用铜钵、脸盆,还有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从各个方向泼来,我们一个个全身湿透了,但我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我们便围成圆圈,在铓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翩翩起舞。

开心的六一西双版纳之旅结束了,我不舍得离开这神奇美丽的乐土。

西双版纳旅游心得3来到云南,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那里有野象谷、森林公园和美丽的孔雀,还有壮丽的澜沧江。

我们坐夜航从昆明出发。坐上飞机,我看到了一闪一闪的星星,北斗七星仿佛就挂在机尾。飞机降落,我们来到西双版纳已是凌晨了,到了宾馆,总算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天亮了,我们到了“野象谷”,国家亚洲象一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是大象的天堂,也是动植物的天堂。我们往里走,看到一棵棵树梢上长着像榴莲一样的刺团,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波罗蜜,是热带水果。我走在森林栈道上,栈道下面有大象,山谷里象妈妈和象宝宝一起悠闲地散步吃草。

接着我们来到“大象学校”,观看大象表演。你看,一场大象足球赛正热烈地进行着,只见6号球员往前一闪,带球过象!紧接着跑向对方球门区,中间9号过来拦截,6号用长鼻子向9号打了过去,行为太恶劣了。这时裁判立刻吹响了哨子。该9号点球了。只见它摆好球,后退几步,突然加速,潇洒地抬脚一踢,球进了,我们大声欢呼。

大象又开始上画画课了。小象们拿鼻子卷起笔,开始画水粉画,先用绿色的颜料画出小树的样子,然后又蘸上粉色的颜料开始点上面的小花,只见小象头轻轻摆动,鼻子上下晃动,一朵朵可爱的小花出现在枝头,布局合理,画面干净,一幅美丽的水粉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然后大象开始邀请小朋友坐滑滑梯,大象用鼻子把我轻轻卷了起来,慢慢往象背上送,我紧紧地抱住大象的鼻子,大象可能感觉痒痒,轻轻一松鼻子,我像坐滑滑梯一样滑了下来,真是太好玩了。

走出大象学校,我们径直来到蜥蜴池。蜥蜴是一种两栖动物,这些蜥蜴长得像鳄鱼,但是个头比鳄鱼小,它的皮肤很光滑,与地面颜色接近,它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不仔细看差点没发现它们。

我们又去了孔雀园,到澜沧江坐船、观景、看表演,美丽的西双版纳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西双版纳旅游心得4今年的春节,我是和妈妈一起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度过的。这是我第一次跟妈妈在外地过新年。

西双版纳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那里是傣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有着丰富的热带植被和水果。在我们去热带植物园的路上,沿途全是郁郁葱葱茂密的植物,有成片成片的香蕉林,也有密密麻麻的棕榈树,更有不计其数叫不上名的其它物种……坐在车上,抬头往天上看,天是湛蓝湛蓝的,真的是一碧如洗,空气湿湿润润的,非常清新。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目的地。拿着门票进入景区,里面好大好大呀,如果乘坐电瓶车游览,需另付费25元/人。我对妈妈说:“妈妈,咱们两个徒步走吧,这样既可以仔细观赏园区里的每一处美景,又锻炼了身体,还可以节省50元车钱呢。”妈妈笑着对我说:“没问题,好孩子,你真的长大了,有经济头脑了,开始会算计讲节约了,妈妈陪你走。”就这样,我和妈妈边走边看,边看边照……把许许多多的奇花异草留在了我们的镜头里,同时也刻在我的脑海里,像“绞杀树”.“瓶子树”“望天树”,还有会跳舞的“跳舞草”……终于又走到了园区入口处,这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从上午10:20入园到离开,我和妈妈足足在里面走了3小时40分钟,可把我给累坏了,妈妈心疼地说:“宝贝妞,你要学会照顾和爱护自己,不能为了省一点钱而损伤身体,那也就得不偿失了,明白吗?”。

离开植物园,在附近的一家傣族饭店吃饭。我们要了四个菜一份汤,总共才花了80元,菜量很大,非常实惠,傣族人真的很好客。

下午,我和妈妈又赶到了原始森林公园。在那里,我们走了悬在半空的“空中走廊”,真是刺激,一颗心也跟着悬在嗓子眼;在那里,我见到了“大耳黑牙”人,她的一嘴牙齿是乌黑乌黑的,像涂上了墨汁一样,耳朵垂的很长,听导游说是因为她们从小就要带很重的耳环;在那里,我见到了仍然过着原始生活的唯一的没有身份没有语言的部落---克木人部落,看到了他们居住的小吊脚楼,我很吃惊:在现在的社会里,还有这样的一群人,我捐了10元给他们。西双版纳是热带气候,那里很热,别看是2月份,在那要穿夏天的衣服,我口渴了,妈妈买了一个椰子让我喝,吸着椰汁,凉凉的很舒服。等回到住宿的地方,已经是下午5点。这一天算下来,我们用了8小时30分来游玩,我暗暗佩服我自己的体力还不错。晚上,我吃了一份傣族特色香甜软糯的菠萝饭,洗了一个热水澡,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中了。

我和妈妈在西双版纳玩了3天,那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将来有机会,我还要去。

西双版纳旅游心得5提到西双版纳,脑海里一定会溢出一股浓郁的热带气息。在热带地区,定能看到郁郁葱葱的雨林,满山都是交缠发达的灌木与粗大的千年古树,山连山,藤相缀,一块块绿洲活似珠碟嫩翡,散着生机、和谐、活跃的气息。

它宛如瑶池仙玉,散着袅袅独特的魅力,汉白雕阑与蒸蒸仙雾都洇着它的翡。正如这通向版纳的高速公路两畔,是绵延浮动的芸芸深林,活似热带长廊,一路演绎着生动的画帛美景。

过了版纳收费站,已是夕辉横洒至际,落日收敛了白日的光芒,如夜市花灯柔和地流淌着橙红色,琐屑的碎末跳跃在路旁遮天的棕树婆婆梭梭的叶叉间,宛似夕辉下人们闲坐时细柔平仄的畅谈,清风跚跚走过,余下一条青纱玉带,将人们的心缠裹在乐观与向往中。

当天卷似水粉初笔,渐渐在溢着水波的玻璃画版上调墨至黑,整个城市便平息下来,只有那不知疲倦的蝉还在尽情高亢歌唱,远处是灯火掩映,似成百上千只萤火虫在眼前飞舞,四周是一片漆黑,只有井口的参天古树那冠头的剪影。我忽然感到在天上一般,张开手指,有着夜气在流动。

当竹窗雕孔里滑过一缕透着清香的初晨时,我才发现天已拂晓,第一刻入我眼帘的便是翠里飘黄的竹子。因昨夜是住在森林公园园区里的竹楼宾馆里,吸了一夜玉露般的气息,如今感到浑身是薄荷般的清气。

轻柔地打开竹门,便是无际的森林,似排排绿波在涌动,真谓“开门见山”。

踏着朝阳走向森林深处,仰起头浏览前方各异绿调,细观身旁蕉叶,颗颗水莹的露珠排在浓绿的蕉叶上,让我想到傣族姑娘乌髻上插着的翠柄珍珠釵。走过这条山间栈道便是一叉涓溪,清透的溪身倒映了一路风景,似放映带般给游客展现热带森林一隅。

篇4

今年炎热的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云南的最南端------西双版纳。

在西双版纳旅游结束最后一天,我们走进了最具西双版纳特色的民居村落——傣家村寨。接待我们的是当地的文化宣传者小玉,全名玉万香,小玉告诉我们:傣家对男孩的称呼叫“瞄多里”,对女孩的称呼叫“烧多哩”,“叔找您”是早上好的意思。傣家人的生肖不像汉族人一样,有十二个生肖,傣家人只有两个生肖,一个是憨厚的大象,一个是美丽的孔雀,女孩属孔雀,男孩属大象,所以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大象和孔雀的图腾。

我们跟随小玉的脚步来到她家,还没进小玉家,小玉就说进傣家人的屋子,有三大习俗:一脱二摸三不看。一脱就是进屋要脱鞋子,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二摸就是要进屋摸神柱,保平安送吉祥,神柱是用红布包裹着的,其实神柱与其它柱子都基本相同,但是为了好区分,所以包裹一块红布。房柱与我们老家的房柱不一样,我们老家的房柱是圆柱,而傣家的房柱是方形的,因为西双版纳这个地方是热带雨林,蛇比较多,为了防止蛇进入屋里所以用方形的柱子,因为蛇是不会爬方形柱子的。三不看,就是外人不能看傣家人的卧室,如果你看了就会被留下做三年的苦力,如果你是一位戴眼镜的就会少做一半的时间,因为戴眼镜的在西双版纳被视为文化的传播者。有一部叫《孽债》的电视剧很生动的演绎了当年知青在这儿的生活情景,所以现在的傣家人都喜欢戴眼镜的。我以为戴眼镜的会被留下来,赶忙把我的眼镜收了起来。

讲完了一脱二摸三不看之后,美丽的玉万香“烧多哩”又开始讲傣家的风俗,就是傣家的婚丧嫁娶。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个女尊男卑的社会,一个喵多哩想“嫁”一个烧多哩,要在烧多哩家做三年的苦力,获得认可后才能成为这家的女婿。三年苦力生活,第一年割橡胶树,第二年做手艺,第三年修屋子,做完这三年苦力后如果成为了这家人的女婿,那你就从奴隶变将军了。

傣族真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他们朴实、热情以及独特的风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导教师 姚兴桥

篇5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曼春满和附近5个村寨一起被统合为“傣族园”。从傣族园大门走进曼春满村,浓郁的热带情调扑面而来。贝叶棕、椰子树和花卉随处可见,一年到头都葱葱绿绿。树林掩映间,是传统别致的傣家竹楼,一家一栋,错落有致。登高远眺,澜沧江似一条银练自西向东奔泻而下.绕寨缓缓舒展而去。俯瞰村内,绿荫掩映,纯朴壮丽。数百座竹楼和众多的佛寺佛塔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各种热带林木之中,随绿风椰影静静地徜徉。那份清新,那份空灵,那份愉悦,常常令人惊讶。

如果说西双版纳的神秘、美丽,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那么西双版纳傣族园内像曼春满这样的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的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著,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来自日本的留学生友香在曼春满村岩香家中这样留言:“我喜欢这里优雅、安静的环境啦!使我每天都睡得很香,以后有机会,我真想再回来。” 美国人类学博士高美娜小姐这样评价:曼春满是西双版纳最美丽的寨子,我刚来时最担心的是这里也会象一些景点那样,过几年后,再也见不到干栏式建筑。其实,在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傣族园是做得最棒的。

如果说竹楼是傣家人的生活居所,佛寺则是傣家人灵魂的栖息地。佛经记载曼春满佛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有1400多年的历史。佛寺中间有四根很粗的圆柱,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佛寺里屹立着一座金身佛塔,称为曼春满金塔。这座塔由1座主塔和4座子塔组合而成。塔尖有风铃杆系有铜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日光洒下更是金光闪耀,令人目眩。走进佛寺,只想静静驻足于此,生怕多出一分搅扰,乱了方寸。

随着旅游的发展,曼春满的村民们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走旅游发家致富的道路。曼春满寨118户农户中,常年从事民族民俗旅游的有30多户。每逢黄金周,家家户户便加入到节日旅游接待服务中,集傣味餐饮、住宿、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傣家乐”越来越多。而古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锦、慢轮制陶、贝叶经等都成为了游客钟爱的纪念品,民族旅游产业生机勃勃。

“到西双版纳不到橄榄坝,等于没来西双版纳;而到了橄榄坝不到曼春满,等于没到橄榄坝。” 这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导游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篇6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紧邻景洪市。我们首先来到了离西双版纳最近的景洪市。一进市区,按踵而来的都是“XX宾馆、XX旅店、XX酒店”……我心想:“天哪!不愧是名胜景点,酒店就像我们贵阳卖的房子那么多!真是“鳞次栉比”。后来,当地导游跟我们开玩笑证实了我的想法。他说:“西双版纳没有酒店就几乎没有房子了。”虽然酒店有那么多,但因为是旅游高峰期,游客太多,我们光找酒店就花了几个小时!

第一天,我们先去了热带雨林谷,在那里我们第一次听到“猫多哩”“骚多哩”“小龙嵬”和“老菠头”等一些新鲜词。后来一问导游,哦,原来都是方言:“猫多哩”是指男人,“骚多哩”是指女人,“小龙嵬”是指小男孩,“老菠头”是指外婆……我们游雨林谷时,最先见到了“鸟人”,是住在树上的原始人。接下来又见到克木人,因为他们的人数不够,没有被纳入56个民族之内,是排在56个民族之外的一个民族。走过了刺激而美丽的空中走廊,买了他们的特产罗汉果茶,欣赏了年欢会,之后我们又去了傣家曼掌村,这是电视剧《孽债》的拍摄地点。我们看见的竹楼一楼是不住人的(放杂物)二楼住人;我们可以随便摸、随便看,但就是不能看卧室,也不能碰卧室里的任何东西,因为他们信佛,那是他们世世代代睡觉的地方,是他们灵魂深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我还了解创傣族是母系社会,在外挣钱的活都是女的去做,男人负责带孩子做饭。

晚上我们去吃了傣家烧烤。西双版纳的烧烤简直是全宇宙最难吃的,吃都吃不下去!难以下咽!比起我们贵阳的烧烤差多了。

第二天,我们去了望天树景区。我们坐了快艇、走了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空中走廊、过了谜宫、参观了昆虫博物馆、走了百花大道、见了望天树。不得不承认,森林里很美很壮观!

晚上,我们去看了舞台剧《勐巴拉娜西》。《勐巴拉娜西》介绍了中国、泰国、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日本八国的风土、人情、文化,是由奥运会舞台设计团队策划的。这是我版纳之行最值得回味的一夜。

第三天,我们去了曼听公园,骑了大象,还看了大象表演。其实,看表演就是一种另样收费,我觉得不怎么好看。然后,我们又去了版纳必行之地――大佛寺。大佛寺的确有他的震撼之处,跟我们常见的真不一样,给我印象最深就是他们对佛的崇拜。其中不一样的地方之一就是:我们进寺庙敬拜时都要脱鞋的。他们的佛像像金子一样,金光闪闪;寺庙像宫殿一样,里里外外都是金碧辉煌的。他们寺庙房屋的顶端全是用真的银子来铸造的,我有一种到了泰国的感觉,真是不虚此行呀!

第四天,我们要返程了,因为我们家是自驾游,我又沿途回顾了一片一片的芭蕉林和橡胶树林,美极了真的让人流连忘返。

篇7

[关键词]地图、图像、西双版纳、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经全国重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地理》和《地理图册》,配有大量的地图和图像。这些地图和图像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内容作了直观的解释和补充,发挥着教科书文字描述和教师语言表达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应用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中的地图和图像进行教学,更好地体现这些地图和图像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下面就以八年级下册的“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课堂教学为例,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 以图引入,激发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地区的限制,以及教学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多的地理对象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就需要借助教科书和地理图册所提供的地图和图像。例如,在教授新课前,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58页图7.11“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和59页图7.12“可爱的雨林动物”,

这两幅图像把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景观世界中:雨林中高低错落的垂直结构、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而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也为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上千种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所以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实践证明,这些美丽的图像可以使学生获得并理解远在西双版纳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西双版纳这个遥远且神秘的地方的好奇和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主动掌握地理知识。这些美丽的图像可以把学生要学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教授的知识作了有效的铺垫。这些美丽的图像更有助于教师的口头讲授,使教师言之有据,让学生进一步相信地理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 以图释文,加强直观

地图和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和图像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和图像中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如概要分析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这一部分与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关于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书本中也没有任何的文字描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呢?针对这一情况,教科书60页的“活动1”中却提供了一幅“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这就成为学生感知这一内容的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在20℃的位置上画一条水平直线,观察在20℃以上的月份有哪几个?再观察最低月平均气温(一月)约多少摄氏度?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哪个月?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图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然后就归纳出景洪市这个地方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这一气温特点;再观察降水量的柱子,明显地集中在夏季,并且降水丰沛,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通过对该图的直接观察归纳,就可以判断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丰富,有明显地雨季和旱季。正是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就孕育了西双版纳这些独特的雨林植物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得出西双版纳的总体特征,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为后面“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作了深刻的铺垫。这样以图释文,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减少学生对文字的死记硬背,使学生摆脱抽象的文字说明,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从两张图像中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现象和成因,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以图导学,启发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衔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能力。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中的各种地图和图像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这一节内容的知识多为理解性的知识,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教科书第60页活动2的图7.14“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要求学生通过图像中的简介,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的表示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从而促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

图一让学生想到当地的气候特点以湿热为主,动物多,所以屋顶斜度大是为了利于排水,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是为了避免潮湿的天气和动物的威胁;图二会让学生想到傣族是在模仿当地重点保护动物――绿孔雀的形态;图三会让学生想到当地在湿热的环境下广泛种植了水稻和竹子,所以竹筒饭才会成为傣家人喜欢吃的主食之一。虽然只是简单的三幅文化习俗图像,却深深地反映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了学习地理会对生活有用,让学生逐步形成区域思维,逐步培养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广度、深度。实践证明,教和学都离不开地图和图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样也离不开地图和图像。

四、图文结合,增强记忆

怎样把地理知识记得牢?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住一个地理事物就是把表征这个地理事物的信息组织起来,进行编码,长期储存在人脑记忆库中。所以,地理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地理信息编码过程,包括地理形象地编码和地理词语的编码。所以地图和图像的适当应用,不仅利于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利于信息编码,提高记忆。如在讲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时,首先让学生查看八年级下册的《地理图册》第31页“西双版纳在全国的位置”地图,此图会指引学生找到西双版纳在全国以及在云南省的相对位置。然后就查看旁边那幅内容

更详细的 “西双版纳的地图”,让学生在图上圈出有关的重点地理事物的名称,这样,通过在老师一层一层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地利用地图解释了教科书上简要的叙述,“在我国西南边睡的云南省境内,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它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学生也通过观察地图,逐步熟悉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得到一个直观、完整的概念,加深了对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印象,再结合《地理填充图册》中相应的填图练习,让有关的地理事物再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也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有关的地理事物,这比老师的直接口头讲授效果要好得多,真是一图胜千言啊!

总之,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中形式多样的地图和图像,颇具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学会查找、分析思考、应用地图和图像,以逐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教师正确使用地图和图像展示教科书内涵,给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一个驰骋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郎根栋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学艺术探索》

[2] 重庆师范大学主办的月刊《地理教育》2009年4月

篇8

西双版纳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最南端,与缅甸、老挝相接壤,气候湿热、多雨。这里没有青藏高原的恢弘,没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雄浑,更没有羊卓雍错的极致温婉,但西双版纳仍是一些人的至爱。这里有精雕细琢但又异常随和的民族风情,又有大自然无比慷慨的馈赠——清新、宁静、富氧的空气,这里是天然的休闲养生的居所,是中国最大天然氧吧。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雨林休闲体验游需求逐步升温,西双版纳旅游也在与时俱进,进行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升级换代举措,大力开发新景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更是加强了雨林养生的新概念。当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深入给西双版纳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西双版纳旅游人次以年均7.11%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将增长至5200万人。西双版纳州正在依托版纳旅游“从后卫变身前锋”的转型契机,打造强力发展引擎。相比其他地区的规划设想,版纳的旅游规划则更为宏远。西双版纳因旅游而兴旺,经济发展又带动雨林旅游项目的大开发,二者之间的互补与依赖不经意间形成了一种保存大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资源的方式。

野象谷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星条状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山丘之同,准确地说,版纳的雨林是一种“沟谷雨林”。同一纬度,只有西双版纳存在绿洲,而整个西双版纳洲只有这里有野象群,也只在这里才能如此真切亲近的接近这种丛林巨兽。

这里一样是雨林风光,从激流到静水,从土壤到地表,从草丛到灌林,从林下到林冠,都是动物们栖息地所在。谷内约有亚洲象近300头,分成50群。人们只有在这里才能近距离感受到野生动物的狂野,有时几群野象会同时出现于沟谷中,象群相互驱赶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令初来刚到的远方来客胆颤心惊。有些大象群却并不惊慌,当着游人的面照样悠闲地觅食。亚洲象性情温和、敏感,对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游客在亲密接触野象时不知道哪些行为会冒犯到他们,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站在架台远远观望,互不打扰。因为暴怒的野象甚至会撞击架台。在这里行走会发现“象路”,一旁新鲜的粪便是证明它们行踪的证物。可以说这里的一切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充满了激情与刺激,并且是完全独有的体验。

热带植物园

这里共栽培6000多种世界珍稀热带植物,是植物的天堂,西双版纳雨林中有的植物,这里有;雨林中没有的植物,这里也有。如果说有人想走遍世界猎奇探险,不如先到这里体验植物王国的神秘莫测。

最初植物园是由植物学家蔡希陶创建。它与勐仑镇区隔江相望,在罗梭江打转的地方形成了一个葫芦形的半岛,故称葫芦岛。这里的棕榈园,如一副婉丽脱俗的画卷,又如一首永读不厌的灵秀诗歌。建园以来,先后从各地引进棕榈科植物,至今栽培了近400多个品种,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棕榈植物最多的专类园区之一。太阳从两米长的棕叶缝隙中穿过,金光铺撒满地。一泓碧清的湖水,静谧在诗句一样优美的棕榈林之前,罕见的大王莲,恬恬静静地飘浮在水中央,穿过雾霭的晨光洇染着水中波纹,也泅染着这些碧绿的大玉盘。听孔雀的声声鸣叫,闻袅袅不绝的暗香,看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仿佛置身一个往睡眠之门外泌透芳香的梦境……人们总以为植物为无知无觉的物种,所谓“生命”乃作家的臆想与歌颂的需要。徜徉于热带雨林,植物们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适应环境的种种变化,竟让人一下子理屈词穷,因为,植物们将顽强的生命与执着的爱情展示在了众人面前!

橄榄坝

佛之地,傣家人梦魂索绕的大美之地。玲珑秀丽、孔雀出没的橄榄坝,被誉为“孔雀尾马”。橄榄坝的美在于它的富饶,久居这里的傣家人诗情画意间就勾勒出了美丽动人的南国风情画卷。

橄榄坝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这里四季常青,黛林翠竹掩映着傣族村寨,周围蛙鼓蝉鸣,椰树、香蕉丛、泡果树衬托出竹楼的玲珑别致;间或出现的佛寺、佛塔、香火及静修者的诵经声,增添了几许幽静和神秘;橄榄坝的傣族人居住在寨子里,他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每个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那里学傣文、晓佛法,只有经历了这一遭,才称得上知书达理。身着筒裙的傣家女人或行进,或田间劳作……竹楼、佛寺、花木融为一体,丛问蝴蝶翻飞相聚,轻灵飘舞……像一片片飞扬的花蕊……这里的一切都合乎自然,永远都是一级上爬,大概十多分钟便已经稳稳地与望天树比肩,登高环视,滚滚绿浪波涛起伏,风声起处,如“潮水”漫溢奔突。索道空间极狭窄,仅容得下一人,踩在上面,脚步一动,桥身便摇晃,身处高处的惊险非其它可比。但熟悉了节奏,便有了从容散步的架式,悠然自得。行至顶峰,伸手触云亦不是空想。

雨林养生

雨林灵修养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了修心、呼吸、饮食和居住等方面,而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简简单单在林子里待待就行。

在勐罕,古佛寺都有一种道不出的宁静。千年佛塔和古寺,一砖一瓦都是岁月长河的积淀,每一种累积和流传都是当地人世世代代的信仰和虔诚。僧侣独自住在孤祗,一僧一住,一心一所。最简单的生活,尽可能的止语。最初和最高的修行都是修心。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所道场。活在分分秒秒的当下,都是修行。佛地是最好的灵修道场,西双版纳州有雨林,便有宁静,便有修身养性,调养身心的场所。养生重在心灵,结合呼吸吐纳,用读经和祷告来与神相交。在这里调养身心,不需要统一的姿势,精华在于呼吸。雨林为修行提供了最优质的空气,僻居于此静坐、冥想。在此过程中,会逐步感应到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这是身体在自行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淡泊宁静是根本,循序渐进是要诀。灵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在林间鸟语花香中,全身放松,全身心去感受最原始的自然,思维停留在自己的呼吸中,慢慢的、无意识的,你会发觉自己沉静在空气中,和空气一起伏摆动。结合自然的频率,已达养生健心。

而雨林中的食物是大自然给与人类最好的礼物,这是完完全全没有污染的绿色植物和健康肉食,用最简单的方法烹饪这些食材,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住食物的精华,对于修身健康是最有益处的。而长期生活在雨林中,空气洁净无粉尘,其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0。00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住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呼吸最纯净的空气。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因此灵修的静修方式不局限于一寺一地,而在于全方位的调理,可能雨林就是最好的选择。

雨林秘境探险

穿越热带雨林是最佳的野外生存体验,这考验的是你的生存本能和智慧。在雨林中的行走技巧、如何生火做饭,如何寻找野外食材,如何选择营地,怎么防范吸血毒虫、防蛇、避开大象和野牛……

西双版纳州多山,徒步上去,山路总是杂草丛生,再被两边的大树遮盖,便见不得天曰。这里的山并不是很高,但是却非常陡峭,爬起来却很费体力,要边寻觅以前登山者开辟出的小道边用工具开路,最烦的就是路上的荆刺,所以必须把自己武装起来,戴上手套,再热也不能让皮肤露在外面。达山顶后,就要赶快清理住所和寻找水源。宿营地最好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干燥,四周较为开阔而且又背风的地方。如果可以,最好是前人使用过的宿营地,除了节省时间外,还有可能捡到以前宿营者遗留的物品,即使是空罐头盒、塑料袋或铁丝,对于遇险者来说也是很有用的。晚餐一般就在山上野炊,所有食材就近寻取,森林里的晚餐以丰富的野菜为主,在这里不仅能欣赏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找到野芭蕉、野荞麦、新鲜的竹笋、蕨菜……。把捕到的小兽、鸟、植物根茎小块穿在湿木棍或小树枝上,直接放在篝火上烤制,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大快朵颐。在山顶上,天黑的早,五点左右就看到大雾一阵阵的飘过树梢,宛如仙境。在西双版纳州茫茫的原始丛林中,在没有雪的冬季,这蒙笼的大雾给了雨林生命!傍晚,一轮夕阳犹如蛋黄似的落入了森林中!在晚霞下,所有的生灵仿佛昏昏欲睡!爬上屋顶,抬头仰望星空,满眼星辰不知如何去形容,大雾一阵一阵的飘过头顶,周围的树木在星光下和大雾中若隐若现,夜莺的鸣叫声一声接一声的,这是大自然原始奔放的乐章。

行进热带雨林,眼前永远是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各种热带雨林的小精灵活动其中,两岸的树木密密地守卫在这个丛林的入口,绿得让人不能相信这是现实。宛如走进了“阿凡达”的梦幻世界。河道总是在随着雨季旱季变化的。因此面前的郁郁葱葱并不是水生植物,而是真正生长在土地上和空气中的大树,到了涨水期,就只有树冠露在水面上。由于西双版纳气候条件特殊,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季在每年5至10月间。体验热带雨林探险必须选对出行的时间,在干季最为合适。

篇9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利用;西双版纳

一、林下经济含义与特征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与种植、养殖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既包括了林下产业,又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等进行综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容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新兴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企业的效益、财政的来源。

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有着“北回归线唯一的绿洲”的盛誉。西双版纳的气候湿热,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共有植物20000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的有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而且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而当地的居民历来有着利用林地种植蔬菜、林药、林茶等的习俗,因此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西双版纳正大力发展以金线莲、石斛等中草药为依托的林下经济,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现在西双版纳的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是林药种植,以石斛、金线莲、砂仁等为主要种植品的林地共10.9亩;第二是林下养殖,以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和本地土鸡等为林畜(禽)结合养殖的主要品种共计200万头(只);第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全州现有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野象谷景点共7个;第四是林下产品采集(包括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竹木制品生产、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的模式),主要品种为竹笋、大红菌、木耳等。

(3)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西双版纳是极适合种养殖热带物种的地区,发展热区经济和跨境经济潜力巨大,丰富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当地的林下经济多样发展。云南有着14299.5万亩面积的森林可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西双版纳1753.5万亩的森林面积(占云南省的森林面积12.13%)可发展林下经济,这样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农民们又得到了实惠,同时还拓宽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和当地人的重视下,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生态保护、利益双赢的发展机制。但西双版纳发展林下经济还处在一个摸索和发展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1)自然资源的滥用、乱开发,阻碍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砍伐天然林并大规模退林种植橡胶、茶叶、甘蔗等,成为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加之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的默许了当地居民这种破坏林下经济资源的行为,使得林下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林下经济的热潮又迎来了一批盲目跟风发展的林农和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保护的不重视使得林下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这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违背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当地经济发展要依靠初级农林产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科技水平低,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长期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机制上更为缺乏。林下经济产物单一,多为初级产品,产品质量亦参差不齐。西双版纳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少,林农和厂商以卖收益低的初级农林产品为主。林下经济整体的开发不足,深加工落后,附加产品价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分散,市场开拓能力弱,林下经济产业化难实现。西双版纳的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区域较为分散。西双版纳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的增加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本,不便的通讯使得林农、厂商与外界市场信息脱节,在适应市场和宣传拓展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上的弱势在林下经济产业化的上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林农业专业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重点龙头企业少和资金不足也是林下经济发展走向产业化的一大难题。

三、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下经济。针对上述的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政府和群众要重视现有的宝贵资源,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形成“绿色发展”的保护环境与利益双赢的发展意识。科学的利用林地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实现林地、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林地、林种及其空间环境条件,科学制定林下区域发展规划、合理选择适应特色林区的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进、贪大求全的情况。坚持走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引进技术,规范管理,发展多元化产品。整合各级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引进高校农林业人才。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种养殖过程中动植物的疫病预防和控制,确保林下经济产物的高质量、高产出。引导林农与企业合作,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有效开发林下经济资源。重视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企业,研发多元化、附加值高的产品,带领农民由单一的生产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的产业到深加工、精加工、文化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3.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拓市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重点解决发展起来和具有特色的经济林区的通水、通电、通路和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林下产业产物采集、运输等难题的缓解来带动周边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整合林下经济资源和区域,形成有规模、有技术、管理规范的发展林区。加大政府扶持、金融融资的力度,解决林农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林农和企业开拓市场做好准备。同时林农和企业也要关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性强的产品,结合资源优势做好自己产品的市场宣传,做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模式多样化、产品的多原化将林下经济带向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论

1.林下经济将成为西双版纳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双版纳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这里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等都是优势,政府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绿色产业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加之政府出台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对发展林下经济非常有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林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西双版纳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依托西双版纳绿色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既有利于农、林、牧业资源的保护,又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2.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下,农民、企业亦不可单纯跟风发展,复制成功的种养方式,最后不但得不到收益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聚焦于如何进行林下经济开发,实现良性发展。这既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府政策、典型示范带动,财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导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2]刘一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美丽森林云南[J].云南林业,2013,(34):14-15.

[3]孔垂柱.总结经验 科学谋划 努力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3.

[4]杨之辉.林下经济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EB].http:// ,2014-01-12.

篇10

今天是星期二,也是我们黄埔文学社的第一次采风!

在老师的带领下,文学社的社员们乘着校车来到了既美丽又宽阔的关山月美术馆,“哇”,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了进去,一进去,只见丁绍光的作品浮现在我眼前。原来丁绍光是一位画画名人1939年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在1957年考进中央工艺学院,他是云南创始人代表之一,他一生中画的重彩画有很多,里面有最美丽的《美丽、富饶、神奇西双版纳》曾经获奖呢。我们十分好奇,突然我发现《美丽、富饶、神奇西双版纳》这幅名画,我眼前一亮,啊,这幅画不但色彩淡显出了神秘,而且颜色对比强。内容是两位小姑娘在一间小房子的窗旁,可是画意太深奥,我估计她们是在欣赏岛上的美丽风光吧!接着另一幅画是《微风》,这幅画令我有所感触,这里画的是一位姑娘和几只白鸟,她的头高昂望着白鸟,似乎把自己的愿望倾诉给白鸟,让它带着自己的愿望一起飞翔!还有......

我们临走之前还照了相,摆着多姿多彩的姿势,做为留念。这时我想起了刚才如诗般美的画,有如仙境般的画!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关山月美术馆。这次采风令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