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鸡歇后语范文
时间:2023-04-12 10:0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公鸡歇后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叫铁公鸡下蛋——异想天开
铁公鸡请客——一毛不拔
铁公鸡身上拔毛——莫想
铁公鸡下蛋——没指望;不可能的事;没有的事
铁公鸡——一毛不拔
铁公鸡一词来自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通常形容极度吝啬的人。问:“世间何物最坚挺。”子曰:“铁公鸡、铜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此四宝,当属毛不拔之物。”另有同名电影,京剧。铁公鸡也是一种老式手枪的名字。形容吝啬的人。
基本意思
贬义
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是极端吝啬的代名词。“铁公鸡”出处难以考证,但清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来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他们“多费”而将之赶走,后来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褒义
可若从“一毛不拔”的出处来说,此话本是一句褒语。据《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被秦王扣为人质,一心想报仇雪恨。燕国侠士田光给丹出主意说:我认识一个叫荆轲的,“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回答说:“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荆轲与田光一样,言必信,行必果,他将匕首藏于图中,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荆轲的“鄙志”包括两层,一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他全身心的投入,“情为恩使,命缘义轻”,真可谓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二是对道不同、志各异的人,他丝毫不肯为之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肯拔下相馈。
篇2
鸡蛋走路——滚蛋
鸡蛋下山——滚蛋
锅里的鸡——难飞
鸡毛上天——轻飘
炸蠕斗公鸡——玩命
鸭子改鸡——磨嘴皮
屠夫杀鸡——难不住
铁公鸡——一毛不拔
瞎猫抓鸡——死不丢
温水烫鸡毛——难扯
蟒蛇进鸡窝——完蛋
蚂蚁碰上鸡——活该
马尾拴鸡蛋——难缠
骆驼进鸡窝——没门
老牛钻鸡窝——没门
老母鸡生疮——毛病
鸡捉耗子——乱了套
鸡衔骨头——替狗累
鸡子儿下坡——滚蛋
鸡碰蜈蚣——死对头
鸡毛掸子——尽招灰
鸡孵鸭子——白忙活
鸡蛋掉油缸——圆滑
鸡蛋炒韭黄——色货
鸡蛋里淌水——坏蛋
肥鸡饨汤——油水多
臭鸡蛋——不甩不行
笼里捉鸡——十拿九稳
野猫进宅——鸡犬不宁
野鸡生蛋——藏头露尾
鸭子孵小鸡——白忙活
野鸡戴皮帽——冒充鹰
小鸡的爪子——闲不住
小鸡吃食——点头哈腰
蜈蚣遇公鸡——命难逃
小鸡踩键盘——乱弹琴
问客杀鸡——虚情假意
山鸡娶凤凰——不般配
史进偷鸡——祸从口出
牛鼎烹鸡——大材小用
木头鸡儿——呆头呆脑
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锦鸡扑火——自取灭亡
鸡腿煮豆腐——一勺烩
鸡毛性子——一点就着
鸡毛搁秤盘——没分量
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鸡毛炒韭菜——乱糟糟
鸡毛落水——毫无反响
饿汉啃鸡头——卡壳了
钝刀子杀鸡——靠手劲
碓窝里放鸡蛋——求稳
堵住笼子抓鸡——稳拿
等公鸡下蛋——没指望
吃了鸡下巴——爱搭嘴
吃鸡蛋不拿钱——混蛋
扁担上搁鸡蛋——好险
抱窝鸡带崽——可忙啦
报晓的公鸡——叫得早
半夜鸡叫——乱了时辰
拿着凤凰当鸡卖——贵贱不分
野猫钻到鸡笼里——凶多吉少
拾到鸡毛当令箭——少见多怪
杀鸡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场
鸡窝门口贴对联——小题大做
鸡随鸡,狗随狗——臭味相投
鸡肠子上刮膏——没多大油水
毽子上的鸡毛——钻进钱眼里了
老母鸡跳进药材铺——自找苦吃
鸡蛋炒鸭蛋——各自打散;混蛋
鸡窝里飞出金风凰——异想天开
鸡屎蚊子打哈欠——好大的气魄
鸡吃黄鼠狼——怪事一桩;怪事
花公鸡上舞台——光显自己漂亮
绸子包鸡笼——外面好看里面空
出锅的烧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倒背手看鸡窝——不简单(捡蛋)
逼公鸡下蛋——故意刁难;办不到()
鸡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
篇3
美、日诸国及港澳等东南亚地区,或个别、或团体,前往我国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合肥、武汉等地专程学习、求教的外国人士、本国侨胞,已愈来愈多,而地区性、国家性的组织团体也正在纷纷成立。
近来,更有使用“样板武术”训练的人才而拍摄成的电影,如《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等,轰动全球。电视连续剧,如《武松》,也已有录像带外销,使唐人街的老弱妇孺都耳熟能详,津津然而乐道之。
再加上频频举办的各项武术表演、比赛、会议,努力邀请国外人士及侨胞出席和发行而畅销各国的杂志,如《武林》、《北京武坛》、《精武》、《武踪》、《武术与健身》、《气功》等等推波助澜,鼓动风潮,“样板武术”已在世界各地,变成了“中国功夫”的新传统,能不留意之?
就武论武,这种“样板武术”,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武术历次出国的节目中所表演的传统武术有“鹰爪拳”、“螳螂拳”、“通背拳”、“地躺拳”、“八卦掌”和“陈氏太极拳”――也就是原原本本的“太极拳”,与世间熟见的不类――等等不多几项。“地躺拳”只注重摔、跌的训练,不知道用法,完全本末倒置。因为如不是为了致用,好好儿的跌跤为何?“八卦掌”门派保守,本来就难得真传,练来虽然全失其真,到也不忍深究。“鹰爪拳”打的是“长拳”风味,用法尤其不讲。“螳螂拳”手法上刻意求“快”,却只得一个“忙”字,功法上倒也知道要求“发劲”,可怜方法完全错误,摇身子晃胳臂,可以得一个“伪”字。提倡“陈氏太极拳”自然是桩好事,可惜的是拳打错了。陈氏太极拳十分讲究“缠丝功”,而“缠丝功”以身体为本,手臂为末。可是,他们练时,身上无物,专门注意手掌的转翻拧撑,几乎成舞了!
由于火器昌明,杀伐的手段大变。传统武术到了今日,当然不宜死守武打技击之一途,而必须作多方多样的发展。
武术本系杀人之技,但因为对人体的充分了解,及体能的极度发挥,因而也具有救人――也就是健身之功。此外,更因为它演练时的体态矫捷多姿,每因精熟,而臻美妙,就更多出一个赏心悦目的娱人之能也正是“样板武术”之所最擅长。但那并非自然之美,而是刻意求功,斧凿遍体的另一种人造的、虚伪的美。杀人仍有其偶一用之的不得已,就同国防一样,是必不可缺的一种需要。
娱人――也就是以表演为目的,毕竟是不切紧要的一项,是在行有余力时,亦不妨一从事之的玩意儿。该请它叨陪末座,落一个第三。
自然,提倡武术绝不是提倡杀人。传统武术的基本精神,根本就是“止戈为武”。今日之所以强调传统,乃是因为无论救人也罢、娱人也好,究竟还是从武术来的。如果弄得不复知武术为何物了,就必将限制了救人、娱人的发展。
我们耳目所及,余风尚在的高人好手,大多是清末民初,也就是近代武术史上第一、二代的人物。
较所熟知的“北方之强”,如“太极拳”陈发科、“八卦掌”宫宝田、“形意拳”尚云祥、“八极拳”李书文、“通臂拳”张策、“螳螂拳”姜化龙、“教门拳”杨洪修、“六合拳”佟忠义,以及“摔角”张凤岩等人,固然是典型已远,就是他们的及门弟子,只怕在世的亦已不多,而况有的学而未成,并不一定是好手。
如何珍惜这如缕不绝的传承,赶快将残存在他们身上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发扬光大,实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
“样板武术”在千门万户的传统流派中,选取“长拳”为其基调,其实是正确的。
因为,“长拳”能给人良好的基本训练。而又不至于囿限学习者的将来发展。亦即“长拳”入门,而改习其他的门派时,最少转换的困难,而仍可得到“长拳基本功”的佐益。
但是,也应注意三个危险:第一,“长拳”的应用方法是隐藏式的(也有显现式的门派,北如“螳螂拳”、南如“咏春拳”)。如果不经师傅“批拳”――如批八字――则一世也难应用,万一与人格斗,不过得个眼明手快之便而已。
第二,大约最容易与别的门派扰成半生不熟的大杂拌儿的就数“长拳”天下第一――第一大酷坊,专酿“半瓶醋”!如“长拳劈挂”(也叫“少林劈挂”)、“长拳通臂”(也叫“少林通臂”)、长拳地功(没这名字,杜撰的,就是混点“地躺腿法”,不太高明的“地功”)、长拳螳螂(也是杜撰的名字,但有此不争之事实,其套路如“山虎燕”、“四路奔打”等等,都是“长拳”、“螳螂”两下锅的)等等……
第三,稍不持身严谨,最容易流于花拳绣腿。如北方农村民俗的“少林会”、“飞叉会”、“石担会”、“五虎会”,乃至于“坛子会”等等所演练的玩意儿。北方话,管这种东西叫“花活儿”。而各地戏剧所吸收采用的武功,也以“长拳”为主,其中,以京剧为最习见。
要了解这个事实,首当查究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自然甚多,姑以最重要的“腿功”为例,而“腿功”亦复不少,在此就只谈最起码的“压腿”吧!
“样板武术”的“压腿”,真用过功,但犯三个过犹不及的“过”字,使他们离开了武术,而进入了体操、舞蹈与京剧的范围。
武术“压腿”,除了要撕、拉、撇、搿之外,还更要讲究一个“养”字。“养”,也就是有所保留,得保留一定的分寸,切不可过了“分儿”。否则,以武术的需要范围来讲,这双腿,就算是废了。
“样板武术”在过分训练下的一双双健腿,可就应了“北京线人”的一句歇后语,叫“包子咧嘴――露了馅儿”啦!
踢出的腿来,只有姿势,不见功劲。“独立式”不时地“晃份儿”,有时,更失手“落了架儿”。这绝不是职业训练的选手所应有的现象。而“跌岔”之后,甚至于是“坐盘式”落地之後,常要两三个“范儿”,才续得上底下的动作。以现京戏演员的运趺运起,相去何其遥远!
武术中的凌空腿法,讲究要“楞起干拔”,不作借力趁势。而“样板武术”必须助跑,或以上肢动作作先,更以这种巧劲儿,编入套路,视为当然。
至于纵跳太多,运气上浮,不能沉纳“丹田”,更是违反传统武术、体操,乃至于佛道诸家的养生要求的。
另外,所编串的套路中,借机会歇腿儿偷机的地方太多。有时利用转身来遮丑,有的依赖多余的短跑,有时是“亮相”,有的更毫不顾忌的楞站这么高。
除“腿功”的问题外,女选手化妆,已非必要。但能在刚健的动作中,保留出女孩儿家的妩媚本色,亦有可喜爱处。而男选手也涂脂抹粉,这就不清楚是哪门哪派留下来的规矩了?
“人要衣装”,当然,“样板武术”上戏的行头,也曾精心设计,部分是西化的运动装、体育服。其传统的中式唐装,滚边镶领,花妙多姿。上台嘛,也罢了。但是,有的取法京戏,偏袒养半边膈膀,就已过分。更有的袭取有名的出头,如“空手夺枪”,立即令人忆起“白水滩”;多人群斗,铁公鸡依稀在目。再如表演“猴棍”之时,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豹皮裙”都穿上了场!而丢棍、接棍的动作,只是还不好意思全盘照抄“金钱豹”里头的“摔壳子”、“接叉”一段而已!
使人又不了解的是,既学京剧,何妨彻底?只求舞台效果,不管武术本技算了。如斯,则京剧里头真有好多可采的“活儿”。比如,像“出手”,其不乐得老外们――外行人与外国人――狂呼起立,“拍烂手掌”者几希!
所以,自古及今,从来没有一位武术家,对子打得好的;也从来未见由对子的训练,居然造就出武术家来的!
这就正如“太极拳”中的“推手”,所以训练“听劲”。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兼作应用的训练。绝对没有“推手”一世,而能够推出真功夫来的,没有愈推愈坏,已属万幸!
最后,谨录明将戚继光《纪效新书》数语,以为“样板武术”之批判,以为“传统武术”之倡扬:
“教练之法,自有正门。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
“复有所谓单舞者,皆是花法,不可学也”。
“如转身跳打之类,皆是花法,不唯无益,且学熟误人第一”。
“杀人的勾当,岂是好看的!今之阅者,看武艺,但要周旋左右,满片花草。看营阵,但要周旋华彩,视为戏局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