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父母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6:5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感恩父母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感恩父母的作文

篇1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虽然它已远去,但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驻心间。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谢谁,就把感激的话写在感恩卡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它就是——“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

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妈妈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一袋饺子是微不足道的,但妈妈的爱却是感人肺腑的。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主持人甲: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拿什么来感谢你,我的父母!

篇2

1、感恩

(1)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个不忘记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些特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及施恩的人文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后,孩子们开始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往往今后也会这样做,这就形成了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知道要爱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要先知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使得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教育,在情理交融中自我完善,最终能够回报生活。

(2)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其中一个。《诗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变为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这之间连接的是一份心意,对他人相助的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我们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长辈对后代讲述感恩时,最常用的一句?。它的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本是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感恩教育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关于感恩教育有关的专题活动和专门的心理课程,提高学生对身边的人,父母亲戚老师朋友、以及帮助过他们的人,永怀感激之心,长做感恩之事,并且学会正确的做人处事,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性格,成为一个情操高尚,关爱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感恩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十分重要。

2.感恩的当代价值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处世哲学。感恩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之常情,因此,感恩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恃宠而骄,只懂得享受却不懂得付出,把别人付出的爱当做是理所当然,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冷漠不帮助别人的性格弱点。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让学生们成为更好的人。

二、大学生感恩的现状与分析

我们以上海商学院大学生为例,回收了125份有效问卷,发现了3个结论。

1.女生要比男生更懂感恩

以“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问题为例。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女生记得父母的生日的人数远远多于男生,这可能和女生心思细腻有关,对周围一切事物,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并且会记在心里。

如图2所示相较于善于理性思考的男生,感性偏多的女生面对她想感谢的人常常把感谢化为更能表达心意的礼物或者红包而不仅仅是说声感谢。

不管是面对父母还是朋友老师,女生似乎都怀着更多的感恩之心。有趣的是在面对什么时候返回母校的问题上男生比女生更显得积极。

面对图三显示的数据,我们找了做过问卷的男女生进行当面访谈。原来在学校,男生拥有更多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年少轻狂,冲动、捣蛋的事放到现在变成了珍贵的回忆。所以当他们回到学校,会想起当时印象深刻的快乐时光。因此平时回校的人数男生远远大于女生。然而女生比较喜欢成群结队的回母校看看,故而大多选择节假日大家都有空的时候回校。正如图三所示每当教师节或者有重大活动时,女生回校的概率大大提高,几乎翻了男生一倍。

2.非上海本地学生要比上海学生懂得感恩

图四显示的数据是大学生们对父母的辛劳的看法。令我们惊讶的是上海的学生依然有6.85%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其他城市的学生没有一个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两地的感恩教育的程度相差很大。

而当我们取得奖学金之后,看图五数据表明上海学生更多的将这一荣誉归于自己的努力,其他城市的学生则会想到感恩老师的帮助以及将来回馈学校的愿望。这进一步的证明上海学生的感恩更多是对于自己亲人而言的,并不会将自己的荣誉或者收获与其他人挂钩。

3.当代大学生只有感恩意识,缺乏仪式感

调查问卷中唯一一问所有人都选择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说明大家并没有完全丢失感恩。可是在生活中发现,大家的感恩都太容易被遗忘了。也许在当下面对别人的施以援手,被帮助的人有过短暂的感谢可是没过多久便将这份感恩的心遗忘。当再被问起时,早已不记得曾经有过接受别人帮助的事情除非是特别重大关乎一生的事。同样,有95.24%的大学生选择常常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可是生活中的大家部分会因为麻烦或者其他种种原因避开别人的求助,更不用提主动帮助别人。事实与问卷数据的差距让我们明白当代大学生对待感恩只存有意识上的认知,为感恩而感恩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会承认自己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虽然当代大学生缺乏仪式感,但是这样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增多正在逐步改善。图六是关于对于感恩节日期的认知,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于感恩大多形成一个节日仪式上的概念,但总体来说还是不知道的多。

国外对于感恩的仪式感就相对明显多了。在感恩节当天家庭成员会齐聚一堂感谢身边的人事物。可以借鉴国外的习俗,让感恩节成为第二个春节般重要,让人们时时刻刻记住感恩。

三、大学生感恩成因与分析

1.家庭教育的忽视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行为及认知。

图七表示的数据是学生感恩想法的来源,父母从小的教育占了很大的比例。可是现在大多的都是独身子女,周围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往往不懂得分享也不懂得感恩。加之父母的溺爱,过度呵护会让一些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的。父母无私的爱让孩子误以为感恩是只存在于思想上美德,却不会将之付诸行动。此外,现在的家长大多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好坏在心理和思想教育上不重视,导致感恩快速流失。

2.学校教育的忽视

学校对许多学生来说等同于第二个家,除了家庭以外学校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也是深受影响的。然而当今许多学校的感恩教育停留于形式化而没有切实到生活中去。好比资助的工作,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成绩便会是评判学生的最大标准。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测评似乎只为那些要拿奖学金的同学所设立,无法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别说对学生的素质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了。所以从图七来看,学校教育是学生的感恩意识来源最少的地方了。

3.社会的风气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总会听到或看到社会上不好的事。因此如果学生们生活在一个感恩氛围薄弱的社会中,那么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因为房子分割不均而濒临破裂;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的事例慢慢出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言论散播在社会中。什么时候看到老人跌倒,我们不再立马上前搀扶而是从旁走过抑或犹豫在旁。他人的行为会对学生的行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当别人都怀着冷漠又怎么会期望学生还拥有感恩的心呢?

四、如何加强感恩教育

1.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要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培养,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不要把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其次,父母要将感恩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比如让孩子在家做点家务、对陌生人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逢年过节,别忘了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m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只要家长们坚持用心去做,相信会对孩子们起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2.学校教育

首先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对全体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并向全校征集优秀的感恩教育作文,再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张贴这些优秀作文的展板。然后每班定期举行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比如计算父母每月为自己花的钱,包括学费、生活费、零花钱等等,向家长汇报;每周为父母做些家务;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或者在举办晚会的时候安排一些关于感恩的小品,来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们拥有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扶持,也是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网络宣传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是我们最快能接触到的。所以,网络宣传感恩教育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的。以前的感恩教育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网络的出现正好丰富了感恩教育的形式。随着网络业的迅速普及,微信、QQ、微博等成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必备软件。如今的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用这些软件与亲人、老师、同学随时随地交流,有些面对面说不出口的话在网上更方便。而且,比起在课堂上枯燥的教育,网络上丰富的表情、搞笑的动图和流行的标语等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网络还是学生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可以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行来对学生们进行感恩教育。网络业给感恩教育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如果能加以利用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篇3

在目前这个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思想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进一步实施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备课,备“感恩”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以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感恩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备课就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即备学生、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教育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引用影视插曲等方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一些感恩节目,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感恩”的内涵,训练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并对身边的人事物常怀感恩之心。

二、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1.父母之恩。

写不完的是关于亲情的深厚,说不清的是关于亲情的期待,道不尽的是关于亲情的感慨。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无法回报,父母就像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我们遭受暴风雨的时候,让我们安全地停泊。父母也像永动的马达,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给我们提供不竭的动力。小学教科书中多角度地表达了父母之恩,例如《落花生》中教我们如何为人之父,一个父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同时,让学生感受父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2.自然之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着无数文人为之倾诉衷肠,那是因为大自然都给人一种美德享受。日月经无,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让我们陶醉,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谢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们。例如《黄河颂》以其雄壮之词让我们心潮澎湃,通过想象深入意境,激起我们热爱自然的万丈豪情。

3.祖国之恩。

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祖国。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现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颐和园》歌颂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人深知如何做一名祖国的优秀儿女。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顿时在脑海中鲜活起来。

三、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师在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的高大;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博大的爱,激发人类要敬畏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受父母浓浓的爱意,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的感恩行为。

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感觉到别人对自己欣赏时一个人才会更加自信。在反复的锻炼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篇4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感恩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53-011.把感恩教育与学科知识进行联系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把感恩教育与学科进行联系。通过教材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感恩,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知世界,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德育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开展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科学习中。

比如在《思想品德》学习中,教师多会从家与爱入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比如在语文教学中,"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连动物都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人更应该做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再进行自我反省。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当别人帮助你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回报他人。教师可以以这样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涌泉与滴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发学生在大小事物上的深思。把感恩的事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给它浇水、施肥,让感恩之树成长。

2.利用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感恩教育

2.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学习感恩。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次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任务,让学生把这次的体验写成作文上交。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教师可以让家长配合学生,让家长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生活是酸甜苦辣都有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更加的细腻,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意识地去感恩。

除了要对父母感恩以外,学生要感恩的对象还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小广告的清理,这其实也是一种感恩活动。环卫工人是城市中醒来最早的人,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打扫街道,我们干净的生活环境都是他们的功劳。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乱扔垃圾的现象,让学生参与到清扫活动中可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能够怀有感恩的心去面对环卫工人辛勤的劳作,了解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学生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用善意的眼光看社会、看身边的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2.2教学内容与社会相结合。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教学活动都是与社会需要有关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时,需要在社会中进行实践。把感恩教育推行到社会中,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会感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有全新的认知。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熏陶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习《我的成长树》一课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我的成长记录"活动,学生可以在上课前收集有关自己成长的东西。遇到不知道的事情可以问家长,与家长一起回忆童年的趣事。在课上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才经历,可以是自己出生的证明、可以是周岁的照片、可以是父母给你拍的DV,这些都是体现学生成长的经历,学生可以在分享时体会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学生可以很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把生动的事件呈现在眼前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树立感恩的价值观。

3.加强感恩教育宣传,组织学校活动

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感恩小组"对整个感恩教育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为了让感恩活动落实到实处,学校可以组织班主任在班级内进行活动,比如开设"感恩主题班会",让班级的学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感恩活动进行评价,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各个班级还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促进感恩活动更好地推广。

学校可以组织在国旗下讲话、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对感恩教育活动进行宣传,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标语来感受感恩。在班级中可以组织感恩文章阅读评比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恩,可以是舞蹈、绘画、讲故事、唱歌等多种形式。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会增加对感恩的理解,给予孩子精神食粮,唤醒学生感恩的意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孝文化",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精神文明的熏陶。学校可以组织诗歌朗诵、让学生寻找经典篇。宣传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帮助老人过马路等,让学生可以学会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学校可以把感恩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讲文明、树新风、感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礼貌的人,对老师、同学、父母都怀有感恩之情。从小事入手,让学生有感恩的意识。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父母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多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感恩的意识,在平时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感恩情境,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恩。比如教师在听写时拿学生的书,在使用完之后,对学生亲切地说"谢谢",学生说"不客气"。这样简单的举动,也会感动到学生。让学生知道每个人在寻求别人帮助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利用德育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中多开展有关感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面向社会,加强学生感恩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田喜,王子环.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铜陵市长江路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2,(7):4-6.

篇5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材中蕴含的法制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斑羚飞渡》时,除了理解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激发同学们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斑羚飞渡》中,一群斑羚被猎人拿着枪追到了伤心崖,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老斑羚、中年斑羚做出了令人震撼的抉择。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的行为,人类扮演了什么角色?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回答出要保护动物,人类不应猎杀动物。此时,我顺着这一回答水到渠成地引入《野生动物保护法》,既解决了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又让学生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与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人作斗争,再由课文内容拓展到现实,号召学生做到不吃野生动物,主动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吃野生动物,对于经营、捕杀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要向有关部门告发,让法律来制裁他们。

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使他们成为知荣鄙耻的人。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二单元的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中,引导学生感受黄河文明,体会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但当谈到今天的黄河面貌,涉及到污染这个话题时,学生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黄河被污染的图片、资料,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适时地把《环境保护法》、《水法》、《水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并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从而加强了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还可以联系实际,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沙尘暴肆虐、酸雨等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知理明情,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母亲河”被严重污染的悲剧不再重演,激发学生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生个体对生活现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语文习作中,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热门话题的思考、讨论,会涉及社会风气、人伦道德、是非善恶的评判,于是,我推荐学生在构思这方面的作文时多关注《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与观察》等栏目,利用媒体资源向学生传授拟题的技巧,抓住特殊典型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善于用法律的标准来明辨是非,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在练习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作文时,不少的学生提到了父母偷看自己日记的事例,对父母侵犯自己隐私权的行为很反感。我在讲评作文时,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表扬了他们善于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推荐他们多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在学生们正为老师站在自己的立场而洋洋得意时,我让他们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解读第二章第八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第十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当孩子读到这里,我语重心长地为父母抱起不平来:父母偷看你们的日记固然不妥,但他们也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你们进行监护和教育,如果能与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这种烦恼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我们用法律的标准来看待双方的立场,你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了。这样的作文训练和讲评,既巧妙地让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又教会他们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行为,在寓情于理中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爱、父爱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励志;课堂教学

教师要在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共同处于相同的环境,全面沉浸在自己设定的情景之中去感悟感恩,理解感恩产生共情,放大课堂中的情感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感恩的情怀。

一、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小学生身心特点

感恩教育的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出来的,想要感恩教育有良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纪学生的发展特点、身心健康程度,多角度展开感恩励志教育。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小学有六个年级,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牢牢掌握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授课中,明白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模式、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感恩励志教育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一个语文教师教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时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家庭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姊妹之间的亲情励志教育;在面对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学生时,可以利用书本内容对学生集体意识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灵活根据书本知识和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初步感恩励志教育。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适应小学各个年级的个性心理需求小学六年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发生变化,心理需求也是呈一种上升趋势的。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家庭、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的情感、兴趣、爱好、性格和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应该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吻合。单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的输出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好感和学习,反而会引起学生的不适与反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直接点出学生对家庭应该时常怀感恩之情,教导他们如何在家里去表现自己对父母等亲人的感激;在面对中高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或者课外文章的阅读,启发学生去寻找文中暗藏的感恩之情,而不是一味地单方面灌输。这样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阶段去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效果将会强很多。

(三)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体力水平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身体都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虽然只有几年的差距,但是学生体现出来的体力水平是大不一样的。语文教师在走出课堂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体力发展水平,不能冒进。如在对于低年级采取身体力行的教育时,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如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为家人端茶倒水、为父母洗脚等做起。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庭,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比如进入社区中参与社区卫生劳动、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活动,助力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

二、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学生认知、感情与行为同步发展

感恩励志教育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不仅要从学生的认识方面下手,也要注意学生在情感行为方面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行为的综合协调发展。

(一)故事感化促进学生感恩认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以形象的方式为主,这和他们的身心特点还有大脑的发展状态相适应。小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这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利用故事感化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促进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传统的,带有感恩励志性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认识、认知。例如,在讲到论语有关孝顺的语录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用传统的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去进行有关孝顺的感恩励志教育,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感恩教育的课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心理感受,在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背后的哲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验人生的哲学,而不是呆板地、机械式地讲大道理。这样的课堂效果远远比直接说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学生的心中。在针对不同年级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层层递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心理能力重点展开。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不再主动讲故事,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讲解故事,让他们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去感受感恩,或者教师开展一些有关感恩故事的小比赛、小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更加深刻地把握感恩,促进学生对感恩励志教育的学习。

(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感恩情怀提升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知上的教育,他也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的成效是通过教师的情感输出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传递、情感的投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丰富他们的感知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自觉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有关亲情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味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如父母每天早上给他煮的早饭,还有每天给他洗衣服,由细节引导学生理解背后的感动和关怀,让学生对父母的不容易产生理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这份细腻的关怀,促进学生增加对感恩这种情感的理解能力。又或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感恩意义的集体活动,比如清明节去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采用心灵情感的策略对扫墓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先烈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感人。感恩教育活动中情感的层层递进,才能使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切勿急于求成使效果大打折扣。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也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持驱动才会使感恩励志教育更加有效地落实。教师在举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本身兴趣的选择和偏好,激发他们对感恩教育的向往,激发学生和感恩励志教育之间的火花,开启学生感恩的心灵之窗,大力引导学生在周边的平凡事情中去体验感恩,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感恩,鼓励学生对所进行的感恩活动展开分享,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相互交流,激发他们心灵中的感恩情怀,放大他们对生活中感恩的发现。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大力引入感恩励志教育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书本内容以及背后的哲理问题,还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教师在课下的精心研究和对学生状态的整体把握。这也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将学生作为上课的主体,而不是自己作为主体,不能将自身摆在一个我讲你听的传统教育状态。只有将学生摆在感恩励志教育的中心,才能让学生的感恩思想、感恩行为有质的提高。

(三)实践锻炼促进学生感恩行为发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进行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的,而要通过具体的落实实践,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在实践中去感恩,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恩、感谢能力。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有很多种形式,具体可以归纳到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学生为自己的感恩对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单元的总结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或者课外活动。如在学习到有关感恩教育单元的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份带有感恩之情的小礼物,送给自己周围想要感谢的人,鼓励他们对感谢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如可以送给想感谢的人一张小卡片,上面写满感谢的话;或者是给想要感谢的对象进行歌曲的演唱;也或者是对想要感谢的对象表演故事等。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去给感恩对象表示感恩。

2.鼓励学生将自己身边周围的感恩事迹讲述出来。生活中总是不缺乏一些感恩的事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其记录下来,以周记或者作文的方式,写在本子上,然后再在班上交流讨论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够通过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二次回忆起发生在周围的感恩事件,加强对感恩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感恩,也能收获更多份的感恩。利用学生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可以使感恩励志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

3.创设利用各种感恩情景,引导学生去锻炼,去实践。感恩教育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亲身经历的一些特定环境下的实践能够有效促进感恩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师在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介绍“保护鸡蛋”的活动,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带上一颗生鸡蛋,并保护鸡蛋到下午放学时不能被损坏。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保护这颗鸡蛋的不容易,并且通过保护鸡蛋这个活动,去理解父母在培养他们时的用心和辛苦。感恩励志教育不仅只是书面上的一种教育形式,而是有效的、切实落实下去的真正的感恩励志教育实践活动。

篇7

有些考生说,在备考阶段,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哪来时间去收集、积累材料呢?这是实际情况,但如果我们采用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也就是采用“一材多用”的方法,这既可使作文清新活泼,又能有效缓解材料不足的难题。下面我们结合对几则材料的分析来向同学们说明如何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

[材料展示]

少年天才――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亿美元,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改变了整个世界。

少年盖茨非常爱读书。当别的孩子还沉迷于电视卡通片时,他已学会像大学者一样独坐房里翻阅父亲的藏书了。小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一概都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他也像许多美国孩子一样,当过童子军。长途行军时,别的孩子叫苦连天,盖茨磨破了双脚,鲜血都流了出来,他却忍着伤痛和疲惫,坚持到底。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着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角度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则材料如果我们从多角度来思考,可以发现它有多种含义:

1.人最可贵的是要有志向。“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深刻地阐明:人最可贵的是要有志向,比尔・盖茨之所以后来成为世界妇孺皆知的人物。这与他少年时的“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的志向有很大关系。

2.热爱读书将成为一生的财富。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从书中获得了不竭的营养,比尔・盖茨也不例外。热爱读书将成为你一生用之不竭的财富。

3.只有专一才能成功。在生活中,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比尔・盖茨迷上了计算机之后,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专一研究,心无旁骛,才取得如此的成就。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在过多的领域内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最终一无所成。

张晓一路跑来不容易

[材料展示]

张晓是“全国十大少年孝老爱亲模范”之一。他4岁丧父,同年母亲卧床,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为母亲洗衣、做饭、梳头,14年如一日。张晓,一个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母亲是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母亲,我奋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每当别人夸奖他非常孝顺时,张晓总这样说。

虽然生活艰辛,但张晓很少哭。“眼泪能侵蚀人的脊梁。让你直不起腰。”张晓总把腰板挺得直直的。

不愿过多地提起过去,但对于最为艰难的日子,张晓刻骨铭心。那是2000年前。母子俩靠拾别人的菜叶子糊口,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面吃,全凭拾来的菜充饥,没盐、没醋,白水煮菜,时间稍长,肚子涨得受不了,娘两口直吐绿水。

“我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我娘饿着。”张晓自小倔强。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让给母亲吃。

苦难没有压倒张晓。小学阶段的张晓,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学习也不曾落下。临近高考,还是班上的优秀生。

张晓打小懂事,知道保护母亲,不给母亲添麻烦。

对于每位好心人的帮助,都被母亲记入自家《恩人簿》。母亲时常拿这些教育张晓,教育他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角度分析]

这则材料如果我们从多角度来思考,可以发现它有多种含义:

1.孝是人间感人至深的大爱。张晓,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依靠刚强、乐观、善良和至真至纯、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谱写了新时代大亲大爱的孝子赞歌。他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动了大半个中国,给青少年朋友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首。是啊,孝是人间感人至深的大爱,这种爱感天地泣鬼神。

2.要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张晓的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人生在世,痛苦、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管它一切如何,我们都要微笑着去面对。每天对着自己微笑,你会觉得心情开朗,海阔天空。每天对着别人微笑,你会看到阳光灿烂,天高云淡。

3.懂得感恩让生活处处美好。张晓的母亲虽处在艰难的处境中,却不忘教育孩子要感恩,这让人感慨不已。倘若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社会的关注爱护,没有众人的帮助,我们何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只有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于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朋的情谊、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关注、大自然的慷慨给予,我们才能真诚地面对生活,才能热情地给予他人帮助,才能坦然地接受关爱,并勤奋地学习、工作并快乐地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史力超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展示]

年仅18岁的少年史力超创作出一部反映当代政治生活的30万字长篇小说《变局》。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小小年纪能写出如此重大题材的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故事。

史力超从小就喜欢买书,四、五岁上保育院的时候,每次跟父母上街时,只要是路过书店,他都会跑去挑几本卡通。到了小学四年级时,史力超就经常去席殊书屋,因为书买多了,就成了协会的资深会员――当时像他这种年龄的人实属罕见。

史力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古今中外,无书不看,无报不读。书看多了,对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就开始有些思考,有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写点随笔:小文章写多了,他就想写本小说。

史力超年纪尚小,能写出这么重大题材的书,其实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先后成长在三个大机关的院内,父母接触的人都是机关工作人员,听到的很多是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之类的话,用他的话说是“睁着眼睛看世界”“竖起耳朵听故事”,将自己的目光所触、心灵所感集中到社会生活这个层面上,直面现实,贴近实际,构思一些宏观上的题材。

史力超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分析上,他可能在许多人之上。

[角度分析]

我们可用这则材料证明如下观点:

1.读书,让人心灵聪慧。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何以写出如此厚重的小说?那是因为他善于读书。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用一颗豁达的心去读书,才能体味书中的微妙之处,汲取书籍中的养料。一本好书,相伴一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自有黄金屋。要使知识的每一片浪花泛起时都能沾上思索,荡起思想的灵动的花朵,唯有读书――读好书。少年朋友,多读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酒香花香不及书香。让书香萦绕在你的四周,驱散开矫情、虚伪、偏狭、庸俗等浊臭的瘴气,为你营造出一方宁静淡泊澄净空明的精神家园!

2.观察,让人目光敏锐。善于写作的人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史力超“睁着眼睛看世界”,“竖起耳朵听故事”,用心观察生活,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相信史力超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带来些思考。

3.恒心,让人心想事成。无论做什么事,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少年天才史力超也不例外。据报道,史力超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是边写边撕,现在保留的废纸就有一米多高,有时是面对稿纸构思,一个通宵只字未写。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它不舍昼夜。辛勤的劳动酝酿出的成果是惊人的。

[总结提高]

篇8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感受以及体验,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

自语文学科开始以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不是本身就有的。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对于学习才会更加积极。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上,教师应该一点一点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在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明显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尘不变,无非是作文写作之前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及教师随后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这种教学方式无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生对于生活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受,一些体验经历也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让学生不断的写作,这种疲劳战术让学生越写越没兴趣,也就越来越厌恶作文写作。

2、大量的作文写作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对于写作没有积极性

由于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不断下降,因此教师就安排大量的作文写作,教师批改以后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自信心就逐渐的下降,在心理学上,自信心是直接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感受的,自信心下降,学生就会越来越恐惧作文写作,导致学生越来越厌恶作文写作,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不能提高。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提不起兴趣,学生也不能提起兴趣,教师与学生对语文作文都没有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训练的方法措施

1、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真情实感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注重的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文字表达,因此,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首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本质上来说,作文的实质就是情感的表达,要想让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主动积极的体会生活,了解生活,鼓励学生大胆的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但是,只是一味的让学生体会生活对作文的写作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教师还应该做一些指导。让学生观察生活,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的感官上细致的观察生活。而细致的观察生活就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一点一点的对生活产生一些真情实感。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题目,比如说《我们的校园》这个题目,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环境,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的观察过自己的校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题目的选择,指导学生去观察自己的校园,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2、创设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创设相应的环境十分必要,创新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在学生对文学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这样就能从传统的、繁琐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收获的体验。

3、鼓励学生积累阅读知识,经常做一些片段性写作练习

语文作文的教学效率低下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知识积累少。学生的阅读量是直接能够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加知识的贮备量。大量的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词汇或者写作方法,可以用到下一次的写作当中,这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是非常有利的。除了鼓励学生阅读以外,还要配合一些写作片段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优美词汇或者句子的记忆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文章写作的兴趣。这样的培养与鼓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组织主动性活动,使得学习和活动互动

篇9

一、教学过程多样化

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应用各种充满情趣的教学形式,努力把课堂营造成师生平等,愉悦互动的平台,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通过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诵比赛使学生学会体会朗诵的意义和内涵,寻找朗诵的要领,体会其中的快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好和兴趣,使其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自信心。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趣味,进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影片、图片的植入,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诗歌朗读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很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引感上的共鸣;如学习歌剧《〈白毛女〉节选》,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观看电影写感受的方式来学习,也可采取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来学习,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播放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的录像片,让学生在边看、边听、边领略中进入学习的佳境,由直观形象转入对文字描绘的探究,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二)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学中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也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尊重他们的见解和主张,鼓励他们质疑创新,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快乐学习,全面提高各种能力。有价值有争议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当然要进行讨论。讨论的应该是有深度的问题,较为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采取这种形式。也不应该以此哗众取宠。讨论不是合作学习的唯一形式。小组阅读,小组互评作文,小组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等,也是合作学习中要运用的方式,不能只认为讨论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时,可以寻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结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对新知识展开探究。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从朱自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着手,让学生也去回忆父母曾经为自己做过的一些平凡又感人的事情,接着,再让他们将想对父母说的话自由表达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激发出来。之后,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课文学习中来,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思考作者看到父亲那蹒跚的背影时的内心感受。通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感情脉络,而且还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同时,学生也能学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这样也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要懂得回报父母。如在学习综合性课文《到民间采风去》时可以设计查阅性的作业,布置学生通过民间调查了解家乡风俗民情,还可以通过上网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和风俗,为深刻了解祖传统的风俗民情作铺垫,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以生为本,走进文本

篇10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到: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是第一,因为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得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J“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