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范文

时间:2023-03-22 02:1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8分)

1.

(2分)多音字

着zhe________

zháo________

2.

(5分)看拼音写词语。

gǎi

guān

lài

tuō

lián

miáo

hu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填空。

①这道菜味道鲜________美,在朝鲜________很受欢迎。(xiǎn

,

xiān)

②对máng________人等残疾人的教yù________也不容忽视。(盲,育)

③为了péi________育出优良品种,科学家日日夜夜péi________伴在试管旁。(陪,培)

4.

(2分)读课文《老师,您好!》,补充句子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________!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________!

5.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报纸有这么大的魔力。

②报纸上有东西令人着迷。

6.

(2分)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________

②比喻像乌龟的头缩在甲壳一样藏起来

________

7.

(5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心跳________  内脏________ 诊断________  听诊器________ 痛苦________

8.

(4分)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________

讠:________

月:________

氵:________

9.

(3分)写出反义词。

痛苦________       仔细________       清楚________

10.

(6分)按要求填空。

肺:共________画,第八画是________

沿:部首是________,共________画,扩词________  ________

11.

(3分)选词填空。

果然

竟然

突然

①________从路边跑来一只狗。

②面对这场灾难,她________说出这种没有人性的话来。

③天气预报说今天下午有雨,________就下雨了。

12.

(14分)形近字组词

诊________珍________

肺________柿________

沿________没________

棍________混________

郊________效________

折________析________

壮________状________

13.

(5分)理解词语

①分析

②效果

③形状

14.

(4分)读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给句子加标点。

啊________呼吸声________心跳声________都听带劲了________

15.

(5分)修改病句。

雷奈克试了试,声音茫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16.

(6分)填写量词

一________花园

两________男孩

一________铁钉

一________笔记簿

一________木板

一________听诊器

17.

(4分)通过学习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请你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并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5分)造句。

①如果……就……

②果然……

19.

(6分)根据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内容填空。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________的声音!雷奈克________,声音果然________。”这时的感叹号和“果然”表现出________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雷奈克________,他从孩子司空见惯的跷跷板游戏中受到启发。由此可见,________是进行创造发明的基础。

20.

(6分)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连词。

如果……就……

一……就

果然

竟然

①________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次测试成绩________不会那么差。

②天上布满了乌云,我估计要下雨。________,没一会儿,天下起雨来。

③我是个小书迷,________到了图书馆,________忘了时间。

④这儿的污染十分严重,________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21.

(5分)扩句

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

22.

(5分)缩句

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1分)

23.

(14分)课外阅读。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拔)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她却一动不动。

我觉得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赛、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捎捎)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糟)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

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

这种深沉的爱

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横线画下来。

(2)选出(

)内不正确的字。

就用树枝轻轻地(拨、拔)________ 了她一下

里面(赛、塞)________ 满了雪

她的翅膀(稍稍、捎捎)________ 张开

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糟)________ 受暴力的迹象

(3)给课文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我望着这只野鸭________ 思绪久久不能平静________ 我想________ 这种深沉的爱________ 多么感人肺腑啊________

24.

(2分)读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哪个字说明雷奈克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________  这也说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________

的表现。

25.

(15分)阅读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回答问题

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1)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

(2)读短文填空。“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什么样的医生?

(3)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在文中用直线画出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1分)

23-1、

23-2、

23-3、

24-1、

25-1、

篇2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实施单元教学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精心设计整体教学计划,努力做到“四个一”。

语文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思路,努力做到“四个一”:依托一个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一套教材,熟悉一册课本,明确一个单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其理念和标准,了解整套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体系特点,熟悉当前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明确当前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时序、过程设计等。

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参考每单元之前的“单元教材支配表”。此表提要式分条列出本单元读、写、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等的主要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建议和精、略读课文安排建议。当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适当调整,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如笔者在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亲近文学”单元的教学时,将开篇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放到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最后一课时教授,并作了略读处理。因为,笔者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小,对文学没有太多直观认识。而《为你打开一扇门》对文学特征、内涵、功能等的论述又比较抽象。如果按部就班,首先教授此文的话,非但不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还会打击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信心。为此,我先安排了浅显易懂的《繁星》,生动曲折的《安恩和奶牛》,优美流畅、富有哲理的《冰心诗四首》,再安排了简短有趣的《古代寓言二则》,散文、小说、诗歌、寓言,体裁多样。之后,我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理解赵丽宏对文学的阐述。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二、有效开展比较教学,多角度、多层面“求同求异”。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题来合成单元。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既有共同的主题,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因此,实施单元教学可以常用比较教学法。有效开展比较教学的方法可概括为“求同求异”,通过对语言材料全面深入地比较和探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理解鉴赏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聚合性和发散性思维。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之歌。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七律 》、《<组歌>两首》、《老山界》、《草》、《<>节选》),若从求同的角度看,它们有很多共性。首先,题材都与“”有关,记述了途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次,表达方式方面,都采用了叙事和描写,多少不同而已。最后,五篇课文的主题,都表现了指战员的崇高精神境界,展现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有共性,某些教学环节的要求、处理可以相同或相似。如:朗读基调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若从求异的角度看,它们各有个性。首先,五篇文章体裁不同。律诗、歌词、回忆录、小说、电视剧本,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文体特点,把握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一般方法。其次,从描写角度来看,前三篇描写景物较多,后两篇描写人物较多。教师可将各篇文章中的描写性语句找出,然后比较差异,并探寻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主题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七律・》侧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组歌>两首》侧重表现用兵如神和战士的革命理想;《老山界》侧重表现优良革命传统;《草》侧重表现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节选》侧重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可指点学生通过体会细节,品读关键语句来把握差异。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3

平和官洋中学七年(2)班 赖圳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伴随着我成长,书是我每天必补的营养品”······书的格言像一首歌曲,时时在我的耳边回响,时时在我的心海荡漾。

读书带给我欢乐,做一个读书人永远快乐。

小时候,刚认识了字,我迫切的希望读到书。望着爸爸书房里的书,我只好望洋兴叹,因为那些书太深奥了,琢磨了半天还是看不懂。这时,我发现了一种方便面里赠有一种画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这种画片非常受我的欢迎,看得我如痴如醉。那时只要手里有钱,我就会去买这种方便面回来。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稍大的时候,这些画片便不像以前那么受我的欢迎了,我开始看起真正的连环画。当时我的表哥家里有几套连环画,看得我乐不可支。《古丽雅的道路》、《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到后来,我对连环画的兴趣逐渐变小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伯父家里有几百册图书。我一有时间便去他家里结束,我读的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不久,伯父家的书边通通被我借阅完了。

读小学的时候,我发现学校的图书室有几百册藏书,我把我课余时间全部花在这个图书室上。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到后来是书中人物的各种身世,他们的悲欢离合往往使我牵肠挂肚。这时我养成了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一遇到好词佳句便及时记在本子上,写作文时边文思泉涌。

读书带给我欢乐,它驱散我心中的无知,赶跑了寂寞,使我每一天都沉浸在欢乐当中。

早晨,在花香当中读诗词,不亦乐乎!中午,在树荫下看小说,不亦乐乎!晚上,在灯光下看散文,不亦乐乎!

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时,书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当我心情烦躁时,书让我快乐起来;当我遇到难题时,它又化作一把钥匙,帮我开启通往光明的大门······书使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填满了我的心灵,更净化了我的心灵的阴影。

啊!书,你让我看见了鱼跃龙门的执着,感受到了鹰击长空的勇气,也让我感受到了寸草破土的坚韧······

读书带给我欢乐!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48-02

2013年12月,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场教学技能比赛,指定赛课课文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授课时间为1个课时。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作者通过这个经历得出人生感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认真地解决每一个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作者的感悟给人以启发和教益。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按照教学常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授课时间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整体感知:用记叙文六要素的方法复述课文,并请学生说一说从文章中悟到的生活哲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掌握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烘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七年级新生经过前面3个单元的学习,大致掌握了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那么,在赛课时,教师如何做到既把2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压缩为1个课时进行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又能在授课中体现语文教学具有情感、美感、语感的“语文味”呢?在分析了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和特点后,笔者将整体把握故事并领悟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深入探究人物特点,进行创造性阅读作为教学重点,将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掌握运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现人物心理变化作为教学难点,训练重点是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以及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体会“语文味”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是关键。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的亲身经历导入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因此,笔者以作者的一个小故事导入教学。内容是:“在二战期间,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到了一项任务,那就是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出发前,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的画面一直浮现在这位上尉飞行员的脑海里。但是,当他驾驶飞机滑行在跑道上时,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飞行20分钟,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到达荷兰后,他又告诉自己:接下来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飞行员终到了德国,完成了侦察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的启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上尉飞行员是谁?”学生回答:“莫顿・亨特。”“那么,他小时候的那一段经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小时候的故事中去获取丰富的教益吧。”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不但语言浅显易懂、生动细腻,而且思路清晰,即通过一件往事,感悟一个人生哲理。由于七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能力,因此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由阅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笔者认为,教师要做的只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好教学引导。学习此文,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记叙文六要素的基础上,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掌握课文内容,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蕴含的哲理。于是,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我们学过的记叙文六要素吗?”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接下来笔者给学生提示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比如,表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句子,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的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表现作者情意的句子。同时向学生提出要求:按照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在文中画出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性语句,限时4分钟。由于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然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已经找到的关键性语句,复述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把握得更加牢靠了,并对课文蕴含的哲理也有了初步的体会,此时,教学可以进入合作探究环节。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品味“语文味”

对一个进入初中才2个月的学生而言,学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很有意义。刚迈入初中校园大门,学生心中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设计与规划,但是学生毕竟年幼,缺乏生活经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有时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童年时候的经历,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按照初一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走进文本,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将课文从头到尾都讲完,应当有所侧重。因此,在设计教学时,笔者的思路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研读课文,在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定的文段时体会文本蕴含的哲理,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习惯,体会语文的情感、美感、语感。

在这篇课文里,最扣人心弦的情节,如父亲引导“我”下悬崖,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据此,笔者以“我”的心理变化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教给学生运用找关键句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做到设计的问题简洁合理,指向性明确,这样既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又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达到多角度阅读课文的目的。在教学时,笔者对学生说:“通过默读和复述故事,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按顺序在课文1―15自然段中找出关于“我”的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小伙伴们都能顺利地上下悬崖,只有“我”被困在悬崖上。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时还需要教师做出具体明确地引导,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笔者先做了一次示范:在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勇敢活泼,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从中可以看出“我”渴望自己勇敢活泼,但是因为从小妈妈就叫我不要冒险,所以我的胆子一直不大。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按顺序接着往下找文中的关键句。很快,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找出了他们认为的有关心理描写的句子和词语。学生每找到一处,我都要求他们仔细揣摩,领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然后以自己的理解朗读文中的语句,以此来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物情感和语言美感。

在品析人物形象时,笔者是这么设计教学的:先以一个问句――那么胆小的我,后来成功脱险,得益于谁的帮助”完成转折。学生回答:“父亲。”于是我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从课文16―23自然段中找出关键语句:1.父亲是如何引导“我”脱险的?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2.父亲引导我脱险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3.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什么感悟?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以上问题。上述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大胆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整个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课堂教学环节紧凑。有的学生找到关键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笔者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个关键句,品味“似乎”一词体现了“我”迈出第一步是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是向前伸的意思,写出了“我”的胆怯和小心翼翼,“踩”到石头后,第一步走好了,“我”有了信心,得出课文采用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这一结论。

除了领会课文蕴含的情感,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了让学生将领悟到的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我让全班学生朗读课文第21、22自然段,要求学生读出“我”从害怕到有信心再到信心大增的感觉,体会“我”是如何从极度恐惧变为心里“充满巨大的成就感”。待学生对“我”的心理活动有所体会后,笔者又回到导入教学时给学生说的“我”成为孤胆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第3个问题,学生就能够深刻地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学会语文的“语文味”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地处理。针对七年级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叙事简单,不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等现象,这篇课文正好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范文。笔者设计的拓展延伸环节,就是让学生把学到的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在教学这节课时,正值段考刚结束,笔者将教学活动设计为让学生就“段考试卷改完了,语文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拿到试卷前后,你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写3―5句话,学生对语文考试成绩的期待以及看到成绩之后的心理活动记忆犹新,这个环节让学生及时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们写出来的句子体现出了期待、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很到位。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对于运用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印象深刻,达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篇5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1.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课改后的美术课应突出学科本位,适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课堂的知识含量。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傲雪梅花》一课中,我们可以拓展教学领域,让绘画与语文相结合,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咏梅的诗句,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作画前增进对梅花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从而能充满感情的、理解的去画;作画过程中可以让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边作画边播放中国民乐《梅花三弄》等乐曲,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能更主动地去画。一堂传统的国画课加强了与语文、音乐相关学科的联系,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参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3.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罗恩菲德说:“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良好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全班50多位学生都画出一样的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你、我、他》一课时,让学生们收集各种照片,用自己的方式画出照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用卡通、漫画、素描、速写等形式进行描绘,经过两节课的引导,许多学生画出了不错的作品。

4.要了解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法,如漫画、卡通等形式,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对他们进行限制,要允许作品的多样化。

二、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三、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自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评价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工作精神。

篇6

关键词:地理;高效;策略

当前一些效率低下的地理课堂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总能让人看到这样的表现:沉闷乏味的课堂情绪;单边冗长教学过程;再加上一些徒劳的课堂行为,使学生对学习地理缺少兴趣,不能投入地学习。

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调动学生潜伏的兴趣

学生并非生来就对地理没有兴趣,他们只是有时兴趣表现得比较“潜伏”,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则是地理低效课堂最主要的弊病!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时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地理科学偏激或模糊的认识:地理不是要学习死记硬背的“本本知识”,而是掌握对将来生活、生存都有用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有趣的知识和能力。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潜伏的兴趣,并努力给他们上好人生的第一堂地理课。人教版地理教材第一课是《与同学们谈地理》,有些地理老师将这节课一带而过,甚至不上。因为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这节教材涉及到的考试内容为零!但我每年这节课却是必须做最精心的准备工作,结合生活里衣食住行,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手段呈现的实例,力求教出精彩,点燃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第一星火花。而只有学生“潜伏”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才有可能!

二、彰显地图的教学功能

“地理不看图,越学越糊涂!”一些不理解地理学科特点的学生就是不喜欢看地图,甚至把地理当做语文来学,只是注重看教材里的文字而忽视地图的重要作用,这是低效地理学习的根源之一。我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学习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地图上的旅行”计划:当你在每天晚上做好语数外作业,或者做这些作业感到厌倦的时候,请你拿出地图册,在“世界政治地图”“中国地图”上做个“纸上旅行!”现实里我们很难做到行万里路,但在地图上却可以实现。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去“定向旅游”;也可以漫无目的地去“自在漫游”。我为学生这种“地图上的旅行”写了一则有趣的广告:“每天图上五分钟,地理学习真轻松!” 很多学生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地图上旅行”后,就不再满足教材上的图了,自觉买了《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册》去看,这不是我们期待的吗?进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图导文,图文结合,文随图行,则为我们打造地理高效课堂起到保障作用。

三、挖掘教材里的探究资源

地理课低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讲得过多,而学生探究得太少。学生在低效、被动接受中,形成压抑的学习情绪,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作者在谈到“突出探究活动”时指出“要改变目前地理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侧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现行地理教材中充满了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资源,需要我们慧眼挖掘并合理利用,就能让学生投入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如七年级上册教材《地球和地球仪》第4―5页中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制作地球仪;《地图》第17―18页教材中指导学生用泡沫或者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下册教材《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23―24页活动中探究“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等等。如我在让学生活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时候,就把教材中使用的泡沫、橡皮泥材料改成了不要学生花一分钱的家乡常见的黑粘土,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教师巧用教材里这些活动资源,不仅让学生投入地学,而且在兴趣盎然的具体活动探究中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四、张扬有活力的学风

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在那样的困难环境下生存下来,并有“嗷嗷叫”的战斗力,与霸气十足的李云龙有关,因为他在部队里倡导了“狼行千里吃肉”的战斗风格。其实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也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上课情绪低落,嗓音低沉,无精打采,又怎能期待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与教师一起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所以,我十分注重自己上课时的情绪,力求饱满、精力充沛张扬有活力的学风;同时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用有活力的学风去学地理:倡导课堂上自由发言;倡导课堂上大胆质疑;倡导课堂上相互讨论;经常采用小游戏,小竞赛,小实验,小辩论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活力”起来,有活力地去学习地理,从而主动地理学习地理,从而打造高效率的地理课堂。

五、发挥教师专业魅力

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导演。这“导演”不仅要处理“脚本”,还要调动“演员”入戏。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能不能培养和激发,这与教师的“专业魅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初中阶段的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很容易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我们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很可能就会把有趣的地理知识搞个索然无味。把本该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好,就要求我们的地理老师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 ,精准的地理能力素养。如果这些方方面面你都努力提高了,作为地理教师的你身上自然会散发出专业魅力!这样的专业魅力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对你、对你所教的地理学科产生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地理教师就要在“激励、唤醒、鼓励”的过程中让学生投入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45

[2] 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2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 实践应用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之一,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学习。语文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作用

小组合作教育理念的提出,最初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并且有效推动了中小学语文领域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发扬团队精神,增强个人、集体的凝聚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造就既具有时代竞争意识又有集体协作精神的合格人才。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1.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果,取决于团队成员能否真正融入进来。目前在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不平衡的情况,活泼开朗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内向拘谨的学生往往成为旁观者。在小组讨论中,很少会见到成绩较差、自我认同感比较低的同学积极发言,他们对于小组讨论等活动参与程度较低,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容和流程的设计上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为宗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促进他们对自我角色进行正确定位,认识到怎样做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团队,让他们有能力适应不断转换的角色,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小组学习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第一课《散步》,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说说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经过小组的讨论,安排组内最不喜爱发言的同学进行小组观点的陈述,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性格内敛的学生的参与度,为他们提供了发言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

2.小组合作人员的搭配要合理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以四个人为宜,四个人组成的小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习小组的优势,给每个同学充分参与进来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习任务得到平均的分配,不需要有人过度操心。与此同时,这样的小组规模也足够大,可以使每个问题和观点得到充分的探讨和合理的解决。在确定好人数的基础上,再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对小组进行安排。异质也就是指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特征比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家庭背景、性格秉性等进行划分。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使得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在认同自己的基础上做到欣赏他人,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习小组的竞争力。由于各个小组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大,因此小组之间是具有相同性质的,而组内异质这一特征却不一样,它使得同学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并推动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在安排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共同爱好,还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差异。这样二者兼顾,才能够推动学习小组高效合作,共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每节语文课堂交流中,只设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要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3.教师要挑选恰当的小组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组学习适用于任何时候。例如,从知识获取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一样,倘若自己就可以轻松完成,那么小组合作就是没有必要的。一般而言,下面几种情况选择分组合作比较合适:

第一,当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对团队合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如预习《看云识天气》时,让小组成员在上网查找和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云的种类和形状等。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二,当学习任务难度较大时,小组合作可以推动知识在学生之间的流动。当小组成员充分交换过彼此的意见之后,再辅以教师的指导,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知识的这几个阶段,分别是对问题的发现、作出假设、找到答案。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在学生进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问题:“本文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请各学习小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每个同学在阅读课文后就会小组内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指导。

第三,当学生之间意见不一、差异比较大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可以有效保证课堂纪律,与此同时使得问题更加明了,让学生尽快找到正确答案,同时不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经典课文《孔乙己》,对于最后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同学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旧社会的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导致,而有的同学认为是孔乙己自身的不思进取和顽固思想导致。对于这种有争议的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从他人的观点中扩大思维的宽度和广度。

总而言之,新课程中所提倡的“自主、互动、探究”的学习模式更好地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也使得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有了明显的差异和区分。只有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小组成员有充分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力,使得“合作学习”的精神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黄萍 浅谈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式阅读法[J].学周刊,2013年,15期。

[2]权宪卿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7期。

[3]欧晓霞 乌云娜 张凤杰 王冰 杨宝灵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