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歌词范文

时间:2023-03-29 15:4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动中国歌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动中国歌词

篇1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 第三次工业革命 未来经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经济论坛的《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竞争力最强(第29位),领先于南非(第53位)、巴西(第56位)、印度(第60位)和俄罗斯(第64位)。全球未来的经济繁荣关键是工业化生产水平,我国要继续稳步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从农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大国,甚至是工业强国。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必然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的技术创新。但工业化生产程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要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列。

回顾我国60年来的职业教育历程,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来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作用。

1 思想认识的革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德国工业化水平归功于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体系。而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是"官本位"历史根源,导致"官本位"在中国根深蒂固。受这种思想的长期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国民充分认识,对职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研究,对职业教育还不认可。因此,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2 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素质的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工作。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目前,社会舆论重视普高、宣传大学扩招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出路令人担忧。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存在重视大学生,轻视职高生现象。普遍将待遇与学历挂钩,工资、福利、资金、提拔干部与高学历联系起来,对一般中等学历的普通技术工人缺乏激励政策,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许多人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另外,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化,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困难和压力。因此,国家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体制调整,出台相应的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保证全社会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和用人观念,中国职业教育才能发展起来。

3 社会全面参与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靠学校关门办学,培养缺乏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导致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无法与实际生产对接,课程设置无法与岗位对接。此外,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分布和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校企间缺乏合作资源。因此,只有通过共建、联合等形式建立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布局,积极鼓励社会、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才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4 职业学校自身改革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加之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一方面行业、企业合作深度不够,教学与生产实践无法对接,从而制约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职业学校自身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和创新,才能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从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全面发展。(1)改革办学模式,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3)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师资队伍,创新人事分配制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水平。(5)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6)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计划》(简称: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实施,全国1000所中职学校分批次开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有了改革新思路,改革成效明显,并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和互相借鉴学习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起到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过去和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任重而道远。我们一方面要依靠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增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全面参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学校自身深化改革和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新时代的"新工人"出现短缺。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限定的情况下,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技术水平和精度。未来经济繁荣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未来经济竞争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和创新技术的竞争。因此,要把职业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是单纯的思路问题,更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是两大战略的实施,必须由改革和开放两大动力来推动,无论什么样的推动都需要依靠人才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面向人人的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被虚拟经济的浮华遮迷住双眼的发达国家决心重振它们引以为豪的制造业。"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日本大地震、金砖国家崛起等全球重大事件相伴而至,昭示着新一轮国际产业链变革已经到来,全球经济格局也迎来一场全新的洗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是新科技迅速带来全球工业的重新变化和革新,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

对我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通过三十年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努力,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头衔揽入怀中,可持续发展势不可挡,但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艰苦奋斗,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让"咱们工人更有力量",用中国职业教育的杠杆,撬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才能加快实现中国工业化水平提升,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迎接未来经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百度搜索[EB/OL],百度百科[EB/OL],职业教育,未来经济,新型工业化

[2]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相关国家政策文件[R]

[3] 高学海.QQ空间日志.《用职教的杠杆,撬动"第三次"工业革命》[EB/OL]

篇2

这是一堂以赈灾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课上令我铭记于心的一幕,也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不断地在思考,这滴泪水也许在别人看来觉得很平常,但在我内心却觉得弥足珍贵,这是久违了的感动,是真诚的情感碰撞,美好的心灵洗礼。此时此刻,歌声是一条纽带,把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无需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去过多谈论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过去当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上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的培育,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培育品德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品德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如: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此时此刻,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地区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结合的雅尼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习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洪涝灾害、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篇3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掌握以外,还应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目的,使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以及修养得到提高。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语文人文性教学。

一、创建和谐课堂,凸显人文关怀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学生,其要求也应所不同,从不同角度或者多方面对学生予以合理且科学的激励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在课堂上应少一些限制、苛刻,多一些鼓励、自由以及宽容,使学生能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对话,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人文性学习环境,以此使每一位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祖国山川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播放国歌,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个地方的美丽风景,让学生自己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并提问“在看到这些壮丽景色时,有怎样的感想”,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祖国山川景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其在心中对祖国山川产生一种自豪之感,继而将学生带入到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二、挖掘教材人文,多法实施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内涵,可采取角色扮演、共同讨论、分组比赛或者齐声朗读课文等方式来实施教学,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学习动力,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还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所学内容蕴含的人文性,丰富学生自身的人文底蕴。

比如《前方》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兼有散文以及摄影两种艺术的审美特点。学习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于“离家”这一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离家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理想的追求、传统习性、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或者迫于无奈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明白“家”不单单是指实际存在的家,还有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家园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独自在校生活的学生来谈谈自己离家的感受,借助于多媒体来播放《橄榄树》这首歌曲,并让学生在歌词中找出几个关键词,在听完音乐和找出关键词后,引出本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继而提出“家”这一主题。接着要求学生来进行朗读,对前方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文章最后一点进行重点研读,以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以及路的内涵的认识。最后采取提问的方式来结尾:“你们的前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回答。通过本文内容的讲解与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明白实质上的“家”和“精神家园”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基于学生特点,真正享受人文

在高中语文人文性的实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热爱且尊重每一位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程作为中心,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应将全部学生的目标实现作为基础,将学生个性发展与共同发展有机结合,构建一种平等且自主的师生关系,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采取文本迁移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中应尽量为学困生提供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以此调动其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如上文所述的《前方》这一实例,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前方这一概念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基于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正确引导并鼓励学生来认识“理想”,对于学生的不同理想,教师均应予以相应的肯定,并且告知学生要想达到自己的理想,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奋斗。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困生所提出的问题与理想,必须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以免使其学习动力与兴趣受到影响。

四、语境求真求常,正确感受人文

在语境上,应该求真。将文学作品的历史语境合理且真实地还原,以免学生对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产生误解,继而对语文人文教育产生影响。同时还应做到求常,所谓求常就是思虑、人情、道理以及情绪应该为人之常情,教育学生不偏激和不强求,使学生能够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念,保持一种合理且正确的情感态度。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文学作品背景的介绍,将教材和现实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通过交流、沟通以及体会等方式,让学生反复品味教材中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比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的实际情况,谈谈周围身残志坚者的感人事例,同时也可借助于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等相关节目,接着再让学生自学文章,最后再采取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来谈谈感受,借助于情感态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以及主题等。

五、教师自修人文,熏陶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