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品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6:0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艺术品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艺术品的作文

篇1

【关键词】传承人;个人作者论;族群;集体作者论;国家

一、权利归属1理论的历史发展演进

(一)个体主体论及其评析

“个体主体论”是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归属的早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应将不能确定主体的这部分民间文学艺术归为传承人所有。民间文学艺术权利是种私权, 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存和发展贡献很大,如果没有传承人 ,可能很多的民间文学艺术早己消失。长期以来, 多数的民间文学艺术都掌握在传承人手中 。所以对于不能确定主体的民间文学艺术 ,在哪个传承人手中,就应该是哪个传承人所有。传承人通过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获得相应的权利保障。笔者认为该理论过于狭隘。[1]“个体主体论”看到了民间文学艺术私权性质和民间文学艺术衍生权利人和衍生产品权利保护的需要, 但是它对不能确定主体的民间文学艺术认识不足。它过度夸大了传承人的个人价值 ,而没有重视集体合作力量的作用。但对于个体主体论的否定又是对于传承人劳动价值的否定,当今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的是传承困难的问题,对于传承人权利归属的否定最终的局面可能会导致民间文学艺术失去上游源流。因此对传承人要赋予其一定权利,而对于一项权利的划分,又不可避免的触碰到公共领域,有多少可以无需付费而经公众合理使用,给予传承人多少权属,是敏感的问题。

(二)“国家主体论 ”

在争论的声音中,有些学者提出了 “国家主体论”, 他们认为民间文学艺术的使用一直属于公有领域, 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广泛拥有性 。为了平衡民间文学艺术不断引发的利益争夺问题, 应交由国家以传承人的身份处理。[2]而一些国家也认为 “国家 ”应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 并在本国法中加以规定 ,如突尼斯和加纳。他们的理由是民间文学艺术可以说是由本国内的所有公民享有。而国家是全体公民的代表,对于民间文学艺术权利行使,国家是当之无愧的主体。实际上,这种观点不够全面和深入。该理论没有明确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实质是种私权,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保护主要还是私权问题。一味靠国家去维持一定文化的生命力是不可行的;国家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人,相关利益的分配会是难题;同样,将一项明显是私权的权利纳入公权,容易导致权力界限混淆,滋生腐败。

(三)“集体主体论”

“集体主体论”是近些年兴起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于不能确定具体主体的民间文学艺术, 拥有它的集体族群是它的所有者。[3]笔者认同这一观点。民间文学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由整个集体族群掌握。集体族群中众多成员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存和发展做出献。在该集体族群外部,其他的族群并不拥有这些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具有地理上的相对固定性,它是该集体族群独有的。“集体主体论”符合民间文学艺术特性 ,民间文学艺术应归属于拥有它的集体族群,因此集体所有论得到了绝大对数学者的认可。以“乌苏里船歌案”为例,涉案的政府被法院认定为是适格主体,这就是“集体主题论”被认可的体现。

二、权属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界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应坚持个人、 集体、 国家的“三元论” 作者观, 坚持习惯法优位, 若无习惯法再依照个人主体优先、 传统社区主体次之, [4]国家作为兜底主体的两阶段理论顺次, 对作品权利主体进行认定,这也是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以后,得到最多认同的观点。

三元论是在二元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二元论”作者观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集体与个体共生的权利主体结构,即只要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创造做出实质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都应该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依照该种权利主体结构,集体、社区、社群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具体权利主体(个人)无法考证前提下,或者虽然能够考证到具体权利主体,但是依照原始创作人为其所属集体而创作的主观意愿,特定的群体能够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享有著作权。相对而言,二元论相对于个人主义论,集体主义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依旧不够完善:其一,“二元论”作者观强调“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归属于原始创作者所在的群体、社区,同时不排斥创造性传承人通过创造性智力活动获得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也承认非创造性传承人通过再现、模仿等方式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享有‘一种特别权或特别邻接权’,这就存在重复授权,重复保护,已经逻辑思维混乱的问题。”其二,“二元论”作者观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历史性和传承性、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并非所有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人都能考证,对于无法确定来源的作品该如何确定著作权归属?这时,法律应该赋予国家“兜底主体”的著作权人身份,对该部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兜底保护。这一说法有利于国家行使文化管理职能,对于民间文学艺术实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但国家一定是候补主体,不能够侵犯前两者权利的行使,过犹不及的保护不如不保护。三元论堪称解决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归属的一剂良方,甚至在国际解决类似问题的实践当中都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之次序探析[J].知识产权.2015(07).

[2]崔国斌.否弃集体作者观――民间文艺版权难题的终结[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05).

[3]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政府诉郭颂等侵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4(07).

[4]王小龙,孙琦程,吴桐.试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归属[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2).

[5]吴汉东.传统文化保护制度的法理学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3-12(008).

[6]齐爱民.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王春梅.传承与创新: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中的利益分配与平衡[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篇2

关键词:博物馆 精英性 公共性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86—02

近几年来,博物馆的公共性问题逐渐成为学者思考和关心的焦点,“公共性”一词也成为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文化关键词。现代的博物馆越来越关注生态的问题、地域的问题、公众的问题,由此带来了国内博物馆建设由关心保管设备、保护设施等“硬件”转向重视展陈策划、公众服务等“软件”建设的转变。目前关于博物馆公共性问题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实践方面,比如加强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增加展品的趣味性,以及部分博物馆门票的减免政策的推行,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态势。而在这场关于博物馆“软件”的讨论中,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如何平衡精英性与公共性,这个议题的讨论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成果,笔者也从中受益匪浅。笔者试图从博物馆的起源和功能来对这一问题作一个反思,以此来就教于方家。

有不少学者认为博物馆的精英性与公共性是相互冲突的,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因为进入博物馆的观众有着十分不同的地位、职业与知识背景。笔者认为二者并不冲突,因为从源头上说,“博物馆”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是伴随着精英性与公共性两个问题,博物馆并非源于中国,而起源于西方,中国自古以来只有皇家与士大夫的私人收藏与对藏品的精英式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西方博物馆中的早期作品,例如古希腊雕塑,是树立在广场中许多著名的古希腊壁画是装饰公共的,我们所熟悉的古希腊大理石饰位于广场中心的神庙,而古希腊的浴场和广场是讨论一切国家大事的场所。其实我们现在在博物馆所看到的这些艺术品是与古希腊的公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可以作为一个衡量公共性标志的标准——它是不是经得起从各个角度看。这个标准其实是公众生活的具体的直接的表现,它从每一个角度看都不一样的,它其实是一种民主的意识,是一种圆形剧场的意识。公众是处圆心上的。公众生活是圆周的概念,是扇形剧场的概念。这样一个中心是公共汇的场所,这些艺术品可以说综合了来自各个方向的眼光,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希腊文化的特点,我们今天的博物馆也起广场的作用。公共性是一种民主意识的体现,所以博物馆不仅仅是收藏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文化聚集交流与发生的场所,它应该成为一个城市最有意思的景观。

由此而言,对博物馆公共性的强调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种看法,认为公共性就意味着博物馆属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并且引申出藏品及其展示方式应该通俗化乃至娱乐化的观念,由此来否定博物馆藏品的精英性,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即使我们不谈博物馆及其藏品的现念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博物馆的精英性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中西,在没有博物馆之前就已经有了收藏与在不同范围内展示收藏的情形,但被展示的物品无一不是具有精英性的,它们所代表的文化都是高于普通民众的。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雕塑刻画的是除了神话人物就是英雄,中国古代艺术品也是高于流行文化的,在优秀的文化必须带有一种精英性这一点上无论中西都是一致的,中国古代藏品的问题在于缺乏公共空间,比如中国文人画最主要的卷轴形式是手卷,它仅可用于少数人雅集传阅,而古希腊的广场可以聚集成百上千人,这是藏品展示空间与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是否存在民主空间的问题。精英性在公共空间之中展示,其实就意味着博物馆与娱乐场所是有区别的,它的各种方便大众理解与接受的文化策略与展示方式都不应该是为娱乐而娱乐的,而应该是服务于教育性这一目的的。如前所述,我们从博物馆的起源来看,博物馆的雏形亚力山大博物馆最早就是一个论坛,论坛是一个交流的场所,现在的博物馆在某种意义上恢复这种精神,这其实也是博物馆本身的可能性之一。法国在70年代关于这方面就有很多的讨论,甚至有学者认为博物馆就是一个学校,这是跟最初学徒在那里学画有关的,后来博物馆成为国民教育的场所。即使到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建立起来的时代,到了民间艺术——也就是普通民众的艺术——进入博物馆的时代,时这类藏品的搜集、整理与展示也不是出于适应普罗大众的文化层次的目的,实际上民间艺术脱离了其自身的文化系统和环境。进入现代博物馆体系中,其意义就发生了转变,它带有一种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的反思。人们在博物馆看到这些展品时,和在其原初环境中看到它们,必须抱有不同的目光。当我们在原初环境中看到它们时会认为它们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而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它们时,则会去思考它们在何种文化语境下产生,为什么会产生,产生的意义何在。因为这些参观者在很大的层面上并不具备美学上的与知识上的储备。所以说博物馆必须就是要脱离流行文化的,是与民众的现实生活有区隔的。

在古代,艺术品的精英性在于艺术品的所有权和观看的权利都掌握在社会精英的手中,普罗大众很难接近,因而具有较强的阶级性,而在现时代,普通民众终于有权利去接近这些在古代难得一见的“精英文化”,去分享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与记忆。今天我们强调博物馆的精英性则在于,与普通的市民文化相比,博物馆代表着一种更优秀的文化,博物馆有责任引导观众学会用一种更有深度和高度的眼光来看待博物馆的藏品,比如对于一幅中世纪的圣母像,它所有的图像志的含意并非是约定俗成的,观众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不能了解的。就更不用说更深入的图像学的意义了。再比如某种失传的手工艺活动,它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藏品向观众说话?然后是参观者会针对这些藏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其实就蕴含着一种对于国民素质的培育和提高。所以博物馆的精英型和公共性并非互相冲突的,而是一体两面的,也就是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的精英性与展示空间的公共性。

笔者认为,博物馆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借由博物馆空间的公共性来否定博物馆文化的精英性这种看法隐含着一种观点,即认为博物馆及其藏品是一种财产。笔者认为博物馆及其藏品虽然具有物质的属性,但从根本上博物馆是一种承载历史和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它是一种文化共同体的象征,其展品是供人们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它肩负着将一种高于人民生活的文化向广大民众传播的使命,一种提高国民性的使命;虽然它可以增加趣味性,使民众更愿意接近,但不能因此而变成一个娱乐场所。博物馆应该成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应该首先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的象征,其次是成为一个地区的身份的标志,成为一个地域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学术的中心。这个观念当然要与当地的居民及其生态形成一个有机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现代的博物馆的理念,如果只有藏品,只有现代的设施,那远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因为它的观念不是现代的。现代的博物馆理念,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藏品并非纯然一物,而是一种文化遗产,否则博物馆的藏品与社区里的公共健身设施就没有分别。当我们把藏品当作文化遗产来对待的时候,一个博物馆内的文化空间的建设与这个馆所处的一个更大的外部空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博物馆是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所要考虑的问题了,因为这就意味着一个博物馆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身份和它的使命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城市、一个社区建设哪一类博物馆,它是为谁建设的,博物馆需要展示什么,这是所有当代博物馆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个博物馆要告诉民众什么,它想对谁说?这个博物馆对于该馆所在的这个地区这个城市,对于周围的居民、本地的观众、旅游者,分别意味着什么?在某一个特殊的时间和环境里边,博物馆的意义是什么?藏品作为常年累月的存积物,其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由对博物馆的公共性的思考延伸出来的问题,也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最重要的“软件”建设,这样博物馆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收藏物品和将藏品向公众展示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所,当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时,对于观众、社区、乃至一种文明有更深层而多重的意义。只有从根本理念上来思考博物馆对历史和今人所承栽的意义,才能促进博物馆在实践层面上更正确而有效的转变。

篇3

那一天早晨,你沐浴着金色的霞光,载荷着大自然赋予你的灵气,披一身晶莹晶莹的露珠,象一位艳若三月桃花的天仙,飘然降临到你的储蓄工作台上,然后向你的每一位客户,送去一个又一个真诚的笑靥,以及你那甜美温馨的祝福。

那一天早晨,你显得那般娴雅高贵,如一朵出水芙蓉,似一枝迎春腊梅,那一件淡蓝淡蓝的柔姿纱套裙,点饰着你苗条秀美的身影。你端坐在工作台前,熟练地敲击着电脑键盘,快速地录入一张张传票,警惕地搜索着可能混入的假钞。你如同一只活泼而又勤奋的小鸟,扑腾腾飞翔在属于你自己的领空一一那一张与你朝夕相伴的储蓄柜台上。你在这里春种秋收,你在这里勤耕苦耘,这里便构成了你施展才华的全部天地。

那一天早晨,你做了一笔让别人笑话的“小生意”。你细心地为一个7岁的小女孩儿存入了一堆亮晃晃的硬币,那是小女孩儿积攒了整整两年的早餐零头钢嘣儿。别的储蓄员都嫌少嫌烦不愿为她整存,可你却1分、2分、5分,象在蔚蓝的天空下追寻你的童年之梦,象在浩瀚的大海边捡拾你珍珠般的爱心。面对眼前的786枚硬币,你象在欣赏一部极有韵味的西洋交响乐,你象在琢磨一件神奇无比的珍贵艺术品。你那不厌其烦恬静安然的神态,如一尊迷人的东方维纳斯。当你轻松地把一张22.86元的定期存单交到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手里时,你愉快地笑了,笑得那般甜蜜,笑得那般开心。你柔情地凝视着小女孩儿那张红扑扑的脸蛋儿,便如同喝够了蜂蜜一般,竟醉落了大山深处那一只美丽的云雀。

那一天早晨,你醉入了梦乡,你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见自己庄严地站立在巨大的红色行徽下,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托起了天边那一轮桔红桔红的朝阳。

篇4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修改能力 培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1.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2.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3.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4.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表达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个“极大的窍门”。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陧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

3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修改能力方面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3.1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篇6

关键词:平乐牡丹画 专业村 营销

牡丹画村简介

我国牡丹画第一村―平乐村地处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北靠邙岭,南接佛教圣地白马寺,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村总户数3143户,总人口1125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6866人)。20年前,平乐村曾以“平乐正骨”闻名国内外,现如今,平乐农民牡丹画家达100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全村靠牡丹画年增加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从业人员超过2000名。平乐村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牡丹画生产基地,被誉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它的牡丹画产销基地的形成和发展走的是“滚雪球”方式,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带全镇,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全镇一业的发展模式(李学海,1996)。2007年,平乐村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荣誉称号,平乐镇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平乐牡丹画村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优越的地域环境。第一,依附于洛阳知名度。洛阳有“千年、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这四张名片,荣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平乐村正是位于这一文化名城的东郊,毗邻汉魏洛阳故城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和白马寺。第二,依附于牡丹文化节的知名度。洛阳牡丹甲天下,以花为媒,洛阳牡丹花会已成功举办了31届,规模不断扩大,平乐村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载体优势。第三,依附于文化作品的知名度。闻名中外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发源于此,以此为原形的电视连续剧《大国医》更使平乐镇名扬四海。平乐籍作曲家郭福善作曲的河南民歌《编花篮》响遍大江南北。第四,依附于洛阳有牡丹画艺术家群体和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技术支撑。

坚实的产业基础。千百年来,平乐村民有着崇尚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平乐农民牡丹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以郭泰安为首的几位当地农民率先建立汉园书画院,切磋、交流绘画技术,推动牡丹画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2007年年初,组建了平乐牡丹书画院,举办牡丹画培训班,为平乐村培养出一批批年轻的农民牡丹画师。截至目前,平乐村全村有牡丹画专业户100多个,牡丹画家700多人,其中省级会员6人,市级会员20余人,一级画师19人,二级画师24人,三级画师23人,全村每年可创作牡丹画十三万幅。

2010年平乐村建成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该园区的建设是以牡丹画创作、学习交流为目的,园内设有牡丹主题馆、牡丹观赏园、洛阳平乐牡丹画有限公司、洛阳平乐牡丹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目前已初步成为集“艺术创作,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产品交易”为一体的牡丹画产业基地。

(二)劣势(Weaknesses)

首先,尚未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从业标准,这就给平乐牡丹画村的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带来不便,出现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分割、相互压价等无序甚至恶性竞争现象,产生“画贱伤农”的后果;其次,由于营销知识缺乏,牡丹画村缺乏科学的营销策略的支持,这从某种程度上直接限制了其影响力和发展潜力(黄羽新等,2010)。农民牡丹画家的市场认知、竞争把控、专业视野等还有不小差距。通过对画家们问卷调查发现,还有72.3%的人不了解国外书画市场情况,27.7%的人不了解国内书画市场情况,48.9%不经常外出,9.5%没接受过培训,及时接受过培训的也有35.9%的人认为培训需求没有得到满足。56.8%没有搞过购买者购画意愿的调查,51.1%的人没有接受过大批订货,83%在外地开有销售店,41.3%的人对目前自己的画销售情况不满意,53.2%的人没有通过网络上销售,72.7%的人没有网站,39.5%的人不经常上网,27.9%的人从来没有上过网,60%的人不了解网络。在当今网络时代,没有利用网络平台是对营销的很大制约。

(三)机会(Opportunities)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当前中原经济区将其发展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即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200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洛阳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孟津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销售牡丹画基地的目标,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平乐牡丹书画产业,加快平乐农民牡丹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农民牡丹画第一村”。

巨大的市场空间。“平乐牡丹画”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写意绘画技法为主,饰以醇厚色彩,花朵雍容艳丽,神韵犹存,枝叶生动洒脱,秀而不滞,远望有气势,近看透笔墨的特色。置于厅堂现富贵豪放,挂于书房见清雅祥和。牡丹雍容华贵,娇艳妩媚,花形大而美,素有“百花之王”的美称,而现实中的牡丹终究花期有限,以画的形式将其作为家庭装饰或者收藏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家”的概念和热衷与文化艺术品收藏的国度里,其市场空间不可估量。

(四)风险(Threats)

“专业村”竞争风险。专业村的发展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内部因素是影响专业村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好的领导班子和充足的资金是影响村庄发展趋于专业的重要因素(王晓等,2011)。自2008年农业部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以来,全国各地加快了 “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的步伐,截至2012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5.3万个,从业人员5529万人,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076元,高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4.6%。仅以牡丹画村所在的孟津一县就有专业村10余个。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政府对某一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

市场风险。市场是专业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本地市场是专业村发展的动力(李小建等,2009)。由于牡丹本身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其种植范围在我国越来越广,安徽铜宁、四川彭州、陕西汉中、重庆垫江等都有大规模种植,山东菏泽更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在国外,牡丹的种植无论是在品种上还是在规模上都与日俱增,尤其在日本、荷兰、美国,一些专业种植技术甚至还超过国内。这样一来,以牡丹为主题的牡丹画自然会以附属产业的形式纷纷进入市场,从而占据原本可以属于平乐牡丹画的潜在市场。

社会观念风险。农民和绘画,在很多人眼里,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词汇。农民本身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是凭着对牡丹的钟爱和聪明才智,用传统的民间理念,不受任何约束,大红大绿大黄大紫,表现原汁原味的牡丹生命,表现牡丹画的富贵,尽量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激情。而中国画讲究的是一种形象美和节奏美,农民不一定知道,这也给平乐牡丹画带来了瓶颈和质疑声。农民画牡丹,到底是为艺术还是为赚钱?平乐牡丹画到底是庸俗之作还是中国画国粹?平乐农民牡丹画到底是绘画“流水线”下作业出的一般商品,还是能登得大雅之堂的艺术品?

以营销促进平乐牡丹画村的发展

特色专业村的发展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刘婷等,2010)。牡丹画专业村要想获得更大效益,需要政府很好培育。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制定出台相关从业标准和文化产品的质量标准,严格市场管理,健全监督体系,依法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为,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品牌和形象;其次,要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疏通销售渠道,坚持“以市场促生产、以流通促发展”,加快建设完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努力拓展牡丹画流通市场空间。作为营销者要根据环境条件,把握目标顾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4P`s策略,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制定营销计划、实施营销计划,对营销计划和进程进行控制,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以实现营销目标。就牡丹画村自身来讲,在营销中应当突出如下几点:

(一)扩大产品组合,打造产品特色

产品开发中需要不断开发产品线,实现产品组合延伸和产业集中,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牡丹画的创意、销售、体验的系统化。不但画牡丹花,还要画与牡丹题材相关的作品。搞好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挖掘平乐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借力开发、整合开发、深度开发,历史上曹植和李白这两位历史上的大家分别为平乐村作文赋诗,“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肆欢谑”更增添了平乐村的文化内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乐农民牡丹画已初步具备了农民画的基本特点,以其“造型逼真、构图巧妙、色彩激越、花朵艳丽、枝叶洒脱“的风格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初步打造成集牡丹画院、牡丹画创作室、牡丹画代销点、销售作画材料专业门店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一条街,形成了农民牡丹画创作、装裱、销售等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

(二)利用网络平台,用足激励杠杆

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营销策略。建立规范的“牡丹画信息网”和“牡丹画交易网”,适时平乐牡丹画村和牡丹画市场价格、供求和运行情况信息;坚持长年开展牡丹画创作“活动月”“活动周”,并通过办展览、搞比赛、参加文化推介活动等方式增强平乐牡丹画村的营销效果(韩福军等,2012;杨林防,2010)。

(三)叫响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产业

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品牌就是价值,就是影响力,品牌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赢得效益、做大做强的关键。只有打响品牌,才能增加含金量,才能做大产业,赢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度,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一定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村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倾力打造出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四)加强系统培训,打造领军人物

打造一批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农民画家进行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种软、硬技术培训,促使农民、尤其是村镇领导干部更新观念,增强市场竞争观念、培养品牌意识,树立“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重点培养一批牡丹画创作大户、营销大户、经纪人,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为平乐村的发展提供主体力量(黄映辉等,2008)。

参考文献:

1.李学海.关于专业村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管理科学,1996(1)

2.黄羽新,陈炜.近三十年来中国专业村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

3.王晓,李二玲.河南省农村区域专业化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1,29(3)

4.李小建,罗庆,樊新生.农区专业村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2)

5.刘婷,李小建.区域环境约束下的特色农业专业村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0,27(4)

6.韩福军,李荣霞.一村选一品 村村有亮点[N].阳泉日报,2012,2(25)

篇7

【关键词】互动;课堂;初中数学;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建设的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中学老师做艰苦的工作。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如何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成为教学迫切要求。如何建构互动的初中数学课堂呢?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教学设计加入学生要素

课前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建构互动的初中数学课堂首先需要从教学设计做起,即在书写教学设计的过程将学生要素加入课堂。第一,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第二,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第三,设置学生思考的问题并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积极性

新课改以来,学生兴趣与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建构互动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的教学导入可以这样进行:从汉字引入:有许多汉字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从生活实例引入:生活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实例和中心对称图形,如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风轮,纽结,雪花,等等;从艺术品引入:艺术品中有许多都是呈中心对称或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课堂中注重设置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与想象空间,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知识的传递。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章节的课堂上,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如图,你能否在ABC中画出一个圆?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怎样画?其次,分析、研究问题: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认识作三角形内切圆的实际意义。最后,共同解决问题: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引导学生结合图,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寻找作法。

四、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课后反思工作是建立互动的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工作。教师的反思工作主要是对课堂的不足之处以及创新指出进行总结,对教师自身关于本堂课程的心理体验进行总结。教师反思工作主要是对教学中的方面进行反思:第一,教学目标的反思。第二,教学内容的反思。第三,教学手段反思。第四,学生表现与教师表现的反思。第五,教学效果反思。

例如,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章节时,课堂教学就需要达到“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德育渗透、美育渗透”等多个方面的目标,教学目标的反思要涉及到这几个方面。教学内容反思则分析教学是否涉及以下三点: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反思即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演示模型并讲解的要求。

五、培训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终身学习与终身研究的信念和能力、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等。其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讲述技巧、管理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亲和力等指标,教师可通过授课、课后、课后辅导等各环节不断地提升。具体方式即为主动参加省级的教育培训、国家的教育培训、学科研讨会、学科交流会等。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需要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快速转换。

六、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改革数学教学,加强学科的综合

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为更好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组老师统一备课,集体研究,组织例题、练习题和章节测试题,极大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认真研究教法、学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最终实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及内容,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课程是改革的核心,素质是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充分的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明,李羽.数学教学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2]王美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互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3]孟羽.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J].成才之路,2011, (24)

篇8

一、如何引导学生开口?

开口讲英语对农村学生来说是最难闯的一关,学生平时说惯了方言,让其说普通话都难,再加上对自己英语水平的不自信,要启发他们开口是很难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只能引导和启发。首先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兴趣高于一切。最开始我就是从少部分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入手,引导他们积极开口讲,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大声朗读课文,以强带差。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口语和听力课前五分钟,要放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课前可以重复一首歌,直到学生学会唱为止,在上课时可以让一组或一个学生演唱,由此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这样再开口用英语讲就很自然了。

而真正引导学生开口讲英文到习惯用英文,我花了两周多的时间。我是这样具体操作的:从读课文、回答问题开始。上课时,一有机会就点学生读课文,基础好的就回答问题。问题多从简单入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讲究层次,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开口回答问题,平时多用这类句子:“Try again”、“Don’t worry,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奖励:“Very good”、“Well done”。

对话是要求生生互动的行为,有的同学边讨论边写下来,有的同学用汉语对话,有的干脆不开口,自己读书。对这些情形,我只能用不同办法来解决:边讨论边写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只能写提纲和关键词;用汉语对话的同学,我让他们用汉语的思路整理一下对话点,主要内容要用英语讲出来;有些基础实在太差的,就让其多听多读,从基础入手。哪怕时间花得长点,说得慢点,学生只要敢于开口就是取得了进步。

二、学生谈论什么内容?

学生敢开口说了,拿什么丰富他们的话题呢?我的方法是:(1)扩展知识面,学好关联学科。英语新教材使用的范文,内容比较广泛。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面。只有对某些话题有些了解了,学生才能谈论它。另外,各学科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英语对话中有很多话题也包括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学生头脑里积累的东西多了自然就有的说。(2)将课本上的话题创新。一般每个单元的Warming up前,我都要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做一个介绍,讲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学生对某一个生疏的事物有所了解,然后让学生谈论相关话题。活动有两两对话,也有单独报告。(3)联想引出话题。有的话题对山区学生来说较为生疏,比如关于“Art”的话题,我校学生绝大部分住校,与外界接触少,信息与知识面极窄,不大懂得艺术。在上课之前,我就收集了一些艺术品的图画,也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来讨论区分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然后我再将话题引申到其它艺术领域。

三、如何提高?

学生敢开口了,并且有话题可说了,接着就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

第一步:固定话题,纠语音语调。

农村学生的英语语音绝大多数不准,且带有浓重的乡音,语调就更不用说了。有时最简单的一个单词,一些基础不错的学生也会读错音。听和说是分不开的,因此我就多让学生听录音,听单词录音,听课文录音,然后听一些跟课文有关的录音,特别是在语音、语调、连读、爆破明显的地方重复播放,然后要求学生重复。在调整语音语调的同时,给学生定一个简单话题,学生可单独讲,也可对话,但在学生说错时不要立即纠正。我的做法是学生说完后,我再把正确的句子重复一次。

第二步:不定话题,训练创造性思维。

将标题作文改为自由作文的目的是扩展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选话题,谈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学生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适当提示并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有同学要求与老师对话,也有向老师询问观点的。这都是学生思维积极活动的表现。

第三步:口语天天练。每天上课前要求学生做dai1y report,并且形成一种习惯,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由一位学生上讲台作口语报告,报告当天或头一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或对某些事的看法。起初学生们都不愿上讲台,我就先制定值日表,轮班排。渐渐地学生练出了胆量,自然而然地就有人去讲了。

篇9

关键词:传统文化;绣面文身;黎族女子

0 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传统文化的衰亡负责!”在2014年3月5日的政协分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大声呼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中国民间美术更是种类繁多,民间美术是一片埋藏着无数瑰宝的土地,是中华民族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产成的特殊的积淀。黎族在海南岛的西部地区聚居,其历史已有数千年,由于受海南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影响,黎族各个村寨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风俗习惯。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具有浓厚的地方与民族特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绣面文身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年轻黎族姑娘已经不愿再文身,依稀可见的只有仅剩的年老的黎族妇女身上了。

1 绣面文身的起源

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从古至今记载有关于黎族女子绣面文身的内容从未间断,在许多文献和史书如:《山海经》、晋代王范的《文广春秋》、东汉杨孚的《异物志》等很多地方都有记载。其后很多文人名士甚至于外国艺术家都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描述过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由此可见,绣面文身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

各种版本的绣面文身的传说故事在黎族村寨中也时有流传,其中一个讲的是远古时期,洪水泛滥淹没大地,人类即将灭绝。天神兄妹俩躲进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岛,上岛后他们分头在岛上寻找人烟,并约定好每年三月三相会一次。时间越来越久,他们没有找到任何人烟,眼看自己在慢慢衰老,人类快要灭种却无能为力。为了延续后代,妹妹决定牺牲自己,文身纹脸,让哥哥认不出自己,于是在这年的三月三兄妹俩结成夫妻,生儿育女。子孙后代为了纪念先祖,便学习天神妹妹一样纹面,并成了习俗。而另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远古时,美丽的海南岛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姑娘天生丽质,又能歌善舞,他们非常相爱。某天,海岛对岸的恶霸看到姑娘长相俊美,心生歹意,便强抢姑娘为妻。姑娘被恶霸关了起来,痛哭了三年。三月三那一天,小伙子骑飞鹿搭救她逃走,逃到悬崖峭壁断了去路,恶霸紧追过来,就在这紧要关头,姑娘用红藤棘往自己脸上乱刺,毁了自己容貌。恶霸抓到她时一看是一个满脸疤痕的女人,就放她走了。从此,他俩在五指山下安了家,并生儿育女,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后来,黎族女子以绣面文身来纪念他俩对爱情的忠贞。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版本的传说,每个传说都有个共同点:男女主人公都是在三月三的那天团聚,所以黎族青年男女都有过三月三的风俗。从黎族族人代代相传的传说中可以得知黎族女子绣面文身是一生中必须遵循的“定理”。根据当地的习俗,黎族女子不文身,死后就不能葬入祖坟,祖先更不会承认,便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因此,没有文身的女子,死后必须用木炭在身上脸上画上图案才能入殓。对于她们来说文身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要选择良辰注意禁忌,一般会在秋季,还要选如龙日、猪日、牛日之类的“好日子”,文身不能在虫日刺纹,会被虫咬烂。每个黎族女子在文身之前,都必须祭告先祖;在伤口痊愈后,需用煮水净身,意答谢先人;有些女子定了亲,必须要告知亲家。黎族女子如果不想被众人非议和歧视,就必须文身,否则成年后也难于出嫁。黎族族人认为明确的祖传文身标记能让女人死后回到娘家的祖先身边,让祖先认领。黎族族人都认为,文身是一种美,文身越完美,越有更多追求者角逐。

2 绣面文身的特征

每一种文身图案在黎族族群中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画于脸颊两侧的图案大多都是“福魂”图案;“吉利”图案多被画在上唇,“多福”图案则画在下唇,手腕上的双线条纹图案为“保平安”图案;臂上的铜钱纹图案为“财富”图案。腿上纹的图案,多为“护身”图案。身躯上的图案,称为“福气上身”图案意味着财富多、子女多。

黎族文身的部位大致在面颊两侧、颈部两侧、胸部、手上、腿上及背部,但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也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所以各个支系女子的文身部位和图案都有区别,有时有些相同方言的分支面纹也会略有不同。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五大方言是黎族特有的分支。比较复杂的是润方言、美孚方言和哈方言的纹样,简单点的是杞方言,而赛方言的文身流传的过程中已经绝迹。虽然各支系的文身图案略有差异,但制作文身纹样的共同之处,文身纹样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

3 绣面文身的现状

绣面文身经历几千年的不断延续,不仅是黎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的黎族绣面文身,在这场波涛汹涌的社会文化变革中,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纵观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黎族绣面文身随社会文化变革而慢慢消亡,黎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现在在海南也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这种黎族特有的女子绣面文身了。年轻的黎族女孩大多都不愿意文身,只有部分还在深山中的黎族村落仅剩的一些年迈的黎族妇女身上还能看到绣面文身。目前这些老人仅剩下一千多人,也许再经历十几年,这种特有的文化将会永远遗失。绣面文身的手艺已经失传,且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以后的我们也许只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捕捉些蛛丝马迹。

4 绣面文身的传承

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精神,绣面文身能够更好地继承下去也离不开当地人的坚持与我们的支持。我们可以对绣面文身进行创新,并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作为吸取黎族绣面文身美术原型后进行的更深层次的艺术创造,它是对艺术的一种再次升华。

我们除了在中小学开设民间艺术美术课程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当地学校,请一些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们进行言传身教,这是一种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再创造。在义务教育实践中,应当让当地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有关黎族民间美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其特点,让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感受到黎族民间艺术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民族特色。应当尽可能在课本编排上增加一些当地民间艺术品的照片,让学生到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黎族民间文化地去采风考察、研究,吸取黎族民间艺术的精髓,使得我们对黎族民间艺术乃至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美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5 结束语

绣面文身在海南黎族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黎族的绣面文身,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在悄悄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保护传统刻不容缓。在海南黎族民间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应自主组织教学,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填补我国美术教育史上的空白。

参考文献:

[1] H・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下)[M].广东民族研究所,译.

[2] 周去非(宋).岭外代答――蛮俗门[M].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篇10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承诺!父女间,母子间,无论他们有没有把握,他们总会承诺。重要的是他们是否为自己的诺言而不断努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诺言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诺言的故事1这个下午的第二节课是作文课,教语文的陈老师对这次作文课格外重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我猜可能和两天以后的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有关吧!可是,中途陈老师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回来时,我看到他的脸色变得苍白,他急急地说了声:“你们先自习吧。”便出去了,半分钟不到,又返了回来,走到我和刘明的桌前说:“认真写,等我回来。”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陈老师走得那么匆忙,但他离开时嘱咐我的话使我对这次作文以及后天的作文大赛充满了期待。

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这是一个关于“诺言”的故事,一些让我感动的人和事像电影片段一样,纷至沓来,写到结尾时,我的心里都鼓胀起满腔的豪情。写完最后一个字,我抬起头来惊讶地发现除了不远处的刘明,教室里已经空了:放学了。刘明似乎也刚刚写完,窗外的光线已经暗了下来。

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刘明抱怨道:“陈老师怎么还不来?学校都快关门了。”我俩背着书包去了前面的办公室

“铁将军把门”,老师也都走光了,校园里空荡荡的。我们突然意识到可能陈老师早就忘了我们的事,这个念头让我的心情变得灰蒙蒙的。

我俩垂头丧气地倚着学校的大铁门,看着马路上华灯初上,下班的人流来来去去。刘明不想再等了,他骑着车,一溜烟地消失掉了,我独自一个人还在坚持着,不时地伸长脖子,期望着人流中某个驶过来的人就是陈老师,可是一次次的都是失望。

不知何时,门卫师傅已经吃了晚饭在刷碗了,我的肚子一下子感觉特别饿,心里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傻,等得“傻”,那篇作文写得更“傻”,或许现实当中,根本就没有什么遵守诺言的人,我一分钟也不想再等了,飞速地骑车回家。

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我胡乱扒了几口饭,趴在写字台前,做起作业,但总是走神,老师接电话和走到我们桌前说话的情景不时地闪现,我使劲地摇了摇头,想驱赶掉一些不舒服的情绪,不想带着满肚子的抱怨,结束一天的生活。

也不知是几点钟,应该还不超过9:30,作业做完了,我正准备洗洗睡觉,门铃响了,是谁这么晚来打扰我们?妈妈去开门,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孩子睡了吗?”

“是陈老师!”我一下跑过去,陈老师笑吟吟地说:“抱歉,现在才过来。”说着,和我一起坐在台灯下修改起作文,声音很轻,但依然充满激情,根本看不出下午究 竟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陈老师站起身来,窗外的居民楼已是一片漆黑。我将陈老师送到楼下,外面起风了,老师裹紧了衣服,骑上车走了。看着他的背影,一直想问的话始终没来得及问。

后来才知道,下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可那是个什么样的电话呀:陈老师的妻子出了车祸,被撞伤,进了医院。我想象着陈老师心急如焚地赶过去,照顾他的妻子情景。这么大的事,他一个字都没跟我们提,而这么晚了,居然还想着我们的事情,不辞辛劳地赶过来……

这一刻,我第一次深深懂得:什么叫一诺千金!

诺言的故事2承诺很美,很容易让人陶醉。因为它是甜言蜜语的艺术品。美的让人沾沾自喜,觉得拥有了全世界,却不懂得如何自拔。

可是再美的承诺都是幻影,就算不是,承诺也很难实现,因为我有深刻的体会。“你还不给我写作业,一天到晚看电视看个不停,小心把眼睛都看瞎了。”“妈,你别来烦我嘛,我自己的事自己会考虑清楚的啊,不就是作业吗,我就算流到最后一天,也会把他补完的,你走开点,让我看电视啊。”“你说得到很好,最后一天写完,有本事就一个星期别给我看电视、玩电脑,就给我写作业,你不用一天就写完,一个星期好了,给你宽限点。”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不就是一个星期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看就不看,不玩就不玩,哼!”看着老妈满脸“猥琐”的笑,我才知道,我刚刚说的话有多么的愚蠢,天啊,一个星期都要写作业,连娱乐都不行了,这回惨了。

“你最好记住你说过的话,一个星期,不许反悔哦。”老妈“呵呵”地笑着。我在心里想:不就一个星期嘛,不玩就不玩,不看就不看。又在安慰自己: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的,小祺,忍耐一下就行了,一眨眼就过去了。可是一个星期,哪是那么快就过去的呢。这不,刚第一天,我就按耐不住了,偷偷跑去书房,正好没人,刚想打开时,一个声音出现在我的耳边“---,谁说一个星期不碰电脑、电视的?”“妈,我错了,那是我的气话,我童言无忌嘛,原谅我吧,昨天的话,你当我没我没说过,好吗?”“怎么可以,是谁当时说"不就是一个星期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呜呜,这回,真的彻底完了,一个星期啊,让我怎么过啊?在我的坚持不懈下,终于迎来了传说中的一个星期,我开心的来到电脑前,开心的玩了起来。

经过这次的承诺事件,我再也不敢乱下承诺了。

诺言的故事3承诺,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你可能觉得它不值一提,你可能觉得它只是一个借口,你还可能觉得它只是一个谎言……但承诺是你必须要相信的。!有时,一句话就是一个承诺……

太阳被乌云遮住,雨哗啦哗啦地落下,打在屋顶上,打在屋檐上,打在干燥的土地上,酷暑突如其来地变得凉快起来了。“叮铃铃”,铃声响起,到了回家的时间。雨突然下得更猛了,树枝开始慢慢摇晃起来,叶子一片又一片地落下,地上积了厚厚的“雨地”,大多数同学们都撑开了伞,向家里奔去。由于是我做值日生,我便晚了许多……

值日做完了,当我撑开伞的时候,陌生的口音想我“冲来”:“能一起走么,我没带伞,我家在孙庄。”我回头看看,原来是别的班级的学生,他似乎很着急,“喏,是那边。”他指着校南方向,我一看,原来顺路,便答应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终于到家了,可是那位别的班级的学生似乎还有很远才到。果然不出我所料,“能借我下伞么,明天我还你,你是哪班的?”“1年级1班,先给你,对了,我叫周明聚。你也可以不用还,毕竟这把伞也太旧了一些,过几天我妈要给我换一个,再见!”他接着伞,继续“前进”。

第二天,我快到班级时,看到门外有个熟悉的身影,我走进,仔细一看,果然是他。“唉,我来还伞了!”……

承诺不是谎言,不是借口,更没有消失!

诺言的故事4春日的阳光窗过冬日留下的云层,落在这一片竹林空地上,春风携着温暖的阳光,不断地抚过大地,唤醒了林间冬眠的生灵。在雪覆盖下的土层,我——一颗普通的水竹,正在温暖的泥土中做着香甜的梦。

夜幕降临,原本晴朗的天空被打翻的墨汁浸透了“衣服”,夜色如墨。随同夜幕降临的还有雷公,他怒吼一声,手里的锤子和钉了一碰,顿时雷电和倾盆大雨一起到来。唤醒了沉眠于地底的动植物。我伸着懒腰,穿上大地母亲送来的绿色新衣服,冒出土地,呼吸着天地间新鲜的空气。

这是一座多么美丽的森林啊!

春天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在阳光中闪耀,不时有五彩斑斓的蝴蝶在林中嘻戏。

我愉悦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突然有个声音在我上方响起:“你们看,这株新长出来的嫩芽就像是一个矮冬瓜,又矮又胖”。听到这一句话,刚出生的我,心里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在我最灰暗的日子里,我见到了“竹王”,这个改变我一生的长者。

我忘却不了当时的场面,那挺拔的枝条,粗壮的身躯直插云霄,支撑起一个巨大的树冠,茂密的竹叶遮住了周围十几棵竹子。

我心里想:我为什么不能成为竹王呢?我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竹王。

我开始向其它竹子请教生长的办法。头顶的天空被其它竹叶遮住了,我看不到天空的颜色,我努力地向上长,撑开其它枝叶,我努力地向外长,地下的土壤被占满了,我努力地向下钻。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终有一天我会成为竹王。

又是一年过去了,一切都开始苏醒,而我早已不知比原来的竹王高多少,我在其它生灵眼里也就成了新的竹王。

不知过去了多久,又是一个春天,大家唤我为“竹王”的时候,我都不禁看向了那些幼苗。也是那年春天,我向竹王许下了那一个一生最重要的诺言。

诺言的故事5风,瑟瑟的吹;雨,哗哗的下;我望着天空思索着,那年他的诺言会实现吗?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对我很好,却因为一见我怎么都不明白的是离开了。记得那年我八岁,他九岁。在一次偶然,我与他相遇了,那时的他是那么的冷冰冰,一双冷酷的眼神看着所有人。可年幼不懂事的我与这个看似冷酷的人吵上了。这次后,便开始了长时间的大战,慢慢的从原先的不顺眼变的不是那么了,而不懂事的却没发现什么。从原先的‘仇人’开始变质,成为了‘兄妹’。

在一个夜晚,天空中星星那么明亮,我沉醉在这美丽的夜空,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我的沉醉,不知觉的四周静默了。直至我从沉醉中归来,他对我说:“对不起,不能再陪你看这么美的星星了,我要离开这里了。”当他说出“离开”二字时,我的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他伸出手慢慢的擦拭着我的眼泪,我抽泣的说“别离开我,好吗”“对不起,但我答应你十年以后我定回来看你,我的妹妹。”“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