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5 04: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天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天文章

篇1

二月尽了,春天才姗姗地来,没有阳光的天空,氤氲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渐渐地凝结成看不见的水珠,润湿了蓬松的地面。

那天早上,出门散步,无意间闯进一片田垅,那软软的部分,令我心下一紧,抬起的脚,竟不忍落下,感觉有种子的嫩芽在土壤里藏着,正待悄悄地生发。

是放风筝的时节了吧,蓝天的下面,早有三两只纸鸢竞飞,想那长长的丝线下,定是有一双幼稚的小手,用心地牵着自己那只心爱的风筝,高高地举着,专心致至地把它送往天空,让它们像美丽的小鸟一样高高地飞翔。那一刻,眼睛就不由跟随着那些飘飞的风筝去了,面前是他们奔跑的身影,耳边充满了他们欢快的笑语,望着纸鸢翩飞,一颗久违的童心被隐隐唤起——

三月的音符,是由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的欢笑谱写出来的。

“今年春早。”大人们嘴里吐出的一个“春”字,让孩子们听到心里就等不急了,还是皑皑白雪的时候,就想,春天咋还不来?柳芽儿咋还没有破枝稍呢?

春天总是会来的,河溪里的冰冻不是慢慢地融化了么?天空中的风儿不是一天一天地柔和了么?还有那挂在天上的太阳,那温暖灿烂的霞光,是伴着清晨雄鸡的第一声啼唤豁然跳跃出来的,当它们跳跃出来,天空就那么一下子亮了,天气就那么一下子暖了呢!

去年做好的那只风筝,它还在旧屋的山墙角上挂着的吧?那只花非花、蝴非蝶,很小的一个风筝,是我在母亲的指导下做成的。母亲把父亲过年时候放鞭炮用的一根青青的竹杆砍下一节,削成几根细细的竹丝,把它们曲成一个蝴蝶的形状,用粗麻绳紧紧地缠绕起来,风筝的骨架就做好了。再比着骨架,糊上两张废旧的报纸,找我们小学里教美术的刘老师画上一只蝴蝶轮廓,再拿出母亲染绣花丝线用的五彩颜料粉,用水细细拌匀成染色水,偷来父亲收藏着的毛笔蘸着,精心地沿着蝴蝶轮廓,方的、圆的线条以及中间空白处涂抹,待纸干后,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风筝就做成了。

有时候做成的风筝并不可能飞起来,因为许多技巧我们还不能掌握,比如平衡,因为我们削出的竹丝就不很均匀。但它在我童年的心中,已然是最漂亮的风筝了,是最心爱的玩具。那蝴蝶的风筝,一双五色花瓣似的翅翼上,曾经载满了我童年的希冀和渴望。

母亲永远有耐心给我们做这做那,春天来临的时候,风筝,泥燕儿,还有红纸绿纸折叠的风车,都曾经做过,它们只有在春天里做成才好玩,才是有意义的。

在某一个春风暖暖,阳光和煦的天气里,母亲教我们做这做那,为的是我们不再淘气,将来也能够心灵手巧。那时的母亲,也十分有兴致做这做那,和我们一起玩耍,教我学画风筝上的图案,偶尔,还带领我们种一院子的向日葵。后来再做风筝的时候,母亲就不再请学校的刘阿姨画蝴蝶了,她都是让我自己画,我们大院里有五六个孩子,会画蝴蝶的只有我,所以,我喜欢春天,因为它也是让我自豪,让母亲自豪的日子。

风筝,泥燕儿,还有红纸绿纸折叠的风车,一件件做好后,母亲便重新捻一根粗壮的麻线,依次把它们串成一串,用一根木棍儿挑了,和一把青青的柳枝儿,松树枝放在一起,分别插在灰黑的老屋的屋檐下,给老屋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老屋也因为有了它们美丽起来,温暖起来。风吹动它们,它们便如美丽的蝴蝶,在春天的门楣上旋转、飞舞,直至一个又一个黄昏的来临。

篇2

刘宇航

冬去春来,

冰雪渐渐褪去,

嫩芽儿钻出坚硬的壳,

呼吸起了新鲜的空气。

漫漫山间,

有溪水潺潺对你说话,

野花遍遍芬芳多姿,

望眼放去,正像欣赏一幅绚丽的彩画。

流动的声音,

勾勒出丝丝雨滴;

拂面的空气,

让生命加快了脚步。

你听,

有花草轻轻的絮语,

你看,

朝阳走过的脚印。

映入眼帘的总是那么的美好。

黑熊还在不停地翻滚,

犀牛舒服的洗着泥藻。

这是多么的安逸。

蝴蝶的翩翩起舞,

伴着蜜蜂独特的嗓音。

简直就是完美的音乐会。

不知不觉,

小小的藤曼已爬上枝头,

柳枝也梳理着自己长发。

慢慢的:所有的都睡了,继续他们漫长的生长。

我也不例外。

春是那么好,

温暖、清香、水灵

留给我们的,

篇3

作文是让人看的,不能以一个面孔出现,要给人以新鲜感,“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只有这样才有“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的喜人局面。像《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赤兔之死》、《糖醋排骨有点酸》、《个人情感网页设计》等文章,以其个性鲜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获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要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可以从三方面下功夫:

一、选择熟悉而恰当的形式,让形式为内容添彩。

对时空跨度较大、地点变化频繁的内容可以用日记连缀,如《从军日记》;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的文章可以用小标题引出,如《教室风波》;以透露生活苦楚、抒写内心期望为主的作文则可以用书信展开,如《写给母校的信》。如有篇《沟通》为话题的作文,小作者巧妙地采用换位的形式,让原本沉重的话题顿时有了风趣幽默的色彩:“小爸爸妈妈”在城里惹出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大小孩”在城里遭遇的学习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读者一笑之余,不由深切地感受到加强沟通的重要。

二、状写曲折而动人的情节,让内容为形式增色。

篇4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 北半球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每年5月6日左右立夏,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2、现代气象学规定,以每候平均气温高于22℃才为夏季,我国各地实际夏季时间不尽相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带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用茶叶或核桃壳煮成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够强健身体。孩子们则喜欢把煮好的鸡蛋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好挂在胸前,传说这样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热病。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2、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春季,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牙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

3、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4、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5、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

篇8

快乐的人并非拥有的多,而是奢求的少。真正的快乐都是免费的。人们对快乐有着不同的解释。

农民说,他们的快乐是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他们在春天播下了利利希望的种子,浇水,锄草,施肥,护芽,到了那金秋时期,圆鼓鼓的粮食装进粮仓,每个农民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种快乐怎能有别的东西来代替呢?

老师说,他们的快乐是培育祖国的花朵。他们把一批批孩子们带进校园,就开始精心地呵护、细心地辅导、严格地教育,慢慢地培养出祖国的栋梁之才。这就是老师的快乐。

篇9

一、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过去语文活动的区别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新课标对语文教育的精辟阐述,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学生应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查找搜集资料中学习整理运用资料。而这一教育理念的确立显然来之不容易,它是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才获得的,近十年人教版教材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安排的三次嬗变就是一个佐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依据“大纲”和“课程标准”作了三次大的修订和变动,比较比较就可知道:1992年10月第1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虽意识到了实践的作用,但也只是零碎分散的安排了一些简单语文活动,内容单一,偏重的是课余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显得无足轻重,成为全套书的点缀,未能引起师生的重视。2000年4月第1版修订本《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则大有改观。这主要表现在:首先,语文实践活动它变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其次,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技能性,可操作性于一体,每个专题单独集中编排在一起,每册书安排6~7个专题,非常醒目,易引起师生的关注。再次,每一次实践活动大都冠一个很富有吸引力的名字,活动目的明确,要求的活动准备详尽,活动的程序、步骤清晰明了,参考资料丰富,趣味盎然,可读性强。最后,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能较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2001年6月第1版)与之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吸取了其精华,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主要体现在:一、它融听说读写思做于一体,把口语交际与写作渗透于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其目的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二、它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三、它安排在每一个单元后面,与本单元的课文主旨相吻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四、给学生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有的是两题任选一写、三选一活动、甚至四选一做,考虑了学生各种条件的差异和个人兴趣爱好,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五,每一册都设计了3次大的综合性的语文学习,内容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六、内容的安排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环境,关注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整合性。在学习内容上,要关注和涉及自然、社会、人生、天文、地理、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等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比如小组合作、独立探讨、调查研究等。既可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如实验法。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纯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2.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讨,利用校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多开展实践活动。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要拘泥干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不断生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具有多元性,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能生成许多新的教育价值,比如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

三、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从宏观上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所要采取的措施和实施的方法。

1.先通览完一册书,了解6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及与每一单元的关系,便于从整体上设计与安排教学。

2.每册书3次大的综合性学习,一般是强调对学生某一研究能力的培养,需4~~6课时完成,需提前2周让学生去做充分准备工作。1节布置各项任务做充分准备工作,1~2节课口头交流,2~3节课写作和评议。

3.每册书3次小的综合性学习,一般是突出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提前1周布置各项任务让学生去做充分准备工作。1节课口头交流,2节课写作和评议。

4.交给学生搜集、查找、积累、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观察、调查、访问、比较、分析、综合等常用的研究探讨的方法。

5.任务明确,分工负责,合作完成,必要时,教师先做示范。

6.依据学情,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注意开掘,做深做好。

7.教师要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

8.应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四、《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案例说明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学会搜集、整理某一方面的学习资料

2.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观赏、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妙,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二、活动准备

1.3.5雨水~~3.20春分,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了解其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坚持天天写日记,然后编辑成“某某自然日志”,自为题名。

2.搜集、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诗文、歌曲,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歌唱。

4.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弹曲、演唱等。

三、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度过一个寒冬,现在春天已悄然而至了。你是否感受到春天的大驾光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生活的美好吧!

二、布置任务

1.每人都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了解其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坚持天天写日记,然后编辑成“某某自然日志”,自为题名。

2.分组搜集、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诗文、歌曲,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歌唱。全班分为四大组:第一组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诗词,第二组查找赞美“春天”的美文,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来评说所找的文章美在何处?第三组查找歌颂“春天”的音乐作品,最好学会演唱。第四组查找表现春天的绘画、摄影作品,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每件作品的特点。

3.每一个同学都要选择自己最棒的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弹曲、演唱等。

三、交代学生观察的方法,选好观察对象,采用定点法观察。把学生带到《与风倾诉》(即东环公园),选好某一两个对象,实地观察,注意细看其形状、颜色、嗅其气息味道,随时随地口头交流,作以记录。回家后查找与其有关的资料,并结合观察所得,运用联想和想像写下当天的日记。

第二课时

交流过程

一、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朱自清《春》(配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二、导入活动:刚才大家领略了朱字清先生笔下那绚丽多彩、美妙可爱的春天。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万物是怎样生长的?

三、交流观察所得,展示“自然日志”(8~12人)

四、引入交流表现春天的文学艺术作品~~(15~~20人)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作了观察和记录,这是我们认识自然奥秘、探求科学真理常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它,并经常加以运用。古往今来,赞美歌颂春天的艺术作品浩如烟海,你打算选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呢?

五.交流查找的诗词和文章,师朗诵自找的散文〈〈听春〉〉参与交流活动。

第三课时

交流过程

1.交流摄影作品。

2.交流绘画书法作品。

3.交流音乐作品。

4.交流自写的诗文。教师朗诵自写的诗歌。

寻觅春天的踪迹

春天从哪儿来的──

春天呀,从天上来

你看那响雷催着淅淅沥沥的雨儿

悄悄的流到江河的胸膛

春天呀,从地下来

你看那嫩嫩的小草

偷偷的钻出泥土吐露着清香

春天呀,从南方来

你看那圆圆的太阳

正漫腾腾地往长城游逛

春天呀,从北方来

你看那天上的雁群

正乐悠悠向长江飞翔

春天呀,从东方来

你看那柔柔的风儿

正挽着阳光播撒着芬芳

春天呀,从西方来

你看那长着一双巧手的霞光

正围着碧玉般的垂柳梳妆

春天呦,从笑容里来

只要你内心贮满知识的宝藏

那她就会永远洋溢在你的脸庞

5.齐唱《春天在哪里》

6.共同欣赏张德兰演唱的《春光美》

第四、第五课时

一、概说“我心目中的春”(5~8人)

同学们通过参加以上几个方面的交流活动,对春天可能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那么,你心目中的春是怎样的呢?请你们用一二句自认为最好的话来表达。

二、师总结并布置作文

以上几个同学都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体会,还有好多同学想发言,由于时间有限,我想大家最好是用笔,把自己对春天的一腔话语从容不迫、潇洒自如地写出来吧!咱们要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写得又好又快!

三、学生作文

篇10

写景多用于记叙型的文学作品,例如散文、通讯、小说、报告文学等,还用于诗歌和剧本。写景主要是为了达到如下的目的和作用:1.交代地点、时间、天气、气候;2.交代社会背景;3.推进故事情节;4.渲染气氛,衬托人或物;5.借景抒情;6.托物言志;7.比喻、象征或比兴。

有些人所描写的反映季节性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的特征的景色,内容带有共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个性,非常空泛,绝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亲身观察到的真实景观的准确具体的写照,而是闭门造车,凭空臆想,想当然地写出来的,写出来的景色是哪个地方的,是否真的如此,连他自己都没把握,既不真实,也不具体,脱离实际,违反科学。

所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具体、真实而又科学地把握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写好自然环境的前提。

可纳入观察范围的对象很多,包括天地、日月、风霜、雨雪、雷鸣、电闪,江河、湖海、草木、虫鱼、禽兽等。我们要根据写作的需要来确定观察对象范围的大小,要对观察所得的素材作出取舍,从中筛选出文章的写景材料,丰俭由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只有两句写景,惜墨如金,却有力的烘托了菲利普夫妇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心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篇幅地描写小煤屑路、荷塘四周、荷塘上面的月夜景象,浓墨重彩,充分表现了他在不宁静的日子里从荷塘月色中得到的短暂的喜悦,片刻的安逸。

我们要立体的动态的观察自然景物。所谓立体的观察,是指对自然景物进行仰视、平视、俯视、环视和鸟瞰式的观察。所谓动态观察,是指对自然景物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变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这涉及定点、动点和散点观察的技巧。例如,屠格涅夫的《村》运用定点观察,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运用移步换景式的动点观察,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则按时间的推移描写景色的变化。

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自然景物进行多觉观察,观察自然景物的形状、颜色、动静、声音、气味、重量、温度、质地、分布、种类等,从而发现其特征和意蕴。这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生物学(包括动物学和植物学)、物候学等学科的知识,要以这些自然科学知识为后盾,再从文学角度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不然就会闹出“广州的雪花大如席”、“广州的高粱红似火”的笑话。

某地某时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除了可以凭借直觉马上把握外,还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来把握。横向比较,是指将某地的景色与同一时候其他地方的景色相比较,如《济南的冬天》,它就冬天的气候特点,把济南同北平、赤道、热带相比;纵向比较,是指将某时的景色与同一地方其他时候的景色相比,比如,就广州春天的气候特点,可以从气温、降水量、日照强度、季候风的风向与风量、动植物的状况等方面,拿它跟夏、秋、冬相比。

写社会环境,也许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历史、伦理、民俗、宗教、建筑等方面的人文知识。

通过观察掌握了写景素材后,还得运用适当的文学技巧才能把景物栩栩如生的描写出来。因为,我们写的不是传播地理、气象、气候、天文、生物、物候知识的说明文,而是在具体、真实、科学地观察的基础上,把个人的主观印象和主观感悟融入观察所得,然后借助各种文学手段来写景状物,以反映观察所得,写出景物的状态、特征和美感,从而写成既有真实性、科学性,更有形象性、情意性的属于记叙文范畴的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

首先,必须讲究修饰性、描绘性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等的准确运用,只有反复推敲锤炼,才能传神地表达出景物的形、色、态、音、味,等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便以使动用法,把春风拟人化,描写出在春风吹拂下江南植物复苏吐绿的景象,既有色彩美也有动态美,令人叹服。

其次,要学会白描,也要学会巧妙运用修辞方法。屠格涅夫的《村》、鲁迅的《故乡》在景物描写中就运用了白描。鲁彦的《听潮》用拟人、博喻、排比、通感几种修辞描写海潮消退归于静穆时的情态和声音,将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听觉形象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真是妙笔生花。

准确运用词语和巧妙运用描写,都能使景物变得具体形象逼真。

再次,要注意语句的骈散结合。写景,适宜用短小明快的句子,适宜用两两整齐对称的语句,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当然,文章中也要自然穿插一些句式灵活的散句。只要欣赏一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整散句的运用技巧,你就能领略其中的真谛。

有的作家写景时,还喜用叠音词、儿化词来描摹景物,增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文基础扎实的,还会信手拈来前人的好词佳句,加以化用。朱自清的《春》便是如此。

有的作者不但写眼前的实景,还联想到与眼前的实景有关的逸事、风俗、传说和诗文,甚至想像出一些超现实的事物。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就由人间的街灯联想、想像到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以他们在天界幸福团圆的生活,反衬黑暗的旧中国。

写景文章既要讲究技巧,又不能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写景要注意条理。要么用空间顺序,如朱自清的《绿》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要么用时间顺序,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么用逻辑顺序,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

另外,不能单纯地写景状物,必要的话,还得描写该景物背景下人们相应的活动与心态。朱自清的《春》便写到了经历冬困后纷纷出来活动筋骨、抖擞精神、喜迎新春的人们,梁衡的 《夏感》则描写了夏日里热火朝天地收割打场的农民,何其芳的《秋天》描写了人们伐木、摘果、打渔、放牧的情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亦描写了生活在暖和的老城里的居民们喜笑颜开的表情和有着落、有依靠、不着急的心态,以及误把冬天当成春天的错觉。

最后,我们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有立意。没有立意,写景就没有灵魂。

在以写人记事为主,描景状物为辅的文章里,写景的立意就是要明确所进行的景物描写究竟为写人记事提供什么服务,是交代地点、时间、天气、社会背景、推进故事情节,还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鲁迅的《故乡》描写鲁镇的格局、氛围,就是为了交代孔乙几活动的背景,《丑小鸭》描写冬天的来临,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契诃夫在《变色龙》里写广场和饭店周围的景色,为的是反映沙俄统治下的的萧条冷落,渲染气氛,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烈日和暴雨的景色,为的是烘托祥子拉车的辛苦和他的顽强刚毅。

在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里,写景的立意就是明确所进行的景物描写要表达什么意思,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景物比喻、象征人物的某种精神品格,或进行比兴,托物兴词。朱自清写《春》是为了赞美春天的新、美、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春光。周敦颐写《爱莲说》意在寄托自己对君子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喜爱。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便以白杨的品格象征中华民族的意志。《诗经》的《关雎》便以在河洲之上关关和鸣的雎鸠作比兴,引出追求窈窕淑女的君子。

景物描写里要融入自己的个人情绪和主观感悟。在《夏感》一文里,作者梁衡就开门见山地写出自己的感悟“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让我写《秋》,我赞美它的热闹繁盛高洁,我哀叹它的凋零萧索没落,我会吟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景语即情语”,这就是说可以含而不露地借景抒情,间接表达立意,即所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对夜雨景色的描绘和联想便寄托了他杀敌卫国的情怀。当然,有时也可以在写景之余来一点直白的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揭示立意,如屠格涅夫的村的结尾便直接抒情“呵,俄罗斯自由之村的富足、宁静、丰饶啊!呵,和平和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