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师的歌曲范文

时间:2023-04-07 08:2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美教师的歌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赞美教师的歌曲

篇1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让学生学会用悠长的气息、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2、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2.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赞美家乡。

教学难点:本课休止符的唱法对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这首歌中有十六分休止符,唱时要特别注意节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课件。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形成小组合作的氛围,也方便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可以教师做示范,也可以让学生做示范,一起做《蓝天白云》的律动。)师: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

2、欣赏:《我爱我的家乡》

师:说说我的家乡是哪里?(中国);歌中唱了我的家乡哪些可爱的地方?这“最高的山峰”“古老的宫殿”“宽阔的海洋”“最长的城墙”是指的哪里?

在学生分组读者讨论探究后,出示多媒体图片介绍:珠穆朗玛峰、长城、海洋、故宫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多媒体的展示和教师的介绍,既是对本课教学的铺垫,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图片和音乐的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歌曲旋律,还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我爱我的家乡》。2、师生接龙哼唱。3、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4、给旋律取名字。5、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6、让学生随伴奏音乐朗读歌词。7、让全班同学跟琴默唱歌曲。8、找出难点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附点八分音符等处)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9、集体练习难点处,教师重点示范。10、小组派代表展示,分组接龙唱,然后完整演唱全曲。11、再听范唱,思考: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表现?(预设:中等速度、气息连贯、优美抒情)12、多媒视频出示原唱,让学生看名家是怎么唱的,然后跟着视频,自已试着唱这道歌。

【设计意图:主动探究,学唱歌曲,是教学的重点,课堂设计从感受歌曲旋律开始,歌曲学唱主要采用听唱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欣赏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感受歌曲《我爱我的家乡》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祖国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使学生认识祖国文化,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为拓展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三、拓宽延伸,依曲填词

1、出示家乡风光图。2、如果请你来填词来歌颂家乡,你会吗?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参与。3、分组介绍选择最佳作品并演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够对比着原歌词唱一唱,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了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以让会舞蹈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的,轻松随意的跳些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四、各展所长,张扬个性

1、师:同学们,我们举行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音乐会,好吗?然后分组进行(根据各组学生的特长,各自构思)如:第一组:演唱歌曲;第二组:吹奏歌曲;第三组:朗诵;第四组:绘画;第五组:打击乐伴奏等。2、分组展示,学生对各组设计、表演进行评价。3、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设计和表演,让我深深感到你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一次演唱歌曲吧。学生在《我爱我的家乡》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表现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最后,让学生去收集学习更多的赞美祖国的歌曲,把热爱祖国的歌声传递到四面八方。]

设计理念: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人机互动,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篇2

【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儿童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4小节,强弱规律非常明显,是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通过表演和歌唱,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会激发团结一致的热情,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从而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歌曲适合用赞美的情绪,中速演唱。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是一个吸收知识非常快的年龄段,在进行歌曲学唱、律动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将音乐要素中速度与力度、二拍子的强弱规律与打击乐器(活动课《做个好娃娃》中的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木鱼、双响筒等)声音的长短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学习并运用这些音乐要素,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用赞美的情绪熟练演唱,了解感受进行曲的音乐风格。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

3、通过辨别打击乐器音的长短,自主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钢琴、课堂打击乐器、小蚂蚁头饰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用赞扬的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表演歌曲。

2、教学难点: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小蚂蚁》伴奏音乐进入教室,并随音乐进行拍手、点头、握手等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快熟悉歌曲旋律,在律动的同时感知这是一首二拍子的乐曲。)

2、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小蚂蚁的长相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小蚂蚁们有什么样的品质?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朗诵歌词,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设计意图:了解蚂蚁的习性同时了解歌词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良好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出示歌曲乐谱,欣赏歌曲演唱,跟随老师进行节拍律动,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活泼的还是优美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明确歌曲的强弱规律,为打击乐器演奏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2、按节奏朗读歌词。

A、注意观察老师的表情,模仿老师的朗读语气,表现出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

B、读歌词,学律动。

(设计意图:将表现歌曲情感渗透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表现歌曲。)

3、学唱歌曲。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听琴声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经过以上教学环节中歌曲的出现,学生能够做到听音乐唱出歌曲,培养学生音乐听觉及自学能力。)

4、选择适合歌曲的速度与力度,教师给出三种速度: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力度:强、中强、弱,让学生进行对比与选择,最后选取最合适的速度与力度。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对于学生的选择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恰当描述不同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了解要塑造一个明确的音乐形象要用合适的音乐要素。)

5、完整演唱歌曲。跟老师进行律动表演,表现小蚂蚁们团结友爱、有秩序。

(设计意图:有在导入环节和读歌词环节的律动基础,学生学习律动的环节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三、拓展教学

1、出示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木鱼、双响筒,请同学来说说,这几件乐器中谁是长音乐器、谁是短音乐器?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打击乐器,并按乐器分类分组坐好。

(设计意图:通过音的长短,将拿乐器的学生分为两组。)

3、观察歌曲乐谱,回忆2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试试长音乐器怎样为歌曲伴奏,短音乐器怎样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得出结论:由于音的长短不同,演奏的频率也是不同的。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统一打击乐器的节奏:长音乐器每小节击打一次,短音乐器每拍击打一次。)

4、练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老师也加入同学们的演奏,选择铃鼓与大家一起表演。

(设计意图:老师的加入增加了学生演奏乐器的热情,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铺垫。)

6、请同学们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老师用铃鼓为大家伴奏,在演唱结束后,请大家回答:老师的铃鼓一共响了几次?是在哪里奏响的?

(设计意图:铃鼓在每句结尾的二分音符上奏响,让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听辨出歌曲分为4个乐句,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铺垫。)

7、歌曲由四句组成,边唱歌曲边走步,当歌曲进行到下一句时,请变换方向。你能设计其他方式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完成课本上要求的练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表现方式,拓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小结

1、带上小蚂蚁的头饰,完整呈现歌曲《小蚂蚁》第一遍:歌表演;第二遍:打击乐器伴奏;第三遍:歌表演与打击乐器伴奏。

篇3

关键词:音乐课堂;活力;激发;主动演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50-01

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构建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为此,我采用了"主动唱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满足他们自我表现需要,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引唱、唱趣,欣赏美

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丰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还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自唱、唱会,感受美

自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级同学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间或在行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

这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他们能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这就改变了原来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教学程序,将分离了的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集中精力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跳跃舒缓,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抓取到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同时,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简谱知识,便于发现难点,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解决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歌谱教学单调、枯燥,并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兴趣,况且很多歌曲的歌谱有一定的难度,只会增加学生对歌谱学习的反感和厌恶。现实生活中,像"常回家看看"、"走向新时代"、"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很多歌曲传唱很广,男女老幼都能模仿得有板有眼,但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熟悉歌谱呢?我们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将歌谱和歌词分离开来学习,而只是在学生无法唱准歌词的情况下,才需借助歌谱唱准节奏、唱美情感。

3.评唱、唱准,表现美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如《我们的田野》是赞美祖国山河壮美的,应用优美、充满激情的中速演唱;《蓝色的雅德朗》是表现对遥远故乡思念的,宜用深情的慢速演唱。

在评唱时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4.演唱、唱活,创造美

篇4

关键词:声乐课堂;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46-03

情绪,与人的自然性相关联,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比如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而情感,则与人的社会性相联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比如悲哀、沮丧、愉悦、难过。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的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着情感的控制。那么,情绪情感又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有着什么样的体现和作用呢?下面,我们试着通过一堂声乐课的教学过程,来看看情绪情感教学在声乐课堂中的体现和作用。

铃声响过,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提前酝酿和调整好自己,放下在这教室之外所产生的个人情感,管理好个人的情绪,第一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并且,上课伊始,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轻柔的语气、和颜悦色的态度,与学生适当地沟通、交流……以此来诱导和激发学生良好的个人情绪,积极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上课背景氛围。

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是发声练习阶段。众所周知,发声练习,并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这样的一件小事。做歌唱前的发声练习,是为了巩固和调整科学的发声状态,然后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做发声练习,是为了改变歌唱者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通过发声练习来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个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科学的发声练习,除了讲究发声的技能和技巧之外,还十分强调演唱者在发声练习时候的情绪状态。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练声时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在发声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和调整学生的状态。因为在上课伊始,学生的声音状态往往还不是歌唱的最佳状态,如果轻易地就否认和批评学生,那就会适得其反,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这样一来,反而不利于学生尽快地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多肯定,多鼓励,勤于范唱,带领和帮助课堂上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歌唱欲望,使他们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到歌唱状态。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学生歌唱的欲望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把最简单的发声练习乐句唱得悦耳、动听。一般来说,声乐课堂的发声练习的这一教学过程是相对比较枯燥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歌唱的欲望和积极性呢?这里,教师可以运用情绪情感教学中常见的想象法、对比法和赞美法。想象法。声乐发声技能技巧不比理论课的学习,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声乐发声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靠着示范和模仿来进行的。作为声乐教师,无法告诉你喉头打开到怎样算是正确了,声音位置提高到哪里是对的……只有靠着老师的范唱,靠着老师对于学生声音的纠正才能有所成效。那么在学生无法体会喉头打开、小舌头抬起的这些情况时,老师就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想象,想象自己打哈欠的那样一个状态,感觉一下鼻子酸酸、眼泪汪汪的那种感觉。

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的第二部分是歌曲演唱的教学过程。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单就声乐作品本身而言是不可能有雷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那么,要想演唱好一首歌,除了演唱者自身的歌唱技巧技能以外,还要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而这个声情并茂,在声乐课堂教学上是最难也是最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授课教师自身能力有限,对作品分析不到位;学生倦怠,课后预习、复习不到位;二,授课教师过度注意发声的技巧技能,忽视了以情带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三,学生能力有限,力所不及。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情绪情感教学的手段,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一首声乐作品的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曲目本身做好功课,充分地了解这首歌曲需要表达的是什么,歌曲旋律特点特色是什么,歌曲主题是什么。只有好好地了解了这些,才有可能用正确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和演唱歌曲,这就是声乐课堂教学中所必须重视的曲目分析。一般来说,一首声乐作品常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曲目的分析和了解,如歌曲的时代特征、歌曲的区域(民族)特点、歌曲主人公的人物个性、歌曲的故事情节及背景。例如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祖国,我永远热爱你》,体现的是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美满的喜悦心情。这类创作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辞藻华丽、动人。而一些地域性特征明显的歌曲,如内蒙的爬山调《阳婆里抱柴哥哥》、青海的花儿《尕妹是才开的牡丹》、江苏的海门山歌《隔江看见野花红》……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百花齐放、色彩艳丽,因此中国的民歌形式各样,曲风迥异。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它独特的包含浓郁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地域特点的歌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特征,对于演唱歌曲的先期准备显得尤其重要。还有些歌曲,它描写的人物不同,自然所表达出来的个性特征也是不同的,所以这时候,对歌曲中人物个性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男仆凯鲁比诺,这是一位十六七岁,对爱情懵懵懂懂的少年,所以在演唱他的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时候,就需要演唱者能表现出青春期的少年对爱情的好奇、向往,以及懵懂无知,需要格外注意和掌握好歌曲的速度和强弱的对比。还有一些“故事性”强的歌曲,是最容易出彩,但也是最不容易唱好的。比如歌曲《孟姜女》,这是一首由王志信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改编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歌曲。歌曲本身讲述的是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跟原来的江南小调不同的是,在原来的江南民歌的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充,使这首歌曲丰沛起来,跌宕起伏,不再单调,而是“冲突性”很强。类似于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例如歌曲《春蚕到死丝方尽》、《海风阵阵愁煞人》、《万里春色满家园》……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备课,要对本节课所教授的曲目有一个详尽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老师自己了解吃透了,才能仔细、到位地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歌曲深层次的内涵。这点问题解决之后,方能结合引导法、启发法和联想法来帮助学生调整情感情绪,使学生能尽快置身于歌曲之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情绪宛若曲中人之后,方能再来谈演唱时的再现。倘若无法真正了解一首歌,剖析一首歌,老师如何来引导学生找到代入感?如何引导学生酝酿歌曲的感情?如何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歌曲的共鸣从而正确地演绎歌曲?可见,要想演唱好一首歌,第一步就是要深度地去了解一首歌曲的背景。

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内涵,这就为歌曲的演唱找准了情感的基调,接下来就是对歌曲的演绎和再现了。这一阶段,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在歌曲演唱时表情死板,动作生硬,完全无法达到歌曲所需表达的感情,既做不到感己,更做不到感人。这是因为很多时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声音的技能技巧,忽视了歌曲演唱时所需要的情感情绪,倘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适当地从情绪情感方面去引导学生歌唱,反而会比一味地追求发声的技能技巧更能演唱好一首歌曲。老师在教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首先学会去体会和感知歌曲,之后再来谈发声的技巧技能。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教条,不死板,有想法,会表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会唱”的学生,这和一般意义上“能唱”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这样“会唱”的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和表演能力,歌曲演唱时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有很强的感染力,这就比那些在技能技巧上只“能”的学生要强很多。这一阶段的情绪情感教学,既要在歌曲本身的理解和再现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有策略。对一首歌曲本身的理解和再现,依靠的是老师自身教学能力。教师要能正确示范和引导,能为学生讲解和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情感情绪基调。其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例如想象法、比拟法等等,来充分调动和帮助学生调整好歌唱的情绪状态,找准歌曲的感情基调。比如歌曲《求爱神给我安慰》,这是一首选自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罗西娜的一首谣唱曲。歌曲表述的是伯爵夫人罗西娜在得知伯爵大人背叛了自己之后,忧郁苦闷,心生伤感,在万般无奈之下虔诚祈求爱神能让丈夫重回身边的这样一段感唱。在分析了这样一个歌曲主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这样一种悲伤、忧郁的感情基调,甚至可以激发学生去想象,这样一首歌,倘若放到歌剧表演的场景中,那么作为演唱者的学生可以怎样来体现和演绎,是半卧在一张美人榻上悄然吟唱,抑或是俯跪在卧室梳妆镜前的软凳上双手紧握虔诚祈祷,还是扶手窗前凝望远方,追忆从前,浅吟低唱?……会想象就会有思想,有思想就肯动脑。当学生对一首歌曲的如何演唱肯动脑了,那就说明这孩子开始用心了,这就是歌曲成功演唱的良好开始。很多时候,一个声情并茂但声音略有小小遗憾的演唱常常会比一个声音干净但歌唱死板的演唱更受观众的喜爱,原因就是前者富有感染力。并且,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以情带声不是一种理想,确确实实是有这样的可行性的。强烈的表演欲望,丰沛的歌唱情感,一方面能带动学生本身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歌唱的情绪中去,另一方面也能感染听者,随着演唱者一起浸在歌曲本身的意境中。

当然,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用足了心思,但是学生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切不可激进,更不能把着急失望的情绪流露出来,那样会十分打击学生的歌唱情绪,使其完全丧失歌唱的欲望和信心。相反,作为老师,此时更应该淡化学生暂时的不行,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美。可以刻意地去放大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点滴的好的表现,狠狠地夸奖孩子,多多地去表扬和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消除沮丧的心理,强化学生继续探索和求进的积极性。

篇5

    在歌曲的教学当中,给学生设置出一种情形对于学生领悟和感受歌曲的魅力是有着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一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歌曲时,可以将优美的插图展现给学生观看,从延绵万里的长江,到奔腾壮观的黄河,从碧草蓝天的大草原,到小桥屋檐的绿江南,从宇宙间悬浮的卫星,到海底潜伏的潜水艇,用一幅幅生动优美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体会。

    二、利用多媒体来展现音乐情境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音乐是十分有效,同时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优美、抒情类的歌曲时,可以播放着流动的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学生们看到了广袤的原野,寂静的山谷,觅食的动物等,将音乐的意境完全的融合在幻灯片当中,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曲调掌握的非常快,课堂气氛一旦活跃起来,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去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和励志歌曲,利用一些影像资料,展现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革命历史。在多媒体展现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就会很快的进入状态,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创造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音乐的领悟力不够强,有些乐曲给学生们听上两三遍,学生们也难以领悟音乐传达的意境。比如在教授《伏尔加船夫曲》时,学生们体会不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们的悲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就在音乐教室中创造一个意境,通过一些历史资料,讲述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和俄国人民类似的往事,以及当年俄国人们所受到的磨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播放歌曲。这样一来,学生听着讲述,很容易就能进入到故事的意境当中,通过对于俄国人们的同情和他们所展现出不屈不饶的精神斗争,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激起很强的心理共鸣。所以说教师要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环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和力量,这是对于音乐学习很有帮助和指导性的。每一首音乐都有它存在的背景,通过音乐的背景,老师和学生形成亲切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音乐学习,对于课堂气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生动的意境设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让学生沉浸在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意境当中,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在最活跃和跳跃的状态,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我们通过音乐情境的创造和再现,让学生们迅速理解音乐,爱上音乐,这样他们不仅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同时身心也感受到了无比的愉悦和快乐。创造场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仅仅是刻板,枯燥的教授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比如在欣赏《船工号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创造这么一种场景:在四川境内长江流域广袤的江面上,有着一群正在劳动的船工们。孩子们听了音乐之后,就会感受到船工们面对险滩和惊涛骇浪时进行的搏斗和抵抗。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出适合的场景,用以和音乐相互配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

篇6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感情上的体验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是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把音乐形象完美再现的前提。学生只有感觉到音乐作品的美,体会到作品的情绪,才能把这种情绪运用到乐曲中。才能创造性的表现作品。如此音乐教育才会实现《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和表达歌曲的感情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也说过:“所谓唱歌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肌肉运动的歌唱艺术;一是从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由此看来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中,唱歌技术是次要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表达歌曲的感情,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如果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阻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1.1用范唱感染学生的情绪。

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学生。歌曲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范唱一般安排在新歌教学以前进行,他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歌声直接感染学生,使其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掀起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波澜,甚至能够开启学生灵感的大门,促使他们想通过歌声来表达这种感情的欲望。这样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所学歌曲也会神形兼备。

比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时,先让学生描述和赞美自己的家乡和田野美在何处。然后教师用宽广、优美、圆润、动听的歌声来展现歌曲广袤的意境和美丽动人的画面。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的歌声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因为我们这儿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可以通过歌声亲切的触摸身边每一个带有乡土气息的画面,如田野、河流、稻田、天空、荷花等。从而培养他们爱田野,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只有有了感情所唱歌曲才会有血有肉。

1.2歌曲的表情训练。

这是唱歌的重点。唱歌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姿势、呼吸、发声、音准、节奏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优美的歌声有表情的歌唱。首先从剖析旋律入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适时的向他们揭示歌曲的形象。例如我在教学《大树桩你有几岁》时,先让学生听录音,对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有所了解后进行对比和讲解:

问:“两句感受有什么不同?第一句适合表达什么情绪?第二句适合表达什么心情?”通过对比理解谱子的特点能进一步增强音乐形象的感染力,从而体验到本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为下一步有表情的唱好歌曲提供了感情基础。

其次在学会歌曲之后,逐句做感情处理。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会旋律和歌词之后,只是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表达的情绪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在歌词的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动之以情,比如 啊教学《甜甜的秘密》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思考,揣摩感情,问:“当同学们有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兴奋、激动)“当同学们把橘子放进老师抽屉里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激动、紧张、害怕)“当老师走进办公室坐下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情?”(急切的盼望老师拉开抽屉)

这样在逐句体会了情感变化之后,才会把尊师,爱师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在欣赏教学中加强情感体验欣赏教学是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2.1视听结合体验乐曲的感情。

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情感体悟都已比较丰富,但还应因势利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去,引起共鸣。例如教学欣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先从揭示乐曲内容的六幅画入手,帮助学生从直观感知出发,去感受飞驰的马蹄声,小骑兵欢乐的歌舞,风雨中小骑兵前进的步伐以及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在蔚蓝色天边的情景,然后结合音乐分段剖析,便能很快理解作品,并能将自己融入音乐中,身临其境了。

2.2随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和情感的起伏。例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给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动作把小喇叭奏出的嘹亮的高音和大喇叭奏出的雄壮的低音表示出来吗?”等问题来启发提示学生把欣赏过程中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加深情感的体验。

2.3听与联想相结合。

篇7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童声合唱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69

合唱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还是多人共同参与并完成的结果。在合唱中,每个人站立的位置不同,但都在为演绎一首共同的歌曲而努力。童声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与演唱技法的多重组合,在合唱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感知、对人文的领悟,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一座自然社会与人类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教学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一、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唱歌是一门艺术,想要学好合唱首先要培养唱歌兴趣。小学生对于唱歌都比较感兴趣,也乐于展示自己的歌喉,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比较自我,表现出的是个性而不是统一。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合唱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才能演绎出一首完美的歌曲。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要选用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让学生去聆听并感受,体会合唱带来的乐趣和巨大的感染力。教师还应做到声情并茂,指导学生共同学习优秀的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妈妈的目光》等。

二、注重调节课堂气氛

音乐教学应该是生动的、富于乐趣的。因此,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以及爱上音乐都十分重要。在进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并在合唱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低年级的学生声音清亮干净,教师需要在保护学生嗓音的同时带领他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挥,教师通过这一过程了解学生的音色特点,以便按不同声部进行安排,方便教学中的合唱练习。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童声合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面对新鲜事物更有兴趣、也更乐于参与。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另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合唱的教学方法,如一唱歌就要求学生做到抬头、挺胸、收腹,这样标准的动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不利于发挥。因此,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中,针对合唱练习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轻松的动作,如随着节拍轻轻摇头、用手打拍子等,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合唱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觉,来实现合唱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聆听合唱歌曲的音像带,让学生在合唱中注意听自己的声音,仔细分析声部特点,慢慢适应合唱的方式,通过听觉训练实现合唱能力地提升。

四、组织参与合唱演出

童声合唱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文艺汇演和比赛中进行。学生的接受能力正处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乐于去接受新鲜事物,文艺汇演对他们来说就是新鲜事物,他们会在文艺汇演中看见其他年级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表演,借鉴其他人优秀的表演。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其他合唱节目的歌唱技巧,使之成为自己的技巧。在相互切磋中,学生能够增长见识,体会用音乐交流的乐趣,而且教师也能够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与指导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演出,不是商业演出,它不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而是让学生多去感受合唱的乐趣,学习他人的优点、。教师在组织合唱演出活动中,要注意安排好时间、地点,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工作,考虑好学生安全问题。

五、提升学生审美意趣

音乐教学是对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音乐带给人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使人精神愉悦。在音乐中,有激荡的豪迈之情,如奔流之水到长江,倾泻千里;也有绵软柔和之态,如三月江南的烟雨,飘飘洒洒、纷纷扬扬。音乐带给人的悸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音乐同样能够感染人的情绪,让人沉湎其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合唱中的绵延气势,如《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有力,《茉莉花》的优雅从容,体会《太阳出来啦》中对太阳的赞美与对光明的憧憬。从合唱中体会音乐的美,才能发挥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篇8

那么如何使“配乐”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教材中适合配乐的歌曲

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选择节奏快或相对复杂的歌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很难适应;选择节奏相对简单的歌曲又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歌曲作为辅助,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和循序渐进是必要的。那么应该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所选歌曲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可以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的歌曲在到音乐相对复杂的、难度大的歌曲。2、作品应该是贴近中学生生活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是符合学生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可以选择那些感性、生动、结构完整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正确体验节奏的歌曲。3、为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配乐少的歌曲或配乐不难的歌曲作为教学体验。

二、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节奏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的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音乐基础知识必须属于音乐审美、音乐技能服务的教育。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歌曲“配乐”,更是离不开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其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节奏的学习。因为中学生的认知、演奏能力稍弱,所以中学生的配乐应多以打击乐为主,打击乐最重要的就是节奏的学习。只有掌握了节奏的基本知识,才能为“配乐”课堂的有序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三、合理选用乐器

所谓“配乐”就是简单的为歌曲配上“伴奏”。伴奏要“从旁演奏,配合表演”,千万不能“喧兵夺主”,打击乐器的演奏是为歌曲演唱服务的,应做到歌声与乐器声的融和,避免出现“重伴轻唱,有伴无唱,”等现象。 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表现需要的打击乐器。通过听而做出对打击乐器的正确选择和辨别。如优美抒情的碰铃、三角铁;欢天喜地的锣、鼓、镲;欢快、活泼的木鱼、双响筒;像马蹄声的响板等等。可见,培养正确的辨别能力,是使用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演唱、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打击各种乐器并区分它们的音色,最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配在歌曲当中。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的教学形式

1、小组讨论或分工形式。这种方法适合初二、三年级。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那段歌词适合用什么样的乐器配乐?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歌曲声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节奏问题、乐器选择及演奏法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最终让学生进行分组演奏乐器,其他组为歌唱组进行合作学习。

2、游戏形式。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初一年级的音乐教学。比如为《游击队歌》配打击乐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感受乐曲不同的音乐气氛。

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给予鼓励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评价”是指培养正确的评价机制。课堂评价包括: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又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首先,老师对学生评价时,语言不能匮乏,许多老师往往只会说“你真棒!”“你唱得(说得、跳得)真好!”“你真行”等等。除了这些老套的词就再也没有别的评价评言了,时间一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会感到厌烦,起不到一点激励的作用,反而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赞美很虚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做到三点:一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二是意见中肯有针对性;三是语言丰富有激励性。特别针对节奏的配乐中,出现的问题或改进的意见教师要直言不讳的做出评价。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六、拓展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篇9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41-01

在声乐曲目的选择上,教师始终坚持技术性和艺术性统一的歌曲。其中有不少经典声乐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被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和观摩实践中,我把高校声乐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歌唱技巧的训练,二、歌唱修养的训练。在学生声乐学习的不同时期,配合不同的声乐作品,使学生的声乐能力得到不同的锻炼。对于声乐学习初期的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方式至关重要。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建立有意识、有目的、有技巧的呼吸状态,是掌握科学发声法的先决条件。关于呼吸方法的问题上,现在国际上统一的观点是胸腹式呼吸法。正确的发声方式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的,歌唱只不过是将说话进行了深层次的加工,并赋予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而已。练习要从中声区开始,在中声区反复锻炼呼吸肌与声带的协调配合能力,直到熟练地掌握,再逐渐扩大音域,增加作品的难度;反之,追求宽的音域,强的音量,大的作品,就会破坏声音的自然与平衡,导致声音的挤、卡、夹,严重者将会丧失美好的声音。

在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对于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并不是很娴熟,因此布置的曲目不宜过大。《月之故乡》、《思乡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亲爱的》、《阿玛丽莉》等经典曲目为广大高校教师选用。《月之故乡》是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歌曲,语言质朴、真挚、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各乐段轻响情绪方面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当唱到“看月亮,思故乡”时,声音和感情要有推进,而后的“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可以加大力度,放慢速度,然后恢复原速,最后的结束渐慢、渐轻,把人带入遐想的空间。这首歌曲在演唱技巧上较为简单,没有很大的情感起伏,以训练气息流畅性和正确的发声方式为主。音域不是很广,比较适合声乐初级训练者训练时演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潜藏着无限深厚的思情、思乡、思国之爱。说“思情”,则是因为远在异国他乡的刘半农同样思念和自己患难与共的恩爱妻子朱惠,《教我如何不想她》除了思念祖国,还有思念妻子的因素。而赵先生和杨步伟也是一对相敬如宾的恩爱夫妻。沐浴在幸福美满的情爱生活的赵先生当然也推己及人,把这首歌曲谱写成优美动听,传情达爱,为当时青年人最爱的浪漫歌曲。相对于《月之故乡》,此曲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情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气息作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对声音强弱进行处理,从而完成对感情的诠释。对于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能够有效训练其对于声音的控制。

对于声乐基础比较稳定扎实的学生,应以逐步加强学生的歌唱修养为主要训练目标。在提高学生歌唱技巧的同时,逐步加强学生的歌唱修养。这个阶段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情处理和技巧处理有所要求的曲目。如《负心人》、《黄河怨》、《我的太阳》等经典曲目。

《负心人》是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在1954年举办的《告别音乐会》中演唱的曲目。描写小伙子对姑娘卡塔丽背信弃义的怨恨、留恋、规劝的复杂心情,歌曲音域宽广,旋律婉转,感彩变化多端,是男高音演唱技术全面锻炼的较好教材。特别是对气息的锻炼,对男高音难度较大的高音的发射,结尾降Hb上发“我”音时,要求掌握好“关闭”唱法的动作,不要一下把“我”唱出来,要慢慢的把字拉长,找到小腹深深地支持才有威力。对于已经有一定演唱技巧的男高音,能够有效提高其演唱能力。

《我的太阳》流传自拿坡里歌唱节。1956年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吉利在美国卡标基音乐厅举办告别音乐会“啊,我的太阳”是他的音乐会达到空前辉煌,随后帕瓦罗蒂,多明戈等都把它作为必唱曲目。在当代,是许多男高音歌唱家必唱的歌曲目之一。整个歌曲前半不分音域较宽广,以富于歌唱性的中声区赞美阳光和晴空及宜人爽朗的清新空气。后半部分奔放热情,倾诉真挚的爱慕之情。演唱这首歌时,要做到声区统一,对于男高音必须解决高音区才能完成这个作品演唱。这首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的整体能力,能够有效训练男高音对于换声区音色的控制能力。

篇10

音乐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营造乐学氛围,培养小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音乐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兴趣为中心,引导小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歌词,开阔小学生的文化视野,鼓励他们喜爱音乐,感受音乐。在教学新歌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读歌词,分析理解歌词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如教学《闪烁的小星星》一课时,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先领学生读歌词,促使学生、教师、文本和情感之间进行对话。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记住歌词后,教师带唱,学生模仿唱旋律,让学生把旋律唱准,然后让学生试着表演太阳和乌鸦的动作。让学生想象月亮姐姐和小星星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乘坐月亮船飞上太空看到的景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学生尽兴品读,读得摇头晃脑、如醉如痴,激发课堂活力。通过说、唱、演,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记忆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在品读中感受到星空的神奇,为学习歌曲延长做好恰当铺垫。

2自主表演,张扬个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遇到一些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的孩子,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别人唱他们听,别人演他们看。教师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微笑,送上一个赞美的眼神,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声与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自主表演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内容形象地再现给大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了解小学生的心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动情地说:“乌鸦妈妈受伤了,小乌鸦特别着急,希望妈妈尽快地好起来。它会怎样照顾妈妈呢?它对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体现孩子爱妈妈的深厚情怀。”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问妈妈还疼不疼了,给“妈妈”端水、喂药,轻轻地拉好被角。孩子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学生的表情是兴奋的,忘记了疲劳,彰显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时,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积极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践行了感恩教育。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