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一句一句解释范文
时间:2023-04-01 22:0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居一句一句解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全诗的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暗物质.暗能量.暗星系
这个隐形星系似乎主要由暗物质构成。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人类还没有掌握它的特性。理论家在很久以前就相信,暗物质大约占宇宙物质-能量总和的23%。普通物质,如构成恒星、行星和人类自身的物质,则只占4%。宇宙的其它部分由一种甚至更为神秘的「暗能量驱动。暗物质的存在,理论上可以解释将普通星系及大的星系群约束在一起的引力来源,这种引力大於万有引力。
理论家同样相信,暗物质的集结是最初恒星和星系形成的原因之一。他们猜想:在宇宙形成的初期,暗物质像蜘蛛网上的小水滴一样不断凝聚。普通物质——绝大部分是氢气——由於万有引力,被吸引到一个暗物质集结,而当密度变得足够大的时候,新的恒星就将诞生,这也是一个星系诞生的开始。理论家猜想,纯暗物质应该散布在宇宙各处。2001年,剑桥大学的尼尔·特伦特姆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预言了完整暗星系的存在。
室女座I21的圆圈舞
此次新发现的暗星系是通过无线电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据来自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大学的罗伯特·明钦介绍,类似的目标在宇宙中可能非常普遍,但也可能非常稀少:「如果它们的确是模拟星系形成的实验中所预言的、但目前还没有被观测到的暗物质团,那麽在宇宙中,此类暗物质星系有可能比普通星系还要多。
在距地球50亿光年的室女座星系群当中,明钦和他的同事们试图寻找由氢气发出的电磁波。由此,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为太阳质量1亿倍的天体。该天体被命名为室女座I21。
这一天体的旋转速度很快。如果是由一般物质构成,这样的速度应该会把很多物质「甩出去。它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大的质量而进行如此高速的旋转,其中必定存在某种物质担当起了「引力胶水的作用。明钦指出:「根据其旋转的速度,我们意识到室女座I21的质量是所观测到的氢原子质量的100倍。如果它是一个普通的星系,就应该十分明亮,只需通过一个稍微好点的业余望远镜就能观测到。
没有恒星混在其中
明钦推测:「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比率至少是500:1,高出我们对任何一个普通星系中这一比率的预期值。然而,对於这样一个独特的目标,我们也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预期——这样高的比率是阻止气体从恒星的形成过程中逃逸所必需的。
篇3
积极探索。
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要尽可能地提高居民素质,特别是提高居民法治方面的素质,对实现居民的“四自”管理,逐步完善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居委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广大居民意见,半年召开一次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会,并在大会上通过了《上怡新村居民公约》,并把公约张贴在每个楼道中。正因为有了居民的民主参与决策,居民自觉守纪、守法。在创建过程中,小区居民爱护环境卫生的多了,乱抛垃圾的现象少了;依法办事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主动爱绿护绿多了,破坏绿化行为少了;健康文明娱乐多了,迷信、的行为看不到了。
上怡新村设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栏,黑板报,定期更换。如宣传《宪法修正案》、《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婚姻法》等,还举办了图片展。黑板报展等。版权所有
居委干部平时就注意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办事,在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居委会干部坚持居民组织的自治功能,建立了完善的维护稳定工作的网络,充分发挥居民组长的作用。居委干部分片包干,实行矛盾纠纷调处首问责任制,坚持安全稳定的方针,加强治安防范。现上怡新村有一支义务巡逻摇铃队,每天坚持义务巡逻,为小区的安定团结做到无刑事案件的发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街道党政工的领导下,司法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居委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新和《党内监督条例》及《纪律处分条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居委会积极组织居民参加街道举办的送法进社区活动,宣传“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法》、《新婚姻法》及《行政许可法》,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发放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资料和手册,居委会自备一套法律书籍,方便居民借阅,查找有关法律资料。定期有法律咨询员为居民解答有关法律问题,居民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答,深受居民们的欢迎。居委会还注意在老年人当中宣传老年人的权益保障,组织老人开展法律讲座,维护老人的合法器乐权益。在妇女群众中宣传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让法律深入居民中。
篇4
关键词:元数据;数字资源保存;OAIS;PREMIS;METS
1 前言
互联网上海量的数字资源中,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有长期保存的价值[1]。同时,由于声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存储介质寿命短,软硬件环境容易过时,以及资金、组织、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使得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成为数字图书馆以及其他数字信息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2-3]。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护问题近几年已经开始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4-5]。建立一个具备可持续性的数字资源组织与存储系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6]。欧美国家开展了一系列长期保存实践,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了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保存项目NDIIPP,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实施了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项目Pandora,瑞典皇家图书馆设立了网络信息资源收集项目Kulturarw3,荷兰电子出版物保存计划DNEP。
保存元数据是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为目的的描述性的、结构性的以及管理性的元数据。保存元数据需要在受到所有权、保管权、技术、法律等诸多限制,甚至是用户群体都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保障数字对象可以长久的保存和利用,并自我记录数据保存的历史过程。保存元数据的选择将直接决定被保存的数字资源是否可以长期的被保存和访问,是确保长期保存策略的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PREMIS和METS标准的情况进行介绍,并对PREMIS和METS相结合的保存元数据框架体系做了详细的分析,旨在发现和改善可以支持长期保存数字资源的元数据体系,为今后的数字资源保存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2 PREMIS
2.1 PREMIS简介
PREMIS(Preservation Metadata: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即“保存元数据:实施战略”)项目由OCLC和RLG发起[7],并建立在大量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PREMIS提炼出了为实现长期保存目的所必须的技术、权利、管理等信息。其工作目标有两个方面:第一,以OAIS框架为出发点,借助数据字典,来定义一套核心的、可实现的、广泛适用的保存元数据元素;二是识别和评估其他的元数据策略,包括编码、存储、管理和保存元数据交换等,并总结核心要素。
2.2 PREMIS保存元数据
PREMIS工作组在2005年5月的最终报告中给出了237页的保存元数据的数据字典。该字典是围绕数字长期保存的数据模型来组织,包括五个实体(如图1所示):知识产权实体(一套连贯的内容,可描述为一个单元:例如,一本书),对象实体(以数字形式的信息的离散单元:例如,一个PDF文件),事件实体(保存行动:例如,将PDF文件采集到资料库),行为者实体(个人,组织,或与事件相关的软件程序:例如,出版商将PDF文件存入到存储库)和权利实体(一个和有关对象的其他的权限:例如,允许对PDF文件拷贝建立以保存为目的副本)。数据字典提供了详细的与对象,事件,,权利实体相关的元数据说明,以及相关的实施和使用的指导方针。该字典并没有考虑知识产权实体的元数据,其依据是知识产权实体的元数据可以在其他重点描述的元数据架构内解决[8]。
PREMIS定义了一套可执行的核心保存元数据,同时还制定了管理和应用指南,充分考虑了不同领域共享设置和管理数字化保存能力的需要[9],有一个明显的从概念到实施的进展。PREMIS数据字典是从许多机构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提炼而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必要性[10]。目前,PREMIS已经成为保存元数据国际上的“事实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现有或者正在构建的长期保存系统所接纳和采用[11]。
3 METS元数据编码和传输规范
3.1 METS简介
METS(Metadata Encoding and Transmission Standard)由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LF(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2001年开发,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网络发展和MARC标准办公室负责维护,采用W3C的XML Schema语言表达,是一个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对象进行封装的描述性、管理型和结构性元数据标准[12]。
METS是一个XML架构的可将数字对象所有关联的元数据进行存储的整体框架。因此,它可以作为OAIS提交信息包(SIP),信息包(DIP),或者,关键在这里,作为一个文档信息包(AIP)。
METS标准提供了整体的框架方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将数字对象完整的封装在一起,可以兼容多种元数据标准,做到与平台和软件无关。这些特点确保了METS不会轻易的被淘汰,并且具有强大的可交互性。已经有若干知名大学和机构将METS作为数字对象的编码、描述、管理、交换、显示等标准,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OCLC、RLG、加州数字图书馆、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哥廷根大学、牛津大学等。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700万笔数字资源及其相关信息以METS方式保存[13]。
3.2 METS的结构
如图2所示,一个METS文件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14]:
・包含所有数字对象文件的文件库(如图像文件,文本,视频或音频文件)
篇5
关键词: 明诗意 悟诗情 教学难点
唐诗宋词是我国灿烂的文学成就,它们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笔者总结,凡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都具有以下特点:1.必定是著名诗人、词人所写的脍炙人口的名诗、名词。2.句子简单且易于理解,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力。《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词,全词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的课堂教学,笔者分四部分进行:一是知作者。二是读诗文。三是明诗意。四是悟诗情。一般而言,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放在“明诗意”和“悟诗情”上。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其中一个教学难点――“醉里”一词的理解,一般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用吴地方言讲话的一对翁媪醉了。诗中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他们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二是指词人自己醉了。词人略含醉意漫步而行,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两种理解都可以说得通。可谓是各家有各家的见解。本来诗词就是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理解,对某首诗或词的理解会在不断地品读中逐渐发生变化。比如,对“最喜小儿无赖”的理解就是一个难点。
1.“最喜”的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这句可以理解为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的顽皮可爱,“最喜”是最令人喜爱或者最喜欢的意思,有“喜”才会有“最喜”,那么作者“喜”在哪里呢?深入分析诗句时,发现“最喜小儿无赖”的上一句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词人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作者“喜”的是大儿的勤劳能干。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作者又“喜”二儿子的心灵手巧。由“最喜”入手,可以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和特点。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却需要带领学生细细分析,才能了解词中描绘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2.“无赖”的理解
《清平乐・村居》中的“无赖”一词是理解的重点,学生初读词句时会想到“耍无赖”、“无赖之徒”等词语,进而会想到这个小儿真的是一个刁钻、撒泼、令人讨厌的孩子吗?教师在分析词句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无赖”的词条有:①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②奸刁、撒泼的坏人。③没有依傍。④可爱;可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发现“无赖”指小儿的顽皮、可爱,并无贬义。那么三儿子怎么顽皮、可爱呢?从“溪头卧剥莲蓬”可以了解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整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卧”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形象跃然纸上。
3.“无赖”和“亡赖”的不同
在教学中,学生会发现语文书上出现的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而他们在其他诗词书上看到的则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为了溯本求源,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清平乐・村居》的最后一句为“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实际上,这里的“亡”为通假字,“亡”通“无”。通假字是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在初中课本教学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古文,自然会接触很多通假字。但是,通假字这一古诗文现象对小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小学教材的编著者因材施教,把“亡”字改成了“无”字,这一改变使得小学生容易理解词的含义。
古诗词教学既注重知识学习,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清平乐・村居》的课堂教学在“悟诗情”环节也有两大难点。
4.“景美”和“人美”相融合
《清平乐・村居》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辛弃疾在词的开头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美景。全词紧紧围绕“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一个“溪”字。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
《清平乐・村居》整首词不但“景美”,人更美。词人向我们展现了四幅画面:相媚图、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真实地反映出一种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整首词“景美”和“人美”相融合,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5.“醉”的理解
《清平乐・村居》把一家五口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细细品读会发现词中有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如果把这句理解为词人辛弃疾的“醉”,那么词人怎么会喝醉呢?课上需要教师引入词人生平及写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
篇6
我国古诗词非常讲究炼字、炼句,素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千古传诵的佳话。诗词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饱含着深刻的意蕴,表达着深厚的情感。可谓一字千斤,精妙绝伦。前人对古籍训诂的基本要求为“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诗词本身的艺术特色入手品味文字、欣赏文字,感受经典语言文字的内涵和魅力,让每一个文字都活起来,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 要细细品味诗眼
[课堂叙事]
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而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寻找最能表达诗意的字词入手,初读感悟。学生找出“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字,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诗中对 “孤”是怎样描写的?“孤”字反映了什么?教师为了避免让学生孤立地感受某一情境,引导学生将孤城、高山、黄河联系起来理解,通过“万仞山”对“孤城”的衬托、“黄河”对“孤城”的烘托,让学生体会祖国山川虽然气势雄伟但却边塞荒凉的境遇。对后两句诗,教师引导学生从“怨”字入手,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孤”、“怨”等代表“诗眼”的文字鲜活起来了,学生自然就能精确地领悟到整首诗意的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教学思考]
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画龙点睛的效果,这就是“诗眼”。它使诗句生姿添色,使诗意含蓄蕴藉,使诗篇灵气飞扬。寻找和鉴赏古诗的诗眼,有助于我们对整首作品的理解。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是诗眼的重要特征。例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有出人意料之胜;又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有相得益彰之美;再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关”和“出”有生机勃勃之感。因此,要善于抓住“诗眼”进行品味。品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斟词酌句,体会其文字的精练,语言的精妙,谋篇的精彩。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词句孤立的理解上,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原则,全面把握诗词的语言文字特色,深刻感受诗词的语言美、艺术美及其无穷的表现力,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 要深深感知意象
[课堂叙事]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杰作之一,它展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图。教学中,帮助学生把文字转换成有声、有色、有形的图象,有助于整体把握词意。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你的脑海里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老爷爷、老奶奶在低低的茅檐下聊天;看到大儿子在田里锄豆;看到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看到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教师发现学生初步读懂了词意,在脑海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画面后,便趁热打铁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有蜿蜒的小溪水潺潺流着的图画;有翁媪窃窃私语的表演;有孩童劳作及嬉戏的描述……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村居”的图画由模糊到清晰,由单一到丰富,由无声到有声,由静止到灵动。学生满腔热情地将辛弃疾笔下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恬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画卷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了。
[教学思考]
意象是情思的载体和物化形态。意象需要精心构建,而诗画相互融通则是建构、感知意象的有效手段,以上教学案例足以证实。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学生根据作品所提供的语言符号来品味,如果这些语言符号不能转化为头脑中的画面,那么,再美的文字也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朱光潜先生说得好:“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能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古诗词文字凝练,意象密集,情深意浓。学生不仅要读懂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领悟诗词的深刻内涵。这样才能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沉浸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徜徉于诗海之中。让学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有更多的机会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透视、探究、鉴赏古诗词,让诗词像一幅幅动漫映入眼帘。
三、 要层层进入意境
[课堂叙事]
一位教师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先出示一道填充题:“春风又( )江南岸”。学生做完题后,该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不用其他字,而要用这一个‘绿’字呢?”学生兴趣盎然,思如泉涌。有的学生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节奏明快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其他的字语气显得不强。也有学生指出,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不能表现春天到来后江南岸上景物的变化。但也有学生质疑说,从“明月”一词来看,说明当时是晚上,怎么能看清楚江南岸上的绿色呢?这是学生灵感的萌发、感知的深化。于是,教师顺水推舟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离开家乡,坐在船上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对于“绿”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诗人独具匠心选择用“绿”字,而不用“来”、“过”、“到”、“入”、“满”等字,是因为“绿”是大自然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不管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还是在朦胧的月光下,在诗人脑海中,一个“绿”字,永远是色彩鲜艳,动感十足,鲜活无比。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形象地再现了青山绿水、万物复苏、郁郁葱葱的满园春色。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这个字,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向往之情。
[教学思考]
篇7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3题;共68分)
1.
(3分)读下面段落。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
本段围绕________ 来写的。本段中的反义词有:________ ________
2.
(5分)读下面一段话,在括号里填入由“静”字组成的词
夜深了,周围________了下来,在县中医院的病房里,明明________地坐在李老师的身边。他看着李老师________的脸,想起李老师以前倾注给他无限的爱,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眼泪暗暗流了下来。罗医生抚摩着他的头,轻轻地说:“遇事要________,不要激动和慌乱,李老师吃了药,慢慢就会好的。”
3.
(5分)阅读课文《将相和》选段,回答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这段话中从哪里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
4.
(5分)根据语境填写诗句、谚语、名言警句。
文文的表妹美美从小在美国长大。去年,美美回到中国,文文带她到各地游览。她们来到杭州,站在美丽的西湖边,美美不禁赞叹道:“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接着,她们坐船去天门山,看着波涛滚滚的长江,美美不由吟诵道:“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回到深圳后,文文教美美读《三字经》:“________,________,性相近,习相远。”转眼间,大年初一即将到来,文文告诉美美:“农历2017年是鸡年,农历2018年就是________年啦!”
5.
(4分)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季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的热爱。
(2)《村居》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
)
A
.
乡村里的房屋
B
.
居住在乡村
6.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文中“莓苔”是什么意思?
7.
(4分)读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写出下面加引号的字词含义。
①包住地球的“大网”指的是:________
②无数条“线”指的是:
________
③“网上商场”指的是:
________
④“电子钱包”指的是:
________
8.
(5分)阅读课文《走进丽江》,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
9.
(7分)根据课文《一分钟》内容填空。
①他很快地________了脸,________了早点,就________着书包________去了。
②元元________脸,________头,________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10.
(2分)根据课文《难忘的一课》的内容填空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是一句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
11.
(4分)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méi
mao
xiá
gǔ
jūn
zhǔ
xī
li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
(8分)形近字组词。
镜________ 峡________ 眉________ 螺________
境________ 夹________ 媚________ 累________
13.
(11分)填空: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包含了五处地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28分)
14.
(18分)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
A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
.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
(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3题;共68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28分)
14-1、
14-2、
14-3、
14-4、
14-5、
篇8
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和俄罗斯文化生活发展的要求就可以解释俄罗斯人为什么对普希金特别的关注。他所塑造的如《叶夫根尼•奥涅金》中的达吉娅娜、奥尔加、奥涅金、连斯基等人物形象对每个读者来说都是典型的,有独特个性的,是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普希金的世界在那个时代常作为完美的理想被人们心领神会……
文学就是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所有的最有意义的东西,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公正的评判,推出精品呈现给读者。我们知道,大量的参考文献、援引、脚注、评语不仅能扩大文章内容的涵盖面,而且也使篇章意义更加连贯。语言大师屠格涅夫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普希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为我所用,且用得恰到好处。
普希金笔下的达吉娅娜是人们经常提起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作为创作的真实被人们接受,而且作为十九世纪俄罗斯贵族妇女精神生活现象的化身。屠格涅夫在书信体诗歌《致阿•谢……》中运用了“您变了,像达吉娅娜一样。”一句不仅所有人明白,也不仅仅是恭维话,而且寓意深刻。
1843年屠格涅夫发表了使他蜚声文坛的叙事长诗《帕拉莎》,在这首长诗中屠格涅夫又喊出“您不记得达吉娅娜了吗?”的诗句。在读者心中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试图用自己的感叹超出读者的想象。布拉霍夫斯基认为这首长诗是普希金笔下《叶夫根尼•奥涅金》爱情姊妹篇的变奏曲。别林斯基在评价这首长诗时说:“处于一些伟大文学大师生存的时代,受其影响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已被固化的文化和社会是必然的。”
帕拉莎本人不会想起达吉娅娜,而屠格涅夫经常让笔下的其他主人公与达吉娅娜对比,甚至还想重复她的命运。如《阿霞》中的主人公阿霞说:“我多想我就是达吉娅娜啊!”。
戏剧《村居一月》中的主人公纳塔利亚•彼得罗夫娜也把自己比作达吉娅娜:“我也能像达吉娅娜那样说:‘你为什么对我说假话呢?’”此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颠簸摇晃,屠格涅夫用达吉娅娜的话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世界是最可靠、最真实、最典型、最恰当的。
同样,我们通过屠格涅夫的中篇《爱决斗的人》中的玛莎和《多余人日记》中的利扎两个人物也能明显感觉出像达吉娅娜这样头脑简单、过分拘泥、古板、内心活动强烈,善良、忠实于自己的感情的俄罗斯妇女形象。
在屠格涅夫的早期中篇小说中男主人公也喜欢把自己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作比较。如:中篇小说《两个朋友》中的克鲁比琴在对维阿佐夫宁讲述关于基霍杜耶夫的家庭时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敬重的家庭。父亲是上校,是个大好人,母亲也是一位好太太。他们有一双女儿,善良,修养高,识时势。我不知道,哪一个您最喜欢:一个是这样的活泼,另一个是这样的安静,诚实,顺从……”“好,好”,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讲述着并想了一下自己:“腊拉的家庭宛若‘奥涅金’的家庭……”不知是对奥涅金形象和生活的回忆,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他的脸有时会有失望和寂寞的神情……难怪维阿佐夫宁想扮演这个角色,就是因为奥涅金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意识之中了,他仿佛就是奥涅金本人。他寻找着“达吉娅娜”- 安静的姑娘:“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目标指向坡连卡……她勇敢地追随着他”。当然,他欺骗了她,还继续生活在奥涅金的感觉中……回顾过去,“他望着低挂天边的月亮在想:这也象奥涅金心中的她―圆圆的,美丽的面庞……奥涅金,我的连斯基很好,我也很好……”
很明显,这是屠格涅夫在把主人公与奥涅金作比较,这是在嘲讽主人公,后面作者用了几页的篇幅把嘲讽变成了辛辣的讽刺。这是艺术的加工,还是该感谢普希金的诗行?
文学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事实,要创造作家和读者都能读懂的语言,因为作家和读者是一起成长的。文学对于读者来说是宝贵的,亲切的。屠格涅夫的作品就属于这样的文学,他巧妙地继承和运用了如普希金所塑造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象,创造了高雅艺术的事实,并在作家和读者之间构建了新的相互信赖关系。文学的概念就是文学本身创造的,是社会文化艺术的见证,是完全可靠的,而非强加的。形形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印记在几代人的记忆中,不断传颂。
参考文献:
[1]Тургенев И.С.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и писем в 30-ти томах. - М., 1978. - Изд. Продолжается.
[2]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 Тургенев и школа молодого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59. -№ 2.
[3]Белинский В.Г.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13-ти томах. Т. 7. - М., 1956.
篇9
飞地概念产生于中世纪,术语第一次出现于1526年签定的马德里条约的文件上,说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又游离于行政主体范围之外的土地。通俗易懂的来解释就是:如果想要去往一个行政区的飞地,要“飞越”过其他行政区的属地,才能到达。
走进重庆最著名的飞地
合川区古楼镇所辖的天子村5组与6组,是重庆最为著名的飞地。
这3000多亩土地尽管隶属重庆,但实际上却“飞”到了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清平镇,周边都是四川辖区。这块“飞地”的成因,记者从当地知情老人口中了解到,当年,清初合川钱塘一个富商到武胜清平购买土地,购买后却是在合川上的税契,因此这块土地就成为从合川“飞”到武胜县的飞地。
天子村村主任陈和平的桌上,摆着两部电话。一部贴着“重庆”字样,另一部贴着“四川”字样。他告诉记者,这是为了节约电话费的措施——在行政区划上,天子村连同居住于此的近700号人都归属于重庆,但村子又地处外地,若是他们安装了四川的电话,致电天子村位于重庆合川区的“本部”就是长途电话,为了节约,只能装两部电话。
在邮局的邮政编码上,天子村依然沿用了合川区邮政编码排序,与附近比邻的其他四川各镇村邮编截然不同。不过,虽然属于重庆,但天子村的居民和重庆市内的联系并不多,一般除办理行政手续外,极少回到重庆来。当地老年人说他们至少“飞”到武胜有上百年了,甚至许多村民一生也没到过重庆合川城区。
长期的“他乡”生活,天子村的居民的习俗已完全融入当地。在生活习惯上,如斗地主、打麻将,飞地居民采用武胜县的游戏规则,与合川古楼镇存在很大差别。他们喝酒不用酒杯,将酒倒入摆放在桌子中间的大碗,敬酒者用陶瓷勺子盛酒给被敬者喝,数量必须是双数——这些习俗都来自武胜。
婚俗上,天子村居民也已经“武胜化”。姑娘出嫁,女孩不但要哭嫁,出门前,还要扯下额头上一撮头发留在娘家。婚礼第二天必须回娘家,称“回门”,且“回门”时必须提一只公鸡。婚礼期间宾客要在主人家中吃三顿,分别是中午、晚上和第二天早晨,这与古楼镇其他地方的婚俗不完全相同。在口音上,天子村居民也已被四川“同化”,与武胜、广安一带口音相同……
神奇的“飞地中的飞地”
重庆的土地不仅“飞”到了四川,四川的土地也“飞”来了重庆。
“飞”来重庆市的土地有两处,第一处来自四川广安武胜县清平镇棕湾村1组,飞到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 第二处同样来自武胜清平镇,它的1950亩土地飞进了重庆合川区燕窝镇境内。
棕湾村1组有63户204人,土地有210亩,被合川区古楼镇山凤村包围着。
棕湾村1组村民到古楼街上要走6公里,到清平街上却有10多公里,除了办身份证、上户口、领粮食直补款等回趟清平,村民们买油盐酱醋茶都在古楼,孩子读书也在古楼。据当地村卫生站站长向贵友介绍,他除了向本组村民服务外,也要面向山凤村村民服务,两地居民的生活朝夕相闻根本分不开。棕湾村村民家里的电、电话、电视信号都是合川的,甚至看不到广安电视台、武胜电视台的新闻。有村民笑称:“我们都被家乡遗忘了,早成了重庆人。”
当然,重庆境内的飞地不仅有四川的,也有湖北的——湖北省钟鼓村是第三块重庆的飞地,它总面积1170亩,位于重庆市奉节县云雾土家族自治乡,隶属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飞地所在的云雾土家族乡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天坑地缝”风景区边沿,也是闻名世界的史前古人类洞穴遗址兴隆洞遗址所在地。
同时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飞地中的飞地”:四川省清平镇观桥村5组1户人家的土地,飞到重庆市合川区天子村5组境内。而天子村5组本来是重庆飞进四川的一块飞地,在这块飞地里,又飞进两亩四川的土地。这两亩地形成了飞地中的飞地。
据清平镇观桥村1组村民86岁的易中富回忆,飞地中的飞地是他60年前的财产。易中富原是合川人,解放前他家在天子村有耕地。1947年左右,他入赘到武胜清平镇观桥村,这两亩耕地也被他随之带到武胜,他的户籍和这两亩地的税契也过户到武胜,直至今日这两亩地仍由他耕种,而这两亩地就成为重庆飞地中的四川飞地。
飞地是怎样形成的?
追溯历史,从中国古代起,划分行政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与赋税,从而往往造成户籍与其实际居住地和耕作田地的分离,这就成为飞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样的独特地理,实际上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奇闻趣谈。
河南省濮阳市的范县,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谚:“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这句话是指河南范县的县城,却在山东省莘县樱桃园镇的辖区之内,并与该镇的镇政府同址坐落。当地民谚又云:“山东省里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省里有个山东乡(樱桃园镇),山东乡里有个河南村(金村和张扶村),河南村里住着山东人。”住在樱桃园镇的居民,可能每天都会在两省间往来奔波。
有网友曾发帖称,坐京九线火车路过黄河时,收到了河南移动的欢迎短信。这使他颇为诧异——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该段黄河的南北都是山东省地界。于是,他回去细查地图,才发现该处有一段狭长地带,在行政区划上正是属于河南省濮阳市。这是因政府为解决该地区的水利问题,对区划几经调整所致。
中国最密集的飞地当属上海在安徽和江苏间的7块飞地。在安徽省内,有两座劳动教养性质的农场,一座牧场,以及黄山的一座茶场,它们都隶属于上海。江苏省大丰市内的上海农场、川东农场和海丰农场,也都是上海市的“飞地”。这里,说上海话,吃上海菜,持上海户口。收成的蔬菜、禽蛋,也都送往上海的餐桌……
飞地在留下趣谈的同时,实际上也留下了许多问题,如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使得飞地内的居民的生活有点不大方便。如《东方今报》报道,飞入湖北省境内的河南省河石槽沟村,这里只有一所能读到四年级的小学,孩子们上五年级和初中,就不得不回到很远的河南省荆紫关镇——尽管附近就有湖北的学校,却因户籍不能就近入学。
再如山东省莘县税务局曾记录,一位宋姓人士在飞地内无证经营屠宰业,每当山东检查,他就说归河南管,河南来查他又说归山东,税收检查次次漏网,他自己还自鸣得意,经常向其他商户显示自己的逃税的“妙招”。最终,分属两省的税务人员一起行动,才将其“捉拿归案”……
链接:国际飞地趣闻
篇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或“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已有半年了,尽管施行时间还非常短,《解释》试图表现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统一的意图,但也许事与愿违,目前《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仍处于有效状态并在施行。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而言《解释》取代了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各赔偿项目,并对其他类型事故的处理也按《解释》所规定的赔偿项目标准,可以说是仅仅在此范围内达到了统一。但从《解释》规定的赔偿项目内容来看,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失侵权时的部分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是很不合理的。本文按照《解释》的条文所列的赔偿项目顺序分类作初步探讨。
一、赔偿权利人的定义与范围
《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应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WWw.133229.coM”
即《解释》赔偿权利人分为:1、受害人;2、被扶养人;3、近亲属三种。
对于受害人,应当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对于“依法应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解释》并未明确载明。对于“依法”不知《解释》所指的是哪部法律。“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包括哪些,一般讲,对于未成年的子女以及没有收入或生活来源的父母应当说没有歧义。但:1、未成年的子女是以年龄为界线,还是以未就业为界线;如果子女上大学或研究生是否属于此列,如果某子女打临工又是否属于此列;如果说,某子女年龄超过18岁,自小残疾未能就业在家又如果认定。2、对于受害者的父母,有一定生活来源,但在目前基本生活物资物价猛涨的情况下,仅靠其有限的生活来源不足以维持生计的,如低于当地基本工资内退(提前退养)生活费或退休金,低保家庭等情形的是否在此列。3、受害人扶养的公婆、或岳父母是否在此列;4、受害人出于爱心扶养的其他人是否在此列,等等不胜枚举。
对于近亲属更存在诸多疑问,《解释》本身未作规定。
如果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中没有“祖父母”。又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5个问题解答中,
“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哪些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
答: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似为全面,以死亡赔偿金为例,《解释》采用的是“继承丧失说”,且其性质为财产损害赔偿,那么就必然适用《继承法》确定的继承原则、继承顺序等相关规定来处理。按照《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继承具有先后顺序,但《解释》并未予以明确。
又如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权利人又可以包括其他近亲属,且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理论上、感情上可以接受可能没有争议。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却规定:“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明显排除了配偶、父母和子女存在情况下“其他近亲属”的赔偿请求权。如此,《解释》关于赔偿权利人的相关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自行处理的工伤事故善后,以及交警机关对于交通事故处理,对于被扶养人与近亲属,即享受补助及抚恤的范围,实行的是从严原则,即以受害人的直系血亲亲属为界线。对于受害人子女的享受补助抚恤的年龄,一般从宽,以没有实际参加相对稳定收入的工作为界线。而如果事故赔偿发生争议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一般从严。由于《解释》对上述问题没有规定,因此人民法院只能仍以以前的案例、或以往的经验确定。应当说,对于适用《解释》“新法”,除今后最高人民法院有新规定外,人民法院应当按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最宽的规定进行确认与划分赔偿权利人。对于受害人扶养的其他扶养人、近亲属应当从实际出发,以受害人实际尽了扶养义务与责任的实际进行确认。
二、人身损害的常规赔偿
《解释》规定的人身损害的常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陪护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营养费六个项目。
(一)、医疗费
《解释》中的医疗费包括康复费及其他后续治疗费的赔偿。
医疗费本身有治疗费、检查费、医药费、住院费、特护费等,同时涉及转院治疗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医疗费,其中还涉及诱发疾病的治疗费用等等支付。
《解释》第19条并未延续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165条、《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等规定那样要求受害人必须要到所在地医院治疗,或者转院时需要得到所在治疗医院的同意或公安交警的同意,这样受害人或其亲属可以选择更加适合治疗受害人病情的医院进行治疗,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解释》第19条必然面临选择医院与转院,事故当事人发生争议的问题,《解释》第19条显然对受害人有利,但一般都会导致与治疗有关的费用的增加,对于受害人的病情确属需要时必须进入治疗条件好的医院,特别是商业性例如私营医院(各种收费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更高)医院治疗,但如果对于一般病情,如果赋予受害人没有限制的选择医疗机构的权利,肯定会增加赔偿义务人赔偿损失的范围与数额,例如如果县医院能够治疗,而到省会城市的著名医院治疗,不但医药费会大幅增加,而且还会大幅增加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相关费用的支出。又例如,某工伤职工在受伤治疗后,处于瘫痪状态,此时应当进行康复治疗而抢救治疗已结束,但该职工就不出院,而要求单位继续以支票方式预支付医疗费,此时也会继续增加医疗费以及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相关费用的支出,如果这些增加的费用都由赔偿义务人来承担,显然不能说是合理的,但依据对《解释》的理解是可予以支持的。这样显然不符合民法对扩大损失部分的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实际上,任何问题都存在着协商解决的极大可能性,转院以及外地治疗问题也是同样,问题是当事人往往在遇到这样问题时却不易取得一致,甚至根本不协商,而后发生争议起诉到法院,法院往往是一种僵化处理,即法律规定允许的一般
就不过多的考虑与调查研究实际情况,也不重视与理会赔偿义务人一方的意见,赔偿义务人承担不合理的费用问题就在所难免。
对于康复费,《解释》第19条明确规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如果是人体器官或肢体的缺失,康复费一般不会发生。在其他器官功能“暂时丧失”的伤残中,经过继续治疗和康复性训练肯定会对其运动能力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有些伤残甚至可能会得到大部分甚至是完全的康复。如果由赔偿义务人支付康复费用或其他后续治疗费用,那么就应当按照康复后的病情做出或者重新做出伤残评定,然后再依据此时的伤残评定结果支付或调整相应的残疾赔偿金,这样才符合客观事实,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双重赔偿。此时还应当区分是伤残本身严重,还因治疗而降低伤残程度,因为即使在赔偿义务人支付了较高伤残等级的残疾赔偿金及治疗费后,其伤残程度却因治疗而降低的情形。
案例,医院经过对一大脑出血的患者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专家会诊后该患者大面积血管破裂出血,确认该患者必须动手术方可挽救其生命(保命),但手术后该患者很可能成为植物人,否则患者以保守治疗最多存活一周的结论并告知患者亲属。患者亲属们经认真考虑医院意见,认为如果动手术会增加费用,并且成为植物人状态,不但亲属会长期因照顾患者无力从事正常工作,而且也无法承受其继续治疗的长期费用,选择了保守治疗,该患者于入院第五天去世。该案证明了对于某些伤残应分阶段多次进行必要评估或者鉴定的必要性,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果该伤残经过后续治疗后能够得到明显的好转,则进行后续治疗应无异议;但如果该伤残没有治疗的必要,或者虽经努力治疗仍无法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其后续治疗的合理性以及费用由赔偿义务人承担、其公平性显然就值得研究了。对于无治疗效果的康复治疗或后续治疗,其费用由谁来承担或如何分担?暂且不讨论高昂的后续治疗或康复的费用谁能承受的问题。
为避免产生过高的康复费用,以免损害到赔偿义务人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尽快建立一套相应的制约机制。1、对在治疗期间,治疗方案、住院病房(病床)的水平、以及用药等级给赔偿权利人知情权和异议权,以便合理科学地治疗,从而降低或避免增加医疗费用的损失扩大。2、在受害人未治愈的情况下出院并评定伤残,在起诉得到相应的残疾赔偿金后再继续治疗,从而来获得更多的赔偿,或者病情已锁定,却不出院也不作伤残评定的,以此要挟赔偿义务人协商支付更高赔偿的现实“恶意”。在赔偿义务人支付了必要的康复费或其他后续治疗费等情形下,应当给予赔偿义务人可以申请进行重新伤残评定的权利以作平衡,以避免出现双重赔偿或让受害人得到不当利益,或者让赔偿义务人承担那些不合理的损失。而且也应赋予赔偿义务人享有对康复费及其他后续治疗费提出质疑并进行必要的审计或鉴定的权利,以避免加重赔偿义务人不合理的赔偿负担。
(二)、误工费
误工费是受害人由于人身受到伤害,耽误工作面形成的财产损失,即受害人因受伤不能上班工作而不能获得劳动报酬而形成的损失。赔偿受害人误工损失即体现了民法侵权法中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原则。
误工损失是一种间接损失。赔偿误工费是对受害人的损害进行法律上的补救。《解释》第20条作了相应的规定。
首先是误工时间,《解释》将此分为非持续性与持续性两种。非持续性误工的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证明确定。持续性误工的时间应计算到定残日前一天。即受伤耽误工作之日起到定残之日前一天。定残之后赔偿残疾赔偿金即不再赔偿误工费。
如果受害人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的,从侵权行为开始至起计算,至受害人死亡之时止。
误工损失虽然是因伤害损失中的间接损失,但它本身是一种实际损失,因此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应按受害人的实际劳动报酬或其他形式的收入减少实际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解释》规定了两种方式,一是根据受害人举证确定收入计算标准;二是依据当地上一年度平均收入计算。即“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其计算是单位时间的实际收入乘以误工时间,或者平均收入(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乘以误工时间。
存在的问题:1、对受害人举证的真实性审查或赔偿义务人异议反驳非常困难。2、受害人受伤前无工作,损害后由于受伤更无法获得工作而没有收入的损失,应当在赔偿生活补助费中考虑,而不应在此计算。3、外地人只能按受伤当地的标准,即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进行计算的原则,否则同一次事故中的受伤者的误工费计算结果会产生较大差异。
(三)、护理费的赔偿问题
对于护理费,是受害人因为身体受损害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有人进行护理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即聘请护理人员的支出。《解释》第21条第1款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首先是护理费的承担问题,应当说,在医院的医疗费中就包括护理费。而今所称护理费实为医务人员外特聘人员对病人的陪护费。其次,陪护期限与人数。陪护人员究竟需要多少人数,由谁确认是一个颇费周章的事情。陪护一般是经抢救治疗阶段后的治疗阶段才可能,从病危或病重开始治疗,此时可能需要更高级别的护理及/或更多的陪护人数,并只能由具有专业医务知识与技能的医务护理人员方可进行,此时陪护人员根本无用。随着病情的逐步好转直至治愈,就会逐渐降低护理级别及减少医务护理人员,最后到不由医务护理人员全天医务护理,但病人并非完全具有自理能力时才需要陪护人员,且根据现行医疗护理的分类,医务护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共四个护理级别,各个级别对应有相应的护理规范,但均无以护理级别来对应护理人数的规定,因此应按照《解释》第21条规定,原则上为一人。且这陪护期限又由谁来确认,可依据病历记录进行确认,但这也需要医院病历记录上有日病情记录方可依据。第三,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更是脱离实际,此规定不可取。应当由地方高级法院根据当地经济状况按地区、按日给出一个具体金额标准为宜。
(四)、交通费
在事故中,救治人身损害一般都会发生交通费支付问题。交通费损失是实际财产损失。
交通费支出的范围:1、受伤后送到医院时的交通费用;2、是在转院治疗或者到外地治疗时支出的交通费;3、参加救护的人员的交通费;4、护理人员的交通费。
《解释》第22条的规定以“实际发生”为赔偿原则,即受害人一方发生多少赔偿义务人就支付多少,这本是理所当然无争议的原则,但由于《解释》所采用的治疗原则是受害人可以自行选择接受治疗的医院而无须得到其他任何机关同意或批准,除了前述不仅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医疗费用、住宿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费用,同样也可能增加支出交通费用。
由于交通费的实际本身有限,即使转院外地,乘坐飞机也不会出现巨额交通费,其相对于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赔偿数额而言所占损害赔偿总金额的比例也较小,因此法院在认定交通费的标准与数额上大多是比较
宽松的,而作为赔偿义务人的律师也基本上不会提出或者不会提出太多的异议。《解释》对此也有一项限制规定,即以正式票证收据为准,票证的收据记载的时间、地点、人数要与实际救治的时间、地点、人数相致。《解释》规则看似规定得比较具体,但在实际中仍会有很多问题,例如乘坐出租车,除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的出租车车费发票可以记载时间与车程外,大多城市的出租车发票无法证明时间与地点,就连北京的发票也无法证明乘坐的人数。其次,如果陪护人员每天都打的,护理时间一长,也可能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诸如此类的细节,各地各个个案将会形成较大差距。
(五)、住院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是对受害人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费用的一定补助。
对于住院伙食补助费,首先要解决的是补助标准,《解释》第23条规定“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假设以省级行政区为“当地”范围,实际上《解释》是力图将其拉到一定的、统一的水平上,其立意不错,但前提必须是省、市、县三级国家机关出差伙食补助费标准统一,否则工作与居住在县城镇的受害人到省会城市医院治疗,按县级国家机关的补助标准确定就存在着较大问题,对于不同地区,到外地治疗完全可能出现按公务员出差补助标准过低的问题,是否能够提高或就高标准来确定,《解释》规定中的“参照”是否就是针对类似问题的本意,不得而知,一般情形下应当接近合理的标准为妥。其次是赔偿期间,应当是受害人住院治疗期间。
关于赔偿范围,《解释》规定,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的,而受害人又不能住院的,受害人本人与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以赔偿。这样的规定对于两类人员没有争议,但《解释》规定中的“合理部分”又指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指住招待所、吃食堂,而不住星级宾馆、不吃高档酒店之类的意思。
(六)、营养费
营养费可谓若干赔偿项目中,是最富有弹性的。《解释》第24条仅有“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短短22个字,可谓简单明了,而在这之后面却包含诸多问题,几乎可以说没有一点点的可操作性。
首先,“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是否可以认定为是法律委托或赋予医院的权利,是否每个受害人都手持医院的营养证明或处方,这营养证明或处方由具有什么样的资格的医务人员出具。这些证明与处方在民事诉讼中属于什么性质的证据,如何质证与采信对受诉法院的审判人员都是一个未知数,让审判人员如何应对。其次,什么是营养品,是肉禽蛋海鲜类、参类、还是保健食品或者补药。众所周知,不同的病情,对于食物有作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食品不同的烹制方法其营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医院出具营养证明与处方是否在其职权或服务范围之内,从医患双方的服务合同关系来看,其出具的意见是否伴随着必然的不公正性,在诉讼中,营养证明或处方在诉讼质证如何证明其证据的“三性”,一方当事人对其提出异议时,合议庭应当如何处理。如果医院以无法律依据或医院规定拒绝出具意见的,法官又以什么作为“参照”。《解释》第24条显然赋予了医院和法官的完全的自由裁量权,而法官可能在这样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也是很难正确处置的。
对于营养费的确定,应当有两个必要条件:1、医疗机构的意见作为参考是《解释》规定的前提条件,医疗机构的营养意见应当是以辅助治疗的需要为前提的,对个案而言,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出具营养意见,可以推定为不需要辅助治疗的营养,不应对营养费进行赔偿。2、对营养品等级以及伤情对应关系标准。当然对于应付解决日常温饱之急的人们,追求营养是不现实的。在当今日常生活中,人们注重生活品质,广泛重视营养的补充的前提下,伤者的营养费对应的营养品显然不是日常生活之必须的营养品,因此对于需要支付营养费的营养品应当有个范围与等级,不仅仅是审判即便是当事人调解,也可有规可循。
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身损害赔偿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是对伤害致残致使不同程序丧失劳动能力的受害人的赔偿。它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与被扶养人生活费三个项目以及其他赔偿。劳动能力是自然人从事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活动的脑力与体力的总和,是公民健康权的一项重要的人格利益。《解释》采用了相对的劳动能力丧失说,并部分的兼收收入丧失说,其规定的损害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损失与精神损害抚慰金三个方面。
(一)、残疾赔偿金
《解释》第25条对残疾赔偿金的规定非常明确,可谓“标准明确、极易掌握”,只要按其规定进行计算便可得到具体赔偿数额。《解释》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替代了原先采用的“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标准”,两者之间计算结果差距非常大。即《解释》采用的新标准对保护残疾受害人有利,并且用于计算的客观标准无需当事人证举。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解释》公布新闻会上的讲话中认为,“‘劳动能力丧失说’是根据残疾等级抽象评定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并以此作为评价受害人利益损失的学说”,从人身损害赔偿整体上看:1、《解释》第25条规定的赔偿计算年限为20年,按照我国公民平均寿命70周岁计算,如果伤残的是一个1岁的小孩,赔偿其20年显然无法补偿其因劳动能力丧失而受到的损失,即使按照该解释第32条的规定可以要求赔偿义务人继续支付5年至10年,最高也就为30年,那么还有40年的救济何来,按《解释》规定人在40岁-45岁以上受伤致残其才可能被这20年赔偿年限涵盖,锁定赔偿20年限显然是看似公平实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也就很难说其具有合理性。2、如果赔偿权利人因为康复而恢复劳动能力或者减轻伤残等级时,赔偿义务人是否可以要求其退回一次性给付赔偿所支付的相应的残疾赔偿金呢?如果受害人在其治疗并未完全治愈时便出院,然后在进行较严重级别的伤残评定并得到相应的残疾赔偿金后再继续治疗,法院有什么的措施来保证、救济赔偿义务人避免遭遇此类冤枉,因此残疾赔偿金支付应当有更加细化的条件,如(1)、治疗达到基本治愈;(2)不需分次定残;(3)不发生康复费用或后续治疗费用等等。3、在赔偿后(包括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伤残者可能得到的实际收入,虽然存在实际上增加了赔偿义务人的责任问题,虽不符合客观事实,这是《解释》自身存在的瑕疵,但此时在实际上并不是太大当事人之间的冲突,赔偿义务人那时一般不会在意,由此淡化《解释》的瑕疵。
此外,《解释》没有规定评定残疾的机构与采用的评定规范,有专家提出“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观点应当是首选。在当前司法环境情形下,法院中设立的鉴定机构是不可取的,这些机构不是法定的,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鉴定资格,有的甚至连专业人员都没有,它不是独立的中界,缺少科学性、中立性与公正性,且不少法官对其本院的鉴定机构都要看其做出的鉴定结论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是否采信,可见其可信度基本不存在。
(二)、残疾辅助器具费
《解释》第26条对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作了文字概括的规定。
条文中反映了三层主要意思:其一、赔偿标准:“普通适用器具”与“合理费用标准计
算”,其中“普通”应当理解为低中档产品而适用。器具主要包括假肢、轮椅等伤残者个人自理生活上的必须器具。“合理”即指中等费用水平,这与“普通”有些重复。其二、更换周期:“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辅助器具应当是普通器具的配件与主要部件,因伤残者生长而变得不适用或磨损而必须更换的情形,包括产品寿命周期更换,如假肢等。对于轮椅存在规格大小引起的更换,但不应当存在磨损与维修方面引起的更换,当然产品质量问题除外,其是生产厂家的责任。《解释》规定的“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也是针对性器具的技术问题而作的。其三、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这里的含义比较模糊,大致上是费用支付期限与伤残人对残疾辅助器具费需要年限。
《解释》仅规定了残疾辅助器具费,而未规定诸如身体所需要的补品、新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等维护伤残人通常生活状态必须增加的费用,其原因是尚未予以重视,制定与实践存在较大难度。
(三)、被扶养人生活费
据侵权行为法方面专家称,该赔偿国外法基本没有规定,而是我国的特有类推适用法律规定,它保护的是伤害致残的间接受害人的扶养权利。《解释》将被扶养人生活费分为两类,第17条第2款规定是残疾赔偿中的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
首先要解决被扶养人的范围,《解释》第28条第2款规定“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其次是赔偿标准与计算,《解释》第28条第1款规定“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该条第2款还规定“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这是对该赔偿幅度上限的限制性规定。
《解释》规定以“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从实际生活看,残疾人健康时或者死者生前平均每月可以用来自己支配的总收入,减去其本人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包括储蓄)支出后剩余的部分才能用于支付扶养他人的生活费,换句话说,个人用于家庭的全部支出包括残疾人本人的费用。因此,按照《解释》规定的赔偿标准,赔偿义务人所支出的被扶养人生活费肯定要高出残疾人本人工资收入或者实际总收入,这表明《解释》第28条的计算标准本身就存在着严重问题。
(四)、其他赔偿
这是《解释》第17条第2款所作的规定,它包括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这是《解释》对劳动能力丧失的损害赔偿范围做出的新规定。
康复费应当是必要的、以实际发生的为限进行赔偿,根据《解释》第19条第2款的规定,康复费只能发生在康复护理、继续治疗过程中。护理费只能发生在康复护理、继续治疗中,这与人身损害常规赔偿中的护理费(陪护费)不同。后续治疗费是指残疾受害人有必要进行后续治疗而产生的财产损失。后续治疗费必须是在康复护理、继续治疗中实际发生的。
《解释》没有规定赔偿义务人支付了定残后的残疾赔偿金与其他赔偿之间的关系。残疾赔偿金是依据残疾等级做出的赔偿,既然已评残,即伤情被锁定,就不应当再支付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否则就应当在康复治疗或后续治疗后再定残,方支付残疾赔偿金。
四、造成死亡的赔偿
《解释》第17条第3款对造成死亡的损害赔偿范围作了具体规定,它包括常规治疗的损害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及其他合理费用等五个方面的赔偿项目。
(一)、常规治疗的费用
在遭受人身损害造成死亡的事故中,因抢救、治疗而发生的常规治疗费用的支出均在此列。当然如果在事故中当场死亡的不存在此赔偿项目。但仍可能发生部分费用支出的情形,如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的,就会产生如交通费、医疗费等赔偿项目。
《解释》没有涉及抢救治疗过程中死亡的特例,如经受伤后第一次抢救治疗,而在转院或前往外地医院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或者在转院途中发生意外事件死亡(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交通工具抛锚、接收医院停电)的等情形,是认定为事故死亡由赔偿义务人赔偿,还是不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二)、丧葬费
《解释》第27条规定采用了定额赔偿的办法,即“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按照我国以往惯例,丧葬费标准多采用本人生前当年平均工资和死亡职工本单位当年平均工资两个标准,前者多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后者多适用于企业,而《解释》实行了地区内的统一赔偿标准。
丧葬费的支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次性赔偿与按实际支出支付,而《解释》只规定了一种方法。在死亡者系有企事业职工的,一旦发生事故,单位工会组织都会为其操办丧事,此时实际丧葬费已开始支付,直至丧事办完。实际中丧葬费一项往往超过政策文件规定的数额,在一农村交通事故中,单位对于办丧事支付的费用超过了人民币2万元,丧葬费当然也就超过《解释》规定的赔偿数额,因此丧葬费一般由单位开支,不采用支付给死者亲属的方式,实质上是解决了福利政策、《工伤保险条例》与《解释》规定较低的问题。当然如果按照《解释》的规定采用“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赔偿支付的方式,北京2002年度市平工资为20728元,成都为11005元,相差近一倍,北京职工与成都职工的丧葬费赔偿也就相差一倍,其他地区与北京、上海、广东以及沿海地区城市相比差距更大。
实际办丧事开支的项目大体上有:寿衣费、灵堂费用、运尸费、火化费、骨灰盒费、骨灰存放费用、墓位、参加办丧事的人员费用等等。
(三)、被扶养人生活费
这项与丧失劳动能力的损害赔偿项目中的被扶养人生活费是同一性质,都是由《解释》第28条所规定。这一项目在以往的职工福利待遇中属于抚恤范畴,也被称为“供养亲属抚恤金”或“生活补助费”。《解释》中存在相关问题这里不再重复,仅对《解释》规定的被扶养人范围、赔偿期限、赔偿支付方式作简要分析。
被扶养人的范围应当是我国《婚姻法》所确立的与直接受害人生前存在的法定扶养关系,以及依靠受害人实际扶养的人。《解释》规定的被扶养人实际上扩大了在之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被扶养人的范围。《解释》对赔偿期限作为以被扶养人身份的不同分别规定:1、未成年人,按期给付到其独立生活时止,一次给付的,计算到18周岁。2、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上述规定是《解释》长期以来各地法院在实务中的基本作法,以及《国家赔偿法》相关规定总结归纳。至于赔偿方法基本是分期给付与一次性给付两种。分期给付即为《解释》第33条定期金制度,定期金赔偿制度能实际解决一次性赔偿中大多存在的赔偿与实际生活状况的错位。定期金赔偿同样存在着风险,目前能提供简避风险的途径只有担保方式。为什么
不设置一套让赔偿义务人投保,由保险机构向受害人分期支付的保种模式,即减轻了赔偿义务人的负担也避免了受害人的风险,也许最高人民法院压根没有打算管这类问题。
可以实行定期金赔偿的项目有: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继续治疗费和更换残疾器具的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不适用定期金赔偿,应当一次给付。
(四)、死亡赔偿金
在《解释》前,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国家赔偿法》以及《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涉及这个赔偿项目,其名称分别为:死亡补助费(标准为: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补偿10年)、死亡赔偿金(标准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含丧葬费)以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8个月至60个月)。《解释》第29条对死亡赔偿金基本上采纳了《国家赔偿法》,作了简要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的硬性规定。
涉及的相关问题:1、《解释》对死亡赔偿金采用“继承丧失说”。这一点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是个争论焦点,多数认为以及规定将死亡赔偿金列入精神损害赔偿范畴,因此,这笔补偿对遭受精神打击、损伤的亲属均有份。而今为“继承丧失说”,那么就应当是遗产由法定继承人进行继承。2、既然为“继承丧失说”,那么受害人在正常死亡下可能剩余的财产即遗产进行继承,在减去受害人本应用于被扶养人生活费用才可能是遗产,此时受害人的财产究竟是多少,对于多数的家庭是否有此获得的死亡赔偿金数额之巨的遗产尚是个未知数。同时,死亡赔偿金与被扶养人生活费同时获赔,显然属于重复赔偿的情形。3、《解释》采用的计算标准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显然不同的地区,同一地区的市与市、县与县会有较大差距,以2003年度深圳、北京、成都为例:
2003年度 深圳市 北京市 成都市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35.84元 13882.60元 9641.00元
为成都市的: 2.69倍 1.44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1346.00元 6496.30元 3655.00元
为成都市的: 3.10倍 1.78倍
职工平均工资 30611.00元 24045.00元 15275.00元
为成都市的: 2.00倍 1.57倍
注:
1、表中职工平均工资,深圳市与成都市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成都市社保局采用的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1582元。
2、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的全省范围内各级法院执行的标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1.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30.00元、职工平均工资12441.00元
3、以上数据均为2003年度。
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到沿海及大城市与西部地区城市(尚未比较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城市)的差距,例如一个甘肃省的城镇居民在深圳市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时,如果在深圳市起诉时可以得到478118.40元(23905.92元×20年=478118.40元)的死亡赔偿金,而如果在其住所地的甘肃省起诉时则只能得到133000元(6650元×20年=133000元)的死亡赔偿金,前者是后者的3.59倍,这是因为他死亡地点的不同而产生的巨大差异。其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更大,以城市居民与农村户口身份确定赔偿金标准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农民身份的企业家遭受人身损害,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显然就不适合。
(四)其他赔偿
这里其他赔偿是指《解释》第17条第3款规定的"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这些赔偿项目与常规赔偿项目对应项目没有太大的区别。
以上所述和观点未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探讨。尽管《解释》存在诸多问题,也遗漏了若干问题与赔偿项目,同时各项目之间也存在有潜在的冲突,但必竟有了一个近似统一的标准规定,正所谓一句不太适合的套话"有比没有强"。正是如此,应当正视与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在实务中加以注意与避免给当事人带来不利,并不断地及时加以解决与完善,更具有参考性与操作性,做出更加符合客观事实也更加合理的规定,以保护各方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杨立新、朱呈义、蔡颖雯、张国宏著《人身损害赔偿--以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为中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闻会上的讲话 (12/29-2003)
3、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的《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4、北京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关于2003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通告
6、深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甘肃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成都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四川省2004年度有关统计数据的通知
--------------------------------------------------------------------------------
附: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一)----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法规演变过程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二)----相关司法解释、法律规范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三)----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的主要特点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四)----当前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五)----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与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六)----参考案例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七)----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是否具有溯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