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泪李白范文

时间:2023-03-17 01:5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原泪李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极品策略传播机构(英国极品国际品牌投资管理集团中国战略合伙人)在对2000年~2005年中国38家中小家电企业的一份效益调查统计报告研究发现,5年间中国38家中小家电企业的经济收益率是逐年下降的,在被调查的38家企业中,2000年平均销售净收益率在18.7%,然后以每年3.3%的平均值下降,至2005年,38家家电企业的平均净收益率只有3.3%,其中有7家为负数。

家电企业经济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的因素有三:一是销售环境恶劣导致销售成本增高,这在效益下降的因素比例中占了47%。销售环境的恶劣现象一是渠道的销售费用增高,二是产业中企业互相恶性竞争导致产品销售边际利润锐减。

第二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占到29.3%;第三是人力资源成本和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占到13%。

中国制造企业主们发疯似的想遏止“效益递减”,规避竞争和远离竞争,但竞争就像月光下的影子紧紧抓着你。

摆脱月影的办法只有一个:调整站位让影子消失。我认为中国企业主应有意识的树立远离竞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主动远离竞争,而不是本能去参与竞争。

差异化的产品为经营导向,远离竞争

在消费主义社会,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基点很大一部分是产品。建立产品的差异化消费是区隔、远离竞争。

差异化产品不能简单理解为全新的独有技术产品,或高溢价的产品,或是外观设计独特产品……

正确的做法是,不是你如何创造设计出一个差异化产品,不在差异化产品本身。而是你如何通过差异化产品建立你远离竞争的距离,并持续保持这个距离。

差异化产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低成本领先的产品:表现为产品的价格低,以低价格超越竞争对手。

具体的做法是:将产品的实用功能简化到只满足消费者的最重要的要求。然后省略其他可有可无的功能,以节省成本。这样,消费者可从低成本的差异化产品中可以得到两种体验:一是要求上的物质功能满足;二是金钱的节省引发他们的快乐愉悦。但低成本差异化的产品必须做到质优价廉,像微波炉,在中国就是快速热菜热饭的,完全不需要太多 其他的功能。格兰仕就是以超低成本的差异化产品阻挡了一大批竞争者,成功的远离竞争。

第二类是价值领先产品:表现为产品以超越其它对手的价值去满足消费者。 价值领先的产品可由以下元素表现:如全新技术化的产品、复合化技术化的产品、高溢价的产品、拥有独特工艺的产品……

具体的做法是:

你的重点在竞争优势不是简单就能建立的,像上述对差异化产品的理解所建立的区隔优势并不大,竞争对手很容易就可以复制,导致你的区隔优势并不长久,那么如何建立差异化产品形成区隔竞争优势?

1、战略导航。在企业确立差异化产品经营导向的战略,并有系统的差异化产品经营导向战略的实施纲领,坚持不断的开发差异化产品,培养一种从产品方向选择、产品研发、产品功能指标确定、产品营销、产品服务等一整条价值链的差异化。并在目标、时间、进度、管理、预算、包括盈亏在内进行分解。只有清晰的差异化产品经营导向的战略导航,才能从战略高度坚持差异化产品经营导向。

2、建立差异化产品经营导向的组织支持系统。从决策层面、品牌营销层面、技术研发层面、质量工艺层面、材料供应层面建立一套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由产品经理或品牌经理统筹。

3、换位思考。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创立差异化产品,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一厢情愿。否则你的产品可能是可有可无的功能堆砌的“差异化产品”。

4、建立速度与成本优势。创造差异化的产品成本意味着比同质化(大众化产品)产品成本高,因为新产品适用到许多新技术,存在着众多的研发风险,也存在着新品面世后的失败。即使在技术转化为商品十分成熟的美国,新品从研发到商品,其成功率也只有7%。差异化产品的经营必须坚持不断的降低开发成本,只有降低成本形成差异化的优势,你才能在对手的跟进中有空间回旋。差异化产品降低成本可从以下几个元素考虑:产品结构与功能的取舍,舍去可有可无的功能;材料的替代,注重以新型材料替代;研发周期的缩短,尽可能将一个产品研发分成几个单元同步进行。

索尼和三星创造差异化产品的模式差异很值得我们借鉴。

1、差异化产品的创造主张:

索尼:在企业中十分崇尚对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求异,一直强烈执著在企业培养不拘泥于现有的技术,独立研究开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全新的市场与需求。

三星:不花巨资去搞独自创新的科技开发,靠一己之力去试图建立全新的技术王国。不成为新技术的领先者,而是善于将新技术转化为适应市场的消费产品。

2、差异化产品的创造方法:

索尼:独立研究开发前所未有的全新产品,创造了许多全球第一的产品:如晶体管收音机、随身听、光盘随身听、“特丽珑”技术彩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新技术的创新第一。

三星:通过支付一定的专利金,引进技术然后以模仿借鉴,变为自己所用,同时注重对现有技术的嫁接、融合,专注于产品设计和迎合市场的消费的需求。

3、差异化产品的创造成本:

索尼:研发结构大,配置上万人的研发机构,轻视战略分工合作,只注重索尼产品自身技术规格标准,使索尼的不少新技术创新产品忽视了和其他产品的兼容,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创新产品转化为社会商品的时间成本过大。

索尼在液晶显示、等离子技术、MP3,半导体等数码产品的研发上落后。有资料显示,在2004年~2005年,索尼差异化产品营运边际利润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平均低于5%。

三星:研发结构略小,拥有5000名设计人员,重在整合各种技术。产品速度快,液晶显示、等离子技术、MP3,半导体等数码产品的研发上比索尼快。在2004年~2005年,三星差异化产品营运边际利润保持16.5%左右。《商业周刊》2005年度全球著名品牌100强中,三星品牌价值超过了索尼。

二、建立一个具有“稀缺价值”的品牌,远离竞争

光有差异化的产品是不够的,你必须拥有一个具备“稀缺价值”的品牌,才能体现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创造远离竞争的空间。

“品牌稀缺价值”是指创造“稀缺的品牌”,因存量有限,“稀缺”的价值就弥足珍贵,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其巨作《国富论》中以沙漠之“水”价高于“钻石”的比喻形象说明“稀缺价值”的弥足尊贵。水尽管对人的生存极为重要,但水在自然界存量太大,所以水的价值很低,生活中人们大量浪费水的现象很普遍。钻石则比较稀缺,所以其价值就高,但在沙漠中,水相当“稀缺”,所以它价值高于钻石。

“品牌稀缺价值”,使品牌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性”,具备了最强大的市场竞争价值。具有“稀缺价值”的品牌才具有真正意义的稀缺性和排他性,让你远离竞争。因为品牌的“稀缺价值”和文化内涵很难有“同质化”,一是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对品牌“稀缺价值”的排他保护;二是品牌的“稀缺价值”和文化内涵是独有的,很难被复制。

人对不同产业的认知是有限的,消费者不可能理解差异化的产品的“物质性”,更注重的是附加在这个差异化的产品上的“符号意义”——品牌。

一个具备“稀缺价值”的品牌会让消费者从内心“认可”这个差异化的产品。如果剥离了这个“稀缺价值”品牌的影响,差异化的产品和大众化的产品的鸿沟并不大。中国的英雄钢笔是极具产品力的产品,在上世纪60年代,英雄钢笔的工艺质量和设计的十余项指标与派克、万宝龙笔的物理指数相当,还有七项指数超过派克笔。但英雄钢笔因为不懂得系统建立品牌的“稀缺价值”,所以英雄钢笔虽有强势的产品质量指数,但缺乏品牌的“稀缺价值”,和万宝龙比价值相比差距十分悬殊。

中国的手表制作和设计工艺品和瑞士手表相比没有区别,但中国产品溢价价值仅值瑞士二、三流品牌手表溢价的3%~5%,这说明具有“稀缺价值”的品牌比差异化的产品更能远离竞争。

但如果将一块奢侈品牌手表的具有“稀缺价值”的品牌符码褪去,这个手表的溢价同样与其他大众商品为伍。奢侈品牌商品的产品差异化的真正价值是奢侈品的品牌价值赋予的。

如何创造一个具备“稀缺价值”的品牌?

1、要有做“稀缺”品牌的决心和信念,敢于做品牌,真正意义去做品牌,而不是叶公好龙。

2、要善于经过专业系统的运营,通过独特的定位、提炼、挖掘、整合、激活、再造等一系列工程来实现“品牌的稀缺价值”。

3、企业对提炼、整合“品牌稀缺价值”,要善于对其传播、放大、运用、保护等系统服务。

三、建立创造一种新产品和“稀缺价值”的品牌一体的新消费主义,远离竞争

在当前这个商品泛滥的社会,符号意义的消费趋势已经诞生,并从某一层面超越了物质商品消费。当你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差异化产品,当你拥有一个“稀缺价值”的品牌,他们都是相对静止的符号元素,你虽然可以用传统的促销方式去整合它们,获得市场营销的成功,但传统的促销方式也往往会被对手克隆。

你应该动脑筋的是,将你的产品、你的品牌主张和消费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镶嵌移植成为一个整体,善于从创造的“差异化产品”,紧扣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制造,引领、渲染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大胆引导消费潮流。从世界近两百年的时尚消费潮流看,凡是大胆引导消费潮流的企业都没有竞争的煎熬。在这个新消费主义主题的倡导下,全面开展你的营销。

如何去创立引领一种新的消费主义呢?我认为不需要你开天辟地去创世,而是抓住这几点:

1、努力认识你的目标消费者的当前需求,清楚知道他们当前的喜、怒、哀、思、衣、食、住、行,然后用较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去满足他们。

这样你可以在你的目标消费者中占据强势地位,远离竞争。

2、努力发掘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很多企业不愿意或无意识去发现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因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消费博弈,企业永远走在前面,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往往是不经意表现的,这无疑丧失了一个远离竞争的空间。

企业要建立一个挖掘你的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数据库,最好由产品经理掌管。系统去收集、挖掘、分析、预测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各种数据情报,便于独具眼光去捕获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数据库的各种数据情报烦杂,最好每月激活,筛选一次。

3、扩大分众系统,尽可能努力去扩大你的目标消费群。成熟的市场细分经验告诉我们,分众是越细分越好;但是新消费主义的灵感告知我们,尽可能努力去扩大你的目标消费者;只要是消费者,不论男女老少,他们很多需求价值是共同的,那就是具有一种快乐的、满足、炫耀性的消费。

因此要大胆开拓思路,大胆想象,总结整合出一种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令其获得快乐体验的新消费主义理念,大胆去传播,创立引领新的消费。

篇2

二、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三、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四、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五、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平乐·怀人》

六、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七、泪粉偷将红袖印。——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八、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九、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十、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十一、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十二、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十三、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十四、临行愁见理征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十五、离骚读罢总堪伤。——舒頔《小重山·端午》

十六、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孔夷《南浦·旅怀》

十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十八、马上离魂衣上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十九、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晏几道《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二十、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皇甫松《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二十一、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二十二、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二十三、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二十四、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二十五、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二十六、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二十七、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二十八、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二十九、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三十、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刘沧《赠道者》

三十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三十二、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三十三、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三十四、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三十五、那堪疏雨滴黄昏。——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三十六、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三十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

三十八、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

三十九、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四十、泪珠阁定空相觑。——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四十一、带我离愁江外去。——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四十二、只愁飞诏下青冥。——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四十三、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李白《飞龙引二首·其

四十四、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四十五、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

四十六、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四十七、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四十八、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四十九、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五十、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温庭筠《惜春词》

五十一、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五十二、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五十三、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五十四、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五十五、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五十六、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五十七、悲欢离合总无情。——蒋捷《虞美人·听雨》

五十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五十九、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六十、多似浔阳江上泪。——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六十一、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六十二、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六十三、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

六十四、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李商隐《富平少侯》

六十五、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六十六、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六十七、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六十八、谁怜旅愁荏苒。——张炎《解连环·孤雁》

篇3

关键词:古诗兴趣;课前预习;课堂发挥;赏读激趣;直观升华

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个人的做法有如下

四点。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敲门砖。古诗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的领悟。对历史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穿越时空,到达作者所处的年代,与作者沟通交流,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这样才能很好地体会诗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和人性美。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应介绍南宋的有关历史及诗人的生平:陆游出生三年后,徽宗、钦宗二帝被金所掳,北宋灭亡。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伴随他的成长,而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促使他更加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来得不到朝廷重用,多次罢职闲居,壮志难酬。最后,被罢斥归山阴故里,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归故里的第四年,也就是他68岁时所作,《示儿》是85岁时,也就是临终之年,这是他的绝笔诗。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刻地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诗人为大好河山的沦陷而感到无比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便可知其中遗民哭了六十多年,能不泪尽吗?能不盼望王师到来吗?同时可明白诗人是在为遗民呼号,想引起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心,那么,诗人的爱国之情也就显而易见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人在他有生之年(80多年)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可惜未能实现,“但悲不见九州同”,悲痛之情便跃然纸上,但至死坚信王师北定中原之日必将来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壮之情直逼读者。再如,《早发白帝城》的教学,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作者李白的资料和这首诗诞生的背景,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李白因永王李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随即乘舟东下江陵,那种惊喜交加,那种畅快的心情,也就很容易理解李白式的夸张与浪漫。

教师在指导课前预习时,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并借助教材注释反复阅读古诗,把难点做上标记,上课时有重点的听老师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学生会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体验到豁然开朗的畅快,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课堂发挥

学生有了良好的预习基础,就会有积极的表现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井喷式爆发,老师在课上要先抑后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课伊始,朗读入手。默读、指读、轮流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含义的理解来诵读。教师从学生诵读的状态掌握学生理解的程度,适时引入学生对自己理解的表达。学生表达是不要限制框框,引导学生“信口开河”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予以点拨。在学生共同存疑处精当设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争议,从而达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教与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上时间的高效率利用,事半功倍。

三、赏读激趣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朗读欣赏是古诗学习中的最高境界。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再用配乐练读,竞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把学生引领到学习的更高境界,进而捕捉诗中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的“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中的“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中“哀”的意境等等。

四、直观升华

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英国安诺德说:“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所以,现在我们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的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但是,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知之甚少,小学生尤其如此。诗人的水平再高,诗的语言再精妙,也只是抽象的文字。对那些自学能力稍差,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学生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古诗的兴趣呢?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古诗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学习古诗感兴趣,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并且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声韵美,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更文明、更高雅。

篇4

一、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征人怨》柳中庸)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本题的解答应抓住作者含蓄抒情的手法,可以诗中作者的语气为切入点,细细品味,找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的答案。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本题考景色的氛围,考景中蕴含的感情,即借景抒情。只要能整体上读懂全诗,又理解了这两句的意思,就能答出“清冷、幽静的氛围,孤单寂寞的心情” 。

二、情感与修辞手法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00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本题抓住了“浮云”和“日”的比喻义,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民的情感,就比较容易把握主旨。由“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是昔后是今,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兴亡盛衰之感。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 夜煮茶。”(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寄奉》魏初)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题抓住 “去岁”与“今年”“却到家”与“又天涯”的对比,从中不难总结出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感。

三、情感和表现手法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2007《鹧鸪天·送人》辛弃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之后所见的景,景中包含着对友人的惜别、关切之情。因此用了古诗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2011《春日忆李白》杜甫)“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我望江东只能看到日暮的云彩,李白望渭北只能看到春天的绿树。弄清了诗句的意思,总结其思想感情,掌握想念对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就不难了。

四、虚情与实景

“忆君遥在潇湘月,……”( 2010《送魏二》王昌龄)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把握评价的意思,明白这是运用想象手法,从对方的角度去设想,由眼前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五、情感脉络的梳理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本题即是梳理出全词的情感脉络,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心痛,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篇5

一幅这样的图画,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一片白茫茫的的雪地上,印着几行大大小小的脚印,一对中年夫妇,手牵著几岁的孩子,男孩,或女孩,一个,或几个,向前面一座楼走去。一会,越来越多的,同样的家庭,向著那座楼走著…。冬去春来,雪地变成了草地,白色变成了绿色,匆匆走著同样的人们;夏尽秋至,无尽地叶落,绿色染成了橙黄,伴随著踏叶的沙沙声,急急走著同样的人们。他们急急匆匆,追赶著时间,无心欣赏周围的一切变化。这样周而复始,一代人去了,又一代人走来。他们来到楼里,大人们站上了讲台,孩子们坐到各自的教室,去学习他们父辈们用的语言,学习他们祖先留下的文字。这样薪火相传,父亲去了,儿子接上。是什么力量,使得这群人那样的顽强,那样的坚持?啊,是这样的方块字,将这群八方四域来的民众,联合起来,无论来自何方,不管走到那里,任何异域天国,这方块的文字将他们紧紧捆在一起。试想,没有这方块的文字,而换成拼写的字母,亚洲东方的这个大国,早已象欧洲一样,四分五裂。广东人遇上福建人,就象法国人遇上德国人。不似拼音文字,意依音而变化,这固定死了方块字,音变而字同。这就联合了完全不同的方言,整合了我们的族群。

这群人的聚集,不象犹太人,无论流散世界各地,操不同语言,因为共同的宗教而联合在一起。这文字的捆绑,有著比宗教更大的魔力。这共同文字表述下的文化,有了多个源流,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越文化等,博大而精深。 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力量,使我们不得不肩负起来而传递下去。这种力量,使我们有了五千年文明的记录。因为这种力量,当我们谈到秦皇汉武,并不感到神话般的遥远;当我们谈到孔孟,他们的思想,依然左右我们今天的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仍然是我们今天做人的准则,“君视民如草介,则民视君如寇仇”依然是指导当今那片大陆和谐理论的基础;当我们谈到李白,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那样发自内心的亲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忧愤之忾,常使我们生出劫富济贫的侠义;当我们谈到苏轼,那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歌‘大江东去’” 的豪情,不禁跃然纸上;当我们谈到李煜,那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亡国之恨,使人愁肠百结;当我们谈到关汉卿,《窦娥冤》的“六月雪”,使得今天我们依然感到寒意;当我们谈到曹雪芹,宝黛的情景依旧再现在当今的生活中,林黛玉,薛宝钗仍然是当今男人的理想追求。

这共同文字下的内涵,教我们懂得“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处世之道;教我们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之情;教我们懂得“达则兼济天下,退则明哲保身”的孔孟之道和老庄哲学。朱熹有这样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上逆商周,下达明清。我常常心驰神往,交游古人。从他们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共鸣,理出大概的发展轨迹,这样促使我想写出一些文字,勾描出中国文学发展的粗浅轮廓,与我的朋友们分享。当然,只能是挂一漏万,一窥豹斑而已。

我想依历史轨迹,一一介绍。

先秦文学,包括上古的神话,《诗经》,《楚辞》。

两汉文学,介绍汉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古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介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父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

隋唐,主要介绍唐诗,这一中国诗歌灿烂的巅峰。其峰巅之上最亮的明星,李白,杜甫,白居易。边塞诗人王昌龄和田园诗人王维。

五代,介绍词人李煜,他的“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血泪之泣。词人苇庄,他的“到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个浪迹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恋。

宋词部份介绍豪放派的词家苏轼和辛弃疾,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怀“醉里挑灯看剑”。婉约派的柳永,吟唱“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散文介绍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韩愈为代表的唐宋家。

宋诗著重介绍爱国大诗人陆游,赞叹他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一直燃烧至生命尽头的挚热爱国之情。

蒙元时期,戏曲发展成为高峰。这里主要介绍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听听窦娥的“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血泪控诉。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同感“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莺莺苦苦的迷思和浓浓的哀愁。白朴和马致远的散曲,想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

明清两代,小说成为文学的高峰,主要介绍施耐庵的《水浒传》,见识“路见不平,拔刀向助”的古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揣摩“天时,地利,人和”的智谋。吴承恩的《西游记》,欣赏美猴王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蒲松龄的《聊斋》,交游美丽的狐仙。曹雪芹的《红楼梦》,神往自己心中的宝玉,黛玉。象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看宝玉,就有一千个宝玉了。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篇6

一、杨柳、扬花、柳絮

杨和柳同科不同属,杨枝上扬而柳枝下垂,但二者的干、枝、叶、花、种子都差不多,因此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杨也叫做柳,垂柳也叫垂杨。杨柳的花呈鹅黄色,成子后,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飘落如絮。古人花絮不分,既称杨花,也叫柳絮。

杨柳生命力强,分布地域极广。与小草一样,杨柳也是北方中原最早报春的信使。“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柳芽初绽,淡绿鹅黄,洋溢着特殊的气韵,给人冬去春来、生机勃勃的感动。于是,新颖鲜妍的杨柳成为诗人歌咏春光美好的意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满)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白居易);“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这些诗词名句,抓住了杨柳的形态、色彩,再现了春景之美,奔涌着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欢喜之情。

然而,事物还有另一面。草木鲜妍也会使一些人作对比联想而生悲哀。柳絮飘零,又会引起人们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于是,杨柳又成为诗歌中感时伤春、怨离恨别的意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然也就有许多人不得不在春天离开亲人而远走他乡。外出谋生固然不易,应征戍边更是生死难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随风飘拂的杨柳反而更加深了这个离家赴边的士兵的痛苦。这里的杨柳,是用作反衬的意象,蕴含着离别的苦情。再看王昌龄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里的杨柳,简直就是引爆离情别恨的导火索了。

出行者痛苦,关行的亲朋知己也同样心情沉重,分手时自然要有所表示,“折柳”就是古老的送别习俗之一。“柳”与“留”音近,可以表达留恋之意;柳枝清新可爱,兼又生命力强,插地便活,也有随遇而安的祝愿。况且柳树到处皆有,随手可折,柳枝自然成了送别的最佳赠物。其通好致意、以慰相思的情义绝不下于今天的送花之举。据史书记载,汉代长安人送客到城东门霸桥,折柳赠别,以后,“折柳”就成为送别之词了;汉代乐府中也有《折杨柳》笛吹曲,主题多是怀念征人,怨别思乡。

唐诗中有好多写到折柳送别的。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是别离多。”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人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攀折减春风。”李白则有《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由此可见“折柳”与送别、怀人、思乡的关系。不仅柳枝含情,杨花、柳絮也成了离愁别恨的“代号”了:“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郑谷有一首《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诗中的春、杨柳、杨花、笛声、离亭、傍晚等意象组合,强烈地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一南一北分手时的沉重心情。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可不能“走马看柳”,忽略杨柳杨花饱浸着的酸愁苦恨,要理解诗人运用杨柳意象的目的。例如李白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不单是点明暮春时节,更是一种抒情意象,蕴含着飘泊的愁苦、朋友间的挂念。再看柳永的抒情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写之景切合离别之情,缠绵的杨柳,冷湿的晓风,惨淡的残月,都是渲染离愁的意象。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张生赴京赶考时有一句唱词:“柳丝长,玉骢难系。”她舍不得张生离去,幻想用路旁长长的柳条拴住张生的马,当然办不到。这样写,为的是抒情,这“柳丝”,骨子里就是“留恋之思”。

篇7

关键词:空幽静,凄清,无奈,伤感

历来的文章家都注重炼字。杜甫有“为人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壮语;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语;杜荀鹤有“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的豪语。文字和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更改一个字,有时也就是改变了作者的情感内涵。但是,高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赏析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诗人都垂青于“空”字,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韦庄的“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金陵图》),似乎无“空”不成诗,无“空”不成文,原因何在呢?

1、“空”字渲染环境的幽静,表达抒情主人公归隐闲适的情怀。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一个“空”字,写出了山中树木茂盛,人迹罕至,描绘出山中的宁静、村民生活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超然物外、归隐恬适的情怀。他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都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既写出了山居环境的静谧,又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安逸。

2、“空”字渲染景物的荒凉、凄清,传达诗人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前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韦庄置身于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来到六朝旧都金陵,徘徊于往昔的政治中心,如今已荒废的台城,自不免怀古伤今,分外惆怅。在春雨霏霏江草长齐无人理会名城遗址,人听到鸟叫,感觉六朝恍惚如梦一般,这主要是从一个“空”字表现出来的,鸟声再好听,但无人理会,可见此地已萧条冷落之极。“空”与后两句中的“无情”“依旧”一起,造成了诗人有情物无情的巨大反差,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来写,放在来着凉意的潮声中来写,放在朦胧的月夜中来写,更能显出故国的没落荒凉。一个“空”字尽显六朝繁华俱归乌有,隐含着诗人古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诗人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四句诗,写尽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连”字写出塞之景,黄沙漫漫,无边无际;“向”字写出了王昭君思念汉室、想念家乡之情。然而天地无情,青冢有恨,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一个“空”字,写出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和思乡而不得归的伤感。而《蜀相》一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自”“空”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更加突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李商隐《马嵬》“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诗人抓住最有特征性的事物,只用“虎旅传宵柝”五个字,就烘托出唐玄宗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危今安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冠以“空”字,意思正好相反,军队不是护卫,而是发生哗变。

3、抒写主人公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悲愤和无奈。

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复国,收复中原,然而南宋小朝廷却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诗人的一腔爱国之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泡影。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灭胡虏是他的一生的追求,但诗人壮志未酬而两鬓已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杀敌无路的无奈和悲叹。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前三句排比叙事:虞姬刎乌江;孙刘赤壁功曹;班超年迈守边。重点是写后一事,一个书生投笔从戎,功成而名不就,令人长叹而泪下。“空老”,更让报国无门的书生们,在生灵涂炭之时,独怆然而泪下,长叹声里,贯穿了古今多少忧患的话题!

4、写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传达出昔盛今衰的伤感。

南宋词人姜夔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著名的《扬州慢》。当年繁华热闹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如今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个“空”字,写出了写出了今日扬州城的荒凉冷落。

孔尚任《桃花扇》中一曲【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写尽南京城的衰败和荒凉。“残”“废”“瘦”“空”四字,一字一图,一字一泪。用“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凄凉。

4、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王勃《滕王阁诗》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一个“空”字写出了江水永恒、人生短暂。难怪当年曾留下了一字千金的美谈。

篇8

辛弃疾的千古绝唱

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下了关于鹧鸪的千古绝唱: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辛弃疾内心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所谓正愁余,语出《楚辞・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其呼唤词人莫忘北归之怀抱耶?抑勾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耶?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耶?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悲凉无已。

这首词,辛弃疾创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距其南渡已过十余年。辛弃疾时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一路上伴随他的,除了江水的激越,就是反复响在耳畔的鹧鸪声。

梁启超赞此鹧鸪一笔云:“如此大声镗,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可以说,此词用声声鹧鸪啼,发抒了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阕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其美学气质,在古典文学中直臻极上之品。

词牌《鹧鸪天》

鹧鸪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象征实在是深入人心。词牌名中,即有以“鹧鸪天”为名的。

《鹧鸪天》词牌来自一句唐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只是关于这句诗的作者历来难辨,有郑隅、郑、郑山禺等几种说法,应该是当时人记录的笔误。不过在唐代,诗中咏鹧鸪的本来就很多,不说那个有“郑鹧鸪”之名的郑谷,就是李白都曾自比鹧鸪:“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鹧鸪鸟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喜欢温暖的鸟。晋人书中就有记载,说这种鸟喜欢朝着太阳飞,又叫“随阳鸟”,发出的叫声就像在自己呼唤自己。这当然是人们的想象,古人想象力比我们丰富生动得多,他们说鸟有鸟语,它们不仅说自己的语言,而且还会说当地人的方言,所以一种鸟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叫声,也有不同的名字。只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孤独了,只与机器对话,再也听不懂鸟语了,当然也许就算听懂了估计也没有什么好话说给人听。鹧鸪在唐诗中的意象主要体现在,乐声《山鹧鸪》的婉转凄恻上。唐时的乐曲《山鹧鸪》,应该是笛子一类的吹管乐,是南国民间乐曲,音色清越。最喜欢听鹧鸪曲的应该是晚唐的许浑,他为鹧鸪曲写了许多诗,像“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等,都是描写这种乐曲的。不知道为什么姜夔在《宋史乐志》里说它“沈滞郁抑,失之太浊”。再后来兴起禽言诗,更有人将鹧鸪的叫声形容为“行不得也,哥哥”,这完全是将人的感情诸加在鸟身上,这鸟儿不复是它最初的自己了。

《山鹧鸪》因为是笛曲似乎不太适合在乐坊酒肆填词演唱,所以唐五代并不见有词作,到了北宋初年,才仿佛一曲笛音御风而来,高雅风致、清灵悠扬,直入那些风流才子的寂寞心灵。离愁别绪,感怀身世,一股凄凉哀婉的风迎面吹来。

鹧鸪声中道靖康

南渡词人特别钟情《鹧鸪天》调,大概是他们心中有深感鹧鸪那“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出国破家亡的内心之离愁和怅惘。

李清照《鹧鸪天》词云: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南渡之后,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落寞,乡情殷切,写下了一些怀乡词。这词便是写晚愁霜晨庭院中凄寒肃杀的景象,及女主人一醉解千愁的浓重家国之思。与辛弃疾的词一样,两词结句,如直抒胸臆,僵直枯燥,便缺乏了艺术的生机,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获得特殊的美感享受。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陆游则在《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里写到: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此词作于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因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鹧鸪声声中,英雄易老,故土难回。

当时的朝廷重臣赵鼎,也用《鹧鸪天》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赵鼎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上元节(元宵节)。

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的悲鸣。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以当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这种艺术手法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一任感情发泄,姿意挥写,哀而不伤,刚健深挚,与一般婉约词、豪放词均有不同。因此清人况周颐评曰:“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蕙风词话》卷二)这个评价是非常符合此词的特点,也是非常符合词人作为南宋初年中兴名臣的身份的。

鹧鸪身未灭而灵已消

到了今天,鹧鸪已不再是南宋人眼中那极具象征意义的灵禽,而是用来养殖和食用的家禽而已。

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报道、宣传,大力推广鹧鸪养殖。宣扬其最大特点就是:肉厚骨细、营养丰富,每只成年鹧鸪体重约1市斤,售价仅28元左右,谁都买得起,无论在城市农村极为俏销,需求巨大。

篇9

关键词:诵读;传承;文学素养;创新

现在的中学生因为生活单调,学业压力大,他们的情感世界极为荒荒,常沉迷于网络、韩剧、动漫世界中,可以说中学生的感情空白,语言苍白,课外积累少之甚少。为了应试的压力,常常把诗词弄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诗词的画面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诗词没有了律动,没有了激情,没有了生命,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学生只能是记笔记、背笔记,无法进入文本,更无法与作者倾心对话了。因此语文基础薄弱,诗词鉴赏水平低,写作能力差。笔者认为从诗词教学入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内涵,提高语文素养,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读出一片新天地。那么,如何从诗词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诗词常识

1、知人论世。

由于诗歌作品年代久远,后人要欣赏它,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才会感悟作品。比如,在读李清照的作品时,要了解李清照创作分为两个时期,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受自然风光、别思离愁,风格清丽明快,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而后期多概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如果不了解作者创作时期,是难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又如读杜甫诗,要充分了解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当时创作诗歌时的心境,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诗的用意。因此,要让学生收集著名诗人的历史资料,如苏轼、李煜、韦庄、陆游、阮籍、左思等,以便扫除鉴赏障碍。

2、积累意象含义

通过熟悉传统意象含义,便于领会诗词的主旨,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梅有着“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那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

3、积累典故含义

弄清典故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分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等几种情况:

如:借用神话传说入典的常有:“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表示男女爱情的忠贞;“天狼”借指进犯的敌人表示战事;“女娲补天”比喻奇才异能之士;“化鹤”“归鹤”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表示人生变幻,反映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迁、人物非昔的情景“桂魄”“蟾桂”代称月亮“折桂”登科第等。历史故事有:“燕然勒石”对大将武功的推崇“廉颇”老骥伏枥,尚思立功报国;“封侯”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新丰客”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冀能被明主任用,“楚狂”“接輿”不满现实,佯狂处事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青冢”即昭君冢,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南冠”“楚囚”指被羁縻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身陷囹圄;“王谢堂前燕”以王谢家族盛衰为喻,寄托吊古伤今的情怀;“高山流水”“伯牙琴”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才学技艺方面的互相了解和合作。引用前人语句有:“冰心”高洁的品质;“五柳先生”中“五柳”指高人隐士或高人隐士隐居之地;“归去来”表示归饮隐;“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高洁;“式微”表示国势或门柞衰弱,或自己政治上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登楼”表示登高远眺,千里江山尽收眼底的情景,同时又唤起思念家乡、故国的人忧伤情绪;“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比喻活跃的思想、不羁的性格;“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事衰颓、山河变色的感伤,寄予爱国忧时的情怀;“玉树花中”“花”表示之音、亡国之音;“阳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等。

二、熟读成诵

古典诗词很讲究声律,学习有感情地吟诵,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划分节奏,把握准感情,从而为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做好准备。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要轻声舒缓的读,具有轻细而凄清的感觉,才能体会诗人惆怅茫然无助的感情,再如读李白的《将进酒》,要充分把握诗中句式长短变化,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的得法的诵读中,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出来的不平之气,节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忽高忽低,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真正体会到诗人余光中评价李白的一句经典“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当然,读有多种方法,可借助多媒体选择经典朗读视频,也可以让个别朗读较好的学生展现自己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读诗带来的美感、带来的愉悦,激发读诗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齐读,在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在吟读过程中,诗情被得到反复领会,诗意也渐渐被意会,从而培养了诗歌的语感。

三、积累巧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诵读积累古诗的好处。这就要求学生积累诗句,丰富知识,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学生整诗的积累,诗文名句的积累,这是丰富学生知识,扎实学生语文功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积累,可以分类积累,如写“月、水、春、秋、冬、山、雪、梅、柳、爱国、气节”等一些经典名句,经积累反复成诵,也刻在学生的脑海中,随时信手拈来,终身受益。

巧用可分为引用和化用。

在写作中就可以引用诗句,丰富文章的内涵。如学生习作:那些具有崇高人格美的古典诗文,长期熏陶着人们的精神品格,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深情;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豁达和自信,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的英雄气概,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

“化用”指的是化用原来诗句,自己遣词造句。如:“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琶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中淹;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捧出这部宝典,我们能感觉到它的份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茑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庭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界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以上都是学生化用诗人的诗句,自己遣词造句,丰富了语言内涵,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创造出新

再创造是在学生深入领会诗歌意境,再创诗歌。教师在教学诗歌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让学生感受欣赏诗歌的美,还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激情,再创诗歌,再创美,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笔者开展了诗歌创作竞赛活动,如学生自己写的诗:《品读历史》

是谁,拨弄起边塞的琵琶/是谁,舞动着华清宫的霓裳/又是谁,浣洗过溪畔的轻纱/历史的年轮/转过尔虞我诈的宫墙/转过金戈铁马的沙场/但最美的历史也已是昨天的一页/历史的青碑/自古为贤者所驻留/一代天娇/绝命君王/豆蔻词工/风流才子。

琵琶声美/霓裳翩翩/轻纱飞扬/最美的历史也最无情/我们不问江南江北/是何人的故里/我们谨记的/是历史的功绩/我们膜拜的/是千秋的伟业。

而历史/则更像一方竹筛/鉴定你我的分量/于是,我们背上行囊/迎风歌唱/坚定地朝前路迈进。

篇10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从何开口?欲说还羞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经多世事心长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