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4 16:2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树的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读一本好书,犹如一位好老师,教你为人处事的道理,洗礼你的心灵。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古代就有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读书谨言。也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虽然观点过“左”,但是还是肯定了读书的重要性。
没有书籍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一个人来说,读书学习与提高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读书可以明志。很多一代伟人和成功人士都是通过读书,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品质,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读书可以明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了书籍,不可能懂得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不会有今天我们这个遵从礼仪为先、道德至上的社会。
读书可以明情。书中有人类万般大情大爱、儿女情肠,有的缠绵悱恻,有的义薄云天,有的母爱情深,有的逐名逐利,让我们领略到人间的冷暖与世事的繁华沧桑,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我喜欢在午后读书,那时有温暖的阳光,心情自然最舒畅。书架上,杂志、作文、散文集、小说集甚至是连环漫画,都是我作乐的工具。
我非常享受读书的时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当我们被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迷惘了方向时,静下来,冲一杯咖啡,读一读书,你又会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每当我考试失利或心情低落时,我都会拿起书来,那浓浓的墨香又带给我莫大的快乐!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只有见识多,看得多,学习多,你才能增长智慧,才能站在肩膀上看得更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增加底蕴,才能使自己不落后于这个时代!
篇2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2006)。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 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如Robert Lucas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如Patrick认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供给主导”的作用。金融发展在动员储蓄、管理风险、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以Goldsmith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Sinai和Stokers(1972)及Wallick(1969)的有关文献均对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
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与Shaw为代表的金融压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综述
1.国外方面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一直走在前面,Goldsmith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他使用金融中介体资产的价值与GNP的比率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指标,通过检验35个国家在103年间(1860年~1963年)的数据,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是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总是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不足的是,他并没有能够指明两者何为因果。
King和Levine针对Goldsmith研究不足,采样80个国家30年的数据,系统地控制影响增长的因素,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反之亦然。Levine的研究也自此引发了寻找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证据的。 Levine和Zervos(1996)通过在回归模型中引入一些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扩展了和对金融中介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其研究结果是银行发展、股票市场流动性,不但都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都是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很好预测指标。
Arestis等(2001)使用来自5个发达国家的数据,采取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在控制股票市场易变性和银行体系效应的基础上,检验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结果也表明尽管银行和股票市场都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银行的效应更大。
2.国内方面
国内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不足。然而,通过借鉴学习国外既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和大量定量研究。前人的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国外既有理论成果,同时考虑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运用了国外成熟的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很有价值的结论。
宾国强(1999)采用OLS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麦金农的理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确实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对金融深化有促进作用,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篇3
中外艺术交流跨文化语言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和描述世界的工具。语言是社会性的东西,它由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所使用。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帮助人类创造新的文化。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对跨文化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全面提高语言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语言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必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蕴含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金毅提到,文化是人类自身组成的集体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人类自身及其符号系统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成果。每一种文化有一定的语言模式和一定的行为方式,因此,对外来刺激的感受和意义及赋予意义的方式方法会因文化的背景不同而不同。语言是人类广泛运用的、最重要的符号。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及赋予符号意义的能力使他同动物区别开来。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卡西尔指出:“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但是,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艺术方面的交流一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最有效的工具,但是由于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象征物的东西差异、交流者的语言功底、对人文风俗的了解及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上表达的差异,会存在一定的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吕俊先生曾写一本书,名为《跨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主要论述了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这本书的名字取得很妙。巴比塔(Babel Tower)是圣经用语,出自《旧约・创世纪》,意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洪水大劫后,诺亚的后裔要在示拿平原上建成一座直通天庭的塔。当时人们共用一种语言,互相交流,人多智广,工程进行得很快。上帝对此惊愕不已,于是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无法进行交流。于是通天之塔在一片哀叹中半途而废。(梁晓东,陈运香,张志强,2001:28-29)这个圣经典故表明了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语言文化交流障碍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跨文化交际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不通的问题。即使学过外语,能够用第二语言同说这种母语的外国人进行交际时,仍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障碍仍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没有掌握说第二外语的技能;二是对语言差异知之甚少,或是忽略了语言差异而造成了语言障碍,结果难以沟通。
所谓语言差异是指不同的文化个性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形态在语言层面上的反映。交际者对这些差异缺乏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导致了交际失误的频繁出现。如著名英国作家萧伯纳笔下的卖花女一样,当她在语言学家息金斯的帮助下,学到了一口纯正的伦敦方言而摒弃她原来那一连串的土话后,虽很快跻身于上流社会,然而她还是出了许多文化方面的笑话。尤其是在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应注意对目标国家文化习俗、喜好宗教的研究。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不深入进行研究,就很难学会对方的语言,就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如在英语文化中,颂扬比比皆是,尤其是艺术工作者们经常会收到掌声和鲜花。面对别人的赞许,你必须学会说:“Thank you!”而中国文化中,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对恭维与溢美之言的反应,操汉语的人往往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我们往往听到中国优秀的艺术工作者面对赞扬时说“Not at all(这不算什么)”。线性思维的外国友人们就会真觉得你的表演或作品“不算什么”――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要解决中外艺术交流中存在的跨文化语言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知己知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了解本族文化,也了解目标文化,及时发现双方差异所在,尽量避免由于文化的不同造成的误解,从而提高交际质量。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少一方会使用外语,这就要求从事中外交流的艺术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恰恰是问题的难点所在。在文化习俗上,在价值观念上,在中国可以随便询问对方的工资、年龄及婚姻等问题,而在西方打听这方面的问题将被视为对个人隐私权的干涉。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习惯采用归纳思维方式,而英美人则习惯采用演绎思维方式,比如中国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往往先陈述事实,而英美人则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观点。中西方文化差异使跨文化交际产生障碍。只有不断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才能突破交际障碍,实现顺利交际的最终目的。
2.寻求共同点。共同点越多越容易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沟通的桥梁也就越多。
3.学会移情。移情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看问题。交际中不应该拿某一个文化体系作为固定的衡量标准,只从本族文化出发,臆断对方文化的优劣,而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用他人的文化背景考虑问题,并且对文化差异造成的分歧采取宽容的态度,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及由此带来的交际失败。
篇4
从外生金融理论和内生金融理论的不同思想上,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各不相同。内生金融理论强调的是金融自身的功能对于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研究;而外生金融理论则是从政府的金融制度以及金融调控等宏观方面研究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一)金融发展通过金融功能作用于经济的增长
20世纪90年代起兴起的内生金融理论,可以追溯到Pagano(1993)建立的简易内生金融发展框架。Levine (199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交易成本角度将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分为:配置资源;管理风险;监督公司治理;聚集储蓄;便利交易。金融通过金融体系的功能最终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的途径, 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如下图所示)
1、配置资源功能与经济增长
Walter Baghot(1873)指出“良好的金融系统能够把资金从地效率的投资导向高效率的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能够产生供给引致的效应,通过促使存量资本所有权及其构成的变化以及资本向高生产用途的转移来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经济增长(Hugh T.Patrick ,1966)。Goldsmith(1969)则认为,通过提升资本积累效率可以依次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将金融中介信息收集角色对提高资金分配效率的作用纳入模型。在模型中,资金被投资到安全但低产出的项目或高风险、高产出的项目。对高风险项目的回报存在着两种随机风险:总体和具体项目。但金融中介可以通过投资组合规避总体风险,因此资金通过金融中介分配更有效率,资金的高回报将导致高增长。
2、管理风险功能与经济增长
从股票市场形成的角度,Diamond和Dybvig(1983)建立了流动性模型,他们研究分析认为:当投资者在选择了是投资流动但低回报项目还是非流动高回报项目后,一小部分投资者会遇到不确定性冲击,这种风险刺激了投资者向流动性强、回报低的项目投资。除了股票市场,金融中介也能提高流动性,减少流动性风险。通过提供流动储蓄和选择适当的流动和非流动投资组合,银行也能减少流动性风险,向高回报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增长(Bencivenga and B.Smith,l991)。同时值得提出的是,由于金融系统与经济的耦合,金融风险被放大,并有可能导致宏观经济全局性风险,进一步引发经济危机。
3、监督公司治理功能与经济增长
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基于银行的治理模式和基于市场治理模式。
支持基于银行的治理模式的学者认为,富有远见的银行能使企业集中于长期的投资决策(Aoki和Patrick,1994;Porter,1992),同时银行能提供足够的资本帮助企业应付流动性需要,避免陷入流动性危机(Hoshi等,1991)。总之,他们认为当管理层经营不善时,银行干涉可以代替昂贵的、富有争议的接管行为。
而支持基于市场治理模式的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Kang和Stulz (1997)认为,银行并不是有效投资的推动者,日本银行的预算软约束使过多的贷款流向那些需要重组的企业。Weinstein、Yafeh(1998)、Morck和Nakamura (2000)认为,日本银行并没有推动公司治理,而是窜通企业经理层阻止有威胁的外部控制并且从银行贷款中收受租金。对于德国银行,Edwards、Fischer (1994)和Hellwig(1999)同样证明了它们并不是有效公司治理的提供者。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结构对于国有企业的帮助。
有意思的是Rajan,Zingales(199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更加有利于企业数目的增加而非平均规模的扩大,这意味着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之一是促进企业家精神。同时,金融发展使得对小企业的资金约束减轻,从而促进了大量技术创新型小企业的发展(Thorsten Beck等,2004)。
4、聚集储蓄功能与经济增长
Gurley和Shaw(1955)指出金融中介创造的货币供给额和借贷总额能够加速借贷双方的交易,从而促进实体经济迅速增长。
黄达(1984)从货币的交易媒介性质和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扩张过程指出,让银行参与企业全额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对于加速经济增长是必要可行的。赵俊和,孔庆鸿(2001)通过讨论内外源融资以及经济货币化研究表明,增强经济单位内源融资能力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外源融资作为内源融资的补充,其作用不只是限于解决资本不足问题,也是增强经济单位的手段之一。在依据效率原则的前提下,扩大外援融资对扩大社会产出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对于经济的影响
金融制度与调控机制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Walter Baghot(1873)指出金融与经济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相互促进的,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两者相互抑制。McKinnon(1973)和Shaw(1973)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金融抑制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理论核心是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该市场运作的,把实际货币余额和物质资本的关系视作是互补的,即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将导致投资和总产出的增加。有学者通过对我国金融发展状况研究,提出金融抑制指金融活动过于受计划手段控制,不能按照市场竞争原则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实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优胜劣汰。并指出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制约、市场结构制约和资本市场主体制约。
二、金融从属于经济增长论
有学者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的发展。事实证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实际支配的金融资源越丰富,随着实际支配的金融资源的丰富, 经济发展速度变快, 从而促进实际支配的金融资源增长更快。据此Patrick(1966)提出了金融发展“追从”经济增长的需求引致性观点。该种观点认为,实体经济的扩张增加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金融产业的发展。
依据这一观点,不少学者作出了理论证明。Robinson (1952) 指出,“企业引导金融”,经济增长创造了对特定金融的需求,金融体系仅仅是自动反映这些需求,事实总是表明经济增长引致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才是促进金融发展的驱动力。Stern(1989)也得出了相同的观点:实物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张和金融资产的膨胀,而资产规模的扩张就要求风险的分散和交易成本的控制进而推动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系统的发展,金融发展只是被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内方面,王林辉(2008) 认为:金融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各类成分关系存在非对称性,金融发展更多表现为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相对经济增长而言,金融发展的“跟随效应”显著。杨林等(2008)从两方面论述了经济对于金融发展的作用: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进而拉动金融发展;同时,金融功能的发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经济的增长为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支持。
三、金融发展抑制经济增长论
大多数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的增长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持肯定态度,但是,仍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金融的发展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Van Wijnbergen ( 1983 ) 和Buffie(1984) 等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是因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反而减少了国内厂商可能得到的信贷额度,也就是说,金融中介存在与国内厂商竞争的局面,导致社会出现信用萎缩,降低社会投资和生产率。
也有一些学者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了其风险分担功能,减少了用于预防风险的储蓄,在内生增长模型中这将降低储蓄率而延迟经济增长。Bencivenga和Smith(1991)认为银行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风险分担,将减少储蓄率,这会部分抵消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但最终的效果还要看金融中介提高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大于降低储蓄率带来的负面影响。M.Obstfeld (1994)的流动性与风险模型说明了通过股票市场分散分先机制可以是资金由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转向高收益的投资进而促进生产率颈部的同时,也意味着储蓄水平将因此而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小结
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从现有文献成果来看,国内外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纵观现有文献,笔者认为国内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1、理论分析有局限性。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既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创新性的理论提出。现有文献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放宽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上,但仍局限在新古典框架内。而且我国虽然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仍是建立在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而且研究方向、方法均没有系统性,条理性。
2、分析方法使用不够规范。尽管有大量的数据、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工具,但不同的实证研究所取得的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随着研究的角度、方法或者研究的区域的不同会得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甚至两者毫无相关关系。由于分析方法运用的不规范使得出的结论存在着很多争议。
3、目的不够明确。尽管我们研究的主题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最终目标应该是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多种途径,金融发展只不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从现有的文献看, 多数研究成果从方法上是属于“供给主导”的,很少有人从经济增长需要什么样的金融系统去研究这个问题。虽然现有的文献中也有不少是利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形式,但它由于受其自身的限制,对增长理论本身的贡献并不大。因此, 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或许,以后的研究重点会转到这一领域上来。
4、现有理论过于强调金融体系有利的一面,而对于金融发展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例如对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传导途径和预警机制研究不够。现实世界中,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对其他国家的波及效应,以及起因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造成的全球金融海啸或许应当是经历惨痛教训之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这些都需要有新的理论进行解释。
5、不同金融中介体制(市场中介体制、全能银行体制、专业银行体制)对经济增长的比较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对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的影响尚不充分。因此,需要在这方面的进行更深人的研究。
篇5
【关键词】基础设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来,Rosenstein-Rodan(1943)、Rostow(1960)就认识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的前提条件。Aschauer(1989)通过对美国1949—198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核心基础设施存量(如高速公路,公共交通,机场,电力设施等)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最为显著,其产出弹性为0.24。而且他还发现l97l—l985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共资本增速降低引起的。Aschauer的这一结论立刻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此后众多国内外学者就基础设施的增长效应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基础设施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的目的旨在对现有研究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众多实证文献进行综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各种争论进行梳理和评析。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鉴于绝大多数实证研究文献都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上述文献本身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将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梳理文献;第三部分对国内外实证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评述;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二、研究方法的进展
(一)增加制度层面的解释变量
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对一国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作用,研究基础设施的有效提供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直接现实意义。目前有不少学者逐渐从政治制度角度考察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开始关注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最早从制度层面研究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的代表人物是Hayek。他认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贴近当地民众,更具信息优势,因而在提供公共品方面也更具优势,所以分权能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沿着上述理论,我国学者利用各种指标来度量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状况,并将这些指标加入计量模型中,使原有的计量模型增加了制度层面的解释变量,从而更加全面考察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张军等(2007)用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公职人员平均的行政管理费支出、每万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案件立案数来度量中国式财政分权和政府治理状况。其研究说明:地方政府之间在“招商引资“上的标尺竞争和政府治理的转型是解释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决定的重要因素。傅勇(2010)构造了三个不同的财政分权指标,用财政负担率和反腐败力度来度量政府治理指标,发现分权体制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推动力,但非经济公共物品领域并不是分权体制的受益者。上述的文献因增加了制度层面的解释变量,丰富了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拓宽了基础设施研究的视角。
(二)改进指标选取方法
从现有文献来看,考察关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而其他国家由于缺乏完整的资本存量数据,只能借助于基础设施实物存量或基础设施投资这方面数据来考察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在选取基础设施指标时,学者根据基础设施不同性质分类,从统计口径里挑选代表性指标来反映这一类基础设施,而在这一过程中,学者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王宇新、刘贵(2010)选择了运输线路长度(铁路营运里程、公路里程、民航航线里程、内河航道里程的几何平均数)、电力生产总量、邮路总长度作为经济基础设施的代表变量,而卫生机构数作为社会性基础设施的代表变量。王若飞、王进杰(2007)直接选取公路里程、铁路运营里程、航空线路里程、电路交换机容量和电力装机容量作为基础设施变量。另外,还有不少学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众多基础设施变量综合成一个指标以避免将各个基础设施变量同时纳入计量模型所带来的多重共线性,如王玺(2010)采用PCA方法将公路里程数、铁路里程数、内河行道里程数、电力消费量四个指标构建成一个基础设施综合评价指数来反映基础设施存量。
(三)改进生产函数
阿罗和库兹(Arrow and Kurz,1970)把公共资本存量纳入总量生产函数,即把公共资本存量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加入生产函数中。之后,许多学者使用生产函数考察基础设施资本对总产出增长和生产率的影响。其中使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的研究最多。而C—D生产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替代弹性恒为1,但在不同的企业、部门之间,这种替代可能性是不同的,而C—D生产函数不能反映这种差异,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就是针对这一限制提出的。范九利等(2004b)建立一个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利用我国1981—2001年间数据,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且测算出我国基础设施资本与非基础设施资本之间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分别为3.3和0.848。
目前得到广泛运用的C—D和CES生产函数,都假设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但在实际的经济系统中,各种投入要素的技术进步是各不相同的,而超越对数函数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下,Eberts(1988)利用38 个都市区制造业1958—1978 横截面数据,得出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为0.04;Wylie(1996)通过对加拿大1946—1991年时间序列的研究发现全部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高达0.52。目前国内关于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基础设施产出弹性的研究还是空白。
(四)检验因果关系
在实证分析的结论中,也存在一些认为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产出的正效应不能确定的观点。持这类观点者主要是认为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增加可能是由宏观经济产量的提高引起的。针对这一问题,王任飞、王俊杰(2007)分析了中国1952-2003年全国主要门类基础设施指标与总产出之间的协整及Granger 因果关系,表明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中,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居于主导地位。王宇新、刘贵(2010)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中,主要体现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三、文献研究结论
(一)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学者对中国基础设施的增长效应进行的经验研究始于李泊溪、刘德顺(1995),他们利用全国30个省级数据,进行横截面分析,发现:基础设施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范九利等(2004a)利用1981—2001年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表明基础设施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54。范九利等(2004b)使用1996-2000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混合面板数据,发现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19。通过范九利2004年发表的两篇文章,我们发现采用不同数据类型,得出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不一,却都能证明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的财政分权是我国基础设施提供的政治激励
张军等(2007)、李一花、骆永民(2009)的研究表明,我国政治体制上垂直集中的模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激了发地方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我国的财政分权显著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财政分权是我国良好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的解释变量。
(三)财政分权、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地区差异
李一花(2010)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和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差异,集中表现为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最为明显,而西部地区影响较小,财政分权降低了西部地区的经济产出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均表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且也有文献从制度层面经验分析我国基础设施的供给,为财政分权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但是关于基础设施的研究依然有完善之处:
(一)目前我国关于基础设施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多是采用基础设施实物存量,而关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研究较少
虽然范九利(2004)、姜轶嵩(2004)使用的是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但他们均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而他们估算的时间跨度较短,无法克服时间趋势特征,因而不能很好反应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
(二)缺乏基础设施对经济运行变量影响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由于使用了较为简单和不完全适当的研究方法或数据,其结果相对于后期研究结果,就会出现一些错漏和不一致。目前学者普遍意识到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关于研究基础设施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经济的文献较少,这是目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希望后面学者可以探清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三)关于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必须要先区分基础设施对经济是产出效应还是增长效应
目前有许多文献通过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来考察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但是这一做法往往忽视了基础设施投资是GDP核算的一部分,到底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了社会总产出还是拉动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必须严格区分,这样用基础设施投资来衡量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才有可靠的说明性。
参考文献:
[1]范九利,白暴力.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4,第19卷2期.
[2]范九利,白暴力.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级三要素CES 生产函数法估计[Z].经济论坛,2004(11).
[3]王任飞,王进杰.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7(3).
[4]王玺,蔡伟贤,姜朋.我国地方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及成因分析[J].财政研究,2010(10).
[5]张军,高远等.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2007(3).
篇6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规范化管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启用〈职业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厅函〔1999〕44号)、《关于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与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培就司发〔1999〕29号)和《关于印发〈职业资格证书填写要求〉的通知》(劳社培就司发〔1999〕39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将启用《职业资格证书》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市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原《技术等级证书》、《技师合格证书》和《高级技师合格证书》统一更名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决定,并于1999年7月1日启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届时,原证书一律停止办理和核发,此前按本市有关规定核发的仍然有效。
二、职业资格证书由各鉴定机构按要求填写。
(一)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称证书)填写内容的汉字、数字、日期从规定日期开始一律采用打印机打印。
证书各项内容所填写的汉字使用仿宋小四号字体,数字使用仿宋小四号阿拉伯数字。姓名超过6个汉字的可以按照两行填写。
文化程度应分别填写: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大专、大学、研究生。
(二)证书职业(工种)名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规定的名称分两行填写,第一行为职业名称、第二行为工种名称。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工种),各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本通知后15日内报我局,经请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后,方可使用。
(三)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填写。
评定成绩填写合格、良好、优秀。成绩在60--79分的为合格,在80--89分的为良好,在90--100分的为优秀,评定成绩按两项考核成绩中最低成绩确定。
(四)证书照片处须贴本人近期2寸免冠黑白照,并在左下角加盖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凡由国家统一命题或从国家题库提取试题鉴定合格者的证书,须在照片右上角压贴国家统一命题鉴定合格证签。
(五)证书发证机关处应盖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专用章(红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印)处应盖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红印)。日期处应填写考核成绩审定的日期。
(六)实行国家统一鉴定的职业(工种),其鉴定合格人员统一使用套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和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印章的证书。
(七)证书应在考核成绩审定后的15日之内发放,证书发证日期处应填写发证机关审核批准办证的日期。证书自发证日期起生效。
(八)证书身份证号处按本人实际身份证号填写。现役军人和“两劳”人员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编号。
(九)证书填写内容必须按上述要求执行。各机构要抓紧做好相应技术条件的准备。从10月1日起,一律采用打印机打印,打印软件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提供。未按照上述要求填写与验印的证书,一律为无效证件。
三、证书编码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编码方案》(劳培司字〔1997〕44号)规定采用13位数字编码,从左至右的含义是:
(一)第1——2位为证书核发年份代码,取核发年份的后两位数字,2000年代码从00开始,每年顺排。
(二)第3——4位为发证地区或行业代码,北京地区代码为01.(三)第5位为鉴定机构标识代码,取值为1——6,依次表示:
1--北京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地方职业技能鉴定站;
3--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4--工人考核委员会;
5--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
6--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四)第6——8位为鉴定机构,编码由三位数字(不足三位时在前面零补足)组成。工考委用许可证代码后三位数字表示;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按北京市劳动局通告(1996年第5号)公布的序号表示,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码为“000”。
(五)第9位为证书等级代码,取值为1——5,依次表示:1——初级、2——中级、3——高级、4——技师、5——高级技师。
(六)第10——13位表示证书核发顺序编码,每年度按鉴定机构分等级从0001——9999依次顺序取值。
遗失证书补证的证书编码由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编号。
四、加强证书管理和统计工作。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坚持职业技能鉴定统计报表制度,按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劳办发〔1996〕262号)的规定程序和时间做好上报工作。各鉴定机构应于每年6月15日、12月15日之前上报鉴定统计报表(软盘)。市鉴定中心应按规定时间汇总上报,并报职业技能开发处。根据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情况,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于每年6月、12月中旬以前提出证书需求计划,填写《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审核表》(见附件),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后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鉴定中心办理领取证书手续。
五、应严格对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的资格审查。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受理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报名时,应按《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规定的报名条件,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实行全市统考职业工种,必须依据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通告确定的统一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参加鉴定每位考生填写的《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见附件),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由鉴定机构保存,试卷均应保存半年备查。
六、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统一使用中英文对照的证书。凡因出国需要办理证书公证的,需由本人提交以下材料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验证。
(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北京市劳动局)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本人所在单位的出国、跨地区交流证明(无工作单位的由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
(三)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局、总公司劳动部门(中央在京单位,驻京部队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介绍信;
(四)本人二寸免冠近期黑白照一张。
对经过技能鉴定复核合格人员,按原市劳动局、司法局《关于办理北京市工人技术等级技师证书涉外公证的通知》(京劳培发字〔1991〕591号)规定的办法并出具相应证明。
七、补办证书和外省市调京人员办理更换证书手续按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关规定办理。
八、各机构在办证中由于证书质量问题或填写损坏,须交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集中销毁,并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应机构备案。
九、新的《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和《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花名册》(见附件)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开始使用。
附件1
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
-----------------------------------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
|-------------|------------| 照 |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 |
|-------------|------------| |
|文化程度: |身体状况: | 片 |
|--------------------------| |
|现有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工种)名称: |(二寸黑白)|
| 级别: 编号: | |
|---------------------------------|
|本工种工作年限: |
|---------------------------------|
|申报鉴定职业(工种)名称: 级别 |
|---------------------------------|
|鉴定成绩: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
|---------------------------------|
|职业资格证书编号: |
|---------------------------------|
| 职 | |
| 业 培 | |
| 工 训 | |
| 种 简 | |
| 工 历 | |
| 作 | |
|------|--------------------------|
| 本 理 | |
| 人 | |
篇7
树荫之下合上眼哭泣
泪水打湿在泥土里
种下关于爱的回忆
这是一场属于我的别离
主角是我一人而已
与你无关 无需挂心
痛苦我承受的起
我的山楂树之恋
种满了幸福的曾经
尽管只是自欺欺人
却还觉得开心
我的山楂树之恋
曾许下我的爱情
忘记你我不愿意
就把自己埋在回忆里
这只是属于我的一场过去
树荫之下合上眼哭泣
泪水打湿在泥土里
种下关于爱的回忆
这是一场属于我的别离
主角是我一人而已
与你无关 无需挂心
痛苦我承受的起
我的山楂树之恋
种满了幸福的曾经
尽管只是自欺欺人
却还觉得开心
我的山楂树之恋
曾许下我的爱情
忘记你我不愿意
就把自己埋在回忆里
篇8
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赋予了社会主义价值观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全院教职员工和每一位同学都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全院教职员工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广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院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关活动方案如下:
一、在校园内广泛展开宣传活动
1、板报:
――要求各个系团委、学生会必须做到三天更换一次板报,要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同学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八荣八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能深入同学们心中。
2、广播:
――从3月21日早上开始,每天早上和晚上,分两个时间段广播报纸上和网络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论,以加深全校师生对荣辱、是非的理解。
3、网站:
――在网站上转载关于荣辱观的系列报导及教育部的通知。
――报导我院开展本次活动的系列内容。
――刊登征集的优秀文章。本文来自
4、电影:
――3月21日及3月28日,播放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届时由导员组织同学免费观看。
5、橱窗: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高教委通知。
――征集的优秀文章。
――对“八荣八耻”理解的相关文章。
二、主题班会
我校各系辅导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不断加深对荣辱观的认识理解。结合我们学校的环境氛围,让同学们逐条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让“八荣八耻”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本文来自走进每个大译学子的心中。
活动要求:要求每个班级必须有自己的班会主题。学习“八荣八耻”并不是一朝一夕,要求必须能长期坚持,这是我们青年学生做人的行为准则。(各班在组织班会前要上报学生处,具体时间自定,截止时间为4月1日)
三、征文
以“寻找校园的道德细节”、“讲述身边的荣辱故事”、“我对‘八荣八耻’的理解”为主题进行有奖征文,对于好的文章我们将以广播、橱窗和网页的形式推荐给大家。
活动要求:每个班级选报三篇优秀的文章,于3月24日之前报到各个系的团委、学生会,3月25日由各系团委、学生会统一交给校团委和学生会进行评比。
四、主题演讲
主题:“唱响国歌爱我中华·立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活动要求:
――3月29日晚6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每个班级派出一名同学进行演讲,讲述自己心中的荣辱观,讲述我们周围的荣辱观。当场决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3月28日以前各班将参加演讲人员名单报到学生处。
五、实践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同学铲除学校周边的小广告、美化校园环境、净化寝室、教室等,希望各个辅导员能够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以行动做表率,引导学生把荣辱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做到“热爱校园、服务大家、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六、座谈会
各系团委和学生会,要充分利用周二例会时间,深入讨论作为学生骨干,如何以身作则,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同学做出榜样。要求全院团委和学生会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掌握精神实质,努力把握基本要求,要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规范思想行为,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并能在此项活动中起模范作用。
活动要求:每个星期二,定时向校团委和学生会上交会议记录和学习心得。
七、对各系主任及导员的要求
篇9
2、关于移植,首先是地皮需要是灰地皮,在火山中能找到。
3、移植需要作物是生长的状态,所以会用到灰。就是烧各种东西然后剩下的灰。
4、用灰灌溉咖啡树。咖啡树变成红色,可以移植了。挖掉之后得到咖啡树的根。
篇10
1、在方舟手游中,关于前期的发展,因为一出生并没有任何工具武器,所以建议首先要做的就是撸树,可以获得树木和树枝。
2、其次就是要去捡石头了,因为前期没有稿子,只能去捡小石块,有了这两样东西,玩家就可以制造出石头斧头和石头稿子,制造出这两样东西之后去打资源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