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4:2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宽带通信技术和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视讯通信业务面向公众广泛运营已经准备好技术条件。结合当前通信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出现的技术,对如何实现远程视频通信进行研究。

随着人们对视频和音频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追求远距离的视音频的同步交互成为新的时尚。近些年来,依托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条件的发展,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各方面通讯,缩短了时区和地域的距离。

一、视频通信概述

视频通信实质上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了类似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身处异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讨论问题并可协同工作的环境,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视频通信的组成

(一)组成

一个视频通信系统包括节点机和通信网络两部分。典型的会议节点机主要由音/视频获取设备、回放设备、媒体编解码器、通信接口卡和会议功能模块构成。网络部分主要指支持实时多点传输的网关和信道。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由六大模块构成:(1)人际交互模块,即视频会议系统的人机界面。(2)会议文档部件,包括会议文档的自动生成、管理和查询等功能模块以及与数据库的接口模块。(3)媒体处理部件,包括音、视频信息的获取、编码、回放等处理模块。(4)共享空间部件,包括共享空间管理模块、电子白板及应用过程共享功能模块。(5)会议管理部件,包括会议的发起、与会人员的管理(加入/退出)、会话建立以及会议结束等处理模块。

(二)软硬件与网络条件

要进行网络视频通信,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作为支撑。

1.所需硬件环境。

要使用网络视频会议,除了要有一台较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或显示屏外,还需要配备摄像头、麦克风、音箱或耳机等外部设备,其中最主要的设备为摄像头,它是用来进行视频获取的一个重要硬件,摄像头分为模拟摄像头和数字摄像头两大类,前者捕获的为模拟视频信号,需要将其输入到视频捕捉设备进行数字化后方可转换到计算机中使用。而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者USB接口传到计算机里。

2.所需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软件: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视频会议软件都支持Windows98/Me/2000/XP/2003系统,另外也可有一些视频会议软件支持在Linux等非Windows系统中运行。

(2)网络视频软件:要进行网络视频会议,必须借助于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网络视频会议软件支持点到多点的视频会议应用,即可以在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多个用户进行联机视频会议。

(3)其他软件:音频连接模块、网络交换机、多媒体加速软件、多媒体编码/解码软件等。

3.承载网络。

要在网络视频通信系统中使用视频,用户必须具有可供视频流畅传输的网络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具有足够带宽的局域网环境和宽带接入Internet的网络环境。

三、视频通信系统的实现

NetMeeting作为一款免费网络电话与协作办公工具,它除了支持视频、音频的实时交流外,还提供了文档与应用程序共享、电子白板和远程桌面共享等多种功能,是一款用于网络视频通信的优秀软件,使用它我们可以轻松的进行网上视频通信。

(一)安装视频软件

首先,检查需要进行视频通信的系统中是否安装了视频软件,如果没有安装,可以通过填加组件的形式进行安装。

(二)连接信息设置

确认NetMeeting已经安装在系统后,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信”>“NetMeeting”命令,启动程序。首次运行NetMeeting,软件会出现一个向导,要求用户信息进行简单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输入个人信息。接下来,向导要求用户设置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网络连接情况选择ADSL、局域网等。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NetMeeting服务器设置,此时向导会要求对计算机声卡和麦克风进行测试。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向导之后,即可进入NetMeeting主界面。

(三)开始视频通信

1.新建视频通信。单击“呼叫”“主持会议”命令新建一个视频会议,在弹出的“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会议名称(不能使用中文名)和密码,然后,将“会议工具”中的“共享”、“聊天”、“白板”、“文件传送”四个复选框全选上,单击“确定”按钮。

2.呼叫主机。建立会议后,与会的计算机即可呼叫主持会议的主机,方法是单击“呼叫”“新呼叫”命令,或单击NetMeeting面板中的“呼叫”按钮,打开发出“呼叫”的对话框,输入IP地址,并单击“呼叫”按钮即可对主机进行呼叫。3.接入验证。此时,被呼叫方的计算机中会出现是否应接呼叫的对话框,单击“接受”按钮。然后,拨入方计算机即可登录会议,如果在“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了会议密码,此时还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提交验证密码。

4.进行视频通信。各个不同地方的参与视频通信的人员,只需要单击主界面中的“开始视频”按钮,即可发送视频流。将发言请求发送到中心站的服务器上,由主会场主持人来确定允许还是否定发言请求,一旦确定可以发言,即可实现通话。

(四)其他功能

NetMeeting界面下方有四个按钮,分别对应了“共享”、“聊天”、“白板”和“文件传送”四项主要功能(这四项功能需要在会议属性中启用,否则在非会议中处于不可用状态):

1.“共享”功能。通过共享功能可以便于同其他会议参加者在获得授权后控制本地主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演示与操作。

2.“聊天”功能。单击“聊天”按钮,NetMeeting会弹出一个聊天对话框,可以对所有或某一与会者发送聊天信息。

3.电子白板。系统提供多块白板,与会人员都可通过白板进行绘制矢量图,可以进行文字输入、粘贴图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传送文件。“传送文件”功能用来在与会者之间传送与接收文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单击“文件传送”按钮并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即可。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视频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视频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利用到工作及生活中,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根据自身对网络质量需求的不同,自由选择传输方式及终端设备,更多的行业、企业、个人都将享受到视频通信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篇2

1卫星通信技术引进的必要性

我厂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微波站房屋损坏、电源中断,蓄电池损坏,铁塔倾斜;光缆全被打断,通信机房倒塌等所有通信系统全部损坏。六月初首先在映站建立一个卫星小站,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保障了通信畅通,使救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但在使用过程中,该卫星通信系统有明显不足:①延时太大,无法及时进行相互交流,让人很难受;②经常无故“死机”,需重新启动语音网关才能恢复正常通信;③小到中雨就中断通信。虽然有这些缺点,但是在震后,泥石流频发,通信线路经常被打断,或是道路被冲毁(故地埋通信光缆也不现实),危险性太大根本无法架设线路,卫星通信的优势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在恢复重建中,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通信手段,我们把缺点尽量进行完善,来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比如延时大的问题,就可由双跳改为单跳,延时就会明显改善,让人能够接受。还有将天线尺寸加大,只要不是暴雨,通信还是能保障畅通。总之卫星通信对震后恢复重建中的我厂来说,还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对及时了解灾情,指挥救灾能起到关键作用。

2卫星通信在我厂的应用

篇3

在民航、军航飞行联络中都使用VHF通信设备,它是地面飞行指挥员对飞行员唯一的通信联络工具,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机安全及飞行的质量。本文将以国产K/TGR143型超短波双频段对空台和意大利产OTE-DTR100型收发信机为例分别进行相关描述。

1.1OTE-DTR收发信机运行注意事项

1)自检完毕后校波检查电台接收、发射是否正常;2)机房应配备交、直流电源或UPS供电(油机发电机可作为应急手段);3)接地电阻:小于4Ω;4)避雷:根据传输情况进行信号防雷,电源和天馈系统要采取防雷措施;5)电磁环境应符合相关要求。

1.2VHF通信设备干扰分析

由于受本身技术指标和电子元件及架设密度、周围电磁环境影响,VHF通信设备会产生许多干扰,往往影响正常飞行通信。干扰主要有互调干扰、寄生辐射干扰、接收机寄生响应干扰和电磁环境干扰等。

1.2.1消除或减轻互调干扰

1)提高输入回路的选择性,尽可能地不让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的射频放大级;2)接收机的射频放大级的增益,不宜超过所必须的值;3)合理选择射频放大级,混频级的工作状态。

1.2.2消除或减轻寄生辐射干扰

1)选用滤波性能高的滤波器;2)在选择电台时,注意其技术指标应选用寄生辐射衰减值高的电台;3)改善调制器的调制特性,选用高主振频率减少倍频次数,在倍频器后设置缓冲放大器。

1.2.3消除或减轻接收机寄生响应干扰

1)改善接收机本振频谱不纯的毛病,以提高接收机的选择性;2)使用高性能的螺旋滤波器来增加损耗,使干扰信号无法通过;3)架设电台的间隔距离尽可能远,试验表明当寄生响应50dB时,出现50个寄生频率响应点,如果干扰电台和扰电台进一步靠近时,干扰到扰电台的电平大于50dB而为100dB时则出现的寄生频率点有可能为100个,虽然并不是成线性关系,但是无疑距离越近危害程度越大。

1.3VHF通信设备故障分析

VHF通信系统中出现故障时,首先对其出现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故障部位的准确判定。主要根据是设备中所设置的各种告警指示,有的故障需要从多个告警指示中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故障部位。以K/TGR143型对空台为例,其设有机内自检测装置,能查找到模块级,各模块均设置了一些检测点。故障指示将以点号形式出现。但有时故障可能涉及一组模块,这就要求作进一步分析。根据长期以来故障现象及排故经验积累,现总结如下:1)开机后频率无法固定,跑频。分析:频合失锁。措施:更换备用频合板。2)发射功率为19W。分析:机内自保护电路已启动,判断某功率放大器出现故障,引起电路平衡保护。措施:更换功放板。3)工作1小时后突然断电且无任何指示,反复开启电源依然无指示。分析:检查保险丝,无损坏;检查交流开关输入、输出均正常;测试电源滤波器,输出端无电压输出,短接后机器工作正常,为电源滤波器故障。措施:更换电源滤波器,维修后烤机三天,正常。4)转换波道,电台无反应。分析:检查“本控/遥控”设置,正确,判断频率合成器故障。措施:更换频合板。5)电台自检测显示3-4。分析:根据故障诊断表,判断为频合充电池故障。措施:更换新锂电池。

1.4维护管理

通信设备维护是指现有通信设备功能性检查和保养。首先要求维护人员对设备有充分的了解,切实掌握VHF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告警功能及引起的原因、各种基本参数数据正常数值等,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判定故障部位,及时排除,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其次,在维护现场必须配备有必要的维护仪表。例如万用表、综合测试仪等。在日常工作中,应进行设备所需的外部条件检查巡视:机房温度、湿度、电源电压、设备环境卫生等;利用收、发信机面板上的测试功能,检查设备的功率、调制度等参数,并向指挥员询问设备使用情况。按各型号通信设备技术手册要求,通信设备维护定义为月维护和季维护。月维护一般安排在当月20日至30日,季维护一般安排在季度末20日至30日,具体时间视飞行任务具体情况来定。月维护主要对VHF通信设备进行一般功能性检查、清洁等工作,使设备无尘土、无污垢、无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主要维护工作内容有:1)对收发信机、遥控台、滤波器表面进行清洁;2)检查主机、遥控台、天线、电缆间交连是否良好;3)检查收发信机及遥控台保险丝是否良好;4)检查主机及遥控台面板按钮、旋钮开关是否确实有效,话筒、耳机及扬声器是否良好;5)检查主机及遥控台面板显示器、开关转换、频贮预置是否良好;6)相关指标符合规定;7)试机校波是否正常。通信设备季维护工作由维护负责人制定维护方案、重点要领提示、风险估计及其预防措施,包括月维护内容及主要设备性能检查,如发射功率、失真度、调制度、接地电阻等技术指标,主要维护工作内容有:1)完成月维护工作内容;2)电台进行自检测(显示正常);3)接地电阻的检测(<10Ω);4)使用综合测试仪,测试接收机灵敏度(一般<2μν);测试发射机功率、调制度(一般≥70%)、失真度(≤10%);试机校波是否正常。在维护过程中,要对设备重要参数数据做详细记录,与前次维护数据进行比对,更好掌握每部设备性能的变化。通过对VHF通信设备进行固定的月、季维护并将维护做到规范、高效,最大限度保证整个地空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可靠运行。

2结束语

篇4

协作通信是一种通过不同用户共享彼此天线而获得分集效果的新的空域分集方式。用户间的协作可以是互惠的,也可以是非互惠的,这里考虑非互惠的情况。如图1所示,协作通信系统中至少包括三个节点:源节点、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协作通信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源节点发送信息,中继节点接收信息,在此阶段目的节点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不接收信息;第二阶段,中继节点对在第一阶段收到的信息进行转发,在此阶段源节点可以不发送信息,也可以重复发送与第一阶段相同的信息或者发送新的信息,目的节点对通过不同衰落信道到达的信号进行合并处理,从而提高信噪比,获得分集增益。中继节点可以采取不同的中继方式,其中放大转发和解码转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式。放大转发方式中,中继节点将在第一阶段接收到的受到噪声污染的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后再转发给目的节点。放大转发方式可以获得满分集阶数,其主要缺点在于中继节点放大信号的同时也将噪声一同放大,造成噪声累积现象。解码转发方式中,中继节点收到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后,先译码再转发,因此可以避免噪声累积现象。解码转发方式不能获得满分集阶数,当中继节点译码错误时会产生错误传播[5]。

2性能评价标准

比较重要的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标准包括:信道容量、频谱利用率、分集阶数、复用增益、能量增益、中断概率、错误概率以及协作通信的代价等[9]。

2.1信道容量:当用户间的信道质量较好时,通过协作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但如果用户间的信道质量变差,则协作的系统容量将逐渐趋近于非协作的情况。

2.2频谱利用率:频谱利用率指单位频带内的信息速率。通过协作,可以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2.3分集阶数:系统的分集阶数d的定义如下:这里SNR为接收端的平均信噪比,Pe为系统的平均误比特率。

2.4复用增益:复用增益r的定义如下:这里R为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2.5能量增益:协作通信系统中用户的能量增益定义为其中,PD和PCO分别为达到特定通信质量要求,采取直接传输方式和协作方式所需的发射功率。

2.6中断概率和错误概率:研究表明,协作通信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中断概率和错误概率。

2.7协作通信的代价: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提高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系统复杂度的增加、协作建立过程中额外占用的资源、协作造成的时延等。上述几个性能指标相互关联,是协作通信系统性能在不同方面的具体体现。

3结束语

篇5

1.1通信意识不强

部分基层一线指挥员通信装备应用意识差,不注重通信装备的应用学习,在应急救援实战中还习惯于喊话下达命令,有装备不用或者有装备不会用等问题比较突出。

1.2通信装备组合应用少

因对通信装备的性能及工作原理了解较少,造成基层官兵通信装备应用单一化,往往只会单个通信设备拿来使用,一旦出现故障或者环境改变,不会寻求对相关联设备的组合使用,来弥补设备故障造成的通信问题,不能发挥其他通信装备的最大作用,特别是对灾害事故现场有线音视频传输通道的搭建研究较少,造成通信装备资源浪费,应用效率不高。

1.3音视频传输质量不高

当前,消防部队应急通信装备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音视频传输还只满足于“看得见、听得见”即可的状态,没有对音视频传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贴近实战、领导指挥决策所需要的战斗环节展示研究更少。

1.4通信保障连续性差

近年来,各级消防部队虽然大力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和装备建设,但在灭火救援实战过程中,没有注重对灾害事故类型、等级应急通信保障所需通信装备的研究,经常出现应急通信保障人员一股脑地将所有应急通信装备装车携带,拿到现场的很多通信装备用不上,而急需的一些通信设备又没带来,造成通信保障的连续性差。

2开展应急通信装备实战应用编成

要解决应急通信装备准备问题,应着力开展应急通信装备实战应用编成,即根据各类灾害事故的类型和等级,合理分配、组合应急通信装备,全面、客观地反映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应强化应急通信实战应用编成,提高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2.1按建制中队编成

以建制中队为作战单元,合理配备应急通信装备,实现灾害事故现场的通信畅通和音视频的实时传输。

2.2按灾害事故类型编成

2.2.1火灾事故类

(1)建筑类火灾。

因建筑材料及结构特点,建筑类火灾现场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参战官兵多,基础通信网络完好、但容易造成建筑物倒塌等次生灾害。该类火灾事故应急通信保障应重点考虑火灾现场指挥调度二、三级组网以及火灾现场全貌和灭火、供水、救人、排烟、破拆等重点作战环节音视频图像传输。结合火灾等级和灭火救援战斗编成,合理配备应急通信装备,重点将3G单兵音视频设备、350M对讲机、PTT对讲手机等常规应急通信装备按照编成方案出动进行应急通信保障,重特大建筑类火灾事故现场辅助以卫星音视频传输设备。

(2)石油化工类火灾。

石油化工类火灾易形成爆炸、流淌火以及大面积持续燃烧,对周边建筑物危害大、灭火难度大、危险性高,一般定为Ⅱ级(重大)以上火警,所处位置一般基础通信网络较差。该类火灾事故应急通信保障应重点考虑火灾现场应急通信装备的防爆处理、现场指挥调度二、三级组网以及火灾现场安全区域外作战环节的音视频传输,辅助以摄像机远距离拍摄安全区域内灭火作战环节。

2.2.2抢险救援类

按灾害事故对象、发展程度不同,可将险情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险情,Ⅱ级(重大)险情,Ⅲ级(较大)险情,Ⅳ级(一般)险情。该类重大灾害事故一般所处地理环境偏僻、公网瘫痪、通信保障难度大,救援时一般都是将救援力量进行分组,按组分头实施救援,这就应重点考虑将卫星电话、卫星便携站、静中通、动中通卫星通信指挥车、短波电台、350M常规台作为优先通信手段,在公网恢复时辅助3G音视频传输设备等。

3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通信保障

如果将350M无线通信、短波通信等语音通信类设备比作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的“顺风耳”的话,那么音视频传输设备可以称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的“千里眼”。为有效提高各类音视频设备使用效率,为作战指挥提供全方位的现场图像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各类音视频传输设备标准化音视频协议、标准化输出输入接口,结合灾害事故现场环境,灵活应用,实现音视频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3.1现场指挥部音视频通信保障

灭火救援作战指挥部到场后,各级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应第一时间搭建现场指挥部通信指挥网络。除利用350M对讲等语音通信设备建立灾害事故现场语音指挥调度二级网和中队灭火战斗三级网外,还应丰富辅助决策资源,为现场指挥部指挥员指挥决策提供最新的现场信息。

3.1.1利用通信指挥车

通信指挥车是对各类应急通信装备及系统的综合集成,具备了完善的应急通信保障功能,可以接收前端的单兵图传设备。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后,可以从通信指挥车内的音视频矩阵将多路图像资源通过有线方式送到现场指挥部显示屏上,为现场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3.1.2利用车载3G音视频设备

在较为落后的地区,部分通信指挥车功能单一,不能提供现场指挥决策所需的图像资源,在公网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全国消防部队统一配备的车载3G音视频设备,将车载3G设备作为一个互连互通的会议终端,从车载3G设备终端的输出接口,将音视频资源输出到现场指挥部的显示和扩声设备上,建立与各级现场或后方指挥部的音视频指挥通道。

3.1.3利用卫星便携设备

目前,全国消防部队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卫星便携站。已经配备的单位,在灾害事故现场公网瘫痪或者通信条件差的情况下,可以架设卫星便携站,方便快捷地将图像资源送到现场指挥部。

3.2灭火救援作战现场音视频保障

为提供全面、准确的辅助决策信息,就必须为指挥员提供作战行动中重点环节的现场图像信息,这就要求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必须进行分组,及时跟进作战行动的重点环节。

3.2.1灾害事故现场全景

应确定专人负责选取合适位置,向现场指挥部传送灾害事故现场稳定的全景图像,方便指挥员观察了解灾害事故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作战部署。

3.2.2重点战斗环节

应结合现场作战行动部署,采取重点环节组合跟进或单独跟进的方式,将侦检、灭火、供水、破拆、救人、堵漏、洗消和输转等重点作战环节图像传送到现场指挥部。

3.2.3现场组织指挥

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都有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部,现场通信保障人员应将前方指挥部现场组织指挥情况及时传送回后方指挥部,方便后方指挥部了解前方动态,及时提供前方所需的战勤保障物资。

3.3组合应用音视频通信设备

3.3.1通信指挥车与车载3G联用

在常规通信指挥车无法将音视频传到各级指挥部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载3G作为音视频资源的接收和转发终端,将通信指挥车上图像资源作为一路图像资源输入车载3G,再通过公网转发至各级指挥部。

3.3.2微波与3G卫星多通道音视频设备联用

微波因微波接收机传输距离较短,不足以满足远距离音视频传输的需要,可将微波单兵获取的图像传输至微波接收机,再从微波接收机输出一路图像到3G卫星多通道音视频设备,再通过公网或者卫星进行转发,实现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的远距离传输。

3.3.3微波单兵、通信指挥车与车载3G或单兵3G联用

在车载3G或无法移动或不便移动,还需向各级指挥部转发音视频时,可以通过微波图传系统进行通信距离的延升,即微波单兵采集现场图像,并通过微波传输到通信指挥车中的微波接收设备,再将图像输出到车载3G终端或单兵3G,通过串联方式将灾害事故音视频图像传输到现场指挥部。

3.3.4通信指挥车与卫星便携站联用

在卫星便携站相对较少和固定,又需要同时转发多路音视频时,可以先将所有音视频汇集到通信指挥车音视频矩阵或硬盘录像机,再将音视频矩阵或硬盘录像机作为音视频输出设备,输入卫星便携站,进行多路音视频的转发。

4结语

篇6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当偏置电流变化从而改变弛豫频率时,高速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变化情况[8],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图3中,Ith=33.45mA,τsp=1ns,τph=3ps,I0=IB=40mA,Sequencelength128bits,Samplesperbit512。仿真结果:在直接光强度调制下弛豫频率与有源区内的电子寿命和谐振腔内的光子寿命的关系为(3)根据仿真模型设定的参数可以得到弛豫频率fres≈1.3GHz。图4给出了系统性能与调制频率的关系。当调制频率为1.3GHz时如图4(a)所示;当调制频率为5GHz时如图4(b)所示。由图4可看出,当调制频率高于弛豫频率后,系统性能严重变坏。

2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实验

本研究用于分析EDFA的频率特性和噪声性能[9],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在仿真模型中掺铒光纤参数:Length7m,Corera-dius2.2m,Ermetastablelifetime10ms,Erdopingradius2.2m,Eriondensity1e+025m3,Numericalaperture0.24。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图6中,(a)为CW激光器的频率与EDFA增益的关系曲线,(b)为信号输入功率与EDFA增益曲线,(c)为功率噪声曲线。光接收机实验光接收机主要的性能指标是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光接收机灵敏度与误码率的关系及灵敏度与最小输入功率的关系[10],仿真模型如图7所示。

3WDM系统实验

波分复用是光纤通信系统扩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速率的主要途径之一,仿真模型如图9所示。图9中,利用Mach-Zehnder调制器进行外调制,16路复用,光发射器参数:Bitrate40Gb/s。线路由50km单模光纤与10km色散补偿光纤构成循环单元,采用掺饵光纤放大器。解复用器参数:Bandwidth8e+010Hz,Depth100dB,FiltertypeBessel,Filterorder6。图10为WDM系统实验仿真结果,图中给出了解复用器之前光纤线路之后的光谱图,图中较低的部分为噪声部分。

4结束语

篇7

(一)供电系统的现状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标是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地向通信设备提供能源。通信电源必须具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和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从而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整流柜、直流配电和监控模块组成。

(二)通信电源设备的更新换代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功率器的更新换代,新型电磁材料的不断使用,功率变换技术的不断改进,控制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学科的技术不断融合,通信电源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电磁兼容性,消除网侧电流谐波、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损耗、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等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现行通信电源的电路模型和控制技术

目前通信电源的变换电路拓扑结构主要采用双单端电路,半桥电路和全桥电路,各有优缺点。一般认为,在中、小功率场合,采用双单端电路或半桥电路是适宜的;在大功率场合则采用全桥变换电路。

二、通信电源发展趋势

(一)开关器件的发展趋势

电源技术的精髓是电能变换,即利用电能变化技术将市电或电池等一次电源变换成适用于各种用电对象的二次电源。其中,开关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0kHz发展到高稳定度、大容量、小体积、开关频率达到兆赫兹级,开关电源的发展为高频变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促进了现代电源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二)通信直流电源产品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发展

在需求与技术的共同推动下,通信直流电源产品体现了如下的发展态势:

体系架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通信直流电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维持现有的交流配电、整流器模块(并联)、直流配电、监控单元、蓄电池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架构;功率变换模式也将维持现有的高频开关模式,暂时不会出现类似从线性电源到开关电源的阶跃性的变化。

功率密度不断提高。通信一次电源的核心部件整流器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推动了通信直流电源整机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但配电器件、蓄电池等密度基本维持稳定,一定程度制约了整机系统的功率密度的提高比率。

更高的可靠性。高可靠性是通信电源的最基本要求。随着器件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的成熟,以及各通信直流电源设备厂家在可靠性研究上大力投入,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可靠性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按照TRIZ理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的俄语缩略语)描述的技术系统发展进化规律,一般而言,技术的生命周期包含四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种种迹象表明,通信直流电源的核心技术,开关电源技术基本上开始步入成熟期:效率的提升变得缓慢和困难、而电源损耗不能大幅度降低限制了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将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直至有一天,一种新的电源变换技术出现,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就会再出现一个阶跃性的发展,就像开关稳压技术替代线性稳压技术,给电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通信用蓄电池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通信用蓄电池作为通信系统后备的能源供应手段,其研制、生产和应用技术一直备受世界各国通信行业的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正在研制和试验新一代的通信用蓄电池,有的已经进入商用化阶段。这些新的蓄电池,由于其材料、结构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在性能上具有传统的VRLA电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论文关键词]:通信电源通信网现状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通信电源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交直流电的电能源,是整个通信电信网的能量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和相应的保护系统构成。通信电源系统的设备多,分布广,不仅单个电源设备的可靠性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电源系统的总体结构也会对自身的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通信电源的发展现状

(一)供电系统的现状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标是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地向通信设备提供能源。通信电源必须具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和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从而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整流柜、直流配电和监控模块组成。

(二)通信电源设备的更新换代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功率器的更新换代,新型电磁材料的不断使用,功率变换技术的不断改进,控制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学科的技术不断融合,通信电源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电磁兼容性,消除网侧电流谐波、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损耗、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等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现行通信电源的电路模型和控制技术

目前通信电源的变换电路拓扑结构主要采用双单端电路,半桥电路和全桥电路,各有优缺点。一般认为,在中、小功率场合,采用双单端电路或半桥电路是适宜的;在大功率场合则采用全桥变换电路。

二、通信电源发展趋势

(一)开关器件的发展趋势

电源技术的精髓是电能变换,即利用电能变化技术将市电或电池等一次电源变换成适用于各种用电对象的二次电源。其中,开关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0kHz发展到高稳定度、大容量、小体积、开关频率达到兆赫兹级,开关电源的发展为高频变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促进了现代电源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二)通信直流电源产品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发展

在需求与技术的共同推动下,通信直流电源产品体现了如下的发展态势:

体系架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通信直流电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维持现有的交流配电、整流器模块(并联)、直流配电、监控单元、蓄电池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架构;功率变换模式也将维持现有的高频开关模式,暂时不会出现类似从线性电源到开关电源的阶跃性的变化。

功率密度不断提高。通信一次电源的核心部件整流器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推动了通信直流电源整机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但配电器件、蓄电池等密度基本维持稳定,一定程度制约了整机系统的功率密度的提高比率。

更高的可靠性。高可靠性是通信电源的最基本要求。随着器件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的成熟,以及各通信直流电源设备厂家在可靠性研究上大力投入,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可靠性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按照TRIZ理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的俄语缩略语)描述的技术系统发展进化规律,一般而言,技术的生命周期包含四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种种迹象表明,通信直流电源的核心技术,开关电源技术基本上开始步入成熟期:效率的提升变得缓慢和困难、而电源损耗不能大幅度降低限制了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将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直至有一天,一种新的电源变换技术出现,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就会再出现一个阶跃性的发展,就像开关稳压技术替代线性稳压技术,给电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通信用蓄电池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通信用蓄电池作为通信系统后备的能源供应手段,其研制、生产和应用技术一直备受世界各国通信行业的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正在研制和试验新一代的通信用蓄电池,有的已经进入商用化阶段。这些新的蓄电池,由于其材料、结构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在性能上具有传统的VRLA电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钒电池(VanadiumRedoxBattery)。钒电池(VRB)是一种电解值可以流动的电池,目前正在逐步进入商用化阶段。

2.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也是一种新型的发电装置,它所需的化学原料由外部供给,如氢氧燃料电池,只要外部供给氢和氧,经过内部电极、催化剂和碱性电解液的作用,就能产生0.9V电压的直流电能,同时产生大量的热能.

3.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从以前的单机或小局域系统逐渐发展至大局域网系统或广域网系统,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到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上。不过通信设施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都会增大维护的难度,这对电源设备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保护通信互联网终端的电源设备必须具备数据处理和网络通信能力。此时,数字化技术就表现出了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逐步表现出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

4.通信电源的环保要求。环保问题,一方面的指标是通信电源的电流谐波要符合要求,降低电源的输入谐波,不但可以改善电源对电网的负载特性,减少给电网带来严重污染的情况,还可减少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谐波干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材料的可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无污染,这方面需要产品满足WEEE/ROHS指令。

在通信电源开发、生产早期,人们主要集中研究电源的输出特性,较少考虑到电源的输入特性。例如:传统的在线式电源输入AC/DC部分通常采用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其输入电流呈脉冲状,导通角约为π/3,波峰因数大于纯电阻负载的1.4倍。这些谐波电流大的电源给电网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使电网波形失真,实际负荷能力降低,对于三相四线制的电网来说,还很有可能因中性线电流过大而出现不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朱雄世,《通信电源的现状与展望》.

[2]《浅析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趋势》.

[3]《通信直流电源发展趋势》.

[4]孙向阳、张树治,《国外通信用蓄电池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5]《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趋势及标准研究方向》.

[6]曾瑛,《浅谈通信电源》.

[7]王改娥、李克民,《谈我国通信电源的发展方向》.

[8]王改娥、李克民,《我国通信电源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9]侯福平,《UPS系统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特点及要求》.

[10]《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11]《通信电源需求现状分析》.

[12]唐勇伟,《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

篇8

论文摘要: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频谱利用率高。本文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应用。

一、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发端输人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1)数字传输方式;(2)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3)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解扩),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也称伪随机码)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二、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带宽,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性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干扰者很难通过观察进行干扰,干扰起不了太大作用。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扩展的频谱越宽,其抗干扰性越强。

2.低截获性

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侦察接收机很难监测到,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截获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多路径干扰是电波传播过程中因遇到各种非期望反射体(如电离层、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这些反射或散射信号与直达路径信号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扰。多路径干扰会严重影响通信。扩频通信系统中增加了扩频调制和解扩过程,利用扩频码序列间的相关特性,在接收端解扩时,从多径信号中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将多径信号中的相同码序列信号叠加,这样就可有效消除无线通信中因多径干扰造成的信号衰落现象,使扩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这样信号可以在强噪声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进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难截获传送的信息,要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的特征参数就更难了.所以扩频系统可实现隐蔽通信。同时,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码,旁人无法窃听通信,因而扩频系统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实现码分多址

在通信系统中,可充分利用在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码型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这样同一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三、扩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一直在走增加信号功率,减少噪声,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伪码技术已经出现,但作为相关器的“码环”的钟频只能做到几千赫兹也无助于事.近几年,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几十兆赫兹,甚至几百兆赫兹的伪码发生器及其相关部件都已成为现实,扩频通信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史又到了一个转折点,由用信噪比换带宽的年代进入了用宽带换信噪比的年代.从最佳通信系统的角度看扩频通信.最佳通信系统一最佳发射机+最佳接收机.几十年来,最佳接收理论已经很成熟,但最佳发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伪码扩频是一种最佳的信号形式和调制制度,构成了最佳发射机.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统一伪码扩频+相关接收这种认识,人们就不难预测扩频通信的未来前景.从9O年代无线通信开始步人扩频通信和自适应通信的年代.扩频通信的热浪已经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码分多址(CDMA)已开始广泛用于未来的峰窝通信、无绳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各种无线本地环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入网是由传统的用户线、用户环路和用户接入系统,逐步发展、演变和升级而形成的.现代电信网络分为3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由于接入网发展较晚,往往成为电信发展的“瓶颈”,各国都很重视接入网的发展,因此各类接人技术和系统应运而生.由于ISM(IndustryScientificMedica1)频段的开放性,经营者和用户不需申请授权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频段,而无线扩频技术所使用的频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频段,包括IEEE802.11协议架构的无线局域网也大部分选用此频段.在无线接人系统中,扩频微波与常规微波相比有着3个显著的优点:抗干扰性强、频点问题容易处理、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扩频微波接入技术相对有线接入技术来说,有成本低、使用灵活、建设快捷的优势,在接入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扩频微波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语音接入(点对点);数据接入;视频接入;多媒体接入;因特网(Internet)接入。

四、结语

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是扩频技术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论述了扩频通信的特点、理论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扩频通信的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它的应用迅速从军用扩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的特点,使它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完美结合,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曾兴雯等.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接入带宽迅速提升,以适应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视频、语音等高质量的信息传输与服务。目前常用的宽带接入方式有电话拨号(即XDSL)方式、有线电视线路(CableModem)方式、双绞线以太网方式,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力线通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宽带接入技术,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力线通信简称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0)是利用配电网低压线路传输多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在发送时利用GMSK(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或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把载有高频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然后再电力线上传输,在接收端先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取出,再经过解调,就可得到原通信信号,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实现信息传递。类似的电力线通技术信早已有所应用,电力系统中在中高压输电网(35千伏以上)上通过电力载波机利用较低的频率以较低速率传送远动数据或话音,就是电力线通信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PLC接入设备分局段设备和用户端PLC调制解调器。局段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连接。在通信时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后,通过用户配电线路传输到局端设备,局端设备将信号解调出来,再转到外部的Internet。该技术不需要重新布线,在现有低压配电线路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承载。终端用户只需插上电源插座即可实现因特网接入,电视接收、打电话等。同样电力线通信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对于重要场所的监控和保护,一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现在只需利用电源线,用极低的代价更新原有监控设备即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控。目前电力系统抄表,基本上主要依靠人工抄表完成。人工抄表的准确性、同步性难以保证。同时由于抄表地点分散,表记数量众多,所以抄表的工作量巨大。基于电力线路载波(PLC)通信方式的自动抄表装置,由于不需要重铺设通信信道,节省了施工及线路费用,成为现代电力通讯的首选方式,使得抄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近年来居民小区及大楼朝智能化发展,现在的智能化建筑已经实现了5A。但是这些不同的系统自动化需要不同的网络支持;给建设和维护网络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借助电力线通信技术,无论是监控、消防、楼宇还是办公或者通信自动化都可以利用电力线实现,便于管理和扩展。

电力线通信主要优势:

电力线通信有无可比拟的网络覆盖优势,我国拥有全世界排名第二的电力输电线路,拥有用电用户超过10亿,居民家里谁都离不开电力线;显然连接这10亿用户的既存电力线是提供上网服务的巨大物质基础。在广阔的农村地区,特别是那些电话网络不太发达的地区,PLC更有用武之地,毕竟电力网规模之大是任何网都不可比拟的。虽然这些地区上网短期需求量并不大,市场发展成熟较慢,但会存在电力线上网先入为主的局面,对PLC的长远发展和扩展非常有利。

电力线通信可充分利用现有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不需要任何新的线路铺设,随意接入,简单方便的安装设备及使用方式,节约了资源和费用,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共享互联网络连接,高通讯速率可达141Mbps(将未通过升级设备可达200Mbps)。PLC调制解调器放置在用户家中,局端设备放置在楼宇配电室内,随着上游芯片厂商14M产品技术相对成熟。PLC设备整体投入不断下降,据调查当前14M的PLCModem产品其成本已降到普通的ADSL接入猫相仿的水平,而局端设备则更便宜。由于一般一个局端拖带PLC调制解调器的规模为20-30台,因此随着用户的增长,局端设备可以随时动态增加,这一点对于运营商来说,不必在设备采购初期投入巨大的资金。因此也有宽带网络接入最后一公里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之称。

电力线通信的缺点

传输带宽的问题。PLC与电话线上网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区别,都是利用铜线作为传输媒质,铜线上网的最大问题是不能解决传输带宽问题。虽然14M的产品已经成熟,但电力线上网是共享带宽,若同一地区多个用户同时上网则数据传输速度将会相应降低,如何保证用户能够获得足够带宽成为挑战噪声安全性问题。由于电力网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线,用它来传输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形成电磁辐射,从而会对其它无线通信,如公安部门或军事部门的通信造成干扰;再次电力线上网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波对通信产生干扰,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错误。与信号洁净特性恒定的Ethernet电缆相比,电力线上接入了很多电器,这些电器任何时候都可以插入或拆开,并机或关闭电源。因而导致电力线的特性不断变化,影响网速。

篇10

非分组型终端分为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PC机终端等;而分组型终端包括数字传真机、计算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局域网(LAN)、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等。数据电路可分为终端设备(DCE)和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2数据通信的分类

1)有线数据通信。①数字数据网(DDN),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及网络控制管理中心。DDN是一种数字通信网络,它把数字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②分组交换网(PSPDN),又称为X.25网,采用CCITTX.25协议。PSPDN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用户传来的报文分割成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各数据段上添加控制信息,构成一个能在网上传输的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PSPDN的主要优点是为了达到多用户同时使用,可同时开放多条虚通路于一条电路上,并具有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和动态路由选择功能,但通信性能较差。③帧中继网,起源于X.25分组交换技术,主要包括存取设备、交换设备、公共帧中继服务网三部分。帧中继网它可在帧中继帧中将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包封,并在网络传输前添加控制及寻址信息。2)无线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是以有线数据通信为基础,而采用无线电波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也可称为移动数据通信,它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可实现网络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终端之间的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也是依靠有线数据网将网路应用扩展至便携式用户。

3网络及其协议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多台具有独立功能、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并通过网络软件及通信协议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按地理位置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际网四种。局域网是在一个较小的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如一栋楼、一所学校等,它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城域网覆盖范围较局域网大,一般在10-100公里范围内,通常是在一个城市辖区内;广域网一般覆盖范围是整个国家(100-1000公里之间),连接该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网际网一般指覆盖全球的Internet。2)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所使用的语言,它分为很多类型,如OSPF、LDAP、HSRP、EIGRP、TCP/IP等,我们日常使用的协议一般是TCP/IP。它适用于各种大小不同的网络。TCP/IP协议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特点,易于用户管理。TCP/IP是相关协议的集合体,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含因特网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它提供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用于计算机网络互联与通信。TCP/I协议具有跨平台性,采用四层层级结构:网络接口层,利用实际网络传送数据,即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传输层:负责节点间数据传送;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间的沟通。目前,IP协议采用二进制,共计32位,如200.10.85.120可用来表示网络上某台计算机终端所使用的IP地址,它在网络上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