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实验题范文

时间:2023-03-16 02:5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物理实验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二物理实验题

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更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因为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同问题,阻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忽视实验教学。

现在的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认为学生只要会解答物理习题,能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步骤背诵下来就是学好了物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重视物理实验。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机械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物体运动的知识,不利用实验加以理解和巩固。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重视演示实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一些物理实验中就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因为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难懂的,学生不能动手实践和领悟知识,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从而阻碍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自己实验,向学生展示成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呈现单一化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上也只是用一种实验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学习内容,而且有的教师因为课时紧张的原因而忽视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现代教育社会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在物理课堂中多采取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实践和领悟物理知识。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第十章《物态变化》中的《温度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作温度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因时间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现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用一种方法讲解,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先进行总体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实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者比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加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理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实验;改进;创新;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是现状的要求,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初中物理教师,自1998年登上三尺讲台以来,发现现在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过分强

调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不能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为了改进这种不足,我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与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教学初中物理的方法,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常言道:“学物理不如做物理。”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通过问卷调查,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学生学习物理的实践相结合,我总结得出了物理实验非常重要,因为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的得出,都是在实验结论这一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因此,多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时,物理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有意地布置一些科技小制作,或者根据一些物理实验提出自己的创新与改进方案,对每个实验写好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反思,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物理对从初一刚升到初二的同学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该如何上好第一课?主要是通过一些自制的教具或物理小实验,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然后自然过渡到我们的物理教学,进入要研究的内容中。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我一般是先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器具,如一次性杯子、漏斗、乒乓球、玻璃杯、硬纸片等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积极动手探究,积极模仿教师的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开展一节成功的物理课,物理教师必须要巧妙地设计好课题引入,我认为在课前的5分钟左右,教师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物理小实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对本节物理课有期待,要用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对即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造成悬念。2014年

6月份,全县的物理优质课就在我们学校举行,通过层层选拔,当年我作为我们学校的物理教师参加了优质课竞赛。我现在都还清楚记得我那节课就是巧妙地设计了课题引入,那节课我讲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那节课上,我就设计了两个小实验,第一个小实验是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个肺活量大的同学上讲台用漏斗吹乒乓球跳高比赛;第二个小实验就是将漏斗倒扣,用电吹风吹倒扣的漏斗里的乒乓球不会掉落。在这节课上这两个实验都做得非常成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验成功的瞬间学生那不由自主的掌声就能说明一切。由于自己的努力与付出,那节优质课上得很成功,当然也获得了全县物理优质课一等奖。

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应该作为一个长期的课题去研究,要通过更多的教育同行去研究总结规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服务。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提升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尤其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为了让自己能与时俱进,我认为应该树立起长期自学不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与水平的思想。因为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要能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休闲时间,涉猎各类书籍,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我们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课上做演示实验时,常常是做完演示实验后才觉得这节课的演示实验存在问题。比如,在演示“磁生电”的实验中,由于灵敏电流计较小,或者蹄形磁体以及导线等实验条件的限制,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是利用实物投影仪直接投影在屏幕上。二是利用多媒体,就是先在电脑里下载安装个虚拟视频,然后用USB接口通过摄像头直接录入,这样就可以直接把实验的全过程投影在很大的荧幕上,这样学生就会看得清清楚楚。

总之,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是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必然过程。因此,教师⒎⒁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的改进以及创新,这本身就是在践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项课题研究做好了,本身就是物理教学探究的一项宏伟工程,值得我们一线物理教师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篇3

一、渗透物理学史,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

沪科版初二物理书一开始就介绍了富兰克林和伏特两位科学家的故事,其目的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学史教学对激发学生斗志的重要性。在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压力下,教师想尽一切办法给学生创造机会,对中考的内容多加练习,在讲授新课时,也有选择性地挑重点讲,对于中考要考的内容讲深讲透,唯恐不够,对于中考不太涉及的一些拓宽知识面的资料,则能不讲就不讲。教师在教学上的功利性是被逼出来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可能在中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的认知发展过程被忽略,探究兴趣被忽略。因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材上的各项安排都是有其道理的。物理学史不仅是让学生的学习做到松弛有度,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2.教师要积极准备让物理学史的教学生动有趣且引人入胜。教材上物理学史的介绍仅仅是一段文字,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教师要积极准备,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学生演练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方法介绍物理学史。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任何知识的得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辛苦劳动的,并且是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才有可能得到的。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例如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除了提到牛顿外,还提到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借助器材向学生演示伽利略早于牛顿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同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而不是伽利略第一定律?”当然我们也不能将伽利略作为反面教学人物,可以再介绍伽利略在科学研究上的其他成就。例如“比萨斜塔实验”直接以实验的形式否定了古希腊最博学的哲人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错误观点。以科学家们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有创意的问题。

二、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课堂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课的功能,巧妙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对实验有最真实的感受。初二物理教材上有许多实验,由于受到器材限制,很多实验在具体操作时往往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在实验课教学时,坚持能做分组实验的坚决不做演示实验,能做演示实验的坚决做到师生共同完成。例如初二物理中有一个测量铜丝直径的问题,我在教学时每人发一根铜丝,让学生相互讨论:用文具盒里的器材能否测出铜丝的直径?学生相互讨论后,能找到铅笔和直尺完成这个实验。实验本身不难,学生亲身体验过这个实验后,就不会忘记一根铜丝直径的测量法,并且在后面测一张纸的厚度时还能迁移此方法,真正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喜欢上物理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实验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实验室配合教材有许多实验器材,但在学生眼里这些是陌生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我在做实验时,经常会要求学生用身边的器材取代它们。例如一个矿泉水瓶就是学生课桌里常备的实验器材。用手捏矿泉水瓶,可以改变其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将矿泉水瓶里装满水,在不同深度钻几个小孔,观察到深度越大的小孔射出的水越远,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矿泉水瓶可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还可以做成潜水艇的模型,等等。再如在学习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我会带一个鸡蛋到教室,先让学生用手满满握住鸡蛋用力,看鸡蛋壳是否会破?学生使出浑身力气也破不了。再询问学生:什么办法可以让鸡蛋壳轻松地破?对于这点,学生很有经验,在厨房里不是在碗边上轻轻一磕就行了吗?然后让学生思考: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学到这里,结论的得出就轻而易举了。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能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投入到思考中,提高学习效率,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决定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的特殊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感因素,引领学生爱上物理学习。

1.设疑激趣。在上压强一课时,我左手拿着一根钉子进教室,夸张地问学生:“我班有人能躺在这根钉子上吗?”学生面面相觑,在学生发愣的同时,右手掏出一把钉子,再问:“若是一把呢?或更多呢?”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疑问,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在课的结尾时,用PPT打出一个艺人躺在钉床上的画面,大家欢呼,再问:“若是一根钉子做成的钉床,他敢吗?”学生会心地回答:“不敢”。疑能生趣,相对静态的教学可以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态教学。

2.竞赛激趣。初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诸如抢答、竞猜、挑错等有趣的学习竞赛,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驱动力,让学生更有动力学习物理。

3.表扬激趣。人都有获得肯定的心理需求,所以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者有一定主见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四、培养学生自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分组;兴趣;实验器材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程改革特别突出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切实加强实验的有效性教学,才能达到新课程预期的培养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新的体验与收获,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几乎每一堂新课都要涉及到实验。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直接关系到整个物理教学的效果。以下就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造条件,多做实验

记得初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很喜欢上物理课,原因是物理课实验多,比较“好玩”。但是很多老师会发觉慢慢的学生的兴致降低了,原因是有些实验老师不做,有些实验用多媒体代替,有些实验是老师“讲实验”。当然,这里有一些是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器材,有些是因为老师不爱做实验,觉得做实验麻烦,还不如直接多媒体或是“讲实验”。长此以往,学生对物理课没有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每一节课都做实验”。这个实验可以是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分组实验,那怕是上习题课也最好有实验。

例如:在分析电路故障――“两只小灯泡串联出现不亮”这一故障时,我就把器材给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学生用了好几种方法找出了电路的故障:可能是某只小灯泡断路、可能是电路中某处接触不良、可能是电池没接好、可能是电池没电等,学生的思维一下就开阔了。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或导线进行检查。

再比如:在讲到“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哪一只更亮”的问题时,很多老师都是将两只灯泡的电阻R分别算出来,利用P=I2R求出两只灯泡消耗的电功率,然后进行对比:实际功率大的灯泡更亮。我的做法是:先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入电路,结果学生发现额定功率小的灯泡反而更亮,然后我再叫学生计算,学生计算出的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完全符合,这样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使得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二、提高分组实验的效果

要争取多做分组实验,甚至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多参与、多经历,所谓“听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学生动手多了,学习的兴趣容易调动起来,但是如何保证分组实验的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研究表明,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初二的学习进行一个月后我就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上物理课的时候必须按照“物理课座位”就座。当然分组中主要以学生的自愿组合为主,同时注意男女搭配,性格内外向、动手能力强弱搭配、分析和归纳能力强弱搭配等。

2.培训实验兴趣小组

课本中的很多分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实验时只由老师一个人进行指导,必然会有较多的探究小组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从初二上学期期中考后就开始培养物理实验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对物理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对他人进行指导。实验兴趣小组一般由6位学生组成(班级学生多的7位),这6位小组长的任务是在分组实验中对其他探究小组进行指导,每位小组长负责两个探究小组的指导工作(正常情况下每班12个探究小组)。一些重要实验、难度较大的实验前先培训好兴趣小组的6位学生,通过实验先让这6位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现象和结论,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故障,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对其他探究小组进行指导,提高实验的效果。比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测量物质的密度、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等实验经过兴趣小组6位小组长的指导,几乎所有的探究小组都能够成功并出色地完成实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3.注重仪器的检查,确保实验成功率

在每一次的分组实验前,老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都将每个探究小组的实验器材进行检查,特别是电学实验可能出现的故障比较多,比如:小灯泡灯丝断了、导线坏了、电表故障、各元件接触不良等。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必须进行检查,但是可以设置1至2组故障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的排除,提高他们的能力,总体上应该让几乎所有的探究小组都能对实验现象有合理地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注重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物理的结论或规律往往是从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所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从正确的实验现象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选择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进行实验(控制变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水升温更慢,于是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更强,从而得出水的比热容更大,只要学生理解并记住了“升温快的物质比热容小,升温慢的物质比热容大”。那么,在解答以下图象题时学生几乎不会出错:

例:在相同条件下,对质量均为m的物质A和物质B均匀加热,物质A、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推断出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关系是,学生立即就能根据物质B升温更快得出CB

四、注重对实验进行归纳与对比

相近或相似的实验可以将它们进行对比,一方面给学生的探究过程降低了难度,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比如: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时,提示学生电路的连接与探究电流规律类似,只是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连接方式不同而已,实验完成后再将电压规律和电流规律进行对比,学生的掌握情况非常好。再比如: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时,提示学生电路的连接与测量小灯泡电阻完全一样,不一样的只是实验的原理、数据处理方式、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那么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地进行实验,而且在实验中还不知不觉中将这两个实验加以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还要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或是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造

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将学生的“成果”搬到实验教学的课堂上可以极大地鼓舞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探究完全成像规律,我将课前准备好的4个凸透镜分发给学生请他们分别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看完后学生们都笑了,有的说看远处的房子和行人都是倒立的而且比较小,将凸透镜放在书本上,可以看到字变得更大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同时无形中也给学生一个启示,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当然,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做,如:事先布置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注重对学生实验评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实验畏惧心理(特别是女生在电学实验中)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两年来我所任教班级学生较好地保持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能力逐步提高,在各次考试中实验题得分稳步提高,在初二期末市统考、初三上学期末的市质检、初三下学期的市质检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实验题平均分值均能达到24左右(约80%),而总体成绩居年段第1、2名。同年段其他几位老师也基本上按照这些方法进行实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我校物理成绩的提高,多次受到教育学院物理科的表扬。

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虚拟实验;仿真物理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8-02

仿真物理实验室是一款面向中学物理课堂开发的一款软件,内容包含了电学、力学、声学、光学等所有实验的仿真演示,具有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这种软件有利于师生在使用中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把精力放在实验模型的构建上而不是操作上。这款软件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虚拟实验的意义

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仪器不足的现状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物理教学中,由于现实条件和教学理念等原因,只注重知识的口头讲解,不重视实验操作,或在教学中只做比较简单的实验,导致实验仪器严重不足。加之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物理实验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原来旧的实验仪器被淘汰,虽然学校增添了很多新实验仪器,但仍不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需要。现在学校安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包括了中学物理的所有实验,原来很多做不了或因仪器不足不能做的实验都可以用虚拟实验来代替,解决了实验课上不足或因场地仪器数量不足,实验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

本身具有传统实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虚拟实验是根据实验的相似性原理,运用软件提供的虚拟实验设备来搭建自己的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做一些因自然条件限制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无法做的实验,如真空状态下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还可以随时控制实验进程、节奏,让实验结果更理想,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清晰可见。同时,避免在物理实验中因学生操作的不规范而产生的危险性,避免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和损坏。

2 在初中物理各类型实验中哪些实验需要虚拟实验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会碰到五大类实验,分别是测量型、探究性、演示型、操作型、设计型。在这几类物理实验中,笼统地来说,笔者认为比较适合运用虚拟实验的有演示型、探究型、设计型。因为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都实行大班教学,演示型实验如果运用传统方法去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虚拟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探究型、设计型实验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虚拟实验可以方便地帮助学生检验实验方案的正确性,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因学生设计方案错误导致的实验仪器的损耗。但也不是绝对的,其他类型的实验也有的非常适合运用虚拟实验,所以在现实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虚拟实验在测量实验中的应用 测量实验是物理实验中比较简单的实验,操作简单,实验仪器易得,一般无需用虚拟实验。但也有一些测量实验比较复杂,在正常的环境下实验很难完成。如初中二年级物理“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这个实验如果用传统的仪器进行,学生很难获得实验结果,且容易造成仪器的损坏。这个实验需要用虚拟实验来辅助教学,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于这个实验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第二步,学生根据原理,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连接电路图;

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

第四步,学生在对这个实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真实实验,弥补虚拟实验之不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虚拟实验在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所以实验的现象是很重要的。但在真实试验中,许多事物的现象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方案无法实施,这就需要借助虚拟实验。如初中二年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此实验会受室内光线强弱的影响,室内光线控制不好,就得不到实验现象,更谈不上规律的总结。虚拟实验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虚拟实验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在物理实验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实验就是演示实验。物理教师在讲解概念的时候,因班级太大,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现象观察不清晰,影响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虚拟实验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初二年级“光的反射实验”,学生既可能因室内光线的影响,也可能因在班内位置的影响,导致实验效果观察不明显,这就需要借助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

虚拟实验在设计型实验中的应用 设计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学生要根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构建实验模型,同时还要把自己不理解的实验现象去弄清楚。这就需要虚拟实验来帮助。一方面,虚拟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虚拟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同时避免因实验设计错误而造成的仪器损失。如“理解并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摩擦力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摩擦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实验现象。但是摩擦力大小参数的设置在真实实验中不好控制,虚拟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虚拟实验在操作实验中的应用 操作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般在操作实验中不主张运用虚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的操作实验都是电学实验。电学实验仪器较贵重且容易因错误操作而被损坏。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虚拟实验清晰观察学习实验过程,锻炼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避免在真实实验中出现过失,导致实验仪器损坏。如初三年级“串并联电阻实验”,如果不事先加以练习,在实验中接线错误的话,很容易烧坏实验仪器。但操作实验一定要在虚拟实验后进行真实实验,毕竟虚拟实验只是一个仿真实验,起不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在操作实验中要把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这样既解决了真实实验的困难,也解决了虚拟实验的不足。

3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注重实验的今天,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宜夸大虚拟实验的作用,虚拟实验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有很大的缺点。如果过多运用虚拟模拟实验来代替传统实验,就会缺乏实验的真实感,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学生亲手实验的经历是虚拟实验代替不了的。此外,虚拟实验,如果使用不规范,很可能会生成一个假的结果。但像这几种实验是可以用虚拟模拟实验代替的,如危险性比较大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现有条件做不了的实验。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运用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虚拟实验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春艳,易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

篇6

关键词:趣味实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可以说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但单一验证式的实验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灵活应用趣味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活动,通过趣味实验的新奇、惊险、刺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求知欲,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快乐地学习。

一、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而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利用趣味、惊奇的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在教学《大气压强》一课时就重现了央视二套的《玻璃酒杯吸重物》实验:首先准备一只普通的高脚玻璃酒杯,一个装有吊环的硅胶垫,用这样一组简单的装置就能吊起四十千克,相当于40kg的重物。这个说法到底靠谱吗?教师提前制作好了实验道具,用两根长木棍把普通玻璃酒杯紧紧地固定住。为了方便拉拽,在木棍的边缘打了两个孔,并用螺丝固定住。现场实验第一步,将普通玻璃杯注水吸在吸盘上,当吸盘吸住酒杯后,在挂钩下面挂重物,从小质量逐渐增加,吸盘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增加到20千克时,现场可以看到吸盘的凹陷往下陷,但并不掉下来……直至总重量42千克!约合84斤!超额完成任务。最后让一个质量在45千克左右的学生亲自悬挂下拉,吸盘也未掉,学生都瞠目结舌,兴趣高涨,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再结合课本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课堂就水到渠成,学生很快掌握了实验原理: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生活中也常用到大气压强的原理,像墙上吸的那种吸盘扣、水泵等都是用的这个原理。

二、巧设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成就的必要手段。动机是激励人采取行动的内因,它由人的需要引起。这种需要有时是人体自发的,初中生虽然偏重于形象思维,但已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而,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直观形象,直观教学很有必要。笔者给初二学生上物理第一课《引言》时就做了两个趣味物理实验《徒手玩火也不伤手》和《智取瓶塞》。《徒手玩火也不伤手》实验:在沾满肥皂水的手上点火,竟然能够不伤手,这个经常会在魔术表演中看到情景,到底是如何实现的?老师揭秘,能够点着的“肥皂水”中藏有玄机,气泡中其实充盈着不少可燃气体,“用浸湿的手捧起一堆带有可燃气体的气泡,点燃后只会将可燃气体烧尽,并不会烧伤手。”而《智取瓶塞》是:有一空红酒瓶,不小心瓶塞又落入瓶中,怎么能在不破坏瓶的前提下方便地迅速取出瓶塞呢?学生各抒己见,有说用镊子夹,有说用尖钉钉住木塞拉,有说水泡等等。学生都感觉非常好奇和好玩,都上来试试,但很难成功,最后我介绍了如下方法实验步骤:(1)将塑料袋打开,把塑料袋底部卷起塞到瓶子当中。(2)将瓶子竖立,让瓶塞停在离瓶口最近的位置。(3)把留在瓶子口的塑料袋口打开,之后向塑料袋里吹气。(4)当瓶子内的塑料袋被吹得膨胀起来后,用力拉出塑料袋瓶塞也出来了。实验原理:这跟摩擦力有关系。通过这两个实验使学生感到新鲜新奇惊叹,而不像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学生被动的接受,所以他们会聚精会神地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甚至有动手的欲望。学生的这种积极性是很可贵的,教师应抓住和利用这种动因,引导他们认真观察,抓住重点,为取得好的演示实验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学习动机就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也即有来自外部的“诱发因素”。这种诱因能够激发人去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行动,所以选择实验尤为重要,让初中学生接触物理趣味实验,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急待探求其奥秘,因而产生了求知欲,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

三、强化课外趣味物理实验项目巩固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物理课外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物理课外实验也就成为巩固物理课堂教育有效性的有效手段。而现今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是重视讲解轻视动手实验,更别说什么课外实验,就是实验室也是实验器材严重短缺;很少对学生开放;课外实验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验活动较少开展或者没有质量;课外实验单调、死板,缺少趣味,学生没兴趣,缺少激励学生学习的外驱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优化课外实验活动环境,改善学生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得到自由表现及发展。开放实验室,创设课外活动制作室,开设课外科技制作比赛等让学生更加自由的使用。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生思维才能敏捷,才有所创造。强化教师对课外实验的指导和参与,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课外实验项目,注重趣味性。因此笔者几年来开设了十个项目的课外实验活动:《不倒翁制作》《自制潜望镜》《自制云霄飞车》《自制希罗喷泉》《趣味肥皂泡》《搭建拱形桥》《潜水艇制作》《眨眼的猫头鹰》《瓶盖叠罗汉》《闪亮的圣诞树》。通过这十个课外趣味物理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成绩明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在新课程理念下,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的目标,这一目标必须依赖于课堂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趣味物理实验不失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能真正“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纪江红.中国学生趣味实验365.北京出版社,2007-01.

[2]纪江红.游戏中的科学:儿童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01.

篇7

1.备仪器:根据近年农村中学实验新添设备情况。学生实验一般要求能满足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少数几个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各地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当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的活动时,不仅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也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项活动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开发了思维。此外,我们实验准备还包括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教师提前一天做准备实验。

2.备学生。在备教案时,还应了解学生实际,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及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例如,初二采用教科书第105页练作为边学边实验,学生会想到“塑料袋扎孔后液体不封闭”,从而影响对帕斯卡定律的理解,所以我们为学生设计好学习阶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帕斯卡球上的每个小孔上都扎有橡皮膜,当用活塞挤压筒里的水时,可以看到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唐发学生思考帕斯卡球的小孔上不扎橡皮膜行不行?进而知道在塑料袋上扎孔是为了能看到“液体传递压强”的现象。在进行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大幅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比较多地采用了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

据统计,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如下:力学:演示实验52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7个;热学:演示实验28个,学生分组实验3个,小实验5个;光学:演示实验14个,学生分组实验1个,小实验3个;电学:演示实验21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3个;总数:演示实验145个,学生分组实验22个,小实验22个,再加上实验性习题18个,总计207个。通过近几年试验,把结构体系作了如下调整:(1)22个学生分组实验中的11个改为边学边实验;(2)145个演示实验中的38个改为边学边实验;(3)22个小实验中的7个和17个实验性习题中的10个改为边学边实验;(4)新增加了4个边学边实验。经过这样的调整,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实验过程

1.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个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用,器材的使用规则和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2.调。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第二环节,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地操作。最好当堂给学生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等。

3.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易损坏性的实验时,教师应先通过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电流表,酒精灯,温度计等的使用。

4.记。即在实验中,正确地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_刻度尺数值的读数);读取的方法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等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应注重实验事实,不能任意改变实验数据。以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析。由于做实验的人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出现不同的数据。所以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地方有错误,哪些地方有误差,与学生共同探求如何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扫尾工作

篇8

一、增强物理教材的“亲近感”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求知欲也很迫切。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尝试演示了几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小实验,如“沉在杯底的鸡蛋浮起来了”,“蜡烛在水中燃烧”,“杯中的筷子变弯了”等。在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实验时,我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地去回忆小学自然课上涉及的与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提出“这些实验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曾经做过”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明:“这些实验和所提问题确实都是我们小学已学过,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初中物理乃至高中物理所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一门科学。”学生不自觉地共同发出感叹:“噢!物理学原来是研究这些,我们小学自然课就已经学过那么多了!”于是他们对物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

在学生对小学自然中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回忆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浏览一遍物理教材各章节的研究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将初中物理内容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物理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这对学生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畏难情绪大有帮助,能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发挥物理实验的“趣味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上有很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课外小实验。教师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第一节课上,我穿插了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小实验。如:(1)惯性现象(用木尺敲击水杯上的硬纸片)。在演示这个实验时,杯子固定在桌面上,当我用木尺敲击硬纸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住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的桌面上而打破。但只有纸片飞出去了,鸡蛋落入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兴奋起来。(2)气压的存在。给玻璃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学生不自觉地鼓掌,惊叹老师变成了“魔术师”。

教师不仅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而且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我让学生“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的颜色,他们在细心观察后发现了肥皂泡是彩色的;我让学生对着竖直而放的两片纸条的中间吹气,观察两纸条的运动情况,他们发现两纸条靠拢了。在学生惊讶的同时,我用浅显易懂的物理原理为学生作了简单的解释。学生不仅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性,而且朦胧地领悟到很多物理知识仅凭自己的想象去认识很可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具体实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学好物理,就应该重视“观察和实验”,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做好实验。

三、注重物理生活的“联系性”

风霜雨露、电闪雷鸣、潮起潮落、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妥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初中学生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如:雷电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坐在公共汽车上,突然刹车,人向前倾倒,等等。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讨论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不失时机地引入物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如“透过水杯看课本上的字”、“用磁铁吸引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篇9

关键词:物理;实验

以实验为基幢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实验教学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实验教学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

一、实验教学教学的特点所谓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实验教学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二)实验教学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三)实验教学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我们开展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二、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实验教学,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实验教学,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实验教学,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实验教学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三、实施实验教学教学的策略

(一)恰当地选择学生实验教学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实验教学教学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实验教学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实验教学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教学。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福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实验教学。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实验教学教学。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内容。

4.将课本上的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实验教学。有些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三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实验教学后,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增加“两表”的使用频数,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再如,初二第七章第一节“质量”和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也同样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教学,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千方百计地准备学生实验教学教学的仪器实验教学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

对学生实验教学仪器的准备要做到“五不一保证”,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例如,没有平底试管,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三)认真上好学生实验教学课

篇10

关键词:动手 实验 实际 生活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师生齐动手,发挥物理实验优势

教学手段应用和教师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认真做好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一章第三节的演示实验2,若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如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尺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分组实验中“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

二、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三、联系实际,让物理生活化

风霜雨露、雷鸣电闪、潮起潮落、月圆月缺、蓝天白云、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住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妥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雷电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压水井手柄越长越省力;骑车上坡是走S形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这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帮助极大。在讲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我就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提出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想到的一些问题,例如: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能把地球翘起来,这可能吗?家中门的把手为什么安在门边缘处?然后我准备了一些日常用品:老虎钳子,剪布用的剪子,理发用的剪刀,钓鱼杆,杆秤,天平,起子等,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别说出如何使用然后运用杠杆平衡原理,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样使用的理由。这种教学虽费时费力,但学生学习劲头高涨,课堂效果很好,便于理解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