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3-15 20:5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鸿门宴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宏达电在手机行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市值超过黑莓手机制造商RIM不久,日前又将诺基亚甩在身后。这家从2006年才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机厂商,其成长速度十分惊人。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畅销,4月6日,宏达电的股票上扬5.3%,市值为9800亿新台币(约合337.9亿美元),超过诺基亚328.4亿美元的市值,在全球所有手机厂商中,市值仅次于苹果。
但宏达电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尚与诺基亚、RIM、三星等有较大的差距,甚至还不如刚刚复苏的摩托罗拉。随着Android系统越来越拥挤,在众多手机厂商的围堵下,宏达电在这一平台的市场份额以及影响也在急剧下滑。
不得不提的是,在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中,宏达电的位置最为尴尬――没有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这也意味着,宏达电难免受制于人。如果翅膀硬了的谷歌拒绝开源,如果诺基亚与微软进入蜜月期,宏达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强烈冲击。
代工厂商的蜕变
早在1997年,当手机还是身份象征的时候,刚成立的宏达电就提出了“改变产业”的想法,周永明等创始人提出了“有未来的掌上产品”的愿景。2003年,宏达电意识到,智能手机将会成为产业趋势,仅满足于代工,将无法走得更远。但当时的宏达电代工利润较高,延缓了其构想的实现速度。
转机发生在2006年6月,宏达电遭遇了最为严重的危机,其最大的代工客户惠普转投其他厂商(一度占宏达电代工营收的70%),宏达电的订单急剧下降,股价一泻千里。这次事件也坚定了它走品牌之路的决心。
但宏达电真正为消费者所熟悉,还得感谢苹果。2007年,苹果iPhone引发了排长队抢购风潮,传统手机厂商深陷危机,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等都成了受害者。宏达电的管理层却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iPhone将引爆智能手机风潮。事实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宏达电当年推出的Touch智能手机,一共卖出了300万部。
宏达电虽然在技术积淀上不足,但没有体制的束缚。从过去几年来看,它的市场反应速度远在竞争对手之上,触摸屏兴起的时候,它推出大量的触摸屏手机;Android操作系统露面时,它第一个站出来呼应,其G1是全球第一款采用谷歌Android平台的手机。在其他厂商观望时,宏达电投入大量人力研发,凭借在Android系统上的积极卡位和布局,获得了先发优势。
宏达电注重用户体验,其超大屏幕手机,很适合移动互联网,这也是它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的主要原因。它敢于尝试,如率先推出3D手机,确立了自己的个性。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6.3亿部,而Android将会是这一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将占住49.2%的市场份额。作为这一平台的主力军,宏达电受益匪浅。
市场研究机构NPD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宏达电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超过苹果和RIM,成为该市场的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该季度宏达电的份额达20%,黑莓和苹果的份额下滑至19%,摩托罗拉以16%排名第四。与五年前相比,宏达电的市值增长了30倍以上。高盛预计,未来3~5年,宏达电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每年有望达到2亿部,市值升至1000 亿美元。
多平台路线
摩托罗拉曾经走多平台路线,结果每个平台都不精,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下滑。2008年,公司联席CEO桑杰・贾上任后,立即削减了操作平台,把宝押在Android上,这次拯救为摩托罗拉今天的复苏打下了铺垫。
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去年第四财季净营收为34.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为8000万美元,而2009年同期,摩托罗拉净亏损达2.04亿美元。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孟愀嫠摺IT时代周刊》,基于对Android平台的专注,摩托罗拉在行业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并赢得消费者的喜欢。
日前,美国调研机构Harris Poll对 25000名美国消费者进行跟踪,并按照多项标准给不同手机品牌打分,在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中,摩托罗拉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最赚钱的苹果iPhone仅排名第五位。
专注一个平台的厂商越来越多,索爱在经历糟糕的业绩后,与Symbian系统作别,将主要精力放在Android上,三星、LG抛弃了Symbian平台。精简操作系统,将主要精力放在时下最受欢迎的平台上,有利于形成技术上的优势。
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的报告显示,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Android手机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29%的份额,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平台;而这当中,又主要由三家厂商把控――宏达电拥有12%的市场份额,摩托罗拉为10%,三星以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而其他厂商加起来只有2%的份额。
从多平台厂商方面来看,宏达电无疑是最成功的。与苹果、RIM、摩托罗拉等其他手机厂商不同,宏达电一直坚持多平台路线。既是Android平台的最大赢家,也是Windows Phone的主要支持者。
在微软Windows Phone阵营纷纷叛逃,受冷落的情况下,宏达电不离不弃。去年10月11日,它一口气了五款使用微软WP7的高端智能手机,对身处困境的微软而言,是强大的精神支持。宏达电的WP7手机,攻下了包括Verizon无线、AT&T、沃达丰等全球数十家主要的电信运营商。
宏达电CEO周永明表示,“公司对微软的承诺一直没变,五款新品集中上市,代表我们对微软的全力支持,能够一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潜伏危机
不过,相比苹果以及RIM而言,宏达电并没有多大优势。
尽管宏达电市值超过了诺基亚、RIM,但从出货量、品牌影响力来看,都与其他厂商有很大的差距。而诺基亚目前处于一个过渡期,一旦其与微软的合作深化,随着大量高端产品的上市,行业地位也会很快得以重塑。至于RIM,它的盈利能力仅次于苹果,是全球最成功的智能手机厂商之一。
而且,宏达电的优秀表现,得益于Android系统的走红,但手机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围绕这一平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产业链上企业的利润将被大幅度拉低,这也是诺基亚未向这一系统靠拢的原因。
诺基亚大中国、韩国及日本区高级副总裁梁玉媚曾对本刊表示,如果诺基亚选择Android系统,会使整个Android平台变得更加拥挤,各个厂商的毛利和净利润都会被压低。推Android手机的厂商越来越多,索尼爱立信的掌门人不久前就表示,要在将来做第一大Android手机厂商。在国内,联想、酷派、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也倾注了很多精力,而且,它们将主要放在千元Android手机上。凭借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加上华为、中兴与全球运营商的合作优势,它们将会吞噬一线Android手机厂商的份额。
各种担忧正在变为现实。调研公司Flurry年初的报告显示,宏达电在Android的地位正在下降,2010年第四季度,其Android系统手机份额由2009年的67%下降到32%。报告称,三星、摩托罗拉等厂商的发力,蚕食了宏达电在这一平台的份额。
最为关键的是,Android低端手机的普及,也给谷歌造成了一些困扰。近期,谷歌宣布暂时不对Android3.0开源,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此举可能是谷歌为保护品牌,不被山寨手机生产商用以牟利。也有中小手机厂商悲观地认为,这有可能是谷歌不再开源的前兆。
针对业界的猜测,“Android之父” Andy Rubin出面解释:“Android3.0系统是针对大屏幕终端设计的,将这一系统移植到其他设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决定不对这一系统开源。”他同时补充道,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延迟,并不代表谷歌在开源战略上的改变。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谷歌也不是慈善家,随着它在移动平台上的卡位成功,以及行业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翅膀硬了的谷歌,随时都有可能修改游戏规则。
记者了解到,在排名前四的智能手机厂商中,只有宏达电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这种局面既帮助了宏达电,使得它在与微软、谷歌的合作上畅通无阻,但这也意味着,它在核心技术上依然与行业的强者有差距,而且也会埋下隐患,一旦受制于人,其地位将处于被动。
在苏格兰皇家银行分析师史蒂芬・曾看来,苹果和RIM等都有属于自己的平台,从长远来看,宏达电开发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是有利的。而去年4月也传出消息,宏达电正考虑是否推出自有操作系统。但直至今天,宏达电并没有这样做。业界认为,如果宏达电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虽可以减少外部依赖,但问题也显而易见――会遭到竞争对手的抵触。
而且,在推出自有操作平台的厂商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苹果与RIM的系统是封闭的,它们的成功有其特殊原因。代工起家的宏达电如果想摆脱控制,其与谷歌和微软之间的合作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宏达电与微软合作紧密
2000年,宏达电正式推出第一款Microsoft Pockt PC(高端PDA产品);
2004年,宏达电推出了第一款Microsoft音乐智能手机;
2005年,宏达电推出第一款Microsoft 3G手机和第一款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5.0平台手机;
2006年,宏达电推出第一款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5.0智能手机;
篇2
1、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小伙子,当然也很喜欢看(kàn)小说,尤其是侦探小说。
2、今天早上,银行(háng)发行(xíng)钞票,报纸刊登出了最新的行(háng)情介绍,提供给大家参考。
3、由于一次意外,他得了艾(ài)滋病,从此,他整天自怨自艾(yì),提不起精神。
4、"《鸿门宴》是传(zhuàn)记而不是传(chuán)奇。"听了老师的话,小明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篇3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普及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表达、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蕴含着大量的语文知识,也包含着很多的优秀思想和文化精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材料的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的比例非常大,并且极为固定,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相关的知识点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是居高不下,所以无论是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上还是在应付考试上,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念,探究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对文言文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学生发展
当下,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总感觉到学习难度大,很难做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多数学生惧怕文言文的学习和考试,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目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数还是采用直接讲授和灌输的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导致教学质量滞后不前。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的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中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的高,这就要求,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势必会提升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对语文文言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一般学习积极性较高,成绩较好,反之,成绩不太理想。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很多的内容、创作背景、语法知识,学生都不甚了解,结果在糊里糊涂中学完,也不知文章的寓意和主旨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或者是阅读一些白话文,或者观看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在熟知的知识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提升,也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比如观看《贞观长歌》、《聊斋》、《西游记》、《于丹论语讲座》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通过影视作品和视频讲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就拿巧妙设疑来说,初中生好奇心较重,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把以往的教学模式来了一个颠覆,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震撼,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把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具体直观的动态化知识。初中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他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初中生天生好动,对于灌输性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如果把知识穿插到图片、视频等形式上,就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CAI课件的使用实现了知识的动态化,知识呈现的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初中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有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了乐学乐教的目标。初中语文 讲授的内容很多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对于这些学习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如果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法,效果肯定很差,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就会出现,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而言,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有重点难点之分,为了完胜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在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关系,这样就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的教学。
三、革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教学的误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由于学情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鸿门宴》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的时候,可以实现分组学习,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为负责“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的故事发展路线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来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这样在大家合作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又是竞争的关系,势必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4(10)
[2]马京霞.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4(03)
篇4
1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同时借助注释和相关文言文翻译的工具书,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从而读懂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整理文言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句、文言句式的意义及其用法。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己自主动的去摸索,还要找出并掌握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中,对“目吴会于云间”中的“目”分析其在此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在回忆之前所学的《鸿门宴》中的“数目项王”中的“目”的用法,通过比较看得出来“目”字后面都是用的名词(n),从而得出“在一个句子中若是有连个n连用,那么其中的一个n或用为v(动词)。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滕王阁序》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湖”,《师说》中的“吾师道也”中的“师”等。又如比较《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弛”、《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逍遥游》“水击三千里”中的“雾、星、日、水”等从中就可以找出“n在v前面并不一定就是主语”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中n的使用规律。又如:《劝学》中的“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就是将n放在能愿v后面从而活用为v;《寡人之于国也》中“树之以桑”中将n放在“之、而”前面使其活用为v等。
通过这样的比较、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也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2导入式的文言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
对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按部就班,首先是介绍作者、背景,接着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最后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枯燥、沉闷的教学方式让学少变得疲惫,同时课堂也是“一潭死水”;因此我们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导入教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鸿门宴》的教学中,首先我讲了一个传说导入该堂课:纪晓岚的一首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敬母亲”。然后,我结合了《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中的知识点,再让学生对“宴会中”的那部分进行了通读,并分析文章的动人之处。最后再进行总结。类似这种切入时式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投入到质疑的氛围中,同时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创新
为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始终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注释等,翻译内容,理解全文。
3.1阅读全文
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并背诵经典的名篇。因此,阅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关键。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翻来覆去的阅读,积极的调动自己的大脑思维,借助相关字词句的预感来回忆之前所学知识,从而更好的认识、分析、理解、感悟全文。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教师或者是借助工具书等。
3.2不断的积累
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学生要凭借着这些例子举一反三。对于学生来讲,该篇课文中的字词句等就是例子,学生只有不断的积累名言绝句,并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巩固性的积累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吸收,还能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散发性。时常让他们抄袭部分课外的文言文语段进行熟读、背诵,以便于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的新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
3.3归纳和总结
针对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讲是比较狭窄的,加之部分的实虚词句等在文章中体现得不够充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其他文章的学习。例如教学这篇《寡人之于国也》,本篇文章有4处用到了介词“于”,根据学生的归纳、查阅工具书之后,对“于”字的有四种用法:表示对象;地点、时间;被动;比较。又如让同学们总结被动句型,借助《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中的“而君幸于赵王”、“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这几句被动句,学生的总结:“于”、“为……所”、“见”、“见……于”以及用主动进行表示,如“帝感其诚”。这些都是表示的被动。
篇5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困难 命题 复习策略
一、高职文言文阅读,学生困难重重
1.畏难心理作祟
多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具有畏难心理,在阅读短文过程中,常常一遇到个别难以理解或冷僻的字句就会放弃对下文的阅读。尤其是篇幅稍长的文言文,有的学生因缺乏自信干脆放弃阅读,在没有阅读选文的前提下盲目答题,翻译基本忽略不计,因而文言文失分严重,得分情况参差不齐。
2.基本语法空白
学生缺乏应有的基本的语法常识,不知词性,不知句子成分,不懂句子层次及前后关系,这些直接影响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理解与掌握,成为文言实词与特殊句式积累与解题的一大软肋。
3.文言基础薄弱
学生对课内文言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更不会将课内文言知识迁移应用于课外语段阅读与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缺失,也有碍于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4.解题技巧缺乏
解题时,不少学生没有充分利用题干信息,以及各题题干与选项之间所隐含的联系,没有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也同样造成了解题困惑。其实题干中对短文内容的提示、分析,仔细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文。
二、高职文言文阅读,命题有迹可循
近年来,高职文言文命题已形成一定的规律,命题奉行一条基本原则:选文多为人物传记,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命题并不难,考查的知识范围多与课内文言知识相关,有据可循,并非大海捞针,无据可依。四题选择加一题翻译的题型近些年未曾有变。以近3年的浙江省高职语文命题为例:
第一小题,内容多为实词解释,实词源自选文,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较为“眼熟”,用法可以参考课内文言实词的词义用法。
第二小题,一般考查虚词用法(12个虚词:而、乎、乃、其、以、于、则、之、者、且、所、为),题中选项的例句一半来自语段,另一半则是来源于课文内的虚词用法较典型的句子,近3年“以”“于”的用法每年都考,其次是“为”“其”“之”“而”的用法。课内典型例句多来自《师说》、《游褒禅山记》、《六国论》、《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过秦论》、《劝学》。近3年虚词考查如下表:
最后一题翻译,所选句子多是特殊句式:省略句和倒装句最为常见,或者是含有典型的特殊用法的字句。有一定难度,是最容易失分的一题。
其余两题多在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文意理解上做文章,难度不大。
综上所述,近3年的具体命题形式可以下表来概括:
三、高职文言文阅读,复习实用策略
1.高职文言文阅读教学,首先还得立足于课内文言文篇目的复习,以课内文言文复习为基点,以点带面向课外拓展。课内文言文复习,高教版教材可与人教版的教材相结合。如《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与《鸿门宴》,是人教版教材的重点篇目,但在高教版教材中是非重点科目,且在平时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是被忽略的,这样的篇目要作补充复习。类似的篇目还有《师说》、《游褒禅山记》、《六国论》、《左忠毅公逸事》等。如果这些篇目不作补充复习,会增加实词解释与虚词用法的解题难度。
2.课内文言文复习重在字词特殊用法特殊句式的识记与应用。文言基础差是高职学生的通病,但复习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去细讲老师自己所摸索出来的上述重点篇目,也不可能从基本语法常识开始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即便可能也不一定有明显的效果。高职复习毕竟不同于新课讲授,不妨采用比较“实在”的方式,追求学生识记与应用的实效。因而课内文言文复习可以基本遵循这么一条常规:课内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外识记知识点――以练习形式检测学生识记效果――相关课外语段阅读练习(加强学生将已识记的知识点迁移应用于课外语段阅读的能力)。方法并不新颖,但对付考试比较实用。
篇6
【关键词】教学内容 取舍 原则 方法
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依然困惑不断,比如一节课下来,总是患得患失,老感觉少了点什么,甚至挖空心思,非要找上一点,待下节课补上去方心安理得。可是,自以为考虑周全的我并没有看见学生们表现出收获的喜悦。相反有些同学百无聊赖的样子让我知道补充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
花不剪难免芜杂,树不修多有庸枝,看来课文的知识点也需大加提炼、要敢删敢剪。前些日子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抛却以往的教法,没有介绍作者,没有说写作背景,只让大家来探讨诗歌中深沉的博爱之情,结果同学们个个踊跃,并且很喜爱这个主题,很多同学在谈自己见解的时候联系到海子的生平经历及他的生活和理想等等。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意犹未尽,效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事后我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同学们,有些东西我完全可以放手。其实再周全的考虑也难免有疏忽,索性大胆取舍,抓住主线,攻其一点,讲出个性。
再说,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语文教学容不得我们不去大胆取舍。
首先,现在高中课程的量非常大,拿苏教版语文教材来说,有五本必修加若干选修组成,每个学期在有限的时间要把所有的课文全都讲一遍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就是精讲课文我们也没有必要教授得面面俱到。每册课本上课文众多,每课选择一个重点,叠加起来就是一个有体系的整体。如果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简介,课文背景,内容解说,艺术特点……势必造成课文知识的交叉,教师虽然出了力,效果并不会多好。
其次,课堂教学的取舍有利于训练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只通过高强度、高密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铺天盖地、密不透风的知识灌输的话,那么除了炫耀一下自己良好的知识素养之外,将一无所获,而且必将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伤害。选取主要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我想他们会擦出思想的火花。教学中过于“实在”,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只有把握教学中的弹性空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使他们能自主、自愿地去思考、探索,从而养成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再者,课文教学切忌冗繁,如果“抓大放小”,那么教学目标就容易达成,教学重难点就能很好地被突破。并且,由于教授课文时主次分明,脉络清晰,学生也会容易接受,且对于知识点会印象深刻。
能取则取,该舍就舍,没有了瞻前顾后,反而会让我们彻底放开手脚。当然在此,取舍的原则也是很重要的,好的原则才更有利于我们进行准确的取舍,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设定课文教学的主要方向时一定要关注教育对象――学生。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层次,考虑他们的认知特点。如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篇文章,我们就不能把教学的主要方向设定为“理解海子为什么要去自杀”,而是要去感受海子的赤子之心,让学生们懂得博爱;学习《我与地坛》就不能把解决重点放在“理解史铁生的生死观”上,要让学生好好体会文中所表现的自强及浓浓的母爱。做梦的年龄还是让他们生活在纯净的世界中吧,黑暗面的东西还是少让他们接触。另外太玄乎的东西最好还是需要回避的,缺乏人生阅历的孩子对于这些肯定是一片空白。总之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忽视了这点,再高明的目标方向都只能是无根之花,虽美但缺乏成活的土壤。
第二,关注文体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不同特点,我们突破的重点自然也就有了差别。是诗歌,我们就着重关注语言和情感;是小说我们就重点留意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是戏剧,那么我们就在矛盾冲突上多下点功夫。写景类文章我们要多探讨写景特色,感受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美;叙事类文章那就去把握叙事方法,感受那精心动魄的曲折情节;记人的文章就要注意人物的个性,感受他身上所体现的美与丑。文学类文章我们就重点欣赏其艺术性,实用类文章我们就学习文体要求,领略其写作方法,以其实用性为中心……如我们在教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索性就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美,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语言美、意境美……而学习的《雷雨》时我们何不去以戏剧中复杂的冲突为中心呢。阶级的矛盾、情感的矛盾、家族的矛盾、人性的矛盾……,凡此种种已经能很好地解决文本的重点了。
第三,彰显文章个性。很多文章虽然体裁相同,其他方面也有诸多相似点,但不同的文章却有着各自的个性,甚至同题之文也会迥然不同,同样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文章,读来感受明显不同。由于不同作者有不同的气质及风格,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客观原因,文章自然也就流露出不同的情调,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文眼”,重点突破。同为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就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主线,《烛之武退秦师》中外交辞令的艺术性应是重点,《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可以关注人物形象和斗争技巧,而《鸿门宴》在情节悬念迭生上要明显强于前面二篇文章。三篇文章各有侧重,这样做就避免了教法的单一和雷同。
篇7
关键词:语文知识 例句 方法
为了让学生尽量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指导。巧妙利用例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利用例句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句式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四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用“之”或“是”帮助宾语前置,介词“以”的宾语常前置。为记住这四种情况,掌握宾语前置形式,可每种记一典型例句: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之”或“是”帮助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唯利是图(成语)
介词“以”的宾语常前置:夜以继日(成语)
这样,每种情况记一例句,通过例句掌握规律,让规律具体化,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想起例句,就知道是哪种情形了。
二、利用例句掌握标点用法
标点符号中的引号用法有很多,当其表示引用时,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很易混淆,标点符号常被误用。它们的区别是: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标点放在引号内;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引号外。为了分清二者,记住用法,我们可分别记一例句。
独立引用: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谈骨气》)
非独立引用: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全国高考题)
记住例句,重点记住关键部位,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思维,到时做题遇到以上情况,对照例句,做题就有根据了,不用再反复思考、左右推敲。
三、利用例句牢记修辞中的难点
在修辞中,借喻、借代很常见,又不容易分清,它们都用同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那么怎样区分这两种修辞手法呢?借喻是取两事物的相似点,是比喻;借代是取两事物的相关点,是称代。这样说很抽象,容易忘记。这时,我们可以各记一典型例句:
借喻: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
借代;我们去找那个高个子算账!
寄生虫是指不劳而食的人,二者相似,这是借喻;高个子是人长相上的特征,二者相关,这是借代。
四、利用例句理解诗词表达技巧
“衬托”这种艺术手法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为加深理解,使技巧具体化,我们分析例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此句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产生的哀愁,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愁。衬托是为使被描述的事物更具特色,通过陪衬或对照,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五、利用例句轻松辨析病句
在辨析病句的知识点中,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的套用很容易发生混乱,常常造成句意相反。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全国高考题)“谁也不能否认不需要”亦即“谁都承认不需要”或“谁都否认需要”,因为多了一个否定,这句话的意思就弄反了。记住这一例句,对辨析此类病句很有用。
六、利用例句积累作文语言
篇8
关键词:激情导入;诵读指导;快乐学习;拓展结合
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如一块难啃的鸡肋,因其文化背景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曾经课下听学生讲到高中语文时,说到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鲁迅文,由此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头痛程度可见一斑。尤其对于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文言文更是让他们望而生畏。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一直在寻求更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会为课堂的教学增色不少。
1.以故事传说导入
例如,《鸿门宴》《赤壁之战》等课文就可以用学生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导入新课,我曾经在《鸿门宴》的教学时讲了一些刘邦和项羽的小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2.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
如,在学习《赤壁赋》时可直接引用文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等名句,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与路”,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效果才会良好。
3.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尤其是语文老师的语言更应该机智幽默,富于感情和表现力。好的导入会使学生精神百倍地投入课文、课堂中。
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在快乐地学习中提高文言素养,修炼精神品质
1.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
我们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可是由于上文论及的缘由,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虽然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读读看看,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领略其美,吸收养分
(1)积累知识,扫清阅读障碍
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学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必须重视。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2)整体感受,体验阅读乐趣
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但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整体性阅读,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3)含英咀华,培养审美趣味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作品,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含英咀华,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如《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进一步指导学生深入发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作者心迷神往,千百年来也扣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明乎此,学生无不面露喜色。
(4)吸取养分,丰富精神世界
高中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正面影响是很重要的。而高中生又有叛逆心理强、拒绝说教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自觉接受熏陶、吸收养分就显得格外重要。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郗觑,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学生在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在“大语文”框架下学好文言文
1.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
比如,对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学习文言文。还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兴致很高,效果也都不错。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
现在有一种理论叫“阅读转注”说,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全息性辗转相注的过程,学生的阅读中,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自动互相参注,互相补充,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不断积累。
3.从影视作品中学习文言文
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系统播放。比如《三国演义》《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
篇9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①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兰亭集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三、多义词
1、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四、词类活用
1、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
6、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3、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六、难句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②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鸿门宴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
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二、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三、一词多义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⑤杀人如不能举(尽)
4、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四、词类活用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五、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六、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3、 死生亦大矣
译: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篇10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深度结合
自从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语文课程一直在积极地探索教学方式,希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不断改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就要立足于互联网的大背景,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期望。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连贯
新课标的语文课程设置理念是以人为本。现在的语文课主要教授知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授课围绕重要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不停地进行习题训练,让课堂的目的性更强,缺少发散性拓展。此外,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缺乏主观能动性,得到的知识都是和考试有关的碎片化信息,因此难以提升语文素养。
2.教学方式侧重点造成语文素养难以培养
语文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注重知识的训练和传递,没有提升人文精神的发散;一种是课本知识比较模糊,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弱化了人文教学的本意,这两种情况都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学模式不与实际相结合
网络发展十分迅速,大量信息可供人们使用和参考,不再是过去读者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只能默默仰望。但是,多数教师仍采用单一的阅读、讲解和思考等形式讲授知识,不仅让学生感到负担很重,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二、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每一个学科与语文都有联系,如在学习一些说明文讲述动物习性、故事讲述环境保护、典故讲述的就是历史,所以在语文学习中一定要注意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教授。比如:在讲课文《鸿门宴》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播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视频,将课本知识无限延伸,让语文教学不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还能拓展介绍《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给学生历史的启发。
又如:在讲到《鲸》这一课时,文中讲到鲸鱼的种类和生活习惯,但是只有文字叙述,学生看不到鲸鱼的样子,也不能体会文章内容的意义,但是如果教师配上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教学就比较直观生动。这样教学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还能让学生对生物感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运用的有效方式
1.多媒体辅助功能,不能喧宾夺主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意学生的反馈效果,因此在备课时可能会把大量的精力和实践用于寻找多媒体的展示上,而忽略了教学重点的教授。有的教师会将很多精力放在制作PPT上,力求成为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是不考虑是不是有些喧宾夺主,因为多媒体辅助工具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将课堂搞得很热闹,但是学生却不能从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将知识点做到精益求精,把多媒体当作一种教学工具,而不是上课的必需品。
2.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
多媒体教学非常直观和形象,制作华丽的PPT,确实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很多教师会将心思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将教学重点也尽数放在PPT中展示给学生。在上课时,给学生逐张进行讲解,但缺乏互动,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面对课件排列合理的知识点,教师甚至不用板书,学生可以选择记忆重点,或者看着屏幕即可。教师讲课也不用再设计拓展练习、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等环节。只要有一个PPT,课程讲解都搞定,这时候教师就好像一个放映室或者是微机课教师,除了重点加以讲解之外,其余的都靠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根本不能获得教学效果,也与新课标理念相悖。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血液,不仅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动力,还让教学活动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希望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绽放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