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记忆范文

时间:2023-03-26 09:3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的记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的记忆

篇1

十六七岁正的初恋的年龄,忧伤的季节。

就连发现大树下飘有几片落了的枫叶,拾起来看着上面的皱痕也会偷偷的流泪。

形容初恋大家差不多都会用苦涩。我们这年龄段的孩子对感情即向往又不成熟。

每段感情从一开始到谢幕只会有两种结果,怎麽伤害了别人就是被别人伤害。是的,不管怎样的爱情都会受到伤害,只是程度如何罢了,爱与伤害是无法分割的。

我害怕别人笑我是脆弱的的。当我被伤害时,眼泪就跟着来了,我不想让我的脸颊上的泪那麽迅速的地滴在底墒溅起水花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我一直坚持不让泪水流出眼眶,当眸子里装慢液体时,我便?E起头,让它慢慢沁入我的眼眶最深处。

我们孩子们的爱情主角是永远也不会懂得什麽叫‘珍惜’。

当然,我们更弄不清楚‘喜欢’与‘爱’的区别。

2

不知什麽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了安静,但这并不等于喜欢寂寞。

总希望自己可以和那喧闹肮脏的世界没有一丝瓜葛。其实这并不能真正的躲避什麽,其实亦不能宣泄什麽,只是和一段平静的空白呆在一起是一哄隐约的享受。

其实都有这麽一个阶段:

会认??这个世界一直只有黑色和白色,只是我们一直自欺欺人,才给它强行抹上?R乱的?色。

这个世界的?色是无法用其它?色来掩盖的,因??它的底色太浓重,会把我们的?色全体吞噬掉……

3

我有这样的一个习惯,自制一个日历表,在重要的日期下注释点什麽,过去一天便用斜线划掉一天。划掉某个重要日子後发现其实和其他普通日子并没有什麽区别,然後在继续划下去……

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我生命行程里的一小小部分就这样被划去了,在划去的五千八百多个日子里得到的太多,失去的亦太多。

这个习惯依旧在继续,我并没打算中断哪怕是今天过得很开心,我不愿把今天划掉,但时间依旧会走,把今天的今天变成今天的昨天,或者今天过得很不开心,我便早早地把那一斜线用力的划下去,时间会依旧滴答抵达并不会因此快或慢云云。

前不久的一次深夜,我发现奶奶的手电筒是个很好玩的东西,我把手电筒的关直射到外太空,连同我的梦想一起射了出去,载这光的翅膀飞。

夜空没有漂亮的星星,夜很黑,很静。

看着那道微弱的光中飞着无数的小颗粒灰尘,这是不是很像我以後的道路。很多对我有害的物体,不用所谓的手电筒照我根本就不会察觉。

那我以後生命里的手电筒会是什麽呢?

是爸爸?

是妈妈?

篇2

镶拼玳瑁台灯,门、窗、条凳、壁炉、灯饰,只要你想得到的,这里几乎都能找到。

雍福会并不只是等待富豪商圈在此畅饮或是攀谈,更多的是将一种快乐和满足传递下去。

上海记载了多少历史的痕迹,民国时期的上海,虽在炮火中风雨飘摇,却仍然展示着低调的古典和时尚的奢华。70年前,上海租界文化深入人心。如今,在这原英国领事馆旧址上,花园式的老洋房再一次将旧上海的影子呈现。这是雍福会,一个最能让人忆起上海风云岁月的场所。

最博览

雍福会主人汪兴政3年多的精心策划和建造,不单用雍福会构筑了他记忆中的老上海,更用雍福会实现了他中西合璧的设计理想。这里古董的收藏让人瞠目结舌,正如汪兴政所说“我什么都买,门、窗、条凳、壁炉、灯饰,只要你想得到的,我几乎都有。”难怪,从楹联匾额到徽雕石刻,雍福会俨然是个中国古董的收藏之地。在汪兴政的收藏品中,既有罕见的带有青花红木的古董床,又有隐含“寿字当先,五福临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的大红色桌布,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珍品。

作为高端会所的佼佼者,雍福会最大的特色便是这些收藏品,看似随意摆放,却处处体现出生活品位和态度,总会让来这里的会员在不经意间爱上。这些古城记忆元素的匠心独运,可谓是全国之最。

最美味

美味,不仅仅是指菜的味道好吃,更重要的是其附加值。你可以在雍福会吃到最美味的午餐,因为它带给你的附加感受远远大于菜品本身。有人建议:那干脆做西餐好了。但汪兴政从小生活在中国式大家庭中,中式情结重,他亦认为中餐无可取代,只需稍加改动即可。所以,雍福会花了3年时间试菜,保留了中式菜肴的部分,不仅增加了菜肴的口感,也注重视觉等其它方面的感受。在雍福会,你会看到10张餐桌前摆放着各种古典款式的欧式座椅,银色方盘托白色餐盘,白色手工绣台布,蓝色窗帘横着垂下,红色上绣孔雀尾羽。这些看起来很西式的感觉,然而搭配旧式橱柜里摆放的古董却一点儿也不显突兀。整个主旨却在盘中的纯中式菜肴上,色香味俱全还捎带附加值的美餐,当然仅此一家。

穿梭在老古董之间,你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气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最多元

要说上海给人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其完美的中西式文化融合,姑且不论两种文化融合的背景,端看这历经战火洗礼遗留下的建筑群,便知一二。

50年陈酿的中国茅台和威士忌、白兰地混为一谈,欧式壁炉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居然是著名的刘墉手迹,印有头像的陶瓷杯和大红底色的英式茶杯搁在一起。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主人“西学为用”的思想。

其实,早在进门之初,这种多元的融合便显现出来。不到半车宽的大门边,墙上写着不大不小的“雍福会”三个字和The Yongfoo Elite的英文名,正楷字与英文摆在一起,已经在告诉访客,这是个中西合璧的场所。下方的浮雕是中国古代常出现的“蝙蝠莲花图”,“蝠”与“福”同音,因此蝙蝠在我国文化中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而莲花也是传统的吉祥图案。

最社交

它是上海社交圈的宠儿,想和客户商务会谈,或是和朋友找个安静的地方休闲,来这儿保准没错。作为上海的高级社交中心,中外名流皆是座上客。从法国前总统夫人贝尔纳黛特.希拉克、卢森堡首相克洛德.容克,到电影《007》男主角皮尔斯.布鲁斯南。从香港商界名流郑裕彤、李泽楷,到香港国际巨星成龙、张曼玉,还有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及王后索菲娅,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帕拉希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高尔夫球大师加利.皮亚,法国指挥大师威廉.克利斯提,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莎朗斯通,国际著名时装设计师谭燕玉,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等。如果不不曾来过,便错过了无数精彩。

雍福会亦是IAC国际俱乐部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e Clubs)在中国的少数几个联盟会所之一,雍福会会员享有在全球30多家顶级联盟会所享受会员待遇。目前雍福会部分区域暂时也对非会员开放,但将来会变为全封闭式会员俱乐部。

篇3

1976年,噩耗频来,敬爱的总理、总司令、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颗巨星相继陨落,蓄谋篡位。母亲和乡亲们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他们感觉好像天塌了下来,地球也仿佛停止了转动。收音机里不再传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的歌声,乡里乡亲的也不再你来我往拉家常,田间地头没有了往日的欢歌笑语,就连天空中偶尔传来的鸟叫声,也无限凄惨与悲凉。

尤其是的离去更是让母亲和乡亲们感到了无尽的悲伤和巨大的恐慌。他们的胸前一直别着像章,他们的脑子里也一直背着《语录》,尽管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仍旧时时温习。他们敬如同敬寺庙的神,可是,主席走了,寺庙和神灵又在哪呢?它们早就被的支持者们夷为平地了,这些人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破四旧,立四新”,用钢棒、炸药等工具,强行拆除了母亲娘家加德亥村的庙宇。

这座庙宇坐落在加德亥村的东南方向约1公里处,坐北向南。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约有三层楼高的主殿,村民称之为大堵嘎。这座殿从上到下,从外到里,每一处建筑都雕龙画凤,富丽堂皇,包括屋顶内外,内墙,院墙,大门及窗棂等。大殿左右两面各有四尊铜雕佛像,佛身都是金光闪闪;其中大殿正中端坐着弥勒佛,他袒胸露腹,微笑着迎接每一位来上香火之人。殿内四周的陈列架上摆着各种用铜铸成的锅碗瓢盆及其他工艺品。大殿东边是五道庙;西边有三间平房,包括食堂和宿舍,供喇嘛及其他僧人使用,当时庙里只有两个喇嘛,即巴喇嘛和德尔占喇嘛。大殿正前方有一间单独的小屋,那是转经房,是喇嘛诵经的地方。房间正中摆着许多转经筒,旁边堆积着大量经书……总之,这座庙宇在当时母亲的眼里,是最豪华,最气派,最庄严,最神圣,也是最神秘的地方。每年到正月十五,母亲都会和父母姐妹们怀着虔诚的心到那里烧香拜佛,祈祷平安。

庙宇的南边五十米处是一片海子,海子不算很大,但在这个并不大的小村子里,大家都觉得那就是真正的大海了。除冬天之外,母亲总是在闲暇时领着弟弟妹妹们到海边散散步,吹吹风,钓钓鱼。海水很清也很蓝,像翡翠?像宝石?不,没有多少知识的母亲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这奇妙的颜色,它有时是蓝的,有时是绿的,有时又五彩斑斓,它总是随着太阳光和周围的景物变换着颜色。海水满盈盈,清凌凌的,芦苇倒映在水中,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水中,显得更蓝了。芦苇丛中,水鸟飞翔,一朵朵浪花像顽皮的小孩子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周围绿树环绕,还有大片庄稼地。乡亲们在田地里耕作,吆喝着,说笑着,高兴时会清清嗓子,放声高歌;小伙伴们也跟着大人帮忙,嬉戏。在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偶尔也会看到有小孩儿或时髦青年跳入浅水区游泳玩耍。说也奇怪,多少年来这里从未发生过溺水事件,乡亲们把这些都归功于海子北面的庙宇,他们觉得是庙里的神灵在保佑着他们。

篇4

快下班的时候,天空忽然飘起了雨,钟楚被滞留在写字间一楼的大厅里。隔着玻璃,他看到一个女孩,穿着旧旧的牛仔裤,男式的半袖毛衣,一溜小跑,不顾溅起的泥水,躲到檐下避雨。

她的长发湿漉漉地贴在额上,顺着发梢往下滴水。她的目光裸地看着钟楚,看得他有些发慌。蓦然,她的眼睛里迸出惊喜,问他,钟楚,你怎么在这里?

钟楚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也不记得她是谁,她用手指在玻璃上比划着说,我是小毅,在两年前的校友会上见过你。钟楚一点印象都没有,看着她渐渐暗淡的眼神,终有些不忍,佯装忽然想起的样子,小毅如注水的鲜花,顷刻间化颓败为芳华,有些兴奋地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忘记我。

小毅就这样走进了钟楚的生活。

暮秋的一天,下班后,钟楚和同事一起去喝酒K歌,偶然回头,看见小毅在一家音像店里挑碟片。高高的、瘦瘦的,玻璃上的倒影亦是美丽的。钟楚把她带回到家里,在零乱的沙发上理出一块空间,让小毅坐下,然后拿了一杯矿泉水给她。她像一朵开在角落里的野花,苍白、忧郁、瘦弱,抱在怀里,轻如一片羽毛。钟楚轻轻地抚摸她的肌肤,清晰地感到血液流淌的声音,她并没有拒绝……

他以为她是出来玩儿的那种女孩儿,心中有些懊悔自己的冲动,这种事儿尽管你情我愿,但他却并不想背负谁的一生。小毅是那种剔透的女孩儿,明白他欲言又止的隐忍,眼角的泪分明没有干,却硬生生地做出一个笑脸给他。钟楚不忍,于是对她说,将来,我会好好对你的。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承诺,就算是一个男人的承诺,也只能到此为止,再深一点的,他怕自己给不起。

2

钟楚和小毅的交往渐渐多起来,她会在下班后来他的住处,给他做饭,陪他看碟。钟楚并不拒绝她,那时他已经有了虹菲,可是他又要了小毅。

虹菲从外地出差回来,直接到钟楚的住处找他,刚好小毅也在,狭路相逢,虹菲凌锐的目光像刀子,能杀人,小毅哪里是她的对手。钟楚忙忙地拉过小毅,对虹菲说,我表妹,昨天刚来的。虹菲是那种极厉害的职业女性,洞悉一切的样子,却并不点破,刻意为他留了三分面子,做人做到这种程度,大约也算修炼到家了吧!

小毅并没有像钟楚那样手忙脚乱,从容地从厨房里端出做的两菜一汤,对虹菲开玩笑说,别骂我表哥,他可一直想着你呢!说完抓起手袋走了,头都没回。

钟楚和虹菲的感情就那样无疾而终,虹菲不能容忍他的花心,她是那种精明的女子,她付出的感情一定要有回报。他觉得很累,所以她的离去,钟楚并没有挽留或想办法补救。

放假的时候,小毅约钟楚去月亮湾,这是个玲珑剔透的女子,绝口不提虹菲,所以钟楚也懒得说。

月亮湾是一个小岛,周边都是绿树,风景优美宜人。钟楚和小毅在月亮湾游泳,尽管周围没有什么人,小毅仍然羞涩得像一条小鱼,快速地向深海游去,她的腰身细致、妩媚,有着年轻女子特有的柔软。

在月亮湾的五天,天天都是快乐的。不游泳的时候,小毅喜欢赤着脚,在沙滩上捡贝壳。秋天,阳光暖暖地流淌着,钟楚躲在远处,眯着眼睛看着她和她身后深深浅浅的足迹,瞬间被海浪冲洗得没有踪迹,钟楚看得呆住,生活亦是如此吗?生活中的足迹看不到,却一直在我们的心里。

回程那天,小毅忽然伤感起来,抱着胳膊站在窗前发呆,钟楚在她的背后,轻轻地拥着她,把脸埋在她的长发之中,有淡淡的洗发水的香味。钟楚不懂她为什么伤感,问她,她说不想回到城市中。钟楚不明白,她就笑了,说想在岛上一直到终老,远离人群,远离物质,远离文明。钟楚摇她的胳膊笑问,是怕我挣不到足够的钱给你花吗?她怔了一下,而后,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渐次绽开。

3

回到城市,人像渐渐苏醒过来,一点一点地融入城市的繁华与欲望之中。下班之后,钟楚和朋友们一起去喝酒、打球、泡吧,玩到很晚才回家。

起初小毅总会开了走廊里的灯,一直等着他,无论多晚,然后给钟楚做夜宵。她把长发扎起来,哼着歌在厨房里忙碌,钟楚在厅里一遍一遍地翻听一张旧唱片,催促她,她总是很快乐地答应着。

一起上街,钟楚总是调侃她没有眼光,没有品位,总是挑选那些便宜的没有牌子的衣服,她并不介意,淡定地说着她的理论,她说她不在意形式,只在意本质。钟楚说我带你上街,你不用为我省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她便开心得像捡到宝贝一般,吃东西亦拣那些花不了多少钱的地方,像麦当劳、肯德基,她混在一堆小朋友中间,吃得很开心。

彼时,钟楚认识了一个叫苏苏的女子,她的公司搞聚会,钟楚溜回家里换衣服,怕小毅问起,只能偷偷地进行。刚好小毅从外面回来,看到钟楚鬼鬼祟祟的样子,黯然地坐在一只椅子上发呆。

那是一个商业性质的聚会,有各大公司的CEO、外企商人、穿着体面的年轻女人。刚一进门钟楚就愣住了,他看见小毅也在。他从来没有见过小毅如此打扮,长发挽起来,长至脚面的露背黑色晚礼服,胸前别着一朵小小的风信子,一点浅浅的笑,身体稍稍向后倾,站在那里,说不出的高贵与美丽,她选择的衣饰亦如她的人,简单。

小毅在接待来宾,适度微笑、周旋,忽然看到钟楚和苏苏牵着手,她愣了一下,然后嘴角牵起一抹笑容。钟楚没有来由的刺痛,小毅的笑像一把锋利的藏刀。

钟楚收拾好心情,把疼隐藏在平静的外表之下,他从来不知道自己会这样介意小毅,他以为自己还和从前一样,是个花心的浪子,可是小毅冷漠的眼神却让他感觉到疼,他一直忽略小毅,他甚至一直没有问过她是干什么的。

问起苏苏,她说公司是一家外资机构的分部,小毅是年薪拿到几十万的总经理……

苏苏后来说了什么,钟楚并没有听到,只剩下空洞的笑,苏苏不甚明了地望着钟楚,就像钟楚亦不明白小毅一样。

想起小毅,简单的外表给了他直观上的错觉。送他生日礼物,爱彼手表,朋友取笑他发财了,钟楚不屑地说,一定是假的。穿着上千块的鹿皮小靴,一脚踩在水里,溅上泥点却没有半分的吝惜与犹豫,她的奢华是细节上的,她的率性是骨子里的。

4

小毅回来后,开始悄无声息地收拾东西,简单的物品,不多的行李,她低眉潋滟,声音平淡,说,我一直有机会去总部工作,一直也下不了决心,今天我走了。

钟楚想解释却又无从解释,想留住她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看着她拖着一只小小的行李箱,只要走出这个门,便从此天涯。钟楚忽然间觉得有些不舍,从身后轻轻地拥住她问,不走行吗?小毅没有回头,亦没有说话,但他知道,她必定是泪流满面。

小毅走了之后,钟楚心中一片灰暗零乱。夜里回到家,再没有人做夜宵,索性连脸也不洗,衣也不脱就躺在床上。想念时刻在心中滋长,堆积,一切都毫无道理。在一起的时候好像并不曾珍惜过,现在她走了,可是她的身影,在钟楚的心中越来越清晰。

钟楚每天给她写E-mail,长长短短,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都是当天的心情、工作之类的,唯独不敢说想念,亦不敢奢求她回复。

而后说到那次去月亮湾旅行,她说过不想回到城市中,问她为什么。想不到隔天她给他回复,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他却感到欣喜,小毅说,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中才能感到幸福真实地存在过,在喧嚣的都市里无法把握这种感觉。

那是她去总部两个月之后,第一次给钟楚的只言片语,钟楚每天晚上把这几个字拿出来看一遍,然后慢慢入睡。后来,渐渐地,她的回复多了起来,他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收藏她发过来的只言片语。

有一次,连着三天没有收到她的E-mail,他竟然惶惑不安如同丢了东西,忍不住打她的手机,她说正在忙着为去韩国出差做准备。

5

是在一次代表老板出席的商业活动的冷餐会上,忽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飞韩国的客机失事的消息,钟楚被一口没咽下去的饮品呛得咳嗽不止,牵扯着五脏六腑,疼痛不已。

他顾不得这次商业活动的意义重大,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丢下同行、对手,还有一个一起来的同事,飞快地赶去机场,买了一张飞往小毅公司总部的机票,他必须要弄清楚,小毅在哪儿?不管生还是死。

一想到死这个字,他脸上的肌肉不自觉地抽搐了几下,如果,如果……那么他就是杀死小毅的直接凶手,当初,如果不是和苏苏纠缠在一起,小毅怎么会离开呢?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小毅所在的公司,他看见人就问,有没有看到小毅?谁看到小毅了?

终于在十八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看到小毅的身影,一个年轻的女子正贴着小毅的耳朵说,有一个疯子正到处找你,你小心点儿。

小毅错愕地抬起头,刚好看到钟楚。

篇5

他,是我初一的同位,因为他的呆板,因为他的“弱智”,在英语对话上老是给我扯后腿,在小组中总是不交作业,所以我对他产生了极端的厌恶,甚至连话也不想和他多说,那个人就是王凌翔!可是一件小事,却让我的意见变化了!

教室外边下着小雨,学校领导正催着去领图书,我一个人又搬不了那么多,所以找男生帮一下忙。可谁知他们是那么无情,不是装病就是去上厕所。在我万般无奈的时候,不得不求助王凌翔。我本想他也会像其他男生一样不近人情,可就在我刚问完时,他就干脆利落的说了声“行!”接着,便匆忙的去抱图书了。那一瞬间,我觉得他特有风度,我真的特感谢他,而此时,我又特别羞愧!

可就是这样一个心肠好的男生,却被别人冷落着。有的同学甚至欺负他,让他打扫卫生,跑腿,写作业、、、、、、

回想到他平时让我让一下路,让我帮他建议下东西,竟不可思议的向我鞠躬,嘴里还说“谢谢”、、、、、、我这才发现我太不近人情了,真想对她说声“对不起”!

哎!寂寞的男孩,真希望你能摆脱寂寞!

篇6

关键词:科技异化 海德格尔 天命 解蔽 座架

一、关于“天命”的思想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的思想出现了一大转变,他对“天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海德格尔那里,“天命”指的是既遮蔽又接蔽的双重运作,他们是不可分离而交织在一起的,它是一种是一切存在着得以存在的神奇的力量。正如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所声称的“存在者是否显现以及如何显现,上帝与诸神,历史与自然是否进入以及怎样进入存在的澄明,是否以及怎样在场与不在场,都是人所不能不能决定的。存在者的到来在于存在的天命。”即天命是不为人所决定和支配的。

其中,遮蔽可以理解为“非真理”、“神秘”,真理则为“既解蔽又遮蔽的双重运作”。非真理是真理的起源,真理本身就包含着遮蔽。人的角色,是按照天命来看护存在的真理,而不是去破坏真理、创造真理。

对于“天命”的阐释,海德格尔主要从技术、艺术、语言等方面展开。如果说艺术是“天命得以展开之所”、语言可以“带来天命的消息”,那么科技就是“解蔽的天命”。今天的科学技术试图穿透一切,掀开一切遮蔽的东西。这是对真理的一种破坏。

二、科技异化的阐释

随着现代社会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众多科技的产物,大到克隆技术、航天工程,小到转基因食品、交通工具、电脑、手机……我们的衣食住行,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科学技术。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便利,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带来了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种异己的统治和操控人得力量。也就是说,科技出现了异化现象。

“异化”的概念是黑格尔其著作《精神现象学》中首次具有哲学含义的。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指向自我意识的辩证的运动历程。马克思对这一概念做了重要发挥,他不仅说明了“自我意识”、“人的本质”和政治、经济的异化,还提出了“劳动异化”。和其他异化一样,科技的异化不单单具有最初人的创造赋予它的性质,还产生出了可以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

海德格尔也认为,“在当代,技术已成为一种超于人之上的异己力量,已成为一种驾驭人的‘座架’。”“座架”是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现代技术的本质。技术是对于天命的解蔽,座架则是人们解蔽的道路,他是一种命运的遣送。也就是说,它是我们为达到解蔽目的而使用的方式、手段和设备。作为技术的本质,“座架”不仅仅是一种把自己和人摆置在其中,转化为“持存物”的方式,同时,他也存在着着极大地威胁:“作为命运,座架指引着那种具有订造方式的解蔽。这种订造占统治地位之处,它便驱除另一种解蔽的可能性……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作为人创造出的产物,科技本应是由人所控制、支配的,但恰恰相反,在现今社会,科技反过来控制、支配人类。

三、科技异化的危害探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服务。来自美国的微软、苹果,来自日本的本田、东芝,来自法国的雪铁龙,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我们的生活的衣食住行科技所包围着。科技的异化所产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科技的帮助下,一方面,我们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以合理的理由将神秘解开。科技是一种解蔽,拥有祛魅的力量,它驱除黑暗,使不可解的神秘不再神秘。也就是说,科技改变了世界对我们的显现方式。科学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和诗歌、艺术一样,是存在物借以向人类展现自身存在的方式之一。但在现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成为对现实的干预性的加工,使事物不能再让其以自身的方式显现。在科技的力量下,大自然的造物,诸如森林、海洋、宇宙对于我们不再是那么神秘。在我们的眼中,森林不再是心灵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而是有着诸多可供砍伐盈利的树木的聚集地;海洋不再有它广阔的胸怀,只是可供我们打渔、开采石油、矿产资源的宝库;山川不再有灵气,而只是等待着技术开采矿产资源的堆积场……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来砍伐森林、探测海洋,乃至宇宙。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来定位任意地方,通过科技去探索其奥秘,大自然毫无秘密可言。在光取代黑暗,事实取代神秘的时候,大自然对于我们的魅力和吸引力当然无存。在科技的作祟下,他们不能如其自身的显现。

其二,科技不仅改变了世界对于我们的显现方式,同时也破话了人与自然地和谐状态。“在这种现代科技的促逼下,人们运用现代技术蛮横地预置自然、榨取自然、奴役自然,毁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人与自然地和谐。”现代社会过分强调科学技术的力量,特别是其对于发展、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由此而导致的问题也如影随形。这样的事实比比皆是,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森林荒芜、气候变化……借助科技而换取的盲目的工业的发展,GDP的增长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生存困境异常严峻。人与自然由互相依赖的平衡关系变为对立的失衡状态。

其三,科技的异化不仅危及到人们生存生活的外部世界。对于人类自身、人的内部世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一方面,在科技的作用下,不仅自然地神秘荡然无存,人的隐私、人性的神秘也暴露于众。在众多的科技,诸如监视器下,我们的隐私就存在着被侵犯的可能,我们会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人们在利用科技相互挖掘隐私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会变得不信任、相互冷淡。另一方面,

科技异化给人来带来了信仰危机。科技作为解蔽的天命,会揭开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纱。这个世界的神秘渐少,我们的畏惧也会随之减少。心中无所敬畏、无所畏惧,我们对于神灵、对于祖先的信仰就会不攻自破。科学力量对神力的驱逐将有可能产生人类的信仰危机。继而,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精神状态。

其四,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即技术理性的统治。马尔库塞不否认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所作出的贡献,但他更关注的是科技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所产生的根本的改变。他在《单面人》中写道:“社会在一个日益增长的事物和关系的技术聚集——这个技术集聚把对人技术利用包括在其中——再生产了自己……科学管理和科学分工,极大增长了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的生产率。其结果就是更高的生活标准……它甚至为这一事业最具破坏性最压抑的特征辩护、开脱。科学—技术理性和操纵结成社会控制新形式。”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使科技不再是中性的,它成为一种统治的力量,扩展到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甚至于深入到政治统治之中并与之结合。由此,在现代社会,统治由暴力、强权统治变为以技术支持的提供多种消遣、娱乐消费手段的新型统治。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中的人心甘情愿纳入到现存社会体系中。在这样的统治下,面对科技,人们难以自拔,人逐渐丧失主动性,自觉地成为被动的统治对象。

综上所述,海德格尔从解蔽的天命出发对科技的本质做出批判。结合马克思、马尔库塞等人的科技异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科技异化对于人和自然、对于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诸多危害。在科技异化的克服问题上,海德格尔并不否认科技的作用,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强调对科技的发展应有所限制。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C].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篇7

我们算是同桌的同桌吧,因为怕学生长期坐一个位置上课,会对眼睛有近视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每一竖排的座位,每隔一周都会整竖从左往右地移一次,墙角边最右的那一竖,则是全排搬迁到最左的第一竖。

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个同桌,这一周和左边的同学同桌,下一周就和右边的同学同桌。

因着座位较近,我们也算是挺要好的同学了。

不过让我们友情升温地另一点,则是我们同是走读生,而且是上学放学同路的走读生。

冰的家庭条件应该来说并不算是很富裕,这一点虽然她不曾说过,可我们从她的穿着上也能看出一二。

做为一个才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她的衣服永远是那几件洗过又洗,有点褪色的素色的衣服,书包更不用说是粉色,而是一个明显地用一块用过的什么皮面料改造成的棕色的简易地背包,耐用,那是毋庸置疑。

冰平时和我们一起走读的时候,她的速度很快,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几个同路地同学的步伐速度也给带快了。

后来,从一个同学那得知,冰的家挺远的,和我们同路分开走,她还要走挺远的路程,所以久而久之,她就把自己的步子练快了。

我没有和冰聊起她为什么不买自行车上学的问题。

我们依旧在上学放学地路上谈笑风声。

高考过后,冰留的是邻居家的电话。

我也搬家了。

暑期的时候,翻着电话打过去时,接电话的人扯着我听不懂的话,一副似乎并不认识冰这个人的口吻,挂掉了话筒。

篇8

天气 阴

今天,我又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我跑出家门,漫无目的地走在喧闹的大街上。

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理解我?为什么她总认为她就是对的,而我就是错的?为什么在她眼中,我永远是个不懂事的小女孩?

一滴泪从脸颊滑落。已经是春天了,可天气还是这么冷,寒冷的风扑面而来,而我的心更冷。

x年7月10日

天气 晴

今天,我到好朋友丽家里做客,看到她妈妈对她嘘寒问暖的样子,我好羡慕,好羡慕她有一位这么爱她的妈妈。

可我呢?我的妈妈一点也不爱我,她只会唠唠叨叨,只会每天都跟我吵架,只会不许这个,又不许那个。

如果我是丽,那该多好啊!

x年10月13日

天气 晴

今天,是军训的第三天了,看到同学们纷纷买卡打电话回家,我也打了个电话,电话是爸爸接的:“喂,叶子啊?唉,你妈刚出去了,她一直惦记着你呢。她总说,你怎么不打个电话回家;她还说,你第一次出远门,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她说,你小时候,第一次带你回外婆家,你就因为水土不服而病了好几天......”

听着爸爸的话,我的心里涌过一股暖流。

x年12月5日

天气 阴

篇9

这位“三流”的作家平均年产80万字小说,部部畅销:《便衣警察》《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他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文化人物之一。

作为“二流”的管理者,海岩曾任上海新锦江大酒店的总经理、北京昆仑饭店总经理,现任锦江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这些,海岩淡然一笑,却常常高兴地带朋友参观他的室内设计作品:北京昆仑饭店的阳光酒廊、锦园餐厅、保龄球俱乐部、雪茄吧;亚洲大酒店的老船坞餐厅、樱桃园咖啡厅……

专业人士对这位非专业人士的设计作品是这样评价的:“海岩的设计是华美的,但海岩的华美绝非对声色犬马的趋炎附势,而是为现代文明寻找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活格调;海岩的设计是厚重的,他把目光投向古今中外所有文化遗产,咀嚼扬弃,用最新的语言现其光芒;海岩的设计是新鲜的,他不囿守学院的金科玉律,不拘泥传统的清规戒条,任凭创意的灵性恣意驰骋;海岩的设计是人本的,他在构建酒店特有的宏大空间时,又注重通过温馨亲和的细枝末节,表达家居氛围的人文关怀。”

听海岩说设计,探讨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听海岩说设计,虽然具体指向的是酒店,但对家居装饰同样会有启发。

设计与写书

问:您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但似乎更热衷于室内设计,据我了解,您做这些设计是没有回报的。

答:做设计完全出于兴趣。我通过自己的学习积累,感觉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到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当总经理的时候,想改动部分营业场所的装修,但新锦江是当时集团最好的五星级饭店,集团钱总又曾经是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我的压力相当大。改好之后,钱总说动得很好啊。这次是我的初次设计体验。

问:设计与写书都是一种创作,但感觉很不同吧?

答:我觉得室内装饰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创作。写小说当然也会表现中国的文化,也会参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比,虽然写的是中国城乡的某一角落,但涉及的主题可能是世界性的,尽管如此,也很难像装饰设计那样,可以把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对时代潮流的感受,把这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社会风尚的发展水平直接地表达出来,然后产生那样一种多重的享受和欣赏的愉悦。

灵感来自何处

问:您的设计充满了意外,请问您的灵感来自何处?

答:我的灵感来自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对古代文明的崇拜,来自对童年及未来生活的幻想。亚洲大酒店的老船坞餐厅,造了很多乌篷船放到水里。小的时候,我总是梦想在船上吃饭,四面是水,头顶乌篷,乌篷摇晃,船灯也随之摇晃,还有紧衣宽裤的船家女

在船头唱曲吹箫……这种生活享受非常中国,也非常浪漫。

问:应该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幻想吧?

答:幻想是一切创作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装饰设计师的幻想有趣,实现的手段又好,别人看了就会激动,激动来源于文化的共鸣,共鸣说明他的幻想具有代表性,说明他用非常典型的、非常有力的方式把这种代表性表现出来了。所以我说的幻想也不完全是个人梦境,而是建立在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基础上的合理想象。

流行的偶然因素

问:酒店的设计风格应该是很时髦的吧?

答:风格是个常被讨论的话题,什么样的风格算好,什么样的算不好,众说纷纭。不仅酒店,从整个装饰设计的历史看,也是从简洁走向繁复,又从繁复回到简洁,螺旋式地上升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生活形态、物质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各阶层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

问:什么因素会导致一种风格的流行呢?

答:有时很偶然的因素也会导致一种风格的流行,甚至一部艺术作品的受宠也可能导致某种风格的受宠。《三国演义》在日本播映时引起轰动,结果汉末风格的装饰陈设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就流行起来了。

问:近些年来,室内装饰还越来越多地渗透了其他行业的风格因素。

答:是的。如工业设计中的风格因素。意大利家具中那种简洁的线条和形状,就表达了工业化的几何感。香港的汇丰银行大厦把建筑内通常被隐蔽起来的暗线、节点故意暴露出来,夸张了科技时代的一种印象。美国有个电影,描写世界文明毁灭后,人们出没于残垣断壁,用汽车的残骸制造武器、交通工具和住宅,是残缺、拼接、毁灭以后的感觉,这种绝望感也诱发了不少同类风格的室内装饰作品的产生。

问:另一方面,在大工业时代,非常现代化的、繁忙的都市生活,可能又孕育了一种乡村化的、贴近自然的风格流行。

答:因为现代人缺少的恰是这些东西。连时装界的一些流行因素也注入到建筑装饰行业里来了,比如衣服上的胸花配饰和珠宝首饰的样式,常常会被借鉴为建筑装饰上的某种点缀。总之,对风格的把握需要与时俱进,如果缺乏对时代的全面了解,要找到新鲜的设计风格是比较困难的。

灯光与色彩

问:灯光与色彩在您的设计作品中很出挑。

答:我从小就经常看戏,对舞台的各种光效艺术有欣赏的乐趣和耳濡目染的熏陶。到了现在做设计,就喜欢把最后的效果定格在灯光上。我对灯光的考虑,不仅仅是从照明的角度或区域勾勒的角度出发。除了在图纸上做出大致的灯位分布外,我还让他们在很多地方都放了线,留待最后安排取舍。我会考虑灯光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是照出去还是透出来。灯光甚至可以编制一个主题鲜明的故事。

问:您的作品色彩都很雍容。

答:这和设计对象的功能定位有关。色彩可以强化优美的细部,可以勾勒空间和扩展空间,可以引发特定的心理共鸣,并以其不同的象征与人的想象互动。色彩在设计中的功能性作用也非常有效,比如浅色能使空间显得开阔,深色更容易产生舒适和安全感,冷色可使墙面和物体向后退去,而暖色则让各个部位在视觉上更趋靠拢和紧凑。有些颜色宜大片使用,有些则更适用于局部点缀。

亚洲大酒店的西餐厅,表达出生活的欢愉,政治的庄严以及文化的亲和。

亚洲大酒店老船坞餐厅的灵感来自海岩童年时代的幻想,在乌篷船上煮鱼喝酒,令人神往。

篇10

你好!前天在朋友家中看到1981年第8期《中国青年》上你写的文章《学习古文有用吗?》读后不禁拍案叫好。回想起有些事又不禁使我感慨良深。

我在美国已经生活了30多年。去年暑假,我到杭州,每晚总喜欢一个人出去漫步,经常碰到几个青年人手拿英文书,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然后寒暄几句,最后则是向我请教英文。我在朋友家碰到一对夫妇,得意地夸奖他们十岁的儿子可以说几句英语了。看到国内年轻人这样努力学习外文,我由衷地高兴。

但是另一方面,我回国后也碰到一些令人惊异的事情。我曾碰到好些高中和初中毕业的青年,交谈之下,他们连《水浒》《三国演义》 《红楼梦》都未读全。我那生长在美国的女儿也曾告诉我,旅馆里有些小青年连一张字条都写不通顺,却整天读外文,中文还不如她读得多呢!我还碰到一些大学外语系的学生在担任翻译工作时,说着牛津腔的英语,可是他们对于隋唐五代的普通史实,以及风景名胜区的掌故,往往瞠目不知所对。

进行文化交流,多学一种外语,扩大眼界,那是需要的。但若因此忽略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忽略了自己固有的文化,这就值得考虑了,尤其是小学生,正是打好国文根基的时候,有些家长鼓励他们整天搞 “A、B、C”,而不讲究“的、吗、了、呢”,这真是罪过!

中国人一向以自己的悠久历史而自豪。象我们这批解放前国立大学毕业后才出国的,哪一个在学校时不读一点古文和中国史地?从前我在大学读书,校长竺可桢先生更是注重通才教育。外文系学生是双管齐下,拿着钢笔能写英文,拿起毛笔也能写中文。理工学院的学生也要读一年古文。到现在我有好几位唱和诗词的朋友都是工程师。象我们这一辈人,如果中国文化一窍不通,反而会被外国人看不起。

我曾跟青年朋友谈过,我问他们为何读英文而不读中文?他们的回答很干脆:“读中文有什么用啊!”这使我想起六十年代末期的美国,为了迎合学生兴趣,不重视三个“R”,即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和算术(Arithmetic),其后七八年间,全国中学程度普遍低落,到七十年代中期恢复旧制之后,各科成绩才又慢慢随之提高。这说明基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中学里若不加以训练,别的学科也会受到影响。

我将再回祖国,那时,我希望在西湖之滨可听到朗朗的诵诗之声,倘若青年们能背一两篇《桃花源记》《卖柑者言》之类的文章给我听,那我真不知有多么荣幸!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在说中国话,中国文化需要青年们了解、继承和发扬光大。

匆匆草此,恕不多叙。

敬祝

编安!

阚家mi198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