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7:4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童年——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生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注定了他们的童年也是不同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作文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抓取素材,使作文命题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书本走向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学习某种技艺的过程和感受。
2.从学生的生活之源命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会热点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如在2012年,泗阳县的左臣用他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拨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并入选了“全国好人榜”,全县掀起了学习左臣精神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学生写一写《向左臣学习》、《左臣,我心中的英雄》等作文。
3.结合学生的生活诉求命题。学生在生活中会有不少需要用到写作的地方,如在表彰会上发言,在国旗下讲话等。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针对社会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果教师把作文命题为《关于禁止浪费资源的建议》,学生往往不知所云,如果具体成《关于节约校园的每一滴水的建议》,学生写的时候会更容易。
4.从学生的文化需求命题。学生学习语文,也在学习文化。在命题时,教师要基于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对文化的感性认知和初步思考。如《泗阳的土话》、《跑旱船》、《奶奶家的膘鸡》等命题,学生容易写出具有浓浓泗阳味的民俗文化作文。如果我们不加思考,简单地命题为《家乡的春节》、《闹元宵》等,学生是写不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作文的。
二、童心——小荷才露尖尖角
冯骥才在《表白的快意》中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了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童心,正是作文写作的原动力。
1.基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命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初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如果教师命题为《关于治理泗阳洋河酒厂异味的建议》,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命题很宏大,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教师能够从儿童的认知能力入手,将作文命题改为《关于去除泗阳洋河酒厂异味的建议》,学生就能够从“去除”的角度入手 ,写出合情合理的作文。
2.基于儿童的情感体验能力命题。命题如果超越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往往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无从下笔。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看图作文讲的是一只跌入下水道的小鸭得到巡警救助的故事。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鸭妈妈、小鸭、巡警这三个关键角色,但是这个单元的作文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睦相处,这要求我们围绕“情感”这根主线来命题,既有鸭妈妈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也有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事例。
3.基于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命题。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宜采用隐喻的方式命题,题目过于隐晦,可能会误导学生。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主题是“学会生存”,指的是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教师拔高要求,挖掘题目背后的意义,在命题时把“生存”和“追求”、“坚强”、“超越”、“奉献”等联系起来,就偏离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童梦——春江水暖鸭先知
1.梦想:把握学生的个人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中,“个人的独特感受”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精彩而难忘的镜头: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第一次游泳……它的本质是让人在语言与事实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在命题时,要关注学生的体验,避免假、大、空。
篇2
一、直面习作教材教学处理之惑
1.习作教学的选材之难
其一,打开人教版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很多习作训练中都有若干个题材选项。其二,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都出现了“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不出题目,也不限制内容,自由表达”的要求。这样宽泛、基于相近的写作要求,使学生在选材方面面临挑战。
2.习作教学的指导之难
教材对习作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四年级下册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习作要求:“把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难忘的人或事,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这样没有细化的要求,使教师在指导方面面临挑战。
3.习作教学的评价之难
新课标注重多元评价、张扬个性、个性体验,是正确的。但教材习作部分依附在每组单元的课文后,文字陈述所占比例甚少,没有呈现适用于习作评改中的具体操作措施。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方面也面临挑战。
二、建构习作教材主题单元目标序列
基于对教材习作教学的困惑,笔者深入研读教材,发现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虽然不同的学段会出现相近的主题,但要求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使每一次的作文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这样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
如教材中三、四年级有四次写景物的习作教学内容:
此表是根据各主题单元中所选的文本确定的,既具有统一性,都是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又有一定层次性,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而设定;还各有侧重点,不是单一固定的目标,而是有相对明确的引领方向,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同样,教材中相应的写人作文不同年段目标训练序列可以细化为:(1)第二学段内容:人物刻画单项训练(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2)第三学段内容:以一件事(或多件事)表现一个人一方面的特点。观察事物类作文的训练序列目标为:(1)观察要细致;(2)观察要有顺序;(3)调动多种感官观察;(4)在了解全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观察;(5)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6)边观察边想象; (7)观察时要善于思考,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抓事物的本质;(8)留心生活,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序列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同要求,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顺序的训练。
如上所述,如果教师对整个习作教材有了整体规划和思考,学期目标明确,就能避免“信马由缰”的倾向,学生的作文素养就会随着学段的增长,有明显的提升。
三、实践习作教材序列化教学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单元教学,其实教材基本上是阅读教材,没有真正的作文教材,因此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师要树立全程关注的意识,根据梳理的序列,让听、说、读、写形成统一的、开放的训练体系,不仅在作文教学中,更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技术”,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阅读的体验表达走到习作的实践表达,习得言语,从而经历习作的全过程。
1. 抓单元主题,整体教学,习作稳步走
在序列化教学习作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单元整体,从“单元导语”入手,关注主题,关注言语。如,四上第一单元的习作提示,就言语能力而言,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表述笼统含糊,但因为单元导语在呈现单元主题“大
自然神奇”后,已指出语言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并收集有关的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所以我们在单元习作前,可以作细致的划分。
经过这样整体的教学渗透,学生已为单元习作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到真正表达时也就比较到位了。
2.借阅读教学,分解指导,习作小步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唤醒学生的作文意识,渗透作文知识,培养言语能力,这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开发阅读教材中的有效习作资源,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写话的能力。
如一年级:以字词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一句“四素”俱全的写话训练。
例:一下的《识字四》的教学:“蝴蝶花间捉迷藏,蜻蜓空中展翅飞……”(1)让学生发现诗歌规律:都写“谁在哪里干什么”?(2)这句话去掉“在哪里”,也可以说:“蝴蝶捉迷藏,蜻蜓展翅飞”;(3)这句话转换一下就变成:“花间蝴蝶捉迷藏,空中蜻蜓展翅飞”(在哪里谁干什么),这样也能表达。(4)拓展自己编一编。通过这几步的设计让学生有梯度地掌握“两素句” (人称、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
二年级: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
如: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排比句(简单)等
三年级:以句群为重点,从段入手,侧重句群和构段训练
如: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等
例:连贯动作句群训练(三下) :《翠鸟》(第3段,翠鸟捉小鱼的一系列动作);《燕子专列》(第3段,居民四处寻找燕子的一系列举动);《绝招》(第6段,小柱子奶奶包饺子的一系列动作)。学了这几课后,可以让学生上来演一演系列动作,再写一写。
3.融口语交际,细化指导,习作健步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与口语交际都有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特性,不同之处仅在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别。从某种程度而言,口语交际教学也可与“导写”紧密结合。
五上第六组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交流其中的案例后,重点探讨“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些素材在导读导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所积累了,此刻需要研究的是以下几点:(1)你所说的故事是否属于这一话题范畴?(2)你的叙述是否简洁明白或者具体生动?(3)你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既是口语交际的要求,也是习作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这是主题单元整组教学提高习作效率的又一策略。
4.享交流平台,巩固教学,习作阔步走
第三学段教材中的“交流平台”(第二学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组教材之后,发现丰富的语言现象,揭示多元的读写方法等,交流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习惯。回顾交流时,也可以引入学生习作,通过点评、赏析、讨论等方式,优化学生习作,巩固言语能力。
篇3
关键词:法制教育;语文课堂;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59-01
“法”是统治阶级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条例,但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法则成了规范公民责任和义务的条例,同时它还引导人向善。我们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让每一个人知法、守法、懂法,那么如何让每一个人知法、守法、懂法呢?答案就是教育。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
作为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立足教材,探寻法制教育的“点”
教材中编排的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总能捕捉到教材中法制教育渗透的点,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制意识,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如在教学《鲸》时把收集到鲸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等他们听完我的介绍后,我乘机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七条:国家对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防止其灭绝。禁止捕杀、伤害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三十一条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样,同学们既了解鲸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它讲述了洛杉矶地震后,一位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场所,学校已经变成了废墟。他在上面不停挖掘,经过38小时的寻找,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及其它孩子的感人故事。这篇文章使我们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强和勇敢;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强烈的欲望。这时,我们及时地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济演练,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此外,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泉水》、《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当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就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引发学生对人类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的思考,并结合《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样一来,既可使课文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也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常识,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联系生活,习作渗透
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我在让学生写作时首先会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进行展开。因为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融入相应的法律知识,既可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也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有的学生就写了自己因做错了一件事而难忘,在作文讲评时我就把这类作文拿出来点评时穿插入相关的法律知识,尽管犯的错误没有违犯法律,但是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通过学生对事件的讨论和发言,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以便给学生打打“预防针”。
此外,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抄袭现象,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作文本身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如果剽窃了他人的作品,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有可能受到的法律追究。
三、开展语文活动延伸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