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自我介绍范文
时间:2023-04-02 08:3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新生自我介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自我介绍的意义:
(1)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
(2)自我介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手段,同时,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见,要想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过写自我介绍,会对自己进行一个有意识的梳理。
2、 自我介绍的方式:
自我介绍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1)按照使用的语言来划分:可以分为口头的,书面的。我们这里主要讲书面的自我介绍。
(2)从书面的自我介绍来看,可以有自传性质的自我介绍,比如,像我们学习的《鲁迅自传》和《老舍自传》两篇文章就是这样的自传式的自我介绍。也可以有以事件为中心,突出个性特点的自我介绍。
3、 自我介绍的禁忌:
(1) 自我介绍最忌讳平淡无奇,不能够把个人的特点展示出来。
(2) 自我介绍还忌讳写成简历形式,缺少文学色彩。
范文:
各位同学,大家好!
很高兴假如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希望大家记住我的名字:***(最好详细的分析一下,有助大家记忆。我当时就是这样,事后大家反映,那么多同学,就记住我一个,o(∩_∩)o)
我在初中时的成绩还可以(比较一般/不太好/还不错),但是对于高中新的生活,我觉得它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我有我的梦想,而且我会为之不懈奋斗。(如果你愿意,可以描述你的梦想)我需要的是更加合理的学习方法,更加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坚持。有梦,我决不放弃。
我知道前面未知的路有欢乐、有收获,也有磨练。我相信,我有勇气有能力去应对一切!梦想永不褪色。
再一次希望大家记住我——***。
谢谢大家!
高一新生自我介绍二:
小女孩一位,现年十三岁,并非大家闺秀,其貌不扬,
生于广西柳州市。祖籍浙江(为金庸之老乡),却从未涉足此地。四岁上,随父进京,进入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直至现今。记得当时住于一小院,母亲教之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习钢琴,后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低年级时甚欢乐。班主任姓粱,极慈祥,伙伴亲密如一家。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插班时并入二班,亦搬家至先住地。此班同学待人冷漠,妒性强,不以诚心相对;搬家后住处离小学甚远,与同学不能互通有无,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几欲转学而不得,只得整日学习,以慰无聊。常受老师表扬,实不知乃出于无奈。
篇2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 教学衔接 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如何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使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是英语老师必须认真考虑和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英语阶段的教学质量。“衔接”不仅包括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还包括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衔接、学习兴趣的衔接和师生感情的沟通、考试评价的衔接等诸多方面。
从语言知识体系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看,初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高中是初中学习的延伸和扩展。初中的英语基础没打好,势必影响到以后高中的英语学习,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置了障碍。因此,高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及时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二、影响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许多学生步入高中之后,英语成绩大幅度下滑,而他们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一直很不错,甚至有些学生的中考英语分数在120分以上。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环节的缺失。
高中与初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量加大;阅读量增加;语句篇章结构复杂;书面表达的质量标准提高。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感到困惑,并逐渐失去兴趣,致使英语成绩严重下滑。因此,在高一开学的一到两周内,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显得越加重要。
影响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学习英语的信心不足。
高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表现为:音标不过关,单词不会读;词汇量十分有限,遣词造句能力差;句型不会用,语法没掌握;听力、写作始终不得要领。
2.2教材内容上难度加大,词汇量增加。
高中课程和初中课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较少,只是在语音、语调的基础上进行简短的交际对话;教材的坡度缓,直观性强,易于模仿掌握。而高中教材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知识点,加大了词汇量和阅读材料的分量,要求学生在交际运用英语中突出对能力的培养。
2.3教学方法上强调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教学方法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初中英语周课时较多,每课时安排的内容较少,难度小,教师对重难点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学习效果不错。高中英语周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和词汇量远远高出初中阶段,且运用灵活,难度大,教学进度快,对重点、难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层次的句型、知识点无法反复讲练。
2.4学习方法上依旧是死记硬背,学不得法。
学习方法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初中学生已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出规律。基础太差的学生们几乎没有什么成功学习方法可言。
三、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教学的目的是要指导和促进学习,使学习变得容易些,为学习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各种帮助,最后达到促使学习者能学习到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3.1心理的衔接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拉近学生的距离。教师要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英语课,排除师生情感沟通的障碍。教师可介绍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请学生谈初中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
3.2教法的衔接
建构主意理论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创造知识建构的环境。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组织一些语言材料分析、讲解,尽量让学生自己练习、归纳、发现,通过习得新语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3教学内容的衔接
熟练掌握英语的语音知识,能够准确地看音标读单词。明确英语单词的词类及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用途。能够分析句子成分,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型。了解句子的种类,能够运用复合句等高级句型。牢固掌握初中的词汇。
3.4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衔接
学习方法体现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与测试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高一学生存在不敢开口说英语、上课不做笔记、没有预习的习惯、抄袭作业等问题。因此,教师要要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并能够积极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下是笔者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所做的一点尝试,望广大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3.4.1上好第一节课,调动他们的兴趣。我的策略是先用英文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模仿作自我介绍。为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我要求学生作自我介绍时应包括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对英语的认识。
3.4.2摸底考试,发现问题。每年开学初我都会准备一份试卷,考试时间约为45分钟,从初中的词汇、语法、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方面进行考查,题型可以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句型转换,书面表达,准确预测学生的答题时间。教师通过阅卷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从而提高衔接教学的针对性。
3.4.3补习初中知识。主要有音标、句子成分、基本句型和初中基础语法。训练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对初中的词汇没有掌握的学生,我要求他们重拾初中课本,记忆和掌握。
3.4.4举办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讲座。主要向学生介绍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差异,包括教材内容的变化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并向他们推荐成功的英语学习者的方法。
3.4.5关注后进生,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把握合适的时机,找部分学生谈话,鼓励他们学习英语。
经过两周左右的衔接工作,夯实了高一新生的初中基础,了解了高中课程的基本特点,介绍了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师生配合默契,就为大容量和高效率的高中英语课程授课奠定了基础。由于衔接工作需要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开始时,高中授课必定会稍稍落后,但如果学生们真正适应了高中课程的学习,预习工作做得扎实,师生就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普遍加强,省了查缺补漏的时间,也可因时制宜地适当加快进度。实践证明,扎实的衔接工作对学生今后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也是相当必要的。当然,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工作不仅仅期限于高一新生开学的一两周,在高中教学中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贯彻英语衔接教学精神。
四、结语
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深层次研究,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是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基础,扎实基础是关键,进行学法指导是达到目的的重要保障。只要我们有足够的重视,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把初中、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工作做好,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 戴军熔.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现状与对策[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1).
[2] 何广铿. 英语教学法基础[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篇3
眼前是一座城市,灰蒙蒙的天空。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白色烟雾在天空中渐渐散开,跟飞机相连,形成一个箭头,像一个路标,指向北方.
飞机总是路过,因为这里没有机场。
这是个被遗忘的城市,这里有一个我。
路边打群架的少年,看呆了的路边小贩,慌乱躲避的人群,匆匆赶来的巡警。一切都像无声电影一样在眼前演绎着。耳机里传来的是Metallica乐队的My world,BASS声沉重却振奋人心,主唱嗓音粗糙疯狂,旋律震撼。
我是个摇滚发烧友。音乐很激烈,却能得到片刻的宁静。
耳机中,主唱嘶吼着。----out of my head Get’em out Enough’s enough。旋既传来Walkman电池耗尽停止的刺耳的声音,但好象缺了些什么。这场景有些熟悉,我使劲回忆着。
二
我是高一新生,很喜欢音乐,叫Anger。我语无伦次地向我高中的第一个同桌自我介绍时这样说。当时我的脸肯定红地像猴子的臀部,作这番自我介绍对于我来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我的勇气来自于我听到她耳机里传出的嘈杂的音乐声,是Metallica的My world。
她拔下耳机问,你说什么?
我说,你听的是My world吧?
你知道Metallica?她很叛逆地笑着,一头染成红色的碎发放肆的舞动。
她叫R,成绩超烂,酷爱重金属,讨厌学习,视一辈子抱着CD机为人生最大目标。她最喜欢Metallica和Iron Maiden。我很惊讶她一个女生居然会喜欢大部分男生都不喜欢的音乐。她的眼睛很亮,但亮光后似乎藏着些忧郁。每当我看到她眼睛的时候总是想:她有什么可忧郁的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影子开始变的越来越长,贫穷落后的操场上铺天盖地的沙尘肆虐全校。老师开始无节制的拖堂,收费清单比发的书还多,而书桌吃书过量撑的要死。唯一不变的只有激昂的音乐和疯狂的我们,我们仅指我和R。其他人都为了“光明的钱途”而拼命学习着,他们连Beatles是什么都不知道,这让R很鄙视。与此同时,班里“眼镜一族”的数量开始有规律地增加,于是同学们自觉的按视力好坏分成了三个不同等级:第一等,戴眼镜的真性近视患者;第二等,不戴眼镜的假性近视患者;第三等,视力好的可以应招飞行员的所谓“不良学生”。老师的儿子也在我们班,碰巧属于第一等。他们同样鄙视我们,抱着这种念头,我们更加鄙视他们,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知道以后的日子是好过不了的——所谓“不良学生”就是考试分数比较低的同学,老师经过很长时间的“摸底”后我和R上了黑名单。我不禁感叹,简直像地狱一样。R说这就是高中。
学校经常补课到很晚,作为唯一的娱乐,我们经常翘自习课出去。中心思想是散步,主题是音乐。学校边有个小河,小河污染严重,发黑的水上漂着几条死鱼。小河上有座桥,桥边有两棵快要枯死的大树,树下有我和R。我们的Walkman是Sony的同一型号,她的粉色,我的是蓝色。我们用的同样是超贵的Sony极品耳机,重低音特牛逼。塞上耳机看着路上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安全感,觉得世界是如此的安静,而身边的R是如此的可爱。耳机里节奏硬朗而沉重的BASS声中主唱嘶吼着。----out of my head Get’em out Enough’s enough旋即传来Walkman电池耗尽停止的刺耳的声音。我总是不喜欢带外接电池,因为这时候R总会把她的借给我。
R说她一直想收藏齐Metallica的专辑,现在还差一张,我说我借给你听啊,她说自己拥有才算收藏。
篇4
关键词:了解;自荐和提名相结合;演讲;投票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27-01
每年暑假后,都有一批高一新生入学,学校仅仅是按照一定的编班规则,把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编在一起,班主任接手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选拔班干部,建立班委会。因为要想使这个新班级体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风,班委会成员的表率、示范、管理作用很重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个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班集体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班委会,有了这个核心,就有了正气,就能令行禁止,就能团结一致,和谐共处,就能实现集体目标。
班委会的成员作为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桥梁,作为班级管理的最直接者,他们必须具备热情开朗的胸怀,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清晰的思维,敏锐的头脑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及很高的威信等素质。而我们班主任接手一个陌生的班集体,怎样发现和选拔这样的学生呢?
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档案,主要是参考学生的成绩,提名成立班委会,其结果往往会出现有的不胜任,缺少责任心;有的工作不积极,是老师硬摊派的;有的认为做事影响学习,不想干等。而再想调换时,又会伤学生自尊心。而那些想为班集体做些事情的同学又被“拒之门外”,想煅炼却没有机会。这样既影响了班级工作,又挫伤了部分同学的工作积极性。
笔者从2003年就开始尝试“自我推荐,平等竞选”的做法,组建班委会,效果很显著。它的好处是:班干工作责任心强,班委会成员团结和谐,勇于创新,热爱集体,敢于工作,班级面貌新,班风正,学风浓,整体提高快,具体做法如下:
1.了解。开学第一天报道,学生注册时我通过和每个学生简单交流,初步发现一些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再通过布置一些临时工作,发现一些肯做事,会做事,想做事的学生,然后在开班会课时,我再让每个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包括来自何校,有何爱好、特长、性格如何等。进一步了解学生,也使学生之间有一个初步了解。
2.自荐和提名相结合。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再由学生间讨论提名候选人,三个人以上即可有资格推荐一名候选人。最后老师控制人数,在10-15人之间为最好。
3.演讲。给候选人5分钟准备,以《假如我是班长》为题,从“理由”、“优势”“班级管理策略”这几个方面进行演讲。
4.投票。在候选人演讲之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得票最多者当选班长,与其它前六名的同学组成班委会,课代表组长、室长,也可以是毛遂自荐,由同学们投票表决。
篇5
服从学校,上级的安排,指示
班主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二,管理的大体计划和目标
让大家熟悉环境.
由于高一新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中学,同学之间陌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所以设法通过班会和军训的自我介绍让同学们尽快彼此认识,另外请原来莞中初中同学介绍莞中的纪律,管理情况,让同学们能尽快融入到莞中这个大家庭中来.
适应新的高中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习方式与初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今年又是新教材实施的第一年,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同学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大家多思考,多讨论,多问老师,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另外,在学期的开始狠抓下午上课前,晚修前的时间.让同学们充分利用好
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实施学分管理制,让广大同学熟悉这些课程以后是怎样开设的,学习的方向是什么 怎样开展对同学们的评价的
建立得力的班委,团支部,尽量让学生自主管理
首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团支部,科代表由老师根据中考成绩指定.然后培训班干部,培训的内容包括各个职位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班级管理上尽量放手,让同学自主管理,包括每周班干部,舍长总结宿舍的情况.另外,由班会费和班主任每月出资,奖励工作得力的班干部和科代表.
讨论,作好计划,在全班推广好的学习计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学习计划对学期的发展尤为重要,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每周时间安排,科目的特点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好的在全班推广,最后定稿.
菅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拿到这个班的分班情况,发现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比其他班的多,根据观察智力非常好的学生极少,计划作这样的尝试:加强对问题学生(或说后进生)的教育,成绩好,在课堂或其他方面表现活跃的同学实行跟踪,除提供学业的指导外,鼓励他们有远大且符合实际的理想,化作学习的动力,同时把他们推选给科任老师,给予高度的注意和指点,对与落后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准备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既选取几个同学为工作重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同时鼓励其他类似的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并协助他们全面提高成绩,让中间价层的学生有紧迫感,以达到全面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开展一到两次的相关主题班会,增强我们班的凝聚力.另外,提议体育委员举行一些与其他班的友谊竞技比赛,如篮球,足球,排球比赛等.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来到莞中的学生绝大多数原来都是在初中名列前矛的学生,来到莞中后高手云集,在学习上肯定会有压力.特别是第一次考试后,有些同学可以保持原来的成绩,有些产生了落差,学生如何去面对这个落差,这对以后的学习信心也是非常的关键.打算第三周后每天和几位学生聊聊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让他们对学习的方法,生活的习惯及时作出分析,调整.
8.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落实,管理好孩子
针对班上个别同学的家里管理太死,太严,要求太高,给学生压力过大的情况;个别学生回家对父母不尊敬等情况.学期开始准备调查好班上同学家庭电话,父亲,母亲电话的联系电话.每周尽量给几位学生家里通通电话,了解一下他们周六日,在家里的情况,外宿生晚上学习安排的情况.尽量能实现家校共同管理孩子的目标.
三,初订班会课主题
第一周;让我们尽快彼此认识
第二周:了解高中学习生活,了解新课程改革
第三周:学习计划初订
第四周:推广好的学习计划
第五周:落实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第六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七周: 让我们凝聚在一起
第八周:心理辅导――如何面对考试出现的落差
第九周:考风考纪的教育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如何正确对待成绩
第十二周: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第十三周: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
第十四周:为集体我能做些什么
第十五周:艺术节的动员
第十六周:积极参加艺术节,展示你的才华,锻练你的能力
第十七周: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第十八周: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第十九周:以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家长汇报.
第二十周:搞好复习,迎接考试
第二十周:搞好复习,迎接考试
第二十一周:考试
第二十二周:期末总结
篇6
首先,物理学科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要认识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还要知道现象的本质,并且要通过复杂的运算和推理形成各种公式和定理,定义出各种复杂的物理规律。对于接触物理学科尚不深入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定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初步掌握了物理的基础概念和公式定理,但又困惑于不知道如何运用。面对复杂多变的物理现象,学生缺少必要的灵活性。而且,高中物理和数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果数学基础不够好,往往影响学生物理成绩,进而打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其次,升入高中不仅是新环境的变化,还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他们是教师眼里的宝贝,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学习好的时候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学习差的时候会得到教师的鼓励,偶尔意气低沉、懒散学习的时候也能得到教师的理解。而升入到高中后,教师面前的学生都是新的,有些学生不屑于亲近教师,还有的学生羞于接近教师,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就不够深入和全面。再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阶段的更迭,原来的学习习惯不能够保证学生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如果不能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可能会降低他们学习的效率。更加残酷的是,部分学生的优秀成绩靠得就是辛苦的付出,稍加松懈就导致成绩下滑,而有的学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完成作业,仍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最后,教师也需要适应学生的过程。接手新高一的教师往往是从高三或者复习班倒过来的教师,他们习惯了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习惯学生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方面未免有些欠缺。面对新的学生,教师不能够及时快速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了解不够清楚,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师生之间互动的欠缺。学生不能融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了影响,且教师不了解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不能照顾到。
二、解决高中物理教学困境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新生,给学生上课不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摸清楚学生的情况,只顾得按照教材进度去讲课,课堂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对于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要了解他们的毕业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风格的教学特点,了解毕业学校可以帮助教师尽早认识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了解毕业学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识他们原来的物理教师就更好了,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在情感上今早地接受教师。二是要尽快地融入到学生中间。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再把主动接近教师当作是快乐的事情,甚至会嘲笑那些愿意接近教师的同学,他们有了骄傲且带有叛逆性的自尊,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学生会因为喜欢了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是他们开始学习的良好开端。三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接手高一新生的时候总是会用一段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尽快地熟悉老师,知道教师的教学习惯,了解教师的讲课风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互了解和认识,尽快地建立起一个和睦温暖的班集体。一个有温暖的班集体能够很快得到学生的认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要做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工作。所谓的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在心理方面,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短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物理学的最新进展,让他们了解人类在了解世界、探索宇宙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成果,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勇气。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幻电影来了解不同领域的迷人前景,利用电影来进行入门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准备好物理学习所需要的工具、器械和资料。如果感觉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应该花费一段时间去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对于这部分知识,完全可以采取让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即让那些在某个知识点上有优势的同学给其他学生讲课,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这个过程是学生展现自己,彼此熟悉的过程,也是教师及时发现人才的最佳时机。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最佳学习状态;创设与实施
何谓“状态”?笔者认为状态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态度。《超级教学》的作者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学习中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状态”。学生在未准备学习的状态下,课堂教学便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课堂上学生长期处于这样一种“不在状态”的状态下,会严重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和兴趣,从而导致学习的失败。反之,上课时如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下,他们会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延续到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是终身学习上。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作了一些思考,总结整理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做法,以期与同行交流和探讨。
一、上好新生开学第一节课,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充分认识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及其可利用的价值,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常规的第一节课,教师先作自我介绍,然后是介绍英语的重要性,最后是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这样的方式常规可行,但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笔者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安排了以下教学步骤:Step 1,让学生作大胆的猜测:What kind of teacher am I?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学生猜测:You are not very young. You look helpful.You are not very strict. You like sports.教师对学生的猜测做出回应,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人格魅力。Step 2, 代替说明英语的重要性,笔者用了具体的例子来说明,English is fun and beautiful. 并教学生欣赏林肯演讲中最经典的句子: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汉语一样优美,充满着魅力,从而激发了学习的欲望。Step 3,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Everybody’s got a mountain to climb. 然后让学生结合英语学习发表对它的理解,学生不同的解释最终达成一致:Leaning English is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You may feel very tired on the way, but never give up. The higher you are standing,the further you can see. When you are on the top,you will get the best view. 课堂上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兴奋和热情,就这样启动了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把学生引进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为今后良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开好每一堂课的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一节课开端时学生状态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成败。教师在走进课堂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学生的状态,采用灵活适当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中。
1.问候方式
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较呆板,笔者每堂课采用不尽相同的即兴“寒暄”。例如: Hi,ladies and gentlemen,nice to see you again. Is everybody OK today?Look,what a nice day!You must be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tomorrow is the weekend. 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等。每逢节日时,就带给他们节日的问候,记得有一年教师节,走进教师,学生刚上完数学课,一脸的疲倦,无人对我说Happy Teachers’Day,这时我便大声地对全班说:Hi,guys.Happy Teachers’Day.结果全班爆发出哄堂大笑,一扫刚才沉闷的气氛。有时这种即兴的问候还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这小小的课前问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让他们快速进入准备学习的状态。
2.课前3分钟激趣
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注意力仍没集中,我经常利用趣味性较强的猜谜、笑话、音乐、谚语、Ace Sentences等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如文字游戏:Do you think I’m pretty or ugly?聪明的学生马上就会回答:You are pretty ugly. 然后我就会说:“really?I’m so sad to hear that I’m a pretty ugly woman.”全班同学反应过来后,大声地说:“No,Lily,you are pretty.”这样的经历让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开心,它不仅会给本节课带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长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穿插一些非常规课型
常规的英语课是指以教材为基准,按教学计划开展的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练习课等常规课型。非常规课型指的是用来增加兴趣、了解文化和陶冶情操的一种在适当的时间穿插于常规主流课型间的特殊课型,如英语歌曲教唱课、名人演讲观摩课、电影片段欣赏课、模仿表演课或某个专题的西方文化介绍课等。如以动物的比喻为主题,讲述英汉两种语言动物比喻文化的差异。课前让学生作准备,课上分享交流。学生呈现了:as busy as a bee;as timid as a rabbit;like a cat on hot bricks;as proud as a peacock;the lion’s share;paper tiger等好几十个短语句子并进行了分析比较。非常规课型看似脱离了教材,事实上由于学生的兴趣高涨,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四、尽量使语法课教学真实化、生活化
语法课通常枯燥乏味,将语法学习真实化、生活化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教I thought that...but...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该句型描述他们在开学之前对新学校或新同学的看法。学生的造句有:I thought our head teacher would be very old and strict, but she is very young and nice. I thought there must be many pretty girls in our class, but...教must 表猜测的语法时,恰好班上一学生生病在家,便用该生举例:He must be at home now;He must be sleeping in bed now.He must have seen the doctor.等。只要教师肯用心准备,几乎所有的语法教学都可以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来实现并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教师是学生能否形成最佳的英语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把学生引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具备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同行们共同努力,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吕和.试论外语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07.
[2]李金霞.如何进行高效的高中语法教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3.
篇8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 有效衔接; 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义务教育阶段9个学年分为了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3个学段。在剖析了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见表1)。
从上表可见:(1)3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在学科体系上是相同的、一贯的。(2)3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是从初级向高级难度逐渐递增的过程,表现为前段目标是后段目标的基础,后段目标是前段目标的提高,即随着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段,音乐学习的目标要求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段后,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尤其是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这种不适应表现得尤其强烈,这就是在中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小衔接主要指小学六年级升至初中一年级的音乐教学衔接,其音乐衔接的任务不仅指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性的衔接,还要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衔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2020年7月17日,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观摩了相城区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复赛)通用技能的比拼,本次比赛模拟上课的课题之一是来自五年级(上)的一首欣赏作品《瑶族舞曲》,这首作品同样出现在九年级(上)的音乐教材中。下面笔者想以《瑶族舞曲》为切入点,谈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面临的问题和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 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版本的差异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中小学使用的音乐教材版本不统一。小学使用的是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许卓娅、戴海云主编的简谱版音乐教材,俗称“苏少版”(如图1所示);中学使用的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吴斌主编的简谱版音乐教材,俗称“人音版”(如图2所示)。由于这两版音乐教材由不同机构组织人员编写而成的,所以在课程内容、编写意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和差异,给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造成了一定困扰和阻碍。
(二)学生身心的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小学生升入初中,面临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难度的突然改变,他们在生理、心理上会感到不能适应初中的音乐课堂,常常表现为三种状态:一是小升初后突然感觉自己是初中生了,容易表现为唱歌不自信、表演不好意思、编创不感兴趣的状况;二是上课状态还处于小学阶段,思想上没有意识到初中的音乐学习,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长久的保持;三是受到家长、老师、学校的影响,随着学业压力、学习科目的增加和音乐课时的减半(一周只上一次),学生默认为音乐课是副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因素。
(三)中小教师缺乏交流
虽然中小学音乐教师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平时能够相互交流的机会却非常少,大家更多地围绕当前学段的课堂进行教学,活动也常常是小学老师参加小学的教研活动,初中老师参加初中的教研活动,两者之间缺少足够的认识和交流,从而导致小学教师不了解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课堂上出现超纲授课的现象;初中教师也很少关注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衔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没有形成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 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虽然心理、生理渐趋成熟,但是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他们还是会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初中音乐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及时了解和掌握初一新生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不要急于上新课,而是可以利用两周时间对小学已学歌曲、作品、音乐常识等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如以小组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以表演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音乐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上新初一的音乐课时,第一节课一般会安排三个内容:一是自我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老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是学生的自我介绍(包括毕业学校、爱好、特长等),这样可以促进新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学生会尽快融入新的班级。三是有特长学生的才艺展示,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安排,笔者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个全新的班级就是一个完整的集体,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变得非常的融洽,帮助学生在心理上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平稳过渡,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教材内容的梳理,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新课标(2011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设计了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而且这些课程内容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探讨的机会,如校际联动、观摩展示、同课异构、专题培训等活动,潜心研究中小学音乐教材,理清教学内容,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梳理,找出同一领域之间的异同。这样既可以在教学中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可以利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相同或类似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衔接,从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例如,笔者梳理了苏教版五(上)和人音版九(上)中《瑶族舞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见表2),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 教学内容不一样,小学《瑶族舞曲》欣赏的内容是中学《瑶族舞曲》欣赏内容的片段。2. 音乐体裁上不一样,前者是民族管弦乐后者为西洋管弦乐。3. 教学目标不一样,前者更注重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后者除了感受体验音乐之外还要求记住主题并进行音乐的编创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熟悉中小学音乐教材、理清教材内容之间前后衔接的关系,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对中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音乐审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循环、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常常采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活泼的游戏感受音乐、亲切的教态引导学生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师生很容易就“打成一片”。而当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很多初中教师认为学生已经是中学生,音乐课堂上不能再用游戏、表演、律动等教学方法了,所以中学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往往讲得比较多,唱的、听的、动的比较少,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沉闷,这对刚升入初中学习的小学生来说会显得很不适应。
笔者在观摩小学音乐教师教授《瑶族舞曲》片段时,发现小学音乐教师往往会先创设一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如:“同学们,今天是瑶族的传统节日——耍望节,听!瑶族的长鼓发出了号令,请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去参加篝火晚会呢,我们也一起加入他们吧!”“看!瑶族姑娘准备了什么样的舞蹈来庆祝节日?”“瑶家姑娘的舞姿婀娜多姿,让人忍不住想为她唱上一曲,让我们一起来为她歌唱吧!”“瑶族小伙看到了姑娘美丽的舞姿,听到了我们优美的歌声,不禁也跳了起来、唱了起来、弹了起来!让我们用打击乐为年轻的小伙鼓气吧!”
整个比赛观摩下来,笔者深有感触、深受启发,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如果也是这样生动有趣,学生就不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出现。由此,笔者认为不管是在小升初的衔接阶段,还是整个初中音乐教学阶段,中学音乐教师不妨多参与小学的课改活动、教研活动等,相互交流、探讨和学习,充分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差异,适时的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秉承形象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的原则,在课堂中开展演唱、演奏、编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连贯性,层次性和深入性,从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发挥课程评价的优势,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教学评价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渠道,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有的教师以唱歌作为学生音乐评价的标准;有的教师以试卷考试作为评价标准;有的则以平时课堂表现作为评价标准,不管哪一种评价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地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准确的评价,这也是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有效衔接的重要原因。
《新课标》(2011版)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标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由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要以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如评价主题互动、音乐会表演、建立音乐成长记录册、课堂行为记录表等,从而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能够真正发挥诊断、激励与改善的作用。中小学形成这样一套统一的、完整的、渐进式的评价体系之后,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初中教师就会对每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正如德国教育之父第斯多惠曾说过的“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给初一新生上课时,就利用小学时学过的《瑶族舞曲》主题片段,对学生的识谱能力、演唱水平和鉴赏能力等进行了诊断性的评价。通过测试发现初一学生的音乐素养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识谱能力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表现为有的学生能较快且较准的演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有的则完全不是简谱,大多数的学生则表现出似能唱非能唱的状态。为此我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识谱教学外,还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模式,要求能够视谱演唱的学生直接演唱旋律,不能直接演唱旋律的学生用“Lu”“La”等拟声词哼唱旋律,从而达到人人参与演唱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小升初是学生从少年儿童迈入青少年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发展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小升初衔接的教学工作,潜心研究教材,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董亚伟.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冷思考[J].东方时空,2016(5).
篇9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 英语课堂 激活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心理上对英语持恐惧和排斥的态度,一则因信心不足、害怕犯错误而不敢表现自己;二则因体验不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因而学生在英语课堂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活力。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中职英语新课标》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具备: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基本的人文素养。课前三分钟活动,真正体现新课标精神,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活动前的精心准备、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活动后的激励评价,能够激活英语课堂,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拓展文化知识,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听说能力。课前三分钟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英语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台上学生进行精彩表演,要求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能够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台下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倾听,能够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同时积累一些常用的词汇、句型。
2.激发学习兴趣。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歌曲欣赏、值日报告、短剧表演、游戏活动等等,涉及社会、家庭、学校,贴近生活。可以单人、双人或多人进行,学生可以倾听、欣赏,也可以积极参与互动、挑战自我。活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及学生精彩的表演,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对每一节英语课都充满期待。
3.增强学生信心。活动之前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认真选材、反复诵读、多次演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通过课前三分钟活动,学生发言声音更响亮了,语音语调更准确了,仪态举止更大方了,发言积极性提高了,词汇、语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胆子更大了。师生的激励性评价,充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增强了,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4.拓展文化知识。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五花八门,不仅有语言文化方面的,如各国的文明礼仪、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传统节日,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为英语学习提供必备的文化背景。另外经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影视、娱乐、新闻、美食等生活百科,对于增长学生各科知识、了解常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促进自主学习。活动之前,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熟悉内容、反复练习,做好充分准备。课前三分钟活动采取轮流循环的方式进行,人人参与、机会均等。轮到的学生不但要上台演说,而且要将内容写在规定的稿纸上,两周一次收集装订成册,称为半月刊,以供全班同学学习和翻阅。此外,根据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现,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评选出周明星、月明星、年度明星。活动过程中师生的关注,活动之后的激励性评价和明星评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英文歌曲欣赏。英文歌曲可以让学生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英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给英语课堂注入活力。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主题,选择相关歌曲。学习朋友这一单元时,Trouble Is a Friend不但好听而且很有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歌曲中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音乐排行榜中的歌曲,正在热播的影视主题曲等,或经典或流行,让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歌曲:Heal the world,Earth Song等深受学生喜爱,给人震撼人心的力量。歌曲简介如歌曲背景、歌手、歌曲种类和歌词大意等,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英语。
2.英文值日报告。英文值日报告包括英文演讲、英语故事、课文复述、习俗介绍、新闻播报、趣事闲谈,可以是社会热点,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提供相关主题。例如针对高一新生,第一轮要求自我介绍,第二轮强调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参考的主题有:Good Manners,Save Time,Mobile phones,Be Honest,Friends,Help or not等。利用节假日介绍中西方节日习俗,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提供必需的文化背景。通过英文值日报告,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听说能力提高了。
3.英语短剧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文章进行编排,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既可以熟悉课本内容、加深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胆量,让英语学习变得多姿多彩,更具魅力。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等进行改编,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例如在教学食物这一单元时,学生将阅读课文Vegetarian改编成英语短剧,把文中主人公Steve两年前与两年后的情形作了鲜明的对比。两年前,Steve喜欢奶酪蛋糕,鸡肉三明治,身体过度肥胖。两年后,他判若两人,身材匀称健康,完全看不见肥胖的影子。表演者穿上肥厚的外套,进行夸张的表演,发人深思。Steve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减肥的经历和感受,成为素食主义者的众多理由与益处,呼吁人们合理膳食,保持健康体魄。通过三分钟短剧表演和观看,课文内容得到深化,健康饮食的主题得到升华,效果超乎想象。
4.英语游戏互动。英语游戏互动旨在借助游戏这一载体,有效开展竞赛,促进学生合作互动,实现主动学习。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前三分钟的游戏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互动,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常见的游戏活动很多,关于词汇方面的有词汇风暴、一分钟速记、我爱记单词、词汇接龙、猜一猜等;关于句子方面的有连词成句、句子排序、一句多译、传声筒、正话反说、绕口令等;关于短文方面的有看图说话、幸运号码、火眼金睛、模仿秀等。任何一种游戏活动都有其明确的目标和规则,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开展个人或团体竞赛,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你追我赶,效果非凡。
三、课前三分钟活动的策略和原则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活动设计的目的。首先,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符合中职学生的喜好。其次,活动的形式多样,具有新鲜感。学生可以欣赏英文歌曲,可以倾听演讲、故事或新闻,可以观看精彩的短剧表演,可以参与游戏互动,边玩边学。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在歌声笑语中,在趣味活动中,在热切的期待中开始每一节英语课。
2.激励性。课前三分钟活动应该具有激励性,才能实现人人参与、促进人人进步。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肯定,表扬要具体化,如声音响亮、语音语调好、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表达流畅;内容新奇、风趣幽默、观点独特、运用好词好句;神态大方、举止自然、自信微笑、表演精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分层进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以鼓励为主,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
3.竞争性。有竞争就有动力,开展个人和小组竞赛,能够促进活动更积极有效地进行。根据学生的表现、师生的评价来评选周明星、月明星、年度明星和优胜小组。获奖者将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在班级张贴光荣榜,增强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另外,要求学生把相应的内容抄写在统一的稿纸上,两周装订成册为半月刊,方便学生翻阅查看。根据内容、书写、版式等评选优秀作品,促使学生精心挑选内容、工整书写、创意设计,让每一本半月刊成为经典之作,展现学生最精彩的一面。
4.互动性。课前三分钟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台上学生精彩表演,台下学生认真倾听、积极互动,不但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活动之后的评价互动要求师生通过仔细观察,捕捉他人的优点,肯定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在学会赞美的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激励性、建议性的评价还可以增进师生、学生之间的感情,使课堂气氛更和谐、更融洽,使学生学习更自信、更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三分钟活动是一贴兴奋剂,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课前三分钟活动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实践证明,巧用课前三分钟活动能够激活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对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对辅助和推动英语教学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部分内容,它与中国古代的《百子图》和现代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经典教育口号一起,成为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每一所学校内的标准配置。“你看,”西岗区教育局局长李生滨指着墙上的《百子图》对记者说,“这么多孩子,每个孩子的表情、神态、动作都不相同。这幅画想让教师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为人师者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而《儿童权利公约》旨在提醒教师,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必须建立在保护儿童权利的基础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对孩子寄予的殷切希望。”简单几句话,道出了西岗区教育局办学的深刻用意。
这是记者第二次走进西岗。3年前,西岗区委、区政府以改革者特有的魄力,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西岗教育焕发出无限的激情与活力。如今,西岗全面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标准化、现代化,一批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西岗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可西岗并不满足,他们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他们深知,教育改革的关键,莫过于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和创新。针对区域管理上的症结,如生源、师资发展的不均衡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又把目光投向远方,开始思索新的改革方案。 “松散型”九年一贯制
作为教育局长,李生滨有个习惯,会随时随地从耳闻目睹的事情中,汲取对教育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他曾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看到园内的“欧洲片区”、“亚洲片区”,李生滨怦然心动,灵感随之而来。
自2008年开始,西岗区建立了“名校长工作室”,初衷是加大对中青年校长的培养力度,发挥名校长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几年时间,在名校长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以中学名校为轴心,邻近的中学和学区小学共同参加、各校校长沟通参与的协作局面。由此,“教育协作片”应运而生。两种管理模式都侧重于校长层面的交流,定期研讨,加强了办学思想和教育管理的沟通与协作。
受到世博园分片区的启发,李生滨提出了“片区”加“校群”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有着深入的思考和长时间的探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从“名校长工作室”,到“教育协作片”,实际上是西岗区教育局开始放权的有益尝试。李生滨清楚地意识到,多年以来,教育管理形成了一个惯性:行政整体推进。这么做有其优势,可以增加推进力度,有利于教育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但劣势也显而易见,统一的策略、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适度放权,有利于建立相对灵活的办学体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片区管理是向学校自主办学的过渡。”李生滨对记者说。
“松散型”九年一贯制是李生滨对片区管理的另一种称呼。纵向上,中学和邻近的小学共同组成片区,贯穿学生9年的发展,但不在一所学校,形式上是松散的;横向是同类型学校组成的校群,纵横交错,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说小学生练了6年跳绳,升入初中不能跳了,只因为初中没有跳绳特色课程,教育不该有这么明显的界限。”对于片区管理。李生滨有他独到的见解。
片区管理是西岗区教育局深化区域教育管理改革的创新之举,与“教育协作片”不同,片区管理的设想侧重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方面的衔接,能更好地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局提出片区管理模式之初,请全区校长论证可行性。这些校长本来就在“教育协作片”的尝试中体会到了相互协作、共同提升的好处,片区管理方式更拓展了不同类型学校的交流空间,因而获得一致认同。西岗区有学校32所,其中小学21所,初中9所,高中2所,经过集体讨论,划分为9个片区,推选出9位“片长”。“片长”的权力可不小,全面负责所辖片区的教育发展规划、学校文化构建、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西岗六中、九三小学、大同小学3所学校组成了六中片区,六中校长杨爽是这个片区的“片长”,她和九三小学的那丽娟校长、大同小学的王红校长在“教育协作片”会上经常碰面,探讨教育管理的良策。在片区管理实践中,她们首先进行的是教师层面的交流研讨。
虽然学校离得很近,但3所学校的教师却相互陌生,有的小学教师甚至是首次走进六中校园。3所学校的教师第一次聚集一堂,进行课堂展示、交流研讨活动。很明显,研讨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原本相互不了解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诚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但在第一次集体研讨后,那丽娟在一次随堂听课中发现了问题:九三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在讲课中采用了中学使用的话题式教学方式。
“你为什么改变了教学方式?”那丽娟很纳闷,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英语一般采用情境式教学,以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回答:“上次集体研讨时,六中的老师说小学英语课堂容量小、练习量不够,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采用了话题式,可以扩展知识。…‘你觉得用中学的教学方式教小学生,孩子能适应吗?”那丽娟继续问。“我们小学不就是为了给中学培养‘学苗’吗,让他们早一点接触有好处。”
说到这里,那丽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推进片区管理过程中,如果不澄清观念上的错误,不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将会走人岔路。她立即找到其他两位校长商议解决办法。随后,一场题为“小学是不是为中学服务”的集体研讨拉开帷幕,李生滨局长受邀出席。
研讨会一开始,那丽娟校长就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小学不是为中学服务的,否则就是小学中学化,是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表现。小学主要是给中学输送人才,自然是为中学服务的。是啊,如果小学不为中学服务,那我们搞片区管理、中小衔接有什么用处?”一位中学老师的质疑,引来附和之声。
“中小学属于不同的学段,差异是必然的。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求和,但要和而不同,既要尊重双方差异,又要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杨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小学除了差异,还有一些共性,比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兴趣特长的发展等,需要在中学继续延续。所以,我认为小学和中学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王红也参与到讨论之中。
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李生滨非常欣慰。在区域管理改革的探索中,这种争论越多,说明校长和教师的思考越深入。片区管理的设想立足于孩子终身发展,希望通过中小学的对话,加
强对学区内中小学生源衔接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对接,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
在实践中,六中片区的3位校长不断争论、不断协商,逐步形成独特的片区管理文化。他们借助大连本土教育专家冷冉先生的教育理论制定九年连贯的学生培养标准,建立学生9年成长记录档案,实现管理、科研、特色的一体化,解决了学生成长的连续性问题,从根本上确保了孩子不因升学而中断个性特长的学习。
中小衔接,推动教育过程不断优化
近年来,西岗区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进步,每名教师都成长,每所学校都发展”的教育愿景,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片区管理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管理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通过管理内涵的不断提升,逐步形成片区管理文化,达成“稳定质量、提升质量、稳定特色、提升特色”的目标,实现片区中小学共同发展、自主发展。
七十一中片区下辖兆麟小学和建设小学。这个片区所在区域是大连进城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地方,生源8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少新转来的学生。连26个英语字母都不认识;而有的学生不仅教材知识掌握得扎实,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吃不饱”的感觉。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于七十一中片区的老师来说,英语教学是最令他们头疼的事。开展片区管理前的几年中,七十一中九月开学后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英语“扫盲”。3所学校尽管地理位置很近,但由于沟通少,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很远。起初还有过不小的“误会”。
一次,3所学校的英语老师坐在一起教研。中学教师抱怨,孩子进入中学后连16个字母都不认识,成绩参差不齐;小学教师也抱怨,你们了解学生的状况吗?知道学生的基础是什么样的吗?有的学生一年级开始学英语,有的是三年级开始学,还有不少是六年级才开始学,这样的基础要我们怎么教……小学教师很委屈,觉得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不少学生之前没学过英语,“差是正常的”。双方不欢而散。
又一次,中小学教师通过专题形式研讨“中小”怎么衔接,结果爆发了激烈“战斗”。评课时,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逼问授课的小学教师:“你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达成了多少?”这句话如同火上浇油,小学教师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撺了起来:“你来看看,课标目标是什么,我怎么没达到?”
面对火药味十足的场面,七十一中校长杨学慧、兆麟小学校长李美兰、建设小学校长张丽宏坐不住了。3位校长赶紧一起商议对策。她们想到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同样的教学内容,让中小学教师各自设计,或许更容易找到症结所在。小学的一位英语教师先登台。课一结束,中学教师很不客气地抛来一块块“砖头”。“这么一点儿东西就讲了一节课,容量太小了!…‘课堂的推进速度、练习量、知识点的灌输和深度的扩展都不够。”“整堂课没有点……”其实,坐在下面的3位校长心里很清楚,这堂课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有主动学习英语的欲望,“眼睛没有瞪起来,眼睛不亮”。小学教师很委屈地说:“可我为这堂课作了精心的准备,连续3天都没有睡一个踏实觉。”
接下来,七十一中叶敏华老师登场上了一堂课,她的表现与小学教师的课形成一个鲜明反差,学生全动起来了,孩子的眼睛闪闪发亮,每个孩子都有一种和老师互动的欲望。尤其在全员参与环节,叶老师让每个孩子都站起来,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和感悟,要求每个人说得与众不同。看似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做法,却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谈出了自己的收获。在此过程中,听课的校长和教师注意到,在一个孩子表达的同时,其他人都能认真倾听,课堂效率显而易见。
接下来的“头脑风暴式”时论中,中小学教师都发了言。一位小学教师说:“孩子才到中学两个月,他的口语、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怎么就达到这么高的程度?今天看了叶老师的课我全明白了。”另一位小学教师说:“以前我更多关注自己怎么教,对学生的学关注少。”这以后,中小学老师互相听课,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自觉行为。
“以前中小学都各自封闭,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打开壁垒后,大家能换位思考。”杨学慧很感慨。定期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变过去的“相互抱怨”为“相互理解”,成为了解决中小学有效衔接的突破口。这项活动,受触动最大的还是小学英语教师。以前,他们总抱怨学苗差,找客观理由,根本没心气儿想对策,觉得“无论怎么努力,能提高几分啊!就这样吧”。现在,即便在课下,老师们也会把孩子叫到跟前,讲一些英语小故事,给一点背诵单词的任务。老师们都在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学业水平。
3所学校的教师逐渐形成一个共识:“不为工作找借口,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建设小学的李老师在博客中写道:“每天早晨学生进校的时候,我都要去校门口迎接学生。一天,一个女生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迟到了’。这个孩子经常迟到,往常我总会批评她两句。但这天我换了一种方式,微笑着说:‘没关系,明天早点儿来。’然后,我牵着她的手,领着她走进教室。我发现,一整天,这个孩子都是蹦蹦跳跳的,非常愉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经意中对孩子产生影响。我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这样的变化,令建设小学校长张丽宏内心颇感欣慰。教师们的心态积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自然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西岗建立了片区内中小学每月沟通、学期总结、学年评估等工作机制,通过强化中小学学科交流研讨,积极开展小学、初中课程衔接和整合研究;通过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评课、共同教研,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衔接,逐步达成教学共识。在纵向上,强化小学高段和低段、小学和中学的相互渗透;在横向上,强化学科整合,使得片区内学生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构成9年教育的连续性,推动教育过程不断优化。
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为了满足学生的特长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西岗区中小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扭转了传统课间活动“音乐一响,全体做操”的单调形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活泼局面。如兆麟小学的跳绳、九三小学的篮球操、大连实验小学的足球、五四路小学的竹竿舞、西岗中学的八段锦……不一而足,精彩纷呈。
特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孩子们健康活泼成长。但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6年的兴趣和特长,在升入中学后,却有可能面临“断层”。比如兆
麟小学的孩子跳绳花样翻新,但如果升入西岗中学,却只能忍痛将跳绳特长抛开,从头学习八段锦。如何稳定特色,发展特色?这是西岗中小学在实行片区管理之前普遍面临的难题。尽管意识到了问题之所在,但他们也只能止步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
实现片区管理后,中小学之间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在管理机制的作用下,能够坐在一起共同商议片区内学生九年一贯的培养方案。三十四中片区以三十四中为“龙头”,成员还包括五四路小学、水仙小学和红岩小学。实行片区管理以来,红岩小学校长宫英海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进三十四中,亲身感受其特色文化。“每次应邀参加三十四中的文化节,都让我深受震撼,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红岩小学的学生特长培养如何与三十四中对接?”让宫英海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排球特色,全校1500名学生,人手一球,排球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茶,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宫英海内心羡慕不已。他向三十四中校长于艳波要回一些光盘,组织全校师生观摩。没想到,在观摩录像后,有的老师便带着孩子们来到三十四中,现场感受浓厚热烈的排球氛围,纷纷跃跃欲试。就这样,红岩小学师生发展排球特色的积极性电调动起来了。很快,红岩小学排球队组建起来,排球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起来。全校300多名学生,也是人手一球。
三十四中的体育教师刘栋,是红岩小学排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这位身高一米八的女教师,原先在辽宁省队打球,不仅排球技术过硬。而且敬业精神特强。每周三下午,刘栋都会来到红岩小学,对孩子们进行培训和辅导。看着孩子们兴趣高涨,她还常常牺牲双休日时间,为孩子们作义务培训。
见到记者,这位身材高大的体育老师还略显腼腆。“我觉得帮他们就是帮我自己。”刘栋微笑着说道:“此前,初中的排球课没法儿上,孩子们对排球没有感觉,动作大多比较僵硬,根本不会颠球。经过我在小学阶段的培训,他们现在刚升入初中,一口气儿就能颠40多个,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有了很好的基础。”刘栋认为,不仅要教给孩子们排球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一种排球思想,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渗透过程。她常对孩子们说:“你要把排球当作你最好的伙伴,要感谢排球带给你的快乐!只有喜欢排球、热爱排球,才能打好排球!”
排球是一个群体性项目,有了比较大的普及面,才会有整体水平的提升。平时没有课的时候,刘栋经常跟五四路小学、红岩小学以及水仙小学的体育老师沟通,怎么才能把小学和初中的排球课衔接起来。开展片区协作一年多来,3所小学的体育老师都受益匪浅,但红岩小学的体育教师王虎依然觉得“学得不够”,他说:“刘栋老师现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她不来的时候我们感觉就是在闭门造车。”此前,没有刘栋的指导,王虎也在很辛苦地教孩子们,但由于排球专业知识欠缺,基本功不扎实,经刘栋指导,才发觉很多动作是错误的。比如颠球这个基本技能,刘栋要求动作必须规范,手腕要压弯,不能前后脚站位,要两腿屈膝再颠球……这些细微的动作要求,都是王虎此前所不知的专业要领。在跟随刘栋训练的过程中,王虎学到:对于初学者,最简单、最有效的训练就是“对墙颠球”,可以快速提高孩子们的反应力和身体协调性。“她的很多本领我们还没学到呢。”王虎动容地说。
令王虎感动的不仅是刘栋专业方面的规范指导,更多的是一种敬业精神的感染。“她把自己10年的训练笔记拿给我们看,而且无论是晨练还是晚练,刘老师都是随叫随到。感觉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1年11月西岗区中小学排球赛中,红岩小学获得小学组第三名,这是红岩小学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而王虎内心最为感激的刘栋老师,为了这次比赛,即便是十一长假,她也没好好陪家人和孩子,把7天长假全奉献给了排球队的孩子们。获奖后,刘栋被群情振奋的孩子们簇拥着,“那种幸福的滋味,感觉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刘栋流露着浅浅的笑容说:“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到排球的技能,不仅给了他们一个终身的爱好,也带给了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带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
西岗9个片区,个个都能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一体化培养。他们立足片区实际,挖掘片区特色资源,发挥特色教师作用,整合片区特色发展项目,既进一步发展了学校各自传统的优势特色,又形成了片区内一致的重点特色项目,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使中学能充分享受到小学的教育成果,有效保障了片区内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给爱心加上“技术支持”
几年前,一位校长曾找到李生滨述说自己的困惑:一位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因为学生没有完成课堂作业,便在放学后,把学生留在办公室督促其完成作业。校长认为这种做法欠妥,教师则坚持自己是“为了学生好”。“如果批评教师做得不对,会打击她的积极性,您说我该怎么办?”校长一脸的无奈。李生滨并未马上给校长出主意,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偶然现象吗?”校长立刻有些语塞。仔细想想,还真不是偶然的。这种情况在当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不惜牺牲自己和学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做一些自以为“为了学生好”却招学生“恨”的事情。
教师想帮助孩子,这种情怀值得肯定,但如果没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正确方法和技巧,结果会适得其反。李生滨看到了教师培训方面的薄弱点――教育心理学。他没有立即作出决定,而是通过问卷调查,征求教师的意见。
近几年,西岗区的教育管理由经验式向科学式转变,力求让科学规律、调研数据说话。“我们每出台一项制度,事先一定经过周密的调研。西岗教育网上有一项‘在线调查’栏目,全区每位教师都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只要点击鼠标、填写选项,系统自动统计数据,简洁明了。”西岗区教育局人事处石丽杰科长告诉记者。
关于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调查结果出奇地一致,绝大多数班主任教师都想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五中的石宝辉就是其中非常积极的一位。
因为石宝辉曾经遇到过一个大难题。教前一届学生时,班里有个男生小黄,用石宝辉的话说“心理肯定有问题”。小黄性格内向,跟同学交往不多,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打起架来却特别狠。有一次他又因跟一个男生打架,来到石宝辉的办公室。“他一到周五放学就哭,我笑话了他几句,他就动手了。”挨打的男生委屈地说。“小黄,你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石宝辉问道。小黄倔强地把头拧向一边,不说话。任凭石宝辉怎么询问,小黄就是一声不吭。
这件事后,石宝辉对小黄的关注多了起来。他发现,小黄对同学和老师都是一副毫无表情的
“扑克脸”,只有女生小慧除外。每次跟小慧说话,小黄的脸上都会露出难得的笑容。石宝辉听其他同学说,小黄是小慧的“弟弟”,小慧成绩好,每周一到周四都带小黄回家给他辅导功课。周五到周末不能去的时候,一到放学时间,小黄就开始哭。
“这不是典型的早恋吗!”石宝辉心里着急了,他马上跟双方父母沟通了这件事情。男孩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怪不得我儿子成绩不好,原来是因为这个,看我怎么收拾他。”双方一拍即合,石宝辉重新排座位,把原本前后桌的两人远远地分开。
事情似乎结束了,小黄和小慧不再来往。但没过几天,小黄称病不来上学了,家长怎么劝都不管用。后来有学生告诉石宝辉,他冤枉小黄和小慧了,他俩“真没事”。石宝辉意识到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理有些草率,于是真诚地向俩人道歉。最终,小黄来上学了,但从他的眼神中石宝辉知道,小黄并没有原谅自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毕业。
每每想起来,石宝辉都感觉非常愧疚。他积极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就是想知道“怎么接近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从一楼走到六楼的教室,你记住了哪些标语?”刚开始上课,培训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石宝辉举手说自己大部分都记住了,“你能记住这些无关信息,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多少有些神经质。”没承想,培训的第一节课,让原本想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石宝辉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心理问题。
培训之前,负责组织的西岗区教师进修学院着实下了一番工夫。他们多方对比,选择师资力量强的培训机构,并要求培训过程侧重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讲授,在咨询技术方面侧重倾听、解除阻抗等实用性技术的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学习帮助教师真正了解师生关系,同时也增加教师对自身的了解。”教师进修学院的王萍说。
在一次培训课上,石宝辉讲述了小黄的案例,并询问老师应该怎么办?“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与家庭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你了解过这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吗?”石宝辉心里“咯噔”一下,当时自己只想着怎么“拆散”两人,没想到要去了解小黄的家庭。“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孩子心理有毛病,没想其他的。”石宝辉不好意思地说。“真正有病的学生不会坐在学校里,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充满困惑和纠结,教师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帮他们缓解困惑。”培训师的话给石宝辉等听课教师巨大的震撼,也让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原来,学生的一些异常表现只是“成长的烦恼”,如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浑然不知,只凭主观臆断进行处理,就极易犯错误。
随着培训师的讲解,石宝辉明白了小黄的问题所在。自己与小黄父亲沟通时,父亲暴跳如雷的表现间接说明了小黄的家庭环境是暴躁、冰冷的,小慧家庭中的温暖深深吸引了小黄,所以他才对小慧产生了依恋感,每到周末无法去小慧家时,小黄就会孤独地哭。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无法触及心灵,导致小黄始终不肯原谅自己。
培训结束后,从理念到行为,石宝辉觉得自己焕然一新。最明显的变化是,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查新一届学生的成长史,借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片区管理更为他的尝试增加了许多方便。他利用片区研讨的机会,跟学生以前的老师了解孩子的表现、家庭情况等,对个别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尽量防止“小黄式”的失误再次出现。
目前,在西岗区教育局全额拨款支持下,全区三分之二以上的班主任都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并以100%的通过率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成为西岗区的班主任上岗、教师招聘必备的硬件之一。在李生滨看来,他们拿到的不仅仅是一本证书,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 “管理微创新”,激活每个人的创造力
刚刚升入初中的第一节课,三十四中的班主任王言华除了自我介绍之外,还留了一个QQ群号码,“这是我为咱们班建的QQ群,希望同学们和你们的家长都能加入。”王言华话音刚落,学生们便面面相觑,面带疑惑――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玩QQ避之不及,王老师竟然主动邀请学生“群聊”。
其实,建立班级QQ群的想法源于一个母亲朴实的心愿。女儿刚上学的时候,王言华特别想知道每天孩子在学校做了什么,表现如何,但是叉不可能天天打电话问班主任。推己及人,做父母的都渴望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QQ快速方便,能够满足家长的心愿。同时,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王言华意识到,总有一些事情,学生不愿意当面跟自己说,“他们都喜欢在QQ上聊天,虚拟的环境往往让他们更加放松,我何不借鉴一下?”王言华想改变班级管理的方式。
每天下班后,王言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QQ,上传当天她给孩子们拍的照片,对表现好的孩子提出表扬。在这个群里,只有鼓励,没有批评,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痛苦、质疑等,都能在这个群里尽情讨论。几个月后,群里的成员已经增加到100多人,一些孩子的父母也都加入了这个群,他们通过这样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一个高明的教育者,会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培养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力。王言华定期为班级QQ群设置讨论主题,每一次讨论都是一次小型班会。“孩子们,我们近期要去敬老院慰问演出了。”王言华在群里了信息。“老师,我提议,让我来跟敬老院联系,我和妈妈以前去过,认识那位院长。”小峰回复说。“我来组织演出内容吧!”文艺委员接着回复。“我来联系租车的事…”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租车的费用我来解决吧!”欣欣的爸爸说道。“我们负责孩子们的午饭。”一些家长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
人的天性是自由的,在班级QQ群里,每个孩子和家长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愿和想法。聪明的王言华把QQ群变成连接家庭和学校,连接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桥梁。
西岗区的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在这种氛围中,每位教师的积极性都被激活,他们开始思考怎么激活学生,把逼着学生学变成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三十七中与大连市实验小学、东关小学共同组成了“日新片”,3所学校的教师在“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成就一点点,做小事成大事”的教育理念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高老师,您看我们家孩子,这次考试远远不如他的同桌,我回家狠狠说了他一通。”三十七中的班主任高玉波,总是能接到类似的电话。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特别高,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遭到家长的痛批,孩子就会跟自己来诉苦。怎么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呢?高玉波精心安排了一次家长会。
家长一进教室,站在门口的班长就给他发几块糖果。“怎么家长会还发糖啊?”家长们都有些不理解。“各位家长,请您吃着
糖,听听我对你们孩子的夸奖。”高玉波向家长解释道。“青青同学特别乐于助人,这几天,学校正在进行体育测试,青青自己通过测试后,就去帮没有通过的同学训练。小强同学每次作业都特别认真……”高玉波把每个孩子都表扬了一遍。
“在学校里,高老师经常表扬我们。但是不管我做得多好,一回到家,您都能找出批评我的理由,有时候,我心里特别烦您。”一个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家长们沉默了,脸上表情有些不自然。
“我给大家讲一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吧……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陶先生没有批评,而是奖励给他四颗糖。第一颗糖奖励学生守时,第二颗糖奖励学生尊师,第三颗糖奖励学生正义,第四颗糖奖励学生自省。”高玉波重点讲解了陶行知的教育艺术,“我们希望孩子有出息,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好心可能办坏事。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我们的鼓励。”她语重心长地对家长们说。
高玉波把“糖式教育”用到了家长会上,在温馨的氛围中,为家长上了生动的一课。随后,高玉波听孩子们说,家长对他们的指责少了,鼓励多了。她用爱心和智慧,延伸了教育的长度和广度。 “连心工作坊”,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西岗区的片区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硬件上实现了片区内中小学专业教室资源的共享,如小学可以利用中学已有的地理专业教室、科学探索教室,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性配置;软件上实现了片区名优师资共享,教科研成果和学校管理经验的共享,有效促进了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六中片区大同小学的付承葳老师有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和“润物细无声”的工作风格。她追求“慢教育”。她认为,只有慢下来才能了解学生,只有慢下来才能知道教育的问题所在,只有慢下来才能更好地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六中片区利用付承葳老师的优势,成立了“班主任连心工作坊”,把优势资源辐射到片区内3所中小学。付承蒇是连心:工作坊坊主,带动六中、大同小学和九三小学的工作5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班主任连心工作坊,连着学生的心,连着家长的心,连着同事的心,成为班主任交心、沟通、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年轻班主任愿意把自己的知心话对付老师讲,进行无缝对接,促进了年轻班主任的成长。
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只有两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年轻教师,她“想爱孩子,却不知如何去爱”。这不,学校实行“一卡通”收费。虽然是合理收费,但总有家长不能按时把钱存进去。邓彩风忧心忡忡地问付老师:“我该怎么办?”付老师慢条斯理地说道:第一,个别学生不交,你先把钱给孩子垫上;第二,去家访,看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如确有困难,就别提钱的事,如果是孩子忘了告诉家长,家长和孩子肯定会感觉得到,下次再收费时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年轻班主任有理,但缺少经验,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有点不知所措。连心工作坊采取了一个“影随”的小机制。每天8小时内,付承葳无论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方式方法、教育态度和行动策略,观察她遇到突发事件时怎么处理。“影随”的实质是一种微型团队的研究,像影子一样进行实时跟踪,由“看”到“模仿”,再到“反思”。反思自己到底有哪些问题,反思过程中思考自己的个性在哪里,自己的特点在哪里,自己和付老师的不同点在哪里,找到不同点后再去‘影随’。一段时间后,年轻的班主任摸着了一些门道。“我们力求让年轻的班主任去发现被‘影随’老师身上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其思想的支撑点,只要思想上融合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同小学校长王红介绍说。
邓彩凤教一年级,班上的“小不点儿”把她整得焦头烂额,成天哑着嗓子。在“影随”中她发现,付承葳说话轻声细语,可孩子们却听得格外认真,心里不禁有些纳闷。“你不仅话多,而且嗓门大吧?”付老师问道。“我不喊,孩子们不听话啊。”邓彩凤无奈地说。“如果你声音大,孩子们自然也会大声说话;你轻声说话,孩子为了听清楚,自然就把声音放小了。”付老师微笑着说,“班级有点乱,别急,先从小事做起。比如可以试试‘放学四步骤’:第一步收拾书包;第二步把凳子放到课桌下,原位站好;第三步捡拾周围纸屑;第四步到走廊站队。”邓彩凤照着坊主的做法尝试一周后,便满面春风地向付承葳致谢道:“真神奇,效果很好!现在我用不着扯开嗓子喊了。”
一天,大同小学的年轻班主任王姗姗在“影随”付承葳工作的过程中,赶上吃午饭。付老师看到有个孩子坐在那里,没有吃饭,便走过去问:“你怎么不吃饭?”“老师,我没带筷子。”付老师说:“如果不嫌弃,你先拿我的筷子去用吧,先到饮水机那儿用开水烫一下。”这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谢谢您!”这时,因为没有筷子,付老师就坐着,王姗姗也没好意思吃,俩人便聊起天。一会儿,那个学生走过来说:“老师,我吃完了,谢谢您!我已经用开水烫过了。”只见付老师接过筷子,二话没说便吃起来。这件细微小事,对姗姗老师的触动特别大,她在教育随笔中写到了这件事情:“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付老师把这件事看得很平常,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自然。”
除了“影随”外,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多种方式解决困惑,交流心得,成效显著。“刚开始,年轻班主任对我的经验只是模仿,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的创新。通过新老班主任的交流沟通,让我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创意。”付承葳老师欣慰地说道。
二十六中校长史美丽记得,5年前,每到9月开学时,校领导和教师们就犯愁。原本属于该学区的小学毕业生,因为二十六中薄弱,家长和孩子“用脚投票”,纷纷选择别的学校。“有一年,我记得竟然有150多个学苗外流,占初一新生的一半,我们还怎么开课?”史校长尴尬地回忆道。如今实施片区管理,片区内中小学之间交流更充分了。史美丽还带领中学教师走进小学,和片区内小学的班主任、家长、学生见面并沟通,让他们接受和理解二十六中提出的“让快乐成为一种理念”的办学主张。几年后,奇迹出现了,每到升学季节,不仅片区内的学生不走,一些之前流失的学苗竟然还选择了“回流”。史美丽和二十六中的老师们终于一展愁容,真正快乐起来了!
- 上一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 下一篇:奥与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