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2:2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上午陈老师穿着一条花裙子洋气地走进教室,说要玩辩论赛,正方是开卷有益反方是开卷未必有益。我门欢快地欢呼起来。展开了一场激战。
你们猜谁是第一个发言当然是我这个小英雄喽。老师说剪刀石布谁赢谁先发言结果我赢了,哈哈哈哈。
我全装武备向我的对手姜鸿示威,准备给她一击来个开响炮。“砰”我激动地说了起来:“我觉的开卷未必有益,因为现代森么书都有,成年人的书几乎每个书店都有,小孩子看了不健康的书,心里会不健康。”啪啪啪,掌声响了起来,老师在黑板划了一横代表一分。这时,对手姜鸿反了一击:“我觉的开卷有益,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姜鸿用按照常理
为正方助了威得了一分,他门呐喊着,当然我们也不甘落后。
第二回合。姜鸿用她铿锵有力的话说:“读书读书就是遨游天空的翅膀。”一句优美词句在我耳边响起,得到大家的认同,掌声“哗啦啦”地响。老师划上一竖代表一分。我也不甘示弱给她一个响天雷。“我要反驳姜鸿的话,那么读了不健康的书,翅膀会不受控制,会掉入泥潭无法自拔。”这时,搞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觉得有道理加了一分
篇2
“开卷有益”,最早出自宋太宗。据史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宋太宗的开卷,系指读《太平御览》。此书乃宋太宗为从历代治乱盛衰中吸取长治久安之良计,下令用近7年时间而编出的,该书引用历代书籍1690多种,围绕巩固宋朝之统治作了严格的取舍,故宋太宗的“开卷”自然“有益”也。
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那些好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可是,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书刊却能毒害我们的心灵,把我们引上一条不归之路。
目前,罪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据官方不完全统计,受黄色等不良文化的侵蚀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一半。有一名少年犯温某某,16岁时看了很多港台警匪枪战片和武侠小说,对其中“老大”的哥们一起很羡慕,总想拉几个人,组成团伙,占领一条街,称王称霸。一次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被判四年徒刑。由此,可以看出不良书刊、影像对我们的影响之大。
英国作家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认为一切书都读,而不作选择、不问内容,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要开卷,就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好书来阅读,否则,见什么读什么,那就不一定开卷有益了。因此,开卷未必都是有益的,只有有选择性地阅读,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篇3
现在的书店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竞争激烈。一些不法书商为了赚钱,丧尽天良,夹杂一些不健康的书,甚至是黄色书刊销售。我们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看到这类的书经不起诱惑,甚至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有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滑向犯罪的深渊。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
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作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有益”的断语,却是不妥当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论,受人尊敬。然而,现代社会的我们却了古人“开卷有益”的说法,因为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并不是说多读书无益,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对身心造成影响,没有好处。当你阅读得多那些不健康的书,你的中毒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你沦落,跌落万丈深渊,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那该是一个多么悲惨的命运啊!一个人的美好前途就在于他所选择的书籍的种类,如果他所选择的是有益的书籍,那么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如果他选择了那些不见党的书,那么他的前途将会是一片黑暗,但如果他能即使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我相信他也能有美好的前途。所以说:“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多读书固然是件好事,可一定要读有益的书,不能有损身心健康的书。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爱好读书,但他们往往欠缺辨别力。我以为,我们的大众媒体、知名专家、青少年导师们,有责任经常提醒他们读书一定要多读好书,绝不能去读坏书。
现代社会的人民了古人“开卷有益”的说法,因为他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并不是说多读书无益,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对身心造成影响,没有好处。当你越读地多那些不健康的书,你的中毒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你沦落,跌落万丈深渊,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那该是一个多么悲惨的命运啊!如果一个人选择了那些不健康的书,那么他的前途将会是一片黑暗。现在有些书宣传了不健康、不正确的思想,看了这种书,只能毒害我们这些青少年的尚未成熟的心灵。由于我们的年龄还小,无法正确判断这些书籍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所以,读那么多书,未必是完全正确的。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少年就是因为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而走上了黑暗的道路,落入痛苦的深渊。这时如果不悬崖勒马,只能让他/她陷得更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是要选择所读的书的种类,不可以读有害身心的书,这样不仅没有益处,反而还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的,的确我不反对,但是同学们现在手上的书,越来越多地把它分为很多类,人各有志如同你看什么样的书我管不着。可是你看那些毫无意义的书,对你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作用,看那些不健康的书,会使你纯洁的心灵变得肮脏起来,我刚才所陈述的一切,就是我方观点,“开卷未必有益”。
读一本好书如同叫一个好朋友,读一本坏书如同交一个坏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交上一个坏朋友会无法自拔,掉入万丈深渊,永远不得翻身。
读书有益,我并不赞同。如果读坏书的话,那么也有益吗?我们之所以读好书,是想从好书里面学习一点东西。而读坏书,我们又可以学到些什么?是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现在有许多商贩,他们卖的书名字写得好象青少年可以看一样,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是些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的东西,难道我们应该看这样的书吗? 现在的我们并没有自控能力,控制不了自己,比如上网吧着迷的人,他们整日整夜的泡在网吧里,不仅对身体有害,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再说读书着迷的人,跟上网吧着迷的人是一样的。本来我们是想从网上和书上学习一点有用的东西,来开拓我们的视野,广泛地吸收一些知识。但是一些人却读坏书着迷,不但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还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有什么益处。一些高中生就是这样的,整天沉迷于一些无用的书籍。结果耽误了学习,成绩一路下降,最后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浪费了自己的一生。
尽管“开卷有益”是个成语,但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并不是说多读书无益,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对身心造成影响,没有好处。当你越读地多那些不健康的书,你的中毒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你沦落,跌落万丈深渊,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那该是一个多么悲惨的命运啊!
篇4
“主持人”(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语重心长的说:“这一次我们围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进行辩论,经过投票决定,男生正方以”开卷有益“为主,女生反方以”开卷未必有益“为主做辩论,好,开始!”老师洪亮如同钟一般的身音另同学们沸腾起来了。
正方董欣发言:“我认为开卷必定有益。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说明了人们离不开书本。如果要想写好作文,得多看点课外书,我们如果不看书,就写不出好作文!”随后他又举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这无疑是给我们反方一个炸弹。正方现在形势浩大,男生们个个喜笑颜开。
我立刻站起来说发言了:“虽然青少年们都在看书,但是你也不能保证他们看的是有益的书,也许也是一些对青少年有害的武侠小说,也可能是黄书,言情小说,这样反而不会学好,而是学坏。要是走火入魔,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二是毒药,能置人于死地。设想,开这样的‘卷’会‘有益’吗?””我一连串说了一堆,我话音刚下,女生们连连拍手,我方恢复军心。
最后老师总结了一个观点:我们不但要学会课内的知识,而且也要了解课外知识,单然,肯定有些同学会看同学们说的“坏书”,可这是要他们自己去控制自己,我们不管怎么说,都是于事无补的。相信同学们在这接课上受到了不少启发吧。好,我宣布反方胜利。”
篇5
正方辩论;开卷有益,我们可以从各种书上寻找资料,扩宽思维,扩大知识面。我们还可以从书上学一些道理,懂得我们做人要具备那些;如借材喻人,把老黄牛比做人的精神,挑山工,一本教科书。....,我方认为开卷有益,同时我们同学喜欢看科幻小说,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文。
反方辩论;开卷未必有益,那些不健康的书看了反而有害.再说有的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那些同学模仿上面的人物,并且和同学互相斗殴.同时看武峡小说,假如仿照那上面说的[空中飞人]一下子从五楼跳下去怎么办?小命也没有了,保不住了.这就是我们班开的辩论会.
我的观点是开卷有益,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引导我懂得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书籍中不仅可以懂得许许多多的启示外还可以读懂人物的语言特点,还可以与作者得到共鸣,所以我认为开卷有益.
在这里告诉大家,古人说的话也不 一定对,开卷不要太过于引经据典,我看见别人能说出来的,你和何尝不可.?大胆的尝试一下吧,或许,综上所诉的证明了开卷有益,也要有选择.切不可乱开卷,否则没有好的收益,而且会误入歧途,开卷有益
篇6
学生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主要是缺少创新思维,具有创新思维是学生写出创新文章的前提条件。基于此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作文创新作了一些尝试。
一、训练扩散思维,拨动创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方法是巧设问题,诱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肯定学生中合理的思维。教读《孔乙己》时,设置问题:既然长衫是读书人的象征,孔乙己一直穿在身上,为什么最后喝酒是穿一件破夹袄?结果学生想象各异,其中一个同学这样描述:“丁举人奸笑道:‘你也配穿长衫,有什么资格?丢我们读书人的面子,给我脱下撕了,再打五十大板。’”这一思维既合情又合理,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残忍摧残孔乙己的主旨。进行扩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培养求异思维,挑战陈旧观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当然应建立在健康向上的立意基础上。为训练学生这种能力,我平时设计了一些辩论题让学生辩论。如正方“有志者事竟成”,反方“有志者事未必成”(空有大志而无行动);又如正方“开卷有益”,反方“开卷未必有益”(读不健康书);再如正方“不必班门弄斧”,反方“弄斧敢到班门”(敢向权威挑战)。由于平时训练扎实,学生作文有创意。某同学在《我要为南郭先生辩护》一文中写道:“我认为南郭先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庸人,但让他有机可乘的不正是齐宣王吗?我们怎能只盯住南郭先生不放呢?齐宣王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明真假的昏君,是他为南郭先生大开了绿灯。”“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优胜劣汰,再也不可能有培育南郭先生的土壤。这样,‘南郭先生’不再会有机可乘了。”这篇习作采用了求异思维,摒弃了人们的一贯思维方式--一味指责南郭先生的弄虚作假行为,其立意达到了创新的要求。
三、合理运用技法,驾驭创新技巧
要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需讲究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巧用比喻、烘托、铺垫、对比、象征、借物喻人等手法。如以“播种”为话题作文,一同学以《要在春天播种》为题巧用比喻手法,其中写道:“春天,是最美好的时光,是人们播种
篇7
在一些经典名著中,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我国古代也有大量的寓言故事。这些材料常常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笔下,成为作文素材中的“大众情人”。这些被习用的素材,由于人们见面机会太多,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赋予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旧例新用”的方法,又叫做“旧瓶装新酒”。比如《三个和尚新传》、《阿Q新传》等。
所谓旧例,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不仅是指那些古代的、近代的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而且还指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文章和中考作文之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素材。或是因为众人皆知,太“熟”太“俗”;或是故事简单,内容单薄;或是千人一面,彼此雷同。这些素材包括课本(主要是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也包括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和大众读物,还包括影视媒体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一般而言,这类素材属于“经典”,但同时属于习见类,如果运用不好,将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作文中如果频频使用这些旧例,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从根本上说,写作应当选取新鲜材料――从时间上看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空间上看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是,当我们找不到新鲜材料时,对旧有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
旧材翻新,最重要的是从角度上出新。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言之成理的“翻案文章”中得到启发,并作为我们翻新的榜样。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诗作一反古人“女人是祸水”的陈腐观点,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家国兴亡,堪称“翻案之作”的典范。运用旧例翻新法有它特殊的好处。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旧例很多,便于我们从容选择;二是旧例人们耳熟能详,易于接受,同时,经过改造后的旧例又融进了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给人以新鲜感,能闪现出作者的智慧。
二、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对于一则素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将使我们的作文创造出新境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标新立异,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说“老大徒伤悲”,我说“老大也不必伤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说“有志者未必事竟成”;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这是从反向立论,把正的反过来说。当然,反的也可以正过来议,例如“异想可以开天”“弄斧不妨到班门”“对牛也可弹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等。作文时“反弹琵琶”,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波澜,而且可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洋溢盎然新意。
篇8
一、思路“卡壳”应对策略――反弹琵琶法
当你按常规写作文思路出现“卡壳”时,不妨来个“反弹琵琶”。反弹琵琶就是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能让我们从写作的传统观念中跳出来,进行创新,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明代著名学者解缙有一次去给一位友人的母亲祝寿,所有祝词不外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轮到他写祝词时,他别出心裁,挥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吓得众宾客缩头吐舌,面面相觑。他又写下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都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他又继续写出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刚写完,大家一片喧哗,不知如何收场。他却面不改色地写下了最后一句:“偷来蟠桃献至亲。”至此,人们恍然大悟,颔首称妙。反弹琵琶是解决作文思路“卡壳”的妙法。运用它,可以让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就是说,在写作中,按常规思路无法下笔时,你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可以说“近朱者未必赤”;人说“老大徒伤悲”,你可以说“老大也不必伤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你可以说“有志者未必能成”;人说“开卷有益”,你可以说“开卷未必有益”; 人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你可以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你也可以说“异想可以开天” “对牛可以弹琴”“五十步可以笑一百步”等等。
二、过渡“卡壳”应对策略――巧妙设问法
当你写作文时已写好了一段,却不知道如何过渡到第二段的时候,不妨运用设问法。设问法就是对自己所写的内容,用一两个设问句,以引起下文。如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开始介绍了清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不务正业的生活后,就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在仙台的所见所闻所感了。
例如在写作文《网络之我见》,你可以先举例说明网络的好处,然后笔锋一转,运用设问句:“那么,网络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很自然地转入到论述网络的害处,从而说明网络对于人们来说,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善于运用网络,把网络变成我们学习的场所。再如写作文《我看“家教”》,你可以先列举家教的一些好处,然后运用两个设问句来引起下文:“家教真的有那么‘神’吗?如果没有家教,我们就真的考不上高中,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吗?”接下来,文章就可以很自然地列举那些没有家教也能成才的例子,从而说明家教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家教却不是万能的。
三、内容“卡壳”应对策略――增加事例法
增加事例,就是在自己的作文中,增加事例扩展容量,让文章在达到字数要求的同时,也令内容更丰富。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共写了7件事,表现阿长的性格及她对我的“关爱”;《杨修之死》一连列举了6个事例,表现了主人公杨修“恃才放旷”的性格。写议论文,增加事例可使论据更充分;写记叙文,增加事例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写说明文,增加事例可使说明的对象条理更清晰、更具体。
例如作文题目《我的老师》,你可以写老师上课、改作业、与同学谈心、课外辅导、家访等各种场景,丰满地突出老师的形象特点。作文题目《心有准备》你可以举越王勾践灭吴的准备,也可以举马丽、翟孝伟为CCTV舞蹈大赛而苦练的准备,也可以举其他的著名的历史人物为了获得成功而所做的准备。这样能把“鸡肋”变成“鸡腿”,写出来的文章充实饱满,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四、结尾“卡壳”应对策略――议论抒情法
有的同学在作文快要写完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作文字数还不够,也写不下去,怎么办?不急,还有一个补救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着在文章的结尾增加一个段落。一件事情记叙完后,你总会有一个态度、感觉或评价吧?把自己心中所想写出来,就是议论,它是主题的深入和升华。针对某个景物或人物的风格抒发内心的感受,就是抒情,它是作者感情的体现。如《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议论:“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都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段议论就生动地表现了“我”对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感受和评价。
篇9
1 激发兴趣巧上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作文教学,不能死守过去“审题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套子,作文课要上得不拘一格,切实做到让学生尽情尽意,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1.1 抓契机,分层教
学生写作文水平并非停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而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用一标准苛求某些学生。上作文课总听到某些同学小声抱怨“又上作文!”“没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不会或不愿写作文的学生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就上作文课和老师说说心里话,要抒真情,写真意。结果那些学生作文一气呵成,向我吐露了心中的烦恼。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使他们对作文课认识改变了,形成了“作文不难”的印象,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1.2 设悬念,巧引导
作文课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胃口”,然后适当引导才能水到渠成。
一次作文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0”并风趣地说:“今天我们上节特殊的数学课,谁知道这个字念什么?”我巧设悬念吸引了学生,他们迫切想知道我葫芦里卖什么药。我又引导他们:“大胆想像,看看从‘0’想到什么?看看‘0’中间……把‘0’扩大……看看‘0’的轨迹,你都想到了什么?”大家听了我的话,热烈讨论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有的同学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努力拼搏才会成功;有的从‘0’中间空空如也想到了地球几百年、几千年后的缩影;有的由‘0’是封闭的圆,想到祖祖辈辈沿着传统的圈子生活,不会进步和发展,必须打破常规改革创新。这样,巧设悬念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枯燥的作文课上“活”了。
2 注重积累,丰富底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课上逼他们写上五、六百字简直是“天方夜谭”。人的经验来自于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同样,文学积累也从这两点入手。
2.1 读书摘录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读书时,把优美的描写、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哲思短语等做好摘录,分类存放,在写作文时可以自如地运用,使文章增色。
2.2 留心生活
作文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也就越有内容可写。我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注意留心,坚持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心想,仔细的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对人和事物静心思考,科学评判,这样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
长期做好积累,知识底蕴丰厚了,眼光敏锐了,写作时自然一挥而就,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
3 培养创新,提高素质
3.1 结合学过的课文,给文章续写一个不同结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就可以带着镣铐跳舞。例如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积极在文中寻找一个“突破口”,为课文写个续篇。学生们热烈讨论,寻找了多个“突破口”,如从“皇帝不关心军队”续写出“邻国入侵导致亡国”的结局;从“皇帝不喜欢看戏”续写出“皇帝一意孤行,又到戏院炫耀新衣丑态百出”的结局。这样,让学生自由想像,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3.2 制作广告
广告,是一门艺术,结合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尝试着为身边的人和事设计广告词,提醒学生注意利用谐音、双关、比喻、夸张等辞格,诙谐幽默地设计,富有创意。例如一学生为母亲的理发店设计的广告词是“虽是毫毛技术,却是顶上功夫”,在这里巧妙运用双关,说明母亲理发手艺高超。另一学生父亲卖手机及手机卡,他巧妙地套用了古诗,为父亲的店铺设计了一则广告词:“联网更先进,天涯若比邻”。
3.3 评论时政
只要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他们会很乐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表达对周围人事的看法时,可能会出现不成就熟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巧妙引导,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3.4 翻新成语
流传至今的成语、格言、谚语等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审视这些“精华”,就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如能对其修改补充或赋予新义,写成各种议论文或随想,就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开卷未必有益》、《孟母无需三迁》、《忠言顺耳利于行》等。
3.5 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课内作文训练的补充,也是学生抒写心灵、放飞思想的园地,它不受内容形式的限制,对写作中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 互批自改,增强信心
一般批阅作文是老师的工作,但我把这项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互批自改,人人做“小老师”,欣赏别人文中的优点,发现缺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人人相信自己能当好“老师”,能胜任这项神圣的使命。
篇10
关键词:创设情境 巧设主题 形式多样 畅所欲言
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为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学到交际的本领,如何让学生真正实现交际,变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我们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交际,掌握在生活实践中交际的能力,实现练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养成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巧设主题,畅所欲言
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努力创设生活化交际情境,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拓展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从而达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1.就地取材,创设情境
根据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说”的最佳境界。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实际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我们应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基于此认识,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知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继而进一步体验,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例如在教学以《买文具》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谈谈“假如我们现在来到了乐购大超市购买文具,你最想买什么?它是怎么样的?请你描述一下,说给同桌听,再告诉大家。”这个交际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接着创设超市购物的具体交际情境,如“你已到了你所要购买物品的相应区域里,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自己需要买的那件物品,此时,你怎么办呢?”让学生谈谈“在超市选购物品时,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或问题?该怎样解决呢?”等多种具体情境让学生入情,最后请学生模拟情景表演。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打开思想的闸门,心中有了想说的冲动,加上此主题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就更想开口一试,于是,整个课堂的气氛被带动起来,同学们都能畅所欲言。这样的情境创设,模拟的“购物”体验,使交际情景更生活化、真实可感,学生的交际热情进一步被激发,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的机会。又如教学《学会安慰》一课中,“小烦恼热线”的情境创设,小记者采访情境创设等无一不激发出学生语言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发言,或许描述得并不是很详细、很具体,但能够把小手举高,有话想说,对于学生来说已是成功的开始。综上所述,创设生活化交际的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生活化交际情境的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当然,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提高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
2.贴近生活,拓宽渠道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流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教师要多多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锤炼,从而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水平。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曾经实践和体验中滋生交往的动机,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生成心与心的碰撞。比如在教学完《可爱的小动物》一课后,我抓住学生喜好小动物这一特点,随即增设了口语交际课。我先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些小动物,这些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物体作了概括、总结性的表述,语言系统进行了第一次整合。随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观察自带的小动物模具,一边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观察意见,另一方面还要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头脑中将信息又一次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两次整合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当学生尽情地介绍小动物的可爱之后,我又让学生与其他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交流的范围,而且为交流注入了新的内容。再如教学《找春天》《秋天里》这两课时可把学生带出去观察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爱画画》时,则先让学生猜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当学生猜中谜底后,教师告诉他们:“画画可以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九寨沟,幽静的青城山,古老的万里长城,漂亮的鲜花……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接着顺势揭示课题问道:“你会画些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些?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说:“我画城堡,因为那里住着王子和公主”“我画神州七号,因为我长大也想当宇航员”“我画……”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学生,唤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为下一步学生的有话可说作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
这样的安排很有层次性,循序渐进,效果良好。关键是教师并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是善于寻找让学生交际的源头,并散发开来,将交流的内容、范围进行了活化,拓宽了说话的渠道,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
3.主题实用化,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交流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必须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师生和组织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必须通过语言提示、问题探究等手段,启发学生自我解决,体现主题的实用性。”《学会安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创设情境中数学考试考得不好由此伤心难过的小惠,学生们纷纷安慰。教师在学生对话交流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启发诱导:“我们的安慰有时也会勾起当事人的自责,也可以从自身角度去安慰她,还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调要恰到好处。”“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安慰人,比如名言警句能激励人重新振作起来”……教师这样的启发使学生的交际思路被拓宽,思维和情感被激活。从“同情”到“理解”到“关心”到“鼓励”,各种不同的角度学会安慰,学会交际。再如《长大了做……》口语交际课中,在“谈理想的访谈节目”这一环节教学时,引导“主持人”在就“你长大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互动对话时,再多追问几个问题,如:“在教你的老师中,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你长大后想当怎样的老师呢?”又如“你最喜欢哪位科学家?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等等,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口语交际课的“互动交际”的特性,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应变能力和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的主题真正体现出交际的实效性。
二、形式多样,提升交际水平
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思维,而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语言的训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因此,教师应当设计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整合独白、对话、表演等多种口语交际形式,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多种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1.辩论答问,针锋相对
根据教材中似乎矛盾的地方,或课前收集学生看法不一致的问题,或把小组讨论中的争议重点抛向学生,让他们找依据寻理由,然后在班组内进行争辩。可自问自答,互相问答,指名回答,或双方争辩。争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例如上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主题“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两个中心开展辩论,我先把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队,再按一辩、二辩的形式“针锋相对”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正方理论充分,“开卷十分有益,由于我看的课外书多,我的知识面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都懂一些,朋友都很羡慕我。而且由于我看的课外书多,对我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使我能下笔成文,每次的作文都能取得高分……”反方也不甘示弱“开卷未必有益,现在社会很商业化,书籍泛滥,有很多复制品,里面的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对学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场面十分激烈。此次口语交际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同学们亲身领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唇枪舌剑”的激战。
2.新闻,增添趣味
现代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每天或每周都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有的是鲜为人知的,有的是离奇并赋予想象的,也有的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每周开设新闻会,学生会有意去搜寻,并事先做好发言的准备。会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种训练重在坚持,贵在积累。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在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增添了信心,使口语训练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相辅相成。
3.师生共演,进入情境
教师能参与学生的活动,老师会成为学生更想活动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有趣的情节、人物,学生们有很大的兴趣,教师的参与更让他们有了动力,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
三、适时点拨,轻松掌握交际本领
情景的创设为交际做好了前期准备,在口语交际的综合活动中,教师还应当考虑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以及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来增加表达效果等。
1.要求认真倾听,灵动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中,学会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是学生顺利进行交际的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应不忘引导学生听别人说话要认真、专注,听清楚别人表达的意思,以便能对别人的话做出及时反应,灵动交际。
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也把这句话放在嘴边,但在具体实施时,却经常的忽略。很多时候,出现了表达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而其他学生却在想自己的。老师成了很孤独的倾听者。
2.清楚表达,出色交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尽量让学生形成轻松、自由的交际心理,让他们多点时间,尽可能多的表达,在训练中有技巧地处理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能表达力,养成清楚表达的好习惯,在一次一次的交际训练中出色交际,在交际中获得成就感,更乐于交际。
3.恰当评价,扬长避短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评价中要注意评价的手段和形式的多样化,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将恰如其分的赞赏评价贯穿于你的整个课堂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恰当评价,令学生更添信心,更有利于学生现场语言的发挥和表达。
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备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谢凤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2006.
01.04.
[2]魏南江.《口语交际常识》.200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