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的大意范文

时间:2023-03-16 08: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子疑邻的大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此情只应天上有

金岳霖先生的爱情是最浪漫,也是最纯洁的。他终生未娶,因为他深深爱恋林徽因。金岳霖对林徽因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因此,他们之间因为能够心灵沟通,从而成为彼此的知己。

金岳霖和梁思成夫妇交情很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偶尔不在一地,他也总是跑到梁家居住。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曾坦言:“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金岳霖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写过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异常痛苦,他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林徽因走了!”然后便号啕大哭。在林徽因追悼会上,金岳霖与邓以蜇联名题写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九十岁的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不已。

【运用点拨】

对于名人素材,在运用时不能不加选择、不加修饰地堆砌,而且名人素材不一定非要运用到议论文中充当论据。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素材。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有一个要求,就是“感情真挚”。历史文化人物和我们距离较远,因此,在运用历史文化人物素材时,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真挚的感情,也就不可能运用此类素材写出好文章。

要有“我”的存在就要用“我心”去感受历史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时,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用“我”的心去感知“他”的心, “他”的精神和思想。

【运用示例】

“我的话,只对她说。”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多年以后的今天拿出来,依然那么有分量,砸得人心随之一颤。那个生命中,无法替代的那个女人啊,就这样,用一生的时间,跟着你,爱着你,感受你,以心抚摸你,却总是伤了自己。

有人说,成熟的心境在于,可以一边哭泣,一边微笑。金岳霖,那留在世人面前的微笑背后,有谁读懂了他的泪?浅爱深深,静默于心。淡淡地,看似无味,却心甘情愿地交付了一生。

这个伟大的哲学家,使自己的一生都活在哲学的范畴,理性,而从不逾越。他爱林徽因,可以当着梁思成的面,爱得自然,爱得坦然,爱得无私无邪,亦无怨无悔。多么神奇的大智慧!

这样的爱,就像午后的阳光,慵懒,倦怠,却异常的清醒,热辣。从午后,拉至深夜,就好像一个轮回般的久远绵长,日复一日。

俗话说,用进废退。可这个沉默理性的大男人,竟以沉默,让自己的爱意常好常新,永不退转。爱一个人,能让自己的心常安常在,该是怎样的大爱,有着怎样的缄默情怀。

【素材呈现二】

一通哭笑不得的紧急电话

金岳霖很有绅士气度,但他又常常表现得很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素,与鸡平等共餐。有一天,金岳霖给他的朋友医科博士杨步伟打电话,说有要紧的事,想请杨步伟进城,说越快越好,事办好了请吃烤鸭。杨步伟是医生,以为金岳霖的家人生了急病,便和赵元任将信将疑地进了城。到了金岳霖家,他才知道不是人的事而是鸡的事。原来,金岳霖养了一只鸡,三天了,一个蛋生不下来。杨步伟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把鸡抓来一看,原来金岳霖经常给它喂鱼肝油,以至于鸡有十八磅重,因此鸡蛋下不来,但是已有一半在外面,杨步伟一掏就出来了。金岳霖一见,赞叹不已。事后,为表庆贺,他们一起去烤鸭店吃烤鸭。

【适用话题】心态、人生态度、率性而为……

【运用点拨】穿插素材,印证观点。

【运用示例】

让别人折磨自己,是弱者;自己折磨自己,是傻子;真正的智者,是永远不会囿于困境之中的。就像金岳霖,作为品格高尚的绅士,却从来不拘泥于绅士的形式,为了一只三天不下蛋的母鸡,而给医科博士打紧急电话,足以证明他以自己的率性享受着最快乐的生命。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一个能够驾驭生活的智者。

【素材呈现三】

重写《知识论》

《知识论》是金岳霖的呕心沥血之作,命运多舛。金岳霖曾回忆:“花时间最长、灾难最多的是《知识论》。抗战期间,这本书我在昆明就已写成。那时日本飞机常来轰炸,我只好把稿子带着跑,到了北边山上,我就坐在稿子上。那次轰炸时间长,天也快黑了,我站起来就走,稿子就落在山上了。等到我记起回去,已不见了踪影。一本六七十万字的书不是可以记住的,所谓再写只可能是从头到尾写新的。”世间帝王坐失江山的不乏其人,学者坐失手稿的却罕见,这件事当年就传为笑谈。

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48例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效应情况分组(完全应答组27例,部分应答组14例,无应答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取健康献血员20例作对照。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应答效应IFNγ、IL4、IL6含量不同,完全应答组反应快于不完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P<0.0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效应和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及细胞平衡的恢复程度有关,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免疫学指标,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 /Th2功能平衡状态恢复是完全应答的保证。

【关键词】 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细胞因子

IFNγ属于Th1细胞因子,IL4、IL6属于Th2型细胞因子,以IFNγ作为Thl型鉴别指标;IL4、IL6作为Th2型鉴别指标[1],它们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持续感染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引起肝损害和病程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Th1/Th2免疫应答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望通过调节优势应答类型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为了阐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我们检测了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及血清中IFNγ、IL4、IL6的水平,探讨拉米夫定治疗CHB的理论依据。

1.病例选择

2005年3月~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5±5岁。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标准[2]。HBVDNA含量(Copies.ml-1)将CHB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107 Copies.ml-1)24例,中病毒载量组(106~105 Copies.ml-1)13例和低病毒载量组(<105 Copies.ml-1)11例,另选择20例献血员为对照组,基本资料同治疗组。

2.治疗方法

受选者给予拉米夫定(贺普丁,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提供),每日1次,每次100 mg口服,疗程24周,治疗前后查HBVDNA,肝功能、血常规、IFNγ、IL4、IL6。

3.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应答:HBeAg、HBVDNA阴转、ALT复常;部分应答:HBeAg、HBVDNA、ALT 中有一项或二项未达到完全应答标准;无应答:HBeAg、HBVDNA、ALT三者均未达到完全应答标准。

4.相关检测

抽取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置-80℃备检。检测HBVDNA试剂盒购自上海复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IFNγ、IL4、IL6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5.统计学处理

1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

1.治疗前不同HBV载量组IFNγ、IL4、IL6的水平 不同的病毒载量,细胞因子的水平各不相同,IFNγ水平随着病毒载量的降低而升高, IL4、IL6则相反,各组与对照组以及中、低载量组与高载量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表1 治疗前不同HBV载量组IFNγ、IL4、IL6的水平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高载量组比较,P<0.05

2.治疗前后IFNγ、IL4、IL6水平比较 IFNγ水平随着拉米夫定治疗后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4、IL6的水平则与IFNγ呈负相关,治疗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2 。 表2 治疗前后IL6、IL4、IFNγ水平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3.治疗后不同应答效应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完全应答27例,部分应答14例,无应答7例。不同应答效应组IFNγ、IL4、IL6含量各不相同。各组患者IFNγ水平依次是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无应答,各组患者之间IFNγ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而IL4、IL6含量则相反,随着治疗应答的增强,水平有所下降(P<0.05或0.01),见表3。 表3 治疗后不同应答组IFNγ、IL4、IL6的水平比较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其病理损伤的主要机制[3],大量证据表明,细胞免疫机制是乙型肝炎感染的发病机制之一,而 T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发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4]。T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效应机制主要有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h亚群细胞所调节,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L12、IFNγ和TNFβ/a,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调节体液免疫反应。拉米夫定是在我国和国外均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第一个口服药,其作用靶位是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使HBVDNA的复制受到抑制,但不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故拉米夫定往往能快速抑制HBVDNA复制使之在检出限以下。因此可通过拉米夫定降低病人体内的病毒含量来恢复机体的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5]。

肝细胞的破坏并不是通过乙肝病毒的复制直接造成的,而是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肝细胞膜上的靶抗原,在杀伤病毒的同时也破坏肝细胞,释放出胞内的转氨酶,故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机体有一定的免疫清除能力,这时如果加用抗病毒药物,往往能达到较好的疗效。高水平病毒复制和抗原负载是T细胞对HBV抗原低反应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药物治疗降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数量/抗原量能否增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T细胞免疫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毒载量组血清中IFNγ、IL4、IL6水平各不相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病毒载量组IFNγ含量最低,并随着病毒载量的降低而增加;而 IL4、IL6水平则明显升高,并随着病毒载量减少而下降,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Th1/Th2型细胞的失衡,以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占优势。经过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以后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减少病毒抗原负载,并能够成功重建CTL反应,使Th1/Th2恢复平衡。早年的一项研究认为,拉米夫定可以使血清HBVDNA迅速下降,但不能重新恢复受损的HBV特异性T细胞反应。最近的研究认为,拉米夫定可以重建HBV特异性细胞免疫[6],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经拉米夫定治疗后,随着病毒负载的下降,TH1/TH2型细胞的失衡可以恢复。在不同的治疗反应中,完全应答组免疫细胞因子表现为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4、IL6含量明显降低,各组患者IFNγ水平依次是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无应答,各组患者之间IFNγ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IL4、IL6含量则相反,随着治疗应答的增强,水平有所下降,因此本研究表明拉米夫定通过降低体内的病毒含量恢复Th1/Th2平衡。机体清除HBV的关键是健全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抗病毒治疗则强化机体的清除病毒能力,最终清除病毒还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在抗HBV感染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总之,HBV感染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HBVDNA的载量和HBeAg的含量不仅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直观依据,也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7],HBVDNA复制增加可进一步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FNγ、IL4、IL6的水平能很好的反映治疗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可以间接反映机体抗HBV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并作为拉米夫定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骆扰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Soemohardjo S.New o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J].Adv Exp Med Biol,2003,5 (3):191.

[4]徐 敏,陈 志.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T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 (1):56-58.

[5]俞富军,何生松,张淑玲,等.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 IL2和 IL4影响的初步探讨[J].安徽医学,2006,27(1):27-29.

篇3

[关键词] 宫颈癌;DAPK1;甲基化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16-02

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基因表达异常有关,其中基因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下降是目前发现的基因突变外最重要发病机制[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1)为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多种肿瘤中可检测到其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状态[2,3]。本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宫颈癌患者和正常人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研究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初治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目标,经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胞学和(或)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宫颈癌。本组研究对象包括80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2~78岁,平均(51.3±12.7)岁。另以同期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女性为对照,年龄30~80岁,平均(51.5±13.3)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材料与试剂

所有研究对象宫颈取活检组织后立即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提取的DNA立即行甲基化检测或-20℃保存待检。

1.3 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将提取的基因组DNA行重硫酸盐转化。引物采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Methprimer(http:///cgi-bin/methprimer/methprimer.cgi)设计。转化后的产物行PCR扩增,PCR序列见表1,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2 min,95℃变性1 min,65℃退火45 s,72℃延伸45 s,共32个循环,最后一轮72℃延伸10 min。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7例宫颈癌患者活检组织检测到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为58.8%,正常女性中2例检测到DAPK1基因启动子呈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0%,宫颈癌患者宫颈活检组织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女性(P < 0.05)。宫颈癌患者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年龄、吸烟史、酗酒史和病理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在HP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宫颈活检组织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差异

3 讨论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最主要的调控基因表达方式,甲基化可导致染色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甲基化CG或结合甲基结合蛋白后可阻遏转录因子结合到转录起始点,导致基因无法复制而抑制基因表达,因真核生物的CpG岛主要分布于启动子区域,故目前研究DNA甲基化主要集中在基因启动子[4,5]。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下降,其甲基化率与肿瘤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较传统的蛋白质水平的标志物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6]。DAP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可调控细胞周期,可促进正常细胞发生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7]。目前研究发现,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消化道肿瘤、呼吸系统肿瘤等众多肿瘤中处于高甲基化、表达缺失状态,且其甲基化与病情及预后相关,甲基化率越高意味着肿瘤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8]。我们的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女性,证实与其他肿瘤类似,宫颈癌患者存在DAPK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

在本研究中,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直径大、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晚的患者宫颈活检组织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高、肿瘤直径小、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分期早的宫颈癌患者,这些数据均表明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癌病情及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有研究表明DAPK1基因甲基化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花敏慧等[9]研究证实DAPK1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其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基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与宫颈癌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这一事实,推测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宫颈癌基因层次的标志物,可能在宫颈癌的诊断、病情与预后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或许能反应HPV感染,尤其在无法直接取得HPV感染证据下检测基因水平的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利于对HPV治疗做出评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无DAPK1与宫颈癌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仅仅在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发现DAPK1与宫颈癌的关系,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巫剑红. 宫颈癌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 18(19):3187-3190.

[2] 孙然,王凯臣,孙鸿燕,等. 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和尿沉淀细胞抑癌基因DNA甲基化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10):2054-2056.

[3] 游崇登. 抑癌基因DAPK甲基化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7):1040-1042.

[4] 白彧,杜智,高英堂,等. 肝细胞癌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8):437-441.

[5] 但良英. BLU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12, 41(9):919-922.

[6] 郑吉,凌志强,李波,等. 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及临床意义研究[J]. 肿瘤学杂志,2013,19(5):346-351.

[7] 王平,耿小平,朱立新,等. 肝细胞肝癌中外周血浆DNA基因甲基化检测及意义[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7):727-732.

[8] 吴魏芹,张晓媛,徐海凤,等. 肺癌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吉非替尼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6):481-485.

篇4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丙氨瑞林;移植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006-03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对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RH-a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临床工作者追求低毒高效安全的肿瘤内分泌治疗方法热情的不断高涨,使其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GnRH-a是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文献报道[1,2]其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效果。本研究通过不同剂量国产GnRH-a醋酸丙氨瑞林对裸鼠人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生长及FHIT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GnRH-a在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株,BALB/c雌性裸小鼠26只,醋酸丙氨瑞林,兔抗人FHIT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PV试剂盒。

1.2 细胞培养

将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培养于10%标准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温度37℃,pH 7.2,相对饱和湿度为40%~60%,CO2体积分数为5%,当细胞达到70%~80%融合时,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制备成浓度为3.0×106/mL的单细胞悬液备用。

1.3 制备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及生长检测

于裸鼠左前肢近腋窝处皮下注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悬液0.2 mL(约含6×106个细胞)后观察:当瘤体直径约0.3~0.5 cm时将瘤体最大和最小的两只裸鼠舍去,剩余的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18 μg/kg、36 μg/kg、72 μg/kg醋酸丙氨瑞林及生理盐水背部肌肉注射,1次/d,共4周。每4天测量1次瘤体的长径a和短径b,计算其体积(mm3)=a×b2×0.52。实验后计算抑瘤率(IR%)=[1-治疗组平均肿瘤体积/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100%。抑瘤率>15%为药敏阳性。

1.4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HIT蛋白在移植瘤中的表达

将瘤体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4 μm左右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脱蜡浸水;热修复2 min,3% H2O2室温孵育灭活内源性过氧化氢酶;滴加兔抗人FHIT多克隆抗体(1∶75),4℃湿盒过夜;加二抗,PBS浸洗后DAB显色,最后苏木素衬染、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阴性对照组用PBS代替一抗。结果判断标准:免疫组织染色后,FHIT蛋白在移植瘤中的阳性表达为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主要定位于胞浆内,少部分定位于胞核。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不连续、不重复的高倍视野(×400),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切片阳性产物的灰度值,取均数后行统计学处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裸鼠移植瘤的形成及受不同干预后瘤体变化情况

接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悬液后,局部稍发红、肿胀,后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瘤体逐渐增大,且边界清楚,质由软变硬,活动较好。裸鼠逐渐出现消瘦,反应力、活动力下降等症状。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较快,其余各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移植瘤生长明显减慢。

2.2 绘制体积变化曲线(图1)

可见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斜率不同,斜率越小,肿瘤生长速度受抑制越明显,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可以看出干预组较对照组瘤体积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瘤体也随剂量增加而明显减小,且呈剂量依赖性。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7.0%、24.1%、42.1%,且组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醋酸丙氨瑞林对子宫内膜癌移植瘤中FHIT蛋白表达的影响

随着丙氨瑞林剂量的增加,FHIT蛋白阳性染色逐渐加深。对各切片阳性产物进行灰度值分析(表2)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中FHIT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GnRH及其类似物研究的盛行,以及内分泌治疗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GnRH及其类似物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GnRH-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肿瘤,也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间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来有很多关于用GnRH-a成功治疗复发或进展期子宫内膜癌的报道[3],且没有临床数据显示有副作用。Wang CB等[4]随访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应用亮丙瑞林联合甲地孕酮、他莫西芬的缓解率较不联合亮丙瑞林治疗的缓解率高。此外,也有研究报道,晚期子宫内膜癌经GnRH-a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且耐受性好、毒性低。FHIT(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5],属于组氨酸三联体蛋白家族,具有抑癌活性,一方面可以促进微管的装配,另一方面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FHIT有1个专门与微球蛋白结合的位点,可促使微管集中,限制微管动态活动或干扰微管分散而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使细胞受阻于增殖周期的S期,并激活Caspase28、Caspase29,引起Caspase酶介导的凋亡级联反应[6]。Su TH及Ozaki K等[7,8]都证明了FHIT 基因的失活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研究选用免疫缺陷的裸鼠接种HEC-1B细胞株进行造模以观察醋酸丙氨瑞林的抗子宫内膜癌作用。结果发现,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受到丙氨瑞林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肿瘤生长受抑制程度越深。免疫组化法对胞质中的FHIT蛋白活性检测显示随着醋酸丙氨瑞林剂量的升高,FHIT的蛋白活性表达升高,显示醋酸丙氨瑞林抑制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FHIT蛋白的活性,激活Caspase28、Caspase29,引起Caspase酶介导的凋亡级联反应,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GnRH及其类似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其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种有效药物来应用,因此展示在肿瘤患者面前的将是一个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Gallagher CJ,Oliver RT,Oram DH,et al. A new treatment for endometrial cancer with gonadotrophin releasing-hormone[J]. Br J Obstet Gynaecol,1991,98(10):1037-1041.

[2]张玉泉,曹斌融,周先荣,等. 丙氨瑞林治疗子宫内膜癌后性激素及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J]. 新药与临床,1996,15(4):1942-1961.

[3]Grundker C,Gunthert AR,Westphalen S,et al. Biology of the 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system in gynecological cancers[J]. Eur J Endocrinol,2002,146(1):1-14.

[4]Wang CB,Wang CJ,Huang HJ,et al. Fertility-preserving treatment in young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J]. Cancer,2002,94(8):2192-2198.

[5]Segawa T,Sasagawa T,Saijoh K,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transcription protein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s[J]. Clin Cancer Res,2000,6(6):2341-2348.

[6]Ishii H,Dumon KR,Vecchione A,et al. Effect of adenoviral transduction of the fragile histidine trad gene into esophageal cancer cells[J]. Cancer Res,2001,61(4):1578-1584.

[7]Su TH,Wang JC,Tseng HH,et al. Analysis of FHIT transcripts in cervical and endometrial cancers[J]. Int J Cancer,1998,76(2):216-222.

篇5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对症处理,30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20.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5.38±2.87)分与舒张压(11.37±0.95)kPa均比对照组(10.45±3.09)分与(13.27±0.87)kPa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ET、AngⅡ、血小板粘附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T比对照组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研究应用与推广价值。

[

关键词 ] 脑梗死;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89-02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突然、进展快、致残率高的特点,临床以抗凝血、溶栓与扩张血管治疗手段为主[1]。为探讨药物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和供血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对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0,年龄46~80岁,平均(56.93±8.27)岁,病情分级为轻度9例,中度13例,重度8例;研究组男女比例19:11,年龄45~79岁,平均(56.84±8.15)岁,病情分级为轻度8例,中度13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4届)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等辅助检查证实;均签署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症[3]。排除标准:血压≥200/120mmHg;CT确诊为颅内出血者;脑梗死多次发作者;合并有血液系统与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疾病者;近期接受过抗凝药物治疗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科对症处理,包括降压、调脂、降糖与抗感染等,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以抗血小板凝聚,胞二磷胆碱以保护神经,甘露醇以降颅内压与抗脑水肿。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依达拉奉(易达生,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2)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天津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90006)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静脉滴注60mg依达拉奉+250mL5%葡萄糖(2次/d),皮下注射0.4mL低分子肝素钙(12h/次),连续用药7d。用药结束后均来院复诊,行凝血功能生化检验、血压测定。

1.5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4]与舒张压;血液学观察指标[5]: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血小板粘附率。

1.6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舒张压组内比较,治疗后的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AngⅡ与PT水平组内比较,治疗后的血浆ET、AngⅡ、PT与血小板粘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其中出现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1例,皮下注射部位红肿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其中出现上腹部不适2例,胃肠道反应4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形成的主要诱因为灌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其产生的斑块破裂并出现溃疡时,血小板、不溶性纤维蛋白与血液中聚集的细胞会粘附在受损内膜下,逐渐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脑血管完全阻死[6]。脑梗死早期临床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等其他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中晚期可出现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表明抗凝血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上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且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降低患者动脉舒张压,保留脑部动脉血管的通畅。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血浆ET通过与受体结合,将磷脂酶C分泌与形成自由基作用激活,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细胞的氧化与损伤,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异常栓子沿血循环进入动脉系统,引发动脉管腔的闭死,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并指出AngⅡ的升高与脑梗死患者的缺血损伤的程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7]。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AngⅡ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浆ET、AngⅡ水平有明显下降,提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素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起效机制为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抑制脂质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相应减少血栓周围局部炎性介质的释放,提高脑局部灌状动脉的血流量,进而有效降低细胞内的自由基与血浆ET、AngⅡ浓度,避免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过度氧化与损伤,缓解脑梗死引发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本研究结果与李东海的文献研究成果类似,证实依达拉奉作为脑保护剂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缓解病情、降低神经损伤程度[8]。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治疗后的PT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延长,血小板粘附率有所下降,表明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钙素在延缓血小板表面凝血酶形成时间、减少血小板在损伤内膜下的粘附计数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分析原因是:低分子肝钙素作为肝素的解聚衍生物,其具有肝素增强抗凝蛋白质抗凝活性与抑制凝血过程的作用,同时通过增加抗因子Xa活性与抗因子Ⅱa活性的比值,其具有更强的抑制血栓形成与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缺血区域血液供应。且本研究结果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钙素治疗脑梗死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关于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钙素在治疗脑梗死不同形成期的深入应用价值,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与证实。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钙素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体内血浆ET、AngⅡ浓度,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进而改善患者脑部缺血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徐志勇,胡治平.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0 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89-91.

[2]张军.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45 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3):14-15.

[3]张璐.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形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99-100.

[4]臧汉青,韩靖.普通肝素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1):6528-6529.

[5]周解程.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98-99.

[6]尹晓刚.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形成致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74-77.

[7]张勇.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54-55.

篇6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肝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liver cancer patient's blood and tissue in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MP-9,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and the significance. Methods: selected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surgical excision of 40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0 patients without liver cancer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method and test into the group of patient's blood and immune histochemical method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MP-9. Results: using the method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VEGF 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level of MMP-9 for testing,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in the blood, VEGF and MMP - 9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words: VEGF; MMP-9; Liver cancer

肝细胞癌(HCC)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居全球第三位,极易发生复发转移[1]。本实验拟通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HCC血液及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VEGF、MMP-9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CC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经病理确诊为HCC,且未经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1-81 岁,平均(51.23±2.63)岁,取新鲜HCC中最典型的癌灶部分。对照组患者40例,包括局灶性增生性结节16例,肝血管瘤13例,肝外伤11例,男性20 例,女性20 例,年龄34-70岁,平均(50.78±3.87)岁。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1.2.1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VEGF、MMP-9的表达

取入组患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冻存。计算出需要的板孔数;试剂盒常温放置30min;标准品稀释;每个浓度均设5个复孔,加样;配液;洗涤;显色;终止;酶标仪以450nm的波长处测量吸光值;绘制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浓度。

1.2.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

标本切除后立即取100 mg 标本,在- 80℃超低温冰箱冻存备用。福尔马林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脱水;高压热修复;阻断:3%过氧化氢孵育10min;封闭: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孵育10min;加一抗50ul室温静置1h;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50ul静置10min;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50ul静置10min;显色;终止;苏木素复染,盐酸酒精分化;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下观察。

1.3 判断标准

以已知的该指标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片作阳性对照,以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HE切片作对照观察。

VEGF、MMP-9 阳性结果判定以细胞核不染色,细胞膜或胞质内出现棕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阴性(-):染色细胞数≤10%;弱阳性(+):染色细胞数11%~25%;阳性(++):染色细胞数26%~50%;强阳性(+++):染色细胞数>50%。以上均以(-)为阴性;(+)~(+++)为阳性。图像分析:计算机图像系统拍照,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并记录。

2.结果

2.1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VEGF、MMP-9的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VEGF、MMP-9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液中VEGF、MMP-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液中MMP-2、MMP-9的表达比较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实验组肝癌组织、对照组进行VEGF、MMP-9的检测,结果发现,肝癌组织中VEGF强阳性(+++)表达30例,MMP-9强阳性(+++)表达31例,阳性率为87.5%、85%;对照组阴性(-)表达分别为37例、36例,阳性率分别为7.5%、10%。实验组肝癌组织VEGF、MMP-9的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实验组及对照组VEGF、MMP-9的表达情况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恶性肿瘤发生侵袭、转移是由多个步骤组成的过程,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第一步,癌细胞突破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向临近组织浸润,并逐渐向远处转移[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有其效应的特异性。VEGF有许多生物学特性,包括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的通透性【12】等[3]。新生的肿瘤血管,在其生成过程中,VEGF还能够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多种MMPs,引发激活基质降解的作用,呈现“瀑布式反应”效应,引发肿瘤细胞更加容易穿透基质组织,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4]。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属于蛋白水解酶,重点参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5]。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MMPs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不仅利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且能维持肿瘤微环境的稳定,促进肿瘤生长[6]。其中,Ⅳ型胶原酶(MMP-9)与肿瘤侵袭转移最为密切。

在本实验中,取入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静脉血中VEGF、MMP-9的表达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液中VEGF、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对照组肝脏组织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VEGF、MMP-9的表达发现,肝癌组织中VEGF强阳性(+++)表达30例,MMP-9强阳性(+++)表达31例,阳性率为87.5%、85%,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肝癌患者VEGF、MMP-9均高表达[7]。MMPs在正常机体同样存在,肝癌组织VEGF、MMP-9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具有导致肿瘤侵袭转移的能力[8]。对肝内胆管癌组织的研究发现,MMP- 9过表达是淋巴转移的前兆,肝癌可能会发生侵袭转移 [9-10]。这均与本实验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MMPs 是参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降解的蛋白水解酶,VEGF、MMP-9在肝癌中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经过进一步研究探索,会成为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肝癌预后的新指标。

参考文献:

[1] Dominissini D, Moshkovitz S M, Amariglio N, Rechavi G. Adenosine-to-inosine RNA editing meets cancer[J]. Carcinogenesis, 2011, 32(11):1569-1577.

[2] Edge SB, Byrd DR,Compton CC,et al.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M]. 7th ed. New York: Springer, 2010, 5(3): 130.

[3] Zhang CY, Wang ZM.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1αΑα and VEGF and its receptors in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1, 38(4):320-323.

[4] Horrée N, Groot AJ, van Hattem WA,et al. HIF-1α gene mutationsassociated with higher microvessel density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s [J]. Histopathology, 2008, 52(5): 637-639.

[5] Setton J, Wolden S, Caria N, Lee N.Definitiv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port of 5 cases with review of literature [J] .Head Neck, 2012,34 (5): 753-757.

[6] Chellaiah MA, Ma T. Membrane localization of membrane typ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by CD44 regulates the activation of pro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in osteoclasts[ J]. Biomed Res Int, 2013, 2013: 302392.

[7] Cayabyab FS, Gowribai K , Walz W. Involvement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 and -9 in the formation of a lacuna-like cerebral cavity[J]. J Neurosci Res, 2013, 91(7): 920-933.

[8] Sun C, Wang Q, Zhou H, et al. Antisense MMP-9 RNA inhibits malignant glioma cell growth in vitro and in vivo[ J]. Neurosci Bull, 2013, 29(1): 83-93.

篇7

[关键词] Beclin1;MAP1LC3B;胆囊癌

[中图分类号] R7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007-04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1]。胆囊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常无特殊临床症状,大量临床资料报道多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多已处于中、晚期,其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46例胆囊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取同期手术切除的46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炎性组织作为对照。46例胆囊癌患者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43~80岁,平均65.5岁;46例胆囊炎患者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23~75岁,平均42.5岁。其中,腺癌40例,鳞癌6例;病理分级:低分化15例,中分化23例,高分化8例。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所取标本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2 试剂及方法

兔抗人Beclin1、MAP1LC3B单克隆抗体购于武汉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按1∶150及1∶200的比例稀释后作一抗,二抗和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按SP法说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操作。采用阳性肿瘤标本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标准

Beclin1与MAP1LC3B为淡黄色到棕褐色表达,颗粒状或均质状分布,Beclin1阳性表达见于细胞质和细胞膜;MAP1LC3B阳性表达见于细胞质。随机选择镜下5个高倍视野观察,计算1000个细胞,综合阳性细胞比率和着色深度评估,阳性细胞百分比75%为3分;细胞无着色评0分,淡黄色评1分,棕黄色评2分,棕褐色评3分。结果取2项评分之积,0分表示阴性;1~9分表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采用等级相关的Spearman检验,以P

2 结果

2.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2.1.1 Beclin1表达情况 在胆囊癌组织及胆囊炎性组织中均有Beclin1表达,胆囊癌中Beclin1的阳性表达率(45.7%)显著低于胆囊炎性组织(78.3%)(P

图1 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织Beclin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A.慢性胆囊炎;B.低分化胆囊癌;C.中分化胆囊癌;D.高分化胆囊癌

2.1.2 MAP1LC3B表达情况 MAP1LC3B 在胆囊癌和胆囊炎性组织中均有表达,胆囊癌中MAP1LC3B的阳性表达率(47.8%)明显低于胆囊炎性组织(71.7%)(P

图2 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织MAP1LC3B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A.慢性胆囊炎;B.低分化胆囊癌;C.中分化胆囊癌;D.高分化胆囊癌

2.2 Beclin1和MAP1LC3B表达情况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Beclin1和MAP1LC3B在不同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周围脏器侵犯情况、TNM分期有关(P

表1 胆囊癌组织中Beclin1和MAP1LC3B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n)

2.3 Beclin1与MAP1LC3B 表达的相关性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Beclin1与MAP1LC3B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8,P

表2 Beclin1和MAP1LC3B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n)

3 讨论

自噬介导的细胞死亡不同于凋亡(Ⅰ型程序性死亡),被称为Ⅱ型程序性死亡。自噬过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从低等生物酵母、果蝇到高等生物人均能找到自噬过程的同源基因。双层膜结构包裹部分或整个细胞成分,形成自噬泡,然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导致被包裹的物质和自噬体内膜的降解。通过自噬过程,细胞实现氨基酸、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循环使用[7],维持内环境稳态,清除衰老和无功能的细胞,抑制癌细胞过度增殖,清除病原微生物[8]。

自噬体的形成与自噬相关基因(ATG)有关[9]。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中有3个关键步骤:ULK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TG13和FIP200形成ULK1复合物;Beclin1与Ⅲ型PI3K形成复合体;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脂化[10]。

Beclin1位于人染色体17q21上,大小约为150 kb,是酵母ATG6基因的同源物。Beclin1参与诱导自噬泡的行成。Beclin1与Ⅲ型PI3K形成复合体,能调控其他自噬蛋白在自噬前体中的结构定位[11]。研究发现,抗凋亡蛋白Bcl-2和Beclin1结合后,抑制Beclin1活性,降低自噬水平[12]。Liang等[13]发现与正常乳腺上皮结构中Beclin1蛋白高表达不同,乳腺癌组织中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此后诸多研究阐明,与正常组织对比,Beclin1在食管癌[14]、卵巢癌[15]、喉癌[16]等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表明自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LC3是酵母ATG8基因的类似物,定位于自噬前体和自噬泡的膜表面。MAP1LC3B是编码自噬相关蛋白的重要基因。在缺氧状态下,MAP1LC3B和ATG5表达能调控转录子ATF4介导的肿瘤细胞转移[17]。人MAP1LC3B并没有发生羧基端的切割反应,而且羧基端的甘氨酸被赖氨酸代替,成为人MAP1LC3B发生修饰反应的活性位点。人LC3A的膜定位与Gly120位点的切割和修饰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参与其修饰的分子也与其他基因不同,以上结果提示MAP1LC3B存在翻译后修饰羧基端切割自噬作用[18-19]。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多阶段过程,Beclin1和MAP1LC3可能与其他调控自噬的基因共同作用,抑制肿瘤转移。有研究表明PTEN可下调ClassⅠPI3K活性通路,可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转移。

综上所述,Beclin1与MAP1LC3B在胆囊癌中表达水平降低,说明自噬活性的降低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在肿瘤中,自噬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在低氧条件下,自噬可以通过能量物质的循环使用,避免细胞死亡;但自噬又是重要的细胞死亡途径。而自噬在胆囊癌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ayahara M,Nagakawa T.Recent trends of gallbladder cancer in Japan:an analysis of 4770 patients[J].Cancer,2007,110(3):572-580.

[2] Dutta U.Gallbladder cancer:can newer insights improve the outcome?[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7(4):642-653.

[3] Liang XH,Jackson S,Seaman M,et al.Induction of autophagy and inhibition of tumorigenesis by beclin1[J].Nature,1999, 402(6762):672-676.

[4] Sato K,Tsuchihara K,Fujii S,et al. Autophagy is activated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tolerance to nutrient deprivation[J].Cancer Res,2007,67(20):9677-9684.

[5] Din FV,Valanciute A,Houde VP,et al.Aspirin inhibits mTOR signaling, activat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induces autophagy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J].Gastroenterology,2012,142(7):1504-1515.

[7] Kroemer G,Levine B. Autophagic cell death:the story of a misnomer[J].Nat Rev Mol Cell Biol,2008,9(12):1004-1010.

[8] Oh SY,Choi SJ, Kim KH,et al.Autophagy-related proteins,LC3 and Beclin-1,in placentas from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preeclampsia[J]. Reprod Sci,2008,15(9):912-920.

[9] Othman EQ,Kaur G,Mutee AF,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MAP1LC3A and MAP1LC3B protein in breast carcinoma tissues[J].J Clin Lab Anal,2009,23(4):249-258.

[10] Mehrpour M,Esclatine A,Beau I,et al.Autophagy in health and disease.1.Regul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utophagy:an overview[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10,298(4):C776–C785.

[11] Simonsen A,Tooze SA.Coordination of membrane events during autophagy by multiple classⅢ PI3-kinase complexes[J].J Cell Biol,2009,186(6):773-782.

[12] Decuypere JP,Parys JB,Geert B.Regulation of the autophagic Bcl-2/Beclin1 interaction[J].Cells,2012,1(3):284-312

[13] Liang XH,Kleeman LK,Jiang HH,et al. Protection against fatal Sindbis virus encephalitis by beclin,a novel Bcl-2-interacting protein[J].J Virol,1998,72(11):8586-8596.

[14] 夏彦清,赵松.Beclin1和LC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07-909.

[15] 沈扬,梁立治,洪明晃,等.微管相关蛋白 LC3 和自噬基因 Beclin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癌症,2008,27(6):595-599.

[16] 万保罗,董俊华,王琳,等.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 25(11):497-500.

[17] Rouschop KM,van den Beucken T,Dubois L,et al. 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protects human tumor cells during hypoxia through regulation of the autophagy genes MAP1LC3B and ATG5[J].J Clin Invest,2010,120(1):127-141.

[18] Kang MR,Kim MS,Oh JE,et al.Frame shift mutations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s ATG2B,ATG5,ATG9B and ATG12 in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s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 ability [J].J Pathol,2009,217(5):702-706.

篇8

结果乳腺癌组COX-2、VEGF-C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纤维腺瘤组(P

【关键词】 乳腺癌;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结转移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 in breast cancer and get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indexe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Methods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adopted in detecting COX-2 and VEGF-C protein expression in 60 cases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and 15 cases of breast fibroadenoma.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and expression level of COX-2 and VEGF-C in breast canc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fibroadenoma group (P

KEY WORDS: breast cancer;cyclooxygenase-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lymph node metastasis

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淋巴结受累程度是决定乳腺癌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检测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因素的表达对乳腺癌转移和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在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多种肿瘤中呈过度表达。研究发现,COX-2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的表达而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利用抗VEGF及其受体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阻断VEGF诱发的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的形成和经血液及淋巴道转移。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OX-2及VEGF-C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7年5月间手术切除的乳腺非特异性浸润性导管癌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的30例,无腋淋巴结转移的30例;肿块长径≤2cm 23例,>2cm且≤5cm 30例,>5cm 7例。按WHO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学分级标准,Ⅰ级19例,Ⅱ级18例,Ⅲ级23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70岁,平均(45.21±8.23)岁,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未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除淋巴结数目均大于10枚。取门诊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标本15例作为对照。

1.2主要试剂鼠抗人COX-2、VEGF-C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检测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操作在室温下进行。切片常规脱蜡脱水,微波抗原修复,3mL/L双氧水孵育,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孵育30min;分别滴加鼠抗人COX-2、VEGF-C单克隆抗体50μL,4℃过夜;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40~50μL,37℃孵育15min;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15min;DAB显色,苏木素复染,酒精脱水,树胶封片。每批免疫组化染色均采用PBS稀释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的结肠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

1.4结果判断结果判定标准根据SHIMIZU法[1]改良而成:显微镜下细胞质显示棕黄色颗粒视为阳性着色。结合着色范围和着色强度,对图片进行半定量处理。①着色范围积分:在显微镜下(×200)随机选取5个视野,以阳性染色细胞占视野中所有细胞的百分比均值作为着色范围:≤1%为0分,2%~20%为1分,21%~50%为2分,≥51%为3分。②着色强度积分:无着色为0分,浅着色为1分,深着色为2分。上述两项积分相乘之积为范围强度积分:≤1.9为阴性(-),2~2.9为弱阳性(+),3~3.9为阳性(),≥4为强阳性()。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P

2结果

2.1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

2.1.1两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的比较

COX-2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癌细胞的胞质中,呈淡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细胞膜及细胞核未见染色。60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率为73.3%(4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3/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0,P

2.1.3COX-2蛋白表达程度的比较乳腺癌组COX-2蛋白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

2.2.1两组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的比较VEGF-C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癌细胞的胞质中,呈淡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细胞膜及细胞核未见染色。乳腺癌组VEGF-C表达阳性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2VEGF-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VEGF-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3VEGF-C蛋白表达程度的比较

乳腺癌组VEGF-C蛋白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乳腺癌中COX-2与VEGF-C蛋白联合表达的分析

2.3.1COX-2与VEGF-C蛋白表达的关系经Spearman相关分析,乳腺癌组COX-2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82)。

2.3.2COX-2与VEGF-C联合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COX-2及VEGF-C均阳性组淋巴转移发生率(76.7%)明显高于COX-2及VEGF-C均阴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P

3讨论

COX是一种膜结合型的含有血红素的蛋白,是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转化成为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和血栓素(thromboxane, TX)的限速酶[2]。目前已识别出COX的3种同工酶:COX-1、COX-2和COX-3。COX-2是诱导型酶,正常生理状态下在大多数组织中表达极低或不表达,但是它可以被许多刺激因素所诱导而发生高表达,因而可作为对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进行治疗性干预的良好靶点。COX-2已被报道表达于包括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而应用COX-2抑制剂有助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而研究COX-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VEGF又名血管通透因子或血管调理素,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防止内皮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等作用。VEGF-C具有诱导淋巴管生成及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研究证实,多种人类肿瘤组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大肠癌等中VEGF-C表达均增高,且VEGF-C表达上调与这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而,VEGF-C已成为研究肿瘤生长及淋巴转移的新途径。

本实验检测了60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中COX-2及VEGF-C的表达,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

关于COX-2和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DENKERT等[4]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亦有文献显示,VEGF-C通过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使淋巴管数目增多,增大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的接触面积与淋巴管的通透性,改变淋巴管内皮黏附特性或表面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转移[5]。本研究结果表明,COX-2与VEGF-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COX-2及VEGF-C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

研究表明,COX-2可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胚胎及肿瘤中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网络的形成,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经淋巴转移[6]。COX-2可以通过EP1/SRC/HER-2/NEu途径促进VEGF-C的高表达,从而促进淋巴管的形成[7]。实验已证明,COX-2基因敲除的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瘤体内血管密度低30%[8],体外COX-2基因转染或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对凋亡的抵抗能力、血管形成因子的生成能力、转移能力及促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均增强,而且与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有关的多种因子表达都明显增强[9],而COX-2抑制剂则可抑制VEGF的表达,降低微血管密度[10]。

本研究结果显示,COX-2阳性表达组中VEGF-C的表达率明显高于COX-2阴性组;COX-2与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COX-2及VEGF-C联合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即COX-2及VEGF-C均阳性组淋巴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COX-2及VEGF-C均阴性组。提示COX-2及VEGF-C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VEGF可能是COX-2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介质,COX-2通过调节VEGF而参与了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和转归。联合检测COX-2与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发展状态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SHIMIZU M, SAITOH Y, ITOH H,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ha-Ras oncogene product in normal, benign, and malignant human pancreatic tissues \[J\].Hum Pathol, 1990, 21(6):607-613.

\[2\]SUGIMOTO Y, NARUMIYA S. Prostaglandin E recepters \[J\]. J Biol Chem, 2006, 282(16):11613-11617.

\[3\]DANNENBER AJ, ALTORKI NK, BOYLE JO, et al. Cyclooxygenase-2: a pharmacological targe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J\]. Lancet Oncol, 2001, 2(9):544-551.

\[4\]DENKERT C, WINZER KJ, MULLER BM, et al. Elevated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is a negative prognostic factor for disease 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 \[J\]. Cancer, 2003, 97(12):2978-2987.

\[5\]NATHANSON SD.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J\]. Cancer, 2003, 98 (2):413-423.

\[6\]SU JL, SHIH JY, YEN ML, et al. Cyclooxygenase-2 induces EP1-and HER-2 /Neu-dependen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C up-regulation: a novelmechanism of lymphangiogenesis in lung adenocarcinoma \[J\]. Cancer Res, 2004, 64(2):554-564.

\[7\]张梅娟,张丽华. 肿瘤淋巴管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7, 23(5):609-611.

\[8\]WILLIAMS CS, TSUJII M, REESE J, et al. Host cyclooxygenase 2 modulates carcinoma growth \[J\]. J Clin Invest, 2000, 105(11):1589-1594.

篇9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

这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了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

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的本体性。

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地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二、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

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

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练,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的本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