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与真实范文
时间:2023-03-23 08:3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虚幻与真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切朦胧,
所有的事情都掩饰在黑暗中。
明天,
新的开始,
新的结束。
新的一天中,
有几多欢喜几多愁?
星不语,夜不笑,
晚风吹过,
碧波轻摇。
此刻!
风无形,月无影。
虚幻迷离,
一切枉然。
所谓!
刹那即是永恒,
“美”永远盛开在回忆中。
世间万物各展其姿,
不过是争求那刹那的永恒。
见者、名扬千古。
逝者、无声消融。
悲喜同在,
是为感伤。
此时!
一声轻叹,
几许伤感,
世事无常,
变化万千。
篇2
心语姐姐:
我今年27岁,一直忙工作,没好好恋爱过。大概在三四个月前,我在QQ上认识了一个网友,我们很有共同语言,也谈过将来,彼此都有好感。他属于长相、工作、学历等各方面都很不错的优质男生,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他,所以一直拖延着不敢去和他见面,但我又很害怕错过他。心语姐姐,我该怎么办?
小白
小白妹妹:
网络谈情的弊端,就是网上再怎么谈得情投意合,终究还是要在现实中见面——如果见面时的真实形象和此前通过QQ聊天得到的想象中的形象相差太远,对于当事人还真的是一个考验。所以,与其隔着网络谈情,越陷越深,将对方想象得像朵花似的,等到见面时又失望得难以承受,还不如尽早见面,将这段网络上滋生的恋情移植到现实当中来,不管是比想象中的好,还是失望无比,是爱还是不爱,是结束还是继续,让一切都从虚幻走向真实。
至于你说“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一般女孩子在爱着一个人的时候,都会觉得那个人这也好那也好,觉得自己“低到尘埃里”,其实真实情况不见得是你以为的那样,没准儿他这会儿还觉得自己配不上你呢,也正为和你见面感到紧张呢!重要的是,你先要去见他!
幸福与是不是姐弟恋无关
心语姐姐:
我今年32岁,是一名公务员。两年前,我和一位比我大6岁的女人恋爱,她离过婚,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的我很互补,但我们的恋情却遭到了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我是个懦弱的人,不愿意和父母对抗,也不愿意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更害怕我们的婚姻真的会不幸福。心语姐姐,我该怎么办?
千山
千山弟弟:
既然你这么在意、看重别人的看法,那么我也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关于“姐弟恋”的弊端,我想你身边的人已经和你说了很多,同样,如果让我来说,我也可以说出许多“姐弟恋”的优势。要说现实当中姐弟恋比较成功的例子,那就更多了:马伊琍和文章,王菲和李亚鹏……最近的,纽约婚纱大王、63岁的王薇薇和27岁的2010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冠军雷萨·切克,相差36岁呢,你怎么说?
其实对于爱情来说,旁人说什么都是扯淡,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因为旁人的说法而忽略、怀疑自己的感受,那才是最愚蠢的!
更何况,任何婚姻都有可能不幸福, 并没有证据表明,“姐弟恋”婚姻不幸福的概率就比那些年龄相当的婚姻不幸福的概率要高。说白了,婚姻幸福不幸福,总是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年龄差距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因素,或者只是一个借口。
最简单的方法,问问你的心,你爱她吗?失去她你会痛苦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勇敢去爱吧!
示弱的力量
心语姐姐:
最近遇到一件特别烦心的事,我楼上的邻居,这几个月来一直往我家阳台上扔垃圾。我去找他们,他们不承认,还和我发生了争吵。后来我又找了物业、城管和110,但都说只能说服教育,结果楼上那家更是变本加厉地往下扔垃圾。
我等平民,读过一点书,只会讲道理,可是面对这种人,道理根本讲不通,我该怎么办?
苹果
苹果妹妹: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最后为什么没办法解决?就是因为大家都在较劲,就像一个结,越系越紧。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有人高姿态,愿意主动松一下手,这个结很容易就解开了,整个局面就会开始往好的方向转变。
我建议你,找个和你们两家关系都不错的人,出面带你去楼上那家,给你们说和说和。你呢,态度诚恳一点,为自己可能在言辞、语气等诸多方面的欠缺先道个歉。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是他们家人做得不对,为什么还要我来道歉?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错的人,因为心虚,反倒有一种嚣张,如果你一定要他来向你承认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越是和他针锋相对,他越是和你对着干,如果你能主动示弱,他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那股和你作对的劲儿就泄了。人的善恶是相互激发的,你的示弱,会激发出对方的通情达理,有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
错的首先是男人
心语姐姐:
我老公出轨了,那个女人掏钱在外租房子,和我老公同居,还发短信给我,让我离婚。我气得发抖,现在的小三竟然猖狂到这种程度!我老公说他不想离婚,但也不想对不起那个女人。于是,我现在的婚姻成了“三人行”的状态。这让我痛苦万分。心语姐姐,我要怎么做,才能让那个小三知难而退,让我老公重新回到我身边?
商欣
商欣妹妹:
真是抱歉,我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帮你“让那个小三知难而退”,我只能告诉你,一个自爱有尊严的女人,在遇到此类事情时,应该怎样去做。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你的说法——都是那个小三勾引我老公,我老公才出轨。请问,你老公是小孩子吗?即便那个女人勾引他,那也得他自己愿意上钩才行啊!这个事件中,如果有人有错,那么错的人首先是你老公,你要挽救婚姻,也应该先管好自己的老公,而不是教训那个女人。
篇3
[关键词]虚拟环境 真实环境 计算机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29-03
虚拟环境是利用软件模拟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环境。虚拟环境教学是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出专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虚拟环境给教、学以及实训(实验)带来很大的变革,[1]并且随着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实际环境模拟的发展,很多虚拟环境基本上是真实环境的再现,可以完全模拟真实环境的所有功能,甚至可以实现真实环境的功能。因此模拟环境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虚拟教学环境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但同时也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设定得太理想化,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在分析虚拟环境作用的基础上,从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出发,提出了虚拟环境教学和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模式,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应用,提出了虚拟环境下和真实环境相结合的合理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虚拟环境使用的现状
虚拟环境是真实环境的模拟和仿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以分为:
(1)操作系统的模拟。操作系统的模拟是通过软件模拟出现常用的操作系统。如微软公司的VPC和已经在Windows2008内含有Hyper-v[3]。Hyper-v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与本身是微软公司操作系统Windows有好的兼容。其基于Hyperisor技术,虚拟机可以直接和物理设备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因此Hyper-V虚拟机具有运行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当Hyper-V与虚拟桌面架构(VDI)联用时,Hyper-V可以实现客户端计算机虚拟化,如果Hyper-V单独使用时,可以实现服务端计算机虚拟化[4]。因此windows2008的Hyper-V不只是在实验中使用,在企业的服务器部署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增强了企业服务器的可管理性和降低了服务器部署的成本。还有类似功能的Vmware公司的虚拟机软件。这些具有虚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虚拟环境,可以被应用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虚拟机中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设置,而不会破坏真实计算机中的其他应用软件和数据。同时还可以被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快速的在虚拟环境中搭建具有多台计算机的网络。在其中就可以进行网络协议的分析、网络服务的安装和设置。因此,在实训中需要对操作系统和数据进行安装、设置、修改的实训课程和内容都可以在操作系统模拟环境下进行。
(2)网络环境的模拟。通过软件模拟出网络的相关设备和线路。如CISCO的packettracer。在packettrace环境中包含了组网的所有基本元素,如PC、服务器、通信线路、网络设备[5]。可以组成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快速架设具有网络互联的虚拟网络,在其中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配置,操作过程与真实交换机完全一样。当网络运行时可以跟踪和分析数据包。另外,CISCO还有BosonNetsim和NS2模拟软件。他们基本功能都是模拟CISCO的网络设备,通过这些模拟环境,辅助、设计、验证某种网络架构。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计算机网络的TCP/IP协议分析实验、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组网实验。可以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ACL、NAT、防火墙策略设置等实验。还可以进行网络工程的路由器、交换机设置的相关实验。
(3)电子电路的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系统。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仿真、调试等通常在真实实验室才能完成的实验。典型的电子电路模拟软件是proteus,它可以模拟各种模拟、 数字电路芯片和各种处理器[6]。利用其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在其环境中设计各种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和各种类型CPU组成的控制电路。利用模拟的信号源和模拟测量设备对模拟环境的各种电路进行测试。可以将各种编译成HEX文件的程序烧写到模拟的单片机和各种类型的CPU内,对其组成的控制电路进行模拟控制,查看程序运行状况、分析控制逻辑,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
虚拟环境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优点:
(1)教师随时可以备课。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些课程教师备课时必须在实验室中才能进行。例如有些课程需要对设备进行设置和验证、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安装和配置。当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时,教师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虚拟环境,就可以进行实验、实训的备课。甚至可以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将教师实验步骤进行录制,上课时可以播放给学生参考。
(2)学生可以随时实践。在真实实验环境下,学生课内进行有限次数的实验。课外没办法复习,因此学生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操作容易忘记。如果在虚拟环境下实验,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中安装虚拟环境,课外就可以复习实验操作,加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4)实验成本低。在真实环境的教学下,建设实验室需要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相应的配套设备,这些会有很大的成本。虚拟环境下的教学,只需要在计算机中安装虚拟软件,并且各种虚拟软件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即同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课程的实验。
(5)是理论学习的好帮手。平时在真实环境中只能进行一次实验,不容易理解实验的原理。在仿真环境下可以放慢实验的步骤,充分分析试验原理。
(6)是真实环境的提前演练。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对实验进行预习,对实验的步骤、命令、设置有了总体的了解。当到真实环境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快速地对实验设备设置。当遇到问题时也能快速处理。
(7)是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是现代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提。被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数字存储设备进行共享,更多的是放到网络环境中进行共享。在虚拟环境中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已经是数字化。因此在虚拟环境下,经过简单的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如进行屏幕录制),就可以得到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8)管理方便。真实环境下的教学,用到的实验室、设备,在应用前、后都必须维护、管理,耗费人力和成本。而虚拟环境,在计算机中只是一个个应用软件,甚至是一个文件。只要把应用软件和文件备份好,在发现虚拟环境受到破坏时,进行简单的复制和覆盖就可以恢复虚拟环境。
二、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设计
仿真环境只是真实环境的补充,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环境的教学。仿真环境由于平台的单一性、理想化,学习时不容易发现问题。但在真实环境里,由于平台的多样性、限制条件的多样性。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可以容易发现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动手去解决问题。因此真实环境比虚拟环境的实践性更强。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如果学生在机器上架设Linux服务器,由于不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配置,在安装和配置Linux时需要不同的安装方式和配置手段,这时如果学生没有在真实环境下安装和配置过Linux,遇到的这些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设置好模拟和真实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明白仿真环境的目的只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在真正应用时还必须回到真实环境中。因此,类似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应让学生先从真实环境开始学习,再到虚拟环境去重现真实环境中学过的内容。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更能意识到模拟环境下和真实环境的紧密关联。此后在模拟环境学习时,可以想象到真实环境下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模拟环境的学习和真实环境学习的脱离。本文从课程特点出发,对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1)模式一: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器操作类课程教学。这类课程,如果使用真实环境进行教学,必须在独立的计算机上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在独立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参数的设置、应用软件的安装、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和系统故障的检查和排除。这类课程除了在安装操作体系时与计算机的配置相关比较大之外,其他的实验都是在操作系统之上进行的。因此,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设置为“1/3课时的实际环境教学+2/3课时的模拟环境教学”。顺序“实际-->模拟-->实际”。该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知道在以后的工作中的使用环境。当熟悉了实际环境并且搭建了操作系统后,可以在模拟环境中再安装操作系统,并对真实环境和模拟环境所搭建的操作系统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体验模拟环境可以理想化的模拟真实环境,并在其上安装操作系统。接着后续操作系统上的实验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最后在课程准备结束时回到真实环境中去验证一些在模拟环境中做过的实验。通过这样的模式,既方便教学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2)模式二: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类课程教学。这类课程特点是在进行教学时既需要对硬件进行操作也要对软件进行操作。实验无论是硬件配置错误还是软件配置有问题,都不能完成实验。在真实环境下,实验涉及的设备多、操作比较复杂,老师直接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教学的效率很低,学生在该环境下直接实验,实验的成功率比较低。因此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设置为“1/2课时的模拟环境教学+1/2课时的真实环境教学”,教学顺序是每个知识点“虚拟-->真实”。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和教师的演示可以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学生实验准备也可以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之后在1/2的学习中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实验的成功率。如微机原理及应用、网络工程设计。
(3)模式三:电子电路设计类课程教学。这类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设计电路模块,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1/3课时的虚拟环境教学+2/3课时的实际环境教学”,教学的顺序是“每个知识点的局部(理论)部分进行虚拟环境教学-->实际设计电子电路”。
三、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相结合教学模式实践
以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实践过程中涉及的《win?鄄dows server 2008 服务器架设与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基于Cisco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网络工程实践》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课程为例。这些课程教学时可以使用以上的教学模式,其中《windows server 2008 服务器架设与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可以使用模式一,《基于Cisco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网络工程实践》可以使用模式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使用模式三。
《windows server 2008 服务器架设与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基于Cisco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网络工程实践》利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教学和实训,实验室有4个网络实验机柜,每个机柜有2个Cisco路由器、1个Cisco三层交换机、1个Cisco二层交换机、1个防火墙和8个具有双网卡PC机。4个实验机柜的32个PC机用其中的1块网卡连接成为1个局域网。PC机具有硬盘保护系统,安装多操作系统,和实验用的分区不保护(给学生学习安装操作系统),上课用的操作系统安装有vm、vpc、packet tracer、Boson Netsim、NS2和屏幕录制软件。
(1)进行《windows server 2008 服务器架设与管理》课程教学时,采样模式一,先给学生直接在PC未保护分区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实际环境下实训),在windows2008熟悉相关的界面和环境,如IP地址设置、访问互联网等。接着在VPC虚拟机下用相同的步骤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虚拟环境),学生会发现在虚拟环境下安装和真实环境下按的步骤一样,同时备份好虚拟硬盘供以后实验使用。往后的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中在vpc虚拟机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每次都可以从干净环境开始,可以进行快照,可进行屏幕录像。在本门课在模拟环境中完成所有内容的课程教学后,要求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做一个比较大的网络项目,涉及WEB、FTP、DNS、NAT服务的安装与配置(回到真实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降低实训难度。《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的教学同样采用的是模式一。过程与windows2008类似。
(2)《基于Cisco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网络工程实践》该课程是属于要对思科网络设备进行硬件的连接和设备软件的设置。因此采用教学模式二。在每个知识点教学时,可以先在模拟器上(如packet tracer)进行网络搭建和理论的讲解。当在模拟环境下实验成功后,接着将模拟环境下的网络结构和设置步骤、命令,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步骤,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较快速的在真实环境下实际,进而了解在真实环境下也有与模拟环境不同的地方,如接线是否牢固、网络设备是否原先有其他的设置。
(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可以在“微机原理实验室”进行课程的实训。该实验室有11个实验桌,每个实验桌都配置有1台PC机、微机原理实验箱、单片机学习板、相关的电路模块和相关的测试仪器。软件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proteus、masm、Keil、LabView和保护软件。这样的实验环境很适合模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教学结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先在proteus仿真环境下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验,同时可以分析程序和电路运行是否符合要求。
四、结束
采用虚拟环境与实际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所使用的实验室,因为有了模拟环境的存在,有利于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教师教学如果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式,可以很好发挥教学效果的后续拓延,如录制教师上课操作步骤和学生操作过程,以便得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资源,并进行网络共享,以便学生复习使用,发挥该教学模式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增颖,陈建锐.基于虚拟技术的计算机实验教学[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2,(1):79-82.
[2] 舒慧东.基于虚拟技术的实验室融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206-209.
[3] 姚嵩.windowsserver2008服务器架设与管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CharlieRussel.windowsserver2008高级管理应用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
步入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技术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在这一教育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了经济类管理专业。目前,教育界在理论上对理工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较多,对经济类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对一线操作人员和中基层管理人才的需要,并为企业提供高级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因其专业特色,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多流于形式,容易使得该专业培养毕业生偏离高职教育的目标。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应是以管理实施技术知识为主导框架,其他知识作为基础和辅助的教育,培养为管理实施过程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最终完成项目的人才;这类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使用存量知识中的理论与方法,完成管理项目的开发及实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技术实施型教育的类型,并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别注重管理技术知识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在具体的岗位上迅速开展工作。
一、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改革不系统、不深入。毕业论文高职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国对高职高专教育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文科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往往办成了本科压缩型。与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没有与工商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而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其培养目标仍存在偏差。
1.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于企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
化、企业体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的大规模改造、管理技术的提升等导致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趋不稳定。比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流程再造、客户管理等概念的导入与实施,使企业增加了对具备相应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职教育由于市场反应慢,加之与企业的联系松散,使得其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稳定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计划、从业教师、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师知识体系等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断裂。
2.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设置的通用性与学生就业的行业特征发生偏差。除部分行业办的高职院校外,大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是通用专业。如电子商务、会计、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其行业特征不明显。但学生毕业后都会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就业,学校与企业联系松散,不能使学生熟悉就业的行业背景,如国家的产业政策,竞争格局、需求特性、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等,从而影响学生上岗的能力。
3.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过程的标准化与管理工作艺术性发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仍然处于标准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的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训老师;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环节程序化、标准化;实践性教学也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且由学校统一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一个学校毕业的学哄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而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讲究根据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忽视个体教育的模式必将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4.实训场所的模拟性与职业环境的真实性的偏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实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基地难以建立,实训方式单一,甚至很多院校没有
一个系统的实训计划与实训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模拟实习的性质,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拟背景会因实施的不齐全和费用的昂贵而有所简化,因此与学生将来就业的真实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决教学与职业环境相脱离的最佳途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互享,硕士论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最好选择。
1.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种类、结构、以及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变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
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等。现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职业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管理实践优势相互结合,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缓解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的矛盾,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适用性人才。
3.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而参与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是学生实训、实习的最好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具体岗位,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培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例如: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学生协助培训部工作人员对企业员工正进行技能培训,并参与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考核。销售部的学生协助企业对本市各大型商场进行调查,写出详细、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可在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带领下进行实际的推销工作;生产部的学生担任实习值班经理对生产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进行成本调查,根据考查结果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公关部的学生对社会公众进行统计整理,收集有关信息,设计调查问卷,参与公关事件的策划准备工作。总之,通过实训切实体会了企业间竞争的形势、职工就业的艰辛、企业管理的难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4.企业也是教师开展现场调研的基地。是促进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企业是教师开展调研活动的基地,可以为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方式组建的知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主要内容。教师、学生与企业频繁而紧密地接触,可以提高这些教学方式的真实性、具体性和案情的完整性。极大地缩短学生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了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自信心。
三、经济管理类高职教育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已被普遍认同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可以开发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约式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约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医学论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由企业定期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设施和机会,学校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种形式由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一部分实习成果直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北京联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到大型商贸企业——蓝岛大厦,顶岗实训:湖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与湖南的几家五星级酒店和旅行社约定:由酒店与旅行社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习生可以领到实习工资;酒店可以到学校挑选最满意的人才等。这是一种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的方式。
2.采取员工培训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与学校联合的一般为大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定联合办学的契约,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种校企双方之间较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或高层次的专项管理培训等。比如中国水电八局、湘火炬、湖南的国人啤酒公司、华天集团等委托湖南经济职业学院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大专与本科学历的人才。这些培养模式均由企业选送生源,培养对象全部是这些企业的员工。教学计划由双方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共同制订。理论教学由学院承担,依据教学计划将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问题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实习被安排在企业中,由双方共同指导。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针对性强。适应企业要求快,为企业所欢迎和认可;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和企业也可开展浅层次的合作,即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学校把企业经理、行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来。成立高职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倾听他们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设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还聘请一些企业家、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进行讲学、讲座。学院教师也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
3.开展“订单式”教育。所谓“订单式”教学就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在学校挑选学生,双方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的教学计划,职称论文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联合方式。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于2001年与顺德一家精密仪器公司达成协议,为该公司培养机电类的人才,并于2003年5月向该公司输送了首批“订单式”教育的毕业生,开创了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推行“订单式”教学的先河。湖北经济学院分别于2O02年12月和2003年4月与武汉市中百集团、中商集团进行联合,组建“中百仓储经理预备班”、“中商营运经验预备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开辟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天地。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商集团、中百仓储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人才引进计划,每年从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专科生中遴选30名晶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中商营运经理预备班”和“中百仓储经理预备班”。然后。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管理类、营运管理人员。学生毕业后,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中高层储备人才。订单式教学班开设的课程分两部分,一是校内理论及实践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四类共32门;二是企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基础课、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三类,实践教学项目也作了具体安排,主要包括市场调研、模拟实习、卖场实习等。校企双方分阶段对该班学生进行考核,实行“滚动淘孤”,非“预备班”的学生中品学兼优者,经过学校推荐,企业考核,经双方认可再补进来,原则上保持该班30人不变。订单式教育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该方式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企业管理咨询业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其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产业务实的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辨析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根据清晰的市场定位采取适宜的行动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解决问题方案。湖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成立了咨询业务部,专门对企业开展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咨询等业务,目前已为湖南的很多企业如:三湘汽配城、常德米业公司、娄底农业高科技公司等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咨询服务,包括市场定位,战略规划,环境分析,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策划等。该部门“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业务,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管理层的紧密结合,促使学校随时关注着科技和管理发展的前沿动态,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又丰富了老师的实践经验,还能为案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有些项目可以吸收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真实性更高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潇湘晨报.订单式教学现身高校[N].2003.5.12
[2]何琪得.校企联合:宁波的现实与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3.12
[3]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新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姚自平《职教论坛》2003.14
[4]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职教论坛.2003.14
[5]北京联大产学合作教育试点实践.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www、tech.net.cn
[6]曾建文.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征[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篇5
【关键词】 硬膜外持续镇痛 重症普通外科患者 术后 心律失常 职称论文
重症普通外科患者术后常发生心律失常如严重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0次/分)、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速、房扑、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易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引发危情。良好的硬膜外术后镇痛可减轻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47例患方签字同意的重症普通外科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持续镇痛,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94例重症普通外科疾患,术前ASA 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均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尿管,并常规术后监护治疗: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组为研究组,未实施硬膜外镇痛组为对照组,予常规肌注哌替啶注射液或静注舒芬太尼注射液,视镇痛效果及患者耐受程度可重复使用。
1.2 方法
研究组 由麻醉师在手术结束后应用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以2ml/h持续泵入镇痛药液,PCA每次0.5ml,药液总量100ml;对照组常规术后监护治疗。
1.3 观察项目
观察术后首个24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24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2.1术后首个24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研究组发生11例;对照组发生39例。X2=33.4982,P
2.2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发生血压较术前降低>20%,研究组发生4例,对照组发生5例。X2=0.1229, P(0.7259)>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症普通外科患者其正常心电系统兴奋性减弱,基础疾病创伤及手术后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及异位局灶自律性增强,同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通过外周神经节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循环系统,术后常发生心律失常如严重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速、房扑、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易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引发危情。良好的硬膜外术后镇痛可减轻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此类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引发危情的几率。
参 考 文 献
[1] 曹林生,廖玉华.心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0-427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1-266
篇6
关键词:自然空间;绘画空间;虚幻空间;创造;接受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39-01
一、虚幻空间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随处可见,也可以触摸,但在绘画中,看起来同样的东西却只可以看而不能摸了。即使西方写实主义对景写生,详细描写出来的物体也绝不等同于现实中所看到的,它是艺术按照一定的艺术尺度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幅画通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见之物的幻象,它是艺术按照一定的艺术尺度创造出来的。苏珊?朗格把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这种空间称作“虚幻空间”。虚幻空间只相对于主体的视知觉——错觉才能存在。从艺术自身出发,抽象形式是一种幻象,具象形式也是一种幻象。
二、虚幻空间的创造
虚幻空间的创造对于所有造型艺术是普遍存在的。绘画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这显然是虚幻的空间。朗格说,一幅画就是一个完整的视觉区域。它的第一个作用是创造一个独立的、内容齐备的感性空间,此空间就像我们举目眺望现实世界,各种景致出现在眼前一样的自然。简单地说,绘画艺术创造的幻像是一种虚幻的景致。这个景致不是指风景这个特定意义上的“景致”,一幅画可能只再现了一件物品,也可以画没有任何再现意义的纯装饰图案,这就是其所谓的“景致”。基本幻像不是景致,而是虚幻空间,景致只是基本幻像的一个环节。绘画、雕塑、建筑是空间概念的三大表现形式,它们同样地根本,同样注定要各自地发展完善。所以,我们可以把雕塑和建筑看成它们各自地虚幻空间形式,而不可把绘画艺术看成所有造型表现的共同尺度。
朗格认为,绘画艺术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再创造。朗格关于这个问题,提出了“转化”,就是把原型提供的表象转化为艺术品的造型材料的活动。它不是忠实的复制,它创造的是一种与原表象等效的感性印象。朗格认为从自然物向绘画成分的转化,是在艺术家看的过程中发生的,而不是画的过程中发生的,只是艺术家没有意识到而以,所以由于记录下他所看到的东西,他才坚信他确实在画“那里有的”东西。所以像达芬奇、塞尚这样的艺术家就会相信自己忠实地再造了自然。
一旦虚幻的空间得以创造,毫无生气的画面就要变的赋予活力。艺术家雷登曾说:“一张白纸总是使我坐卧不安,它一被放在画架上,我就不由自主地要用炭精、铅笔或其他什么玩艺儿涂抹,这个过程给了它生命。”转引在画家涂抹的过程中,他表现了生命—情感、生长、运动、情绪和所有赋予生命存在的东西。它使情感的非推理式概念通过形式直接表现出来。
三、虚幻空间的接受
对于接受者来说,他对美术作品的空间错觉,与美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即它占有空间和呈现空间的方式密切相关。一件美术作品,不论是二维的绘画,还是三维的雕塑,在其物质性方面都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造型艺术来说,就像朗格说的,更为本质的空间特征是它所呈现给接受者的空间,即“虚幻的空间”。所以,无论是在写实性的作品中,还是抽象作品中,甚至在对实际占有三度空间的雕塑作品中,接受者都能够感受到虚幻空间的存在。西方传统绘画重视透视、解剖、光影凸凹的晕染,在空间表现中始终以表现现实空间的视觉真实为追求,处处参照自然的真实空间形态构建绘画空间,营造一个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创造出一个个令人几欲走进的画面空间。而中国传统绘画则用线条的疏密和墨色的虚实关系表现深度空间。正如中国画历来重视画面的联想作用,强调尽可能的调动,引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中国古代画论中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等说法,即是要求艺术家巧妙利用画面空白,使空白成为画面形象的组成部分,最大限度的留给观众发挥想象的余地,构成画面深远的意境,使画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四、结语
美术接受本身就是一个无限创造的过程。艺术家在创作中,应该留出适当的空白让接受者去填补,利用接受者的错觉使艺术作品产生迷人的魅力。虽然美术作品的内容与艺术形式同等重要,但是,接受者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总是要先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才能达到。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这种虚幻空间的把握,有助于丰富绘画作品的表现性,提升绘画作品的灵性,使之成为一件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篇7
生活的琐事扰乱了心扉
不知是梦太过真实
还是现实太过虚幻
不知是自己一直睡在昔日的风景里
不肯醒来
还是现存的真实没有充满太多诱惑
不愿涉入
好像生命的全部总被虚幻包绕着
分不清何为真实
分不清何为梦境
道路还在不断地延伸
风景还在不停地变幻
很多事已经渐渐模糊
很多人已经慢慢淡忘
只有很少的几个人
一直还在牵绊着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一直还在影响着自己的悲哀与痛苦
还留存的那些记忆似乎变为了真实的梦境
还惦记的那些人似乎变为了梦境的牵挂
篇8
装饰性
现代陶艺具有十分丰富的装饰手段,装饰性是现代陶艺的重要特性。陶艺所具有的装饰性包括干坯装饰、湿坯装饰以及油彩装饰等。这三种装饰又包含了其他较多具体的装饰手法。这里所言的陶艺的装饰性仅以陶艺胎体表面的绘画装饰为其旨要。“绘画性是陶瓷作为器物装饰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自陶瓷诞生的那一天起,陶瓷的绘画性也就产生了。”[2]陶艺所特有的绘画性,能使作者结合陶艺作品具体的胎质、性质、样式,或张扬、或沉郁、或潇洒、或古拙地表达自己的精神与情趣、妙悟与感想。因之也吸引了画家参与创作。毕加索对陶艺的绘画性装饰多以表现古拙、原始、粗狂的形式出现。在观看毕加索陶艺作品的时候,一种原始气息扑面而来,其图案纹饰既简洁又大气,同时,其装饰性也十分有趣,而且耐看。这似乎也是与毕加索对陶艺与绘画的理解有关的。在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中,同样也有表现原始绘画的元素,将之运用到陶艺装饰方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加索对陶艺装饰的这种绘画表现对于现代陶艺装饰来说,是极有意义的。
虚幻性
陶艺因为其手工制作与烧制的工序分离,使得陶艺作品本身出现与火相互作用的偶发结果。一般而言,熟练的工匠具有能够意识到、感觉到,并且控制得了这种偶发性的经验能力。这种偶发的效果加聚了陶艺本身的美感,使得陶艺本身出现一种似是而非、似与不似的视觉模糊审美。这种真实存在的带有模糊性质美以似是而非的带虚幻性特征呈现。如彼得•沃克斯的现代陶艺作品,往往注意泥土本身的偶发性效果,并且不对这类型的效果做出修改,而是任其保留下来,使之在烧制过后形成一种既确定又模糊的视觉审美效果。陶艺审美的虚幻性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就纯粹的审美来讲,同一陶艺窑子烧出的陶瓷,虚幻性强的器件其观赏性更强,美感更持久。现代陶艺普遍讲究作品在偶发因素下产生的虚幻性效果,这种虚幻性效果以陶艺本身的柔软性、厚重性、温和性、流动性、光泽性等感觉形式呈现。如上述彼得•沃克斯的陶艺作品往往在保留偶发痕迹的边缘汇聚了多种视觉感受。因为保留下来的痕迹具有厚重与粗糙的一面,而与之相关的具有流动、柔和的其他部分则占据大多数的部分。在厚重粗糙与流动柔和的交接处,一种似是而非,说不清的视觉感受变得尤其重要,且无穷意味。彼得•沃克斯陶艺的此类柔软性、厚重性、温和性等具有不可准确言说的美感特性,是真实的虚幻性。观看者能够从这种虚幻性中看到它所隐喻的土的原有性格及其变化后的样貌呈现,并从中体验出柔和、玄静、幽深、大气、变化的美。虚幻性给人以感觉上的对应效应,在展现粗糙的同时,一种轻盈的活泼的感觉也是随之而存在的。如以表现皮具类物体为主要创作对象的玛莉莲•莱文。其作品既能表现出光亮的一面,也能表现出逼真而粗糙的一面。这些似是而非的、对立的视觉审美夹杂在我们的视觉思维中,给我们以迷离的、虚幻的,但又绝对真实的审美体验。陶艺创作是一个工序创作,是眼睛、手、大脑的整体协调的创作,当然最后还需要依赖于火的烧制。在整个前期创作的过程中,眼睛始终作为直觉思维的窗口,判断与把握作品在入火前的样子与出火后的可能性。虚幻性作为直觉思维,感觉审美的重要呈现,某种意义上起到了锻炼与检验陶艺创作者能力的全过程的作用。不管是现代陶艺还是原始陶艺,只要还存在烧制这一必不可少程序,那么其审美的虚幻性表现就是始终存在的。
象征性
象征性即具体的事物因其特有的形质特征,能够表示某种不固定的概念或情感,而这种概念或情感需要“靠联想等关系揭示”[3]。比如方和圆既可以象征天和地,也可以象征人圆通和正直的两种不同的性格。所以象征性具有多重意义的指涉能力,但同时,象征性又是无意识性的。荣格认为象征性的难以解释在于它始终在回避“这意味着那”这样的含义。陶艺也具有象征性的特征。陶艺的象征性为其审美内涵的外延提供了可能。“在现代陶艺创作中,陶艺家们的视野日益开阔,他们彻底放弃实用性目的,强化精神审美价值。”[4]彼得•沃克斯的某些陶艺作品,尤其注重在陶艺作品表面制造出刮、戳、刻、切、压等修饰手段,试图通过这些手法,使得陶艺作品本身具备极其有意味的效果。彼得•沃克斯为了强化自我精神的物质化,会在陶艺创作过程中极其注重陶艺的本身的那种“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所传达的正是某种不确定的或者说正待指涉的象征意义。很多现代陶艺家们都是会注意到作品所具有的特殊的象征意味。日本的现代陶艺家八木一夫便善于将内心的想法以及对于艺术本体的思考通过对陶艺作品进行变形、夸张、扭曲、重构、拼贴等等形式来象征。在这里,陶艺作为陶艺家多元化叙事的意义出现。一系列现代陶艺展览上五花八门、形态异样、想象出奇的陶艺作品,即陶艺家的成果展现。
意蕴美
陶艺具有着十分丰富的意蕴指示作用。现代陶艺所具有的夸张美、变形美、精神美等,所有这些都能构成陶艺本身所需意蕴的内容,因之,陶艺本身具有的美的属性是多样的、综合的。正是因为陶艺意蕴美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综合化,才有了陶艺作为一种艺术作品能够与其存在的复杂环境构成印证关系,形成厚重的、深层的文化价值意义。故而可以说,现代陶艺因为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其本身意蕴一定也是多面性的,他既有受到后工业社会影响的个人精神呈现的意义美,也有延续中国原始陶艺美,以及糅合当下多种未加解读,或者说尚需发现的内涵美。总体来看,陶艺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本身的固有美构成了陶艺自身的全部意蕴美。
简约质朴
重自我精神的现代陶艺在其制作样式上呈现出简约质朴的明显特征。尽管作为个人精神情绪表达的现代陶艺在其创作上没有任何思维的局限,想创作成什么样就创作成什么样,只要能表达陶艺家所要表达的即可,但陶艺本身“土”的属性是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的。“土”的属性始终如一地伴随着陶艺作品,这种属性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无法改变。陶艺具有的“土”的属性,使得陶艺无论如何发展都会带上土的特性——即自然、简约、朴实、纯一等。如英国的瑞•露西的现代陶艺作品即使在造型与釉色上有所创新,注重作品的扭曲、变形、以及瓶口与瓶颈的夸张变化,但其胎质表面所具有的那一层淡淡的泥沙的感觉自始至终都在说明陶艺与土的亲密关系。陶艺简约质朴的属性美对后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断地提醒陶艺家及时关注土壤,关注生命存在的大地。再如陶艺家詹姆斯•玛金斯的作品也有以反映自然中人的情感,批判现代社会电子、工业文明的明显痕迹。即使詹姆斯•玛金斯的作品有注重颜色多样性的某种特征,但其往返心灵,随意自然的创作本性确是值得高度肯定的。某种意义上,陶艺的这种属性美使得陶艺家自觉不自觉地对工业审美产生了一种纠正、一种扭转、一种人与自然与土壤的本性复归,如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现代陶艺家们注重突出陶艺的手工美与窑烧痕迹。在现代陶艺家看来回归大自然早已成为陶艺设计理念的主干,对于现代陶艺家而言,要回归自然,保留简约,并维持质朴,归复人与自然的本性关系,陶艺作为其艺术本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篇9
关键词 视觉,错觉,神经关联,认知神经科学。
分类号 B842.2
错觉(Illusion)产生的原因历来是心理学重视探讨的知觉加工问题,对心物关系不同理念的争论都有可能从知觉错觉现象找到自己的证据。在行为实验和认知模型的结果上,对知觉错觉的解释有诸如“深度线索”假说、“格式塔完形”假说、“亮度对比”假说等等,还缺乏脑神经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证据:因此,把心理科学有关知觉错觉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1 传统认知心理学对错觉的解释
心理学自1900年就开始探讨视错觉,从研究图形外观与行为的关系入手,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认知心理学,有许多对错觉现象的认知解释被提出来。例如,一般人都能从图1三个缺角的黑圆看到实际不存在的白色三角形(称为Kanizsa三角形)。白三角形轮廓称作虚幻轮廓(IIlusory contour),这类错觉称作轮廓错觉。对于轮廓错觉,广为接受并进入目前教科书的一类解释是认知说法,例如内隐的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过去经验形成的“主观轮廓”,知觉产生的“完整化”倾向,经验与知觉矛盾的思维推理“问题解决”,等等。除了认知解释,一些生理心理说法比如眼动理论(眼睛扫描造成取样误差),视网膜抑制理论(刺激在视网膜引起对后继刺激的抑制)等也在教科书出现。
传统的认知理论对错觉的解释基本上停留在信息加工的观点,侧重探讨心智的“软件”部分而忽略其神经系统的“硬件”部分。认知心理学强调用整体的心理调节过程(比如“自上而下”加工)来说明错觉的产生受过去经验影响而形成“主观轮廓”,当经验与知觉矛盾时,由思维推理达到“问题解决”,或者以高级心理过程还原为低级心理过程(比如“自下而上”加工)的理论模型来解读刺激,反应之间的“黑盒子”。这种用心理的整体结构解释心理的具体现象的理论系统,可以推测认识过程如何受心智的内在影响,但是在寻找心智的客观来源方面,特别在错觉形成的因果性机制上,缺乏足够的深入,其解释带有很大的主观推理成分。也就是说,传统的认知理论还不能提供外在刺激如何转化为内在心理表征的具体证据。
2 认知神经科学对错觉研究的还原途径
还原是科学上采用的一种方法,即把高级过程分解为初级的成分,试图用初级过程的最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整合还原高级过程。采用这种科学方法与还原主义不是一回事。还原方法也有不同的使用。传统的以行为实验进行实证的认知心理学采用的是心智过程内部的还原,囿于研究手段的局限还未考虑神经系统的还原。因此可以说,认知心理学是把复杂、高级的心智现象分解为简单、初级的心理过程,而没有具体追究心智的大脑活动基础。尽管认知研究的结论也经常提到大脑机制,但其解释多是研究者主观的逻辑合理性联想和类比推理。例如,对轮廓错觉的认知还原使用了“主观轮廓”、“知觉完整化倾向”、“思维推理”等说法,都缺乏具体神经过程的证据。
近20多年来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结合的研究,除了进行心智过程的内部还原,还特别注重心智的神经系统还原,现在已经能够初步用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或整脑活动来解释好几种类型的错觉。
认知神经科学同时考虑两种途径的还原与联系。Goldstein曾经用一个框线图(图2)描述了心物还原及其联系L14J:一是认知的心智还原途径,从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考察刺激与知觉的关系;二是心理过程向神经过程的还原途径,通过生理学(Physiology)考察刺激到神经元的反应,而这个神经元的反应恰好对应刺激引起的知觉。图2右侧联系“知觉”与“神经元反应”的竖向双箭头指出的就是目前认知神经科学常讲的术语“神经关联”(neural correlates)。近年的研究发展让我们进一步知道,神经关联可以是神经元、神经组织、神经网络、整体脑区等多种水平上的。目前采用的技术包括脑损伤病例研究、离散的神经元探测、大脑电生理、功能脑成像等。认知神经科学将行为认知实验与神经科学实验结合起来,寻找认知因素的神经关联,对认知过程进行相应神经活动过程的分解和整合,建立认知神经科学的模型。可以说,类似于图2的是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个框架模型。
3 知觉的神经活动模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神经科学家陆续通过人和动物的研究发现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这些发现的获得,首先建立在更早的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上。
3.1视觉系统的知觉加工
视觉知觉的神经机制研究告诉我们,客体目标的光学信号通过视觉通道进入大脑,激活的视神经元在包括视网膜、丘脑、视觉皮层等多级脑区传递信号;视神经元对不同物理属性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逐级整合,例如从视网膜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圆盘状光点感受野组合为初级视觉皮层的有向直线轮廓感受野,再进一步组合到有长度、宽度和方向的条块状感受野,或者有方向和移动的条块状感受野,等等,所能反应的物理属性(明暗、形状、颜色、方向、深度、移动、等等)从简单到复杂,最后构成一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整属性的感受野。
Zeki以颜色为例描述了视知觉的一些具体工作原理:初级视皮层如VI的神经元接受来自视网膜的信息,按信息特征(方向、颜色、运动等)作反应的神经元分布在专门化隔间(specialized compartment)中,例如斑块(Blob)。对不同特征作反应的隔间纵横交错处在V1区,当它们传入V2区时得到一次整合,V1中相同属性的隔间组合成V2中的窄条(Thin Stripe)。对特定颜色波长作反应的这些斑块和窄条称为节点(node)。它们能够对不同的颜色特征反应,僵还不具有颜色恒常性反应。节点进一步传到V4区时,组成能够对较宽的波长范围反应的节点,因此能够对刺激与背景的波长按比率作反应,具有颜色恒常性。高一层次的加工结果会反馈到低一层次的神经元节点,各层次都有接受高层次反馈信号的神经元。如果V4区被损坏,知觉就会退回采用V2和V1区阶段的反应,这时不同光线下的同一颜色会看作不同颜色,没有了颜色恒常性,导致全色盲。如果V4区以后的脑区损坏,则不会直接改变颜色知觉。所以V4区的节点是颜色知觉的基础节点(Essential node)。按照Zeki
所述原理,运动信号从VI、V2区逐级整合到V5区,产生连续运动的知觉。如果V5区损坏,最后的运动知觉会退化到V2区的反应水平,运动信号变成不断涌出的、在不同位置上静止的片段。V5区之后的更高级视觉区损坏,则不会直接影响运动知觉。因此V5区的节点是运动知觉的基础节点。
Adams发现猕猴视皮层V3区的神经元只对呈现在猕猴偏好方向的亮度大致相同的颜色信号作反应,这里只发现有5%的神经元按波长调整它们的反应;对于深度信号,有61%的V3区神经元表现出双眼视差很强的选择性反应,据此可以认为V3区是加工视差信息的区域。Pema等人对亮度的研究也发现,V1区的神经元对亮度变化作瞬间反应,对应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非线性的反应方式,是对信号个别特征(如线条和边缘)的分解的反应而未达到将其编码成稳定状态的亮度水平。
概括各种视知觉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视知觉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将神经节细胞局部的、单一的、微弱的信号按同类组合的模式逐级整合,到达基础节点所在的脑区以后,才能最后产生清晰完整的知觉反应。基础节点的神经元,就是对目标或目标的属性进行特定反应的神经元。
然而,仅有特定反应神经元的激活还不足以产生知觉。新近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感知觉的相关脑区内占一定百分比的特定反应神经元和非特定反应神经元(对刺激都反应),二者可占一个感觉区神经元的40%~50%左右。特定反应神经元并非每次都全部同步激活。拿特定方向的神经元来说,每个对方向反应的神经元只对一个特定的方向作出最强列的反应,离开这个方向越远,反应越弱甚至不反应。那么,需要多少神经元的协调激活才能引起人对一个特定方向的知觉呢?虽然这仍是目前继续研究的问题,有的研究已经发现,恒河猴视皮层200个神经元的同步激活可以引起方向知觉,当信号传到更高级的感觉区比如颞下回和顶叶,会引起多达40%的神经元同步激活,说明一定量的神经元群的同步激活可以在下一级神经元活动中“放大”,最终使激活量达到产生知觉的阈值。
产生知觉乃至意识涉及更广泛的神经网络,因此,神经元群整体作用的研究还需要用到功能脑成像、事件相关脑电位等新技术并且确已取得一定的结果。
那么,视错觉产生的神经活动有什么特点?视错觉有许多类型,以下仅就神经科学发现较清楚的移动错觉、轮廓错觉和颜色错觉为例来剖析错觉的神经活动来源。
3.2移动错觉的神经活动来源
Movshon与他的同事对物体移动错觉的研究发现,如图3所示,我们肉眼的判断和动物实验中猴子的判断,都能通过观看图3左边两个叠合在一起的各自45度角移动的光栅而感知到等号右边的网格向上的移动(称为相干移动),尽管这个网格运动的物理刺激并不存在(没有给出)。这个错觉来自哪里?Movshon的恒河猴视皮层神经元探测表明,视皮层V1区内对45度角移动激活最强的神经元对左边的第一、二个光栅的45度角移动分别作出激活反应,但这时VI区内对垂直向上移动激活最高的神经元并没有反应。然而,在视皮层的MT区,发现对垂直向上移动激活最高的神经元对两个光栅的45度角移动作出叠合激活反应。这说明,V1区对两个移动方向特定反应的神经元的感受野已经被MT区的神经元的感受野整合起来,MT区对单个垂直向上移动刺激激活最高的神经元也对两个同步的45度角移动刺激作出反应。由于V1区对单个垂直向上移动刺激激活的神经元对两个同步的45度角移动刺激并不作出反应。这说明MT区是相干移动错觉开始发展或生成的脑区。同时说明一个重要现象:真实知觉和错觉由相同的神经元群作出反应。
与整体意识有联系的是,在以上研究中MT区有50%的神经元能够对整合产生的相干移动作出反应(其中五分之二是特定反应,其他是无特定反应)。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方法进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视皮层V5区(类似猴子的MT区)与移动错觉的整体性关联。图4称为Enigma形状,当人们凝视它时,会感觉到本不存在的旋转。经过对人的心理物理测试,这种似动现象的旋转错觉与真实按一定速率旋转该形状时的感觉一样。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显示,Enigma形状的旋转错觉激活了运动知觉关联的视皮层V5区。尽管Enigma形状实际上是静止的,当错觉发生时,V5区激活而初级视皮层V1区不激活,说明V5区是旋转错觉发生的关联脑区。
3.3轮廓错觉的神经活动来源
对轮廓错觉,神经科学家陆续在动物如猫、猴子、甚至猫头鹰的视觉皮层发现了对虚幻轮廓反应的神经元,那么存在只对虚幻轮廓反应的神经元吗?为了揭示Kanizsa三角形一类的虚幻轮廓产生的神经机理,Heydt和Peterhans在恒河猴视觉皮层的V2区观察,发现32%~44%的有端神经元(end-stopped cells,一种能够对视野中的有向线段作激活反应的神经元)会组合起来对视野特定方向的线段(或条块)作激活反应。如果遮住这些线段(或条块)的中部,如图5A上部的白背景黑线段和5B上部的黑背景白条块被遮住中部,变为5A下部的间断线段或5B下部的间断条块,同样的神经元仍然激活反应。这说明,对连续的线段(或条块)反应的一群有端神经元,对两端相同、方向相同且间断不超过一定宽度的间断线段(或条块)也会反应。这个发现类似移动错觉的现象,说明轮廓的真实知觉和错觉由相同的神经元群作出反应。耶鲁大学Heider等学者对人类的研究发现,V2区有约31%~32%的神经元对线条错觉刺激、轮廓错觉刺激或立体轮廓错觉刺激敏感,而V1区只有约7%~8%的神经元对此类错觉刺激敏感。
至于人类的初级视皮层V1区会否对虚幻轮廓激活,德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学习或适应,V1区对虚幻轮廓的激活增加,但是这种激活并非常规意义的轮廓错觉的获得,经过V2区的进一步放大信号,才能产生轮廓错觉。有学者提出在逐级整合过程中不同层次区域神经元活动有“前馈(feedforward)”和“反馈(feedback)”机制,每一级神经元激活都向高一级发出前馈,同时也向低一级发出反馈。
研究者认为V1区对轮廓错觉刺激的激活不是其内在特性,而是V2区错觉信号向V1区的反馈投射,证据是V1区比V2区对错觉刺激的反应潜伏期要长。这种观点较能合理解释有些研究发现V1区也有微弱的对虚幻轮廓的激活反应的机理。
进一步的问题是,视皮层V2区是这个轮廓错觉的基础节点所在的脑区吗?有没有更高级的关联脑区对这个轮廓错觉进一步加工,从而决定错觉的产生?用神经元探测方法很难穷尽众多脑区和神经网络。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是采用功能脑成像技术对全脑进行整体观察。Ffytehe和Zeki用图6所示刺激给成人观看,同时进行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图6A是稍加改变的Kanizsa三角形,用
于诱导虚幻轮廓;图6B比图6A只多了三角形轮廓线,用于获得真实轮廓知觉;图6C含有6A的所有局部图形但不会引起三角形错觉,作为“局部之和”对照图6A的“整体”。结果发现,与猴子实验的神经元探测结果一致的是,虚幻轮廓与真实轮廓同样在视皮层V2区激活。与“局部之和”的控制条件(图6C所示)“抵消”后,没有发现初级视皮层V1区激活,也没有比v2区更高级的视觉加工区激活,那些通常跟高级认知活动关联的脑区比如额叶、顶叶都没有激活,说明决定虚幻轮廓与真实轮廓的“整体”效应的神经关联都在V2区,两种轮廓知觉的前期初级加工和后继高级加工没有差异,因此V2区是虚幻轮廓的关联脑区。一项由英德学者合作进行的真实、虚幻、变形三类图形对比的研究表明,辨认真实和虚幻图形知觉的过程是由下而上(bottorm-up)的,在视觉皮层就可获得;而辨认由相同构图元素变形后的图形则是由上而下(top-down)的,需要增加注意和顶叶参与图形的推论。Zeki明确且强调指出,所有颜色和图形错觉的脑成像研究都没有显示额叶或前额叶的关联。其他一些人的功能脑成像研究也没有发现高级认知活动关联的脑区成为真实轮廓和虚幻轮廓的关联脑区。Stanley还特别证实轮廓错觉与是否“有意想象一个轮廓”等“自上而下”的加工无关,是早期的视觉自动加工。
轮廓错觉和移动错觉一样,真实知觉和虚幻轮廓错觉都由相同的神经元群作出反应,即具有神经关联的重叠性(Overlapping)。虚幻轮廓错觉的神经活动较之真实轮廓知觉的神经活动的唯一独特之处是:虚幻轮廓比真实轮廓引起V2区更强烈的激活。而反过来,真实轮廓不会比虚幻轮廓引起更多激活。这说明,真实知觉的产生和相应错觉的产生都发生在相同的脑区,所以错觉中含有真实知觉的表象;同时,引发虚幻轮廓的目标具有模糊性,使分布在特定反应神经元附近的非特定神经元也有所反应,导致V2区更强烈的激活。
3.4颜色错觉的神经活动来源
对于颜色错觉,Hadjikhani等人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对健康人的颜色视后像进行了检测。他们首先确定了颜色知觉与视皮层的关联,然后确定颜色视后像的大脑关联区。颜色视后像由凝视一片绿色后转移看浅灰色得到绿色的补色(紫色);控制的知觉条件是转换着看绿色与浅灰色(从而使颜色视后像不能产生),然后也转移看浅灰色。结果发现,颜色视后像与颜色视觉都在比视皮层V4区更靠前的同一个区域激活。Barrels和Zeki进一步的研究确定V4区和V4区外更靠前的梭状回部分(新定义为V4α)是人类大脑的颜色中心,统称为V4复合区(简称V4-complex)。这个中心受到损害会导致全色盲。过去以为视后像在视网膜形成,现在知道了颜色视后像要在视觉纹外区的加工后才形成基础节点,才能最后产生完整的颜色知觉。这个V4复合区因此是颜色错觉的神经关联脑区。
4 知觉产生的神经机制
总结以上列举的各种错觉,我们认为这些错觉产生的脑神经活动具有共同性和特异性。 一方面,这些视错觉的神经活动都有一个共同性:心理表象相同的真实知觉和错觉都会在同一个知觉关联区内由相同的特定反应神经元作出反应;产生真实知觉的脑区也是相应错觉产生的决定性区域。比如,移动错觉和移动的真实知觉都激活了人类的视皮层V5区(猴子的MT区);轮廓错觉和轮廓的真实知觉都在视皮层V2区激活;颜色错觉(视后像)和颜色的真实知觉都在视皮层V4复合区激活。这个模式可以用图7的轮廓错觉示意图说明:有三角形轮廓的图形(左)和没有三角形轮廓的Kanisza三角形(右)都经过视神经元的活动最后共同激活视皮层V2区的神经关联物;在知觉上,两者都引起一个“白色三角形”的表象;不论表象是从真实三角形还是虚幻三角形来的,视皮层V2区都包含了产生该三角形表象的特定神经关联。
几种视错觉的共同性表明,如果同一个特定反应神经元群或神经网络对两个不同客体的激活反应都达到同一个知觉发生的程度,该知觉就可能对两个客体引发相同的体验。这种现象本文称为知觉的神经关联重叠。以上的一些研究,对具体的错觉提出了与真实知觉共享神经关联的重叠现象,综合起来我们看出,知觉的神经关联重叠至少是一些类别(包括移动、轮廓和颜色)的错觉现象的共同认知神经基础。正是因为有神经关联的重叠,才会出现知觉的混同,导致错觉体验。
另一方面,具体的知觉错觉各具有特异性。以上所回顾的移动错觉、轮廓错觉和颜色错觉,其脑神经活动都各不相同,不仅视知觉加工的皮层区域不同(有V2,MT,V4复合区等不同的脑区),就是特定反应神经元的类型和整合方式也不同(比如轮廓错觉的有端神经元组合,移动错觉的方向神经元组合,等)。就是说,各种错觉的神经活动是被各种感知觉的初级加工特征分析决定的。这个特异性的意义是说明了知觉错觉的具体物质性(即具体神经活动),不像曾经被认为的那样,都由共同的高级认知加工(比如经验、想象、推理等)造成,都可归结为高级心智过程。
我们可以用图8进一步对图7表示的视错觉神经关联重叠现象作进一步的概括,得到知觉错觉的神经关联重叠机制。图8的刺激1(左)和刺激2(右)都经过神经活动最后共享同一个神经关联(虽然有激活程度的差异),而知觉和错觉也共享同一个知觉表征,这个知觉表征于是具有确定的神经关联。由于这是初级皮层神经关联的重叠性造成的,人们产生这类错觉是不由自主的、无意识的,但是,错觉发生后我们能够通过其他知识或综合检验的途径判断,两个有实际差异的对象产生了相同的知觉,提醒我们其中必有一个对象(图中的刺激2)产生的知觉是不真实的,是“错觉”。
图8的模型集中反映了决定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重叠特性,这是错觉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然而,这不等于说真实知觉和错觉的发生是完全一样的。引发视错觉的客体目标由于与真实知觉的目标非常相似,可能使分布在特定反应神经元附近的非特定神经元也有所反应,通常导致关联脑区更强烈的激活。但是,并没有发现只对错觉反应而不对真实知觉反应的特定神经关联。图8的模型也不是说所有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都一样。不同类型的视错觉由于对不同的视觉特征进行加工,其神经关联脑区也不同。
从知觉错觉的神经关联重叠机制来看,Kanizsa虚幻三角形之所以“大于”刺激物的“局部之和”,在于非意识水平的初级视皮层神经活动,它发端于知觉在V2区的神经关联重叠性,并非如早期认知理论解释的那样取决于高级思维干预。神经关联重叠机制可以回答第一节提到的传统认知心理学无法解释透彻的错觉问题。传统认知心理学对知觉错觉的解释其实更多反映了错觉发生后我们在意识水平上对知觉不真实的判断,而不是错觉产生的无意识加工过程本身。
篇10
关键词:现代舞:力的运用;外化的力;虚幻的力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12-01
一、现代舞与力的概述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认为现代舞是一种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矛盾和人们心理特征的舞蹈,它总是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现代舞将人的精神关照作为初衷,创造出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
二、现代舞中的力
现代舞中的力,不是纯生理的和机械的力,也不是物理力,而是本于心的内在内容,是发于意,起于情的力。现代舞理论之父――鲁道夫・冯・拉班认为”人体动作内容,是动作内部的力量变化效应的象征。动作内容的本质含义,远比手足部位的空间安排重的多。“舞蹈中的力可以看作是舞蹈外化的力和内在虚幻的力的结合,舞蹈外化的力主要是指物理上肌肉的张力,体现在舞者深厚的体力素质和精湛的艺术技能上;内在虚幻的力是通过舞者的内在生命感受力和具有艺术形式的象征力。
现代舞外化的力:
舞者的体力素质是指舞者机体的运动能力,是舞者掌握各类舞蹈技巧的基础,也是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外力。力量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体或身体某个部分肌肉收缩舒张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当舞者在表演时,观赏者就在舞蹈中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动作力度。体力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艺术技巧,并提升舞蹈作品质感的最重要基础。
三、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中力的运用
(一)舞者外在舞蹈动作中力的运用
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是著名编舞家王玫的优秀作品,曾在国内外的舞蹈大赛中获得最高荣誉。这是一部流畅的纯舞蹈的现代舞作品,借助悲伤的歌曲《冬天来了》,成功地将动作语言中力的运用达到了极致,恰到好处地奠定了舞蹈的感情基调,给人一种对挫折的绝望和挣扎着坚强面对的震撼冲击,描画出一个拥有强烈情绪和深刻思考的形象轮廓。舞者在整个舞蹈中的动作以柔为主,每个单独的动作都带有柔和的情调,但其间不断突然出现的强大爆发你却能震撼人心,从看似如此纤小柔软的女孩身体中爆发出的强烈的力量让人难以置信。舞蹈中没有特别高难度技巧的修饰,整部作品流畅自然,真实动感的动作却描绘出震撼人心的舞蹈意境。
(二)现代舞中虚幻的力的运用
在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中,编导以真实观照人生的艺术态度,通过表现动态语言自身的魅力,强化对人性表现的力度与深度。舞者伴着悲伤的音乐,随心起舞,诉说着面对挫折时的绝望。曾经一次次痛苦的挣扎,一次次对自己未来的坚定不屈,到最后终于勇敢坚强地站起来面对并战胜命运的心理历程。表现了人在现实中所遭遇的暂时挫折以及不能放弃的永恒追求,迸发出强烈思考特征和浓郁的忧患意识。通过舞者用心跳出的达到身体极限的舞蹈,观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张力的震撼。优美动感的舞蹈艺术语言将作品焦点集中在人心理的刻画上,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这部舞蹈充斥着悲伤绝望及倔强不屈服的内在情感,表现了人对生命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坚强勇敢地战胜挫折的象征精神。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得以高速发展。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自身生活基础需要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向着精神需求方面转变,追求愉悦身心的健康事物。人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来提高生活质量,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提高,对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和创新。力是现在舞中动作表演的重要因素,也是情感发展的需要,是舞蹈内在情感和外在表现的必要条件,只有积极的探索和巧妙地运用,才能更好地作用于舞蹈艺术,发挥其特有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基于力的科学、系统的运用的符合社会时展的优秀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