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范文

时间:2023-04-06 05:5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语文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一语文上

篇1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6分)

一个月前,同学们已经正式成为初中生了,对于老师们的训诫,同学们一丝不gǒu( )地执行着,都想在最初的日子里,给老师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偶尔,伫立在教学楼上,看操场上,同学们的xuān( )腾,凝望着他们活泼好动的身影,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他们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像开在四月的花儿,时时迸溅出生命的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一丝不gǒu( ); xuān( )腾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伫( )立; 迸( )溅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训诫:

忍俊不禁:

二、默写。(8分,1-4题每空一分,共6分,第5题每句一分共2分。)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曲径通幽处,  。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自己志向远大的诗句是,。

,。

三、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事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四、走进名著。(4分)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小诗是出自冰心的诗集《 》《 》,将 、 、和 融为一体。

五、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星期天,小林想要到XX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到XX公园怎么走啊,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马路走,有一千丈;走小路,只有六百丈就到了。”小林听了迷惑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里’啊!”

① 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分)

② 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向老大爷问路?(2分)

二、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1-12题,按要求答题,共35分)

(一)课内文段阅读(12分)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作者插入对十多年前的紫藤萝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分)

2、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3、文末“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应该如何理解?(3分)

4、 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4分)

(二)课外语段阅读(11分)

没钓到的大鱼

(1) 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2)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的余辉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3) 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钓,急忙收到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4)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5)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的翕动着。妈妈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6)“ ”母亲说。

(7)“不!妈妈!”孩子哭了。

(8)“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9)“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10)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钓,把它放了生。

(11)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12)孩子回想刚才钓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13) 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14)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5.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他妈妈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

答:

6.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2分)

答:

7.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上,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理由是:

8.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4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强( )

3)、徐喷以烟( ) 4)、鞭数十(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1、全文共写了我童年时的几件物外之趣?(2分)

12、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三、作文(40分,其中卷面分5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尝到了 的滋味。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择的词语如“成功”、“失败”、“快乐”、“忧愁”、“冒险”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选词语填补。600字左右。

(2)《现代汉语词典》中“新”字的义项有:①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②性质上改变得更好;③没有用过的;④新近,刚等。

作为初一的学生,你来到新学校、新班级、认识新老师、新同学、参与新学习、新生活,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从上面的一项中选择一个写写你的“新”的体验。可以用两三个故事来表现。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要求:1.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和老师名。

4.写记叙文。

芜湖市第三中学语文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苟 喧

2、 zhù bèng

3、 教导、告诫;忍不住笑。

二、 略

三、 1)应删去“必须”或者“应该”。

2)添加“的对象”。

3)将“走进”改为“翻开”。

4)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

四、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五、①言外之意是小林不懂礼貌。

②老大爷,请问到XX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

二、阅读理解

(一)

1、与下文写眼前繁盛的紫藤萝形成对比,交代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为下好了铺垫,也突出了全文主旨。

2、用了通感的手法,营造出了安静祥和的氛围,突出了花开的繁盛,使得全段笼罩上了朦胧、神秘的色彩。

3、我被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所触动,“加快脚步”是要奋发进取,有所作为。

4、生命是美好顽强的,作为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生,奋发进取,珍惜这美好的生命,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精彩。

(二)

5.湖里还有其他的鱼可以钓。

6.钓杆的另一头沉了下去。

7.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8.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三)

9、

1)超出事物本身

2)通“僵”僵硬

3)用

4)鞭打

10、

1)心里这么想着,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白鹤。

2)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

篇2

触动了我心灵的良方

有一件事触动了我的心灵。那天我和几位同学在一起玩时,王照林急冲冲的跑过来对我说:“我知道周为健的外号了。”大家急忙问:“是什么?”他得意的说:“麻团。”这时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我也不例外。有的同学还来到他身边叫到“麻团”这个绰号,这时周为健的脸红的像一个大苹果。

我看到周为健的脸,就想起了一件事,这也让我很难堪。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同学们给我起了一个绰号,我的名字叫纪晓阳,所以给我起了一个“养小鸡”的一个绰号,那时我的心里当然不好受,脸因为害羞而变的通红。现在我看到周为健的情形和我那时的心境一样。于是我对他们吼道:“你们不要欺人太甚,如果给你们每个人都起个外号,你们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觉。”那几位笑的同学愣住了。停止了嘲笑,他们用眼神表示着歉意,而且和周为健和好了。

这一件事触动了我的心灵,是的,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是应该和朋友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睦相处。只要你用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的。

同学之间应当情同手足,不能互相伤害。

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 英语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英语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素质教育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有效提问艺术的含义

鲁子问、王笃勤在《新编英语教学论》一书中说到:“有效提问是能够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的提问。它是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发展学生认知、有效组织课堂、促进教学目标实施的提问。”鲁子问、王笃勤还指出:“提问以促进学生参与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如果提问不利于预期目标的达成,则不能称为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应是能够利用各种策略达到预期目的的提问。”

二、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

(1)清楚。问题必须能够使学生立即抓住要害,清楚所期望的是什么样的答案。有效问题意思明了、具体,为回答提供清晰的模式。清楚、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模棱两可的发问。避免无休止地提问,那会使学生遭受挫折或感到迷惑。表述清楚的提问会提高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2)具有学习价值。问题需能激发思维,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对所学材料的进一步处理;问题需与材料有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填充时间。有效问题一般都是开放性问题、发散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其思维机制进行回答,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答复,有助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问题发人深省,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能激发兴趣。问题必须有趣,具有挑战性,令学生兴奋。有效问题能够引发活跃的课堂对话。

(4)刺激参与。问题需能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而不应只是几个成绩比较突出的、自信的、知识面比较宽的同学。有效问题照顾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理解力,能够运用学生的语言,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氛围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5)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

三、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艺术策略的实施

1.善于通过提问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并获取反馈信息

教师都十分注重向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得到长久保持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获得强化新的知识、新的能力。提问可以帮助教师就某些细节性问题进行检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及时、具体、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反馈。

2.善于通过提问来培养兴趣、控制注意并刺激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英语课堂提问,正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有利条件,它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唤起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对英语学习内容知之、好之、乐之的心理变化过程,达到激趣乐学的效果。课堂中的教学组织主要依赖于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话题,通过提问布置任务,通过提问析疑,通过提问进行评价,通过提问将精力不集中学生唤回到课堂活动之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刺激方式。

3.善于通过提问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路、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交互活动的手段,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索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激发思考,启迪学生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善于提问的教师,必须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

篇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与训练的良好契机。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又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而我们做教师的越是追求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就越觉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度把握不住。尤其是第一课时应怎样上感到十分困惑。

一、奏好前奏曲

上好阅读课,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经历这就好比演员演唱一首好听的歌。演员演唱时,先要请乐队演奏前奏曲将听众和自己带入音乐的情景中,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将听众杂乱的心调整到音乐状态,然后再开口唱,这样演员与观众才能共鸣,歌曲才能感染观众。上阅读课亦如此,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经历,写作意图等,就是给阅读课演奏的前奏曲。这个前奏曲演奏的越成功,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越高。

1、充分参与到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中来,酝酿好阅读情绪。

阅读教学时,挖掘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信息,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我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搜集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相关信息。上第一课时的第一件事,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对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理解。学生谈论的角度很广,很有话说。"作者林海音,祖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在北京生活了25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城南旧事》。描写的是童年时期所见所闻所想。她笔下冬阳温暖,驼铃清脆,驼队令人着迷......"从交流的情况看,学生还未学习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已有了一半。学生初读课文时,因为有了前面的阅读情绪酝酿,读得非常入情入境。

2、在预习检测中渗透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训练。

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的学习在预习中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但教师不能把字词的学习仅停留在会认、会写上,而要把目光聚集在会用上。换句话说教师要有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意识,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见缝插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比如,检测生字,重点要检测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通过了解字义来理解词义。检测词语,先了解词的大意,读出词语的感情,再选词说话。用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巩固了积累又训练了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离不开初读课文。那么怎样初读收效最大呢?第一读要讲究方法。我们指导学生读时,目标要明确。每读一遍,都要解决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第一步,解决字词句问题。纠正学生没读准的字音,没读好的句子。第二步,读好重点段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三步,默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第四步,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大意。第五步,抓住重点段落跳读,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以便在精读时解决。在五步阅读中,既学习了读书方法,又训练了读书能力。

三、合理分散第二课时的压力。

高年级的阅读课文普遍较长。第一课时如果实效性不强,第二课时的教学压力就会很大,时间会非常紧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会大大缩减,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利用文章的结构特点,合理分散第二课时的压力,会使整个阅读教学如虎添翼。

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初读第五遍时,我让学生按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初读第六遍时,请学生找到描写起因和结果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文中主要人物态度怎样,然后同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说,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楚王仗着楚国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对待晏子的态度极其傲慢无礼。而结果是,楚王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让我们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探究吧!这样的设计,第二课时的学习就集中在探究事情的经过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咀嚼文字,品悟语言,揣摩人物情感,体会语言的精妙。第二课时教学自然轻松且精彩连连不断。

四、设置悬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的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若能为第二课时设置悬念,那学生学习第二课时的兴趣一定浓厚。

如教学《半截蜡烛》时,我这样说:"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法国的土地,法国人伯纳德夫人一家三口为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祖国,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搜集情报,并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刚藏好,德国鬼子就破门而入,并点燃了藏情报的蜡烛,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蜡烛快速地变短,情况越来越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伯纳德夫人一家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听后,心砰砰跳着,不约而同地拿起书默读起来......看到此情此景,我非常欣慰。因为学生已经被书中地文字牢牢抓住了。

五、教学内容尽量向课外延伸。

篇5

【关键词】文学作品鉴赏 应试 思维

文学作品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者思想精神的反映,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上,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领悟人生,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为文学作品价值和意义的展现提供了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情感能力、陶冶情操、感悟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应试的目的大于鉴赏的目的

虽然目前素质教育已经大范围普及,但教师和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很深,在短时间内不能彻底的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对文学作品鉴赏并不重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也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了在中考时提高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赏析能力,歪曲了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本意,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同时,教师的教学思想同样也没有很大的转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套路,把文章分段讲解,以概括中心思想为阅读目的,使文学作品失去了整体美的结构,也使文学作品教学变得呆板枯燥,缺少灵气,也难于让同学们产生兴趣。

(二)“高压”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强化阅读训练代替了对文学作用的感悟理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丧失。在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讲究教师所讲知识的绝对正确性和权威性,学生自有的观点不被重视和采纳,而文学作品鉴赏则恰恰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提高感悟能力。教师主导课堂忽略了学生对作品情感体验的差异性,甚至没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学生就被强行灌输了固定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按部就班,无法形成发散思维,拓展自己视野。学生在这种“高压”模式下,学习的主动性大大降低,课堂氛围也变得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忽视了文学作品的价值

文学作品不同于普通文章,它比普通文章思想更为深刻、语言更为优美、有着强大的灵魂附属,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要区别于一般文章,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价值。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应该在阅读和领悟中发现作品的音乐美和乐律感,细细品味文学作品深厚的意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实际中,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往往没有因作品的特点有所区别,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本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每一个文学作品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成为了对一般文章的分析训练,使文学作品的鉴赏陷入了单一、刻板、枯燥的泥沼,严重破坏了文学作品的意蕴美和朦胧美,使作品失去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学作品也就不能发挥它陶冶情操、感悟灵魂的熏陶价值,这样的文学作品就真成为了一般的文章了。

二、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首先,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无论是朗读、默读还是诵读,都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因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丰富而有特点的,学生经过多次的阅读,会在大脑中细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予的。其次,文学作品鉴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在于平时的积累和总结,在于对语言的沉淀积累,学生长时间阅读文学作品,自然耳濡目染的锻炼了语言能力,说起话来更有涵养。再次,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古语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在体会文学作品意蕴的同时,也会逐渐关注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形成新的写作方式,并且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对文字的斟酌和使用也会达到熟练的程度,写起文章收放自如,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初级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高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了,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语文知识和方法技能、审美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方面,价值在于对学生感知力、想象力、情感力等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观念形成的融合。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能够带给人们情感的体验,净化人们心灵,让人们摆脱现实世界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压力,达到一种超功利的高尚境界。初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真善美的存在,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活力和意志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向往和热情。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发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 语文学刊, 2010(12).

[2]邱海川. 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J]. 新教育, 2009(12).

篇6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若无奇事 眼花缭乱 喘息chuǎi 倚靠yǐ

B.朝气篷勃 引人遐想 罪孽liè 褒贬bāo

C.井然有序 一如既往 阴霾mái 磐石pán

D.百感交集 温文而雅 笼罩lǒng 扇动shàn

2.依次填入下列空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在烛光下,泥泥狗黄色的眼睑 得眼睛格外有神。

⑵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得眉心像被针扎似的 地一疼,挨蛰了!

⑶终于,你从野牛的 里冒出了生命的嫩芽。

⑷少年再一次 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A.衬托 激烈 脚印 聚集 B.显现 激烈 足迹 聚集

C.显现 剧烈 脚印 聚积 D.衬托 剧烈 足迹 聚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国庆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篇7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八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 3 . Lesson 9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half”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圆卡纸,把它剪成一半,告诉学生这是圆的一半,也就是half。讲到”quarter”时,又把半圆剪成一半,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quarter”了。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而讲到如何表达时间时,我用了一个用红卡纸做的大钟,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用实物让学生练习”What’s the time? It’s……”的句型,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原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近来更帮部分同学交上了”penfriend in America”,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例如在七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予以重视。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从中段考试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水平相当,八班的差生面相对较大。所以在中段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八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考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差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

篇8

关键词:语文课 阅读 悬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30

有人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没有第二课时容易出彩,因为教学内容过于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而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如何让第一课时的教学也能精彩纷呈?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 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想阅读,有强烈的阅读愿望应该是老师的首要任务。为此,课始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如教学《桂花雨》第一课时,课开始,笔者就用深情的语言,把学生引进了文本内容。师:“同学们,先请你们看几张图片,看看这是什么花?(出示桂花图片)认出来了吗?这是桂花。八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它看似平淡无奇,却会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桂花对于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来细细的品味桂花雨。”学生在课一开始,就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心灵受到了触动,为教学的展开奠定了情感基调。

再如教学《二泉映月》第一课时,屏幕出现课题及月光水面树影图景,老师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全场屏息静气悉心聆听。)

在乐曲声中揭示:“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凄凉、忧伤的乐曲声中一同去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去体悟蕴藏其中的美好情感吧。”

带着课前对阿炳苦难身世的大致了解,孩子们开始走近《二泉映月》。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有层次朗读,感知文本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但是,深入阅读的前提是熟悉文本,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懂、读顺句子,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所以,“读通”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应放手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试读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划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在难点处回读、反复读,示范读等,以期达到正确、通顺的朗读。在平时的第一课时教学中,一般采用四部读法,一是初次读,二是检查反馈读,三是理清层次的浏览,四是强化感知读。在四步读书中,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涵盖面广,基本上能达到读通顺读流利的要求。

3 灵活、巧妙进行字词教学,落实字词目标

字词教学是语文第一课时的“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课标》这一要求赋予第一课的字词教学训练要扎实、操作要到位,要创造性地给教学环节以内涵的充实、内容的丰富和思维容量增加,让字词教学彰显色彩。谨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语文教学规律,实现各个目标的达成和渗透。

4 交流读书心得,设置阅读悬念

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第四步读书,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印象深刻,再去读一读。学生各自读文,然后指名读,并让说说为什么这段课文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战士仿佛神兵天降,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有的说,战士黄晓文为了抢救大堤不顾自己的安危真令人感动……师不去引申,而是随着学生的话题设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去感受官兵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让学生再次产生阅读期待,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篇9

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评价

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不是惩罚式的提问,一般来说,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但未必都能很好地回答。面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回答,作为教师该怎样处理呢?对于完美的回答,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成功走向成功;对于不很完美的回答,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正确的一面,然后再指出回答中的不足,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对于错误的回答,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于那些对问题不做出任何反应的学生,也不要把他(她)轻易地凉在一边,马上叫其他学生回答,而要弄清楚学生不回答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回答,但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有的学生对答案把握得不是很准确,不敢说出来,只怕说错,在同学面前出丑;也有些学生确实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又不愿在众人面前承认。碰到学生对问题不做出任何反应时,教师要善于辨析出各种可能情形,可以反问学生:“你是真的回答不出来吗?”这时,一般来说,那些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和那些因怕出丑而不敢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答案的学生,会表现出一种欲言又止的表情,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来;而那些确实不知道怎样回答的学生会立即点头表示肯定,教师要想办法提出一些辅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逐步向思维目标靠拢。

二、使用亲切的教学语言与和蔼的面部表情

一般来说,课堂上教师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与和蔼的面部表情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会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气氛,听起课来感到轻松、愉快,也就愿意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进行提问时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语气、语调以及语速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要面带微笑,不要恶声恶气、板着脸孔提问。同样的一个反问“难到这个问题你真的回答不出来?”如果教师以和蔼的口气说出来,学生会从教师亲切的表情得到暗示:这个问题不是很难,我会回答出来,于是他就会继续积极地思考;如果教师提问时铁青着脸,声音大且语速快,那么不论是被提问的学生还是没有被提问的学生,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来,不去再思考问题。在这方面,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己接近成人,形成了牢固的自尊,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点滴不是,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感。而体育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这方面要求更高,因为一旦学生的思维发生中断,就很难继续思考下去。

三、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疑

体育教学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有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够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的,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看,如“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学生注意听她的回答是否正确与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和责任,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他们所解答的问题也应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四、优选问题,激发动机

教师设计问题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具有吸引力。一般来说,能引起学生认知矛盾的问题比较有吸引力。这些问题大多余存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连接处,教师如果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通过设疑、解惑,提高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提问与练习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多进行身体练习的实践。

五、选择角度,巧设梯度

篇10

在图书馆向预约读者做出可以借阅图书的意思表示后,根据传统民法理论,要约承诺达成一致,合同成立。此时能否认定图书借阅合同也已成立?对此笔者认为不能成立,因为图书借阅合同是一种实践性合同,除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外,还须实际交付所借阅图书,即只有预约读者实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并接受图书时图书借阅合同才成立。所以在将图书交付借阅人之前,尽管被预约图书已经到馆,图书馆也向预约人表示可以借阅,此时借阅人仍可解除预约,但须及时向图书馆做出明确的意思表示,实践中只要在网络上取消预借或告知图书馆即可。

2预约借书之法律目的

预约借书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登记某读者的借书请求,保障将来预约借书人与图书馆之间图书借阅合同的实现,限制图书馆在该书到馆后将其借予他人。从民法原理看,如果没有图书预借制度,图书到馆后,任一读者都可与图书馆发生借阅合同关系借阅该图书,所有读者权利平等,谁也不享有优先于别人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围绕某些热门书籍,许多读者可能会不辞辛苦,经常去图书馆查询,费时费力,甚至出现两人同时发现一本书而进行争抢的现象,严重影响读者借阅权的实现。而图书预借制度的出现将某读者的借书请求在图书管理系统中,体现出来,图书馆可按照读者预约时间的先后确定借阅次序,也就是说,针对某本书所有读者的都向图书馆提出了同一要约,而所有读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图书馆应公平对待每一位读者,不能随意在申请借阅某书的读者中做出选择,而只能按照提出要约时间的先后确定借阅权实现的先后顺序,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对图书馆而言,开通网上预约系统后,图书馆可在第一时间知道读者的借阅需求,从而在预约图书到馆后尽快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而且,通过设置网上预约借书系统,图书馆可具体掌握图书需求情况,针对某些预约较多的热门书籍,通过加大书籍购买总量、提供书籍复制品、提供数字化图书资源等措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3滥用预约借书权的定性

赋予读者预约借书权本为方便读者,但很多人滥用此权利,不仅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管理秩序,也损害其他读者利用图书的权益。

3.1滥用预约借书权之表现

滥用预约借书权行为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形:第一,部分读者随意预约图书。在网上图书馆浏览时有些读者觉得某些图书较好,便做了预约申请,但并不真正需要,因而事后完全忘记自己曾预约图书之事,导致部分书籍长期处于被预约状态而无法被他人利用。更有甚者出于恶意干扰图书馆管理秩序之目的,多次、长期随意在网上预约图书而不实际借阅,这些行为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图书预约的正常秩序。第二,图书馆通知了预约读者书已到馆的信息,但该读者不前往办理借阅手续也不取消预约,时间一长必然会影响其他读者对该书的利用。第三,有些读者确因需要而在网上提出预约借书申请,之后又从其他途径找到所需资源或因情势变化不再需要所预约图书,但他们多因疏忽没有及时取消预约,导致图书馆专门为这些人预留图书,有些预约图书甚至被图书馆滞留于预约专架达20天之久,严重影响他人对图书的利用[5]。

3.2滥用预约借书权行为属缔约过失

对滥用图书预借制度的行为,可从民法角度做出分析研判。由于图书借阅合同并未成立,故无法用违约制度而可借鉴民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追究该读者的责任。所谓缔约过失,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一方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6]。这种先合同义务是指合同成立前的缔约过程中,当事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而应承担的通知、协力、保护及保密等义务[7]。先合同义务不同于合同义务,其产生的基础不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而是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法定义务。读者滥用预约借书权符合缔约过失要件。首先,滥用预约制度的读者违反了先合同义务,是不诚信行为。缔约过失具有许多情形,读者滥用预约借书权的行为也可做一定归类。对某些读者出于扰乱图书管理秩序之目的而随意预借图书之极端行为,可视之为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之情形,这已被我国《合同法》第42条所规定。而对大多数滥用预约借书权导致图书借阅未能成立之情形,可解释为未尽说明义务而导致图书馆遭受损害。在图书借阅过程中由于预约借书者较多,情况各异,图书馆无法掌握哪些预约人会认真履行,哪些人会滥用此项权利。在预约之后,双方都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对方,形成相互信赖之关系。而“要求信赖并得到信赖之处,应负提供信息的义务。”[8]这种信息的提供体现了民法上的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之要求,对双方而言尤为重要。数量庞大的预约者,是否及时将预约信息告知图书馆将直接决定图书馆的合理期待能否实现,决定图书馆的善意信赖利益是否受到辜负。当然,在图书预约过程中,读者和图书馆都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对相对方尽力协助。从图书馆角度讲,对预约图书到馆后不及时挑出放在预约书架上并及时登记、告知相关信息或在预约图书已丢失情况下不及时告知读者等行为,造成读者预约请求无法实现,也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然而图书馆是确定不变的主体,读者可通过及时询问图书馆来调整自己的借阅需求。而读者人群庞大,图书馆无法实现对读者借阅行为的精细化管理,面对读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的预借行为,图书馆无法做出具体的情形判断,很多时候只能选择等待,而等待时间一长最终图书没有被借阅将严重影响其他读者的利用,增加图书馆的工作成本,故亟待寻求应对之策。其次,未违反先合同义务一方因对方行为而受到损失,这种损失属于信赖利益的损失,即图书馆因善意信赖图书借阅合同将会成立,但合同实际不成立所造成的损失。当然图书馆是公益性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图书借阅合同即便如约履行也不会给双方带来具体财产收益,即间接损失是不存在的。在读者未按约定履行图书预约的过程中,图书馆为订立合同而进行了一定的管理活动,主要指将预借图书滞留在预约专架上一定时间,而预约人最终没有借阅,从而使图书馆对预借图书的管理工作白白浪费,管理成本大为增加,属于这类缔约过失行为所带来的直接损失。最后,违反先合同义务一方在主观上存有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实践中大多数读者并非故意违反图书预借规定,而是由于遗忘、疏忽所致,属于过失。对缔约过失行为,民法规定的责任方式为赔偿损失,滥用预约借书权造成图书馆产生直接损失的读者,理应承担这种损害赔偿。当然图书馆作为公益性单位,是提供知识服务的组织,不应向读者要求过高赔偿,可象征性要求读者支付一定赔偿金,目的主要在于教育、警示违规读者今后遵守图书预约规定,维护图书馆的管理秩序。

3.3滥用预约借书权的行为侵害他人的信息获取权

不遵守预约借书规定的读者对其他读者也构成了一种侵害。具体而言,预约图书在到馆后,图书馆都要为预约者预留一定借阅时限,在此时限内其他读者不能借阅,而预约者最终没能借阅使其他读者的信息获取权受到了一定的侵害。读者信息获取权是指读者能够平等、自由地利用各类书籍、文献资料等获取信息的权利。现行法律虽未对读者信息获取权做出明确规定,但从公民所享有的受教育权、文化权、知情权等权利中可推导出读者有权从公共图书馆获取信息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实现个人进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指出,所谓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等人身、财产权益。”该条采取了概括加列举的立法模式,只要属于民事权利就应被列入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公民对图书馆所享有的信息获取权是平等主体间所形成的民事权利,理应接受侵权责任法保护。违反预约借书规定从而侵害其他读者信息获取权的行为,其所损害的并非其他读者的财产权益,而是他们及时获取知识的权益,这种损害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故此,必须要求相关读者今后停止类似侵害活动,自觉遵守图书馆现行管理规定,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保障读者权的充分实现。

4对滥用预约借书权的事先防范

网上预约借书之本意是为读者提供便利,但许多人滥用此权利,对此似乎很难用有效的法律手段进行规制,很多图书馆均采用教育手段提升读者素质,让读者自觉遵守预约规定,这种软手段有时收效并不明显。从法律视角出发,也可采取一定措施事先预防。

4.1由图书馆对预约读者提出新要约

既然网上预约借书符合要约承诺之理论条件,在读者所预约图书到馆后,图书馆通知预约人时可附加一定期限要求预约人到馆借阅,比如3-5天左右,这种附加说明是图书馆对读者所提要约做了一种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的说明,是一种实质性变更,可视之为新要约。当然这一新要约要以实际通知到达预约读者,即进入预约读者可控制范围内(实践中用电话、短信等形式通知较为有效)才能生效。这就要求预约人在规定时限用实际履行借阅图书的行为方式进行承诺,预约读者仅口头表示同意去借不足以产生有效承诺的效力。宽限期过后,读者若不去借阅,则视之为放弃预约,图书馆所提出的新要约自动失效,可予取消。如果读者收到图书馆通知时明确拒绝此新要约,则本次预约申请也立即失效。只要预约失效,所预约图书自动转由下一预约者使用。这种做法使图书馆面对读者的借阅申请由被动变为主动,可最大限度地控制预约时间,为图书资源的利用创造最大效益,同时也不违背相关法理要求。当然,预留时间过于短暂有时会给一些读者带来一定麻烦,比如有人外出短期内无法返回,此时可由他人代为办理借书手续或通过协商方式相应延长预约等待时间等,以体现图书馆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服务。

4.2设立预约借书诚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