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场面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04-03 13:3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场面的成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场面的成语

篇1

2、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朝天燃烧一样;

3、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4、奋勇争先: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5、欢声笑语:又说又笑,表示气氛欢快热烈;

篇2

点评人:我是雨欣

今天傍晚,何叔叔和一些小朋友来我家聚会,还要做煎饼和包扁食。 (开篇直奔主题,但既然是聚会,下文中就应该写写聚会的场面或小朋友、大人们的一些言行,以烘托聚会的气氛。)

开始和面了。何叔叔先把一些面粉倒入盆里,再加一点水,就开始和面了。何叔叔把面和(揉了)了一会儿,又倒了一些面粉,再加点(和)水,(继续)揉了大约五分钟左右,又放了(入)点碎青菜,再继续揉,(最后)然后何叔叔扯了一块面给我们(,让我们体验)揉(面的感受)。我先把面揉得扁圆扁圆的,再拿一只玻璃杯子,放在上面来回滚动,把面压成煎饼的样子。经过一番努力,我的煎饼做好了,我抬头看了看别人做的煎饼,有的没撒面粉,结果面粘在了杯子上;(,)有的压得太薄,一不小心,扯出了个大窟窿…… (和面的过程写得比较具体,描述其他人做煎饼的情形准确、生动。但应该写写人物的动作与神态以及自己的心理。)

做好煎饼(接下来)就要煎煎饼了。我们把自己的劳动果实递上去给何叔叔煎,不一会儿,桌上就摆满了香喷喷的煎饼,我们顾不得洗手,都想尝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我拿了一块煎饼咬了一口,“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其它人也赞不绝口。 (抓住了心理感受这个点,但欠具体,应该写写其他人的神态以及举止。)

吃完煎饼就要包扁食了。我们拿出早已剁好的肉和事先买好的扁食皮,就争先恐后地包了起来。 (“争先恐后”这个成语用得好。)

“哎呀。(!) ”我叫了一声,原来我放的肉太多了,扁食皮撑破了,可我不泄气,又包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掌握了包扁食的技巧。 (“撑破”这个此用得很形象,但要写出自己是如何掌握技巧。)

半小时后,扁食也包得差不多了,我们(的面前堆满了)把各自包的扁食聚在一起,样子(就)像一座小山,我和其它小朋友给这座山取了个名字,叫“扁食山”。 (言语间流露出了内心的喜悦。)

篇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的实践,但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往往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和训练的质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1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语言内涵,实现“立体化”的语言训练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就某一词语而言,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例如对《槐乡的孩子》一课中“火热”一词的理解,就不能单单从天气很热这个角度上去解释,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去加深理解。一方面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关于天气炎热的语句的描写,去体会,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槐乡的孩子们冒着酷暑,快乐的采摘槐花的劳动场面。这样,学生对“火热”一词的理解才是透彻的。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准确理解”作为语言内化的重要前提。借助理解语言,感悟词语的形象生动,揣摩词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蕴含的情意情感,使词语活化、动化。

需要说明的是,词语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扎扎实实,厚重通灵。对于词语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满足于字典、成语词典和《词语手册》中的解释,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语境,不仅要懂得词语的表层意思,更要理解其中的“言外之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回溯”到语境中“猛滚一番”。 如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抽象概括的词句加以具体演绎,对具体描述进行抽象概括,对这样的句式鉴赏、比较、体悟,会不断积淀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敏锐力和鉴赏力。这样不仅让学生把“精巧”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且进一步懂得作者是如何选用词语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抒发感情的。这种“立体化”的语言训练,有效实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整体教学序列推进,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增大,加深了对词语和句子本身的动态分析与理解,而且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联系学生实际,感悟语言环境,避免呆板刻意的语言训练

经常见到我们的语文老师为了训练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以及反问句句式的变化,生硬的将课文中的某一句式挑出来要学生练习。我认为句式的选择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让学生去练习两种句式的变换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几种句式再特殊,一般人也会根据表达的需要,下意识地去选择所需用的句式。语法无非是将不同句式从知识的角度,把“所以然”讲清楚。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去讲这些语法知识。你不讲,他会自然而然的、不受似懂非懂的理论干扰去运用这样的句式;你讲了,他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用起来反倒踌躇。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乐此不疲地让学生进行类似于这样的练习。其实这样的练习是盲目、无效的。语法学、修辞学与具体的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从具体的语法、修辞现象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法则和规律。让初学语文的小学生学习语言学的理论,是欲速不达之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从实用的角度为语言下的定义。而涉及语言更深层面的理论问题,如,语言学中的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无疑会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不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知识的系统教授,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对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有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知识呢?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语言训练会涉及到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比如,识字、写字。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简单地给学生讲一点有关汉字的造字方法,一些有关笔顺、笔画、部首、偏旁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比如有关词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辨析词义和积累词语的能力,可以讲一点特殊的构词方式。如词的重叠,由两个语义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成语、词的多义、反义、近义、褒贬义等。为了使学生准确地遣词造句,理解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可以给学生讲一点最基本的语法常识和修辞常识,但讲这些常识,必须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现象,体会表达效果。给学生渗透一些词汇、语法、修辞的简单常识,这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不应笼统加以反对。

3 确定目标,精选方法,让语言训练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和时间,尽量压缩讲解课文内容的时间,着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有典范意义的,表现力强的,又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段,作为学习的范例。或咬文嚼字,或品评鉴赏,或反复吟诵。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揭示语言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当然,学生仅仅对语例产生感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这些感受与实际的语言交际建立联系,让学生多作模仿或迁移性练习,以达到语言训练目的。

篇4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语文,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的多元化,超前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也起着尤为重要作用。教育部也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班班通”也随之在各中小学开展开来。在语文教学中,“班班通”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的运用使单调、枯燥的语文学习内容转化成语音、动画、录音、幻灯片等为一体的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以其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等诸多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班班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获得成功的一种推动力。一种好的学习方式能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鲸》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但是,紧接着我打开“班班通”运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有关各种各样鲸的图片,并且还播放了一段有关于鲸的电影,学生们的兴致就马上高涨起来,并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利用“班班通”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及课文重难点的突破

在教学中,利用班班通将课文化抽象为具体、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从而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活学习的内因。

例如,在学习《花钟》这一课,对昙花“含笑一现”一词,学生很难理解,我利用了多媒体将昙花一现制成动画,让学生一目了然,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这个词。

在教学《长城》一文时,学生对这一工程的“雄伟”与“巧妙”体会不深,对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感受也很肤浅,我用屏幕出示了长城的远景图,近景图包括条石、方砖、垛口、望口、射口。学生通过欣赏着形象逼真的图片,从长城远景图片等能很深地体会到这一工程的“雄伟”,从长城的结构能深深地体会到工程的巧妙。学生这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我国人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对于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所采取的中部凿井法和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我就用FLASH动画为学生展现了其过程,形象生动,过目不忘。

三、利用“班班通”营造意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抓住小兴安岭“美”的特点,用多媒体手段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通过课件依次展现在学生面前,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随着有感情的朗读,画面美丽的景色与课文描写相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景。此刻,学生仿佛进入茂密的林海,置身于娇艳的野花丛中,追逐着活跃的小鹿群……那满地蘑菇似乎伸手可得,那神奇的人参似要频频招手……学生此时的情感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在浓厚的兴趣中分析、理解、品味、感悟,从而加深感受美的意境。这不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利用“班班通”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习作

巧妙借用多媒体展示,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热情,还可以弥补小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展现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衔接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我的课余活动》时,我录制了学生课余时间拔河、踢毽子、跳绳等活动的场面,上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起了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人时,有关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抓住重点、按活动顺序来写清楚。可见,电视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神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理、有神。

五、利用“班班通”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太阳》这一课,主要讲了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大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用理解,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为学生在课堂上拓展了与太阳有关的很多知识,比如太阳系的构成和卫星、行星的运动方式,后羿射日的故事以及太阳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展示,加深了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又如,在教学《月球之谜》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嫦娥一号飞船与神州五号飞船拍摄回来的关于月球的图片资料,以及人类航空探月计划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神秘的月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课文有了浓厚兴趣,也扩大了孩子的月球的认识。

另外,在进行作业讲评时,可以通过展示台把好学生和后进生做个比较,暴露问题,再纠正问题。例如我在讲授13课《白鹅》的时候,学生有一个经常写错,脾气的“脾”右边“卑”字,从白字中间画出来的撇总是超过下面的横,我在改作业时,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写错,索性我就把这个字重点纠正一下,通过展示台放大后,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这个字的笔画,然后让学生多写几遍,加深一下记忆。再写作业时写错的情况就少了许多。

六、利用“班班通”实现感情升华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动之以情,悉心品位,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班班通设备,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感情得以升华。如《王二小》一课,我将从电视上录制下来的小英雄机灵、勇敢的壮烈牺牲的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精神震撼,在震撼中学到了知识,感情得到升华。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科学的运用班班通提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实现与文本对话,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强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篇5

课堂气氛即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课堂气氛的构成要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课堂气氛的优劣几乎成了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标准。课堂气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大有在课堂气氛上做文章的必要。 基于此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人际互动,也是情感交流的互动过程。就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课堂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魏书生说:“民主是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阔”。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师生人格的平等上,有些老师怕因此而降低自己的威信,其实不会的,老师的威信不是靠威严堆起来的,而是靠老师的知识水平,能力和良好的修养去征服学生,蠃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老师不要让学生怕,应该让学生敬和爱,学生怕你,就会远离你,不会和你说真话,这是不和谐的表现,老师要增加民主意识,应具备民主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在教学时,笔者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 讲究教学语言,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

霍姆林斯基增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将有助师生情感的优化,有助于优化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这一职业,面对的是正处于青春期蓬勃向上的年轻生命,他们热情活泼、精力充沛、头脑活跃、富有创意、思想敏锐,加之,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经验不多,因此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他们渴望轻松、安全、积极和释放,希望消除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神秘感、隔膜感和压力感,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时常带给自己安全、温暖、乐观、蓬勃的如沐春风的感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幽默自然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幽默的确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师生沟通方面的独特作用,能带给师生关系建设性的培养和促进,从而使我们的班级、年级和学校变得和谐而有情趣,蓬勃而有朝气。

3 适度演示、激发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宜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以强烈刺激,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造生动、活泼、愉快、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和质量。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时,因为学生对于奇妙的海底世界并不熟悉,所以上课伊始,笔者首先播放了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让学生欣赏,海底那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画面,再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这一切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了美得享受,使得课堂教学立即进入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再比如在教学六年级第十一册《安塞腰鼓》一课时,笔者在引领学生领略了舞蹈场面的豪放火烈,鼓声的惊天动地,击鼓后生的元气淋漓,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后,再次引领学生观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身临黄土高原领略安塞腰鼓的风姿与魅力,在学生沉浸其中时教师提问:“好一个安塞腰鼓”写出了作者的赞美,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抒发你心中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吗?学生的创作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为学生极好地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提供参与机会,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

篇6

【关键词】中职语 口语训练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10-02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的四种能力,这其中“说”是重要的一环。目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亦即口语练习日益重视,但实效性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既与语文教学属于文化课不受中职学生重视和学生文化底子薄有关,也与教师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传授有关。要提升中职语文口语练习的实效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其实它也是“说”的基础。只有先把要范本“读”熟了,才能更好地“说”。那么中职生应该如何打好这项基础,特别是在现今各中职学校注重学生专业课教学,过去一直为文化课教学辅助开设有的“早读课”、“午读课”或者“晚读课”纷纷取消或者运行不佳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读”的效果?笔者以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选择读物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多读,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选择读物。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读”的练习,不能只停留于语文课本,只依靠每次课堂教学时安排读课文的环节,学生大多兴趣不高,一方面是教材课文内容不一定感兴趣,觉得没劲;另一方面是在课堂上读书会被教师、同学点评,不愿意读。因此,读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还必须增加其他课外内容,如何选择呢?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选择贴近中职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的读物。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花季年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学习和生活是充满阳光的。因此,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每次安排不同的同学“读”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段落,也可以是冷笑话、励志故事、网络上看来的小段子,只要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与他们当下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学生就不会感到乏味,自然愿意“读”。

2.选择与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读物。在中职学校,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的。在语文课堂上或者课外“读”与专业有关的读物,学生兴趣会更浓。比如给烹饪专业学生的找来“美食文化”文章,给动漫专业的学生找来介绍动漫发展史的文章,给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找来马云的成长故事,给电子、机电、数控等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找来美国通用、青岛海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介绍企业文化的文章,学生往往会更容易看进去,“读”出来。

3.选择开拓中职学生视野的读物。客观地说,现今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多都是“基础差,底子薄”,由此还表现出另一种情况就是“见识短”。他们不仅不太关注学习,还往往缺乏对社会发展、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关注,甚至缺乏对自身今后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而是往往只关心眼前的吃喝玩乐。因此,语文教师在练习学生“读”时,就可以安排学生“读”时政新闻、政经知名人物传记、创业财富故事等内容的读物,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考职业发展前景,通过“读”,形成大视野观。

(二)克服默读,引导朗读

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学生“读”书,喜欢“默读”,不太喜欢开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备课往往也有默读环节,默读的确也速度较快,但从锻炼学生口语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且克服以下三种情况:

1.普通话不标准。这是学生普遍碰到的问题。由于受到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在朗读时容易闹笑话,需要教师及时指正。然而,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好的,不能等到说好了普通话才朗读,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读”,不怕读不标准,多练习,在纠正中进步、提升朗读的水平,同时也促进普通话水平提高。

2.碰到不会读的字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及时多查字典,多向教师、同学请教,做好朗读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不能偷懒的环节,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劳动。通过多次朗读,打牢基础,消灭不会读的字词,也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3.没有掌握朗读技巧。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没有掌握语速、语调、停顿、节奏等技巧,学生朗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对此,要先鼓励,即使学生刚开始读不好,也要张嘴读,再慢慢学习朗读技巧,越读越好。

(三)集体朗读与个人诵读相结合

日常教学中,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经常安排的朗读环节就是集体朗读。这种集体朗读的方式有着节省时间的优势,但从口语训练的广度来说也往往容易出现滥竽充数之徒,根本不读,没有达到训练效果;与此同时,集体朗读中,每个人的语速、语调并不是完全一致,也不易在集体朗读中发现。因此,在口语练习中,还是需要将集体朗读与个人诵读相结合,都有适量的安排。

二、加强“说”

中职语文口语练习,“读”是基础,“说”是关键。打好了基础,就要进行真正的口语练习,亦即“说”。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现今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口语练习中还不能马上就进行演讲、职场应聘模拟等形式的练习,需要一步一步逐步提升。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分以下步骤进行:

1.复述。复述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刚开始时,很多学生不能完整地复述一个故事,明显表现出口头概括能力差的问题,此时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书写大意提纲或打腹稿,教师做好示范,也可让优秀的“尖子生”示范,带动其他同学,教师及时给予点评。以复述一个故事为例,一定要训练学生能把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讲清楚,理清逻辑顺序,学会概括故事大意。经过这样的教学与指导,学生表达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为后面的描述等训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演讲。有了复述打下的基础,进入演讲环节就相对容易些了。演讲训练笔者一般多采用“课前三分钟”的形式,每个学期每名学生至少有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在具体的训练中,仍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撰写讲稿―带稿演讲―脱稿演讲依次进行,每名学生演讲结束,马上现场点评,提高课堂效率。

3.即席发言。有了能基本演讲的底子,笔者开始训练学生的即席发言。在训练时一般是先看一段视频资料,然后随机点名,请学生做即席发言,比如观看《舌尖上的中国》有关柳州螺蛳粉的介绍后,请学生发言:如何借势《舌尖上的中国》向外推广柳州螺蛳粉。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让其在短时间内学会提炼观点,组织语言较为清晰地表达,从而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话题

要让学生愿意主动“说”,话题很重要。每一次的口语训练课,笔者都会提出一个学生熟悉、关注的话题进行口语训练,如“如何打扮自己?”“读职业技术学校没出息吗?”“如何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先就业还是继续升学?”等等,让学生热烈讨论。针对即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设置模拟应聘场面,训练学生面试的口语技巧,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面试。

(三)鼓励的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经过前面的训练,学生大胆地说了出来,他们此时最关心的就是别人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我说得怎么样,到底好不好?”他们在心里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在实践中,笔者一直采用鼓励的评价,只要学生张嘴说了,先给予肯定,再指出不足。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肯定是具体的,不是仅仅一句“好”、“不错”,而是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表现,用具体的话语表述,“你的语速很适中,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演讲情绪很饱满,对讲稿内容吃得很透,是用心演讲”等等表述,鼓励对中职学生更为需要。

三、开展各种辅助活动

好玩、好奇、爱动,爱表现是中职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在课堂内外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比赛活动及表演活动,可使学生陶冶情趣,在心理上得到较大的满足,使口头表达能力在笑语欢歌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因此,语文的口语训练除读和说外,教师还需要组织适当的活动来辅助。

(一)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特别是辩论会,有了好的辩题,学生可以滔滔不绝,观点的碰撞往往擦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对于辩论会,刚开始不一定讲究严格的规则,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规则不一定适合中职学生,教师不必马上苛求学生完全按“国际规则”进行,先让学生辩起来,哪怕有一些“吵架”的成分,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观点,再逐步规范,最终呈现出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二)将口语教学延伸到课外

口语教学不能囿于课堂,还应向课外延伸,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社会活动,加强学生口语能力及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存在语文口语课时量不够的情况,所以一定要结合寓教于乐的口语实践活动训练,加强并巩固学生的交际口语能力。比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演讲与口才协会可以举办绕口令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续故事接龙游戏、诗文朗诵比赛等等活动;辩论队可以组织辩论赛;广播站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普通话大赛;创业社可以举行“毕业生模拟应聘会”活动;戏剧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品、相声、情景剧的编排、训练、演出等等。以笔者所在的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全校有8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与口语训练相关、相近的学生社团就有10多个,大量的学生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口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职学生语文口语水平基础差、底子薄,教学难,但并非不可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教学经验,教学相长,最终服务于学生的今后的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善于表达的合格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林信凤.中职语文口语训练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

[2]蒙华秀.中职语文口语训练探析[J].广西教育,2011(24)

[3]葛智敏.中职语文口语训练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09(42)

篇7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策略

目前,中学语文考试作文为50分,占总分数的4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语文成绩的高低,写作能力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在农村,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这要求教师在传授诸多的写作知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了农村作文教学发展。各种基础教育设施、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使得农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写作认知、写作训练、素材积累、能力提升上都与城市有极大的差距。

1.“应试教育”在农村表现得更为明显和根深蒂固

考试是农村学生解决自我身份,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使得农村中学作文的教学更倾向于应试,学生的写作培训也以中考、高考这样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作为导向。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平常的写作训练中逐渐地将整个写作进行了功利化的利用。作文的命题和选材随着考试的风向而变动。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作文高分,很多的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作文考试技巧,向学生教授“俗招”:如何套题,如何改头换面,如何移花接木等应试技巧。

2.教师观念陈旧落后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观念是其行动的灵魂。因此,教师的写作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这种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直接的指导和统率作用。农村学校环境艰苦,信息相对闭塞,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十分保守,思想上还未接受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课程中更加强调每一位学生个人的主体性特征,要求要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作文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的统一,应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采用“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整个过程中都无法体现学生个体的主体性,没有能照顾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是否是真正的抒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就会形成假大空的局面。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除了没能最大成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之外,其也会造成农村中学作文评价的种种弊端,如评价过于片面、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等不足。这些不足将严重影响到农村中学的作文评价,导致农村初中的作文评价也与之相应地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与弊端,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3.作文教学脱离实际

我们常说作文应该源自于日常生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或是锦绣绮丽的自然风光,或是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或是别有韵味的农村生活,或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这些都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农村学生所拥有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写作素材。但是,每每到写作的实践中,学生就犯愁,觉得没有很好的写作素材,觉得太过习以为常,觉得不如写作教辅上的作文更为真实而动人。这说明了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应试技巧,过于注重书本中的应试知识,使得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严重脱离了社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学生要写出自我,作出真情

农村的中学生要积极走进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展现出最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生活中的群山、庄稼、田野、河流、飞禽走兽、游鱼跃虾等等都将成为每一位农村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皆可成为教师教学之题材,学生写作之素材。教学改革上要避免考试至上的应试方针,让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对自然的认识是出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这是农村中学生所特有的优势。只要学生愿意观察,有时间、有计划观察,总能会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获取丰厚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同时,要将生活中有意义的场面进行日常化记录。如“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日常生活化的写作相关培训,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身所经历的场景真实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表达虚假情谊的弊端,同时又可以为自身的写作积累丰厚真实的素材。

2.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最基本的借鉴,通过对课本以及其他图书的阅读可以让学生间接地认识到自身生活局限之外的知识,通过阅读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所体现的思想,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这将为提高学生自身写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等课内阅读的基础性作用,要认识到教科书中所选取的文章是经过千锤百炼、文质兼美的,所以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来提升自我的阅读能力,努力地坐到阅读与赏析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同时,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宽自我的阅读面,加强自身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对适合自身阅读的书籍来不断拓宽知识面,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中汲取营养,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从普通文学读物延伸到各种科普读物,都应不断涉猎。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学生应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社会阅读能力,要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学生在阅读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从社会生活中阅读汲取写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因此,学生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多留意身边所发生的真实的事情,要在阅读社会中提升自我评价、鉴赏美善丑恶、品尝人生世态,将书本所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开阔自身眼界。学生须不断地阅读书本知识、阅读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来学会分析、提升文学素养,最终达到自我写作能力的提升。

3.教师要转变态度,提升能力

首先教师要努力转变自我写作教学的观念,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中学作文教学在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念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学作文教学必须跟紧时代变革的步伐,要与教育发展,人的发展共同发展。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语文教师在农村中学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转变自我写作教学的观念,正确把握写作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从全局出发,认真把握好写作的总体要求,分析好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将写作教学建成相对独立且又密切联系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训练体系。同时,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程中,既要分析总的目标,也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阶段单元安排制定阶段性小目标,争取做到目标明确,课堂安排得当,有重点、有联系地推动学生作文能力循序渐进式上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针对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带动学生解决好每一阶段的小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乐于学习,精于学习。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灵活施教,努力将写作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安排,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适当灵活地安排农村中学生所能写、所愿意写的内容。第三,教师在作文评价过程中,要通过正确的评价,去不断挖掘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适合当下农村中学生写作评价模式,不断探索以老师评价为主导,转变为老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家长阅示相结合的模式来不断带动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作文的批改要从多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要做到“批”和“改”、“讲”和“评”的有机结合,注意批的方式,多做一些富有启发、鼓励、针对性的爱心批语。注重学生修改,特别重视学生文章中的增、删、调、换等基础错误。教师在进行作文讲评时,要尽量做到以点带面,找出共性问题,为学生拨开疑云。“讲”就是要对作文题目、素材、内容认真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注意对作文题目理解、素材的提取等,“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更快地提升自我写作的能力。第四,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对农村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技巧等内容的训练。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教会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题目作为文章的眼睛,醒目的标题往往是文章能够吸引人注目的重要的亮点,因此,教师在写作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灵活引用歌名、剧名、诗句、成语等作为题目,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更加醒目,更加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或者巧用修辞手法,让文章题目更具文辞和感染力等等。其次要重视自己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俗话说“龙头凤尾猪肚子”,这句话虽有偏颇之处,但也表达出作文在开头语结尾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写作开头一定要做到“新”,开头要有足以吸引读者注意的新的感觉;要指导学生写作结尾尽量做到耐人寻味,让读者读后有回味无穷的感觉。第三、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和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学会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巧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避免出现农村化语言、过度的生活化语言,这些缺点会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日常的作文习作过程中要注意作文自身内容的充实、语句的通顺、词汇及文辞的书面化等,为文章增添光彩。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该以此为指导,不断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农村中学写作教学问题目前仍然比较严峻,这些问题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马上得以解决的,但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名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农村中学的教师要从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出发,提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聪.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3]苗春延.农村中学作文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4]李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篇8

运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兵器产生的历史足迹和文化生产的类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武术兵器的诞生经历了师法于动物、工具的衍生、独立和消逝等阶段;其文化生产分为仿生生产和象形取义两个类型;在象形取义中又呈现出互补之用、生克之用、艺术倾向和融汇贯通等兵器的文化生产类别;按照兵器的材料分类,又可分为石兵(石器)、铜兵(青铜器)和铁兵三类。

关键词:

武术;兵器;仿生;象形取义

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武术的冷兵器做出千姿百态并赋予特有的文化意义。如武术兵器中常见的剑充满了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1],在退出格杀舞台后,剑成为王者“的赏赐之物和权力的有限让渡”以及折射社会地位和大众手中的健康道具。历经石兵、铜兵、铁兵的数千年演变,中国武术兵器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本研究试图从发生学的视角,追寻武术兵器的历史足迹和文化生产背景,以揭示博大精深的武术兵器文化存在。

1武术兵器诞生的历史足迹

1.1师于动物

先人们在师于动物的搏斗特长之后,发现“兽性猛击,兼有爪牙之利,人虑其不足以取胜,于是以木石击之,”在“现实的看”的过程中,先人得出必须创造出类似动物“爪牙之利”的工具来保护自身的结论,这一结论后来延伸为“兵器是肢体的延伸”的武术理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的通过自身的存在自然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们做出的改变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2]。模仿动物“爪牙之利”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与动物搏斗的方式,也直接促进了武术兵器的诞生。“与猛禽野兽的尖牙利爪相比,原始人类知道无论如何模仿都无法企及动物的攻击防御能力,于是粗糙的石块和木棒成为伸长肢体、借物打物的狩猎工具。”[3]在持续的搏斗中,这些工具成为武术兵器的雏形。如绳镖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渔猎工具,有学者指出:“新石器早、中期的石鱼镖、骨鱼叉同现在的绳镖结构功能非常相似。……可见,绳镖是从原始的石鱼镖、骨鱼叉发展演变而来的。[4]”

1.2工具的衍生

原始工具很难区分是生活用具或是狩猎采集工具,在社会分工单一化的原始社会,兵器和工具本就是一体的。工具越精良,狩猎的成果越丰富;生活资料的丰富使人们能有更多的精力来改造工具,在二者的利好循环中,专门用于攻击和防御的工具逐渐分化出来———兵器,终于促使了人类和动物二元关系的强弱换位。“主体使用中介加工工具,即用工具加工工具,考古学证明只有人类才能。”[5]从单纯的木材工具到锋利和圆润的石块,再到石块和木棍的结合,原始工具逐渐适应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更加便利于生产采集过程。人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工具的改良,在社会分工单一化的原始社会,兵器和工具本就是一体的。在我国各地的岩石壁画中常有关于原始人类手持棍棒、弓箭狩猎的场面描绘。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石器,主要有砍砸器,石球,石锥,制造加工比较精细,形式也比较固定。距今10万年前的丁村人也有砍砸器、削刮器、石球等石器工具。丁村遗址中留下的石球,一部分被认为是用于制造“拌兽索”。[6]周代出现了以虎、熊、豹、麇头为箭靶练习射箭技术的场所。逃离原始社会后,人类被土地的稳定性所束缚,劳作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成为必备之物,在狩猎成为副业之后,抵御异族的入侵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务,居安思危才是民族、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因而,对于生产、生活、休闲和安全的考虑,兵器再一次和工具融合在一起,“平时是生产工具,战事或习武时就是兵器:如铁镐、铁锹、铁铲、斧头、铡刀、金刚凿、夺命钎等。”[7]生活工具有板凳、扁担、剪刀、扫帚、算盘等;休闲工具有铁烟袋、拂尘、状元笔、铁砚台等。

1.3兵器的独立

春秋时期的管仲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论,把百姓分成士、农、工、商四类群体,社会的进步造就了职业群体分工的精细化,职业镖师、军人、武士、侠、军旅武术家等武术从业者出现了,所谓武术从业者“就是指从事与武术相关的职业或行业的人员,换句话说,武术从业者就是指,靠武术吃饭的人员。”[8]在武术兵器的使用者和制造者相互印证的发展过程中,兵器终于从工具独立出来成为武术从业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制敌工具,而不再具备生产工具的功能。相反,在生产工具中,部分工具依然保留了兵器的功能,今天在部分地区依然能够看到用板凳作为拳术练习的日常生活、生产工具。付文生指出族群丰富了兵器的功能,“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也逐步出现了不同的分工,武器的运用及其功能逐渐多样化,投、射、砍、扎、拖、拉等技能逐步形成并完善。”[9]实际上,在作为族群扩大化的专门防卫人员———军队中,军种的单一化使兵器呈现出功能的专门化:钩镰枪专门砍杀骑兵的马蹄,藤甲兵左手持藤甲,右手持长矛,攻防兼备、各司一职。

1.4兵器的消逝

在兵器发展壮大后的人类历史中,动物逐渐被驯化而从深山老林进入家庭成为牲畜家禽,曾经师从于动物的兵器愈发找不到敌对的对象,终于,人们手中的兵器对向了人类自己。作为私斗的人类自身的脆弱和单一显然不需纷繁复杂的兵器,作为肢体延长的兵器依然存在,但已是“不外乎刀、枪、剑、棍”,曾经的奇门兵器只能作为艺术的表演在舞台上搏人眼球。此外,在近代我国经历的两次刺激下,在“刀枪不入”的闹剧下,世界列强的坚船利炮、枪子火器彻底埋葬了搏杀千年的武术兵器。

2武术兵器的文化生产

在武术兵器的开支散叶过程中,就其几何形状来看,有直线、丫形、圆形、球形、弧形;从仿生来看,有叉形、钳形、爪形、镊形、掌形、甲壳形、刺猬形等;从生活化来看,日常工具如伞、梳子、手镯、锄头等皆可在必要时化作兵器应敌。但是笔者认为作为独立出来的兵器应该区别于生产、生活所用的工具,不能混为一谈,如飞蝗石显然无法等同于普通的石头。戴国斌认为“武术也从动物界汲取原料进行文化生产。”[10]并进一步指出其两种生产方式:象形性生产和会意性生产。同样,笔者也认为兵器的文化生产过程中也存在早期对动物尖牙利爪的简单模仿到后来兵器的象形取义生产。

2.1仿生生产

武术兵器对动物的模仿具备了仿生学的特点,为此后兵器的精密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原始的动物模仿、有意识的仿生,是武术兵器进化的两个不同阶段。“学习自然界的现象作为技术创新的模式”,是兵器由初级向高级进阶的必然阶段,如早期模仿的简单爪形兵器而演变的更加精妙的飞爪、飞挠、飞钩等,在“爪牙之利”的基础上具备了放长击远的功能。随着人类冶金技术和制造业的成熟,兵器的仿生更加便利起来,成就了中国武术兵器的瑰丽奇观。兵器的繁多也反映出先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度关注和细致观察:对待不同的动物使用不同的兵器。从而使兵器的分类更加详细,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古代武术中素有十八般兵器之称,2002年洛阳民间武术家史洛生[7]广泛搜集资料自行设计还原了各种武术兵器共计5大类、18般、36系列、72科目、350余种、580件兵器,从兵器实物来看,相当部分与野兽猛禽的仿生有关,如模仿尖牙的狼牙棒,模仿鹰爪的飞爪,模仿鸡爪的鸡爪阴阳锐,在模仿龟壳的盾牌中,为了取得震慑敌方的视觉效果常刻有猛禽野兽绘画如龙头盾牌、狮头盾牌、虎头盾牌等。从这些兵器的创新中,动物原始的尖牙利爪被交叉起来,使之具备了“一专多能”或者“多能一专”的特点。总之,仿生学在武术兵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兵器的发展走进了快车道,梅花针、铁蒺藜、虎尾鞭、蛇形剑、柳叶刀等兵器纷至沓来,一时间琳琅满目。“拟百兽之形,树武林百家”,在一定程度上,兵器生产的多样性反映了武术生产的繁荣。

2.2象形取义

古人创器,必有一义。在武术兵器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脱离仿生的范畴,进入象形取义的阶段,即兵器在仿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兵器与艺术的结合,形成了杜甫诗句中的舞动的“公孙大娘剑器”,兵器与个人喜好结合形成了独门兵器等。武术兵器经过原始工具、模仿、仿生到象形取义,终于走进了人类自我想象的大海,兵器从专门的对敌器物走进了日常的生活体验中。绘画用的笔,妇女使用的宫天梳,僧、道使用的念珠、拂尘、木鱼,掌柜使用的铁算盘、金钱等无一不可成为武术兵器。总之,各行各业中都有自己的武器储备,兵器的文化生产已经模糊了界限。由于外形和功能的不同,兵器的意义也固定下来。枪似游龙,剑似飞凤;杀人刀,活人剑;刀走黑,剑走青等武术谚语即为此意。象形取义是对模仿的进一步想象和创造,而模仿已经跳出对生物的原始仿生,可以是对图腾或自然万物的想象。因为想象的无穷无尽,武术兵器逐渐从制敌工具中分化开来,根据各自的精神体验形成独门兵器,就常见的刀而言,有戒刀、环首刀、春秋大刀、柳叶刀、鬼头刀、斩马刀、雁翅刀、苗刀、藏刀、破风刀、朴刀等。作为肢体延伸的独门兵器被使用者倾进了情感,以身器合一,“剑在人在,剑去人亡”为最高境界。

2.2.1互补之用

在古代将士的兵器佩戴中,常有长兵器和短兵器的搭配组合,如弓箭用于攻击远距离的敌人,长枪用于骑兵作战,而短刀则用于贴身作战。并非所有的兵器都用于直接的攻击对手,实际上很多兵器都是用来辅助使用的,如“射人先射马”,对敌人坐骑的有效攻击等于釜底抽薪,卸去了对手的得力助手,然而用弓箭作为攻击的兵器很容易被对手发现而失去效用,所以,绊马索、钩镰枪等隐蔽专用的兵器被设计出来以配合其他兵器的使用,在《水浒传》和《说岳全传》专门有提到关于钩镰枪的使用。徐宁便教众军道:“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上中七路,三钩四拨,一搠一分,共使九个变法。若是步行使这钩镰枪,亦最得用。先使人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臼。分钩镰搠缴二十四步,挪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此是‘钩镰枪正法’。”在民间流传的十八般兵器中,实为9长9短的兵器组合,枪、戟、棍、钺、叉、铛、钩、槊、环为长兵器,而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为短兵器,单兵作战或者阵战中,长兵和短兵是使用者的标配,需要“远拳、近肘、贴身摔”的攻击防守理念;而在生物界,大小动物之间的共生现象并不少见,如犀牛和犀牛鸟之间的互惠合作。《三国演义》中,马超善用长枪,随身携带的铜锤则为配合枪的使用,“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11]。

2.2.2生克之用

在中国的成语中很多与兵器有关,如自相矛盾、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刻舟求剑、刀光剑影、草船借箭等,这些成语的生成背后隐藏了无数的搏杀和生存的智慧。很多兵器并不具备通用价值,但却是为其他兵器而生,以作生克之用。从李小龙的独门兵器———双节棍往前追溯,有虎尾鞭、梢子棍、连枷棍、三节棍等类似兵器,我们无从知晓李小龙创造双节棍的原型,但是这些通过链接而成的兵器可以在遇到防护时改变运行轨迹而对敌人进行打击。如宋代流行的连枷棍的主要功用“是对付已经攀登到城头的敌兵———利用连枷结构上的特点,打击敌人露出垛口的手和头。[12]”同样,梢子棍和三节棍是为了通过连枷结构打击躲在盾牌后面的敌人。当然,作为生克之用的兵器,一旦一方消失,则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历史场域。

2.2.3艺术倾向

中国文化善于将一切技术化的东西艺术化,艺术化的东西往往会有着华而不实的通病,这对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狩猎采集以及封建社会“开大仗”的军事武术而言是一种致命的倾向。兵器的发展亦是如此,在目前已知的数百种兵器中,多数兵器被称之为奇门兵器,属于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特殊使用,并不具通用价值。实际上,各类兵器中真正具有完整技术形态和理论的,“不外刀、枪、剑、棍四种而已”。[13]旧石器发展出光滑、平整、圆润、美观的新石器,在造型上具有直线和弧线等形式。新旧两种石器的形式实际上为以后武术兵器的发展提供了两种方向:以尖刃为主要攻击方式的兵器(如刀、剑、枪等);以重量砸击为主要攻击方式的钝器(铁锤、铁棍等);从原始人类旧石器时代“好用即美”到新石器时代“好看即美”的形式转变过程中,人类对美的形式不断总结提炼:对称、和谐、比例、韵律等“美的形式”被固定下来,这为以后武术兵器的美化发展奠定了早期的形式美学基础。学者刘骁纯认为:“制造工具的行为是推动动物向人类美感转化的原始动力,它打开了一些列的转化过程的闸门,并使一系列的转化成为可能。”[14]从兵器的外形来看,直线造型的兵器较为常见而且常用,曲线造型的兵器如波状线、蛇形线,常见的形状有弯钩形(如虎头双钩、钩镰枪、钩镰剑)、半月形(如月牙铲、斧头、刀)、拱形(如鸳鸯钺、弓、弩、盾牌)、蛇形(如蛇形剑、蛇矛)较为少用,它们的特点为柔和圆润,舒展流畅。黑格尔认为人有一种“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实现他自己的冲动”[15]。在造型艺术上,由于波形曲线方向多变,空间立体感强,具备美学和一定实用价值,为奇门兵器的存在保有了独有的空间。近代以来,工业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兵器的制作早已脱离手工作坊的原始状态,工艺设计师为了机械上的造型美感,常在兵器上加上波状曲线的形式,如在剑脊、刀背、枪头等处刻上一条曲线槽以显示曲线的造型美感。而在一些特殊含义的兵器中,则会有特殊的造型,如象征天子权力的尚方宝剑剑身雕刻的龙纹图案。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越王勾践剑做工精美、犀利异常,具有清晰的纹理,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剑”。

2.2.4融合贯通

随着人们对兵器的进一步熟练,兵器生产的象形取义更进一步,出现了外形和内涵的融合现象。以大枪闻名而被称为“大枪刘”的八卦掌名家刘德宽,在一次押镖途中,“遇一张姓长者善使大戟,几经周折,终得其艺,后把六合大枪和方天画戟融合为一,使枪中有戟、戟中有枪,终成大家。[16]”刘德宽在对枪和戟的综合性创造中,并非生产出一种新的兵器形式,而是在大枪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方天画戟的技法。至此,象形取义的兵器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兵器的生成已经不再需要外形上的相似,仅取其义而使其大象无形。从这一意义而言,奇门兵器的精简和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外乎刀枪剑棍”的兵器已经可以取代部分兵器的功能和技法。

3武术兵器的材料进化

作为生物和文化交融的产物,兵器一直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力量的交互影响。马克思指出:“劳动者没有自然,没有感性外部世界就不能创造什么。感性的外部世界是材料,他的劳动在材料上实现自己,在材料里进行活动,从材料里面并且利用材料进行生产。[17]”按照兵器的材料分类,一般分为石兵(石器)、铜兵(青铜器)和铁兵三类。在铜兵出现之前,石器、木材、骨器是兵器的主要原材料,铜的出现取代了石器,但是铜的材质韧性以及强度差强人意,所以,当铁的冶炼技术提升时,铁兵完全替代了铜兵;而在不同的地域,由于铁矿石的碳含量和淬炼水质的不尽相同,所冶炼出的材质也各有所长,从而也会影响兵器的造型和用途;此外,因为军事的不同用途以及战争所处地理位置影响的骑兵、步兵、车战、海战等条件的影响,兵器材料的采用与选择也会有所变化。

4结语

部分冷兵器在今天的战场上作为特种作战被保留了下来,大部分兵器在日常的生活中仅作为表演、健身、休闲、美观的器材被人们使用。今天,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挥舞着长枪短剑杀敌制胜,但是依然可以效仿古人闻鸡起舞以健身心,也可以从武术赛场上虚拟的刀光剑影中回味先人的金戈铁马和中国武术兵器曾经的辉煌时代。对中国武术兵器的历史缘起和文化生产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博大精深的兵器文化存在以及在今天的意义。

作者:侯胜川 单位: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戴国斌.剑的文化传记[J].体育与科学,2009,30(5):11-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侯胜川,林立.中国武术发展的视觉范式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131.

[4]王宏强.武林“鬼兵”———绳镖[J].中华武术,2015(3):68.

[5]王菊生.造型艺术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13.

[6]邱丕相.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7]史洛生.武术兵器的造型、名称与文化现象浅析[J].中华武术,2004(7):30.

[8]唐芒果.明清时期武术从业者群体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29(7):47.

[9]付文生.武术之现象学论绎[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30.

[10]戴国斌.武术的仿生性生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6):6.

[11]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327.

[12]马明达.说剑丛稿[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192.

[13]徐纪.中国武术论丛[M].台湾华联出版社,1987:17.

[14]刘骁纯.从动物到人类美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104.

[1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9.

篇9

团队是什么?团队是所有人都集于一体,把自己的力量融贯到集体里面,在这一个团队里学会妥协。当一起做事的时候就要去顾全大局,对待自己所待的部门的事情是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的。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团结,只有团结一心才可以把事办好办全。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团队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团队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团队精神,我认为,首先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核心:一个人或是一种精神。这个核心必须得到团队内全体成员的高度认可,拥有足够的号召力,一呼百应。

蚂蚁驻地遭到了蟒蛇的攻击。蚁王在卫士的保护下来到宫殿外,只见一条巨蟒盘在峭壁上,正用尾巴用力地拍打峭壁上的蚂蚁,躲闪不及的蚂蚁无一例外丢掉了性命。正当蚁王无计可施时,军师把在外劳作的数亿只蚂蚁召集起来,指挥蚂蚁爬上周围的大树让成团成团的蚂蚁从树上倾泻下来,砸在巨蟒身上,转眼之间,巨蟒已经被蚂蚁裹住,变成了一条“黑蟒”。

它不停地摆动身子,试图逃跑,但很快,动作就缓慢下来了,因为数亿只蚂蚁在撕咬它,使它浑身鲜血淋漓,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一条巨蟒,足够全国蚂蚁一年的口粮了,这次战争虽然牺牲了两三千只蚂蚁,但收获也不小。蚁王命令把巨蟒扛回宫殿,在军师的指挥下,近亿只蚂蚁一齐来扛巨蟒。他们并不费力地把巨蟒扛起来了。然而,扛是扛起来了,并且每一只蚂蚁都很卖力,巨蟒却没有前移,因为虽然有近亿只蚂蚁在用力,但这近亿只蚂蚁的行动不协调,他们并没有站在一条直线上,有的蚂蚁向左走,有的向右走,有的向前走,有的则向后走,结果,表面上看到巨蟒的身体在挪动,实际上却只是原地“摆动”。于是军师爬上大树,告诉扛巨蟒的蚂蚁:“大家记住,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巨蟒扛回家。”统一了大家的目标。军师又找来全国嗓门最高的一百只蚂蚁,让他们站成一排,整齐地挥动小旗,统一指挥前进的方向。这一招立即见效,蚂蚁们很快将巨蟒拖成一条直线,蚂蚁们也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指挥者们让最前面的蚂蚁起步,后面的依次跟上,蚂蚁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很快将巨蟒抬回了家。

为什么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核心呢?这要从为什么要形成一个团队说起。之所以形成一个团队,必然有着某种目的:达到某个目标,完成某项任务或长期存在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为了达到这样一种目的,团队就必须形成统一。核心就应运而生。它不仅起凝聚团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向导作用,指引团队向更优更好的方向前进、发展。

图书出版界的这样一位奇人,夏乾良。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系。说是这样说,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甚至连课本都没有完整的看完。但是,他的团队创造了一个神话:6名在校大学生用压岁钱注册了一个公司,仅仅一年时间,盈利500万!在如何经营中,许多决策,夏乾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当他做出一个决定时,其它所有人都反对,但当事实证明该决策的正确性时,所有人都被夏的智慧与胆识折服。这就是核心的力量,巨大的力量。

可见一个核心在团队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因此,建立团队的首要任务必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它是力量的源泉。

其次,全体成员必须齐心协力,令行禁止。一个真正的团队不会受到来自内部的束缚,其它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但是,一旦有任何需要团队共同完成的事情,所有人将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组织当中来,形成高度一致的整体。

团队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个团队是由一个个不同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而一个良好的团队中必然是。每个个体有鲜明的个性,却又能很好的融入整个团队中。那么如何做好这方面建设呢?

1、核心的建设方式。

在一次训练活动中,有位主管分享他们公司如何处理团队冲突的故事。他说:“以往在我们主管会中,最常听到的话是互相批评、互相攻击,场面热闹。‘像因为生产部未按时交货,所以业绩没有完成’,‘因质量设计不良,产生顾客抱怨与退货’,‘因业务下单交期太短,中间插单、改单?造成生产不顺’,很多的‘因为你的?不对,所以造成我的?不能做事’,或者是‘都是因为你没有配合,我的?所以无法完成’;每次会议都为相互间没有配合好的事,与这段期间的缺失、问题争辩不休。”“经过几次的会议,有一天,刚回国接任的总经理终于忍不住了,在会议上当场用力拍桌子,“啪”,把正在争辩中的主管们吓了一大跳。总经理说:“从现在开始大家改变报告内容,不用再报告别人有甚么错误或缺失而责备别人,在会议中只能报告两个内容:1.在本周内哪些部门、哪些人对你有什么贡献。2.检查你自己还有哪些未做好或不足之处,接下来你要如何改进””。

这位主管欣喜的说下去:“之后的第一次会议,大家都很不习惯,以往只注意别人有什么缺点不能与我配合,不曾注意别人对我会有什么贡献。而总经理要求在会议上要报告别人对我有哪些贡献,在全场一振鸦雀无声之后,好不容易有人才挤出来说,“谢谢你陈经理,那一天在会议室,你为我倒茶!”总经理也接受。”几次以后,会议的气氛转变了,公司内在的气氛也奇怪的随之改变了。每位主管在会议中报告,注意到别人对他的帮助愈来愈多,表示感谢之外也对自己不足做检讨,带来了感谢感恩的气氛,也带动了自我检讨、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凝聚也增强了。这位主管得意的说:“这是因为在会议上,对别人表示感谢是肯定别人对我实质的帮助,对自己的检讨是对自己不足的策励。但是过了两个月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会议中大家突然发现:如果只有你感谢别人,而没有别人感谢你,那代表甚么意思?因此,促动了每个人在注意别人对我有什么贡献之余,也主动去找机会协助别人,找为别人服务贡献的机会,团队凝聚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团队精神演讲稿在这故事中,只是一个报告方式的转变,却带来整个团队效能与团队气氛的巨大转变。可见,来自于对别人欣赏肯定与感谢的力量那么的巨大。

2、个体的自我纠正。

吃蛤蛎。个体的自我纠正与反省在团队的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团队必须有统一的价值观。强调革新、开拓精神、梦想。倡导尊重人性、尊重个性。团队价值观系指团队共通的价值基准与行为规范,对外则为团队文化形象的表征。价值观为团队之特色,可影响整个团队的行为,为团队精神的最高指导原则;它是一种激励的力量;可视为一种团队精神与革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团队精神的构建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全体成员同心同德,我们的团队才能经受住狂风暴雨的蹂躏,才能步入无可比拟高度。

团队演讲稿2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国庆中秋节长假已缓缓落下帷幕。我公司员工在迎峰渡运保畅的攻坚战中,所迸发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舟渡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员工之心,内化为企业之魂,外化为员工之行。实践证明,舟渡精神所凝聚的是敢打敢拚的团队力量,铸就的是企业明天的辉煌。

在这8天具有纪念意义的难忘长假里,员工们工作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疲劳程度之极,为历年黄金周所罕见。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轻伤不下火线,有的起早摸黑每天休息不足5小时,有的不管家中有多忙都能招之即来。大伙儿顶烈日,淋暴雨,累得腰酸了、背痛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领导爱护员工,员工拥护领导,体现的是一种上下团结、共克时艰的拚搏精神。舟渡人用辛勤和汗水,不断演绎着感人的“长假故事”。这些故事令人感动、催人奋进。在这里,舟渡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和升华;在这里,舟渡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光大和弘扬;在这里,舟渡人不断地为舟渡精神书写着新的篇章。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企业,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是理想、是信仰、是操守、是品格,是一个企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舟渡精神,是一种以热爱祖国、忠诚企业为核心的精神支柱。舟渡人以表率行动,生动诠释了舟渡精神网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曲舟渡精神的动人赞歌,铸就了一座座舟渡精神的不巧丰碑。

今天,面对大桥时代,抢机遇、谋发展、迎挑战已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舟渡精神更成为应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强大动力。信心比黄金还宝贵。坚守信念,传承精神,是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传承舟渡精神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在未网来道路上,舟渡精神就像一座灯塔,引领着集团公司在全面发展的征途上阔步前进!舟渡精神凝聚团队力量。

团队演讲稿3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合作。

而现在我们是SIC里的一员,这里是一个团队,就更须要合作了。那么我们大家就要懂得合作,理解合作,从而学会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祝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我们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在SIC的各项活动中,我们大家也一起合作过,为了我们的活动,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彼此在合作中成长。在我们活动束后,相信大家也曾想过,下一次的活动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合作,来弥补活动中的不足。

那么应该我们怎么样的合作呢,怎么样让我们的活动办得更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小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小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他请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实验即将开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声响了,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小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在场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位外国专家连声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小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可见,成功的合作要有统一的目标,大家始终要把那个目标放在心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当然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

合作中,肯定有很多之前没有预料到事,那么我们就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认真把这些事情做好。

即然是在一个团队里打交道,肯定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在面对同事的不解,质疑,或者是反对时。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宽容,进而用缓和的语气和大家商量。

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体现集体的价值。

这些道理,大家可能都知道了,但真有付于行动的可能不多,望在以后的我们的团体活动中,今天讲的对我们各位都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团队演讲稿4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个人与团队的发展。

说实在的,一个人永远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团队,即便是在团队里高高在上,也要明白是团队带给个人的光环。个人与团队,如同鱼跟水的关系,是不能分开的,但千万不要这么想——“团队没了你,不行”。一个人一定不要离开团队,你可以离开这个团队,离开那个团队,但你总要归属于一个团队。就如你可以不在这个家,可以不在那个家,但你总归要给自己找个家。离开你的团队,就如同离开了你的家,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过来人”普遍认同的理儿。所以,当你嫌弃这个团队,讨厌那个团队时,你一定要问自己——我能归属到哪个团队?

俗话说的好,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如果每个人找到真真属于自己的团队并且都愿意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到团队上,我相信这个团队是成功的,无论走在任何地方,它永远都散发着光和热,洒满在这片神州大地上。

今天我就从“人”字的结果,来谈谈自己对个人与团队的理解。

在浩荡如烟如海的汉字里,“人”字在结构上算是最简单的汉字之一了。是啊!一撇一捺。两笔相互依靠和支撑在一起便组成了这个字。从幼儿园起,每个人首先认识的就是这个字,并且从小到大,从来也没有停止使用过它。人字组成的成语也是多不胜数:“人定胜天”“人才辈出”“人各有志”……当走上自己生命的征途,用双手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时,作为团队的一员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时候,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则对这个“人”字的含义会产生更多的理解。

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到一个能够用双手创造财富、用智慧创造未来、为自己的征途努力、为团队做出奉献的人时,其中一撇是我们的四肢,另一捺归功我们的头脑和智慧。因为一个人,从无知到成功,逐渐体现自己价值的同时,除了勤劳的双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随着环境地需求,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进步,才能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

“人”字有两笔,其中一笔是你自己,而另一笔则是你身边的人。一个人成功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离不开周围的人的支持、帮助和辅佐。中华五千年,从历史上看,无论那一代的君主成就伟业都无不有一群人在其身边支持、辅佐;从企业上来看,一个成功部门,离不开各位下属默默无闻地努力付出;对于个人而言,正是因为有佳人、朋友默默地支持与帮助,我们才能够安心地投入,实现个人的理想;一个成功的团队,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团队成员在尽自己的心,在默默的耕耘着。

蔚蓝的天空中,迁徙的雁阵总是以“人”字型出现在天空,从北向南有序地前进,形成了空中独特的风景线,也形成了团队精神的标志。因为雁群都知道,用“人”字飞行组合,能使他们共同削减空气的阻力,提高团队真体飞行速度,这无疑是一种严密的分工协作,并且在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以使团体保持朝气昂扬的锐气,使雁群在天地间自己生存、发展、壮大。

而对雁群的每一只雁来说,自己就像“人”字的一撇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就是那另外的一捺,帮助自己完成一次最完美的迁徙。正是这种善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得大雁能够冬去春来,长途迁徙数千里;同理,个体也只有和团队结为一体,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只有团队成长了,我们个人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锅里有才可能碗里有,大河没有水小溪是不可能会有水的。因此,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不管你个人多么强大,你的成就多么辉煌,你只有保持你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一切才会有现实意义。”

我们中心也曾经搞过团队协作训练的项目,几十个人在规定的半小时内,要全部翻过一堵十多米高的墙而没有任何辅助工具。这对个人来说绝对是无法完成的,但是有了团队的力量,有了大家的相互帮助,每一个人都能够顺利的战胜胜利墙。我们中心就是一个非常讲究团结合作的团队,团队中各人有各自独特的,甚至他人无法代替的优势和长处,当然各人也都有弱点和短处。将每个人的优势长处,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地搭配,优势互补,就能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曾经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么样才能够不干枯?”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简短的对话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与他人之间就相互支撑的,只有得到团队或者别人的支持,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如果没有别人对你的支持,没有团队每个成员的群策力量,我们就无法克服重重的障碍,闯过道道险关。离开了团队,即使你在困难面前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也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

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要下大雨。人们向前跑,一看有个草棚,大家冲进去,大雨下起来,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刚刚找了房子大雨就来了!”大家也不顾虑房子干不干净,只要有避雨的地方就很满足了。但这个房子在风雨中突然间要倒塌,大家想尽办法扶住它,不让它倒塌。我很有感慨,是我们需要房子呢,还是房子需要我们呢?我看更多的是我们需要这座房子。

我们鉴定中心就像这草棚,一样为大家“遮风避雨”。但是,同时还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职责,献出自己的力量,她才可能永远矗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风雨中,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最后,让我们从“人”字的结构上去感悟,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世界会因为我们每个人而精彩,我们每个人将因为别人的支持而变得成功。我们鉴定中心,虽说也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中间跨过了诸多的坎坷,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壮大,就是因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心的领导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作为年轻人更应该这样,为自己的发展选择一个团队,找一种归属感,把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使命,自己的未来与社会潮流、国家利益相结合,以此为基础,在团队中扎根、成长,成为社会的人才,国家的栋梁。

相信你战略性的眼光,相信你的选择。在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这个大家族中,你将会得到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最温馨的港湾。正因为有了你的加入,职业鉴定事业将会走向明天的辉煌,让我们一切共同见证吧!

谢谢大家!

团队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你们好!

我想,我今天之所以能够站在这里,唯一的原因便是:我是一名东阳的员工。

自古以来,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个具体到企业运作的话,天时是我们的产业前景;地利是我们的市场定位;而所谓人和讲的便是我们的团队。天时、地利往往不是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所能左右的,但我们所处的团队执行力是否强,团队成员间是否相互理解,是否始终贯彻团队合作理念,是否拥有稳定的团队结构是与我们每一个东阳人息息相关的。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社会再也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年代,你想办成一个企业,你希望你的企业在市场的洪流中有一席之地,你想做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种种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你需要有一群人,一群由和你有着相同理念和方向的伙伴组成的队伍。

当然,一群人可以是一个团队,也可以是乌合之众,团队意味着精神上的契合,目标上的一致,行动上的配合,困难中的鼓励,失败中的给力;团队意味着你可以孤单,但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战友就在你身边伸手,团队就在你身后扶持。

当你于万千企业中选中东阳,来到东阳成为一名东阳员工的时候,你是否为自己能否融入这个集体担心过?你是否工作了一两年始终看不清那个被我们称为团队精神的东西?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所站立的这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

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这句话往小了看,放在我们东阳员工身上一样适合,你会自豪的告诉你的朋友你是东阳员工吗?你会为东阳每一次的进步开心吗?你会为东阳因这市场每一次波动所带来的损失而痛惜吗?你会为身边的同事开心而开心、为他们的难过而难过吗?

我知道,团队精神很虚无,但我们每天做的事、说的话却很实在。我们又结交了新的同事;我们今天的工作完成量比昨天多了一点点;我们有了自己的餐厅;有整齐的停车位;我们又拉到一笔新的订单;我们这月的成品报废数比上月有所下降?等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天一天,我们在成长,这个团队在成长,东阳也在成长。

我们一直记得,我们记得曾有很多人来到东阳,而我们,坚持了下来;我们记得工作间中夏日酷暑难耐,冬季寒冷异常,而我们,坚持了下来;我们记得曾经有无数的困难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退缩,而我们,坚持了下来!

如今东阳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经要迈入第4个年头了,4年来,400多位东阳的员工为了东阳的发展披荆斩棘、殚精竭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4年来,多少的东阳人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奔波在每一个能给东阳带来效益的市场;4年来,又有多少的东阳人忍受着与亲人两地分割的思念,始终为东阳的富强努力着!

以后,东阳还会有很多个4年,而这个很多需要我们去见证,去为之努力,我想每一个来到东阳的人都希望这里是自己求职生涯的最后一站,我们可能换过很多工作,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寻觅着一种叫做“归属感”的东西,我们希望寻找到一种契合自己的团队精神,其实这些都不是外人所能给予的,只有你自己可以。你是这个团队的一员,东阳便是你的家,而我们东阳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你的家人,我们一起在这个大家庭中努力,为了自己的明天努力,也为了东阳的明天努力!

在这里,我想说:东阳的这4年,感谢有你!东阳的下一个4年,感谢有你!东阳的每一个4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