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10 20: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杜牧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杜牧的诗句

篇1

[关键词] 古代历史剧;翻译得失;字幕翻译

电影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有利于推动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向世界传达主流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展示并提高文化软实力。[1]面对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国际电影业竞争的加剧,中国电影人为中国电影业的繁荣及国际推广做出巨大的努力。他们向海外观众奉献了不少如《卧虎藏龙》《英雄》《无极》等佳作,为中国文化的海外推介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贡献了力量。为了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中国电影人还成功地向海外推出了《赤壁》《孔子》《鸿门宴》等古代历史题材剧。据报道,《鸿门宴》一亮相戛纳市场,就受到海外片方极大关注,成了最热门的预售影片之一。从中国电影尤其是古代历史题材的电影在国外取得成功的事实可见,西方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这些成果的取得除归功于导演、演员等电影人的辛勤劳动外,电影字幕的翻译者同样功不可没。

向国外观众原汁原味地展现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是字幕翻译者的神圣使命,也是电影能否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但由于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字幕翻译常常无法完全忠实地再现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翻译损失现象。但这些电影在海外成功的事实又告诉我们,这些损失好像并未影响信息的传播。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字幕翻译的损失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补偿,否则翻译是不成功的。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的辩证关系。从翻译的角度而言,这种得失平衡也是翻译的本质所在。以下本文将结合几部较为成功的古代历史剧的翻译来谈谈字幕翻译得失之辩证关系。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曾在其专著《翻译面面观》(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翻译中意义丢失的三种情形。其一,假若文本所描述的情形中有特定的自然环境、某一语言区域中的特定制度和文化等成分,意义的损失不可避免;其二,原文本作者与译者的语言使用风格不同也会使翻译中的意义损失;最后,译者与原文作者的意义观和价值观不同时,翻译中意义的损失不可避免。[2]

由此可知,翻译中意义的丢失是常见的,甚至是无法避免的现象。由于电影字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译文就具有“浓缩性”特征。因此,“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化类型:原声口语的浓缩的书面译文”[3]。字幕翻译的浓缩性决定了译文与原文信息的不对称性,而最主要的又是表现在信息的不完整性上。既然意义的损失是翻译的本质属性,那么成功的字幕翻译又是如何对这些损失进行补偿而使交际信息的得失达到平衡的呢?以下将以古代历史题材剧的字幕翻译为例,从纽马克所归纳的意义损失三种情形分别加以论述。

一、文化成分在翻译中的得失

翻译目的论的倡导者弗米尔(Vermeer)就曾对众说纷纭的“文化”一词下过定义。他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的准则规范和习俗惯例,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所必须懂得的,这样才能‘与人相类’或与人相异”[4]。翻译意味着文化比较。译者根据自己对源语文化专有性的了解来解释源语文化现象。译者将目标语文本提供给新的读者,而此译文当然是按照译者对读者的需要、期望、已有知识等的设想来完成的。由于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分属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区域,译者的设想显然不同于源语文本作者的设想。这意味着译者不可能提供和源语文本同质量的信息,他所给的是另一种不同形式的信息。[5]这里的“另一种不同形式的信息”恰恰是目标语读者所需要的。

尊卑等级、风俗习惯等文化成分在古代题材的影片中尤为常见。由于这些都属于文化专有项,翻译起来损失就在所难免。影片《孔子》中就有较多的尊卑称谓,如“臣”“在下”“寡人”等。比如,鲁王接见孔丘时说道:“寡人希望你能将自己的主张推向整个鲁国。”其中“寡人”就是皇帝的自称,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特色,对应的字幕翻译则是:“Id like to see your policies applied throughout the Kingdom of Lu!”译文用毫无尊卑概念的“I”来对应中文的“寡人”虽然造成了意义的损失,但这种损失换来的是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交际的成功,因而是可行的译文。

类似的例子在《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和《赤壁》等的字幕翻译中也俯拾皆是,如《赤壁》中曹操要求汉献帝出兵讨伐刘备、孙权时,汉献帝回答道:“还是容朕再想一想吧”,译文为“please let me consider this further”。其中“me”显然不能与“朕”相提并论,但在译文的语境对这一“损失”进行了弥补,因而译文读者是可以理解的。

二、语言特点在翻译中的得失

大量的四字格词语和对仗重复句型是汉语语言的一大特点。古汉语更是如此。和汉语不同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没有中国文化那样注重对称和平衡,也由于英语单词音节不均的关系,英语的词汇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较少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中英翻译过程中,中文对称的语言特点就完全可能丧失。但如果一味在英文文字中追求保留中文的特点,反而使英文不够地道,不能满足英文读者对译文的期待,进而影响翻译的质量。

古代历史题材的电影台词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阅读(听觉)习惯,对其中较为对称、古雅的语言进行了现代文的改写,但其时代烙印仍然难以完全消除,因此对称、古雅的语言在历史剧的台词中很为常见。这就给翻译者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字幕翻译的时间性限制,译者只能“舍形取义”,以平白、简朴的英语进行对应。 《赤壁》中就不乏类似的对称表达,“被曹操打得一败涂地。”“这还有一个在负隅顽抗呢。”“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它们的字幕译文分别为“Cao Cao beat Liu Bei into the mud at Xinye”“There is only one man still fighting”以及“I trust those who are of use to me”。《鸿门宴》中也有不少对称的表达,如:“誓死守护咸阳,头可断、血可流。”译为:“I will guard Xianyang till my last breath”“我愿完璧归赵,双手奉还。”英文为:“We would love to return the city back to you.”“我们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译成:“We should observe and implement the will of God.”朗朗上口、工整对称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在英文翻译中了无踪影。但对于英文读者来说,这样的英文书写方式才是符合他们阅读习惯的。可以说,源语语言特点之“失”正是翻译之所“得”。否则,保留源语特点的译文是不忍卒读的。

三、价值观在翻译中的得失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每种语言都有部分词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在特定语言社团(language community)里的语言使用者由于其身处的特定文化语境,他们通常会赋予某些词一定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因文化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由于中英文化迥异,两种语言中的很多词汇所承载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独特的地位,“龙”一词包含着“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价值含义。但在英语中,dragon一词非但没有积极的价值判断,甚至还包含有“邪恶”之价值负载。虽然翻译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任务,“文化传真”也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原则,但由于字幕翻译的特殊性,“文化传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往往很难实现,为了达到交际效果,译者通常要牺牲原文的文化价值来适应译文读者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在翻译中的损失。依据翻译目的论的观点,能够达到目的就是成功的翻译。影视翻译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外观众,赚取最多的票房。从这个意义上说,源语价值观的“失”换来的是高额的票房的“得”,因而翻译就是成功的。

例如,《鸿门宴》中太傅刘玄在鸿门宴遗址瞻仰汉高祖刘邦时对学生说道:“高祖兴师入咸阳,红日世无双。”其中的“红日”在中国人头脑中能产生美好的联想,因而其意义具有积极的价值评价。“红”字尤其为中国人所喜爱。中文里形容兴旺发达就有“红红火火”的说法。无论是服饰还是其他装饰,红色都代表喜庆。然而,在英文里“red”却是“血腥”的代名词。考虑到词语内涵意义的不对等性,字幕译者将上面这句话译成“He mobilized his forces to Xianyan,which was unparalleled in the world”。译文中丝毫没有“红日”(red sun)的影子,但同样达到了交际的效果。

又如,《鸿门宴》中有一句台词道:“眼见刘项皆是虎狼之辈。”其中的“虎”和“狼”与英文中的“Tiger”和“wolf”的价值评价也是不同的,因此译者将之译为:Liu and Xiang were quite ambitious(刘项均志向高远)。英文中的“ambitious”并非如“虎狼之辈”带有负面的价值判断,因而表现为情感意义的损失。但若翻译成“There were tiger and wolf”,译文就很难让译文读者理解,从而造成交际失败。

四、结 语

忠实是译者的最高理想追求,也是译者的本能。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又是翻译存在的基本前提。信息在不同语言内传播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量的减损,不同语言间信息因语言和文化差异在转换中出现信息的不等值则更为常见。但是众多字幕翻译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翻译中在此处出现的信息减损必定会在彼处得以补偿。翻译中得失是辩证的。成功的字幕译者应该是平衡翻译得失的高手。

[参考文献]

[1] 陈旭刚.中国电影大片的海外市场推广及其策略[J].现代传播,2011(03).

[2] 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8.

[3] Nedergaard-Larson Birgit.Culture-bound Problems in Subtitling[J].Perspective,1993(02).

[4] 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3.

篇2

论文摘要:美剧是美国文化生活最淋漓尽致的展现,其字幕中文化负载词频频出现。因此如何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对于理解美剧至关重要。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美剧《绝望主妇》的字幕翻译的实例,提出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论文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目的论;翻译策略

一、文化负载词与美剧

“文化负载词(cultural-loaded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中的难点,甚至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

美剧是中国人对美国电视剧集的简称。从最早拍摄于1970年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到《加里森敢死队》和《成长的烦恼》再到热播的《越狱》、《别对我说谎》等,所有这些让我们走进美国,走进美国家庭,淋漓尽致的全方位的体验美国文化。现在收看美剧的观众大多数是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能够较为积极的接受西方文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上在线观看更是观看美剧的主要方式。因此字幕译文对欣赏美剧至关重要,观众通过字幕译文就可以真实了解和感受剧中原汁原味的内容和情调。

本文根据《绝望主妇》第一季的字幕译文,分析剧中蕴含的独特美式文化内涵,探讨美剧字幕译文是否有效的把这类文化负载词传递给目的语观众,并归纳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

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盛行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费米尔创立的翻译目的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有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而《绝望主妇》这部系列剧的播出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要达到较高收视率,进而赢得巨大的商业利润,就必须借助精彩的字幕译文。由此,目的论的观点与字幕翻译的关系就十分紧密。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翻译并不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人类一种具体形式的行动。凡行动皆有目的,一次翻译亦由目的支配。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

在目的理论的支配下,翻译的立足点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特别是放在目标文本他们所属文化中的功能上,译者必须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要承担的功能来决定在翻译中应当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

从译者的特定目的来说,源文本是翻译委托的一个组成因素,也是影响最终译品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但源文本在翻译中占据何种地位,它必须由译者这个专家决定,而译者做出决定时的关键因素则是特定情境中的交际目的,而不是源文本本身的地位。

三、字幕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方法(以《绝望主妇》中文字幕为例)

(一)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采用这种方法,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就会原封不动的移入到目的语中,原语的文化内涵便得以保持。

例1:Lynette: I know someone who knows someone who knows an elf,and if any of you acts up, so help me, I will call Santa, and I will tell him you want socks for Christmas.You willing to risk that?

译文:我认识个朋友,她的朋友里有人认识一个小恶魔。所以,今天如果你们谁捣蛋,我马上打电话给圣诞老人,我会告诉他,你们圣诞节只要短袜就可以了!

这句活出现在第一季第一集中,Lynette带着自己调皮的儿子参加Mary的葬礼,为了能让儿子表现好一点,以至于不让她在众人面前丢脸,她利用圣诞老人来吓唬她儿子。Santa这里是指圣诞老人的意思,现在中国人对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所以直译为“圣诞老人”不会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例2:Lynette:Yes, Renee was always the one with the fashion sense. Before I met her, I’d never even heard of Gucci or Prada…Or Chlamydia.

译文:雷尼是非常有时尚感的,认识她之前,我都没听说过古琦和普拉达这些奢侈品牌…哦,还有整容后的衣原体感染我也没听过。

Renee和Lynette是大学的好朋友,她嫁给了棒球运动员,她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在Lynette面前炫耀自己,而Lynette也不甘示弱,总是挖苦她。这句话是Lynette向自己的朋友介绍Renee时说的,“古琦”和“普拉达”这些都是时尚的奢侈品牌,现在中国人也都比较熟悉这些品牌,所以这里直译就可以了。

(二)意译

当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不同或者有冲突的时候,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出现了困难。这时译者必须要优先选择文化意义,优先完成文化意义的传递。意译能够完成功能对等。在美剧中,大量的口头俚语和文化负载词都可以通过意译产生预期效果,并符合口语表达习惯。

例3:Bree:Change in behavior is a warning sign and you have been as fresh as paint for the last six months.

译文: 怪异的行为是一种信号,之前半年都还正常。

在这个句子中,译者对as fresh as paint这个短语进行了意译。如果直译为“之前半年像油漆一样新鲜”就会让观众莫名其妙了,这样的意译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让人一目了然。

例4:She didn’t cook much while moving up the corporate ladder. She didn’t have time.

译文:然而在她事业蒸蒸日上的那段时间,她很少下厨,因为她没有时间。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move up the corporate ladder,译为“事业蒸蒸日上”。能够形象的说明Lynette的职业生涯情况。如果直译为“爬上……梯子”,那效果全无。

例5:Guess we found the skeleton in her closet.

译文:看看我们能不能在她的衣橱里发现什么?

这句中,“skeleton in one’s closet”就表示一个人要“极力掩盖的丑事、秘密”。Susan等四位主妇按照当地习俗在好朋友Mary Alice的葬礼之后为其整理衣物,无意中发现了一封信。她们四个与Mary的关系非常亲密,“丑事”这个词带有贬义,不能用在好朋友之间。但是在译文中的“发现什么”无法表达“skeleton in one’s closet”这个短语想要表达的含义。建议译为: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秘密不? 转贴于

(三)替换

如果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太大,直译与意译都不能充分或者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影响观众欣赏作品,译者可以选用目的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来代替原语。

例6:Bree:This is half the reason I joined the NRA. Well, when Rex started going to those medical conferences, I want it in the back of his mind that he had a loving wife at home with a loaded Smith & Wesson.

译文:所以我才加入全国枪支协会, 每次Rex出差,我都让他记住,他是有老婆的,老婆爱着他,而且还有只上了子弹的制式手枪。

“NRA”表示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意思是 (美国)全国来福枪(步枪)协会; “Smith & Wesson”是指史密斯.威森公司,其1852年创始至今一直是手枪界领先的公司,这句中的“Smith & Wesson”是指这公司生产的一款经典手枪。如果直译为“史密斯威森”恐怕观众会莫名其妙。用“制式手枪”来代替这个品牌的名称,在目的语里会让观众对这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

例7:Lynette:I have no hope. My husband’s always on business. My babysitter joined the witness relocation program. I haven’t slept through the night in six years.

译文:我都要绝望了。我丈夫总在外出差。我家的保姆突然消失,也找不到了!这六年来,我晚上从未睡好过!

witness relocation program是指证人迁移计划,即为了保护证人免遭报复,将其秘密转移到别的地方生活,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惯常的做法。在这里Lynette说她的保姆参加了“证人迁移计划”,最终的结果就是保姆突然消失。如果译成“我的保姆也加入了证人迁移计划”,对于不熟悉这个计划背景的普通观众来说无法真正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势必会摸不着头脑。因此译文用“消失不见了”来代替“证人迁移计划”,用其结果来代替原语,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原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诠释

有时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中会产生词汇空缺,就是说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项或类似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话,为了能够准确传达原文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并消除理解障碍,译者可以在保留原语表达方式的同时对其加以解释说明。但是由于字幕在播放时的更换很快,解释说明会增加字幕的长度,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慎重。

例8:Lynette:Yes, Renee was always the one with the fashion sense. Before I met her, I’d never even heard of Gucci or Prada… Or Chlamydia.

译文:雷尼是非常有时尚感的,认识她之前,我都没听说过古琦和普拉达这些奢侈品牌…哦,还有整容后的衣原体感染我也没听过。

这一句前面的“古琦”和“普拉达”都采取的直译方法,而后面的“Chlamydia”的翻译则加了注释。 “Chlamydia”是“衣原体”的意思,这里Lynette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指Renee因整容而得的衣原体感染,是在嘲笑她。如果这里单独直接译为“衣原体”,会让观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加上“整容后”会给观众具体的发生背景,能够较好的理解原语想要传递的信息及情感。

例9:Tom: Regional manager, corporate manager, head of sales. Lynette:Margarita, cigar, sombrero.

译文: Tom: 区域经理,公司经理,销售总监。

Lynette:Margarita酒,雪茄,宽边帽。

Tom以工作辛苦劳累拒绝与Lynette共同参加晚宴,Lynette却发现了一张Tom公出时和其他同事休闲娱乐的照片。这里的Margarita是鸡尾酒的一种。在翻译的时候如果直接音译为“玛格瑞塔”,不能使观众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在译文中直接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了“酒”字作为注释,观众就明白这是指的一种酒。但如果译文能修改为“Margarita鸡尾酒”就能让观众更加全面的了解原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要传递的信息。

篇3

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科目

(一)用途

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二)性质

资产类科目。该科目等同于“银行存款”科目。

(三)结构

借方登记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所列数额;贷方登记规定支用额度内支付的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本科目年末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后,应无余额。

【例1】2013年1月23日,某事业单位收到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分月用款计划及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金额为200000元。1月28日,该单位以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办公费2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1.收到通知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200000

2.支付办公费:

借:事业支出2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0

年度终了,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还有剩余应结转“财政应返还额度”账户,下年初再予以恢复。

【例2】2013年12月31日,某事业单位财政直接支付指标数额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额之间的差额200000元。下年初,财政部门予以恢复。该单位下年1月16日,上年指标支付印刷费30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1.注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指标: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0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0

2.年初恢复额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00000

3.该单位支付时:

借:事业支出 3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0000

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一)用途: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二)性质:资产类科目

(三)结构

借方登记年度终了,事业单位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或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用款额度;贷方登记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下年初事业单位恢复的额度。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四)明细科目

设置“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这里的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年度终了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也就是本年未使用完毕,转为下年度继续使用的结余用款额度。它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授权支付方式。其中,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作为本年财政补助收入,计入“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下年使用时,直接转为事业支出,不再通过“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财政授权方式下,事业单位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指标转入“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下年初,再作为反分录,予以恢复。其余时间,事业单位正常使用预算额度即可。

【例3】2013年末,某事业单位财政支付指标数额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数额之差为200000元。2014年初,财政部门恢复了该单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1月8日,该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本单位水费8000元。

1.2013年末,补记指标: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200000

2.支付水费:

借:事业支出8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8000

三、“短期投资”科目

(一)用途:核算事业单位用于不超过1年的债券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

(二)性质:资产类科目

(三)结构

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实有数。短期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例4】某事业单位购买国债一批,价款10万元。年底到期,收回本利和11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1.购买国债:

借:短期投资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到期收回本息:

借:银行存款 110000

贷:短期投资 100000

其他收入 10000

“长期投资”科目与原会计制度中的“对外投资”科目核算类似。不同的是,对外投资时,应将事业基金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收回投资时,再予以恢复,做反分录。这里不再赘述。

四、“存货”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的存货,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以及低值易耗品等各种材料物资。事业单位的存货通过“存货”会计科目核算。

(一)用途:核算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种存货

(二)性质:资产类科目

(三)结构

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实有数。

【例5】某事业单位购买材料一批,价款50000元,增值税8500元,运杂费1500元。以支票付讫。料验收入库。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材料出库时,分别根据材料用途计入相关会计科目。

【例6】某事业单位发出材料300千克,单位成本500元。其中,用于正常办公200千克,销售100千克。会计处理如下:

借:事业支出 100000

经营支出 50000

贷:存货 150000

五、“在建工程”会计科目

(一)用途

核算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

(二)性质:资产类科目

(三)结构

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照建筑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

(四)按照工程性质和具体工程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至少按月并入本科目及其他相关科目反映。事业单位应当在本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套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这里,不包括有关基建并账的具体账务处理。

【例7】8月初,某事业单位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用于本单位专业业务活动。设备价款46800元,运输费3200元,以支票付讫。安装设备时,支付安装费10000元。8月底,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设备价款和运输费:

借:在建工程 5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50000

同时,

借:事业支出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2.支付安装费:

借:在建工程 1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10000

同时,

借:事业支出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3.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6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0000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10000

贷:在建工程 10000

六、“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计提折旧。但是,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就不再计提修够基金。计提修够基金的事业单位,不能计提折旧。事业单位计提折旧采用虚拟折旧方式,即计提折旧不形成折旧费用,而是对冲非流动资产基金。其计提的折旧额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

(一)用途: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二)性质:资产类科目

(三)结构

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处置固定资产已经计提折旧数,余额在贷方,反映事业单位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例8】某事业单位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5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50000

贷:累计折旧 50000

七、“累计摊销”会计科目

摊销是指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系统分摊。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数额。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其计提的摊销额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核算。

(一)用途:核算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二)性质:资产类科目

(三)结构

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处置无形资产的已计提摊销数,余额在贷方,反映事业单位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累计数。

【例9】某事业单位本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额1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10000

贷:累计摊销 10000

八、“待处理资产损溢”会计科目

(一)用途

核算事业单位待处臵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包括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盘亏、报废、毁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二)性质:资产类会计科目

(三)结构

借方登记转入待处置资产净值,贷方登记批准予以核销的资产净值。

【例10】某事业单位将其拥有的专利权一项转让。取得收入100000元(按规定应先上缴国库),该专利权账面余额为150000元,已经计提摊销额3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1.转入待处置: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120000

累计摊销 30000

贷:无形资产 150000

2.实际转让: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120000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120000

3.收款: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100000

4.结转无形资产转让收入: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100000

贷:应缴国库款 100000

参考文献

篇4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篇5

漫步在钱塘湖水边,看着满江冰雪融化,小草冒出嫩芽,花儿点点泛红。就想起了白居易写下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莫马蹄”的诗句,当诗人走在这钱塘湖边欣赏着满江春色,一定也在抒发这像我一样的感慨吧。我爱这满江的春色!

走到西湖边,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荷叶堆的满池都是,一根根绿色的茎上长满了粉红色的荷花,看那早晨的露珠还在上面呢,像一颗颗明艳的珍珠在绿叶上滚动,还有那含苞欲放的荷花,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泛红的脸蛋像涂上了粉红的胭脂。她也在不断的生长着,眼看她也快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我这边吟咏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感受着这六月的荷花之美。

走上了林荫小道,欣赏这漫山遍野的枫叶,此时的枫叶已经红的开始张扬了,我看着此情此景,不由的驻足停留了下来,我看着这美丽的枫叶,心想这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看到这里的枫叶,也就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

不知不觉中以是冬天了,站在空旷的田野间,看着漫天飘雪的景象,感受着白雪的纯洁与宁静,看到这白雪皑皑的世界,不由分说的,想到了岑参的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感受着大地的洁白,体会着白雪的情感。我是多么的沉醉啊!

篇6

郭学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中的诗境,和杜牧《山行》中的诗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了奋斗精神。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这是刘禹锡的乐观情怀。

杜牧的这首《山行》和刘禹锡的《秋词》有着相同的诗境。你看,远处的秋山有一条蜿蜒的石径盘屈而伸。山顶上,白云掩映,变幻万千,几家竹篱茅舍隐约可见。近处,红枫似火,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子,流连不舍地欣赏着。

本来,枫叶的颜色比红花显得更浓烈,这是谁都能感受到的。但它没有在春天和群花争艳,却在秋天呈现芳姿,这也是人们熟知的事实。可是,过去没有诗人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组成诗句。有的只是“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有的只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惆怅;有的只是“枫醉未到清醒时,情落人间恨无缘”的无奈。

然而,杜牧却赋予了枫叶以花一般的不同气质,并且让它和春花进行比较,组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绝妙意象,使人读了以后,产生许多深沉的联想和想象。有时,这种联想和想象,会超出原作者的本来创作意图之外。

从“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中,我们不但看到枫叶在色彩上比春花还要红艳,而且还能感受到枫叶比春花更耐得住秋霜的磨炼。

和诗人杜牧一样,我也喜欢秋天。秋天,不仅代表着成熟,还有“万山红遍”的喜悦和诗情。

1.“漫”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淹没;③到处都是,遍;④广阔,长;⑤不受约束,随便; ⑥ 莫,不要。

在“漫读”一词中,“漫”的意思应该选择(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山行: 。 ②寒山: 。 ③径: 。

④白云生处: 。 ⑤坐: 。⑥红于: 。

3.说说你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理解。

古诗中的快乐儿童

汪金友

近日读到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儿童诗,题为 “小儿垂钓”。诗云:“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个“蓬头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钓鱼。路人向他招手问路,他却怕惊动了鱼儿而不敢回应。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但却似一枝出水的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惟妙的纯真和无限的童趣。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杜牧的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牧童,更像个小雷锋。“欲断魂”的路人刚一提问,他就热情相答,并且用手指明“杏花村”的方向。

唐代的吕岩 (吕洞宾),也写过一首《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宽阔的田野,悠扬的笛声,辛劳的牧童放牧归来,吃过了饭连蓑衣都来不及脱,就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只有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

而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 《牧童》,又与众不同。一个夏日的午后,袁枚去拜访朋友,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嘹亮的歌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短褂、骑着黄牛的牧童在高声唱着 《放牛歌》。袁枚正听得如醉,突然歌声戛然而止。原来牧童发现了树上的知了,并熟练地爬上牛背,踮起脚尖,小手伸向一旁粗壮的树干。而机灵的知了,却 “嗖”地一声飞走了。袁枚见状,哈哈大笑,回家后即赋诗一首:“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相对而言,白居易的 《池上》,则更为妙趣横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塘中一个个的大莲蓬,清香诱人。一个小孩儿禁不住诱惑,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但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小主人公天真活泼、又淘气又可爱的顽童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清代诗人高鼎的 《村居》,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草长莺飞,杨柳轻扬,正是一派大好春光。放了学的儿童们,纷纷跑回家里拿出风筝,趁着东风放上天空。这样的春天,让孩子们陶醉,也让大人们向往。

在我的印象中,古儿童诗最多的是宋时的杨万里。其中流传最广的是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还有《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色的蝴蝶,淹没在黄色的菜花中,令急急追赶的儿童,茫然不知所措。

关于儿童的词,我知道的只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一句 “最喜小儿无赖”,把父母之爱,儿女之欢,都尽在其中。

苏轼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老舍讲:“小孩是哥伦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天真无邪的儿童,不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快乐,而且带来了希望。

1.同学们,古诗中有很多可爱的儿童,他们各有特点,形象鲜明。你能从诗句中找到他们吗?用直线连一连吧!

放风筝的孩子 侧坐莓苔草映身

捉蝴蝶的孩子 牧童遥指杏花村

垂钓的孩子 不解藏踪迹

指路的孩子 儿童散学归来早

偷白莲的孩子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篇7

一、 以文引诗,拓宽视野

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都有诗句的引用,借以描绘事物,说明观点,拓展内容,增添情趣,还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雨中登泰山》一文时,文中引用杜甫《望岳》一诗中的四句,借以说明泰山之高,云海变化之莫测。我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对整首诗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得到比较,在比较中促进对诗文的理解,进一步领略泰山的神奇壮观,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引用苏轼的《岭南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人们对荔枝的喜爱。用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表现统治阶级为了吃鲜荔枝而不顾人民的苦难,不惜劳民伤财的罪行。

二、 以诗歌来映照课文

记叙文中的一些描写,倘能恰当好处地用一些诗句来描述,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使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如《长江三峡》的第一段提到“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它体现出作者那种兴奋、激动,以致神采飞扬的兴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他们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对文中有关两山对峙的描写,用李白的《望天门山》加以映照,“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了三峡雄奇瑰丽的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先引用宋代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激发学生对荷塘景色的想象,更好地体味作者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描绘。

三、 以诗歌来延伸课堂内容

《鸿门宴》一文刻画出项羽妄自尊大,目光短浅,胸无城府,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以后在乌江自杀,结合此事,我引用了几首诗供学生分析、评议、延伸内容,锻炼学生的文笔。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七律 人民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这三首诗各有各的意旨,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更清晰地看楚汉争霸,认识楚霸王,从而写出一些不错的评论文章,这就把对课文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作文的训练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谓一石三鸟。

四、 以诗歌为主搞活动课

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开展活动课要有主题,可以是“爱国名言”、“写景之句”、“佳句对接”、“思乡集景”、“咏月情结”,当然搞活动课应注意竞赛机制,以提高兴趣、活跃气氛,并要给学生较长的时间准备,有了较长的准备时间,学生就能在准备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的诗歌,在阅读中理解诗句,选择诗句。让学生在静思、感悟中受到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其鉴赏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鼓励学生尝试写作诗歌,通过写作深化诗歌阅读,更深刻地领悟诗歌内涵。

五、 以诗歌进行思想教育

篇8

彼:指前面所说的内容。

全句翻译: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

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话,其上文说了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等,其后文则写了荔枝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唐朝   杜牧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及诗歌的内容

2、通过古诗改写领悟诗的意境。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配乐)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翻开历史的画卷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但统治者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杜牧面对此情此景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无比的愤慨。

二、了解作者

(一)、读诗句

知诗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走进作者,来了解杜牧的生平经历,我检查一下,看谁预习的好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悟

1、配乐读诗歌

(师:作者的爱国之心,济民之意,有诗为证,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停顿、感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泊秦淮》的朗读。听读的时候注意老师在大屏幕上标出的停顿。(大屏幕朗读))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师:《泊秦淮》这首诗意境凄迷,感情深刻,在朗读时一定要把握他的感情,接下来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大声的自由诵读几分钟。

3、分组选代表读读,进行pk(配乐)

师:时间到,男同学中推举一名,女同学中推举一名,男生女生比拼一下,看谁读的好,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后给出评价。

师:以上两位同学都读完了,谁来评价一下,这位男同学把手举动这么高,就你吧!

请坐

师:你认为谁读的好,哦!你说男同学好,是不是因为你是男生呀!你带有主观臆断

,同学们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

师:这位同学你评价一下,评价的很客观,非常不错。

4、齐读诗歌

师:我总结以上两位同学的评价,整体来说还不错,男同学的声音略小,女同学停顿语速过快,其他同学也要注意以上几点,接下来拿起书大家再来分行读一遍课文,从读中品味其语言的朦胧美。

二、释诗意

品语言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百读欣赏美点现,让我们一起品读这首富有深远意境的诗歌,在品读之前老师给同学介绍赏析诗歌的方法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练字(重点字词)

2、修辞方法

3、描写方法

4、抒情方式

师:接下来同学们就按照赏析诗歌的这四个方面,选择一方面进行赏析就可以。首先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个示范,我就第一方面抓住重点字词赏析诗句。

“笼”字“笼”是什么意思?(笼罩)映射出美丽的秦淮河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下,画面十分的唯美。。

1、赏析一、二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生:“寒”字

一提“寒”令你想到了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给人以朦胧冷寂的气氛。

生:我是从描写方面赏析的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生: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秦淮河夜晚寒烟淡水的美丽景色。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什么是互文。(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谁来按照互文的手法释义一下

生:如烟的水汽,淡淡的月光笼罩在秦淮河上,映照着江边的沙岸。这样宁静的夜晚淡烟寒水,凄迷朦胧。

师:

释义的很好

看样这个手法是真的学会了。哪位同学说一说你还从哪方面进行赏析了。

生: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的融合的在一起,会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师:王国维说过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杜牧笔下凄迷朦胧的夜景将蕴含怎样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接着品析下一句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生:

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说明当时的人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生:从描写方面(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花》。

生:运用典故

《玉树花》的简称,是南北朝时陈朝最后的国君陈叔宝所做的舞曲,词调凄伤,被称为亡国之音。作者此时引用这个典故意在批判当时的人们。

生: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表面看似作者是在斥责歌女

,我个人认为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师:这位同学思考的非常深刻,想问题很深入,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生:(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师: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生:(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

师: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三、抓词句

悟情感

师: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板书),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三、借诗境

学手法

师: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四、扩语言

延意境

师: 既然秦淮河畔的歌女用《花》感怀身世之苦,那么作者杜牧的这份忧伤

悲愤必须也得用最优美的文字书写出来,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了,用你们大胆的想象描绘一幅秦淮晚景图,写完之后和同学们分享,看谁写得最好。

找同学朗读写得散文,通过写意境锻炼其语言能力

、背古诗

悟感情

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诗最重要的是熟读成诵,在背诗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情感,同学们大声的自由背诵吧

六、全诗小结。

(大屏幕配乐)

篇10

今天,我和爸爸去夹塘扫墓。我们买好了,到了夹塘,我们就爬上山去,山上许多我不知道名的花、草,长得可茂密了!接着,我们去拜祭先人,送上了鲜花,表达我们的哀思。然后,我们就下山了。

一路走来,我看见我的左边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地,右边是一片紫色的蚕豆花和金黄的油菜花。我摘下一朵蚕豆花和一朵油菜花,油菜花像一只黄蝴蝶,蚕豆花像一支微型鹅毛笔。

突然,天下起了雨,我们打开雨伞,这时候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