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1 19: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

在2016年8月20日至10月15日的不足两个月的透迨奔淅铮大赛组委会共收来自湖北、广东、江苏、浙江、内蒙古、河南、山东、山西、江西、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二百多份创意教学设计稿件。

大赛分两阶段进行评比。创意设计评比和现场讲课说课评比。其中,现场讲课说课评比活动于2016年11月4日、5日两天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翰林学校举办,获奖结果已于11月5日的“三新作文“微信公众号上。

现将创意设计评比的结果公布如下:

特等奖(8人)

吴方方 杨富昌 方 沫 王尔楷 张寰宇 蒲 峻 陈 正 陶 会

一等奖(共98人)

徐祥梓 孙 娟 孔卫琴 孙永芳 张利琼 周春勇 陈寿义 温世艳 卜海燕 王 君

葛传娥 范贤辉 孙苗苗 杨丽红 陈 娟 唐 琴 李爱梅 王 冬 杜晓磊 P 瑜

梁运义 金顺芳 曾淑君 汪 澄 李家玉 杨 扬 王 瑞 王爱华 郭文静 薛雯雯

黄玉芬 李志蕊 周之健 李中原 许志文 张 年 孔林玲 刘风光 谢妍嫣 鲁 凤

刘燕芬 廖文星 杨雪莲 杨 颖 曾金秀 潘祥静 陈宏玲 罗海萍 周明明 张学敏

张 利 杨红英 黄凌云 刘新玉 王美美 朱丽娟 许鹿明 温爱霞 雒萌萌 刘 军

任莉芬 田苗苗 沈秀英 赵凤霞 刘 清 熊向华 曹 蓉 洪 熙 刘淑燕 叶莉霞

党慧梅 谢水英 袁 媛 姜 丹 董 刚 杨 静 刘晓磊 张明兰 许丽芬 郭玲玉

白秋波 王俊珍 薛培培 李丽红 谢有新 费忠孝 陈国丽 崔洁薇 张 亮 孔凡红

王瑞英 张晓娜 杨书芳 蔡丽华 夏利平 王国军 闵文彦

二等奖(共88人)

刘艾利 易发兰 卓 嘎 王秀芹 包云锋 余碧辉 周敏亚 马鸣芳 杨步红 张志亚

罗 林 田才多 刘 映 周 姣 周晓莹 苏新勇 薛智颖 任 利 杨 炼 李 希

张万兵 李爱玲 薛芬芬 方婷婷 孟 敏 王 川 冯 凌 王 兰 苏 静 刘 博

尹玉香 黄美玲 李雪莲 殷琬迦 彭 敏 陈清香 杜晓静 田雪梅 温 李 影

于启泓 张维伦 孙 萍 谯 健 孙春华 黄 芳 华慧慧 李晨媛 杜静著 阚兴韵

赵林林 路 灏 张 伊 郑凯文 钟建文 张声兰 赖婷婷 曾运生 刘 芬 周婷婷

陈 红 洪春燕 徐宝林 高翠玲 王红霞 李 珍 邓玲玉 宋雪峰 赵俊友 李瑜清

范红霞 魏迎春 S 晶 易 萍 陈明燕 丁东梅 钟 英 陈远浪 陈明珍 梅满昌

篇2

【关键词】提升 《品德与社会》 课程教学 趣味性 教学质量 策略

一、甄选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聆听做笔记,做好了笔记就等于习得了相关的知识,即使学生听不懂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下来之后很多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长时间下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新形势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习方法的甄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等,要科学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模式,让合作、探究、和谐、高效伴随课堂教学始终,这样的教法设计才是成功的。

二、摆正“教”“学”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品德与社会》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三、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快乐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堂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知识性贵在知识的学习,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趣味性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当,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感受《品德与社会》的快乐。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正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交往来促进学生在《品德与社会》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还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学会尊重学生,摆正教师的课堂地位,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活波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感受到心情愉悦和快乐,这种心理和感受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四、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

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人格,学生也喜欢平易近人的老师。为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喜欢和接受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认真的履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尊敬感,提升他们的班级归属感。当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和批评,但是注意方式方法,讲究一定的策略,切记让学生走向逆反,否则事情就不好处理。人与人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老师要正确处理优生和“待优生”,引导他们坦然接受,并及时的鼓励待优生。尊重学生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当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教师要关系和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让学生懂得感恩,这样的话将心比心,学生就会体谅老师的辛苦,自觉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班级管理的环境,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新形势下,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趣味性,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紧扣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优化班级管理,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晓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上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方法探讨[J].速读旬刊,2016(02)

篇3

【关键词】情意态度;情感培养;创设情境;愉快教学;尝试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人的各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情感培养,提高学习兴趣

正在成长发育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脆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正确利用情感因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接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朋友,要使学生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教师可以通过谈心等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和情绪状态,及时排除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心理障碍。教师要以良师益友的态度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在学习上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要让学生体察老师的良苦用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作为老师不仅不能马上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评判,而且应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对于学生的大胆想法,老师首先予以肯定和鼓励,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更应该重视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学生受到教师重视,就会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推动,并诱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差生更是如此。当他们受到冷落和歧视时,只要教师怀着深厚的爱,满腔的情,通过言行传授给差生,就会激起差生对教师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关爱学生,就是尊重、理解、欣赏、激励、信任学生。每个学生不管成绩有多差,总会有对语文相关的内容感兴趣的地方。作为老师就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主动接触他们,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目前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想法,教育他们,做他们的朋友,愿为他们排忧解难,将心比心,这样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们就能看到光明和希望,就能刻苦努力学习,迎头赶上,从而使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

二、创设情景,调动情感迁移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和思想共鸣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和陶冶情操的巨大力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而且愉快的学习,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所授内容,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容易质疑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使学生想学、愿学,并且带着疑问去学。例如我在教授《贾芸谋差》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别扮演不同人物,根据内容的不同情节,学生用恰当的表情和动作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学们兴趣来了,都主动请“演”,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也得到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手、脑、耳等多种器官参与,可以刺激其大脑皮层,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三峡》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峡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三峡背景介绍、优美乐曲,让学生如置身于风景如画的三峡美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这种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被引入一种积极接受语言信息的状态,从而实现情感的转移。

三、愉快教学,保持情感态度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到学习语文是轻松、有趣并自始至终充满强烈求知欲。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幻灯、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快乐,体验快乐。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教法的设计、教师对各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程度都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本,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以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为出发点,以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为最终目的。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上下一番工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教师指导诱发下的“思”和“言”,特别是“言”的活跃。教学设计时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语文基础,把握时机及时进行激发和引导,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条件,使他们产生“言”的冲动和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实施愉快教育的途径很多,如表演短剧、讲故事、做游戏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内在动力、智慧和潜能的发挥,有助于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尝试成功,丰富情感体验

篇4

关键词: 焦虑;教学方法;学习环境;评价方式

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中时常有焦虑的情绪,具体表现为,在听课中躁动不安,或是担心老师的提问而局促不安。因此,他们上课有一种炼狱的感觉。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不配合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消除高中生英语课堂焦虑,主要责任在教师。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力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从教高中英语多年,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多媒体教学,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心理学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视觉的吸收率为83%, 而听觉的吸收率为11%,可见,视觉形象的影响远胜于听觉感知。多媒体课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的可视性,这对提高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效率无疑是好处极多。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本起到补充作用。比如:高二选修7的 unit 5Travelling 里受传统印刷教材的限制,只给学生呈现了几张旅游的图片。要想让学生深入感受国内外旅游地的特色,单靠这几幅剧照是远远不够的,这时笔者给学生放映了四部影片中旅游胜地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全新的享受,对本单元的学习自然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好奇感。

(2)利用英文歌曲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英语,说英语,唱英语的乐趣。俗话说,歌以咏志,舞以抒情。笔者自己也是一个英语歌曲爱好者,但却一直只知道忙于教学,忽略了音乐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陶冶。在帮助学生克服压力的过程中,笔者坚持每个月教学生一首英文歌曲,迄今为止,笔者所带的两个班的学生己经学唱了 raise me up,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An angel, Yesterday once more 等经典的英文歌曲。

二、创建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

首先,在课堂上,笔者始终观察全班的反应,特别要注意高焦虑学生的反应。笔者明白,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也不应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加重焦虑情绪。当教师关注学生时,学生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笔者注重在创设和谐的语言环境就必须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充分考虑各环节的可接受性,操作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尤其是焦虑感明显的学生的参与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感受成功的机会,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充分保护学生这种内在的成功欲望,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课堂焦虑感较强或是英语较弱的学生。例如:笔者所教的一个班级中,学生 C 来自农村,英语一直是她最头疼的科目。在和笔者进行交谈中,她提到最害怕的就是记单词,最不喜欢的课堂环节就是听写单词。每次听写单词的那节课到来的时候,她都会紧张,甚至影响到头一天休息。

为了消除她内心的顾虑,为这样焦虑感强的同学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听写环境,笔者设计了一个“peer correction”的单词听写环节。笔者让学生 D到黑板上演示听写的单词,让 C 作为批改者参与到这个环节。这一设计大大减轻了 C 的焦虑感,她变得轻松起来,快速地找到了 D 听写中的错误,并做出了正确的纠正。笔者利用这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她,她大受鼓舞,在之后的听写练习中由被动者变为了主动参与者。

笔者深刻的认识到,在课堂的互动必须面向全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虽然教师不会刻意剥夺学生的权利,但课堂上部分学生的确未能充分享有参与教学的权利。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只有在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如果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到互动中,则有悖于当代外语课堂教学观,既无法真正意义上提高外语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外语教学目标。最后,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笔者尽量使用委婉和轻松的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首先,笔者认为赞美和赏识学生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为赞美和赏识学生就是肯定学生的付出。赞美让人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获得赞美和肯定是人们共促进人们积极向上地对待事务。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不可能都不行,总会有各自的优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及时捕捉并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表扬。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年级排球赛,当场上的队友打出好球时,一位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说:“我班的排球队真是 Amazing!”我忙说:“不错嘛,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这么灵活地使用英语,同的心理需求,如果得到满足,就会形成原动力,very cool! Please keep trying!” 后来我又在各种场和肯定了她几次,让她多进行一些比较简单,又不至于超出其能力范围之外的练习,慢慢的,她的英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英语学习成绩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其次,批改学生作业也是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好时机,要多用 Well done! Wonderful! Congratulations!等具有良好催化作用的评语。在批改英语焦虑感较强的学生的作业时,我写到 “老师也写错过这个用法,多重复几遍就渐渐改了,我完全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老师将心比心,以此喻彼。学生听了,字字顺耳。

篇5

预设与生成,实在是课堂教学的一对永恒的矛盾。预设的一厢情愿和生成的千变万化,总是在课堂这个实践的平台上演绎着一幕幕“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智慧交响曲。

有人提出,为生成而预设,于是,应运而生的框架式、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开始风靡教坛。这框架中的空白、板块中的余地显然是为了生成、促进生成而作出的应变之道。应该说,为生成而预设的理念和规则,较之传统的遮蔽生成、不让生成在课堂上留有一点缝隙的做法,确是一种观念和技术上的进步。也正是“生成”这一沾染了更多的主体性色彩的技术范畴在课堂上的出将入相,才使眼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喜人局面。

然而,正应了老子的那句充满智慧的谶语,“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当“生成”作为一种教学时尚在课堂上大行其道的时候,当课堂上生动活泼的万千气象愈演愈烈的时候,当更多的学生挣脱了机械预设的枷锁在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我们为此又做了多少心理上、策略上甚至文化上的准备呢?

一、瞬间的扭曲

我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渴望变革又缺乏准备的浮躁背景下诞生的。

一次,我应邀借班上《我的战友》一课。在学到“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时,我执行了这样一个教学预设:

播放《打击侵略者》中“被烈火烧身”的视频剪辑,随着画面的呈现和音乐的响起,我充满深情地为视频剪辑配着旁白:

“同学们,看呐!这就是,这就是烈火烧身的,这就是纹丝不动的,这就是千斤巨石一般的,这就是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的,这就是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你们看他的嘴唇,你们看他抠着泥土的双手。你们,谁也无法想象、无法体会此时此刻他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巨大煎熬、巨大折磨。面对这样一位战士,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明眼人应该能够看出,这是一个开放的、富有言说弹性的教学预设。对于这个预设,课前我是充满期待的,我期待着一种感动于英雄壮举的情感表达,期待着一种崇敬于视死如归、意志如钢的态度认同,期待着一种直面死亡、超越死亡、在死亡中实现精神永恒的思想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期待本身也是一种教学预设。

连着叫了三位学生发言,个个精彩。自然,这所谓的精彩,无非是一种预约的精彩。他们的发言,要感情有感情、要态度有态度、要思想有思想。正在我期待着新的精彩进一步到来之际,一个胖乎乎的男孩站起来发言了,他的原话是:

“,你真是一个傻瓜。”

我愕然!学生愕然!全场一片愕然!连这位刚刚还因自己的这番惊人之语得意得连北都找不到的男孩,竟然也被这一片愕然给愕然住了!全场气氛顿时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我的身上。

你必须马上、立刻、迅速地做出反应,这就是课堂生成的硬尺度、铁规则。对此,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早就断言:“机智是瞬间知道该怎么做”,“展现机智的人似乎都具有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和恰当地行动的能力。”然而,这种断言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教学机智的一种理想状态,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时候恰恰是被这个硬尺度和铁规则给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那一刻,我多么渴望自己是个例外,然而例外不幸成了另一种例外。

“傻瓜?你才是傻瓜!坐下!”

这就是我的瞬间反应,本能行为。尽管不假思索,其动机、其结果、其效应却与“恰当”二字相去十万八千里,更奢谈“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和启示”了。这一瞬间反应,瞬间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分水岭,本已推向的课堂进程突然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在怒不可遏又不得不遏的尴尬中,我的课草草收场。

二、痛定思痛

连着几天,我的身心浸泡在尴尬、沮丧和愤怒的热汤里难以自拔。我对自己说:王崧舟啊王崧舟,你是谁呀?你是特级教师!这样的场合,别说特级教师,哪怕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教师,不管动机如何、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也决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出这样的课堂应对。你将“傻瓜”的帽子强摁在学生头上的那一刻,你自己的头上不也已经砸下了比“傻瓜”还要“傻瓜”的帽子吗?这是教育伦理逻辑的一个必然的报应!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当时的那个特定的课堂情境。为什么那个男孩在前面三个学生都作出了积极的正向的情感反应之后,竟然会不顾这种强烈的现场情势而发出这样的惊人之语?是有意捣蛋?装酷?还是作秀以引发关注?认知偏差?抑或是价值观异化?本能拒斥死亡?在无法完全还原当时的那个教学情境的前提下,我只能对现象本身作出这样一个无奈的推测:一切都有可能!

是的,一切都有可能。然而,当推测成为进一步反思的逻辑起点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更为繁复又更为细致的课堂实践挑战。至少,我得预防类似情境的再度发生,而这类似情境的可能性却是无限的。于是,我反思的触角开始一个一个伸向已经被我觉知到的各种可能的教学情境中。

可能他是“有意捣蛋”,我该怎么应对、怎么接招、怎么破解?

可能他是“装酷”,装酷和有意捣蛋在心理学上是有着微妙而深刻的差异的,我能原封不动地搬用前述的各种应对、接招和破解之道吗?

可能他是“作秀以引发众人关注”,他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接不接招怕都只能正合他的心意,我将陷入策略上的悖论而手足无措。

可能他是“道德认知偏差”,但在那个瞬间即逝的课堂情境下,我能宕开一笔,对那个孩子自然也是对全班同学施行思想品德教育吗?这样的施行会有实效吗,哪怕一点点?如果能以语文本体的手段接下这个德育的难题,我又该如何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

可能他是“价值观异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跟“道德认知偏差”是一码子事儿,但化解的难度和深度显然更大,闹不好,极有可能捅出一个更厉害的马蜂窝,怎么办?不好办啊!

可能他是“本能拒斥死亡”,将心比心,谁不恐惧死亡?谁不希望自己能好好活着?这种潜意识中的精神之光,极有可能影响这个孩子对当时那个惨烈的战争画面的认知和解读。对!将心比心,可能是无招之招吧!

可能,肯定还有各种“可能”,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凝聚着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人。鲁洁曾经指出:“人之为人的特性在于:世界上一切存在都只能是‘是其所是’,而唯有人这种存在不仅是‘是其所是’,而且还可能是‘是其所非’……他既面对着一个无可选择的先在前提,又具有向世界、向历史无限敞开的可能性;他既是规定的经验存在,又是理性的超验存在。”而此刻,列举种种“可能”,既是对自身教学经验和积淀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身的教学想象力和智慧的一种考量,从某种角度看,更是对自身的教育伦理甚至人性修为的一种叩问。

对可能的种种设想,直接的后果是把自己推向了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认知眩晕之境。这是因为,第一,只要可能,对“可能”的假设几乎是无限的,你的思维搜索引擎能经受这种无限头绪的检索吗?第二,面对如此繁复的“可能”,你凭什么抉择和判断一定是这种可能而一定不是那种可能?既然你无法认定某种可能,你又如何施行预设的化解之道呢?第三,对自己作出的种种可能设想和种种应变之道,还存在一个前提批判的问题。即:这种设想、这种应变,具有教育学和课程论上的意义和价值吗?如果有,那么存在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呢?这样一问,前面的种种设想和策略都势必需要重新加以检验,于是,复杂本身将变得更加复杂。这时我才发现,你越是想寻求一条万能之策,你越将表现得无能为力。正如列宁所说:“如果要拟定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共同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课堂问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55-01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上

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偏见,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高考和中考失利的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而进入学校,这部分学生有很严重的挫折感和失落感。进入学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二)生活上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娇惯下成长,自我意识强烈,组织纪律观念淡漠,白律性差,偏激,做事冲动,人际关系紧张。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回避现实世界,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三)心理上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白我,缺乏自信心逆反消极心理强烈,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控制能力较低,目追求个性发展,独立意识强,行为依赖性也强参与意识弱,行为能力参差不齐。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课堂问题行为是由课堂和问题行为两部分组成的。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场所是在课堂,且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1.外向性问题行为

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故意顶撞教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

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分散行为;害怕提问、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神经过敏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等。

三、职业院校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视而不见,采用不理会的方式。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迫于家长的压力,他们来到学校。某些学生在课堂上听MP3、看课外书籍、走神等等。这种行为看似只不过是做自己的事情,既不影响教师授课,也不影响同学的听课,所以部分老师就不去管他们了。还有部分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后感到没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无奈选择视而不见。

2.管理过当,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冲突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问题认识还不够完善全而,自尊心比较强,也比较敏感脆弱,对于教师的说教比较反感,如果教师管理过当,会造成教师与学生的冲突。

四、职业院校教师课堂管理有效策略

(一)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职业院校教师应当从两个方而给予注意,一是预防,即防患于未然;二是干预,即当课堂上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对它的处置。有效的管理,应该预防在先。首先教师通常在学期或学年初期阶段,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对课堂行为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其次,有效的课堂行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基础的,课堂环境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课堂问题行为。最后,要做好教学设计。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的设置上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还应让学生较多的参与课堂。另外,教学定要根据将来就业的实际需求去确定,注重讲授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知识,重视实践技能的培训。

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学生一旦发生问题行为,就需要采取干预策略,以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这些手段。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提问学生,转移注意,正而批评,利用惩罚。

(二)采用低姿态的课堂控制策略

低姿态地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能够在不破坏课堂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制止违规行为。这种策略对制止很多课堂问题行为非常有效。第一步,教师要提前预期到某些行为的出现,并在情况发生时及时把握,另外教师要尽量做到在多数学生在不知晓的情况下制止这些行为。第二步,当学生准备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通过走近学生从而提早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第二步,当前两步骤不能起效时,教师对这些行为应该发出警告,尽可能迅速结束问题行为。根据问题行为的严惩程度可逐渐增强处理手段。

(三)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策略

学生要形成自我控制能力,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实际上也是课堂管理策略要达到的基本的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教师的课堂管理效果更佳。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归宿。

(四)沟通管理策略

沟通管理策略强调人际沟通。在课堂管理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而管理学生,如果方法不当,会让学生感到不愉快或厌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师生两者在信息交流中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不一致理解。

当课堂问题行为发生后,教师应当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课堂管理措施。其次,让学生对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清楚自述,充分说明。这样可以了解其行为发生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倾听学生诉说的过程中要做到专心倾听。要注意当学生没有说完时不要急于给予建议。最后,教师要做到理解、信任和责任。教师将心比心地站在学生立场上去体会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知道你关心他,尊重他,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向你倾诉。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自愿和主动地做出改进课堂问题行为的口头或书而承诺。

篇7

关键词: 尊重学生 人格 天性 求异思维

尊重学生是永恒的主题,永恒的主题演绎出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的、欢蹦乱跳的生命体呢?

一、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自尊心是照亮人生旅途的明灯,人格与尊严是支撑这盏明灯的桅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这便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格与尊严的人,堂堂正正的人。每个教育者都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事实上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变了形式罢了:以前是正面的训斥,直接的侮辱,当下却转变为间接的形式。刚接手五(1)班时,班里有位学生的座位是在讲台边上,这是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影响老师上课和同学听课,所以前任老师给他单独设置了这样一个特殊座位。于是我马上将这个孩子的座位调到学生当中,并且课后和他沟通,发现其实他很聪明,只是调皮了点。可能前任教师采用这样一种方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客观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是言听计从的顺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

2.尊重学生的天性

记得在上学期,我们教室里总会出现蜗牛和奇怪的小虫子,这些都是从孩子们的书包、铅笔盒里爬出来的,长此以往,班级还不成“毛毛虫”的家了。喜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既不抹杀他们的天性,又正面培养他们的兴趣。我采取了道德教育的方式,即以虫子爸爸、虫子妈妈和虫子宝宝之间的深厚感情教育他们: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生命,我们不可以也没有权利伤害他们,而要尽量爱护他们。如果把你孤零零地关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同伴,没有自由,你愿意吗?从对生命的理解入手,将心比心,既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又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善”的一面。

3.尊重学生的差异

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智力水平、个性发展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承认差异,对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不同的人,生活、学习的背景不一样,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因人而异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用心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善意地赞美每一个学生,才能给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一个真正出色的教师,能教各种类型的学生,并能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4.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尊重学生最直接的表示是“接纳”。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接纳应是整体的接纳,不但包括他的优点,“问题”也应包括在内。学生的求异思维大多源自于“问题”,教师如何把握这样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最深切的尊重,这是很值得探究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非但不能接纳学生的求异思维,反而将与教师原本教学设计意图不符的思想和行为都视为扰乱课堂纪律,殊不知这正是学生思想火花的瞬现。由此我们不得不为那些顽皮却有着求异思维的孩子被剥夺了发展与创新的机会感到惋惜。

二、如何尊重学生

1.以赏识的眼光称赞学生

刚开学,班上有个学生常迟到,他有时说家里早餐做晚了,有时说走在路上想起忘记带文具,又跑回去取所以迟到。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原来这个学生纪律性差,较散漫,于是对他进行了正面教育,给他讲道理。经过这次教育后,他连续四天没迟到。可第五天,他又迟到了,全班学生对他怒目而视,期待我批评他。我首先把他叫到门外,避开大家,用平常的态度和语气询问他迟到原因。他诚实地告诉我,是昨晚定好的闹钟出了故障而起来晚了,他看来不及了,拔腿就跑,早餐都没吃。我弄清楚情况后,把他带进教室,高兴地告诉大家:“虽然他今天迟到了,但应该表扬,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守纪律的观念,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赶来上学,这种精神很可贵。”之后,这个纪律散漫的学生渐渐地改正了这些缺点。可见赏识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分呵护,少一分苛求。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但其侧面却可能是一优美的剪影。

2.以幽默的手法开导学生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幽默的语言能“攫取”人心,因而也是最有力量的。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依赖和敬佩的重要因素,然而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反的是,大多数教师给自己的定位是沉稳、苦口婆心的“布道者”。由于这种在学生面前就要板起脸来的偏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渐渐变成“猫鼠”关系。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幽默这一灵丹妙药。

3.以巧妙的语言暗示学生

篇8

关键词: 新课改 思品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有一种说法很时髦:课堂上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绽放生命色彩,这句话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发展问题,应该说很有新意。可以说,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生命的色彩。初中思品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把握好课堂,才能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真正发挥思品课的育人作用。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阳光高效的思品课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师生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缺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在思品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从而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教师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另一方面要学会赏识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无独有偶,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先生曾有这样一段经历:钱先生上中学时期正处于战乱时期,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既为其中一人。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大学,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它启示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对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于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关注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课前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一节课从内容、目标、重难点、问题的设计、教具的准备、学生情况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并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二是课堂中精讲精炼。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精讲精炼,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掌握本科重点和难点的知识,从而为学生争取到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练习的时间和巩固知识的时间,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把作业全在课堂上做完了,自然就没有课下作业,学生玩得更快乐,下节课学习起来积极性就会更高,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更好,课堂气氛和谐,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三是课堂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要想吸引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思品课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如在学习“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三个谜面:①当事人;②逛超市;③此耳换彼耳。要大家在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各猜一条“消费者的权利”,并说明理由,最好自己也能根据课文内容编个谜语让大家猜,同学们都积极探讨,踊跃发言。比如:我在讲初三第二课时,讲到《伴我们一生的权利》时,大胆引用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008年中国十大产品质量案大曝光的录像,引起了广大同学的共鸣。紧接着,我提出问题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内容,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三、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全面利用教材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案例巧妙设问,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对教材中的图片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教材中名言警句引经据典,这些都是学生们乐于学习、参与的素材。

(二)巧妙使用网络资源。教师可在教学中插播视频,也可让学生浏览新闻,可以让学生透视时政热点,还可以播放音乐精曲,这些途径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三)有机整合时政热点和课本知识。把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应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收集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或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感人事迹,或为社区鳏寡孤独老人服务的“学雷锋活动”,或选取校园的好人好事、恶习恶语进行评论,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是构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激起学生学习的“期待”心理。在政治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了一种急于了解的心情,就会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就会使学生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引起学生的紧张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在讲清“是什么”的基础上,恰当地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回答,这样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困惑、不安、紧张的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急于找到答案。

(三)给予成功的满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成功的满足,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如此反复多次,就会激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时,教师播放如下一段录像:密集的村庄,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头攒动的交易市场,熙熙攘攘的人流,拥挤不堪的公共交通……结合画面的配音,学生深刻感受到:人口确实太多了,多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太多的人口已大大缩小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又如,在学习《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时,教师播放了一段“沙尘暴”的录像:大风吹过,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树木折断,电线杆歪倒,建筑物轰然倒塌,交通秩序混乱……学生已完全沉浸在灾难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下出示课题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另外,数字是政治教学不可缺少的材料,如果简单地读读,学生自然就会感到乏味,而通过彩色图表展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要增强教学效果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准确把握教材,从学情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落实教学目标;从思品课的特点出发,开发生活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打造阳光高效的课堂,凸显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幸福感;真诚;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4.216

由于受教育体制及师资来源局限等诸多因素,当前我市的乡镇幼儿园自聘教师队伍比例较大。就我园而言,54名专职教师中,自聘女教师达47人,占87%,这些不同年龄层、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形成了我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她们的工作心态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2012年初,我们曾对本园教师进行过无记名职业幸福感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倾向,其中有19.1%的教师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感。而分析造成她们职业倦怠的原因,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强度超负荷。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既要布置环境,又要准备教具;既要搞好家园合作,又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要同时演绎教育者、保育员、勤杂工、记录员等多个角色。平均每天要连续工作10小时左右,即使下班后,往往还要做许多白天来不及完成又不得不完成的案头工作。如此重复、超载又繁琐的工作任务是形成职业倦怠的首要原因。第二,社会认同感低。多年来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偏见、尤其是对自聘幼儿教师的异样评价,造成很多自聘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归属感。尤其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被曝光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一次次被推倒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会认同感却越来越低,压力大而理解少。这种环境下,教师很难体验到职业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更谈不上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与信念。第三,收入不均衡。虽然每天都担负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精神压力,但由于政策等诸多原因,自聘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之间的收入一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女性天性敏感、处事细腻,感性思维偏强,更加关注精神生活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这就非常容易导致自聘教师的心理失衡,影响她们的工作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体现,从而造成职业倦怠。

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自聘女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创建良好园风的关键。如何借助“情感支持”这一管理团队与一线教师团队联系的重要纽带,树立情感管理机制,构建人性化的管理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结合实践,笔者认为提升自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主要应做好“诚”字文章,可从以下“五个凸现”入手。第一,“诚”应凸现“尊重”。每个教师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独立个体,她们有不同的个性脾气和意识形态。我们不能苛求“千人一面”,而应本着尊重、接纳的原则,帮助她们发挥出更积极的一面,消除消极的一面。首先要珍惜她们的劳动成果。老师们每天除了连续带班组织活动外,还要做备课、案例观察记录、区角计划、主题计划及周计划制定等等一堆的案头工作,工作繁杂且强度又大。在每月资料检查或每周巡视检查中,难免会发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如果我们不问缘由就对其进行责备或扣分,就会使她们产生抱怨甚至抵触情绪。这时的“换位思考”就尤为重要,除了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外,还要尝试站在她们的角度设想她们的出发点,与她们沟通时,注意自己的用词、语气甚至表情,把尊重写在脸上、神态上,不能总以“掌控者”的姿态武断地加以压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她们在认识自己的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上级领导的包容和尊重。如在一次家园栏设计评比中,有个老教师别出心裁地用废布条缝纫成背景边框,但是,布条颜色搭配不是很协调,有些刺眼,而且布局不是很合理,过长的花边挡住了所要展示的内容。园领导小组认真倾听了该教师的设计意图后,肯定了她的用心和创意之处,然后细心和她沟通、分析该设计的不足之处,并一起出谋划策商讨了改进的办法。这样既呵护了该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自尊心,又一定程度上帮助她提升了设计布局的技巧,委婉的建议使其心悦诚服。其次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各种决策之前,能多听听一线老师的建议或意见,比如让老师们参与幼儿园大环境的美化设计、六一节和三八节等各种节日的策划安排。“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开言路不仅能收获许多思想碰撞后的集体智慧,而且也能使老师们感到自己也是幼儿园的主人翁之一,从而提升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再次要呵护每个老师的权利和义务。园中大部分是非正式编制的自聘教师,她们虽然学历参差不齐,但是工作都非常用心,有的甚至一点都不逊色于正式编制的老师。为了尽量缩短老师们心中的“落差感”,园领导一次次千方百计地替自聘教师向上级争取各种福利待遇,而且每次争先评优活动(包括先进班级、先进个人的评选),都给自聘教师和在职教师同等参与评选的机会,只要符合条件的自聘教师都有机会获得各种荣誉。公平的举措,使老师们深刻感到园领导是真心为她们着想,无形中产生了归属感,对园领导产生了心理认同的同时提升了群体价值观。第二,“诚”应凸显“关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人都有被关怀、被呵护的情感需要,尤其是日夜奋战在教学一线,有着来自方方面面压力的老师们。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繁琐的工作,制定计划、组织教学、投放材料、做各种反思记录、还要管好幼儿的安全、开展家长工作、参加业务学习……经常加班,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不胜繁忙。但幼儿园老师工作的辛苦常又不被外界所理解,难免身心疲惫。她们把自己的爱无止境地奉献给了一班又一班的孩子们,她们自己也需要被“关怀”。因此,作为“知根知底”的幼儿园管理者,应放下身段,多走到教师中间去,细心观察她们的情绪变化,适时为她们排解压力、解决困难。尤其是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管理者要主动做好解释、沟通和疏导工作,适时地化解她们心中的困惑和疑虑,最大程度上避免负面效应,因为身体上的疲惫缓解很快,但心灵上的“不舒畅”和“委屈”则有可能会日积月累而渐渐产生一种“带情绪”的工作。管理者除了关注教职工在园工作外,也应多关心、多了解她们的生活需要和负担,如为她们解除孩子入园、入学等后顾之忧;保证哺乳期教师喂奶的时间;参与教职工家中的婚丧嫁娶甚至生产等。这些简单、平凡的举动,都能使教职工感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无限温馨。此外,在落实各项制度之前,必须向每个教职工做好解释工作,提前给她们打好“预防针”,在落实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注意制度落实的弹性,当老师有特殊困难的时候,要善于心理换位、将心比心,能给予理解和包容,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要体现“人情味”的一面。其实,女性都是很易满足的,有时一句轻轻地问候、一份悄然而至的小礼物,也会带给她们温暖如家的感觉,让她们感受到来自上级的尊重、体谅和关心。如在去年三八节那天,老师们都意外地收到了一个粉粉的小礼盒,里面是工会领导悄悄整理装饰出的每个老师在平时各种活动中精彩瞬间的照片剪辑,中间一张粉色爱心卡片上是园长的留言:团队的精彩离不开你的闪光,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亲爱的姐妹!一句轻轻的话语霎时温暖了每个教职工的心。第三,“诚”应凸显“支持”。

无论在平时的教学设计、环境布置还是在各种争创活动中,老师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潜力真的是无穷的。我们总是在说:“对于孩子,要学会关注和支持,给予他们阳光,让他们茁壮成长。”其实,我们的老师也同样需要管理者不断给予她们支持,使她们在溢满阳光的天地里,自信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尤其要肯定、支持她们创造性的工作,做她们坚实的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智慧、潜能、激情完全释放出来。反之,如果管理者事事加以约束和限制,制定太多“这样不许做、那样不该用”的条条框框,不仅会抑制老师们的工作思路,更会打击老师们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信心。比如在全市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评优中,园领导鼓励老师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才能,让老师们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放手设计、大胆地去实践创新,幼儿园给予各班材料和经费上的保障。老师们大获鼓舞,她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地设计制作,领导者的身影也不时出现在加班队伍里,和一线的老师们一起出谋划策,及时肯定老师们每一点小小的创意。领导的支持成了老师们创新工作的最大动力。于是,一个个洋溢创新教育理念又充满吸引力的区角布置起来了,一件件闪烁着教育智慧又颇具操作性的教学具在老师们灵巧的手中诞生了……在最后的全市评比中,我园班班有特色的区角环境创设及老师们独具匠心的教学具设计,赢得了评审团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了集体一等奖和特色班级一等奖的出色成绩。第四,“诚”应凸显“肯定”。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有时管理者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放大老师们的成就感,给予“做得更好”的奋斗目标,当然这种肯定必须是发自管理者内心的,真诚的。

在教师观点报告活动中,许多三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都踊跃报名参加,还做了图文并茂的PPT,虽然她们的文笔都很稚嫩,观点也很浅显,有的甚至语句不通。但看得出都是自己用心去反思和整理过的,写得也都是自己工作中一些真实的困惑和感受。业务园长在全园老师面前充分肯定了她们的进步和潜力,并在私底下一个个指导她们如何进行文字的整理、修饰,帮助她们一起罗列讲述的重点。并有意安排了一次三年以下新教师观点报告活动,给每个新老师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她们大胆、自信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新老师们略带羞涩的报告,也获得了一阵阵的掌声。事后许多新教师都感言:通过这次活动感觉自己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第五,“诚”应凸显“欣赏”。人各有所长,即使再不起眼的教师,也有其优于人之处。善于发现每个教职工的闪光点,并能“知人善任”,这一点尤为重要。许多管理者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下属,以自己做事的方法去要求教职工,殊不知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成长积淀和适应的过程。管理者应怀着真挚、朴素的心态,潜心做一名能“慧眼识珠”的伯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独创性,使他们各尽其能,各放异彩。让每位教职工能够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人心齐,则动力足;人心顺,则发展顺。作为管理层,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话语,多些关爱与尊重、多些鼓励与肯定、多些体恤与理解,学会平易近人、学会沟通赏识、学会开诚公布,用自己的“真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成为老师们用心工作的助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意识,才能真正让工作的“幸福感”浸润到每个老师的心里,洋溢在每个老师的脸上,让人性的光辉在充满“阳光”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放大。那么,最后收益的不仅是自己和团队的每个成员,也将是我们可爱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赵圣华.名校师资团队建设力[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8-201.

[2]成彦明.办好学校的关键策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8-112.

篇10

赵英洁198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1995年,33岁的她脱颖而出,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2003年又被评为天津市特级教师。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她是天津市和平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现任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党总支书记,同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化学会常务理事。她是和平区化学学科兼职教研员、和平区课堂教学评价员、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指导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化学学科教学模块授课教师,她还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库化学学科审查专家、天津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受邀参加天津市中青年专家座谈会。她曾获得和平区化学学科“首席教师”、和平区“名教师”、和平区“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天津市“新突击手”、天津市“老带青”双优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的先进事迹先后刊登在《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和《天津教育》上。

我们知道,从1984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您已经从教整整30年,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我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到成为特级教师,确实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挑战,在多次放弃与坚持的转换中徘徊。和学生接触多年后我发觉,做一名卓越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最欠缺的地方做起……

从教30年,其间的酸甜苦辣,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快乐,只有自己能够体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付出许多艰辛,而不能期待优厚的物质回报。但是作为教师所得到的精神回报又是其他职业所不能比拟的:看到学生因听了自己的讲授而获得了知识的更新,因得到自己的帮助而取得更多的进步,因受到自己的影响而端正了人生的态度,心中倍感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其中又包含着许多伟大的精神。每当看到学生的一步步成长,一点点成熟,我心中都会油然升起一丝安慰,使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正确的。我时常告诫自己:再好的教书匠也不能算一名成功的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还是魏书生说的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事业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大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渗透点块结合的教学思路,使知识形成网络。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常想:一名教师一生中接触的学生有无数,但一个学生在一位教师手下经过却只有一次,教师必须珍惜这唯一的一次,教师的生命历程就是和学生共度。我爱学生,我愿意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更愿意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每当一届届毕业生和我欢聚一堂时,我总是流露出无尽的喜悦与感动。教师的幸福应是不断地被学生超越,又不断地超越自己,是拥有无数成功的年轻朋友!

您认为今天的教师最需要什么?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给了中小学教师如下建议:“要天天看书,终身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这一建议至今仍被广大教师视为专业成长的经典语录。

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善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爱学生,但爱“好学生”容易,真正发自内心地爱“学困生”、爱“问题学生”,对很多教师的确是一件难事。有时我们教师很难走进“学困生”心里,不能体会他们的现实处境,片面认为教师觉得重要,作为学生就一定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要有能力去做,使得学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被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学困生”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使学习变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内心的畸形甚至人格的扭曲。

作为教师,对待“学困生”,要学会等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永远不对学生说“你不行”。作为教师,要学会宽容,让自己变得心胸开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作为教师,必须理解每个人的生活境地、生活道路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对于同样的事情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以及不同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她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使已有的经验升华到新的高度,并对今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反思是促进教师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善于反思会使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知道,您曾担任过多年班主任,请您结合您的经历谈一谈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他们创设团结、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每接一个新班或升入新的年级,我都要让他们给我写一封信,或谈心或交流,或诉说苦闷或提出意见;同时为老师写上几句寄语,借此来与学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并采用谈心、写回信、打电话、家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同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为班集体工作的开展扫清障碍。我深知,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班主任的爱生情感是获得教育成果的源泉,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我跨越年龄的界限,很快把自己融入了学生中间。

我认为,从事教师职业最大的满足莫过于学生能够认可你、接受你,把你当成自己的朋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因此,作为班主任,做人要实实在在、做事要踏踏实实,对学生要以情激情、将心比心,才能做到心心相印。处理好爱和严的关系,事事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工作有条不紊、肯动脑、有悟性,以智取胜,以自己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信任。永远不满足现状,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切记:教师生涯中你教过的学生可能有无数,但每一个学生在你手下经过一生中却只有一次,班主任只有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学生共度,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目前,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各个层次的教师发展,在这方面,您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我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大家在一起更多的是探讨问题、钻研业务,学校一年一个台阶,社会声誉越来越高,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这离不开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甘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铺路石。从1999年至今共带五位徒弟,我坚持听青年教师的课,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稳固的从教意识。我所辅导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课,均获得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并在和平区新教师成果展示会上展示,在天津市第七届中小学“双优课”评比活动中所指导的张虹老师、杨欣欣老师分获化学学科市级一等奖、区级一等奖,我本人获指导教师奖。徒弟们的教学工作硕果累累,中考、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她们所任教的初三毕业班中考化学成绩、高三毕业班高考化学(理科综合)成绩多年名列和平区第一名,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初、高中化学竞赛,有多人次获奖,她们获指导教师奖。她们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市、区级一、二等奖,现已成为化学学科教学骨干。

我还对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化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并成为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批学员的指导专家,被评为和平区领军人才。

我牵头组建了和平区“领军人才”领衔团队,为本校、本区的青年教师铺路搭桥;我与兄弟学校的教师结为师徒,对他们进行教学指导,为和平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同时带动本校的青年教师搞好校本教研,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使他们迅速成长。

我们知道,您曾经担任过教学校长,在担任教学校长期间您的工作思路是什么?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2009年至2012年,我担任教学副校长,我以“提升思想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为指导思想,坚持做到“在加强自身修养上要有新进步,在创新进取上要有新突破”。几年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我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我牵头先后组织召开了教学工作研讨会、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青年教师拜师会、学科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工作交流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教学反思评比、常态教学调查反馈、校内“三说”大赛等校本研修系列活动,建立了教师成长手册,组织各学科组编写校本教材,通过一系列活动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搭设平台。

我潜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下毕业班的工作策略。坚持教学、考试以科研引路,关注考纲、考试说明以及中高考要求的变化,加强教科研的力度。深入工作一线接触教师,接触学生,接触家长,接触课堂,及时解决和处理毕业班实际问题,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毕业班工作把关定向。

我们特别关注毕业班师生的心理,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做好对师生的心理调适和疏导。学校坚持利用一切机会正面宣传和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走进学生心灵,实施心理疏导,解决个别学生的学习焦虑、思想封闭、情感自卑等心理问题,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力争让每个学生不断树立成就感、自信心,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在我担任教学校长期间,学校曾获得初高中毕业班综合评估优秀奖。

您认为好的管理应该是什么样的?您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管理者?

我觉得好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就是把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运用正确的用人方略,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学校的优势,并以追求学校整体和教师、学生群体及个体的最优发展作为管理的归宿。

“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要通过扬所有人之长,激发每个个体补短的内驱力,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让学校成为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摇篮,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因此,二十中学的办学理念定位在“让每一位师生自信而愉悦地走向未来”。二十中学必须做大事、成大器,培养“品质优、品位高、品相佳”的学生,即让走出二十中学大门的学生不仅具有优良的人品和学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情趣,还要有良好的气质和得体的言谈举止。因此,我们把培养人的工程定位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梦想成为一名令师生心悦诚服的研究者,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者的历史重任。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加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科研方法、有效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努力做一名集学术型和智慧型于一身的党总支书记。空余时间,我浏览大量教育网站,翻阅《上海教育》《天津教育》《中小学校长》《教育家》等杂志,观看《中国校长成功管理》专题片,汲取前沿教育资讯;参加中学校长任职班学习,认真阅读学习《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学校特色》等学校经营管理丛书,聆听魏书生、郭思乐、杨启亮等当代教育家的报告,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到兄弟省市、兄弟区县、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工作中能够树立大局意识,比较客观、全面地看问题,积极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我牢记自己的职责,尽自己所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整个集体,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坚持民主管理,起到行为示范作用。

作为党总支书记,您如何定位和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