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0 01:4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预设;生成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开始教学前的计划和设想,是顺利完成教学实践的必备条件,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反映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风,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发展从只注重教师的“教”,向重视教师教学,突出学生学法方面转变,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意识。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操作性

再精美的教学设计,不具备操作性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的设计没有任何意义。教学设计的操作性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落实。

1.依据标准和学情设置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课程设计首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效的目标。

首先,目标要明确。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写字、理解词语为例:甲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会写“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蓬、翩、蹈、裳”4个生字;会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破裂、翩翩起舞”4个生词。乙教师的教学目标:会写生字并理解生词。甲教师目标直指靶的,便于从操作系统中优选出方法。乙教师目标盲目,一旦操作起来,难免脚踩西瓜皮,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其次,目标要具体。以《掌声》理解内容为例:A教师理解课文内容。B教师理解课文中“掌声”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从小学会关心、爱护朋友和亲人。A教师目标显然太模糊。B教师目标具体,标得清楚,技术路线也好预定,提供了目标保证。

2.依据内容和环节设置过程

每堂的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在过程环节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更要让整个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落花生》这课教学的设计片段:

师:我姓武,“武则天”的“武”(写“武”)。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生上讲台写自己的姓名。)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刘诗乐。

师:什么意思?

生:“诗”呢,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就是我爸爸也很喜欢音乐,他也希望我喜欢音乐,所以取名叫刘诗乐。

师:既能写诗,又懂音乐,多么了不起的人啊!给她掌声!(生鼓掌)(可以多增加几个学生名字的分析)

师: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好不好?

这个“好不好”,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整堂课孙老师都用商量、鼓励、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信任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3.依据教学实际设置手段

教学手段不仅仅为了热闹,而是应该采取最有效的辅助完成教学目的。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也是最滥用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了。如一位农村的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的生字时花了半天时间制作了一个很有创意的课件,点击绿色的荷叶,其上空出现音节,接着音节下方出现汉字,音响发出汉字读音,使学生跟着音响读三遍,紧接着一个青蛙张开大嘴,“呱、呱、呱”地叫喊着跳出来。青蛙形象、音响的强烈刺激,使学生刚才记住的读音有可能全变成“呱”音了。课件制作虽然很美,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青蛙再熟悉不过了,这样做不仅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的识记。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设计不是盲从,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学法,针对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个性差异等不同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

例如,教法就是教学的方法,这是课程设计所要设计的重要内容。课程设计时,教法的选用要灵活,或多种教法渗透并用。教学有关环保、社区活动等内容的课文,可选用“案例教学法”,如进行《狮子和鹿》的设计,可以设计一份关爱动物的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形成报告。设计教学内容离现实生活较远,语言文字又比较抽象的课文或片段教案,宜选用“情境教学法”。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如教学设计一样一成不变,应为设计师预设,而教学是真实的进行,是动态的,时刻存在生成。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人教版《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预设:

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吗?(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1.老师指导读:“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启发: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

2.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那么“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固定成某种格式,而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设,充分考虑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学困、思维、习惯等问题,顺学而导,随学处置,灵活机动。

参考文献:

篇2

这一行,我们36位学员一起走进了一所学院——北京教育学院;认识了三位大师——李方院长、李晶教授和陈琳教授;三所小学——方家胡同小学、首师大附小、海淀区民族小学。通过参观学校,我们感受到各校不同的特色、风格和孩子们不同的气质表现。北京,的确有它独特的一面。

在教育学院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认真聆听了李方院长和李晶教授的讲座,又与人文学院的陈琳教授进行了坦诚地交流。

第一位——李方院长

李院长的讲座题为“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他主要从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关于教育创新的思考,谈自己对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考,重点就“多元智能——从心理学到教育科学的实践和应用”谈了自己在国外收集的一些案例,从而提出要在学情分析中确定智能因素,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智能轨迹,更倡导教师要为理解而教,谈到多元智能的切入、启发与深度思考以及对个性化学习与多样化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契合的方式。

李方院长的讲座中谈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认为,当今的教师个体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做有思想的人。让我想到最近读到的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书中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确,只有教师的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就教学而言,我们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能,那么究竟智能包含哪些内容经常没有正面的给以回答.所以对智能的界定成为我们从事教学的起点。李院长的讲座讲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同时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案例,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教学策略。给我的启发很大,对我们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很大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自己对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培从下意识变为了有意识.今后可以用这一理论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检查自己设置的问题,设置的环节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

第二位——李晶教授

篇3

1.课题来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就开始派出优秀教师,到内地欠发达地区支教,以促进东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到90年代以后,支教工作蓬勃发展起来:一方面,到东西部去支教的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城镇学校也向本地区的农村薄弱学校派出支教教师,以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是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整体思路

通过开展《民族地区城镇小学与农村小学对口帮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利用本校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引领,提高帮扶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使帮扶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的专项帮扶以及帮助其开展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增强科研兴校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建立和完善学校常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制度。同时形成帮扶长效机制,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

3.研究条件

(1)我校有四川省特级教师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州级骨干教师8人,县级骨干教师20人。2004年,我校承担省级课题《民族地区小学主体性教学研究》于2008年12月结题,获州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7年,我校被授予四川省首批校本研训基地校,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2)锦屏小学、大桥中心校均为偏远山区学校,学校因资源匮乏而缺乏教研和科研氛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成绩滞后等亟待改善和提高。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3)近几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贯彻我县教育内涵化发展、均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不断提高结对互助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重点,以全面促进结对互助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为内容,开展骨干教师帮扶工作,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课题研究过程

1.2010年9月―2011年3月准备阶段

2.2011年3月―2014年3月实施阶段

教科室组织课题组成员围绕“帮扶见成效”进行阶段性观摩、交流。

3.2014年3月――2014年6月结题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推广研究成果。

4.2014年9月成果鉴定

撰写研究工作报告,申请结题。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我校语文、数学学科指导组,确定我校帮扶指导教师和被指导青年教师,明确帮扶计划及帮扶任务。

(2)组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

(3)借鉴其他地区、学校的研究成果,将帮扶研究成果推陈出新。

(4)采取形式多样的组织方式,促进结对教师成长。

四、课题成果

(一)课题研究给被帮扶学校带来的变化

(1)受援学校教师工作作风及观念的转变。

(2)受援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在我校指导教师的带动下,锦屏小学、大桥镇中心校被指导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带动受援学校其他老师不断学习、进步。在城厢小学听课学习的老师,每次返校都将个人所学到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毫无保留与其他教师分享。在教学中真正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4)辐射周边学校情况。锦屏小学教育教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后,泸宁片区也开展了锦屏小学与周边学校教师交流学习的活动。在此期间,受援周边学校也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回了自己的学校,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之中,使泸宁片区周边各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教学成绩有所提高。

(5)受援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三年中,锦屏小学、大桥镇中心校被帮扶的青年教师参加校际、片区、县上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教班级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在片区及县上均名列前茅,教师参加县级各类优质课竞赛成绩优秀。共有4人次获优质课1等奖,7人次获二等奖。

(二)结对互助共双赢

三年间,在对帮扶学校指导的同时,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两期“手拉手、一帮一”活动,通过特级教师、知名教师的悉心指导,我校部分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县级教学骨干,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在校、县、州、省级各类优质课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校教师参加各类优质课竞赛,有11人次获县级一等奖,2人获州级二等奖,一人获省级二等奖。

我校教师科研能力明显增强,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共230多篇。近年来,全校有70多名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们的研究意识,提高了研究的能力。

名师效应示范、辐射、引领全县小学校,2011年,县教师培训中心聘请我校八名教师为继续教育兼职教师,在各种教师培训中承担着讲座、送教下乡示范课、观摩课等教学任务。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手段,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各全县教师受益匪浅。

课题研究推动我校校本研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在2008年被命名为“四川省校本研训基地校”,学校省级课题《民族地区小学主体性教学研究》经过四年的研究,2010年获凉山州课题成果一等奖,我校2012年被命名为“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本建设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学校”,研究课题《民族地区城镇学校与农村小学对口帮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同时申报国家级课题,2014年初,学校申报“四川省校本研训示范校”。

(三)构建了骨干教师帮扶循环体系

我校名师、骨干教师以“一帮一”结对帮扶为载体,带动帮扶学校青年教师,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本校骨干教师,同时这些骨干教师又引领、辐射本校及周边学校的教师。现在,很多边远山区的教师遇到教学疑难问题,又通过多种渠道请教我校名师、骨干教师,从而构建了骨干教师帮扶循环体系。

(四)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

(1)以泸宁片区、大桥片区为框架实现了教学资源、理念共享,建立了教师学习共同体。

(2)以学科主题活动、质量管理为渠道建立了教研共同体。

(3)以课题为纽带建立了教科研共同体。

(4)以学校特质和特色为核心建立了资源共同体。

(5)以体验式互动活动为载体构建了教师成长共同体。

篇4

课程改革自2003年开始启动,2004年在汉语系全面铺开,2005年民语系也进入课程改革,可以说5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在提高中深化,经过广大课改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实践,课改实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在本年度内(5月和9月)由每所学校准备两节观摩课(不同学科或不同年级,小学主要就语文、数学、品社、英语、汉语学科进行研讨;中学就英语、语文、汉语学科进行研讨),课后进行说课、点评、观摩教师间互动交流等项目。各校对所承担的观摩课都能认真对待,课前进行集体研课、在非授课班试讲、再次研课改进教学设计等环节,实现以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学校教学教研管理质量提升的宗旨。参与教师在活动中能认真听课,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提出了有改进价值的建议,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努力探索推进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重视经验积累与交流,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做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一)为了有效开展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教研室全体成员有计划的深入学校、课堂,与师生交流,了解教学情况,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写出调研报告,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及时向局领导反映,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编制了《小学双语数学术语汇编》等,规范了中小学双语教学进程。

(二)组织观摩,树典型、谈经验,以点带面。今年3月在五乡巴扎小学、依玛中心小学,10月在奎镇一小组织了汉语观摩课,授课教师为与会者展示了出色的教学功底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六乡的阿米娜老师为全县汉语教师交流了自己在汉语教学方面的经验,帮助汉语教师解决了一些教学中困惑。

(三)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针对我县双语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教研室利用1月寒假、7月暑假组织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观看教学光盘、保教专题讲座,并通过笔试和才艺展示两种方式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使她们不断学习、感受规范的学前教育理念及方法,同时组织农村幼儿园教师互动交流,就主要存在的教学问题展开讨论,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有效培训,争取培训一次就收获一次。同时在民语学校狠抓校本培训,定期走访各学校汉语教研组,检查指导汉语教师有效开展汉语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篇5

一、教师教育技术观认识上的不足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对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申继亮,2001)[1]。叶澜(1998)指出,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脱离教育观念的,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它都是实实在在的,并顽强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2]。教师的教育技术实践也受到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制约(Becker,2000;Ertmer,2005)[3][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观呈模糊、片面和表面化等特点。培训应明确区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从教师对培训的描述可以看出,存在用信息技术培训代替教育技术培训的现象。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不会必然导致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张志祯,2008)[5]。

从参训教师教育技术观认识上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误认为是信息技术培训。培训主讲教师为了迎合参训教师技术学习的需要,存在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向简单的信息技术培训的错误倾向。

二是把新课程理念下的“双主”教学设计误认为是传统教师教案设计培训。教师未能理解“双主”教学设计的内涵,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没有真正从学生个体特征和学习思维习惯、认知发展程度等方面来设计教学。

二、教师教学设计上常见的错误

参训教师教育技术观念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培训中表现出不同形式的错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具体有以下一些错误形式。

1.概述设计流于形式

部分参训教师设计的教学设计没有涉及概述或教材分析部分,对课程内容泛泛而淡,甚至对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先后关系、教学设计的总体思想和设计思路、教学组织策略等均表达得不够明确。如对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论语》专题(高一年级)的设计。《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它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其中教给我们的“交友之道”,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除了有效设计课堂教学外,更应该从资源分享的视角来有效借鉴、合理选用他人设计好的教学设计。从这个角度看,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总体思想和设计思路、教学组织策略等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设计定位泛化

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的设计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有效设计。经过培训,教师基本掌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则,但还存在教学目标设计模糊化、过程化、虚假化的现象。例如下文是某教师对高一年级《论语》专题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能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②背诵《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名言警句。

③了解并掌握《论语》中关于朋友的作用、择友、察友以及处友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④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写作。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查找《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语句,并翻译、理解。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②主要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讨论法、指导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交友之道,谨慎择友、察友和处友。

②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魅力,热爱中国的文化经典。

在上述案例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较为模糊,没有具体说明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的文言词语,要背诵《论语》中哪些交友的名言警句,择友、察友、处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要求掌握的。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把“课前查找”与“能够学会课前查找”混淆。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具体的教学目标相比,过程和方法应该指向更具一般性、普遍性的技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魅力”又有目标夸大的嫌疑,可以将二者合而为一,改为:能学会感受中国经典文化中交友之道的精髓,学会谨慎选择朋友、体察朋友和与朋友友好相处。

设计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明确具体,教学重点、难点的引出要合理自然,同时不宜刻意地提取三维教学目标。

3.学习者特征分析浅尝辄止

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处理上,参训教师最容易陷入的错误就是浅尝辄止。如某教师只作了学生对《论语》不太感兴趣的结论,却没有进一步分析学生为何对《论语》不太感兴趣。

又如,某班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学校高一年级,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分析时,以“英语基础较差”一言以概之,显然缺乏客观和全面的分析。

4.媒体分析游离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之外

参训教师要么没有设计媒体选择分析表,要么媒体分析与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不一致。例如,把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简化为几句话――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设备、课件等;实验器材:多用电表、干电池、二极管、待测电阻若干。

媒体选择分析表应该简明合理,可以很清晰地从表中看到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式、媒体使用方式、预计占用时间、媒体来源等内容。

5.教学流程图设计各行其是

多数参训教师没有理解教学流程图设计的内涵,要么使用矩形框,要么为求简单或美观而各行其是,要么把教师活动与媒体使用混合到了一起,从而违背了教学流程图设计的初衷。规范的教学流程图应该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教学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彼此先后关系和媒体选择使用情况。

6.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脱离

很多教师在传统的教案中设计了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而在培训的教学设计中只有简单的纲要知识点,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相脱离,教学过程设计显得过于简单,很难看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性内容。

7.教学评价设计混乱随意

当前教学评价设计存在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是不能区分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方案设计的区别,错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作为教学评价设计。

二是把教学评价设计等同形成性练习设计或课后练习,把具体的形成性评价的习题作为教学评价设计的内容。

三是教学评价的设计偏离教学目标。评价的重点要么与教学目标无关,要么没有突出重点、难点。

四是教学评价过于偏重质性的评价,而对于知识点的定量评价基本忽略。评价方案设计了很多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等调查问卷的评价内容,却没有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

五是教学评价部分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评价表格和评价项目,但只是简单的堆砌,并没有说明如何使用这些评价内容。

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真正理解和正确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培训组织的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乱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自身素质和个人意识欠缺外,也有培训组织不力和内容设置不合理等因素。

1.调训工作组织的不力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组织,在调训时间、调训程序、调训形式、调训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大多数培训都在教师正常教学期间,导致参训教师“身在培训,心在学生”。有的参训教师是以所属学校或进修学校、电教馆等多重名义调来受训,难免会产生培训能否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同、培训是否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的疑问。培训时间紧、学习内容繁重、多学科一起培训等不利因素,都对培训的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调训工作的组织应该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有效沟通、上下联动,统一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之下。同时,培训应该是在教师正常教学时间之外,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

2.内容设置的不足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的设置应该突出两方面的一致:即教育理论(如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与教学设计理念(即双主教学)的一致,技术实践与理念内化的一致。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要求在一定的技术实践下,强调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念的渗透,重点应该是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念的内化和领悟。对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在内容设置上应该有所区别,如对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应该多讲一些实用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的使用,少讲理论的内容,多实践少讲授;而对新入职的教师或职称相对较低的教师,培训中应更多地强化教育理论的渗透,适当增加理论讲授的时间。在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工具的运用上以任务驱动、自主实践为主。在教学设计理念的渗透过程中,要注意与传统教案设计的区别比较。

此外,由于教师在学科性质、地域特征和各地区教育现状的不同,可以在分年龄段、学科、地区集中组织为主的情况下,把各地区、各年龄段的优秀教师安排到其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参与培训,既相互学习借鉴又共同提高。

3.对培训考核的反思

每一次的教师培训应该都只是教师成长的一个新起点。若要保证教师培训的实效,就要让培训的内容贯彻到每位教师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对培训考核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份证书或者几十个继续教育学时证明,而应该有完善长效的教师考核机制作保证,如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测试等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务晋升的依据,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记录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技术等级、科研水平等。同时,考核过程应该有培训教师的参与,以保证考核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合理。另外,培训考核可以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相结合,经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这样一个循环实践与理论提升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知行合一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帮助参训教师正确树立教育技术观,使其在教学设计的有效实践中,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从教和学两方面改进教学,逐渐从教学的执行者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论纲[M].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1.

[2]叶澜.更新教育观念, 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8(2).

[3]Becker,H.J.Findings from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Computing Survey: Is Larry Cuban Right?[OL] crito.uci.edu/tlc/findings/ccsso.pdf.2000.

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的学生已经是握着鼠标走向世界了。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国家建设下一代的生力军,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显得尤其必要。基于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主题探究学习具有哪些特点,如何确立主题,怎样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什么方式评价等等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机会与帮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主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等特点。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主题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研究问题,它应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主题就是要使学生明确干什么。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主动地获取在网络上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形成探究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在学习活动中,改变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学习、处理、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二、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设计。

主题是探究的前题,是探究的灵魂。主题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和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

1、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的主题必须符合科学,不能任意杜撰。

(2)生活性原则。设计的主题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探究性原则。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一定成果。

(4)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不断探索。

2、主题设计的目标定位。

主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尤其突出情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保护青蛙,电脑画图》。

情感目标:体验用电脑处理信息的快捷;感受大自然的美,陶治情操;渗透“保护青蛙、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体验灵活运用画图工具产生奇妙效果的成就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运用画图工具巧妙制造效果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选取、取色和喷枪工具;学会图块的移动、复制和剪切;学会改变图块的大小;学会使用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或按一定角度旋转图块的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着重在组织形式、基本步骤、方法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教学设计的组织形式

篇7

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应该秉承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特别是要以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师资为办学宗旨。完成这一使命,需要每一位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设计出适应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使人们具有创新性。”[1]只有具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培育创新精神,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一是立足于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目标,开展创新性学习和研究。结合高等师范教育任务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术信息的引入。对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不求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养成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训练,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针对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目标,加强与当地中小学的沟通与联系,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掌握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动向,把相关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知识融入到古代文学的教学中,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近几年笔者任教所在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各小学实施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我便及早把语文导学案“三环六步、分步推进”和导学案教学“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流程化”的核心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及早领悟小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实现每一位学生学习权”的教学宗旨,在理念上具备创新性。美国教育家卡诺奇说:“如果我们对大学的培养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就无法知道实践中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甚至无法知道所谓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什么。”对培养目标的清晰认识,决定着我们的教学理念。

二是把古代文学教学与湘西地域文化相结合,把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比如在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的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立足于屈原在沅湘一带的生活轨迹,借助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屈原的楚辞。组织学生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了解苗族文化,了解苗族宗教习俗和民间节庆活动。通过借助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即楚辞祭祀诗《九歌》是苗巫文化的代表作,其内容直接取材于苗族民间祀神的巫歌,是屈原在南郢沅湘间创作的充满了苗族风格的不朽诗篇,是楚苗文化互动的结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

三是要有师生平等交往的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对话、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大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变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课堂上师生就某一问题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教学相长、互为师生的过程。要实现师生平等交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由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换为激发创新思想的启蒙者,由单科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通识型教育行家,并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研究修正。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是参与课堂的‘平等中的首席’”。[2]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远胜于枯燥的教育理论说教,轻松自然的场景能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让他们的思维和精神自由放飞,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学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换,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是一个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必备的素质。

二、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主要是指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要针对民族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突出强化师德教育。笔者所执教的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吉首市,主要为湘西民族地区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目前以专科层次的师范教育为主,设置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2个本科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12个专科专业。学院办学层次多样,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自信心不足、理想信念弱化、学习目标不很明晰、学习热情不够。因此,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现实状况,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我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把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学生教师气质培养、树立长期以及终身从教信念等方面寓于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以古代文学中优秀人物教育启发学生,以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教育激励学生。中国古代文学,其名著名篇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历朝历代的杰出诗人和作家大都是民族精英,他们以经邦济世、富国强民为己任,他们忧国忧民、关怀民瘼,他们反对守旧、积极变革等等。例如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和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屈原上下求索,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不惜以身殉国的爱国情操;司马迁逆境中成就功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顽强意志等等。通过针对性学习,可以弘扬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生理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以及文学修养水平、艺术审美鉴赏能力;让许多古代文学里的文学精神和思想精髓内化到学生的心灵和日常行为之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相对稳定的人格品质等。选择教学内容,在厘清整个文学发展脉络状况之下,可以采取专题讲课的形式,重点突破。

先秦两汉文学重点讲授《诗经》、《楚辞》、《史记》等;唐宋文学以李白研究、杜甫研究、苏轼研究等作为重点讲授内容。通过重点讲读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弘扬儒家济世安民、自强不息的进取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确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弘扬儒家安贫乐道、养浩然正气的气节观,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弘扬儒家重义轻利、先公后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弘扬儒家仁爱忠恕、以和为贵的交往观,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与人合作。二是利用学校内部优势资源,强化大学生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内有一座古老的潕溪书院,是明末苗族教育家吴鹤创办。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途径辰州,于虎溪书院讲授良知之学,乾城苗族青年学子吴鹤追随其求学,潜心钻研良知学说。后来王阳明官于江西,吴鹤又负笈追随王阳明游学江西。之后,因“有宁藩之变,归则教训其乡里弟子”、“虽牧夫竖子皆受其教”。[3]培养苗族子弟,深受苗族人民爱戴,被称为苗族教育家。后人为纪念他的从教功德,在潕溪书院内专门修建吴鹤祠,其牌位,岁岁祭祀。吴鹤一生“笃志求道,不乐仕进”,而是从事教育,教人“为善去恶”,并亲身实践“有教无类”的思想,孜孜不倦地教育湘西土寨苗乡的子弟,传授先进的汉文化,启迪民智,这无论在湘西苗族的思想史,还是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在潕溪书院大门还留存着吴鹤题写的对联“读法书畏刑读兵书畏战读儒书刑战不畏,耕尧田忧水耕舜田忧旱耕砚田水旱无忧”。苗族教育家吴鹤、校园内吴鹤创办的潕溪书院以及学院“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师院精神是我们在古代文学课堂上最生动的教材。把吴鹤与潕溪书院所留存下来的文化血脉融入到我们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育大学生恪守教书育人的职责,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训,鼓舞和激发了师院学子秉承师范教育传统精髓,“继往圣,开来学”,积极创新。#p#分页标题#e#

三、教师行为要具有示范性

教师行为的示范性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也体现在“师生交往、课堂组织、教育科研、专业学习等诸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践经验”。[4]教师应该注重个人行为修养,言行举止注重细节,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会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处处体现科学研究和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效果。

一是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注重教学常规的示范作用。教学常规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准则,遵守教学常规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教师的示范作用首先是从教学常规开始。教师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就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和最好的示范。教师个人的勤奋、高效、严格、关爱等带有鲜明个人特征的教学风范,体现出教学常规的核心价值。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常规主要体现在细节,教师通过遵守教学常规等日常教学行为给学生的启发和示范更为平实,其教育影响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人只能用人来建树”。[5]教师的行为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体现示范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即由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服务性、指导性。顺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民族师范院校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要体现出不同于综合性大学中文专业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改变讲授法一统课堂的局面,实行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活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加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的应用,规范各种教学模式的操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示范。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借助教材中的教学情景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教材作为数学知识来传授,而且要善于把教材作为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来渗透。但教学时,不能不顾及教材的体系和特点,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而是要将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做到“随风潜入,育人无声,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爱国教育。

新人教版教材中,在一些教学情景主题图中就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素材,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点拨、引导、拓展,就可以对学生适时的进行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例如:教材中有很多处的主题图就出现国旗的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40页中《比例》的第一课时,就出现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向人们展示的是国旗。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0页中《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材同时出现了三个不同场景升旗时的国旗;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70页《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出现了两个不同场景的国旗,国旗体现的时间为2012年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的内容。又如:在教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7至19页的100以内的减法时,教材的主题情景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榜前5名,中国代表团获金牌数第一名。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先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科技能这么发达,运动员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都是因为国家的富强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感到无比的光荣,你们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国争光,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瞬间爆发,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学习劲头更大了。

教学中利用一些情景图有机的进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意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借助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介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数不尽的英雄人物民族典范,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优秀传统,这些都蕴含着极强的爱国因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渗透爱国主义的素材。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它们的榜样激励的正能量作用,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教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施加爱国主义熏陶。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学习圆周率时,教材中63页中的数学知识介绍――你知道吗?教师在教学时,使学生了解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

又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教材92页中的数学知识介绍――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通过这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懂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过去和现在在数学领域中都有过极大的贡献,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借助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介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把爱国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借助生活实际,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笛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爱国主义信息,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小轿车的数量进行对比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让学生再预计今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将获得的奖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更对又要在北京举行的冬奥运会期盼的迫切心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又如:在关于教学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从网上收集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到2015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等。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唤起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可爱,从而树立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适时地、恰当地、有机地将中国传统的美德渗透在学科的知识载体中,做到自然妥贴,使学科内容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教肓,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无声,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知识和情感的统一;教材和学生的统一;激励和探究的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44-01

小学生带着希望和憧憬跨人了中学,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道德价值观的发展,他们渴望新的人生坐标,渴望更高远的天空。而语文在众多的学科中,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之一,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很快适应中学生活的节奏,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明显感觉到与小学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甚至于不适应的情况。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出出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认为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出发,把知识和情感统一起来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在编排体系上十分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以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例,课本在内容安排上,无论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对关爱生命的认识,还是对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大自然的歌颂,亦或是对人间亲情的歌颂,都无一例外的在加强对学生情感道德的提升,让学生在这些优美语言文字的探求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我们教师在运用这些篇日对学生进行语文本身知识的教学传承外,更多的是要关注课文蕴涵的情感价值观的取向。

比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期,但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他们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因此,我们要通过课文去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尊老爱幼。在课文教学中更多的去关注学生情感价值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上,我们要将更大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学会如何与他人、父母沟通。毫无疑问,这些课文的教学,我们教师应当准确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取向,否则我们的教学就背离了课文的本意,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和学生统一起来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七年级语文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前的预习、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还是对课文独特感受的理解,都无一不渗透着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也要注意这点。在课前预习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而且预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但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我们教师可以有目的、有目标的进行专项练习,因为课本只提供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平台,而对于细处知识点的要求,并不是太明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框架有所了解。七年级语文教学,我们教师应当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互相补充并结合起来,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我们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把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不要把教材挖得过深、过难,以至于让学生面对教材,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对教材知识、思想的挖掘,我觉得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照搬教学参考、照搬他人的教学设计,只会让我们的学生无所适从。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是较低的,我们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设计、思考教学方法,这样才会真正设计出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胃口的思路。

三、从课堂出发,把激励和探究统一起来

篇10

音乐是我们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走路时要听歌,吃饭时要听歌,连写论文的时候也要把电脑的音量尽量开到最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音乐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学心得1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我相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音乐教学心得2此次到济南听课,确实收获颇多。下面谈一下自己四点较大的感想:

一、真挚的情感永远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比如《新疆好》,课堂上展示出的淳朴、自然、真诚与简单让人特别感动,听完这节课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随歌而舞、随歌而和。

二、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老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比如上《放牛山歌》的老师那优美的竹笛声让听课者都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三、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自然流畅的能力。比如在《乃呦乃》这节课中,教师抓住歌曲的特点:_x节奏,并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自发地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而在李路老师的《牧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欣赏了很多生动活泼动漫,优美的草原风景,并学唱了《放牛歌》使学生置身与音乐的学习、音乐的活动、音乐的体验之中。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以至于在课堂中,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得到进步或者发展,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始终被老师艰难地拖着走,越到后来越显得在应付老师,让上课和听课的人都觉得很累。

四、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音乐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比如《小夜曲》一课中老师要求学生为乐曲分段伴奏,但是没有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说什么答案的都有,后来老师自己的分段也是没有以同一个标准分段,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而在《三个和尚》一课中教师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根据自己初步的体会,我觉得自己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听课学习的机会,让我有信心为我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音乐教学心得3时间不会因为美好而停止,反而会感觉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的培训活动已过一半,半年的时间我们流了很多汗水,也留给我们太多的美好。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开始了这次对全县音乐教师的培训活动,每隔一周,志愿者和专家们都会不辞辛苦,从全省各地集中到我们平邑县送教,首先我仅代表我自己向他们的说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特别感谢我们平邑的老乡唐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音乐界的大咖,让我们平邑的音乐教师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和艺术的洗礼。

中央歌剧院的韩钧宇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的刻苦和努力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重新燃起对专业更高层次的向往和追求;

曲阜师范大学的张建平教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文字把合唱的艺术讲的如庖丁解牛般细致入微;

遗憾因病缺席李东老师的讲座,在后来的交谈中李东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李东老师说,天才是挡不住的、孩子需要放养等记忆犹新。

唐伟老师行云流水的讲座,陈常台老师带我们‘玩音乐’胡潇老师感性的即兴伴奏让我们如痴如醉......还有我们平邑一中美丽的李会清老师,风趣幽默的魏会平老师,和我们可爱的助教老师和服务团队,让我感受到了亲密无间的团队协作,还有还有......

那么多美好的瞬间,一幕幕一帧帧都藏进我们的记忆里,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些滋味。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受益的就是我们平邑县的音乐教师们,我们求知若渴,而专家和志愿者却给我们送来了艺术的甘霖。汗水没有白流,刚刚结束的中测考试中,经过了半年的学习,还有大家的认真准备,老师们都发挥出了自己的较高水平。我们还得继续努力的向各位专家及志愿者认真学习!

音乐教学心得420_年4月18日至21日,“临沂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我校举行,此活动历时四天。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29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音乐素质都不同凡响,以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和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拓展音乐、创造音乐,使我们在这四天的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课改后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而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审美”课了,每一节课要讲的有亮点,有新意,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可以说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这里我们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一.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如今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的表演,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的个性课堂

本次参赛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很多时候自己也融入了音乐课堂中,以至忘记了记笔记,课堂气氛也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都归功于教师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如:小学五年级人音版欣赏课《走近京剧》来自临沂四小。整堂课设计巧妙有趣,教师的教态显得很亲切,基本功扎实,对课堂很有掌控能力,教学设计新颖,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欣赏的同时用京剧的声音师生问好,她打破了传统欣赏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京剧的魅力及美,后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体会京剧人物不同的性格脸谱,和谐、生动。

给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郯城的一位老师的一年级欣赏《铁匠波尔卡》,这位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在生动、有趣、忙碌的气氛中进行,学生能充分体会音乐中铁匠忙碌、喜悦、快乐的心情。还有来自蒙阴的一位老师讲的《真善美的小世界》,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组织能力强,学会歌曲后,通过爵士乐让学生体会:相同的旋律,不同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三.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科学与人文的文化底蕴丰厚,那么,她的音乐课堂过程会更流畅,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会更配合,评委和观摩老师也会更信服。实践证明:舞姿婀娜、歌声优美、键盘熟练,把这些融入到课堂中,才会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学生的喜爱。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用我们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唱歌的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平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基本功进一步提高,并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突出音乐课的特点,相信有了我们各位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音乐教学心得5合唱是指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组织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对学生有影响力和亲和力。能保证每周至少2次的教学时间。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你的音乐天赋再好,也不可能一朝学成,需要长期的兢兢业业的刻苦学习。

第一,要有计划。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说有点象样可以参加一些比赛。那么这几年的教学得有目标和重点。首先要注意声音的统一训练并伴随气息的训练,再慢慢的给予和声听觉训练,多声部的合唱训练,音准训练和歌曲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合唱拒绝:“个人英雄主义”。

第二,要有耐心,恒心。对学生的声音要有敏感,敏锐的听觉,发现不好的声音要立即纠正,注意自己范唱的正确。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如果自己的声音不正确,他们就不正确。不要急于求成,歌曲的练习要细致,完美,不要粗糙了事。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赤诚的心坚持不懈,决不气馁。

第三,要增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声部听觉才会敏锐,才能训练出一支出色的合唱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多看指挥家的处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