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诗歌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4:4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伤感诗歌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伤感诗歌散文

篇1

【关键词】意象 形象 泛化意象 观念意象

意象的历史源头

意象,传说中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其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其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书不能把话说清楚,说话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样的话,智者的意思,难道就不能表达出来了吗?智者是用事物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

意象的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则出现在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其云:“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的“意象”是指以“熊麋之象”来象征某某侯爵威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从它的“示义取名”的目的看,已是严格意义上的观念意象。相传我国在汉代以前,意象说已名实俱备,十分成熟:把意象理解为“表意之象”,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渗透着诗人主体情意的客观事物的具体之象。

形象

所谓形象,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也就是说,形象本身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其主观性是由于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是主观的,是人对事物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印象、认识、反映及评价;其客观性在于形象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评价为转移的。我们这里所要分析的“形象”是指文学上的形象,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艳遇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的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形象既是主观的产物,又有客观的根据。

在中西文论中,意象一词所涉及到的泛化意象,就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既然形象是具体的形状或姿态,那么,由于具体现实事物本身的干差万别,形象的内涵表现也就极为生动、具体、复杂多变;由于诸多事物都会引发人的思想和感情波动,也就产生了人们对诸多事物的印象和评价,使形象的外延极为广阔。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味觉形象、嗅觉形象等等,视觉形象是人视觉上所感知到的客观事物,由此类推,上述的几种形象都是人从不同感官上感觉到的客观事物,读者从而可以领会感受到诗歌散文中的魅力所在。

观念意象

意象是意和象的结合,意即意思,象即景象,也指事物。在广义上可理解为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但是这个仅仅是从古代的意义上分析,也只是中西文论中意象一词的其中一个意义。用今天的话来分析意象就是意与象的统一,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好的做作品,必须要营造一个好的意境去让读者了解当中的所包含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以及作品自身的韵味,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必须要借助意象。而意是组成韵味的多种因素之一。而韵味则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即意境的审美特征。要得到一个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这样的一个审美想象空间,必须要做好“象”的准备工作。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这就是一些从侠义的角度分析得到的意象,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要分析意象一词并不困难,我们这里所要分析的意象只是在中西文论中所提及到的四种意象之一的观念意象。大概我们现当代在分析诗歌散文所用到的用语“意象”就是指这种观念意象吧。但是如果要涉及另外一种意象即西方文论中所提及到的,也是我们古时候的意象――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的话,就必须明确区分清楚这两者的定义。

观念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这些客观物象给读者带来了对诗歌散文的感受。对于这些意象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正因为如此,在以前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作者要对社会人物事情进行批判或者控诉,因而“文字有狱,取象而避”,借助意象,委婉表达。如《毛诗正义》所说,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对于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根据其固定含意,读者大抵都可以领会其中意思了。

篇2

吴雨辰惆怅十二首

夜澜人静心凄凉,临风凭栏情何堪,思绪跳跃脑海中,红尘逐事唏嘘多。

似水流年兮醉酒癫狂兮一生何求兮书几分悲欢曲写几分离合歌

题记

雨辰梦醒吟( : )

吴雨辰文

月锁重帘雾绕楼,菡萏羞藏初恋念。

沧海桑田路茫茫,山水隔别情愫远。

花开花谢怨流光,韶华逝水情何堪。

烟雨红尘为谁醉?泪眼朦胧无尽愁。

斜风细雨葬落花,凄迷等待憔颜瘦。

重回雨巷忆相守,一缕无奈阴霾回。

相守偕老难驻留,倾尽柔情蔓延忧。

一弦清音过轩窗,天隔一方谁来听?

夏夜晓月悬天边,寻觅流星望银河。

折柳成笔赋相思,采云铺纸诗歌留。

暗香流苏满荷塘,蝉鸣静夜惊残梦。

泪撒暗夜风相伴,湖水无声蛙并啼。

孤单寂寥诉无处,酒醒夜半更思伊。

雨辰凄凉曲

吴雨辰文

冷冬夜寒霜染天,更深梦醒一声叹。

呕心抽肠情和爱,触目崩心成云烟。

拎酒单影去寻醉,临风凄歌眼泪多。

伤到疼处寝难安,酒入愁肠诗成殇。

时光流逝去人远,瑶琴一曲离别歌。

陌上空望谁相陪,紧锁心酸寂寞伴。

夜半钟声心含悲,痛思苦吟付瑶台。

短诗惆怅字忧伤,淡词苦涩叹长天。

五百会晤已擦肩,一笺相思无处寄。

冷笑回眸人生路,风雨坎坷沧桑长。

思绪凌乱伴落花,袖纳风寒飘零人。

把箫梁祝曲凄惨,苦楚千年断肠怨。

此首改编[红尘陌上多少伤]歌曲试唱中

【雨辰古城醉吟夜】

吴雨辰文

日月如梭冬已深,青砖黛瓦夜游魂。

星辰寥落烁天边,幽微馥郁汴梁城。

漫步苍凉醉三更,婆娑错落凌乱影。

曾经沧海踏逐浪,蓦然回首搁浅伤。

透过时空携沧桑,岁月侵蚀半醒间。

舞台华丽戏主题,黯然谢幕台上空。

褪尽昔日孜一人,风花雪月已转身。

惊鸿一瞥一瞬间,转瞬即逝伤离别。

樱花灿烂容易逝,纠结落寞扰心伤。

豆蔻年华去难留,寂静尘封幽怨梦。

过客匆匆早陌路,时光荏苒不相认。

满目琳琅看红尘,岁月迷离心蹒跚。

霜花抹杀叶残碎,风摇枯枝满地落。

醉卧北风寒双袖,诗题夜空万籁静。

三生石畔未了情,变幻莫测终成幻。

容颜苍老轻一笑,一泓柔情奈何桥。

[雨辰思念曲]

吴雨辰文

遥望星空夜苍茫月照斜影心伤悲

窗前仰望星漫天手摘一颗寄怀念

夜风相思叠纸鹤刻入心扉剪不断

月光身影淡惆怅往事涩苦撕肺伤

聆听夜色忧涟漪回忆歌曲一遍遍

记忆有痕断有伤苦痛难磨堵心慌

思念日夜不停歇心里溢满全惆怅

思念憔悴胡乱想如隔三秋日如年

思念牵肠又挂肚转辗苦楚又难眠

思念凄楚心澎湃茶饭不思寸断肝

思念惆怅更忧伤三更惊梦撩人狂

思念寂寥晚宁静失眠凝视谁倚窗

[雨辰醉徘徊]

——-吴雨辰文——-

细雨轻盈独自站凝望秋菊开满坛

姹紫嫣红花丛中融合弥漫花幽香

牵念无形心深处醉卧东风惆怅叹

挣扎抗拒与心斗顷刻苦楚无限伤

月满西楼人不寐煎熬痛苦身心累

笑容僵持若冰霜牵念猖獗撕绞痛

时光飞转不停留惊涛骇浪月影斑

坚强执着苦煎熬心魂飘逸穿沧桑

难忘痴爱心间印刻骨铭心泪流年

缠绵文字早生疏旧梦破碎词堪殇

天长地久变陌生厮守夙愿已成空

忍别哀伤游诗海执手阑珊不再求

[雨辰憔悴调]

吴雨辰文

听雨凭诗苦涩念沾墨淡赋泪做笔

流年霜降即将临秋去花残染枫红

独奏一曲歌离别前尘往事化云烟

雁迁南飞鸣声声天涯何处是归鸿

愁诗入醉浊晨露伤词侵心观日暮

缘尽汴桥含心酸怨气冲破九霄云

誓言私语融入水相携甜言早随风

山高水远已隔断破镜重圆成梦幻

光阴如梭去匆匆经年青丝添银色

苍茫野外冢荒芜回首再看碑文寒

[雨辰秋感怀]

吴雨辰文

独倚窗台纳凄凉梦断南楼心悲伤

秋水长天夙愿远一曲浅唱覆沧桑

魂牵梦萦一念牵紧握疲惫泪湿衫

鸿轻流露相思去愁煞白发谁人怜

披风饮露对天鸣长叹一声催落花

仰首叶落雁成行闭目眼角泪滴连

捻花折月窥红尘愁绪万千遗恨多

凝目迢迢天涯路残风萧瑟更添伤

穹苍漫琼阴云聚飒姿影单多悲廖

沾字吟醉指染诗依疲偎倦梦纳词

人生离合多无奈烟消云散弹指间

别时容易见时难清傲冷眸啸长天

一盏清茶忆千缕低吟清风伤怀时

半壶白酒心更愁心碎神伤思幽幽

[雨辰断肠篇]

吴雨辰文

多情总被无情伤浅墨渲染诗连篇

残歌断唱何成殇愁容满面无笑颜

红尘不过一场戏深情缱绻悲常待

透悉忧怨难看穿灯火阑珊红尘伤

藏尽今生所有伤慕然回首泪染面

何解愁容淡相悲划破纸张淡墨飞

红尘陌上孑影游相思苦眼夜更长

浮云散尽终为空一曲弦音醉逍遥

暮天烟淡恨幽怨誓言成空泪辗转

缘起缘灭皆虚幻伤心欲绝彻心扉

昙花凋零蝉歌绝依风听雨心凄凉

游走沧桑迢递路为谁无声守空房

精神恍惚沐朝霞失魂落魄暮色染

笔写惆怅千万句难尽心中断肠词

[雨辰悲伤曲]

吴雨辰文

黎明淡品昨夜梦缘来缘去一场空

苦酒化泪空寂寞深藏念想在心中

多少人生坎坷路悲欢离合亦为何

今年不知明何处长叹今生无知音

翻过太行皆不是遥望黄河不见尾

漫漫红尘一条路沿途心酸多少回

流年岁月不等人雾流散荡任东西

晨风掠起悲思绪混沌半生鬓添白

倚栏听风春花落心碎像雨又像云

人生似梦辗转间轻足一弹千万里

缘生缘灭衷情散伊人相还无归期

古风悲调笛箫曲淡词飞舞诗相依

雁翔碧空人已远一人独思洒清泪

雨辰不知离人伤孤自憔悴单相思

雨辰思故乡

吴雨辰文

醉卧岁末知寒冷,霜花满地异乡景。

万丈红尘再繁华,百年风月烟云湮。

倚扶风寒身微颤,挥袖荡去一念伤。

星光做笔露为墨,画梅融入太行雪。

墨染深冬心凄凉,黄河彼岸杨柳残。

长相厮守已却步,执笔风尘苦楚行。

流年风华荡无存,泪染面颊邹纹深。

忘却离别回眸处,一腔柔情入尘埃。

风烛残年将殆尽,时空飞转一瞬间。

誓言破碎难相聚,徘徊心生思乡情。

雨辰黄河触景感

吴雨辰文

清风碧云天飞莺,白霜满地不见绿。

浪花荡漾传歌谣,渔舟停泊催烟袅。

雾馀水畔黄河堤,空碧悠悠杨柳残。

忽逢幽人生面孔,如觅水影漪流中。

触景问诗目盈泪,独依寒风轻叹词。

红尘眷恋已擦肩,拙笔淡墨伴流年。

剪断相思写伤感,黯然忧郁辛酸伴。

极目忧思更纠结,几声愁绝缱绻殇。

醉梦奈何桥

吴雨辰文

闭门关窗醉卧床,天旋地转灯光闪。

思绪零乱心含伤,醉回梦里奈河畔。

黯然回首肠断处,熟悉身影飘身旁。

柔风柳下坐对奕,彼岸花香花蕊艳。

三生石上雕歌谱,奈何桥上烟花荡。

冥火笑笑笑凄凉,幽水流流流哀怨。

篇3

众所周知,诗歌鉴赏是历届高考的必考题。而2005年高考命题人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从此,诗歌鉴赏题的命题形式走向多样化。比较阅读意在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比较、综合和评判能力,因此,与传统试题相比,解题难度也随之增加。自比较阅读首次亮相高考试卷以来,此类试题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考查的内容也日趋广泛,在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能力考查的今天,比较阅读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2017年高考考纲的修订,更加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诗歌鉴赏评价能力等,比较阅读自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仅以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题为例,归纳总结这一命题的考查类型,预测发展趋势,为备战、决胜2017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从近三年来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题的考查情况来看,大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比较阅读题考察的数量急剧增多。2014年高考共18套试题,比较阅读共5道,约占28%;2015年高考共17套试题,比较阅读共4道,约占24%;2016年高考共9套试题,比较阅读共5道,所占比例猛增至约56%。可以预见,比较阅读的高频态势在最近若干年内仍会基本保持不变。其二,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比较,同时逐步延伸到诗歌内容、炼词炼字等各个考点。可以预见,随着比较阅读的持续升温、考试大纲的修订变化和命题角度的不断创新,考查的内容一定会继续横向扩展,诸如形象分析、意境鉴赏、情感变化过程等都可能现身高考试题,以增添试题内容的丰富性和考查的全面性。其三,选用的诗歌题料由单纯的课外比较有意识地引向课内外综合比较。如2015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所选的题料是苏轼的《醉翁操》,第19题的设题是:“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2015高考湖南卷诗歌鉴赏所选的两首诗分别出自《全唐诗》中张说的《都引》和高中语文教材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2015高考课标Ⅰ卷所选诗歌是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8题的设题是:“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016高考北京卷所选诗歌是陆游的《西村》,考题要求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陆游的另一首诗《游山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016高考全国课标Ⅲ卷所选诗歌是曹翰的《内宴奉诏作》,试题第9题是这样设题的:“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课内外综合比较鉴赏,试题导向有意识回归教材,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符合新形势下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这种“内外”结合的试题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必将成为高考的重头戏。其四,所选用以鉴赏的诗歌一般都是唐宋两位不同诗词作家的作品,鉴赏的角度绝大多数是辨析二者的“不同点”,如2014年至2016年共14道比较阅读试题中,要求鉴赏“不同点”的就有13道题,所占比例高达93%。

【应对策略】

做好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题,从宏观上讲,首要问题是弄清诗意。可以按“四步法”进行:一看标题。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由标题入手,明事,晓理,知人,不失为一条捷径。二看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格情趣,行事风格,从而知人论世,是解读人物的重要手段。三看注释。如果诗歌后面有注释,特别是关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变故、宦海浮沉、荣辱得失的介绍,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已知条件,是了解人物的一把金钥匙,务必用足用好。四看内容。准确解读每句诗甚至每个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思想内容,是比较阅读鉴赏的根本途径。从微观上讲,要把握以下方法和步骤:

一、基础知识储备

解题之前,应具备有关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第一,了解诗歌鉴赏比阅读的选材特点。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作者所写的题材相同或相似的诗词,有时也选用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这些作品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第二,了解命题角度。从往届高考试题来看,命题角度主要包括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所用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及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比较等。第三,了解题型设置。从近年来高考题型设计上看,既有单一比较,也有综合比较,而尤以后者居多。从大的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其中较多的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从小的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题材、语言、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设题。

二、具体解题思路与方法

1.内容、情感比较。内容和情感水融,很难截然分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读懂诗歌的题目。标题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对题目中的时间、地点、节令、事件等都要细心揣摩。其二,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其三,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因为诗人一般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就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其四,注意诗歌的结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例:(2014高考全国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1]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2]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1]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2]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第9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技法解析】比较二者不同的情感,《含山店梦觉作》主要应抓住注释中韦庄“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的背景介绍,结合神态描写及意象“月斜”,就可以概括出“孤独”“无奈”等关键词。《宿渔家》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及意象“芦花”“明月”描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2.意象、意境比较。一般来说,意象(景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古代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不同的意象交织融合成不同的意境。比较阅读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进而领会诗词的意蕴。

例:(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1],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第14(1)题:“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技法解析】辨析景色特点,要紧紧围绕诗歌所描写的意象,不同的意象融汇成不同的意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由第一首中的“园花”“细雨”及花的颜色“红”等,可以轻松概括出“清新”“艳丽”的特点。第二首中的“乔木”“明月”表现出“清幽”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3.语言赏析比较。鉴赏诗歌的语言要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在了解不同诗人性格爱好、表达习惯等基础上,分门别类理清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或豪放洒脱等。答题时要使用专业术语,不可随心所欲。

例:(2016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第14(1)题:“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技法解析】本题辨析用词技巧,比较不同语言的表达效果。用于比较的是动词“望”和形容词“空”。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运用这两个词所显示的不同表达效果及其蕴含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用“望”字更好。“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用“空”字好。“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的意境,同时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4.手法、技巧比较。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渲染、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铺垫、过渡、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方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例:(2015高考课标1卷)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1] 岑 参

闻说轮台路[2],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1]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2]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第8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技法解析】本题属于表现手法的辨析,兼顾课内课外。首先要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速默诵一遍,准确找出两首诗写景的诗句分别是哪些,然后对比分析两首诗写景时使用的不同手法。辨析时要全面,把不同点都挖掘出来,不能有遗漏。最后用术语分条作答。

【参考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通过春风不到、汉使稀少描写了边塞的恶劣环境。《白》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属于实写;而本诗所写塞外景物则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

5.形象赏析比较。诗歌形象的比较,从大处着眼,要结合人物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去考虑;从小处着眼,要兼顾人物的人生经历、外貌特点、衣着服饰、语言风格、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兴趣爱好、细节描写等,通过全方位深入细致地“求异”比较,人物的不同形象也就非常清晰明了了。

例:(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1]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1]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第10(2)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技法解析】《木芙蓉》从木芙蓉所处的环境“小池南畔”、外形“着意红”及其品性“任东风”等诸方面,可以感受到木芙蓉逍遥、豪迈、倔强的性格;《窗前木芙蓉》从形态“孤花”、神态“破小寒”、心理“心酸”“未作愁红怨绿”刻画了一个孤苦、心酸却坚韧的乐观者形象。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形象。前者塑造的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形象。

【典题撷英】

1.(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第10(3)题: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2.(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1]。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1]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第22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3.(2014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第14(3)题: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2]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4]外三两弦。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第19题: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5.(2015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1]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F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1]虚:废墟。

第10(2)题: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6.(2016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题。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1]耿:微明的样子。

第17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7.(2016高考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1]

三十年前学六韬[2],英名常得预时髦[3]。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4]。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1]曹翰(923~992),宋初名将。[2]六韬:古代兵书。[3]时髦:指当代俊杰。[4]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第8题: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第9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8.(2016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1]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2]。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1]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2]宣和:宋徽宗年号。

第22题: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金题精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

缑山[1]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I[2]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3]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注】[1]缑gōu山:指修道成仙之处。[2]I:ái,痴,呆。[3]槎:chá,竹筏。

对于七夕鹊桥会,秦观认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而朱淑真和苏轼的见解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他们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卢炳

莎[1]杉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

绿水千畦。惭愧[2]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

@[3]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4]图。

【注】[1]莎:蓑,草衣。[2]惭愧:幸亏,难得。[3]@(yè)给在田间耕作的人送饭。[4]稔岁:丰年。

与杜甫《春夜喜雨》相比,本词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这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它们各自抒写了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戏赠知命[1]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2]。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3]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4]。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1]本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贬所黔州。知命是其弟,自芜湖登舟至黔州看望黄庭坚。[2]吴头楚尾:即豫章,今江西,春秋时为吴国之西界,楚国之东界。[3]《虞美人》作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贬所宜州。[4]典出《太平御览》: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两首词作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试作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贺铸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词中“动管色,催行色”和“何处投鞍风雨夕”句,在内容和写法上与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哪些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注]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两首词的最后两句刻画的词人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典题撷英】

1.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难以排遣。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4.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5.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绝望,而是抒发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6.相同点:①两首诗都描写了村庄清幽、寂静、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的美好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村庄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赞美。②两首诗都写到了村中居民的生活画面,从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态。不同点:《西村》除了描写了村庄清幽寂静、山清水秀的特点以外,还表达了对往昔“叩门求浆”这一美好经历的回忆,表现出对过往经历的无限回味;《游山西村》在描写村庄柳暗花明的自然环境以外,还着重描述了农家淳朴自然、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表达了对农家朴素热情的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7.第8题: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第9题: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8.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金题精练】

1.①秦词强调爱情只需感情坚贞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②朱淑真强调爱情需要厮守:既然是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什么不每一天都厮守,每一天都幸福?③苏轼则强调友情超尘拔俗:聚散皆是缘,不必为柔情羁縻,要淡定旷放。

2.本词描写细腻,语言自然简练,风格朴实清新,感情含蓄曲致,所写景致,如一幅幅水墨图画,清新宁静,富有生活气息。而杜甫的《春夜喜雨》则将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融为一体,运用拟人修辞和想象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可爱形象。

3.范诗抒写凄婉、忧虑之情。写碧瓦楼、绣幕、赤栏桥,暗指南宋小朝廷歌舞西湖,沉醉临安,忘却国耻;再写柳絮飘零,棠梨满地,透过一派暮春景象传达作者的情感。孔诗表现了清爽、畅快的心境。全诗写秋夜雨霁的清净景色,一个“清”字统摄全诗,写秋月、秋声和秋萤,写出了雨霁的清寂和静谧。

4.《谒金门・戏赠知命》中的词人是一个重天伦情谊的贬官形象。自己身在贬所,弟弟前来看望,连夜挑灯话家常,恍如梦中,欣喜不已;又是以“成蹊桃李”称赞弟弟,又是引弟弟“入堂松桂”。兄弟之情,质朴浑厚。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中的词人是一个难忘少年心的贬官形象。身在天涯,见梅犹喜,夜间闻香,早起观赏,浮想联翩。全词在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的对比中,刻画了一个喜爱梅花、人已老而少年心犹在的贬官形象。

5.“动管色,催行色”和“何处投鞍风雨夕”与《雨霖铃》中的“留恋处,兰舟催发”和“今宵酒醒何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动管色,催行色”描写管弦的声音催促着行人,表现了此时此刻作者心头茫然若失、伤感惆怅、不忍分别的情感。“何处”句是作者为范殿监设身处地地思虑,体现了作者对朋友何处安歇的深深担忧。而“留恋”句写船儿开启,声声催促,欲留不得,欲饮无绪,表达了诗人与恋人难分难舍的心情。“今宵”句流露出词人不知何处安身的无比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