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日记范文

时间:2023-03-18 00:3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清明的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清明的日记

篇1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先进性”主题团日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充分调动广大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永葆先进性,树立和维护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共青团员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变成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促进团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展示团员的新形象、新面貌,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和进步。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团县委决定在全县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中深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先进性”的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青年志愿者日为契机,整合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以服务为手段,广泛动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入党对象参与先进性教育,积极服务社会,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二、活动内容

1、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先进性”主题团日活动

全县各级团组织以推优入党对象、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队对象的团员祭扫张新久烈士墓、吴禄贞陵园、黄香墓,寻访古代圣贤和民族英雄的历史遗址、遗迹,举办革命传统报告会、座谈会,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 组织团员访问“血铸中华”、“民族魂”等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网站上献花、签名、留言,表达青少年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永远跟党走、成才报国的坚强决心。团县委将集中组织50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到张新久烈士墓前凭吊,随后开展植树活动。各单位也要独立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2、 开展“弘扬先进性、爱心献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吸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加入注册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为社会提供切实的服务,树立倡导新风的文明形象;动员志愿者充分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到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法律、科技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结对,通过家访、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生活扶助等有效方式为未成年人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品质,规范行为习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3、开展“弘扬先进性、环保伴我行”植绿护绿活动   全县各级团组织要强化环保意识,动员全县青少年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开展青少年植绿护绿系列活动。以“装扮母亲河”为主题,以营造“青年林”、“世纪林”为主要形式,组建“青少年志愿者植绿护绿队”,开展大规模的造林护林活动。

三、全县集中活动安排

1、时间:3月上旬

2、地点:张新久烈士墓

3、主持人:团县委负责人

4、参加对象:全县各机关单位50名优秀团员入党对象、

青年入党积极分子

5、议程:

(1)、重温入团誓词

(2)、敬献花篮

(3)、2名优秀代表发言

(4)、县委领导讲话

(5)、植树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组织推优入党对象集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先进性”主题团队活动是团县委贯彻落实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实际举措,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做好活动部署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

2、明确重点,务求实效。各单位要确定1—2个重点项目开展活动,突出入党积极分子和推优入党对象,活动要力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要主动联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活动情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长期教育,持之以恒。先进性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长期教育、持之以恒上下功夫,尤其要培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自律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先锋模范意识,把这项活动长期、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xx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篇2

一、资料说明

关于研究资料,《颐贞楼日记》手稿本一册,现存吴江图书馆古籍部,记录时间从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一日(]943年阴历12月6日)至同年四月十六日(1944年阴历3月26日),记录地点为吴江同里镇。《日记》未署名,笔者以日记中提到的人物为线索,走访了目前唯一健在的退居同里镇的王稼冬(日记中记作王家栋)老先生,在当地热心人士王师夷先生的帮助下,我们从王家栋老先生那里获得了有关的信息。日记作者,姓金,名明远(1899—1957),字仲禹,号东柳醉侯,同里人,是一个拥有田地千亩上下的地主。40年代初,他由同里镇北边的章家浜金氏老宅,举家迁居镇区东柳圩,并在此建造了镇上第一座二层西式小楼一一颐贞楼。本册日记是他移居颐贞楼期间,在同里镇上三个多月的生活日记,反映了镇居地主的日常生活。

《柳兆薰日记》,见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史料专辑》。记录时间从咸丰十年(1860)三月到同治四年(1865)闰五月,记录地点有吴江黎里大胜港村和上海县两处。柳兆薰又名时安,或莳庵,为吴江汾湖柳氏第九世子孙,近代著名进步人士柳亚子的曾祖父,据《说明》,他拥有土地三四千亩,①又据日本学者稻田清一的推算,其土地合计共有2 740余亩。②柳兆薰自祖父柳王秀起迁居大胜港村,是一个乡居地主;但是,在占领吴江期间的同治元年七月,柳兆薰举家离开大胜港村避居上海,在上海他至少呆到了同治二年三月,又做了一把城居地主。虽然在上海,他以暂住区别于常住,即不同于相对固定的城居地主,但这种不同可能更多地表现在对未来某些事务的抉择上,而日常的生活方式与一般的离乡城居地主不致有太大的差别,而乡居与城居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反而可以形成更为鲜明的对照。因此,他在大胜港村的日记反映了乡居地主的日常生活;同样,他在上海的日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居地主的日常生活。

————————

① 《史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98页。

② (日)稻田清一著,张桦译《清末江南一乡村地主生活空间的范围和结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2,1996。

关于研究时段,由于《颐贞楼日记》只留下了民国三十三年最初107天的记录,这就给我们的研究规定了一个时间期限。考虑到比较研究的对象在时间跨度上的相对一致和时节内涵上的相对一致,有助于研究的内容更具可比性,加上传统社会时期年月四时季节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我们对《柳兆薰日记》作了如下的取舍:咸丰十年十二月六日至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阴历1861年12月6日一1862年3月26日)这107天的日记为分析柳兆薰乡居时的主要依据;同治元年十二月六日至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六日(阴历1863年12月6日一1864年3月26日)这107天的日记为分析柳兆薰城居的主要依据。上述研究的时限虽然略显短促,但是传统时代,无论在乡村、市镇还是县城,一年的年终和年初这一段时间,人们日常生活的季节性特征是比较明显的,表现为这一段时间个人和家庭日常事务的数量占其全年日常事务数量的比重较高,这多少可以弥补研究时限过短所带来的缺陷,加之比较的各方在时间口径上的一致,因此这不至于对研究的结果带来太大的偏差。以上三个时段便是本文以下有关比较分析时相关数据的统计范围。

关于研究的时点,上述三段日记涉及两个时点,即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40年代。其间虽然相隔了80年,但从当时江南乃至于全国的情况来看,乡村、市镇乃至于城市各自的生活方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变化只是发生于在这些不同性质的社区移居的人们身上。因此,研究时点上的间隔不至于成为影响本文有关问题的因素。

二、社会范围

我们先从日常活动的交往对象这一角度入手,我们对与作者直接交往的人员以及交往次数作了统计,见表一。

表中第二纵栏数据显示,交往对象中,有亲戚关系的人所占的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乡居时的柳兆薰、镇居的金仲禹和城居时的柳兆薰。其中乡居地主的交往对象中亲戚所占的比重高达48%,接近一半;而与镇居和城居地主的交往对象中亲戚所占的比重不仅大致相同,而且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已不足五分之一。可见,在交往对象上,亲戚与非亲戚这一属性在乡居与镇居地主身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表中第三纵栏的数据显示了交往频繁程度在有亲戚与非亲戚属性关系对象上的异同。三处地主与交往对象在交往次数方面均一致地表现为有亲戚关系的高于没有亲戚关系的,但其中的差异程度似乎无法从表中的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来,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数量分析有所发现。通过计算交往次数在这两类对象上的相对变异指标([次/人[亲戚]一次/人[非亲戚]]/[次/人[合计]]),我们得出这一指标在各组的表现依次为o.50、1.03和o.52,这组数据表明,乡居地主和城居地主,其人均交往次数在亲戚和非亲戚之间的离散程度大致相等,约为各自总人均交往次数的半个单位;而镇居地主的这一指标数值与他们有显著的不同,为其总人均交往次数的一倍有余。

将第三栏的数据与第二栏的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先来看柳兆薰,城居与乡居相比较,其交往对象的范围尽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乡居时接近一半的亲戚变化为城居时四成多的非亲戚,其交往的频数也略有变化,由乡居时的人均2.6次增加到城居时的人均3.1次,但是其与亲戚与非亲戚之间的交往差异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城居时人均交往次数的提高在亲戚与非亲戚之间是均衡分布的,这表明,其交往范围的变化并没有进一步引起交往程度在不同交往对象之间的变化。我们再来看镇居的金仲禹,其交往对象的亲戚比重与乡居的柳兆薰有很大的不同,与城居的柳兆薰则大致相同,即不足20%,其交往的频数也基本接近于城居时的柳兆薰,也就是说,金氏交往对象的范围和人均交往次数均与城居柳氏相近,与乡居柳氏相去甚远。但是,镇居这一组中,反映人均交往次数在亲戚与非亲戚这两类交往对象上差异程度的上述相对变异指标,与乡居和城居这两组均不同,这一指标数值,前者比后两者高出了一倍,表明交往的强度在亲戚与非亲戚之间有较大的离散性。我们可以略带夸张地说,镇居的金仲禹,与亲戚进行频繁的交往,与非亲戚却只作一面之交。这种现象表明,与乡居地主相比较,镇居地主的交往对象显著地以非亲戚为主体,这或者可以说是其交往对象由亲戚向非亲戚扩展,但是,在亲戚与非亲戚关系上却形成了强度显著不同的交往圈,即亲戚间的强交往和非亲戚间的弱交往。

因此,通过对三处地主交往对象的分析,我们认为,乡居地主的交往对象相对集中于亲戚,其交往的频度也呈现出轻微偏态分布,与亲戚的交往频度约高出非亲戚的三分之一。镇居和城居地主的交往对象没有发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关系,但是镇居地主在交往频度上却表现为较为显著的集中趋势,他与亲戚的交往频度约高出非亲戚的l又1/3。或者说,与乡居地主相比较,镇居地主的交往对象在亲戚关系上集中分布状态的丧失,又通过交往频度在亲戚关系上的高度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而城居地主,其交往对象既没相对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关系,其交往频度也没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上表现显著的集中。因此,可以说,城居地主交往对象的扩大是由表及里的,而镇居地主交往对象的扩大还停留在一种表象上。这一情形也可以用另一指标数值来说明:交往次数中与亲戚交往的比重,按乡、镇、城依次为60%、34%、25%,这组数据多少反映了地主从乡居到镇居再到城居的转变中,交往对象方面亲戚优势的逐渐减弱,或人际范围的逐渐扩大。

柳兆薰在大胜港村和上海的两个极端数据哈好证明了上述转变的特征。居大胜港村的柳兆薰从咸丰十年十二月“三十日,……沈吟泉表侄来自东玲”①起,此后日记中诸如“与吟泉谈”、“所见相同”、“识见甚合”的记录,共出现了16次,也就是说,柳兆薰与吟泉表侄的交往多达16次,这是柳兆薰交往次数指标的一个极大值。那么,这一极大值的客观性是

————————

①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否受到吟泉留居大胜港柳家这一特殊情况的影响呢?从咸丰十年十二月三十日沈吟泉自东玲来柳家度岁,到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二日,……饭后与吟泉谈”①止,此后的日记未再出现与吟泉交往的记录。日记没有记录沈吟泉离开柳家的确切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推知,这一时间至早不过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三,即吟泉表侄在大胜港村的柳家至少住了62天。这62天的日记中,只有16天记下与吟泉的交往,在其余的46天中,柳兆薰不可能不与留住在自家的沈吟泉交往,但他在日记中却没有提到,这只能说明,这记录下来的16次交往和柳兆薰与其他人的交往在自己的心中留下了同等程度印象。所以,这16次的交往记录并不是无事可记时的随便一记,柳兆薰乡居时交往次数的极大值确实发生在他与表侄这一亲戚关系之间。避居上海时的柳兆薰一家一直与好友赵田袁述甫一家寓居一处,《日记》中多次出现诸如“在述甫处谈天”、“述甫来谈”、“与述甫絮语”、“剧谈良久”、“畅谈往事”的记录。从同治二年正月十九日“哀述甫回章练塘遣嫁”,到二月初十“述甫来自章练塘”,袁述甫曾离开上海寓所19天,这19天正好在本文的研究时限之内,107天刨去19天之后余下的88天应该是柳兆薰与袁述甫同寓上海的日子,这88天的日记中,有30天记录了与述甫的交往,这个数字是柳兆薰寓居上海时交往次数中的极大值。根据前述理由,这88天中的30次交往与其它记录下的交往在柳兆薰心中具有同等的价值。所以柳兆薰城居时交往次数的极大值发生在与他没亲戚关系的好友袁述甫之间。交往次数的极端值由乡居时的亲戚转移到城居时的非亲戚,很好地说明了城居代替乡居以后,亲戚关系作为集中交往对象的丧失,交往次数的极端值只不过是极端地描绘了这一变化趋势。

————————

①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二日。

我们再从日常交往事项这一角度入手,交往事项指发生交往的双方共同关注的事项。我们将三处日记中有关交往的事项作了简单的分类整理,结果发现交往事项在三地具有很大的差异(见表二),我们认为,这一部分是由日记作者的记录个性使然,另一部分才是三处交往内容的不同所致,因此,在作这一部分的分析时,需要对作者个性这一因素的影响作适当的剔除。我们对记录的众多事项作了适当的分类:“开店”,在本文研究时段中,金仲禹正在筹备开一家小杂货铺,因此,日记中记录了为筹措资金、了解市场行情、装修店铺、进货、申请营业执照等事宜所进行的交往。“田租事”,在江南拥有千亩以上田地的地主并不多,特别是时至民国后期,故柳氏和金氏在当地都算得上是大地主。本文研究的时段又正好是年终地主收租的季节,因此,两份日记中都记录了为收取田租与账房乃至于佃户发生的交往。 “英洋”,英洋交易是柳兆薰寓居上海时的活动内容,因此,了解英洋的比价和交易行情是柳氏与他人的交往内容之一。“借出借进”,一般来说,年终是一年中资金流转较快的时期,借款者还款、协商展限等事宜均集中在这一时期,金仲禹记录了关于这一方面的交往。“婚吊宴”,指婚丧嫁娶以及春节期间的宴请。“祭拜”,指对祖宗和神灵的祭祀和崇拜活动,这是春节和清明节期间的主要交往内容。“棋画花鸟吃局”,指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人际交往。“家事”、“形势”、“谈心”,主要是为了处理家庭事务、交流地方形势的信息、以及思想、感情。

三处完全相同的事项仅有两类,即“婚吊宴”和“祭拜”;如果把“开店”、收取“田租”、“英洋”交易和资金的“借进借出”这些事类进一步归并为“经济”类的话;也才有三类。

我们先来看“婚吊宴”这一项,关于这一类事项的绝对交往数,同里镇金仲禹居多,其次是大胜港柳兆薰,最后是上海柳兆薰。进一步考察他们的交往对象,发现大胜港主要是亲戚,同里镇主要是邻里和朋友,上海主要是朋友。在婚丧年节期间进行的交往属于人情交往,人情交往有发自内心,有出于习惯,还有为了面子。把这一个交往性质与主要交往对象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种交往在大胜港主要发自内心或出于习惯,在同里镇主要为了面子,在上海则主要发自内心。还可以这样说,乡村的这种交往更多的是不假思索,市镇的这种交往是理性的权衡,而城市的这种交往更多的是真情实感。需要说明的是,同治二年二月十三日,柳兆薰长子柳应墀在上海成婚,这一特殊事件自然增加了这一时期柳家关于本事项的交往。

由“祭拜”引起的交往,大胜居多,同里和上海均较少。大胜柳兆薰的15次“祭拜”中,辛酉元旦“饭后,至羹梅友庆堂拜当年先世神先,次行家人拜贺,”①初五“早起衣冠接财神、五路神,”②初六“饭后观村人出猛将赛会……。但祈来岁?村仍得举此盛典,”③二月初三“衣冠至广阳庵拈香烛,至文帝、武帝前叩头拜祝,……复至观音菩萨前叩头拈香,”④十九日“观音大士圣诞,……余饭后叩拜观世音菩萨。”⑤二十一日“至西房南玲圩曾大父师孟公、大父逊村公墓上祭扫,……吾家幸蒙先沾福庇,人口房屋无恙,犹得举行此典,大非易事,”⑥二十六日至北舍、长浜等先世墓地祭扫,事毕“饮散福酒,共八席,五十人,”⑦一共有七次为集体性祭拜。其中,家族内部有四次,全村范围有三次,可见乡村的“祭拜”活动是提供人际交往的重要机会。金仲禹共记下6次“祭拜”祖先和神灵的活动,两次在春节,三次在清明前后,还有一次为观音大士的诞辰,其中只有两次与他人发生交往,一次为

————————

①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正月一日。

②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正月五日。

③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正月六日。

④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三日。

⑤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

⑥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⑦ 《柳兆薰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元旦“到宗祠谒拜祖先,”①一次为观音大士诞辰“赴北观复善坛,今日观音大士诞,……到者甚众。”②正月初二拜祭祖宗神像和清明前后的几次墓祭都是自家单独进行的,未与他人发生交往。上海柳兆薰共记有9次“祭拜”活动,其中只有同治二年正月初五, “五鼓时起来,循例接五路尊神。自宵达旦,街上爆竹之声不绝于耳。”③这一次为集体性的祭拜活动。其余春节期间对神先神像的祭拜,和清明的祭祖都是在家中单独进行的。例如是年元旦“先入神像,寓中湫溢,不能悬挂,与大儿展谒拂拭,仍谨收藏。”④再如“是日清明节,家中祭扫诸事。”⑤对祖先和神灵的祭拜是联系族谊和乡谊的重要手段。比较三地祭拜活动对人际交往所提供的机会,我们不难看出,祭拜活动在乡村所引起的人际交往,无论在族人之间还是乡人之间都是比较广泛的;而它在镇区所引发的人际交往在族内和镇内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它在城区几乎不引起什么人际交往,唯一一次接五路尊神的活动,大多数人家也只是观望而已,完全不似乡间全村的参与,家族内部似乎已经没有了共同的祭拜活动。这一交往手段的弱化,反映了由乡居到城居的过程中,人员众多、热闹非凡的场面往渐渐变得不合时宜,也就是说,范围限定的仪式往形式将渐遭淘汰。

“经济”类的交往,柳氏在大胜和上海时的经济活动均较为单一,在大胜是关于田租收受,在上海是围绕英洋交易。金氏在同里镇的经济活动则显得较为繁忙,有关于田租收受方

————————

①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②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三月十三日。

③ 《柳兆薰日记》同治二年正月五日。

④ 《柳兆薰日记》同治二年正月一日。

⑤ 《柳兆薰日记》同治二年二月十八日。

面的,有关于资金借贷方面的,更多是围绕开店一事。我们先来看大胜和同里都涉及到的田租一事,两处的田租事宜大都集中在年终期间,这是因为,当地有这样一种习俗,佃户每年应交的田租额如果拖过了当年还未交清,就一笔勾销,因此,年终是地主催收租款最集中时间。从记录下来的这类事宜的次数来看,两处不相上下,拥有千亩土地的金仲禹比拥有二三千亩土地的柳兆薰甚至还略多了几次。据当地人士的介绍,金仲禹的母亲王氏专门从事代地主收取田租的“账房”活动,曾经营田地达两万亩之多。金仲禹是独子,王氏去世以后,他家的账房生意便一落千丈。但其日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颂周二哥招往其家吃账房年夜饭。”①说明金仲禹继承了他母亲账房的经营活动,只是其规模已大不如前了。柳兆薰则或者通过账房或者直接出租田地,甚至亲自雇工耕种,却未从事账房的活动。这可能就是金氏田地较少租事却多,柳氏田地虽多租事反少的原因。总之,就收取田租这一事项来看,乡居柳氏与镇居金氏对其关注程度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由“开店”一事引起的交往在《颐贞楼日记》中出现最多,其次数不仅位于“经济”类之首,而且遥遥领先于其它类事项,这是因为金仲禹这段时间正在筹备开设一家杂货铺。从日记中看,金氏为开店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财力。金仲禹将颐贞楼西侧的几间平房辟作店铺,从二月十五日开始,请了包括木工、水工、电工和洋铅匠在内的四五名匠人装修店铺,共用了20天的时间,到三月六日方才完毕,“此次修理及开店门,费四十工,计二千八百八十元;水料三千七百五十元;店用门窗皆自有,若

————————

①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十六日。

新制当逾万,昔建此别业不过万金而已。”①这花去的6 630元不仅没有算上门窗木料,而且不含为开张进的货。就日记中记下的进货就有七次:“向之(指建侯表兄)购香烟二千余元,弃学就商当以此日为始。”② “周春荣近作掮客,昨招之来属办香烟,今晚送货六千元来。”③“金麟书以香烟千元来,小学教员今为掮客矣!”④“麟书又来,为购烟四百元。”⑤“访方自元,?购黄祥茂肥皂二箱,”⑥“访(薛)天?,买得香烟二千三百元。”⑦“赴东埭豫大购得火柴十二包、大新皂六十块,为店进货。……购得红香二百棵。”⑧如此算来,单就进货一项又化去了万余元。这花在开店上近两万元现款在金仲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因为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至是租实得四成”,⑨统计此前已收得租款二万六千元可知,金氏一年可得租款在六万五千元上下。因此,我们从资金的规模可以看出,“开店”不仅是金仲禹此时的经济大事,而且可以说是他整个生活的重心。资金“借贷”是金仲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他向私人借款时,对象是清一色的亲戚,有沈三表姊、二哥(族兄)颂周、表兄惠生等,其中向姻亲沈三表姊借款的次数最多,累计欠款额高达一万元。⑩他更多的是向钱庄借款,他以一万元为底金,并“以大金镯及二小绞丝镯为押”向镇上的仁丰庄累计透

————————

①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三月六日。

②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九日。

③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十日。

④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十二日。

⑤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十五日。

⑥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

⑦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二月六日。

⑧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三月八日。

⑨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十一日。

⑩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四日,十日,二十日。

支了三万元。①最后我们来看“英洋”交易。柳兆薰避居上海后,完全摆脱了田租收受的具体事宜,虽然我们可以从他每天对阴晴雨雪风霜不厌其烦的记载中看出他对农事的关心,但是此时他主要的兴趣已从土地转移到了英洋交易上。柳兆薰人市的确切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二月初七的日记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记录: “下午,同梦书、春山至兴仁里振隆庄上,……总牵日上市面,本洋大涨。”②此前是否因为适逢年节加之大儿婚期,无暇对此作太多记录,我们不敢妄下结论。但日记从二月二十六日起,几乎一天不漏地记下了英洋的市价,此后他或者亲自或者派大儿应墀至振隆庄了解行情,有时甚至一日二至,表现了他对英洋交易的极大关注。

比较三处地主的经济活动内容,大胜柳氏只关注田租一事,土地上的收入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同里金氏既对土地收入给予了同等的重视,又对经营店铺赋予了极大的热情;此外,资金的运用在他身上显得较为多样,即资金由从前的消费和生息两种用途扩大到了借贷投资,而镇上钱庄的设立为这样的经济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上海柳氏似乎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对田事的关注,而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了更高层次的经济活动——货币买卖中。乡居——镇居——城居这一过程中经济活动内容的转变,既反映了地主与土地联系的逐渐分离;更反映了其经济活动个体性的逐渐丧失,即他由乡居时埋头于田地,到镇居时关注市场行情,再到城居时居然被卷入整个经济形势之中。

————————

① 《颐贞楼日记》民国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十七日。

② 《柳兆薰日记》同治二年二月七日。

“棋画花鸟吃局”中的吃局与“婚吊宴”中的请客吃饭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后者是特定时间场面上的人情交往,前者则是日常生活中个人性情间的自愿交流,因此它与由棋画花鸟这些个人兴趣爱好引起的交往属于同一类。这种交往,在大胜柳氏日记中没有出现,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作者漏记,而是根本没有发生;在同里和上海的日记作者身上发生的次数约略相当,这类交往在各自交往中所占的比重也大体相当。乡居与镇居和城居时这种交往的差异表明,乡居的人们具有更多的义务性,而镇居和城居时人们身上家庭的限定性较少而个性能较多地显现出来。

“家事”、“形势”、“谈心”在《颐贞楼日记》中都没有记录,很可能是作者日记记录习惯所致,故尔我们只能对柳兆薰两个时期的记录作分析。

“家事”主要指家族内部的一些小纠纷,无论在大胜还是寓居上海时期,柳兆薰对家庭事务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后期甚至超过了前期,这可能是离乡寓居客地的人们对家乡的一种自然留恋,这也许会随着客居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减弱,而本文研究的柳兆薰不仅到上海的时间不长,且为暂时的寓居,最终还是要回到乡间,因此他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能不同于一个长期在城市的定居者。

本文研究的柳兆薰处在一个特定的时势之中,那便是攻占吴江这一历史时期,其避居上海正是由此引起的,因此家乡乃至于整个江南的“形势”自然引起了他十二分的关注。未来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居住在任何地方的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乡居、镇居和城居的差别,只是具体落实的地点有所不同而已。

与亲朋好友的“谈心”是柳兆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在他乡间的生活中就占了不小的比重,寓居城中之后,更上升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这表明城居之后,个人之间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比乡村更为频繁密切。

三、空间范围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日常生活的地点和地域范围。先看活动场所,表三资料显示,三处来访次数悬殊不大,其中金仲禹略多,平均每天一次。外出次数,柳兆薰乡居时最少,差不多三天才外出一次;而他在城居时外出次数有所增加,但还不至于天天外出,平均五天中仍有一天不外出;镇居的金仲禹外出极为频繁,平均每天外出近三次。三地外出场所显著不同,我们将外出场所分为私人家庭和公共场所两类,公共场所包括茶馆、商店、饭店、金融机构、花园、街道及庙观、墓地祠堂等。大胜柳氏到公共场所的机会最少,仅为外出次数的四分之一,这10次中的5次,是到芦墟镇被称作“局”的乡自卫团练组织处理局务,其余两次至墓地、1次至广阳庵、两次春节期间参加乡人的庆祝活动。乡镇自卫团是攻占江南时期民间自发的临时性组织,因此赴局属于非常外出,墓祭仅为家族内部活动,其余均为乡间节庆聚会性质,因此,大胜柳兆薰至公共场所的活动具有明显的非常性和被动性。金仲禹去公共场所的次数已大大超过了大胜柳氏,但与他去私人家庭的次数相比还略占弱势;他去的公共场所绝大多数是茶馆和店铺,其比重为86%,此外还有10%为花园这样一些室外场所。上海柳氏外出次数虽不是最多,但外出的大多数地方已是公共场所,其中钱庄、饭店、茶馆有47次,其余两次是在马路上闲逛,所剩的1次是对节庆场面的观望。因此,柳兆薰寓居上海后,其外出活动几乎完全是一种主动行为。

再看三处主人与外界的联系。这里的外界指居住地以外的地方,联系包括,主人及家人亲至外地、来访者所来自的地方和通信或者口信所达到的地方,这样几种方式。我们依据这一原则把从三处日记中搜集到的地名分别列表(见表四、五、六),再将这些地名落实到各自的地图上(见地图一、二、三),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三处主人与外界联系的范围,而且可以定性地认识他们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强度。

大胜柳氏与外界的联系共计113次,其中与不足8公里远处黎里的联系次数最多,与黎里以近范围的联系共计57次,占全部联系次数的一半微强;在这个范围以外,他基本上是按照次数与距离成反比的规律与外界发生联系,这当中唯一的例外就是上海,这一范围的半径大致可以确定为60公里,虽然他与60公里以外的个别地区也有联系,但这是极其偶然的情况。我们可以把这种联系概括为近强远弱,这反映了乡居地主对于本居住地有着特别的关注偏好。

同里金氏与外地的联系共计65次,其中与65公里远处上海的联系次数最多,其次是苏州,而与最近处屯村联系反而显得较少。与大胜柳氏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一联系在特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上似乎表现为次数与距离成反比的态势。我们不妨将它称之为远强近弱,这反映了镇居地主对外界,特别是大城市有着特别的关注偏好。另外,需要特别说明,表中的数据显示三处地主中金氏与外地的联系次数最少,这一数据其实不能真实反映他与外界的联系,其实他对外界的了解一定程度可以通过镇内联系来实现,其次数高达333次,我们不难推算,金仲禹平均每天要与本镇三处发生联系。其实,我们只要粗略地浏览一下日记,立刻就会得出这样的印象,除了天气恶劣,金氏几乎整日在外奔波,当然主要在本镇区内。结合这一特定现象,我们认为,镇居地主与外界的联系以本镇为主,也就是说,镇居本身就能够相当程度地保障对周围地区的了解,这种了解不一定要通过直接地与周围地区的联系来实现。因此,有了这一独特的优越条件,镇居地主对外界的关注更多地表现为对较远处较大城市的偏好。

与上述两地的情况相比,上海柳氏与外界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地图三显示他与外界的联系半径较大,以60公里以上为主,这一数据可能与寓居地上海与原籍地大胜村的距离有关。柳氏寓居上海之后,他与外界的联系具双向性。一方面他与原籍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还波及到上海与原籍之间的沿线一带。他与外界的大部分联系是发生在这一沿线附近,而且越接近原籍地越密集。另方面他与上海周围的县份也有着相当的联系,表明他对寓居地的周边地区同样有着相当程度的关注,这种联系在他乡居时极少。城居地主与外界的这种联系,表现为与原籍地指向明确的密切联系和与寓居地周围的普遍关注。我们似乎看到城居地主多长了一双眼睛,一双专注回顾原籍,一双则放眼关怀四方。因此,我们可以说,城居极大地拓宽了地主的眼界。

从三地外出的场所这一角度分析,我们发现,大胜柳氏外出时的目的非常明确,而且其目的都是处理某一具体事务,因此他外出的场所都是指向明确的、与这一具体事务密切相关的人和事的所在地,其中绝大多数是个人家庭。同里金氏外出就显得不如大胜柳氏正规了,并不是每一次外出都有十分明确的目的,当然他知道至少可以获得一定的信息,因此他外出的场所绝大多数是个人指向性不甚确切的公共场所,而茶馆、商铺等正好符合了这一需要。例如,他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去离家仅有两三分钟路程的三凤轩茶馆喝茶,有时甚至早晚两趟,这已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他身上,外出本身似乎已变成了目的。上海柳氏外出的目的性又变得十分明确,但与大胜时不同,其目的并不完全是处理某一具体事务,因此去私人场所的次数相对较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相对较多。但他去的较多的公共场所是可以获得英洋交易信息的钱庄而不是茶馆,他不是通过与别人漫不经心的交谈来获得信息,而是直接去确定场所了解公共信息,这与同里金氏也不同,这一不同的方式,我们认为是由二者所处的环境的不同造成的。镇区,由于地域相对狭小,成员相对集中,人们即便不是熟识至少也是面熟,因此相互之间具备了直接交流的信任感;加上信息内容的有限和处理手段的缺乏,镇区不存在将其各种信息进一步分类整理的环节。因此人们只有通过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获得内容繁杂的各种信息,然后再从中搜索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可见镇上人获取信息的过程较为漫长。与镇区相比较,城区,由于地域相对广大,成员相对分散,熟人较少,因此相互间难以进行直接的交流;加之信息内容的庞大和具备一定的处理手段,城区出现了某些信息专门化的机构,因此人们只要径直去相关的场所就可获得所需信息。可见城里人获取信息的过程较为便捷。以上三地外出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归纳为这样一条线索:乡村地主外出的主要目的就是处理人事,或者说就是与他人交往;镇上人外出目的是通过与人交往来获取信息,这时的他人只不过是自己获取信息的一种媒介而已;城里人外出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取信息,但是以他人作为媒介的这种方式已大大地减少了。这种人际交往功能的不同完全是由三处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篇3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赏月的日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赏月的日记1今天的夜晚格外地冷,寒风阵阵,吹动着心。我一人独自眺望窗外,凝视着天边的月亮出神。一轮金黄的弯月嵌在深蓝色的天幕中,散发着一层朦胧的银辉。高贵清冷的月亮,却又是那么孤独,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这漫长寒夜。

多少次凄凉的夜晚,月亮都是独自一人度过。这么可怕的晚上,它都义不容辞地准时到来吗?只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迷失人生路上的人们一点光亮,伴他们温暖前行。看着他们感激的笑,这就是的鼓励和安慰。

听着耳边悠悠传来的《明月几时有》,悠扬的旋律划破空气传入我耳畔,融化我内心的冰凉。琵琶与箫齐奏,让人不禁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要修得多少福分,才能听得见如此悠扬一曲。

月对歌,清高对悠扬。如此美妙的夜晚,我永远也不会忘。

中秋赏月的日记2盼望已久的中秋节来到了。爸爸、妈妈和我吃过晚饭,来到阳台上赏月。

有道是:“月到中秋分外明。”这个中秋的夜晚,月亮显得特别圆,特别亮,既像一颗超级巨大的夜明珠,又像一个温润明亮的白玉盘,美丽极了。银白色的月光照在葡萄架上,好像给葡萄架穿了一件白色的外衣;照在大地上,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细纱。

看到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由得思念着寄宿在学校的姐姐。往年中秋赏月都是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的,今年却唯独少了她一人。我想,姐姐此时也一定看到了这皎洁的明月,怀念一家人在一起赏月的情景吧!

想到这里,我咕哝了一句:“姐姐在的话多好!”妈妈听见了,问我:“你觉得赏月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学习重要!”妈妈说:“对呀!你长大了也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姐姐现在不能和我们在一起,说明她长大了。”爸爸笑了,吟了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迟疑了一下,对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来,今晚姐姐不能和我们在一起赏月也是很正常的事。

于是,我们继续开开心心地赏月。而我透过月亮仿佛看到了姐姐正在埋首伏案,勤奋学习的情景。

中秋赏月的日记3中秋赏月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

今年的中秋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南湖公园赏月。

来到了南湖公园,那里早已人山人海了。我们跟着人群走,发现绕着南湖公园方圆几里的草坪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都坐满了人。我们走到南面一个较大的草坪,好不容易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我左看看,右瞧瞧来赏月的人已经把东西摆在了桌布上了,有月饼、水果、糖……有的人还点上了蜡烛和香,还有的小孩、青年头上戴着闪光牛角,手里拿着荧光棒。这时候,草坪上,星光点点,真是好看极了!

“快看,好大、好圆、好亮的月亮!”不知谁叫了一声,人们不约而同地朝天上看,都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白写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来,是啊,洁白的月亮多像一个晶莹透亮的白玉盘,它把皎洁的光辉洒在草地上,落在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柔和,是那样温馨,正当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月空时,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些闪闪“红星”,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说:“那是许愿灯,人们在祈祷今后的生活更幸福,日子过得更红红火火。”

在这中秋之夜,我也祝全国人民合家欢乐,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中秋赏月的日记4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我可以赏月了!

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出来散步赏月。大约8点左右,月亮出来了。它像一个含羞的小姑娘,从云雾里露出脸。几朵银白色的云雾绕着她,像仙女舞动薄纱。月亮有时还跟我们玩捉迷藏:有时在云雾里,有时在树后,还有时在楼房后,星星总找不到她。她可真调皮呀!月光倒映在湖面上,湖面的波纹把月光变得格外美丽。

爸爸说:“咱们来作诗吧!”于是我思考了一会儿,说:"月儿圆圆白又亮,中秋节来月儿明。吃月饼来赏月亮,幸福美满一家人。"不错!"爸爸高兴地笑了。

我们看不早了,就回到家吃月饼。我迫不及待地把月饼打开,香味扑鼻。吃起来,脆脆的果仁,软软的馅,甜甜的糖,酥酥的面。啊!真好吃呀!月饼的味道让无回味无穷。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之夜!

中秋赏月的日记5中秋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习俗。

今天是八月十五,晚上七点钟,我们全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月亮像一个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升的非常高。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一片白云掩住了月儿秀丽的容颜,月亮立即把光辉从白云边上洒出来,在四周镶成了一个灿灿的光环。望着圆圆的月亮,才知道今夜月光如此皎洁。

篇4

2。爱护身边物。惜福常知足

3。不许你耍赖!我永远是你的神,这个真理永远无法改变。

4。尘世间,有许多人随日升日落结伴而行、而憩,其中许多往往是伴而非侣。

5。从今天起我变成刺猬。我的世界不是你们玩的起的地方。

6。纷乱的心田。开不出智慧的花朵

7。欢喜和感恩是消除烦恼的力量

8。讲话要温和轻柔;态度要谦诚亲切

9。就算蔓延结局,也不会放弃;就算已经开始,也无法一直坚持,

10。看来脱离群体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受。

11。看一眼天空它是蔚蓝色的,看一眼天空它是灰白色的,看一眼天空它变的透明了,看一眼天空它永远消失了。我的思想跟着它继续摇曳沉沦,沉醉在迷幻的世界过后又是什么风景呢?

12。可我不能。我无法容忍自己放肆的哭泣。也没有人能够允许我这样脆弱。

13。空旷的长廊;洁净的墙壁;白亮的灯光;蓝色的靠椅;到处漫溢着消毒水的味道。

14。你从来不让我伪装,你说伪装不好做真正的自己。所以才是我一直都是那么信任你。

15。你说不在乎过去,只在乎现在,将来,喜欢一个人什么都不会在乎,只会在乎她开不开心,这是你对喜欢的理解,你说你喜欢我,你好喜欢我,

16。你往前奔,留我在原地伫立,回望过去。只有我舍不得而已~

17。平安是福。快乐是慧

18。人的心念意境。如能保持开朗清明。则所见。都是美而善的

19。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你,我想放弃了。我得一切,过往烟云。

20。人与人之间。即便小心翼翼。亦能有意无意触碰彼此的伤口。无痕。无迹。如若所有感情都能轻描淡写。谁都不会如此辛苦。

21。任何感情都是易碎品。稍微一用力便会出现裂痕。再也无法恢复原貌。生命里息息纠缠的想念。

22。深深的爱,深深的痛。若再相逢。仅剩问候。

23。唯一改变的只是独自挥霍廉价没有意义的时间。仍然孤独但没有渴望习惯半夜起床喝水。睡眠强盛直到再也睡不着反应迟钝。

24。我假装在别人面前自己失忆了,什么都不记得。然后我会装模做样的打开自己的日记慢慢想起一点什么,然后别人会因为我的想起惊奇不已,看到了吗,我用回忆创造了奇迹,一个无法欺骗自己的奇迹。

25。我试图找到新鲜的花样,你们折腾去吧,反正跟我再没一点瓜葛了。在找到新的花样之前,要先给自己的历史划上句点。所以我要先试图给自己划个句号,就算留下的痕迹那么生硬!

26。我一个人躲在没有人可以伤害我的角落,幻想我的幸福,属于我一个人的幸福`

27。我一脸的苍白,我一脸的失望,我一脸的悲伤,我一脸的憔悴,我一心的颓废。我不懂的幸福,我满腹的心事,我受严重内伤,我已思绪错乱,我已神志不凊,我真的不快乐。

28。希望你想起我的时候能快乐,如果想我而不快乐了,请你忘了我~~

29。想过去是杂念。想未来是妄想。最好把握当下时刻

30。想你有时会低吟轻唱。。。那是我的寂寞歌声。。知道寂寞歌声从那里来吗?那是心碎撞击出的破碎。。。

31。孝顺要及时。行善也要及时

32。笑容。不但可以表答善意。还可以缩短人际间的距离

33。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

34。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35。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36。有那么多的欲望幻想现在就像收集的老磁带沙哑扭曲麻木。变的可笑不切实际仍然是那个迷恋文字电影不善言谈的孩子。

37。有时烦恼是来自不合理的欲望

38。有时候看天上的云,觉得有很浓的悲伤味道.我知道那些云是眼泪凝华而成..华丽而苍凉..诉说各种情怀

39.在不被人在意的角落,独自泪流.暗自疗伤.我的位置.我的哀伤

40.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41.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做个伴.

篇5

天气突然变得好冷。冷到心痛都毫无知觉。

一个人睡,手脚冰冷,直到几个钟后,才知道自己失眠了。

我不喜欢这样,我爱倒床就能睡着,那样才不会想到曾经的任何事情。

我不喜欢回忆,我不喜欢哭泣,我不喜欢歇斯底里,我不喜欢想起任何有关于他的。睡吧睡吧,睡着了就过去了……

越来越佩服自己的幻觉,越来越佩服自己的多心。

任何一点东西能让我如此歇斯底里,发了疯的让自己平静。

我不停告诉自己:要心胸广阔,冷静冷静,一切都在过去。

最近重新过上了一种称之为辗转颠沛的生活。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总是一个人,也许内心深处还是喜欢一个人独自生活。在人群中不言不语,保持深度的沉默和烦躁。像某个不喜欢言语,惧怕黑暗和孤单的病孩子。

可以放假回到家。把那个小小的纸盒打开,过去一年多的生活和那段几年从知心朋友变成情人的感情一下子堆积在我的面前。感到些许的无措,我觉得自己真的很累。很累。里面全是过去自己求回来的礼物,想到都觉得自己过去求得这段感情的耻辱。

可是谁的谁才能知道。谁的谁才能了解和明白。

我知道,我对自己太过苛求。对身边的人苛求。甚至对那些明知道毫无结果的关系和感情苛求。

凌乱的房间。空置了一整面墙。

整理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很想抽烟,然后在窗旁迎着深夜冰冷的空气,抽完最后一口。心情平静。

扔掉烟头的时候,突然很想跳下去。我是病了。病得很重。厌倦说话,厌倦听别人说话,厌倦任何形式出现的声音。真的。我想跳下去。

一整晚没有睡觉。我发现自己的脖子僵硬,手指像干枯的树枝,并且是死掉的,淡紫色的。身体很疼,不知道是因为冰冻的缘故还是因为自己保持一个姿势在床边坐了整晚。

突然就很想念什么人。可是当我去仔细回想他的样子和名字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我已经太久没有写日记了习惯了。日子平淡如水。是我喜欢的样子。但是,仿佛又不见了自己。

我们在一起,已经没有秘密。

甚至可以为之放弃任何。

可是,比起相濡以沫,只是我在坚持的感情总觉得还是少了什么。

我在心痛里打捞自己失落的心情。

我像傻瓜一样安安静静的笑。我不知道我还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呢。

亲爱的王子殿下,亲爱的彼得盘,亲爱的骑士。我在罪恶的国度里不可自拔,请你告诉我,我还是不是一个好孩子。

你看我童贞安和的笑,说你还愿不愿意救赎我。

你还愿不愿意陪我走很多的路去找一对水晶做的耳环。或者在氤氲着醇厚咖啡香的店里坐一个下午。

甚至没有目的没有时间,空着双手去寻找我梦里翻来复去的红色云朵。

我知道,我总是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面,不出声。

天空一直盖着厚厚的棉被不肯脱,那么心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也感到了衰老。

可能说这样的话,真的会被人骂道死。但是,谁知道呢,也许是心。心老了。就什么都老了。

仿佛那些被恐怖袭击的房子。……轰然倒塌。难以修复。

游游荡荡的走了很多地方。我知道有些悲伤的事情总是会突然出现,出其不意。

恍若出其不意的爱情。突然出现,打乱了生活,然后再悄无声息的随着时间慢慢流逝过去,不留痕迹。

点点小雨。

风吹在皮肤上疼痛且冰冷。

篇6

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是园丁、是方向,我们的任务远远不止教育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学习优良的传统美德,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立场坚定的人才!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针对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我总结了两个最重要的想法。

一、创新中推进

创新,是指在旧的、尚未完善的体制和方法中大胆开创、不局限于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凝聚而成的宝贵果实,然而,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我们工作没有起到应有效果的很大原因就是这些传统美德过于笼统、过于繁琐,相较于当今这个发展迅速、追求卓越的时代,这些传统美德的传统教育早已过时,创新的趋势不可避免。

那么如何创新呢?创新的方式一定要可行有效,盲目的、不考虑实际的创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关于创新,我也曾想过让教育工作跟上时展的速度,但显而易见,这种过分追求速度的方式势必会失败,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可怕的后果,所以还需找到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

最有效、最实际的做法则是家长和老师们的“身教”而非“言传”。家长和老师要真实地、实际地用自己的行为去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此想法的思想核心即为“宜缓不宜急”。以持续的、稳定的方式进行教育,不会被过快的速度所累,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时间过快导致教育不畅的弊端!

此外,还要注重其他方式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传媒的教育模式。

我的具体想法主要有两个:

1.我们可以播放我们自己国家的和传统美德教育密切相关的优秀电影,让学生感到民族自豪感。但是请注意,我所说的优秀电影也要与时俱进,老旧的电影只会让未成年人感到无聊、厌烦,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起反效果!

2.我们还要注重电视、新闻的传播力量,家长和老师们应当注重挑选良好的信息,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冲击!

还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包括举办各种主题日,包括“爱妈妈日”“爱爸爸日”“朋友互助日”。还有多举办聚会、娱乐活动等增进大家的感情,让他们互相熟悉、互相帮助!

二、迷茫中坚定

如果把创新比作传统教育工作的动力,那么在学生迷茫中坚定他们的意识就是传统教育工作的方向了。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首先便是辩证地接受两种文化,有效地选择出其中真实有效的部分,毫不q豫地剔除掉不良部分,然后再将其传授给孩子们。

其中,对他们传统美德的教育主要注重五个要点:

1.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只有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才能使他们明白传统美德的优越性,孩子们很单纯,只要他们觉得对的、正确的就会主动相信,这是缺点,也是优点,我们正可以利用此来有效、快速地传播给他们好的、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而将传统美德深深埋入他们的心里!

对此,我们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将国家最新的、优良的信息传播给他们,还有就是前文所说的播放影片等。

2.和家长合作,帮助孩子们剔除不良信息的干扰

正如前文所言,孩子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且一旦干扰,难以剔除,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合作为孩子们剔除这些不良信息,为孩子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环境!

3.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在体验

只要他们真正地、切身地深入其中,才能使他们真正相信和接受传统美德!通过读、抄、做、写、评的反复实践过程,达到“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的教育效果。其中包括诵读有关中外经典、诗词歌赋、格言名句、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故事,并将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抄录下来以加深印象,进而按照明白的道理去做、去实践,并将实践之后的体验或悟出的道理写成日记或周记,最后通过自身、同学、家长、邻居、老师的相互评价,使其收获得以升华和巩固。

4.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

以传统“年”与“节日”为载体,统一设计教育活动。春节(中国年)与清明、端午、七夕、中秋、九九等节日,是历史文化积淀,是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世人的向往与追求,宣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的群众性、社会性极强的活动,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教育途径,为对未成年人集中进行历史、文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5.引导未成年人学会“修身”与“自律”

篇7

───《如果有一天》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感知,女孩子总是应该向往繁华的城市的。那些高楼林立,光怪陆离的景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散光着死亡气息的黑夜,没有月光朗照,没有孤星点缀,仿若一匣镜子,倒映着城市的庞大光芒,抑或歌舞升平,抑或静默无声。这些剪影来源于一个叫做云南的城市。

我还记得在幻想萌动的小学,你常常以期望的姿态对我说“我迟早离开这昏暗的重庆,到一个有花有草的地方,就这样生活下去。到时候,我们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用竹子做我们的小窝,然后一起做饭,吃饭。”。我还记得,当时我们为了那时候该谁做饭而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想来,为何会那么遥远。云南,我的好姐姐,那个有花有草的地方还等着我们的不是吗。

[2。]

记得刚进二班的时候,听到身为班头的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家要发扬“主人翁”精神,要让这个班产生凝聚力,让大家成为一个集体.至今,这句话还不厌其烦的在脑海中重复着。然而,我却看不到重复着这句话的你。

看着有些褶皱的大头贴,你笑得是那么灿烂。而记忆却总是会回到南儿姐在电话里嘶喊着去医院的情景,你亲戚们给你穿着衣服。脸上早已布满了我所陌生的苍白,思儿姐不敢相信的喊着你是睡着了。一下子,记忆又转移到那座小小的坟墓,没有人为你披麻带孝,你妈妈被你气得脑溢血送进了医院。可是姐姐,不是说过了等谎言被拆穿后一起从江北水中飘然直下吗。为什么你不守诺言。

[3。]

在家里,翻到了你曾遗留下的日记:

静默的仰望天空,思念数里之外的幸福所在,哪怕遥不可及。

我知道,我是迫切的爱着云南的。那是我和梦的幸福,我渴望把我们成年后的盛典与云难联系起来。

然后,数年之后,所有的人都等待我们盛大的归来。

我们的云南。高厦,霓红,车流,人浪。一切繁华,无声上演。渴望站在市中心的高层建筑上,俯瞰喧闹的都市,正如初登上观望台看红心水汩汩流一般。车水马龙的地方。

我们的云南。白领,西装,琉璃,阳光。一切繁华,无声上演。渴望站在写字楼的绿光玻璃前,仰视天空的碧澈,整齐的制服,世上女性,摩登女郎,顶级白领小资,这正是世人所梦寐以求的生活。

我的好姐姐,你写的是我们,而不是我,更不是你。你可是又骗了我一次。知道你是无奈,可是姐姐,我好恨你,好想你。

[4。]

《最小说》。

最近,习惯于在空闲里到街角书店去翻翻书。那个被你称为家的书店,店长是一个很帅的哥哥,同时卖着好吃的羊角豆腐干。你说,我们可以一边吃,一边看。这样流口水也就可以有个正当的借口。

指间摩挲着崭新的扉页,就有些莫名的心动。以前的日子里,冷落了文字,冷落了书。而现在我再抚摸着它们的时候,有种刺骨的寒冷。你曾拿着一本叫“最小说”的东西,在街上边走边看,狂吼着“好好看,怎么看都比琼瑶写的那些垃圾好看”。于是,又争斗起来,可我依然是不知道,你是琼瑶的。比如你如同游戏中的人物挂掉后的那封写,满页的写着对不起。还记得[清清河边草]中阿水死后的那封信吗,满页的对不起。而草草说了什么,好姐姐,可是我现在相信了我不是一个很正经的琼瑶迷,因为我原谅了你。

最小说,曾经在班上被传来传去的一本邮购的书目,上面花花绿绿的书照,下面的价格惊人的低廉。五折。四折。三折。然后的日子,你急切的在上课时把书一点点抽出来取出来津津有味的看着。而书,却被老师无情的拿走,撕碎。你趴在桌子上,当中午去吃饭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水珠。 那,是你的泪吗。

姐姐,现在学校的门口有几摊小店,一些女生的小饰品码在货架上。你应该知道我是不喜欢逛小店的。但现在,只因为看到潇姐的桌子,包了一张很靓的包装纸。她说那是在门口买的。我选了一卷透明的包装纸,认认真真的裁成8,蒙在《最小说》上,用胶布封好。久久的看着,觉得很温馨。潇说我很浪费钱,浪费时间。可是没人可以明白,我所爱的书都是你曾推荐的。姐姐,曾经没有陪你一起看着那些书,现在,晚了吧...

[5。]

现在,未来。云南都注定不会有我们的足迹。

而我,也只能通过零散的文字了解。

云南。在梦境中,迷人。旋转。光芒万丈。冷漠。庞大。迷宫一样。有距离。闪动着魔力。

地铁带着白光呼啸在黑色的地下隧道里。

无数宝马法拉利拉动起炫目的氙气灯在高架上掠出一道一道发光的长线。

时尚的白领从地铁里走出来,踩着10厘米的细跟鞋,面无表情地走进尖锐的金属大厦,阳光照在她们外套上的名牌LOGO上闪闪发光。

在大街上听见英文像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如同某种外地口音一样自然地存在着。

小说里频繁出现的星巴克和法国梧桐,在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出现。路上迅速奔流的高级黑色轿车,街边巨大的法国梧桐把阳光过滤投影下来。干净得一尘不染的奢侈品橱窗里,模特展示着下一季的流行。他们有着阴郁而邪气的五官,却也英俊逼人。

高档写字楼里,女孩子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黑色的制服,腋下夹着一个黑色文件档,一边踩着高跟鞋飞快的穿梭,一边用英文讲电话。回荡着“噔噔”的声音。

……

[6。]

我好想好想到云南去。

[7。]

你说。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知,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这一切将在被回忆肆意篡改的书写下,渐渐抽象成一些雾一样的尘埃,浮在梦境之外的空茫黑暗中,日日夜夜不停坠落,终会尘埃落定。

的确。

大多数关于伤害的碎碎念,都在被窝里完成,荒芜的时光无可取代,青春的日子一去不返。

有你存在的时代的云南,幻想与否,我自己明白。而现在,落空也罢,冷则已;实在也罢,暖则已。

如今的生活,被日子折磨得不得不朴素。

只因思念。姐姐,想你了。

[8。]

被窝。青春。坟墓。

少年。冷暖。朴素。

我最遥远的梦想。我的幸福所在之伤害。

这些。那些。如此这般美好。

我的青春和妄想,正在飞快流逝。

当我达到某一个年纪的时候,就听见自己身体里,某一种类似沙漏的声音清晰跳动。

青春一边是依然歌舞升平的璀璨热闹。

年华一边是即将静默无声的缓慢长路。

[9。]

姐姐。曾经,我们有美好的未来。

姐姐。曾经,我们有充足的资格幻想着一切。

姐姐。现在,你们都没有了未来。

姐姐。现在,没有了你我还能幻想什么。

姐姐。清明将至。你在最后一封信上说。清明时节雨纷飞,虽然没有真正的下雨。而我的世界,却充满了雨滴。

姐姐。你成功了。你的预言实现了不是吗。

可是上海。姐姐,我会努力实现。

[10。]

未来。在一个有花有草的地方----云南。

你。我。生活在一起。

直至生命的终止。

夜,好静好静,静到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一下地,没有节奏的跳着,好似乱了章法。一闭上眼就想到你那张流着雨水的脸庞,那张我所深爱的脸庞,那张我最爱的脸庞,笑了,梦了,梦中的云南。有你,有我……

----后记

这一刻 突然觉得好熟悉

像昨天 今天同时在放映

我这句语气 原来好像你

不就是我们爱过的证据

差一点 骗了自己骗了你

爱与被爱不一定成正比

我知道被疼是一种运气

但我无法完全交出自己

努力为你改变

却变不了 预留的伏线

以为在你身边 那也算永远

仿佛还是昨天

可是昨天 已非常遥远

但闭上双眼 我还看得见

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後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 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那一段 我们曾心贴着心

我想我更有权力关心你

可能你 已走进别人风景

多希望 也有 星光的投影

努力为你改变

却变不了 预留的伏线

以为在你身边 那也算永远

仿佛还是昨天

可是昨天 已非常遥远

但闭上双眼 我还看得见

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後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 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後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 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篇8

本部两刊再爱审读专家好评

刊物印出来,不仅要接受读者的评议、市场的检验,还要接受报刊审读专家的严格审读。最近,本部两刊再一次受到报刊审读专家的好评。

报刊审读专家认为,《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两刊整体质量高,特色鲜明,无愧为社科期刊中的一个品牌。上半月的“读写”版和下半月的“中考”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刊物封面清新引人,图片趣中蕴雅、雅中含趣。栏目设置很用心,丰富多彩,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对读者有吸引力。刊发的文章难易、深浅结合,有名家的手笔,更有青少年新秀的精品,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辅导性和学以致用性,使初中生读写有榜样,练笔有比照。

提醒

新学年进入初三年级的读者朋友。一定要订阅《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哦。且不说2010年第7、8期为你提供的宝贵的写作素材,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能为你写好中考作文助一臂之力,第9~12期隆重推出的2010年中考语文好题榜、答题错题榜等内容,就特别值得期待和关注。这些资料都将成为你冲刺2011年语文中考的好帮手!

别忘了,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哦。

朋友们,放暑假了,除休息、旅行外,不要忘记参加2010年本刊举办的“学习出版社杯・成长的季节”全国初中师生征文大赛哦,启事刊登在本期第124页。举办征文大赛不收任何费用是本刊一直坚守的立场,欲参赛的小读者请珍惜机会,火速行动哦。注意征文截稿时间为8月31日。本刊俱乐部金甲、紫袍、红衫级会员和小记者团成员请在来稿上标注“金甲”、“紫袍”、“红衫”和“小记者”字样。

初中语文老师除可以参加本刊2010年“学习出版社杯,成长的季节”征文外,还可参加由本刊和全国中语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初中阅读教学论文征文大赛,本赛事正在火热进行中。不收参赛费,不收评审费。启事刊登在本期第125页上,请老师们注意截稿日期,踊跃参与。

阅读特区

本部两刊《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邮发代号为35-73)、《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邮发代号为36-312)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如错过订阅时间,读者也可直接从编辑部邮购,期价为3.5元,半年价21元。每本另加邮寄费1元,每期5本以上免收邮费。请务必在汇款单附言栏注明订刊份数、期次、版别和联系电话。集体订阅量大优惠。

通联地址: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

邮编:450004 邮购电话:0371-66324936 66357321

本部两刊《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9年度合订本价格均为50元(含邮挂费),欲购从速。咨询电话:0371-66357321,也可从邮政局直接汇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写清楚所需版本、册数。汇款请注明详细地址、邮编、姓名、电话等。

本部存有少量2007年、2008年《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两刊合订本,价格均为30元,免邮寄费,欲购从速。

联系电话:0371-66357321。可从邮政局直接汇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写清楚所需版本、年度、册数。汇款请注明详细地址、邮编、姓名、电话等。

关注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第9~12期隆重推出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榜

中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练什么、怎么练,答什么、怎么答”,一直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杂志研究的核心问题。为更好地突出杂志的实用性、前沿性、资料性,2010年第9~12期,本刊隆重推出“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榜”,其别推出“2010年中考语文答题错题榜”,荐题人均为有影响的名师。那么,2010年中考语文中,究竟哪些试题最有代表性?哪些试题最有价值?哪些答题错误最具典型性?敬请关注――

第9期:201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好题榜

第10期:2010年中考古诗文试题好题榜

第11期:2010年中考作文好题好文榜

第12期:2010年中考试卷答题错题榜

这是初三学生熟悉中考语文试题样式、训练应试能力的好帮手。

这是初三语文老师积累中考语文信息、观察中考语文前沿的好机会。

这是教研人员研究中考语文命题动态、把握语文评价状况的好资料。

短文

大老师教我写作文

王鼎钧

他(大老师)说,文笔一定要简沽。

国文课本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敌人占据了我们的城池。我军准备反攻,派―个爱国的少年侦察敌情。这少年在午夜时分爬上城头,“看见月光非常皎洁”。

“看见月光非常皎洁”,全课课文只有这一句写景,大老师称赞这一句写得恰到好处。为什么到了城头才发现月光皎洁?因为这时候需要月色照明,好看清楚城里敌人的动静。他说,倘若由俗手来写,恐怕又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一大串拖泥带水的文字。

“受降城上月如霜”,“月如霜”这三个字干净利落,用不着多说。

他老人家的这番训诲,我倒觉得不难。我把这种写法首先用在日记上。我记下,参加一个亲人的葬礼,“四周都是哭红了的眼睛”,大老师给我密圈。我记下,有一天因事早起,“星尚明,月未落,寒露满地,鸦雀无声”,大老师又给我密圈。

通常,学生的作文都很短,老师总是鼓励大家写得长些。有一次,老师出题目要我们比赛准写得又好又短。题目是“我家的猫”。我写的是:

我家的猫是一只灰色的狸猫,是三岁的母猫,是会捉自己的尾巴不会捉老鼠的猫,是你在家里的时候它在你脚前打滚儿、你不在家的时候它在厨房里偷嘴的猫,是一只每天挺胸昂首出去、垂头丧气地回来的猫。你说,这到底是一只什么猫?

据说,大老师看到我的作文时微微一笑:“这孩子的文章有救了。”作文簿在老师们手上传来传去,有人认为“的猫”两个字太多了,删掉比较好;也有人主张“的猫”很有趣,而且扣题,题目就是“我家的猫”嘛!

在那一段日子里,我对作文义爱又怕,怕我那些“妙手偶得”的佳句不能通过大老师的检验。有一次,我在作文簿上写道:

时间的列车,载着离愁别绪,越过惊蛰,越过春分,来到叫做清明的一站。

大老师对这段文字未加改动,电未加圈点,他在发作文簿的时候淡淡地对我说:“这是花腔,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

又有一次、我写的是:

金风玉露的中秋已过,天高气爽的重阳未至。

他老人家毫不留情地画了红杠子,在旁边改成“今年八月”。

回想起来,大老师提倡质朴,反对矫饰,重视内容。他朝我这棵文学小草不断地浇冷水,小草受了冷水的滋润,不断地生长。这一番教导对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

(节选自作者自传《昨天的云》,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略有改动)

问答

关于加入《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者俱乐部和小记者团的问答

问:贵刊读者俱乐部和小记者团的活动宗旨各是什么?

答:读者俱乐部是初中生交流思想、结交朋友的沙龙,杂志开辟专栏,为读者提供学习交流园地和阅读写作资讯。小记者团是初中生热爱写作者的家园。杂志将开辟专栏刊登小记者作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现生活、记录心灵、积累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问:参加贵刊读者俱乐部和小记者团都有什么要求?

答:凡订阅本部两刊的小读者,都是俱乐部的白衣级会员,可享受在《会员沙龙》栏目发言的权利,但只有升级为红衫级、紫袍级或金甲级会员后,才可获得会员卡。凭卡可优先参与俱乐部活动,优惠订阅刊物,邮购市场上可能不好买到的新书。订阅本部刊物也是参加小记者团的必备条件之一,公开发表过作品或在校级以上作文比赛中获过奖、特别热爱写作的小读者,均可申请加入小记者团。小记者可享受优先参加编辑部举办的各种活动、优先发表作品、优惠购买优秀图书等权利。

问:读者俱乐部会员如何升级?加入小记者团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篇9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

本学期,我校以“柳州民俗风情文化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为课题,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内涵。我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了解、认同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中秋节——赏咏月诗活动

课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让学生找关于八月十五的诗、词,通过对这些诗、词的理解,赏析来了解八月十五节气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生:赏月、吃月饼,古人过中秋吟诗赋就很多了。

主持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个赏诗会,同学们把找到的有关八月十五的诗、词写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甲: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你在梦里相见。诗人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乙: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月夜思乡诗。秋深了,夜静了,明亮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到床前,也照到了客居无寐的诗人身上,诗人揉揉朦胧的眼睛,望望地上,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雪白的浓霜,再仔细看看,这分明不是霜。它象霜一般的白,又象水一般清。它使人感到清冷,也给人带来光明。他疑惑地抬起头来,望望天空。天空象镜子般明净,一轮皓月挂在当空,光华夺目,浸透一天秋碧。哦,原来是月光啊,在这夜来人静的时候,月光显得分外轻盈澄澈,月亮有缺也有圆,离乡的人啊,你什么时候才能与亲人团圆呢?月亮照到我的床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家乡的亲人是不是也望着这同一轮明月思念着我呢?想着想着,诗人又渐渐地低下了头。他开始深深地怀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

主持人: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八月十五的晚上,诗人们常常通过咏月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那么,我们也是刚刚过中秋节,那天晚上你们是和谁一起过的,你们过得快乐吗?

丙:我过得很快乐。因为我家来了几个亲戚,很热闹……

丁:可以吃好多东西,特别是月饼……

戊:我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我是一个人过的……

……

主持人:人有团聚的欢欣,也有分别的痛苦。我记得我们刚刚学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但只要我们岁岁平安,哪怕远隔千里,也能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让我们齐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曲。同学们在哀怨而优美的旋律中动情的吟唱,有的同学一面唱一面流泪,把活动推向。

重阳节——孝敬长辈活动

活动内容:

1、每位同学在重阳节期间和父母一起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节日期间和父母一起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每位同学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洗脚、捶背等,为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

3、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每位同学为自己的父母做一至两件有意义的事情。

4、有条件的家庭,在重阳节期间,自己和父母一起带着老人出游。

5、每位同学可以以作文、日记、绘画、诗歌等形式来反映活动感受。

经过检查,全班49个同学,有23人完成了第一项,5人完成了第二项,第三、第五项每个同学都做得很好。现摘录两位同学当天的日记一起分享:

我为外公做件事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外公患有糖尿病,每天晚上,外婆总要帮外公捶背。今天,吃过晚饭,我对外婆说:“外婆,今天我帮外公捶背!”这时,外公开始看新闻了,他刚坐下沙发,我对外公说:“外公,今天我来帮你捶背!”然后,我叫外公稍微转过来一点,先从肩膀处往下捶到腰部,再从左边往右边捶。这样反复几次捶了大约十分钟,外公笑嘻嘻地对我说:“真舒服啊!休息一会儿吧,谢谢你!”

虽然我的手有点酸,但听了外公的话,我心里甜滋滋的,暗自决定以后要经常帮大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重阳节我为爸爸做一件事

重阳节到了,我想为爸爸做一件事。今天就帮爸爸洗碗吧!晚饭吃好了,我对爸爸说:“今天就让我来洗吧!”爸爸说:“好,今天就看你的了。”“我一定洗得比你洗得还干净!”我信心十足的说。

晚饭吃好了,爸爸让我来洗。我撩起袖子,开始洗第一个碗,把碗拿起来,开开水,用洗洁精把碗搓呀搓,一会滑下来,一会滑下来,像一个顽皮的小猴子,逃过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左手拿碗,右手冲洗,把碗洗得干干净净,给爸爸看,爸爸说我洗得很好,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作为班主任的我当天也受到学生们的多条短信祝福短信: “当秋风吹来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来滋润你;当盛开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飞向你;当重阳节到来时,我不惜巨款发条短信祝福你——重阳快乐,老师别太累了。”是我班一贯的搞笑小吴风格。“有人牵挂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关心的岁月不失落;别让幸福擦肩而过,别让美梦变成泡沫。愿你的快乐比所有人都多。”小陈平时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总是很贴心。……虽然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们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浓的。同学们知道关心他人了。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

我与班干提前一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天就开始比赛。全班分为五个组,每组分得相同原料。比赛开始前,我先请一位食堂阿姨做示范,只见她娴熟地拿起三片粽叶,用两个拇指向里一卷,像漏斗一样,再装上米,再把棕子往上一盖,接着插上一根粽叶……,同学们看到她那娴熟的动作,个个心想:应该没那么难吧。然后争先恐后动手起来,但当同学们真正包时,粽子就像调皮的小孩一样不听使唤,有的把米撒到的脸上,有的包得像个圆筒,有的同学无从下手,只在那里不停的笑……幸亏阿姨的指点,总算包完了。虽然这些粽子没有菱角,但大家还是很高兴。然后是煮粽子,同学们总是耐心的等待着,当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有的同学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在活动中展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

篇10

朋友给我看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棒,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大家都这样善待别人,那该多好!

大片《赤壁》里有个“雷人”桥段:孔明东吴之旅,搞定了“孙刘联盟”。之后,周瑜到刘备地盘回访,赶上皇叔正编草鞋,关二爷一旁解释,“这么多年,我们哥儿几个穿的草鞋,一直是大哥给编的。”满电影院笑声、掌声。

“我不觉着搞笑!看到这我被感动了。”一个朋友在MSN上感叹,“多好的老大呀!”

“既金戈铁马又儿女情长,既胸怀天下又体贴入微,既江山美人又兄弟情深。这样的老大能不成事?”这位兄弟慨叹。

环顾企业界,但凡成事的企业中,这样的老大不在少数。柳传志、王文京等在中关村混出来的企业家,对身边兄弟、创业元老、一众下属的体恤、提携、关爱是出了名的:在公司干,自不必说;离开公司,退休的养起来,创业的给本钱。

近几年风光无限的马云、牛根生、史玉柱等人,比起柳、王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才能在各自领域出人头地、跟随者众、所向披靡。

牛根生就老大的当法,曾有个肺腑之言。他说,这世上的企业,最初成立时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几个小兄弟,几条破枪,每个人总共也发不了几发子弹,就和正规军干上了。可是,这后面的差距逐渐就扩大了,有的人越干声势越大,有的人越干动静越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很有共性,那就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牛根生说,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公共汽车,那么,老大只是这辆车上的司机而已。本车的核心目的是把来来往往的乘客运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只有乘客安全抵达目标,司机才有资格收取车费。

如果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团队;有人非议马云善于炒作,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马云的管理艺术。创业多年,阿里巴巴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要走。公司最初的18个创业者,现在一个都没有少。

马云说:“进了公司,就是朋友。我是捏他们的水泥,他们是石头。阿里巴巴也是水泥,沙滩上的小石头,可以捏在一起抗衡大企业。团队的合作精神就像拔河一样,无论方向朝哪里,只要大家一致,总能赢。”

阿里巴巴周六、周日总有很多人在加班。马云说,“你们认为这是工作,其实我们认为是工作更是快乐。”他说,“我付员工的工资可能不是同类公司里最高的,但是我自信工作起来,阿里巴巴的员工是最开心的。如果管理层问题重重,那你谁也吸引不过来。这帮人都是聪明人,前景好,能做事,他们才来。”

马云的凝聚力从何而来?阿里巴巴一位创业员工说:“我感觉他本质非常好,非常善良,比较照顾周围的人,而且不是应付也不是应酬,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他把我们当朋友,他付出从来不讲回报,他很平等待人,而且做得很正。很多事情我们觉得很困难,可是他却说,你看我们还有这么多希望,跟他工作很高兴。生活永远是两面的,你看到一面特别抢眼就看不到另外一面。他启发我们看另外一面,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怎么愁云惨淡,很开心就过来了。他的性格也很好,这些都影响了我们。”

对弟兄们关怀体恤提携,史玉柱是出了名的。他二次创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的人连工资都没的领。但是有4个人始终不离不弃,他们后来被称为4个火:史玉柱大学时期的“兄弟”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

这种非常的凝聚力源自对弟兄的“有情有义”。

刘伟等内部人看来,史玉柱是个重情重义的人。5年前,陈国出车祸,史玉柱连夜从兰州飞回上海,全公司停掉业务给陈国办后事。此后每年清明,史玉柱都会带着公司高层去祭奠。对高层用车,也只用SUV,并禁止在上海之外自驾车。与史玉柱一起爬过珠峰的费拥军,说起追随多年的理由,用的是“亲情”一词。他们相信这一点,在公司财务困难的时候,程晨甚至会从家里借钱来援助史玉柱。

不久前成功将公司25%股份卖给史玉柱的庞升东,公司内部文化特别人性化,比如:每天下午3:00-3:30,有半小时休息时间;每年员工必须带家属体检,体检报销2000元,不带家属体检的罚款20元;女员工化妆的,有彩妆补贴……

这样的政策,让员工时刻感到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在新生的互联网公司是很难得的。

“2006年年底的体检中,一个员工的母亲查出肿瘤早期,医生说晚半年就没救了。现在他母亲手术很成功,每个人都开始主动带家属体检。我希望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公司环境。”庞升东说。他拿出大学时的日记,上面有一段关于创造和谐的文字,还被划了好几道重点线。

老大天生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不关心他人的人,没有资格把别人的命运与自己捆到一起。即使勉强捆到一起了,也是悲剧多于喜剧。作为老大,一定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人,不可能将事业做大。

只要当老大舍得付出,舍得与员工分享,员工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就从老板这里都得到了满足。员工出于感激,同时也因为害怕失去眼前所获得的一切,就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自我实现,为老大做更多的事,作更大的贡献,回报老大。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这是马斯洛理论在企业层面的恰当解释。

分享、体恤、关爱,不是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对老大来说,是事业成功的不二之选。

很多今年刚毕业的孩子都问笔者,去什么样的单位谋个差事打份工呢?公司沉沉浮浮难以判断,但老大人品怎么样看起来不难。所以,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