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02:1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一、高中政治高质量教学的意义

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课程能够在此阶段有一席之地,教师可以适当地把高中政治课程回归生活,逐渐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而虽说高中政治是文科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同样很强且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过多,进而导致高中生容易把一些知识点记混,所以为使高中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并记忆更多的相应知识,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得高中生可以高质量地学习高中政治。而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而言有益之处是无可厚非的。比如说:高中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而掌握重点知识,并利用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准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而最快速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高质量教学模式分析以及其方式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文科生的一大重点知识,其较其他学科而言理论知识点繁琐,导致这门课程显得更加枯燥乏味,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现在教育之中所存在的任何问题并尽自己做大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1.精心设计政治课堂,针对性训练高中生的解题技能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高中政治又是文科生必考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政治中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应适当地利用一些良好的手段强化高中生的解题技能,使得高中生在题解中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其中问题的习惯,进而通过针对性训练而强化自身的解题技能,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开展并以高质量的效率完成。例如: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为例,某高中校园的政治教师为使自己院校的学子能够在本校学习到更多、实用性更强的高中政治所涉及的相应知识,这位教师巧用了一些手段针对性地训练高中生的弱项,使得高中生全面发展。比如说:这位教师在给高中生讲解政治基本权利(监督权)和政治基本义务(服兵役等多种基本权利)时,先分别给高中生讲解了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应遵守的义务,然后再把劳动权和义务教育权单独地提出,进行讲解分析,因为劳动权和教育权是公民所拥有的最为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需要遵守的义务。最后,教师会列举一个事例来充分表现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以及所需要遵守的基本义务,让高中生充分地认识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2.回归生活,强化训练

篇2

关键词:知识脉络;时政热点;复习效率

高考政治内容是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内容并不复杂,形式也较为简单,如果在复习中可以掌握其根本,就能够轻松应对政治考题,获取良好成绩,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本人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考政治复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一、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考查的根本在于基础知识,其内容都同教材中的知识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在复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政治科目考试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内容有四个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内容较为庞杂,学生识记起来存在困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压缩重点,提炼精华

高考政治知识点较多,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善于为学生压缩重点,提炼精华,从而使学生对政治内容在整体上有宏观的掌控,自行筛选并背诵知识点,同时加深记忆,领会其本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将其进行压缩、归纳、整合。从行为主体角度看,“文化生活”就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国家(性质、机构、制度、政体)、政府(性质、宗旨、地位、职能)、政党(执政党和参政党)、民族和宗教、国际关系等方面。

2.借助比较的方法进行复习

老师应把政治内容中较为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关联,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精确地记忆相关内容。此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分辨错误知识点的能力。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内容

政治科目具备较强的时代特点,在复习期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重大社会问题深入了解。

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关注民生、调控物价、分配公平、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中国梦”“正能量”等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上,今年高考这些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2014年“两会”的有关精神。

在课程复习期间,需要在课堂上引入重大焦点、热点内容及新鲜的材料,让学生由多层面、多角度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件热点事情中,可能包含多个政治知识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寻找重点,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在高考中获取良好成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个途径掌握社会信息,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其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三、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要着重加强学科能力、应试能力训练:做练习、平时测试、考试应注重答题思路、审题(审题干、题肢、材料)、组织答案与答案书写方法的规范化训练,理解掌握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对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选择题训练

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就需要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工夫,做到“既快又准”。

四、加强高考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研究近三年国卷二、国卷一、大纲卷及各省市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增强选题、做题的针对性

2.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设问方式、组织答案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审题与解题方法的指导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真题训练,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的方法,并且为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题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转变。政治课程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重视政治复习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有选择地进行真题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取优异成绩,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时事教育;高中政治;应用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由于教材中有些模块知识点相对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而且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时事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同时,高中学科多,作业量较大,学生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教材之外的事情,就更谈不上通过看报纸、新闻等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政治了。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时事政治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发挥时事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时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氛围如何,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将新鲜的时事热点话题作为引子能够为新课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点之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搜集并筛选相关的时事素材,为学生创设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并设置一些悬念,从而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讲解人教版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充分感受创新的伟大力量,我在导入新课时引入了学生都较感兴趣的神舟飞船这一热点话题。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当学生亲眼看到飞船成功发射的一刹那都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充分展现了学生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的热爱之情,于是我借机提出了“你们知道这次航天飞行携带的乘客是哪两位航天员吗?航天员的‘天上生活’是如何实现的呢?此次飞船成功发射有什么意义呢?此次飞船飞行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等相关问题,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学习创新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时事热点话题

相较于政治教材中的事例,时事热点话题的时代感更强、有的思想更鲜明,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事例的同时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时事热点话题,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和时代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其中的内容。当然,还应注意把教材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通过分析时事材料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抛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探究活动,每组派代表各抒己见,继而教师做点评和补充。“理越辩越明”,这样集思广益,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果。在讲解人教版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当教学内容进行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有哪些?”这一环节时,我借机提出“在2016里约奥运征程中,哪一种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舆论界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齐声答道“中国女排精神”,我顺势抛出几个问题“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女排精神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结合启示分析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接下来,同学们分组展开探究活动,交流、探讨、争辩、记录、各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我有针对性地引导、点评、归纳总结。引入时事教育使这一堂课在时代气息感染下、在伟大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了学生前行的动力。

三、引入时事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时事素材的现实性和新颖性

时事热点问题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引用过程中要从身边的时事出发,延伸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在引用时事热点时要选用现实并新颖的材料,即引用的时事素材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时事素材的及时性和实用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国内外的时事应接不暇、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时事热点话题辅助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要与时俱进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把最能说明政治理论知识的时事引入到教学中来,进行灵活多样的时事教育,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时事热点话题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所选择的素材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总之,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注重结合国内外时事,紧扣热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时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将时事教育与政治教学相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事、认清时事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目标。

作者:仉艳宏 单位: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高中政治课程是高中德育工作的关键,受长期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升。而如果将问题导学应用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使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一味的进行课本知识内容的单一灌输,而是应想方设法的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感知相应的情境,引发思维与探索的兴趣,继而对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与理解。

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古代与现代情境的构建,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征税与纳税》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模拟古代征税与纳税,通过学生的情境表演,让学生对古代征税与纳税对人民的迫害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在对比现代征税与纳税制度,让学生感受到社会改革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在情境构建完成后,教师可以顺势诱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比如引导学生创设"古代征税与纳税在哪些政策上发生了改变?"、"纳税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对知识点掌握深刻。

2.问题渗透,激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发现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正式上课时能够积极反应自己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与巩固[2]。并且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分配教学活动,将重点放在解决学生问题上,帮助学生解决课前阅读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质疑、探究、释疑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课程精讲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讲解一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问题总结,教师就可以对本次教学重点进行概括,找出学生问题中有闪光点的地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掌握,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提问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3.设置趣味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

政治课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并且受教师长期以来单一知识灌输的影响,使得高中政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情况,教师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应坚持趣味性的教学原则,通过深入剖析与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俗语、谚语、故事等形象化的语言,设置可供学生探究的趣味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思维能力,将政治课堂教学原有的枯燥、条例化以及教条性等内容转变为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政治课程学习中[3]。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氛??,而且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浓郁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受到感染,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逐渐掌握课程知识内容。

比如,在讲解高中政治中"股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设计为趣味性问题探究模式,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去趣味性的问题,如"大家知道'牛市'与'熊市'吗?在股票快速增长时期,你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问题探究,使高中政治课堂充满求知的气息,并且还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体现。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不能超出课程内容界限,这是为了防止学生探究方向偏离课程主题,因为学生一旦投入到问题的探究性,学生往往兴趣高昂,如果探究方向偏失,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回归课程正规就非常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好问题设置的度。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分层教育主体性

引言

分层教学是一种依据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相关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即把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纳入教学设计中,通过对每一要素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将每一要素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规律分为各个层次,教师再对各个层次采取相应的办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最后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一.高中政治分层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1.1高中政治分层教学的优点

政治分层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首先是在学生方面,分层教学由于采用教材分层的方式,充分承认和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在保证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每一个学生的同时,特别注重帮助和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有效减轻后进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得到肯定和关注的同时,增强自信,真正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是教师方面。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扭转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所带来的挑战迫使教师超越自我,通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新方法,不断地从新的角度进行分层教学,灵活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规划,从而切实提高教师课堂设计的能力和课程进度掌控的能力,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1]。

1.2高中政治分层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心理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容易令学生产生误会和曲解。他们误以为教师对学生存在着区别对待的情况,因而丧失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分层教学也会有不会的偏差理解,优等生可能会产生不屑情绪,而后进生则可能走向极端。

(2)教学要求降低

教师为了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往往缺乏了全局观念,忽略整体教学目的,从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需要在不经意间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策探讨

2.1提高教师的分层教学能力

针对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应适时提高自身的分层教学掌握能力。首先,教师应尽力避免学生产生误解情绪,做到显性分层和隐形分层的有机统一;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关注多元化、有层次性的设计重点[2]。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货币形式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况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由于每一位学生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的差异,每一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货币形式也就大相径庭。有的孩子可能更加熟知硬币,有的更加熟知纸币,还有的可能接触信用卡的机会更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既要特别注意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不同的货币,又要防止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教师可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将不同的层次的货币分发给不同小组的学生,让他们在认真谈论分析该货币特征的同时,消除小组之间的差异可能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样以来,各个小组的学生既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理解认识到货币的一般特征和根本特征(本质),同时教师又能够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气氛,事半功倍。

2.2分与合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上我们讲究世间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同理,分层教学活动中的整体与部分,也是有机统一的关系。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做到分与合的有机统一。分即指教师的分层教学,层次清晰,脉络连贯;合即指各层析之间存在内部联系,所有部分有机统一于教学任务这一整体活动中[3]。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章节复习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述“”主义这一概念之前,先通过回顾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习的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政治降级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学生对每一章节知识点有基本理解之后,教师再将所有知识点装进“”这个大口袋,教师告知学生包括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样就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身分层教学的能力,将分与合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进一步加快分层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进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政治教学进程,不断总结出新理念、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伊生.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9-30.

篇6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制定详细的小组学习方案 

实行小组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其实很多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思想是心中有数的,并且曾经信誓旦旦地打算大显身手,但多数只流于形式或半路夭折,不能真真切切地落到实处,既然打算实行小组学习,那么就要有个小组的样子,小组的划分更不是随意按照座位或索性照搬其他任课教师的分组,而是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从实际出发。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性格特点等因素做到了解,即使是刚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无法深入了解,也可以暫时划分小组,再进一步调整;其次,划分小组时既要考虑到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大体持平,又要保证小组内部呈现学生层次的多样性和性格的互补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最后,制定详细的小组学习方案和规则,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应急预案”,以免出现意外状况时教师自乱阵脚。 

例如,在结束了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这一课后,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于在脑海中和笔记上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考虑到学生不清楚思维导图的概念,我特意搜集了一些细致精美的思维导图,利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虽然他们刚刚升入高中,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领悟能力,一点就通,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一幅幅思维导图应运而生,也成为小组学习的第一幅力作。 

二、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小组学习恰好完美地迎合了这一思想,然而,想要贯彻落实小组学习,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谈得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其次,在时间安排上合理分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小组学习、讨论、思考只停留在形式上,成为阳春白雪,而我一直坚信存在即意义,只有实打实地将这些环节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实施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更多地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政治学科作为一门文史类学科,很多理论还是比较枯燥的,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恰到好处地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课业负担繁重,每天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如果政治课堂能够成为他们解放天性、释放自我的平台,老师又能够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学习的劲头会更足。笔者在刚参加工作时最大的误区就是忽略了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虽然是高中生,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心底里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老师表扬了哪位同学的哪一行为,在他们的心里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做是对的,我也要这样做,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例如,在讲授《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向每个小组布置了具体的任务,要求他们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来选出最适合当班长的人选。因为学生这个年纪还没有选举的经历和机会,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有些遥远,我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权利和这种庄严与神圣,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之中,可以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高中政治在高考时为开卷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这门课很简单,无非做好笔记,需要时翻翻书仅此而已,因此不是很受重视。然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如何从已知材料分析出出题者要考查的知识点,如何牢记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这都是我们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跑得过时间的就是胜者。因此,小组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总而言之,小组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经带来了很多益处,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外,我们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传递给学生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79―01

长期以来,高中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只要拿起书背一背,考试就能得高分,课堂学习无关紧要,导致对政治课堂毫无兴趣,政治课教师很无奈。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政治课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消除认识误区,构建高效课堂,一改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学的陈旧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师从“讲授者”到“指导者”、从“独奏者”到“协奏者”的角色转变,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政治高效课堂。

一、备好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 备教材。高中政治课必修内容涵盖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四个方面,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备教材首要的是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知识体系,抓住主线,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善于编制导学案。导学案要符合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要注重集体备课的作用,如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都涵盖很多观点、原理,需要发挥教师群体教学智慧。

2. 备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新课改的宗旨。备课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政治课堂不仅是知识的高效课堂,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高效课堂,备课中必须考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自己主动去思去悟。

3. 备时政热点。时政热点是政治课的一大特色,新课改要求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在备课时,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报刊、影视网络时政热点,从中筛选出需增加的知识点和所需的新素材、新资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上好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 新课导入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欲望。营造开放、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探究和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导入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材料,挖掘趣味性,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启动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2.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高考对学生的第一要求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并结合预设的学案去获取材料信息,发现问题,体验情感。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提高问题的质量。

3. 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解决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是探究式教学的必备环节,通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或小组讨论。归纳出有一般意义的结论,教师要及时解除讨论中遇到的障碍,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当发现在阅读和讨论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必须精讲,直至学生理解和接受。可见,高效课堂模式看似教师退居幕后了,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课后的复习巩固反思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知识体系 题型分析 注意事项 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作为文科的一门重要学科,往往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其难度较大,往往被许多文科生认定为自己高考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高中地理的考试范围往往较广,因此需要学生的基础知识必须十分扎实,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从更广的知识层面上进行地理知识的分析。相比于高中政治和高中历史,高中地理的逻辑性更强,难度更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高中地理在试卷中的考查点往往不仅是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联想到其他方面,例如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题的解答还需要学生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分析。高中地理的难度较大,复习起来较为困难,但是越是困难的科目越需要学生花心思复习,尤其是容易拉开差距的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一、建立知识体系,扎实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庞杂,复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学生将地理知识归类,分模块建立知识大纲,这样的知识大纲条理更加清楚,复习和阅读起来更加直观。学生可以按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顺序依次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也可以按照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学生可以总结出日照这部分的知识,将日照这一大模块的知识独立出来,然后“切碎”成影响日照长短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程度的因素等等。

常考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重点归纳作为复习的重点,例如河流的洪涝灾害这一部分,通常会被出成综合大题,因此学生在整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格外用心,要将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知识体系的建立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是十分有必要的,至于知识体系的排布方式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制定,怎么整理有助于自己理解和复习就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二、分析题型,总结出题目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于我们高中地理的考试来说也是十分贴切的,我们要想攻克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获得高分,就需要对高中地理考试的题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地理试卷中的第一大题往往是选择题,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较细,而且综合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和耐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法。这类方法适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从答案中选择正确选项。2.排除法。如果在考试的时候,选择题的答案中地理现象罗列的较多,学生可以采用排除法可以将确认错误的选项排除,重点分析剩余选项。这一类方法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以用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还可以运用到别的学科。3.对比法。如果单选题有多个选项都正确,那么学生需要重新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重点词,将答案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出最合理的答案选项。

高中地理的试卷中还有一种题型就是综合题,其考查形式往往是给出一段材料,然后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作答,这一部分题目也是学生丢分最严重的题目。综合题通常可以分为描述题、措施题、评价题等等,描述题通常是让学生描述某一位置的自然地理特征,或者是某一位置的地理成因,这类问题的解答往往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需要答题者能够尽可能全面地将问题描述出来;措施题是指问题设置为针对某一地理现象,应提出什么样的治理措施。

例如,措施类题目最常询问的就是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生态不平衡的治理措施等。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分析题目,找出造成这一地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次从技术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治理这一类地理现象的具体措施,最后,如果是资源短缺类题目,学生可以从开源节流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评价类题目通常是要学生写出这一类地理现象的作用、意义、影响等,这一类题目的解答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环境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其次,如果题目具有两面性,学生需要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学生还可以从人类活动方面进行分析。

三、总结答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们在熟悉了题型和一般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之后,更需要注意答题的一般步骤,将答案能够更加有条理、更加系统地表达在题目中。一般我们认为,在解题的时候需要注重答案的条理性,最好能够将要回答的几个方面分类、分点描述,一句一段,这样的答题方式往往会让答案更加直观,阅卷老师在批改题目的时候也会更容易找到答案的重点。同时,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也需要具有分明的层次,最好将答案排版成层层递进的形式,将最浅层次的答案放到最开始的位置,之后层层递进,将最精彩、最有内涵的答案放到压轴的位置。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层次分明更容易找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还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思维清晰的好印象。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般的答题过程,熟悉解答大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考试的时候能保持更加清晰和条理的思路。首先,学生在接触到一道大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审题,将材料中的文字细看一遍,找出关键词,如果材料给的是图片或表格,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图片或者表格,从这些图片或者表格中挖掘出图表中隐含的条件,弄清楚出题者的意图。分析这些关键词或者隐含条件的相关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在脑中进行简单的归纳。

篇9

一、选取有效场景,体验政治内涵

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模拟与再现,让学生真正投入其中,感同身受,并获得具体的体验与认知,这是体验式教学的起点。模拟场景以其潜移默化、开放民主特点赢得学生的喜爱,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独特的作用。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落实到学生的参与度上。

可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音乐播放、图片展示、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都是常用的“造景”途径,情境富有趣味性和思想性,能增强学生对抽象政治理论的直观体验。例如,在教学必修2《民主选举》这一框题时,我组织学生模拟出一个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的场景,让学生自己确定扮演的角色;然后各司其职,由主持人组织选举现场工作,按照选举的程序进行安排部署,最后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在模拟场景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了政治生活,并掌握了民主选举的方式和优点等知识点,同时合作能力和行动能力亦得到强化,课堂变成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广阔舞台。

二、分组协作探讨,增添体验效果

在场境体验的基础上分组探究是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最好能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地设计问题,引导各个学习小组探讨一些政治问题或热点社会现象,用鲜活的语言去表达抽象的理论,论证过程中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实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睿变。如在教学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框时,我先让学生组成三个学习小组讨论三个问题:(1)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变化?(2)我们的社会环境有哪些变化?(3)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变化发展”的种种现象。有的同学提到了家乡的山水、沼气池;有的提到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有的说起自己小学到高中的知识能力提升;有的提到了我国的探月工程与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接着,让学生展开论战,并且派一名小组代表作汇总。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接受“世界是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的哲理,同进实现对学生进行树立环保意识、时代意识及创新意识的教育。

再如,我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在课前就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传统习俗清明节祭祀祖先是宝藏还是包袱?”的话题,同学分为正反两方,两组成员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做好相应准备。课堂上重新分组进行辩论,双方唇枪舌剑、刀光剑影,为捍卫自身立场展开辩驳。短时间内双方要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辩护,且这一立场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立场,这对学生非常有挑战性。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及才能的舞台。裁判组由双方派五位成员组成,面对群情激昂的课堂氛围,作为评委要根据客观公正的原则评选出本次辩论赛的“表达最佳奖”“见识最广奖”“形象最美奖”三个奖项。学生在辩论中形成了辩证思维方式,教师再适当引导,学生自然就得出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结论,完成了教学效果。体?式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政治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总结深化,学以致用

在场景浸泡及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个体思考及讨论中的思维碰撞自然而然领悟了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为提高课堂实效,教师要依据高中课标的知识、能力、情感及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指导学生系统化所学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或知识结构表。同时教师要用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新颖的角度引导学生的感受、情绪和情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篇10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一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高中政治; 素质教育; 学习主体;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1-02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基本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所在,关注所在。"性之所近",力所能及。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并达到学习效果。[1]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激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就是说,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让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是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新课程理念的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激励、唤醒、鼓舞"的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采用小品《昨天今天 明天》的视频材料,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都参与到对材料的讨论中。轮到学生发言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对材料已经理解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关注清根,运用情感

一方面,关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的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的内容中,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热情,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激情,有对生活的甜美憧憬之情,有对革命先烈的感激之情,有对回馈社会的报答之情,有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手足之情,有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有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之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源泉。[2]要使学生进入"角色",教师自己先要进入"角色"。在课前准备中,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把它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就像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些感染,也体验这些。"

另一方面,关注课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师生情感的和谐又能促进教师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学业成绩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融洽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这种情感投入源自对学生真挚的爱。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爱"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对于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达成与当代高中生的情感共识。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上的认同能促进学识上的认同,情感上的融洽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中。

三、课堂教学策略务求"弃佳求适"

鉴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实,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策略有着最佳的搭配关系,应巧妙搭配以追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诚然,在不同的课型下确实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的事实,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

3.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3.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

3.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四、合理利用媒体,促进教学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到"树立科学发展观"时,本人列举了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的一时增长,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肆意砍伐林木造成土地沙漠化。河南省俊县北老观嘴村河流被工业污水严重污染,村里先后有一百多人得癌症而死去,成为"癌症"村等一系列事件。并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出来,当看到画面由大片森林、鸟语花香的美丽家园变成万顷黄沙。当看到"癌症"村河流黑而臭,患癌症的村民在痛苦的情景。同学们对环境遭到破坏如此之大都震惊万分,许多学生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保的结果是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阔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从而对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正确的认识,深深感受到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五、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课堂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

一方面,营造氛围要适度。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另一方面,因势利导要及时。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及时进行因势利导,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今时代是极富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所以国家才针对时代的要求变革教育理念。具体的说,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则是人才,人才是德育为先的人才,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我们作为老师的重任。所以说如何上好政治课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则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高中政治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探究则成为通往成功的关键,也为我们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明.浅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江门基础教育信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