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被克隆了范文

时间:2023-03-16 15:3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假如我被克隆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假如我被克隆了

篇1

如我克隆了,我的生活该会怎么样呢?我对此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独生子女的我常常因找不到玩伴而感到孤独,总是喜欢跟着爸爸妈妈身边,可是他们又不喜欢玩小孩子的游戏,要是有一个跟我长的一模一样的小妹妹来到我的身边,那该多好啊!于是我想到了科学家爷爷创造的“克隆”技术,便把这想法立即告诉了他们,爷爷很快就答应了,他跟我要了一根头发,取下了我的基因,开始实验起来。不久,我的克隆人就诞生了,时间过的真快,我的克隆人如今已长得跟我差不多大了,她真的太像我了!她真的来到我家,真的成为我的小妹妹,她和我一样看书、学习,空的时候我们一起玩游戏,真的很开心!平时,她的学习比我认真,吃饭也不挑食,还经常给给爸爸妈妈捶背,他们可喜欢她了,经常表扬她,都说她比我做的还要好,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不过也暗暗决心要超过她,她由于好话听的太多了,便越来越骄傲,觉得自己很不不起,在小区里玩的时候,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听她的命令,不听她的,好就动手打人!小区里的孩子见了她都躲起来,甚至连我下去找他们玩,怎么跟他们解释,都得不到信任,还有一次,我跟她去超市买东西,还没有付钱就把东西拿走了,害得我一个人去超市大家都对我指指点点的, 把我当成坏孩子,为她背“黑锅”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在爸爸妈妈面前我还说不清,还遭冤枉。

我的克隆人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她让我尝尽了苦头!

篇2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对地球环境又用的东西!因为现在地球环境是在是太差了!生态环境—差,空气—差,自然资源还是一个字概括—差!现在小河里不再又小鱼儿在自由自在的嬉戏,不再有小蝌蚪在寻找着自己的妈妈,森林里不再找出对人类有好感的动物!那些动物全都很厌恶人类,因为是人类让它们没有的家园,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一切全都是人类所造成的!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一定要恢复地球以前的面貌!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许多珍贵的动物,世界上现在有1700多种动物即将灭绝,这都是因为破坏了环境没有了属于它们生活的空间!我要克隆许多的大熊猫,让人们到处可见熊猫嬉戏,玩耍,那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绿绿大树!将世界黄色的沙漠被绿色所笼罩,让那里变成绿色的海洋,大家都应该知道树木可以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那时候清新的空气会充满着整个大地,那时候地球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好世界”!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要将地球变成一个美丽,和平,健康,美好的世界!

篇3

或许20年后,我成了一位克隆专家,为人们克隆出许许多多的克隆物来(呢)。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非得克隆出我国的珍稀动物来,让世界永远保持生态平衡。现在我们的国家正缺乏熊猫这种珍稀的动物,如果我能克隆出熊猫来,不就为国家做了一件好事吗?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还要为许多的病人排忧解难,用自己的技术克隆出人体器官。如果有一个人脚残废了,只要将我克隆出的脚骨给他换上,便可使他的脚恢复原来的风采,还能让脚更加灵活。只要有人得了肝病,给他换上克隆出的肝,便可康复。只要……总而言之,克隆出的器官会为被疾病折磨的病人解除痛苦。

假如我会克隆,我将会为绿化做一些贡献,克隆出更多的花草树木,让世界更加美丽,让世界永远充满生机。

在睡梦中的我,也对克隆展开了设想:20年后的我,(已经)是位名副其实的克隆专家。在开会时,我大胆地提出克隆设想:克隆出一个地球!周围的人对我的设想感到无比地惊讶。可我却靠一身高超的技术在两个月内克隆出了一个小地球。“噼”地一声,小地球炸开了,成了望不见边的大地球。许多人好奇地坐上了太空船参观了那个地球……等梦惊醒后,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一声感叹:如果真能克隆出一个地球来,那它又是怎样的呢?该很有趣吧!

篇4

我来到克隆所,一个机器人走出来:“请问,你是来克隆的吗?”

“是的”

“请问,你想克隆谁呢?”

“我自己 。”“请躺在克隆床上。”

我躺在床上,心里美滋滋的:哈哈终于如愿以偿了。

“叮,叮叮,叮叮叮”机器越来越快,突然,我眼前一黑,再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在研究所门外了,只听机器人说:“输入错误,克隆失败。”说完,机器人就爆炸了,研究所也倒塌了。

过了几天,报纸和电视几乎全部做了报道:“克隆人摧毁了城市数座建筑,警察和军队联手,无人生还。”

我跑到研究所,我找啊,找啊,拼命的找啊。终于找到了一个晶片,上面有一行小字“DXDX 2828ROBERT”。经过电脑分析,我终于发现了克隆人的弱点。

我立即带着这块晶片跑到了克隆人面前,他大笑道:“小鬼,别逞强,不管是什么武器我都不怕。我现在给你10秒采取行动,如果不能打败我,你就不能留在这个世界上了。我会克隆无数个我统治世界了。

10秒,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时间的宝贵。我没想就飞速地来到克隆人面前,在他的脚掌底找到一个小槽,将那块晶片插了进去,然后跑开,用遥控器输入3个号码。4秒,3秒,2秒,只听“隆”的一声,克隆人到下了,瓦解了。

我呆呆地望着这一切,眼泪夺眶而出。第二天,报纸和电视又做了如下报道“克隆人被消灭”,“克隆人的下场”“小鬼做大事”……

篇5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环境一天不如一天了,它都已经向我们亮出了“红牌”。以前河水清可见底,而现在差一点被工厂所排出的废水给污染了。据妈妈说,她原来的那条大渠,清可见底,还能洗衣服。但是现在因为一些车给里面排放垃圾,致使水一片污黑,人们连看都不想看。也没有一个人下去,因为那水实在是太臭了。我又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上面写着“南极和北极的上空有着大量的臭氧洞”,这说明,大阳那强烈的紫外线已经照到我们地球上了,如果地球中部再出现臭氧洞,地球就会完蛋了。在去冬天,只下了一场雪,我们那年冬天就再也没有下过。黄河没有结冰,水依然哗啦啦的继续流淌。这一切的一切还告诉我们,太阳的紫外线就要照到地球,我们人类就会因为无法承受而亡,这样的话,地球非完不可。现在,森林面积日少,荒漠的面积却越来越大……这些都是对地球存在的危害呀!因此,我要克隆一个地球。

假如我会克隆,我先会组织一个克隆集团,寻找地球上较好的岩石,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岩石形成的物质与一种微细胞进行加工合成,快速制出新的岩石,先用宇宙飞船放在太空离地球轨道很远的一个地方。接着再在气体中抽取每一种气体,先把氧气取出来进行了解,知道它形成的原因,再用一些物质和一种细胞进行合成,慢慢的,便克隆出许许多多的氧气,再运用这样的方法克隆出其它的气体。再找出树种,取出DNA,进行化验,破译出基因密码,进行克隆。再捉来每一种动物,用同样的方法,克隆出更多的动物。然后运用火形成的原因,制出岩浆。在太空中的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出宇宙空间站,把岩石装在一起,在里面倒入岩浆,再把岩石装成圆形。再把气体还来,放在新地球上,固定好,现在,人们可以在上面呼吸了。然后,在地心装上引力。现在上面栽上花草树木,然后在上面放入海水与淡水。在上面装上大气层。接下来就要进行大移民,把所有有生命体一点一点的移到新地球上去。然后,选一个合适的轨道开始运行,再让它一天自转24小时,公转一年,这个新地球就算诞生了。

在新的地球上,空气新鲜,没有一点污染。并且臭气层厚薄非常合适。

我在这里发出呼吁:如果好梦成真,请大家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破坏地球,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家园。

篇6

过高的水温被视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外科研人员对确诊食管癌的300名患者与571名健康人进行研究后发现,经常喝65-69℃热饮的人,与喝65℃以下热饮的人相比,患肿瘤的风险高出1倍,而常喝70℃以上热饮的人,患病风险高出了8倍。专家认为,滚烫的液体会损害消化道上皮组织,容易诱发癌症,人们用沸水泡茶或其他饮料时,至少应等4分钟以上,待温度适宜后再饮用。

好习惯预防障碍

如何通过生活行为的改变,预防障碍7专家提出了8个关键措施:①戒烟戒酒。烟酒可能麻痹中枢神经,减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②坚持运动。慢跑、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③饮食平衡。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血管状况:④控制血压。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对功能和性反应有很大影响;⑤慎重用药。不少药物,如抗抑郁药、利尿剂等,会影响人们的;⑥保持充足睡眠;⑦心理健康。精神创伤也会导致障碍;⑧经常评估两性关系。建议夫妻双方多些情感交流,重温爱情的甜美。

“三手烟”危害健康

在密闭室内吸烟,即使“二手烟”的烟雾已经散去,仍有相当一部分可吸入的细微颗粒沾染在吸烟者的衣服、头发和家具、沙发上,这些包括铅和砷等有害物质在内的残留物,被称为“三手烟”。专家提醒,儿童行为活跃,容易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儿童抵抗能力远比成人低,更易受“三手烟”危害,诱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问题。许多吸烟者认为,只要吸烟后开窗通风,就不会影响家人健康,这样的错误观念亟待纠正。

九成家庭夏季甲醛超标

上海市环保协会公布了两年来2057户家庭空气质量的检测结果,数据表明,夏季已成为甲醛挥发的高危期,有高达91.2%的家庭甲醛超标,而高达79.3%的家庭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超标。在超标的家庭中,许多都存在添置新家具后没有及时进行检测和处理,引起污染叠加的情况。专家指出,气温越高,气体挥发就越厉害。不少家庭由于不了解夏季污染物的挥发特性,长时间关闭门窗,使用空调制冷,更容易将有害物质留在室内。为改善空气质量,维护健康,应多开门窗,加强通风,并定期做空气质量检测。

儿童看电视:每天勿超2小时

美国科研人员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长大后出现性格孤僻,言行粗鲁,攻击性强、难与他人合作等行为问题的风险会增加1倍多。不仅影响儿童参加社交活动,久而久之,孩子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降低。研究人员建议,父母应对孩子看电视的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选择有益的节目,并控制时间。

溶栓最佳时机:发病3小时内

及时采取药物溶栓治疗,能重新畅通阻塞的血管,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溶栓最佳时间为发病后3小时内,否则脑组织就会缺血,出现面瘫、失语、肢体偏瘫等症状。专家指出,中国目前只有1.6%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被及时送往医院,而43%的患者及家属不知道具体发病时间。专家提醒,对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在紧急关头,家属应充分相信医生,别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太极拳改善中风患者平衡能力

研究人员招募了136个有中风病史的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普通锻炼,另一组教授改良后更缓和的太极拳,结果发现,打太极拳能使中风患者平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专家表示,太极拳的好处在于,一旦掌握了方法,患者就可以在家庭、社区中自行锻炼。患者应持之以恒,对维护身体健康很有益处。

中青年大肠癌发病率攀升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速度接近5%,远远超过2%的国际平均水平。每年新发大肠癌患者高达40万,不少都是30~40岁的中青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专家指出,长期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油炸、腌制食物,以及缺乏体育锻炼都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大肠癌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便血、大便形状和习惯等改变,都应该加以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慢性肾病知晓率低

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全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接近10%,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8.7%。专家指出,大众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不足10%,很多患者的肾功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恶化,待到就医时已是晚期。对中老年人来说,在体检时别忘进行尿蛋白,血肌酐等肾功能检测,对有数年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警惕耐多药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称,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估计超过50万人,但被检测出来的仅有不到5%,获得规范治疗的则不到3%。专家指出,如果结核菌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抗药性,就被认为是耐多药结核,通常继发于那些没有完成彻底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大,对肝脏有一定损伤,在6个月的治疗时间里,患者没有医生监督,有时会忘记服药。此外,不规律服药或治疗时间不够等因素,都会导致耐药结核菌的产生,这应当引起人们的警醒。

个人紫外线监测表

夏日里,爱美的女性喜欢涂抹防晒霜以保护皮肤,问题是,很多人常常忘记补妆,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开发出一种个人紫外线监测表。在初始程序中,只要设定好个人的皮肤类型和使用防晒霜的防晒指数(sPF值),这个聪明的小装置就会根据当时的紫外线强度,提醒你什么时候皮肤已经过度暴露于阳光下,该补妆了。同时,这个小装置还可以当作手表,售价为29.95美元。

便携式肌肉刺激仪

在骨折部位愈合过程中,肌肉由于缺乏锻炼,经常出现萎缩现象,这一直是令医生和患者头痛的问题。国外一家公司研制出利用微电流刺激肌肉的仪器,通过与皮肤特定部位接触的电极贴片,有规律地释放可耐受电流,使肌肉在刺激、休息,再刺激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该仪器方便携带,还解决了人体汗液对电极贴片的影响。配合医生的康复指导,可使肌肉保持强健。

肝脏扫描仪

如果人们想知道,自己的肝脏是否因为饮酒过度等问题造成损伤,往往需接受肝脏活组织切片检查,十分痛苦。现在,法国研发出的这种医疗器械,可以在5分钟内扫描出肝脏是否健康。研究显示,随着受损肝脏慢慢变硬,弹性会越来越差,而这种被称作“瞬时弹性成像”的仪器,可通过外接探头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超声波测量肝脏弹性,帮助医生诊断病情。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清开灵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通报称,公众应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清开灵注射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前者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由于价格不高,疗效较好,应用非常广泛。后者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等功效。据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两者出现全身性损害、呼吸损害等问题日渐增多。专家指出,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一旦出现颤抖、头晕,发热发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异常现象,都应立即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将风险降到最低。

是优秀的科学家也是杰出的管理者

曾溢滔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管理人才。他始终信奉一句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作为一所之长,他善于优势组合,用人之长,他要的是1+1>2的效果!他不搞论资排辈,而是量才用人,时不以学历排先后,而是贡献大者为先,培养出了一批业务骨干。他们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去争取国外的有形资金,以此发展自己的学科,建立一流的实验室,造就一流的科学家,诞生一流的科研成果。

30多年来,研究所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并实现了部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了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20世纪90年代初,曾溢滔就理智地提出走“科农结合、国家集体联营”的发展思路,首先在奉贤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后来又在松江建起占地200亩的现代化产学研基地。目前,优质良种奶牛胚胎已批量生产,还诞生了多种转基因克隆牛,为实现“动物药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假如我是他”的思维法宝

曾溢滔自幼就有勤奋读书的习惯。在书海的畅游中,聪慧的曾溢滔逐步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习惯和读书方式,那就是“假如我是他”。他读文章,从不盲目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轻易去接受作者的结论,而是边读边想: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样想,如何写,做出什么结论。读科研论文时,他通常也是先看材料和方法部分,再看结果,但不急于阅读其讨论部分,而是仔细思考:用该论文的材料和方法,能否获得该文的结果,该如何讨论这些结果。然后阅读讨论部分,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分析。

“假如我是他”既是一种思维换位艺术,也是一种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动力。每一次思维换位都让曾溢滔多一份收益,每一次深入思考也往往激发起他的创新灵感。他想得早一些,想得多一些,想得远一些,因而常能预见困难并尽早想方设法予以避免或克服。

篇7

关键词  克隆人  自主原则  责任伦理  公民社会

在今天的伦理学领域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像克隆人问题那样引发了如此强烈的社会震撼、如此巨大的观念分歧、如此激烈的学术论战。在我看来,这场争论本来是不应该有如此的规模和程度的。因为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大家都知道,克隆人的方案单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就面临着一个无可逾越的伦理难关的情况下,在国际社会已达成禁止克隆人的共识、我国政府也已作出坚定的承诺的背景下,为什么仍然有人如此顽固地坚持主张进行克隆人实验?这些人声称科学研究没有禁区,人类科学追求的精神本身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科学探索的求真本性及其所迸发的巨大能量不仅会冲破“过时”的伦理规范的束缚,而且还能促进伦理学本身的“更新”。笔者认为,这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支持克隆人实验者明显地只是从科学研究的立场以及我们现实活着的人的利益出发,而丝毫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未来被克隆者的权益与需求着想。说得严重些,在他们身上对科学的崇拜、对利益的迷恋或许已经完全窒息了对人权理念的敏感性。本文围绕着“克隆人: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这一主题,首先从技术层面来阐述克隆人实验所要面临的无可逾越的伦理难关;然后依照人们之所以要求克隆人的四项理据来具体分析克隆行为是如何损害被克隆者的公民权益的,从而得出禁止克隆人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项新的道德命令的结论;最后将从克隆人问题的论争中,引发出对现代化运动的核心价值诉求、公民社会的根本伦理原则以及伦理学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科技时代中的重要功能和神圣使命等问题的一些理论探索。

一、技术层面的伦理难关    笔者发现,伦理学界一些支持克隆人实验的文章,常常弄不清基本的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将“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研究)和“治疗性克隆”(即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然后使之培养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人体器官)混为一谈,用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理据来论证生殖性克隆。其实,在我国治疗性克隆问题并没有引发多少伦理论争,可以说支持治疗性克隆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治疗性克隆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胚胎与急需治疗的病人利益的冲突问题。在笔者看来,人类对早期人类胚胎无疑拥有尊重与保护的义务,因此以经济或其它医疗之外的科研为目的的胚胎研究是不道德的,是绝对要禁止的。但这种保护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也允许有例外,那就是它必须服从于一个更高的道德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解除人类遭受病魔摧残的痛苦,挽救无数病人宝贵的生命。也就是说,在病人急需医治这一特殊的情况下,胚胎的生命应让位于病患者的生命。我们之所以在胚胎与病人的权益发生冲突时,赞同选择牺牲前者而保障后者,理由与堕胎的理由是相类似的。在对不同的人类生命形态的抉择上,很难能有什么纯粹理性的理由,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的感受性——这包括感知者主体的感受性与被感知者自身的感受性,前者往往取决于后者,正像在孕妇难产,医生只能保住一条性命之时,任何人也不会认为保胎儿舍孕妇的决定是正常的那样。

在我国,伦理论争的焦点不是治疗性克隆问题,而是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问题。有关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的论争,无论呈现出多么巨大的观念差异与意见分歧,但在一点上人们似乎是不难达成共识的,即克隆人的伦理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但又极具特色与难度的应用伦理学课题。就其典型性而言,克隆人问题涉及到鲜明的伦理冲突,因而亟待应用伦理学提供一个平台,让当事人在理性、平和、宽松的气氛中针对利益矛盾和冲突进行商谈,从而试图在某个平衡点上达成使矛盾与冲突得以化解的共识。就其特殊性而言,又表现为如下两个层面,其一:克隆人问题所涉及到的伦理冲突并非现实的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是——就像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那样——涉及到当今的公民与未来的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作为未来公民的当事人又不可能参与关涉或决定自身命运的理性的商谈,换言之,所有的当事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交谈的平台上。这就决定了商谈只能存在于现实中活着的、自称是克隆人利益的代表们之间。而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克隆人的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克隆人研究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均可以自称是克隆人利益的代表。其二,在克隆人问题的论争中不可能出现类似于支持者与反对者各退一步,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的平衡点;相反地,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一种选择:克隆人实验要么做,要么不做。且支持者认为做是对的,而反对者则认为做是大错特错的,且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是无可挽回的,因为单从技术层面上看,人们根本就无法解决克隆人的安全性问题。人类虽已破译了一些遗传物质,但就细胞生物学层面的基因的相互作用而言,仍然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细胞生物学的真正革命,并不在于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基因的破译,而是在于揭示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我们无法预知,如果对某一种在功能上与其它基因紧密相连的基因进行干预性改变,生物体内的这种自然的相互牵制的系统会发生何种连锁反应。而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要想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3.5万)基因重新准确地排列并使之正常发挥作用,这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恰恰是这一点构成了人们反对克隆人的一个重要理据。因为谁也无法排除这样一种风险:克隆技术很有可能导致大量的流产与残障婴儿。而要解决安全性问题,除了依靠一次又一次的科学实验之外,没有其他办法。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位拥有着神圣不可侵犯权利的主体,任何人都不愿将自己也无权将别人——以牺牲生命和幸福为代价——作为科学研究的试验品,作为科学研究统计结果中的一个简单的数目,就此而言,克隆人的方案单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就面临着一个无可逾越的伦理难关。然而,在克隆人实验会导致大量畸形和残障婴儿的出现这样一个现实的伦理难题面前,我们的某些支持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未曾表现出丝毫的以维护人权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及起码的道德良知,他们的回答竟然还是那句极其冷漠和不负责任的话:“技术的不成熟只有靠研究发展去解决”!

二、公民社会的人道灾难    由于克隆人实验在技术上无法解决安全性问题,所以有关克隆人的论争本来是应该就此打住的。但2002年底有人声称第一位克隆人即将诞生,而且“十分健康”。于是关于克隆人的聒噪又重新出现。所以就又产生了在技术安全方面的障碍已被排除的条件下(如上所述,这是不可能的)是否还是可以进行克隆人活动的争论。而根据目前能够搜集到的资料,人们之所以有克隆人的想法,除了科学家的好奇心的驱使之外,至少有四个比较流行的理由,按强烈程度排列依次是:第一,为了满足不孕夫妇生儿育女的需求。第二,为了怀念故人。第三,为了让单身男女留下后代。第四,为了塑造“新人”。从前三条理由来看,满足现实中活着的人的需求是克隆人体的优先考量,而被克隆者的利益显然不被重视。只有第四条理由,才隐约暗含着对被克隆者需求的某种“顾及”。因此,笔者认为反对克隆人的一个强大理据,便是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应当从克隆人的利益而不是我们活着的人的利益出发,不应牺牲克隆人的权益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因为尽管我们不是克隆人,并不了解克隆人自己的想法,但我们拥有理论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根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法则,依托我们现有的状态和感受来推测克隆人的状态与感受,可以根据我们现在活着的人们对权益的需求来推测克隆人的权益需求。正如我们虽不是未来人,但我们能够通过自己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来推测未来人类同样的需求,而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一样。同理,我们是社会公民,享有公民应有的一切权利,于是我们也自然会主张未来人作为公民,也应享有我们现在享受着的公民权利。而当我们意识到克隆人有可能出现,他们理应享有的公民权利将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可能成为二等公民、从而引发人道灾难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深感不安、不忍与不平。那么克隆人的权益究竟是怎样受到侵害的呢?这要从人们之所以要克隆人体的四项理据谈起 (至于反对克隆人的其它尽人皆知的理由,如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基因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法律及伦理体系等等,本文不再赘述)。

第一,为了使不孕夫妇留下后代,所以要克隆人。罹患不育症的夫妇,若因没有或卵子而丧失了自然生殖能力,那么生殖性克隆或许便是这些夫妇留下后代的惟一选择。就此,笔者反对的理据是,生殖性克隆尽管满足了父母留下后代的愿望,但对于被克隆的后代而言,他的独特性却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因为他的基因并非像普通人那样是父母基因重组而形成的一个崭新的基因组,而是“父”(或“母”)基因的大致承袭。支持克隆人者会反驳说,克隆人(如男孩)虽继承了基因供体(“父亲”)的遗传特征,但“克隆”决不等于完全的“复制”,因为在克隆人的遗传性状的形成过程中,“母亲”卵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质体所具有的基因也会发生作用,所以克隆人的遗传密码表达方式和特征与“父亲”的并不相同。更何况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克隆人的个性、智力的发展往往还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然而上述这些论据并没能为克隆人的独特性受到损害的指控提供强有力的反驳。

        因为克隆人从遗传特性上虽然不可能与原来的供体完全相同,但毕竟也是非常相同;克隆人不会与他的供体完全相像,但毕竟也是非常相像。与以自然生殖方式生育的普通人相比,克隆人在遗传特性上的“自由度”、“开放度”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普通人在体征与性格上可能承袭父亲,也可能承袭母亲,也可能超越父母而拥有更优秀的表现;而克隆人则在很大程度上先定地受制于其基因供体。他的独特性、惟一性虽不能说是被完全否定了,但也肯定是大大降低了。他虽可以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在环境、时代等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才华、成就与贡献,但却永远也摆脱不了在遗传特性上先定的制约,而这种制约是人为的,是为了满足其基因供体留有后代的欲望而造成的。这也就意味着,为了满足不孕夫妇生育儿女的需求,必须以牺牲儿女在自然属性和遗传特性上完全的开放性、独特性、惟一性为代价,必须以其独特性、惟一性的大打折扣为代价。令人深思的是,在父母留有后代的欲望与儿女本应拥有的体现在新质的基因组上的完整的独特性、惟一性的权益之间的权衡中,天平就自然应当倒向父母那一边吗?或许有人会以孪生兄弟和姐妹尽管携带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基因),但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己的独特性、惟一性受到损害,并不因此而具有贬值感为由,来论证克隆人的合理性。然而这一理据是没有说服力的。

        自然生殖的孪生兄弟和姐妹虽然拥有完全相同的基因,但这基因组是经父母基因结合、重组程序重新塑造而成的,是新质的。它的惟一性、独特性、不可重复性并不因由两个人的分享而受到损害,两个人完全可以在这种新质的起点上,各自独立地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征程。但克隆人的情形则不同,克隆人的基因组在极大程度上重复了基因供体的基因,因而在质量的新颖性上大打了折扣。它不是世界上的惟一,而大体上是对其供体的“复制”。基因虽不能决定克隆人一生的独特性,但被克隆的基因从起点上便先定地限制了克隆人独特性的塑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为造成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克隆人就必须遭受这种限制与制约?他同样也是公民,为什么就可以丧失表现在遗传特性上完全的、不折不扣的开放性、独特性、惟一性的权利?

第二,为了怀念故人。故人不可起死回生,但若对他进行克隆,克隆人拥有着的与故人近似相同的外形,可以唤起人们对故人的回忆与思念,满足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在基于这样一种目的克隆人体的行为中,克隆人的工具性地位体现得最为明显。许多人会辩解说,在以自然生殖方式生育后代的活动中,父母也难免完全摆脱功利性的动机。这一点无可否认。有人生育后代是为了防老,有人是为了继承家产家业,有人(如残障夫妇)希望生个孩子作为帮手、依靠,甚至还有夫妇为了挽救患白血病的第一个孩子,而特意生育第二个孩子以提取所需的同基因细胞。这些功利性动机对于被生育的儿童而言都构成了一种外在决定,都在不同程度上将儿童置于一种工具性的地位。但这些带有功利性动机的生育行为——由于是以自然生殖方式——并没有妨碍被生育者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外形及完全新质基因的“新人”;没有妨碍他成人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或工具,而是享有自我决定权利的平等公民;没有妨碍他完全有能力决定是否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行事,况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父母的意愿与他自己的心愿恰好完全是相符的(如当得知能够给哥哥提供珍贵的细胞组织,从而挽救哥哥的性命时,弟弟对父母的这种在某种意义上使自己置于工具性地位的外在决定完全是可以认可的,因为与挽救生命相比,这种牺牲应当讲是次级性的,是可以承受的,也应当承受)。

然而克隆人的情形却要严峻得多,因为它涉及到太强烈的外在决定与期许、太根本性的外在塑造。首先,克隆人的外形(体形、体质)就已经先定了,他不允许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外貌,而必须是呈示着其先行者的外形。克隆行为的决定者对克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新人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先行者体现在他身上的复制,甚至复活与再生。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将克隆人与其先行者进行对比,期望摹本与其原件越像越好,而克隆人则永远也不可能摆脱其先行者的阴影。人们不仅希望克隆人再现先行者的外形,而且——如美国妇女雅西梅所说——盼望他拥有其灵魂。人们虽不可能让先行者起死回生,但却希望通过克隆人达到起死回生之效果。而克隆人则肩负着使其先行者复活的使命,他来自其先行者,且也是因为先行者而来,这样他的毕生任务、生存价值、全部命运也就由外人先定了,而这种预先决定与他的自我意志、自身的利益、他的独特性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毫无关系。他若有成就,人们会讲这要归功于他拥有其基因供体的基因;他若没有佳绩,人们就会责怪他为什么不如其先行者。他无法想象,他这一生除了作为先行者的副本、作为人们怀念先行者的工具之外,还有多少是属于他自己的。人们在克隆一位死去的公民,以期达到使他复活的效果之时,也在埋葬另一位公民自己的欲求、需要、权利与生存价值。

第三,为了让单身男女能够拥有后代。主张者(如美国法哲学家德沃金,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生殖的权利与自由,生育后代甚至被看成是自己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因而生殖权是“天赋人权”之一。而享有生殖权者不仅限于已婚男女,而且也涵盖“单身贵族”。克隆自己是这些单身男女实践其生殖权益的途径之一。从另一角度来看,每个人的DNA是他的私有财产,每个公民均有权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来复制它。应当说,这样一种强调个体拥有生殖权、拥有通过某种方式“延续”自己生命的想法并不新鲜希奇。在克隆技术进入人们的视线之前,六旬老妪利用试管技术怀育小宝宝,男死刑犯临刑前要求留下,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让妻子怀孕,以实现其传宗接代之愿望的报道早已见诸报端。

         因此,借助克隆技术实现单身贵族生殖权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独特的克隆人伦理问题,而是一个也与试管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相关联的单身男女之生殖权益与被生育的后代的权益之间的伦理冲突问题,简言之,是单身男女生育后代的合法性这样一个宽泛的伦理难题。毫无疑问,人类拥有生殖的欲望与权利,但问题在于当这种权益严重关涉到另一位个体(被生育的后代)的基本权益与需求,并且有可能对后者造成根本性的消极影响的时候,这种权益的合法性便就不再是不容置疑的了(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为了防止后代罹患遗传疾病,有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男女连结婚都不允许,更遑论什么生育权)。于是人们就必须在不同的权益之间进行权重。无数科学研究成果及统计数字均表明,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构件、人类关系的基本单元,并不是某个或某些人随随便便发明创造所产生的,而是人类历史在漫长的自我探索与选择的进程中结出的文明成果。

篇8

一、创造良好条件,培养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文要有兴趣。写作兴趣的形成。常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视野不开阔,觉得无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如日出、刮风、下雨、下雪、花开花落,等等。我曾带领学生观察盛开的桃花、飘扬的大雪等,通过观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文艺联欢,等等。指导场面写作,写后进行讲评。这样从直观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引到课堂的语文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我还指导学生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写作方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技能。在讲授每篇课文时,不定时地进行课文中的词语听写,积累语言,咀嚼名篇,吸收养料。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也获得了写作的欢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学生由怕写、不愿写转为自愿写了。

二、探索指导方式,培养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需要教师认真上好指导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写作文,方法越具体越好。如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作文“模式”,让学生仿写,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和借鉴,不要轻易斥之为抄袭而使学生失去借鉴学习的热情。如果学生作文中出现~些“东施效颦”式的笑话,也不足为怪,只要不是“克隆”,模仿痕迹的轻重是不必深究的。因为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也不例外。借鉴他人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作品,这是古今中外一切作家的必经之路。模仿的特点在于有章可循,有针对性。我让学生模仿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了《家乡的春天》。多数人写出了自己家乡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不同特色,歌颂了祖国生机勃勃的春意。如学习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之后,仿照着写了《赞柏树》。绝大多数学生能抓住柏树耐旱、常青的特点。引申到歌颂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由于作文中的一些困难解决了,学生对于作文比较有兴趣了,写作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的方法灵活多变,可让学生在掌握中产生新鲜感。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一文后,我设想文中的小姑娘还活着,让学生想象出她现在的境况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能合理写出小姑娘现在的境况。其实作文是需要一点联想,甚至是幻想的。语文教材中就有《我梦见…》、《三十年后的聚会》、《假如我当…》等作文题目,都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象,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卖炭翁》中卖炭翁的炭被抢,他悲愤交加。离开“宫市”后将向何处,我让学生叙写结尾。有的同学写卖炭翁早就恨透了腐败的朝廷,炭被抢后,他愤然离开宫市,走上了杀富济贫、与朝廷为敌的道路。有的同学写卖炭翁离开宫市后,一路上老泪纵横,不敢再见卧病在床的老母和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在村口含泪上吊自尽了。虽然结尾不相同,但符合想象的要求,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可能。

三、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写作兴趣

篇9

信用卡和手机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一般的使用者只了解它们很小一部分的功能。一般来说这个比例在10%以下。这不意外,人们使用的绝大多数服务都只用了所有服务的很少一部分,这里包括很多很重要的服务。造成这种宽广未知领域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懒”。我们应该庆幸人的这种特性,懒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然后才有了信息提供这个行业。这次理财专栏希望告诉你一些信用卡服务里你可能不知道的问题。如果能圆熟的应用,绝对能提高你的财务生活效率。

01 还款3天宽限期被取消只是个传言

今年9月初在微信、微博上被业内人士和财经账号广为转发的“信用卡还款3天宽限期将被取消”的消息,并没有被官方认证。所以就目前来说,这一人性化的容时容差还款政策还继续存在。

其实容差政策的实用性不大,毕竟在我们有钱还款时,通常不会差那百十元钱。不过两到三天的容时政策有时确实能帮我们、维持良好征信记录。需要提醒的几点:工商银行是没有容时容差服务的(因为工行非全额罚息的处罚力度本身就很小);在执行容时服务的银行中,广发银行需要打客服电话进行申请,而且一年只有一次延迟还款的机会;另外,即使是自动延迟,仍然要保证在期限前入账,尤其是用第三方支付设备还款的用户,要特别留意到账时间的问题。

最后我们想说,无论容时容差政策存不存在,都只是临时应急的手段,为了保证个人信用记录,我们还是要养成按时还款的好习惯。忘性大的最好开通短信通知或者绑定借记卡每月自动还款,或者下个App也行。

02 不设密码更安全吗?

很多人支持“不设密码更安全”的说法,主要依据来自银行规定:“失卡保障”往往限于签名消费,而凭密码消费、网络交易、电话转账等,均不在“失卡保障”范围之内。”可是实际上,对信用卡盗刷问题我们还是应该分两类来看:

在信用卡丢失的情况下―银行会默认是持卡人的过错,所以资金风险和损失需要持卡人自己承担。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有密码保护更安全,尤其是在信用卡普遍更换为芯片卡的今天。

在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下―这种盗刷特指卡在持卡人手里,别人通过复制、网络等其他情况获得持卡人信息刷卡造成损失,如果卡设有密码,银行会默认是持卡者对密码保管不当而导致损失,所以发卡机构不会予以赔偿(如果是克隆卡的话银行可能会负50%的责任);而如果卡没有设密码被盗刷,通常来说责任在银行和商户,因为银行和商户有核对客户印鉴、签名的义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持卡者能够完全避免损失,有一些银行没有配套“失卡保障”服务,签名消费的信用卡遭盗刷也无法获得赔偿。

此外,失卡保障只是理论上的保障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成功获得赔偿的案例并不多。有些消费者遇到银行拒付赔偿而诉诸法律,获得赔付却耗时耗资,得不偿失。而且也不能全怪银行,毕竟这本来就不容易分清楚责任和真假,如果让银行为个人损失埋单这么容易,谁能保证不会有借此钻空子、故意上报盗刷而牟利的行为呢?

所以我们认为,在中国,为信用卡设置密码还是相对稳妥的选择。一方面,国内的信用环境还不发达,仅凭签名的信用卡需要商户去控制风险,但现在商户的识别意识和识别能力都还远远没有跟上,机控风险相比人控更为安全。另一反面,失卡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把责任推给了另一方,这反而证明签名消费的方式更有风险。

03 分期付款的实际手续费率高于贷款利息

免息分期付款很诱人,比如想买iPhone 6却囊中羞涩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分期而不是卖肾。可其实分期付款是“免息不免费”,很多人为了绕开银行个人无抵押贷款的繁琐手续而选择更方便的分期付款,实际上并不划算。

目前全国各个银行网点收取的12期分期手续费率在7.2%左右,而银行一年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为6.15%,个人信贷年利率普遍在8%到9%。乍一看分期消费也不是很贵,可事实上我们忽略了占用资金递减的问题。

假如我们需要消费1.2万元,普通贷款只需要我们在年底偿还12000×(1+7.2%)=12864元即可(假设年利率和手续费率都是7.2%),如果分期12个月,则每月要还本金1000元及手续费12000×7.2%/12=72元。但分期后的资金占用是分段的,第一期还的资金,我们实际上只使用了一个月,第二期的资金也只使用了两个月,而我们每个月付出的手续费都是按照7.2%的年利率来算 的。

综合来说,这1.2万元12个月分期的真实利率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据银率网的分析师测算,其实际年利率高达22.34%。

所以说分期付款是有成本的,一般金额越高、期数越高,手续费也越高。我们建议,特别计较费用多少的人,还是不要分期的好。另外还要特别留意一些“对每笔交易都自动进行分期还款”的奇葩卡,例如招商银行消费满300元会自动分6期偿还的分期白金卡、建设银行的“龙卡益贷信用卡”、光大银行的“智能商务信用卡”,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此外还有两点小提示:1.提前还款,银行也不会退还已经收取的分期手续费。所以如果选择分期消费,不要太积极提前还上,这于信誉指数没什么提高,还会白白浪费机会成本。2.对于那些宣扬分期付款“免手续费”的活动还是不要轻信的好,一般来说商家会提高商品原价,赚回自己的利润。

04 最好不要把信用卡和现金联系太紧密

相比透支刷卡,透支取现是没有免息期的,持卡人除了要缴纳1%的手续费,还要缴纳每天0.05%的透支利息。此外,银行还有“提现额度为信用卡整体额度的30%到50%”的规定。所以,在没有特殊或紧急需求的情况下,我们推荐还是把信用卡纯粹当做信用卡用。当然,如果你的本意就是想享受无息贷款玩套现,网上的攻略倒是很多。不过再怎么做一定要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到期还款、不触及刑法(温馨提示:信用卡超期6个月以上,欠款本金达1万元即触及刑法)。但是对那些指望通过多张卡反复套现以实现资金流运转的朋友,我们还是婉言规劝,这一招绝非长久之计。

有人喜欢取现,有人就喜欢存现。那些为了保险而把一部分钱存到信用卡里的人们,我们奉劝还是别了,这样做真没什么好处。一方面,信用卡里的溢缴款不会产生利息(生息的是准贷记卡),同时,部分银行规定取出溢缴款时还需缴纳一定金额的手续费,得不偿失。要真是为了保险,还是参考我们之前说的设置其他提醒方法吧。

05 小心那些特殊年费

大多数信用卡满足“一年刷几次就可以免年费”的条件,而对于一些高端白金信用卡,由于持卡人有权享受特殊待遇,其高额的年费有时不能减免,或是需要更多积分才可免除。所以办卡时,还是要额外留意一下年费方面的事项。比如招行白金信用卡的经典版,年费3600元,只能通过1万点积分(或者累积消费8万元)兑换。招商银行和美国运通的“招商银行美国运通百夫长黑金卡”年费2500美元,不可减免。当然,考虑到真正能持有无限卡享受顶级服务的大多是富豪,年费在他们那儿来说不免也不是问题。

另外,由于平时“办卡不开卡”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确实需要留意一些特殊的即使未激活仍需缴纳年费、制作工本费的卡种。例如兴业银行车友信用卡白金卡的标准版和精英版,它们一经发出,不激活也照收千百元的年费。

06 免息期比还款日更值得记忆

我们通常不会刻意计算免息期,尤其是手里一大把信用卡的时候,能准确地记着每张卡的还款日就很不错了。不过既然我们今天专门来谈“如何最大化利用你的信用卡”这个问题,免息期还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点。

一般来说,不同银行的免息期政策也不尽相同。对免息期的准确定义是“上月账单日到本月还款日之间的日期”。假如我们的账单日是每月5日,还款日是每月30日,那么上月6日的消费和本月5日的消费都应该在本月的30日被还上。这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上月账单日后第一天消费免息期最长,在本月账单日消费免息期最 短。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消费时便可精打细算一番:在记账日的第二天开始消费,可以有额外一个月的时间来使用这笔透支资金。

不要小瞧这一个月的魅力,假设我们平时所有消费都用信用卡支付,然后用手头的现金买一个50多天的理财产品,这样到还款日时理财产品正好也到期,我们在坐享理财收益的同时还能提高信用额度、积累还款信用,一石三鸟,这绝对是个聪明讨巧的办法。

07 销卡也是一门学问

有些消费者经不住“羊毛”诱惑,见空就撸。虽然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是人类的天性,可是小撸怡情,大撸伤身,盲目地办多张信用卡,反而会被各种麻烦和费用所困。此外,就算多办的信用卡没有激活、不产生额外费用,持卡人在申请大额度信用卡时也可能因为有多张信用卡的影响而导致申请被拒。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只保留几张常用卡,把多余的注销掉。

注销信用卡前首先得保证卡里余额为零(无欠款、无溢缴款),销卡通常得耗时30到45天左右,在这期间持卡人不可再使用信用卡,否则注销申请将作废。另外在卡正式核销之后,最好把卡片也销毁,以避免遭遇盗 刷。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我们不小心有了逾期还款等不良记录,销卡并不能将其“洗白”消除。相反,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不良记录更加长久。所以大道理在小事情上也一样,犯错逃避不是好的选择,知错就改才是亘古真理。

08 信用卡App让手持多张卡变得容易

如果你真想手拿十几张信用卡来覆盖所有商户和各种优惠活动,那么记住每张卡何时需要还款、每种卡刷几次能免年费这样的零碎问题倒是可以通过现在方便的App来帮忙:信用卡360、我爱信用卡、卡牛信用卡管家、卡惠……诸如此类,具体用哪一款我们不做推荐,你可以自己尝试、自己挖掘。不过尽量不要用邮件式的信用卡管理软件,以保障隐私安全。

09 提额不是一天能练成的

保持良好信用记录、择时主动出击。保持良好信用记录是提额的基础资本,这点不用多说。而有时也该择时主动出击,而不是只等着银行来提出为我们提额。尤其是当收入和资产提高、完全可以获得较高额度时,银行并不知道,所以我们要主动提醒。一般来说,正常使用信用卡半年后,我们就能主动提出书面申请或通过服务电话来调整授信额度。当然,也有一些信用卡是只能坐等型的,这个另当别论。

“多刷”并不一定利于提额。多次刷卡、多元化刷卡确实是提额的必要条件,但是类似于“最好每月产生的账单消费至少是总额度的30%以上”这样的建议并不一定有效。如果你的账单消费高到超过你的工资,银行系统反而会认为你的风险很大。

销卡威胁只是个段子。有些帖子会告诉我们,适当地威胁客服“不提额就销卡”可以曲线提额。这在以前也许确实是个偏方,可放到现在,客服多半不会搭理你的威胁。就算你真销了卡,失去像你这样跟提额较劲的小额客户对银行来说也不是多大损失。至于会不会有刚上线的客服新手怯于你的威胁呢?在这个后辈比前辈更牛更自我的时代,应该不太可能吧。

篇10

主动“出卖自己”或许会慢慢成为主流观念。

早在2011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个人资料正演变成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种类,并且会成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有效资源”。诸如谷歌、Facebook、LinkedIn等互联网企业,都采用提供免费服务,然后收集用户个人数据的方式来赚钱。它们要么将用户的数字活动信息出售给有兴趣的公司,要么将用户数据应用于商业情报和前瞻性分析,又或者像“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说的那样,向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奉上用户数据讨好政府。

当然,这种商业模式营利的前提是大量的数据,正如周鸿祎所说:“我当时做免费的时候,确实也没有想怎么赚钱。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够汇聚到几亿的用户基础,以后肯定能赚钱。”

个人数据商业现状:被大肆贩卖还错漏百出

在企业看来,挖掘海量数据,并用于分析用户的消费模式、生活习惯、地理位置等信息,可以达到更精确、更迅速、更智能的营销。但与此同时,出错情况也相应增加了。

二十多岁的马修·莫纳汗(Matthew Monahan)是一家互联网初创企业的CEO。与此同时,另一位同样二十几岁的马修·莫纳汗也经营着一家互联网初创企业。他们甚至曾经一度在同一座城市生活。

这不是克隆话题电影的情节。这两位马修·莫纳汗的生活缩影以数据的形式真实地存在于某位数据商的文件夹里。

马修·莫纳汗A是Inflection的CEO,该公司旗下有一个一流的寻人网站——。这个网站会从一些公共记录公司手中购买信息,如全美选民和房屋登记的详细资料。

莫纳汗A表示,将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记录正确地联系起来不是一件易事,因为重名的现象很多。他举例称,和他同名同姓的马修·莫纳汗B是AlphaBoost公司的CEO,该公司致力于协助社交广告商。

2013年年初,他们的重名引发了一场尴尬。那时有人将莫纳汗B醉酒后裸身在印度一海滩上跌跌撞撞行走的视频发到了网上。结果有人把这一信息跟莫纳汗A贴在一起。因为在谷歌上搜索马修·莫纳汗时,搜索结果会出现与这两个人都相关的所有链接以及该视频。而那些不熟悉他们的人并不清楚他俩谁是谁。

著名孵化器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个人网站的第一个QA就是,“我跟那个搞摄影的保罗·格雷厄姆不是同一个人”。2008年奥运会前夕,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显示,中国有18462人和世界冠军刘翔同名。在重名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数据供应商和商很容易混淆不同人的信息。

软件工程师主动出售个人数据的尝试

2013年6月,德国《金融时报》进行了一项针对个人数据价值的调查,结果发现,当社会地位、收入情况和消费习惯等方面数据相近而以匿名的大数据形式出现时,个人数据价值大大地降低了。科技博客The Next Web的记者本·伍兹(Ben Woods)举例说,1000个像他这样无百万存款、无房、无老婆的“三无屌丝”且是匿名的文件,一般情况下,市场调研公司只会花22美元去购买,平均下来,一个匿名用户的数据只值0.22美分。

当然,对于用户量以亿来计算的企业,如Facebook有7亿活跃用户、Google+有3.43亿、Twitter为2.88亿(Global Web Index于2013年1月的数据),这依然是很可观的收入。而这让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软件开发者费德里科·扎尼尔(Federico Zannier)“很不爽”。他激动地说:“那些公司在用我的数据赚钱,可是他们赚了几十亿美元,我却一分钱都没得到。”

于是,扎尼尔在 Kickstarter 上发起了一个项目——“A bite of Me”。从2013年2月起,扎尼尔开始收集自己所有的数字轨迹,包括浏览的网站、聊天记录、上传的照片和GPS数据。大概3个月后,他收集了约7GB数据。而项目“A bite of Me”是这样的:任何人只要支付一定的数额,就会得到一个数据包,里面包含了扎尼尔最少相当于一天份量的数字轨迹,例如2美元可以得到70个网站浏览记录、500张屏幕截图、500张视频截图、一份GPS数据、一份应用程序使用记录,以及所有的鼠标运动轨迹。

扎尼尔说,“与其让那些大公司贩卖我的数据赚钱,倒不如我自己把自己给卖了。”在他的Kikstarter页面上,扎尼尔写道:“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做的话,我想那些卖家们就会直接向我们购买私人数据了。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傻,可是把这些数据拱手让人更傻。”这个项目的所有收入将会投入开发一个iPhone App和一个Chrome浏览器上的扩展程序。扎尼尔介绍,这两个应用的目的就是收集并分享个人数字轨迹。

截至2013年5月,有85人购买扎尼尔的数据,让他有了1069美元的收入,比他设置的500美元目标多了一倍,但大部分人也承认,购买行为更多是出自好奇和同情。

“出卖自己”的确是夺人眼球的举动,但问题是,单独或者极少量的数据不具备研究价值。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彼得·法代(Peter Fader)对此也提出质疑,认为这些信息的价值未必像扎尼尔想象中的那么有用,“相对而言,捕捉客户行为的数据会更加重要,而且许多公司通过与客户各种渠道的交互早已掌握那些信息。”至于消费者,法代教授认为他们对管理和交易自己数据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因为管理个人数据要花费的精力要超过其得到的好处。

出售个人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如果“管理个人数据要花费的精力”真的“超过其得到的好处”,那么确实很难引起个人用户的兴趣,毕竟大部分网民并不具备像扎尼尔那样的软件工程背景,懂得如何收集并处理自己的个人数据。但假如有这么一个平台,用户有出售数据的决定权、数据交易更加透明,同时用户只需要填写问卷而不用进行其他复杂的数据管理呢?

成立于2011年的Handshake自称是致力于“把此前被免费窃取的数据转换成可进行交易的货币”的平台。

联合创始人邓肯·怀特(Duncan White)希望创建一个平台让用户可以接触企业、洽谈数据售价,用户可以自行决定向哪家企业出售、拒绝向哪家企业出售,借此去除市场调研的中间流程,同时绕过Facebook、Google+等打着“免费服务”旗号抓取用户数据的“虚伪商人”。

Handshake估计,用户一年可通过其平台获得1000~5000英镑的数据销售收入。这样的收入估价是基于市场调研机构的传统成本做出的,具体金额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收入水平、职业类型、使用频率和行为特点。用户还可以选择从品牌商获得非现金回报,如优惠券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

据怀特透露,有几名潜在大客户准备在测试证明其模式有效后注册加入,其中包括“一家大型银行、一家家喻户晓的电信运营商以及一家家喻户晓的游戏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