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3:4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父母之爱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父母之爱的作文

篇1

多少次的回想。

遥望家的方向,

父亲的问候,母亲的温柔,

我沉浸,我享受

儿时的时光,随记忆悠然荡漾,

似水流年的感触。

父亲啊,

记忆最深的是你有力的的臂膀,

是他护我年少与轻狂。

母亲啊

想起你的是饱经风霜的手掌,

是她为我抚泪,为我披上锦裳。

从我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

再到现在慢慢成长,

你们包含关切的目光,

给我力量是我坚强,

我曾经过荆棘与苍茫,

有过叛逆与悲伤,

但仍抵不过你们的一句原谅,

而撕破伪装。

你们用爱筑起的围墙,

从我降生就已俘虏我的心房。

您们哺育我们成长,

丰盈我尚且柔弱的翅膀。

只带有一天它的茁壮。

带我飞翔,

飞向梦的远方。

父亲啊,

您用伟岸的身躯,

给我撑起梦的天堂。

母亲哟。

您慈祥的面孔,柔化了一切沧桑,

替我筑起最温暖的避风港。

您们使我的世界充满了花香与阳光。

温馨与希望,

淳淳教诲是爱的韵律。

亲情的藤蔓在家中蔓延生长。

用爱的嗓音,唱出了爱的嘹亮。

让世界充满爱与芬芳。

我的愿望是

携你们一我的挚爱。

一起看我路过的风景。

等长大啦,

我张开翅膀,

载着你们,

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读书,我幸福》。

我爱读书。从小就爱。我有一柜子的书,像<<爱的教育>>,<<成长的书香>>,<<百科全书>>,<<友情是一颗月亮树>>,<<小学生作文精选>>等各种不同种类的书. 是它教会我很多的道理,还教会了我很多平时不知道的知识.特别是<<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百科全书>>让我知道宇宙的奥秘,生活的一些小常识,科学程度的发展......<<小学生作文精选>>使我像一只蜜蜂一样吮吸着里面的花蜜-----好词,好句,好段.让我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自如......

<<成长的书香>>是它,使我懂得了在社会中,怎样做一个好人。是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书,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书,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读书,真好!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匡衡吗。匡衡很爱读书,但是他们家很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读到这里是我感觉到书真的是每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书那么,人的生活中就少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乐趣。

同学们,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的更快。课堂上的本本厚书写满了难题,记满了深奥,我喜欢读,因为它使我学到很多,人世间的书写满了艰辛,记满了沧桑,我更爱读,因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更让我懂得了童年的珍贵。

篇3

今天晚上,我坐着看开学第一课。我不断地在问,爱是什么?

爱是承担!小男孩鹏飞与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并不富裕,仅仅住这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动不便,小鹏飞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给奶奶做饭,寒来暑往,没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但是,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

《开学第一课》教会了我人要会自理,自理才能会承担,承担一切。

想到这我突然脸红了,小鹏飞六岁懂事,这时我们还沉浸在幸福的蜜海中享受着快乐,可他那么小就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我们呢?闷心自问,有哪一刻想过替父母承担一些?

电视中的掌声想起打断了我,我转头继续看电视,主持人报着马鹏飞的一日安排。22:30—5:30仅仅只是他睡觉的时间,才五个小时。

才五个小时,说来也惭愧,我从来都睡十一个小时,爸爸妈妈老师都说我像个小婴儿,一天睡眠时间太足了。我也想过,可是毕竟没事做,我受到的锻炼太少了,身上根本就没承担什么,只会给别人增加压力,嗨!真应该向他好好学习,让父母轻松点。

想着,想着,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那每个人将都轻松快乐,这样又让每个人有默默给予的精神,让国家更美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是承担不仅意味着承担身边的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更意味着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爱国,就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爱,让中国更美丽。

篇4

一.激励孕育创新,萌芽作文语言

大量的说理,比不上行之有效的激励。作文的作者是学生,作文的读者大部分也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从哪来?我就紧抓激励,或者口头激励,或者书面表达;多到一段话,少到一个字,一个感叹号,在学生眼中看来,这都是很了不起的。今年,我执教的年级是初三,班上有一位叫于萌萌的学生,当学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后,便大胆尝试,学写诗歌。她的第一首诗歌这样写道:这是无际的轨道/也是人生的路途/离别的车儿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只有惋惜,没有忧伤/只有默默的思念,深深的祈祷/伴着蒙蒙细雨/在知了鸣叫的季节/请让我真诚的献上/那存留心底的祝福。当这首小诗映入我眼帘时,我便被深深吸引住了,一种清新的感觉涌入心头。尽管也有不尽之处,但对于还未涉世的中学生来说,诗中所流露出的淡淡忧伤,幽幽情思溢于言表。因此,我不但在她作文本上写下“这是一首荡人心肠的小诗……或许不久的将来,你会像冰心一样,家喻户晓”的评语,并且打印出来,作为范文。学生每人一份,互相传阅。之后,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于萌萌本人不断有新诗问世,班级的写诗热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中,最优秀的当属周小琳的《珍珠》:你是一粒沙子/你无意中溜进了贝壳缝里/你不想伤害贝/你拼命的想钻出/贝渗出了痛苦的血/血将你团团包围/你周围闪着光/因为那是贝心上的泪。小诗人站在独特的角度,冷静的叙述了珍珠的形成,语句干脆利索,直截了当,意味深长。

类似这样的作品还很多,作为语文老师,我只是尽了一位普通老师最起码的职业责任,说了几句表扬的话,就换来如此巨大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就在不经意间孕育,悄悄萌芽,潜资暗长。

二.沟通锤炼创新,凝聚作文语言

人对人的管理,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一门最生涩的课程。老师和学生,无疑是这门课程中两个重要的角色。语文是情感学科,作文更是理性付诸于感性的东西,教师如果不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零距离沟通,作文便没有飞跃,表现在语言上便没有创新。

为此,我选择周记做为与学生交流的载体。那可真是师生沟通的好地方。印象当中学校团委组织一次演讲赛,班里让穆盖宇参加。其结果以级部倒数第二的成绩而失败。那天晚上,本来没有语文作业,可她却有感而发,写下了题为《春天,你来了》的文章。有一句话这样写到:日子的变暖使我的心胸却非常寒冷,我天空中的乌云何时散去?一如太阳那灿烂的脸庞,把那冻僵的心灵渐渐融化。文章后记中写着:老师,我的心下雨了,你能为我撑一把伞,一直等到冬天的离去吗?读罢,我不禁黯然神伤。立即为她写了几句话:只有成熟的、坚忍不拔的你,才懂得如何去摆脱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得与失的艺术。成长就是如此,它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磨砺自己。雨过天晴,让心灵接受雨的洗礼,何常不是一件好事。后来,我又找她谈心,从谈话中,发觉她已从失败的阴影中渐渐走出。交流、沟通使学生在语言的练习上更进一层楼,使师生互动,触动创新神经,作文语言清新、凝聚。

三.关爱熔铸创新,升华作文语言

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为人师表必修之课。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收获。尽管他们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天平的两边,给以母性的爱。爱他们,同时也潜移默化叫他们爱别人。理解父母之爱的艰辛,学生写下了经典名句“母爱是牵手的爱,父爱是放手的爱”(姚远《父母之爱》)。“父爱如太阳,予我刚强和热情,让我意志获得磨炼;母爱如月亮,予我温暖与诗意,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纪硕《太阳和月亮》)“有人说母亲是一所港湾,孩子是港湾中的小船,那父亲就是港湾中的海水,它承载着母亲与孩子,一辈子默默无闻”(倪朋《父爱同样伟大》)这些富有创新的语言,这些独到的爱的诠释,更让我对“润物细无声”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文先做人,做人先有爱,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笔下的语言永远是瑰丽灿烂的。做为教师,我只是毫不吝啬的把爱心给了学生,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善意的眼神,他们都会根深蒂固。班里有一叫王莎的高个漂亮女生,由于父母离婚,便破罐子破摔,学习特差。甚至和些男生混得火热。老师都非常讨厌她。我对她也没好感,只是有一次课间闲着没事,正巧她路过我身边,我叫住王莎,说:“用点功,将来做个模特多好。”几天后,她特意给我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以前的辉煌和现在的自暴自弃,也说了父母的离异给她幼小心灵带来的伤害。她这样做的目地是报复,因为世界已不再爱她。我很惊异王莎的不幸遭遇,同时又为她的现状感到优虑。我只对她说一句话:“当全世界都不爱你的时候,别忘了要懂得自爱。”以后的语文课堂,她的眼睛比以前亮了许多。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团委组织作文赛,她竟然获得了二等奖。这件事令许多师生瞠目结舌,都认为是天方夜潭。其中原因,只有我和王莎最清楚。在升华语言的同时,也升华了一个人的灵魂。

篇5

关键词:原生态习作 写前指导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67

自从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省课题“小学生原生态习作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来,对原生态习作课堂教学笔者比以往更多了一些思考,觉得要让学生不再为习作苦恼,就要重视习作课堂教学时的写前指导。

1 写前阅读

儿童都是有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读到写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写前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习作前阅读与习作主题相关的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仿写到创作的起步。仿写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有效,如果经常借鉴或模仿优秀片断、篇章,并加以消化运用,就会使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感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学生就不会再为习作难而烦恼。

1.1 写前阅读,激发学生搜索原生态习作素材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生作文的强大动力。“写前阅读”能激发学生搜索原生态习作素材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新的体验,这种与习作主题相切合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捡拾和追寻,引发他们对作家语言的趋同,唤起他们表现自我的欲望。在这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表面上教师是没教,实际上对学生已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在写这篇习作时,笔者就让学生阅读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学生从阅读回顾中得到新的体验,从阅读课文中感悟到父母的爱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并在大脑中搜索自己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事,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重现在脑海。因为每个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选取的材料也就不一样了。这样把习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了家庭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又为生活服务。

1.2 写前阅读,让学生知道如何选取原生态素材

“写前阅读”能帮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而自己也要像作者那样以生活为源泉选取贴近自己生活的真实材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还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学生在进行写前阅读之时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搜索有关父母之爱的事,然后把自己这些事进行权衡选择,最后把自己最熟悉的,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素材作为本次写作的素材。

1.3 写前阅读――让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写前阅读能让学生从品读优秀作品中感悟到写作方法、技巧,优秀的作文不仅是选材原生态――写身边的真人真事。而且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如:《老人与海鸥》抓住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跑进家来的松鼠》则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最后一头战象》对动物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金色的脚印》则是通过对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让读者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学生“写前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作文要如何写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在谋篇布局、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也各有不同。这为他们写作提供了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就能更好地博采众长。

2 写前“聊天”,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

原生态习作倡导内容从生活中来,语言从自己心中来,真情表露自己的心声,以“聊天”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同学交流见闻,沟通看法,用平常的话说平常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课堂上,让学生敞开心扉“聊聊天”,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说得顺了,写得也就顺了。叶圣陶先生的儿子叶至善先生曾说,自己童年很调皮,喜欢做木匠活,不喜欢写作。叶圣陶先生就说:“也好,至少今后你能养活自己。”可是,学校里的作文还是要写的,父亲是大作家,很多人打听叶圣陶先生指导习作的方法,叶至善先生说:“方法无他,聊天而已。每当子女回家,叶老端从院中, 逐一与子女聊作文,其间夹杂一些指导,谁说通顺了就休息,不通顺的排到队伍后面,准备好再说。”

课堂上,作为执教者应该创设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乐于表达、交流,激发童心,促进表达。并且要维护学生的真情实感,及时鼓励和肯定,使言者自信,听者有方向。

当然,学生写前“聊天”不是漫无边际地聊,教师要怀揣“课标”,化课标于轻松的聊天中,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教学无痕,润物无声”,使学生的话题更鲜明,角度更新颖,视野更开阔,价值取向更明确。一到六年级都是有关于动物话题的写话、习作训练,可是每个学段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第一学段只是说话、写话训练,只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就是要“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到了第三学段则要通过习作,把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问题表达出来,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准了目标,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与动物相处的事例中选取材料“聊天”表达真实感受,又能从“聊天”中学会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并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为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

篇6

【关键词】体态语;沉寂;难言;真实;写作

体态语言,也称非语言交际,它涉及到人的面部表情以及人们在交流中用来表示他们的感情的手势,它是除语言符号系统外,人们用以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的媒介。美国人类学者博厄斯等人指出,人的体态运动实际是一些能够加以揭示的密码,诸如表情、眼神、手势、位置、距离等都能惟妙惟肖地“传情达意”,不管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它都能传递一定的信息。这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体态语可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供示范,积累素材,调节课堂节奏的一把钥匙。

新课标要求,作文要写得“具体生动”。反观我们的习作指导课,似乎习惯于给学生范文,分析范文,甚至让学生背范文;或者重技巧训练,然而因教师指导语言的苍白,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常遭遇这样的尴尬:课堂陷入沉寂,关键处难言,素材虚假。再追问,现在的作文指导课缺什么?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序列性的指导,缺乏能熔铸指导、观察、写作为一炉的写作实践。为此,我将从体态语言所得到的启发迁移到习作指导中,注意在太“窘”时植入形体态语,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五年级的作文教学为例。

一、在沉寂时植入体态语,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还不强,处在易变情境中,40分钟的课,走神分心屡见不鲜,教师如果只通过讲授进行习作指导,学生易疲劳,课堂容易沉寂、“卡课”。此时,教师如能敏锐察觉学生情绪及肢体的变化,及时运用体态语,通过有意的体态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新关注点;通过恰当的体态示范让学生的写有形可依,丰富课堂节奏,活跃习作细胞。

例如,我在指导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父母之爱”该主题的习作时,我例举大量的亲人间相互关爱的实例,想以此启发孩子“这就是父母之爱”,但学生却不买账,只是应付回答老师的“说说生活中你的父母亲对你做了哪些事”“能把事件说详细吗”,课堂陷入沉寂。此时,我及时调整策略,请来“体态语”,植入课堂。首先,我通过突然静止的形体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自编自导一串有关母亲给我送来“热汤”的手部动作(分解为:推、探、问、走、放、吹、舀)与神态示范(摇头、微笑),然后将这些动作词语神态词分别写在黑板上,最后指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联成一段话;其次,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编自导自演,写细关键情节,瞬间,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一堂本已沉寂的课堂,因中断策略(注意策略)与关键情节的体态示范,课堂节奏变得明快了起来,“具体生动”的习作要求也就分层实现了,“易于动笔”的目标训练就达到了。

二、在难言时植入体态语,积累表达素材

1.突破“用词”难言。

古人创作对用字的要求高,“推敲”美谈,不甚枚举。新课标更是明确提出了语用要求。好作文,固然可以朴素,但小学作文,还要承担词汇的积累运用责任。从学生实际看,积累和准确用词时常是两码事;作文关键处,常要用到各类高频词,此时学生却陷入“难言”之苦,依照管建刚老师的总结,有许多词汇“表达病”。教学中,教师除了用名家范例来进行准确用词的指导外,可尝试以下方法:(1)整理高频词,以周为单位计划一学期将升级的高频词系列,做到心中有数;(2)阅读或习作课,将该类字词的用法情况用查字典、体态语等方法来理解或展示理解;(3)围绕高频词进行故事想象或造句,赋予高频词语境意义;(4)指导学生建“习作高频词库”。

习作中,“看”是高频词,但无论哪种“看”都用“看”就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将这类词汇进行形象示范,或捕捉学生的头部行为,及时引导观察与训练。例如,将学生无意间往窗外看这动作就可变为瞄、瞟、瞥等字词的积累运用,将睁大眼睛看可具体为瞪,等等;教师在体态语示范时有意将瞪动作放慢,相机让学生依据这个情景来写一个小片段,用好这个字词,达到“看”系列高频字词在语境中理解、积累与运用的目标。一学期下来,教师可以预设一定数量的高频字词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进行体态示范与引导速写运用训练,这能显著提高语用的实效,久而久之,学生的用词水平就会逐渐提高,难言之苦自会渐渐消失。

2.突破“用材”难言。

当教师苦口婆心地要求写作中要有细致观察生活的影子,学生却因缺少对典型生活的积累,无法建构鲜活的生活具象,一堂习作课大多数时间都在那绞尽脑汁的想素材,一提笔就是老掉牙的“公交车让座”“捐款”“马路捡钱”等故事,再观学生习作体态――痛苦无奈,乐于表达的习作目标也就无从实现。此时教师若能与学生一起用近似表演的方式再现某个典型场景的细节,让孩子明白平凡的生活里这值得观察,需要详写,具体,并逐步引导孩子们去多角度观察,将重要事件以慢动作化,去调动所积累的词汇,那“内容具体”的课标要求自然就得到了落实。

三、在虚假时植入体态语,引导真实作文

课标对五年级习作提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这些要求,就可通过妙用体态语得以实现。在习作指导课上,由于体态语是对生活精彩片断的剪辑、再现、突出,此时,不仅被师生体态化的细节(片断)可以直接成为学生习作的观察与突出对象,连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期间的心灵体验本身就是最精彩的资源,这种融合了写作实践与指导的体态课堂可谓一“体”多得。

篇7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告诉我们要感恩帮助过你的人,在感恩节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来回馈社会的温暖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感恩作文话题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感恩作文话题1你像初晴的阳光,暖化我生命里的阴翳;你像灵动的青鸟,殷勤地为我探看人生的方向。妈,是你让我懂得了感恩……

时间如白马过隙,那些模糊不辨岁月里的划痕是裹在沙砾里的金子,愈久愈放光彩。仍记得中考前夕,复习时间紧张,夜夜伏案提笔,我的身旁总少不了你的身影。“哎,今天的复习任务很多,妈你先睡,不用等我了。”我轻皱眉头说。妈露出些许担忧:“不行,你写你的作业,不用管我。”“随你吧!”我敷衍几句后就拿出书本复习。妈静静地在我身旁捧着书阅读。一丝困意袭来,我伸一伸懒腰,抬头望着对面的你,竟少去几缕烦意。就这样,挂钟时针已越过零点,我放下手中的笔,轻唤着你,无人应语才抬起头看到你已躺在床边悄然睡去。我拿起毯子轻轻搭在你的身上。这时,一丝银白映入眼帘,那是一缕白发,我的心骤然颤抖一下,我开始仔细地观察着你,经年过往,岁月无情地在你身上留下印迹,不知何时,你的鬓角已生出银发;不知何时,你的眼角多添几道皱纹;不知何时,你的纤纤玉手越发粗糙无光。那一刻,我才如梦初醒,你总会老去,你总会离我而去;那一刻,我才懂得我被寄予厚望,懂得感恩;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时间静止,恳求它不要再残忍地把你从我身边带离!

回忆过往,你的生活一直不够完整,你的生活圈极小,家庭是你的全部。你早年忙于生计,始终未遇到一个一拍即合的朋友,友情于你一直是空白,没有朋友与你分享成功的喜悦,亦无人听你倾诉琐碎烦恼。你把所有精力都倾注于我,我在日复一日的相伴中读懂你,也在日复一日的相伴中唏嘘感叹为你神伤。此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希望有一天我会强大到成为你的依靠,驱走你所有坏情绪……一滴眼泪滑下脸庞,落在你的眼角。你眸眼微张,温柔地问我怎么了,“没什么,只是太累了。”你缓缓从床上起身,向我投出鼓励的眼神,顿时一股暖流涌入心头。

是啊,人生几多聚散,唯有你能与我长久相伴,即使你的十指不再白皙纤长,也依旧牵我踏上征程;纵使你的双眸不再顾盼生辉,也依旧给我站起来的信念。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感恩是对父母最暖心的回报,莫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后悔莫及……感恩从现在开始。

高三感恩作文话题2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天为父,地为母,自然界的万物就是儿女 。天象征高大,壮丽,如父亲 一样伟大。地象征温暖 ,亲切,如母亲 般的温柔。自然万物的生长就是为天,为地服务。他们知恩图报,做孝顺的儿女,而我 们呢?

父亲总是用残酷的现实 理论来教育我,在外看到穿着破烂衣服 ,晃着铃铛,叫着“收垃圾”的人,父亲总是严肃地对我说:“以后考不到大学 ,我也帮你准备一辆三轮车。”而那时我却会傲气地说:“才不呢,这种人是活该。”虽然表面上是这样说,但心底却十分同情 。我认为,他们在这儿放下尊严 乞讨,就是生活 所迫。而这种行为被父亲看到了,就会说:“何必可怜他们!”但我知道父亲也会为他们叹息。因为他那时的冷血更让我懂得了社会 的竞争 和残酷,这比上课更实际,我很感激 他,让我更早一步地发现 这社会的点点滴滴。

母亲总是会用深奥的哲理 让人信服。就例如某一天在回家 的路上,途中会经过一个陡坡。妈妈 对我说:“你看好了,要在离上坡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抓紧,开始努力 ,并且不能放松,不然你上坡是冲不上去的。而下坡时你的脚不蹬,它也会让你放松,到时就可以喘一口气。这就如考试 一样,你在开学初就要用功,冲刺才可以上一个台阶。如果 到快要考试的时候再努力,那就晚了,考完试就可以放松一下了。”母亲就是这样,平时生活中的一切在她的眼里,就都具有大智慧 。她还经常用她的宝贵生活经验 来教导我,感化我。

我父母对我这么好,我想要什么,他们都会买给我,可我有一段时间 ,却感觉 父母好唠叨,好烦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好象中了邪一样。我突然感觉父母好像变了,其实并没有,而是我变了。

说实话,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很乖的孩子 。虽然我外表温顺,但我很倔强,也很任性。一但是我认定的事,谁也改变 不了。无论结果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 ,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因为我的任性,与父母发生了很多冲突。父母认为我叛逆,我认为父母更年期,就这样,久而久之,我与父母似乎格格不入,似乎我做任何事都是错的,都违背他们的意思。后来才知道,父母看我快考高中 了,对我的要求又严格了。可当时的我却一无所知,只认为是我的任性造成的,夜晚 经常在被窝里掉泪。后来有一次,我成绩大幅度下降,被老师 痛斥后,我醒过来了,回到家,知道什么是痛苦 ,什么是后悔。我就是这种不见棺材不落泪 的人。道理,我不听,经历 后,才知道改变。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啊!父母过去 的行为,我终于理解 了,可能父母早知道会有这一天了吧,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父母经常说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 手里,这次终于付出 代价了。我也终于知道要感恩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女儿 了。

对父母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还有什么比这更贵重的礼物 呢?

高三感恩作文话题3感恩一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感恩与同学,感恩与老师,感恩与朋友,感恩与社会。但其实,最应该感恩的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或贫穷或富有,或健康或残疾,或严厉或和蔼,我们没有必要计较这些,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便是我们一生都偿还不起的。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而《感恩父母》这本书便是对父母最真情的的讴歌,最无私的赞美,一个个用生命与爱普写的故事展现着他们伟大的光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感悟父母对孩子付出的巨大力量。

沉浸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一直被深深感动着。父母把孩子看作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每一言每一语,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看似平常,却又无可比拟的爱的力量,一种神圣的力量。

有人说母爱是孩子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认为是没错的。就像书中一样,他们的爱或细腻,为了怕打扰儿子工作而自己费力的穿针引线,却不做出声响;或温柔,每天精心地做一桌饭看着孩子大口的吃着,眼中露出慈爱的眼神;或刚强,为了抚养四个孩子而累出一身病,临终前还笑着对儿女嘘寒问暖……太多太多故事体现着母爱的伟大,他们为了子女成为有出息的人而累垮了身体,他们的爱清澈如水,充满在我们身体每一处,默默支持着我们。

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便如山一般坚定、坚强。他们不会甜言蜜语的爱我们,只会用行动来教导我们,用思想来启发我们。诚如书中一样,他们会为了给孩子交学费而翻越几座大山;他们会炒一桌好菜犒劳一下自己的儿女;他们会为了儿子能吃上苹果而把苹果吊在木桶里,防止晒坏……很多时候,父爱就是这样,看似平常却爱意无限,我们在父爱的呵护下,会更坚强,更果断,更顽强而立与社会。

其实在我们出生不久,便接触了一种感情,那就是父母之爱,虽不是懂得,但觉有一种本能依恋。我一直认为,世间有三幅最美的画面,第一幅是婴儿出生时的喜悦,第二幅是一家三口漫步于寂静的街道,第三幅便是父母甜蜜、幸福的微笑。前两幅是父母对我们的爱,而最后一幅,则是自己完成的,因为我们便是父母的幸福源泉。

对于父母的感恩,不必大肆铺张,他们只是想要最简单的方式。他们不苛求自己的孩子腰缠万贯、聪敏过人,他们只希望孩子快乐、懂事、有上进心、健康的成长、其他别无所求,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父母付出再多,也不要什么报偿。

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词语,是一次人世间伟大的举动的代表,让我们感恩父母吧!感谢他们带给自己的点点滴滴。

高三感恩作文话题4父母的爱,情深似海,轻盈像烟,恩重如山……——题记

候鸟感恩树林,因为树林让它栖息;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翱翔;鱼儿感恩河流,因为河流让它畅游;我们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说到感恩父母,不得不提起古人感恩父母的故事。《图说二十四孝》中有“子路养亲远负米”的故事,讲诉了子路从小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而他却没有抱怨,反而担心父母营养不够,到百里之外买米回家奉养双亲,不论寒风烈日,从不间断。“陆绩念母怀丹橘”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陆绩随父亲做客他家,将主人的橘子往怀里藏了两个,为家中的母亲带回尝鲜……百善孝为先,古人这一个个讲诉孝道的故事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惭愧。

搜寻记忆,竟发现自己十三载成长的光阴,父母的付出是那么的多,而我对他们的回报却寥寥无几。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工作,给我创造出最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我却自认理所当然,肆无忌惮、大手大脚地花着他们的血汗钱,偶尔甚至因为一点私欲未获满足而大发雷霆。

感恩父母,不应停留于口头,更要付诸行动。最好的回报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虚无的承诺,只要听父母的教诲,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用一张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靓丽成绩单,再加上一个发自肺腑的感谢与问候,足矣。

生活中处处是感恩,人的一生最值得感恩的是父母。让我们铭记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风雨人生路,感谢有你,伴我同行!

高三感恩作文话题5最近我看了彭彩金感恩养父养母的视频,心里深受感触,就想和你聊聊。其实,我很喜欢你,就只是平常不敢开口对你说。

彭彩金出生时父母双亡,一对好心的老人收养了她,但是那俩老人都已是高龄,收养了她更是经济困难,两间破瓦房及三块菜园就是他们一家全部的财产,每月的收入仅有那可怜的特困资金—四十元。但彭彩金却把所有家务压在她那稚嫩的的肩膀上,还照顾老人,直至二老相继去世。

我是否感过恩?帮你们做家务,做饭?或许有,也只是一两次。

我至今还记得一件事:我五岁的一天夜里,我眼睛可能因为劳累过度而突然发痒,我就用手不停地揉啊揉,谁知另一只眼睛也“不听话”地痒了起来,我就拿起我旁边一星期没有洗的小黄毛巾来揉眼睛,但不仅没有好转,还更疼了,并且眼睛还睁不开了,我只好大叫,外婆赶过来一看,眼睛肿的像一个桃子。您们急忙把我送到南湖社区医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病人极多,并且当时还是夜晚十点,只有一个夜班医生看病,所以您们又急匆匆地把我送到了人民医院。

医生让我打点滴,当时已经十点多了,我非常饿,就让您去给我买吃的,您立刻就下去帮我买,但是因为时间太晚,所以很多店铺都打烊了,而您则跑了很远给我买了一杯绿豆沙,而在期间,我还老说您不好,故意让我饿着,您拿回来后,我还只喝了几口,就扔了,说:“真不好喝。”

而您,却说:“对不起,要不,我再下去看看。”

篇8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关键靠我们不断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2.了解学生的需要,关心孩子

美国著名教育家帕尔默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灵不想被别人"解决",它只想被别人看到和听到。人类的内心深处无不渴望着关注和回应,否则会感到枯寂与孤独。学生的心灵是纯真、善良、无私透明的,它是老师们最好的镜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老师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能和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扪心自问,我们老师做到了吗?我认为,首先了解学生应成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个别访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接触,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其次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给学生一份爱,学生也会回报教师一份情。这样学生和教师的感情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应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受到伤害时,就容易出现偏激心里。身为人师,要时刻关心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父母的远离导致孩子情感越来越脆弱。班中有一个孩子,学生只要一看到我就会汇报"老师,王家豪又打一年级的孩子了""老师今天扫地时他用水洒我身上"。面对别人的报告他一脸的满不在乎。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和管教,他任性,厌学,霸道,不管做错什么都无所谓。后来从他的日记中,我读出了他的孤独,渴望得到爱,渴望变成一名好学生。面对这样的孩子,我首先找到了他父母的电话,在电话中,我向孩子的父母说出了孩子的愿望,以及他的表现,同时提出建议,让孩子的父母经常和孩子沟通,并向他们约定时间在课间或其他时间在学校与孩子视频,让孩子感受到爱。在教室也让同学们多尊敬他,帮助他,慢慢的和他做朋友。后来孩子变了成绩也在一步一步上升。

人人都有爱的需要。冰心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能产生伟大的力量。"差生"在家往往缺少父母之爱,在校又缺乏师生之爱。其爱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于是便产生"孤独"、"自暴自弃"甚至"孤僻"。针对这些教师要以心中爱的火苗去点燃他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信念。这样才能使他们迸发出无穷的信心与力量之火。"差生"的"难处"往往很多。老师若能主动帮其解"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体验到师爱,定会产生无比信心和力量。一次,我让同学们做题,有一名"差生"却在乱翻书,一道也没做。当时,我心平气和地向他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逐题给他做了讲解,使他十分感动并认真做完了本课题目。事后他写了纸条给我,上面写着:"老师,我一定认真学习。"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始终是第一位。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

4.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首先,作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其次,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于学生的分析,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5.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篇9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小鱼是我班的一名男生,可他总是板着一张脸,毫无生气。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好像若有所思;课间,静坐一隅;放学后,又独来独往。在与其他科目老师交流后,我得知他几乎每节课都是这样。但从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窥探到了一丝希望。经多方了解我才得知,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他由后妈抚养,但后妈对他不好,再加上他身体不好,这一切让他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以致于快乐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在看一本网络小说。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选择另一种方式去“揭穿”他。刚好有一道仿句练习题,我便点名让他回答,我原本以为这道题对他是有些难度的,没想到他仰起头,眨了眨眼睛,嘴巴一张,答案便跟着出来了。回答很精彩。我被他的灵敏、聪慧惊呆了。顿时,全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我抓住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

下课后,我仍然对课堂上的一幕念念不忘。我想,他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语言组织得那么精彩,这说明他很聪明;他如此认真地读那么厚的小说,这表明他很喜欢阅读,只是缺少一个人去正确引导。想到这,我决定去充当这个引路人。

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将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告诉他:“我特别想看你的那本网络小说,你看我的这些书,我都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我们能不能交换着看?”他拿起我早已放在桌子上的几本书,翻阅起来。“当然可以。”他突然说。“但是我的书不许在班内看,只能星期天在家里看,更重要的是不能影响学习。”“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在这一借一还中,我发现他渐渐地变了,上课积极发言,与同学和睦相处,成绩也提高了,特别是作文水平尤为突出。

篇10

一、深度阅读,培植学生的襟怀

襟怀,即胸襟、情感、心志。体现在写作中,是观察现象的眼界,是思考问题的高度,是表达问题的境界。书是有灵魂的,渗透着作者的情怀,或主人公,或抒情主人公的襟怀,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心贴近作者或被描述者的脉跳,感知字里行间的热血的流淌,以此培植学生的襟怀。陆游在《冬夜读书有感》中写道,“一指头禅用不穷,一刀匕药去凌空。”借助佛学的禅悟,启发人读书要读而能悟,有所升华与飞跃,心胸空灵博大而不囿于字面意思。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道理。在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时令的新春佳节刚过,第一单元便是春的话题。在总体的引导上,笔者注意把浓郁的春意引向学生的心域。《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在明快的节律中,传达的是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在深度阅读中,我让学生关注几个成对比的意象:山岩――披上绿袍;寂寞荒山――枝繁叶茂;(河水)浑浊咆哮――碧波荡漾。然后,再对照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从对比性的意象与现实关照中,激起学生深思:人与自然应当如何和谐相处。《只拣儿童多处行》则主要抓住两个可以叠合换置的意象:花儿与儿童,引导学生领悟到童心的天真烂漫,童心的美丽与可贵。并进而思考,人间的春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描写少年鲁迅的《早》,则引导学生把握“早”的一语双关,言外之意:清晨,青春,春天。自然的节律与人的节律应当同步啊,这是生命法则,不可违逆。这又是人生课题了。记得以前讲授《背影》的时候,我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真实事例: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雨中送伞等,都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体验,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父爱真情所感动。

深度阅读,就是关注文字的心灵元素,注意挖掘文化底蕴,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这是一种情感体操,是一种精神洗礼,是一种心理历练,而培植的是爱与智慧的种子,名为襟怀。

二、语言转换,突破写作的关键瓶颈

语文教学,无非是教会“读”与“写”。如果说得更完整些,就是阅读与表达,后者包括口语与书面表达。书面表达便是写作,且与口语表达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常的意义上,人们大多认为,阅读不难,说话不难,但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就难了。问题出在哪里?关键就在于语言的转换,即口语与书面语的转化。这是一道鸿沟,跨越了,就突破了写作瓶颈,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

首先,我们必须注重口语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提及他感兴趣的话题,马上从木讷变得神采飞扬,口若悬河,为什么,就在于触及了他的兴趣神经,他感兴趣了,因此他就有话可说。那么,口语训练的关键环节就是找准、找好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点。

其次,感知具像事物,在观察后进行现场描述。在反复描述中,提炼、推敲用词,达到口语与书面语的顺利转轨。譬如,在讲台上放置几个不同质地、款式、颜色的杯子,倒入不同的液体,请学生调动眼、耳、鼻、触等可能调动的感官观察、感知,然后将观察、感知所得的结论口述出来。提醒大家注意剔除口头禅、不规范词语、重复多余的话语,找到最完善、准确、简洁、恰当的语句,再让大家记录成文字。如此,由短句、片断、全章逐一训练,循环往复,日积月累,必然使语言的转换水到渠成。

三、拓展阅读,获得良好的语感与知性

实践早已证明,超常的语感的获得,除了天赋,更主要的,是通过广泛的阅读获取的。先贤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阅读呢?著名学者熊十力先生的教诲是,“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用另一种通俗的话说,就是“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徊的诵,文要周回的默读,小说要耐心的看”。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可谓一举多得。

总的来说,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