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9:5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又清明,却仿佛变成了我们的假日。
父母背井离乡,带着我们异地奔波,清明节便变的可有可无起来,只知道它是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应祭奠死去的亲人。当几年前,清明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时,对学生来说,它好像又多了一重身份:可以放松身心的假日。
放学时,老师的一声“明天休息一天!”令同学们欢心鼓舞,怀着期待的心情,迈着轻快地步伐走出了校门。而我却有一丝茫然:今又清明,家在远方,让我去祭奠谁?呵!十几年的记忆里,仅儿时在老家随着姥姥度过一次清明。仔细回忆时,记忆却模糊了,只记得那时姥姥骑着单车,带着酒、冷食、冥币,穿过一片片荒田,去那坟头跪拜我不知是谁的亲戚。姥姥伏在地上,莫名地哭泣,冥币大把大把的烧,眼泪大把大把的流,仿佛要浇灭那窜起的火苗。空旷的地方,凉风袭来,荒坟上的招魂幡便沙拉沙拉地响。我那时心中害怕,便也跟着哭,后来便昏昏沉沉的回家了……
而现在,却连个拜祭的亲人都没有,心里空落落的,有点无奈,有点悲伤,亦有点释然:那时太小,不懂悲伤;现在长大,懂亦不懂,却没了悲伤的机会。
篇2
清明·踏青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象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春风像调皮的孩子,时不时揉乱你的头发;春风象奶奶的唠叨,徘徊在你的脚边;琐碎而湿暖。地上的小草虽还枯黄着,却已泛出一些绿意,让人看了心生欢喜。踩在脚下,厚实而柔韧,像一条天然的地毯,如果打了滚的话,一定很舒服。
清明·扫墓
爷爷的坟前没有墓碑,只是一下浅浅的坟头,孑然地被掩没在一堆砌野草皮之中。爷爷生前是爱干净的,我们这些晚辈便持着工具,沉默地将疯长的野草修平,把一个光秃秃的坟头变得十分整洁,还在上面和四周播了花种。大家在坟前供上香,每人都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咚咚有声。最后大家在爷爷坟前摆上时令水果和几包香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清明·写信
我端坐在桌前,正在写一封寄往天国的信。我把我满腔的思念、悲伤、惆怅、痛苦全部寄托在一张纸上。又把自己和家人的近况写在另一张纸上。我把我折的九十九只纸鹤、纸钱和信放在一起点燃,看着一股烟缓缓升腾而起,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直至消失。那些承载着我心意的东西,虽然明知道不可能给爷爷,但还是抱着一丝期望,期望着爷爷能收到。一直到烟散尽,我还是凝视烟消失的地方。
清明·将来
篇3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500字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随着清明时节逼近,不禁暗生怯意。孤坟凄凄,野草立立,人间天上,雨纷飞,花落地,悲凉更胜从前。 让我想起了5.12亲朋的亡灵。思念的泪,感恩的泪,哭泣的泪都融合在了一起。
人们常说,故人已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已与今世的我们作了彻底了断。生者哀思,亡灵凄凄,莫非一寸思念的境地都不能保全,莫非一点点眷念都不能再继续?岁月流失,光阴荏苒,人间天上又何其悲凄?忽地迷茫重重,生为谁?为何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是不情愿,还是舍不下前世的纠缠?去竟为谁?来去无牵挂,复几度迷离与彷徨。
哀哀清明,恨恨离歌,频频回首,恍如隔世。纵未有深遂的目光,亦没有澄净的心境,一番离愁,竟换了人间,冥冥中滋生一种物是人非的幻觉,紧紧缠绕,相伴相随。
清明,思念似雪 漫天飞舞;清明,思念如泪如雨挥洒。花冢落落,短松冈再添新坟。无意,唤醒的心灵,无意,惹来满心的伤悲。徒步还唱“清明时节雨纷飞,路上行人欲断魂”,竟教路旁桃花黯然失色,清明节若不是在草长莺飞的春天,若是在大雁离别、落叶飘飞的秋天,恐怕会徒增的伤感吧。至少,春天的绿草和鲜花能倾诉思念的情怀。
试着告诉自亲朋不要在意清明节,极力抒解一股因清明来临而骤生的愁绪。淡然相对生生别离,从容与共死之诀绝,然而,却是愈逃避愈无法解脱。人一世只有一次生命,想籍着生来表达更为坚强的信念,想以亡来陈述更为坦然的豁达。终在“人非草木,敦能无情”的宽容里一次次释怀又一次次地束缚自己,终究在面对归处时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几份生怯。
清明节的情结缘于无法释怀的离别,人间天上从此永不再见的决裂。区别仅是一个在地下长眠,一个在人间徘徊,但最后的归宿仍只是一捧黄土,逃不过灰飞烟灭的夙命。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也许莫过于此吧。一声喟叹,泄露了心底的伤。正如红楼梦的歌曲,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请允许我借这一方小小的角落,为5.12亲朋的亡灵缅怀过往;请允许我独自拥有片刻的安静,为5.12亲朋的亡灵静静地哭一场;请允许我折一束鲜花,插在巴蜀大地的山坡上。无名氏,我只能这样轻轻地唤5.12亲朋的亡灵为“无名氏”,不想给5.12亲朋的亡灵贯上任何一个名字,为5.12亲朋的亡灵立一个无字碑,请原谅我的自作主张,缅怀5.12亲朋的亡灵的时候,追忆岁月过往的时候,我只能把5.12亲朋的亡灵唤作“无名氏”,以此来填补人生的空白。说,生命是永恒的,是不息不灭的,永远都是美丽如花的。借由这清明时节的几朵如雪白梨,慰烫内心的煎熬与思念。或许当下一个清明节来临的时候,又或许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永恒的生命将能拉近人间天上的距离,平息内心深处因清明时节卷起的滚滚浪潮。到那个时候,阳光是炙热的,鲜花是娇艳的,而你我不再是陌生的,我们会拥有共同的名字:“永恒”。
清明时节情几许,天上人间永相随。但愿,天上人间一年三月里的春天,花团锦簇,没有离别时的哀愁,也没有追忆时的惆怅,有的是豁达,从容,温暖和幸福。
自古以来,人们发现每逢清明,总有雨水相伴。故谚语有云: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虽然这种自然现象随着世事的变迁,人心的浮动,人类活动对自然天象日益严重的影响,已经使其有所变化。正如有人所言,是否有雨,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如近年来的清明节,某些地方就有未降雨的时候。但在许多地方,人们依然可以见到清明降雨的天气。今年的清明节也不例外,会乌云密布,随即阴雨连绵,午后天气却急转直下,艳阳高照,让人倍感清明雨水的特点。对于清明时降雨,网络上如是解释:清明正值夏季风发展,西北季风后退的时候。从海洋上过来的湿热的暖气团和势力逐渐减弱但仍然比较强的冷气团相遇,暖气团中的大量水汽遇冷气团产生凝结,于是发生大量降水;清明时节江南遇雨的几率很大,清明节前后,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往往形成降雨。而且由于这个季节冷暖空气在江南上空交锋频繁,因此常出现绵绵细雨。所以清明时节的降水多是锋面雨。锋面在清明季节通常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南部地区。而民间对于清明降雨的解释则更为直接了当:鬼不走干路。
我们相信一切客观存在必然有其内在的根源。人们永远都在其自身力所能及的知识体系和认知层面上对其做出尽可能详尽、合理的解释,人们也在不断探索,使其理论不断完善,终归使其阐述科学合理。这也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只需要接受自己能够接受的解释就足够了。当然人也可以就此自然现象按照自己的理解不妨进行观想,也许更有趣味和意义。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500字二清明已到,天上落下几滴眼泪。天,你是否也感到哀伤?天,是你在哭?你在为你逝世的亲人哭泣?
几年前,还在陪我玩乐的曾祖父、曾祖母,为何不再陪我玩乐了?他们走了,他们上了山,长眠于地底……几年前,他们还在给我讲故事,带我到附近的小溪边、稻田边1玩。可是今天,到永远,他们再也不能陪我……我在他们的葬礼上不曾说过一句话,没有为他们祈祷,也没有和他们道别,只是看着他们一步一步的走,越走越远,我也在送行的队伍中,但却是不带伤感的送行。每当哀乐向起,我便想起了他们——我的曾祖母2,曾祖父。
我们上了山,几座墓碑静静地躺着,似乎等待晚辈的到来。我们默默的祈祷,周围是一片寂静。天上下着小雨,那是天的泪水;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那是树的祈祷;小鸟的歌声不再响亮,有的是小鸟悲伤的叫声;空气里凝固着哀伤,笑声像死一样3的沉寂。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听见了自己的哭声,眼泪从脸上流了下来。母亲说,曾祖父曾祖母变成天使飞走了。他们会穿着白色的长袍吗?会肩上长着翅膀吗?父亲说,他们变成泥土了。我摸摸自己,再摸摸脚下的泥土,等我老了也会变成这样吗?不,不会。我望着这脚下的土地,猛地想起了什么,我把自己最喜欢的花的种子,撒在墓碑周围,让他们守护着这片土地……
再见了,曾祖父;再见了,曾祖母;再见了,我的故乡。我含着泪,离开了家乡的土地…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500字三清明,烟雨。
呷一口碧螺春茶,饮不尽我对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祖母家住太湖边。每逢清明谷雨之前,她会斜背一个自制棉布袋,趁着白露刚晞,赶往碧绿葳蕤的茶园,采摘新茶。
“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祖母虽是个村妇,不懂音律,却不想能将采茶的民谣唱得如此宛转,像一只黄莺在枝头歌吟。她身着藏青衣服,头扎一块蓝印花布,看上去是那么的淳朴自然。而我,像一只蜜蜂尾随着她。看她兰花指轻翘,倾着上身,像一羽轻盈的蝴蝶在翠绿的茶园里翩跹起舞。
春雨过后的茶叶疯长。狭长的叶片根部掖着一小枚翡翠般碧绿的幼芽,那就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别尖,只要长度略满一个小指甲就微微低头,轻轻一掐,拳头一握,待掌心里茶叶鼓鼓囊囊,便可放进那只粉红色的布袋里了。听她说,这只布袋还是用我儿时的小衣缝制而成的呢。我却不以为然,笑她的傻。不就是一只茶袋么,买个不就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里继续采摘着新茶,一刻也不愿停歇,说是:“采茶,要趁早。好卖个高价,供娃念书。”我不懂,闹着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头巾,在空中甩着玩。
有一次,祖母突然停下来,招手示意我过去。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叶子间掐一粒芽尖,放进自己的嘴里,抿一抿,嚼一嚼,眉头渐渐皱成一个“川”字,又渐渐舒展开来,绽放成一朵。我觉得好奇,也伸手摘一枚,吐出舌头,轻轻放在舌中央,一卷,嘴里顿觉苦涩,鼻子陡然一酸,骂祖母坏。
祖母,弯下身子,用衣角轻轻擦拭我的泪水。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娃啊,生活就像这枚新芽,在没炒熟前,是有点苦味的。你再仔细地回味下,这苦中是不是还带点甘甜呢?”我默默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没想到,这一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后留给我的珍贵遗言。
篇4
清明节思念亲人优秀作文范文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直到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思念亲人优秀作文范文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原来在心目中并不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爷爷的离去成了心里的祭奠日。时间会让人忘记很多事情,即使在高兴的事情也会在平淡的生活中慢慢流逝,但血脉相连的亲情,至死都不能忘记的。时光轮回,年复一年,敬爱的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爷爷那高大的形象像巍峨的山峰,永远耸立在我的眼前,十年了,弹指一挥间,许许多多的事情仿佛如昨天......清明节来临,从微冷和阴郁的空气里能够感受到一丝悲伤。爷爷:我敬爱的爷爷,您走了,走得那么快,您还没有尽享天伦之乐。
您走了,走得那么急,您的离去给全家人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爷爷,我知道您舍不得走啊!为了这个家,您还有操不完的心,还是没有办法,从您发病到您走,没有一分钟不为您提心吊胆,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您狠心扔下我们走了,那么不情愿地走了......永远忘不了20xx年正月初八,您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我们阴阳两隔,您是平静的走了,却让我们纠心……,没有哪一天不想您啊!没有办法会把您忘记!现在,只能靠回忆,回忆与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听爸爸说:他们小时候您金长起早出去干农活,供他们念书;教他们做人处事,为了他们您付出的太多太多,真的不能忘记您为他们所付出的一生辛劳,在您离开大家100天日子里,我们又回到您的坟前,您感觉到了吗?那天天空很一直阴沉着,直到我们为您焚烧您所必备的葬品的那一刻下起了瓢泼大雨,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泪水和雨水倾注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也许是老天对爷爷您生前为人的肯定,是对您老人家的依依不舍和眷恋…·
现在回家,再也看不到爷爷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没了,往日的热闹场面因少了您而凄凉。最怕看到的是奶奶的眼泪,奶奶的孤苦,奶奶的无助……您对她好一辈子了,感情那么深,您让她一个人怎么过完下半生?做儿女的只能尽孝,永远代替不了您啊,如果您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我们的奶奶吧!请爷爷您放心,我们会尽全力让奶奶晚年过得幸福,把我们对您的孝心也都一并给她!
爷爷,您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了,好多好多的话想对您说,可每次梦到您,您都不说话,正在我们高兴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原来是一场梦。大家对您的哀思和追忆,天堂的您能感受到吗?
爷爷,作为晚辈的我,只能在清明节时给您献上几束鲜花,对您说几句心里话,以慰您的在天之灵。
敬爱的爷爷,永别了!
愿逝者安息,生者幸福地活着!
清明节思念亲人优秀作文范文三清明,又叫扫墓。中国自古以来,绝大部分地区人死后都是土葬,做有坟墓,正如《红楼梦》所言:“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后人常在坟墓上钟树木,已进行保护,荫及子孙,同时做为纪念的标记。今年,又是国家新增法定假日中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第一个清明节。
我和爷爷,爸爸去扫墓,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洗,坟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树木凋零。因此,到了春日清明,我们前去看望,带上食物供奉,并整修坟墓,清除杂草扫墓。垒一些新土,使墓地从换春光。
宋代诗人晏殊在《春景》诗中曰:“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为亲人扫墓祭祀,是中华民族充满人情味的一种民族习俗,是对已故亲人表达哀思与怀念之情的传统方式。其间蕴含着浓郁的亲情,深沉的寄托,虔敬的孝心,自是此俗绵延千年而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的主要原因。
我猛然看到墓地上一个大姐姐悲痛,伤心欲绝的在一座新坟痛苦,“妈妈,您怎么走了,丢下女儿不管了,爸爸老早前病故,我要上学啊,上学谁给我做饭,谁给我辅导作业呢!都是女儿不好,您在世时和您顶嘴,学习不用功!伤透了妈妈的心,”“她边哭边伤心,泣不成声”“妈妈我好想你,给你烧纸钱,不要丢了我不管,我会时时来看您的,从现在起我要刻苦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不辜负您的一片苦心。”我在一旁也忍不住眼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听爷爷了解她妈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
清明扫墓,却有不和谐的地方。在清明前后,有些人上坟时,祭祀燃品从纸钱,冥币到真正的人民币从纸制的摩托车,电视机,空调到纸制的小车,别墅,在不断的“升级”。甚至有的还有纸制的警卫和小姐,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可以说是祭祀燃品,在于时代同时进步,社会上有什么,祭祀燃品就有什么。
唐代诗人王建在他的《寒衣行》诗中曰:“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哪得到黄泉?”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前三天,意思是,在寒食节这三天,在人间已经禁止生火做饭,所吃的都是冷食品.
扫墓为死去的亲人焚烧大量乌七八糟的祭品,有碍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风尚,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甚至引起火灾,在我国因清明节上烧祭品所引起的火灾,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篇5
2014年11月的某一天晚自修结束后,我照例到学校边上的105路公交车蛟翔巷站候车,遇到了我班上的学生林佳瑶,她比我早一两分钟到站头。我是坐两站到九山公园站下,她要往西坐十几站到黄龙站下。
车还没来,我们边候边聊。我心疼地说:“佳瑶,我们高三晚自修放学已经9点,向老师问几个问题,再整理整理,走到站头候车,起码九点二十多了。车要再来得慢些,到家基本就是10点多了。回去一旦还得学习,那就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了。”没想到她真得回答:“老师,有时候我是没洗,没时间洗,就熬一夜不洗。”佳瑶是个十分懂事勤奋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本分分,认认真真,坐在教室第一排,就在我眼皮底下,我看她是整天都十分专注的。跟我说话的时候,她手里还拿着书,我来之前,她就是在那样昏暗的路灯下,立在站头,低头看书。听到这话,再想到她手中的书,我忽然就不说话了,我想,她的时间比我的宝贵,我多跟她聊一句,她回家后学习的时间就延迟一点,聊多了,就影响她的洗澡了。我于是戛然打住,和她一起站在浓密的大树下,在昏暗的灯光中,彼此默默,静等105从远处开来。
后来好几次碰到和她同坐105,我坐到九山公园站下车时,她手里都还一直拿着书,低头看,只在我走出下客门时,她才抬头和我挥手告别,微微一笑。她真不容易,她真是一个好孩子。她是真的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她不是那种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孩子,她不是那种听得见牛皮看不见行动的孩子,她也不是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孩子,她更不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我真想亲口告诉她的父母,不管她眼前的成绩如何,高考的结果如何,在这一年的全部时间里,千万不要再多给她哪怕一点点的压力――哪里还忍心给她压力呢?她已经深知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人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疯狂卖力的干劲,所有狭义的短时的功利性评判都影响不了她的人生走向真正的华丽和矜贵。
这一年,还有很多很多和她一样不容易的高三生,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对话,与理想相望。这一年的以前的很多年和这一年的以后的无数年,都有一批一批这样不容易的高三生,在奋然而前行,在冲向那条将挤着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成为中国社会每一个炎炎的夏天最壮观的景象。
比起狭隘而没有理性地批判高考,我更倾向于赞美和夸大一段奋然前行、热血沸腾、刻骨铭心的岁月本身的价值。是高三让人生才完整,人有这样一段疯狂洒汗的经历,我总想,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它会成为你人生所有片断的有益的参照和激励。毕竟,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我想起自己在私立名校浙鳌高中读书的时候,也是一度疯狂奋然。我比我的学生佳瑶还要极端,她是有时候忍一晚没洗,我是到了高二高三一直坚持4天洗1次,几乎从没打破这规律。我仔细回想这段勒着时间的裤腰带读书的日子究竟为何疯狂到这般地步,答案确实只有一个:为了省出更多的时间学习。4天洗1次澡,就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这无论在现在还是在过去,听来都有些荒谬了。我回想这段经历,努力为它还原一段最真实的注脚,梳理发现,大概是这样两个原因:一、浙鳌的学习氛围本身就实在太疯狂,大部分人选择这个学校就是来拼命的,就是为了来走一段能隔绝喧嚣、心无旁骛的读书生涯;二、高一在中下流蹲了一年之后,我狠下决心在高二玩命去追赶超越,誓言一定要为父母争光――那时候的想法真就这么单纯,很有史铁生在《我与地坛》所言“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的况味。那怎么追赶超越呢?我细想,我本非在读书上幸有天赋的人,那就笨鸟先飞呗,比别人多花时间才是硬道理,我那时几乎把这一点当成了我的终极信仰来遵守,我没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这一条,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当成我追赶超越他人的突破口。于是,就这么愉快地和自己约定:4天洗1次澡,3天都不行,如果难受,如果脏,如果痒,忍着。我又想,死不了人的事情,终归算不上大事。
当然,这可不是什么值得标榜的“好习惯”(最直接的后果是可能身上会痒会臭,室友、同学可能会被熏到,好在我整体上还比较“保洁”),我也从不曾有标榜它的企图,但这段慎独自律、咬牙坚持、到处挤牙膏、一心扑在学习上的时光,及它后来带给我的勇毅与坚韧,是真真切切的。那时候,还同时下了一个决心:所有的体育课,报个到之后,能逃都逃,逃到教室去学习。当然,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习惯”(最直接的后果是可能体质会变差,对高三这场持久战来说还是不可取的),但那段见缝就插针、一周两次跟体育老师“捉迷藏”偷时间的冒险,及它后来带给我的惜时如命、凡事力求高效的品质,也是真真切切的。从那时到现在,我比谁都追捧“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我比谁都感激高考这条公平的出路,我也比谁都坚信靠天靠地靠老子都不是好汉,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何况,家境非富不贵的我也只能靠自己了!我自己再不疯狂,我就真的只能淹没在红尘中了。每次回想这段时光,我都庆幸,我竟然能在18岁之前奉守了这样的信条,用了这样的精神去为我的人生做出交代。
在浙鳌读书的人更不会忘记,何必团校长(1995年他创办了浙鳌,一直担任校长至今)每天早晨要求全校学生必须在12分钟内洗漱完毕跑到操场排好队伍的铁律,12分钟一到,他就会喊“全体立正”,这个时候,所有还没到达队伍的同学,跑到哪里就在原地站住立正,不得继续前进,事后还得有好一番教育。12分钟,一层楼30来个寝室,240来人,就一个洗漱间,10来个水龙头,所有的人也必须得在这样紧巴巴的条件下一口气完成洗漱、穿衣、叠被、摆鞋,一样不落(否则……你懂的),浙鳌人是这样被教育懂得什么叫“惜时”的。每天早上6点12分,一旦发现全校有几个人动作慢了,何校长就会拿着话筒大喊:“再慢一点就要迟到了,这么危险的事情,太可怕了! 我们已经N天没人迟到了,要是你们迟到了,这罪有多大!”浙鳌学子回顾总结“何校长语录”的时候甚至还搬出了“迟到,杀了你的头也抵不了你的罪”这句压箱底儿的何氏经典!也足见印象之深刻了。如今想来,虽有几分喜剧味道,但却如此真切地镌刻在了我们每一个浙鳌人的血液里,成了我们永恒的优良的惜时基因,甚至,也就成了我们“疯狂”的基因。
闭上眼睛,堵上耳朵,时间也会流逝。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年少。莫怨尤,莫蹉跎,“即便深陷困苦,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相信: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每每看到班上的那个同样坐在第一排的男生每天晚自修总不住地回头看教室后面的挂钟,数着放学的时间,我就心痛不已,哑口无言。我知道,如此茫然的孩子也还有很多,一如佳瑶那样信奉“时间就是生命”的孩子也很多一样,我不知道每一个个体的那样的茫然究竟都出于何因,在这个竞争没有最激烈只有更激烈、就业形势总体严峻的年代,我为佳瑶这样清醒始终、高度自律的孩子庆幸,更替那些身在高三还茫然无措的孩子深深地担忧。我倒但愿佳瑶这样的孩子要走走停停,忙里偷点闲,偶尔坐下来犒劳犒劳自己,而那些还在不住回头看教室后面的挂钟数着回家的时点的孩子,该要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把自己逼一逼,鞭策鞭策,甚至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唯有如此,生命方能超越凡俗,再不疯狂,你们就真得老了。那时候你们或会愧悔:在该血气方刚、奋然前行、埋头苦读的岁月,却硬是选择了荒废。而比这个更加致命的是,人在荒废蹉跎的岁月里,挫伤了自己奋进与搏击的善根,助长了自己躁动与浮华的气焰,从此难灭。
高考篇――那年高考,母亲送考送项链
2014年6月2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和妻子抽空回了趟平阳的老家,宴请至亲来我家吃酒,以庆我乔迁之喜。席上,三叔和我同桌,挨在一起,吃喝谈聊间难免说到他的儿子林甲进几日后参加高考的话题。
堂弟3年前以优异成绩考进名校县中平阳中学,初进平中,面对如云高手,成绩仍居上游,叔和婶也喜笑颜开。但到了高二高三,堂弟也沉迷手机,搭了不少时间进去,据叔和婶说,他常是午夜时分还在埋头苦按手机,成绩一直滑落到段200多名,至今未能再回上游。每次见到我,叔和婶都心急如焚,一番苦诉。叔读过一两年的小学,婶没上过学,他们是把全部的希望都压在儿子身上,到处做工,疲惫不堪,叔如今更是骨瘦如柴,但心情爽朗,日子过得相当有奔头。
我深知叔的不易,3个孩子,大女儿马上浙工大毕业,小儿子又要上大学了,他闲不下来,也闲不起。堂弟虽是沉迷手机,但他出身寒门,终是懂事的孩子,对此他深知其错,也后悔莫及,还常能对我叔和婶坦言其疚。于是我就劝叔、婶说:“县中的200多名都是要上重点的分子,要放在普通的高中,他都不知道高居榜首到哪里去了!我们心放宽些,孩子自己能认识到错误了,那我们就别给他压力了。”叔和婶笑笑,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他们怀揣满心的期待,也夹杂些情理之中的慌张。记得2012年江苏高考卷出了一道好作文题“忧与爱”,很适合在这个地方写一写,面对孩子,父母的忧即是爱,爱常生忧,父母的“忧”与“爱”从来都如影随形。我记得,那道作文题举了3个材料,极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其中一个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还有一段是罗曼・罗兰的名言:“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我不止一次地在严肃而又压抑的高考考场里监考那些或紧张或从容的考生,在我监考过的很多考场里,我都可以轻易地透过窗户看见考点学校的大门口、围墙边,那些扎堆席地而坐甚至在热烈的阳光下曝晒、紧张焦急甚至步履茫然的家长,我读得懂他们的忧,他们的爱。
我又一次想起2001年的7月,母亲和大哥陪我度过两天高考的故事。我是到异校考试,为了离考点更近一些,节省路上时间,我必须住在考点附近的二姑家,母亲当然就放下生意,要来全程陪护,照顾我的方方面面了。她知道我住在别人家里很难得到悉心的照料,她知道我喜欢吃她烧的菜,她知道我喜欢吃她炖的补品,她知道她得陪着我,给我鼓励,给我减压,给我最好的后勤保障。姑姑是主人,她尽管烧她的待客之菜,母亲则另外给我特地烧几个我爱吃的,譬如各类蔬菜啊,小黄鱼啊什么的。晚上就给我吃她亲手做的炖品,她要让我场场考试都精神抖擞。她也总会问我下一顿想吃什么,明天想吃什么,她还会问我喜欢哪种烧法,她大概想把我住校3年没有什么机会吃她的家烧的遗憾给一齐补上。每场考试母亲和大哥都坐三轮车送我去考点,又在考点门口坐三轮车接我回去,虽然考点离二姑家也就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可母亲绝不允许让我在路上曝晒中暑的。
在母亲做的这么多事情当中,我最难忘的,仍是她在我正要去二姑家的那天,特地到我学校来,给正在紧张复习中的我送了一条金项链。这条金项链她是真送得急,明明我马上要整理行李去二姑家了,刚刚到我学校镇上的她也要先给我送项链,再去二姑家。这条项链是外婆送给她的四十寿礼,于她可十分贵重。母亲从来没有戴过什么金银首饰,我上高中那些年又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那条金项链是家里唯一贵重的贵重物品了。而且这链子是外婆拿着去庙里求过愿的,上面有外婆对我母亲的温情的祈福与祝祷,其意义就更非同一般了。
母亲要我高考那几天戴上这条项链,戴着它进考场战斗,母亲像揭示一个天大的秘密般笑着告诉我:“我昨天刚刚拿着这条项链去庙里求过愿,这链子能保佑你考出好成绩,这两天考试你都戴着!”母亲是个蛮认真的佛教徒,她很信这些,而我什么教都不信,还常常和母亲顶嘴,笑话她迷信,嫌弃她折腾,说道她成天整些没用的,但那一天,我啥都没说,笑笑,就收下了母亲的“厚礼”,当即戴在脖子上,母亲露出满意的笑容,似乎卸下了一身的紧张与忧虑。她深信她的儿子戴上这条她去佛庙求过愿的金链就能沐浴佛祖的庇佑与眷顾,就能在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稳步向前,鱼跃龙门。母亲的虔诚在这样的时刻深深地感动了我,并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与其说我是戴上了神的庇佑,不如说我是戴上了链子般环环相连“丝丝入扣”的母爱,这份朴实而真切的母爱,是伴随我在人生路上始终坚毅前行的不竭动力。累日经年,仍动人至深。
母亲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在除夕之夜与她的一帮信徒之友步行拜访乡里乡外的各处名庙,为家人祈福,我读中小学那会儿,她每次都问我要不要与她同行,提问中带有央求,我几乎都没有满足她的邀请,少有的一两次陪她逛庙祈福,也都是心不在焉,满不耐烦。可我深深地知道,母亲四处兜兜转转是在为谁祈福和祝祷,我的心里更是跟明镜似的,背负全家人的寄托的我,定是她年年拜佛求神的重中之重。我甚至可以猜想,母亲往来于各处名庙的行色匆匆之中,或许从来不曾为她自己拜求过什么。这大概可以说是天下父母最突出的标签吧?我们从这个标签里,读懂天下父母,感知天下父母心。
每个孩子或许都曾在人生的某一个特别的时刻,收到过母亲的“金项链”,不管那是进过佛庙,还是进过教堂,或是哪里都未曾进过,它们都是我们一生的眷恋,一世的财富,永远的母爱。或许母爱的方式有迷信与非迷信之分,有佛教与基督教之别,甚至也有贫富的差距,但母爱本身从无二致,没有贵贱,每一份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母爱,都是十分的成色的金,永远金光闪耀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直至我们自己也成为人父,成为人母,慢慢变老。
生活篇――贫苦的幸福
前些天,去医院治疗膝伤,回单位的路上坐55路公交车,站在下客门边上的扶手旁,眼底下正是一个靠窗的单座,座上是一位头发七分白三分黑的七旬老人。他着黑色的布裤,浅黄的外套,看料子,价格都不过百,甚至还不到五十。他的座位旁有两个小篮,空的;一根小扁担,安然地横在两个空篮上边儿。
他正低着头在数钱,数得入神,一脸的陶醉和幸福。
我看着他数钱,看得入神,看得“津津有味”,也是一脸的陶醉,又感动又感慨,忍不住拿起手机偷偷地拍了两张照片,回来后,又把照片看得入神,看得“津津有味”,看得一脸的陶醉。
他坐在那个靠窗的单座上,几乎旁若无人,低着头,一连十几分钟,专心致志地数他的钱。我看着他座旁的两个空篮子和一根小扁担,以及残留在篮子里的几片小小的菜叶,我容易猜想,这是他今天卖菜的收成。我不知道,他这样的临时买卖,是在哪个地方做成的,菜市场里边儿是肯定不可能了,就它这点收成还不够摊位的租金。我猜,他总是在一个人来人往的街边卖了他的菜,或者蹲在菜市场的外头,只要没人来赶他,买卖也是做得成的。我每天早上去上班时,就经常在九山路边碰到过这样的土买卖,而且,好像也都是老人做的买卖。有卖青菜的,有卖螺蛳的,有卖番薯的,有卖各种瓜果的,等等。
我很高兴,他的菜都卖完了,所以他才心满意足地数得这么专心致志,旁若无人呢。他今天的进账两百多的样子,在手上数的,几乎都是5元、10元和20元,这大概就是他的全部整钱儿了。他把这一小叠钱夹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的缝间,用右手一张一张地往里翻,一张一张地数,同币值的都放在一起,20元的在最下面,10元的在中间,5元的在最上头。他数得特仔细,生怕错过一张,加错了总数,所以动作特别慢,每翻一张都像在计算他一生的家当,每翻一张都像极了一个电影的慢镜头,每翻一张都让人感觉时间在凝固。我没敢打搅他,打搅他的陶醉与幸福,那样的打搅可是一种十足的罪过和不识趣。所以我拍照的时候,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死死地按住了手机的出声口,没敢让拍照发出一点点的咔嚓声。
他数完一遍又数第二遍,第二遍数到一半儿,手指太干了,翻不动纸币了,于是把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往嘴唇上一沾,润湿指腹,才又继续数他的钱去。这前前后后大概花了有十几分钟,直到我下车时,他好像仍在专心致志地数钱。我不知道他后来又数了几遍,到家后又数了几遍,我想,他要是愿意,他就数上八遍十遍吧。我又想,他要是数得开心,他就再数上十遍百遍吧。反正数自己的钱又不犯法,反正他数的又不是一打的百元大钞,一点都不惹眼。
我不想去揣测他是否有子女,是否有老伴儿,我想,只要他卖菜卖出了活着的尊严,数着自己劳动所得来的钱幸福知足,他哪怕天天这样去卖菜呢也行。他是年迈了,看他的七分白的头发和横横竖竖的皱纹,看他那双满是褶裂的双手,说他七旬都是保守的估计,可我想,他总比那些在路边装疯卖傻、装死横卧、歇斯底里、撕心裂肺来乞讨的中老年甚至青少年要强得多吧?我想,他更比啃老的人强。
我知道有很多少欲、知足、乐寂静的人,但这样在我眼底下生动演绎了少欲、知足、乐寂静的人,我还是少见的。我们未必都有这样的缘分,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这样生动的演绎,如此近距离地触摸人生的真谛,我总是十分庆幸于这样的邂逅,我总是感恩于这样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邂逅。因为正如诺瓦利斯所说的,我们总是读懂了别人的命运,便也坦然于自己的命运。
我前些日大早去上班时,在九山南路靠人民西路的路口,也碰到过一位卖菜的老人,背佝偻,穿一双老布鞋,一身破旧的中山装,年纪更大,看样子得有八十多了,四处张望来往的行人。他眼前摆着的也是两篮的菜,上面横着一根扁担。我看得心疼,也偷偷回头拍了一张照,调焦距的时候,手机画面里刚好出现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姐满脸笑容地买他的菜,我分明看到,她是“有意”停下脚步回头来买他的菜的,看得我感动。我又庆幸,我总有这样的缘分,遇见这样动人的故事。
我隔着十来米的距离,还能分明看见老人的手颤巍巍地给那个大姐递菜,说话也是有点颤巍巍的,又颤巍巍地接过那个大姐的钱,可我看他自给自足中的一脸乐寂静,淡看了这一世的喧嚣与繁华,甚至冷眼与嘲笑,甚至不屑与轻蔑,我于是又看得感动。我又不敢去猜想,他为何八十多背佝偻还得这样出来卖命,想,总是有什么说来话长、听来心酸的难念之家经吧,可是,从他们这样历经沧桑的老人身上,你看不出仇与恨,看不出怨与尤,看不出焦与躁,看不出苦与悲,有的只是贫苦中的平淡,平淡中的幸福,幸福中的知足,知足中的淡定。
我曾数过这样的钱,我曾这样数过钱,我曾长时间地品尝过这样的贫苦与幸福。上小学初中那会儿,一到暑天,母亲天没亮就拉着一板车的西瓜到外镇上去卖,我总跟着她在后面推,一板车的西瓜是50来个,数百斤,上坡的时候,我成了母亲的得力助手。我跟着她走街串巷,在外镇上一个村一个村地吆喝卖瓜,卖完回到家几毛一块五元十元地数钱,一叠一叠地叠硬币,在百多个硬币里专心寻找传说可以卖大钱的1996年的一元币以图收藏升值,有时候还偷偷地往自己的口袋里塞几元(我那时总是笃定母亲不至于神通到能发现百多个硬币少了零星的几个),我知道那种幸福是什么味道。
20世纪90年代末在外镇上高中那会儿是家里最艰难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小伙伴们的生活费少则1周100元,多则2周500元,而我是2周80元。80元,你可能会笑,怎么是这么一个奇怪的数额?干脆一百不行吗?差那20元?可那是真的,我2个星期就80元的生活费,固定的,从不超标。到了高三要冲刺,父母觉得应该让我吃得好些保证营养的时候,也就是2周100元。可就是2周80元的生活费,有时候父亲也得靠借才能维持,我知道那种贫苦的味道。
要知道,来回四趟车费是16元,这样就只剩64元。那时候连三轮车都舍不得坐,校门口出来,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往三轮车上跳,我都是走着去车站的,不管多日晒多雨淋。两个星期在学校要吃13顿早餐,12顿中餐,13顿晚餐,每顿早餐1元,共13元;每顿中餐2元,是24元;每顿晚餐2元,要26元,这样就只剩下1元。你该想象得到这是怎样的一种紧巴巴。而且你也应该能想象得到,连吃都是吃得紧巴巴的。如果还想买点什么用的穿的,那中餐晚餐还得省,譬如1.5元。可我知足,我从来不多要,我知道父亲不易,我知道我每次从校门口步行到车站的那一点路,远远比不上父亲日夜在田间来来回回的那些路;我在学校里的那一点省吃俭用也绝比不上父亲在家里的紧巴巴。我知道父亲几乎是含泪前行的,我想,我也可以,他已经为我倾尽了所有,包括他的尊严,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我后来做了老师,我经常听见我的一些学生问我:“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读书?为了什么而活着?”我说:“你们这样问的时候,说明你们还只想着你自己,你们还太自私,你们还不知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我们就和他们扯不开这层血浓于水的联系!有些事情,是不好去追究所谓的意义的,它们经常就只是一种本能,一种责任,一种义务!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生长的养料,我们且说为他们读书为他们活一活,这难道不公平吗?为什么你们还能说出‘父母是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我们儿女’的话来呢?”见着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又不务正业的学生,我也是忍不住要说的:“你们别装阔,离开父母,你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你们总想着如何满足自己在同学朋友面前的面子和虚荣,却从不想如何满足父母在亲朋好友和老师面前的面子和虚荣。这难道就公平?”所有的道德律,都是从孝道伦理开始谈论的,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伦理,他什么道德都无从谈起。父母含着泪坚毅前行、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时候,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可能正在忘我地寻欢作乐或虚度光阴!天下的父母几乎都是英雄,但不见得天下的子女都能“惜英雄”!
所以我才更知道在贫苦中,多微小的收成都足以造成持续的幸福。我深深地理解公车上和大路边的那些卖菜的老人,我深深地敬重他们,多苦都靠自己的双手撑着,多苦都微笑着看人来车往、日升月落,多苦都少欲、知足、乐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