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索寓言范文

时间:2023-03-25 06:2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索寓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索寓言

篇1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convenience to the users' information retrieval, but also led to a large number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resulting in inefficient retrieval. Semantic retrieval makes retrieval efficiency and retrieval accuracy greatly enhanced through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s to retrie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basic elements of semantic retrieval and retrieval princi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ree common semantic retrieval systems, which embodies the advantages of semantic retrieval in network information retrieval environment.

关键词: 语义检索;本体;语义网

Key words: semantic retrieval;ontology;Semantic Web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03-02

0 引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空间,也为信息检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数量巨大、异构性、分散性和动态性特征。但由于网络信息时效性强以及互联网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使得大量垃圾信息混于高质量信息当中,增加了有效信息获取的难度,影响检索效率。因此,使用有效的检索工具才能使得网络信息资源为人们所充分利用。

1 网络信息资源点与检索工具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搜索引擎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检索各类网络信息资源最主要的检索工具。搜索引擎一般工作流程是借助于网络自动搜索软件(Robot、Spider等)访问浏览网页并抓取文件,并通过已浏览的网页中的链接访问更多网页。在抓取网页的同时对页面文件进行分析分解以及索引,建立索引数据库。当用户在搜索引擎界面输入搜索词后,搜索引擎对搜索词进行处理,按照处理后的搜索词在索引数据库中找出所有包含相关内容的网页,并更具排名算法计算出排名顺序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返回到搜索页面。普通的搜索引擎缺点在于返回的检索结果数量巨大,无关和冗余信息较多,用户必须从中进行筛选。虽然布尔运算、截词运算、自然语言检索等技术使用大大提高了准确率,但对用户检索素养要求很高。针对以上问题,学者把研究对象放到对词意的挖掘上,探索实现基于概念匹配的检索技术和方法,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成为研究重点。

2 语义检索基本要素和原理

随着人工智能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尤其是语义网技术的兴起,自上个世纪以来语义检索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虽然对于语义检索在概念上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不同的研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基于对信息资源的语义处理时限效率更高的检索[1]。本体是语义检索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信息资源进行语义表达。

本体(Ontology)原本是一个描述客观事物本质的哲学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和说明。如今,本体是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概念体系的有效工具,用来描述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概念之间的管理来描述概念的语义。本体作为一种最先进的知识表示方式能够充分的描述所以的数据结构,是推理和关系数据库的结合[2]。概括的讲本体能够在人们和应用系统之间达成对术语含义的共享和共同理解,通过函数(functions)、关系(relations)、原则(axioms)和实例(instances)、类(classes)这5种元素表达本体中的知识,使其具有逻辑推理和语义识别功能,帮助检索系统跨越目前基于关键词的检索过程中的上述问题以实现语义检索[3]。目前实现网络检索的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依赖于编码处理,以分类模式来描述信息资源以实现检索的目的;第二种,是通过全文检索查找文本中包含用户指定的词语的信息源。语义检索的语义信息的提取和处理是基于语义网方法与技术的查询处理与文档标注及索引。基于本体的查询处理包括:查询消歧和查询扩展,通过消岐,明确查询的确切所指,准确反映用户的信息意图,继而通过加入与其语义相关的其他概念来实施扩展。在对文档进行语义标注与索引的基础上,先进行实例检索,再据此返回所有以检出实例标注的文档信息是语义标注文档检索的一种普遍思路。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检索,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的优势在于体现语义信息,准确表达用户的查询意图。

3 常见语义检索系统介绍

3.1 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MLS) UMLS(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作为计算机化的情报检索语言集成系统,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主持的一项长期开发研究计划。它不仅是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规范化以及语言翻译的规范化工具,更是实现实现跨数据库检测的词汇转换系统并且还可以帮助用户连接情报源,包括书目数据库、事实数据库、计算机化的病案记录以及专家系统过程中对于其他的电子式生物医学情报的一体化检索。UMLS包括情报源图谱(Information Sources Map)、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专家词典(SPECIALIST Lexicon) )和超级叙词表(Metathesaurus)四部分。其中超级叙词表是术语、生物医学概念、等级范畴、词汇及其涵义的广泛集成。1997年第8版的超级叙词表收录了739439个词汇,这些词汇来源于30多种生物医学词表和分类表的能表达33万多个概念的,词汇量达到空前规模。而语义网络是为超级叙词表中的所有概念提供语义类型及相互关系结构的工具,是为建立概念术语间相互错综复杂关系而设计的。UMLS的语义网络不仅运用了常规的语义控制手段,如属分、相关关系控制、语义等级,同时在语义规范和语义关系分析、延伸等多方面有许多创新。

3.2 语义网(Semantic Web) 为了能够在网络环境下也同样实现语义检索的功能进而开发研究了语义网的W3C项目。W3C项目是将网络上的数据通过一种方式进行连续和定义,通过这种定义和连续可以根据人的不同需求实现计算机将数据自动进行整合以及再利用,从而达到更有利于人机协作的目的。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简称RDF)是语义网的核心构件。在网络中,一般用元数据对资源进行描述,而RDF则是处理元数据的一个基础。RDF认为一个具体的元数据是由属性值(Statements)、属性(Properties)和资源(Resources)构成的三元关系模式[4],实际上是关于一个特定的资源特定属性的取值声明。使用RDFS语言,元数据的设计者不仅可以定义所描述资源的类别、属性以及词汇,还可以定义这些属性或者对象的关系以及对象与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定义这些资源的对象、属性以及属性应用类别和取值条件等,通过这些定义从而能以计算机理解的标准方式对元数据进行描述语义内容以及元数据的结构关系。

3.3 WordNet WordNet是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它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师、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联合设计的不仅是把单词以字母顺序排列,并且是按单侧的意义组成的一个“单词的网络”。WordNet将所有的英语词汇按词性分为功能词、形容词、动词、名词和副词五类。动词被组成各种推演关系;名词在词汇记忆中被组成主题的层次;而形容词和副词被组织在N维超空间中。根据WordNet关系分析最大的优势是能在他的单词网里通过相关关系消除歧义,因为WordNet分析主要是关系分析。WordNet在名词的语义消歧率可以超过60%。

4 结语

从以上三个语义系统来看,无论是相对封闭的ULMS系统还是开放式的语义网、wordnet系统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相对于常见的关键字信息检索,语义检索不需要用户使用专业的检索策略,也不需要语法严谨的检索式,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信息需求通过自然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语义检索在后台经过大量的计算,分析用户的用户的语义文档信息,充分利用各种语义关系消除歧义将用户真正需要的准确的信息资源反馈给用户,将用户的检索效率提升60—80%。因此,语义检索无疑是当前信息爆炸条件下最适合的网络信息检索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敏,赖茂生.语义检索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8,(6):63-66.

[2]Studer R, Benjamins R, Fensel D. Knowledge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J].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1998, 25(1-2):16l-197.

篇2

关键词: 虚拟实习 钢铁生产 工科学生 钢铁企业

一、钢铁制造行业实习的现状与困境

实习是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该教学环节,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对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生产组织及其管理等的认识,从而达到扩大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目的[1]。如此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现实中普遍遭遇到的困难是,全国钢铁行业高校数千工科学生暑假期间集中去钢企实习,企业作为以生产为主要职责的单位,没有专门的指导实习的人员,同时出于经济和安全的考虑,只能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很短时间的实习,而且多以参观为主。例如采矿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及大三年级小学期需要分别开展为期三周和五周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而实际在企业现场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导致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需要了解的工序和技术做深入的学习和动手实践。

还需要考虑的是,由于学校很多实习指导教师本身对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不熟悉,而拥有企业科研合作经历和现场经验的教师工作都忙于科研无法带实习,导致在大批学生集中去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在现场展开指导,错过在现场教育学生进行对照学习提高的机会。而在校内集中开展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校内目前的教学实践基地都落后于生产实际,且难以进行提高和改善。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钢铁企业的生产已经不再是以人工现场操作为主,而转变为趋于自动化、连续化和集成化,操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可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运行及生产。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有机会直接操作,只能在一旁看和听,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实习效果就较差。所以,有必要探索新的实习教学途径,而虚拟实习可以较好地解决此问题[2]。

二、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实习的设想

所谓虚拟实习,就是应用仿真技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模拟实习。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模拟仿真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过程控制系统仿真技术是一门基于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控制模拟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仿真器上进行试验、操纵、训练或研究的综合性高新技术[3-4]。要实现钢铁生产流程的虚拟实习,首先要考虑的是相关专业的实践特点,并通过虚拟实习平台的建设满足实践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1.钢铁生产各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

采矿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尽管已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但是依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首先是矿井认识实习,近年来,由于煤矿安全形势严峻,实习安排困难,很多矿区不愿意接收实习。况且,井下实习仅能看到局部情况,学生下井后也往往由于新奇或者恐惧,只顾低头朝前走,一次井下实习不可能完全符合课程实习的要求[5]。

冶金工程专业及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但限于各个高等工科院校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尤其是实习教学。专业课程中的实验环节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极好手段和平台,但由于实验设备数量和实验场地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只能以观摩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大削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的培养[6]。现在很多工科高校都在探索在校内的教学环节中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竞赛和设计环节,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已经开展了每年一度的模拟炼钢大赛及材料成型车间设计课程等传统优势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很好地加强了教学实践。

2.钢铁生产全流程的特点

钢铁生产是一个大流程,包含采矿、炼铁、炼钢、冷轧、热轧等生产工序。学生拥有并提高钢铁生产全流程的概念对于其在毕业后真正进行生产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普通的实习只能使学生局限在一个厂或工序上,很难有全局的概念。同时,钢铁生产的安全性和规模性,使学生较少有机会全盘了解从铁矿石开采到零部件制造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采矿、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和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同时在一个实验平台上互相合作开展钢铁生产活动,在虚拟的生产过程中了解生产流程上游专业和下游专业的相关知识,是普通实习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将虚拟仿真的技术应用于钢铁生产全流程的实践教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

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实践基地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模式,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有类似的实践课程,但是仅限于某个生产环节如高炉、LF精炼等的实操训练,没有全流程的综合实训系统。另外,这些院校的实验设备只用于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没有开发设计和研究的平台。在大学中建设钢铁生产流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实践、生产实训、设计仿真为一体的一套教学系统,是北京科技大学在工程实践教育方面的一次创新。

北京科技大学为了实现在校工科学生的虚拟实习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从2013年底开始建设一个现代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系统平台,以整个钢铁生产过程为仿真对象,依据生产过程内在的规律,改进的热力、动力学模型、工艺模型及经验模型等,建立钢铁生产流程的软件虚拟系统和硬件操控系统,全方位地展示整个生产场景与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生产过程的虚拟现实仿真实训系统。

每个生产流程由虚拟界面、监控界面和操作终端组成,采用3D动画技术制作工艺流程设备和场景的虚拟界面,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全工艺流程的自动化二级监控界面,操作终端仿真生产现场的操作台按照1:1的比例如实设计,通过网络通讯实现虚拟场景、监控界面和设备的互动。

硬件架构设计为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集成环境,由若干台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分别模拟各个生产流程环节,每个生产流程都由虚拟被控场景、仿真监控界面和真实操控系统组成,通过Ethernet局域网络进行信息交换整体协调,共同模拟整个钢铁生产过程。

系统开发采用模块化,功能改变只需替换模块化软件即可完成,新工艺、新设备实训环境更新只需通过更新软件即可完成。在过程仿真中,按照生产流程分为八个模块,每个模块用来模拟一个独立的生产工序,如炼钢、连铸等。过程仿真的各模块大多具有相似的软件结构,能够实现基础生产过程的仿真。

四、结语

虚拟技术的应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地解决当前课堂和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5]。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平台在建成后拥有较强的研究性教学的训练功能,可对生产过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计划生产的极限,研究调度算法;可验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时间平衡,可预测产能情况,可用于配合实现流程工业演练和预测;可支持相关信息系统的调试;可安全、经济地对现实钢铁厂进行设计、分析、考察,如验证工艺方案合理性、验证设备负荷能力和设计的生产能力、新钢种的工艺参数设定等,增强冶金行业的制造执行能力。在对在校工科大学生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同时,还适合于钢铁冶炼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可使员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适应真实的现场岗位操作,缩短企业的员工培训周期,极大地节约培训投入资金。当然,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费用的投入在千万以上,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对工科大学来讲,作为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平台建设,需要针对自己优势专业的实践需求,充分考虑虚拟实习能给学校人才培养带来的强大支持和动力,谨慎思考,果断投入。

参考文献:

[1]林养素主编.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梁基照,何慧.工科大学生多模式实习方略初探.广州化工,2007,35卷(6):61.

[3]廖良美,李燕,刘应元,等.模拟实习: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83-84.

[4]孙克辉,李长庚,盛利元,等.专业性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87-88.

篇3

【关键词】数学分析;有效学习;学习动机;数学文化

数学分析是数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数学专业学生继续学习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课程的基础。数学分析是学生升入大学后最先接触的数学专业类课程,数学分析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数学分析学习现状分析

1.思想松懈、学习投入不够

数学分析是学生升入大学后第一学期就开设的课程,学生刚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由于在高中阶段教师、家长为激励学生大量宣传只需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只要考上大学就可放松下来,大学的学习非常轻松,玩玩就可通过。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刚进入大学,思想上容易松懈,对数学分析等课程都没有具体的学习计划与安排,更没有深入的学习、研究的打算。

2.学习环境的改变

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老师、家长无时不在的督促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随时都有人监督、提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处于一种集体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都有一定的保障。进入大学后,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监管相对会减弱很多,学生进入到一个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进度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对这种改变会出现不适应,表现出对学习数学分析等课程的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生活时间,导致学习困难。

3.知识体系的改变

数学分析是大学生开始接触的现代数学,课程的编排符合现代数学的构建体系,是一套完整的公理化体系,与高中数学重视计算能力,解题技巧不同,数学分析更加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加强调数学逻辑与数学思维的锻炼。课程知识体系的改变,很多学生还按照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困难。

4.学习效果现状

通过对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三年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正确率:基本概念40%,计算题70%,理论推导50%。

二、提升学生数学分析的有效学习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能对学习竭尽所能,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的激励效果来看,内在动机的作用更大。因而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数学分析课程是大学生接触的最早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之一,适当的学习任务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二是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与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与学习任务后,适时督导学生完成作业与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进行错题分析与讲解,以达到对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过程及其结果及时反馈与评价的目的。三是适时适度的批评与表扬。心理教育学研究表明,合理的使用表扬与批评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进而对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在进行数学分析教学时恰当的表扬对取得好成绩明显优于批评,适当批评又优于没有给出评价。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表扬和批评这两个手段。

2.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学习效率

明确学习目的,是数学分析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向学生阐述清楚数学分析在近代数学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在近代数学乃至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中有重要作用。并且数学分析是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物理方程等大学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3.重视数学分析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数学分析作为起源于17世纪,伴随着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而产生的重要数学分支。在近代数学学科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数学人文价值。学生学习数学分析时,既需要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利用教材上的知识解决的理论问题,还需要了解和认识数学分析的发展历史,学习数学家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数学家怎样利用数学分析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数学分析教材上的内容外,还需积极收集相关资料与教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分析的基本思想、研究手段与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与了解,学会数学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与能力,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4.做好知识衔接,重视对比学习

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学习过函数、导数、定积分等内容,这些知识点也是数学分析的所要求掌握的,但知识的量、难度和深度加大,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充分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在教学中要做好知识衔接。注意大学数学分析与高中对应知识的对比教学,即体现数学分析自身知识的系统性与严密性,也要关注与高中知识衔接的问题,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大学起步阶段能够顺利进入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5.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进行数学分析教学时必须抓住基础,顾及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与接收能力,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要指导学生认识自身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学会安排自身学习,努力掌握数学分析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数学分析的学习方法。

总之,数学分析是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大探索力度,让学生更加轻松自如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素|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武建华,江世红,戴祖旭等.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8)

[3]黄秦安,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哲学、社会与文化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结构;实践环节

0 引言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和主体,是社会运转的主要载体,其发达程度是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院地处杭州,为了适合杭州发展新兴服务业的需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对高职专业的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其中信息服务类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移动通讯技术、电子商务五个专业。我院的这5个专业的设置适应了我省和杭州市的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杭州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第二大城市,尤其是作为全国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发展服务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信息服务业是杭州发展新兴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本文介绍信息服务业“职业人”的特征,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实践环节的构建等。

1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服务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把信息服务业分为社会调查业、信息处理业、信息提供业、电信服务业、咨询业、经纪业、公共信息服务业和其他信息服务业等8个大类。

杭州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综合试点城市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电视试点城市,杭州还被列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及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在杭州已具备以软件业为龙头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三大支柱产业:软件业、IT制造业、信息服务业。

杭州市正式了《杭州市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规划》比较了国内外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杭州的信息服务业、软件业的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明确了s年内杭州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发展重点,提出了电信运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服务业等四大重点发展方向。

2 信息服务业“职业人”的特征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培养信息服务业“职业人”的专业之一,我们以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信息服务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根据学院《“职业人”培养模式指导纲要》,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适应性”为目标,以“应用”为宗旨,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突出优势技能与优势品质,全面实施以职业人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培养方案。

2.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人”的职业岗位定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能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信息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

毕业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从事程序编码、软硬件安装维护,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设计与网站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工商贸企、事业单位从事和信息化相关的工作。

学生毕业初期会从事初级的程序编码、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应用系统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发展后能成为软件设计师和计算机应用工程师。

(1)初次岗位定位:程序员。

(2)发展岗位定位:计算机应用工程师。

(3)非IT行业从业人员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员或信息管理员。

2.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人”的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认真学习,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实干创新;具有团队精神和良好人际沟通能力;体魄健全,心理健康。

(2)专生知识要求

①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②掌握一门以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方法,具备页面设计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知识和网络程序设计知识;

③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借助工具书初步阅读本专业文献;

④熟悉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关注本专业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进展。

(3)岗位技能要求

①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②具有规范编码能力;

③具备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能力;

④具有网页设计及Web网站管理维护能力。

(4)职业能力要求

①具有自学能力,关注本专业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进展;

②具备从外界获取资源的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职业品质要求

①真实可靠,杜绝虚假;

②维护社会、尊重他人;

③遵守职业道德。

(6)证书要求

①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

②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程序员证书、计算机调试员证书、网页设计师认证证书、动画设计师认证证书(必选一种)。

3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3.1 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功能与职业人才规格制定;专业培养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在对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的基础上,从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操作程序中列出操作点,并全力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相关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这些具有职业岗位(群)职业性特征的操作要素是专业培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起点。

(1)设计思路

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群)的操作体系出发,筛选出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相应的课程以及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掌握岗位操作要素。强调基本技能、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注重提高自我学习能力,适度拓展,突出优势技能与优势品质的培养。

(2)设计步骤

首先分析现有信息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多家IT企业的有关人员tg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和讨论。特别是多次与信息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者座谈和交流,倾听他们对rr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和意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提出适应rr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要求所培养的信息服务类职业人应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适应性”。

篇5

整体设计体现自主与开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综合语用能力,活动设计需体现自主性与开放性。两份《自主学习任务单》均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立学习目标,注重语言灵活运用,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在提供教学视频的基础上,团队A将活动简明地分为“观看前”、“观看时”与“观看后”,指导学生小组协作,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确定话题、丰富素材、学习方法并做好反思;团队B则灵活地为学生提供了素材库、网页模板以及建议步骤,鼓励学生填写活动中的困惑以便与伙伴和老师交流。这种设计任务明确,由易到难的阶梯性强,指令明确且具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选择适合的思路来体验DIY的活动乐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十分注重情感激励,并在素材中渗透环境意识与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关注时展、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

过程架构强化思维与探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机械模仿的语言活动并不鲜见。但是在颇具“翻转课堂”特征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一方面这是由于活动目标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设计理念在变化——他们提供的视频资源并不是用来模仿的对象,只对学习活动起辅助作用;他们提供的素材学生并不能直接使用,只是用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一种类似于从体验、抽象到建模的“做中学”的思维训练贯穿在活动之中,学生在感知到认知再到运用的探究中享受语言运用的乐趣,使学习过程充满智慧特质。团队A鼓励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旨在锻炼他们选择与整合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做好互相点评网页内容与版式的准备,旨在培养他们活动中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考设计网页的目的,旨在激发他们运用语言与所学知识来表达思想的活动热情。团队B大量运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在明确展示课堂学习形式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考问题、规划任务的逻辑性与完整性。他们还列举大量信息检索的资源平台及多种网页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收获学习的快乐。

篇6

【关键词】人类;语言;词汇;物种;关系

一、语言的演化历程

首先我说一说语言的演化历程,语言最初是由于生物在相互对抗和相互协作的过程中需要相互交换信息而产生的,比如在繁殖的时候,生物为了联系异性,从最简单的化学信息素,发展到体态体色的变化,后来出现声音语言,它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些方式我们至今还不了解。总之,语言一诞生就即刻成为生物联系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漫长的时间,语言不断地进化,它又有了更多的用处,从最初的恐吓对手避免伤害,到相互联系彼此合作,后来,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情感,互通消息,到了高级阶段,语言可以用来表达想法,描述较复杂的事物。人类出现后,语言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类创造了词汇,并用词汇组成了语句,从此人类的语言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开始通过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学习积累的知识,在生产中进行相互沟通相互协作,人类的语言迅速发展,并很快领先于他物种。

二、人类对语言的应用

人类对语言的应用在七千年前又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那就是“文字”的出现,因为词汇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记忆带来了难度,人类因此创造了文字,文字可以长久的记录人类的成果,可以让知识代代相传,现在我们能够把数千年来人类的知识和经验聚于一身,这就是文字发挥的作用,我们人类现在的成就完全是依赖于文字而存在的。

三、人类创造了词汇

人类创造了词汇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这项发明导致了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并且使我们和其他物种在等级上有了新的划分,但伟大的发明并不能说明人类在生理结构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找到人类和其他物种在生理结构上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组成上只有2%的不同,也就是说,人类在生理结构上和人类的近亲差别不大,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四、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区别

(1)也许些人认为在智力上许多物种与人类相差很远,其实不尽然,许多高等动物的智力和人类的智力相差不多,这样的差别不足以把人类从其他物种隔离开而上升为一个更高的等级。现在我们看起来比其它物种“聪明”的多,其实不然,大象可以记住40年前去过的水源,猕猴会从一公里外搬来石头砸坚果,人类的“聪明”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就是人类通过语言在群体的帮助下学习了太多知识,这些知识其他物种不具备,而其他物种又没有象人类一样学习的条件。就算有些动物经过驯化可以听懂少量人语,比如犬类经过训练可以听懂人类的一些词汇指令,并且学会人类教于的经验,但它们的语言器官不发达,特别是发音器官,只能做简单的吼声,它们没法和人类做进一步的交流。鹦鹉的发音器官接近于人类,但鹦鹉的语言中枢和智力相对落后,寿命也短,中国古人说“鹦鹉学舌,不得人意”有人拿这句话来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其实这句话应该从两方面来说,动物经过驯化可以听懂少量人语(比如指令),既然能听懂那它说出来就能够明白它的意识,鹦鹉背诗、唱歌是在模仿人类的声音,那是在学舌,但在饿的时候会说“吃饭”,在晚上开灯影响它休息时会说“关灯”,那就不是在学舌了,那是真正的人类语言了,可见人类的语言动物也是可以学会的,但是由于其他的因素使得它们不能更好的掌握人类语言。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动物可以发出报警、恐吓、悲伤、愉快等叫声,这种语言甚至在不同物种间都能听懂,它虽比人类现在的语言要低等的多,但这是真正的语言,人类也正是从这样的语言起步而来的。

(2)语言的进化是不是生物界普遍的趋势呢?为什么其他物种没能完成语言的进化,只有人类取得了成功,这要从语言的进化历程说起;语言的进化有一定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它应该是群居物种,相互依赖相互协作而生存,要有足够长的寿命(学习语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语言器官的相对发达,这些条件在动物界并不罕见,动物语言发展要经过基因突变的这一偶然过程(德国科学家们指出,人类的这种变异正好发生在20万年前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候,之后,现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并排挤掉其他原始的竞争对手,主宰了地球),在远古时期人类最先发生基因变异改善了语言能力从此依赖语言保持沟通联系,传递信息,相互协作,语言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工具,语言能力弱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只有语言强的人才能和群体更好的沟通协作,才能从上一代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这种优胜劣汰下,人类的语言中枢和语言器官得到迅速进化,从而使人类在这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物种,这种情况是是大自然的巧合,也是人类的幸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巧合在其他物种中间也可能发生,要是我们能够给其他物种更多的时间进化,它们应该会进化出足够发达的语言器官,创造出先进的语言,形成自己的文明。

(3)动物的语言相对简单,在生存中应用的比较少起不到主要作用,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更重要的原因是语言器官的不发达,这是基因所决定的,基因突变可以改善语言语言中枢和发音器官机能,基因突变是无方向的,需要巧合,需要筛选,人类幸运地通过这种方式改善了人类的语言器官,提高了语言能力,使语言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工具”,这是大自然给与人类的一个偶然,这一偶然机会被人类抓住成就了后来的我们。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三万年前灭绝的人科物种,也学会了使用工具,有了抽象思维,并且利用自然界的原材料,制造复杂一点的实用的器具,它的最终灭绝了,灭绝的原因是语言器官不发达,它的喉结很小只能做简单的吼声,不能形成复杂的语言,他们不能把经验有效的交流和传递,也不能更好的相互协作捕猎,他们的捕猎方式和捕猎工具一直没有大的进步,直到“晚期智人”进入欧洲,他们有发达的语言器官,他们使用更先进的工具和更先进的生存方式把“尼安德特人”给淘汰了。

(4)语言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首先是人类的大脑,人类在语言的交流中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人类需要更大的脑量来处理这些信息,通过适者生存的筛选,大脑得到了进化,同时发达的大脑又促使语言的发展,两者相铺相成互相促进,使得人类在短短的数万年间智力和语言器官得到迅速进化,远远地超过了其他物种。下面,我们通过脑量变化表来了解人类语言在人类智力进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人类开始使用基本的语言是在硕壮人和直立人(Homoerectus)时期,约20万到200万年前,硕壮人和直立人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比较他们的脑量可以看出,语言出现后,人类的恼量迅速增加,这说明了语言在人类智力的进化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5)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的使用,这些不是人类所独有,这些不能从本质上把人与其他物种区分开。人类从南方古猿、晚期猿人、直立人、智人一步步走来,是一次基因突变改善了人类语言能力,并始终影响着人类的进化历程。也正是语言促使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使人类有了知识积累,并让人类领先于其他物种在生物界中脱颖而出,没有人类语言的进化史也就没有我们人类的发展史。

篇7

关键字:烟草行业;定额标准;预算指标;信度效度检验

我国烟草行业企业逐步在行业内推行“全因素、全过程、全员”的三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通过财务上的预算引导,推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烟草行业提出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大力倡导推行成本定额,以达到控本增效、控员增效、挖潜增效、节支增效,实现科学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目标。但是,单一的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常常与实际生产环节脱节。因此,切实加强烟草行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对烟草生产行业进行预算定额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根据目前烟草生产预算管理的现状,结合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烟草生产过程中的预算定额管理,实现科学有效控制烟叶生产成本费用的目标,提出建立以最小作业环节法和资源配置原理为基础的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最后针对该体系构建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烟草生产行业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目前烟草预算与定额存在“两张皮”现象,一边在制定定额,另一边却不按照定额进行预算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对已制定的定额标准的合理性缺乏科学性的验证,烟草企业主要采用归口部门控制方法对预算进行控制,但归口部门在控制手段上单一,控制的标准与关键环节并未掌握导致定额管理意识不强,定额标准的制定与运用随意性较大,定额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下。

第二,烟草生产预算定额管理缺乏完善的理论培训和系统化的指导。在定额的过程中,对定额的知识和功能的应用没有全过程的由浅入深的研究,所以在对定额管理及其指定的全过程中缺乏企业运行整体效率的考虑。传统的定额是定量、定时的综合,忽略了将定额标准与预算指标事项相结合,其人员在对定额的管理上存在对时代动态观察不够细腻,对定额管理的改进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

第三,烟草公司以体系文件的形式下达了预算指标标准,如:差旅费标准、接待标准、生产投入补贴标准等,实际上就是公司管理的各种定额,在与生产定额标准相对应时,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归口。已有预算标准体系缺乏实用性、预算编制与评价缺乏科学依据、生产作业标准化流程得不到统一实现等问题。

第四,烟草生产预算定额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下级上报进行汇总得到的标准,缺乏实际应用性,这主要是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定额进行管理,部分标准已经过时,其准确性很难核实,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烟草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烟草生产行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一)烟草生产行业预算定额标准的编制依据

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有法律、法规、国家出台的政策以及烟草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首先,应认真学习烟草生产成本定额标准的编制依据,了解烟草生产制定每项成本费用定额的要求及规定;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区分烟草生产各成本费用所涉及的预算指标事项,并将各个预算指标事项尽量分解为最详细的可操作对象,分别分析各个可操作对象的预算指标成本确切的金额、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等。然后,根据烟草生产过程中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成本费用定额标准编制方法,计算相应的定额标准和数学模型。最后,审查所制定的成本费用定额标准与预算指标事项相结合,并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作适当的调整。

(二)建立烟草生产行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根据烟草企业对生产预算定额的实际应用,并结合定额相关理论和企业组织结构,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包括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以企业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为基础中心,企业生产预算指标事项为指导,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为企业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做支撑;第二层级是业务环节定额和专用定额为项,将生产业务环节定额标准和生产服务定额标准划分为各个子环节和各项职能活动,进行最小作业环节定额和资源配置定额;第三层级分为两项:一是按照最小作业环节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以人工消耗、材料消耗、机械消耗、其他消耗数据和模型为依托建立生产环节定额表;二是按照生产服务过程中各项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职能部门所需要的资金、人员、技术、信息等结合资源配置原理出具生产服务资源配置定额表(如图1所示)。

三、烟草生产行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构建要点

根据对烟草生产流程的实际调研,结合预算指标事项,在执行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时应该首先明确该体系中生产环节定额标准中关键环节作业的划分和生产服务环节定额标准中各项职能活动的资源配置。

(一)明确生产环节定额标准中关键环节的划分

1.育苗定额:育苗定额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烟叶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合理地组织人工、材料、机械通过计算获得单位资源消耗。育苗关键环节由消毒清理、苗池垫膜放水、播种、苗期管理、苗棚清理五个环节。

2.移栽定额:移栽定额是指将烟叶幼苗根据一定的技术规范移至田地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组织人工、材料、机械通过计算获得单位资源消耗。移栽关键环节由拔运烟杆、喷药除草、机耕、开沟、施肥、起垄、覆膜、烟苗购买、起苗运输、插苗、施定根水十一个环节。

3.大田管理定额:大田管理定额是指将针对烟地进行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和技术过程中组织人工、材料、机械通过计算获得单位资源消耗。大田管理关键环节由查苗补苗、提苗、追肥、揭膜中耕培土、打顶抹芽、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八个环节。

4.采收定额:指对成熟烟叶进行采收、烘烤这一阶段合理组织人工、材料、机械通过计算获得单位资源消耗。采收关键环节由烤房检修、采收、装卸搬运、绑杆、上棚、烘烤出棚、下杆、分级扎把九个环节。

5.烘烤定额:烘烤定额是指针对采收的成熟烟叶进行科学烘烤的技术阶段合理组织人工、材料、机械通过计算获得单位资源消耗。

6.最小作业环节定额:将烟叶生产作业环节链上每一细分关键环节的人工、物料、机械消耗、其他消耗运用定额理论和相关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二)明确生产服务环节定额标准中各项职能活动的资源配置

1.生产服务定额标准定义

烟叶生产环节非直接相关,并且辅助烟叶生产所必须的其他职能活动涉及的资源配置的单位消耗定额。包括烟叶生产服务各个职能活动所需的资金、人员、技术、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配备。

2.编制生产服务定额的流程

首先细分烟叶生产各项职能活动的业务流程,梳理烟叶生产活动各项职能活动的业务流程中涉及到资源配置的事项(资金、人员、技术、信息);其次,将涉及到的资源事项进行梳理,结合实际调研过程中资料记录和数据测量编制资源配置量进行科学地效度和信度检验;最后,确定资源事项的归口部门与公司财务的烟叶生产预算事项相对应,确立对应关系并编制生产服务定额(如图2所示)。

(三)检验调研收集资料和测量数据的科学性

用信度与效度分析的方法检验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及符合实际的程度,直接说明了统计调查的质量。其中,效度是指问卷设计或实地测量数据表的有效性或准确性(Accuracy),信度是指问卷设计或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或一致性(Consistency)。

信度是指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研究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通常信度可以界定为真实数值与观测数值之间的方差之比,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主要是 Cronbach’s α系数。在编制生产定额表运用此方法对调研测量的数据进行检验,通常,

α=

1

其中,K 表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σ表示该题得分的题内方差,σ为总题项得分的方差。如果概念有多维,则需要对每一维分别计算 Cronbach’s α系数。α的取值范围是[0,1],0 表示完全不可靠,1 表示完全可靠。对于α取值的接受范围,没有绝对的观点,Nunnally(1978)认为α系数值等于 0.70 是一个较低,但是可以接受的量表边界值,DeVellis(1991)提出以下观点:α系数值如果在 0.60-0.65 之间最好不要接受;α系数值界于 0.65-0.70 之间是最小可接受值;α系数值界于 0.70-0.80 之间相当好;α系数值界于 0.80-0.90 之间非常好。Santos(1999)提出0.70 的α系数值是信度可接受程度的分界线。

因此,构建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时,对搜集的资料和测量的数据整理方面应充分考虑对其取得资料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定额标准的科学性,从而准确地反映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实用性。

四、完善烟草生产行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预算指标事项的设置

在构建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时,发现预算事项与烟叶生产环节之间的归口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增加预算事项的名称,进一步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设。

(二)合理确定生产定额编制方法

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需要对各个层级编制单位进行长期的历史数据分析和检验,然后根据实际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资源消耗不同采取相应的编制原则和编制技术。

第一,对于生产环节定额,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测量和历史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对前期调研过程的调查表和测量数据进行验证,运用调研过程收集的资料和测量数据用最小作业环节思想编制烟叶生产标准定额表为构建烟草生产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第二,对于生产服务定额,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本年业务量和目前实际情况设置综合考虑其资源配置,想要获得合理的配置方法,应更加深入的对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建立资源配置模型。

第三,针对突发事件和无法预先预料的事项,应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上报上级进行审批,并以此类事件建立参考定额。

(三)提高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管理

提高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管理的理论培训和系统化指导,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应用高科技的管理系统,将定额的系统知识和功能由浅入深的应用到烟草企业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基于BSC的烟草商业企业全面预算评价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

2.叶宁.阎玉秀.服装生产中动态工时定额的制定及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09(11).

3.朱家波,浅谈地市级市烟草公司如何科学建立预算定额管理体系[J].经济师,2011(4).

4.程丽,黄承锋,基于定额思想的物流标准成本制定方法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2011(2).

5.郑婷婷,企业的预算参与水平与预算目标难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8.

篇8

【关键词】本体;语义检索;元数据

1.引言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越来越深入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层面,随之而来的是信息量的急剧膨胀。由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高效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信息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检索就是从信息集合中找到用户所需信息的过程。在实践中,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方法主要通过把表征用户查询请求的关键词与表征信息内容的索引词进行严格机械匹配进行的。由于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缺乏语义理解能力,致使表示查询请求的关键词和用户的真实需求之间,关键词和索引词之间会存在多重表达差异,从而导致查询结果检准率低、误检率高。为此,本文将研究研究面向本体的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系统模型,通过建立本体库与元数据库来准确映射信息资源,实现了对查询条件进行了语义层面的处理,从而提高检索效率。

2.信息检索与本体

2.1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这个术语产生于Calvin Mooers1948年在MIT的硕士论文。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针对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又称为“信息存储与检索”[1]。从广义上讲,信息检索包括存储过程和检索过程,对用户来说,往往仅指查找所需信息的检索过程。 信息的存储主要为对一定专业范围内的信息进行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特征描述、加工并使其有序化,即建立数据库。检索是借助一定的设备与工具,采用―系列方法与策略从数据库中查找出所需信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检索从本质上讲,是指人们希望从一切信息系统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有用信息,而不论它的出现形式或媒体介质[2]。

伴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网络上的资源呈现出海量、无序的特点,给传统基于关键词匹配的信息检索带来了局限性:对所需检索的目标不能准确描述;无法量化检索目标与候选者间的符合程度。为此,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检索,利用本体描述语义检索模型中的语义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准确的语义标注,实现语义层面的检索,从而有效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2.2 本体

2.2.1 本体基本概念

本体(Ontology)是指对世界上事物的基本描述其概念起源于哲学领域 它在哲学中的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后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体的概念被引入计算机工程。从本体的哲学内涵出发,结合计算机工程领域的特点,斯坦福大学知识系统实验室(KSL)的Gruber于1993年在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这一重要的定义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广泛被接受的定义:本体是一个明确定义的概念化规范[3]。Gruber把本体解释成共享概念化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共享体现了本体获取领域知识,能够被多个人和系统共同接受:概念化是一个的结构,D是领域、R是D上的集合和相应关系,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模型;形式化是指本体能够被机器理解和学习;明确则是要清晰地定义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1998年,Guarino修订了Gruber的定义,引入了统称为概念关系的内涵关系,将本体定义为“本体论是一个逻辑理论,用来说明一个正规词汇表的逻辑含义[4]。2001年,Zuniga折中了两种定义,提出信息系统本体论应该是“特定的形式化语言产生的清晰公理理论[5]。关于本体,在信息系统理论界还有很多代表性的定义,但总体来说,本体都是用于表示信息系统中隐含或不明确的信息,以便使知识的共享和复用成为可能。

2.2.2 本体的构建

构建本体时,根据各自问题域和具体工程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构建方法。这些方法有TOVE法、METHODOLOGY方法、骨架法、KACTUS工程法、SENSUS法、IDEF5方法和七步法[6]。其中最具参考价值的方法是骨架法。构建本体的核心在于严格确定领域内的术语、属性、关系和规则等,确立术语间的语义网络,建立术语库和关系库,并用规范化、形式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存储,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7]。其主要步骤是 确定构建本体的目的和范围;构建本体(分为本体获取、本体编码和本体重用本体评估);使用本体语言对本体进行描述。

目前用于构建本体的工具很多,比较常见的有Ontolingua、Ontosaurus、WebOnto、protege、OntoEdit等。其中Ontolingua和WebOnto均只支持在线编辑 而且必须是注册用户才可以使用Ontosaurus是一个可以对用Loom编写的知识库和本体进行浏览的Web浏览器,其文库中只有少量可以使用的本体,对初学用户不易使用;protege则是一个可以免费下载的、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的、可在本地运行的本体构建工具;OntoEdit也是一个在本地运行的免费程序 但必须注册后由网管人员给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密码。在这5种工具中protege有它明显的优势,因而现在的本体构建大多都是使用protege来实现的[8]。

2.2.3 本体的描述语言

OWL(Web Ontology Language)是W3组织推荐的本体描述语言,基于XML、RDF和RDF Schema建立。OWL相对XML、RDF和RDF Schema拥有更多的机制来表达语义,从而超越了XML、RDF和RDF Schema。OWL是最新的Web本体语言标准。2002年7月,W3C组织公布了网络本体描述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OWL)的工作草案1.0版,2003年8月该工作草案发展成 W3C的候选建议,在2004年的2月10号,OWL成为W3C正式推荐的标准。

OWL 已经发展成公认的未来的Web本体语言标准。OWL增加了更多的词汇用于描述更多的语义特征:如类之间的关系;基数;相等关系;更丰富的属性类型;属性特征和枚举类。OWL提供了比XML、RDF和RDF模式更强大的功能,在它们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带有形式语义的词汇[9]。

3.语义检索系统模型模型

3.1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设计

本体系统模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用户查询模块、本体管理模块、元数据管理模块,其系统结构如图1。

本系统模型的建立步骤的基本步骤可归纳如下:

(1)利用本体编辑器工具建立相关领域的本体。

(2)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本体元数据标注:各种信息资源如PDF、Web网页等,根据已建立的领域本体实体进行元数据标注。使用RDF或OWL语言对信息资源进行语义层面表示和描述,然后将其按照一定的格式存储在元数据库中。

(3)根据用户检索界面提交的概念,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语义检索引擎借助解析推理工具对用户请求进行概念分析和语义相关性推理,然后检索并对已进行本体元数据标注的信息资源库进行检索,最后将检索结果通过反馈给用户检索界面输出。

(4)设计用户检索界面:对用户的检索输入并进行概念提取,并将分析结果传递输出给语义检索引擎;在本体的帮助下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把检索结果经过定制处理后返回给用户。

3.2 本体库的构建

一个本体可由概念、分类层次、关系、函数、公理和实例六种元素组成。本体中的概念是广义上的概念,除了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以外,也可以是任务、功能、行为、策略推理过程等等[10]本体中的这些概念通常构成一个分类层次本体中的关系表示概念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表现了除分类层次关系之外的概念之间的所有联系 本体中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 公理在许多领域中,表示函数之间或关联之间也存在着关联或约束 实例是指属于基本概念类的基本元素,即某概念类所指的具体实体,特定领域的所有实例。根据本体的形式化描述,构建领域本体库的步骤如图2所示。

本体的建立可以通过调用本体本体编辑器工具建立相关领域的本体,创建相应的本体类和属性。应用本体可看作领域本体在数据源上的映射,是将数据源中的异构数据转换成由OWL来描述的本体实例得到的,具体实现时,可以首先创建一个OWL文档,然后每取得一个元数据信息,就将其作为一个子结点插入到 OWL 文档中,并且插入元数据的属性信息。然后,通过本体解析工具,把应用本体存入到数据库中(比如MySQL)。另外,还可以将OWL描述的本体转化成RDF三元组,并存入RDF三元组库中。一个复杂的由OWL定义的类或属性可以表示成一个或多个相应的RDF三元组。

3.3 语义匹配与语义推理

构建了查询本体后,为了进行有效的语义推理,可以根据领域本体和应用本体所定义出的语义关系,并根据相关的存放在知识库中的语义规则集进行相似度匹配推理计算本体相似度的方法有很多,基本上都是以分别属于不同本体(查询本体和应用本体)的实体之间配对比较

来实现,常用的方法如下:

(1)根据聚类原理及空间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进行本体之间概念、属性等相似计算。

(2)从图论和树的角度来比较两个本体的异同,如WordNet[11]就是基于概念图的本体表示方法。

(3)根据数据库领域模式匹配的理论,基于字符串匹配或字符串之间的编辑距离来比较两个本体的异同。

(4)依据谓词逻辑及机器学习的理论进行本体的相似度匹配,如使用一阶谓词逻辑的描述逻辑进行匹配。

(5)根据语法和语义进行比较,如借助于类似于WordNet的词典进行同义词的判定,根据领域、需求及粒度的划分定义好本体之后,需要用本体相似度的匹配理论进行本体之间相似度的计算,主要考虑本体之间概念 属性及关系的相似度时,可以使用本体推理机辅助计算。语义推理模块接受上一步中标注的检索词,结合推理规则,利用推理机进行语义推理,查询本体库,同时利用推理引擎进行语义推理,得到检索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最终产生标准的查询语句用于进一步的信息查询。目前常用的推理机有Jena、Racer和Jess[12]。

3.4 元数据库

建立元数据,就是通过对各种非结构化得信息资源进行语义描述,使信息资源在语义理解上避免歧义、多义,使其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元数据标准是都柏林元数据核心(Dublin Core Metadata)[13],而国内元数据标准有《DA/T46-2009 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

建立元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就是使用本体元数据标注,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文档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给每篇文档赋予一定数量的内容标示,作为存储与检索的依据。为了便于检索,可以使用RDF或OWL语言对信息资源进行语义层面表示和描述,然后将其按一定的格式存储在元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知识库等)中,从而建立了元数据库。

在本系统中,引入元数据机制,在概念层的下层形成元数据层。这样,概念层可以直接引入元数据模式作为特定概念类的属性集,也可以在某概念集中引入某个描述性元数据模式及其定义作为概念类。通过这种元数据引入机制,可以将特定应用的语义元数据集成到语义层次模型中。以设备资源为例,其设备资源信息包括名称、类型、所属企业、规格等元数据信息,可以根据设备类型将这些元数据分配到其所对应的概念节点下,作为此概念节点的一个资源实例。如果这个概念同时还与企业信息存在关联,那么也可以将其中相关的元数据作为其概念的数据实例。这样,元数据库中信息可以作为本体类的一个实例映射到上层的本体库中,从而使非结构化信息资源可以利用本体的语义方面的特性实现在语义层面的查询。

本文针对传统的基于关键字的信息检索中缺乏知识表示和语义处理能力的缺陷,提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模型。本体在智能信息检索系统中提供了必须的元语,该元语能够生成有效的查询与资源表述,使用语义标签对非结构化的信息进行描述,生成元数据,并且利用元数据库对为元数据进行统一存储管理,使检索系统可以使用语义层面的检索,并且利用语义推理机制,为终端用户的检索返回更有效的结果。总之,基于本体的语义Web信息检索技术可以使Web信息检索能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多样化,在将来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王庆林.中文全文检索技术的研究及实现[J].情报学报,2003,22(1).10-17.

[2]孙建军,等.信息检索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TRGruber A transation approaeh to portable ontology speeifieations,Stanford University,TeehReP:Logic-92-1,1993.

[4]邓志鸿,唐世渭,张铭,杨冬青,陈捷.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2002(9).730.

[5]李善平,等.本体论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7).

[6]杜文华.本体构建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方法,2005(10).24.

[7]Mariano Fernandez Lopez. Overview of methodologies for building Ontologies[C]. In Proceedings of the IJCAI-99 Workshop on Ontologies and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1999.

[8]杜文华,董慧本.本体建设工具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5(02):5-7.

[9]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Overview.省略/TR/owl-features/.

[10]石静,肖航宇,熊前兴.基于SWRL规则与本体相似度的语义检索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7):236-273.

[11]WordNet 3.0 Reference Manual. wordnet.princeton.edu/wordnet/Documentation.

篇9

关键词:演奏风格;派别;音色;艺术特点

唢呐是中国民间乐器中的一种,又叫做喇叭。唢呐音色明亮,音量较大,在民间演奏中较为常见。在解放前,唢呐主要用于婚丧喜庆以及各种祭拜活动,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唢呐艺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对唢呐的独有艺术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各种演奏中也常见唢呐的影子。但是因为受到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唢呐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演奏风格。

1唢呐的结构、种类

唢呐是我国民间乐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构成主要包括哨、侵子、气牌、杆、碗五部分。在杆上有8个音孔,杆上还有铜质的侵子,杆下有碗,在侵子上面还有气牌和哨。在我国唢呐的种类较多,唢呐与二胡合奏较为动听。在唢呐长久的发展中,唢呐的种类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把较为常见的唢呐有中唢呐、大唢呐、柏木杆等。中唢呐:中唢呐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杆长32~40cm,最常见的杆长为37cm,在江苏、浙江一代较为流行,其音量在大小唢呐之间,音色较为柔和,经常用来伴舞。大唢呐:大唢呐杆长在42~57cm之间,一般杆长在50cm的唢呐较为常见,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尤其是在冀东、东北、山海关地区常见。大唢呐的哨是由芦苇制成的,哨片呈口袋状,音色低沉,在大型演奏中经常使用。柏木杆:杆长比大唢呐较短,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方较为常见,其哨使用芦苇制成的,哨片为扇形,音色清亮,在小调和卡腔演奏中较为常见。海笛:海笛的杆长不到20cm,各部分的部件也比较小,音色尖锐响亮,高亢,在器乐演奏中经常看到。

2唢呐的流派和演奏风格

唢呐作民间常见的演奏乐器,比较适合与锣鼓等合奏,表现出一些热烈、欢腾的气氛,表现的场面非常雄壮,能够较为深刻的抒发内在情感,其表现力非常强。唢呐的音量较大,音色明亮,在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常作为民间婚丧仪仗中重要的乐器。唢呐在我国经常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山东、东北、陕西、河南等为代表的几大流派。因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不同流派的唢呐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加上艺人们多年的努力,对唢呐文化不断研究,在乐曲的创造中不断融合新的理念,改革唢呐乐曲的艺术形式,目前我国各个流派的唢呐已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演奏风格。唢呐可以独奏、伴奏和合奏,演奏风格大体上有南北两派,南方演奏中主要采用的是循环换气法,对演奏的技巧追求不是很高。而北方艺人在不断的演奏中逐渐掌握了很多较为复杂的研究技巧,有滑音、气顶音、箫音等,许多人还会利用唢呐模仿动物声和人声,北方唢呐的表现力较强。当前我国唢呐流派主要有山东、河南、陕西、东北等几个派别。

2.1山东风格

山东唢呐的哨片为袋状,常用大、中、小三种,大唢呐的发音较为深厚丰满,中唢呐的发音比较圆润柔和,小唢呐的发音高亢激昂。山东唢呐比较容易控制,在演奏中比较省力,能够模仿各种人声和鸟鸣声。山东唢呐在演奏中经常使用的技巧有:吹奏轻松灵巧、潇洒自如,技巧变化较多,除了较为常见的吐音、花舌、滑音、颤音之外,还有舌冲音、连弹音、指气同颤音等。山东唢呐的分布较为广泛,小的派别较多,山东唢呐中最有代表的是鲁西南地区的唢呐,以菏泽、济宁为代表,主要以一支唢呐主奏为演奏形式。山东唢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一枝花》,是由任同祥先生演奏的,其结构层次分明,演奏生动形象,有很强的对比性,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在电视剧《武松》中将《一枝花》作为主题音乐,与山东梆子、快板等结合起来,演奏的力度在不断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悲痛情感,营造了悲伤的气氛。另外,山东风格的代表作还有《十洋景》、《小游场》、《百鸟朝凤》、《抬花轿》等。

2.2河南风格

在河南唢呐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在河南根据地理环境,唢呐流派还可以划分为豫北、豫南、豫东、豫西等派别。从大体上来看,这些小流派的演奏风格和技巧都非常相似。河南唢呐常用的唢呐为中唢呐和大唢呐,中唢呐的音色圆润,大唢呐的音色洪厚。河南唢呐的结构和山东唢呐相似,比较擅长吹奏轻柔的旋律,其技巧性堪比山东唢呐,吹奏中最明显的技巧是“柔音”,用较快的吞吐方法去模仿弓弦乐器的声音。演奏的形式有合奏、独奏、重奏等,演奏风格高亢粗犷、刚柔并济,另外还吸收了南方唢呐细腻精炼的艺术技巧。另外模仿人物唱腔也比较常见。河南风格的代表作有《小开门》、《全家福》、《罗戏娃娃》等。

2.3东北风格

东北唢呐在演奏中习惯将碗子向下打,哨片为肚形或者是扇形,唢呐的发音与东北人发音类似,粗狂、朴实、雄厚、洪亮。东北唢呐在演奏中较为常用的是嘟噜和循环呼吸,嘟噜有水嘟噜、旱嘟噜、慢嘟噜、风嘟噜等,嘟噜演奏中舌要放松,用舌尖抵着上颚,吹奏的时候震动舌尖,舌尖震动后的气流直接作用哨片中,从而产生快速均匀的碎音。东北风格唢呐演奏的代表作有《欧天歌》、《一条龙》、《八条龙》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唢呐演奏家胡海泉,他的演奏音色饱满、刚劲有力、演奏富有热情,在其代表作《吹风吹绿黄河岸》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东北特色,还使用了较多的花舌音和嘟噜。

2.4山西唢呐

山西唢呐中影响最广泛的是晋北唢呐,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大、中、小几种唢呐都能使用,尤其是大唢呐的使用最多,发音洪亮,主要吹奏一些粗犷奔放、刚劲有力的旋律,常用的技巧有打音、花舌、滑音、垫音等。山西唢呐中飞指的使用较多,且腹颤音和喉颤音应用较多,演奏主要是吹打乐,演奏气氛热烈,能极大地增加演奏的气氛和力度。

2.5陕西风格

陕西唢呐比普通的唢呐较大,唢呐总长可以达到68cm,杆长可以到41cm,所以陕西唢呐的发音比较洪厚雄壮,在粗犷中带有悠扬,演奏曲调基本上与当地人的性格相似。陕西唢呐最常见的演奏场所是红白喜事上,能够最直接的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

3结语

唢呐从传入我国后,逐渐在我国大部分省份流传、演变。因为不同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唢呐在长期的传播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派别,而不同派别也具有相应的代表人物。根据当前唢呐演奏的特点,我国唢呐主要有山东派别、东北派别、陕西派别、山西派别以及河南派别等,不同派别又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唢呐的艺术魅力是人所共知的,要对其艺术特点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必须对其发展、演变、派别等深入了解,从而为唢呐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广亮.唢呐的流派及演奏风格[J].大众文艺,2010(19).

[2] 尹凤柏.概述唢呐的演奏风格与技巧[J].艺术研究,2008(2).

[3] 居家芝.唢呐演奏的技巧与情感[J].剧影月报,2012(1).

篇10

摘 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而影视传播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个关键点。本文以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理念下的改革与创新为例,阐述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保障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46-03

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之首。围绕着高等教育职能的定位,历来教育家们曾对大学的办学理念有多种观点:从英国纽曼的知识传授的功能,到德国洪堡的研究功能,再到美国科尔的“多目标、多功能、多目的、多灵魂的特点”。伴随着这三种办学理念出现了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我国高校目前正逐渐地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展。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系,那么就人才培养而言,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才是科学合理的呢?

一、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科学的教育体系来支撑。人才培养靠的是两套体系,一是课堂教学体系,二是实验教学体系[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和探索也越来越多,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要求我们加以深入细致的考量,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学生养成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懈追求、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很难将创新精神培养成一种长期习惯。

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把这两套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落实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一面,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来,在十一五“质量工程”的政策推动下,教育部于2007年起批准建设了百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于实践教育和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为一所影视传播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影视传播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入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学做”有机结合[2],将实训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目标模式的实现,把教学实验实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保证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应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即须经历由“专业认知――课内实训――创作实践――毕业实习”四个阶段。

1.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组织新生进行专业介绍、参观实验室、与老生座谈以及对相关专业毕业作品的观摩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整体的认识,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以及内容,以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也即专业认知阶段。

2.课内实训。此阶段为从理论到实践的初级阶段。实训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课内实训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照实验指导书,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教师在进行专业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实训贯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即课内实验。实训大纲在制订时,要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规划及构建基本满足影视传播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3.创作实践。创作实践阶段即进行课外实训及技能提高检验的阶段。要依托实验制作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实践平台等校内实训基地,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中完成课外的练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自主创作活动,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比赛,以赛代训,在创作实践中课内实训的技能得到了锻炼和巩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此外,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和科技含量,使其保持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同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发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下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学生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一阶段的实训,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过去的学习情况,提高技能,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就业前的重要环节。安排学生在广播影视行业一线进行毕业实习,通过体验式实战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对学生毕业实习要有明确的要求,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适应能力,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是实验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人才培养中必须实施的一步。

三、教学理念下的改革与创新

1.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基础。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次教学理念下的改革与创新。早在影视传播实验中心成立之初,中心根据影视传播学科的专业特点,坚持艺术技术结合,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实务技能的影视和传播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提出了 “融汇艺术技术,锤炼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由此形成了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定位,即“立足本科生教学,拓展研究生教学,辐射社会影视传播人才的培养;把教学实践环节作为艺术技术结合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多重穿插、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实验走向实践,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实验教学”。

2.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内容与特点。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建设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实验教学理念是灵魂,实验教学模式是核心,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是支撑,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建设是基础。其特点体现在“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的模式上,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实验实践教学的特点渗透在各个部分中。所谓多层次就是从实验课程设置、实验项目安排、实验课程分类、实验设备配置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次的合理配置。所谓全方位就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通过不同的渠道和环节促使学生在具备相应基础和条件的前提下,挖掘、开发和张扬其自身的潜质与能力,同时也提供了一条从实验到实践、基本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提高的成才途径(如表1、表2所示)。

3.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要件。(1)成立实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决策性的引导成立由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院实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实验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发展目标、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等重大发展思路和规划进行决策与引导。不仅使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与学院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同时也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做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支撑、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有机结合。(2)专业教师全过程和全方位地参与实验实践环节。影视传播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影视传播人才的培养并非是职业教育,根据专业的特点,除非是专门的实习环节,我们一般不对实验独立设课,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相融,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参与实验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主任(兼职)由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学科方向和改革方案的制定,对实验室的建设起了主导和决定性地作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专职)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专业课主讲教师直接负责实验指导等实验教学环节,一些教师将部分或全部实验性强的课程开设在实验室,还亲自动手制作了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交互性强,教学效率高,理顺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验两张皮的问题。(3)实验中心空间与时间全方位地弹性开放。作为学生社团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竞赛项目、课外实践作业和学生自我选题提供实践和制作基地,实验中心对学生实现空间与时间全方位地弹性开放,所谓弹性开放,是指除了固定一定的课外时间开放一部分综合实验室外,对任何实验室空间和时间的课外制作要求,经过学生预约申请后,可提供开放,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支持,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改变了守株待兔式的开放方式。(4)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主动地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从实验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了六个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分别是全媒体应用与发展基地、新媒体创意实践平台、会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基地、影视学子创新实践中心、新闻学子报刊编辑实践平台、广告学子创意设计工作室。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其创意力量的释放和执行能力的提高。(5)建立学生实践的国际交流和展示平台。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种实验教学体系还延伸至国际交流。已与美国夏威夷电影节、中国上海电影节、新西兰亚洲电影节以及多所国外大学先后签约,建设稳定的大学生交流展示平台。(6)建立与实验教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在专业教师加入实践环节后,中心也与之对应地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与学院政策配套,建立了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对实验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采取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设立技术总监和技术主管等实验技术岗位,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分档考评制度等有效的实验技术岗位管理新模式。

四、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

几年来,把教学实践环节作为艺术技术结合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多重穿插、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练习到创作、从作业到作品、实验走向实践,真正地使影视传播实验中心成为“课内的实验平台,课外的实践基地;创新精神的成长摇篮,综合素质的锤炼熔炉”。实践证明,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影视传播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1.完善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采取自主选课、共享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多样化的考试考核评定方法等教学手段;同时,修订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建设,及时更新实验指导书和教学课件,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2.功能配置合理、结构相对完整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是人才培养中的基础。目前共建有3大实验平台,6个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及各类专业实验室30个,形成了一个功能配置合理,结构相对完整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满足了从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到科研与社会应用实践的教学要求,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在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众多的实验教学成果是人才培养成效的反映。根据影视传播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大多课程都有大量的学生课外作业,这就要求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从时间、设备、场地和内容全方位地开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根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采用自主型实验教学平台,实验课题、项目内容、方法和设备能自主选择,充分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实践证明,这种全新的模式广受师生欢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极好的检验,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性。

5.技术培训认证项目的设立拓展了人才培养的空间。技术培训认证既提高了学生的实务技能和专业水平,同时学生在就业时除了毕业证之外,还多具备了一个专业技能认证书,从而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用于影视特技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较强的辐射社会作用,有相当一批本校的大四学生参加培训,锤炼了应用能力,使得他们带着专业上岗证走向社会。

五、结 语

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系统工程,它是影视传播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人才与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明确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满足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更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获得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去发明,去创新[3]。构建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不是教育内容的简单增减、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革调整,而是要对现有教育结构和功能进行重新构筑,建立符合影视传播类院校发展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将现代的教学观念、创新的教育思维贯穿其中的每个环节,使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真正有实施的内源、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蓉晖.构建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J].新闻界,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