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范文

时间:2023-04-07 13:2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唤生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些校园戏剧社团搬演名著或成熟作家的作品,在舞台设计、演员服化等外部手段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在演员表演、声调处理上也在竭力模仿某些知名演员。然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没有根本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没有沉浸到剧作本身去寻找最本质的内涵,更谈不上赋予作品以自己的思考。于是演出的结果可想而知。正如戏剧评论家林克欢所说“现在有种趋势,就是不按照自己的理解,而是向专业去模仿,这一点与戏剧的初始状态是有冲突的。”

近年来校园戏剧的原创剧目中有一些先锋派的作品,以绝对的反传统戏剧的内容和形式来创作,这些作品没有戏剧性的语言和情节,甚至连生活中正常的语言逻辑都不存在。与其说他们在学习先锋派的戏剧家,还不如说是在过分欣赏他们自己。他们从不参加任何校园戏剧演出,几乎不和其他剧社交流,也从不计较作品能否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在某高校的BBS上,―位观众写道:“你们的戏我们什么也看不懂,你们走得越来越远了,我们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可见,这样的戏剧作品已远离了观众,一旦丧失了戏剧存在的要素中最重要的观演关系中的观众,戏剧也就不存在了。

由于时间、经验的限制,一些创作者深知没有能力来诠释经典,就在不了解戏剧本质和戏剧规律的情况下,将成熟的作家作品“解构”,或与电影,电视剧,互联网上的内容和形式随意地重新组合。有的甚至缩短戏剧的创作流程,匆匆忙忙就将剧目呈演了。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恐怕是由大学生的心理阶段特点所决定的。从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采看,大学生处于正在走向成熟而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并存的特点。他们情感丰富、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希望,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开始具有较为全面、深刻、正确的自我意识。然而,处于发展过渡期的大学生一旦把握不好这些积极因素的分寸,或者不及时适应条件的变化,就会显现出消极的一面。比如,凭着一股热情参加校园剧社后,在发现实际困难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时,有的学生就开始寻找各种理由退缩。戏剧创作是集体的创作,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在综合院校的剧社里,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的社员们要安排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戏剧活动,困难可想而知。因此,一些社员烦躁、不安的性格弱点就很容易显现出来,进而影响到其他的社员。表面化的模仿,拼盘式的戏剧结构组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应运而生。

一些青年将被视为“异类”作为自己的光荣,认为别人越是看不懂,不能够理解,越是体现自己的独特。这种思想反映在戏剧作品上,就成为“不愿有大多人理解”的生涩难懂。大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创新,新潮有―种天然的兴趣,却缺乏辨析能力,当前一些“探索戏剧”、“先锋戏剧”很容易对校园戏剧造成误导。有些“先锋”、“探索”演出,放弃了以演员表演为中心而通过堆砌手段展现个人“才华”,并且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校园戏剧极易受到从文本到演出的双重误导,甚至可能滑向“玩票”,漠视甚至否定戏剧规律的存在和作用,将戏剧的规律和文学的规律不加以区别,不遵从戏剧规律进行排演,即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完整的演出意义。

戏剧是集体合作的过程,是团体的艺术。然而,当代大学生很大一部分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他们在更多时候以个人为中心考虑和处理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以自我欣赏的态度走上舞台的,一些人排演戏剧的出发点是为了突出表现自我。不懂得分享的快乐和意义,不了解戏剧团体教育的功能,直接的结果不是中断创作,就是使作品弥漫着个人化而非个性化的特点。

一台正常的戏剧演出,如果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保证是无法完成的。然而,对于高校戏剧社的活动费用,除了个别高校、个别情况外,团委、学生处的拨款是和其他社团相同的。由于校园戏剧的非盈利性质,少量的活动经费不能保证戏剧社的学习,观摩、交流、排练、演出等活动。很多剧社社员自掏腰包才将活动正常开展至今。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大量花费到筹款等经济事宜,留给对戏剧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排练的能力自然就相对减少了,作品质量随即也打上了折扣。

对于绝大多数从事校园戏剧的学生来说,戏剧只是爱好,要毕业后真正去从事的,毕竟凤毛麟角。社会竞争的残酷,择业前景的不容乐观,使许多校园戏剧的爱好者们不得不时刻面对现实。在学业、就业的压力之下,学生们通常难以集中身心从事戏剧创作。

有经验的高年级社员的毕业,没有任何戏剧基础的低年级社员的加入,四年一次甚至更频繁的人员更替,都带给校园戏剧社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通常没有基本的戏剧体验,对舞台呈现的手段和内容缺乏基础了解。当他们在校园戏剧排演过程中遭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使演出充满了业余气息。这样的演出使得戏剧的呈现和接受无法正常进行到底,影响了整体创作的质量。

篇2

当听到和看到小悦悦离世的消息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既有对人情冷漠的无奈,也有对小悦悦离去的祝福;既有对大家谈论此事件的着急,又有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不安。还好借此约稿之机,谈谈我对此事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之薄见:

首先,此事的产生正好触碰到我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一个幼小生命无辜的遇害,而我们在哀叹之时,似乎无能为力,这直接会引发我们对这个社会人情冷漠、道德丧失的愤怒,于是各式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都对小悦悦的离世而惋惜,并对肇事司机予以遣责,望早日绳之以法。

那么,引发我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离无能为力之感。似乎我们都处在这个社会中,成为这个冷漠社会的牺牲品。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无人施救……而只有通过小悦悦牺牲这件事,再次激起大家在绝望中的愤怒。似乎我们只能做到这些,然后生活又会继续,我们又麻木地活在这个被认为冷漠的世界里,直到下次再出现个小悦悦事件把我们的愤怒激活,过后再回到麻木中……

我们为什么这么讨厌冷漠呢?是因为我们内心都是孤独没法活了?为了应对内心的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联结,就会找到各自谈得来、志趣相投的朋友。当我们与人有了这份联结后,就显得不再孤独。联结就是每个生命内心的渴望。那为什么有了这份渴望我们还会觉得人情淡漠呢?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指望别人能更主动地与我联结,或者当自己想与人联结时,会不会感觉时间不对,麻烦到他(她),那就算了吧;又或者对那人带着不满和怨恨,情愿一辈子不理他;又或者觉得对方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还觉得他(她)做得不够。凡此种种,就造成了我们觉得他人冷漠、社会冷漠的印象。

试问下自己,当我们觉得他人冷漠时,我们自己冷漠吗?也许你会找到很多理由来为自己解释,只是,人人都可以反驳说,你都可以冷漠,他人为什么不能冷漠?!社会为什么不能冷漠?!你都可以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关爱,他人为什么不能漠视你?!社会为什么不能漠视你?!因为你我就是社会中的一个细胞,你我就是家中的一份子,你我是怎样,你我就创造怎样的家,怎样的社会!

清醒过来吧,借着小悦悦的牺牲清醒过来,不再活在无能为力的受害者的假象里了!你我渴望联结,渴望温暖,渴望爱,为自己的渴望负百分之百的全责。这个社会需要你,这个家需要你,我们需要你!

当你想起谁很长时间没和你联系时,请拿起电话;当你想起谁为了爱你而为你默默付出时,请拿起电话;当你想起谁曾帮助过你,请拿起电话;当你想起谁和你有误会,请拿起电话;当你还在怨恨一位很重要的人,请拿起电话;当你想要别人对你微笑时,请先对他微笑;当你想要别人在你危急时助你,请先助他;当你想要别人给你更多便利时,请先把便利给他。你所为他(她)做的,终将更多的回到你的周围,因为你在创造属于你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冷漠的还是温暖的,决定权在你!

在古老的印第安部落,有一个物品叫归去来兮,当你把它扔出去时,它旋转一大圈后又会回来。你扔出去的是什么,加倍回来的就是什么。古往今来,所有高贵的灵魂都知道这个秘密,所以他们更愿意给出爱、温暖、慈悲、喜悦和关怀。

篇3

一、创建对话课堂,实现生命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有两种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前者是学生以“文本”为凭借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契合;后者是师生双方以及学生之间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另一方,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话,昭示着民主、平等,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舒展生命、表达内心的空间。因此,这需要占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清晰地感到师生关系平等,气氛和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从而创生出一种情感撞击后心灵的开阔与敞放,学生在对话中就能够超越各种束缚、禁锢、定式和依附,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在交流互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实现生命的成长。

二、指导个性化阅读,激发生命活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个性,有喜好,有悲伤,有寂寞。每篇课文在不同的读者眼里有不同的独特感悟,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也有不同的读法,可能出现多种感悟。如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这句话,学生带着幸福读出了感恩,带着怀念读出了感恩,带着爱戴读出了感恩,还带着谢意读出了感恩。课堂中,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对语文材料的个人反应,使学生的个性激情飞扬,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注重课堂的生成,捕捉生命的灵性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生本是生成的保证,生成是生命的基础。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这,看起来是一种教育机智,它的背后,其实是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在支撑。预设是必要的,但生成更为珍贵。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让课堂富有活力,充满生命的灵性。

四、培养创新精神,发掘生命潜能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练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还应注意激励、拓展问题、逆向思维、移植、开放想象等多种方法的运用,真正使学生探索学习,逐步形成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篇4

关键词:教学、语言、真实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呼唤生命的真谛。

何谓生命的真谛?有人认为生命的真谛在努力付出,有人认为生命的真谛在真诚服务,也有人主张生命的真谛在超越升华……我则认为生命的真谛应该明白我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

现在的学生似乎对生命的意义不清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他们根本不用想我为什么活着,似乎他们的活着就是为父母,因而才会出现一些学生包括已成年的学生遇到一些坎坷或挫折就失去了承受的能力。在大学校园里跳楼的事件时常发生,其实,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然而这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似乎并没有注意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应注意引导和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特别是如何使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影响力和创造力,更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师生的默默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

一、教学语言的真实性

所谓语言的真实性就是不隐瞒、不臆造,怎么想就怎么说。说话人所表达的,是他内心所想的,即“言为心声”,而不是心口不一或口是心非。简单地说,真实也就是说真话、表真情、达真意。

教学语言的真实性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鼓励帮助、规范训练;体现在师生之间语言的交流、思维火化的碰撞。这些语言的交流无不表达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学生情感真实地流露,更能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心里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更容易发现。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去调整学生的心态,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引起学生的美感,更是学生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体现教师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教师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用自己的心融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用动情的语言打开学生稚嫩的心扉,让真、善、美的甘露浸润学生的心田。总之,教学的语言富有情感性是它的特质。

三、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每节课40分钟,学生一天至少在学校要上六节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仍是一种难耐的“煎熬”。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也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摧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乐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多学习一些语言的艺术,如看一看《演讲与口才》这类的期刊,以此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语言。

四、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篇5

泥石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的松软的土质山体饱和稀释后卷走而形成的洪流,泥石流大多伴随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因此它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当泥石流即将来临时,我们应如何判断、应对呢?

思考

其实,历史上,舟曲森林茂密。但长期的森林砍伐,导致植被被严重破坏,舟曲的水土保持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无雨则旱,有雨成涝,一旦下雨,泥沙俱下,便形成了泥石流。舟曲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涵养水分的条件已经丧失。

科学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可是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给我们当头棒喝――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办法

篇6

一、激趣引疑,催发互动意识

学习离不开动机、愿望和需求。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互动式语文教学要在“趣”上做文章,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并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获取知识的决定因素。要想达到多向交流的效果,学生就要改掉“等”的被动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学生还要大胆的质疑课本,敢于说不同于别人的话,敢于提不同于别人的问题,敢于想不同于别人的办法,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趣诱疑是增强互动意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趣诱疑,能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从而诱发师生、生生互动,为精彩课堂的演绎拉开序幕。

二、创设情境,营造互动氛围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分为两种:一是由教材引发的情境;二是属于学习者的心理情境。心理情境,主要指竞争心理和合作心理。心理情境大体属于非智力因素,在互动教学中主要包括“三感三心”,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及群体合作心理。它们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形成学习动力。通过情境作用于认知,形成“情境――认知――情境――认知”的纵向互动;情境间还产生横向互动,即教材情境与心理情境互动,增强课堂互动的综合性,就是互动教学特色之所在。

在语文互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导对教材情景的感受与体验,创设情景交融的情境,实现教材与心理情境横向互动,使学生的求知活动达到更深的层次,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例如《我与地坛》教学时,可以课前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FLASH创设情境,打出但丁的名言“世界上最美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在缓缓歌声中抒情导入,而后配乐范读课文,配乐“烛光里的微笑”,动情地朗诵紧抓住学生的心。这就是多重情境的交错作用。

师生间产生感情的共鸣与特定的情境、心境有关。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尤为重要。语文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精神状态。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昂扬的精神状态,从而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广阔的思维场所。要在每节课开始一、二分钟内,诱发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住学生。这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如下棋,一着出动,就直接关系全盘的输赢。

三、探究合作,拓展互动范围

我国教育社会学者何浩峰在《简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中论及,“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这种人际互动,具体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下,发生在师生间、学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由此,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会学习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梯次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梯次互动教学倡导多向交往、动态生成,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有强有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和进行创造性活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把教学的要求变为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在课堂的互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合作、表达来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感受成功的愉快,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小组学习是梯次互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讨论和展示都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来进行,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及时表扬善于合作探究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教师适时点拨,亦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能创设探究情景,促成新学习资源的生成,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综上所言,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把教学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是抓住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寻求教学改革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切实、高效。

四、梯次评价,增强互动效果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这就是说,教师要以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生生、师生互动过程。一句朴素的赞美、一道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能帮学生树立信心,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在和谐、优美的氛围中,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形成新颖的观点。

篇7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泰安市

1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现和进步,但环境恶化是所付出的重大代价之一。党的十已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迟缓,必须真切的落实行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资源是我国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的重要资源,我国环境总体状况形式还很严峻,考验着环境的承受能力的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下,生态文明、低碳生活虽已成为文明语,但落实实践力量仍显得薄弱无力。随着发展经济社会和深入人类社会的实践中,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来谋取短暂的经济繁荣的无限危害性。然而,即使如此,人们更多的是有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却不为其实施行动。近年来,环保建设前进的步伐日益沉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态文明观念树立不够牢固,呼吁保护环境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想要更为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加强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引导人们构建生态化的思维方式,为创造“新环境”而努力实践。在1995―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并且2013年泰安市“蓝繁”天数204天,居全省内陆城市第一。因此作者将泰安市居民作为此次调研的主要对象。

2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被调查者年龄层

作者利用网络调查和分发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了676个人。参与者年龄分布情况如下: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有393人,25~50周岁的有211人,50周岁以上的有72人。

2.2 被调查者对生态文明基本认知

2.2.1被调查者中,听说过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的人数占79.14%,20.86%的人则表示没有。这一结果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争取普及到每一个人。

2.2.2在是否对生态文明现状满意这一项调查中,其中123人觉得非常满意,占18.20%;215人比较满意,占31.80%;338人认为不满意,达50%。以上事实表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

2.2.3参与调查的居民对当地污染程度的了解情况:经调查,只有7.54%的参与调查的人非常了解当地的污染程度,65.98%的人对此了解一些,24.11%的调查者不是很清楚,而剩余2.54%的调查者表示从来不关心,这小部分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阻力。数据表明只有让所有人都关注生态与环保,全民才能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调查者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污染分类及处理工作,帮助居民提高环保意识。

2.2.4调查者对泰安市本地污染源进行调查,当地居民认为生活垃圾占的比重最大42.60%,其次是空气污染32.84%,水和噪音污染占比例相当,分别占14.50%、10.06%。所以笔者倡导人们生活垃圾不要随意丢弃,并建议重工业工厂尽量远离城区及居民居住区。

2.3 调查结果分析

经研究分析,就发展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来说,55%的人们希望能同时进行,这也说明了现代人还是希望发展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可以共存,莫误入“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在生态文明史谁的责任的问题上,大家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声,75%的数据反应出社会大众都认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责任与义务共存,体现了当代人身上所存在的良好品德。接着,作者对“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跟风现象还是一种必然”进行调查,数据结果也引起了的反思:66.96%人倾向于这是一种必然,也有不小的比重认为还是一种跟风行为或是一种模式。这从另一方面告诉读者,部分人只是在空喊口号,空搞形式,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讲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付诸于实践。

2.4 采取措施

笔者就676名泰安市民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会做出哪种措施调查发现,身边出现不文明现象时,想办法阻止的人数占52.57%,向有关部问反映的人有24.74%,认为与自己无关和看自己心情参与环保的人数占22.69%。笔者认为,在没有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对生态文明建设仍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如果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话,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加的完善。

3 讨论

本文在选题方面,选取了生态文明典型城市――泰安市,该选题对最后进行分析结果的统计是非常有效的。当然,每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会有所差异,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也有所不同。所以,作者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人,获取大量数据以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

21世纪的中国,伴随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取得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出现资源全面短缺、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严重的形势。泰安市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前沿城市,城市建设应当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相结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重点就是找出阻碍生态文明发展的因素并寻求相关策略。

本研究对泰山游客,泰安的城市及农村居民包括商场顾客、当地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看病群众、中小学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了676份问卷调查,问卷形式包括书面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方式,采用11个问题涉及三个方面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广泛性、严谨性。

通过研究调查笔者发现:

(1)随着环保部门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对生态文明的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

(2)“生态文明”一词虽然在2005年已被总书记首次提出,但是在今天农村基层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仍对生态文明这一概念非常模糊。

(3)大部分人都能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但是缺乏贡献自己力量的途径,虽然有相关政策不断的出台和实施但是并没有具体到个人的政策,使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者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对被调查者同时进行了生态文明的宣传,尤其是对生态文明不太了解的人,之后特意到多所中小学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宣讲活动。让孩子们学习,掌握生态环保基本常识,从小树立生态协调发展观念。

生态教育宣传是增强公民生态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出台有关政策把个人利益与生态文明联系起来,以调动群众积极性,实现生态文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扬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发展研究(X2)[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11(17)

[2]选自主席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内容部分讲话。

[3]秦飞生态文明从娃娃抓起(G631)(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32期190页

篇8

2013年1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其中,华北地区为“重灾区”。受污染物扩散条件恶化影响,北京等城市已连续数天空气质量六级严重污染。连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给人们交通出行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群众谈“霾”色变。随着多地遭遇“霾”伏,关于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和采取区域协同机制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切实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和群众安全感,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日益强烈。

【学科链接】

一、空气污染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因

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的空气流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部分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可吸人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这些有毒颗粒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2.5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是碰上大雾天气,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其次是北方冬季烧煤供暖排放废气产生的大量烟尘颗粒;第三是工业生产和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是农民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受人口、机动车数量庞大和城市建设开工面积大等因素影响,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很大,同时由于大城市高楼大厦密密麻麻,出现“静风”现象,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稀释,再加上冬季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地面长波辐射量大于吸收量,地表温度降低,出现“逆温”现象,使得低层水汽和污染物无法向高空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因此,1月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的中东部地区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雾霾天气产生的危害

雾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造成交通暂时性的中断,影响客、货流的正常运输,另一方面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酸雾天气会使河湖水、大气、土壤酸化,影响生物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供电、通信系统,严重制约人类活动。大范围持久的雾霾天气会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据研究,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分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而PM2.5可以直达人体肺部,由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经过肝肾器官,再送遍全身,大气中PM2.5超标直接导致人们心血管疾病和肺癌发病率的上升。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有效方法

要真正有效治理雾霾天气及其产生的危害,必须构建区域大气质量监测、分析研究和科学管理的平台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的协同治理机制。具体可以从四方面人手:一是环保部门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透彻了解区域内部污染源的数量、类型和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再通过网络、微博、电视、广播等渠道空气质量信息,提醒公民进行户外运动时的相关注意事项;二是加大对水泥、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重污染产业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控,并适时采取减排应急方案控制排放;三是加强雾霾天气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油品质量,完善交通路况,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招投标过程中落实环保理念;四是建议公众共同参与减排活动,尽量公交出行,低碳生活。

四、十面“霾”伏呼唤我国的生态文明

据统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已形成黄淮海平原、长三角、珠三角、长江河谷(川渝到武汉)四大灰霾区,而且灰霾天增加到几乎一年200天,严重危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政府为实现生态文明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开源节流应对能源危机。通过多渠道进口石油,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国内跨区域调配能源,加大国内煤炭、油气等常规的勘探与开采,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二是倡导“绿色GDP”,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推广生态农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鼓励公众绿色消费,追求环保、健康和适度消费的全新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绿色消费内涵不只是消费绿色产品,而是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五个方面。

【跟踪训练】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被忽视的致命“杀手”。PM2.5指数已经成为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数。

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

1、2014年青奥会将在图中A城举行,但A城目前PM2.5超标严重,那么,PM2.5主要来源于_______。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图中C城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和水质恶化,如何才能防止地面沉降?

【参考答案】

1、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任意排放汽车尾气,工地建设的扬尘和农民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篇9

关键词:企业生命 社会责任 环境

企业的社会责任泛指企业对股东、对员工、对社会、对自然环境应承担的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处于与时俱进的演绎中。它具有适度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不同。

一、企业生命和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的发展一般都经历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转型期四个阶段。在某一特定阶段,企业是否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树立一种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具有全新社会内涵的深刻而广泛的责任观,培养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在国际上,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能否进入全球市场的关键。

1.创业期:要依法生产和经营。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建立不久,组织是小规模的、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薄弱。只有履行了这个基本的社会责任,企业才有能力承担更多具体的社会责任。

2.成长期: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扩散。在这个阶段,企业要对员工的权益给予充分的关注与保障,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3.成熟期:锻造以责任信念为基础,多层次、全方位的履行模式。经历了成长阶段的磨炼,企业各个方面日趋成熟其社会责任的目标也将随之扩展升华到道义层。这就要求企业要以责任信念为基础,打造优质企业文化。

4.衰退期和蜕变期:此时的企业进入了另外一个更加复杂的求生存期,利益冲突加剧,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虽然已经形成的规模和影响力使企业面临外部压力仍然很大,但也不能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不管处在哪一个生命周期,在再生产和获取利润的同时,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产,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互动,离开周围环境企业将无法生存。因此,企业不能对社会问题熟视无睹,企业活动应对社会负责。事实证明,社会责任会大幅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丰田公司为例:丰田公司为了适应美国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积极投身于汽车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于2006年推出了省油节能的混合动力车PRIUS,一经上市便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奠定了其在混合动力车销售方面的霸主地位,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必定不菲。再如杜邦公司,他就是凭着环保理念,从一个36万美元的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24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就要求企业超越将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观念,强调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贡献。而在诸多的社会责任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则是环境保护问题。

二、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的健康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企业参与保护环境并不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利润的下降,应积极的响应环保法规有助于取得技术领先优势,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其与企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企业持续经营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企业管理不善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的工业企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而其中50%的污染是因企业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加上房地产业的毁林开发、养殖业的过度放牧、种植业的陡坡种粮等,更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企业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企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结语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投入”的关系问题。企业“发展” 与环境保护 “投入”的关系就好比是一个人和他血管里的血液。一个健康的人适量的献血并不只是输出。科学研究表明这样反而能促使细胞的再生,起到更新血液的作用,能使他身体更强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出于自身的短暂利益,忽视环境保护,而采取一种掠夺式生产方式,直接和潜在的环境危害非常严重。要想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环境保护是基本的目标,企业必须抛弃短视观点、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在投入后求生存、促发展,在生存和发展中加大投入。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之所在和必然要求。积极地把环保投入的这份社会责任担当起来,中国的企业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和更强大的生命力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

参考文献:

[1]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1995

[2]陈志昂,陆伟.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经济管理,2003

[3]高维义,解科范.企业生命周期及其风险分析.贵州示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篇10

中心连续7届荣获上海市宝山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获得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宝山区文明单位、宝山区先进集体及宝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心切实做到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好评,也得到了社区居民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1 夯实基础抓社区服务 凝心聚力保百姓健康

1.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效能

一是努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细化标化工作量,开展“1+1+1”签约及居民处方延伸试点工作,推进“医养结合”,建立以全面预算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信息惠民。三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评估成果,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2 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落实重大公共l生服务项目及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提高防控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二是加强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工作,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遏制慢性病日益增长的趋势,维护人民健康。三是做好妇幼保健及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

1.3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加强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加大质量管控,持续质量改进;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二是严格临床药事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临床药品使用监管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2 舒缓疗护暖生命余晖 砥砺前行创和谐医院

2.1 病区设置和人员配备

2012年,中心被上海市政府列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实事项目试点单位,开设了舒缓疗护病房,病区总建筑面积为637.13 m2,设床位12张。病区区域独立、布局合理,同时开设了舒缓疗护门诊,为辖区的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居家宁养”、“舒缓疗护”服务。

中心舒缓疗护病房设于4楼,区域独立,总建筑面积637.13 m2,规范设置病房、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谈心室(评估室)、家属陪伴室、关怀室、医务人员办公室、配膳室、沐浴室和日常活动场所等3大功能区(即服务区、管理区、生活辅助区)、11室,开放床位12张。每个病室均配备独立卫生设施,每床建筑面积为53 m2。

舒缓疗护病房配备了7名医师,7名护士,其中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另有护工3人、1支舒缓疗护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中心居家舒缓疗护配备了1名全科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中心有效利用区内医疗联合体专家资源,聘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原宝钢医院)、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肿瘤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呼吸内科等专家,每周一次进行专家查房,提供技术支撑。

2.2 注重沟通疏导,提高服务能力

在对患者提供舒缓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对家属开展生活照料技能与方法培训。糖尿病合并右足溃烂的张老太,84岁,因在家中护理不当,右足溃烂见骨,恶臭弥漫,情绪极度低落,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精心护理,并适时向家属传授护理经验,使患者足部情况逐步好转。有时患者胃口不好,医护人员会和家属共同研究食谱,帮助家属正确了解患者疾病现状,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在家属共同参与照护下,使患者状况缓解。

舒缓疗护要让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活得有尊严、无痛苦,让患者安宁,让家属坦然,不留遗憾。王先生嗜赌成性,输光了自己的积蓄和母亲的房子,兄弟姐妹与他断绝了关系,更不幸的是他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细心的护士无意间得知他依然想念家人,便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他的老母亲,一次次的沟通,不懈的努力,终于促成了十年后的母子重逢,弥留时的王先生带着笑容、没有了遗憾。

中心也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了压力舒缓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茶话会、谈心会,每半年组织一次外出郊游或参观学习,充实医务人员生活。同时制定了考核奖惩制度,绩效分配向舒缓疗护岗位倾斜。中心先后安排6名医务人员参加了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项目医护人员心理疏导培训、选派1名青年骨干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学习。

2.3 拓展服务内涵,培育红十字服务文化

舒缓疗护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展现了爱与善,这也与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相一致。中心于1992年冠名为宝山区红十字护理院,作为区内唯一一家红十字冠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发扬和传承着这一理念和精神。

在舒缓疗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中心将每月25日作为志愿者服务日,设立了流动爱心病床,志愿者根据患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与舒缓疗护患者聊天、读报,为他们开展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

中心充分借助红十字会这一平台,将舒缓疗护患者纳入区红十字会护理用品免费配送对象范围内,开展为舒缓疗护患者免费配送尿垫、尿片、尿裤、湿纸巾等护理用品,项目开展以来,共累计免费发放护理用品金额5万余元。

2.4 拓展宣传渠道,扩大社会影响

中心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画廊、社区公示栏、自制宣传折页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将公众生死教育与家庭医生、社区讲课、健康教育、“红十字日”宣传等形式有机结合,努力提升社区居民对舒缓疗护知识的知晓率。2015年共开展讲课近10次,参与居民32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2 000份。同时中心有针对性的为辖区内肿瘤俱乐部成员开展免费体检,2015年共30余人接受体检。每年中心领导及相关条线人员还参与肿瘤俱乐部的春节联欢会,感受到了他们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对舒缓疗护服务对象,中心还制定了满意度调查表,确定调查项目及内容,每月定期进行满意度测评。在临终关怀质量指数督导调查日,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满意度调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