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5 01:0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清明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篇2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听风听雨过清明。——《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篇3
1、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
2、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芷溪村是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的一个客家万人古村落,聚居着黄、杨、邱、华四姓客家人,以黄、杨两姓居多。明清以来,芷溪村先民先后兴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除一部分是专门作祭祖联宗之用外,其余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轮美奂,被客家学研究人士誉为客家“大宅门”。
这几大家族中都曾有人在朝为官,有的还成为封疆大吏,煊赫一时。历史上曾记载,邱姓的邱作训于1752年赴省府考取武魁,后以身殉国,被乾隆皇帝特封为“振威将军”,名震一时;杨姓的杨簧,在1820年参加科举会试中进士后,先后任江南布政使司、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成为嘉庆、道光两朝的一名要员;还有黄姓的黄而康,在1861年考取府学拔贡,后经甄选,调台湾任淡水、宜兰、凤山、彰化等县教谕。1884年法人登陆,全台震惊,黄而康有胆有识,主动协助地方士绅运筹防守,抵抗入侵者,因此立功受奖,荣升台湾府学教授。
历史上的辉煌给芷溪留下了许多气势宏大,外观极具特色的宗祠建筑。与别地不同的是,芷溪的宗祠大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结构。纵观这些建筑,无一例外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住宅与宗祠选址用心,设计巧妙,规模恢弘,构建缜密,用工精细,还有不少精美的雕刻、壁画和上乘的书法珍品散落其中,寓意深邃,令人看后遐思万千,感叹不已。但是此行有一大遗憾,那就是我们只能从外面去参观、欣赏这些精美建筑。由于这里的宗祠还都有人居住,所以没有开发供游人入内参观的项目,很多更加细致的部分都无法看到。
明清时期商业发达,繁荣达到鼎盛。特别是清康熙时期,至潮州的航运开通后,一方面芷溪当地拱桥店、凉棚街、三角坪和十字街等街道兴建起来,另一方面外出经商的人也逐渐多起来。芷溪的繁荣使其成为连南一带的商业中心之一,每月逢五逢十的墟市至今不衰,吸引着方圆几十里的商客。
芷溪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过去曾为连城、上杭、长汀一带的文化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明清至民国时期,出了文进士4人,武进士2人,举人20多人,秀才300多人,赴外国留学4人。明朝中叶创立了首家书院“桃源精舍”,至清朝康乾盛世,陆续创建种石山房、琢玉山房、蹑云山房、北溪草堂、仙高岽书院等多家书院和10多家私塾。
芷溪的宗祠建筑,缘于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睦宗的传统美德。多数古宗祠建有外大门、内大门、正大门,每重大门都有雕花刻字,飞檐翘角,配以鸟兽虫鱼等精美图案,形象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在客家人的观念中,门楼是一幢房屋的“门面”,体现房屋主人的身份,更兼溶入周易风水学说,当地有“千斤门楼、四两屋”的说法。所以这里的宗祠全部都装饰得富丽堂皇,极为考究。其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屋顶都有葫芦、鳌鱼、硫璃瓦口装饰,加上红门漆柱,颇有殿堂风韵。
在一座名为“渔溪公祠”的建筑前,可以看到现阴刻于牌楼上的“南离辉映”四字各缺一笔。当时不明白原因,回来查阅了一些资料才搞清楚。原来,这座宗祠是杨氏后人在康熙末年为纪念杨氏先祖渔溪公而建。整幢建筑占地五千多平方米,设房间一百零一间,现仍聚居杨姓渔溪公后裔七百余人。据说,该宗祠建筑与北京故宫同一坐向,民间建筑与皇家建筑相同是一大忌,为此,堪舆先生特地在大门石牌楼名称上做文章。主家请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每字缺少一笔,不注意是难于察觉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求得“制化”,同时也符合朝廷的规定的了。如此一来,门楼又显得与众不同。
由于宗祠建筑很多,所以宗祠之间的空隙很小,一条窄小的石板路曲延其间。身在其中,很难辩清方向,我们只能在其中迂回而行。但其中也有例外,在黄姓“澄川公祠”前,视野豁然开朗。据了解,这是整个村落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宗祠,也是芷溪宗祠的代表之一。这座宗祠兴建于康熙末年,其石门楼高近六米,柱直径达一点二米,顶部刻有人物、鸟兽、花卉和双龙戏珠等图案,全部用上等花岗岩砌成,构造天衣无缝,雄伟壮观。在这座石牌楼的顶上,是雕凿一个个碗口大小石眼的石条,两端有叉角,状如鱼尾。用一块块石板作屋瓦,向前伸出。雨檐两端雕有鳌鱼形状,嘴向上。雨檐下第一层是用六块雕有花鸟的石板镶成;第二层是五块雕刻山水的石板;第三层是排列八朵雕刻的牡丹花;第四层是五块雕刻人物故事的石板;第五层中心刻“澄川公祠”四个大字,左边为天官雕像,右边是寿星雕像,天官p寿星面朝“澄川公祠”石匾,似恭喜恭贺状;第六层中心是一个突出的石球,石球中有一个可以滚动的球胆,球的周边有花纹,壮如绣球;左右雕刻的是狮子,面朝绣球,为狮子戏球状。
篇5
1、剧情简介:
锦绣,河山原本两个不可能再相见的初恋情人,却因为张锦绣回乡探望病重母亲,再次交集了。张锦绣怕子欲养而亲不待,更被黄河山对家乡的责任所感动,果断做出了留乡创业的决定。家人的反对,视她为情敌的郝美丽暗中捣乱,村长妹夫的讨好利用,与黄河山的误会也层出不断。但张锦绣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随着张锦绣的清洁能源产业在村里不断壮大,两人却发现物质生活提高了的村民,却存在着赌博、物质攀比等陋习,这让他们看着扎心。于是两人冰释前嫌,在村里共同创办农家书屋,环湖比赛等。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自信。张锦绣的母亲也因为有了女儿的陪伴,原本还有两个月的生命,却延续了几年安详幸福地走了。丈夫倪洪涛也理解了张锦绣的付出,愿意定居在这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村。
2、《月是故乡明》是由沈行执导,王茜华、荆浩、王往、冯国庆、沈行领衔主演的当代农村剧。该剧于2020年9月19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春秋时代,晋国公重耳逃亡在外,在饥寒交迫之时,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奈只好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带母亲出来,谁知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禁火吃冷食。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各地的不同,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蓝黄杂色,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清明节的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篇7
1、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2、牛郎织女: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3、白素贞和许仙:是中国古代一个关于人和妖的爱情故事,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讲述了蛇妖白素贞与大夫许仙相爱,却被和尚法海阻挠的爱情悲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Deep inside a forest, there was a pond. Many fishes, crabs1 and frogs lived in the pond. Theirs was a happy and peaceful life.
Among them lived two beautiful fishes named Sahasrabuddhi and Shatabuddhi. They were bigger than the other fishes in the pond. They were very proud of their good looks and intelligence.
In the same pond lived a frog with his wife. His name was Ekkabuddhi. The fishes and frogs were good friends. They all led an undisturbed life.
But one day two fishermen, returning from the river in the forest after fishing. came across the pond. It was late in the evening and as usual all the fishes and frogs were at play. Sahasrabuddhi, Shatabuddhi, Ekkabuddhi and many others joined the game. They leaped high into the air and chased2 each other.
Seeing the beautiful scene the fishermen were amazed3 and stopped in their tracks.
“How beautiful they look?" said one fisherman.
“Yes. And so many of them too," replied the other.
“The pond does not look very deep," said the first fisherman. “Let us catch some of them."
“It is already very late and we have a heavy load to carry a long way. Let’s come back tomorrow," suggested the other fisherman.
Ekkabuddhi turned to the others in the pond and said, “Did you not hear what the fishermen said? We must leave this pond for a safer place."
“Just because two fishermen said they would come back to catch us tomorrow, you want us to leave our home and flee. For all we know, they might not come back," said Sahasrabuddhi.
“Even if they come back to catch us I know a thousand tricks to get away."
“And even if your thousand ways fail, I know another hundred ways to escape," said Shatabuddhi. “ We will not let two fishermen scare us away from our me." All the others in the pond agreed with them.
“Well! I know only one trick," said Ekkabuddhi. “To leave the place before danger strikes." Ekkabuddhi and his wife left the pond in search of a safer place. All the fishes, crabs and frogs laughed at them as they left.
The next day the fishermen returned to the pond and cast their net. “Ouch! This net is too thick for me to bite through," cried Sahasrabuddhi.
“For me too," cried Shatabuddhi. “Only if I could get out, I could do something.
“We should have listened to Ekkabuddhi," cried a fish. “Now we are all doomed4."
篇9
明朝时,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士大夫都把踢足球当成消遣的方式,而不再是原来的拼抢角逐。而这种花式足球的表演方式多为个人和家庭所垄断,很多人学习球技只是为了表演讨个赏钱,那些有钱人也只是为了娱乐和健身,所以蹴鞠很难成为一种大规模推广的体育竞技活动。同时,朱元璋害怕军队踢蹴鞠会玩物丧志,所以就实行了禁球,严厉禁止军人踢球。
清朝时期,满清入关后,他们不仅唐宋皇帝那样热爱和重视蹴鞠,反而认为蹴鞠众人集聚活动有串联密谋的功能,所以禁止人们进行蹴鞠运动。顺治皇帝曾口谕,对蹴鞠要“即行严禁”。而乾隆皇帝则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让这种风靡上千年的游戏逐渐销声匿迹。当然,蹴鞠的消失也和士大夫们有关,他们认为蹴鞠会消磨意志,会引起战备松懈、民众不思进取等问题,所以反对人们玩蹴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一位青年说:
明星是被宠坏了的孩子明星,是一群特殊的人。明星一般都窗名牌。明星挣钱很容易,所以花钱很大方。明星是制造新闻的高手,明星的照片往往是杂志的封面。明星走到哪,追星族和追星记者就追到哪,明星的魅力就这么大。科学家不是明星,明星是一群特殊的人。明星一被宠坏了的孩子。观众追,记者炒,同行捧,导演包。一开始,明星就处在一个受宠的环境中,没有远虑,没有近忧,没有柴米油盐的烦恼,没有鸡毛蒜皮的操心,该别人做的,别人都会为其做好,该她做的,她还要摆摆架子,明星嘛,就应该高高在上,你难道要他们在地上不成?明星是被宠坏了的孩子。因为是明星,就可以随心所欲,颐指气使;因为是明星,就可以随意违约、罢演;因为是明星,便可以漫天要价,偷税漏税;明星,就得与众不同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是错误的,那是胡作非为的自由。”明星当然知道这句名言,明星笑一笑,知道又怎样,管你拉夫斯基,拉妻斯斯基,我还是这个样,这就叫个性,懂吗你?明星是被宠坏了的孩子。宠坏了的孩子便会时不时地撒撒娇。回顾1995年:2月16日,江姗、史可罢演《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3月1日,那英与中央电视台门岗发生口角;3月下旬,王志文的傲慢态度激怒了在济南参加签名售带的歌迷;4月10日,王姬以西南航空公司客机不安全为由,拒绝去重庆参加《红粉》首映式;5月,牛振华劣迹见诸报端;6月,傅艺伟在成都大打出手;7月,韦唯被中央歌舞团“严重警告”;紧接着,陈道明在宁波假唱引起纠纷。形形,五花八门,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明星啊,你们这些被宠坏了的孩子。
有人说1995年是明星的灾年,说这话的人有毛病,怎么就叫灾年?这难道是年的过错?对李雪健、李保田等怎么就不是灾年?
莱辛说:“我们的骄傲多半是由于我们的无知”,真的如此。真正的富翁从不显山露水,而炫耀自己富有的人,其实才是穷光蛋。无论财富,知识,均是如此。
现代人骂人挺有讲究,两个字:有病!明星确实有病。知识的匮乏,文化素养的低下,造成营养不良症;骄傲自大,听不得半点批评和指责,这是消化不良症;随心所欲,星气十足,这是虚火上升;没有人情味,唯钱是图,这是阴阳失调症。
明星有病,观众就骂。其实话说回来,首先得骂骂自己。有些观众视明星如上帝,日里思,夜里梦,追星追得简直发疯,追得明星眼中无人,飘飘然不知其名。第二,应该骂骂有些新闻单位和记者。长期以来,热衷于炒星,无星不成报,无星不成书,事无巨细,甚至连明星睡觉头朝何方都加以渲染,真是无聊到了极点。第三,还该说说上级主管部门。对酗酒、殴打的士司机的歌影明星木村一八,日本各电视台的做法是:永久禁放其歌曲、电视剧。而江姗、史可罢演后,在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才动了温柔的一刀,决定中央级媒体不再对其宣传。但是,1995年12月8日,江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颁奖晚会上,她手捧铜奖,笑容满面地说:“冬天过去了……”
唉,这些明星啊!
做明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明星的基础,所以应该记住:没有天空,哪来星辰?没有海洋,就没有浪花!
北京广播学院 赵径文
更多的青年表示:
厌倦明星
北京一位报商说,在头版刊登影星巩俐结婚消息的报纸卖得并不好。如果放在前两年,这种报纸肯定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
一位初三的男生对记者说:“我很烦看电视,因为从广告到电视剧都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星,没什么看的。”
一位高三女生说,她们同学很少谈论影星之类的事,因为那样会被同学们认为“档次不高”或“品位太低”。
不断有读者写信给本刊,提出同样的问题:“媒介总是把那些明星炒得火爆,我们很反感。”
当然,并不是说世纪末人们不需要明星。但今天的中国青年对明星的看法和态度的确已有改变,他们中的许多人拒绝“明星乐趣”。这一点,我们只要比较一下90年代对明星的批判态度和80年代对明星的盲目崇拜就够了。
这是由于过多关于明星的传闻、报道、靠名人效应促销的产品所引起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感情绪。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样被影视屏幕形象和名人所左右。六七十年代,“明星“给青年树立了人生的榜样;80年代,明星给我们单调乏味的生活带来了魅力;到了90年代后半期,不仅明星的“超人”光彩令普通人目眩,而且明星文化的琐屑无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本刊记者 潇 梅综述
孟繁杰:
自己的活法不能卖
那一年,我的心绪糟透了。微薄的工薪本来已难以抵御突如其来飞涨的物价,偏偏妻的单位又停了产。再加上戏曲不景气,写出的剧本无人排无处发,以往那些做过“莎翁梦”的同事一个个义无返顾地拔腿而去,我这个跟头匠出身的半吊子文人犹如被海浪一夜间抛上沙滩的游鱼,孤寂,愁苦,沮丧,惶惶难以终日。
年届不惑困坐斗室,望着那眨眼间冒出的“款爷”“富姐”,瞅着自己一家三口栖身十余载的破仓库,满肚子怨气无处泄,一古脑儿撒向床头屋角那一堆堆的书本上:千不该万不该,当初放着三百六十行不干,偏偏迷上了这“劳什子”。弃艺习文面壁十载,虽说在戏班里捞了个编剧的虚名,但除了涂涂写写别无长技,经商无道,“对缝儿”无门,如今只落得上无以养父母,下无以抚妻儿的尴尬境地……忿极时,恨不得将那十几年间口挪肚省积攒下的数千册书刊杂志扫地出门。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妻提着菜篮从街上转回。一进门,喃喃地说:“中山广场开了个书市,不用手续随便卖……”我一怔,旋即明白了妻的潜台词,将这些只与人争空间而不为人创造效益的“积存物”搬到书市处理,总比成堆成捆推给收破烂的多值几个钱。然而,要我在大庭广众中吆喝着卖书,实在没这份勇气,于是便冷冷回了妻一句:“你能卖?”